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话语分析

积极话语分析
积极话语分析

试论积极话语分析的产生、发展

及其研究状况

论文摘要:话语分析从批评解构向积极方向发展,以“建设性”为目标对话语作积极分析。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论文试图从积极话语分析产生的缘由、研究内容、理论框架及分析方法做一简单探讨。

论文关键词:积极话语分析;评价理论;“和为贵”思想;habermas交往行为理论

1999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martin教授提出了“积极话语分析”这一全新的命题,此后martin。white和wodai(等人发表了许多文章,对积极话语分析的动机。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论述。他们认为。功能语法的评价理论等不仅可以用来批评也可以用于建设,即进行所谓的积极话语分析。“2005年7月在悉尼召开的第29届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大会的主旨是”希望的话语:和平、和解、学习和改变”,目的是使批判性思考更多地朝着肯定的话语分析方向进行.即更着力研究如何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以及系统功能语言学如何为此做出贡献。我国复旦大学朱永生教授并随后从积极话语分析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联系人手,探讨积极话语分析在哪些方面是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反拨与补充,有哪些创新,有哪些欠缺。从而使我们对积极话语分析有进一步了解。

一、积极话语分析的产生与发展

(一)简述话语从积极角度分析的必要性批评话语分析

发展己有20多年的历史.语言学家投入到该领域的态度极.对话语中权力和意识形态等问题的剖析清楚,取得的成也很注目。但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所有的话语都隐含不平等的话语关系吗?

(2)人们在现实社会中是平等的吗?

(3)我们评判话语的标准是什么?

(4)语言工作者对话语中的不平等现象应该做些什么? 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如下:

(1)如果我们把批评话语分析的对象界定清楚,答案也许己经明了。但毕竟我们还有别的话语要分析.语言工作者不能把研究范围限制得过小。

(2)如果区别现实与理想的关系,也许可以解答。但现实中的不平等现象错综复杂。不是一个“批评”或一个“打倒”就能解决的。

(3)我们从批评话语分析的道德标准上或许有一定的启发,即“为无权者说话”,但在分析其它各类话语时,此标准并非都适宜。

(4)第四个问题与第二个问题密切相关,批评话语分析者采取“批评”或“揭露”等态度过于消极。现在的问题是能否在批评话语分析的基础上从正面去引导人们。这就是积极话语分析理论要做的事。从以上的问题与答案,我们不难看出,话语分析者如果只是用“批评”“挑错”等负面含义去理解世界,把社会冲突的原因归咎于权利因素。把批评的矛头指向政府或其他权利机构和个人.这样过于消极的

解构性质的分析不利于所存在问题的解决.也不利于社会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去主张从积极的方面即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各种社会矛盾,希望通过话语分析进一步提倡,促进创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从积极的角度去分析话语.对批评话语分析进行另一方面的补充,使话语分析这一理论思想更加完整,使所有被分析的预料或话语更加全面。

(二)涉及积极话语分析的重要会议1999年,伯明翰批评话语分析(cirticaldiscourseanalysis,简称cda)国际研讨会。j.r.martin在“positivediscourseanalysis:solidarityandchange”一文中提出了“积极话语分析”(positivediscousreanalysis,简称pda)这一全新的命题。此后,martin、white和wodak 等人发表了许多文章,对积极话语分析的动机、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论述。

第32届国际系统功能语法大会(isfc32),大会的主题是“希望的话语:和平、和解、学

习、改变”(discousresofhope:peace—reconciliation—learning—chnage)。大会突出“希望”的主题,更多地从政治的角度考虑系统功能语法的今后工作。同时大会强调“积极话语分析”(positivediscoursenaalysis,pda),认为系统功能话语分析的目的不在于描写(descirption)和解构(deconstruction),而在于参与(intervention)和贡献(contirbution),在于通过话语分析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martin提出要做一个“语言学家兼……(1inguisif…)”第十届全国语篇分析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是“多维语篇分析”。具体涉及三个方面:(1)评价理论和积极话语分析;(2)批评话语分析;(3)语篇分析的应用一教学、翻译以及文学研究。最值得关注的是朱永生

教授做的《积极话语分析: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反拨与补充》。

(三)国内外对积极话语分析这一全新命题所做出的研究国外语言学家kress(1996:15—

6)强烈主张把话语分析“从批评阅读、分析和消极的行为改变为建设性的行为(productiveactivity)”。kress(2000:160—1)更加明确地指出,有必要对话语分析提出一个“新的目标,不是批评。而是设计(design)”所谓设计就是抛开前任的消极做法.通过有意识的语篇分析。规划一个美好的未来。

martin等人主张应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这个积极友好。不仅适用于自己和自己一方的人。而且适用于自己的对立一方,其目的在于通过这样的分析,朝着“和平语语言学”的远大目标努力,最终建成一个“宽松,和解,共处”的人类社会。积极话语分析是martin针对批评话语分析的不足提出的.martin主张,语言分析的对象不应该只是一些含有不平等的“坏新闻”(badnews)也应该主张“和平”的“好新闻”(goodnews)。

martin提倡理论上的互补而不是对立,进化性而非革命性。解构和建构并存,既研究权利因素对话语的影响,更注重社团精神。奥德法兰克福欧洲大学的felicitasmacgilchrist 在“positive discousre analysis:contesting dominantdiscoursesbyrefraimngtheissues”一文中提出:伴随着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一些边缘话语一一新的话语分析方向(pda)也产生了,并讨论了一些与消极话语相对应的积极话语方面所做的研究,以实例论述的方法阐释了5种如何与主流话语分析(也就

是批评话语)做相反趋势发展的策略。且martin&david rosef20031呼吁更多的积极话语分析(pda)。积极话语分析是关于如何把我们周围不满的事情做好(dowel1),并使之变得更加完美(getirght)。

近几年国内也兴起一些研究.复旦大学朱永生教授做的讲座“积极话语分析: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反驳与补充”。在本次讲座中,朱永生教授从积极话语分析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联系入手,探讨积极话语分析在哪些方面是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反拨,有哪些创新,有哪些欠缺,从而使我们对积极性话语分析的贡献、不足和未来的走向有一个比较充分的认识。并以此为题对积极话语分析产生的时代背景、动机、内容、方法及其与批评话语分析的异同进行了评述。黄会健、冷占英等人的《话语分析的建设性转向——从批评话语分析到积极话语分析》一文中对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和实践的特点做了简要评说.并根据martin提出的积极话语分析理论。比较两者的优势.并运用habermas的交往行为理论的评价模式对积极话语分析的评价标准做出了适当的补充。另外有个别硕士论文中作者提及积极话语分析,选取一些积极语篇(如一些正面领导人的政治讲话),但采用的是传统的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此分析侧重的是积极语篇的选择,但在理论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二、积极话语分析的语料选择

从积极话语分析的产生与发展来看。积极话语分析在语料选择方面特别重视对“地域”(site)的选择。这里所说的“地域”,不是指某个事件发生的地点,而是语篇所涉及的领域(1ocaleofdiscousre),除了社会篇二:奥巴马宣布拉登之死演讲的积极话语分析奥巴马宣布拉登之死演讲的积极话语分析

