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 第二单元第1课时复习 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七下 第二单元第1课时复习 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七下 第二单元第1课时复习 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兴隆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六环节、分层递进”教学案

主备人:杨世根参与人:马艳芬姚晓东审批:()班姓名:

8.

该皇帝解除功臣与武将权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A.推行科举,选拔人才

B.防止武将夺权

C.防止文臣夺权

D.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9.朝代更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下列几个朝代的灭亡按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A.北宋—辽—西夏—金

B.辽—北宋—西夏—金

14.下面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016版)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册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 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A.刘备B.元昊C.忽必烈 D.赵匡胤 2.“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反映了北宋建立后() A.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B.与辽长时间保持相对和平的局面C.加强了皇帝和中央的权力 D.与西夏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关系3.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共同点是() ①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都加重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负担 ③都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 ④都是在北宋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订立的。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4.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5.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 A. B. C. D. 6.宋与金的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A.南宋定都临安B.宋军收复建康C.宋金达成和议D.岳飞取得郾城

大捷 7.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岳飞书房的场景,其中错误的是() A.书柜中放有苏轼的词集 B.另一面墙上挂着宋金和议后的《金、南宋对峙形势图》 C.书桌上摆放着一本《资治通鉴》D.一面墙上挂有一柄宝剑 8.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 A.景德镇 B.邢窑C.哥窑D.越窑 9.“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2020年达州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对西藏加强管辖,并使之成为正式行政区的是 A.汉朝政府B.唐朝政府C.宋朝政府D.元朝政府 2.金庸武侠小说著《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给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根据所学推断当时的国耻是指 A.澶渊之盟 B.靖康之变 C.宋金和议 D.南宋灭亡 3.交子的出现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业生产出现新气象B.手工业生产兴旺发达 C.商品贸易空前繁荣D.印刷技术世界领先 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 A.元宵节B.端午节C.中秋节D.元旦 5.元朝时,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A.回纥 B.回族 C.藏族 D.蒙古族 6.宋辽议和、宋夏议和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A.北宋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B.宋、辽和西夏都想在三个政权并立中趋利避害 C.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主流民族关系 D.三个政权谁都吞并不了谁 7.两宋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①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②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 ③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 ④造船业世界领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8.《射雕英雄传》是金庸拥有读者最多的作品之一,郭靖和杨康是小说里面的两个重要人物。你知道他们的名字与下面哪一事件有直接的联系 A.西夏建立B.金灭北宋C.澶渊之盟D.元朝建立 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A.元朝 B.唐朝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完成了全国的统一②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北京 ③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 A.①② B.②④ C.②③D.①④ 2.“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危害之大。”宋太祖这一政治理念实施后产生的影响是()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②使得军队战斗力增强 ③士人更加受到尊重④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素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③④ D.②③ 3.右面方框内的对话讨论的是() A.宋夏议和B.宋辽议和C.宋金议和 D.辽金议和 4.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其中,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论数起。”这表明,交子() A.产生于商业纠纷中 B.是印刷技术进步的产物 C.是民间交易的凭证 D.只在少数富人之间流通 5.元朝统治者在划分行省时,打破以往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分裂割据 B.实现国家统一C.强化思想控制 D.开发边疆地区 6.《中国通史》中记载:“提倡文人政治,严禁武人干政,其目的在痛纠唐末五代武人乱国的弊病。”该材料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点是() A.藩镇割据B.宦官专权C.武将专权D.重文轻武 7.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下面是某同学用制表法梳理少数民族杰出人物时制作的表格,表格中由上到下应依次填 A C.阿骨打、孝文帝、忽必烈、铁木真 D.阿骨打、孝文帝、铁木真、忽必烈 8. 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在“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最能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9. 南宋时,都城临安曾有谚语“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这主要说明临安 A.蔬菜类品种丰富 B.水利建设获得发展C.城市商业的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0.南宋时,南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开垦出许多梯田、圩田。梯田就是依山势而建,状如梯子;圩田就是把临近江河湖泊的水洼地用堤围起来,堤上有闸门,洪涝时闭闸防淹,干旱时开闸灌溉。南宋时南方梯田、圩田的开垦() A.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践 B.依赖于北方农民南迁 C.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 D.取决于南方社会安定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测评人教版

