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获奖)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获奖)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获奖)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

亲爱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角的初步认识》。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教材的理解和设计意图。(点击)

一、说教材

首先说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

单元的内容,它作为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分子,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日后深入学习角的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前起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对“角”的感知仅仅停留在生活实际上,较

难把握数学意义上抽象的角,因此教材只是把对角的概念建立在初步的水准上,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既要巧妙地避开角的概念,又要揭示出角的本质属性。

3、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我从知识、能力、情感

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件)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动手操作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二、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引导探索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将观察、演示、操作、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充分感知角的特征,并通过现代多媒体手段,把静态的课本教材变成生动的教学内容,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设计

下面,我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设计。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魔术表演,激趣引入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离不开新颖有趣的课堂导入。因此,我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魔术吗?下面就让我们欢迎著名的魔术大师卡卡先生为大家表演!(点击课件)接着,我利用电脑演示了从长方形到正方形,再从正方形到三角形的变化过程,然后去掉三角形的一条边,由此提出了疑问:这还是个三角形吗?学生纷纷摇头,都说不是。我顺势引出了课题: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一起来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吧!(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引导发现,活动探究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四个活动内容:

活动一、联系实际,感受角;

校园中也有这样的新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我出示课件,让学生找出校园里藏着的角,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找找生活中的角,并让学生上台比划角的形状。刚开始,学生会指着某个点或某条边说这就是角,对于学生错误的指角,我并没有急于纠正,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知识“盲点”,通过质疑:(边

画边问:这是角吗?)从而巧妙地引导学生正误,角不是一个点,不是一条线,而是两条线和一个点围成的图形。这样,角的轮廓逐步形成,为后面进一步认识角做好了铺垫。

活动二、自主探索,认识角;

我让学生自由地摸一摸身边的角,例如三角板中的角,数学书封面的角,并说说有什么感觉?与同桌的小朋友相互交流。学生在汇报时,说出了角是尖尖的,直直地;这时,我再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课件)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成功地将生活中的角,转化成数学中的角,从而提示出了角的本质属性:(课件)角有一个尖尖的顶点,两条直直的边,这样,角的表象顺利形成。

活动三、小组合作,创造角;

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动手创造一个角。有的小组是利用不规则的纸折出了角,有的小组利用铅笔、吸管等工具创造出了角;还有的小组则用两个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出了活动的角,整个活动中学生们兴趣浓厚。

接下来,我利用活动的角,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新朋友,大点,大点,再大点;小点,小点,再小点。

游戏的介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角有大有小,同时也让“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张开的大小有关”这一难点,变得更直观,更容易理解。

紧接着,我又问道: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让学生观看了一个故事:红角和蓝角。(课件)

动画故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在刚才的实验活动中,学生充分调动眼、耳、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并在活动中抽象出角的表象,在游戏中发现角有大有小,在故事中体验角的两条边可长可短。这样设计不仅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让课堂充满神奇地魅力,更在不经意间攻破了本课难点。

活动四、实践操作,画画角;

一开始,我并没有讲怎样画角,而是让学生自己尝试画角。然后将他们画的各种角投影在屏幕上,针对他们在画角中出现的问题,我鼓励学生想办法,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探讨画角的方法。在总结学生们的画法基础上,归纳出画角的正确方法(课件)最后我把角的特点和角的画法编成了一首儿歌:(课件)

在这里,以学生的自学自误为主要形式,让学生体验角色小画家创作的快乐,并在提炼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感知。

三、闯关游戏,巩固新知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了三个有层次的练习,通过闯关的竞赛形式,再次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一关,慧眼识角。

第二关,我会数角。

第三关,巧手摆角。

以上练习的设计,既有针对性,又有趣味性,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巧手摆角的第二题,(点击课件)思维空间大,摆法灵活多样,较好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课堂总结,完善新知

课堂最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并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价。(课件)

纵观本课的整个教学流程,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在此过程中,我对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了充分关注,及时评价。我通过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微笑,一个赞赏的眼神,来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耕耘中收获。课堂上,学生获取的不仅仅有数学知识,更有对数学的好奇心以及对数学问题深入研究的科学态度,是知识背后蕴藏的更有价值,更富生命张力的东西。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意义就在于创新。但愿,我的课堂,我的课堂教学能带给学生以新的启迪、新的思考!

