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辐射

”浅谈“核辐射
”浅谈“核辐射

摘要:日本的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已经将近一个月,此次核辐射危机不仅引发的我们对核安全的思考还引起了我们对核辐射防护的关注,本次报告中就辐射的科学知识做了简单上的介绍,其中包括放射性物质,辐射的来源及其生物效应。最后还介绍了辐射的防护体系其中又包含了核设施等相关内容。从此次报告中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辐射的知识,改变我对辐射的看法,让我对核辐射也有了理性的认识。

关键字:辐射放射性防护核设施核泄漏

放射性

定义:

放射性是指元素从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而衰变形成稳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衰变产物),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衰变时放出的能量称为衰变能量。原子序数在83(铋)或以上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但某些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如锝)也具有放射性。

衰变:

原子的衰变会产生出另一种元素,并会放出α粒子、β粒子或中微子,在发生衰变后,该原子也会释出伽马射线。衰变后的实物粒子静止质量的总合会少于衰变前实物粒子静止质量的总和,根据质能方程,能量可以表现出质量。通常衰变所产生的产物多也是带放射性,因此会有一连串的衰变过程,直至该原子衰变至一稳定的同位素。发生核衰变的放射性元素有的是在自然界中出现的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如碳14,但其衰变只会经过一次β衰变转为氮14原子,并不会一连串地发生。

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该核素的原子核数目会逐渐减少。衰变至只剩下原来质量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该核素的半衰期。每种放射性核素都有其特定的半衰期,由几微秒到几百万年不等。

日本9级大地震导致的福岛核泄漏,主要泄露的物质为碘131,还有少量的钚。

碘有三十种同位素,其中只有碘-127是稳定的,碘-131含放射性。碘-131是β衰变核素,发射β射线(99%)和γ射线(1%),β射线最大能量为0.6065兆电子伏,主要γ射线能量为0.364兆电子伏,它的半衰期为8.02天。碘-131属高毒性核素,紧要器官是甲状腺,对人体的有效半减期为7.6天。

钚最稳定的同位素是钚-244,半衰期约为8000万年,但它最重要的同位素是钚-239,半衰期达到2.41万年。钚最普遍释放的游离辐射类型是α粒子发射(即释放出高能的氦原子核)。故其每秒约有11.5 × 1012个钚原子产生衰变,发射出5.157兆电子伏的α粒子,相当于9.68瓦特能量。α粒子的减速会释放出热能,使触摸时感觉温暖钚与碘相比,流动性差,碘具挥发性,往空气中跑,钚则首先进入水中,再进入土壤。钚是一种具放射性的超铀元素,是反应堆内燃料中的铀吸收中子后产生的。它目前被应用于核武器和核反应堆。钚的危险性还在于它对人体的毒性,与其他放射性元素相比钚在这方面更强,一旦侵入人体,就会潜伏在人体肺部、骨骼等组织细胞中,破坏细胞基因,提高罹患癌症的风险。

核辐射:

简单来说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

核辐射包括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 都具有传输能量的特性。当沿着通过的路径遇到原子时, 能放出能量并通过电子迁移对物质产生电离作用, 因此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又统称为电离辐射。电离辐射主要有粒子辐射(A粒子、B粒子和中子) 和电磁辐射(X 射线、γ射线)放。α射线是氦核,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β射线是电子流,照射皮肤后烧伤明显。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

常用辐射单位:

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的衰变数,称为放射性活度。

照射量:射线对空气的电离能力。

吸收剂量:每单位被照物质吸收任何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

剂量当量:吸收剂量×修正系数,衡量不同类型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一般应用在辐射防护中)。

3.7×10贝可的碘-131点源重8.05×10毫克,在1厘米远处的照射量率是2.3伦琴/时,采用5厘米厚的铅屏蔽就可以安全操作。

照射剂量:

辐射生物效应与照射剂量大小密切相关, 总的规律是剂量愈大, 效应愈显著。一般认为, 人受0. 25~015 Gy照射, 仅出现轻度的血像变化, 很快可恢复, 但不发生明显的病理改变。1 Gy以上的照射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急性放射病。除照射的总剂量外, 剂量率(单位时间的照射量)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在一定的剂量率范围内, 高剂量率照射比低剂量率照射的生物效应强。例如, 每日5~50m Gy的剂量率即使长期累积照射, 只能导致慢性放射病的发生。而当剂量率达到每分钟50~100 m Gy则有可能引起急性放射病, 其严重程度随剂量率增大而加重。因此, 引起急性放射损伤必须要有一定的剂量率阈值。

如果一个人急剧接受1Gy以上的吸收剂量, 由于肠内膜细胞受损伤, 可能在几小时后就出现恶心和呕吐, 也可能引起白血球减少, 血小板下降、肾功能下降、尿中氨基酸增多或严重时尿血, 这就是中等程度的放射病。如果一次接受215 Gy剂量, 皮肤会出现红斑和脱毛, 有时造成死亡; 5 Gy的剂量造成死亡的概率大约50%; 8 Gy以上的剂量几乎肯定造成死亡。在电离辐射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下, 可导致遗传基因发生突变, 出现在受照者后裔身上的效应称为遗传

效应。当生殖细胞中的DNA 受到损伤时, 后代继承母体改变了的基因, 导致有缺陷的后代。并且在大剂量下, 突变率随电离辐射剂量成正比增加。因此, 人体一定要避免大剂量照射。

核辐射的生物效应:

对于受到大剂量照射的人体, 由于细胞被杀死或受到损伤, 最终会出现一些病症。从效应出现的个体可分为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 按效应出现时间的早晚可分为近期效应和远期效应; 按效应的发生与剂量的关系可分为必然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

人体细胞受到射线的照射时, 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使细胞中的原子发生电离和激发, 引起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人体受到辐射照射后出现的健康危害来源于各种射线通过电离作用引起组织细胞中原子及由原子构成的分子的变化。电离和激发主要通过对DNA 分子的作用使细胞受到损伤, 导致各种健康危害。危害的性质和程度因辐射的物理学特性和机体的生物学背景而有所不同。它可以是发生在受照者本人的躯体性效应, 也可以是因生殖细胞受到照射引起的发生在受照者后裔的遗传性效应; 可以是超过一定水平照射后必然出现的必然性效应, 也可以是受照水平虽低也不能完全避免的随机性效应。

核辐射事故:

核辐射事故通常是指由于失去控制的放射性物质的辐射释放照射或电离辐射设备的辐射照射, 造成人员伤亡、环境污染以及经济损失等方面的事故。核辐射事故造成的放射性危害的作用方式主要表现为外照射危害和内照射危害。外照射危害主要是泄漏到环境中的放射线从人体外部对人体的照射, 危害来源于体外放射源, 放射源不与皮肤接触。内照射危害是放射性物质污染的空气、水、食品及其它物品通过饮食、呼吸、皮肤毛孔、皮肤伤口进入人体内, 释放出放射线对人体的照射。一些微量放射性物质产生的外照射和表面污染虽然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 但是如果进入体内, 将会连续照射人体, 直到放射性物质衰变了或被排出人体为止, 因而可能产生可观的剂量。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历史上发生的由核辐射而造成的严重后果的事件。

