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

第二单元 大气环境

年级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

一、填空题(共15题,题分合计15分) 1.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为了保证居住区街道两侧所有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城镇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 方位,即使街道与 线成30°--60°夹角。

2.大气环流使 间、 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3.台风的灾害主要是由强风, 和 所造成。

4.气候资源是指可以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或 的气候要素和气候 的总体。

5.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 锋。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 锋形 成的锋面雨。

6.在风向随季节变化的地区进行城市规划时,应使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厂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 向,居住区布局在 向。

7.形成东亚季风环流的重要原因是 ,南亚的西南季风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8.

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 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营造 改进耕作制度等是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

9.全球变暖,会对全球 和 发生重大影响。

10.吉林市松花江沿岸的 和冬季哈尔滨的 成为北国奇景,吸引众多游人,是随着社会发展,新类型的气候资源不断地得到开发利用的结果。

11.气候资源不同于其他自然资源的特点有、、。

12.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人们广泛采用的间作、套种方式,塑料大棚和温室等农业生产措施,以及农业、农业等,都是合理而充分利用气候资源的具体体现。

13.气候是一种资源。目前,人类利用的气候资源是、、降水和等。

14.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工厂排出的烟尘、废气对居住区的污染,在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进行城市规划时,应将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布局在盛行风的风向,居住区布局在风向。

15.航空机场的选址,宜选择低云、雾和出现频率较少,较小的地方。

二、单项选择题(共69题,题分合计69分)

1.气候资源与其他自然资源相比所持有的特点是:

A.不是普遍存在B.有一定的数值特征

C.开发利用不需要考虑防灾D.变率较小

2.1998年造成我国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达2千多亿元的气象灾害是:

A.台风B.寒潮C.洪涝D.干旱

3.干洁空气组成成分中,比重最大的是:

A.二氧化碳B.臭氧C.氧气D.氮气

4.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大气成分是:

A.臭氧B.水汽C.氧气D.固体杂质

5.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是因为:

A.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B.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C.云层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D.云层对地面的逆辐射作用

6.关于热力环流叙述,错误的是:

A.地区间的地面冷热不均是形成大气运动根本原因

B.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成

C.同一水平气压差异是形成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D.无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空气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7.关于对流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低纬地区对流层的厚度比高纬度地区的大

B.同一地区,夏季对流层的厚度比冬季的大

C.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

D.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一般是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6℃

8.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

B.高气压带均由冷空气冷却下沉而成

C.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北风

D.赤道低气压带南邻东北信风带

9.关于高压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压系统只指高气压

B.高压系统气流下沉辐散多为微风少云的晴天

C.高压系统只出现在低纬热带地区

D.高压系统只影响冬季的天气

1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随着农业科技发展,采用间作、套种方式,塑料大棚等都是合理而充分利用气候资源B.气候资源往往决定该地的农业类型、种植制度、生产潜力、布局结构、发展前景以及农产品数量、质量和分布

C.气候要素产生的能如太阳能、风能是目前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一个主要方向

D.气候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其数量是无限的

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和简接的损害称气象灾害B.气象灾害有:种类少、范围广、频率高、灾情重、持续时间长、群发性、连锁反应等特点

C.我国每年受旱农田面积占全国各种气象灾害受灾面积首位

D.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

1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高层大气有一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B.一般将2000--3000km的高空看作地球大气的上界

C.平流层水汽、固体杂质极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大气平稳、有利高空飞行

D.平流层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大,到30千米以上气温上升缓慢

13.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是因为: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B.大气对太阳的反射作用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D.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4.由于大量排放氯氟烃,可能将对大气圈造成的危害是:

A.臭氧层空洞B.温室效应C.酸雨D.中毒事件

15.关于气压、高度、气温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B.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也高

C.空气总是由气压低的地方流向气压高的地方

D.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就低。

16.关于锋面与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冷锋过境后,天气转阴,气压升高

B.我国的灾害性天气多与暖峰有关

C.暖锋降水多发生在锋后

D.暖锋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上升

17.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对防御洪水有巨大作用

B.防洪工程措施包括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

C.防洪泛工程措施是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应急措施,实行防洪保险

D.暴雨的成因主要是有充沛的水汽,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较短

1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风是一种人为原因形成的热力环流

B.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C.气旋和反气旋是大气运动最经常的运动形式

D.全球共形成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既分布在近地面也分布在高空

19.下列表示暖锋过境气压变化曲线是:

20.下列表示冷锋天气的示意图是:

21.关于大气各成分的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起保温作用

B.氧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C.氮是维持一切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D.臭氧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2.人造烟幕防霜冻的原理是:

A.烟幕中尘埃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B.烟幕通过热辐射直接使地面增温

C.烟幕通过热辐射直接使大气增温

D.烟幕中的二氧化碳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23.关于大气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气环境是指对人类有影响的那部分大气,因大气任何部分几乎都间接或直接对

人类生存和发展都有一定影响,所以整个大气圈就是大气环境

B.大气阻挡了来自宇宙和太阳的有害辐射是地球上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保护层

C.地球如果没有大气,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D.大气不是地球自然环境最活跃的组成部分

24.关于低压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压系统只指低压槽

B.高空槽前吹偏南风,气流下沉,水汽充沛也不可能形成降水

C.低压系统气流辐合上升是产生大范围降水,大风等天气现象的主要天气系统D.高压槽后,多吹偏北风,气流下沉,降水丰富

25.有关对流层所达高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夏季大于冬季B.低纬地区小于高纬地区

C.沿海地区必定大于内陆地区D.高原地区大于平原地区

26.如果大气垂直分层中平流层的臭氧被破坏:

