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849——1919)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849——1919)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849——1919)

思考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阅读文献

1.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节选)(1939年12月)

2.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节选)(1997年9月12日)

淘师湾作业答案

信息的获取-1 BCBBB 信息的获取-2 DDCAB 信息的获取-3 DBABC 信息与信息技术-1 CACDB 信息与信息技术-2 DDCDB 信息与信息技术-3 BDCAC 信息与信息技术-4 CDDBB 网络信息检索4-1 ADBDB 网络信息检索4-2 BACCB 网络信息检索4-3 BBBAD 网络信息检索4-4 1.半人马座比邻星 2.茉莉花 3.mào dié八九十岁的意思。 4.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网络信息检索4-5 1.搜索引擎最早是yayoo,后来发展壮大,搜索引擎的工作方式和在图书馆里面进行图书查找的工作差不多 2.如果可以直接下载,那么右键菜单选择目标另存为,如果不行那么可以选中链接之后采用下载软件下载。 3.例如:优化查找的速度、扩大资料的范围等。 信息的评价5-1 ABAAAA 信息的评价5-2 ACDCAB 信息的评价5-5 CDBC ACD 信息的编程加工6-1 DADDC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7-1 CACCB 信息的编码8-1 CACDD 文本信息加工9-1 BAACC 表格数据的数值计算10-1 BDDBBC 表格数据的图形化11-1 BBDBC

音频和视频信息加工13-1 ABCBC 图像信息加工14-1 CDBDB 作品的规划与准备15-1 CDDD 中期评价12-1 一、选择题 DADAB DABBA BDCBD CACCB BABB 二、填空题答案: 1、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 2、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 3、先对邮件进行杀毒,然后再打开邮件 4 、答案:(1)B6;=SUM(B2:B5)或=B2+B3+B4+B5; (2)=B5/C5; (3)=B5/B6; (4) 饼图三综述题、答案: (1)要点1:应该找到银行相关部门询问。要点2:不能打取款机上的电话。要点3:电话很有可能是骗子的电话,骗子骗到卡号及密码后,会将卡内的钱取走。 (2)要点1:婉言谢绝,我们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要点2:应该去到相关银行部门询问工作人员办理。 信息的获取-1 BCBBB 信息的获取-2 DDCAB 信息的获取-3 DBABC 信息与信息技术-1 CACDB 信息与信息技术-2 DDCDB 信息与信息技术-3 BDCAC 信息与信息技术-4 CDDBB 网络信息检索4-1 ADBDB 网络信息检索4-2 BACCB 网络信息检索4-3 BBBAD 信息的评价5-1 ABAAAA 信息的评价5-2 ACDCAB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知识点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了解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必要性,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方法。了解中国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走向近代的及中国落伍的原因。明确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了解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新趋向。掌握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革命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1、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教材P6-7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1)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是以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封建地主制经济。 (2)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 (3)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商人、高利贷者这三者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4)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封建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5)中国封建社会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 (6)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 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

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18世纪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教材P7 3、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教材P9 4、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教材P11-12 5、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教材P16-17 6、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两大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它们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必须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教材P17 7、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8、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中编综述 练习题(答案全)

一、单项选择题 1、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B俄国十月革命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 2、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是() A 法国 B 中国 C 苏联 D 美国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是() A 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B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 C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D反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民族资本 4、第三条道路主张的实质是() A走旧民主主义的道路B走新民主主义的道路C走封建主义的老路D走武装斗争的道路5、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是() A反动资本B民族资本C私人资本D官僚资本 6、1919 年以后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主力是() A 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7、1919 年以后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领导力量是() A小资产阶级B工人阶级C农民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8、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的开始于() A金融业 B商业C工商业 D农业 9、1919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C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的矛盾D中国人民同本国封建主义的矛盾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 B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 C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D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E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2、在1921年至1949年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阶级政治力量,它们是() A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B市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D外国势力E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3、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使战后的世界政治形势,出现了新情况() A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B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 C美国在战争中发了横财,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D社会主义冲破一国范围在多国赢得胜利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的障碍主要有() A外国资本的压迫B官僚资本的排挤C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D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5、在中国共产党产生以后,中国社会存在的三种主要建国方案是() A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B农民阶级的方案 C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D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E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方案6、在1919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是()

