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城市(区域)区域发展研究

“5+2”城市(区域)区域发展研究
“5+2”城市(区域)区域发展研究

【连载一】“5+2”城市(区域)发展咨询模式创新研究

北京中设泛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010-04-29

“5+2”城市(区域)发展咨询(一)

“5+2”城市(区域)发展咨询模式创新研究

——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项目落地为导向城市(区域)发展咨询伴随着中国城市发展而不断发展,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发展演变为一套城市(区域)发展咨询体系,但近几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区域统筹等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原有城市(区域)发展咨询服务体系已不能有效发挥指导城市(区域)发展的作用,亟需进行咨询模式的创新。一、城市(区域)发展咨询服务体系现状及问题

在多年城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伴随着政府城市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等工作,我国逐步形

成了现有的城市(区域)发展咨询产品体系,如图1所示。

图1:城市(区域)发展咨询服务产品体系图

现有城市(区域)发展咨询产品体系庞杂,管理多头,虽然有利于专业化程度的提升,但问题也很明显:现有咨询产品严重同质化,战略、产业与空间规划脱节,咨询成果难以变现,项目落地困难,缺少系统化、一体化的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咨询服务。而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宏观、中观、微观信息的脱节,咨询业务缺少纵向融合和横向沟通。

二、咨询服务模式创新探索及“5+2”的提出

敏锐洞察城市(区域)发展问题,创新咨询理论、方法,探索科学的、适合中国城市(区域)发展实际的城市(区域)发展咨询模式,是对新时代咨询行业提出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随着政策环境、市场需求的变化,城市(区域)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城市(区域)发展咨询迫切需要站在全局高度,打破固有思维与管理壁垒,以系统化的统筹咨询理念指导城市(区域)科学可持续发展。而近年来咨询行业向纵向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也正符合了这一变化需求。

深刻剖析中国城市(区域)发展特征和规律,探索科学统筹的城市(区域)发展咨询模式,指导城市科学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5+2”城市(区域)发展咨询模式的提出正是源自于此,该模式将宏观-中观-微观要素相结合,以区域需求、资金池以及项目池的有效对接为目标。

三、城市(区域)发展咨询模式创新——“5+2”模式

(一)“5+2”模式简述

“5+2”城市(区域)发展咨询模式是指由战略咨询-产业咨询—空间规划—投资咨询-管理咨询五项内容有机整合形成的一体化咨询服务体系,政策咨询与全程策划贯穿始终。

战略咨询:分析城市(区域)发展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对经济、人文社会、土地空间、生态保障等

进行综合研究及比选,确定城市(区域)发展目标与定位。

产业咨询:根据区域发展战略,分析自身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现状和比较优势,进行产业运行条件,结构,布局及发展趋势分析,确定区域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及其他产业发展方向,制定产业政策,提出项目意向,合理配置资源。

空间规划:在产业规划的基础上,分析区域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将产业项目布局在有限的土地资源空间上,并配套相应基础设施,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及能源利用,确保区域战略规划和产业规划的落地实施。

投资咨询:为区域和项目投资决策和实施准备提供智力服务。包括投资机会的挖掘与甄别,项目商业模式与项目可行性的分析论证,项目申报立项,项目管理机构设计等。

管理咨询:为项目实施和运营阶段提供的智力服务,包括项目管理、造价咨询、项目营运咨询、项目后评价等。

政策咨询:明确政策界限;争取政策支持;优化可控范围内的政策机制。

全程策划:通过区域总体策划、项目落地策划、营销策划、招商策划、融资策划等一系列过程,充分挖掘并重估城市(区域)资源和项目优势,提升策划对象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5+2”模式是系统化的咨询服务,集成了城市(区域)发展的各方面要素,按照战略咨询-产业咨询—空间规划—投资咨询-管理咨询这样的科学决策途径,以政策咨询和全程策划为辅助,强调通过资源整合以及系统集成,对接资金池与项目池,保证项目落地,最终打造城市(区域)品牌名片。“5+2”模式体系见下图2。

图2:“5+2”城市(区域)发展咨询模式示意图

(二)“5+2”模式的主要特点及优势

u系统性、科学性

“5+2”城市(区域)发展咨询模式是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项目落地为导向,通过整合传统咨询服务流程,将战略咨询、产业咨询、空间规划、投资咨询及管理咨询等“业务孤岛”,采用系统方法整合在一起,将城市(区域)发展战略、产业布局及空间规划反复叠加调整,保证规划方案与项目论证的科学性、前瞻性,确保项目落地。

u资源整合、平台化

“5+2”城市(区域)发展咨询模式通过系统化、多维度决策途径,将原本分散的专家、银主、政府、运营商等各类社会资源整合在一起,了解分析各方需求,通过博弈均衡形成利益联合体,发挥不同领域的优势,共同推动规划编制、方案策划、项目落地等各项工作,最终达成各自的目标,引导资金池、项目池在区域需求范围内高效对接,促进城市(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u招商前置、规划招商

“5+2”城市(区域)发展咨询模式通过咨询项目流程再造,将投资咨询、招商等后续流程在战略咨询、产业咨询、空间规划阶段进行充分考虑,实现招商前置,使项目咨询针对性更强,推动政策招商向规划招商转变,推动偶然招商向必然招商转变,增加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项目本身的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基于系统科学的“5+2”统筹咨询模式为城市(区域)发展提供全方位智力支持,将极大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及可行性,减少决策偏差带来的机会损失,提升投资者心理预期,招商前置,提高项目可操作性,促进城市(区域)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图3:“5+2”城市(区域)发展咨询配电盘模式示意图

四、结语

“5+2”城市(区域)发展咨询模式具有非常强的系统性,涉及多学科、多层面知识,需要在理念创新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创新、流程创新和工具创新,最终实现成果创新,需要整合多方面的力量,建立复合型的团队组织,协调政府、投资商、运营商等关系,最终落实到咨询服务和城市(区域)建设实践中去。

统筹模式的大咨询创新发展期,将是咨询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管理者共同创造的新时代。

“5+2”城市(区域)发展咨询(二)

城市(区域)科学发展的点晴之手

-----大咨询理想的探索与实践漫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影响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更是包罗万象,研究城市(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一门涉及面极其广泛的学问。由于区域经济成长的内在机理的复杂性,要求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与区域经济发展咨询必须对其各方面充分考虑。如何将这不同方向、不同层次的因素都统筹的放进一个体系中去考察,一直是很多中外学者、决策者、咨询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构建科学的、全面的、系统的区域发展咨询体系必须在系统的复杂关联以及量化计算的海量数据方面有充分的积累和研究。

统筹好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处理好经济规律这只“无形之手”和宏观调控这只“有形之手”之间的关系。区域规划就是联系这两只手的纽带。区域规划做得好,就能促进区域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反之,如果这些规划做得不好,就会使这两只手相互打架,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所以说,在经济转轨时代,用什么评价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做好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不仅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更是咨询行业的神圣使命。

一、传统的城市(区域)发展咨询方法

在传统的分析、咨询、指导经济发展中,都采取两个最基本的方法,一是简化,二是割裂。

所谓简化,就是抽出关键因素分析,忽略次要因素的存在。所谓割裂,就是研究不了

全局,就研究一部分,把每个部分研究得比较清楚了,拼到一块就当整体。从历史上来看,国内外几千年来的学者基本都是这条路上走过来的,研究局部总是比研究整体容易。但将系统性研究割裂开来是不得已的选择。因为研究的领域放大了,系统就变复杂了。这可不是1+1等于2的简单迭加,而是复杂系统与复杂系统互相作用,必然导致更复杂机制的问题。研究领域过大导致理论研究跟不上,研究变量增多,研究难度加大,只好将问题割裂开来。

