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岩茶属于什么茶

武夷山岩茶属于什么茶
武夷山岩茶属于什么茶

武夷山岩茶属于什么茶

武夷山岩茶名誉海外,只要稍微懂茶的人都知道武夷山的岩茶堪称世间一绝啊。岩茶也有很多不同的品种。很多人心目中比较好的特供大红袍也产自武夷山,同样分属于岩茶的一种,知道武夷山岩茶的人很多,但知道武夷山的岩茶到底属于那种茶的人想必还是占少数,如果你不清楚,那么可以看看武夷山岩茶到底属于哪种茶。

岩茶属于乌龙茶,指的是武夷岩茶,大红袍,细分有水仙、肉桂、等等。武夷山岩茶是高培火的乌龙茶,香气各异,属于老茶友品的类型。提神益思,消除疲劳、生津利尿、解热防暑、杀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腻、减肥健美等保健功效。

岩茶,因“岩岩有茶,非岩不茶”而得名。属半发酵茶,以“岩骨花香”的独特岩韵著称。主产区为中国福建武夷山茶区。武夷山茶区坐落在福建省东北部,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

群峰相连,峡谷纵横,九曲溪萦回其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武夷山悬崖绝壁,深坑巨谷。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构筑“盆栽式”茶园。武夷岩茶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之王。

岩茶中以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等著名,其它品

种还有瓜子金、金钥匙、半天腰等品种。

产于武夷山的乌龙茶,通称为武夷岩茶。因产茶地点不同,又分有正岩茶、半岩茶、洲茶。正岩茶指武夷岩中心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品质高味醇厚,岩韵特显。半岩茶指武夷山边缘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岩韵略逊于正岩茶。洲茶泛指靠武夷岩两岸所产的茶叶,品质又低一筹。

历代对岩茶的分类严格,品种花色数以百计,茶名繁杂最为突出。其中最著名的有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等,还有普通名枞如瓜子金、金钥匙、半天夭等。武夷岩茶驰名世界,跟武夷名枞分不开。武夷岩茶分武夷极品若干号,水仙、奇种各分特级到四级,另加粗茶、细康、茶梗。

武夷山大红袍的特点及分类介绍

武夷山大红袍的特点及分类介绍 下面一起来看看武夷山大红袍的做法介绍吧,希望对你有帮助!武夷山大红袍的特点武夷岩茶是武夷山一带生产的乌龙茶类的总称。 武夷岩茶系半发酵茶,集红茶、绿茶功效于一身。 色泽油润,内质香郁,味醇香甘,汤色清橙红,茶汤金黄,叶底绿叶红边,叶瓣边缘红艳,呈绿叶红镶边状,饮用武夷岩茶,齿颊留香,回味甘鲜。 岩茶的药作用,除了具备红绿茶的作用以外,它所含的糖类及各种矿物质较多,耐冲泡,能促进人体健康。 突出表现在会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有提神消食、生津止渴、减肥健美、防癌抗病之功效,又有“减肥茶、“健美茶之美称。 武夷岩茶原产地域保护申报委员会提出武夷岩茶的原产地域保护范围,即武夷山市现行政区域范围内,分区为:武夷岩茶名岩产区和丹岩产区。 武夷岩茶是有赖于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只要是产自“三十六峰、“九曲溪之区域内的武夷岩茶,才有岩韵。 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才有资格称为武夷山岩茶。 武夷岩茶最有特色的是味甘泽而气馥郁的岩韵,因岩茶品种及种植的气候、土质、树龄、鲜叶老嫩、加工技术、武夷耕作法、施肥不同而有不同的喉韵特。 武夷岩茶按等级分为四大类,由好到差为:正岩茶、半岩茶、洲

茶、外山茶。 其中最好的是正岩茶,最差的为外山茶,正岩茶处于景区6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由于武夷山是自然与文化遗产,茶园不能使用农药、化肥,且在景区内要退茶还林,面积也越来越少,所以武夷茶的最珍品—-正岩茶越来越少了,这种茶是完全自然的,对人体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成品茶最好的是大红袍条形为条索形,色乌黑,焙透火功,香气高、厚,且令人舒服,具有焦火香,汤色橙黄到橙红,很耐泡,九泡有余香,回甘明显,岩韵显著。 精制的大红袍条索壮美,冲泡后的武夷岩茶中的大红袍呈绿叶红镶边。 入口水仙,佳味清纯。 “岩骨花香之品质特征。 正宗的武夷岩茶可连续冲泡六至二十道,色、香、味俱不变,耐泡是武夷岩茶的一大特色。 武夷岩茶的泡饮别具一格,"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噱咽,再试其香,徐徐咀嚼而体贴之"。 开汤后第二泡香才显露,茶汤的香气自口入,从咽喉经鼻孔呼出,连续三饮,所谓"三口气",即可鉴别岩茶上品香气。 更上者"七泡有余香"。 品质第二的为小红袍:香气高,汤色橙黄,也很耐泡,可泡七道

武夷岩茶知识

武夷岩茶知识资料 第一部分 一、乌龙茶(又名青茶)属半发酵茶,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故,青茶既保持 了绿茶的清香、花香又具有红茶的醇厚风味;其中我们将乌龙茶分为四大类: 闽北乌龙(代表产品:大红袍)闽南乌龙(安溪铁观音),台湾乌龙(高山茶、包种茶)及广东乌龙:(潮汕的凤凰水仙)。 二、怎么样的茶叫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属于在武夷山自然环境下,选用优良的品种,用传统的加工工艺 制作而成(必须是条索形状)具有岩谷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 岩茶在元代之前皆生产饼茶(通称龙团凤饼,形状类似七子饼,但茶面刻一龙一凤,至今北京博物管仍藏一二,但目前仍无人可研制出来),于明朝初 因朱元璋为减轻农民负担,将龙团凤饼改制成散茶,至明末清初才演变成乌龙 茶至今。 三、武夷山: 武夷山景区方圆70公里,全山36峰,99名岩(不计非旅游名山)岩岩 产茶,武夷山处处是悬崖绝壁,深坑巨谷,茶农便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 砌石崖,构筑了“盆栽式茶园”,所谓岩岩有茶,非岩不茶。 武夷山生态植被丰富.碧水丹山构成一幅天然画图,有如人间仙境。山内群峰竞秀,幽涧流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7.5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20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山峰平均海拔350mm。因此,武 夷山不仅有奇秀甲东南的奇山水,而且给武夷岩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生长环境。 四、贸易茶为最早出口的茶叶之一,下梅村,晋商万里茶路,远销俄罗斯恰克图,三百年前经往瑞典的商船“哥德堡号”打捞起来的两种茶:一是大红袍, 二是绿茶,而且历时261年的密封保存的大红袍,风味依然甘醇。 二,武夷岩茶的重要组成品种 1,当家品种 大红袍(母树,纯种,商品三类) 水仙(具有兰花香,汤比较顺,不苦涩) 肉桂(具有桂皮香,好的有乳香,汤有些苦涩,香气霸道) 2,四大名枞