我的说课就到这,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设计 1. 《两小儿辩日》说课设计之一 一、品读文本说教材 读着《两小儿辩日》,天真可爱的两小儿出现在我的面前,我仿佛看见两小儿为争论“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各执一词,争执不下,面红耳赤,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多有意思呀!细细品读,课文语言简洁,两段风趣幽默的对话描写让我感受到两小儿是那样天真可爱,善于观察,勇于探索,而孔子谦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着实让我敬佩,同时也让我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课标版第十二册的一篇文言文。这篇课文是主题单元“人生感悟”的第一篇课文,目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为后面的《匆匆》、《桃花心木》等文章的学习积淀学法,同时也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二、依据学情说目标 六年级学生在此前已经学过《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文言文,已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但积累还不够,要独自理解一篇文言文还有困难,因此,我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蕴涵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体会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方面差别较大,所以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的朗读,能否正确地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由于本年级学生对人生的哲理缺乏实际的生活经验,因此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道理将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三、因材施教说学法

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为此,我将采用“质疑探究法”、“情境品读法”、“合作讨论法”“链接生活法”等学法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蕴涵的道理。 四、读为主线说流程 (一)激趣设疑,导入课题。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孔子乃一代圣人,却被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因此,开课伊始,我便用链接资料导入,用资料丰满孔子一代圣人的高大形象,与后文“孔子不能决也”形成鲜明的对比,既设置悬疑,激发学习兴趣,又为后文的学习作好铺垫。 一上课,我便出示图片,(点击)用敬佩的语气叙说孔子对世界的影响。在学生的惊讶声中,继续让学生汇报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孔子的资料。 当孔子的形象在学生心中越来越高大时,我又抛出悬念:这样一个伟大的圣人,却被两个小儿笑曰:(课件出示)孰为汝多知乎?预设这一句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是“为”、“知”,因为孩子接触文言文有限,在这里我采用讲解法,直接告诉学生“为”、“知”通“谓”、“智”,在老师的帮助下,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指导学生断句,读出反问的语气。而后设下悬疑,导入课题,读题解题。 (二)初读古文,读通读顺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 为了让孩子读通、读顺、读出节奏,我分三步:第一步,自由读。根据六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首先让孩子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古文。在此基础上进入第二步,试读指导。我先指名读,根据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问题相机指导。在此过程中,我预设了(课件出示)这四句是断句朗读的难点,一是因为这几个句子比较长,二是因为这四句是学生理解的重点段落。为解决这一朗读重点,我采用范读、师生合作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进行朗读,达到把古文读通、读顺这一目的。

圆的认识说课稿带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说课稿 上奉中小张荣丽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与学法、教学准备、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分析。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及其所处的位置与作用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是几何初步知识内容,既是一节起始课,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半径、直径 的关系、掌握画圆的方法 ⑵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 能力,促进空间观念的建立。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 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教学重点:圆的特征,圆的半径、直径及其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圆的正确画法 二、说学生 六年级学生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能独立观察思考,发现事物的特征,有小组探究、交流、学习的能力,我抓住这些特点,尽力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课堂,形成一个互动有序、收放自如、活而不乱的课堂秩序。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着让“学生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一课改目标,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的演示功能,引导生通过实验操作、合作交流、

分析归纳等方法主动获取知识,在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首先我会让学生举举生活中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的?”学生可能会说出:硬币、光碟、钟面、车轮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的。让学生初步感知圆,从而导入新课——圆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在画中感受“圆”,认识半径和直径 在画圆的过程中,我会放手让同学们大胆的动脑,动手探索不同的画圆方法。学生可能会想到借助圆形物体画圆,用圆规画圆等等。最后我会试着让学生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圆,并要求一边画,一边想画圆的步骤有哪些。最后课件展示用圆规画圆步骤: 把圆规两脚分开,定好两点间距离;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 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2)认识半径、直径 课件演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通过课件演示,加深了学生对半径和直径的认识。 (3)探讨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在这里,我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出示课件: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说课标说教材讲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说课标说教材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洪家屯小学的王海芬。今天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来解读。 第一,说课标。包括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一)《课程标准》是我们研读教材,制定教学目标的标准和依据。 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准绳,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设计,设计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总目标共有十条,我做了以下简单归纳: 知识与能力方面,要求学生学会汉语拼音,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背诵优秀诗文240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学会倾听,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掌握基本学习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明确了总目标,各个学段的具体目标更要铭记于心。) (二)六年级属第三学段,本学段目标我做了以下提炼: 在识字与写字方面,有较强的识字能力,能用硬笔和毛笔书写楷书,体会汉字的优美。 在阅读方面,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背诵优秀诗文60篇,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在口语交际方面,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要认真、耐心,与人交流时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 在习作方面,要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积累素材,能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能修改自己的习作,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 在综合性学习方面,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说课稿