第二单元测评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这段歌词所评述的古代帝王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2.“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宋代( ) A.统一文字 B.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 D.崇文抑武 3.“杨家将”的故事,以话本、戏剧等形式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它对北宋前期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加以演义,主要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下列哪一事件不会 ..出现在“杨家将”的系列故事中( ) A.阿保机发起澶州之战 B.宋真宗亲征澶州城 C.宋辽议和结澶渊之盟 D.北宋北伐辽遭失败 4.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这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南下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交纳的岁币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北宋和南宋之间的关系类似于( ) A.西晋和东晋的关系 B.隋和唐的关系 C.曹魏和北魏的关系 D.武周和北周的关系 7.岳飞的词“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匈奴”指的是( ) A.匈奴统治者 B.女真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 8.“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 ) A.两宋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秦汉时期 9.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 A.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10.宋代是我国古代经济、科技发展的高峰期。下列表述与南宋时期南方商业繁荣的史实不相符 ...的是( ) A.京城的主要街道店铺林立 B.京城的主要街道买卖昼夜不绝 C.纸币与铜钱并行 D.广州的人口多达百万 11.自古以来,各族人民驰骋于中华大舞台。史书所述“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的民族是( ) A.蒙古族 B.突厥族 C.女真族 D.回纥族 12.下列图1、图2、图3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行政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其中,图3反映的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13.五代至元朝时期,在中华大地上出现了很多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辽②金③西夏④蒙古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辽宋夏金元时期

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计60分) 1. 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A.赵匡胤和铁木真 B.赵匡胤和忽必烈 C.赵构和铁木真 D.赵构和忽必烈 2.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说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吗( ) A.靖康之变 B.陈桥驿兵变 C.玄武门之变 D.葵丘会盟 3.“(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融合加强 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岳家军的抵抗4.“兴东北,建大金。占辽朝,灭北宋。战南宋,归元兵。”此三字经概括了下列哪一民族的兴起与建立政权的历史 ( )A.契丹 B.蒙古 C.党项 D.女真 5.金庸武侠小说著《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这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根据所学推断当时的国耻是指() A.澶渊之盟 B.靖康之变 C.宋金和议 D.南宋灭亡 6.南宋著的抗金领,他所率的军队作战勇敢所向无敌,但他最后却遭臣诬,以莫须有的罪被杀害。后来,的冤狱得以平。在他墓门上一副联:青山有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就是() A.寇准 B.岳飞 C.文天祥 D.李自成 7.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 A.B.C D. 8.“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天堂》这首歌曲深情表达了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对家乡的赞美。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C.努尔哈赤 D.阿保机 9.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 A.行省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10.“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北宋王安石的诗句,它隐含的科技发明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火药 11. 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简述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简述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1.北宋与辽的关系 ①战争:争夺的重点是幽云十六州。 概况:北宋在统一南方后先后两次对辽用兵,均失败,转入战略防御,确立了“守内虚外”的政策;北宋停止北伐后,辽统治者不断发兵南下,威胁北宋的安全 ②议和——澶渊之盟 背景:1004年,辽军逼近东京,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在前线大挫辽军锐气,辽方提出议和,宋真宗接受;1005年初,双方订立和议。 内容:宋每年送给辽“岁币”;辽撤兵;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各守边界。 影响:宋辽双方对峙局面形成,维持了一个世纪的和平局面;双方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促进了民族融合。 2.北宋与西夏的关系 ①战争:元昊称帝后,与宋不断交兵,双方损失都很严重。 ②宋夏议和 元昊取消帝号,北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夏对

宋称臣;宋每年送给西夏“岁币”;重开边境贸易。 影响:宋夏议和以后,双方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3.南宋和金的关系 (1)南宋的建立:1127年,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宋金关系 ①战争 北方义军的抗金:代表是太行山的八字军。 岳飞抗金:采取“连结河朔”义军的正确方针,1140年,获郾城大捷,给金军以沉重打击 ②议和——宋金对峙的形成 议和: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和议,史称“绍兴和议”。 主要内容:南宋皇帝向金称臣;南宋与金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划定边界;南宋每年向金输纳“岁币”。 评价:是南北双方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基本均衡的结果;加重了南方人民负担;减少了战争,给双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交流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局面。

