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护理

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护理
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护理

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6-01-27T14:59:14.363Z 来源:《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7期供稿作者:李婧汪德清(通讯作者) 胡春梅

[导读] 1 湖北省随州市疾病防控中心 2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耳鼻喉科手足口病为儿科临床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

1 湖北省随州市疾病防控中心湖北随州441300

2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耳鼻喉科湖北随州 4413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10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有针对性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0%)、住院时间(4.98±2.09)d及治愈时间(3.35±1.18)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0%、(7.90±3.31)d、(5.56±1.4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愈率(10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治愈时间,减少住院时间,促进患儿康复。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手足口病为儿科临床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以及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因此易合并如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1]。因此我院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100例,并对其中的50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10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2~7岁,平均(

2.6±1.4)岁。干预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6岁,平均(2.8±1.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包括监测患儿体温,嘱患儿多饮水,做好患儿皮肤护理等。干预组给予患儿有针对性的预防与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 预防措施①隔离:医院管理人员应建立完善的医院分诊制度,建立一、二级分诊处;严格执行各项隔离措施,建立隔离诊治区,切断病原传播途径[2]。②消毒:严格遵照规范对医院进行有效消毒;彻底消毒空气、厕所及生活垃圾等;注意患儿手部的卫生管理。

③宣教:与患儿家属及时做好沟通,同时对其进行各项卫生、消毒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疾病防范意识。

1.2.2 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主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告知疾病的相关知识及医院环境,让其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和疾病治疗方法,消除其恐惧、焦虑心理;②皮肤护理: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患儿潮湿被褥及衣物,嘱患儿穿着柔软宽松衣裤;勤剪指甲,避免搔抓;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对于破裂疱疹,可给予涂擦软膏保护。③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通过分散患儿注意力,耐心给予喂食;对进食少及拒绝进食者,注意及时补充电解质和水分。④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卫生。餐前餐后应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及时漱口;对口腔溃疡处可使用利巴韦林气雾剂或碘甘油保护,促进愈合[3]。⑤并发症观察及护理: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发生合并脑炎、肺水肿、心肌炎等并发症的临床表现,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抢救护理。⑥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患儿高热、意识障碍、呼吸、心率、外周血细胞数量、胸部X线及血糖等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 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0%)、住院时间(4.98±2.09)d及治愈时间(3.35±1.18)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0%、(7.90±3.31)d、(5.56±1.4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愈率(10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为临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具有传播快、传染性强的特点,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部位出现疱疹等,少数患儿出现脑炎、病毒性心肌炎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4]。临床上应针对病因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培养患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加强个人卫生,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临床发现常规护理对患儿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有研究表明,对手足口病患儿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能够使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促进患儿的康复[5]。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结束后,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2.00%)、住院时间(4.98±2.09)d及治愈时间(3.35±1.18)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0%、(7.90±3.31)d、(5.56±1.4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愈率(10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治愈时间,减少住院时间,促进患儿康复。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一)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手足口病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护理措施】 1、消毒隔离 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宝宝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2、饮食营养 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护理 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

儿童护理病历范文儿科大病历范文

儿童护理病历范文儿科大病历范文入院病历 姓名李俊 性别男 年龄9月 籍贯上海市 民族汉 亲属姓名儿母吕一敏 住址上海哈密路1220号 入院日期 1991—12—6 9:00 病史记录日期 1991—12—6 9:40 病史陈述者儿母

主诉 咳嗽3天,加重伴发热、气急3天。 现病史 患儿于12月1日起,在着凉后流清涕,鼻阻,继而咳嗽,为阵发性干咳,无痰。2天后咳嗽加重,有疾,不易咯出。12月4日起发热,38.5~39.5℃(肛温),同时伴轻度气促,哭闹时口周发绀。病初自服小儿止咳糖浆12月3日因症状加重到地段医院就诊,口服红霉素2天,但咳嗽仍未减轻。12月5日来院门诊,予青霉素肌注治疗。今晨因高热39.8℃,咳嗽气急加重急诊入院。病后精神食欲渐差,发热后尿黄量少,大便每天1次,干。无气喘声嘶、也无盗江咯血、尿频、双耳溢脓等症状。无呕吐,腹泻和抽搐。 个人史 胎儿及围产期情况