圆的认识 【此片说课稿,是2015年事业单位教师面试,多区教师资格试讲的真题,考试公告出来后,把握好考试时间,考生就可以积极准备面试的专业知识,抽到题目后从容的写出说课稿之后就熟悉说课稿,面试顺利通过,也祝各位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圆的认识》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11册,是在学生学的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是小学数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二)教材思路 借助实物揭示出圆;再借助实物、圆规画圆;折画量等活动,帮助认识直(半)径、圆心及特征。 不足:学生的理解处于教师的调控和指引下,独立空间不够,对圆的文化及圆与人类的不解之缘受深。 (三)创新利用 1.拓展空间,置学生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在交流对话中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 2.借助多媒体,将各个领域中的圆有效整合。 (四)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通过画圆经历认识圆的过程,体验数学的乐趣。 4.逐渐养成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及初步空间观念。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难点: 画圆 (六)教法与学法 教法:分组教学;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法 学法:合作学习;自学;分组实验;讨论。 二、教学流程 《数学课程标准》前言: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引入,感受圆的神奇魅力——探究结束,介绍中国古代圆的记载——最后,借助“解释自然中的圆”“欣赏人文中的圆”散发圆的文化特性。

(一)导入 1.从生活中引出圆 (1)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圆。 (2)播放动画:石子入水后荡起的水纹——从中发现圆。 (3)播放动画:向日葵、鲜花、光环、波——感受美丽的圆。 2.导入语: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我们就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奥妙。 (二)新课教学 画圆;圆的特征教学;游戏;练习;回归生活。 1.画圆阶段 (1)圆规画圆——交流——明确圆规画圆的基本方法。 (2)以小组为单位用其他材料画圆,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提出挑战。 (3)分享交流学生的创造。 (4)穿插情感教学。 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题引起思考 2.圆的特征教学 数学是一种过程,一种不断经历尝试、反思、解释、重构的再创造过程。由此: 将诸多认知活动统整在一个综合性、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引领学生经历“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整堂课,发现与分享为主旋律,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得以自然建构。 (1)剪圆——摸圆——圆的概念 (2)小组自学研究,完成学习卡——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完成黑板上的表格 (4)介绍中国古代圆的记载! (三)游戏 (四)练习 1.做一做:判断,理由,归纳要点。 2.直径最长 3.找直径,找圆心 (五)回归生活 1.解释自然中的圆 播放动画:平静的水面丢进石子 2.欣赏人文中的圆,给学生想象空间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人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媒体的应用、说预设的教学效果等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具体的述说。 一、说教材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三章第一课时内容。在比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又是后面学习《直角》的前提。在几何初步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效果。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要求,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 探索数学的兴趣。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 1、重点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通过实例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我将重点确定为通过实例初步认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难点:由于低年级学生空间抽象思维还没发展完全,因此我将难点确定为学会用尺画角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培养人的思维,因此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教法:整个课时将指导学生观、操作、演示、验证、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中,引导学生在车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加以抽象概括。 2、学法:充分遵循感知一表象一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看一看、找一找、画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1)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说起。(2超链接一、) 一、说教材(3)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课标版第十二册的一篇文言文。这篇课文是主题单元“人生感悟”的第一篇课文,目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为后面的《匆匆》、《桃花心木》等文章的学习积淀学法,同时也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六年级学生在此前已经学过《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文言文,已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但积累还不够,要独自理解一篇文言文还有困难,因此,我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4)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蕴涵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体会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方面差别较大,所以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的朗读,能否正确地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是本课的教学重点,(5)由于本年级学生对人生的哲理缺乏实际的生活经验,因此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道理将是学习本课的难点。(6) 二、说教法(7)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学过一些文言文,但积累不够,所以单独的理解一篇课文还存在困难,并且觉得难,所以存在不喜欢学文言文的情绪。所以事先先让同学读熟该篇文章,并质疑。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乐读趣学,自主感悟。通过借助课后注释理解文章,教师适当点拨,讲解。重