摘要:根据评价理论,本文试图对奥巴马宣布拉登之死的演讲进行积极话语分析,通过对态度、介入和级差资源的考察,本文总结了该演讲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积极话语分析;评价系统;演讲

中图分类号:d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2

一、背景

提要:本文简要回顾了话语分析产生的历史背景,追踪了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各个时期的不同

特点。同时对一些理论问题的不同看法,诸如话语分析与其他学科的划界、话语分析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等

,也作了介绍和归纳。本文还着重介绍了话语分析这门新学科近些年研究的新动向。关键词:话语分析、篇章

1.历史背景

1952年,zellig harris写了一篇题为“discourse analysis”(话语分析)的论文,刊登在languag

e杂志上。此后,discourse analysis这个术语逐渐为人们所熟悉,一批研究者相继步入这个领域,进行探索

有兴趣,这引起了他们对话语结构的重视。由halliday(1961)发展而来的“系统功能语法”,不只对句

子的主题结构进行分析,而且还对句子和话语的关系进行分析。在美国,hymes(1964)编的languagein

culture and society(文化和社会中的语言)问世,书中已经注意到“言语交际”的形式,并进行了“讲话

形式”等课题的研究。pike对语言和人类行为语位的研究,也促进了话语分析的发展,他和他的追随者对土著

语中叙述体的研究一直与话语分析紧紧联系在一起。

这段时间的研究是话语分析的萌芽时期,其特点是各自进行一些零星的研究,还未形成系统,其影响也不

大。

2.形成和发展

2.1.形成阶段

70年代(包括60年代底),从事话语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研究成果大批出现,一门新学科的雏形开

始形成,在语言学界引起了重视。

2.1.1.大量论文、论文集和专著的出现

这段时期,研究话语的论文大量出现,专著和论文集也出了几十部。研究的课题主要集中在:reference

hesion and coherence(外在接应和内在接应),substitution(替换)等等。

有影响的论文集有:studies in text grammar(篇章语法研究,petofi& rieser (eds.),1974);text v

s. sentence: basic questions of textlinguistics(篇章和句子:篇章语言学的基本问题,petofi (ed.),

1978);cohesion and semantics(外在接应和语义学,?stman (ed.),1978), paperson discourse(话语

论文集,grimes (ed.), 1978);frame conception andtext understanding(框架概念

和篇章理解,metzing

(ed.),1979);syntax and semantics vol. 12. discourse and syntax(句法和语义学,12卷:话语和句

法,giv?n (ed.),1979)等等。

这时期有影响的专著有:suprasegmentals(超语段,lehister,1970);some aspects of text gramma

r(篇章语法的若干问题,van dijk,1972);the thread of discourse(话语的条理,grimes,1975);dile

mmas of discourse(话语的二难推论,wooton,1975);cohesion in english(英语的外在接应,halliday,

1976);cohesion in literary text(文学篇章的外在接应,gutwinski,1976);text and context(篇章

和语境,van dijk, 1977);on understanding grammar(理解语法,giv?n, 1979)等等。2.1.2.“话语分析”形成的动力和原因

70年代的研究相对60年代来说,既有持续又有变化。传统的语法分析已受到挑战。话语分析者在传统

语法分析中,加进语言的运用、语言的变异、言语行为、会话、独白、篇章结构、交际活动、认知和语境等等

新的概念。这段时间的研究为80年代话语分析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话语分析之所以在这段时间中形成,主要受以下一些因素的影响:1)受语言研究中其他学科发展的影响

。如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发现,许多问题在句内无法解决,只有借助话语分析才能

解决。又如社会语言学的研究,labov(1972)对黑人斗嘴的话语、讲述的故事的研究,也促进了话语分

析的发展。2)理论语言学自身发展的结果,使人们把眼光投入到比句子更大的话语形式(详见陈平,198

7)。此处还有3)austin,grice和searle等语言哲学家关于言语行为的研究。

2.2.发展阶段

80年代是话语分析的发展阶段,这段时期,无论从研究队伍、研究成果、在语言学界的影响等方面来看

,都胜于70年代。下面是80年代话语分析中的几件大事:

2.2.1. text(篇章)杂志创刊[1]

1981年,text杂志在荷兰创刊(后移至德国),现任主编是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van dijk教授,其编

“话语分析”

委都是世界各地一流的话语分析专家,我国陈平研究员也被聘为编委。从此,

有了一块属于自己

的领地,这也是话语分析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之一。

2.2.2.两本专著

这个时期有关话语分析的专著不断出现,其中有两本影响较大。一本是英国的g. brown 和美国的g. yule

合写的discourse analysis[2],本书于1983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仅1984年就重印两次。本

书写得深入浅出,内容丰富,对前人的研究作了很好的概括。还有一本是r. longacre

写的the grammar of di

scourse(话语语法);由plenum出版社1983年出版。这是本超句语法书,讨论独白话语和对话,谓语的

组合,格,概念结构的层次,话语分析框架等等。这两本书的内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体现前一段时期的研

究水平。

2.2.3 van dijk主编的《话语分析手册》

荷兰语言学家van dijk约请世界各地研究话语的有关专家撰稿,于1985年编辑出版了handbook of di

scourse analysis(话语分析手册)。本书共分四卷,第一卷:disciplines of discourse (话语的各个学科

领域);第二卷:dimensions of discourse(话语的各个方面);第三卷:discourse anddialogue(话语和

对话);第四卷:discourse analysis in society(社会中的话语分析)。这本手册的出版,是话语分析史

上的一件大事,van dijk称,该手册“可以看作是这门新的跨学科独立和自我体系形成的标志”。

2.2.4.话语分析在第14届国际语言学家大会上的展示

1987年8月10-15日,在前东德首都柏林召开了“第14届国际语言学家大会”。大会共分19

个分组会议,这19个分会中,以讨论篇章和话语的论文最多,共108篇,占整个大会总篇数的12%,列

第一。“从会议听众出席的情况来看,篇章与话语分组会也是最吸引人的几个场合之一。与会者对篇章与话语

问题表现出如此浓烈的兴趣,这成了本届大会有别于往届的一个显著特征”(陈平,1987)。陈平认为,

造成这种现象有两个原因:“一、近年来理论语言学的发展,以及各界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向语言研究工作提出

的要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将注意力投向篇章和话语领域。二、同西方国家相比,苏联和东欧国家在这个领域

