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为什么要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

1.“创新能力”的提出。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总体思路。在这“四位一体”总的思路结构中,最根本、最关键的问题是“着力自主创新”。没有自主创新,就不可能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好科学发展道路;没有自主创新,就不可能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没有自主创新,就不可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没有自主创新,也就不可能又好又快地实现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

2.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在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历史条件下,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自主创新。我们的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调动全社会力量重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我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水平和效益。

3.青少年更需要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个性品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中国青少年学生应试能力强,但动手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较差。因此,探索当前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加强青少年创

新能力培养更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

二、影响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1.家庭的“循规蹈矩”式教育。父母总是对孩子的将来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孩子将来能成名成家,或者弥补自己的诸多遗憾。于是,不管书上说什么,都拿来灌输给孩子,只要孩子能“鹦鹉学舌”,便能博得“聪明”的夸奖;再加上人们又总是欣赏那些听话的孩子并誉之为“好孩子”的美称,所以家长们也就对孩子从小进行“聪明加懂事”式、“循规蹈矩”式的教育。其实孩子的头脑中总是盘旋着许多莫名其妙的新想法,可是常常被大人们不屑一顾,甚至横加干涉,大人们或许没有想到,一个颇有天分的发明家就在这样的训斥声中被扼。

2.学校的“唯上唯书”式教育。一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大多注重对已知知识的传授,特别是在升学率、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各种教育活动已经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忽略了孩子们的创造意识的培养。二是教育方式采取灌输式。教师整堂课讲解,学生一字不拉地速记,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不能随便提问表示异议。这种上课方式缺乏信息反馈和民主气氛,灌输有余,启发不足。三是学习方式是以记忆为主。学生对教师讲解内容的消化方式是记忆,被强迫读死书,死读书,复制有余,创新不够。同时,青少年在参加工作前基本上是在校园内度过,没有涉足真实的社会,学习和实践从根本上脱节。这种教育模式,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竞争,使我们的学生既缺乏创造性的培养,又缺乏一种与人合作的

3.社会的培养机制尚不完善。在美国,青少年学生三分之一的课程是在博物馆上的,天文馆和图书馆都是他们学习的好去处,还有电脑网上教学。据报载,美国目前12岁以上的少儿都会操作电脑,上互联网络,被称为“网上一代”。而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尚处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业主要是在教室里由老师传授,素质教育的口号在全国都提得轰轰烈烈,应试

教育的实践却也是扎扎实实的。《中国青年报》有一篇关于“靠拼时间换成绩全国普遍”并呼吁“救救孩子”的报道,产生了强烈的心灵共震。该报道说:“最近,在海南工作的叶先生回河南家乡探亲时碰到了一件让他心痛不已的事儿:上初中的妹妹正处在长身体的年纪,却每天早上5时就要起床去学校上早自习,晚上近22时才到家,回家后还要再做作业,经常是23时才能休息,甚至有时子夜零时还不能上床。”应试教育无疑会大大影响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论是政府和学校,还是社会和家庭,对青少年一代的培养都面临教育目标重新定位、教育方式重新选择,教育效果重新评估等问题。这些深层次的问题不解决,鼓励青少年创新的激励机制和社会环境就难以形成。

三、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

青少年时期好奇好问、好动好试、爱好模仿、富有想象、热情活泼,是最易接受新鲜事物,接受现代信息的。他们身上潜藏着无穷的创新潜能。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尊重青少年的个性发展与创造精神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指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他呼吁要解放孩子的手、口、脚、脑,把孩子从条条框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样,蕴藏在孩子身上的巨大创造潜能旧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怎样才能更好的挖掘最大潜能呢?我觉得我们要欣赏孩子性格中积极的优良的一面,对孩子的一些缺点或不如意的表现,不应该表现出无望和愤怒。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辨证的观察孩子们的行为及其反应,我们总会发现他们的优点。我们不能把青少年看作消极的被管理对象和灌输知识的容器,而要把每个青少年看作具有创造潜能的主体、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学校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否则,若各个环节管理过死,学生就会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个性得不到尊重和发展,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