A.太阳辐射增强,热带范围扩大

B.地面失去保温层,全球气候进入冰期

C.太阳紫外线大量进入地表,伤害生物及人类

D.大气高度电离,危及人类生存

27.北京七月份的太阳辐射强度比一月份大,主要原因是:

A.七月份的晴天比一份多B.七月份正午太阳高度比一月份大

C.七月份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D.七月份北京正处夏季风的影响

28.关于气象灾害叙述正确的是:

A.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是冬季

B.我国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发生在西部和北方地区

C.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是西太平洋

D.干热风主要发生在秦岭--淮河以南广大地区

29.对台风和暴雨、洪涝的最重要监测手段是:

A.利用气象雷达B.利用专用飞机。

C.利用气象卫星D.气象台的人工监测

30.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A.冬季陆地比海洋气温高

B.夏季陆地气压比海洋高

C.中纬大陆西岸往往形成季风环流

D.沿海盛夏的海陆风,晚上由陆吹向海,白天由海吹向陆

31.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首要原因是:

A.地形复杂多样B.南北温差大

C.冬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

32.下列各项选项中,三种内容之间存在着逐级因果关系的是:

A.寒潮、霜冻、盐碱化

B.酸雨、臭氧层破坏、杀伤性紫外线的透入

C.暴雨、台风、洪涝

D.森林减少、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

33.某山顶有一气象站测到气温23℃,同时海拔400m处的气温35℃,该山峰海拔约为:

A.200mB.2400mC.3833mD.5833m

34.当亚洲低压中心为900hpa,北太平洋中心气压为1026hpa时,叙述正确是:()

A.印度半岛和巴西高原都进入雨季

B.长江中上游为梅雨天气

C.塔里木河出现汛期

D.南北半球大陆上的等温线均向低纬度凸出

35.当前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是:

A.温室气体增多、可能导致全球变暖、臭氧层遭破坏和酸雨

B.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C.人口增多、资源枯竭、森林锐减

D.水源短缺、粮食缺乏、噪声污染

36.关于气压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全球7个气压带,3个低压带,4个高压带

B.气压带具有高低相间分布规律

C.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

D.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多晴天

37.有关气候资源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非可再生的资源B.是稳定少变的资源

C.只存在于水热条件充足的地区D.气候要素只有一定数值范围内才有资源价值

38.从环境角度出发,下列城市规化模式中最合理的是:

39.下列四幅冷暖锋移动示意图,A、B、C、D、纬度位置和下垫面大致相同,图示此时气温最低是:

40.下图是等温线示意图:

A.甲地气温比乙地气温高

B.甲地和乙地均在南半球

C.若此时为一月份则甲是陆地。乙地是海洋

D.若此时为七月份则甲是陆地,乙地是海洋

41.一架飞机由北极向赤道飞行,保持万米高度,它穿过的大气层是:

A。始终在对流层B。由平流层进入对流层

C。始终在平流层D。由对流层进入平流层

42.大气垂直分层中形成航空最佳飞行层的主要原因是该层:

A、气温相对下高上低,大气稳定

B、水汽含量较多,但尘埃少,水汽不易成云致雨

C、大气易电离,有利于保持与地面的短波通讯

D、大气以平流为主,大气的能见度好

43.关于气候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候资源的地区分布,只存在数量和结构的差异,整体上是普遍存在的

B.气候资源同其他自然资源的特点是完全不相同的

C.气候资源在时间上存在周期性变化,不存在非周期性变化

D.气候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数量上是无限的

44.天津市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主导风向偏北,春、秋季多西南风,化工厂应建在

A.市区北部

B.市区东南部

C.城市西南部

D.东北部的远郊区

45.下列哪些是气候资源不同于其他资源的特点

A.它是自然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

B.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C.开发利用既需要技术条件,又需要资金投入

D.其分布上具有普遍性

46.为使居民区街道两侧所有建筑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应该

A.街道可采取东西方向

B.房屋可朝向北方或南方

C.街道可采取南北方向

D.街道可采取西北-东南走向

47.与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密切的自然条件是

A.光热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48.光热条件影响作物的分布,香蕉主要生长在

A.暖温带

B.中温带

C.寒温带

D.热带

49.下列地区,适于作物一年三熟的是

A.海南岛

B.江汉平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50.下列不属于充分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是

A.海南岛一年三熟

B.塑料大棚

C.红土丘陵层层梯田

D.间作、套种

51.在北半球终年受中纬西风影响的地区,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应布局在

A.居民区的西北方

B.居民区的东北方

C.居民区的东南方

D.居民区的南方

52.从环境因素考虑,下面四幅图中,布局比较合理的是

53.京沪、京九、京广等铁路路基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段高出地面,这样的设计主要考虑该地区

A.光照条件

B.暴雨强度

C.主导风向

D.地表起伏

54.关于气候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凡气候要素或气候现象都是气候资源

B.气候资源都有周期性的变化

C.吉林市松花江沿岸的雾凇是一种新开发的气候资源

D.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没有时间、地区限制

55.气候资源不同于其他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气候资源

A.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B.是一种变化中的资源

C.数量上没有任何地区差异

D.开发利用不需要任何投入

56.街道同子午线成30°~60°夹角是为了

A.美观

B.防止风沙侵袭

C.便于管理

D.保证街道两侧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

57.桥涵孔径大小设计是根据

A.当地暴雨强度

B.地质条件

C.大桥美观要求

D.通车状况

58.下列布局合理的是

59.有关气候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稳定少变的资源

B.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C.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D.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时要因地制宜

60.能给我国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的是

A.寒潮

B.台风

C.旱灾

D.涝灾

61.台风的最大风速和最强暴雨出现在

A.台风中心

B.任何地区

C.台风中心附近的环状区域内

D.过渡区(外围区)