里有着更为悠久的研究传统,对篇章与话语问题的探索多年来没有中断过。本届大会在东柏林召开,为他们提

供了一个将大批研究成果公之于世的便利机会”(陈平,1987)。

在这次大会中,话语分析在语言学界第一次面对面地展示了自己的阵容。

以上谈到的几件大事,标志着话语分析在语言学界已有了一席之地,可以看作是话语分析已初步形成了自

己的研究框架,一门新的学科已经诞生。

3.一些理论上的看法

3.1.分歧的看法

3.1.1.对“discourse analysis”这个术语的理解

对discourse analysis这个术语有不同的理解,有人把discourse看作是口语,而把text看作是书面语。

也有人把discourse看成既是口语又是书面语,迄今没有统一。跟discourse analysis 相近的术语有text gram

mar,textlinguistics等等。国内大多数人把discourse analysis译成“话语分析”,也有人译成“篇

章分析

”、“语篇分析”。对这门学科,也有人称“话语语言学”或“篇章语言学”。

3.1.2.话语分析和句法的关系

关于话语和句法的关系,通常有4种观点:“1、篇章话语与句法绝然无涉,句法研究根本不应考虑到篇

章话语因素。2、部分句法现象受篇章话语因素的制约,但那只体现在句法现象的一些非本质方面。从方法论

的角度考虑,阐释句法特征时可以不理会篇章话语因素,虽然此举并不意味着否认后者的存在。3、句法现象

从成形到现状都受到篇章话语因素的制约,句法研究过程中若不考虑这些因素,势必无法得到理论上富于洞察

力的阐释。4、根本不存在相对独立于篇章话语的所谓句法成分和句法规则”(陈平,1987)。一般的情

况是,大多数人赞成第二种和第三种折中的观点。极端的人不多,但也有一些,如tannen,早期的garcia和g

iv?n等。

在探索句法形成的篇章/语用原因方面,较有名的学者有:sankoff和brown(1976),hopper和thom

pson(1980,1984),du bois(1987)等等。

3.1.3.话语分析和语用学的关系

语用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廖秋忠(1991)作了很好的归纳,他列出6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其中主要

是两种:1)话语分析包含了语用研究,如giv?n和thompson等人,因为他们认为篇章话语是研究实际运用中

的语言,研究篇章话语就是研究语用及源于语用因素的结构规律。语用研究包含在篇章研究之内。因此他们的

著作中,语用篇章经常不分。2)认为话语分析包括在语用学之内。

话语分析和语用学的界限还没有划清,实际上也是很难或无法划清的,因为话语分析是一门新的交叉学科

,和语用学有许多交叉重叠的地方。

3.2.基本一致的看法

以下几种观点,人们的看法基本一致。

3.2.1.超句研究

话语分析主要研究超句现象,这里的“句”,在书面语中,可以是clause(小句),也可以是sentence(

句子,以句号作为标记)。“话语分析最典型的研究对象是超出单句长度的语段,由前后相连的句子构成的段

落,如果在语言交际中表现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单位,我们便称之为篇章(text)”(陈平,1987)。

3.2.2.研究自然语言,考虑语境

话语分析者研究的是自然的语言,使用的例句也很少是由作者自己想出来的。研究时往往考虑语境,当然

人们对语境的看法也有各种不同,一般来说,分析话语时各种语境的因素都要考虑,但其侧重点有所不同。传

统语法分析往往是脱离语境来研究词句,这一点与话语分析很不相同。

3.2.3.表现出对趋向性和选择性的考察

话语分析十分注重量化分析,关注实例(token)的多寡,很少判别哪个句子能说或不能说。话语分析经

过对自然语言的量化分析,其结果往往表现出一种趋向性和选择性。“这种分析结果正是折射了这样一个客观

事实:无论在语言系统里还是在语言运用中,对立的成分、格式、过程或者环境等等,很少表现为非黑即白,

截然分明的两个范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呈现为一个由此向彼逐渐过渡的连续体(continuum),对立

的两极之间存在着数量不一的中间阶段”(陈平,1987)。

4.近些年来研究状况

4.1.“话语分析”的研究队伍

话语分析这门新的交叉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有了一批比较稳固的研究队伍。近些年,在这

个领域里比较活跃的有:van dijk, t.giv?n, s.thompson, d.tannen, j. pet?fi, w. mann,r. longacre, w. chafe, e. prince, m. halliday, g. brown, g. yule, c. snow, t. rcinhart, b. sandig, m. mccart

hy, r. wodak, f. dane?, d. viehweger, b. fox, m. coulthard, p. hopper等等。

从研究力量看,美国最强,西欧次之,然后是澳大利亚、前苏联及东欧等国,第三世界国家较弱。

4.2.各国研究“话语分析”的特点

各国的话语分析各有其特点。以美国和英国为例,美国的话语分析受传统人种研究法的影响较大,强调仔

细观察在自然环境中人与人的交际,研究语言事件的各种类型。在对话分析(conversational analysis)中

并不强调建立结构模式,而是强调仔细研究谈话中参与者的行为,不少人研究叙述文、研究谈话的准则、话轮

的转变等等。英国的话语分析受halliday的功能研究影响很大,halliday的研究框架强调语言的社会功能以及

口语和书面语的主题结构和信息结构,主要遵循结构语言学的标准。英国伯明翰大学的话语分析者,用话语单

位的不同层次对老师-学生、医生-病人、店员-顾客的谈话做了很多研究。

从个人研究的特点来看,许多从事话语分析的学者同时还研究其他领域,如:句法、语用、认知、机器翻

译、人类学和社会学。也有许多学者进行学科的交叉研究,如:话语和语法、话语和认知、话语和交际、话语

和语义等等。

4.3.用话语分析的理论方法研究本国语言

由于话语分析能弥补传统语言研究的许多不足,许多语言学者用话语分析的理论、方法来研究各种语言。

国王的演讲经典台词和国王的演讲经典对白

国王的演讲经典台词和国王的演讲经典对白 文章导读:国王的演讲经典台词和国王的演讲经典对白:乔治六世自小怯懦和口吃,因而无法在公众面前发表流畅的演讲。最后经过语言治疗师莱纳尔罗格的帮助,慢慢克服了心理的障碍。 一开始不怎么喜欢《国王的演讲》,后来无意中看过一次之后,觉得很励志,又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影片里的主角历史原形为乔治六世。自小怯懦和口吃,因而无法在公众面前发表流畅的演讲。最后经过语言治疗师莱纳尔罗格的帮助,慢慢克服了心理的障碍。乔治五世驾崩,爱德华八世继承王位,却为了迎娶寡妇辛普森夫人不惜退位。他临危受命,成为了乔治六世。发表了著名的圣诞讲话,鼓舞了当时二战中的英国军民。 分享国王的演讲经典台词和国王的演讲经典对白: 1、【罗格端坐在加冕典礼宝座上】 King George VI: Get up! Y-you can't sit there! GET UP! Lionel Logue: Why not? It's a chair. King George VI: T-that... that is Saint Edward's chair. Lionel Logue: People have carved their names on it. 乔治六世:给我起来!你不能坐哪儿!快起来 莱诺?罗格:为啥不行?不就是一椅子么。 乔治六世:呐……那……那是圣爱德华的椅子。 莱诺?罗格:人家都随便刻了名字上去了。 2、【第一次看诊】 Lionel Logue: Do you know any jokes? King George VI: ...Timing isn't my strong suit. 莱诺?罗格:你会说笑话么? 乔治六世:……掌控时间,不是我强项。 3、【两个人的争执】 King George VI: L-listen to me... listen to me! Lionel Logue: Why should I waste my time listening to you? King George VI: Because I have a voice! Lionel Logue: ...yes, you do. 乔治六世:听……听我说……听我说! 莱诺?罗格:凭啥我要浪费时间听你说话? 乔治六世:就因为我说的话举足轻重。 莱诺?罗格:……没错,的确如此。 4、【首相辞职】 Stanley Baldwin: Your greatest test... is yet to come! 斯坦利?鲍德温:你最大的考验……即将到来。 5、【伊丽莎白王后第一次匿名登门造访罗格】 Queen Elizabeth: My husband's work involves a great deal of public speaking. Lionel Logue: Then he should change jobs. Queen Elizabeth: He can't. Lionel Logue: What is he, an indentured servant? Queen Elizabeth: Something like that. 伊丽莎白王后:我丈夫的工作涉及大量公众演说。 莱诺?罗格:还是换个工作比较靠谱。