武夷山岩茶品种

武夷山岩茶品种 茶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的东西,每天餐前饭后饮一杯沁人心扉的茶,那么一天都过得很舒适,茶叶比较出名的还是武夷山岩茶,很多人知道武夷山的岩茶是很好的茶叶,要买好茶叶得选这种,但是事实上很少有人知道武夷山的岩茶分为了不同的茶,包含了很多种类,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武夷山岩茶有哪些品种吧。 武夷山岩茶品种主要可分为7类。 1、以茶树生产环境而命名 如不见天、岭上梅、过山龙等。 2、以茶树叶形而命名 如金瓜子、金钱、金柳条、倒叶柳、佛手、雀舌 3、以茶树形态而命名 矮脚乌龙、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 4、以茶树发芽迟早而命名 如不知春 5、以茶树叶色而命名 如紫红袍、白鸡冠等 6、以成品茶香而命名 如肉桂、白瑞香、夜来香、金丁香 7、以神话传说而命名

如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半天妖、白牡丹 除了上述这些划分标准之外,还有一些标准,也可以用于岩茶的种类划分。 依地域分为:正岩茶、半岩茶、洲茶、外山茶 依制茶时间季节分有:头春茶、二春茶、三春茶、冬片。 依茶品种又可分别制成: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半天腰、水金龟等;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茶树的演变,有一些品种已经渐渐淡出了岩茶江湖,现留下了五大系列。 岩茶五大系列盘点。 系列一、大红袍 是名枞系列的一种,但因为其知名度最高,故单独列出一个系列。 系列二、肉桂 武夷山传统茶叶品种,肉桂是武夷岩茶的当家品种之一。 系列三、水仙 现有的当家花旦之一,武夷岩茶的老丛水仙是武夷岩茶的当家品种之一。 系列四、名丛 指的是从“菜茶”品种中经过长期选育而成,自然品质优异,具有典型的岩茶岩韵特征的有命名的茶树单丛名丛、 典型的有十大名丛: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妖,白牡丹,金桂,金锁匙,北斗,白瑞香。 系列五、奇种

武夷岩茶介绍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工艺流程 10 道工序,即采摘、萎凋、做青、双炒双揉、初焙、扬
簸晾索及拣剔、复焙、团包和补火等。
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制作的流程有采摘、倒青(晒青)、晾青、做青、炒青、
揉捻、复炒、复揉、初焙、扬箕、晾索、拣剔、复焙、炖火、团包、补火、毛茶装箱、精致分筛、 归堆近 20 道工序. 鲜叶采用开面茶 3-4 叶,力求新鲜完整,雨水叶不采。萎凋采用日光晒青,传统的做青方法采用 手工摇青,现一般采用综合做青机做青,炒青分为初炒和复炒,炒青的过程同时结合揉捻,揉捻 分为初揉和复揉,复揉结束后转入毛火,称“走水焙” 。 “走水焙”采用不同温度的焙笼,先高温, 再低温,达七成干时下焙,进行摊凉 5 小时左右即可足火。足火前期温度 90-100℃焙 1-2 小时 后改用 70℃文火慢烤,促进香气,发展滋味。使大红袍茶叶耐泡、耐藏。
干看评外形。用力深深吸一下茶叶的香气,凡香气高、气味正的必然的优质茶;凡香气低、气味 不正的就是粗老茶,或者是劣质茶。看茶叶的色泽、嫩度、条索、粗细、整碎等。凡色泽匀正, 嫩度高,条索或颗粒紧实,粗细一致,碎末茶少的,是上乘茶叶。如果条形茶条索松散,叶脉突 出,叶表粗老,色泽不一,身骨轻飘,片、末、老叶多;圆形松树颗粒松泡,大小不一,色泽花 杂,都算不得好茶。
湿看识内质。湿看,就是泡茶或沏茶。(1)嗅香气:茶叶冲泡后,立即倾出茶汤,将茶杯连叶底一 起,送入鼻端进行嗅香。凡闻之茶香清高纯正,使人不心旷神怡之感者,就可算得上为好茶。(2) 看汤色:凡属上乘的茶品,汤色明亮有光却是一致的。具体说来,绿茶汤色以浅绿或黄绿为宜, 并要求清而不浊,明亮澄澈。(3)尝滋味:在看汤色后立即进行,尝茶汤滋味时,必须使茶汤在舌 头上循环滚动,这样才能正确而全面的辩别茶汤滋味。(4)评叶底:评判茶叶经冲泡去汤后留下的 叶底,看其老嫩、整碎、色泽、匀杂、软硬等情况以确定质量的优次,同时还应注意有无其他掺 杂。 通常大红袍的泡法有壶泡法和杯泡法两种,人多时宜用壶泡,人少宜杯泡。
浸泡时间,依照泡饮者的习惯和爱好,应适当调节茶量、水量、且清温度水冲泡和适宜品饮方法 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茶量:以容器(壶或盖杯)大小而定,一般为容器量的半数量。

岩茶知识武夷茶品种及代

【岩茶知识】武夷茶品种及代号 武夷山秀甲东南,武夷岩茶更是以独特的“岩骨花香”之韵名誉中外。为适应茶叶市场发展需求,武夷山先后引进一些制优率高、品质特征突出的新品种。这些品种多数由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选育,为方便记录与记忆诸多品种,于是延伸出了茶叶“代号”。在高深莫测的武夷岩茶圈,熟知这些茶叶代号可能会让你有高人一等的感觉哦!黄观音(105)又名茗科2号,该品种由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铁观音与黄旦人工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的新品种。 该品种属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无性系。芽叶黄绿带微紫色。少茸毛。叶片呈椭圆或长椭圆形,叶尖顿尖,叶齿较钝浅稀,叶质尚厚脆。适制乌龙茶,适采摘于4月中旬。茶叶品质由以香气突出,香气清爽芬芳,具有黄旦的“透天香”特征。金观音(204)又名金桂,原产于白岩莲花峰。该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无性系。芽叶黄绿色或紫绿色。有茸毛。叶色绿,叶片呈卵圆形,叶尖圆尖或钝尖,叶齿密浅锐,叶质较厚脆。适制乌龙茶,适采摘于5月上旬。茶叶品质突出特征为香气浓郁幽香似桂花香,滋味醇厚甜爽。金牡丹(220) 该品种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以铁观音为母本,黄旦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法选育而成。该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无性系。芽叶紫绿色。茸毛少。叶色绿,叶片呈椭圆形,叶尖钝尖,叶齿较锐浅密,叶质较厚脆。适制乌龙茶,适采摘于4月中旬。茶叶品质突出特征为香气馥郁芬芳,滋味醇厚甘爽。春兰

