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敏:厚德博学-经济匡时

谈敏:厚德博学-经济匡时
谈敏:厚德博学-经济匡时

谈敏:厚德博学经济匡时

大学是人才的摇篮、知识的源泉、文化的载体、精神的家园。一所大学生生不息的活力与根基,来源于她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所形成的教育理念、创新能力和办学特色。

90年来,厚德博学的学术文脉、经济匡时的理想信念,薪火相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求实创新的办学风范,代代相承。上海财大以其独特的历史传承和彰显的办学特色,为中国财经高等教育的发展,谱写了重要篇章,铸就了中坚力量,担负着培养经世济国之才、创新财经理论之学和传播富国裕民之策的重任。

学校90年的历史变迁,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更是中国财经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近代中国,新兴工商业的生长,急需专门知识和专业人才,呼唤与此相适应的商科教育。1917年,上海财经大学的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商科在金陵应运而生。1921年,学校东迁上海,创建上海商科大学。时任东南大学校长兼上海商科大学校长的郭秉文先生撰文指出:“上海商科大学的成立,开启了正规意义上的商科学院之先河。”1932年,学校独立建制,定名国立上海商学院,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一所国立高等商学院。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更名上海财政经济学院(亦即上海财经学院),孙冶方担任首任院长。1952年前后的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华东地区20余所高等院校的商学院和财经系科相继并入,成为当时我国规模较大、系科设置较齐全、师资力量较强的一所高等财经学院。此后,学校两落两起、历经磨砺。改革开放的春风,使学校获得新生。

1978年复校后,在财政部、教育部的先后领导下,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历任校领导和几代上财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不断实现新的跨越:1985年,陈云同志为更名后的上海财经大学题写校名;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1997年,江泽民同志为学校80周年题词:“面向新世纪,把上海财经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一流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2005年,列入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2007年,跻身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行列。现在,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法、文、理诸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重点大学,各类在校生2万余人,为国家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专门人才、贡献了大量高水平知识成果,在国内外赢得了良好声誉。

复校后第一任院长姚耐同志说:上海财经大学在我国现代教育史上,“是一所历史最悠久的财经类高等院校”。学校90年的发展历史,既是历经坎坷,屡仆屡起,在岁月风雨中不懈拼搏的历史,更是与时俱进,求索创新,在时代大潮中不断前进的历史。

大学是人才的摇篮、知识的源泉、文化的载体、精神的家园。一所大学生生不息的活力与根基,来源于她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所形成的教育理念、创新能力和办学特色。回顾90年的风雨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学校孜孜以求,执著探索,在仰天思索和躬行实践中,形成了值得珍视的上财精神。

经济匡时

学校与国家民族的兴衰前途紧密相联。国家民族兴旺发达,则学校事业乘势发展;国家民族遭遇动荡,则学校事业面临坎坷。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之时,曾任上海商科大学教务主任的马寅初先生以“经济匡时”砥砺学子,学校为早期艰难起步的民族工商业培养了一批商学人才,为经济管理部门输送了一批专业精英,为民族经济的振兴作出了贡献。解放后的计划经济时代,学校矢志不渝地在教书育人、学术研究、咨政服务各方面,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国家战略,为高等财经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学校在服务国家战略,融入社会需求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同时,也愈发坚定了这样的信念:只有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努

力为国家和上海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服务,与国家民族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才是上海财经大学不断发展的希望与前途之所在。

厚德博学

大学以育人为本,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是大学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内在要求。中国古代先贤的厚德博学观念,启示我们高度重视师德师能和学生素质教育。早在初创之时,学校就提出“以诚为训,(德育、智育、体育)三育并举”的育人思想,并形成了一贯严格教学,重视理论密切联系实践的优良传统学风,注重培育学生养成“治商业学科者,不独贵具书本上之学识,尤贵具实际之常识”的企业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厚德博学的内涵:以满足国家和社会需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综合协调的创新型人才;以瞄准国内外前沿学术水平、以攀登世界高峰为动力,通过独立自由的学术探索,造就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创造一流水准的知识贡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营造宽松和谐而又敢为天下先的校园氛围;以弘扬和推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为己任,在传承文明、创新知识、联系世界、咨政育人、服务社会各方面,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以质取胜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我们报效国家、回馈社会的永恒追求。学校始终坚持质量优先,内涵发展。从教育的理念、内容、方法手段和管理等方面,提高质量水平,并在教育部的两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评价。学校始终坚持和而不同,特色办学。不追求学生的数量、学科的综合、学校的规模,约束外延发展,重视内涵发展;将具有优势的经济管理学科与人文、理学、法学等重要学科合理协调,实施“造峰填谷”战略;在保持财经特色的基础上,建设多科性研究型大学,以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学校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可持续的教育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为此,学校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对外开放办学和引进现代信息技术方面,从体制、机制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尝试,取得了良好成效。

放眼世界

学校发端于南京,扎根于上海。当时上海作为近代中国最大的通商口岸、远东金融贸易中心和经济文化中心,以其独特的资源条件,滋润和造就了学校。90年前,学校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就在摸索将现代西方商学教育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培养本土化新型商学人才的道路。9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由此决定了我国高等财经教育必须具备世界眼光,自觉把握国际发展趋势,努力建成融入国际教育领域、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教学体系。为此,学校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学术标准、办学规则和管理办法;参与国际学术合作与竞争,开展联合办学与合作项目研究。近年来,学校以中外合作培养项目为抓手,构建了覆盖本科生、研究生培养和职业教育培训等全方位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质量得到英国质量评估局等国际认证机构的高度评价;学校以“经济学创新平台”项目为依托,参照国际一流大学的经济学管理学教育范式,大胆尝试进行本土化的创新与应用,取得较为明显效果;学校以留学生教育为重点,积极开拓国际教育事业,沟通中外文化,已招收来自77个国家的一千多名