正确认识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及民族关系 (1)关于民族政权的认识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因此辽、宋、夏、金这些政权的历史地位是平等的,少数民族政权为我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2)关于民族关系的问题 ①各民族间存在战争,这些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但不能用侵略和反侵略进行定义。反抗民族压迫和掠夺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为了实现国家统一的战争也是正义的,反之则是非正义的。 ②在宋、辽、夏、金的关系中占主导的是三次议和,这三次议和虽然是两宋统治者接受屈辱条件以求得苟安,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议和使双方减少了战争,获得了较长时间的相对安定局面,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各民族人民的友好交往。 ③这一时期,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技术、制度被少数民族吸收,辽、夏、宋、金之间的商品贸易联系增强,少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第7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一、宋朝的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 1.文教政策 宋初的统治者在统一国家之后,对统治策略做了重大改变,由原来的重视“武功”,改为强调“文治”。与统治策略的这一转变相适应,确立了“兴文教,抑武事”的国策。概括地说,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重视科举,重用士人 北宋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开始重用文人,充任全国各级政权的官吏,军队也受文官节制。正因为政治上迫切需要文人,于是便利用传统的科举考试,大量取士。 (2)“三次兴学”,广设学校 宋初重视科举考试,却忽视了兴建学校培育人才,因此开始广设学校培育人才。“兴文教”的政策在宋初主要表现为重视科举选拔人才,在此之后,将侧重点放在兴学育才。自庆历四年(1044年)后,宋朝历史上先后出现了三次著名的兴学运动。 ①庆历兴学是由范仲淹在宋仁宗庆历四年主持的,兴学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第一,普遍设立地方学校,诏州县立学; 第二,改革科举考试,规定科举考试先策,次论,次诗赋,罢贴经、墨义; 第三,创建太学,并在太学中推行胡瑗的“苏湖教法”。 ②熙宁兴学是由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主持和推进的,教育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 第二,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校; 第三,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科学校; 第四,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 第五,改革科举制度。 ③崇宁兴学是蔡京在宋徽宗崇宁年间主持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 第二,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 第三,新建辟雍,发展太学; 第四,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 第五,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 上述三次兴学运动,虽然前两次均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但都不同程度地将宋朝教育事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第三次兴学,对宋朝教育事业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更是超过了前两次。因此,这三次兴学运动是宋朝“兴文教”政策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体现。 (3)尊孔崇儒,提倡佛道 宋朝统治者尊孔崇儒,大力提倡佛、道,其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但积极提倡的结果,使儒、佛、道三家在长期而激烈的斗争中,逐渐走上了融合的道路。最后终于孕育出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糅合佛、道思想而成的新的思想体系——理学思想,后经元、明、清统治者的不断提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 2.教育制度 宋朝的教育制度基本上沿袭唐制。宋初由于重视科举取士,虽设官学,而未被重视,自三次兴学运动后,才在中央和地方陆续建立起了完备的官学教育体系。南宋虽偏安江南,但在绍兴、乾道、淳熙年间,官学亦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官学教育制度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中央官学属于国子监管辖的有国子学、太学、辟雍、四门学、广文馆、武学、律学、小学等;属于中央各局管辖的有医学、算学、书学、画学等;直属于中央政府的有资善堂、宗学、诸王宫学、内小学等。地方官学有州学、府学、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测试卷01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测试01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1.“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此句诗词中涉及的古代开国帝王有()A.秦皇、汉武B.唐宗、宋祖 C.秦皇、宋祖D.汉武、唐宗 2.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的措施是()A.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B.削弱和分割相权 C.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D.重视发展文教,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度 3.下图中1和2的位置分别应是() A.西夏和辽B.金和西夏 C.辽和西夏D.西夏和南宋 4.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北宋与同时期少数民族关系的缩影。它是北宋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订立的()A.辽B.西夏C.金D.元 5.下面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①②③④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D.①③④②

6.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中华大地呈现出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这些政权虽由不同民族建立,但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以下属于这个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①辽②北宋③金④南宋⑤西夏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 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 7.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8.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如下一组图片,请你为该展厅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名称() 清明上河图南宋纸币铜板拓片市舶司遗址 A.宋代商业繁荣B.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国家统一D.宋代民族融合 9.自古以来,各族人民驰骋于中华大舞台。史书所述“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的民族是()A.蒙古族B.突厥族 C.女真族D.回纥族 10.下图是七年级某班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该处是() A.政权名称B.建立时间 C.创建者D.地方制度 11.为了对疆域进行有效管理,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的是()A.汉朝政府B.唐朝政府 C.宋朝政府D.元朝政府