(301) 该品种由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该所品种园铁观音天然杂 交后代中,单株选育而成的新品种。该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无性系。芽叶黄绿色。茸毛少。叶色绿,叶片呈长椭圆形,叶尖渐尖,叶齿锐、密、较深,叶质较厚脆。适制制乌龙茶,适采摘于4月中旬。茶叶品质突出特征为香气清幽细长 ,兰花香显 ,滋味醇厚有甘韵。九龙袍(303) 又名紫红袍,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大红袍(副株)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该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无性系。芽叶紫红色。茸毛少。叶色深绿,叶片呈椭圆形,叶尖钝尖,叶齿钝浅较密,叶质较厚脆。适制乌龙茶,适采摘于4月中下旬。茶叶品质突出特征为香气高强幽长,滋味浓厚甘爽。 丹桂(304) 该品种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肉桂的天然杂交后代 中通过单株选种育成。该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无性系。芽叶黄绿色。茸毛少。叶色深绿或绿,叶片呈椭圆形,叶尖渐尖,叶齿钝浅、较密,叶质较厚软。适制乌龙茶,适采摘于4月中旬。茶叶品质突出特征为香气馥郁高长,滋味醇厚甘鲜。黄玫瑰(506)该品种由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黄观音与黄旦的杂交后代 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该品种属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无性系。芽叶黄绿色。茸毛少。叶色绿,叶片呈长椭圆或椭圆形,叶尖渐尖,叶齿较锐深密,叶质较厚脆。适制乌龙茶,适采摘于4月中旬。茶叶品质突出特征为香气馥郁幽扬,具有“透天香”特征。

武夷岩茶

黄总您好! 给你寄去的武夷茶共16种,其中岩茶8种、正山小种红茶8种。分别如下:岩茶 1.高山水仙 2.肉桂N 3.水仙D 4.正岩A 5.岩桂 6.岩老丛 7.大红袍 8.特级 大红袍 正山小种红茶 1.小赤甘 2.18#小种 3.烟小种 4.陈小种 5.一、二、特级银骏眉 6.金骏眉A 武夷岩茶可分为正岩、半岩、洲茶、外山茶,其中以正岩茶最佳,如样品中的岩桂、正岩A、岩老丛、特级大红袍。 肉桂:如岩桂、正岩A,条索紧结、油润,香气浓郁、辛锐、持久似桂皮香;滋味醇厚甘爽,岩韵明显、 汤色金黄清澈明亮;叶底肥厚软亮,三分红七分绿。 水仙:如高山水仙、水仙D、岩老丛,条索壮结、油润;香气浓郁鲜锐、高长,特征明显;滋味浓爽鲜锐,岩韵明显;汤色金黄清澈;叶底肥嫩软亮,红边明显。其中岩老丛有兰花香,有老丛的特征味(棕叶香、青苔香)。 正山小种红茶:有传统工艺的如烟小种,滋味中有轻烟感,桂圆香;有新工艺小种如小赤甘、18#小种、金骏眉、银骏眉,滋味醇厚顺滑,有密香。 以上只是简略说明样品茶的品质特征,如有不详,欢迎致电了解。武夷茶文化博大精深,建议购买“武夷茶经”一书,发行量有限,市面上难见,淘宝上有卖。 因朋友介绍,未曾谋面,仅寄上16款茶,供您选择。茶因人而异,希望能有几款茶得到你的认同,并达成合作的意向。每款样品我均按3泡量装袋(红茶4.5克/泡,岩茶7克/泡),请不要喝完,应留一泡做样,以备以后和货品核对。如能合作我的发货方式市款到发货,且价格不含运费和税。另注:标签价格为两种,一种市我的批发价,另一种是我茶在福州市场的零售参考价格。

武夷岩茶 【介绍】 武夷岩茶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 武夷岩茶属半发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其主要品种有“大红袍”、“白鸡冠”、“水仙”、“乌龙”、“肉桂”等。 武夷岩茶品质独特,它未经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回味无究。18世纪传入欧洲后,倍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曾有“百病之药”美誉。 乌龙茶中的明珠。“武夷岩茶”是产于闽北祟安县武夷山岩上乌龙茶类的总称。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代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宋、元时期已被列为“贡品”。元代还在武夷山设立了“焙局”、“御茶园”。清康熙年间,开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当时,欧洲人曾把它作为中国茶叶的总称。武夷岩茶条形壮结、匀整,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叶缘朱红,叶心淡绿带黄;兼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泡饮时常用小壶小杯,因其香味浓郁,冲泡五六次后余韵犹存。主要品种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种、大红袍等,多随茶树产地、生态、形状或色香味特征取名。“大红袍”最为名贵。传说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举人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他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武夷岩茶是我国东南沿海省、地人民以及东南亚各地侨胞最爱饮用的茶叶品种,是著名的“侨销茶”。 【产地】 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省北部的武夷山地区,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武夷山多悬崖绝壁,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种茶,有“盆栽式”茶园之称。因为有“岩岩有茶,非岩不茶”之说,岩茶因而得名。武夷岩茶主要分为两个产区:名岩产区和丹岩产区。 武夷山坐落在福建省东北部,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群峰相连,峡谷纵横,九曲溪萦回其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武夷不独以山水之奇而奇,更以茶产之奇而奇。 武夷山悬崖绝壁,深坑巨谷。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构筑“盆栽式”茶园。“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茶因而得名。 【相关介绍】 1、什么是武夷岩茶? 依据地理保护标志管理相关规定:武夷岩茶是指在武夷山行政区域内种植、在特定时间内以特定标准采摘。以特定工艺加工生产的茶叶称为武夷岩茶。 种植范围:一定要在武夷山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不能是周边或其他地区。