上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教案)

上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概况,以及近世中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强烈反差。 2、深刻认识和掌握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变化的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基本矛盾 和历史任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及其与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历史任务 其内在联系。 教学形式和方法: 课堂教学、讲授讨论结合。 计划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导入)近代史是我们的昨天,它与今天我们身在其中的现实息息相通。古人说“殷鉴不远,在夏侯之世”。又说“寂然凝思,思接千载”。学习近代史有助于深化对现实问题的认识。毛主席强调指导中国革命的政党,要具备三个条件: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知识与国情,并主张集中力量分门别类的研究近百年的中国历史。学习近代史是我们了解为什么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的。是历史发展到今天的“本”和“源”。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一)灿烂的中华文明 我们伟大的祖国疆土辽阔,人口众多,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统一国家,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早在七八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进行耕作。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最早记录了我国的农事活动。商朝晚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是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精美青铜器。公元前5世纪前半叶,我国就已发明韧性铸铁技术,较之欧洲早了两千年。战国时期,我国又率先发明了炼钢技术。大运河、长城、都江堰水利工程、赵州桥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创造才能。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更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 中华民族的文化丰富彩,在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历史、教育、文学等许多方面创造了曾经领先于世界的思想和理论。我国古代的学术,诸子百家,微言宏旨;经史子集,浩如瀚海。《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昆剧京剧等不法千古绝唱。《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红楼梦》等文学作品世人皆知。又如绘画雕刻,秦陵兵马俑、敦煌等不困于世界奇观。孔子、老子、孙吴、屈原、司马迁、祖冲之、李白、李时珍、曹雪芹等多如繁星,至今被称为世界文化名人。 中华文明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既包括华夏文明,也包括各少数民族文明。他对中华民族

教学模板——下编综述

教学内容: 下编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1949年10月1日,首都军民30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 2、新中国成立初期,也面临着许多严重的困难和一些紧迫的问题,新生的政权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此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第二、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第三、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第四、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整风、整党运动,“三反”,“五反”。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 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历史,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 1949~1952年,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并进行恢复国

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状况基本好转的工作,同时也适时的开始进行某些带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的工作。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1956年创造性的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而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2、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66年“文革”前夕)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设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十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十年中,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也有过重大失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在“文革”中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斗争,使“文革”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4、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从危难中挽救了党,使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拨乱反正的起步和改革开放的酝酿由此开始。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序幕由此揭开。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得到巨大成就: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经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作业 全 答案