中华经典语录

中华经典语录 导读:本文是关于中华经典语录,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我的时间就在这纸与笔,思维与字迹快要接触的那一刹那匆匆而过。——朱自清 2、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宋,罗大经 3、我喜欢这种死掉的宁静,我不要再乱想事情、破坏这个宁静。——蔡康永 4、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汪国真 5、人的一生中,总要做些傻事,疯狂的事,牺牲了自己两天,换回一些含笑的回忆,值了。——白岩松 6、走在人群中,我习惯看一看周围人的手腕,那里似乎藏着一个属于当代中国人的内心秘密,从不言说,却日益增多。——白岩松 7、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使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鲁迅 8、可怜一片无暇玉,误落风尘花草中。羡他村落无盐女,不宠无惊过一生。——丰子恺 9、人害怕寂寞,害怕到无耻的程度。换言之,人的某些无耻行径是由于害怕寂寞而做出来的。——木心 10、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华罗庚

11、我们的生活有这么多的障碍,真他妈的有意思,这种逻辑就叫做黑色幽默。——王小波 12、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毛泽东 13、青春如果没有了奋斗,没有了挣扎,没有了希望,没有了绝望,还叫什么青春?——白岩松 14、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钱钟书 15、今天会很残酷,明天会很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大部分人会死在明天晚上。——马云 16、道路注定很漫长,但如果一味地等待,就永远不会到达终点。——白岩松 17、把无谓的胜利留给对方,懂得认输的人会说话。——蔡康永 18、永远要把对手想得非常强大,哪怕非常弱小,你也要把他想得非常强大。——马云 19、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底气。——韩寒 20、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红楼梦 21、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和心灵,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周国平 22、年轻,真像是一个理由,一个实际上毫无用处的理由。——木心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 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叫句子成分分析法,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状语、补语)。 句子成分有六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汉语句子成分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一、主语:多表示人或事物,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例如: (1)今天晚上‖特别冷。 主语(偏正短语)谓语 (2)[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状语(时间)主语(代词)谓语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如: (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谓语 (2)公正廉洁‖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主语(形容词联合短语)谓语 二、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 他‖[只]答应了<一声>。 主语谓语(状语+动词+补语) 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主语谓语(动词+补语+定语+宾语)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主语谓语(状+动+补+宾) (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例如: 太阳‖热烘烘的。 主语谓语(形容词+的) 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主语谓语(形容词+补语) 说话‖[要]简洁<些>。 主语谓语(状语+形容词+补语) (3)主谓短语做谓语。例如: 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任何困难‖她都能克服。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例如: 鲁迅‖浙江绍兴人。 主语谓语(名词短语) 明天‖教师节。 主语谓语(名词) 她‖大眼睛,红脸蛋。 主语谓语(定中短语,表容貌) 三、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

话语分析

《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读书报告 1.引言 这学期我所读的第二本关于文体学方面的书籍是《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该书由王得杏编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 话语分析是现代语言学里的一个新兴学科,发展十分迅速,已经成为语言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当前语言学界很多人关注的课题。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以及语言学家们从不同侧面视图揭示话语结构特征和内在运行规律,使它日益成为语言学中一个包罗万象的研究领域。本书既评介各种话语分析途径的理论观点,又综述近期各种研究途径的研究成果,以便读者全面了解各种话语分析理论的本来面貌。该书还概述了近些年来国内一些研究人员在话语分析研究,尤其是对以英语为外语的中国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使用问题的研究成果。 该书发表于1998年,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但是这本书对话语分析进行了较为全面地介绍和分析。他述评了各个研究途径的理论、方法和成果,全方位的介绍了话语分析这门新兴学科。 在下文,读者先介绍该书的内容简介,评价该书的优缺点,再谈读者的对重要部分的理解。2.该书的简介 本书第一章介绍了话语分析的源流、跨学科性,并列出了关于话语分析的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界说如哈里斯、威多森、拉波夫、斯塔布斯、法索尔德和莱文森等。 第二章集中探讨了言语行为理论,内容涉及哲学背景、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和赛尔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奥斯汀认为句子有的是用来陈述事实的,而有的是用来实施行为的。这种实施某种行为的句子叫施为语句。他认为施为语句必须满足某些条件才能成功地实施某种行为。他把这种条件称为“合适条件”(felicity conditions)。到后期奥斯汀又把言语行为分为三大类即:以言表意的行为、以言施事的行为和以言取校的行为。后来赛尔又补充道以言实施行为时参与一种受规则支配的行为。而这种规则被分为调节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赛尔还从以言实施行为的必要充分条件中抽象出以言实施行为的结构。 第三章分析了谈话隐含。本章先介绍了格赖斯的谈话隐含理论。要理解该理论必须首先理解

经典主持人台词,开场白

一场精彩的宴会或活动,离不开精彩动人的主持人开场白及主持人台词。那么如何获得一篇可以为精彩的活动添彩的主持人串词就是我们每一个活动策划者或者主持者迫切想要了解的问题,下面将由搜会网的专业文案人员为您指点精彩主持人开场白及主持人台词的获得及编写过程。 1、主持人开场白 主持人的开场一定要和活动的主题相契合,精彩的文案只有扣住主题思想才能发挥出最大的魅力所在。 例如,您的主题是跨越,是征服,是挑战,展现的是雄心和霸气,那么您的开场白就要用气势磅礴的语言和辞藻去鼓舞大家心中澎湃的热血。豪迈与气势同存才能让您的员工慷慨激昂不畏前行。那么主持人开场白可以写成: 跨越,分秒之内,或许颠覆一个世界。 勇恒,在每一个人的路上. 一棋,一天下,胜势在握。更在意从心所欲的姿态 自然的大地与天空之间,企及颠峰的心性无所不至。 奇迹-从来只在我们手中。 例如,您的主题是携手、团结,突出团队精神的一类主题,那么您的开场白就要动人,争取去触动人们心里某些柔软且温暖的回忆。一路有你、因为有你、携手同行……等等都是一些可以突出团队和个体关系的词语和字眼,那么主持人开场白就可以写成: 走过往昔,奋斗的汗水刚刚拭去 回首旅途,胜利的笑容正在蔓延 携手今宵,高歌这一路荣耀感动 展望明朝,伙伴们,让我们携手同行 一曲歌唱出心中挚爱,一段舞跳出热血豪迈,一首诗谱写出果敢坚毅一路有你。 执着、梦想、追求、团结、我们共同燃心为香,巅峰领跃!梦想从不止步。 2、主持人台词、主持人串词、主持人台本 主持人台词有很多种称谓,但是归根结底就是贯穿在晚会整体的语言脉络,穿插在节目之间,可以承上启下,调节气氛,增加氛围,为您的活动或者晚会锦上添花。好的主持人台词或主持人串词仍然是与主题及中心思想环环相扣,并在节目的名称和内容上发挥出语言特有的渲染之势。可以让节目更加生动,活动更加完美。 在主持人台词及主持人串词的编写过程中,搜会网的专业人员建议您在无形中映射主题及开场中心思想。 例如:一个节目是武术表演。武术所体现出的气息和关键字是:英武、强健、活力、热血澎湃,与企业及精神主旨相关联,我们自然就可以衍生出一个企业的斗志与活力,一