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于1991年3月3日生于上海市金星妇幼保健院,娩出时体重 3.1kg,apgdr评分 10分,无畸形及出血。母妊娠期体健,无感染发热史,无药物过敏及外伤等病史。 喂养史 母乳少,以牛乳、奶粉为主。偶有溢奶、无呕吐,2个月后加米汤,5个月后加蒸蛋,6个月时加喂菜粥及饼干、苹果泥。间断服过钙粉,未加服鱼肝油。 发育史 3个月会抬头,4个月会笑认妈,7个月能扶坐、出牙,现能叫爸爸妈妈,能扶站,尚不能迈步。 生活习惯 每晚睡眠10~12小时,白天睡2~3小时,易惊醒,大便每天1次,成形,色黄。 过去史

一般健康状况平时易出汗,6个月后患感冒、支气管炎各1次,无气喘病史。传染病史无麻诊、水痘等传染病史。 过敏史无药物及食物等过敏史。 外伤手术史无外伤手术史。 预防接种史生后1周接种卡介苗,6个月时服小儿麻痹糖丸,7个月注射百自破三次联疫苗。 家族史 父母年龄及健康状况父29岁,母28岁,均为工人,非近亲结婚,身体健康。 家庭成员情况祖母60岁患冠心病,家庭成员中无支气管气喘、结核患者,无遗传病史。 家庭环境经济情况和住房条件一般,患儿由祖母照管。 体格检查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重难点: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措施。 活动准备: 手足口病例图、视频及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每天老师都会给你们检查小手和嘴巴,谁知道这是为什么?(请幼儿讲述) 二.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1.看来小朋友们对手足口病都已经有所了解,那手足口病都有哪些症状呢?(幼儿讨论)得出结论:症状:潜伏期2-5天,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很疼。还会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病重的会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所以,小朋友不舒服时要赶快告诉老师和大人,及时就医。 2.请幼儿观看手足口病例图片。(加深幼儿对手足口的认识)2、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病菌是怎么传播的呢?(幼儿讨论)

小结: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三条途径传播: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二是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通过空气传播;三是引用或吃了被病人污染的水、食物。过粪、口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我们在接触都会得病。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 3、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幼儿讨论)小结:预防措施: (1)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早上入园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用肥皂,六步洗手法)、勤剪指甲、勤洗澡。 (3)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4)不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不要经常串门;不要和患病儿童接触。 (5)家长外出回家后,立即让家长洗手、换衣服,防止将病菌带给自己。 (6)饭前用84抹布擦餐桌,不吃生冷食物;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不挑食,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7)保持活动室或家庭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至少每两小时开窗一次,每次通风半小时以上。垃圾及时清理、消毒。

手足口病专家共识

论文精选 2011年版手足口病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 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重症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 1)感染引起,病情凶险,病死率高。2010年4月,卫生部印发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指导医疗机构开展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工作。现卫生部手足口病临床专家组制定了《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作为《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的补充,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参考使用。 一、临床分期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将EV71感染分为5期。 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绝大多数病例在此期痊愈。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少数EV71感染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急性肢体无力、颈项强直等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症状体征。脑脊液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改变。脑脊髓CT扫描可无阳性发现,M RI检查可见异常。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病例可痊愈。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目前认为可能与脑干炎症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或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有关,亦有认为EV71感染后免疫性损伤是发病机制之一。本期病例表现为心率、呼吸增快,出冷汗、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细胞(WBC)升高,心脏射血分数可异常。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及时发现上述表现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病情继续发展,会出现心肺功能衰竭,可能与脑干脑炎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功能衰竭有关。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年龄以0 -3岁为主。临床表现为心动过速(个别患儿心动过缓),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持续血压降低或休克。