传统区域经济发展与固定资产投资咨询服务可分成七大类,其中五类有时间和流程上的递进,分别是战略研究、产业研究、空间规划、投资咨询和项目管理咨询。两类咨询是贯穿城市(区域)经济发展咨询始终的,分别是政策研究与全程策划。

应该说这“5+2”七大版块基本包含了帮助政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优化政府规划决策、提高有形之手绘图能力的绝大部分第三方可以提供的咨询内容。

事实上国内工程咨询服务公司或多或少,或深或浅,都在用着相似的理论,从事着相似的业务。这就是中国城市(区域)经济发展咨询的现状。

割裂式研究最大的好处就是形成了专业化分工。没有专业化的分工,就没有系统化的整合与统筹研究。

然而,如果以上这么多的研究咨询服务领域各研究各的,各干各的,其互相的冲突可想而知,这就是割裂研究最直观的害处。市长桌面上的各类规划有几十本,不少规划互相打架,有的规划制定之后就再没打开看过。

二、统筹是咨询业的必由之路

提高城市(区域)经济发展咨询只有两条路,一是把简化的那部分深化,二是把割裂的部分重组。

两千多年前孙子就曾说过“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这

就是统筹思想。

这与科学系统理论研究的突破是一回事,钱学森为此早在七十年代就提出“先定性后定量,先局部后整体”的科学研究观。这个提法正确不正确先不议,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将局部、割裂的研究合并为系统、统筹的整体研究,在咨询业称之为“大咨询”。

打破割裂格局,实现统筹研究是无数学者与咨询人士的理想。军事家研究多兵种协同作战,企业咨询人员研究战略管理与营销咨询的一体化,生物学家研究多生物群落协同进化,甚至爱因斯坦想把四种力场统一,从本质上讲都是统筹研究。

这就是大咨询的理想与目标,即实现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内在机理,科学诊断区域成长路径,实现从战略制定到项目落地的全程咨询。

统筹咨询虽然很难,但比割裂的咨询更符合社会发展实际,更有真实的指导意义,是区域发展需求的,是随着县长、市长、省长管理水平提高自然产生的需求,是打造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的必然之路。这是中国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咨询理论与时俱进发展出来的。值得我们欣慰的是,随着产业研究,工程咨询等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当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这种复杂问题的解决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这个世界上成功的方法有很多,从长期发展来看,复杂的方法不一定是正确的,但简单的方法一定是错误的。

当有些县长以为招商引资拉来几个大项目就可以拉动地区经济的时候,当有些市长以为拨了两块地插了个经济开发区的牌子就可以实现小康的时候,全面统筹制定规划,科学务实实施规划的地区未必立竿见影,但一定比拍脑袋决策走得更好更远。

统筹规划是一条很难走的路,它与传统工程咨询会有很多根本性的不同,比如说规划编制的流程更复杂,通过演化式的分析得到的结论性建议不再具有唯一性,很多变量分析与业务流程开始前置,规划整合的资源也更多。

从这个角度讲,统筹模式的大咨询创新发展期,将是我们咨询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管理者共同创造的新时代。

三、5+2大咨询模式探索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曾提出过战略产业及空间规划和工程设计的统筹咨询,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搞了战略产业空间规划一体化研究,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也提出了大统筹的规划研究思路,另外北京大学、王志纲工作室、中元兴华国际工程公司、广东智谷咨询等机构也都提出过类似的研究命题。

这说明统筹咨询是随着中国城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咨询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的必然结果。是随着咨询需求提升,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所有咨询公司迟早要走的一段路。

5+2模式不是一个发明创造,甚到还不是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 5+2模式首先是一种思路,一种思想,是统筹兼顾的研究方法,是立足社会演化实际的解决模型。

如果找一个合适的比喻,5+2模式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咨询,更类似于海陆空协同作战相对于战争组织管理、全科医疗诊断相对于人体疾病分析。

5+2只是一种方法论,是思考研究问题角度与方法的提升,是界壳改变后相应运作机体分析方式的进步,但它本身不是创造,只是我们看问题的角度改变了,站得更高了,兼顾得更多了。

5+2虽然不是发明创造,但5+2模式应用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很多新的发明和创造。

不仅限于区域发展咨询和工程咨询,包括管理科学的新理念的创新,走到实践应用这步,基本上都要包括三大块创新。

第一块创新是理念或理论创新。

第二大块是服务创新。这一般包括组织创新、工具创新和流程创新。

在工具创新方面,主要集中于产业关联与土地动态规划研究;在产业选择分析、区域定位与转型分析、招商引资模式研究领域创新性的发展了一些分析工具并总结操作经验。比较典型的包括区域发展优势产业综合评测(量化)遴选矩阵、区域产业时序转型模型、区域资源配给与产业量化关联研究、精准引资与招商前置模式。

理论创新加上服务创新,必然导致第三块创新,那就是成果创新。

应用5+2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咨询有什么成果与传统咨询不同呢?统筹咨询带来的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就不用讲了,有个成果县市长会很感兴趣,应用5+2模式咨询最大的好处就是项目能落地,招商能前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成果呢,理论很复杂,但表征却很简单,在用5+2模式规划后,投资商、运营商的需求得到了提前关注,区域发展前景变得清晰与可预期,这样的规划只要出台,必然会得到投资商运营商的青睐,至于订单规划的实施,更是为招商前置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台。

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只有领先者才可能拿到最大的蛋糕。以“5+2模式”为区域发展统筹咨询在中国还是新事物,虽然我们有了一些探索与实践,看到了一些好的结果,但从长时间、大尺度的角度审视规划的科学性与先进性,我们还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向不断前行。

所以现在不仅是我们在帮助县市长咨询,也需要有前瞻眼光的区域领导者帮助我们,只有双方互相信赖,深入合作,才可能在更多区域实现科学统筹的5+2规划研究与编制执行。

让区域经济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健康一些,也许不像爬山那么简单,但收获成功时的心态是类似的,那就是领先者的自信与自豪,对此我们深信不移。

中国建国以来的工程咨询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是相对割裂的,尤其在计划经济时期,工程咨询的研究背景是单纯的计划性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服务内容主要集中于勘察设计领域。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理论研究与工程咨询领域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各自发展,工程咨询理论研究大步向中观与宏观靠近,其中工程统筹咨询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观点。

工程统筹咨询一般指将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涉及的宏观、中微观经济分析及工程技术咨询统筹考虑,综合分析与业务融合。从行业发展实践来看,可分为理论统筹、生产统筹、需求统筹等不同思路。如中咨公司的“五必须十应用”主要以理论统筹为出发;江西省交通设计院的工程技术创新偏重于生产统筹;王志纲工作室与黄柳国先生提出的大咨询规划统筹理念则偏重于需求统筹。

“5+2模式”工程咨询统筹方法研究,从服务内容来看,是基于战略咨询-产业咨询—空间规划—投资咨询-项目管理的科学决策途径,从前期定位到后期项目落地实施区域发展全过程提供一体化、全方位的咨询服务。

从研究体例审视,这是理论统筹与需求统筹的典型代表。在理论统筹方面,该模式主要从管理学、运筹学、信息控制、区域经济、地理规划等学科理论统筹研究与边缘研究角

度拓展传统工程咨询局限。在需求统筹方面,“5+2模式”将传统工程咨询服务以技术服务为重点向以区域发展需求为重点转型,尤其在招商引资、政策研究领域的引进,为区域发展在固定资产投资环节兼顾战略统筹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创新经验。

“5+2模式”的创新要点可归纳为五十六个字:统筹思想、权变流程、博弈定位、演化推论、矩阵遴选、时序转型、量化关联、弹性落地、解构政策、杠杆策划、精准引资、前置招商、桥接资源、助力成长。