句子成分分析法一

句子成分分析法一 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叫~,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状语、补语)。 句子有六个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主语和谓语:主语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在一般情况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1)大伙都散了。(《分马》) (2)满树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荔枝蜜》) (3)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4)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大自然的语言》)(5)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这几句的主语是 "大伙"" 满树浅黄色的小花"" 我最不能忘记的""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 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这几句的谓语是"都散了"" 并不出众"" 是他的背?quot;" 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 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 的画图"。 把中心词看成是主语和谓语也是可以的。如: (6)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驿路梨花》) (7)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十九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了。(《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 可以认为"竹床""技术"是主语,可以认为"铺""使用"是谓语。 宾语和补语: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如: (1)桥脚上站在一个人,却是我们母亲。(鲁迅《社戏》) (2)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3)萧队长说过:先进的要带落后的。(《分马》) (4)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纪念白求恩》) 字下有线的全是宾语。还有一种宾语叫做"双宾语",如: (5)现在人们叫它故宫。(《故宫博物院》) (6)我给她一本书。 "它""她"是近宾语(间接宾语),"故宫""一本书"是远宾语(直接宾语)。 (7)说起来可笑,小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荔枝蜜》) (8)我独自一人游荡< 在田野里 >。(《挖荠菜》) (9)从化的荔枝树多得< 像一片碧绿的大海 >,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 忘记早晚 >,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荔枝蜜》) (10)我那时真是聪明< 过分 >。(《背影》) (11)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 好几回>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尖括号里的全是补语,都补充说明了前面的动词、形容词。 定语和状语:定语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状语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 (1)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背影》) (2)可我,总还是怀念那(长在野地里)的荠菜,就像怀念(那些与自己共过患难的老朋友)一样。(《挖荠菜》) (3)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雄伟的人民大会堂》)(4)李四光[这一生中][还从来]没有过一次[这样]舒畅和快乐的谈话。(《地质之光》)

话语分析理论简介

西方语言学史课程作业 话语分析 小组成员:仲秋月(组长) 2009213133 09中文 汪藜 2009213032 09中文 白慧 2009212887 09中文 志琼 2009213125 09中文 敏 2009212963 09中文 话语分析

【摘要】自 Zellig Harris于1952年在Language 杂志上发表题为“ Discourse Analysis”的论文至今,在各个语言学家的努力下,话语分析的概念逐渐为人们熟悉,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本文较为详细的整理介绍了话语分析的有关理论,包括定义、主要流派、发展阶段,并在前人的基础上指出了一些不足,对未来的一些展望。 【关键字】话语分析理论阐释 一、话语及话语分析 1、话语的概念 话语是特定的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及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的言语活动。“话语”一词的流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里的“语言学转向”巴赫金( M.M.Bakhtin )贡献突出。在他看来,作为一种言说或表述的话语,是“活”的而不是“死”的,它的围小到一个符号、一个词或单独一句话,大到一篇文章、一部作品,甚至无形的舆论等,其真实含义都只能通过社会交往与对话实践才能获得。 最终奠定流行性“话语”理论基础的是福柯(Michel Foucault)。他将“话语”定义为“隶属于同一的形成系统的述整体”。在福柯看来,每一种“话语”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它具有特定的实践功能,而“话语实践”又通过话语对象、述、概念和策略等可供分析的关系网络在动态运行中反映出来。福柯非常自觉地将他的话语实践即知识考古学的分析法与传统的思想史研究加以区别。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新事物的确定;2.关于矛盾的分析;

最新易中天《中国智慧》经典语句摘抄

轴心时代,出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世界上主要的几个国家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比如印度的释迦牟尼,以色列的犹太先知,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的孔子和老子。 数学上的二进制,是17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在《周易》的启发下发明的。 《周易》包括哲学书《易传》和占卜术《易经》。 经,就是代表永恒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著作。 传,就是对经的解释,阐释,说明,补充和发挥。 商人用龟壳在火上烧看裂纹的走向来判断凶吉。周人用蓍草,25长25短,抽出1根不用,剩余59随意分配。 变化的是现象,不变的是规律。而且现象不断变化,这本身就是规律。我们这个世界,永远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变化的规律,也是不变的。 越是高级的东西越简单,越是真理越明。 《周易》的方法三种:抓住根本,掌握规律,建立系统。根本就是阴阳。君尊臣卑,父尊子卑,男尊女卑,总之,尊为阳,卑为阴。 是与非,是事实判断。可与否,是决策判断。凶与吉,是结果判断。阴阳的关系,相生,相克,共存,转化。 《周易》的启示有四条:忧患意识,理性态度,变革精神,中庸精神。《易经》就是从最基本,最原始的因素开始,在经历所有的可能性后,到达成功,然后走向还没有成功,然后重新开始,

中国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我们可以微微翘一下尾巴。为何要翘?因为憋屈了太久。为何稍微翘?因为既济后面是未济。 有矛盾就有冲突,有冲突就有变化,有变化就有发展,有发展就有前途。这就不是不怕变,而是怕不变。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是主动的。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中庸就是无过无不及。 人们对中庸的误解:骑墙派,和稀泥,好好先生。 老好人,就是乡原。 贼,古语中指的是人身伤害。盗,则是偷东西。寇是外敌入侵。匪,是犯上作乱。 周,是团结。比,是勾结。 四大圣人:伊尹,伯夷,柳下惠,孔夫子。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行不通,又要提倡,就是伪君子。 以德报德理所应当,以怨报德必须否定,以德报怨要求太高,以怨抱怨不宜提倡。以直报怨,就是看着办,也就是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所谓可以,一是应该,而是能够。 先秦诸子儒墨道法,前三家是理想主义者,唯独法家是现实主义者。汉武帝后,历代统治着都是明儒暗法,外儒内法。儒家是公开的执政党,发家是暗中的执政党。 三大军事家:孙武,春秋晚期,与孔子同时代。吴起,战国初期,与

(完整版)英语句子成分分析(最完整版)