创新能力。为此,应该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例如可以实行学习过程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允许大学未毕业的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为他们保留一定时间的学籍,激励那些敢于创新的学生脱颖而出

2开设创新课程,营造创新氛围。

创造能力来源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素质,仅仅掌握单一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因此,开设创新课程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开设一系列专门的创新课程,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兴趣。有重点地教给学生们一些最基本的科研和创新方法,诸如如何选题,如何搜集、分析、整理资料,如何提炼论点(观点),如何谋篇布局、安排论文结构;如何论证阐述;如何修改文稿,了解论文的书写格式和规范等等。同时有意识地给学生布置一些综合性大作业或小论文,对学生进行一些科研创新的基本训练,教师再加以必要的指导和辅导,使学生初步掌握科研创新的方法和途径。广大学生通过科研创新实践的磨练,科研创新的能力和水平都会有显著的提高。

学校还应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定期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和科技报告会,出版学生论文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以强化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参加课题调研,并对学生的科研课题进行定期检查和鉴定,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毅力和责任心,拓展学生的视野,有效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建立激励竞争机制,举办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对在创新方面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创新成果的学生,应有相关规定给予多方照顾或优待

3、转变培养模式,改进考试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想方设法地去调动和激发学生对科研创新的兴趣,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也就需要教师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要把过去以“要我

学”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我要学”上来。积极实践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他们在自主的基础上增强创新能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应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

考试方式上,我们可以进行适量的开卷考试。考试时允许学生带课本、笔记等资料,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对那些有创造性见解的答卷要给予鼓励,力争把学生的精力引导到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来。尽量减少试卷中有关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方面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尽可能地安排一些没有统一标准答案的探讨性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经过反复、仔细地分析思考才能做出回答。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并对他们起到一种重要的导向作用。(办公室)

小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计划

学生创新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培养计划 东高平联小 一、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到了强国富民的理论高度。人类正处在新旧世纪交替时期,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这是新世纪人才规格的特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依据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问题,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不断深入,教育创新改革向纵深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不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是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的。它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客观条件的产物,又是人们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活动,有利于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创新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着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各国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内容已作为中小学核心课程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由此可见,面对科技创新教育,在科学发展观、创新教育理念、新思路和新对策等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为科技创新教育在学校里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本次所确定的研究课题是在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为目标;结合学校实施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经过不断探索、研究而产生的。它全面概括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意义和目的、实施策略和指导方法。通过研究,旨在使青少年学生坚定科技兴国信念、初步养成勇于探索、追求新知、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广博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参与、动手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能力。以科学发展观和科技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引领青少年学生创新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 研究目标: ①探索一套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本思路和具体策略,并通过创新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②使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带动各学科深化教学改革,使原来的以教为主的传授式教学真正转变为以学为主的创造性教学。 ③能促使学生优化学习行为,从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的研究性学习,从而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学习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使学生逐步形成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精神,能不断提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2.研究内容: ①明确实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意义和目的。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摘要]: 科技辅导员对青少年创新意识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做一名优秀的科技辅导员呢?我们应该从四个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整合资源、配合教学;激发兴趣、科学探究;鼓励创新、活动开路;创设和谐,共同合作。 [正文]: 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过程中,科技辅导员是一支至关重要的队伍。他们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促进青少年科技素质的提高。我们作为科技辅导员,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整合资源、配合教学 首先,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容的,它还包括电视、电影、录音、幻灯等多媒体,还有实验教学。这些现代教育技术的资源建设、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学校信息技术设备比较完善,实验室建设也比较规;有的则缺这少那,特别是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大多不到位;有的资源建设比较好,但由于多种原因,设备长期闲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科技辅导员要积极配合校领导,制订好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 其次是抓好资源的管理,对现有资源进行鉴别、取舍、维修,对新添的资源建设要有系统的“管理使用制度”,构建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体系。