留学生,且近70%进入学历学位教育阶段。

海纳百川

人才是强校之本。学校创立之初,延揽了一大批中西兼通、古今兼擅的名师,留下了深厚的学术根脉和基础。1952年院系调整,又有许多知名专家学者汇聚而来,不同学缘背景,各有学派专长,互为融合,相得益彰。后来学校两度被撤销,曾严重影响学术文脉的传承,但学校迎难而上,锐意进取,打破论资排辈、近亲繁殖、门户之见等弊端,化危难为机遇,形成校内校外唯才是举的海纳百川局面。近年来,学校聘任了一批海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各学院院长,从世界著名大学引进了近百位青年才俊。学校通过深化用人制度改革,面向世界,不拘一格降人才,使海内外优秀人才相互融合,正在逐步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团队。

勤俭办学

早年先辈们办学,曾临时租用校舍,因陋就简,江湾新建的校舍,曾两度毁于侵略者的炮火。解放后,学校一直坚持勤俭办学,精细核算,讲求效益。这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史无前例的大发展,但同时仍面临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困难。对此,我校坚持校园建设就地就近发展,硬件建设以修旧改造为主,不求奢华,力戒铺张浪费;坚持以人为本,集中有限资源,优先改善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力争以较少的投入,完善教育功能性设施,降低运营成本,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师生创造便利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环境。学校在教育部、财政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勤俭持校,逐步缓解办学资源紧张的矛盾,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战略目标,赋予高等学校新的历史使命。为此:

我们一定要抓住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契机,直面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充分发挥财经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先导作用。

我们一定要强化为上海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在上海推进“四个率先”、创建“四个中心”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承担应有的责任,做出积极的贡献。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积极探索新的办学理念、育人模式、用人机制、管理范式,全面推进我校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建设,努力创建高水平的、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

沧海桑田,时世变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秉持“面向社会,求真务实,百年树人,经世济国”的办学理念和“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的校训,大家共同努力,上海财经大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作者为上海财经大学校长、教授)

求实创新

求实创新 立德树人 华中师范大学 厚德笃学 求实拓新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大学的校训是什么? 2013-02-24 08:37 北京大学的校训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清华大学校训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开大学的校训为“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天津大学的为“实事求是”;浙江大学的为“求是创新”;武汉大学的为“自强弘毅,求是拓新”;中山大学的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集美大学的校训为“诚以待人,毅以处事”……这些学校久经沧桑,终成名校,大体上是实现着校训的思想,体现了校训的精神。校训是一个学校的教育宗旨、人文精神、办学特色等全部内函的集要和概括,并用民族传统哲理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因而它言简意赅,深含民族精神和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读之发人深省、看罢催人奋进。六字校训中的“厚德”出自《周易》。一九一四年梁启超先生应邀到清华讲演,题为“君子”,以《周易》“乾”、“坤”二卦的卦辞为中心内容,激励清华学子发奋图强。梁先生说:“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及有一暴十寒之弊。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君子责己甚厚,责人甚轻。曰盖惟有客人之量,处事接物,坦然无所芥蒂,然后得膺重任;当其名高任重,气度雍容,望之俨然,即之温然,此其所以厚也,此其所以为君子也。”可见“厚德”者宽容也。有宽容才有兼容,才有包容并蓄,才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有学术繁荣,在学术上才能结出丰盛的硕果,在师生员工中才能人才辈出。所以一人者,厚德才能成大才;一校者,厚德才能成名校。“博学”最早出自《论语》。“子曰:…君子博学于文?”,意思是说君子要学习广博的知识。面对丰富多彩的当今世界,“博学”对于人才者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学校分别为人文专业和理工专业学生开设理工类及人文类选修课,其目的正在于此。“求是”出自《汉书》。唐代学者颜师古曾解释说:“务得事实,每求真是”。现代又将“求是”的意加以引伸为探求事物的规律性。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一文中说:“大学为研究学术之机关,应有贡献于学术。要用科学方法揭示传统学术的真相,在近代学术的基础上作进一步发明。”大学不但要在教育上培养高等人才,且应在学术上有建树,在科技上有发明,为祖国的富强和人类的文明进步作贡献。回顾学校发展历程,从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系到以工为主兼有文理的综合性燕山大学,学校一直是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以追求至善尽美为目标。我校的毕业生已成为国家重机行业的骨干力量,学校已在社会上有了名气。但学校规模发展太快,数量上增加易,质量上提高难,为了使燕山大学进入名校行列,仍需作许多努力。上世纪五八年,李昌老校长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学院建院大会上提出“瘦而高”的发展方针,可以说自上世纪五八年创建到八五年南迁,这三十年间学校已落实了这一方针。目前学校又面临着一次大的变化,也可以顺理成章地提出“大而高”的建校方针。在学校发展的重要时刻,燕大校训出台了,可以说正其时也。学校办大有利于出经济效益,学校成名还要靠出大师级人物。何谓大师级人物?曰:“厚德、博学、求是”者也。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为柏拉图为友,与真理为友;北京大学的校训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复旦大学的校训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南京大学的校训是: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南开大学的校训是: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浙江大学的校训是:求是,创新。这些校训无不体现出“至诚”和“止于至善”的学风。我们陕西师范大学的校训是:敬业、修德、求实、创新,其中所体现出的求真,求知,求善的道德感和为社会贡献心力的责任感,既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茫又蕴含着平实的踏实精神。这一校训是我校学风的标识。这种学风使教授们以学术为志业,形成的良好学术环境和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这种特有的育人风气和氛围吸引、熏陶、激励、造就了无数优秀的、品质和才学都特点明显的学生。中国大学校训大集合 https://www.360docs.net/doc/be11488633.html,/more.asp?name=htht&id=15415北京大学(“代校训”):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浙江大学:求是创新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复