2017年《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作业一 习题部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社会调查研究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社会事实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进而做出描述、解释和提出对策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活动。 2、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 3、?社会调查研究依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两大类。 4、?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 5、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准确性、完整性和互斥性。 二、选择题 单选题(每题1分,共5分) 1、现代社会调查研究的重心是( D ) A、英国 B、前苏联 C、德国 D、美国 2、描述性研究是指( B)。 A、探求社会状况之间的逻辑关系 B、对社会事实的状况、外部特征、发展过程进行客观描述 C、推断社会某一现象的发展趋势 D、通过了解事物的过去预测未来 3、?只反映质的区别,而不反映量的差异的变量是( A )。 A、离散变量 B、自变量 C、连续变量 D、因变量 4、?对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的测量类型是( D)。 A、定类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定比测量 5、?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是( C) A、建构效度 B、表面效度 C、外在效度 D、实证效度 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社会调查研究中初级社会群体是指(ACE) A、家庭 B、社会组织 C、村落 D、阶层 E、非正式组织 F、企事业单位 2、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有(ABCDE) 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伦理与道德原则 D、科学性原则 E、系统性原则 F、互诉性原则 3、社会调查研究按照目的来划分,可分为( AE) A、描述型研究 B、定性研究 C、定量研究 D、横剖研究 E、解释型研究 F、纵贯研究 4、检验评价调查方法和所得资料的效度的形式有(AEF ) A、再测法 B、表面效度 C、准则效度 D、结构效度 E、复本法 F、对分法 5、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ABC) A、查阅文献 B、咨询活动 C、实地考察 D、确定课题 E、概念操作化 F、理论建构 三、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社会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准备阶段需要做的各项工作,包括选择和确定调查研究课题,命题,假设,对概念操作化的确定测量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制定调查研究方案,抽取调查样本,以及人、财、物方面的准备等内容,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具有重要意。 2、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有什么主要区别? 答:抽样调查: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体作为样本,并通过样本的状况来推论总体的状况。 抽样调查的特点:比普查要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资料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和概括,能了解总体的一般状况和特征,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但他的调查内容不如个案调查那样深入、全面,工作量也较大,在资料处理和分析上需要运用较复杂的技术。 个案调查:是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几个个体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1 主要作用:是详细描述某一具体对象的全貌,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2 特点:与抽样调查相比,个案调查不是客观的描述大量样本的同一特征,而是主观的洞察影响某一个案的独特因素。 四、论述及应用题(两题,共55分) 1、操作化的定义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对概念和例题进行操作化?任选一概念完成操作化。(25) 要求:操作化结果须有三个以上层次,15个以上指标。 答:操作化是指明确提出概念的定义,分清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的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的这一过程。 操作化的作用之一:在于使概念或命题具体化,使调查研究得以进行

纲要教案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教学目标: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明确近代中国的阶级状况,主要矛盾和面临的历史任务,从而对本编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教学重点: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特点和阶级状况 教学难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点 教学时间:2学时 主要内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长时间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世界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至今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清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从19世纪中叶开始,清朝统治危机四伏,逐渐走向衰落。 衰落的表现: 1、政治上的黑暗腐败 2、经济上落后 3、军事上军备废弛,国防力量虚弱 4、思想文化上的专制主义 5、阶级矛盾尖锐,人民反抗不断。 (三)鸦片战争前的西方 1、一批欲称霸世界的西方列强的出现 正当清朝国势日趋衰微之时,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却非常迅速, (1)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A、英国率先确立资产阶级专政 B、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 C、英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军(海上霸权) D、19世纪初,号称“日不落帝国” (2)法国是当时仅次于英国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 (3)沙皇俄国有“欧洲宪兵”之称。 (4)美国是资本主义的后起之秀。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 鸦片战争前夕,世界资本主义已有较大发展。资本主义愈发展,其内部的原料、市场就越不能满足需要,就需要向外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因此,马克思说:“掠夺是一切资产阶级生存的原则”,“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的漩涡中,它就不能存在和发展”。经济技术落后、国力衰微、国防空虚而又地大物博的中国便成为他们侵略的对象。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战争起因:英国的殖民扩张;英国为了保护罪恶的鸦片贸易。 2、战争过程:1840年6月~1842年8月 3、条约及内容: (1)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1843年7月和10月,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2)1844年7月3日,中美《望厦条约》; (3)1844年10月24日,中法《黄埔条约》。