武夷岩茶的制作流程

武夷岩茶的制作流程 武夷岩茶的制作方法,兼取红、绿茶的制作原理之精华,加上特殊的技术措施,使之岩韵更加醇厚。 岩茶制作工序繁复,工艺细致,对不同原料鲜叶,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技术。其根据为:一是鲜叶含水量多少;二是品种特性;三是鲜叶老嫩程度;四是气候雨阴晴;五是前道工序适度掌握之差异(如倒青的程度决定做青的轻重,做青时做轻或做熟影响后期焙火);六是前后工序衔接时间有否矛盾。初制工序分:采摘鲜叶—→萎凋(晾青)—→做青—→杀青—→揉捻—→烘焙六大部分,传统工艺则更为复杂。 一、采摘工艺 采摘是重中之重,有几个不采:雨天不采、露水青不采、茶青过老过嫩不采。 茶青品质主要由茶树品种,茶园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茶青采摘各因素等构成,是决定茶叶质量的基础条件。采摘各因素受气候和人为控制的影响较大。 1、采青标准:要求茶青新鲜、无表面水,无破损,中、小开面三叶,均匀一致。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伸育较成熟,正形成驻芽之中、小开面采三叶为最佳标准。 开面:茶树新梢伸育至最后一叶开张形成驻芽后即称开面,新梢顶部第一叶与第二叶的比例小于三分之一时称小开面,介于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间称中开面,达三分二以上称大开面。茶树新梢伸育两叶即开面者称对夹叶。每个品种的适采期较短,同一个品种在同一个山场位置及同样的栽培管理措施下一般最佳采摘期约为2—3天,一般不能满足生产加工期的要求,因此一般掌握在茶园内平均有一半开始开面时即开采,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四叶和小开面三叶及对夹叶。到大部分中开面,小部分大开面时全部采摘结束,此时采摘标准为中、大开面三叶,则采制加工期可延长到6—7天。 2、采摘时间:不同品种的开采期均不同,主要受茶树品种、当年气候、山场位置和管理措施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武夷山现有主栽品种的适采期约为4月10日左右(主要为凤凰单枞)开始,至5月20日前全部结束。中、早芽种在加工能力允许时一般不选雨天采,不采露水青,则有利于提高茶青质量。 采摘时的气候的影响:晴至多云天优于阴雨天,一天当中,上午9—11时,下午2—5时最佳,露水青最次。当季气候以时晴时雨天对品质最有利,而雨后初晴天品质最佳,连续天晴5—6天后品质又下降,采制期连续下雨对茶叶品质和初制加工均最不利,会明显降低当季茶区的茶叶总体水平。 3、采摘方式:生产上目前以人工采摘和机械采茶两种方式为主。人工采摘成本高,需人工多,采摘标准,净度和青叶质量均需通过加强茶山工人的管理来加以控制,武夷山茶园分散,地形复杂,茶树长势不一定较为适用。机械采茶成本低,速度快、省劳工、效率高、茶青标准和质量视茶园长势,使用采茶机的年限和操作水平等因素而定,初用机采时,茶青质量较差,连续使用两三年后则茶青质量比人工采摘的更好,是未来采茶的主要方式,但长期使用后茶树长势有茶芽多而茶芽变小的变化趋势,使于茶外形不够粗壮。 4、茶青贮运:茶青采下后就即时运达工厂进入萎凋程序,防止长时间堆渥和多次翻动损伤,最忌发热红变。茶青采下后一般在2小时内运达工厂则对茶青品质影响较小,若途中超过4小时则应采取相应措施,否则对品质会产生显著的影响。贮运时间较长时要注意避阳薄摊,堆运时不可过厚过紧,注意通风、或翻抖散热。 二、萎凋工艺 萎凋工艺:是做青工艺的基础。是使茶青失水变软的一个过程。“倒青是师傅,做青是徒弟”——说明倒青的关健。 1、萎凋标准:感观标准为青叶顶下第二叶明显下垂、叶面大部分失支光泽,顶叶和梢头明显弯垂,且大部分青叶达此标准,失水均匀。失水率约为10—16%,品种不同,萎凋方

武夷岩茶的20个常识

武夷岩茶的20个常识 1、什么是武夷岩茶?武夷岩茶属青茶类(俗称乌龙茶类)、半发酵茶类。要了解武夷岩茶,先说说武夷山,武夷山坐落在福建省东北部,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群峰相连,峡谷纵横,九曲溪萦回其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武夷不独以山水之奇而奇,更以茶产之奇而奇。武夷山悬崖绝壁,深坑巨谷。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构筑“盆栽式”茶园。“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茶因而得名。 2、武夷岩茶的品质特征如何?品质特征:外形弯条型,色泽乌褐或带墨绿、或带沙绿、或带青褐、或带宝色。条索紧结、或细紧或壮结,汤色橙黄至金黄、清澈明亮。香气带花、果香型,瑞则浓长、清则幽远,或似水蜜桃香、兰花香、桂花香、乳香等等。滋味醇厚滑润甘爽,带特有的“岩韵”。叶底软亮、呈绿叶红镶边、或叶缘红点泛现。不同的茶树品种还带有不同的品种特征。 3、听说武夷岩茶的有分为很多种,是怎么划分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批准的范围。根据原料产区的不同划分为两个产区:武夷岩茶名岩产区和武夷岩茶丹岩产区,武夷岩茶名岩产区为武夷山市风景区范围,区内面积 70km2,即:东至崇阳溪,南至南星公路,西至高星公路,北至黄柏溪的景区范围。武夷岩茶丹岩产区为武夷岩茶原产

地域范围内除名岩产区的其他地区。(武夷岩茶地域非常的明显,只有在武夷山这个生态环境下的茶才具备武夷岩茶的特征,武夷山市周边县市的产区是不能称为武夷岩茶的)。4、名岩产区里面生产的岩茶品质都一样吗?也是不一样,通常说以"三坑两涧"环境下的茶品质最好,代表的就是坑涧小环境下的茶最佳,而且茶叶的品质与下面这三点是分不开的。1、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2、优良的茶树品种;3、精湛的制作技术;这三点缺一不可!5、武夷岩茶应该如何的贮存?武夷岩茶比较耐储藏,岩茶对储藏温度要求一般在20℃以下。保管得当,密封、干燥、避光,正常可以储藏24个月以上。香味的损失不大,而且储藏后泡出的水反而会更加的醇厚!武夷岩茶是条索壮容易碎,不宜抽真空,一般外面的包装采用硬质包装,内袋用铝泊袋或者塑料袋包装!只要做到不让茶叶跑气,每次喝完袋口扎紧,或者买些密封性能好的不锈钢的茶叶罐存放都可以!一般不提倡在冰箱低温保存,如果放在冰箱保存也是可以的,但是最好是用要锡泊密封袋,一定密封性能要好。6、武夷岩茶听说可以陈放是吗?岩茶可以陈放的,但是岩茶可以能陈多久?目前还没有定论,这也是许多业内人士探讨和有争论的问题。本人认为五年之内为好, 五年以后,但是陈茶的存放的时间久,茶汤才会更好,茶性温。这是大家都肯定的,存放10年的武夷岩茶陈茶,除了香气不显外,水的滋味确实非常的醇厚与平和,而且特别的