厚德博学 经世济民

“厚德博学,经世济民” 今天走在校园里,无意中看到财经学院门前“赏石”后面刻着“厚德博学,经世济民”八字,前面一个“悟”字,我细细品味着,明白了先辈们为人处事的哲学。“厚德”,源于《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寓意该校“以德为先”的办学原则,广大师生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为己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博学”,源于《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为学识渊博,既要学习专业知识,又要学习其它知识。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

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以“博学笃行”为校训,并非只取“博学”和“笃行”四字,而是包括“审问、慎思、明辨”在内的,由“博学”而“笃行”的内在统一、相联互动的过程。以“博学笃行”为做学问之道,方能学有所依、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爱众亲仁”才不至于流于口号,流于形式。寓意该院办学特色——重视师生能力培养,不断强化师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的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 “经世济民”,源于《抱朴子〃审举》:“ 故披洪范而知箕子有经世之器,览九术而见范生怀治国方略。” 意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民为本”。寓意坚持“以人为本”,探求经济运行规律,服务国家、社会、人民为己任的目标和要求的有机统一。“经世济民”要求师生员工将个人的知识、能力奉献社会,将个人的成才抱负融入为最广大人民造福之中,这既是必须追求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为社会服务的价值目标,又是办学历年来的价值所在,更是实现自身奋斗目标对每一名师生提出的新要求。实现“经世济民”之价值追求,客观要求学校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厚德博学,经世济民”作为一种大学精神,是教师和学生的理想追求与精神支柱;作为教师风范,是教师的学识修养与思想境界的重要尺度;作为学生素质,是学生人格健全与成才成器的根本要求;作为育人理念,是教育方针的基本体现;作为办学

解读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解读“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校训 汕大医学院网络中心黄少敏 中国自古素有“画龙点睛”的说法。这一说法启示出:如果把高等学校比作一条龙,那么,校训就是龙的眼睛。 诚然,对于任何一所一流的高等学府来说,大师、学子、自然山水、人工建筑乃至地理生态环境都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可以拿北京大学作个例证,倘若没有那一批批声名远播的大师、一群素质高强的学子传承学术;倘若没有如烟如梦的未名湖、古香古色的红楼装点校园;倘若不是背靠底蕴深厚和精神血脉悠长的京城文化,它还会拥有独特的“王者气度”吗?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任何一所一流高等学府的生命力、感召力和感染力,与这个学府独具特色的校训绝对是浑然一体、不可分离的。北京大学的气派、风度、魅力,不是向来就与“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校训血肉相关吗? 校训乃是大学校园区别于厂房、商店、民间住宅的精神表征。透过校训,我们可以直观到一所大学育人的思想、兴校的智慧、存在的品格、发展的理念。同时,校训还是一所大学的历史凝聚、现实浓缩和理想展示,它们凝聚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报效祖国、造福人民、献身科学、引领人文的心路历程,浓缩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子呕心沥血、含辛茹苦、艰难创业的丰功伟绩,展示着一群又一群的学人励精图治、开创未来、追求光明前景的坚定信念。一座缺失校训的大学,即使拥有再高峻挺拔的大楼也会成为僵硬的框架,即使拥有再广大众多的员工也都

会变得无精打采。 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要求的高度概括,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学校精神和灵魂的象征,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校训对于激励学生弘扬传统,开拓创新,奋发向上,增强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汕头大学医学院是国际著名的企业家和公益慈善家李嘉诚先生捐巨资兴办的汕头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12月顺利通过国家“211工程”部门预审,1997年11月通过立项审核,步入国家重点建设行列;1998年6月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1年4月设立基础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2年增设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003年获广东省名牌专业;2003年与汕头大学一起通过国家“211工程”整体验收;2005年荣获国家精品课程和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211工程”整体验收。 汕头大学的校训是“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团结——强调团队意识、团体竞争、求同存异、和谐共进; 勤奋——学会学习,自觉地学,勤奋地学,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学风。 求实——强调实事求是、严谨治学、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有实干精神,积极参加实验、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做有真才实学的人。

校训相关知识

校训是学校规定的对学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它不仅反映一所学校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也是办学理念、治学态度和育人风格的集中体现。一个好的校训是学校的精神财富和无形资产,可以起到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作用。 我校“厚德博学”校训从前身学校——三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始使用,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厚德博学”是比较通用的校训,据统计,1999年之前,全国使用“厚德博学”校训的高校有近200所,后来随着一大批院校合并重组或升格,不少高校修改了校训,目前,校训中同时保留“厚德”、“博学”词项的仍有近100所高校。 提炼出具有稳定性、时代性和导向性,同时又具有地方性、独特性的校训,是许多高校的追求。目前,正值学校章程核定之时和审核评估工作即将开展之际,修改校训可以说是适逢其时。 根据学校领导的提议,我校新校训拟以“三明学院”的“三明”即三个“明”来构词,如“明德、明理、明志”等,使之具有独特性。目前,以三个“明”组成校训的高校仅有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明德、明学、明事”一例。以“明”构词,散见在各校校训中的主要有“明德”、“明理”、“明志”、“明辨”、“明法”、“明体”等等,但均为其中的一个词项。我校若以“三明”组成校训,因与校名相契合,作为三明市唯一的本科高校,在全国将具有唯一性。