(1)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用的核武器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了一枚小小的原子弹,使这个20多万人的城市转眼之间变成了废墟。三天以后,日本长崎也被美国的原子弹摧毁。据有关资料记载,广岛24.5万人中死伤、失踪超过20万人,长崎23万人中死伤、失踪近15万人,两个城市毁坏的程度达60~80%。在原子弹爆炸后的幸存者中,许多人陆续发生了白血病。最初是在原子弹爆炸后2年左右内发现的,到爆炸后第5年,白血病的发病率到达最高峰,以后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一直到爆炸26年后,幸存者中发生白血病的仍比普通人为高。而且幸存者患上一种罕见的脑瘤的可能性比普通人要高40%,患其他类型的神经系统瘤的几率也较常人略有增加。原子弹爆炸后,“每天数以千计的人们死于奇特而不可名状的症状”的传说,使广岛成为一个棘手的独特所在。

(2)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灾难

迄今为止,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蒸汽爆发和反应堆熔毁事故仍旧是历史上唯一一场INES 等级达到7级的核事故。有超过33.5万人被迫撤离疏散区。

这场核灾难发生在1986年4月26日,由于人为失误导致一系列意想不到的突然功率波动,安全壳发生破裂并引发大火,放射性裂变产物和辐射尘释放到大气中。当时的辐射云覆盖欧洲东部、西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区,有超过33.5万人被迫撤离疏散区。联合国曾组织100名科学家对切尔诺贝利事故进行调查并于2005年公布了调查报告。报告中称,只有不到50人在核电

站爆炸中死亡,但因遭受长期辐射而患上各种疾病、最终导致死亡的人数超过9000人。

20年过去了,人们仍然不能忘记心头这一久久挥之不去的阴影。受污染地区的居民就连吃饭、喝水这等平常事都要小心翼翼,甲状腺癌、白血病儿童以及新生儿生理残疾者数量也骤然增加。据专家估计,完全消除这场浩劫的影响最少需要800年!

核辐射的防护:

外照射防护的原则是尽量减少人体受到照射的剂量, 把它控制在剂量当量限值以下。在确定辐射源的情况下, 决定人体受到照射剂量的大小的因素是离辐射源的距离、照射时间和屏蔽情况。

1.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

2.缩短辐射照射的时间, 缩短工作周期

3.屏蔽

内照射的防护方法由于直接吸入气载放射性物质以及通过口腔咽下或通过皮肤、伤口使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 造成内照射的危害。因此, 内照射可通过减少放射源数量, 包括大气、人体或物体表面的辐射量; 穿戴防护衣, 防止皮肤直接接触辐射源; 戴正压呼吸面具或气衣, 防止吸入放射性微尘; 禁止在控制区吃、喝、吸烟, 限制食入放射性物质的途径; 避免带裸外伤进入辐射控制区等方式进行防护。

正如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10年4月13号的核安全峰会上的讲话中所说的“核安全问题事关核能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事关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事关国际和平与安宁。”“核能是清洁的,也必须是安全的”。虽然人类到目前为止只在二战中使用两枚核弹,但是它们所造成的伤害是无比巨大的,一枚核弹就造成十几万人的死亡,还有更多的人伤残。不久前发生的福岛核泄漏时间虽然对中国没有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但是还是发生了“抢盐”风波,可见群众还是知道核辐射恐怖的伤害。虽然核辐射是无形的是有伤害的,但是只要我们做好防护工作,多了解有关核辐射的科学知识,我相信我们可以理性的面对核辐射并且完全有能力保护好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

参考文献:

《核武器的辐射安全与防护》郭力生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9年

《盘点十大核事故》2011年3月17日

《胡锦涛在核安全峰会上的讲话》2010月4月13日

《核辐射对机体的损伤作用及其防护技术》邵建章2004年第7期

《电离辐射》维基百科

浅谈日本核辐射泄露后的环境保护问题

年月日时分,日本东海岸发生理事级大地震,强震海啸重创日本,继而引发核泄漏危机,一时间让全世界地目光都锁定在了日本天灾地新闻报道上,死伤人数数以万计,目光所及之处皆是满目疮痍,日本举国上下无不深切哀悼.那么这场惨绝人寰地天灾所带给我们地教训是什么?日本核辐射泄露对当地和作为邻邦之国地我们地环境又有什么危害?它地潜在危机又是什么?这场灾难所引发地环境保护问题是值得我们探讨地. 让我们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核辐射.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存在于所有地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地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核辐射是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地微观.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或,故称为.这是用科学地方法来解释核辐射,那么用普通地、平民老百姓都能懂地话来解释就是说一种离子核放射性地物质,扩散开来会根据含量地不同危及人体健康,轻者头晕恶心,需卧病休息,不能正常工作,重者即五脏受损,严重危害生命甚至当场致命.那么它对于环境地影响又是如何地呢?众所周知,日本是个岛国,那么它地核电站所放射地核辐射必定会影响到周围地海域,殃及其海洋生物,从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看见,日本周边海域地区已有不少被工作人员打捞起得鲸鱼、海豚地身上检测到核放射物质,专家说这些物质也必定扩散到人们日常食用地海鱼身体内,如果不幸被人们迟到,对人体地健康危害也是不可估量地.由此可见,日本核电站泄漏所放射出地核物质对周边环境地影响也会间接危害到我们人类自身,所以目前对环境地保护和对核辐射地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实为日本灾后重建问题上地重中之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从大量地新闻报道上我们可以知道,日本福岛地核辐射泄漏危害最严重地对象即是儿童,因为孩子生长迅速,他们体内正处于分裂地期地细胞也多得多,从而因辐射而产生错误与损伤地可能性也大得多.我们说孩子是未来地希望,是祖国地花朵,是国家地栋梁,那么保护孩子,让孩子免受这次灾难地侵害是非常重要地,日本自古就是个多灾难地国家,其受灾应急处理设施和组织协调等都已很成熟,相信在安置避难儿童方面他们也会处理妥当.“在人体内,放射性地碘衰变很快,大部分将会一个月内消失.放射性铯在体内也不会久存,大部分会在一年之内排出,但是他们会存留在环境中,可能会带来长久地风险.”如果人类不幸被核辐射侵害,情况不严重地话,短期内是可以治愈并且康复地,但是如果该放射性物质大量地覆盖在环境中,时间一长,对人们地危害将是潜在地未知数,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必要地重视性.中国疾控中心表示,暴露于电力辐射可能会增加患癌症地风险,从普通老百姓地角度来看,核辐射所引发地比较致命地疾病不外乎就是癌症了,而核事故后烟云能漂浮多远很难预测,它取决于风速和其他气象条件.“在突发事件地早期和中期,隐蔽是主要防护措施之一”不错,做好充分地防护措施,对于核辐射所造成地环境危害才能降到最低.看有关新闻,均说道日本妞饲料遭辐射污染地问题,这些饲料喂养过地牛都已经被涂在,牛肉可能已经流入市面,这样地小心对于我们来说是恐怖地,虽然相关科学家表示这次地核辐射对于人体地侵害并不大,不过我们日常所吃地食物,比如牛羊肉,蔬菜水果,甚至防腐包装袋食品,都有可能遭受核辐射地危害,这些食物经过市场进入我们手中,再消化到胃里,虽然会排出一部分,但是残留地部分我们谁也不敢保证究竟有多少,将来会不会影响我们地健康.可见,对于控制食物到市场地这条链,日本方面还要做好明确地把关,认真地检测每一样进入市面地食品,确保没有被核辐射污染过,否则这对老百姓造成地伤害将会提升,对食品安检部分、制造部门地信誉度也将会下降.那么做好食品案件地把关,还要从源头开始,在喂养家禽地饲料上就要把好关,做好源头防范措施.诸如此类地事件数不胜数,在面对食品安全卫生方面,日本方面平日里就已经做到严谨细致了,相信在此次地灾后重建中,他们会更加严格地把好每一关.犹记得年汶川地震后,国家支持再加上海外邻邦等众国地支持,我们修建了几批地震简易房,以便灾民们能尽快入住,并且保证地震再次降临时可以得到安全地保障,不易坍塌.这次地日本在经历地震所引发地海啸、核辐射侵染后,也修建了一批简易房.麻雀虽小,五