62.某夏,厦门受台风影响,吹偏北风,此时台风中心位于它的

A.东侧

B.西侧

C.南侧

D.北侧

63.对台风和暴雨洪涝的最重要的监测手段是

A.利用气象雷达

B.利用专用飞机

C.利用气象卫星

D.气象台的人工监测

64.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江淮地区

D.华北地区

65.在亚欧大陆上,发生低温、水灾、旱灾等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是

A.青藏高原地区

B.中亚内陆地区

C.西亚沙漠地区

D.东亚季风地区

66.有关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年春秋季节,我国沿海地区频受台风袭击

B.台风是形成于西北大西洋上的热带气旋

C.在南半球为逆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

D.台风是形成于西北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

67.我国水旱灾害的根本原因是

A.冬季风势力太强

B.特殊的海陆位置

C.夏季风强弱和进退早晚

D.西高东低的地形

68.关于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高压系统和锋面系统

B.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和寒潮

C.台风是由发展强烈的冷锋造成的

D.我国的各种气象灾害中,受灾面积最广的是干旱

69.防洪的工程措施有

A.实行防洪保险

B.洪泛区土地管理

C.修建分洪区

D.建立洪水预报报警系统

三、阅读理解题(共0题,题分合计0分)

四、完形填空题(共0题,题分合计0分)

五、汉译英(共0题,题分合计0分)

六、其他(共0题,题分合计0分)

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共15题,题分合计15分)

1.答案(89541):中间子午(经

2.答案(89311):高低纬度海陆

3.答案(83745):特大暴雨风暴潮

4.答案(88494):能源现象

5.答案(88263):冷冷

6.答案(83012):上风下风

7.答案(87760):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位置季节移动

8.答案(82195):耐早防护林

9.答案(81965):生态环境社会经济

10.答案(86713):雾淞冰雕

11.答案(89338):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是一种变化中的资源,有较大的变率

12.答案(84087):生态立体

13.答案(83856):可再生太阳辐射热量风

14.答案(88605):下上

15.答案(83353):暴雨风速

二、单项选择题(共69题,题分合计69分)

1.答案(81538):B

2.答案(86286):C

3.答案(80721):D

4.答案(80490):A

5.答案(85239):B

6.答案(89988):D

7.答案(89443):D

8.答案(84192):A

9.答案(88940):B

11.答案(88437):B

12.答案(87893):D

13.答案(82642):C

14.答案(87390):A

15.答案(82139):D

16.答案(86887):D

17.答案(86343):D

18.答案(81091):D

19.答案(85296):D

20.答案(85065):B

21.答案(80917):D

22.答案(85666):D

23.答案(80414):D

24.答案(85163):C

25.答案(89912):A

26.答案(84660):C

27.答案(89095):B

28.答案(83844):C

29.答案(88592):C

30.答案(83341):D

31.答案(88089):D

32.答案(87545):D

33.答案(82293):B

34.答案(87042):C

35.答案(86811):A

36.答案(81560):C

37.答案(81015):D

38.答案(85764):D

39.答案(80513):B

40.答案(89968):D

41.答案(82079):A

42.答案(81849):A

43.答案(81062):A

44.答案(80832):D

45.答案(80329):D

46.答案(89785):D

47.答案(83989):A

48.答案(88737):D

49.答案(83486):A

50.答案(88234):C

51.答案(82983):B

52.答案(87732):D

53.答案(86956):B

55.答案(82306):B

56.答案(87055):D

57.答案(81803):A

58.答案(81259):D

59.答案(86007):A

60.答案(85504):A

61.答案(89436):C

62.答案(89478):A

63.答案(88933):C

64.答案(83682):D

65.答案(88431):D

66.答案(88158):D

67.答案(82363):C

68.答案(87111):D

69.答案(81860):C

三、阅读理解题(共0题,题分合计0分)

四、完形填空题(共0题,题分合计0分)

五、汉译英(共0题,题分合计0分)

六、其他(共0题,题分合计0分)

大气环境(一)教学设计

大气环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西安市车辆中学刘彩侠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必修一“大气环境”第一课时内容,即大气的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本节既是对宇宙中的地球的承接和复习,又为后面学习大气运动奠定了基础。一切天气现象都与大气运动有关,因此,要分析天气与气候,首先就要分析大气运动,而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又是太阳辐射。通过身边实例引入新课,讲课过程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探究题激发学生兴趣。联系前面所学知识,为学生详细、生动的介绍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以及大气逆辐射的知识,为后面大气的运动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高一学生记过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抽象综合分析能力。对学生来说,天气现象并不陌生,就在身边。但对于天气现象的变化原因却充满了疑惑和好奇,可以说是“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把学生已有的、无序的知识储备调动起来,从身边的天气现象及其变化入手,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已达到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效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看图说出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 3.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相关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看着表格,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比较说出不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气的选择性吸收。 2.学生能够借助简图说明大气的整个受热过程。 3. 运用大气热力性质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大气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培养探索大气环境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自然现象,激发求知欲,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 (二)难点: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2.大气的保温作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境保护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

环境保护大气十条水十 条土十条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环境保护:“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 11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讨论了脱贫攻坚、教育脱贫、生态环境保护三个规划。作为本次常务会议研究的重点内容,环境保护是民生之重,很多时候也是民生之痛。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全方位的环境保护大战略,本届中央政府成立以来先后出台了“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环境保护措施。 ——“大气十条” 2013年6月1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同年9月10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文件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 一是减少污染物排放。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整治城市扬尘。提升燃油品质,限期淘汰黄标车。 二是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提前一年完成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 三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重点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到2017年底下降30%以上。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四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天然气、煤制甲烷等清洁能源供应。 五是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对未通过能评、环评的项目,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提供贷款支持,不得供电供水。 六是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信贷支持。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培育环保、新能源产业。 七是用法律、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制定、修订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建议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强制公开重污染行业企业环境信息。公布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 八是建立环渤海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人口密集地区和重点大城市治理,构建对各省(区、市)的大气环境整治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九是将重污染天气纳入地方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根据污染等级及时采取重污染企业限产限排、机动车限行等措施。 十是树立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地方政府对当地空气质量负总责,落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国务院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倡导节约、绿色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督。 ——水十条