第三,抓好资源使用率,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科技辅导员既要协助校领导抓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和水平,还要努力协助学科教师制订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计划”,为他们写好教案,提供方便,包括制作教学课件,选择音像教材资源等。 二、激发兴趣、科学探究 如何让学生热爱科学、提高科学素养,这需要科技辅导员付出更艰辛的劳动。 1、要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往往是靠老师通过多种形式去激发的。如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育生活化。如在教“周长和面积”的容时,我设计了一个课件,即教师买了一套住房(多媒体展示高楼大厦),要进行装修,有几个问题请你帮忙解决。问题一:计算出这套房子的总面积;问题二:用边长5分米的石铺地需要多少块?每块石售价8元,需要多少钱?学生听后跃跃欲试,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 2、引发科学探究。小学生对上科学课普遍很感兴趣,都能自发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而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来源于对事物观察后所产生的科学问题。他们想了解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引发对这一问题的探究活动。如《比较水的多少》一课,学生经过观察,发现要比较出水的多少,不能只从容器的大小,液面的高低来确定,而是要综合地考虑到多种因素,液面虽高,但由于容器的体积(底面积)小,所以所装的水不一定多。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用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判断出哪瓶水多,哪瓶水少呢?此时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想亲身探究一

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青少年创新意识 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南苑小学孙培灵摘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明确指出:“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这是基于当今国际科技和经济发展态势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做出的重要论断。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培养未成年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成败。 我们嘉定区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工程”、南苑小学倡导的学生“求思、求实、乐学、善学”教学模式以及工业区富蕴居委会等社会教育为协同力量,三位一体,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做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青少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正文: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明确指出:“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这是基于当今国际科技和经济发展态势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做出的重要论断。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培养未成年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成败。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对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结合我区在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实践探索谈谈几个方面的认识: 一、以科技创新工程为抓手,引领全区创新活动的开展 我们嘉定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工程围绕主题“普及科技教育,提升创新能力”展开,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旨在让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参与到丰富的科技活动中,从而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精神和科技实践能力。“上海汽车博物馆”、“嘉定气象科普馆”以及“菊园社区市民健康中心”等9所上海市科普基地与学校的牵手,实现了校内、校外资源的整合、共享,为共同推进科普教育活动,深入开展青少年创新工程创设了有利的条件。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方案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一、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这是新世纪人才规格的特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依据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问题,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不断深入,教育创新改革向纵深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不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是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的。它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客观条件的产物,又是人们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活动,有利于

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创新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着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各国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内容已作为中小学核心课程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由此可见,面对科技创新教育,国内外在科学发展观、创新教育理念、新思路和新对策等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为科技创新教育在学校里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本次所确定的研究课题是在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为目标;结合学校实施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经过不断探索、研究而产生的。它全面概括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意义和目的、实施策略和指导方法。通过研究,旨在使青少年学生坚定科技兴国信念、初步养成勇于探索、追求新知、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广博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参与、动手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能力。以科学发展观和科技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引领青少年学生创新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研究目标:①探索一套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本思路和具体策略,并通过创新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②使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

