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制度

院感制度
院感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全面领导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我院医院感染监控网,以住院病人和院内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医院感染发病率;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监控实施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三、院感科每月或每季度深入各科室,做微生物学监测,督促各科室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调查,督促各科室如实登记、上报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资料,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8%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密切合作,了解我院病原微生物检测以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协调全院各科室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和咨询;加强医院感染的业务培训,做好技术指导工作。

九、加强医务人员的医疗护理实践管理,预防医务人员感染,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做好自我防护。

十、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一、普通门诊、儿科、肝病门诊及肠道、传染病门诊单独设置。

二、儿科门诊遇有可疑传染病患儿立即隔离。

三、口腔科、放射科一律使用一次性漱口杯。

四、口腔科牙钻手机必须高压灭菌方可使用。

五、麻醉机使用的一次性螺纹管、气管插管、牙垫、呼吸气囊,一人一用一毁形,舌钳、开口器等使用前必须进行高压灭菌。

六、用过的内窥镜要进行仔细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定期做细菌培养,检测消毒效果,乙型肝炎患者使用过的内窥镜要做特殊处理。

七、湿化瓶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用水冲洗,干燥保存,方可使用。

八、住院病室、门诊诊室内空气定期消毒。

九、患者被褥一床一套一巾,采用湿式清扫法。

十、患者床头桌必须一桌一布,用后的抹布彻底消毒后方可再用。

十一、病人用后的物品包括衣服、被褥、床单不能在病房清点,传染病病员使用后的物品按传染病消毒隔离规定处置。

十二、传染病患者用后的便器均应做彻底消毒。用后的衣服、被褥、床单等分开放置,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要求处理。

十三、对保洁员定期进行消毒隔离知识的培训。

十四、医护人员、保洁员非因工作需要,不得进入非本人工作的病区。

十五、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

十六、根据物品性能可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毒灭菌,灭菌首选压力蒸汽;消毒首选浸泡;化学消毒根据不同情况可选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十七、污染医疗器械和物品,均应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十八、使用中的消毒剂必须保持其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

十九、医务人员要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以及使用方法,配制时应注意有效浓度,作用时间及影响因素。

二十、雾化器及其管道等,应定期消毒,呼吸机使用一次性螺纹管。

二十一、消毒灭菌后的物品,应进行效果监测。

二十二、发现有烈性传染病应立即隔离并及时报卡,肠道传染病应限制接触范围,一切手续由工作人员办理,用物必须严格消毒处理。

二十三、检验科、病理科等检验物、标本、尸体、断肢及接种动物的处理应严格消毒后按医疗废物处置。

二十四、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要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后排出。

二十五、体温计使用后用含氯消毒液500mg/L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

二十六、负压吸引器使用一次性装置。

二十七、无菌镊子、持物钳及容器必须高压灭菌,每周2次,定期更换消毒液。消毒敷料罐(如生理盐水、碘伏等)必须高压灭菌,每天1次,使用中的碘酒、酒精小瓶开启后,有效期一周。

二十八、注射、治疗时,应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不得超过2小时。

二十九、开启的无菌溶液须在4小时内使用,各种溶酶不得超过24小时,并注明启用时间,最好采用小包装一次性使用溶酶。

三十、置于容器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保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三十一、无菌物品必须放在专用柜内,有专职人员每日检查,所有灭菌物品均要写明灭菌日期,灭菌有效期,标记清楚,填写完整,

有效期7天,手术室为14天。

三十二、无菌、消毒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必须分别放置,无菌物品包布必须双层,每次更换后清洗,治疗车物品摆放,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三十三、各种内窥镜使用后,先初步消毒再充分清洗后分类消毒和灭菌,统一使用2%戊二醛消毒溶液浸泡器械(消毒需30分钟、灭菌需10小时),使用中的戊二醛溶液必须每周更换一次,并有监测记录。

三十四、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等物品经常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如遇特殊情况需随时处理)。

三十五、保证医院通风设备畅通,并定期清洗滤网。

三十六、每日用消毒液擦拭物品表面2次。

三十七、传染病患者离开诊室,按常规进行消毒处理。

三十八、凡需浸泡的器械必须用高效消毒液如2%戊二醛,并注明浓度、名称、有效期。

三十九、治疗室、病房、卫生间、走廊扶梯应有专用清洁工具,应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备用。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一)、工作人员

1、严格控制进入手术室人员数量,面部、颈部、手部有感染者不得进入手术室。

2、凡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更换手术衣裤、鞋、帽、戴口罩,头发、内衣领及袖边、裤边不得外露;外出必须穿外出衣鞋。手术完毕,衣裤、鞋等须放到指定地点。

3、手术室一切物品概不外借,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4、手术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二)、清洁与消毒

1、手术室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拖布及一切卫生用品要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志。

2、每周彻底清扫手术间一次。物体表面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3、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器械车、升降台、麻醉桌、无影灯、等。保持地面、桌面、墙壁及手术间各种物品清洁,无尘,无血迹。

4、手术完毕及时打扫手术间,桌面、地面、物品表面用500mg/L 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

5、每周对灭菌器进行生物监测一次,每季度对空气、手、物体表面进行细菌培养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进行整改,整改后再次复查,直至合格为止。

6、无菌物品由专室或专柜保存,并有明显灭菌标记及灭菌日期。无菌物品一经开封不得超过24小时。干式无菌持物钳有效时间为4小时。

7、手术间使用原则为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手术,特殊感染、污染手术应在专用手术间进行。手术开始后,各手术台的一切物品不得交叉使用。

8、手术台上的各种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使用前必须经两人核查灭菌日期或灭菌标志。

9、手术室平车使用对接车,每日专人清洁、消毒。

10、凡污染敷料、废弃组织按《平罗县人民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收集、处理。

11、手术前30分钟开启机组,保持手术间的恒温在正常范围。

(三)、特殊感染手术终末消毒措施

特殊感染患者手术,各科室应提前与手术室联系,并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名称,以便于合理安排手术。处理原则:严密隔离,选用敏感的消毒液;先行预消毒,后清洗、灭菌。