视古文的读,要求学生读出古文的韵味,读懂文章的意思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三、说学法(8) 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为此,我将采用“质疑探究法”、“情境品读法”、“合作讨论法”“链接生活法”等学法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蕴涵的道理。 四、读为主线说教学过程: (一)通过激趣设疑,导入课题。(9) 一上课,我便出示图片,同时利用白板的超链接功能,用资料丰满孔子一代圣人的高大形象(点击)用敬佩的语气叙说孔子对世界的影响。在学生的惊讶声中,继续让学生汇报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孔子的资料。再以疑问“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孔子乃一代圣人,却被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何也?”也与后文“孔子不能决也”形成鲜明的对比,既设置悬疑,激发学习兴趣,又为后文的学习作好铺垫。 当孔子的形象在学生心中越来越高大时,我又抛出悬念:这样一个伟大的圣人,却被两个小儿笑曰:(课件出示11)孰为汝多知乎?这一句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是“为”、“知”,因为孩子接触文言文有限,在这里我采用讲解法,通过电子白板的刮奖刷功能使学生了解“为”通“谓”、“知”通“智”,在老师的帮助下,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指导学生断句,读出反问的语气。 (二)初读古文读通读顺(12) 为了让孩子读通、读顺、读出节奏,我分三步:第一步,学生自由读。根据六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首先让孩子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古文。第二步,利用电子白板的插入功能插入音频资料学生跟读。在此基础上进入第三步,试读指导。(课件出示13)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这四句是断句朗读的难点,一是因为这几个句子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说课稿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圆的认识》说课稿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ircular Cognition" Talking about the Textbook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圆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2、教材简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画圆的操作过程,掌握圆的画法。经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

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4、教学重点:会使用圆规画圆,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5、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 6、教学关键: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圆规,多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二、学生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本校处在城乡结合处,家庭辅导能力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三、说教法学法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本节课我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车轮为主线,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时,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 2、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媒体的应用及板书设计、说预设的教学效果等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三章第一课时内容。在此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又是后面学习《直角》的前提。在几何初步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效果。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要求,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 1、重点: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通过实例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我将重点确定为通过实例初步认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难点:由于低年级学生空间抽象思维还没发展完全,因此我将难点确定为学会用尺画角。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培养人的思维,因此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教法:整个课时将指导学生观察、操作、演示、验证、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 2、学法:充分遵循感知——表象——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猜一猜等学习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想方设法的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种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1、游戏导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让学生拿出四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接着拿走一根小棒摆一摆;再拿走一根。由此导入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 2、初步认识角:(1)在生活中发现角,出示课本主体图找一找校园里哪里藏着角。(2)摸三角板上的角,真切的感受角有一个尖尖的扎手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并介绍各部分名称。(3)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4)找出39页图中藏着的角,并说出各部分名称。(5)拿出学具袋中的小圆片,小组间讨论,怎样将园片折出一个角来。(6)展示学生的折角。 本领域的教学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找角”“指角”体会身边到处都有角的存在,通过“摸角”感受角的特点,通过“折角”体会角的形成过程。总之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想法,进一步强化角的概念。

五下语文22 《手指》说课稿

《手指》说课稿 一、说教材 《手指》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楚,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总写手指的特点,2-5自然段是分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又总写,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语言朴实又富有风趣,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手指的不同特点写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一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所特别关注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能力”这三个维度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读带有拼音的生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窈窕,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3.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是本组课文“人生领悟”中的最后一篇,我将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通过完成图表,读读,议议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道理。 因此,我将随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学法归纳总结。通过其他几篇课文的内容总结,明白这篇课文的写作意图。其次,我还将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这组课文表达感悟的方法。(《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中或文末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及直接表白的方法,给人以启示。《顶碗少年》是将说明的道理蕴含在文章之中,使人从中受到启迪。再次,我将充分利用文前的导读和文后的阅读链接,让生长阅读前明确阅读任务,阅读后,在课文链接的指导下,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圆的认识》下面我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这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有: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认识。 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目标: 根据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的情景,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能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体验圆的美,同时感受数学是一种过程、一种文化。 三、教学重点:认识圆的特征 四、教学的难点:按要求正确画圆。 五、教学流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部分:1、创设情景,生成问题;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2、巩固应用,内化提高;3、回归整理,反思提升。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上课开始,便用课件出示同学们分组玩套圈游戏的画面,画面中,有的小组围成了不同的图形,有正方形的,有三角形,有圆形的,有椭圆形的,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哪种围法更公平?并说明理由,最后教师总结,“同学们猜测的对吗?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圆的认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猜测,初步感知圆知识的应用,这是学习的基础。有趣的猜测活动、巧妙的设疑,使学生带着想继续探究圆的愿望进入了第二个环节的教学。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两个层次的教学, 第一层是明确圆规画圆的方法和圆的概念。我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咱们要想研究圆,首先咱得有个圆,下面咱就比一比,看谁剪得的有圆又快。”这时学生开始剪圆,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直角说课稿