大气环境大气的热状况

大气环境(一)大气的热状况 一、考纲要求: 1、大气的垂直分层,强化学生加强高度与温度的联系,突出逆温的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和应用 3、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温室气体含量增多为什么会气候变暖 二、教学过程: 1、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归纳大气是如何分层的,并分析各层的气温与高度之间的关系 探究: 解释下面诗句中的自然现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2、逆温的形成与分类 阅读下列材料: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一般情况下,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5℃/100米。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或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逆温是对流层中

气温垂直分布的一种特殊现象。 1 )、辐射逆温 是地面长波辐射冷却而形成的。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地面大气迅速冷却,上层大气降温较慢,形成逆温。一天中逆温层在黎明时最厚。逆温层冬厚夏薄。易出现于中高纬地区,是最常见的逆温类型。 2)、平流逆温 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少,于是产生逆温。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冷地表面的温差决定。 3)、锋面逆温, 是暖空气运移到冷空气之上,形成冷暖相交的锋面,如果锋面上下暖冷空气的温度差较大,则形成逆温。 4)、地形逆温, 是局部地形条件引起的。在山谷和盆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晚上较重的冷空气,沿山坡流动,聚集在山谷底部,由此形成下部是冷气层、上部是暖气层。 逆温层的存在使空气处于稳定状态,空气中的垂直运动受到抑制。工厂里烟煤燃烧排放的烟尘、汽车尾气和地面上扬起的尘埃等有害气体聚集在空中不易向上扩散和稀释,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有逆温存在时空气质量差,晨炼的朋友要特别注意避开这段时间,以免不清洁的污染物吸体内,没有达到锻炼的目的,反而影响身体健康。 根据以上材料绘制逆温现象发生的气温随高度和时间变化的全过程示意图。 探究一: 图甲是“某城市风向频率图”。图乙是“该城市冬季近地面层不同时刻气温随高度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计划新建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最合适的厂址应布局在城市的 ( ) (2)该发电厂烟囱的设计高度应不低于 ( )

大气环境(一)

大气环境专题第1讲大气运动规律专题 【考题默写】 如图:阴影部分代表夜半球,(1)求太阳直射点坐标(2)求新一天与旧一天的比值。 【复习目标】 1.大气受热过程 2.热力环流 3.三圈环流 4.大气环流 【知识梳理】 一.大气受热过程 二.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2.热力环流的形成 3.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即促使大气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的力。该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三.大气三圈环流 1.成因:高低纬度间因获得太阳辐射的不同,产生热量差异。 2.分布 (1)低纬环流:在赤道附近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A)赤道低压带,并在30°N附近堆积下沉,形成(C)副热带高压带。A与C之间的近地面形成(B)低纬信风带。 (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C向高纬度流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称为(D)盛行西风带;(G)极地高气压带向低纬流动并受地转偏向力偏转,即(F)极地东风带,D与F气流相遇后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了(E)副极地低气压带。 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移动约5°。 四.季风环流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1月份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影响,大气由亚洲高压区吹向阿留申低 压区和赤道低压区,在东亚季风区表现为西北季风,南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北季风,如图所示: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7月份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影响,大气由夏威夷高压流向亚洲大陆, 在东亚为东南季风。在南亚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位于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跨过 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如图所示:

大气污染分析

城市大气污染分析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逐渐走向深入,社会经济、知识水平有了飞跃性的提高,而工业生产成为提高经济力量的主要力量,但工业生产也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工程生产中产生的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废渣(即工业“三废”)由各种各样的方式排放到大气中,污染我们的空气,这不仅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了恶劣影响,也损害到人类的健康。本文对大气以及大气环境作了一个简要介绍,浅析了大气污染带给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对社会发展,人类生存的危害,旨在唤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对大气状况的关注。 关键词: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环境保护,大气 1 大气污染的成因分析 1.1大气污染的概念 在干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主要过程由污染源排放、大气传播、人与物受害这三个环节所构成。 1.2废气污染的成分 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和人类健康威胁较大且绝对排放量较大的废气主要包 括:含NO x 、SO 2 、P、AS、CO、HF、C 2 HCl 3 等污染物的有毒气体及其他气体。【1】 二:大气污染的具体事件举例 兰州空气污染,天下第一。 因大气污染严重,兰州曾被称为“看不见的城市”,洛杉矶时报曾报导说,兰州的 200万市民天天忍受著恶劣的环境,吸口气就像抽了一包烟似的,连洛杉矶當年污染最严重時都沒這么厉害,因为里头含有太多的煤灰、汽车废气和尘土,「世界资源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兰州市是全球空气污染程度最严重的城市。