1、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手术处理

(1)手术间挂隔离标志,设专用消毒物品及浸泡桶,门口备隔离鞋套。

(2)严禁参观手术。

(3)手术人员要穿手术鞋套(必要时穿一次性手术衣,戴双层手套),不得随意出入手术间。

(4)术后处理:

①被服和布类敷料: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标记,送洗衣房处理。

②器械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溶液浸泡后清洗。

③一次性物品及废弃物品: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扎紧袋口、标记齐全,按医疗垃圾处理。

④手术间地面、桌椅、器械台、手术床等用500㎎/L含氯消毒液擦拭,空气净化30分钟。

换药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换药室的清洁、一般物品及室内消毒制度同治疗室。

2、器械使用后先用消毒液浸泡,再刷洗、擦干送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

3、各种治疗、护理、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

4、感染性的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回收,按医疗废物处理。

5、每周大扫除,每季度做空气培养一次。

治疗室、注射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一)操作前医护人员的准备

1、操作前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进行无菌操作前后要洗手,或用手消毒液消毒双手,方能进行下一项操作。

3、医护人员发生特殊感染不得进入治疗室。

(二)清洁处理

1、坚持每日清洁制度,定时通风,确保室内物品(包括污物桶)

清洁。

2、操作前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桌面、台面、治疗车和

治疗盘等。

3、治疗室的拖布专用并有明显标志,地面每日用500mg/L含氯

消毒剂拖布擦拭

4、每日紫外线灯照射消毒40分钟,紫外线灯管每周用75%酒精

擦拭一次。

5、每周大扫除1次,每季度进行空气培养1次。

6、静脉注射止血带做到一人一带一消毒。

(三)无菌物品管理措施

1、无菌物品单独放置,无菌物品有标志及灭菌日期。

2治疗室护士每日清点并检查无菌物品(包括一次性物品)的有效期,过期物品需要重新灭菌方能使用。

3、无菌敷料包(纱布、棉球)开封后有效期为24小时。

4、注射、治疗时,应铺无菌盘,有效期4小时。

5、抽取的药液、开启的无菌溶液须在2小时内使用,各种溶酶不得

超过24小时,并注明启用时间。

6、注射、采血一人一针一管,废弃物按照医疗废物统一处理。

7、治疗车物品摆放;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8、碘伏、酒精开启后有效期一周。

9、一次性物品的处理同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手卫生管理制度及措施

一、手卫生管理制度

1、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全院必须配备合格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必须用流动水、洗手液洗手。

3、重点部门如手术室、ICU、感染科、产房、消毒供应室、口腔科、胃镜室、儿科必须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

4、洗手液的容器使用一次性容器。

5、洗手后的干手物品或设施应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6、每季度对重点部门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流行暴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

7、全院职工必须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8、医务人员正确掌握洗手指征。

9、医务人员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10、医务人员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先用流动水冲净,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二、手卫生管理措施

(一)医务人员洗手的方法

1、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

2、取适量洗手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7)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霜护肤。

【注意事项】

1.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及配戴饰物的部位等。

2.洗手使用洗手液,并使用一次性包装的洗手液。禁止将洗手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的取液器中。

3.手洗净后可应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

4.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医务人员手消毒的方法

1、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2、严格按照洗手的揉搓步骤进行揉搓。

3、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使双手达到消毒目的。

【注意事项】

1.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当先用流动水冲净,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2、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后及时洗手。一次性无菌手套不得重复使用。

(三)、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

不同环境下工作的医务人员,手卫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1、Ⅰ类和Ⅱ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5cfu/cm2。Ⅰ类区域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Ⅱ类区域包括:普通手术室、产房、普通保护性隔离室、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

2、Ⅲ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10cfu/cm2。Ⅲ类区域包括儿科病房、供应室无菌区、

3、Ⅳ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15cfu/cm2。Ⅳ类区域包括感染性疾病科、传染病科及病房、输血科、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急诊室、化验室及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等。

4、各区域工作的医务人员的手,均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四)、手卫生设施和用品的配备

1、处置室、换药室、治疗室等应设有流动洗手设施,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门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2、使用规范的洗手液和手消毒剂。

3、洗手后的干手物品或者设施应当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可使用一次性纸巾、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小毛巾应一人一用一消毒。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一、医疗废物定义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它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二、医疗废物分类与包装

l、各临床科室、医技类科室及总务科等应认真按照《平罗县人民医院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严格区分生活垃圾及医疗废物。

2、严禁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医疗废物应暂时贮存在科室固定的非公共场所(不超过24小时)。

3、生活垃圾存放在黑色包装袋中:非利器类医疗废物存放在带有医疗废物警示标识的黄色包装袋中;利器类医疗废物存放在有医疗废物警示标识的防渗漏利器盒中:严禁使用没有医疗废物标识的包装容器。

4、对污染力较强或具有传染性的医疗废物,用双层医疗废物包装袋盛放。

5、医疗废物包装袋使用前须进行检查,外部应粘贴标签或印刷标志,标明产生部门名称、日期、废物类别、重量。

6、使用中发现盛放医疗废物的容器有破损、渗漏等情况应立即

更换并做相应的消毒处理;不得将破损的医疗废物包装容器作为普通生活垃圾遗弃,破损后的包装容器应与医疗废物一同处置。

7、各临床与辅助科室设专人负责监督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并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备查。

三、医疗废物收集与运送

1、各临床科室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平罗县人民医院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每日交接运送前检查包装袋完好性和密封性,确认包装容器没有超量盛装(不得超过包装袋容量的3/4)后进行封装,并贴医疗废物标识卡。