武夷岩茶新国家标准

武夷岩茶新国家标准(GB/T18745-2006) 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武夷岩茶新国家标准(GB/T18745-2006)已于2006年12月1日起开始实施。 本次标准修订的主要变化内容为,取消了武夷岩茶原料产区的划分和茶树品种分类,增加了大红袍产品的等级划分。按照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2005《食品中农药残留最大限量》和NY5244《无公害食品茶叶》等,修订和细化了卫生指标,取消了对保质期的限定,明确了标志标签必须标注的内容。 修订后的标准内容和形式都更为科学、规范、适用。而新标准的实施将加快武夷岩茶产业的发展,使武夷岩茶标准逐步趋向完善,更有利于武夷岩茶的发展和对外贸易。 --------------------------------------------------------------------------------------------- 前言 本标准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及GB17924-1999《原产地域产品通用要求》而制定。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并废除GB18745-2002《武夷岩茶》。 本标准与原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修改相关名称;——取消了武夷岩茶原料产区的划分和茶树品种分类; ——增加了大红袍产品的登记划分; ——按照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和NY5244《无公害食品茶叶》修订并细化了卫生指标;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福建省标准化协会、武夷山市茶叶学会、武夷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标准化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清火、叶华生、姚月明、王顺明、修明、陈树明、梁东、周银茂、叶勇、张雯。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8745-2002 武夷岩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武夷岩茶的术语和定义、原产地域范围、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武夷岩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夹的最新片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武夷岩茶基本知识(13.5.7)

武夷岩茶历史 武夷岩茶脱胎于历史上的武夷茶(绿茶),武夷茶的历史可追溯到1500年前的南北朝,最早记载是唐代孙樵写的《送茶与焦刑部书记》:“晚甘侯十五人……慎勿贱用之。”孙樵在这封信中,把生产在“建阳丹山碧水之乡”的茶,用拟人化的写法来赞美,可见武夷茶在当时已作为馈赠珍品;宋代中国制茶技术进入改革时期,饮茶风气盛行,茶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各地产茶不下百种,仅贡茶就几十种。此时的武夷茶也是北苑贡茶的一部分,运往建州进贡。 因此到了宋代武夷茶已走上了新兴之路武夷茶的名声日显。元代的统治者嗜茶成性,且颇有品茶功夫,武夷茶便成了首选,于是在元代武夷茶正式成为贡茶;元大德六年(1302年)朝廷为了监制贡茶,特地在武夷山的四曲溪畔设置“御茶园”当时武夷茶就大量进贡了,而且长达255年,从客观上扩大了武夷茶的影响;到了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皇帝朱元璋诏令产茶地,禁止蒸青团茶,改制芽茶入贡,逐渐向炒青绿茶转变;明末清初由于加工炒制方法不断创新,在制茶过程中不断摸索,就出现了乌龙茶。清代是武夷岩茶全面发展时期,武夷茶区不仅有生产武夷岩茶、红茶、绿茶,而且还有许多的名从。 明朝末期少量运输欧洲,清朝则大量出口境外,先是从分水关出境到中俄边境的恰克图进行贸易。也称“茶叶之路”清末至明国初年武夷岩茶的销路仍然很旺盛;但是武夷岩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茶的外销量锐减产量陷入低潮。民国期间武夷山成了茶叶科研基地,其中有吴觉农、王泽农、张天福、庄任、林馥泉等来经营筹办不仅恢复了茶叶的生产,使茶叶成为农村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 武夷岩茶工艺保留最完整 武夷岩茶不仅有乌龙茶常规的工艺特点,而且在当前乌龙茶市场上也是最完整的按照乌龙茶三红七绿的发酵特点进行做青,并且保留和发扬了乌龙茶最具魅力的焙火工艺,使武夷茶不仅保持了乌龙茶的花果香的特点,而且使武夷茶口味更加醇厚、韵味十足。 武夷岩茶茶树品种 武夷山是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素有茶树“品种王国”之称,故“武夷不独以山水之奇而奇,更以茶产之奇而奇”。 历史上武夷茶品种约近一千多种,据史料记载,仅慧苑岩茶的花名就有830种之多,真是不可胜数。 武夷山花名的命名历史上以优异的品质为先决条件,依据其不同特点来命名。

武夷岩茶命名分类

现代的武夷岩茶都以茶树品种命名,名种名茶相得益彰,因此,茶名繁杂最为突出。为便于应用,除了极品岩茶外,其他都归为特殊茶名,使人顾名思义地识别之。武夷岩茶随历代的茶类发展,茶名更换频繁。因此岩茶分类仁者见仁,智者风智,尚无确切定论。 武夷茶名随时代推移,从唐代之研膏、蜡面;宋代之龙凤团;元代之石乳、京铤;明代之紫笋及灵芽、仙萼之类。此皆系第历代武夷名茶或贡品,大都属于蒸青绿茶,是发展武夷岩茶的基础。自明朝从安徽传入松萝茶制法,就与全国其它茶区相同,从蒸青绿茶改制炒青绿茶。清周亮工在《闽小记》云:"崇安招黄山僧,以松萝法制建成茶,时有武夷松罗之目。" 清初武夷山民经过长时间的探索研制出半发酵乌龙茶,使岩茶的品质得到很大提高,至于乌龙茶和红茶谁先有之,尚属茶界有争论的问题。茶叶专用设备家程启坤、陈彬藩分别在《中国茶经》和《茶经新篇》上撰文,认定乌龙茶的制做源于武夷山。这是武夷山对茶叶发展的一大贡献。 清代武夷岩茶分类、分档,几经变易。清雍正末年崇安县令陆廷灿在《续茶经》写到: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岩茶为上,洲茶次之。岩茶最佳者,名曰功夫茶,功夫之上又有小种,则以茶树名为名,每株不过数两。洲茶(乃溪边之茶),名称有龙须、凤尾、紫毫、兰香、清香等。公元1753年,刘靖在《片刻余闻集》提到:岩茶中最高者曰老树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功夫、次则功