中国历史知识线索之宋辽夏金元史

中国历史知识线索 宋辽夏金元史 从960年北宋建立到1368年元灭亡、明建立,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时期。 宋史(960——1276年) 一、北宋(960年,陈桥驿兵变——1127年靖康之变)的建立和统一之路 宋太祖、太宗两朝是北宋初期。 1、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国号宋,定都开封,年号建隆; ↓ 2、平定李筠、李重进(二人为后周大将)的叛乱; ↓ 3、963年,平定荆南(南平); ↓ 4、965年,消灭后蜀; ↓ 5、971年,后汉降宋; ↓ 6、975年,灭南唐; ↓ 7、978年,吴越献地,降。至此北宋消灭南方割据政权; ↓ 8、979年,太宗亲征,灭北汉,之后发动征辽战争。986年,高粱河之战、雍熙北伐 1、“杯酒释兵权”,把全国武装的最高统帅权收到皇帝手中; 2、撤销殿前都检点,设“三衙”,即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兵司和 殿前司统领禁军; 集军权 3、按照“守内虚外”的政策进行军事部署,将全国军队分为禁 军、厢军、乡兵、蕃兵四类; 4、确立养兵募兵制度; 集权措施 1、分割宰相权力,设参知政事为付相分割宰相行政权,设枢密 院掌管军事以分割宰相军权,设户部、盐铁、度支三司分割 宰相财政权; 集行政权 2、削弱郡县长官权力,设通判监督知州; 3、官、职、差遣分离; 4、改革科举制度,严格考试程序,选拔人才; 集财政权:中央“制钱谷”,各地设转运使把财政收入运到指定地点; 集司法权:设提点刑狱一职,主管地方司法; 评价:1、对于解除藩镇分裂割据,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并在客观上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随着时间推演,造成“三冗二积”的不良局面; 三、北宋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变革【社会变革是重点】 宋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是北宋中期。

4-2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第2课时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1.北宋与辽的关系(1) 辽的建立①兴起:契丹族生活在辽河上游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生活,后来部分契丹人开始了农耕生活。10 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916 年,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②制度:仿汉字偏旁创制文字,实行“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2) 宋辽关系①战争:争夺的重点是幽云十六州。概况:北宋在统一南方后先后两次对辽用兵,均失败,转入战略防御,确立了“守内虚外”的政策;北宋停止北伐后,辽统治者不断发兵南下,威胁北宋的安全。②议和――澶渊之盟背景:1004 年,辽军逼近东京,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在前线大挫辽军锐气,辽方提出议和,宋真宗接受;1005 年初,双方订立和议。内容:宋每年送给辽“岁币”;辽撤兵;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各守边界。影响:宋辽双方对峙局面形成,维持了一个世纪的和平局面;双方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促进了民族融合。2.北宋与西夏的关系(1) 西夏的建立①兴起与建国:党项族居住在宁夏、甘肃、陕西西北一带,过着游牧生活;1038 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②制度:仿效中原建立政治制度;推行科举制,选拔人才;仿照汉字创制西夏文字。(2) 宋夏关系①战争:元昊称帝后,与宋不断交兵,双方损失都很严重。②宋夏议和元昊取消帝号,北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夏对宋称臣;宋每年送给西夏“岁币”;重开边境贸易。影响:宋夏议和以后,双方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唐宋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和方式的比较(1)①特点及方式:唐朝主要是挫败少数民族的进攻、设置管理

机构、册封少数民族首领以及和亲等;宋朝在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处于劣势,在议和中以送“岁币”寻求妥协,两宋都被少数民族政权灭亡。②原因:唐朝制度先进,国力强盛,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宋朝统治者采取“守内虚外”政策,造成求和派占优势,抵抗派受压制。③影响:都加强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但宋朝的政策加重了财政负担,造成积贫积弱的局面。(2) 尽管唐宋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方式不同,但都使中原先进文化和生产方式传入边疆地区,促进了边疆的发展,这说明不论在统一政权下,还是在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民族融合和各民族的友好交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例1】(2009?? 河北唐山4月)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图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 ( )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北宋时期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位置,难度较小。北宋时,与之并立的民族政权有契丹族在今辽河上游一带建立的辽,党项族在今宁夏、甘肃、陕西西北一带建立的西夏,因此,B项符合题意。【答案】 B 1.金的建立(1) 兴起:女真族长期居住在松花江、黑龙江下游一带。北宋中后期,女真族的完颜部强盛起来,逐渐统一女真各部,1114 年取得抗辽的胜利。(2) 建国:1115 年,阿骨打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阿骨打推行猛安谋克制,促进了金的社会发展。2.金灭辽和北宋(1) 灭辽:金与北宋联合夹击辽,1125 年,辽灭亡。(2) 灭北宋:金灭辽后,大举攻宋,由于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主战派被排挤,1127 年,金俘虏宋徽宗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试题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试题汇编 一、选择题 1.北宋在地方上具有监察职能的官员是 A.知州 B.通判 C.转运使 D.枢密使 2.岳飞在其《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写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 里的“匈奴”指的是 A.女真统治者 B.突厥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 3.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A.都护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理藩院 4. 王安石曾在《元日》里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根据诗中的描述,推测其隐含的科技成就是 A.印刷术 B.指南针 C.火药 D.造纸术 5.《马可波罗行记》中写到:“外国剧价异物及百货之输入此地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这里的“此城”应指 A.东京 B.临安 C.泉州 D.大都 6.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统一的封建政权是 A.秦朝 B.隋朝 C.元朝 D.清朝 7.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历史史实不相符 合的是 A.汉朝时,人们过节放鞭炮 B.科举考试时用纸答题 C.宋朝时,远航的船上装有指南针 D.元朝时,阅读活字印刷的书籍 1 2 3 4 5 6 7 C A B C D C A