统筹思想

“5+2模式”强调的统筹思想主要是指从全局出发,打破固有思维与管理壁垒,从理论突破到实践优化的指导原则。

统筹思想作为“5+2模式”的根本指导思想,有必要与“统筹法”与“系统工程方法”区别理解。

统筹法的指导思想和指导方法与统筹思想有很多相类近的原则,其根本区别在于统筹法是具体的技术操作方法,而统筹思想则是根本性的指导原则。

系统工程方法是以认识的有效方面为对象,其主要研究方向也是筹划中的操作方法,而不是指导思想和指导方法。

统筹思想在“5+2模式”中主要体现为统筹兼顾,其操作实践多基于经验性分析,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

一是以目标为中心,涉及多方面研究,对目标的确定以有效性为出发点,从现实机会或从资源条件为出发点,强调战略方向和可行性研究。

二是从量的方面去平衡现有的各方面要求,从质的、从结构、半结构和非结构等多层次的统一理论研究和安排平衡。

三是按优化的要求协调各种关系,从整体的合理的方面综合把握。协调不仅强调轻重缓急,同时坚持方向性与价值性导向。

“5+2模式”认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影响区域发展的各种因素是普遍联系互相作用的,其发展背景与决定因素总是变化的,事物的不断变化,使之总是处于不可控或者难以可控,统筹思想就是要针对不可控与可控的转化和统一,使各种筹划方法发挥作用。

权变流程

权变就是管理者应该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既能权衡轻重,又能随机应变地运用管理方法。

根据“5+2模式”提出的咨询服务理念,任何局部咨询都需要整个宏观面的深入研究支持与相关环节的波动影响分析,这势必对“5+2模式”的现实操作可能性添加桎棝。为此“5+2模式”在强调统筹思想的理念突破过程中,不遗余力地探索其在现实操作中的权变方案。

所谓现实操作层面的权变流程,概括性描述就是在操作流程上“简化一部分,省略一部分,预留一部分,突出一部分”。根据具体工作需要,宏观、中观经济文化自然环境背景及影响研究可以简化,关联性低的产业资源、周边区域影响可以省略,存在多种可能性发展格局的远期规划及空间规划,可以不一一列举,预留产业环境,减少硬规划比例,对于当前需要明确指导意见的研究目标突出明确。

在实际操作应用方面,“5+2模式”涵盖了三点流程权变原则:

一、瓶颈制约首要分析原则。根据区域发展首要制约因素展开统筹分析框架与研究流程设计。

二、航道可变原则。充分考虑到前期研究与后期实施的不匹配因素,对于重要目标要设定变通方案。

三、定性定量互补原则。在研究流程设计中,以专家定性分析与客观定量分析互补,提高规划研究效率。

博弈定位

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是区域内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政治体制互相促进的显性结果,另一方面也信赖于区域间各类资源争夺与区域核聚力的提升。从某种角度讲,以竞争分析为基础定位区域发展方向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有更大的战略参考价值。

区域发展的博弈定位,是指从区域投融资环境评价、区域竞争力分析、区域分工与合作可能性研究入手,在更大范围内合理优化区域经济发展路径,明确发展方向。

以博弈角度定位区域发展,其实践路径主要包括四条,一要通过战略性结构调整来增强产业竞争力,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群发展。二要通过文化与制度建设加深区域凝聚力,在文化制度与经济的结合点吸引人才与商机。

三要通过建设区域中心提升辐射力,区域中心既可以包括经济、金融或产业中心,也可以是教育、科技、物流等非标志性中心,甚至包括区域某重要产业配套中心、服务中心

等卫星中心,其本质含意是以博弈均衡角度明确区域定位,提高区域可持续竞争力。四要不断完善投资环境来提升环境吸引力,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政府管理模式创新步伐,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不仅是当前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的需要,也是不断深化的区域竞争必须采取的长期性战略选择。

演化推论

“5+2模式”在产业定位与发展路径设计上充分引进演化经济学最新研究成果。与新古典经济学的静态均衡分析相比,演化经济学更注重对“变化”的研究,强调时间与历史在经济演化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制度变迁。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制度变迁的发展背景下,基于深化理论的区域发展研究与工程咨询更具实际操作意义。

“5+2模式”下的演化推论强调首先了解区域经济组织的内部结构,基于区域竞争、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理解创新过程,进而推测区域发展未来时段内的最大可能性演化结果。

基于这样的推论方法,“5+2模式”的区域发展分析与传统区域发展分析具有几下不同:

一、区域发展是动态的,只有具有弹性的规划才能适应呈扩散性放大的经济变迁与技术变迁。

二、在长时间大尺度范围内,创新与模仿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不弱于资源制约与规划制定。

三、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不可逆性,区域产业定位优化具有可能性多解。

四、区域发展严重依赖于制度演化。

五、经济变迁过程中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因素随时间函数呈放大影响。中长期规划必须充分考虑不可测因素。经济政策制定时需要目标具有模糊性,从而具有容许行为人创造性行为的空间,可以充分利用不同的行为主体对问题、战略、规则在理解上的不同,进而利用和尊重多样化地方经验,从中获取进一步的经济政策的启示或修正。

矩阵遴选

产业的微观基础是企业,企业的形成又是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合约的结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要素所有者依据效用最大化的行为模式选择合约的对象从而形成企业。因此区域产业的最本质选择是由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决定的。

以上观点是马歇尔关于产业发展选择理论的适度延展,结合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特点,政府主导下的产业选择不可避免的带有政策性因素。这有两方面的利弊,一方面政府缺乏产业发展客观性下的非科学决策会给区域产业选择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政府在公共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设计及环境综合治理方面的刚性要求又会对市场决定产业选择的失效起到补偿作用。

“5+2模式”结合相对价格(成本)与综合效益概念,提出了以相对比较矩阵遴选区域产业发展路径,应该说是在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之间构建了较好的产业选择量化分析模型。其根本价值在于构建了资源成本与综合效益两个新概念的关联逻辑,在技术角度将相对成本通盘考虑,社会效率与经济效益统筹分析;在理论角度则是在承认市场对产业选择的基础作用上,并不排斥政府的产业政策干预的合理性。尤其是规模经济形成领域,其实践指导意义将大于自发产业发展地区。

时序转型

从本质上讲,产业转型是企业资本逐利的必然产物,其转型动力主要源于区域间的资源成本与利润回报。然而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诞生了大量不符合社会资源配置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型城市、单一产业区域和不均衡发展地区,这种局面在今后将仍然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产业走势。如何依照市场规律实现区域产业的科学有序转型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

“5+2模式”提出的时序转型是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基础上,以产业规模、利税回报为主要判断指标,提出在保证区域财政收支稳定、区域产业结构平稳过渡的基础上,如何量化区域产业集群特点并实现区域内产业优化转型。

产业时序转型模式充分考虑到了在当前中国产业集群发展阶段,区域内主导产业群不仅是企业的经营集群,也是政府解决社会就业,促进区域环境建设与提升区域发展核心凝聚力的主要载体。因此,中国区域内产业转型要充分考虑其社会因素与时效因素,这是“5+2模式”区域产业发展咨询的重要出发点,也是咨询服务方案的关键落脚点。

产业时序转型模型较大程度上借鉴了企业产品转型分析模型,“5+2模式”认为微观经济层面与中观经济层面,在保证运行稳定的基础上产业、产品转型的有序控制机理是基本一致的。

对于时序转型过程中的政策研究、策划研究也是“5+2模式”的研究重点,从目前研究成果来看,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与基础设施建设是对产业时序转型影响最为直接的三大因素。

量化关联

在区域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产业转型路径清晰及主导产业规模初步规划确立的基础上,如何确定相关产业、配套产业及辅助设施、社会基础设施配套是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产业发展中的可流动资源配置基本上可以依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解决。但产业发展的空间规划、重要资源配给、综合政策制订则必须充分考虑产业关联的量化计算及预留空间。