夫、次则功夫花香。公元1886年,郭柏苍在《闽产录异》中的排列为奇种、名种、小种、次香、花香、种焙、揉焙、岩片。此外,梁章钜在《归田锁记》、施鸿保在《闽杂记》中都对武夷岩茶分类、名称作了记载。 新中国成立前,武夷岩茶分类也较繁杂。公元1921年,蒋叔南在《蒋叔南游记中》,将岩茶分为上奇种、奇种、茗种、小种四等。廖存仁分武夷岩茶为:提丛、单丛、奇种、名种、焙茶。林馥泉则比较详细,归类为名丛奇种、单丛奇种、顶上奇种、奇种、名种、焙茶等。依茶树分类为:菜茶、水仙、乌龙、奇兰、桃仁、铁观音、梅占、雪梨、黄龙、肉桂等。依地域分为大岩茶、中岩茶、半岩茶、洲茶。依制茶时间季节分有:首春茶、先春茶、二春茶。依茶品种又可分别制成:菜茶可制成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半天腰、水金龟等;用水仙制成者有水仙、水仙米、奇种、名种;用乌龙制成者有乌龙、铁观音、奇兰等。花名有素心兰、正太阳、正太阴、不见天、水红梅等到八百多个。 新中国成立后,初制、精制分开加工。在五、六十年代,则分为名丛、提丛、单丛、品种、岩水仙(包括水仙米)、洲水仙、外山水仙、岩奇种(包括种米)、洲奇种、外山青茶、焙茶、茶头。作为商品茶则除名丛、品种单独加工成堆外,水仙、奇种均分特级到四级,另加武夷粗茶、细茶、茶梗三唛。七十年代后样价改革,则分名岩名丛、普通名丛、品种、水仙、奇种五大类型。前三个类分上中下

武夷岩茶知识

武夷岩茶知识 一、武夷岩茶概述 1、简介: 武夷岩茶为乌龙茶类,属半发酵青茶。武夷岩茶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它们绿叶红镶边,形态艳丽;深橙黄亮,汤色如玛瑙,岩韵醇厚,花香怡人,清鲜甘爽回味悠悠,既有红茶的甘醇,又有绿茶的清香,是活、甘、清、香齐备的茶中珍品。 2、武夷岩茶的分类及介绍: 大红袍、名枞(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腰、北斗等)、肉桂、水仙 [大红袍]: 传说①:天心寺的方丈用神茶为一位进京赶考的秀才治好了病。这位秀才高中状元,回到武夷山后,将皇上恩赐的大红袍,披在九龙窠的茶树上。 传说②:乾隆皇帝下江南,因水土不服得重病,御医无能为力。后有人献上茶叶,皇上饮后就好了。乾隆即派人将红色御袍披挂在茶树上,以示恩赐。 [肉桂] :肉桂产于慧苑岩,加工精细,滋味鲜滑甘润,有“岩骨花香”之胜。 [水仙]:水仙是武夷岩茶中的精品。 [陈年武夷岩茶]:陈年武夷岩茶,具有消炎,止痛,清火,杀菌,去病毒的奇

特功效。口感:浓浓的陈味微苦,但茶水爽滑厚实口感重犹如芋子汤,糖焦味出,茶水色红黄 二、武夷岩茶的历史及文化 清初───研制出乌龙茶。乌龙茶亦称青茶、岩茶。 武夷岩茶,兼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而且独具“岩骨花香”。武夷茶种、制做工艺也南传闽南、粤东,直达台湾,台湾冻顶乌龙茶缘于武夷山。 三、武夷岩茶的生产 武夷岩茶制法精巧,是在炒青绿茶制作的基础上,承前启后、一脉相承,又不断创新和发展起来的。它取绿茶、红茶制法之精华、摒弃不科学的技术措施。 岩茶工序主要的有:采青、萎凋、做青(摇青)、杀青、揉捻、烘焙、拣剔、毛茶 [采摘]:即采青。春茶一般在谷雨后开采至立夏后七天左右结束。夏茶在夏至前后,秋茶在立秋后采摘。 [萎凋]:有日光萎凋和加温萎凋(雨天则用加温萎凋),是鲜叶生理失水的过程。 [做青]:做青的过程,是半发酵形成绿叶红镶边的过程,也是形成花果香的过程。 [炒青与揉捻]:其目的一是将经过杀青的青叶揉捻成条索(形成蜻蜓头,蛙皮状);二是通过揉捻揉挤出茶汁,使之凝于叶表,有利于内

武夷岩茶的简介

武夷岩茶的简介 武夷岩茶的简介武夷岩茶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 武夷岩茶属半发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其主要品种有“大红袍”、“白鸡冠”、“水仙”、“乌龙”、“肉桂”等。 武夷岩茶品质独特,它未经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回味无究。18世纪传入欧洲后,倍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曾有“百病之药”美誉。 武夷岩茶的历史沿革乌龙茶中的明珠。“武夷岩茶”是产于闽北祟安县武夷山岩上乌龙茶类的总称。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代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宋、元时期已被列为“贡品”。元代还在武夷山设立了“焙局”、“御茶园”。清康熙年间,开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当时,欧洲人曾把它作为中国茶叶的总称。武夷岩茶条形壮结、匀整,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叶缘朱红,叶心淡绿带黄;兼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泡饮时常用小壶小杯,因其香味浓郁,冲泡五六次后余韵犹存。主要品种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种、大红袍等,多随茶树产地、生态、形状或色香味特征取名。“大红袍”最为名贵。 武夷岩茶的主要产地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省北部的武夷山

地区,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武夷山多悬崖绝壁,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种茶,有“盆栽式”茶园之称。因为有“岩岩有茶,非岩不茶”之说,岩茶因而得名。武夷岩茶主要分为两个产区:名岩产区和丹岩产区。 武夷山坐落在福建省东北部,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群峰相连,峡谷纵横,九曲溪萦回其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武夷不独以山水之奇而奇,更以茶产之奇而奇。 武夷山悬崖绝壁,深坑巨谷。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构筑“盆栽式”茶园。“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茶因而得名。 武夷岩茶的鉴赏武夷岩茶属六大茶类(红茶、绿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之一的青茶类,俗称"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具有"三红七绿"(三分红边,七分绿)特点。 武夷岩茶经历代变迁,种类繁多,品质各异。采自正岩的称"奇种",采自偏岩的称"名种",在正岩中选择部分优良茶树单株采制的,品质在奇种之上的,称"单丛"。名岩专选一二株品质特优的茶树单株采制的,称"名丛"。著名的四大名丛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 大红袍武夷名丛中声誉最高,四大名丛之魁首。传说大红袍原产地位于天心岩九龙窠的岩石峭壁之上。据行家评定,大红袍的品质很有特色,与其他名丛对比,大红袍冲至第九次尚不脱原茶真味桂花香,而其他名丛经七次冲泡味已极淡。 铁罗汉武夷最早的名丛。清代郭柏苍《闽产录异》(1886年)