2、对于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如输液器、注射器、引流瓶、引流袋、麻醉泵等感染性废物以及其它医疗废物,如使用后的棉球、棉签、纱布、一次性治疗巾、口罩、帽子、手套、各种针头、刀片、手术刀、载玻片等感染性废物,病理科、手术室、妇产科等部门产生的病理性废物,每日均由各临床科室进行分类、收集,科室的当班人员与供应室专职人员进行交接、称重、登记、签名,由供应室专职人员按照规定的路线运送到医疗废物暂存处,暂存处专职人员每日定时将集中收集的医疗废弃物置于专用箱内。

3、收集运送人员在收集、运送或搬动中发现容器密封不严或破损等情况,应立即重新封装并做相应的消毒处理。

4、收集的医疗废物要做到密闭运送,不得遗洒、暴露和污染周围环境。拒绝收集没有密封包装的医疗废物。

5、收集运送工具使用后应立即消毒,保持清洁。

四、医疗废物贮存

1、后勤保障科科应按照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

法》的要求,建设符合标准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并设置危险废物警示标志。

2、医疗废物在暂存处贮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严禁在贮存设施以外堆放医疗废物。

3、后勤保障科派专人管理贮存设施,对收集运送来的医疗废物进行清点、检查、交接和登记。

4、每日对暂存处及周围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定期喷药,防止蚊蝇滋生。

六、人员培训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运送、管理等工作人员和有关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应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每年培训1次。

七、人员防护

1、供应室负责对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人员做好必要的防护。

2、后勤保障科科负责对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管理等工作人员做好必要的防护。

3、使用后的防护物品(包括手套、口罩等)不得随意丢弃,应与医疗废物一同处置。

八、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和职责

成立医疗废物管理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由主管医院感染管理科的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医院感染管理科、总务后勤科、医务科、护理部、急救中心、门诊部及各临床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1、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有关医疗废物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共同负责技术指导、全员培训、人员

防护等工作。

2、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各项相关制度落实的日常监督、技术指导及培训。

3、护理部、后勤保障科负责管理各相关科室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包装、运送、贮存、登记和交接工作。

4、后勤保障科负责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登记、贮存及贮存设施日常管理工作。

九、监督检查

1、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后勤保障科负责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工作。

2、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作为第一环节的责任人,负责科室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包装、密封、贴标识、交接、登记工作;供应室护士长作为第二环节的责任人,派专职人员下科室,负责医疗废物的称重、交接、登记、运送工作;护理部负责对第一、第二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后勤保障科作为第三环节的责任人,负责医疗废物暂存站与供应室之间进行医疗废物的称重、交接、登记、运送工作。

3、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不合格的部门出具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4、发生医疗废物污染事故时,发现部门应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后勤保障科、护理部,同时向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报告,按照应急处置方案及时采取消除污染和影响的措施。

石嘴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平罗县人民医院)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1、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时,立即报告医

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

2、由主管副院长组织、指挥相关科室和人员,按各自的职责分工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3、确定流失、泄露、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4、立即对发生医疗废物泄露、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

5、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他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晌。

6、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理措施,对泄露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7、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8、做好对参加处理工作人员的卫生安全防护工作。

9、处理工作结束后,医院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写出书面报告和整改方案,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石嘴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平罗县人民医院)平罗县人民医院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说明: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是指使用一次后即丢弃的,与人体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的,并为达到人体生理卫生或者卫生保健目的而使用的各种

日常生活用品。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是指临床用于病人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的指套、手套、吸痰管、阴道窥镜、肛镜、印模托盘、治疗巾、皮肤清洁巾、擦手巾、压舌板、臀垫等接触完整粘膜、皮肤的各类一次性使用医疗、护理用品。

一次性医疗器械指《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所规定的用于人体的一次性仪器、设备、器具、材料等物品。

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消毒隔离制度

1、护理人员在上班期间,必须穿工作服、工作裤,戴护士帽,

换工作鞋并保持整齐、清洁。

2、护理人员执行操作前后应洗手或用手消毒液,防止交叉感

染。

3、注射室、治疗室、换药室、手术室、供应室无菌物品放置

室、产房、监护室、隔离观察室、传染病区、门诊各诊疗室等,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1-2次,每次30-60分钟;每季度做空气培养一次,并有登记(具体要求参阅各室工作制度)。

4、普通病房每周紫外线空气消毒1-2次,每次30-60分钟,

并有记录。

5、浸泡碘伏、酒精棉球的无菌容器每日更换,持物钳每周高压灭菌二次,消毒液定期更换,并标明日期。

6、执行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各类无菌物品的放置处理应严格执行无菌原则。

7、病床应一床一巾湿式清扫。床头柜用消毒液擦拭每日一次,一柜一抹布,用后消毒。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有血液、体液污染及时更换,传染病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8、体温计用后集中浸泡在含氯消毒液中进行消毒,浸泡容器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9、注射器、输液器、引流袋、引流管等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废弃物必须毁形、分类、无害化处理。

10、氧气湿化瓶、雾化器使用中必须每天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11、便器、便壶,专人专用、定期消毒。

12、出院、转科、转院、死亡病人的病房或床单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后,方能接受其他病人入院。

13、护理人员进入污染区时要穿隔离衣、鞋,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要脱去隔离衣。