“5+2模式”提出的量化关联是以区域内投入产出表为基础,以产业关联度、社会发展一般均衡比例计算为基础,通过区域内社会发展、产业提升最大可能的协同比例为依据设计产业未来发展空间。

量化关联在“5+2模式”中还经常应用于反向推算,即提出产业发展目标后,根据支持目标实现所需要的关联量化指标反测算各项基础支撑指标,进而在基础指标可行性基础上论证战略目标的可实现性。

由于基础指标相对于产业指标具有更大的增长平稳性与长时间变迁可测性,以其量化关联为依据的估测体系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与权变流程类似,量化关联的可操性推测也具有瓶颈制约首要性原则。即产业关联与资源供给中短板资源将成为制约产业规模的最主要因素。

弹性落地

关于土地规划目标的确定,理论界普遍坚持遵循科学发展观,实现五个统筹,核心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然而土地利用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中存在多种不确定性和非理性因素。以往偏刚性的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近年来规划的非理性、不确定性和弹性理论在强调避免或利用规划中非理性、不确定性因素的基础上,认为规划应是一种动态、协调的思想,强调各方选择的多样性。

“5+2模式”认为,实现弹性落地与规划科学的衔接点在于强调协同、明确结构与类型分区。

强调协同是指将土地利用规划视为非平衡的组织系统,当外界条件变化达到某一阈值时,通过涨落增减,系统可能发生突变,从量变到质变自动产生一种自组织现象,只有通过开放和互动使系统与外界环境发生作用,使系统处于非平衡状态,才可能长期保持区域内的土地要素生机。

明确结构是指在量化关联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土地资源,以区域发展综合效率评估为基础开展土地适宜性评价。进而以此为基础确定土地资源分配结构性比例,在土地规划上强调空间有弹性,结构保稳定原则,从而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化利用与区域发展的弹性可变路径。

我国长期以来土地规划只做到土地利用分区。依据各分区的管制规则实施用途管制。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效用并不明显。“5+2模式”提出只有进行土地利用类型配置,才能真正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如台湾是在土地使用9个分区之后还要实行土地使用地编定(18种用地),分别绘制土地使用分区图,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确定每一块土地的用途。

细化类型分析,强调协同规划,明确各类资源土地需求比例结构的基础上,才可能实现弹性的土地利用规划。

解构政策

哲学中“解构主义”主要指对传统权威的质疑主义,而“解构政策”则普遍理解为对政策的透彻理解和深度分析。

“5+2模式”提出的解构政策不仅是指对政策的深度理解,而且包括对国家产生某类政策的深层基理的分析,进而在这种分析的基础上,充分预见政策的发展走向与可调整空间,进而支持区域发展政策的制定、调整与解读。

由于转轨经济所具有的必然特性,我国产业政策具有非常大的长期不确定性。深入解析不同时期的政策出台背景、政策实施目标与当前政策实践现状,对于可能的政策调整研究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不同区域间的产业发展政策、竞争策略都具有博弈性与不确定性,针对区域间的政策以解构思维研究,不仅在信息博弈角度拥有主体间的深层次性,也具有均衡优势。

杠杆策划

“5+2模式”提出了以助力区域成长为目标的全程策划概念,其理论基础是演化经济与复杂自组织系统理论,现实基础是区域发展存在区域间竞争格局,社会经济发展资源整合过程中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

“5+2模式”认为,策划不同于计划、规划这种自我力量完全掌握的组织行为,而是依赖于组织与环境互动、协同发展现实,以信息分析为核心,以优化的资源整合思路为路径,通过时序调整,实现主体收益最大化的控制行为。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已近30年的中国内地,在长三角、珠三角、浙江以及福建沿海地区,区域经济的活力丝毫不弱于任何小“龙”小“虎”。 温州进入“凯恩斯主义”时代? 曾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教科书式范本的“温州模式”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温州这个令人惊叹的地方,生产出了占全国市场份额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电器、泵、拉链、五金制品、汽摩配件、文教具等产业在国内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86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以“小商品、大市场”6字概括了“温州模式”,称其重要意义在于激活了一个民间自发的、遍及全国的大市场,并直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流通网络。 近年来,温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前面的标兵越行越远,后面的追兵咄咄逼人”,传统产业的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成为影响温州竞争力和成长性的重要因素。 “温州模式”扬名世界的三件“利器”也出现了钝化的迹象:一是温州价廉物美的轻工产品频繁遭遇国际贸易壁垒,出口受阻;二是温州资本难寻出路;三是温州第一代创业者的市场精神在第二代接班人中已难觅踪迹。 温州市政府在经济发展初期的施政理念为温州民营经济的自由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无为”的旗帜下受到削弱。 2005年之后的温州经历了政府职能的一次巨大转变,从一向奉行的“无为”到“有为”,从“不管”到“强管”,招商引资成为这个地级市的“一号工程”。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表示:“如果没有外来资金的投入,没有先进设备的引进,没有先进智力的引入,温州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难度很大。” 凯恩斯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西方自由放任经济时代的结束,温州在经过20多年的自由发展之后,是否也进入了某种意义上的“凯恩斯主义”时代呢?一个强势的政府又会将“温州模式”引入怎样一条道路? 苏州模式只长骨头不长肉? “只长骨头不长肉”,对于多年来中国最耀眼的城市经济明星苏州而言,可能是最具争议的一种评价了。 所谓“苏州模式”,实际上是类似于早年日本和韩国“政府主导型”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政府除了提供制度和政策环境外,还通过制定非常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来吸引外资。有外商笑称,“在苏州办事,找厂长、经理没有用,要找局长、找书记”。

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复习大纲共12页word资料

名词解释 1、区域分析: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诶经特征及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2、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3、防护费用法影子工程法 所谓防护费用是指用人们为了消除或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而愿意承担的费用来替代生态环境价值的方法。 影子工程法是恢复费用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当生态环境价值难以直接估算时,可借助能够提供类似功能的替代工程或所谓的影子工程的价值来替代该生态环境的价值。 4、区域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区域经济就是在一国范围内,以客观存在的地域单元为基础,按照劳动地域分工原则建立起来的具有区域特点的地域性国名经济。 5、区域政策:根据区域差异而制定以协调区域间关系和区域宏观运行机制的一系列政策之和,在宏观层次上影响着区域发展。 6、吸收型技术转移:吸收型技术转移是指某项先进技术由甲国转移到乙国并且将会被乙国消化、吸收并复制出来。 7、垂直技术转移:甲国基础科研成果能用于乙国的应用科学中,或将前者的科研成果用于后者的生产中。

8、绿色GDP 绿色GDP=传统GDP-自然环境部分的虚数-人文部分的虚数 9、区域竞争力:一个地区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人民提供福利的能力。 10、比较优势:建立在要素禀赋基础之上,生产某些特定产品所拥有的相对低廉的价格优势,表现为在区外市场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11、竞争优势:当一个组织实施一种同类组织无法复制或难以模仿的独特的价值创造战略时所形成的优势。 12、垂直分工水平分工 区域垂直分工是指相关区域在同一个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生产阶段进行专业化生产、彼此联系而产生的区域分工。 区域水平分工是指相关区域发展不同的经济部门、或者生产具有差异的同类产品所形成的分工。 13、空间管治:是区域管治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它是通过划定区域内不同功能、不同建设发展特性的类型区,制定各类型区的开发标准和控制引导要求,其中包括城镇建设控制、生态环境保护、乡村建设、土地资源利用等内容,以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为目标,实施区域的统一规划,以协调区域内各级政府、各团体、企业、居民等不同主体的利益。 14、科技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加工区 科学工业园区是一种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相结合的综合体,是科研成果商品化的区域,其功能表现为以研究开发为主,包括产品试制和开发生产,而不具有大批