浅谈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5-06-16T14:31:49.9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6月总第208期供稿作者:苏芳丽[导读] 传统的应试教育以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得吃力,老师教得辛苦,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苏芳丽广西防城港市实验高级中学538021 摘要:当今的教育实施的是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创新质疑超越 国家要发展,靠的是人才,而对人的智能要求,重要的是要创新能力,科学精神,创造性能力。能在科学界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能否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这对他们来讲至关重要。学生大部分活动都在课堂中进行,如何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课堂教学的内涵。本人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课堂上提倡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应试教育以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得吃力,老师教得辛苦,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师首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也是新课改课堂教学所提倡的。课堂上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这种肯定比被动学习的效果要好,而且学生在求知时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全面提高各种的能力,如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通过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比如在上蛋白质这节内容时就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牛和羊都吃草,但是牛肉和羊肉却不同。学生听了这个问题显然很感兴趣,积极思考。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那是它们的蛋白质不同,那它们的蛋白质为什么不同呢?又为下一个内容蛋白质的多样性原因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要相信学生 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创新能力。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我担任高二理科班的生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个学生的基础比较差,无论考得多简单,考试的结果都二三十分,总是拖这个班的后腿。这个学生真是让人头疼,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成绩差呢?在教学过程中我特意去观察他上课的表现,通过观察发现他注意力不集中,也爱和周围的同学讲话。发现了这些特点之后,上课一有机会我就提问他,毕竟是基础差吧,刚开始回答的还不是很好。可是有一次我在《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这一课当中的有一道问答题“你支持生殖性克隆吗?”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问他他应该可以答出来,他不仅回答出来,而且他的回答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回答的内容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他为什么不支持的原因,表达了自己不支持的观点,回答得很到位。不仅是从生物学的角度,还从政治的角度分析,他的回答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这不像是一个差生的回答。这时候我用一种赞许的眼光看着他,并通过表扬了他,我说他回答的内容不仅有生物知识还穿插了政治知识。讲得很生动,回答得很到位。这时班上响起了赞扬的掌声,同学们也很欣赏他的回答,也肯定了我的说法。这个学生经过这次鼓励之后。从此,他上生物课时意力集中多了,回答问题时也比以前积极了,看到他的改变,我的内心也为之高兴。在教学中的一个例子让我改变了对差生的看法,他们虽然学习差,但是其他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并不差。 三、鼓励学生要有质疑精神 质疑是创新的基础与前提,没有质疑就不可能有创新,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首先要教会学生要学会质疑。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节内容时,我先展示几幅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图片。学生看到这些图片激发学生兴趣,这时候我就鼓励他们看到这几幅图你们有什么看法?学生看到这些图片激起了他们的问题欲望。植物为什么向光性生长?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把这些问题收集起来,学生一边学一边思考,学生学习起来更有目的了。当讲到向光性的原因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的,有学生提出问题,难道向光性生长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吗?可不可以是抑制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呢?我说你这个问题提得好,于是我说到曾经有学者提出向光性生长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的。你也可以像科学家那样设计实验来证明。学生知道自己提的问题得到肯定了以后,在以后的生物课上,能不时地提些有深度的问题。 四、鼓励废物利用制作小作品 废物利用是指收集本来要废弃的材料,分解再制成新产品。学生在课外利用废物制作小作品的同时锻炼了动手动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创造能力。 五、鼓励敢于超越 创新必须进行超越,超越是对传统学习模式的超越,对现有的知识超越。例如:在做还原糖的鉴定时,我们通常使用的材料是颜色浅并且接近无色的材料,通常是苹果或者梨。同学们能不能用甘蔗来做实验?马上又学生否定,因为蔗糖是非还原糖。难道就只能用梨或者苹果?有没有同学想到不同的材料呢?这时有个同学小声的说龙眼,龙眼色浅,含糖丰富。而且是我们南方特产。结果这个同学用龙眼做了检验还原糖的材料,不仅成功而且做的效果比用教材的更好。学生尝试了改变带来的成就感,我相信以后再遇到问题解决不了,他也会尝试着改变。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 总而言之,从课内到课外,如果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方案