14、传染病人入院按常规隔离,疑似传染病者应隔离观察,病区发现传染病人时,应及时会诊、转科或转院。

15、甲类传染病及有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

院感控制管理制度

院感控制管理制度 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病人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病人感染率。 三、医务科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督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10%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十、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控制院内感染各项卫生学标准 一、普通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供应室、无菌间、烧伤病房、重症监护室,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 个/m3,乙型链球菌不得超过 20个/m3,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上不得超过5个/ m2。 二、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症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个/m3,物体表面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个/ m3,医务人员的手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个/ m2,门诊大厅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 4000个/m3。 三、外科病房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的手,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 四、婴儿室、儿科病房、物体表面不得检出沙门氏菌和化脓菌。 五、凡灭菌的医疗用品不得检出其他任何种类的微生物,消毒的医疗用品不得检出病原微生物。 六、各种使用的紫外线灯强度,不得低于70微瓦·秒/m2。 院内感染监测制度 一、对高危区如手术室、供应室无菌间、治疗室、换药室的空气细菌,每月监测一次。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天门市第三人民医院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一、目的 完善院前急救设施配备,加强人员配备管理,利于院前急救患者的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 急诊科一般情况下的院前急救过程控制(不包括大型灾害事故急救)。 三、职责 (一)、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督促配置救护车上院前急救所需的设施及药品。 (二)、由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配置救护工作所需的医生、护士、司机。 (三)、由护士长、护理责任护士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急救箱及常用急救器材完好率必须保证达到100%,并经常保持救护车箱内的卫生。 (四)、由出诊医护人员实施院前急救工作,并做好记录。 (五)、救护车司机要熟悉本区交通情况,保持车况良好,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和年审。 四、工作程序: (一)、救护车设施策划及配置:由急诊科主任负责救护车设施策划和配置,所需设施及通讯器材,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申请、领用。(二)、值班人员准时接班,熟悉了解上一班的救护情况,坚守岗位,认真作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

(三)、值班人员接到呼救电话后,详细记录时间、地点、行车路线、病情或受伤情况,要求呼救者提供联系电话(且不要随意使用该电话)以便随时联系,并立即通知出诊医生、护士和司机在5分钟内出诊。不得拒绝出车。 院前急救内容: 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时,对患者应有高度负责精神,应立即检查患者,动作迅速,处理果断,根据病人情况可就地或就近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送回医院进一步抢救,转送过程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有3个以上的重伤者,应迅速报告科主任是否增援。 1、现场急救:目的在于挽救和维持基本生命,减轻途中痛苦和并发症,强调对症治疗。 ①维持呼吸系统功能(包括吸氧、吸除痰及分泌物,呼吸兴奋剂,口对口人工呼吸,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等)。 ②维持循环系统功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除颤、有生命危险的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等)。 ③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急性脑血管病的处理,预防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治疗、控制癫痫等)。 ④急性中毒、意外事故处理。 ⑤脑、胸、腹、脊柱、四肢以及其他部位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⑥止痛、止吐、止喘、止血等对症处理。 2、途中救护: ①合理转运分流患者,但对转运伤病员要求快速安全。

院感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及其责任制 (4) 1、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职责 (4) 2、临床科主任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5) 3、护士长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5) 4、监控医师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6) 5、监控护士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6) 6、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6) 二、医院感染培训制度 (7) 三、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 (8) 四、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上报与控制制度 (10) 五、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 (12) 六、消毒隔离制度 (13) 七、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14) 八、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持续改进制度 (15) 九、消毒药械管理制度 (16) 十、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17) 十一、手卫生管理制度 (18) 十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9)

十三、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制度 (20) 十四、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21) 十五、重点部门与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23) (一)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3) 01、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3) 02、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4) (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25) 01、下呼吸道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25) 02、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25) 03、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26) 04、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28) 05、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29) 十六、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30) 十七、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 (31)

各科室院感管理制度

各科室院感管理制度 注:各临床、医技科室院感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兼职监控医师和护士组成。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 __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 __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并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制定与完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应急程序与措施。 2、医院要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医院感染的诊断、预防、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程序。 3、医院要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督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并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重要内容。 4、医院要加强消毒隔离工作,做好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血液透析室、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5、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协同有关科室监督、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6、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的分类》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有效管理,并有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7、医院建立全员医院感染控制培训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在职职工和新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与培训。 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召开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医院在医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问题,正确给予指导,增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各部门反馈的信息,协调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院前急救相关工作制度

院前急救急诊科相关工作制度 院前急救相关工作制度 一、院前急救 (一)院前急救的任务 (二)院前急救制度 (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四)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五)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 (六)消毒药械管理制度▲ (七)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八)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九)医院感染的防护管理制度▲ (十)医院职工培训考核制度(岗前教育制度、在职职工规范化培训制度)▲(十一)查对制度▲ 二、急诊科 (一)急诊管理的任务 (二)急诊室工作制度▲ (三)抢救室工作制度▲ (四)急诊观察室制度▲ (五)首诊负责制▲ (六)抢救制度 (七)急诊会诊制度 (八)值班、交接班制度 (九)急诊科病例(疑难、死亡)讨论制度 (十)留观病历书写制度 (十一)病人入院护送制度 院前急救人员岗位职责 一、院前急救人员岗位职责 (一)调度员职责 (二)急救医护人员岗位职责 (三)驾驶员职责 (四)服务队人员职责 (五)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分管部门及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主要职责▲ 二、急诊科人员职责 (一)急诊科主任职责 (二)质控小组组长职责◎

注:“▲”为卫生部要求 其余为医院管理指南“三甲”医院评审标准及本院要求 医疗相关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二)《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 (三)《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 (四)《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 (五)《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六)《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 (七)《医疗事故分级标准》 (八)《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九)《医疗机构管理实施细则》 (十)《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 (十一)《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 (十二)《江西省<病历书写规范>(试行)实施细则》 (十三)《处方管理办法》 (十四)《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 (十五)《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十六)《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十七)《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十八)《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十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二十)《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二十一)《艾滋病防治条例》 (二十二)《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二十三)《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二十四)《江西省肺结核病人规范化管理办法(试行)》 (二十五)《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 (二十六)《人体器官移植条例》 (二十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二十八)《肝脏、肾脏、心脏、肺脏移植技术管理规范》《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 (二十九)《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三十)《临床输血技术管理规范》 (三十一)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三十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三十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药学相关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院感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监测制度 1.感染管理办公室必须对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 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 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每月 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和 反馈。 3. 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应不 少于每年监测人数的10%,漏报率低于20%。 4. 对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其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监测。 5. 有条件的医院可开展目标性监测。监测目标应根据本院的特点、医院感 染的重点和难点决定。 6. 对重点部位医院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制定监控指标。 7. 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效果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监测方法执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和接触皮肤、黏膜的医 疗用品,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8. 环境卫生学的监测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手术室、 重症监护病房、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血 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 1. 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 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