第一讲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第一讲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本章课时安排:2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宝贵遗产; 2、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生的两大阶级; 4、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决定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本章重点、难点和热点: 重点: 1、近代中国社会衰败的根源; 2、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及相互关系。 难点: 1、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热点: 1、当代大学生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贡献。 本章教学方法设计:教师讲解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根据上述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教材,分三个问题进行讲授: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序号 (教学内容)知识点 教学要求 了解 理解 掌握 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 2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 3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第一,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第二,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特点; 第三,中国古代灿烂的文明成果; 第四,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因素; 第五,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杰出人物。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一,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特征: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商人、高利贷者这三者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第二,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结构特征:封建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 第三,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结构特征:以儒学思想为核心。 第四,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特征: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 2、清王朝的衰落及原因 政治上:吏治腐败,大小官吏贪风炽盛,营私舞弊,贿赂公行。 军事上:军队腐化,武备废弛。 文化思想上:提倡封建纲常礼教,屡兴文字狱。 对外关系上:闭关自守,盲目自大。 (三)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1、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16世纪至19世纪初,正当中国海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兴衰更替之时,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发展,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也随之想歪扩张。东西方的历史走向出现巨大的反差。 14世纪至15世纪,在欧洲地中海沿岸的城市里,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从英国开始然后迅速推广到欧美给过的工业革命,使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制度终于在欧美确立起来。 2、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 15世纪,西方冒险家远渡重洋的环球航行和随之而来的征服掠夺,解开了近代殖民扩张的序幕,宣告了殖民主义的产生。19世纪末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资本输出成为殖民剥削的重要形式,并出现瓜分世界的狂潮。殖民主义进一步发展成为由少数帝国主义强国主宰的更完整的世界体系。

下编综述作业及答案

下编综述作业及答案 下编综述作业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严重困难主要有( ) ①国民党还有上百万军队在华南、西南负隅顽抗②国民党大批特务、土匪到处进行破坏活动③自然灾害严重④经济处于崩溃状态 2.针对美国等国封锁、遏制新中国等的情况,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邓小平;D. 叶剑英 3.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的是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4、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

年1月起历时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的“五反”运动。 A.反官僚主义 B.反贪污 C.反浪费 D.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5、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中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年年年年6、到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年年年 D. 1952年7、中国政府还在美国侵略军把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时候,毅然作出抗美援朝的决策。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A.朱德 B. 彭德怀 C.林彪 D.刘伯承8、进城后,政府工作人员和解放军指战员纪律严明,清正廉洁,同( )的腐败风气和旧军队欺压百姓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照。 A.外国侵略者 B.地主阶级C.资本家 D. 国民党官员9、新中国同苏联订立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收回旧政权丧失的国家权益的

中国近现代史书面作业(部分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学生课外自主学习问题汇集2017版 上编综述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起点? 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这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在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震动。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社会性质是什么? (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分析说明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4、怎样理解“文明的失落”? 暂缺 5、分析说明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和地位。 暂缺 第一章 6、如何正确认识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请展开论述。(如何理解“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评“帝国主义侵略有功”的观点。)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总的来说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当然并不能完全的说资本-帝国主义侵华时完全无作用的,如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一部分知识分子觉醒,加速了封建主义的毁灭速度。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客观上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与西方殖民主义者宣扬的“侵华有功”是截然不同的。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绝不是要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它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刺激作用是在客观上发生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它们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中编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 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参见教材第63-68页)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第四章开天辟地大事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之行的路线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编下编思考题答案要点

中编思考题答案要点 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 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给中国革命带来哪些影响? (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 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79-80页)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81页的三个新情况) (二)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的重大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革命影响。 A、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革命的新道路,在探索中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B、使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开展了天翻地覆的人民大革命,成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领导力量,使中国人民在实践中认识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A、中国人民在东方开辟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并最终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成为抗日中流砥柱。这就为中国争取光明的前途奠定了基础。 B、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扶蒋反共,控制中国,成为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是一个严重的障碍。正确制定应对美国的政策和策略成为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C、中国共产党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一个成熟的马列主义政党,它对形势的科学分析和采取相应的对策,能够最终赢得人民革命的胜利。 二、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它们为对象。(85-89页总结性的段落) (一)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打破外国资本的控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 (二)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一)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的三种主要政治力量。(91页) (二)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的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91-93页) (三)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94-95页最后两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一)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必须运用新的思想武器(100页三个方面对资本主义怀疑的原因)。 (二)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分子经过比较、探求, 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01-102页) (三)中国先进分子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意义,就使革命取得一个个胜利。李大钊是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 二、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109页)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运动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和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一样(课本103页))