武夷岩茶历史

武夷岩茶的历史 商周时,武夷茶就随其“濮闽族”的君长,会盟伐纣时进献给周武王了。西汉时,武夷茶已初具盛名。 唐朝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孙樵在《送茶与焦刑部书》中提到的“晚甘侯”是武夷茶别名的最早的文字记载。[1] 宋代中国制茶技术进入改革时期,饮茶风气盛行,茶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各地产茶不下百种,仅贡茶就几十种。此时的武夷茶也是北苑贡茶的一部分,运往建州进贡。 元代的统治者嗜茶成性,且颇有品茶功夫,武夷茶便成了首选,于是在元代武夷茶正式成为贡茶。 元大德六年(1302年)朝廷为了监制贡茶,特地在武夷山的四曲溪畔设置“御茶园”当时武夷茶就大量进贡了,而且长达255年,从客观上扩大了武夷茶的影响。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皇帝朱元璋诏令产茶地,禁止蒸青团茶,改制芽茶入贡,逐渐向炒青绿茶转变;明末清初由于加工炒制方法不断创新,在制茶过程中不断摸索,就出现了乌龙茶。 清代是武夷岩茶全面发展时期,武夷茶区不仅有生产武夷岩茶、红茶、绿茶,而且还有许多的名从。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土地改革,分茶山到农民,以户进行个体生产。尔后成立互助组,农户联户生产,扩大了加工规模,岩茶产量达3000担。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农民茶山归集体所有,以生产队为核算,进行生产、分配。 17世纪,武夷茶开始外销。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当时一些欧洲人把武夷茶称为“中国茶”。英国最早的茶叶文献中的“Bohea”意即为“武夷”之音译。当时在伦敦市场上,武夷茶的价格比浙江的珠茶还要高,为中国茶之首。 19世纪20年代开始,武夷茶在亚非美一些国家中试种,至今已在30多个国家中安家落户。进入本世纪80年代,武夷茶又风靡东瀛,被视为健美茶而倾倒无数佳丽。[1] 1962年,岩茶总产仅2800多担。此后的十多年,岩茶缓慢增加,至1978年总产才6400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茶叶生产得到重视。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全市有茶山10万亩,总产约8万担(毛茶),产值近亿元,有大小茶家130个,茶业从业人员3万人,

武夷山岩茶属于什么茶

武夷山岩茶属于什么茶 武夷山岩茶名誉海外,只要稍微懂茶的人都知道武夷山的岩茶堪称世间一绝啊。岩茶也有很多不同的品种。很多人心目中比较好的特供大红袍也产自武夷山,同样分属于岩茶的一种,知道武夷山岩茶的人很多,但知道武夷山的岩茶到底属于那种茶的人想必还是占少数,如果你不清楚,那么可以看看武夷山岩茶到底属于哪种茶。 岩茶属于乌龙茶,指的是武夷岩茶,大红袍,细分有水仙、肉桂、等等。武夷山岩茶是高培火的乌龙茶,香气各异,属于老茶友品的类型。提神益思,消除疲劳、生津利尿、解热防暑、杀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腻、减肥健美等保健功效。 岩茶,因“岩岩有茶,非岩不茶”而得名。属半发酵茶,以“岩骨花香”的独特岩韵著称。主产区为中国福建武夷山茶区。武夷山茶区坐落在福建省东北部,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 群峰相连,峡谷纵横,九曲溪萦回其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武夷山悬崖绝壁,深坑巨谷。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构筑“盆栽式”茶园。武夷岩茶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之王。 岩茶中以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等著名,其它品

种还有瓜子金、金钥匙、半天腰等品种。 产于武夷山的乌龙茶,通称为武夷岩茶。因产茶地点不同,又分有正岩茶、半岩茶、洲茶。正岩茶指武夷岩中心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品质高味醇厚,岩韵特显。半岩茶指武夷山边缘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岩韵略逊于正岩茶。洲茶泛指靠武夷岩两岸所产的茶叶,品质又低一筹。 历代对岩茶的分类严格,品种花色数以百计,茶名繁杂最为突出。其中最著名的有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等,还有普通名枞如瓜子金、金钥匙、半天夭等。武夷岩茶驰名世界,跟武夷名枞分不开。武夷岩茶分武夷极品若干号,水仙、奇种各分特级到四级,另加粗茶、细康、茶梗。

武夷岩茶大红袍分哪几种

武夷岩茶大红袍分哪几种? 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大红袍有几种?一般来说,大红袍分绝品、精品、上品、次品;不同的品种,品质各不同。 武夷岩茶大红袍分哪几种? 1、绝品—大红袍母茶 茶叶界中流行这样一句话,说“古有名茶树,生于绝壁间”,这里所说的古树,指的也就是生长在九龙窠陡峭绝壁上的大红袍母树;不过这种母树的产量可以说是非常稀少的,堪称是“稀世之珍”。大红袍母树,一共有六株,其中四株为奇丹,两株为北斗;这六棵母树的总产量不到一公斤,可以说是非常珍贵的。 在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大红袍母树就作为礼物赠送给美国总统;自200年起,武夷山政府就对这六株大红袍母树实行保护,因此,这几棵大红袍母树可以说是绝品,市场上想要购买到这样的茶叶,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2、精品—由母茶无性繁殖而来的大红袍 这款精品大红袍,是由姿深制茶师傅,采用无性繁殖嫁接技术,从大红袍母树进行繁殖迁插,之后得以大面积的栽培;这类大红袍,因产地不同,又分为正岩、半岩、洲茶;正岩指指武夷山三坑两涧地区,即慧苑坑、牛栏坑、大坑口,两涧指流香涧和浯源涧。半岩指除了正岩以外的区域,而洲茶则是武夷山周边平原平地所产的茶。大面积栽培的大红袍保持了母树原有的品质特征,此类大红袍冲泡10道之后