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 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 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2. 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 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气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 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 法。 3. 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 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 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4. 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和 婴儿温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湿 化瓶应为灭菌水,每日更换或消毒。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 气筏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 5. 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执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 年版)。 消毒药械管理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的监督管理。 2.医院感染管理科(办公室)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拟购入的消毒、灭菌药械的资质进行审核,并具体负责医院消毒、灭菌药械的购入、存储和使用进行 监督、检查和指导 3.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消毒、灭菌药械使用效果进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提出改进措施。 4.采购部门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对审核意见进行采购,按国家规定查验所需证件,监督进货质量。

(完整版)院感管理制度

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感染管理职责制度目录 职责 (1) 一、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3) 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责 (4) 三、医院感染管理科职责 (5) 四、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6) 五、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7) 六、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职责 (8) 七、医务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职责 (8) 八、总务科感染管理工作职责 (8) 九、设备科院感管理工作职责 (9) 十、信息科院感管理工作职责 (9) 十一、药剂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职责 (9) 十二、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职责 (9) 制度 (10) 一、医院感染科工作制度 (10) 二、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10) 三、无菌操作制度 (11) 四、消毒隔离制度 (12)

六、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4) 七、病区卫生员消毒隔离制度 (16) 八、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6) 九、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9) 十、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20) 十一、麻醉科的感染管理制度 (24) 十二、胃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7) 十三、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8) 十四、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30) 十五、急诊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31) 十六、放射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33) 十七、皮肤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36) 十八、性病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36) 十九、注射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37) 二十、针灸科医院感染制度 (38) 二十一、换药室医院感染制度 (39) 二十二、超声诊断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40) 二十三、中西药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41) 二十四、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41) 二十五、发热门诊工作制度 (43) 二十六、工作人员的防护 (44) 二十七、发热门诊穿戴防护服流程 (44)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医院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一、出车前: (1)救护车为医疗救护专用,实行24小时院内值班,由院办公室统一安排(夜间由行政值班,特殊情况下医务科可直接调用)。 (2)救护车司机必须保持车况良好、车容车貌整洁,保持车辆处于随时待命状态。接到电话10分钟内必须出车。并填写有出车登记,记录出车时间、地点、到达时间、随车人员等。 (3)急救车应按规定停放在指定位置,定人、定车、责任到人。车上的设备、附件不得私自拆卸,如需变动,需经院办公室批准后由专业人员拆卸。 (4)急诊护士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班班交接。当日出诊前必须对照《救护车物品配备清单》对抢救物资进行检查。护士长每周一次检查药品、器材、物品,护理部每月检查一次。 二、出车中: (1)院办公室或行班值班接到120电话,并简单询问病情及联系方式后,立即通知驾驶员及值班医生、护士,告之简要病情和联系方式,医务人员携带必要的抢救设备10分钟内出发(用物见《救护车物品配备清单》)。出发前出诊医生必须与报警人取得联系,再次询问病情。 (2)当班驾驶员严禁饮酒,不得酒后驾车。驾驶车辆时不得抽烟,不得与人闲谈,驾驶室内不得私自带人,病人及陪护人员上车后应关好车门后再启动车辆。 (3)救护车司机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认真执行操作规范。确保行车安全。完成救护任务后及时返回医院,不得路途中办私事和单独出车,私自出车。 (4)医护人员、救护车司机在出车救护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佩戴工作

牌,对病人及家属在态度热诚,文明礼貌。 (5)出诊人员对病人应有高度负责的精神,进入现场应立即检查病人情况,对危重病人必须向病人家属交待病情并签署《120出诊、转诊、转院知情同意书》,取得家属签字。 (6)抢救病人要严格遵守医疗急救工作程序及急救原则,按急救医疗规范及服务标准对待病人,合理用药,确保医疗安全。 (7)使用担架搬运病人时,必须使用安全带将病人固定于担架上。 (8)接送过程中医护人员至少应有一人在病人身旁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如系危急重症病菌,医护人员均须在病人身旁密切病人生命体征变化,便于及时处理,严禁医护人员坐在驾驶室内。如遇危急情况,可第一时间报告院办公室或行政值班,取得院办公室或行政值班的同意后,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就近医院抢救,杜绝责任事故发生。 (9)加强查对制度,不管是在现场还是在路途中救护,护士所执行的口头医嘱及所有操作,包括时间、药名、剂量、给药方法,要及时记入抢救记录,所有药品安瓿及包装均要核对后带回医院。 (10)接诊病人返回医院后,出诊医师要立即对接诊医师交接出诊情况。如系危急重症患者或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须提前向行政值班或院办公室汇报,告之相关科室提前做好准备。 (11)车辆在外出执行急救任务时发生交通事故或机械事故,驾驶员应第一时间及时报告院办公室,等候院办公室的指示和安排。 三、出车后 (1)为防止传染病交叉感染,救护车用后要及时清洗消毒。一般情况下每周清洗消毒一次,如遇外伤血液、呕吐物污染等需及时清洗消毒。车辆清洗消毒由救护

院感各项规章制度

院感各项规章制度 【篇一:院感管理制度】 金川县中藏医院 感染管理职责制度目录 职 责 ....................................................................................................... . (1) 一、医院感染管理组 织 (2) 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职 责 (3) 三、医院感染管理科职 责 (3) 四、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 责 (4) 五、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 责 (5) 六、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职 责 (5) 七、医务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职 责 (5) 八、总务科感染管理工作职 责 (6) 九、设备科院感管理工作职 责 (6) 十、信息科院感管理工作职 责 (6) 十一、药剂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职 责 (6) 十二、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职 责 (7) 制 度 ....................................................................................................... . (7)