XX学校 2017年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思想,全面提升我县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综合素质和科技实践创新能力。为此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立足我县的资源优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深入探索我现科普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努力营造良好的科普氛围,促使我县师生感知科学、爱好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根据我校实际主要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科普教育教学活动: 1.科普教育综合实践活动; 2.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活动;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一、科普综合实践活动 分阶段开展科普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全校学生学生参观我县各类科普基地—参观宝箴塞文化景区、欣赏龙女湖美景、感受美丽自然风光-白坪飞龙旅游度假区、接受红色教育、品尝武胜美食等,让学校全体学生参与到科普教育实践活动中来,活动结束后将自己的收获和感想以图画、作文、手抄报、科普作品等方式展示。 1. 科普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流程 科普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每学期一次,分为春季和秋季科普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全校统一组织安排,以班级为单位设立主题,要求每个班全员参与。 科普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流程:各班主任确立科技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制定安全预案)—报学校科技辅导员审核—报校长审批—开展科普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班主任对本次科普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汇总所有资料形成一个完整的科普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2. 科普综合实践活动目的 全校学生参与科普活动要学习相关的科普知识,在活动过程中感知到现代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各种便利,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开阔视野,提升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把自己一天学到的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爱上科学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从事科学创作。 华生园蛋糕梦幻城堡科普综合实践活动 由中央工厂、中央广场、游客中心、欧洲小镇、博物馆、旗舰店、梦幻生态园、购物休闲中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单位:居巢区坝镇中心小学 作者: 费康兵 2014年3月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内容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素质教育核心的创新教育已成为人们的热点话题。本文从“更新教学观念”、“鼓励质疑问难”、“放飞想象的翅膀”、“提倡标新立异”、“注重实践活动”等五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参考途径。正文部分注重教学理论的同时,适当结合客观现实与教学实例进行论证。文章思路清晰,分析比较全面。从结构上来讲,先总起,然后分述,条理清楚。 关键词:质疑、想象、标新立异、实践、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一英明论断是对我国创新教育的极大鼓舞。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已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摆在了教育工作者面前。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教师必须具有现代教学理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强调“讲清”、“讲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认为学生听完课后觉得没有任何问题,就达到教学目的了。这种以“灌输知识”为主要方法的教育方式,致使学生依赖性强,不愿开动脑筋,这不仅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而且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结合教学实际,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多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索研究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承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讨论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计划

金山小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计划“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一言以蔽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现就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谈体会,以与同仁共勉。 一、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②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第三,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 二、重视内在诱导,引发创新意识。 “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教学模式则是构建这种环境的方法。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不等于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学习。 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谁知道,汽车为什么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圆的。”“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汽车就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呢?”学生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迫切想知道答案。“看来,汽车为什么行驶得又快又平稳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还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呢。”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弄懂“圆”、“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自主地探

作为青少年怎样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电子教案

作为青少年怎样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初四思想品德“科教兴国战略”部分练习题 一、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重奖科学家?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重奖科学 家,有利弘扬科学精神,发展科技事业,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实施科教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2、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靠人才,高素质的人才是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日 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重奖科学家是实施人才强国的需要。 3、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活力……重奖科学 家是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4、有利于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为优秀科技人才的脱颖 而出创造条件。 5、是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需要。 6、重奖科学家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需要。是提高国际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二、作为青少年,我们应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创新开型人才? 1、我们青少年应努力成为国家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在学习生活中,转变学习方式, 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2、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独立思考,不断创新,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珍惜受教育的权利,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为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4、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力、想像力,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发展求异思维,让创新思维闪光。 5、要学以致用,勇于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积极参加小制作小发明等科技创新活动。 6、敢于和善于创新,把创新的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 7、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以“公式的推导”谈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公式的推导”谈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8-07-30T11:41:16.31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下作者:冯建秀 [导读] 在教学中,我们尝试“以学生为主本”的教学方法,大胆放手,使学生主动学会分析与参与,学会创造与体验,积极地由外而内地构建知识。荷兰学者弗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沙富小学,广东省江门市 529085) 摘要:在教学中,我们尝试“以学生为主本”的教学方法,大胆放手,使学生主动学会分析与参与,学会创造与体验,积极地由外而内地构建知识。荷兰学者弗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明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创新能力。因此,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自我创新精神是数学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内容。下面以“长、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一课为例,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公式;推导;创新 一、在准备材料中渗透创新意识 先让学生课前自制2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上课一开始,老师就有意提问:老师要你们剪这么多的小正方形不容易吧,下面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的制作过程?有的同学说我先画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剪下来,再去按它的大小剪;有的同学说我是先画一个长是20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再画成20格的小方格,这样就可以剪成20个小正方形;有的同学说我是先画一个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再中间画开成4个,再叠5张纸一起剪,这样剪的次数可以减少,…… 二、在运用手操作中激发创新欲望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以实践为基础,采用形象化材料与手段来理解内容,掌握新知,有利于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创新欲望,并最终让学生实现把未知转化为已知。 1、用自制的小正方形任意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把有关数据填入表中。 2、抽样调查学生填写结果。 3、观察表中数据进行小组讨论,发现什么规律? 4、反馈信息: 长方形面积 = 每排个数 X 排数 = 长 X 宽 正方形面积 = 每排个数X 排数 = 边长X 边长 宽 = 面积 ÷长长 = 面积 ÷ 宽 这样,通过操作、观察、讨论、归纳,激起了学生表现自我才能的欲望。 三、在验证结论中发展创新思维 这个阶段是让学生将上述探索活动过程和结果加以整理,使其有序化、概括化、明确化,逐步从感知上升到理性。至此对于刚才学生得出的一系列结论教师并没有作出过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接着教师在投影中出示两个图形(如下图),问学生要知道刚才我们得出的纵论是否正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用量一量、算一算、摆一摆的方法验证。) 1、根据大家的结论,算面积要量出什么?(长、宽或边长的长度)请学生量一量,再用你刚才得出的公式计算两个图形的面积各是多