三明学院新校训出炉 近日,三明学院修改校训,新校训“明德、明理、明志”六字的手书体选自朱熹手迹。 校训是学校规定的对学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它不仅反映一所大学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也是办学理念、治学态度和育人风格的集中体现。三明学院原校训“厚德博学”从前身学校——三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始使用,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1999年之前,全国使用“厚德博学”校训的高校有近200所,后来随着一大批院校合并重组或升格,不少高校修改了校训,目前,校训中同时保留“厚德”“博学”词项的仍有近100所高校。 提炼出具有稳定性、时代性和导向性,同时又具有地方性、独特性的校训,是许多高校的追求。当前三明学院正向应用型大学转型,也正值大学章程核定之时和审核评估工作即将开展之际,修改校训可以说是适逢其时。 新校训中的“明德”即“明德致善”,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要求崇德修身、锤炼品格、积极进取、臻善臻美;“明理”即“明理致用”,意出《朱子语类》“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要求明察事理、明了道理、躬行实践、学以致用;“明志”即“明志致远”,语出诸葛亮《诫子书》“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求志存高远、敢于创新、勇于担当、有所作为。这既是三明学院人坦荡做人、乐学勤业、成长成才的行事准则,又是严谨务实、艰苦卓越、奉献社会的精神追求。

厚德博学,求是创新演讲稿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厚德博学,求是创新”。 大学之道厚德博学 蓦然回神惊现山重水复 于书间行走,不经意间闻见一段大师的轶事——(王守仁)十一岁时尝问塾师:“何为第一等事?“惟读书登第。” “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 和鸣共振效果般地,自己不由扪心自问:“自己将书一路读来又所谓者何?”百思不得其解,一种惘然若失的感觉自发地萦绕心扉处,久久不能释怀。 这样的一幕在不久前自导自演却又是突兀的粉墨登场于自己的眼前。 跨入大学府第的自己,本是以雄赳赳一般的姿态和气昂昂的风貌,欲向未来尽情的挥洒与彰显自我。可是,事与愿违的场景却总是欢喜于四处上演,这次自己又没能够逃逸出这幕。 或许是自己准备的不够,或许是出乎自己的意料与准备,或许这是同仁们的一贯遭遇,又或许…不管缘于怎样的因素,自己在大学府第内却渐行渐远于自我——开始陷入了空前的困惑与迷失中。学习的节奏,生活的律动,自我的评判…一切都在不自觉中趋向了混乱与失落低迷。 在求学道上,风雨了十余个春秋,想来却是浑浑噩噩地不明就里地糊里糊涂滚过来而已。值学前班和初小之时,读书不过是上学而已,对,就是上学校而已;步入初中时,读书只不过是个尚未完成的任务——离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还差三年嘛,当然也有一些所谓成绩与友谊之类的副产品;高中呢,读书是为考大学然后可以找个体面的工作——喔,工具论或者社会功用论。 虽然有所谓十余载的寒窗日子,可自己又真正了解个中道理么? 说了解,那是自欺欺人。正是这样的不知所以然,这样的浑浑噩噩,才使得自己在尚未寻到大学府第的主殿时便迷失自己于那长长的走廊里,山相重水相复,无路可寻。 迷路不要紧,更可怕的是为周遭山水迷情所惑而不知已然失却了前进的路标。 其实自己很长一段时间内就是后者,为眼前的新事物新景象感到赏心悦目,更有目不暇接之感。 或许一旁冷眼观人世的造化都看不下去我的玩物丧志,扼腕之余,遂一场冷雨朝我漂泊开去。醍醐灌顶,岂能不醒? 无意间瞥见王守仁的那则轶事,便是弄人的造化给我的灌顶醍醐。 是的,读书所谓者何? 自己一时惘然于这个问题,却有急于找寻,一时却又不可得,头,痛至极。 其间,自己冷静下来的某个时段,自己突然意识到自己这才长大了,开始渐远于曾经的懵懂与浑浑噩噩。更重要的是,自己性格里的理性成分愈见浓厚了,“跟着感觉走”不再适合自己了。自己也明白这些迷茫是自己走向成熟所不可避免的,更是一个人必经阶段——破茧成蝶固然令人羡慕,可谁又能体会其过程的艰辛与苦楚呢? 不错,自己在走向成熟了,也这才方然知晓自己陷入了山重水复的境地。可明白了又能如何?视线遍及之处,依然路标杳然,无路可寻可走。 灵犀校训始有柳暗花明 失落时,其实也可以做到信步碾尘。就是那样若失的心境这样小哉的步子,带着自己不觉间踱到了教学楼的主楼前,更让自己心有灵犀一般地为这八个烁金的大字所吸住,随后的

践行“求实创新 知行合一”实施方案

贵州航空职业学校(独山县中等职业学校)践行“求实创新知行合一”校训实施方案 校训是学校的灵魂。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宗旨,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一、校训的作用 (一)评价作用 校训对师生的行为规范有指导意义,它向所有师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校训往往设置在学校最为醒目的地方,使每一个师生经常性的看到它,受其潜移默化的心理脉冲,久而久之,逐渐受其感染,慢慢化为自己的内在价值尺度,并以此来自觉地衡量自己的行为,直至最终依据这一价值尺度来及时调整和校正自己的行为。 (二)导引作用 校训是对历史悠远的文化沉淀的提炼,反映了一所学校长久的办学传统,当前的办学目标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它无疑对人有一种巨大的感染作用,尤其是在长时间后,它会逐渐内化为学校师生的一种心理因子,赋予他们一种文化精神,主导他们的一言一行,充分实现自我。 (三)激励作用

校训本身具有巨大的召力,鼓动力,如中国人民大学的“实事求是”,自身就是一个号角,具有很大的感染作用,都能很大程度上激励人们。因此,校训无论是内化为一种自在的评价标准,还是内化为一种自在的引导,最终都要落实到实实在在的激励行为上来。 二、“求实创新知行合一”作为校训的理由 校训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学校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之所以会选择“求实创新,知行合一”也正是因为其契合了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 求实创新指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追求新高。求实是一种态度,是讲求实际、实事求是。求实精神是中华文明的基石,是中国人民最珍贵、最精致的思想精髓。而创新则是一种方法和手段,在知识经济大跨步前进的今天,创新己然成为了一种核心竞争力,是个人成才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此外,创新也是教育发展的规律。要使学校的发展同步于时代,并不断地取得进步和发展,必须在继承和发扬求实精神的基础上强调创造力的开发,强调培植求实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一所学校、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志。以“求实创新”作为校训,直接体现出了学校对于培养适应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重视。