手足口病的消毒原则和方法

手足口病的消毒原则和方法 手足口病系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托幼机构和医疗机构的消毒隔离工作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一、消毒隔离原则 (一)做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一是熟悉科学的消毒原理,家庭成员间交流传播消毒知识。二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相互督促,相互检查。三是制订家庭防病预案,把住病从口入关,尤其注意勤洗手、会洗手。 (二)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各种消毒隔离措施,对接诊的门诊、病房等场所以及相关用品进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引导住院病人、陪护人员勤洗手、勤换衣、勤洗澡等做好个人疾病预防,防止院内感染发生。 (三)托幼、学校等机构要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椅、餐桌、楼层扶梯等)、游乐设施、食饮具、寝具及书本等要做重点清洁消毒。清洁消毒后的物品尽可能移至户外接受阳光照射晾晒。 (四)家庭消毒。一是家里没有病人,本地没有发生流行,对于居住的环境、居室里的空气,以及使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处理,没有必要每天进行消毒。二是家里虽然没有病人,但本地已经有疫情,家庭成员有可能把病毒带回家,此时需要进行预防性消毒,例如用消毒剂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常开窗通风等,采取适当消毒措施。三是病家消毒。本地流行时,家庭已经有病人,或者有病人进入家庭,按疫点消毒要求处理,由专业人员实施。 (五)发生手足口病疫情时,疫点疫区现场消毒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及时有效地的进行,应避免盲目消毒,防止过度消毒,尽可能采取无害化处理,能采取物理方法达到消毒效果的不必采用化学方法。 二、消毒方法 (一) 空气:室内空气的消毒可采取通风换气法,经常打开门窗,使室内空气对流,每天通风换气至少1~2次,每次通风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紫外线照射法只适用人不在现场时使用,采用紫外线灯直接消毒法,可以固定照射也可以移动式照射,每立方米不少于1.5W,照射时间不少于30 分钟;在有人情况下,条件许可选用空气净化消毒机进行消毒。 化学消毒法:利用化学消毒剂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具有作用快速、效果可靠、节省等优点。一般采用化学气体熏蒸法和化学气溶胶喷雾消毒法,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强氧化剂、含氯消毒剂及臭氧等。熏蒸法:房屋经密闭后,每立方米

手足口病的正确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的正确预防措施 手足口综合征,人们习惯称“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一种病毒性感染。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全年均可发病,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夏天和初秋。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成人和大儿童也会传染上这种病,但是由于大部分以隐性感染为主,所以没有很明显的症状。 手足口病是,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甲类柯萨奇病毒,属于肠病毒的一种。 一、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帕、玩具餐具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 三、易感人群:幼儿多发,小于三岁的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四、临床表现: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常拌咽痛。发热一至二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黏膜。一至二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常见于手掌、足底,也可见与臀部。 五、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1、做好晨间检查,发现疑似病人,要及时送诊、居家休息,及时隔离治疗,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2、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3、流行季节教室和场室等要保持良好通风; 4、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见下图); 5、在传染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要清洗消毒;衣物、被褥、玩具、毛巾等要在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7、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还要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6、中药具有清凉解毒作用,如:板兰根、大青叶、金银花、贯众等具有一定效果,可用水煎服。

小儿手足口病护理

小儿手足口病护理 文章目录*一、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二、小儿手足口病食疗方*三、小儿手足口病预防 小儿手足口病护理1、注意休息及饮食 患儿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会令胃口较差,故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2、口腔护理 应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定时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3、皮疹护理 患儿的衣服、被褥要保持清洁,衣着应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床铺应平整干燥。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其抓破皮疹。对于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其臀部清洁干燥。疱疹破裂的患儿可涂擦1%龙胆紫或抗菌素软膏。 6、发热护理 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 患儿多饮水,如其体温超过38.5℃,可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给其服用退热剂。如其高烧38.5℃持续4小时,则必须将其留院观察,反复发烧的患儿则必须让其住院治疗。