8.关于下列表格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北方人口总量在逐年不断减少 C.唐朝时经济重心尚未转移 D.人口南迁有利于经济格局变化 9.“除了腹里与吐蕃外,全国共设十一个行省:陕西行省、甘肃行省......”小明在学习此内容时,想更好地了解它在历史上的实行情况,那么他应该去查阅() A.《旧唐书》 B.《新唐书》 C.《宋史》 D.《元史》 10.在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有多数学者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关键时期。下列说法可以论证此观点的是() ①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②宋朝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③经商时间不再受限制 ④吴道子被誉为“画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1. “用这种方法,印二、三本谈不上什么效率,如果印数多了,几十本以至上千本,效率就很高了......常用的字如“之”、“也”等字,每字制成20多个字,以备一版内有重复时使用”。关于上述科技成就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出现于隋唐时期 B.它是由毕昇发明的 C.它最早出现于北宋 D.它属于胶泥印刷术 8—11 DDC A 12、与“陈桥兵变”和“黄袍加身”这两个故事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杨坚 B.李渊 C.朱温 D.赵匡胤 13、北宋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不包括 A.控制军权 B.削弱相权 C.强化君权 D.集中财权 14、宋真宗亲撰《励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反映了宋朝统治者推行的国策是 A.重武轻文 B.重农抑商 C.重视教育 D.重文轻武 15、历史发展一般都具有阶段性特征。辽、宋、西夏、金这一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多元文化碰撞交融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复习提纲 (1)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宋朝经济发展原因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了宋代最后完成,江南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原因是什么?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南方自然条件的变化(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迁移上册江南地区的开发。),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1)岳飞:北上抗金,表现出为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不怕牺牲的精神。军纪严明,廉洁正直,不计较个人得失等。 (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顽强的毅力,勇敢的战斗精神,远大的抱负等等。(3)文天祥:拒绝降元,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 (4)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具有创新精神。 民族融合篇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开始,中经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到元朝时,民族融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进而提问,分析元朝的民族融合表现在哪些方面?元朝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影响? 表现: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表现在四个方面:汉族人民开发边疆;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的融合;回族开始形成。原因: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影响:民族融合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议和篇 第二单元涉及到的议和有哪些?有何影响?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研究后归纳 1.辽宋议和:宋军打退辽军后议和。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2.宋与西夏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西夏积

极吸取中原文化。3.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给金岁币,双方在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1、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是什么朝代:北宋。 2、采取重文轻武治国政策的是什么朝代:北宋。 3、与宋朝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哪些:辽、西夏、金等。 4、占据江南,与金形成南北对峙局面的是什么朝代;南宋。 5、元朝是哪个民族建立的:蒙古族。 1、“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哪一历史人物有关;赵匡胤。 2、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特点是:重文轻武。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3、北宋建立于何时,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里: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开封。 4、赵匡胤是通过哪次兵变篡夺哪一政权建立北宋的:陈桥兵变、后周。 5、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出现什么趋势:统一趋势。 6、宋初统治者制定的统一方针是什么:先南后北。 7、结束了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据局面的宋朝皇帝是谁: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 8、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有何意义? 措施:(一)军事方面: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二)行政方面:(1)在中央:采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2)在地方: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②频繁调动州县长官,知州三年一换,在各州府设通判;③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④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意义: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9、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目的是什么: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对皇权构成威胁。 10、宋朝重文轻武政策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宋太宗时)。 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11、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的措施有哪些:①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②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12、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有何长远影响:①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②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13、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辽宋夏金都城考古