四种创伤急救常识(2020新版)

( 安全常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四种创伤急救常识(2020新版) Safety accidents can cause us great harm. Learn safety knowledge and stay away from safety accidents.

四种创伤急救常识(2020新版) 创伤的处理原则,对大量出血的患者,首先采取止血方法;对切割伤、刺伤等小伤口,若能挤出少量血液反而能排出细菌和污物;伤口宜用清水洗净,对无法彻底清洁的伤口,须用清洁的布覆盖其表面,不可直接用棉花、卫生纸覆盖。 割伤浅的伤口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拭干后,用碘酊或酒精消毒、止血,然后包扎,一般都能较快痊愈。对较小伤口外用“创可贴”即可。对较深的伤口,应立即压迫止血,速到医院行清创术。刀伤伤口不可涂抹软膏之类的药物。 刺伤先将伤口消毒干净,用经灭菌过的针及镊子,将异物取出,再消毒后包扎伤口。异物留在体内易化脓感染,指甲的刺伤不易处理,可先将指甲剪成V字形口,将刺拔出或到医院处理。若被针、金属片等刺伤而留于体内,应到医院在X线下取出。深的伤口可能

有深部重要组织损伤,常并发感染,可用抗炎药物治疗。不洁物的刺伤要预防破伤风,要到医院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挫伤钝力打击所致的皮肤和皮下软组织损伤,皮肤无裂口,伤部青紫,皮下淤血,肿胀,压痛。轻者可用伤湿止痛膏外贴伤处。对胸腹部挫伤及头部挫伤,应考虑有无深部血肿或内脏损伤出血,要到医院观察诊断。 扭伤常发生在踝部、腰部、颈部及手腕等处。一般处理原则是让患者稳定情绪,固定受伤部位,用冷湿布敷盖患处。手足扭伤者可抬高患部。颈部、腰部扭伤者在搬运时不可移动患部。扭伤常伴有关节脱位或骨折,宜到医院诊疗。另外,扭伤后无论轻重,不可即刻洗澡、胡乱按摩,须观察一周后视情况而定。扭伤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局部封闭(0.25%—0.5%普鲁卡因)、药物外敷内服、理疗等。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核辐射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核辐射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核辐射技术的基本概念,然后讨论了电子束辐照和γ射线辐照在工业废水,废气及於渣处理的机理及其应用,说明了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具有其它技术和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指出了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环境保护核辐射技术环境污染治理γ射线电子束 正文 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质子等带电粒子。间接致

电离辐射包括光子、中子等不带电粒子。核辐射主要是α、β、γ 三种射线:α射线是氦核,β射线是电子,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γ 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污染物的辐射处理方法是利用γ射线及快速电子对环境污染物进行 辐照。辐照时体系可产生物理化学效应,化学效应及生物学效应等。核辐射技术在处理环境污染物应用面广,可用高能射线对燃烧废气、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消化污水及固体废物等进行处理都已取得良好 效果。辐射能有效地的降解三废中的有机物;杀死废物中的有害病毒,有害微生物;提高污泥的沉降和过滤性能;节省大量能源。辐 射不会带来二次污染,安全可靠,特别对于那些常规方法难以处理 的污染物具有重要意义。 一、核辐射技术在治理环境废水中的应用 废水处理主要有下面的四个方面: 1.降低废水中的生化需氧量fBOD)和化学需氧量(COD)o

2.使废水更稳定,使难以降解的化合物转变成比较容易被生物或化 学氧化的形式降解。 3.消灭废水中的病菌,病毒及有害微生物,设法破坏有毒化合物。4.改善废水中固体成分(污泥)的处理和运输。 用辐射方法可以完全解决上面的问题,达到治理环境污染的目的。 采用γ射线或者加速电子对污染物进行处理时,一方面,高能射线 可以与污染物直接作用,引起它们分解和改性;另一方面,高能射 线可以与介质(水和空气)发生作用产生一系列的自由基、离子、水 合电子及离子基等,这些粒子具有相当高的活性,能与污染物发生 氧化或还原作用造成有机物的降解。通常情况,在高能射线辐照下,纯水会发生如下反应

核辐射对日本的影响范围

核辐射对日本的影响范围 有分析指出,如果核危机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日本无论从进口还是出口的角度讲,都会付出高昂代价,贸易往来会受到严重影响。那么,核辐射对日本的影响范围呢?就让的 受地理因素、气候因素等影响,日本周边国家包括中国、朝鲜、韩国都会受到不同程度上的影响。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太平洋地区发生里氏9.0级地震,继发生海啸,该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福岛第二核电站受到严重的影响。2011年3月12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宣布,受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厂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2011 年4月12日,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将福岛核事故等级定为核事故最高分级7级(特大事故)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同级。 福岛核事故对福岛核电厂以及周边的环境造成十分重要影响,事故的发展过程了电站各方考虑的范围,事故主要表现出来的特点有:

1.极端外部自然灾害导致事故发生; 2.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造成福岛第一核电厂多机组、长时间的全厂完全断电和丧失最终热阱,超出了核电厂设计考虑的范围; 3.地震、海啸对核电厂及其周围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外部救援不能及时抵达,抢险救灾活动不能有效展开,导致事故不断升级; 4.主控室没有操控手段、没有电厂状态指示、核电厂局部位置不可到达,核电系统损伤状态超出了严重事故管理指南的覆盖范围; 5.在未预计的位置发生氢气爆炸现象,造成最后一道安全屏障的破坏; 6.大量放射性废水处理问题。在福岛核事故初期,为缓解事故

后果,向其4台机组的反应堆、安全壳和乏燃料水池内注入了大量海水和淡水,虽控制了反应性、对燃料进行了有效冷却但随着放射性废液的泄漏、大量放射性废液的处理问题逐渐显现; 7.应急撤离区域问题。福岛核事故的应急撤离范围是周围20公里,超出预期。 温馨提示: 当发生核裂变时,您想知道您周围核辐射是否安全,建议您使用核辐射检测仪测量一下。 各位新老朋友,看了上述对于核辐射对日本的影响范围的介绍后,我想大家应该已经有所了解了吧。如果您想要掌握更多关于核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的常识知识和辐射污染小知识及环境污染小知识,尽在我们!

浅谈现代科技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浅谈现代科技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李德帅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也给人们带来了灾难。例如:计算机的普遍使用,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造成了机密文件失窃、储户利益被侵犯等高科技犯罪;原子能的发现对解决能源危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杀伤力极大的原子弹也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生产出来;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太空技术等的发展与利用,有人为之欢呼,有人却为之忧虑…… 科技本身没有道德属性,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科技的进步无法解决人类的道德、意识问题。它一方面使得人类生活方式大为改变,战胜自然,一方面也打破生态平衡,自然也开始报复人类。是喜是忧谁能断? 一、科技发展是双刃剑 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同时又为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创造了条件。正因为这样,邓小平同志才会断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科学技术也有其危害的一面。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自从17世纪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来,不但充分显示了其造福功能,也逐渐暴露出它对自然和社会的危害,同时产生了严重的生态问题:科学发明出了肥料、农药,目的是造福人类,但肥料、农药的残留不仅会造成“赤潮”,大量鱼虾死亡;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至今仍无法平息;塑料袋“白色污染”长时间难以降解;各种新兴病菌不断出现(如SARS病毒);光化学烟雾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大量开垦放牧导致沙尘暴频发;甚至近期熬制明胶“烂皮鞋变宝”造成多种药物重金属超标、土壤河流污染……总之,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导致了全球性资源短缺,大工业生产导致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科技发展也助长了人类的野心。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在控制自然、改造自然方面所获取的成就,远远超过了过去一切时代的总和。从以前的马车变成汽车,从以前的油灯变成电灯,用电话加快了通讯,用汽车、摩托车加速了生活的节奏,用电锯砍伐了森林,用枪弹打死了猎物……在人类面前,自然界已失去了以往的威力和神秘,无论对人类动用多大的力量、施展怎样的威风,人类总能找到对付他们的办法。实践中一次又一次的成功,理论上一个又一个的突破,强化着人们向大自然进军的信心。人们似乎已经完全忽略了自然界本身,很少有人能够正视这种成功的暂时性和局部性,这不仅人类给自己

关于地震及防核辐射的主题班会策划书简易版

The Common Structure Of The Specific Plan For Daily Work Includes The Expected Objectives, Implementation Steps,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Specific Requirements And Other Item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关于地震及防核辐射的主题班会策划书简易版

关于地震及防核辐射的主题班会策 划书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方案文件应用在日常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规划,常见结构包含预期目标、实施步骤、实施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一、活动名称:xx班主题班会 二、班会主题: 对于日本地震及核辐射的讨论。 三、班会地点: 教室。 四、班会参加人员: 全体同学、辅导员。 五、班会持续时间: 大约在45分钟左右。 六、班会形式:讨论会。 七、班会宗旨:

贴近时事政治,使同学们增加对社会时事的了解,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端正对待问题的态度。 八、班会准备: (1)借教室; (2)制作符合班会主题的ppt; (3)通知同学及辅导员班会具体时间地点,并让同学们做好准备。 九、班会讨论内容: 北京时间XX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9.0级地震,震中为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目前官方已经确认5692人死亡9506人失踪,雪上加霜的是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2号、3号反应堆冷却系统失灵,4号反应堆出现火情。瞬间,关于核辐射的问题引起

核辐射防护相关知识

核辐射防护相关知识 一、辐射的概念 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受着天然电离辐射源的照射,包括宇宙射线、地球放射性核素产生的辐射等。人类所受到的集体辐射剂量主要来自天然本底辐射和医疗。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辐射防护的三个原则:实践的正当性,防护水平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值。国际基本安全标准规定公众受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为每年1毫希沃特,而受职业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为每年20毫希沃特。希沃特是辐射剂量的一种单位,记作Sv。它代表了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个人的剂量当量,反映各种射线或粒子被吸收后引起的生物效应强弱的辐射量。希沃特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希沃特(mSv),1mSv=0.001Sv。此外还有微希沃特(μSv),1μSv=0.001mSv。 二、各种剂量核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一次小于100毫希沃特的辐射,临床上观测不到任何变化,视为对人体无影响。 2、一次1000-2000毫希沃特,可能会引发轻度急性放射病,能够治愈。 3、日常生活中,我们坐10小时飞机,相当于接受0.03毫希沃特辐射。 4、一天抽一包烟,一年下来受到的剂量在0.5—1毫希沃特。