我国各大学校训大全

中国各大学校训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北京交通大学:知行 北京理工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北京科技大学:学风严谨崇尚实践 北京化工大学:宏德博学化育天工 北京邮电大学:厚德博学敬业乐群 中国农业大学:博大精深 北京林业大学:养青松正气法竹梅风骨 北京中医药大学:勤求博采,厚德济生 北京外国语大学: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明德、勤学、求是、竞先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外求索、德业竞进 北京广播学院: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中央财经大学:忠诚团结求实创新 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北京体育大学:爱国拼搏求实创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诚信、博学、求索、笃行 中央民族大学:团结、求实、文明、创新 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华北电力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天津大学:实事求是 河北工业大学: 勇毅专精,勤慎公忠 石家庄铁道学院:格物致知、学以致用 太原理工大学:求实、创新 内蒙古大学:求真务实 辽宁大学:明德精学,笃行致强 大连理工:团结进取求实创新 东北大学:自强不息知行合一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诚朴求是,博学笃行 大连海事大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全国高校校训集锦(二) 沈阳农业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中国医科大学: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沈阳药科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东北财经大学:博学济世 吉林大学:求实创新,励志图强 延边大学:求真至善融合

长春理工大学校训: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通化师范学院:团结、铸魂、敬业、创新 吉林师范大学:好学近知力行近仁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笃学敬业、求是创新 白城师范学院:厚德明辩,博学笃行 哈尔滨工业大学: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燕山大学:厚德、博学、求是 哈尔滨工程大学:大工至善,大学至真 大庆石油学院:严谨、朴实、勤奋、创新 东北农业大学:勤奋求实奉献创新 东北林业大学:团结拼搏、自我激励、发挥优势、争创一流 哈尔滨医科大学:政治坚定技术优良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敬业、勤奋、求实、创新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同济大学:严谨、求实、团结、创新 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东华大学校训: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东南大学:止于至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训:智周万物道济天下 南京理工大学校训:团结,献身,求是,创新 河海大学校训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 江南大学:笃学尚行,止于至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艰苦朴素,勤奋好学 江苏大学:博学、求是、明德 南京农业大学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中国药科大学严谨,求实,团结,创新 浙江大学: 求是创新 安徽大学:至诚至坚博学笃行 中国科技大学:红专并进,理实交融 合肥工业大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福州大学:明德至诚、博学远志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 青岛海洋大学:“海纳百川,厚德敏行 中国石油大学惟真惟实 郑州大学:明时务,达治体,文而不弱,武而不暴,蹈厉奋进,竭忠尽智,扶危邦,振贫民 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中国地质大学:艰苦朴素,求真务实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艰苦奋斗团结活泼严格谦逊求实进取 湘潭大学:博学笃行,盛德日新 湖南大学:实事求是敢为人先

厚德博学 求实创新

厚德博学求实创新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一所老牌学校的校训,为我们打开其历史文化之门提供了一把金钥匙,为我们眺望其精神家园打开了一扇窗户。 我所在的大学潍坊学院的校训是“厚德博学,求实创新”。校训“厚德博学求实创新”,作为一个标尺,激励和劝勉每一位的学生,即使是离开学校多年的人也会将校训时刻铭记在心。 厚德博学是大学的历史使命 德育途径是“养心”。这就要求大学要自觉担当保护、继承、传授、推进和创新、丰富知识文化的使命,把学校建设成社会公共道德的示范基地。当然,大学生应该自觉加强修养,完善人格,勇于担当,鞠躬尽瘁,品行端正,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对于作为构成大学基本要素的教师与学生而言,博己之学就是要恒久地坚持学习,学习是其天赋之责,是必须严肃认真对待的。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荀子在著名的《劝学篇》中也说:“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都说明了这个道理。因此,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从被动学到自觉主动地学,从寡学到博学。 “厚德博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有舍小我顾大我的雍容大度,清贫饱学而胸怀天下,淡泊名利而志存高远,意志坚定而毅力超群,“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正是当代大学教师与学生所要追求的境界。 求实创新是大学生最精致的思想精髓 常有人误认为,那些有成就的人,都像苦行僧似的,科学家都是书呆子,没有爱好,没有感情,不顾家庭,只会看书,只会工作,生活枯燥,没有个性。这完全是一种误解。一个人应当热爱生活,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培养全面的素质,努力创新,而不应当是一个书呆子。所以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只有热爱生活,求实创新,才能有创造未来的高度热情,不能愁眉苦脸地生活和工作。 德育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智慧的教育,是心的教育,是对大写的人教育,它是教育之首。通过校训“厚德博学求实创新”教育是潍坊学院加强德育教育最好的途径之一。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校内外的各