小儿手足口病食疗方1、方一:红萝卜1条,白茅根15克,竹蔗1节,生薏仁15克,每日1剂、煎水代茶。以上均为3至6岁儿童1人份剂量,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增减用量。 功效说明:红萝卜健脾和胃、清热解毒、透疹、降气止咳;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竹蔗清热泻火、解烦;薏仁健脾利湿。此方剂具有补肺健脾、清热化湿的功效,适用于小儿手足口病、麻疹、水痘、幼儿急疹、流感的易感人群。 2、方二:灯芯草5扎 ,蝉蜕3g ,木棉花1朵 ,鸡骨草10g ,瘦猪肉50g, 煲汤饮用。 功效说明:灯芯草利尿通淋,清心降火;蝉蜕疏散风热,透疹 止痛;木棉花清热、去湿、解暑、利尿;鸡骨草清热解毒。此方具有疏风清热,化湿解毒的功效。 3、方三:荷叶粥:鲜荷叶2张 ,白米50克 ,将荷叶切碎煮粥吃。 功效说明:鲜荷叶理脾活血,祛暑解热。 以上均为3~6岁儿童1人份剂量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增减剂量 小儿手足口病预防1、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2、手足口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

手足口病考题及答案

手足口病 1、手足口病常发于——B 4-9月份 2、手足口病传染性最强的时间是——B 病后一周 3、手足口病患者斑丘疹主要分布于——A 手掌、指间 4、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为——E ABC皆可 5、手足口病发病年龄常见于——A 3岁以下 人禽流感病 1、对人感染高致禽流感密切接触者应隔离观察——A 7天 2、下列描述属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实验室诊断的依据是——D 病程早 期和康复期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 3、禽流感病毒的潜伏期是——B 7日以内 4、下列情况对切断禽流感传播途径无明确意义的是——D 避免同人感染高致 病性禽流感患者接触 5、下列描述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临床表现不相符的是——D 感染H9 N2型A型禽流感病毒的患者大部分有明显的症状 甲型H1N1流感 1、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 对热不敏感,100℃以下均不可灭菌 2、下面不属于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表现的是——A 潜伏期很长,一般为10--15天 3、关于甲型H1N1流感临床分类处理不正确的是——B 密切接触人群: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检查,及早给予奥司他韦治疗

4、关于甲型H1N1流感的治疗不正确的是——C 奥司他韦尽可能在发热72小时内使用(48小时内使用最佳)疗程越长越好 5、关于甲型H1N1流感流感的其他治疗不正确的是—A 对病情严重者(如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可考虑给予大量糖皮质激素 疫情报告 1、填写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人员是——A 首诊医生 2、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次报告时非必须报告的信息是——B 原因 3、在农村,发现除非典、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外的其它乙类传染病病 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时,报告给发病地区所属的县(区)卫生防疫机构的时间是——E 24小时内 4、发现传染病时按规定应首先做出——E 传染病报告 5、对甲类传染病,向卫生防疫站报告的时间是——A 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 村应于6小时内 传染病的消毒与隔离 1、医用防护口罩每次使用前应——E 做密合性试验 2、传染病人留观的隔离原则是——D 疑似患者和临床诊断患者收住在单独房 间,确诊病例可同室安置 3、不主张常规采用的空气消毒方法是——D 喷洒消毒剂 4、为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医疗废物必须做到——A 无害化处理 5、不正确使用手套方法是指——C 戴手套可以取代卫生 儿童计划免疫 1、脊髓灰质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E 粪、口传播

手足口病预防及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问答(1)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 手足口病严重吗? 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手足口病是如何发生的?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手足口病会传染吗? 会。手足口病有中度传染性。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

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人感染后多长时间发病? 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通常是3-6天,发热是手足口病常见的首发症状。 哪些人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在何时何地发生? 世界各地都有手足口病的散发和爆发,以夏季和早秋较常见。如何诊断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只是可引起口腔溃疡的许多种传染病中的一种,另一种常见的口腔溃疡的原因是口腔疱疹病毒感染,它使口腔和牙龈产生炎症(有时称口炎)。医生通常能根据病人的年龄、病人或家长的诉说的症状,及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因此医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项检查。 如何治疗手足口病?它能预防吗? 对手足口病无特效治疗方法。对症治疗以减轻发热、头痛和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预防措施包括常洗手,尤其是换尿布后;消毒有可