我的人生战略规划精选版

我的人生战略规划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我的人生战略规划 当今社会人才与知识并重,我们学习知识的同时要考虑职业的导向作用,在学生阶段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人生规划就是人生的基本航线,有了航线,我们就不会偏离目标,更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更加顺利和快速地驶向成功的彼岸。做好正确的个人战略规划对我们以后走的道路的正确性有很大帮助。进行人生的战略规划是个人实现理想,最大程度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方式。它为个人发展提供方向和动力,使个人行动个具有计划性、目的性。 “战略”一词的希腊语是“strategos”,本来含义是“将军指挥军队的艺术”,原是一个军事用语。所谓战略管理,是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置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管理理论虽然起源于企业,但却不仅仅适用于企业。同样,战略管理虽然是一个属于企业管理范畴的概念,但也同样适用人进行自我管理。在社会环境日益复杂、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将战略管理概念引入人生规划,对自己的人生进行略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关于人生战略管理,就是指根据个人的人生动机,即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社会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客观分析,制定自己的学业和工作目标,并通过自身资源的优化组合,通过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从而促进个人整体、长期和基本的人生目标的实现。 有人曾经说过:“只要你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不管多么遥远,你最终也会到达。”上课时,老师给我们讲了李开复,马云等等一批看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黯淡无光立马转行最后获得了成功的事例。正如乔布斯所说:“如果你的事业处在朝阳期要继续坚持下去,如果你的事业要被淘汰请不要犹豫立马转行。”做人生的战略规划就是要通过观察和实践选好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然后再坚持并奋斗着。 为实现自己的人生规划我现在应该做的 为确保自己人生战略的顺利实施,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再加上以上对当前形势和周围环境的以及会计专业就业前景的分析,我充分认识到: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有危机感、紧迫感和竞争意识,我们必须不断努力,为就业做好准备。 1、坚持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主动参加丰富多采的职业体验实践活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懂应用,能应用;加强计算机运用能力,提

环杭州湾地区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目次 一、区域发展背景和条件 (一)环杭州湾地区面临十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二)环杭州湾地区的比较优势和当前凸现的主要问题 二、区域发展战略总体构想 (一)战略定位 (二)战略方针 (三)战略举措 三、构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环杭州湾产业带 (一)以纺织、服装和塑料加工为主体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基地 (二)以电子信息和新医药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三)以石化和钢铁为主体的临港型产业基地 (四)以科研教育、商贸物流和旅游会展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基地 (五)以都市型、外向型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基地 四、构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长三角南翼城市连绵区 (一)全面融入大上海经济圈 (二)加快形成三大各具特色的城市组群 (三)着力构建杭州、宁波两大都市区 (四)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五)进一步加强大型开发区的城市功能建设 五、构建一体化、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网络 (一)建设高速便捷、现代化的综合交通网 (二)建设互联互通、宽带化的数字信息网 (三)建设安全通畅、一体化的城乡给排水网 (四)建设稳定高效、集约化的能源动力供应网 六、构建和谐、舒适、优美的生态环境 (一)着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品质 (二)着力提升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 七、构建促进大开发、大开放的体制机制与政策框架 (一)强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接轨上海机制建设 (二)突破体制障碍,形成园区整合、建设和管理新机制 (三)积极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发展 (四)强化国家级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的区域开放型经济的“引擎”作用 (五)建立支撑有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与人才资源保障体系 (六)建立高效、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 (七)承接和放大上海辐射效应,带动全省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环杭州湾地区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2003年3月的省委工作会议提出,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要求环杭州湾地区进一步加大力度,努力打造长江三角洲的“金南翼”。为此,省政府于2003年4月立题开展《环杭州湾地区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吕祖善省长和陈加元副省长担任该项研究总协调人,省发展和改革委毛光烈主任和省政府楼小东副秘书长担任协调人。该项研究由省发展和改革委牵头组织,省经济建设规划院、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所承担总报告的研究和起草工作。在省级有关部门和环杭州湾六市的积极配合下,总报告起草小组于2003年8月完成了该项研究的总报告。 一、区域发展背景和条件

浅谈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

浅谈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 【摘要】我国是一个自然条件和区域地理条件差异较大的庞大经济主体,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各大城市间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分布呈现巨大的差异性,市场竞争力逐渐让区域间地理和自然条件的差异转变为区域间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分布的差异。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与城市化之间密切相关。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必须在同一水平线上,而超前或滞后的城市化会严重阻碍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将紧密结合中学地理相关理论,通过对我国各大省区的城市化率做仔细的研究和调查,发现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密切,不同地理环境下二者的协调性不同,且二者的协调性呈现空间集聚状态,西北、东北、西南省内城市化差异大,而东中部地区省内城市化差异较小。 【关键词】城市化率;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关系 0.引言 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涉及到经济、地理、人口、环境等学科的综合性问题。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具有显著地域环境和地域经济差异的国家。在新经济地理视域下,我国的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要知道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地域产业集聚、自然地理环境、交通运输条件等密切相关。21世纪新时代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逐渐提出了《推动城镇化进程》与《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决策,因此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和政治时代背景下,研究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互为动因的关系,能够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道路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 1.数据来源与计算方法 1.1数据来源 城市化水平通过城市化率来表示,而人均GDP占有额表示经济发展水平。在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经济发展》一章中提到人均GDP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区域产业结构、收入水平等内容,而产业结构与工资收入与GDP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本文选取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各大省份的城市化率数据和人均GDP数据(港、澳、台除外),数据来源于201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年鉴。 1.2计算方法 为了能够量化地表现出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协调关系,本文将城市化率与人均GDP数据二者的差值表示偏离平均正常水平的程度,通过计算每个省份的城市化率与人均GDP的标准差值,来探讨城市化率省内分布情况,并采用空间自相关研究方法探讨二者协调性的空间格局状态。 (1)城市化率计算方式。实际城市化率=(实际城市人口数量/总人口)×100%。由于实际城市人口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每年的城乡人口流动量巨大,人口计算起来想多困难,因此可以用城镇人口乘以4/3的方式估算实际城镇人口。实际城市人口的估算方法:全国的实际城镇人口=(4/3)×城镇人口 (2)标准差标准化的计算方式。通常被认可有效的标准差标准化计算公式如下: 该式中Z表示标准差标准化后的结果,i表示样本变量,表示城市化率或者人均GDP 的平均值,S表示样本标准方差。S的计算公式如下: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变化研究 经济贸易系 国际经济贸易实务(物流与报关)1班 2009级 09421107 刘杏铃

发展前景:东盟业已形成的国际经济、政治实力;东盟在亚太国际关系中的独特地位;东盟内部在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上的改善; 以及东盟艰难跋涉、发展壮大的实践本身等,却为东盟一体化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的画卷 障碍:东盟的一体化与欧盟的一体化相比,其进程中还存在着社 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悬殊、经济结构缺陷等重重障碍. 区域经济一体化被定义为单独的经济整合为较大的经济的一种 状态或过程。也有人将一体化描述为一种多国经济区域的形成,在这个多国经济区域内,贸易壁垒被削弱或消除,生产要素趋于自由流动,以及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合作、变化、发展的浅析。