《直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直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材分析: 教科书在本课时安排了两个例题。例3从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发现直角。例4主要是教学三角板上的直角的用法:可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也可以用它来画直角。本课是这一单元的重点,也是下学期认识锐角和钝角也是一个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时,他们已经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直角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二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发现能力,因此对于直角并不陌生。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孩子现有的知识经验和新课标的要求确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感受图形的美、数学的美。激发学生了解数学的愿望,乐于探索的积极心态。 教学重点:认识、辨别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难点:怎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教法、学法:本节课以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找到数学模型,通过动手参与、体验来获取知识,从而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 通过对教材的认识与分析,我打算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三、教学程序 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根据这一理念我把本节课设计为四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 在开始新课之前,先向学生提出了上节课学过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回忆和思考,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做好了心理准备。出示活动角。 第二环节:引导体验 这一环节分三个层次来进行。 1.加深直角的认识。这一层次,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找生活中的直角。在初步认识直角后学生对直角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直角就不难了,这样直角在头脑中的印象会加深。 活动二,用肢体语言来展示直角。因为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语言的逻辑表达能力有限,他们不可能用语言来准确的说出直角定义。只要他们能用肢体语言表现出直角,就说明他们真正的理解了直角。比找直角更进一步,因此在上课后我把这一活动与原来找直角这一活动进行了调换。(昨天教了用手势来比划角,并说说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今天这点做的不够好) 活动三,用圆形纸来折直角。这一设计的目的一是加深学生对直角的认识,二是为下面的环节做铺垫,起到承接的作用。 2.判断直角。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问题。因此我用一个问题总领:你怎么就能证明你所折的这个直角就是一个直角呢?这也是数学建模的第一步为学生提供现实问题、现实原形(折的直角),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为学生在上一课时已经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了,所以把所折的角和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并不会太难。在实际的比的过程中也完全可以叙述的很完整,因此在总结判断方法的时候我采取学生分别表述、逐条出现、最后整理的策略。这样不但给了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建构的时间和空间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了解数学、探索数学的愿望。 3.画直角 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学生在“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会画角了,

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及系统的学习直角的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平面图形中辨析角。 德育目标:让学生知道周围许多物体表面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大胆尝试。 3.教学重点:对角的认识。 4.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5.教材编排特点:先由实物入手,让学生指、摸、感知角的形状,然后利用折角,找寻角的特点。第三层,利用活动角大小的变化,引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最后是画角。总体来说,教材采取小步子,从形象直观到抽象运用的编排,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

6.教具准备:计算机设备、教学课件、自制活动角、三角板、直尺、红领巾。 7.学具准备:自制活动角一个、三角板、直尺、不规则的纸。 二.说教法、说学法: 本节课在教学上运用尝试教学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由好奇、有意思的事物引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本课制成生动、新颖的多媒体课件,巧妙地架起了求知的桥梁,使学生在“寓教于乐,寓智于趣”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取新知。 知识固然重要,但探求知识的过程更重要;尝试结果固然重要,但解决问题的尝试过程更重要,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注重对学生观察、操作、归类的思维能力培养,注重组织学生合作讨论,让他们互相启迪,多向交流,尽可能的给同学们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分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活动引入: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你们知道哪些图形吗?出示图形,问有角吗?谁愿意上来指一指。 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首先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