重症手足口病并脑干脑炎病人的护理

? 2640 ? CHINESE NURSING RESEARCH J u l y ,017 Vol. 31 No. 2 1 性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36 138.[]李玉乐,吴欣娟,谢瑶洁.临床护理级别评定的比较研究实用 护理杂志,2009 ,5(1) 14 16.[0] 谢彩霞,肖静蓉,周敏,等.护理分级质量改进的实践及成效[J ]. 中华护理杂志,2015,50(6):716 719.[1] 柏亚妹,宋玉磊,刘蓉芳,等.普通成人病房分级护理标准及内容 的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1(8) 562 563. [2] 吴欣娟,李玉乐,谢瑶洁.我国分级护理实施现状及建议[J ],中国 护理管理,2008,8(2):5 - 7.[3] 金晓燕,么莉,谢丽娟.等.国内外护理分级的比较分析中国 护理管理,20丄2,12(11):7-10. (收稿日期:20丄6 09 28 ;修回日期:017 06 28) (本文编辑苏琳) 重症手足口病并脑干脑炎病人的护理 曾 慧 ,杨 丽 ,王 勇 ,张 霞 ,陈长梅,温永静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hand foot mouth disease combined with brainstem encephalitis Zeng Hui ,Yang L i ,Wang Yong,et al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Guizhou 563000 China )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并脑干脑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一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 ( ICU )收治的39例重症手足口病并脑干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收入ICU 后给予消毒隔离、严密观察病情、积极脱水降颅压、米力农 心血管支持、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合理应用抗菌和抗病毒药物、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尽早肠内营养支 持等综合治疗护理措施,观察患儿治疗前后体温、心率、呼吸、血压、指脉氧饱和度的变化及转归情况。[结果]39例患儿治疗后症状 好转,成功转出 ICU 38例,好转出院1例,体温、心率、呼吸、舒张压均明显降低,指脉氧饱和度明显升高。[结论]应尽早发现重症手 足口病并脑干脑炎患儿,及时收入ICU 救治,进行综合治疗护理,可提高患儿的救治成功率。关键词:手足口病;脑干脑炎;匈肺物理治疗;CU 中图分类号:R 473. 51 文献标识码:C d 〇i : 10. 3969/j . iss n . 1009-6493. 2017. 21 025 文章编号:1009-6493(2017)21-2640-02 手足口病是由于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 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 疹,少数患儿可引起无菌性脑膜脑炎、脑干脑炎、肺水 肿、肺出血等并发症[12]。本研究主要分析我院重症医 学科(ICU )2014年1月一 12月收治的39例重症手足 口病并脑干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提出相关护理措施。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于2013年1月一12月收治住 院手足口患儿307例,期间无1例收人我院 ICU 。 2014年1月一12月收治住院手足口患儿827例,期间 收人IC U 确诊病例40例,确诊为手足口病并脑干脑 炎39例。其中男19例,女20例;年龄6个月?58个 月(25.08个月±12. 04个月) ;C U 住院时间1d ?13 d (5.36d ±2.33d );气管插管呼吸机使用37例,使用 时间1d ?12d (4. 16d 士1.94d )。其诊断标准见 201 0年4月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 基金项目贵州省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硕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编号: 院字(2012)12号。作者简介曾慧,副主任护师,硕士研究生,单位:563000 ,遵义医学院 附属医院;杨丽、王勇、张霞、陈长梅、温永静单位:563000,遵义医学院 附属医院。 引用信息曾慧,杨丽,王勇,等.重症手足口病并脑干脑炎病人的护理 [].护理研究,2017,31(21)2640 2641. 该39例手足口病并脑干脑炎患儿年龄较小。除手、 足、口存在不同程度的水疱外;另有精神差、惊跳、意识 障碍;并有高热,体温可达39 °C 以上;有明显的心动过 速,心率196/m in ;呼吸浅快至56/m in ;指脉氧饱和度 (Sp ()2)下降至80% ,37例并发心肺衰竭或处于心肺 衰竭早期。 1 2治疗护理方法 1.2.1做好消毒隔离对患儿进行床旁隔离,建立醒 目隔离标识,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为基础的接 触隔离措施,床旁备用隔离衣,严格执行手卫生,保持 病室空气新鲜,患儿用品专人专用,床单位物品、地面、 物体表面用500 mg /L 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患儿排 泄物、呕吐物用2 000 mg /L 含氯消毒液浸泡处理,医 疗废物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封袋处理。 1.2.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密监测意识、瞳孔、体 温、心率、呼吸、血压、指脉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的变 化,记录患儿24h 出人量,控制液体输人速度,防止医 源性肺水肿的发生,观察呼吸机和药物治疗的效果,防 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1.2.3尽早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37例患儿合并有 心肺衰竭或处于心肺衰竭早期,转人后给予经口气管 插管,运用呼吸机辅助通气,主要通气模式为压力控制 通气(PCV )+呼气末正压(PEEP ),采用保护性肺通气 策略,吸气峰压 15cmH 20(1cmH 20 = 0.098 kPa )? 30cmH 20 ,P E E P 5cmH 20~10cmH 20,监测血气分