怎样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

怎样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 发表时间:2009-07-22T11:14:49.217Z 来源:《新华教育研究》2009年第3期供稿作者:袁野 [导读] 创新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及操作能力等,也包括情绪、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 怎样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 袁野 创新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及操作能力等,也包括情绪、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每个人的创造力都可通过培养得到提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创新意识教学中,注重构筑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注重自身素质的完善,尊重学生。在合作中发现、解决问题,激发创新。 2培养注意力,激发探究兴趣兴趣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探索,从而获得创造的成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滋味,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就使学生的“苦学”变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培养敏锐观察力,提高创新效果学生的观察往往总是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的,观察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讨论,让其知道观察成功失败的原因,使他们在下一次观察时,能有效地提高观察效果。 4培养持久记忆力,强调知识系统性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总结、串联,对每一章节知识点归纳、概括、梳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整体框架,将一阶段所学内容理解、巩固,以便下一阶段的学习。 5突破常规,培养发散思维注意发扬教学民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尊重并聆听学生提出的“古怪”、别出心裁的问题。 6鼓励自主学习,提高操作能力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7经历挫折体验,培养顽强毅力创造活动需要借助决心和毅力,教学中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感受到挫折,尝到越过障碍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 8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挑战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猜测,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质疑能够提高学习主动性、生动性和创造性,打破知识限制,把死知识变成活知识。 9创新教学手段,拓展教学空间超越教材本身,利用丰富的外部资源,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如通过编演英语小品、讲故事、出板报、写贺卡和信件等活动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总之,教学是一门科学,教学又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因此,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我国新一轮教学课程改革的目的。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0-03-25T09:24:34.700Z 来源:《当代教育之窗》2009年第12期供稿作者:路永(灵璧县向阳初级中学安徽灵璧234200) [导读] 本文指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摘 要】本文指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手段和策略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注意德育,塑造学生崇高的创新人格,保证学生的创新能力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新课堂;创新人格 Shallow the development talked a student innovation ability Lu Yong 【Abstract】This text pointed out the innovation's ability of the student in the future socialism the modern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importance function.The teacher should adopt various means and strategy let student of the innovation ability get development, in the meantime attention virtuous teach, mold a student lofty of innovation personality, assurance student of innovation ability along exactitude of direction health development. 【Key words】Innovation ability;Innovation classroom;Innovation personality 【中图分类号】G1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236-3619(2009)11-13-013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江泽民主席的这番话指明了教育要想真正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为之服务,九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独特的思维活动和操作技能,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产生新方法,新知识和新事物的系列个性心理品质。怎样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创新课堂的形成 课堂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合理安排45分钟的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得以实施的保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1.1 课堂教学目标的创新。 教学目标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学生知识的消化、能力的培养、缺陷的补偿,更应结合学生,具体设计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标,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进行。要克服目标单一化的倾向,确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做好大纲、教材、学情的认真研究,使课堂目标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创新,学会做人。 1.2 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法是实施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则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兴趣、、意志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因此,在课堂上坚决废止“注入式”、“满堂灌”的陈腐教学方式,提倡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符合学生实际的新的创新性、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教法的设计应尽量做到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达到多种教法的优势互补,使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1.2.1 创新程序。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发挥个性的自由。应鼓励学生在个性的基础上大胆表现,鼓励学生对他人的方法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发散思维、类比思维、想象思维等。再次,应注意灵活性的特征,应避免教学过程拘泥于编写的教案,而不加任何的变动。 1.2.2 增加趣味性。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增加趣味性这一调节剂。无论是在讲授中、练习中,还是讨论中,都应该注意学生情绪的调动,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运作状况。学生的兴趣、好奇心,伴随着掌握知识的过程,变课堂教学为其乐融融的求知过程、探索过程,其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最大限度释放。 1.3 营造创新氛围,激发探索精神。 让学生学会创新,则需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注重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的形式,把一堂以往只是讲授的课变得有动手、动脑,有实践操作,学生更乐于接收新知,寓教于乐,目的是培养其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等多种能力。 2.注重德育,培养学生崇高的创新人格 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自身的创新才能献身科学,推进文明进展,为人类造福的崇高精神品格。这是学生创新能力真正形成的思想保证。因为创新才能是个中性的“东西”,说到底,它还只是一个工具,受人的情感和道德品质的驾驭和支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火药的发明,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也正是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