英语句子成分只是英语语法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平时的考试也不会考,试卷上不会考你什么是宾语,什么是状语,这个单词是作什么成分,但是它是学英语的基础或者说是你学习其他语法的工具(比如学定语从句、非谓语动词等等)。学会它最直接的作用是对阅读和写英语句子有帮助,有很多人单词都知道,但是,读句子的时候,就是不知道哪些单词和哪些单词是组合在一起的;写句子的时候,就是不知道该把把哪个单词放在前,哪个单词放在后。句子成分就是帮你来分析单词和单词的关系,让你能比较容易地看懂句子和写出符合英语表达的英语句子。 第一章英语句子结构的简单认识 那么,什么是句子结构呢?说白了,就是在一个句子内部,一个个单词是怎么组织在一起的,为什么有的单词放在句子前面,有的单词放在句子的后面;在一个复杂的句子中各个句子是怎么组合起来的。曾见过这样的句子:I very like English (我非常喜欢英语) I at home had supper(我在家吃的晚饭 ),上面的两个句子是常见典型错句,你能看出来他们错在哪里吗? 那么,对于英语句子结构来说,我们要掌握什么呢?首先你头脑中要有词类的概念(每一个单词都是什么词性),然后学会简单句五种基本句型及句子成分的分析,再然后就是并列句和复合句的分析。 第二章词类概念建立以及词类分析能力的培养 第一节词类分析能力的自我培养之秘笈 一个词的词性不止一个,通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如work 可以作名词或动词,但这个词一旦放在句中,它的词性就确定了,(如: His work is good ,本句中的work 肯定是名词.) 基于以上原因,词类概念的建立以及词类分析能力的建立,说白了就是指:看到一个词,立刻就能反应出这个词属于哪个词类;看到句子中的单词,立刻就能确定出这个词的词性,这是一项能力,你不可能通过死记硬背学会的. 为什么需要你知道一个个单词属于哪个词类,知道这些有什么用呢? 要知道,理解掌握词类是理解句子结构及成分的基础,大脑中没有词类的概念,一切都无从谈起,,想想看,它是何等的重要. 怎么才能建立词类概念以及具备词类分析能力呢? 三“活”就是通过分析的方法,不是通过死记来确定一个单词的词性,大体上有以下三种途径: 其一,从词类概念的本身出发去分析单词的词性(见第二节) 举个简单的例子,cake 这个词,中文意思:蛋糕,是一种食品的名称,,ok 了,不用再去背 cake 名词 cake 名词。这一方法的运用需要你把对单词中文意思的了解和对十大词类概念的理解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运用自如.,只需在大脑中一闪词义,就知道其词性了,如果你连单词词义都不知,那偶就没办法了. 其二, 从单词的构词法入手来判断词性,构词法即构成单词的方法,其中一种是派生法,是通过加前后缀来构成单词的,英语中相当一部分单词是通过这种方法构成的,,一般来说,前缀是表明单词的词义,后缀表明单词的词性(词类),因此,从后缀我们大致可以判断出单词的词性.例如一般来讲加ly的形容词都是副词:quickly badly really completely 等等,. 其三,从句子成分来分析.实际上.学习词类和确定词类是为了分析句子成分,反过来,当我们学会句子分析后,我们还可以确定单词的词性(对一词多种词性的单词非常有用),,就是说可

话语分析基础知识PDF

话语分析的语用学基础 作者:冉永平 1.两门交叉学科 目前话语分析在研究超句现象、研究实际运用的自然语言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认识,但在话语生成、理解以及运用方面还未形成统一的理论格局和研究方法。 话语分析和语用学这两门语言学的分相学科都是本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在语言学研究领域中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但它们在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方面仍然众说纷纭,而且各自的基本理论尚需充实、完善和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也难以定界,存在两种说法:(1)话语分析属于语用学;(2)话语分析包括语用学。话语分析和语用学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它们的学科交叉性,与语义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语体学等学科相互交叉,这就决定了该学科在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多样性,需要形成多元化的研究格局。在有关话语分析的论著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专家、学者进行的是交叉性研究,如话语和语法、话语和语义、话语和语用、话语和认知、话语和交际等。然而在语言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语用学目前也正处于一个横向跨面、纵向深入、研究范围逐渐扩大的发展阶段,与话语分析一样都以实际运用中的语言为研究对象,它们有较多交叉重叠之处。这为帮助我们了解语言现象本身提供了新的视角,补充纯语言形式研究的不足,但二者之间又可以相互借鉴和补充。 2.话语分析与语用学沟通的基础 话语分析的研究课题之一就是探讨语篇结构上彼此独立的句子是如何连接在一起构成语篇的,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与意义连贯问题,它注重语篇结构分析。hatch(1992)指出,衔接指连句成篇的表面形式特征,它包括语用学家levinson(1983)提出的五种指示标记(人称指示、地点指示、时间指示、社交指示、话语指示)和halliday和hason(1976)提出的五种语法衔接关系(参照、替换、省略、连接、词汇搭配)等,而连贯指语篇内的潜在连接功能,通过交际制略因素、方案(script)理论、言语事件结构等表现出来。可以说语篇衔接与连贯往往是多层次的,最上面层是包括语篇和语用学的社会符号层;第二层是包括及物性、逻辑连接、语篇结构等的语义层;第三层是包括结构衔接和主述位结构等在内的结构层;最后一层也是最低层就是词汇层和音系层(胡壮麟,1996)。这说明话语分析最终要超出语篇结构分析,将常规话语分析和语用学分析结合起来,相互弥补,才能理解一个完整的语篇,把握语篇信息及其交际价值。 2.1语境 关系等;(3)话语的宏观使用环境,指广泛的社会和文化背景。这三方面的语境因素都会影响话语的组织、生成和理解。目前为话语分析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又将语篇语境因素分为三大类:(1)语场,指话题以及与之有关的活动;(2)语式,指话语活动所选择的渠道,口头的或书面的;(3)语旨,指参与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话语在特定语境中的交际目的。这三种因素又与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有着密切联系。总之,影响话语分析的语境内涵十分丰富。语境在话语分析中具有无可否认的重要作用。话语分析注重语篇的衔接机制(cohesivemechanism),外照应(exophoricreferences)把语篇和情景联系起来,反映了语篇对情景的依赖程度,语篇的外照应项目越多,语篇对情景的依赖性就越强。话语分析关注的不是孤立于语篇语境之外的句子,而是语境之中句子之间或话语之间存在的模式和规律性,这与脱离语境研究句子的传统语言学截然不同。同样,意义连贯(coherence)也必须依赖语境。语篇所表达的意义可分为两种:直示意义和隐示意义。前者即语篇的表层意义,通过分析意义单位较容易把握,但后者往往需要结合语境,进行语用分析,超出语篇的直示意义,才能领悟其深层次的隐示意义。语境更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语用学研究的基础,它和言语行为的相互作用构成语用学的中心内容。语境与言语活动的参与者、言语行为,尤其与正确理解会话含义

超级演说家--刘媛媛演讲经典语句学习资料

超级演说家--刘媛媛演讲经典语句

超级演说家--刘媛媛演讲经典语句 1. 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跟长相有关。 2.一个男人如果他应付不了我最差的一面,他就不值得拥有我最好的一面。 3. 一个丑橘子,他都会因为自己长得丑而努力的变甜一点,我们还好意思不努力吗? 4.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要强求,想找对象不怕丑,努力就有男朋友。 5. 谁都不能说自己的人生是不成功的人生,因为你的人生根本还没有结束。 6. 一个人他一辈子不做任何尝试,他不做任何冒险的事,他也不为任何事情努力,他永远都不会失败,他都没有资格遭遇失败。 7. 芸芸众生中那么那么普通的一个你却拼尽全力活出最好的自己,又有谁有资格说你的人生不成功。 8. 权衡得失、趋利避害,是每一个动物的本能。 9. 追求这种近乎渺茫的成功正是我们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之所在! 10. 因为你几乎注定会失败,所以你期待成功的每一天,都充满了一种叫做忐忑的幸福。 11. 当你拼尽全力失败依旧来临的时候,你会知道你的一生因为浪费在理想上,所以它从来不曾被浪费。 12. 相信努力的意义,相信遗憾比失败更可怕,因为不成功的人生它只是不完美,但是它完整。 13. 泰戈尔说“飞鸟从天空飞过,可它并没有留下痕迹。”可是我的朋友,你知道吗,你自己应该懂你在这片天空飞翔过。