浅谈对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护理

浅谈对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2-12-06T11:32:07.4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0期供稿作者:李艾莲 [导读]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柯萨奇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 李艾莲(湖北省沙洋县人民医院湖北沙洋 448200) 【摘要】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能通过空气、唾液或粪便传染的全球性传染病,可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以柯萨奇A16和EV71型最常见。此病好发于春秋两季,认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病情进展快,重者可致死亡。故早鉴别、早发现、早治疗,采取干预措施,加强各项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护理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柯萨奇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该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由于EV71肠病毒可引起致命的并发症如神经源性肺水肿,因此,对小儿手足口病有重症征象的患儿及早识别,采取干预措施尤为重要。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消毒与隔离、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和饮食指导同HFMD一般护理。 1高热的观察与护理 高热是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表现的症状之一。每2~4h测体温1次,体温在37.5~38.5qC之间的患儿,给予散热、多饮水、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温水擦浴时动作要轻柔(有皮疹者不宜使用乙醇擦浴)。患儿体温超过38.5℃时,增加测体温次数,给予物理降温的同时应遵医嘱予药物降温。注意观察降温效果及末梢循环情况。降低室温,禁忌衣物、包被过厚影响散热。在体温上升时若患儿出现畏寒症状,要给予适当保暖。应用退热剂后要注意观察面色、出汗等情况,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虚脱。及时更换衣服及被单。 2神经系统症状的观察及护理 加强病房巡视,严密观察患儿有无烦躁不安或阵发性哭闹、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抖动、抽搐等症状,婴幼儿有无拍头、抓发等异常表现。对有上述表现的患儿,应迅速建立2条或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一条静脉通道立即给予20%甘露醇应用,另一条静脉通道立即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甲泼尼龙。应用甘露醇时要在30min内输入,严密观察局部有无液体渗出,观察眼窝凹陷程度,防止脱水过度。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注意事项:一旦开启应立即使用,未用完的部分应废弃,不能再用;若溶液浑浊或被冷冻后请勿使用;应单独输注,不宜与其他药物或液体混合。在应用甲泼尼龙后要注意观察有无应激性溃疡的出现。对频繁惊厥、抽搐的患儿,遵医嘱给予镇静止惊药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绀者给予氧气吸入,牙关紧闭者将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放入上下牙齿之间,以防舌咬伤。保持患儿中立位,头肩抬高15~30度。密切观察瞳孔变化。记录24h出入量。液体输注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加重脑水肿。 3循环系统症状的观察及护理 若患儿有面色苍灰、皮肤发花、四肢发凉、心率增快或减慢,血压升高或下降等,应立即给予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经皮氧饱和度等,心率增快时及时遵医嘱静脉泵入米力农、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血压升高时遵医嘱予以硝普钠应用,用输液泵控制速度。随时触摸患儿四肢是否温暖,四肢发凉时可给予热水袋保暖(水温50℃左右),注意防止皮肤烫伤。让患床休息,保持安静,遵医嘱应用镇静剂。 4呼吸系统症状的观察及护理 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呼吸系统可表现为呼吸浅促,口唇紫绀,危重患儿口吐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肺部可闻及湿罗音。x线表现为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而多数患儿不能描述胸闷、憋气等自觉症状,护士应注意观察患儿口周皮肤黏膜颜色,监听肺部呼吸音、心音,观察患儿有无呼吸急促、咳嗽、喘憋,肺部听诊有无湿罗音,咳痰时观察痰液的色质等。若发现患儿呼吸浅促,肺部听诊有湿罗音,应立即通知医生,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医嘱静脉注射东莨菪碱,观察用药后阿托品化反应,反应明显者,减少东莨菪碱的剂量或延长静脉注射时间。若患儿呼吸频率与节律明显变化或呼吸衰竭;短期内出现迅速增多的肺部罗音;气道分泌物突然增多或出现粉红色泡沫样痰应立即使用呼吸机。 小儿手足口病感染性强,重症者可致死亡,人们对此高度关注,而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科学的治疗,精心的护理,严格的消毒隔离技术管理能够提高患儿治愈率。因此,做好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对症治疗尤为重要。同时要配合药物治疗,严格消毒隔离,加强基础护理,严密观察病情,积极防治并发症,使患儿能够早日康复出院。由此可见,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各项护理措施,对治愈小儿手足口病、防止病情蔓延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顾友梅.小儿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4.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7. [3] 芦映红.莪术油治疗小儿手足口病20例[J].医药导报,2000,19(5):430. [4] 李爱敏,孙洪亮,于慧芹.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8):464.