辽宋夏金都城考古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城市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各类城市星罗棋布,城市布局也与唐代有很大的不同。封闭式的坊市首次被开放式的街巷所取代,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的变革,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后期阶段。以宫城为中心的重城式的布局,是皇权至上思想在都城规划中的反映。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对地方城市的发展及其规划起了促进作用。至于辽金两朝前后期都城布局的变化,则反映了契丹和女真族接受汉文化的过程。 都城开封 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都城开封城遗址位于今河南开封市。由于黄河泛滥,故城已深埋地下,使考古工作十分困难。初步探明整个外城的轮廓和部分城门,并进行了部分解剖试掘①。故城为三套城墙,东西略短,南北稍长,平面形状为不十分方正的矩形。 中心为皇城,即宫殿所在地,原为唐宣武节度使衙,后梁建为宫城,北宋初扩建,形制略作东西短、南北长的长方形,周长约2500 米。皇城为砖砌城墙,四面开6 门,其中南墙开3 门。这与宫城居中的布局有关,与唐长安城不同。这种方式也影响了金中都及元大都的规划。南面正门宣德门是城市中轴线的起点。考古勘探已发现南墙的两处门址。 第二重为里城,主要用作商业和居民区,也是官署、寺观等的集中区。 原唐汴州城,后梁建都,升为开封府。遗址相当于今开封市区,形制略呈正方形,周长约25 华里。文献载有12 门,每壁各有3 门,城门的旧名表示它联系的地区,如宋门通宋州(商丘)、曹门通曹州、郑门通郑州。这也说明当时城市与周围地区在交通及经济上的联系较密切。各城门皆有瓮城,通御路的4 个门,有门3 重,各城门正对,其他城门有门4 重,各门不正对。现有各城门位置与文献记载的相对位置基本上相同。 最外一重为外城,也称罗城,始建于后周显德年间(954—960)。北宋定都开封后,曾多次在后周外城的基础上重修和扩筑。外城经考古勘探试掘,已发表了平面实测图,共有水旱门20 个,其中水门7 个。除北壁为4 个城门外,余均为3 门,城垣平面形状并不十分规则。城门位置与里城城门相对。勘探实测表明,外城与今开封保存的明清城壁基本平行,东墙距今墙最近为1.4 公里,最远的西墙距今墙2 公里。实测东墙长7660 米,西墙7590 米,南墙6990 米,北墙6940 米,全城周围长29 公里余(合29120 米),与文献所记元丰年间扩修后的长度基本相符(据宋太府尺计算应为28250.21 米)。城墙夯筑,现均深埋在地下,一般距地表3 米左右,其中保存较好的西墙,宽度为10—20 米。已探出旱水门缺口10 处,疑为6 处旱门和4 处水门的遗址,其中南墙的南薰门为一瓮城门,略呈长方形。遗址东西长130 米、南北宽80 米,瓮门在瓮圈中部,宽达70 余米,与城内探出古州桥遗址及宋皇宫遗址所在——龙亭呈一南北直线,从而证明今开封市区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中山路,即是宋东京开封城内的中心大道——御街。 ①开封宋城考古队:《北宋东京外城的初步勘探与试掘》,《文物》1992 年第12 期;丘刚:《北宋东京三城的营建和发展》,《中原文物》1990 年第4 期。 西墙的新郑门规模较南薰门还大,门址面积约2 万平方米,城门缺口宽达30 米,是已发现诸门中保存最好的一处,试掘发现瓮门和门道间的路土和几条明显的车辙印。外城里外都是版筑的夯土墙,西城墙经解剖现存高度为8.7 米,顶部残宽4 米,底部宽34.2 米。城墙夯土层次分明,多采用梅花夯筑法。夯土中杂有“天圣”、“治平”年号的宋钱,并有多次修补痕迹。另外,城墙外侧发现了专为减缓水的下冲力设置的泄水槽,这说明筑城技法到宋代又有了新的发展。 里城及外城墙外均有宽城壕,城内河道较多,号称“四水贯都”,汴河两岸是繁盛的街市所在。城内御街横跨汴河的重要桥梁之一——州桥遗址也已被发掘,桥面宽度达30 米,河流对城市布局及其发展有一定影响。 城市干道系统以宫城为中心,正对各城门,形成纵横有序的方格网。其他一般道路及巷