大气环境及保护

大气环境及其保护历年真题 一、填空题 1、微波对生物体造成的伤害和生理影响,主要是所谓的加热作用的结果。(00,一,2) 2、影响空气污染的气象因素有:阳光、风、湿度和温度。(02,一,4) 3、大气的人为污染源可概括为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交通运输过程中排放、农业活动排放等四个方面。(九八,二,3) 二、名词解释 1、酸沉降(99,一,3)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 2、垂直绝热降温律(99,一,5)干空气块或未饱和的是空气块在绝热条件下每升高单位高度所造成温度下降数值。 3、辐射逆温(99,一,7)(07,一,6)在晴空无云的夜间,当风速较小时,地面因强烈的有效的辐射而很快冷却,近地面气层冷却最为强烈,较高气层冷却较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逐渐向上发展的逆温层。 4、大气逆温(00,二,1)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 5、空气二次污染物(02,二,3)二次污染物(九八,一,1)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 6、气溶胶(04,一,5)(08,一,4)(11,一,4)气体介质和悬浮在其中的分散粒子所组成的系统。 7、光化学烟雾(01,一,5)(05,一,2)(09,一,8)(12,一,2)含有氮氧化物和烃类的大气在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反应所产生的产物及反映无聊的混合物。 8、城市热岛效应(08,一,2)热岛效应(99,一,8)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9、TSP(九八,一,2)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流量在1.1——1.7m3/min)在滤膜上所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质量,通常称总悬浮颗粒。 三、简答题 1、是写出有风情况下气载污染物高架连续点源高斯扩散模型(不考虑混合层反射),说明其中各参数意义和模型实用条件。(98,二,4) 2、比较伦敦型烟雾和洛杉矶烟雾的区别。(99,二,1)(00,三,2)(03,二,1)试比较伦敦型烟雾和洛杉矶烟雾事件的异同(污染源及污染物转化过程、气象条件、危害性)(06,一,2)(08,二,1) 答: 项目还原(煤炭)氧化(汽车尾气)主要污染源工厂、家庭燃烧煤炭排放汽车尾气为主 反应类型热反应光化学反应、热反应 污染物质SO2、CO2、硫酸雾、硫酸盐类气 溶 碳氢化合物、NOx、O3 PAN、醛、 酮 气象条件—1~4℃、湿度85%以上,辐射 性逆温、静风 24—32℃、湿度70%以下,沉降 性逆、22m/s以下

大气环境评价案例分析

09新大气环境评价案例分析书简版 题目:某地新建一项目,简单地形,主要污染物为SO2,N02,HCL,已知最大浓度占标率为18.5%,D10%为2.3KM,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2100米,年风玫瑰图为(三个半径分别为5,10,15): 1、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需要的参数?该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则需要采取的措施?大气防护距离的管理措施 答案 1、参数面源长宽高,污染物排放速率M\S,小时浓度评价标准。 2、不合理,需要削减源强后重新计算。 (注意,污染物排放速率M\S,不是面源排放速率,单位也要注意) 3、管理措施,防护距离内不得有长期居住人群,现有居民要搬迁。 2、该项目的大气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答案,二级,边长为5KM的正方形。 3、选择合适的大气预测模型,并给出必须的参数。

答案,选择AERMOD模型, 1、地表参数:按照四个季度,分别给出各季的地表粗糙度,白天波文率,正午地面反照率;(后两者随一年四季数据不同。) 2、地面逐时气象资料;包括风向、风速、总云量、低云量、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露点温度和站点处大气压。前5项为必须的。 3、对应每日至少一次高空探测数据; 4、给出本项目报告书的大气部分附图、表、附件的要求。答案:1、附图:污染源点位及敏感目标分布图;基本气象分布图;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图;污染源等值线图等五项(本题是二级评价,如果前面没有单独提出预测等级分析,这里首先要分析评价等级。另一级还包括复杂地形示意图) 2、附表: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污染源调查清单表;常规气象资料分析表;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分析结果;预测点预测结果与达标分析;(一级二级评价要求相同) 3、附件: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原始数据文件;气象观测文件;预测模型所有输入文件以及输出文件;(一级二级评价要求相同) 5、该项目是否有主导风向?如果有,主导风向是什么范围?

美国城市大气环境分析报告

美国城市大气环境分析报告 1999年3月到2001年10月期间在美国纽约各个地区以及不同地点使用LUMEX RA-915+汞分析仪,进行了大气中汞含量的实时监测。实施监测时汞分析仪用手携带或者车载。 总共进行了160多次测量。纽约布鲁克林、曼哈顿市区大气中汞含量大部分测量结果在1~3ng/m3,局部地区高达4~6ng/m3。进行监测时可以定位局部汞污染区域,这些区域分布于生活垃圾存放地(汞含量为12~14ng/m3),工业垃圾场(汞含量为10~30ng/m3)。用于存放建筑废物和金属垃圾的容器(汞含量为80~100ng/m3),路面排水沟(汞含量为200ng/m3),地铁站台(汞含量为6~10ng/m3),地铁车厢内(汞含量为8~30ng/m3),居民小区内(汞含量为10~35ng/m3)。 小客车内汞含量平均水平为2~10 ng/m3(个别情况达1400 ng/m3) 公共场所内空气中汞含量检测情况如下:超市和小食品商店汞含量为3~12 ng/m3,工业商品商店汞含量为4~30 ng/m3(最高可高达80 ng/m3),药店20~40 ng/m3(最高可高达140 ng/m3),宗教仪式专用店80~800 ng/m3(最高可高达1650 ng/m3),办公室室内4~16 ng/m3,医院(例如内科,儿科)8~30 ng/m3(最高可高达1000 ng/m3),牙医中心150~400 ng/m3(最高可高达16000 ng/m3) 室内环境空气中汞含量的监测具有实际意义。一般来说,高层公寓内空气中汞含量比平房要低。通常公寓内空气中汞含量低于10 ng/m3 ,有时会高达15~20ng /m3。值得注意的是汞含量浓度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室内通风情况,以及铺设地板的材料如漆布、塑料、镶木地板、地毯。铺地毯的房间内空气中汞的含量高达15~35 ng/m3 。房间的前厅被认为是汞污染最严重的地方:进屋的门边的地毯上,鞋柜,自行车和婴儿车上高达100~400 ng /m3,有时高达800 ng /m3,这种情况下所有房间的汞含量增加到了30~50 ng /m3,有时达100 ng/m3。 用于出租的旧房子中的汞含量通常更高。尤其以下场所汞污染较为严重:前厅,地窖,底下的空间,旧物堆剁等。这些地方汞平均含量为100 ng/m3,有时达3000 ng/m3,在这种房子内,尤其是铺了地毯的情况下,空气中汞的含量在100到400,有时达1000 ng/m3。 以上提供的数据是我们获得的关于室内空气中汞的长期背景污染,即较老的污染源。而两天前屋里打碎了水银温度计的例子可以作为新的污染信息。整个房子里的汞含量水平范围为800~1400 ng/m3,而在打碎水银温度计的局部15 15m的范围内汞含量达3000~5000 ng/m3,打碎那一点上高达36000 ng/m3。 通过对两套房子在不同季节内空气中汞含量的严密的监测,我们得到关于室内汞浓度的变化情况的信息:汞含量浓度取决于室内和室外的温度以及通风的程度。汞浓度含量很高的住房(由于“旧”的污染信息造成的,汞含量达800~1000 ng/m3),在经过10~15分钟通风后,汞含量下降到100 ng/m3,继续通风30~60分钟后下降到30~50 ng/m3。然后停止通风,,15~30分钟内汞含量增加到500~600 ng/m3,60分钟以后又达到了初始浓度。 2001年8月为了了解背景汞浓度值,在离纽约距离为150公里的Kastkillsky山脉Montisello小镇进行了空气中汞质量的检测,通过38次检测判断汞含量的水平小于1 ng/m3。 综上所述,使用RA-915+仪器可以获得关于室内和室外的汞污染的快捷信息,判断超过背景值的超标程度,进行详细的监测以防止污染源的扩大。 LUMEX 公司(俄罗斯) OHIOLUMEX 公司(美国) Irina Nejdanova Iouri Souetine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分析方法