东南亚国家自由贸易区经济学家大英帝国经济一体化

三、正文: 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变化 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 虽然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趋势之一,但国内外对经济一体化尚无统一定义。"经济一体化"这个词语的使用是近年出现的。所谓"区域"是指一个能够进行多边经济合作的地理范围,这一范围往往大于一个主权国家的地理范围。根据经济地理的观点,世界可以分为许多地带,并由各个具有不同经济特色的地区组成。但这些经济地区同国家地区并非总是同一区域。为了调和两种地区之间的关系,主张同一地区同其他地区不同的特殊条件,消除国境造成的经济交往中的障碍,就出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设想。经济的一体化是一体化组织的基础,一体化组织则是在契约上和组织上把一体化的成就固定下来。 经济一体化具有许多经济方面的优点,重要的有: (一).根据比较优势的原理通过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 (二).通过市场规模的扩大达到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水平; (三).国际谈判实力增强有利于得到更好的贸易条件; (四).增强的竞争带来增强的经济效率; (五).技术的提高带来生产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六).生产要素跨越国境; (七). 货币金融政策的合作; (八).就业、高经济增长和更好的收入分配成为共同的目标。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世界经济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各国经济的一体化。国际商品和劳务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加强了,跨国流动的人数越来越多,对外直接投资迅速扩大,跨国公司的活动日益频繁。各国政府政策上的变化,特别是放开以前对外国公司封闭的产业,更强更广泛的区域贸易集团化运动,资金流动限制的取消,以及降低关税壁垒的长期影响,认同并强化了一体化的潮流。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别。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巴拉萨把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 (一)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动的限制; (二)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三)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 (四)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

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汇总

第1章绪论 第一节区域及相关概念 一、区域和区域划分 (一)区域的概念 区域首先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是地球表面上一定空间内一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二)区域的划分 1.按区域属性分类 1)行政区2)经济区3)自然区4)社会区 2.按区域的功能分类 1)部门区2)特殊区 (三)区域的特征 1.系统性 2.结构性 3.层次性 二、区域研究与区域分析 (一)区域研究的发展 (二)区域分析 据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破个自然及人文要素间的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区域分析的完善和系统化起源于区位论。 常见的去分析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进行分析,对区域经济状况和发展动态进行分析等。 三、区域规划与区域空间规划 (一)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顾名思义,就是区域二,层面的空间发展计划与行动,目前与未来的需要与资源状况,引导和协调区域的变化与发展。 (二)区域空间规划 从城市规划专业从业和教学任务来说,本书所指的区域空间规划是指将时间发展序列投影在地域空间上的组织,以实现区域空间资源环境和人口的整合,所称的区域规划主要是指侧重于空间方面的区域空间规划,这主要基于下列原因: 首先区域的空间资源以及资源的空间特征是区域规划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其次,空间上整合多方面的发展需求是区域规划的核心任务。 第二节区域研究及区域规划的任务 一、区域研究的意义 (1)区域研究是区域和城市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 (2)区域研究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政策拟定提供思路。 (3)区域研究是推动区域理论不断往前发展的利器。 二、区域研究的任务 区域研究的任务包括:研究区位、聚落、城市化地区和全球性地域,对影响区域发展的各要素及其综合效益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各种社会经济现象的时空规律;也可以研究区域内

(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40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第40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1.珠江三角洲的位置与范围 (1)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 (2)范围:包括A广州、B深圳、C珠海、佛山、江门、D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E香港和F澳门。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1)改革开放初期: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形成城乡融合的城乡一体化地带。 (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形成以广州市为中心的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的阶段特点

夯实基础阶段稳步发展阶段 时间20世纪80年代初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 以后 20世纪90年代以后进程特点 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 业发展迅速 多种形式引进外资和 技术,工业发展步伐 加快 更加注重质量和效 益,工业结构优化, 技术水平提高,保持 较高的增长速度结果 为工业起步提供必要 的资金积累 形成以加工制造业为 主的经济特色,建立 起轻型工业体系 基本实现乡村工业 化;面临发展空间不 足和工业资源有限等 问题 4.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5.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分类问题解决措施工业化问题 大量占用耕地,城镇和工业过度密 集;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层次 偏低建立山水城市生态模式;寻求最佳 状态的城市规模扩张模式;建立高 效合理的产业结构模式城市化问题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城市 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珠江水质 恶化;城市酸雨现象严重;城市固 体废弃物污染加剧 微点1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个人战略规划报告书

个人战略规划报告书

个人战略规划报告书 学院名称材化学院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1003班 2011年 11月 4日 前言 有道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千真万确。对自己要做的或是将要做的事没有任何准备就是在为失败做准备!在大学开始就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个明确的规划。人生的悲剧不是你设立了目标而没有达到,而是你没有可以树立的目标!在充满竞争的职场中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你必须主动承担风险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现在正是我们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准备的时候,不能因为安逸的生活而放弃努力,因为小小的挫折而丧失信心,未来的命运是我们自己的,只要肯努力就会取得成功

摘要 在校大学生,无论是专科还是本科,在大学里不能只盯着某一个领域或者课程,一定要广泛学习各种知识,越是与本专业无关的知识越是要多多学习,特别是中国传统的一些文化更要好好学习。因此,我对我个人在校期间的战略规划的重点放在了广泛学习多个领域的文化知识。 在大学里一定要对这几年的大学生活做好战略规划,因为好的人生离不开好的规划,成功人生离不开成功的规划及在正确规划指导下的持续奋斗。我认为人生如大海航行,人生规划就是人生的基本航线,有了航线,我们就不会偏离目标,更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更加顺利和快速地驶向成功的彼岸。做好正确的个人战略规划对我们以后走的道路的正确性有很大帮助。 一、自我认知 (1)强烈的发展愿望 (2)个性追求完美 (3)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二、个人兴趣爱好 热爱大自然动植物,阅读,上网浏览信息,听音乐,对计算机知识感兴趣三、性格特点 发展优势是实现自我和取得成功的关键,而控制不足可以消除成功的障碍、扩展成功的范围。知道自己的机遇和威胁,能够在机遇来临时不错过。 优势 1.忠于职守 2.考虑周到细致且能集中注意力深入某个问题或观点

苏州市吴中越溪区域发展规划(文本全)

吴中越溪区域发展规划 编制单位: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制完成时间:2003年4月 编制人员:梅耀林、余娟、王剑、华娟、卢春霞、小钊 第一部分背景 一、区域 (一)、市 1、基本情况和特点 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南部,辖沧浪、平江、金阊、虎丘、吴中、相城、工业园区、新区8区和家港、常熟、昆山、太仓、吴江5个县级市,全市面积8488平方公里。 历史悠久,既是全国重要的鱼米之乡和文化重地,也是民族工业的重要发源地。改革开放后,经济焕发了新的生机。在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大发展时期,成为“南模式”的重要代表。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心逐渐向北推移,以浦东开发为龙头,长江三角洲取代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新一轮的投资热点。凭借其紧邻的区位优势,以大规模引进外资为契机,进入了全方位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历史时期。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以工业园和新区为代表的开放型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国外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2、面临新的机遇 ①、行政区划调整扩大了发展空间 ②、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加入了WTO:世界特别是东亚新一轮高技术转移 ③、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且良好 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到了一定的高度,需要新的突破 ⑤、区域交通物流条件的变化带来新的机遇 ⑥、周边大城市城市战略的调整 3、发展趋势的判断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具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在这样的前提下,西部是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的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并且是直接与经济产业的发展相关的。 高新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但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的风险也在加大,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急需加强。 环太湖的旅游、休闲业将有大的发展,是否主要集中在或先行在大发展,将有赖于在市场定位、基础设施建设、品牌策划与宣传诸多方面的实际行动。 的发展与的发展关系密切,但不是依赖的发展,的发展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错位发展,加强协作,如果把地和国际市场做大,将另有一番天地。 4、发展构想 目前的城市定位主要有: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和省对外开放的前沿和先导。在快速发展的态势下,需要对提出更高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新的城市功能考虑为: ①、我国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规划用地之一 ②、长江三角洲地区科学技术中心和高等级服务中心之一 ③、有创新精神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 (二)、西部次区域 1、概况