高三历史辽、西夏和金的建立及其与两宋的关系学案 旧人教

辽、西夏和金的建立,及其与两宋的关系-学案 【考试目标】本课时考点包括: 一、契丹的兴起和建国 1、生产和生活:过着和生活;唐末,受汉族影响,开始进入生活。 2、建国:10世纪初首领统一各部,年称帝,建立契丹国,定都。 3、发展:创制契丹文字;统治时期得到十六州,改国号为;采取“”的政治制度。 二、宋辽关系 1、宋对辽用兵:太宗时为夺取地区,两次对辽用兵失败,后转攻为守 2、辽南下攻宋,1004年辽军逼近,宰相主战,宋真宗亲抵。1005年双方订立和议,史称。 3、宋辽对峙局面形成:维持和平局面,双方贸易兴旺,促进民族融合 三、西夏的建立和宋夏的和战 1、西夏的建立:1038年称帝,都城。 2、仿汉制,中央设、等机构;推行制选拔官吏;还创制文字。 3、宋夏和议:1044年,双方订立和议,维持和平局面。 四、金的建立: 1、年,女真族的部首领,称皇帝,定都。 2、猛安谋克制: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是一种合一的制度,对促进金的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 五、辽和北宋的灭亡 1、金灭辽:金与联合夹击辽,年辽天祚帝为金军所俘,辽朝灭亡。 2、金灭北宋:主战派领导北宋军民多次打退金兵,1127年,金统治者俘获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 六、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 1、南宋的建立:年,在应天府称皇帝,年号建炎,定都。 2、南宋的抗金: (1)北方义军的抗金十分活跃,著名的有太行山的军; (2)岳飞的“”是抗金力量的中坚,1140年取得大捷,击败金军统帅。 3、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年宋金订立和议,史称“”,之后双方力量处于均衡状态。金把都城迁到燕京,改名。 【题型示例】 例1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指得幽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及中原),官分南北(官制分南面官、北面官),以国制(辽朝固有的制度)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北面治宫账、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材料二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0