【tips】本文由李雪梅老师精心收编,值得借鉴。此处文字可以修改。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分析方法 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区污染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种类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大气质量评价时,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检测的大气环境指标。 关键字: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分析方法 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区污染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种类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大气质量评价时,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检测的大气环境指标。 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有总悬浮颗粒物、降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烃、铅、氟化物、臭氧和苯并[a]芘。 颗粒物质的测定:颗粒物质是大气污染物中数量最大、成分复杂、性质多样、Σ害较大的一种,它本身可以是有毒物质,还可以是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运载体、催化剂或反应床。在某些情况下,颗粒物质与所吸附的气态或蒸气态物质结合,会产生比单个组分更大的协同毒性作用。所以,对颗粒物质的研究是控制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内容.大气中颗粒物质的检测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降尘量的测定、颗粒中化学组分的测定。 其中,颗粒物浓度的测定最常用的是重量法,原理是:使一定体积的空气进入切割器,将大于某一粒径的微粒分离,小于这一粒径的微粒随着气流经分离器的出口被阻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重量差及采样体积,计算出颗粒物浓度,以mg/m3表示(m3指标准状况下)。 二氧化硫的测定:大气中的含硫污染物主要有H2S、SO2、SO3、CS2、H2SO4和各种硫酸盐。他们主要来源于ú和石油燃料的燃烧、含硫矿石的冶炼、硫酸等化工产品生产排放的废气。

大气环境保护论文

关于大气污染和保护 姓名:牛子禄指导教师:姜洋(四)16-2班级:自动化12年201730月日 摘要 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相继走上了以工业化为主的发展道路。在人类创造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环境问题也一直呈现着地域上扩

张和程度上恶化的趋势。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对中国——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回首二十世纪,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但是,传统模式下的生产力的提高在驱动经济增长和伟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却使我们的地球家园变得千疮百孔,不堪重负。 关键词:治理途径污染源大气污染

目录 一、引言 二、正文 (一)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二)大气污染物及来源(三)产生大气污染的原因(四)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 三、结语 四、致谢

引言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其含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工作、 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 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 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 人为污染源则又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按污染源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 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区域性污染源;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可分为 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 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关于大气污染和保护 一、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人类需要呼吸新鲜空气来维持生命,每天空气都会成千上万次地有规则地通过我们的鼻腔进出我们的肺。而洁净的空气对于生命来说比任何物质都重要,人在5周内不吃饭,5天内不饮水尚能生存,而空气仅断绝5分钟就会死亡。可见空气是人类和其他一切生命有机体一刻也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然而现在的我们却对空气多了一份恐惧,那

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知识点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 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 行 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 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 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3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季风环流 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冬季西北风亚洲大陆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季东南风太平洋西南风印度洋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 冷锋暖锋 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阴天、雨雪、刮风、降温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降水的分布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 气旋反气旋 气压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有关南京大气环境的分析

有关南京大气环境的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1301 花青青 130203116 我的家乡是江苏南京。近年来,城市常常出现雾霾,雾霾会引起咳嗽、发烧、喉咙不适,严重的患有支气管炎和肺炎,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前几个月,秋天的南京天空一片土黄色,能见度极低,空气中弥漫刺鼻气味,不止南京出现雾霾,江苏省镇江、扬州等地同样被一片黄色笼罩,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不便。因为雾霾天,道路上的能见度极低,对城市道路、桥梁和高速公路,都有很大的影响,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大大上升。因此,城市的环境问题是当地政府需要密切关注的,城市环境的好坏影响当地居民的生存质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急速增长,城市污染也不断增加,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人们的生活环境将会越来越恶劣。伴随着城市环境污染的加重,政府也加大了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城市环境慢慢得以改善。 以我的家乡南京为例,从1981年开始统计,历年来南京市区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降尘、硫酸盐化速率、一氧化碳显著下降,氮氧化物和臭氧显著上升,二氧化氮呈上升趋势。南京市从1998年5月29日开始发布空气质量日报,1998年以来南京市空气污染指数均小于100,空气质量级别均为Ⅱ级,空气质量良好。2000年六月起,空气质量日报监测指标中总悬浮颗粒物被可吸入颗粒物代替,由于南京为南方城市,空气中颗粒为小颗粒,导致南京市空气污染指数明显上升,由此可以看出,南京市空气污染问题仍然有待解决。