四川大学校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的诠释

四川大学校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的诠释 校风,是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氛围,是师生员工言行举止的准绳和拼搏奋斗的精神支柱,它对学生的培养和成长起着极为重要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新四川大学的校风是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经过无数代人共同传承和发扬光大而形成的。原四川大学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经过无数先辈的培植和提炼,形成了"博学、奋进、求实、创新"的校风,培养了如朱德、郭沫若、巴金、江竹筠等杰出人才;原成都科技大学在办学的历程中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拼搏进取,锐意改革,开创了学校的新局面;两校合并后,确立了 "求是、创新"的校训;原华西医科大学在九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博采中外办学之长,形成了"严谨、勤奋、团结、奉献"的优良校风,培养了如刘承钊等一大批为民造福的杰出人才。新四川大学是原四川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华西医科大学三大名校的结合,是三校优势的集成,也是三校优良文化传统和教风、学风、校风的继承和发扬。因此,在传承过去校风校训的基础上初步提炼出"严谨、勤奋、求是、创新"的八字校风,这八字新校风,是新四川大学文化底蕴与优良传统的核心和精髓。塑造优良校风的主体是全体的师生员工,四川大学的每一个干部、教师、职工和学生都要深刻理解校风的内涵,在自己的工作、学习和言行中严格地遵循它、培植它、维护它,使它在川大校园内蔚然成风,使它深深植根于每一个川大人的心中,使川大真正成为培养造就国家高素质创新创业栋梁之才的摇篮。下面就"严谨、勤奋、求是、创新"的四川大学校风的内涵加以诠释。 (一)严谨--是我们发展和成才的基石 严密谨慎,是一种治学、办事的态度,也是我们事业发展和学生成才的基石。科学少了严谨,就如同飞机折了翅膀,治学缺少严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带来的不仅仅是错误的结论,甚至还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对自己,也是一种时间和精力的耗费,不利于自己事业的发展。严谨既是对做事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做人的要求。一个人只要养成了严谨的习惯,这个习惯会影响他的整个一生。大学阶段是一个科研人员养成自己良好的研究习惯的重要阶段,只有在一种严谨的氛围里,人们才容易养成严谨的求知习惯和科学的研究态度。高校是进行科技创新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学校治学必须严谨,老师教风必须严谨,学生学风也必须严谨,无论是做学问,搞研究,还是教育学生,都要讲严谨,才能多出成果,少走弯路,才能教育出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做事态度的有用人才。 党政管理工作客观上也要求有严谨的态度,切不可因为自己的马虎大意而贻误整个学校的工作。作为高校管理干部,每一言行举动,都直接影响着学校形象,影响着自己在全体师生群众当中的形象。因此,注重小事、小节,坚持自我检点,防微杜渐,处处树立严谨的精神风貌,意义重大。 也许有人会说,太强调严谨,不利于科学的创新和人才的培养,其实不然,严谨不但不会有碍创新,而且还有助于创新。人们常说,在科学研究上要大胆假设,小民求证,其实这就是创新和严谨的有机结合。大胆假设,就是要求我们有创新的精神和思维;小心求证,就是要求我们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科学研究,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科学史上重大的突破,大多是这两者相互结合的结果。 (二)勤奋--是我们发展与成才的桥梁 勤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品德修养。勤,就是要劳心劳力、锲而

名校校训

功崇惟志,业广为勤。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 天道酬勤,宁静致远。 耕耘今天,收获明天。 尊师重道,爱国立德。 博观细取,厚积薄发。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自主自律,自强自信。 自尊自爱,自重自强。 埋头读书,抬头做人。 勤奋踏实,诚实守信。 求实踏实,落实诚实。 守时诚信,勤奋踏实。 4 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北京交通大学:知行 北京理工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北京科技大学:学风严谨崇尚实践 北京化工大学:宏德博学化育天工 北京邮电大学:厚德博学敬业乐群 中国农业大学:博大精深 北京林业大学:养青松正气法竹梅风骨

北京中医药大学:勤求博采,厚德济生 北京外国语大学: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明德、勤学、求是、竞先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外求索、德业竞进 北京广播学院: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中央财经大学:忠诚团结求实创新 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北京体育大学:爱国拼搏求实创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诚信、博学、求索、笃行 中央民族大学:团结、求实、文明、创新 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华北电力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天津大学:实事求是 河北工业大学: 勇毅专精,勤慎公忠 石家庄铁道学院:格物致知、学以致用 太原理工大学:求实、创新 内蒙古大学:求真务实 辽宁大学:明德精学,笃行致强 大连理工:团结进取求实创新 东北大学:自强不息知行合一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诚朴求是,博学笃行 大连海事大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全国高校校训集锦(二) 沈阳农业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中国医科大学: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沈阳药科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东北财经大学:博学济世 吉林大学:求实创新,励志图强 延边大学:求真至善融合 长春理工大学校训: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通化师范学院:团结、铸魂、敬业、创新 吉林师范大学:好学近知力行近仁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笃学敬业、求是创新 白城师范学院:厚德明辩,博学笃行 哈尔滨工业大学: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燕山大学:厚德、博学、求是 哈尔滨工程大学:大工至善,大学至真 大庆石油学院:严谨、朴实、勤奋、创新 东北农业大学:勤奋求实奉献创新 东北林业大学:团结拼搏、自我激励、发挥优势、争创一流哈尔滨医科大学:政治坚定技术优良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敬业、勤奋、求实、创新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科学求实创新 和谐发展

求实创新和谐发展 我校秉承“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塑造“求实创新,和谐发展”的学校文化和精神,认真实施“全面发展、张扬个性,培养能力,快乐成长”的培养目标,着力推进“办学环境”、“人文管理”、“校本培训”、“特色教学”、“生态德育”等方面的探索,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品位。通过努力,不仅教学质量一直保持高水平,而且形成了艺术、科技、体育教育特色,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一、立足实际,张弛有致,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校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全体学生,致力于营造张弛有致的生态德育,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1.加强德育队伍的管理和训练。首先,不断完善(行政、内保、教师、学生四个层面的)值日工作、后勤保障、校园保洁绿化制度,对校园内的学生活动实施全时段、全方位的管理。其次,重点做好德育骨干力量班主任队伍的训练,试行班主任逐月考核和工作分析制度,努力使班主任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关怀者。 2.以“星级班级评比活动”为载体,以礼仪教育、安全教育、体育锻炼为重点开展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创建优秀班集体,加强班集体的建设,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二、发展特色,激发潜能,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发展校本课程,立足实际,注