一、医院感染科工作制 度 (7) 二、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 度 (7) 三、无菌操作制 度 (8) 四、消毒隔离制 度 (8) 五、锐器刺伤报告制 度 (9) 六、病房消毒隔离制 度 (9) 七、病区卫生员消毒隔离制 度 (10) 八、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 度 (10) 九、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制 度 (12) 十、手术室消毒隔离制 度 (13) 十一、麻醉科的感染管理制 度 (15) 十二、胃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 度 (16) 十三、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 度 (17) 十四、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 度 (17) 十五、急诊室医院感染管理制 度 (18) 十六、放射科医院感染管理制 度 (19) 十七、皮肤科医院感染管理制 度 (20)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汇编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感染管理办公室医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10%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在院感科的指导下配合做好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3、患者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月大扫除一次。 5、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并装入红色塑料袋,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物品。 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弯盘、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8、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清洁与消毒管理。 9、一次性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保持清洁。 10、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

1.院前急救(120)工作制度

1.院前急救(120)工作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院前急救(120)工作制度 1、院前急救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要做好院前急救准备工作,检查急救车辆、急救箱及常用急救器材完好率达100%,保证急诊出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需求,确保绿色生命通道畅通。 2、接听电话时应问清患者姓名、年龄、简要病情、地址及联系方式,并记录在院前急救登记本上。如遇病情凶险者,应电话指导病人家属现场施救. 3、接到出诊电话后,5分钟内出车,急救途中不准擅自改变救护对象,若新出现的救护对象病情确实危急,须报市120急救中心并经科室主任同意后方可改变。遇有救护车辆损坏或交通事故不能行驶时,应及时向市120急救中心或科室主任报告请求另派救护车。 4、接诊病人时,医护人员必须对病人作简单的体格检查及病史采集,掌握第一手资料,酌情作急救处理。 5、现场急救时,护士执行医生口头医嘱必须复述一遍。如抢救30分钟后无效死亡则当场向家属宣布死亡并签字,无家属者告知相关者或现场警察并取得签字。

6、根据病情向病人家属简要说明在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病情危重者必须征得家属同意并在《院前病情告知书》签字后方可转运。 7、病情危重复杂者,在转运途中及时通知医院相应科室做好抢救准备,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 8、危重病人转运途中,医护人员必须守护在病人身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在院前急救病历本上。注意运送途中车内人员安全,包括固定好担架,提醒患者家属坐稳扶好,不靠车门等。 9、病人在我院救治需转院者,主管医师必须提前与急诊科取得联系,完善相关资料后予以转院。 10、急诊病人接诊回院后,如属它科疾病医护人员必须护送病人到相应科室,与值班医师交接后才能离开,必要时协同科室抢救。 11、院前急救整个过程中,医护人员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或呕吐物时,必须戴手套和口罩,如手或身体其它部位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用肥皂水清洗;如考虑为传染性疾病,须穿防护服,必要时戴护目镜。 12、若遇突发性灾害事故(如集体食物中毒、重大交通事故、塌方、火灾等),急诊科遵照急救中心统一调配,并通知有关科室做好接诊、抢救准备,必要时启动应急预案并上报院领导组织协调、支援。 13、遇全部出诊又有急救任务时,报院总值班安排有关科室医护人员增援。 附件:院前急救工作流程

医院感染相关制度和规范

一、院内感染管理小组工作制度 一、院内感染管理小组组织形式 1.为了规范本院医护人员的操作程序,严格执行医疗与护理系 列的规章制度,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在副院长领导下开展工作,由护 士长、科主任及部份业务骨干组成。 2.除各科室日常业务工作外,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定期组织实施 并开展检查、督导工作。 3.小组采取现场自查与她查、总结与分析、批评与表扬、惩罚与鼓励相结合的工作方式。 二、院内感染管理小组主要工作任务: 1.草拟、制定、修改控制院内感染规范、院内感染的措施及有关规章制度。 2.组织讨论并决定建立感染控制的监测方法。 3.研究院内感染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奖惩办法及控制感染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 4.负责对控制感染管理人员、医生与护理人员的培训与宣传教育工作。 三、预防院内感染措施: 1.各科室加强对院内感染的控制,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认识,从 思想上重视消毒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2.负责对全院的消毒技术指导与监督工作,按时对临床科室进行消毒液及物体表面的监测,对急诊室、抢救室、观察室、手术室、供应室、妇产科、接生室、换药室、治疗室、注射室、无菌间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按规定表格填写并做好记录。 3.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各类物品均应按无菌、清洁、污染分类定位放置,无菌物品应有明显标记,并注明消毒日期;供应室每日 用指示带对高压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 4.注射必须一人一针一管,用后的注射器及针头在科室内用消毒液浸泡半小时后方可送回供应室处理;凡破伤风、气性坏疽、绿脓杆菌污染的敷料应当全部烧毁。 5.做好终末消毒,凡出院、转院及死亡病人的床旁及区域必须用消毒药液擦洗或喷撒。 6.严格执行手术室工作制度与管理制度,树立无菌观念,严格执 行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细致、轻巧、准确。合理使用抗生素,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各种并发感染。 7.各科室如出现院内感染,应当及时向院内感染管理小组报告; 院内感染管理小组对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研究

院感管理制度(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并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制定与完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应急程序与措施。 2.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医院感染的诊断、预防、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程序。 3.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督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并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重要内容。 4.加强消毒隔离工作,做好感染性疾病科、ICU、口腔科、手术室、新生儿病房、内镜室、血透室、导管室、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5.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协同有关科室监督、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6.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的分类》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有效管理,并有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7.医院建立全员医院感染控制培训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在职职工和新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与培训。 (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及职责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 主任委员*** 副主任:*** 委员*** *** ***等 秘书***