辽宋夏金时期的建筑

辽宋夏金时期的建筑 城市建设 宋代的城市由于商业发达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坊(居民区)和市(商业区)的区别逐渐消失,并取消了传统的宵禁制度,使城市的结构和布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这是城市规划上的一个重大进步。如北宋都城东京开封(今属河南),中心部位为宫城,另有内城和外城。整个城市方圆五十余里,有城门12 座,水门6 座。许多店铺、作坊和住宅都临街建造,市井繁华。汴河、蔡河、五丈河和惠通河四条河流流经其间,交通便利。此外,城防工程和消防设施等也都相当完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这座“七朝都会”的都市风貌。东京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后来金代扩建中都(今北京),其城市布局就是仿效宋东京,甚至连所建宫殿的名称都与宋东京的相同。这一时期,如平江(苏州)、杭州、扬州、成都、辽的南京与金的中都(今北京)、广州、明州(宁波)、泉州等城市也更加繁荣起来,城市建设愈益完备。从现存的南宋平江城(今苏州)图石碑上可以看到,城区内水道密布,住宅和手工作坊前临街巷,后倚河道,交通运输水陆兼用,相当方便,清楚地表现出这座水乡城市的合理布局。 应县木塔 这一时期辽宋夏金都建造有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群和大型的佛教建筑。 如宋正定隆兴寺建筑群,辽蓟县独乐寺观音阁等,都上承唐制,又有创新,是研究唐宋建筑制度变化的重要实例。在全国各地保留至今的这一时期的高层建筑宝塔也为数不少。如宋塔大多为砖石塔,其中为便于瞭望军情而建造的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有11 层,高达80 余米,全用砖砌,至今完好。福建泉州开元寺两座石塔,用石料仿木建筑,高度均在40 米以上。河南开封祐国寺塔,则是在砖砌塔身外加砌琉璃面砖,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琉璃塔。辽代佛塔也多为砖砌的密檐塔,如天庆九年(1119)建造的北京天宁寺塔,以及山西灵丘觉山寺塔、河北易县泰宁寺塔等,外观仿木建筑,其柱、梁、斗栱、门窗、檐口等都用砖仿木构件,技艺精湛,有很高的水平。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著名工匠喻皓在修建开宝寺木塔时,为抵御西北风的影响,特使塔身略向西北倾斜,这种大胆、巧妙而又有效的措施,在建筑史上是不多见的。辽清宁二年(1056)建造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应县木塔为楼阁式,全部用木料构筑,五层六檐,高67 米,体形高大,结构复杂,轮廓优美,且在建筑技术上有许多创新。如斗栱式样就有60 多种,特别是塔的暗层内,在内外槽柱间,使用了斜撑、梁和短柱,由此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以提高其抗弯剪的能力,增加了整个塔身的稳定性。应县木塔经历900 多年来多次大风和地震的考验而未损毁,可见其建筑技术之高超。 木构建筑技术的进步 这一时期木构建筑的规模一般比唐代要小,而建筑形式总的来说则趋向于轻巧、秀丽和变化。如建筑组群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①。殿堂屋宇坡度增高,屋顶出现了丁字脊、十字脊,殿堂平面出现了工字形、亚字形等,而斗栱则比唐代缩小。在宋代建筑实物中还出现了减柱的做法。如晋祠圣母殿减中间老檐柱四根,晋城青莲寺大殿减中间前金柱四根等,这种做法,反映了结构布置的灵活性,因而改善和扩大了室内空间①。在金代建筑中,如朔县崇福寺弥陀殿、五台县佛光寺文殊殿等,又进一步发展了减柱和移柱的做法。这一时期的建筑装修和色彩也有很大发展,如一些建筑物的门窗采用各种格子门、格子窗等,改进了采光条件,增加了装饰效果。此外,还装饰有各种雕刻纹饰及“五彩遍装”、“碾玉装”、“丹粉刷饰”等彩画,这些都对后世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建筑产生了很大影响。 桥梁建筑 辽宋夏金时期在桥梁建筑方面也有创造性的发展。如木结构桥中著名的虹桥,据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所述,是青州(今属山东)一名牢城废卒所首创。虹桥是一种独特的单跨木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提纲总结完整版999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一、政权分立 二、北宋巩固政权措施: 政治措施:国策:重文轻武 中央:用分事化权办法,削弱相权 掌控军权:收兵权,控制军队,调换将领,定期换防 地方:文臣任地方官,知州与通判相互制约 设转运使,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意义: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皇权。 两宋经济发展: 农业 1、引进占城稻 2、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3、苏湖熟,天下足(苏州,湖州);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仓 4、棉花茶树等经济作物种植区扩大 5、复种技术得到推广 手工业 1、南方丝织业超过北方,海南岛拥有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2、制瓷业发达:瓷都景德镇,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中心 3、造船业世界领先,南宋配指南针 商业 国内贸易:1、商业城市繁荣坊市交错,出现早市夜市,娱乐场所“瓦子”,“勾栏”。 2、草市、市镇兴起 3、纸币出现(北宋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纸币“交子”) 4、经济重心唐中期开始南移,南宋完成南移。 海外贸易: 1、开设蕃坊、蕃市、蕃学 2、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3、广州、泉州成为世界大商港 4、外贸范围广 思想控制: 措施:改革发展科举制 表现:增加录取名额,授官从优从速 作用:形成读书风气,提高社会文化素养,造就宋文治局面 文化科技: 文化成果: 豪放派苏轼代表著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婉约派李清照代表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 辛弃疾代表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倾吐国家分裂悲痛之情

司马光《资治通鉴》是记录战国到五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科技成果: 活字印刷术: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沈括《梦溪笔谈》记载) 影响:促进知识传播和世界文明的发展 指南针:北宋指南针开始运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影响: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重要条件。 火药:唐末开始应用于军事,宋元广泛用于战争(突火枪),13、14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 影响:推动欧洲社会改革 民族关系: 战争:(战争性质:兄弟之争,民族战争) 澶州之战:宋打退辽军订立澶渊之盟 郾城大捷:岳飞抗金 议和: 1、辽宋 ----澶渊之盟 评价: 消极:①岁币增加百姓负担 积极:②保持和平局面,促进辽宋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宋夏和约 内容:①元昊向宋称臣;②宋给西夏岁币 作用: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3、宋金和议:南宋对金称臣,给金送岁币 影响:宋金对峙局面形成。(东至淮水,西至大散关) 元朝统治 一、蒙古和元朝建立(成吉思汗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 1、蒙古建立: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 2、元建立:1271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灭亡南宋实现全国统一 元朝地位: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是我国疆域最大王朝 二、元朝巩固统一措施: 政治措施: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设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枢密院掌管军事,御史台掌管监察。 地方:内地:设行省制度,省下设路、府、州、县 边疆:西藏: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西域(新疆):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 东南: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民族关系: 民族政策: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实行四等人制 民族融合表现:汉人外迁边疆,少数民族内迁与汉杂居,回族形成 作用:促进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文化:元朝元曲代表人物关汉卿著作《窦娥冤》鞭挞社会黑暗势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