5、规定职业人员的年剂量最高限值为20毫希沃特,公众的年剂量最高限值为1毫希沃特。 6、一次性遭受4000毫希沃特可能会致死。 三、核应急响应 核应急是针对核电站可能发生的核事故,进行控制、缓解、减轻核事故后果而采取的紧急行动,所有核电国家都设有核应急机构。中国是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同时也是“核应急国际公约”及“核安全公约”的缔约国,承担着相应的国际义务。 目前,我国为了应付万一发生的核事故,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轻事故的危害,保护公众,保护环境,在中央、省市区、核电厂建立了应急组织,制定核应急计划,并做好应急准备。核电站建成后,在核原料进站之前,至少要进行两次应急演习。一旦核危机来袭,各级核应急中心都会有指令,政府会迅速通过媒体,进行应对部署。 四、核电站事故后防辐射措施 1、远离放射源。远离放射源是最好的防护办法。公众应迅速采取必要的自我防护措施,例如可以选用就近的建筑物,关闭门窗,并根据地方政府的安排实施有序撤离。核事故发生时,切记不能迎着风跑,应尽量往风向的侧面躲。 2、放射性的粉尘和水蒸气在大气中随着气流传播,可以到达很远的地方,尤其是进入平流层。当年切尔诺贝利的放射性云层传播到了瑞典,最远达到了2000公里。粉尘和水蒸气剂量不会致命,但是会诱发癌症,基因变异,生殖畸形等问题。 3、放射性粉尘和水蒸气落到地面,通常是夹在雨水之中。所以,在下雨天,绝对不要淋雨,尽量避免直接沾染雨水。并且要密切注意新闻,包括核污染方面的新闻及天气预报。 4、尽量避免裸露的身体表面直接接触放射性粉尘和水蒸气,尤其是口腔和嘴巴。在放射性尘土和水蒸气污染期间,多穿衣服出门,戴口罩、帽子、手套,尽量减少裸露身体表面。若怀疑身体表面有放射性污染,采用洗澡和更换衣服的方法减少放射性污染。 5、核辐射突发事件发生后,人有可能摄入放射性碘,并集中在甲状腺内,使器官受到较大剂量照射。服用稳定性碘片,能阻断90%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沉积。但是,碘片的服用要根据政府的指示,只有政府在评估事故状态以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不能仅凭个人主观臆断或恐惧而擅自服用。此外,食物与水,要确定无污染才能摄入。 6、出现核辐射事故时,要注意心态平稳,千万不要惶恐不安。公众必须尽可能获取可信的突发事件信息,了解政府部门的决定、通知。应通过各种手段保持与地方政府信息沟通,切不可轻信谣言与小道消息。 7、污染期结束后,可以做一个放射性检查。

浅谈日本核泄漏对我国沿海海产品市场的影响

浅谈日本核泄漏对我国沿海海产品市场的影响

浅谈日本核泄漏对我国沿海海产品市场的影响 【摘要】:源于日本地震海啸引发的核泄露事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本次事故对我国沿海海产品市场的影响尤为突出。这种影响就像一把双刃剑,对我国海产品市场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介绍了日本核泄漏事故情况,对我国沿海地区海产品的影响,以及我国海产品生产的应对策略,来阐述对此次事故的理解。 【关键词】:日本核泄漏中国沿海海产品市场应对策略 一、日本核泄露事故概述 2011年3月11日,日本于当地时间14时46分发生里氏9.0级地震,地震引发巨大海啸,岩手、宫城、福岛三县遭受重创。随后,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15时6分爆炸后释放大量核辐射造成重大二次灾害,放射性物质的持续扩散,核电站事故达到了非常严重的状态。 日本发生特大地震并引发巨大海啸,由此导致的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的污染损害也正在不断显现出来,日本周围的海洋环境和渔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长期以来,中日水产品贸易往来一直很频繁,作为邻国,此次日本地震、海啸、核泄漏事故对我国海洋渔业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方面,未来日本对中国的海产品进口需求有所增加;但另一方面,中国的部分水产加工企业也可能面临无订单、无原料加工的困境。因此,这种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既有不理因素,更有有力引导。 二、日本核泄露事故对中国沿海地区海产品市场的影响 1、海产品成本增加,捕捞作业难度加大 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等次生灾害,使日本东部沿海地区遭受了严重损失。日本30%的水产品以及35%以上的养殖业出自仙台港及宫城县气仙沼等日本重要的渔港和渔业基地,而这一地带又是此次地震重灾区。另外,这些地方也是日本重要的远洋渔业基地,由于大量渔船被海啸摧毁,日本捕鱼业所受的影响将难以在短期内消除。 我国养殖生产主要集中在近岸海域,近海捕捞产品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集中在我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海域,主要洄游性经济鱼类的洄游路线均远离日本东海岸核泄漏区。据资料显示,日核泄漏事故发生海域的渔业资源和我国近海没有交流洄游。据此可以认为,日本地震、海啸及核泄漏事故不会对我国近岸渔业生产产生不良的影响[1]。 但地震和海啸可能导致海洋环境发生变化,深海生物或面临生长困境,由于海啸造成的洋流紊乱可能会干扰鱼群分布。日本海啸发生当天,太平洋等其他海

核辐射在农业育种方面的应用及发展

核辐射在农业育种方面的 应用及发展 学院:水建学院 班级:水工112班 姓名:俞奇 学号;2011012158

核辐射在农业育种方面的应用及发展 【摘要】辐射诱变育种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利用中子、质子或者射线等物理辐射诱变因素对种子进行辐照,诱发其染色体的数量、结构和行为变异,从而得到可供利用的突变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出新的种质资源的一种新兴的育种技术。本文以水稻、小麦、大豆、花卉和林木等材料所做的辐照试验为依托,综述了国内外在辐射诱变育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分析了该技术的作用机理、特点、优势、适用范围及其发展历程,并对其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其主旨在于提高人们对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价值、意义及其前景的认识,并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以期促进现代化物理农业工程的发展和应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质量。 【关键词】辐射诱变,育种,机理,应用 【正文】 辐射诱变育种是人为地利用射线、x射线或者是中了、激光和离子束等物理诱变因素,诱发植物遗传变异,从而在短时问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以供直接生产利用或者是在此基础上培育出新的种质资源的一种新兴的育种技术f张小静和陈富,2008,现代农业科技,(13):14.15,17)。该技术的问世,虽然只有数十年的历史(程薇,2007,湖北农业科学,45(5):660.663),但因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所以发展迅以水稻、小麦、大豆、花卉(王丹等,2009)和林木(刘刚等,2009)等材料所做的辐照试验为依托,综述了国内外在辐射诱变育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分析了该技术的作用机理、特点、优势、适用范围及其发展历程,术的作用机理、特点、优势、适用范围及其发展历程并对其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其主旨在,于提高人们对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价值、意义及其前景的认识,并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以期促进现代化物理农业工程的发展和应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质量。 诱变源的种类及特性 ?紫外线:辐射源是紫外光灯,能量和穿透力低,能成功地用于处理花粉粒。 ?电磁辐射和中子:容易穿透植物组织。 ?X射线:辐射源是X光机。X射线又称阴极射线,是一种电磁辐射,它不带电核,是一种 中性射线。 ?γ射线:辐射源是60Co和137Cs及核反应堆。γ射线也是一种不带电荷的中性射线。 ?中子:辐射源为核反应堆、加速器或中子发生器。根据中子能量大小分为超快中子、快 中子、中能中子、慢中子、热中子。 ?β射线:辐射源为32P和35S。β射线是一束电子流,产生与X或γ射线相似的作用。 辐射诱变育种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1927年,美国的Muller教授(白成科等,2003)发家Stadler又相继发现了x射线对玉米和大麦的诱 变效应,并随之开始了将这种诱变应用于植物育种的试验研究;1934年,育种专家D.Tollenear(张小静和陈富,2008,现代农业科技,(13):14—15,17)用x射线的诱变效应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论文 题目:遭遇隐性饥饿学生姓名:学号: 所在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班级:化学1301班 指导教师:唐志华 2015年10月17日