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

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2、教材简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画圆的操作过程,掌握圆的画法。经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4、教学重点:会使用圆规画圆,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5、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 6、教学关键: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圆规,多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二、学生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本校处在城乡结合处,家庭辅导能力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三、说教法学法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本节课我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车轮为主线,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时,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 2、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3、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与教法相对应,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圆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哪些?屏幕出示: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_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_说课稿 分析评说:"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和直角"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以前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学习前面的几何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角,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感性认识基础。教材只是把建立角的概念放在"初步"的水准上,这就要求教学时,既要巧妙地避开角的概念,又要揭示出角的本质属性。为中高年级继续学习角和其它几何图形奠定基础。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用一张纸折角,用两根硬纸条做活动角,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最后再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可见,这种获取知识的途径实际上是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因此,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思想情感方面: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中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难点是: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和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识规律,采取了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剪一剪等教学手段,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身感知亲手操作,把外在可见的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鉴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一、加强观察和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因此,要解决数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具体的操作与观察。因此,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折叠、制作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动脑,在手脑并用中获得感性知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我让学生依次观察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并指出这些物体表面的角。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角,丰富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 稿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56页《角的初步认识》。 2、教材分析: 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应用广泛的学科。本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掌握知识,是应用数学的一个体现。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编写,但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用三角板比角的大小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确定: 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因此,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方面: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思想情感方面: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桃花心木》说课稿

《桃花心木》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执教的课题是《桃花心木》,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模式、方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八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桃花心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生感悟”,意在启迪孩子们在人生道路上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我国著名作家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写了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现在孩子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篇散文文质兼美、隽永耐读。借种树喻育人,道理深入浅出。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文章以作者眼中种树人种种奇怪的行为为线索,层层设疑,引起读者的好奇,引人入胜,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二、学情分析: 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者,学生在《白》、《落花生》等文章的学习中,曾经接触过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但是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借物喻人,又是如何把“树”和“人”联系起来的,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只有把学生身边的事和课文的容联系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本篇课文,抓住“种树——育树——悟道”这一脉络,让学生感知事实、感悟道理、发表见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按照新课程标准精神,我从三个维度设计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种树人的用心,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3.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精神世界。 本课的育人的道理是文章的写作意图,因此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发表个人见解,这也是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容易认识到生活的磨难在人成长过程中的意义,难以深刻感悟到育人的道理,因此这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四、说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提出“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力求培养学生自学、创新、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说方法: 本课的主要学习方法是: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感悟。这种学习方法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高年级要求学生自觉熟练地运用这一方法,理解容、体会思想感情。在本课学习中,这个方法对落实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又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所以这是学习本课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其基本手段就是抓住“联系”,把需要重点理解的语句的意思凸现出来,从而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产生更加深切的感受。

《圆的认识》说课稿

《圆的认识》说课稿 陈家坊中心小学:杨娟艳 一、说教材 《圆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一节的内容。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模块中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唯一的一个曲线图形。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对圆有了初步感性认识。教材呈现方式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引子,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激活已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经验,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教学层面认识圆,体会掌握圆的本质特征。 二、说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者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经历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的同时,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过多种形式的操作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特征,能运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改倡导课堂是师生共同交流的场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动手、观察、思考、分析、交流、总结来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自助学习、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养成会学、善学、乐学的学习态度。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圆 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图形,带出圆,让学生知道圆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和其他图形是不一样的。接着,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圆的图形,从而让学生产生对圆的知识的学习的热情。 (二)画圆

学生欣赏了很多美丽的圆形图案,让学生产生了创造一个圆的需要,教师从而引出画圆这一知识。让学生一开始利用手边的工具自由的创造一个圆,教师接着提问:如果让你再画一个大一点(小一点)的圆,利用你手边的这个工具还能不能画了?接着引出用圆规画圆的必要性。然后教师进行用圆规画圆的指导以及一些注意点的提醒。 (三)认识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以及它们的特点 让学生自学书本96页的例2,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 在学习圆心时,让学生知道怎么确定圆心,圆心有什么作用 在学习半径时,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做半径,并且能够判断出给出的线段是否是半径,还要让学生了解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这个圆的半径以及在一个圆内;在学习圆的直径时,学生要掌握什么叫直径;能够判断出给出的线段是否是直径。 接着学习半径和直径的特点,先让学生画一画半径,揭示半径有无数条,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验证:在同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https://www.360docs.net/doc/bd2156653.html,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同样道理,学习直径的特点。 (四)探究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学生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后,接着最主要的就是要掌握同一个园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习了这部分知识以后马上进行练习,巩固这部分的知识。 (五)圆的对称性 后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圆,折一折,再仔细观察对折以后圆两边完全重合,从而引出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并且还要让学生发现圆的对称轴就是圆的直径,所以圆的对称轴也是有无数条的。 (六)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有关圆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