14. 每一名教授都在他的课堂上讲过这样一句话,他们常常说法律是这么规定的,但是现实生活中,………… 15.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尊重规则的老实人,往往一辈子都默默无闻,反倒是那些作假的人会名利双收。 16. 我们这代人,在我们老去的路上一定一定不要变坏,不要变成你年轻时候最痛恨最厌恶的那种成年人。 17. 每一个普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个好人是有非常非常严重意义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生下来就注定会改变世界。 18. 我希望大家都记住,即使给了你十万个理由去作恶,你都要保持自己的操守跟底线,仅仅就是因为一个理由,这个理由就是,你不是一个禽兽,你是一个人。我更希望我们所有的90后们,你们都能成为那种难能可贵的年轻人,一辈子都嫉恶如仇,绝不随波逐流,绝不趋炎附势,绝不摧眉折腰,你绝不放弃自己的原则,你绝不绝不失望于人性。 19. 我不是来适应社会的,我是来改变社会的。 20. 我发现我们最舍得去爱一个人的时候恰恰就是暗恋的时候。 21. 你们觉得男生跟女生之间有纯友谊吗?有,只要一个打死不说,另一个装傻到底。 22. 我想给他我的一切,但我什么都没有,我想为他放弃一切,但我也没什么好放弃的。 23. 如果一个人在爱情里面,因为爱的真,爱别人爱得深,他被伤害了,他看起来很蠢,很可悲吗?不,那些考虑好了各种条件去结婚,到结婚的时候发现没有一点关于爱的回忆,爱情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我觉得那些人才可悲!

中国名著经典句子

中国名著经典句子 导读:本文是关于句子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罗贯中《三国演义》 2、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吴承恩《西游记》 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司马迁《史记》 4、只要你心成志坚,回首处即是灵山。——吴承恩《西游记》 5、自幼曾读经书,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施耐庵《水浒传》 6、如花美眷,怎敌似水流年。——曹雪芹《红楼梦》 7、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曹雪芹《红楼梦》 8、禅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清涵万里天。——吴承恩《西游记》 9、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曹雪芹《红楼梦》 10、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罗贯中《三国演义》 11、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吴承恩《西游记》 12、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施耐庵《水浒传》

13、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施耐庵《水浒传》 1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司马迁《史记》 15、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罗贯中《三国演义》 16、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曹雪芹《红楼梦》 17、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吴承恩《西游记》 18、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吴承恩《西游记》 19、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菩萨,妖魔,皆属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吴承恩《西游记》 20、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吴承恩《西游记》 21、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曹雪芹《红楼梦》 22、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罗贯中《三国演义》 23、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吴承恩《西游记》 24、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施耐庵《水浒传》 25、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罗贯中《三国演义》 26、用仁义以治天下,公赏罚以定干戈。——施耐庵《水浒传》 27、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实而赤柎,食之不劳。——《山海经》 28、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

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批评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之比较》 二、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基础) 批评话语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由批评语言学发展而来的一种用于语篇分析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代表人物是Fa i rclough , Fo w ler , K ress ,vanD ij k , vanLeeuven , W odak等。其代表性的论著如 语言与权利 ( Fai rc l ough1989) , 语言、权利、意识形态 (W odak1989)以及 话语中的偏见 ( vanD ij k1984)标志着批评话语分析的形成。在具体的语篇分析中,他们或者以语言分析为主,或者从社会理论出发,对语篇的语言特征并不分析描述, 或者把社会理论与语言特征分析结合起来。根据他们研究的不同侧重点, 可以把这些学者分为以Fa i rc l ough为代表的兰卡斯特学派( Lancaster Schoo l )的社会变革论, 以W odak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V iennaSchoo l )的语篇历史法,以W et h -erell为代表的拉夫堡学派( LoughboroughSchoo l )的话语心理学, 以K ress和V anLeeuw en为代表的社会符号学,以V anD ij k为代表的社会认知法等等。其中, Fa i r -clough对批评话语分析的贡献尤为突出。 Fai rcolugh提出了独特的话语概念, 即: 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作为意识形态的实践,它介入到社会中建构和改变社会的现实和政治关系。Fai rc l ough认为任何话语都可以同时视为一种三维的概念:语篇( tex t),口语或书面语; 话语实践( d iscoursepractice)和社会实践( soc ialpractice)。话语的这一性质要求话语分析也必须是三维的:对语篇的语言学描述( descri pt i on); 对语篇与话语实践过程之间的关系做出阐释( i nterpreta -t i on) ;对话语实践与社会实践之间关系做出解释( ex -plainat i on)。Fairco l ugh将这种三维话语和话语分析观图示如下:

多模态话语分析

“蓝·创未来”广告是2010年北京国际车展上大众汽车倾力打造的一幅环保广告,当时从车展现场到北京大街小巷的候车亭里都贴满了这幅广告。选择该广告作为个案研究对象的原因有三:第一,这则广告尽管构图非常简单,却具备了语言、图形和颜色三个模态;第二,这幅广告的独特之处在于,颜色模态居于主导地位,而非语言或图像模态;第三,这幅广告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从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峰会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①的出台,从“十二·五”规划到2011年9月6日胡锦涛主席在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上发表的题为《加强区域合作实现绿色增长》的致辞,都反映了我国政府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绿色经济的强大决心和战略部署。而我国汽车业也进入了开发新能源、打造新能源汽车的历史阶段。所以这则广告非常契合目前中国大力倡导绿色经济的国家战略,是很有代表性的现代环保广告,内容洗练,留给人们很大的想象和思考空间。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范安德博士向记者介绍大众汽车品牌“Think Blue (蓝·创未来)”的理念 一、多模态和多元识读概念的产生以及目前大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现状的调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在公共交流的很多方面,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语言符号以及其他传统习惯中被人们认为是副语言的图像、音乐、颜色等,越来越多地处于突出、甚至是一种优势和中心的地位(韦琴红,2009)。作为单一模态的语言为主导的交流时代已经发展到了多模态交流的时代。然而,丰富多彩的符号资源是如何参与意义构建(meaning making)的、符号系统之间存在何种关系、人们如何解读充满多元符号系统的文本或其他载体,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于20世纪90年代催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多模态话语分析(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基于此,多元识读能力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多元识读能力(multiliteracy),也称多模态识读能力,是新伦敦小组(New London Group)于2000年提出的概念,指具有能阅读所能接触到的各种媒体和模态的信息,并能循此产生相应的材料,如阅读互联网或互动的多媒体。Spiliotopoulos对多元识读有更宽广的视野,认为它指人们能从多种信息传递和信息网络理解各种模态的语篇,能发展批评性思维的技能,能与他人合作并帮助他们发展跨文化意识。根据现有材料,多元识读能力是多层次的,其中最高层次的能力要求参与者不仅能识读语篇信息,能解释符号和图像,利用多媒体和其他技术工具,如互联网,实现意义构建、学习和与他人互动(胡壮麟,2007;韦琴红,2009)。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概念和理论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国内外只有少数专家、学者从事该领域的研究。目前,人们多元识读的意识还几乎没有建立起来。然而,对于担当未来社会文化传播主力军的大学生而言,进行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 为此,笔者选取了“2010北京国际车展”的大众汽车“蓝·创未来”环保广告为研究个案,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调查了北京部分高校不同年级的近200名本科生,尤其是英语专业本科生,了解其多元识读意识和能力。根据调查和访谈结果,笔者对大学生对该则广告解读的情况进行了总结: 1.大约92%的学生都能解读出蓝色代表海洋、天空,象征着清洁、环保的未来。这也说明颜色在这则广告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只有大约2%的学生,提及了广告把文字和颜色结合了起来,能够想到“Think”表示行动,广告要求大家用环保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然后行动,还世界一片蓝天。 3.大约3%的学生认为这则广告中的蓝色代表自由,目的是激起人们自由弛骋的想象,这是对广告的错误解读。 4.还有大约3%的学生提出,这则广告信息量太少,如果教师不提示是大众汽车的广告,