遭遇隐性饥饿 陕西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化学1301班,陕西汉中 723000 [摘要]:中国居民营养状况普遍得到改善的同时,隐性饥饿的问题日渐显现,并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本文主要介绍三大隐性饥饿铁、锌、碘的缺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预防缺乏的措施。 [关键词]:隐性饥饿;微营养素;缺乏;预防措施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饥饿”一词已经渐渐被大多数人淡忘。人们大多认为,现而今想吃什么都可以,即便某些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也不会有太大问题。然而,生活中却有不少人被“亚健康”困扰着,会经常出现疲劳、精神不佳、手脚无力、腰酸腿疼、头晕眼花等“似病非病”的状态。很多情况下,这些都是隐性饥饿的“信号”。 1 初识隐性饥饿 “隐性饥饿”对许多人来说还显得陌生,它是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针对人们普遍存在的微量元素摄入不足而提出的。人体保持健康需要40多种营养元素,有些营养元素缺乏会给人体一个饥饿信号,比如缺乏蛋白质、脂肪、糖。而另外一些营养元素,同样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但在它们不足的时候并没有以饥饿的形态表现出来,也因此没有得到充分的注意,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隐性饥饿”。 最常见的“隐性饥饿”有以下几种:缺铁、缺碘、缺锌、缺维生素A、D。以下4种人容易发生“隐性饥饿”:(1)儿童和青少年,怀孕和哺乳期妇女,他们对营养素的摄取较健康人高;(2)偏食、挑食、用零食替代正餐者,这些人往往难以从膳食中摄取足量的微量元素;(3)腹泻患者因排泄而丢失应有的维生素;(4)慢性胃肠炎患者因消化吸收障碍难以获取微量维生素。 2 隐性饥饿的危害 2.1铁与健康的关系 铁在人体内的分布极为普遍,几乎所有组织中都有,其中65%在红细胞中以血红蛋白的形式存在;10%在肌肉中以肌红蛋白和酶的形式存在;15%~20%存在于肝、脾、骨髓、肠等组织器官中,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存在,称为储备铁。当人体缺铁时,铁蛋白即可作为补充,而含铁血黄素被机体所用;还有少量铁作为运输铁而与血浆中的运铁蛋白相结合,称之为血浆铁。铁在人体内可反复利用,健康成年人每日只需吸收lmg以上的铁即可满足机体需要。但人体内的储备铁很少,只占人体铁总量的10%左右,当人体对铁的消耗过多或大量失血时,就很难满足身体需要,因此就会导致缺铁性贫血。 铁缺乏位居全球三大“隐性饥饿”之首,缺铁性贫血已成为仅次于结核病的全球患病率最高、耗资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世界各国的调查研究结果证明,一般人群中缺铁的发生率很高,特别是婴幼儿和妊娠妇女尤为严重;特别在经济落后、食品不充足的地区,发生缺铁及缺铁性贫血者更多。据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有15%~20%的人患缺

核辐射风险误区和真相

核辐射风险误区和真相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出现核泄漏事故,日前,日本政府已经发放碘片给附近的民众,用于保护甲状腺免于受损。 经过各大媒体的密集式报道,大众把“碘”与“抗辐射”联系在一起,出现了一些概念混乱,诸如“多吃含碘的食物能抗辐射”类的文章横空出世,并被各大网站转载。上海也出现了市民疯抢碘片的现象。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委、广东省核医学分会主委、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核医学科主任蒋宁一教授评述道:“大众把‘核辐射’与‘电辐射’‘电磁辐射’混为一谈,夸大了碘的作用。” 大家无需谈核色变,核技术目前被广泛运用于医疗、工业、农业乃至考古学中,虽可致病却能治病。对大众的一些误解,记者请蒋教授一一做了解答。 ○大众看法 多吃含碘食物、碘片能预防核辐射危害。以防万一,先吃碘片预防预防吧。 真相:乱吃碘,反惹病 蒋宁一教授首先解析了碘与核辐射的关系,碘的作用机制。他说,核污染是一种放射性污染,这种污染含有一些放

射性的物质,其中含有一种叫“碘131”的物质,它能与空气中尘埃相结合形成微小颗粒(如气溶胶),人体吸入和皮肤接触后都可能造成损伤。而人体的甲状腺最易吸收“碘131”,“碘131”绝大部分会进入甲状腺组织。因此,受核辐射污染者很多会出现甲状腺损伤。 碘片则是一种稳定的碘,在这种情况下,让受灾者吃碘片起封闭作用,保护甲状腺免于受损。“形象地讲,甲状腺就好比一个空置的阵地,外敌——放射性碘‘碘131’要入侵,便先让不害自己的稳定碘,去占领阵地,使外敌无立足之地,达到维护身体健康的目的。”蒋宁一教授说。因此,服碘的目的是减少或不让放射性碘进入甲状腺,达到减轻或不损伤甲状腺的作用。但是,市民如果无故服用碘片,身体没这个需求,相当于阵地不需要守护,就会造成碘超标,会造成碘甲亢等疾病。 15日,我国卫生部也发布消息称,碘片的服用要根据政府的指示,只有政府在评估事故状态以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不能仅凭个人主观臆断或因恐惧而擅自服用。 ○大众看法 多吃含碘丰富的海带、紫菜、贝类及鲜海鱼等食物能减轻各种辐射危害。

日本核辐射的现状及预防.

日本9级强震导致的核辐射现状 3月11日发生的日本9级强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受损泄漏,周边居民被迫疏散。在福岛核电站释放出11930微希/小时的辐射后,220公里外的东京只测出了0.774微希/小时的增长,也就是说,辐射能量已经衰减了15000倍。这0.774微希/小时,也即774纳希/小时的辐射增加值,和使用老式显示器的电脑效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目前正在阅读我们专题的不少读者,您现在所处的辐射环境就和当时的东京差不多。 隔着大海1000公里外的中国即使处于下风处,又能有多大的影响呢?中国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3月16日16时继续发布全国省会城市和部分地级市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实时连续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值。监测结果汇总图中绿色曲线代表监测值,蓝色柱体代表天然本底水平,绿色曲线均在蓝色柱体范围内。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辐射环境水平未受到日本核电事故的影响。 据报道,日本文部科学省16日宣布,在距离福岛第一核电站约21公里处的福岛县浪江町附近检测到每小时330微西弗的辐射量,这相当于是正常情况下的约6600倍。而这一地区属于政府要求躲在室内的区域。检测工作于当地时间15日下午8点40分至50分在该核电站中心区域西北20公里处附近进行。监测车用2种检测仪器对3处进行检测后发现,车外与车内辐射量分别为每小时330~240微西弗与300~195微西弗。 16日上午8点,他们对福岛市内自来水管内的水进行了检测,发现了少量的放射性物质,其中放射性物质铀为每千克水177贝克勒尔(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放射性物质铯为每千克水58贝克勒尔。日本对在发生核辐射的情况下,食物中放射性物质的国家标准为铀300贝克勒尔以下,铯200贝克勒尔以下。