手足口病易感染人群

手足口病易感染人群 文章目录*一、手足口病易感染人群*二、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三、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 手足口病易感染人群手足口病在暴发流行时,任何年龄段的人均可感染发病。 最易感染发病的是学龄前儿童:学龄前儿童(3~6岁)的免疫系统并未发育完善,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较成人差;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等是这些儿童聚集密度最大的地方;且卫生习惯仍较差,玩具用品等经常共享;加之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和前驱期症状不明显,易被误诊;因此手足口病容易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中迅速蔓延。 成人感染也有发病的风险:成人大多以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免疫力较差的成人也会像儿童一样发病。成人手足口病的皮肤症状和儿童相似,有些症状甚至比儿童会更严重。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三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成人也可感染。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差,不良个人卫生习惯易发病。大部分病例病情较轻,可治愈。少数患者可出现脑炎及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发病地区分散,主要在农村地区。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1、直接接触传播 粪便、皮肤皮疹或水疱破损处以及口腔中的病毒可直接污染所接触到的人。 2、经消化道传播 粪便、皮肤皮疹或水疱破损处以及口腔中的病毒可污染环境中的物品,被肠道病毒污染过的毛巾、水杯、奶具、餐具、玩具、衣物、床品、食物、水源等,都可经手—口传播病毒。 3、经呼吸道传播 患者通过大声说话、咳嗽、喷嚏等方式将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在空气中,当空气中病毒达到较高浓度时,就会传播给同一环境中的健康易感者。 4、医院交叉感染 收治过手足口病患者的诊室或候诊区,若通风条件差,公共设施无法及时消毒,易造成患者之间交叉感染。因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引起感染手足口病的也有报道。 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治疗手足口病采用中药效果最好,一般用内服药和口腔涂药相结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也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考试试卷答案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考试试卷 科(所)姓名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罕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2、大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3、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4、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的报道。() 5、手足口病是人畜共患病,患者和病畜为本病的传染源。() 6、少年儿童和**感染后多不发病,亦不会够传播病毒。() 7、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8、同一间病房内可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 9、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仍应考虑为重症病例。() 10、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哪种病毒不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源体() A.柯萨奇病毒 B.埃可病毒 C.肠道病毒71型 D.腺病毒 2、少数手足口病患儿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但不包括() A.无菌性脑膜炎、脑炎 B.急性弛缓性麻痹 C.尿毒症 D.呼吸道感染 3、首次报道手足口病的国家为() A.新西兰 B.美国 C.中国 D.保加利亚 4、手足口病发病多长时间内传染性最强() A.1周 B.2周 C.3周 D.4周 5、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为() A.粪-口传播 B.呼吸道飞沫传播 C.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D.以上均是 6、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A.≤1岁 B.≤2岁 C.≤3岁 D.≤4岁 7、手足口病一般病例表现哪项不正确()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一)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手足口病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护理措施】 1、消毒隔离 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宝宝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2、饮食营养 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护理 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可将维生素B 2 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 2 、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4、皮疹护理