1城市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城市经济学》复习题 1、运用经济学理论并联系我国实际,试论城市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答:城市经济是“由工商业等非农业经济部门聚集而成的区域经济。”城市经济是建立在城市人口频繁的交往以及在城市内部大量经济活动的基础之上的。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直观地说,区域经济的研究重点是那些规模在城市之上同时又在一国内部的经济地带,比如一国的东部、中部或者西部。但是无论是城市经济还是区域经济,都强调从空间的角度来理解经济现象。 城市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对于整个区域来说,其具有强大的聚集、扩散功能、辐射和带动功能、创新功能等,是整个区域经济的龙头。其发展程度关系着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城市,我们一般认为是由在社会进程中为解决各生活聚居点在相互交易与交流上的不便,以及为了达到交易流通成本上的公平而选择的聚集点发展而成。现今,城市已经成为了一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其发展影响着整个区域的发展,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聚集、扩散作用 (一)城市吸收、聚合各类生产要素,在其经济活动中能够实现商品和要素的集聚与扩散,是区域内资金、商品、技术、人才和信息的中心,是区域经济的产业聚集点。中心城市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聚集了许多优势行业和大量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总体经济实力明显强于周边其他地区,能够较快的开发出新的产品以及新的技术,不但加强了该区域的整体经济对外的竞争力,也增加了区域内部的经济收入,能够带来巨大的集聚效益和巨大的商业机会。同时,为整个区域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以及经济收入,优化区域产业的配置。也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城市的聚集作用使较为先进的机器设备能够较快的被生产出来以及较快的运用到区域内的各个生产中去,使一些较好的管理机制和技术能够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从各个方面在不同的程度上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城市是一定层次的政府所在地,具有相关的行政管理职能,其目的是保证城市按照规划,有计划、有组织地合理发展,维护城市现有各项市政公用设施的完好,充分发挥城市各要素集散的功能,促进城市及区域经济与社会综合发展或功能的发挥。同时城市又是区域性公司、企业等组织的管理机构汇集地,通过其指挥决策系统,发挥投资决策和产业配置、生产组织功能。 (四)以城市为中心,逐步向外发展,可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不同层次的规划实践。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由于地租的过高、交通变得拥挤、生产生活成本过高,这时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生产资本逐渐向次核心经济区转移。如此,次边缘区、边缘区的经济的发展逐渐加快。 二、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 (一)城市具有规模优势和经济实力,是区域内先进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其经济势能远远高于周边的地区。同时,城市的基础设施完备,金融、商贸、运输以及中介等服务机构配套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极强,对周边地区产生很强的辐射力,通过这种特有的极化与扩散效应,带动区域以的发展,各方面的建设与发展均快于或优于其所辐射的区域,起着导向与示范作用。 (二)城市能吸引和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形成较高生产力,利用国际经济和新技术的积极因素,使生产要素达到最佳组合,形成新技术产业,实现城市工业化、现代化。城市一般具有相对完整、一定规模的工业生产职能,提供区域生产、生活必需的产品,同时具有一定的优势工业和产业集群。 (三)城市与周边农村之间存在着不同梯度的产业链关系,城市经济的发展直接或间接的带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姓名:徐元挺学号:200701100130 院系:法学院班级:07级法学3班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文章探讨了东北区域内部空间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问题,提出了以沈阳-大连双核心城市组合模式来推动东北区域协调发展的,并就两城市之间的协同分工政策安排进行了阐述。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在改革开放早期,国家为了搞活经济,通过实施沿海发展战略,以使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对外开放。三十年间东南沿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的“隆起”地带。该地区的加速发展确实带动了全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了既定的目的。但是这种发展也因为政策性倾斜等方面原因加剧了中国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板块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从而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不平衡;中国南方经济板块和北方经济板块的不平衡。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国家首先实施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实现东中西部地区的互补发展;其次为了振兴北方经济,国家加大对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中国北方经济区域的发展与布局必须立足于东北亚区域经济板块。要想在东北亚区域经济整合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就必须下大力气整合东北亚中国地区,使之形成统一的协同体。东北亚中国地区包括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具体来说包括京津冀板块、山东半岛城市群、环渤海辽宁地区和其他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东部地区。从发展现状来看,京津冀板块有北京和天津滨海新区的强力拉动,山东半岛城市群有青岛和济南的带动,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现状良好,而另外两个板块却发展缓慢。即东北地区的振兴事关中国北方经济的区域发展大局。 东北地区两个板块,环渤海辽宁地区的核心城市是大连,而另一地区的核心城市则是沈阳。这两个板块无论从行政区划上还是从文化历史传统上都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在具体发展过程中这两个地区,或者说大连和沈阳两个城市的协同发展情况却并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大连和沈阳的组合模式及协同发展有利于环渤海地区各板块间的有效整合,有利于改变中国经济“南重北轻”的格局,还有利于辽宁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东北区域空间结构分析 对一个区域进行空间结构分析最重要的就是评价该地区城市的竞争力状况,从而能够找到该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 城市的竞争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社科院倪鹏飞教授认为,城市竞争力系统构成是复杂的,其众多的要素和环境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又处在不同的维度和层次上,它们共同集成,构成城市综合竞争力,决定城市的价值收益。根据这一思路,倪鹏飞教授编制并出版了200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一书,

用战略管理的眼光进行人生规划说课材料

用战略管理的眼光进行人生规划

用战略管理的眼光进行人生规划 摘要:管理理论虽然起源于企业,但却不仅仅适用于企业。同样,战略管理虽然是一个属于企业管理范畴的概念,但也同样适用人进行自我人生规划。如果个人能够充分理解战略管理理论带给我们的启示,从而制定出符合社会竞争形势和自身发展要求的人生战略并努力施行,就能够提高个人的目标感,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本文从人生规划为什么需要战略管理、如何运用战略管理进行人生规划等方面进行论述,介绍了自己对于如何用战略管理的眼光进行人生规划的理解。 关键字:战略管理、人生规划、外部环境、内部环境 一、人生规划为什么需要战略管理 “战略”一词的希腊语是“strategos”,本来含义是“将军指挥军队的艺术”,原是一个军事用语。所谓战略管理,是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置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管理理论虽然起源于企业,但却不仅仅适用于企业。同样,战略管理虽然是一个属于企业管理范畴的概念,但也同样适用人进行自我管理。在社会环境日益复杂、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将战略管理概念引入人生规划,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战略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关于人生战略管理,就是指根据个人的人生动机,即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社会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客观

分析,制定自己的学业和工作目标,并通过自身资源的优化组合,通过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从而促进个人整体、长期和基本的人生目标的实现。 战略是人生整个过程发展的蓝图,是人生前进的路径和指针,可以确保个人沿着正确的轨迹、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没有战略观念,学习、生活、工作只顾及局部,不考虑全局,只顾及眼前,不考虑将来,那么,就不可能充分体味到自己此时此刻的举动对整个人生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就很难迸发出高昂的学习、生活、工作热情。 二、如何运用战略管理理论进行人生规划 战略是长期的发展规划,具有未来性、全局性、竞争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经济社会地位,占有不同的发展资源,体现出不同的气 质特征,因此需要有不同的战略选择;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也应该制定不同的战略,使之更加符合未来自己发展的需要,确保个人能够长久发展,永葆活力。一个制胜的战略必须同个人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形势相匹配,必须能够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同时,人生战略应当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及时创新和调整。社会环境的变化蕴藏着机遇,也潜伏着危机,人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战略创新,才能抓住机遇,规避风险,加快发展。 如下,便是我认为在运用战略管理理论进行人生规划时应该做到的: (一)进行外部环境分析 作为会计专业的大学生,关注自己的未来就业形势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我就目前财经金融行业的开展了一定的调查。财经金融行业是一个热门专业,但是如今伴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发展、我国经济开放的不断深