仍有余香,汤汁醇厚回甘,香气高雅。 3、上品—由各种品质较优的大红袍拼配而成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都是这样的大红袍,这种茶叶产品,一般都是采用各自品质较为优质的名枞,比如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腰等,然后依照“岩骨花香”的原则下去拼配而成的,市场上最大类的大红袍就是这样的品类。 4、次品—由品质较差的大红袍混杂而成 市场上的次品大红袍茶叶存在率还是比较高的,价格低至100几十元的,质量方面无法保证,很多不懂茶的人,或是比较看重价格的,那么就会挑选这样的大红袍。 大红袍的品质特征 “大红袍”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 大红袍简单的冲泡方法 先在小盖碗里放置5~10克茶叶。冲泡的水要沸滚,随烧随泡。注水时要“低斟高冲”,壶口与盖碗保持一段距离。注水后刮去茶汤上面的浮沫,再加盖。一般5~15秒出汤,喜欢喝浓茶的泡的时间长些,喜欢喝淡茶的则出汤快些。

武夷岩茶的制作流程

武夷岩茶的制作流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武夷岩茶的制作流程 武夷岩茶的制作方法,兼取红、的制作原理之精华,加上特殊的技术措施,使之岩韵更加醇厚。 岩茶制作工序繁复,工艺细致,对不同原料鲜叶,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技术。其根据为:一是鲜叶含水量多少;二是品种特性;三是鲜叶老嫩程度;四是气候雨阴晴;五是前道工序适度掌握之差异(如倒青的程度决定做青的轻重,做青时做轻或做熟影响后期焙火);六是前后工序衔接时间有否矛盾。初制工序分:采摘鲜叶—→萎凋(晾青)—→做青—→杀青—→揉捻—→烘焙六大部分,传统工艺则更为复杂。 一、采摘工艺 采摘是重中之重,有几个不采:雨天不采、露水青不采、茶青过老过嫩不采。 茶青品质主要由茶树品种,茶园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茶青采摘各因素等构成,是决定茶叶质量的基础条件。采摘各因素受气候和人为控制的影响较大。 1、采青标准:要求茶青新鲜、无表面水,无破损,中、小开面三叶,均匀一致。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伸育较成熟,正形成驻芽之中、小开面采三叶为最佳标准。 开面:茶树新梢伸育至最后一叶开张形成驻芽后即称开面,新梢顶部第一叶与第二叶的比例小于三分之一时称小开面,介于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间称中开面,达三分二以上称大开面。茶树新梢伸育两叶即开面者称对夹叶。每个品种的适采期较短,同一个品种在同一个山场位置及同样的栽培管理措施下一般最佳采摘期约为2—3天,一般不能满足生产加工期的要求,因此一般掌握在茶园内平均有一半开始开面时即开采,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四叶和小开面三叶及对夹叶。到大部分中开面,小部分大开面时全部采摘结束,此时采摘标准为中、大开面三叶,则采制加工期可延长到6—7天。

武夷岩茶知识D完整版

武夷岩茶知识D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D3、武夷岩茶知识 一、武夷岩茶概述 1、简介: 武夷岩茶为乌龙茶类,属半发酵青茶。武夷岩茶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它们绿叶红镶边,形态艳丽;深橙黄亮,汤色如玛瑙,岩韵醇厚,花香怡人,清鲜甘爽回味悠悠,既有红茶的甘醇,又有绿茶的清香,是活、甘、清、香齐备的茶中珍品。 2、武夷岩茶的分类及介绍: 大红袍、名枞(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腰、北斗等)、肉桂、水仙 [大红袍]: 传说①:天心寺的方丈用神茶为一位进京赶考的秀才治好了病。这位秀才高中状元,回到武夷山后,将皇上恩赐的大红袍,披在九龙窠的茶树上。 传说②:乾隆皇帝下江南,因水土不服得重病,御医无能为力。后有人献上茶叶,皇上饮后就好了。乾隆即派人将红色御袍披挂在茶树上,以示恩赐。 [肉桂]:肉桂产于慧苑岩,加工精细,滋味鲜滑甘润,有“岩骨花香”之 胜。 [水仙]:水仙是武夷岩茶中的精品。 [陈年武夷岩茶]:陈年武夷岩茶,具有消炎,止痛,清火,杀菌,去病毒的奇特功效。口感:浓浓的陈味微苦,但茶水爽滑厚实口感重犹如芋子汤,糖焦味出,茶水色红黄 二、武夷岩茶的历史及文化

清初───研制出乌龙茶。乌龙茶亦称青茶、岩茶。 武夷岩茶,兼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而且独具“岩骨花香”。武夷茶种、制做工艺也南传闽南、粤东,直达台湾,台湾冻顶乌龙茶缘于武夷山。 三、武夷岩茶的生产 武夷岩茶制法精巧,是在炒青绿茶制作的基础上,承前启后、一脉相承,又不断创新和发展起来的。它取绿茶、红茶制法之精华、摒弃不科学的技术措施。 岩茶工序主要的有:采青、萎凋、做青(摇青)、杀青、揉捻、烘焙、拣剔、毛茶[采摘]:即采青。春茶一般在谷雨后开采至立夏后七天左右结束。夏茶在夏至前后,秋茶在立秋后采摘。 [萎凋]:有日光萎凋和加温萎凋(雨天则用加温萎凋),是鲜叶生理失水的过程。 [做青]:做青的过程,是半发酵形成绿叶红镶边的过程,也是形成花果香的过程。 [炒青与揉捻]:其目的一是将经过杀青的青叶揉捻成条索(形成蜻蜓头,蛙皮状);二是通过揉捻揉挤出茶汁,使之凝于叶表,有利于内含物的混合接触和一定程度的转化,便于冲泡饮用。将品质相对地固定起来,并纯化香气。 高温下完成炒青,起锅后迅速于揉捻上揉捻。然后复炒,复炒后趁热适当复揉。 [烘焙]:于焙笼中摊放在焙筛上,明火高温水焙,各焙窑温度从高逐渐到低,在不同温度的条件下完成水焙。下焙后,放在晾青架上晾索。剔除梗、片。拣完加焙炖火,在炖火后团包。团包后,还要最后复火,俗称坑火,可提高耐泡程度、醇和度、熟化香气及增进汤色。炖火后,趁热装箱,对岩茶内含物质能起热处理的催化作用,以达到香气、滋味的提高。干燥是最后一道工 序,分水焙、复焙、炖火。揉叶经散解后,进行水焙,至六成干,薄摊晾 索,以利茶梗水分散发。然后高温复焙。经拣剔将梗、片和成形不了的茶条除去,最后加焙炖火,即低温久烘,温度由高到低,炖火时间约8—10个小时。通过低温久烘,以火调香,以火调味,使香气、滋味进一步提高,达到熟化香气,增进汤色,提高耐泡程度。炖火高超技术,为岩茶所有。清代梁章钜称:“武夷焙法实甲天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