我来支招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不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任务,也要靠社会和家长的大力支持,共同合作,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好的环境。那么作为未来建设者的教师如何面对历史的挑战?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这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历史的抉择、时代的课题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正在飞速地改变着面貌。毫无疑问, 21世纪将是一个更高速度发展和变化的新世纪。世界各国都在调整各自的战略,努力塑造各自在21世纪的形象。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现代科技革命,教育更应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 二、培养科学意识,训练思维方式 (一)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目的 我们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其目的不在于制作出几件科技作品,不在于在各项比赛中获得名次,而在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科学素质是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度和综合化发展对未来建设者的要求、是现代化社会对现代人的基本要求。它是从小养成的,不断发展的。 (二)培养科学意识 1.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科技活动是对青少年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的极好途径。科技活动非常清晰地反映出物质和精神、实践与理论之间的辩证关系,青少年会从实践活动中懂得:物质是世界的本性,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同时,会从活动实践中懂得事物是有客观规律的,按规律办才能成功。教师在引导青少年认识世界本质的同时进行无神论教育,分析各种迷信及宗教的本质,认清无神论在社会发展中积极意义,这些对于形成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是非常重要的。 在科技活动中,联系科技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联系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联系现代化建设对科技人才的需要等对青少年进行人生价值、人生目的、人生态度的教育是很有说服力的。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与“科教兴国”的观念 结合科技活动,让青少年感受科技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认识科技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逐步确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引导他们关注科技新成就,关心 21世纪中国的发展,明确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意义,激发他们参与科技活动的自学性和积极性。 3.科学的兴趣和理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青少年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而“兴趣—志趣—志向—理想”是许多有作为的科技人员成长的轨迹,但是这种理想不仅仅是专业理想、职业理想的教育,也包括人生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教育。 4.现代意识 现代意识的发展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体现,现代科技发展是现代意识产生的基础。关于人的现代意识与现代素质,国际上研究颇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求变化,敢于创新与改革;重知识,尽可能地取知识;守时,准时,时间观念强;工作讲效率;讲民主,思路开阔,大脑开放;有自信,讲信用,对自己承担的责任负责;相互了解,尊重