中编综述题库

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一、单项选择题: 1、五四运动是()的伟大开端。 A、中国近代史 B、中国现代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2、十月革命爆发于()。 A、1911年10月 B、1917年10 月 C、1917年11月 D、1919年10月 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又称为()。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普法战争 D、甲午战争 4、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其直接斗争目标是()。 A、反对帝国主义 B、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C、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D、没收地主土地 5、国民党新军阀的反动统治开始于()。 A、1919年 B、1921年 C、1923年 D、1927年 6、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 A、中国东北地区 B、中国华北地区 C、南京 D、东南亚 7、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从()开始的。 A、发行法币 B、发行内债 C、商业投机 D、金融业 8、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 A、属于革命对象 B、属于革命领导阶级 C、属于革命力量 D、什么都不是 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A、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共产主义 D、民主社会主义 10、这一时期封建剥削制度对农民阶级的掠夺主要表现在()。 A、商业资本剥削 B、高利贷资本剥削 C、地租剥削 D、苛捐杂税 11.中国反动势力的政治代表,在辛亥革命失败以后的一个时期,主要是()。 A.北洋政府 B.南京政府 C.武汉政府 D.广州政府 12.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其中,作为中间势力成为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的是()。 A.官僚资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农民阶级 13.()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 A.苏德战争爆发 B.太平洋战争爆发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战役 14.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党的建设问题 B.军队建设问题 C.国家政权问题 D.农民土地问题 15.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中共一大 D、中共二大 16,从总体上看,近代中国人民救国方案的探索() A.是失败的,但这种探索的精神是值得颂扬 B.尽管最终是失败,但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进步 C.以反帝反封建为号召,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联合进攻下失败 D.尽管曲折,但最终找到了一条正确的救国道路 17. 国民党新军阀的反动统治开始于() A、1919年 B、1921年 C、1923年 D、1927年 18、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观后感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班级:******** 学号:*********** 姓名: *** 人们常常在那些伟大的事件过后较长一段时间之后再回首时,方觉其意义非凡。 在1840年之际,中国发生了对当时的中国人的生活来说无关遽变的事件,尽管后来人们知道,这一年发生的帝国与遥远的的以致不知其名的“小国”之间的恩怨情仇,竟然以莫名的力量改变了中国这一庞然大物两千年的风风雨雨、雷电冰雹、海啸地震 都不能使之改变的历史惯性,并深刻影响生活在这片久远辽阔的华夏大地上炎黄子孙 的过去现在直到将来。就在这一年之后的在历史的长河里甚显短暂八十年间,中国犹 如一辆残破至极随时可能倾覆却又内蕴生机并将外显的巨轮,载着她的众多子女驶过 过山车道一般的历史轨迹。 欲想探究一件事物的今生与将来,前世必要细考,内因需查,外因也需要仔细较量。同样,要想对中国那风云变幻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的八十年,就应当了 解认识中国从古至今的历史轨迹,及认识世界同期的动态,参考这个时代后历史的脚 步有走向了何处。 这八十年首先要从中国的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讲起。 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竟然延续了两千多年。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统治阶层 从皇帝、贵族、官僚到一般地主拥有最大部分土地,而占人口绝大多数农民则很少或 者没有土地。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需要交纳高额的地租。大地主又往往利用政治特 权和通过暴力手段兼并土地。地主对农民剥削的加重,必然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构,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同 时又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又加之政府的重 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封建社会高度集权,而且情况愈发严重,到清朝中期最终达到了顶峰,这种体制严重压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活力。文化思 想方面的独尊儒术、文字狱、八股等文化专制都是对人们思想的摧残。而族权与政权 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在后期因其保守性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 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放缓,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例如,中国的朝代频遭更迭,中国的一些“盛世“一般总是出现在这些朝代的前期或 中期,朝代后期随着统治阶级对下层人们的剥削加重,阶级矛盾也不断加深,最终导

