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结核病总论PPT课件(2)

小儿结核病总论PPT课件(2)

小儿结核病总论PPT课件(2)

儿科护理学-小儿结核病的护理考点汇总

小儿结核病的护理 第一节总论 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全身各个脏器均可受累,但以原发型肺结核最常见。 严重病例可引起血行播散,发生粟粒型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后者是结核病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结核杆菌: 属分枝杆菌,具有抗酸性 结核杆菌结核蛋白质能使机体致敏,产生变态反应,引起疾病。 结核类脂质对细菌具有保护性,耐受力较强,冰冻1年半仍保持活力,对湿热比较敏感,经68℃20分钟或干热100℃20分钟即可灭活。 将痰吐在纸上直接焚烧是最简单的灭菌方法。 流行病学 二、辅助检查 (一)结核菌素试验,感染4~8周即呈阳性反应。 1.试验方法 结核菌纯蛋白衍化物(PPD)0.1ml(5单位)皮内注射。 2.临床意义 (二)实验室检查 1.结核杆菌检查:确诊的重要依据 2.免疫学诊断及生物学基因诊断

3.血沉:可判断病灶是否具有活动性及可判断疗效 (三)X线检查:是诊断小儿肺结核的主要方法 三、预防 1.控制传染源:早期发现并合理治疗结核菌涂片阳性病人 2.卡介苗(BCG)接种:有效措施 3.药物预防指征 ①密切接触开放性肺结核者。 ②<3岁未接种卡介苗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 ③结核菌素试验新近由阴性转为阳性。 ④结核菌素试验阳性伴结核中毒症状者。 ⑤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新患麻疹或百日咳小儿。 ⑥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较长时间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者。 四、治疗原则 1.一般:有明显结核中毒症状及高度衰弱者应卧床休息。加强营养。 2.抗结核药物 (1)用药治疗原则是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 (2)药物种类: 杀:全异烟肼(H)、利福平(R) 半链霉素(S)、吡嗪酰胺(Z) 抑:乙胺丁醇(E) 药品毒副反应 异烟肼周围神经炎、精神症状、皮疹、肝脏损害 利福平肝脏损害、消化道反应,过敏反应、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 乙胺丁醇球后视神经炎、周围神经炎、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 吡嗪酰胺肝损害、尿酸血症、痛风、消化道反应 链霉素Ⅷ脑神经损害、肾毒性 乙硫异烟胺肝损、消化道反应、周围神经炎、过敏、皮疹、发热 小丁踢球后,视力变好练听力一周、立竿见影 3.化疗方案 1.一般用于无明显症状的原发型肺结核,疗程9~12个月。 2.活动性原发型、急性粟粒型及结核性脑膜炎 (1)两阶段疗法。 (2)强化治疗阶段:联合使用3~4种杀菌药物,一般需3~4个月,短程疗法需2个月。(3)巩固治疗阶段:一般需12~18个月,短程疗法需4个月。 3.短程疗法:6~9个月。 经典例题 小儿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是 A.结核菌素强阳性患者 B.结核菌涂片阳性患者 C.肺部胸片阳性患者 D.血沉加快患者 E.体内有活动结核灶患者

小儿结核病

第十六章小儿结核病 总论 原发性肺结核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结核性胸膜炎 腹腔结核病 结核性脑膜炎 周围淋巴结结核 隐性结核感染 第一节小儿结核病的总论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对人类致病的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杆菌属分枝杆菌属,是一群不能运动、不产芽胞、专性需氧的短小杆菌,抗酸染色阳性。 最适生长温度37℃左右,pH值6.7~7.0,营养要求特殊,生长缓慢,培养

至少需要2~4周才见菌落。 (二)发病机制 1.发病特征 原发 结核 结核菌首次侵入机体引起的结核 继发 结核 在原发病灶静止或临床痊愈后再发生的结核,可以是原发病灶的 再活动,也可能是外原结核菌的再感染 儿童以原发结核多见,90%出现在肺部。 1.发病特征 结核患者产生的带有结核菌的微滴核被吸入肺部形成原发病灶。在肺部的病灶可以自愈,也可以通过血管、淋巴管及支气管播散。 2.结核病免疫特点 经过2~4周,产生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即迟发性变态反应。

保护性的细胞免疫反应和迟发型变态反应是由不同T细胞亚型介导的两种不同细胞免疫反应。 二、诊断要点 (一)病史 (二)结核菌素试验 1.试验方法:皮内注射PPD 1U或5U。 2.标准:结核菌素反应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应在注射后48~96小时内测量反应程度,通常以72小时作为观察反应时间。以皮试硬结的大小判定反应的程度。 2.标准 阴性硬肿直径<5mm 阳性(+)硬肿直径≥5~9mm

阳性(++)硬肿直径≥10 ~19mm 强阳性(+++)硬肿直径≥20mm 极强阳性(++++) 红晕及硬肿呈双圈反应,并可见水疱或坏死、淋巴 管炎 3.临床意义 (1)阴性反应 假阴性反应 变态反应前期 机体免疫反应受到抑制 结核菌素质量问题或注射技术不妥以及判断错误 机体免疫反应受到抑制 机体免疫反应受到抑制急性传染病后1~2个月内,如麻疹、猩红热、百日咳、肝炎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