如何培养思维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思维创新能力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分析 如何培养思维创新能力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分析一,摘要 “创新”并不是陌生的词汇,它经常出现在各种书籍和媒体当中。从古至今,有关创新的名言数不胜数。足可以看出,创新对于每个时代每个国家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如何培养思维创新能力也一直被人们所重视。例如杜甫的诗句“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泽民曾说过:“创新是一个名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管理上的创新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先声夺人,出奇制胜,不断创造新的体制、新的产品、新的市场和压倒竞争对手的新形势,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下面就从什么是企业管理创新,为什么要进行企业管理创新,如何进行企业管理创新以及相关案例分析四个方面来谈谈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企业,管理创新 二,正文 (一)什么是企业管理创新 企业是组织,其管理者行使管理的五种职能:决策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创新职能是通过企业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表现其存在的,对于一个有活力的企业来说,创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企业,只有企图才有事业。企而创新,图而突破。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观转变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管理的唯一主题,是企业夭折的重要根源之一。在产品、技术、知识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成长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所面临的比管理效率更重要的课题。 管理创新的内涵是:以价值增加为目标,以培育和增强核心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中心,以战略为导向,以各创新要素(如技术、组织、市场、战略、管理、文化、制度等) 的协同创新为手段,通过有效的创新管理机制、方法和工具,力求做到人人创新,事事创新,时时创新,处处创新。一个企业要真正做好创新,那么其管理创新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环境的创新。 (二)为什么要进行企业管理创新 企业作为一个有机体也和所有的生物有机体一样,都是处于不断进化和演变过程之中的,任何企业管理只有维持工作显然是不够的,它无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管理创新就是要突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基本规律对于企业的作用。 创新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获取经济增长的源泉。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人类经济获得了迅猛的发展,20世纪大部分时期的增长率超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这种发展和增长的根源就是创新。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创新事物繁荣的增长的更加便利。创新不就有助于产品更新换代,而且极大拉动了经济的增长。 其次,创新是组织谋取竞争有事的利器。当今社会,各类企业的迅速发展,使得企业间的相互竞争成为普通现象。特别是全球化的深入,工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要想在竞争中谋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在教学中更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观。如何在师生关系中把握平等、合作关系,首先,教师应该经常进行换位思考,尝试从学生的角度体验课堂教学,创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如果教师理解了自己的行为对学生具有的意义,就能够更好地修正行为,达到师生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其次,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感受,使教学成为对话、交流和知识创新的活动,这样,师生之间不再是命令和服从关系,而是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真诚交往、共同探索与交流的平等关系。因此,教师必须要考虑:一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未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二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可见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三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四在拓宽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要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课内长骨、课外长肉,让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宏图。二、培养学习兴趣,开导创新意识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是学习者内在的“激素”,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思维的内在动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数学圆柱体的侧面积一课时,就可采用直观演示法、独立操作法,让学生自己利用手中的圆柱体模型去发现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学生在教学引导下,把已成圆柱体学具的纸壳展开认真观察,讨论十分热烈。“经过你的观察,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可能是什么形状呢?”这个问题一提出,立即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了他们的创造意识,有的说“是长方形”;有的说“如果圆柱的底周长和高相等,侧面展开就是一个正方形”;有的还说“如果沿圆柱体侧面的高斜着切开,可能是平行四边形”……我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后,又引导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它的侧面积都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这样,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将原本抽象、枯燥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其浓厚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创设县念环境,激发求知心理有好奇心就会主动地去探知,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教学小学六册《参观人民大会堂》时,教师提出:“谁到过北京,参观过人民大会堂吗?”学生回答“没有”,老师接着说:“今天带大家到北京去参观人民大会堂。”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