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城市化进程

第三节城市的发展 一、城市化 (一)概念:人口向城市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两层含义。 (二)意义: 1.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进步的表现。经济发展 2.城市化水平,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促进城市的发展。中心——边缘互动 3.城乡居民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趋同。缩小城乡差别。城乡趋同 (三)标志:(1)城市人口增加,(农村人口相对较少,实际上,农村人口绝对量也在不断增加) (2)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比重。 (四)、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第一阶段:自城市形成—十八世纪中叶(第一次产业革命),城市人口和城市人口比重呈低水平的缓慢增长。城市人口比重1%~2%。城市规模小,城市数目少。原因:生产力水平低,非农产业不发达。 2.第二阶段:18世纪中叶~1900年(两次产业革命)城市化开始加速发展,1900年13.3%。原因:工业化。①工业化扩大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工矿城市大量出现;②工业化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为城市产业提供后备劳动者,城市人口不断增加;③工业化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加大城市对工业和人口的吸引力。3.第三阶段:二十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大城市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因:①第三次技术革命极大促进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②许多发展中国家逐步走向工业化道路。 (五)当今世界城市化的对比 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逆城市化导致城市结构合理(城市人口反流乡村,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城市化畸形,城市结构不合理(表现: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人口聚集于少数大城市)(我国解决措施:限制大城市发展,适度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新型乡镇,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型国家)

中国区域发展的主要问题

中国区域发展的主要问题。 1.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 (1)荒漠化产生的原因:①自然因素。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地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我国西北地区常年降水量较少,干旱持续时间较长,促进了沙漠化的发展。②人为因素。长期以西北某些地区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用水不当;不合理耕作和粗放管理,以及其他人类活动。 (2)荒漠化防治及其主要措施:①确立整治目标,贯彻国家环境和资源法现,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②针对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则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③建立健全、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 2.水土流失的治理 (1)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现在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十分严重,大约有180多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地都有水土流失发生。 水土流失受降水、风、地形、土壤、植被覆盖度等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但人为因素是形成现代水上流失的主要原因,这主要是指对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和开矿。 (2)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和途径 ①压缩农业用地,重点抓好川地、塬地、坝地和缓坡梯田的建设,充分挖掘水资源,提高士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超载过牧的地方应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以利于水土保持。④要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避免由于矿产开发而引起水土流失。 3.资源的跨区调配 (1)南水北调 ①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中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总趋势和降水基本一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河流的径流量占全国的80%以上,耕地面积不到全国的40%,属于富水区;而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西北内陆的面积占全国50%,耕地占45%,人口占36%,水资源总量只有全国的12%,属缺水区。西北和华北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②“南水北调”工程的具体措施 为了缓解北方地区用水短缺的压力,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线将长江水引人北方地区。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由引长江水,利用和扩建京杭大运河及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经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和东平湖,在位山附近穿过黄河后,经位临运河、卫运河、南运河自流到天津。东线调水工程的目的是解决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的缺水问题。中线调水工程,从长江中游北岸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京广铁路线西侧,跨越江、淮、黄、海四大流域,自流输水到北京天津。中线工程调水目的是解决京津、华北平原西部及沿线湖北、河南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 西线调水工程,从长江上游干支流调水人黄河上游,引水工程分别在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干支流上筑坝建库,采用引水入黄河。西线调水目的是解决青、甘、宁、内蒙古、陕、晋六省(区)的缺水问题。 (2)西气东输

农村与区域发展论文区域经济发展论文: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农村与区域发展论文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在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更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与时共进的特征。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 引言。 1958 年美国发展经济学艾伯特·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率先提出“发展战略”这一概念,重点讨论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自己的潜力、资源与环境,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自20 世纪60 年代开始,联合国先后制定了60 年代、70 年代、80 年代三个10 年的“国际发展战略”,它使得“发展战略”一词逐渐越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广泛运用于发达国家。 2 国外研究现状。

2. 1 理论贡献。 (1)区域平衡增长论。 均衡增长的主要涵义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行业和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增长。主要包括赖宾斯坦(H. Leibenstein)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纳尔森( R. R. Nelson)的低水平陷阱论、罗森斯坦和罗丹( P. N. Rosenstein- Rodan)的大推进论,以及纳克斯(R. Nurkse)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 (2)区域不平衡增长论。 区域不平衡增长论认为增长过程在实质上是不平衡的。其代表理论有佩鲁(Perour)的增长极发展理论、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和赫希曼(A. O. Hirschman)的依附理论。 (3)区域阶段发展论。 倒U 型理论(Reversed U - Shaped Theory) 1965 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 J. G. Williamson)把库

完整的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书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书(规划时限:2014年-2017年) 编订时间:2013年12月 实施时间:2014年01 月

目录前言 战略纲要 战略目标 第一章、战略总则与分析 一、战略总则 (一)规则编制背景 (二)规则指导思想及原则 (三)规划时限 二、战略分析 (一)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二)客户分析 (三)企业分析 第二章、战略实施与控制 一、战略实施 (一)品牌战略 (二)营销战略 (三)企业文化战略 (四)人力资源战略 (五)财务战略 二、战略控制 (一)事前控制 (二)事后控制 (三)随时控制

前言 企划纲要: 浙江农都家具有限公司根据社会发展的现状,结合目前家具定制产业的市场需求,制定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企业总目标,并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企业的制度进行完善。增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内部职员的工作效率,使企业在三年内业绩达到8000万元的总目标! 战略目标 (1)销售目标 公司五年内将抓住市场机遇,通过稳妥经营,实现销售快速增长。 (2)利润目标:到2017 年主线业务实现的净利润占到公司净利润的70%左右;辅线实现的净利润占公司净利润的30%左右。 (3)拓展目标:力争三年时间实现企业集团化,到2017年,企业产值达1.2千万;2020后从而向上市企业迈进。 (4)模式目标: 核心业务领域和核心经营战略模式 未来1-3年内核心业务领域将从专业的酒店定制转向为家具生活体验馆连锁加盟的经营

模式,并做到全国主要省级城市都能普及; 根据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公司将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打造适合亚浙江农都家具有限公司发展的"SKL"(简单的关键)核心经营战略模式,即基于专业化设计、服务管理流程植入,创造最适合家具定制和连锁加盟。该模式有效整合企业战略、发展大纲、企业文化、品牌、产品、营销、管理体制、投资发展等核心领域。 构建独特的家具定制连锁的合作机构、企业定制管理网站和合作经营及代理加盟的3维立体运营模式。实现各地连锁、合作经营及代理加盟的3维盈利点. 以合作经营及加盟经营为基础,通过加盟商来开发、企业总体服务渠道枢纽,迅速的在全国范围内设立标准化加盟店,把加盟店作为核心,并最终将深圳市吉盛源家具有限打造成为“整体家具定制和家具生活体验的先驱者”。 现依据我司2015—2017年五年发展战略规划,结合行业及公司当前发展趋势,特做如下分析 并明确实施办法。 三年发展战略规划企业战略 第一章、战略总则与分析 一、战略总则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与纲领,指引企业发展方向,明确企业的业务领域,指导企业资源配置,指明企业的发展策略以及发展措施。有利于建立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愿景,使员工对组织产生归属感和奉献精神,从而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有利于履行社会责任,扩大就业,保护资源和环境,充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规划编制背景 浙江农都家具有限公司创立于2005年,注册资金500万元。 (二)规划编制原则 以铸就高端定制和著名家具品牌,狠抓规范化管理为指导思想,以合作共赢为指导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拓展目标市场(设计公司、装饰公司),与之建立战略合作机制。稳定市场占有率,形成品牌输出、产品销售、合作加盟、售后服务“四位一体”的经营格局。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提升员工素质,增强员工和客户的满意度,在业内树立良好的口碑和品牌价值,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 (三)规划时限 五年规划(2015——2017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