上编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答案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A 5.D 6.B 7.C 8.A 9.C 10.A 11.A 12.D 13.D 14.A 15.A 一、多项选择题 1.ABC 2.BCD 3.ACD 4. AC 5.ABCDE 6.AC 7.ABCD 8.ABCDE 9.ABCD 10.CE 11.ABC 12.ABC 13.ABC 14.AB 15.AB 16.BC 17.AB 三、简要回答 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两个根本变化? 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最主要矛盾是什么?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最主要的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3、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是什么?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者为后者创造条件,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也是前者的保障。 四、论述题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第一,西方列强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势力勾结,成为西方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西方列强和本国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最新编辑(正式版)路巡考试题及答案(1)综述教程文件

四川成自泸公司2015年路巡管理岗位业务测试题 (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处。(每空1分,共15分) 1.高速公路路巡管理的目的是保障高速公路路产设施的完好、安全和畅通。 2.交通事故等级划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 3.路产管护设施设备包括巡逻车、无线通讯设备、照相机、摄像器材等路产管护专用设备及用具。 4.在公路及公路用地设置标志、广告牌,必须报经公路路政管理机构批准,有偿设置。 5.在弯道路段时白天事故预警区的设置:警戒区上游预警标志位置为400米,预警区限速为80 km/h,警戒区上游100M处预警限速为40km/h。 6.公司《清排障管理办法》明确高速公里清排障服务包括:拖车作业、吊车作业、散落货物清理转运作业。 7.公路管理机构对批准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的,应签发《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 8.道路出现坍塌、坑漕、水毁、隆起等损毁或者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等交通设施损毁、灭失的,道路、交通设施的养护部门或者管理部门应当设置警示标志并及时修复。

9.除公路防护、养护需要的以外,禁止在公路两侧的建筑控制区内修建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 10.如遇危化品车辆泄露,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督促押运人员采取必要警示措施,并立即报告所在地公安机关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1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道路运输车辆应当随车携带车辆营运证,不得转让、出租。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30分)。 1.所谓公路路产,就是(C )的总称。 A公路及其附属设施B公路、建筑控制区及其附属设施 C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设施D公路路面、路基及边沟 2.违反《公路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未经同意擅自占用、挖掘公路的,由交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C ) 以下的罚款。 A 10000元 B 20000元 C 30000元 D 50000元 3.造成高速公路损坏的,责任者应当及时报告( B ),并接受其现场调查。 A 高速公路交警部门 B 高速公路路政部门 C 当地政府 D 地方公路路政部门 4.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这是行政处罚的

学习风云变幻八十年的感想

学习风云变幻八十年的感想 通过学习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了解到了中国从自给自足的封建统治社会,到被西方列强入侵,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带来资本主义产物,但是破坏了原有的体系,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面对民族不独立、国家不统一、人民无权利等问题,人民自救、努力发动革命。这是一段艰辛的历程。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并一步一步地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但是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略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强迫中国政府签订许多不平等条约,劫掠中国财富,破话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进行着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在这些侵略下,列强企图瓜分中国,使中国陷入了民族危机当中。“社会制度的腐败与经济技术的落后”使反侵略战争失败。面对种种,中国的志士仁人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些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

在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中,经历了种种失败。从农民群众斗争的爆发,如太平天国运动,到洋务运动,还有百日维新运动,倡导救亡和变法,最后的辛亥革命爆发。每一次运动与民族自救,都存在着它的局限性,但是我们应该反思它们的意义,从而吸取教训。无论做什么事情,或成功或失败,我们都应该反思它们的意义,从而得到教训,避免下次再犯,留给后人以警示。 在这段辛酸的历史面前,我们除了反思还是反思。思考造成这段屈辱历史的原因,还有当陷入困境时,人民是如何自救的。在自我探索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只有通过革命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后,中国人民才有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逐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使无数爱国志士和革命先驱者为之献身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