经典演讲语录

经典演讲语录 1、聪明者快快乐乐地干,笨蛋抱怨着还得干。当我们无力改变事情结果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改变心态。我们不能给人物质满足,要力求给人精神满足。李强演讲经典语录 2、演讲就是销售。你不是在销售你的观念、就是在销售你的产品。柏君经典演讲语录 3、一个人的成功20%靠自己,80%靠别人。想让人帮你,你是否具有让人帮的资格。李强演讲经典语录 4、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缺少伯乐,缺少的是你被伯乐发现和被吸引伯乐的能力。柏君经典演讲语录 5、千万记住一点,做任何事情的时间都是能挤出来的。俞敏洪演讲经典语录 6、生命,需要我们去努力。年轻时,我们要努力锻炼自己的能力,掌握知识、掌握技能、掌握必要的社会经验。机会,需要我们去寻找。让我们鼓起勇气,运用智慧,把握我们生命的每一分钟,创造出一个更加精彩的人生。俞敏洪演讲经典语录 7、不管我们是什么年龄,我们哪能做一时气不过的事情。这个世界上让你气不过的事情太多了,只有你气得过的时候,这个世界才在你面前才能展开最光辉的一面。俞敏洪演讲经典语录 8、为了不让生活留下遗憾和后悔,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抓住一切

改变生活的机会。俞敏洪演讲经典语录 9、上帝制造人类的时候就把我们制造成不完美的人,我们一辈子努力的过程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我们的一切美德都来自于克服自身缺点的奋斗。俞敏洪演讲经典语录 10、制度是为了让人不敢犯错、文化是为了让人不愿犯错。柏君经典演讲语录 11、因为你注定会失败,所以你期待成功的每一天,都充满了一种叫做忐忑的幸福。当你拼尽全力,而失败依旧来临的时候,你会知道,你的一生,因为浪费在理想上,所以,它从来不曾被浪费。北大才女刘媛媛演讲经典语录 12、财富能证明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为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活吧。人应该知道感恩。人生有人提醒是多么可贵埃李强演讲经典语录 13、不懂得感恩,心里就会有积怨,会使人变得消极、痛苦,(next88)最终导致人脉涣散;当一个人懂得感恩,他心里的怨气将被化解,就会快乐,就会充满力量!李强演讲经典语录 14、暗恋是一件惊心动魄的事情,我每次看见他跟他说话的时候都跟打仗一样,努力的表现成谈笑风生的样子,我害怕他知道,我害怕他不知道,我更害怕他知道但是假装不知道。北大才女刘媛媛演讲经典语录 15、没有高山,就显不出平原;没有见过大智慧,就不知道自己的肤浅;没有见过坏的。不知道自己优越;没有见过好的,不知道自己的缺陷。李强演讲经典语录

古往今来中国最经典的五十句名言

古往今来中国最经典的五十句名言 古往今来中国最经典的五十句名言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

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12.满招损,谦受益。——《尚

演讲经典句子

演讲经典句子 演讲经典句子 1、教育不仅要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铸就一种精神,爱国主义应该是教育的主题。要有民族的认同感。南北朝鲜在金刚山相聚的热烈拥抱,旅居北美的犹太人依然放弃外国国籍活到战火纷飞的故乡,西德推倒柏林墙,美国西部的开发,巴勒斯坦的小孩子向经过的坦克投掷石头。 2、失败是“0”,为自己的人生留下多少个“0”都不要紧,但不要忘记最后在“0”前写一个“1”。这个一就是你自己。 3、世界上的机会是无穷无尽的,你找到机会的可能性也是无穷无尽的,只要你停止努力,你的生命就萎缩。只要有勇气就能找到机会,天无绝人之路,一个人再困难也会有出路。 4、真诚的微笑是如此的重要,是成功的敲门砖,当微笑时,对方看到的是精神体现,是一种友好和亲切,你生活中就会有许多朋友,而任何一个朋友给你的帮助是无限的。 5、我走路时都不会踩死蚂蚁,万一我踩死了那只公的,那母的怎么办啊。我一般也不吃鱼,我吃了那只母的,那只公的该怎么办啊。所以我一般不吃鱼,要吃就吃两条鱼。 6、读书一定要有专业知识和文化常识,特别是文化常识。古代的经典要读,现在人写的好书也要读。比如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

7、能力是通过的学习和实践而提高,必须面对变化的社会,根据社会的变化不断改变自己,不断更新自己。 8、失去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失去了,所以我们的心灵就渴望新的东西,生活就有了新的目标。从痛苦中领悟并解脱而获得的幸福才是你真实感受到的幸福。 9、三天半读一本书,记不住没关系,心里有一种自信:这本书我读过了,就像一个人谈过恋爱后又是光棍了和本来就是光棍不一样。 10、这个世界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世界上任何人的努力都是有回报的,没有经过努力的东西永远不属于你自己。 11、我今天站在这里,因面前的任务感到谦卑,因你们的信任而感激,同时缅怀我们的前人所做出的牺牲。 12、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要心平气和,但不要太平凡。毕竟来到地球上不容易!下一次什么时候来还不一定。 13、未来20年,中国人崇拜的将是知识而不是官员。这一点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这个民族对知识的尊重,无以复加。但现在在中国有点钱的人,有点小权的人--哪怕是个科长,也可以照样吧大学教授弄得没有尊严。这种貌似聪明的聪明,洋洋自得的市侩,是多么肤浅啊。 14、通过你的决心让自己脱颖而出,努力锻炼自己的能力,为生活设定一个目的,你将定义你自己的目标。努力工作并实现你的梦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