重实践,因生施教,用特色教育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是我校的办学思路之一。 1.营造科技、艺术、体育等特色教育的氛围。首先,有计划地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以个性化为组织原则,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课外活动。其次,积极推广“跆拳道”“校园集体舞”“传统体育游戏”等体育活动,扎实地推动学生的大课间、体育大课堂活动。 2.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和发展特色教育项目。我校在第二课堂开设篮球足球、竖笛、书法、二胡电子琴等校本课程,同时,重点抓好舞蹈、田径、等项活动,并努力把它们培育发展成为我校的传统优势项目。 3.建立激励评价机制。我校积极尝试建立特色教育的常态评价机制。首先,我校积极搭建学生才艺常态展示平台,如:通过橱窗、网站、校刊等渠道及时记录学生的风采,其次,常年举办艺术节、科技节、校运会等阶段总结性展演活动。第三,把对学生兴趣特长的评价纳入学生学业评价的体系。 三、完善机制,增强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师资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核心和关键,提升教师素质是学校建设的首项任务。多年来,我校一直立足课堂教学实践,积极探索集教学、教研、培训于一体的教师培训机制。 1.全面制订实施教师岗位成才的策略。即“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以教育科研为导向,以常规教学管理为保障,以基本功训练为主线,以名师工程为驱动机制”。通过这一策略引导教师把教学实践变

中国大学校训(最新版)

中国大学校训 (截止 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北京交通大学:知行 北京理工大学:德以明理、学以精工 北京科技大学:求实鼎新 北京化工大学:宏德博学、化育天工 北京邮电大学:厚德、博学、敬业、乐群 北京农业大学: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 北京林业大学:知山知水,树木树人 北京中医药大学:勤求博采、厚德济生 北京外国语大学:兼容并蓄、博学笃行 北京语言大学:德行言语、敦睦天下 中国传媒大学: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中央财经大学:忠诚、团结、求实、创新 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北京体育大学:追求卓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学、诚信、求索、笃行 中央民族大学:美美与共、知行合一 北京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华北电力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天津大学:实事求是 河北工业大学: 勇毅专精、勤慎公忠 石家庄铁道大学: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精心育人、志在四方太原理工大学:求实、创新 内蒙古大学:求真务实 辽宁大学:明德精学、笃行致强 大连理工:团结、进取、求实、创新 东北大学:自强不息、知行合一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诚朴求是、博学笃行 大连海事大学:学汇百川、德济四海 中国医科大学:政治坚定、技术优良、埋头苦干、救死扶伤沈阳药科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东北财经大学:博学济世 吉林大学:求实创新、励志图强 延边大学:求真、至善、融合 长春理工大学: 明德、博学、求是、创新 吉林师范大学:好学近知、力行近仁 哈尔滨工业大学: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博爱尚德求是创新

博爱,广泛地爱一切人。《说苑·君道篇》载师旷言云:“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欲,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三国魏曹植《当欲游南山行》:“长者能博爱,天下寄其身。”宋欧阳修《乞出表》之二:“臣闻愚诚虽微而苟至,可以动天;大仁博爱而无私,未尝违物。”《孝经·三才章》:“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孙中山《军人精神教育》:“博爱云者,为公爱而非私爱,即如‘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之意。” 尚德: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语出自《论语?子张》 《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三国志·吴志·骆统传》:“飨赐之日,可人人别进,问其燥湿,加以密意,诱谕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求是;“求”追求、探究;“是”,真也。(《说文》)引申为真谛、规律、本质。“求是”在这里,既指探究自然、社会和人本身运动(活动)的奥秘、规律,更指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陶行知先生有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党一向倡导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在今天,做人、做学问、做事情求真求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无论学校整体,还是学校中的每一个成员,只有求真求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创新1、亦作“剏新”。1.创立或创造新的。 《南史·后妃传上·宋世祖殷淑仪》:“据《春秋》,仲子非鲁惠公元嫡,尚得考别宫。今贵妃盖天秩之崇班,理应创新。”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十二:“在语言创新方面,享有特权的诗人理应是先驱。” 2、首先。

求实、创新2014年演讲稿

笃定求实、谋新发展 干召庙支行_高锋 如果说企业是一部庞大的机器,那么我们每个员工就是这组成这部机器中不可缺少的零件,如果说企业是一个大家庭,那么我们就是组成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如果这部机器需要不断向前运转,那么就需要我们每一份子不断精耕细作,奉献我们毕生的经历来为之拼搏。 随着涌动而来的金融一体化改革大潮迅猛的发展,河套农商行也再次被改革的浪潮推向了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风口浪尖。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生存与发展正面临着能否适应新形势的严峻挑战,就要求我们每位农商行人肩负起历史的责任与使命,笃定求实、谋新发展,以负责的态度和改革的勇气,努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寻求新的突破,推动企业的车轮滚滚向前。 2011年11月6日,对于每个河套农商行人都是个不平凡的日子,巴彦淖尔河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营业,风风雨雨,几度春秋,传承着母体60余年的光荣传统,新体制运行短短三年来,河套农商行人励精图治,披荆斩棘不断跨越障碍,完成了一个有一个质的飞跃,新机制:我们完善了包括决策机制、制度机制、和运作机制的风险控制机制,充分体现出了商业银行治理机制的优势;新产品:我们在牢牢把握“立足县域,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基础上不断创新金融产品,

丰富业务种类;新装备:我们不断加快装备建设和科技兴行的步伐,以科技引领业务发展和管理提升;新团队:我们推进人才工程,构建科学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和管理体系,激发了企业内在的动力和活力;新服务:我们聘请名师,进行网点转型导入与培训,不断提升员工服务水平与客户满意度;新保障:我们建立了严格的制度执行、考核和奖罚体系,不断地提高制度执行力。三年的时间,河套农商行人靠着锐意进取,创新发展的企业文化理念,以高品质的服务、卓越的经营业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在内蒙古金融版图上不断书写着成功转型、由弱小走向强盛的华丽篇章。 然而,光环背后绝不存在偶然,一个企业的成功是必然与其企业文化密不可分的。“求实、谋新”就是我们河套农商行的企业文化底蕴和精髓、灵魂所在。求实,就是求真务实,要求我们以实事求是、勤恳奋进的高度敬业精神谋求企业的稳健发展,古人也曾说过“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可见,只有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诚然,我们是取得过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我们不能固步自封,一味沉湎于过去的荣耀当中,只有不断的谋新才是企业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谋新就是谋发展、创未来,是工作的活力和源泉,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谋新不是闭门造车,凭空臆造,更不是“邯郸学步”盲目创新,谋新只有建立在夯实求实的基础上,才能保持长久的动力和正确的方向,而只