2.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责 2.1.依据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负责督促、协助医院相关职能部门做好院内感染控制管理规划、方案制订、制度建设和工作计划,并负责审核和监督实施。 2.2.逐步组织构建和制定我院院内感染控制评价体系,负责制定、修改和完善我院院内感染控制评价标准和方法。 2.3.加强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教育培训,负责全院性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教育培训的规划,并督促感染管理科组织实施。 2.4.负责审核我院院内感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相关流程和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研究并制订医院感染暴发、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和特殊病原体感染等事件的防控预案。 2.5.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负责对医院整体布局、科室建设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2.6.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 的干预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 2.7.协助药事管理组和药剂科做好安全和合理用药管理工作,根据我院病原体特点和耐药现状,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意见。 2.8.协助做好医院和临床医技科室清洗剂消毒剂、消毒灭菌器械、器具、一次性耗材产品的资质审核工作。 2.9.负责院内感染事件的调查、取证意见,并形成处理意见。2.10.协助做好医院综合目标管理工作,负责院内感染控制考核标准和办法的实施与完善。 3.会议制度 3.1.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遇重大感染管理问题应随时召开(参加会议人员根据需解决问题来确定)。两次会议一般安排在1月和7月召开,以便总结上一阶段的工作,讨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以及商议需要解决的重要事项。 3.2.全体会议至少4/5的委员应参会,扩大会议邀请相关人员参

最新院前急救工作制度(汇总)

院前急救工作制度 急救站管理制度 1.急救站实行站主任负责制,对急救医疗管理、人员管理、车辆管理等全面负责。 2.急救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3.值班人员必须遵守各项劳动纪律,按时上班,不迟到,不早退,不出现脱岗现象。 4.上班要做好出车准备,待命期间坚守工作岗位,不离站外出。 5.遵守电话、电台、车载系统的使用规定,使之时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6.值班人员负责随时接受并记录调度指令,严格服从调度安排,做到令行禁止,接到调度指令后按规定时间迅速出车。 7.值班人员在接受指令后出发,完成任务返回急救站,15分钟内由医师按规定内容向指挥中心报告急救情况。 8.救护车辆未经中心领导批准,一律不得挪作他用;行政用车必须经医院院长批准,上报中心领导同意并备案;社会保障用车由急救中心统一调度、安排。 9.出车人员对待患者及家属要文明礼貌,廉洁正派,热情服务。 10.司机行车要坚持安全第一,安全与速度相统一的原则,遵守交通规则。 11.护士负责抢救药品、物品、仪器设备的应用、补充和维护,并遵守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药品、物品、氧气等当班使用当班补充,仪器设备保持性能良好。 12.司机负责救护车的使用、维护和保洁、消毒。 13.各种物品的管理要负责到人,保持室内整洁,保持室外的环境卫生。

急救站工作制度 1.急救站实行站主任负责制度,对急救医疗管理、人员管理、救护车管理等全面负责。医护人员应及时配合指挥中心做好急救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卜报工作。 2.值班人员要做好出车准备,应了解救护车的状态,做好交接班,以免出现接受任务后不能出车的情况。 3.确保受理终端电脑、对讲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遵守电话及电台的使用规定。非急救业务不得使用终端电脑及对讲机,以免病毒人侵及影响系统正常运行。 4.值班护士负责接受调度指令,严格服从调度安排,做到令行禁止。及时接收调度指令,接到调度指令后按规定时间内出车。 5.出车时立即打开对讲机,随时与120指挥中心联系。在使用对讲机时必须做到文明用语,与急救无关的事宜不准使用对讲机。 6出车时司机或医务人员必须按工作程序在GPS接收器上操作,及时报告急救车状态(如出车、到达现场、患者上车、到院、途中待命等)。 7.急救出车途中不得擅自改变救护对象若新出现的救护对象病情确实危急,须经120指挥中心同意后,方可改变。遇有救护车辆损坏或交通事故不能继续执行任务时,应及时向120指挥中心及急救站报告,请求另派救护车。

院感检查相关制度

-------------- 时需Sr彳---- --- --- -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一、对住院病人进行全部监测。 1、医院感染现患率的监测。 2、感染部位的监测。 3、医院感染漏报监测。 4、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的调查。 二、每月一次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无菌物品、消毒液、 残留血等进行细菌培养;以下重点科室:手术室、治疗室、 注射室、配药室、处置室、供应室无菌间、换药室(科室做、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抽查)。 三、高压灭菌锅每锅进行工艺监测和化学监测,每月一次生物学 监测(预真空灭菌锅每日B-D试验)。 四、目标性监测:妇科病房。 1、每周有专职医师参加查房、了解感染现患情况。 2、监测感染病例的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抗生素应用情况。 3、每季度进行监测资料总分析。 五、医院感染微生物学监测 1、专人负责医院感染微生物监测及药敏试验结果登记。 2、每季度或半年一次总分析(临床培养菌株数及药敏试验结 果)发至临床各科室。 六、使用中消毒液监测

1、临床常用0.5%碘伏、2%碘酒、75%酒精做皮肤消毒剂, 时需Sr彳---------- ------------------- ----- ---- 每周更换两次;并同时更换消毒容器。 2、浸泡器械为2%戊二醛消毒液,每周更换一次。浓度每 周监测一次。每月进行生物监测1次。 3、浸泡小毛巾、氧气湿化瓶、止血带、体温表等含氯消毒 液,应每天对其有效浓度进行监测,每季度进行生物监 测1次。 七、紫外线灯管进行日常监测和照射强度的监测。 1、新灯管用前测强度不低于100uw/c m2o 2、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强度不低于 70uw/c m2o 3、每个紫外线灯均建立登记本,记录照射时间和监测效果。 4、每两周用酒精棉球擦拭灯管一次,保持其光洁度,保证消毒 效果。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坚持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1、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严格掌握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 3、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注射剂量、疗程和合理给药方法、间隔时间、途径等。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总)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工作职责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本院预防和控制 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 2、对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收集整理的医院感染监控、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措施, 根据各项卫生学标准,对医院现状进行分析、考评。 3、对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进行监督管理。 4、建立会议制度。每年度召开会议二次,总结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情况,找出存在问题的根源, 及时制定控制措施,组织落实。 5、对医院感染管理拟定的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进行审定。 6、根据《综合医院建筑标准》有关卫生学标准及预防医院感染的要求,对医院改建、扩建和 新建,提出建设性意见。 7、研究、协调、解决其它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要事宜。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工作制度 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的日常工作。 1.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计划,并组织实施。 2.监督检查全院有关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及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3.及时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医院感染的各种监测资料,并按医院感染监控要求上 报院领导和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4.对医院感染发病情况进行监测,并及时汇总、分析、比较、反馈监测结果,发现医院感 染暴发或流行趋势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5.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灭菌物品、消毒灭菌剂等进行监督、监测,及时与科内分析超标 项目发生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并督导落实情况。 6.对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或重大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及时上 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7.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关于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特别对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规