小儿手足口病的家庭护理指导

小儿手足口病的家庭护理指导 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感染导致的疾病,引起手足口病有20多种病毒,虽然宝宝能对引起此次感染的肠道病毒产生一定的抵抗力,但对引起该病的其他病毒则无免疫力,病毒的多样性会导致该病的反复发作。手足口病其实并不可怕,对于感染了手足口病的患儿,应立即就医治疗,对于病情较轻的孩子,医生多数建议自行回家进行隔离、孩子应留在家中,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和水疱结痂。隔离措施 1、消毒隔离:患儿在及时就医的同时,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患儿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暴晒。 2、清洁物品开窗通风:手足口病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3、口腔清洁:手足口病患儿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小儿,可以用棉签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亦可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预防手足口病细菌继发感染。 4、饮食营养:手足口病患儿宜卧床休息一周,多喝温开水,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5、皮疹护理: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剪短孩子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孩子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随时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如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6、注意退热:体温在37.5℃~38.5℃之间的宝宝,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如果孩子体温高过38.5℃的话,应适当地使用退热药。 家长要小心手足口病的隐性传染,要注意个人卫生,进门前请注意洗手、换好衣服再亲近孩子,以免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培训材料教程文件

手足口病培训材料 一定义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二传播渠道 1.人群密切接触传播。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巾、毛巾、手绢等物品。患病者接触过的公共健身器械等。(体表传播) 2.患者喉咙分泌物(飞沫)传播。(呼吸道传播) 3.饮用或食用被污染的水和食物。(饮食传播) 预防 手足口病对婴幼儿普遍易感。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疾控专家建议大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托幼机构和家长发现可疑患儿,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可在家中治疗、休息,避免交叉感

染。主要做好这些方面的控制。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 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保健知识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保健知识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知识问答 1.什么是手口足病?这是一种发生在小年龄托班小班(4岁以内)幼儿多见的空气传播的传染病一般传染病,年长儿及成人也感染,但一般症状较轻,或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在托幼机构内容易发生流行。 此病主要表现为口腔炎及位于手足之皮疹,手足口病的临床上首先表现为口痛、厌食及低热(38度),亦可不发热。口腔内可见散发性小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粘膜及硬腭处。四肢,尤以手足部可见斑丘疹或疱疹,数量多少不定。病程短,多于1 周左右痊愈。皮疹发展很快,痊愈后不留疤,不痒不痛,不流脓,成簇状出现个别患者可引起肺炎、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2.手足口病通过哪些途径传播?可通过鼻涕、唾液、粪便、共用玩具等传染。人群间的密切接触,既通过直接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菌者的鼻和咽喉分泌物及粪便而感染,也可通过飞沫传播。 3.手足口病的潜伏期是多少?一般为3~6天,平均4天。 4.手足口病患儿多久可来幼儿园?病程通常一周左右,愈后良好,到幼儿的疱疹全部干燥结痂,到医院取得医生的痊愈证明即可返园。 5.接触过手足口病患儿的幼儿要医学观察多久?7天(5~10天) 6.发生手足口病如何护理?手口足病没有特效药,对症治疗有发烧进行退热,服用板兰根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桂林西瓜霜口腔治疗溃疡。幼儿穿宽松透气的鞋袜,多洗手保持清洁,饮食上可以吃些绿豆薏苡仁粥,或是山药米仁赤豆粥,起到清热利湿健脾利湿的作用。 手足口病的预防办法有那些? 1.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可以减少感染机会。尤其是小孩子,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舔手、咬指甲。从公共场所回家后要洗手、洗脸、换衣服。饭前便后肥皂流动水洗手。 2.在疾病流行时,请大家尽量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和人群密集的地方,以减少感染机会 3.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彻底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总之: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不要挑食偏食,多吃蔬菜水果。勤洗手,多运动多户外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