创新与实事求是

一、知识创新的涵义 知识创新包括两个层次的涵义,一是知识,二是创新。 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和结晶。传统意义上将知识划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而就知识的来源和实质问题,哲学上又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实践是一切知识的基础和检验知识的标准,并将知识区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就知识的表现形式或存在形式,在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知识经济学》中,知识又被区别为“可编码的知识”与“隐知识(tacit knowledge或‘意会知识’、‘隐含经验类知识’)”。(注:朱葆伟:《知识意义的变化》,载《方法》,1998(12)。)可编码知识指的是通常以概念、推理、假设、预见等思维形式和范畴体系表现自身的知识。隐知识就是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跟着感觉走”、“习惯了”等的知识。 无论将知识如何分类,在有关知识的涵义的理解中,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即知识相对于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具体的实践活动,它不具有时空特性,而具体事物或具体实践活动是存在各自的客观的发展时空序列。因此,在这种意义上,知识接近于思维、意识。但是,知识又没有脱离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和实践活动,它是有关它们的本质规律的把握。一方面,它可能为人类的思维所“编码”,并借助于一定的语言形式被传播、继承;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只能以人类未能“破译”(这只是相对于人类发展的一定时期)的“密码”的形式沉淀于人们的“习惯”之中(包括人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这部分知识可以通过“习”或“仿”等方式为人们所掌握,并潜移默化于人们的思维活动或实践活动之中。因而,从这层意义上理解,知识又不完全等同于思维、意识。 创新和创造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具有一定的共性。一是主体目的性,无论是创新还是创造,首先是人按照一定的目的对世界所进行的认识和改造,都反映着主体(具体的人)的性质和内容。二是首创性、超常性和求新性,它们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所做的新的拓展。三是社会进步性,两者都追求一定的价值效益。 创新和创造又有不同之处。首先,创新强调理论、思想、方法、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变革,更侧重于从理论层面上对应于“守旧”;创造则注重去考察人的活动的结果的新异性,更强调从具体实践活动或行为的层面上突出事物的“前所未有”。其次,创造既体现于思维活动又体现于具体的实践活动。思维领域中的创造可以借助于概念、推理、判断等手段,也可以通过怀疑、想象、灵感等形式,直接去推动理论的变革,知识的更新。但是,最终的科学性仍有待实践的检验。在这层意义上,创造就是创新。具体实践中的创造,主要是指变革在活动、行为中所运用的技术、手段等,并通过物化的某种具体的实物或产品去考察其科学性。这些技术、手段上实现的新的突破,其中一部分可以借助归纳、综合等方法上升为“编码知识”。而另一部分就有可能转化为不可“编码”的“隐知识”。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在创造与创新之间,创造是基础,创新有赖于创造,须通过创造才能实现。 基于对知识和创新概念的考察,笔者认为,所谓知识创新,就是基于一定的价值取向,通过创造活动(包括思维活动和具体的实践活动)而求得既有的理论、方法、技术、手段等的革新或突破,以指导人们的行为或活动(包括思维活动和具体的实践活动)。 二、实事求是与知识创新 首先,实事求是与知识创新是内在统一的。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80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这些“研

从求实到创新

从求实到创新 宁波市江北区育才实验学校三年自主发展规划 (2014年1月—2016年12月)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结合学校教育发展实际,特制订《宁波市江北区育才实验学校三年自主发展规划(2014年1月—2016年12月)》,并以此作为我校今后三年发展和工作的指导性、统领性文件。 一、学校发展现状分析 (一)学校概况 我校是2012年建成开办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校址为:宁波市江北区双东路166号。学校占地面积27亩,总建筑面积18264.56平方米,总投资约1.4亿。学校建筑低碳、环保、绿色、大气,课桌椅全部采用实木制作,教室一律使用超短焦投影、电子白板,引进台湾智慧课堂与科技创新教学,无线网络覆盖整个校园。理化生实验室、探究实验室、音美教室、舞蹈房、微格教室、电脑房、多功能厅、图书馆、室内球馆等辅助设施配置齐全、先进,呈现出浓浓的现代化教育气息。 学校目前有31个班级,其中小学部20个,初中部11个。现有学生1024人,专任教师84人。教师平均年龄为33岁,精力充沛,满怀教育热情和理想,又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和教学经验,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最佳年龄。小学教师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95%,初中部本科及以上学历已达到100%。 学校把“孝顺、勤快、阳光、自信”的学习型少年(青年)作为培养目标,以“小班化教学”和“中小衔接模式探究”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大阅读”和“大体育”活动为载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快乐社团”活动,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建校一年半时间里,学校被评为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宁波市现代化达纲学校、宁波市数字化校园,宁波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江北区体育、艺术特色学校、江北区平安校园、江北区书香校园,为学校向着更高的办学目标迈进奠定了基础。 (二)发展优势 1.办学条件优越 学校于2012年9月建成,总投资达1.4亿。校园整体设计端庄、大气,教育教学及体育活动区域分布合理,功能齐全。北边的小学部氛围轻松活泼,室内布置色彩明快,实用性强。南边的初中部格调简洁,注重独立性。理化生实验室、音美舞蹈教室、微格教室等辅助设施配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