南京市政府在治理空气方面也在不断不努力,前几年,政府出台了有关规定,春节期间南京主城区严禁烟花爆竹的燃放,如果燃放,也应在规定区域燃放。但是今年2015年,政府力度加大,南京全市 都严禁燃放烟花爆竹,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销售、燃放烟花爆竹。 春节放假期间,我也问了父母对于南京几十年来环境变化的看法,听他们说,20年前甚至更早,南京的空气是很清新的,出门根本不 需要戴口罩,那时的天空还是很蓝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一些公司在南京开厂,给当地的环境带来污染,还有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私家车基本每家都有,汽车排放的尾气都严重污染了空气。每次我坐车从扬州回南京的途中,刚到南京界,就能看到在南京栖霞区,许多化工厂的大烟囱中不断升起有害气体,在南京青奥会开幕的那天,政府下令,南京所有企业休息一天,而那天男今年过得空气质量有显著改善。 南京市目前大气污染主要是由工业引起的,随着近年来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南京市的大气污染物排量在减少。有关调查显示,2010年我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5738.2亿标立方,比上年增加了21.3﹪,燃料燃烧排放量和生产工艺排放量的比例为1:1.07,废气中烟尘、粉尘排放量分别为33788.5吨和37643.4吨,比去年上升8.4﹪和下降9.7﹪,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113842吨,比上年有所增加,二氧 化硫排放总量下降明显,为11.55万吨,比去年下降13.8﹪。可参 照以下表格: 2012年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平均值(单位:mg/m^3)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大气环境保护

2.9大气环境保护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成因及其危害,了解大气环境保护的措施等。 教学重点、难点:大气环境问题危害及其保护的措施、大气环境问题成因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等 教学方法:讲述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本课教材主要讲述引起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的三大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危害。 一、全球变暖 1、现象:近百年来全球气温上升了0.6~0.9C0,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 2、原因: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人类活动使大气中CO2浓度增加,且呈越来越快的趋势。 ; 一是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CO 二是毁林,尤其是热带森林的破坏。 提问:目前地球上哪个地区的热带森林破坏最严重? 答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破坏最严重,这里也是世界最大的热带原始林。 3、影响: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 ①引起海平面上升。 一方面气温升高,海水温度也升高,造成海水膨胀而导致; ②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例:现在农业发达的中纬度地区,因蒸发强烈变干旱,从而退化成草原;而高纬地区因变暖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4、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 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教师可组织学生就世界最大的CO2排放国美国拒绝《京都议定书》作简要讨论。 二、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1、现象:卫星观测资料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臭氧总量明显减少,南极附近臭氧量减少尤为严重,出现了“南极臭氧洞”。 “南极臭氧洞”(教材63页图2.37)——指南极地区出现全球臭氧最低值(约为全球平均值的30%~40%)。只在春季(9~11月)出现,持续1个月左右。 2、平流层臭氧减少的原因: 1)自然因子:如太阳活动等; 2)人类使用消耗臭氧的物质。 如: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紫外线 CF2Cl2·CF2Cl+·Cl ·Cl+O3ClO·+O2ClO·+O3·Cl+2O2 3、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据研究,大气中的臭氧总量减少1%,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辐射就会增加2%。 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如增加皮肤癌、损害眼睛、削弱免疫力等 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如农产品减产及品质下降、渔业产量下降、破坏森林等 4、保护臭氧层的措施 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教材63页阅读材料全球合作保护臭氧层。1995年《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签署10周年之际,150多个国家代表参加的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国际会议规定,发达国家停止使用氟氯烃的期限提前到2000年,发展中国家则在2016年冻结使用,2040年淘汰。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保护臭氧层,并制定了《中国逐步淘汰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两个排放相同污染物的排气筒,若其距离小于其几何高度之和,应合并视为一根等效排气筒,若三根以上的近距离排气筒,且排放同一种污染物时,根据前两根的等效排气筒,依次计算等效值。该项目现状为同一生产车间存在多个高度相同排气筒,因此分别对每一类型污染源排气筒对应的污染源分别进行分析计算。 (1)清理车间废气 清理车间废气主要是小麦进入原麦仓时产生的含尘废气,清理工序中因初级清理、振动筛分、风选、去石、打麦产生的含尘废气,该项目原有脉冲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为99%,经处理后30m排气筒排放。清理车间已设置47个脉冲袋式除尘器处理废气,处理后分别经各自排气筒(共47根)排放,年工作时间7920h。 ①前处理阶段 前处理阶段中产尘点主要有进粮口、初级清理、振动筛分及风选等工序,该阶段物料均由密闭管道输送,已在各处理阶段设置脉冲袋式除尘器,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则各个产尘点颗粒物产生量为进粮废气23.76×2t/a,初级清理废气50.69×3t/a,振动筛分废气39.6×4t/a,风选废气31.68×3t/a,各个产尘点标况流量为:12441m3/h、12575m3/h、9137m3/h、9311m3/h。 前处理阶段现有脉冲袋式除尘器(12台)处理效率分别为87.12%、94.69%、93.79%、92.74%。则各个产尘点颗粒物经处理后通过30m高排气筒(12根)外排,有组织排放量分别为3.06×2t/a、2.69×3t/a、2.46×4t/a、2.3×3t/a;排放速率分别为0.386kg/h、0.34kg/h、0.311kg/h、0.29kg/h;排放浓度分别为31mg/m3、27mg/m3、34mg/m3、31mg/m3。能够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的二级标准限值要求。 ②毛麦段 毛麦段中产尘点主要有振动去石工序、打麦筛分工序,该阶段物料均由密闭管道输送,已在各处理阶段设置脉冲袋式除尘器,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则各个产尘点颗粒物产生量为振动去石废气19×14t/a,打麦筛分废气15.84×2t/a,各个产尘点标况流量为:12454m3/h、11120m3/h。 毛麦段现有脉冲袋式除尘器(16台)处理效率分别为83.37%、86.11%。则