浅谈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利弊

浅谈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 的利弊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浅谈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利弊 陕西洛南县职教中心雷邮编 726100 多媒体教学有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点:丰富了知识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其丰富的音响、图像、动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使学生有多种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但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要体现物理这一学科特点,要做到“恰到好处”,否则会大大削弱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有利的一面 1 教师备课方便、高效 教师可以方便地从众多的共享教学资源中经过筛选,将最优质的物理图片、动画、视频、课件等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丰富的物理知识。同时,教师不用将大量的素材资料写到教案上,提高了备课效率。 2物理实验的演示更简捷直观,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 涉及微观领域的实验比如:布朗运动,核裂变,聚变等实验,常规情况下是不能演示给学生的。但多媒体就可以通过动画将布朗运动、将核裂变、核聚变的原理演示得十分形象,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 3 使学生从多个感官感受并牢固掌握物理知识 多媒体可用声音、图形、图片、文字、动画、视频等形式将物理知识进行展示,这样就可使学生从听觉、视觉等感官同时获取物理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的记忆和理解。

4 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比如我在核反应的教学中,利用视频《美国炮射原子弹》让学生看到原子弹爆炸后形成的蘑菇云从而感受核能的巨大威力。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不时发出惊叹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感和学习兴趣。在讲解核辐射的危害时,利用二战中日本广岛、长崎被原子弹攻击的画面及人和生物受核辐射的图片,学生看得嘘声一片。让学生充分理解核能的巨大和核辐射的危害,同时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和高科技、物理和战争的联系,教育他们要珍惜和平,远离战争。 5 省时高效,解决课时矛盾 利用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素材,扩展知识面,显示复杂图形,放大微小细节,增大可见度,投放大量总结性文字等等,省时又高效。多媒体还具有可以随时放映,反复再现,时空、动静、快慢都可调节的优点。 二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不足 1 师生互动多了个“第三者”,难以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物理教学更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而多媒体教学要通过第三者——电脑、投影仪和大屏幕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要通过老师操作电脑,学生观看大屏幕来完成,这样教师的语言、语调、肢体语言、对学生的评价等都难以得到很好的表达,容易和学生“脱节”。也难以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画面的不断更换,学生学习

核辐射的危害原理

核辐射的危害原理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受到各种辐射,不同辐射剂量对人体的影响会不同。短时间的辐射剂量低于100毫西弗,对人体没有危害。高于4000毫西弗时,对人体是致命的。那么,核辐射的危害原理呢?就让的 核辐射的危害对象主要是生物体,其危害途径主要有内照射和外照射两种。α、β、γ三种射线由于性质不同,穿透物质的能力与电离能力不同,它们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方式也不同。据《人民网》报道,α粒子只有进入人体内部才能对人体造成损伤,这就是内照射;γ射线主要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损伤,这就是外照射;β射线既造成内照射,又造成外照射。 此外,核辐射对一些精密的电子仪器也会造成损伤。例如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在后期的事故处理过程中动用了远程遥控机器人,但机器人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其精密电子元器件如电路板、探测器等受到大量辐射源照射之后发生了故障,不能继续进行核泄露事故的处理工作。

核辐射针对生物体的危害主要在于,核辐射可以电离有机生物分子,包括细胞内行使功能的蛋白质、DNA、RNA等大分子以及其他有机小分子。辐射使得这些分子结构被破坏,或者带上电荷,从而让有机分子不稳定、发生重排或者产生对机体有害的自由基。其中受核辐射影响最大的是DNA分子。 DNA是遗传物质,对生物体非常重要。生物进化出了一套复杂的机制来保护DNA分子,比如在DNA复制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时候生物体可以对其修复,如果修复无法完成就会让这个细胞“程序性死亡”,不会让DNA继续复制。然而当辐射照射机体以后,可能对DNA造成损伤,破坏遗传信息。而修复机制也同样可能受到影响而无法发挥修复作用,甚至造成错误修复,这将使细胞保留错误的遗传信息。 核辐射对生物体DNA的影响,常常发生在细胞复制比较活跃的细胞中,例如上皮细胞、生殖细胞和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等。因为普通细胞的DNA一般不再复制,细胞受到照射后只影响这一代细胞,因而影响相对较小。而复制细胞比较活跃的细胞,结构松散,容易受到损伤且不易修复,还可能种下“坏种子”,造成癌变。由于造血干细胞是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源头,当造血干细胞发生癌变后,白细胞无