院感制度1

目录 诊所感染管理成员 (2) 诊所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3) 医务管理部门在诊所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4) 医务人员在诊所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5) 诊所感染管理检查制度 (6) 诊所感染病例监测制度 (7) 诊所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与控制制度 (8) 诊所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制度 (9) 诊所发生诊所感染的护理流程 (10)

锐器伤的预防 (11)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12) 诊所感染知识培训制度 (13) 诊所感染知识培训内容 (14) 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 (17)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19) 消毒药械管理制度 (20) 灭菌流程图 (21) 紫外线消毒注意事项 (22) 紫外线灯消毒须知 (23)

XXX医疗美容门诊部 院感小组 组长: 成员: 院感小组成员联系电话:

XXX:XXXX

xxx医疗美容诊所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一、在主任的领导下,全名负责院内感染的监测和控制,以提高医疗质量。 二、负责制定降低院内感染的各种措施和制度,并检查督促贯彻落实。 三、掌握院内感染的检测、控制动态、经常分析监控情况。有计划地开展院内感染流行病的分析,查明原因,提出改进意见。 四、负责检查各科室消毒措施的落实情况,特别是抓好防御性消毒、经常性消毒和终末消毒。检查消毒效果,解决消毒过程中的问题。 五、对诊所抗生素的试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避免对病原和带菌者使用不敏感的药物。 六、经常项有关人员通报在医疗中的感染情况,以增强控制感染的观念,提高医疗质量。 七、积极培训兼职人员,并支持他们做好本科的感染控制工作。

医务管理部门在诊所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目的 院前急救设施齐全,人员配备管理,利于院前急救患者的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适用范围 急诊科一般情况下的院前急救过程控制(不包括灾害事故急救)职责 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督促配置救护车上院前急救所需的设施及药品。 由医务科,护理部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配置救护工作所需的医生,护士,司机。 由护士长,护理责任护士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急救箱及常用急救器材完好率。必须保证达到100%,并经常保持救护车箱内的卫生。 由出诊医护人员实施院前急救工作,并做好记录 救护车司机要熟悉本区交通情况,并保持车况良好,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和年审。 四工作程序: 救护车设施策划及配置: 按(基本医疗管理制度)的救护车设施要求配置所需设施及通讯器材,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申请,领用。 值班人员准时接班,熟悉了解上一班的救护情况,坚守岗位,认

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 值班人员接到呼救电话后,详细记录时间,地点,求救大致原因,并立即通知出诊医生,护士和司机(必要时派出护工)在5分钟内出诊,不得拒绝出车。有关救护车的工作程序详见(救护车的管理制度)院前急救内容: 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时,对患者应由高度负责精神,应立即检查患者,动作迅速,处理果断,根据病人情况可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送回医院进一步抢救,转送过程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有3个以上的重伤者,应迅速报告科主任是否增援。 现场急救:目的在于挽救和维持基本生命,减轻途中痛苦和并发症。 维持呼吸系统功能(包括吸氧,吸痰及分泌物,呼吸兴奋剂,口对口人工呼吸,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等) 维持循环系统功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除颤,体外起博器的使用,有生命危险的心率失常的药物治疗等) 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急性脑血管病的处理。预防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治疗,控制癫痫等) 急性中毒,意外事故处理。 脑,肺,腹,脊柱,四肢以及其他部位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止痛,止吐,止咳,止血等对症处理。 途中救护: 合理转运分流患者,但对转运伤病员要求快速安全。

院感检查相关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一、对住院病人进行全部监测。 1、医院感染现患率的监测。 2、感染部位的监测。 3、医院感染漏报监测。 4、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的调查。 二、每月一次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无菌物品、消毒液、 残留血等进行细菌培养;以下重点科室:手术室、治疗室、注射室、配药室、处置室、供应室无菌间、换药室(科室做、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抽查)。 三、高压灭菌锅每锅进行工艺监测和化学监测,每月一次生物学 监测(预真空灭菌锅每日B-D试验)。 四、目标性监测:妇科病房。 1、每周有专职医师参加查房、了解感染现患情况。 2、监测感染病例的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抗生素应用情况。 3、每季度进行监测资料总分析。 五、医院感染微生物学监测 1、专人负责医院感染微生物监测及药敏试验结果登记。 2、每季度或半年一次总分析(临床培养菌株数及药敏试验 结果)发至临床各科室。 六、使用中消毒液监测 1、临床常用%碘伏、2%碘酒、75%酒精做皮肤消毒剂,

每周更换两次;并同时更换消毒容器。 2、浸泡器械为2%戊二醛消毒液,每周更换一次。浓度每 周监测一次。每月进行生物监测1次。 3、浸泡小毛巾、氧气湿化瓶、止血带、体温表等含氯消毒 液,应每天对其有效浓度进行监测,每季度进行生物监 测1次。 七、紫外线灯管进行日常监测和照射强度的监测。 1、新灯管用前测强度不低于100uw/c㎡。 2、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强度不低于 70uw/c㎡。 3、每个紫外线灯均建立登记本,记录照射时间和监测效果。 4、每两周用酒精棉球擦拭灯管一次,保持其光洁度,保证 消毒效果。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一、坚持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1、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严格掌握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 3、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注射剂量、疗程和合理给药方法、间隔时间、途径等。 4、密切观察病人有无正常菌群失调,及时调整抗菌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