论文 核技术

从火力发电到核能发电浅谈核技术对环境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火力发电核电环境 引言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电力的供应主要形式还是火力发电。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渐渐意识到了火力发电的弊端,于是一些新兴的电力供应形式就随之产生,比如风能、地热能、核能等等。而从发展的眼光看,核能最终将取代其他形式的发电方式成为人类最主要的发电形式。本文就从火力发电和核电的对比中体现出核电的巨大优越性。同时展示一些使用核能对于环境的有利影响。 火力发电和核电的工作原理示意简图1 这是核电站的基本工作原理图 这是火力发电站的基本工作原理简图 1图片来自《现代工业化学》贡长生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核电和火力发电的几个角度的比较 本质区别:简单地说核电和火力发电最大的区别在于生产蒸汽的装置不同。核电是利用核裂变能产生的蒸汽来推动发电机组的运动。而火力发电则是利用化石燃料产生的热能来推动汽轮机发电机组转动,从而产生电能。 燃料:火电站的燃料是以煤炭石油为主的化石燃料而核电站主要是铀这类的有大量发射性的放射性元素。 经济成本2:火电站的成本主要是煤炭的成本,据估计,包括煤炭本身、运费、管理中的人工费,一顿好的动力煤的价格约在600元左右。而核电站的主要成本来源是燃料铀和本身的更高科技含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本身的成本会远高于火力发电,但是考虑到基础设施是一劳永逸的工程且一旦填充完一次铀后一般可以连续供电一年以上,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平均成本还是低于或近似等于火力发电。 我国的现有规模:火力发电现有的最大规模一般在100万千瓦左右,而核电EPR机组能达到170万千瓦,所以就单机容量来说核电是远超火电的。 运输储存:火力发电站能看到每天有很多的火车频繁的运送煤矿,而国家也有特定的运输线保证燃料的供应。而核燃料能量密度比化石燃料高百万倍,运输和储存都很方便。 火力发电对环境的影响 当前,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二位,近几年我国重工业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火力发电这个行业从进入21世纪来就一直呈现出爆发性增长的特点。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电力供应是火力发电。 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众所周知火力发电的燃料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是地球百亿年演化过程的产物,换句话说,煤炭等化石燃料的总量有限,如果我们不加限制的盲目开采,哪怕储存总量再多,也会有被用完的一天。 排放的有害因子3:火力发电厂排放的废气的基本污染因子包括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悬浮颗粒物,非甲烷烃,甲烷烃,可吸入颗粒物等。具体的危害包括烟尘和颗粒物会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二氧化硫一般和空气中的飘尘结合吸附,而飘尘中一般含有金属,或由空气中的类似氧气臭氧这类的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和水发生催化氧化,形成硫酸酸雾,有着强酸性和强毒性。同时二氧化硫会刺激呼吸道粘膜,损失支气管,更严重的是会和血中的维生素结合使体内维生素C的平衡失调,从而影响新陈代谢。再进一步,氮氧化物对中枢神经。新学管系统等产生危害,由于氮氧化物难溶于水,因而能倾入呼吸道深部细支气管及肺泡,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液输氧能力下降对心、肝、肾功能都会有影响。 火力发电的污染甚至严重威胁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一度会导致地域性的植被退化,沙尘暴和严重的水荒。具体的说火力发电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的气体会污染大范围的土地和植物的坏死和退化。一旦植被发生了大面积的退化,土壤的团里结构也会随之瓦解,当土壤和植被都不能存贮水分的话,自然会造成当地水分的缺失和干燥的环境,进一步的造成荒漠化的倾向也加重了沙尘暴爆发的可能性。严重的干扰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甚至威胁了人们的生命,使我们不得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核能发电对环境的影响 众所周知,核电是清洁能源。它本身利用的原料为有强放射性的放射性元素,最终的废物一般会按照放射性的强弱想完全不同的环境里排放。但是总体来说会是很清洁的。会产生有辐射的固体废物,而不会产生有些气体或者说产生很少量的有害气体。向比较火力发电来说, 2分析数据参《核电到底有多大竞争力》FatihBirol《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48/2 2007年3月16到19页 3《环境化学》戴树桂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标准常识:你所无知的核辐射

白衣服真的能防核辐射? 时间:2011-3-18 作者:清浏览次数:196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何为“核辐射”?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 其实,在地球上,辐射无处不在。而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受着天然电离辐射源的照射,食物、房屋、天空大地、山水草木乃至人体内都存在着辐射照射。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介绍,我国某些高本底地区3.7毫希/年;砖房0.75毫希/年;宇宙射线0.45毫希/年;水、粮食、蔬菜、空气0.25毫希/年;土壤0.15毫希/年;北京-欧洲往返一次0.04毫希;胸部透视一次0.02毫希;而核电站产生的辐射剂量也非常小,约0.25%。 而防辐射的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和伽马射线,均无色无味,无声无臭,看不见,摸不着。α射线是氦核,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β射线是电子,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 由此可见,α、β、γ都与穿透力有关,决定了防辐射服起放射作用的是中间夹层里的铅粉,而不是衣服的白色!而短信中关于“穿白色衣服防核辐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标准常识:你所无知的核辐射! 时间:2011-3-18 作者:清浏览次数:645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 辐射防护是研究保护人类(系指全人类、其中的部分或个体成员以及他们的后代)免受或少受辐射危害的应用学科,有时亦指用于保护人类免受或尽量少受辐射危害的要求、措施、手段和方法。辐射包括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在核领域,辐射防护专指电离辐射防护。 自然界存在着三种射线:α(阿尔法)、β(贝塔)、γ(伽玛)射线。人类接受的辐射有两个途径,称为内照射和外照射。Α、β、γ三种射线由于其特征不同,其穿透物质的能力也不同,他们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方式不同。α粒子只有进入人体内部才会造成损伤,这就是内照射;γ射线主要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损伤,这就是外照射;β射线既造成内照射,又造成外照射。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和应用中发现,少量的辐射照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过量的放射性射线照射对人体会产生伤害,使人致病、致死。剂量越大,危害越大。 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制定的标准,辐射总危险度为0。0165/西弗,也就是说,人体每接受1西弗的辐射剂量,就会增加0。0165的致癌几率。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1000微西弗。据我国核电安全专家郁祖盛介绍,根据我国的标准,每人每年受到的辐射量应小于2.7毫西弗。事实上,人体如果短期受到低于100毫西弗的辐射,也并不会造成影响。辐射剂量超过4000毫西弗,则可能致死。而媒体报道的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外部辐射量一度达到每小时1557微西弗。这个辐射量只相当于一个人接受十几次X光检查!

辐射防护论文

成都理工大学 《辐射防护概论》课程论文题目:浅谈核辐射的影响及放射源的管理 学院: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 ************* 姓名: ************* 学号: ************* 指导老师: ************* 2014年05月11日

浅谈核辐射的影响及放射源的管理 摘要 核能,作为21世纪最重要的新能源之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技的进步,使人们实现了可控的链式核裂变反应。1954年人类首次实现了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电开始进入人类的生活。核能还可以用作卫星或船舰的动力,并且使卫星和核舰艇的续航能力大大提高。 不过,核能是一把双刃剑,能为人类的发展造福,同时,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广岛、长崎的核武器运用使日本民不聊生,切尔诺贝利、福岛核泄漏事故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2014年5月7日,天津市宏迪工程检测发展有限公司在南京市中石化第五建设有限公司院内进行探伤作业期间,丢失用于探伤的放射源铱-192一枚。据央视报道,截至5月10日下午6:05,放射源被找回并安全放入铅罐。这枚铱-192丢失后有人曾捡了起来看,而是扔在了一边。应急人员最后在距离发生事故位置1公里之外的草丛里发现了放射源,其被包裹在一个塑料袋里。 本论文中,笔者将从放射源分类及不同类别的危害以及国内放射源管理办法等对放射源做一个较深入的剖析。 关键词:辐射放射性核应急放射源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influenece of nuclear radiation and the management of radioactive sources Abstract Nuclear energy,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new energy resources,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our life,with the progress human beings have made,we achieve the goal to control chain reaction。People start to use nuclear energy peacefully in 1945,nuclear power started to serve people since then. It can provide more power to artificial satellites and fleets than general energy.Yet,it does harm to people as well,such as the event that two N-bombs used in Hiroshima and Nagasaki. On May, 7th, 2014, While Hongdi company checking the problems of Sinopec in Nanjing, One of the resources Yi-192 was lost. As is reported from CCTV, they found it at 6:05 on May, the 5th,and put it correctly. It used to be picked up, then thrown away. It’s about 1 mile from the lost place to the found place. And it is wrap up with a plastic bag. In this article, I’ll make an ana lysis from the way to classify them and the different harm of different kinds of radiations. Key word: radiation radioactivity nuclear emergency radioactive sour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