大气环境保护论文

关于大气污染和保护的论文 (赵颖慧,制药101,2010013036) 摘要: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相继走上了以工业化为主的发展道路。在人类创造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环境问题也一直呈现着地域上扩张和程度上恶化的趋势。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对中国——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回首二十世纪,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但是,传统模式下的生产力的提高在驱动经济增长和伟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却使我们的地球家园变得千疮百孔,不堪重负。关键词:大气污染污染源治理途径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其含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人为污染源则又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按污染源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区域性污染源;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可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一、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人类需要呼吸新鲜空气来维持生命,每天空气都会成千上万次地有规则地通过我们的鼻腔进出我们的肺。而洁净的空气对于生命来说比任何物质都重要,人在5周内不吃饭,5天内不饮水尚能生存,而空气仅断绝5分钟就会死亡。可见空气是人类和其他一切生命有机体一刻也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然而现在的我们却对空气多了一份恐惧,那污染严重的“毒气”时不时的让我们担忧:是否会有可怕的化学物质通过呼吸进入我们的体内,日积月累,给我们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也许你会说这是杞人忧天,但数据明确地向我们指明了现实。《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中国城市空气状况与前几年相比有所好转,但整体的污染水平仍较严重。在受到监测的338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3%,空气污染指数高于三级的城市占到了63.5%,其中有112个城市的平均污染指数达到了四级,属重度污染。目前严重影响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污染物为悬浮颗粒物(TSP)或称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即直径在10微米以内的悬浮颗粒物)。由于可吸入颗粒物上常常附着有害的重金属、酸性氧化物、有机污染物、细菌和病毒等,它们被人尤其是儿童吸入后,对健康的危害很大。而在全球的大气监测中,参与的北京、上海、西安、沈阳、广州五个城市,在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名列前10位,而这五个城市还不是全国最差的。 从上述的数据我们可得知中国大气污染现状有多恶劣。而何为大气污染呢?大气污染是指污染物进入大气层之后,空气除了正常成分外,又增加了新的成分,致使大气在成分、气味、颜色和性质等方面发生变化,从而危害生物的生存和人类的生活环境,影响人体健康,给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带来不良后果的大气状况。1930年比利时发生的马斯河谷事件,20世纪40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都属于因大气污染而造成的公害事件。大气中的污染物不计其数,只算已对人类产生危害,或已引起人们注意的大致就有百余种。其中影响范围广,已对人类形成威胁的有粉尘、飘尘、SO2、CO、NO2、碳氢化合物(HC)、H2S、NH3等,所以这些污染物都是危害人体健康的潜在因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排入大气中的污染物质量总计达10.7亿多吨,其中粉尘、SO2、CO所占比重较大。试想一下,每人每日将多少污染物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吸入了肺中。 二、大气污染物及来源 排入大气中的污染物,从产生来源来看,可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物。而大气污染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UDC551 510.4? GB 3095-82 (1982年4月6日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发布1982年8月1日实施) 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的规定,为控制和改善大气质量,创造清洁适宜的环境,防止生态破坏,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而制订。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大气环境。 1 标准的分级和限值 1.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三级: 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127;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1.2空气污染物三级标准浓度限值见下表。

污染物名称浓度限值,毫米/米3 取值时间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总悬浮微粒日平均* 0.15 0.30 0.50 任何一次** 0.30 1.00 1.50 飘尘日平均0.05 0.15 0.25 任何一次0.15 0.50 0.70 年日平均*** 0.02 0.06 0.10 二氧化硫日平均0.05 0.15 0.25 任何一次0.15 0.50 0.70 氮氧化物日平均0.05 0.10 0.15 任何一次0.10 0.15 0.30 一氧化碳日平均 4.00 4.00 6.00 任何一次10.00 10.00 20.00 光化学氧化剂(O3) 1小时平均0.12 0.16 0.20 注:*“日平均”为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不许超过的限值。

**“任何一次”为任何一次采样测定不许超过的浓度限值。不同污染物“任何一次”采样时间见有关规定。 ***“年日平均”为任何一年的日平均浓度均值不许超过的限值。 1.2.1总悬浮微粒(T.S.P),系指100微米以下微粒。 1.2.2飘尘,系指空气动力学粒径10微米以下的微粒,该项为参考标准。 1.2.3光化学氧化剂(O3),1小时均值每月不得超过一次以上。 2大气环境质量区的划分及其执行标准的级别 2.1根据各地区的地理、气候、生态、政治、经济和大气污染程度,确定大气环境质量 分为三类: 一类区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和疗养地等。 二类区为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农村等。 三类区为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区以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等。 2.2一类区由国家确定,二、三类区以及适用区域的地带范围由当地人民政府划定。 2.3各类大气环境质量区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

大气环境

一、大气环境污染的研究背景及动态 1.1研究背景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人口的过快膨胀,人类对自然界的需求越来越大,对自然界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随着各国工业发展,对煤炭石油等能源需求成倍增长,各种各样的有害气体大量地排到大气中,形成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世界上发生了八起严重的“公害事件”,其中五起是由大气污染造成的,即比利时的马斯河谷事件(1930),多诺拉事件(1948),伦敦烟雾事件(195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和四日事件川。由此引起了人们对大气污染的强烈反应,大气污染成为了一个公众关注的重大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大气污染的范围越来越大,由点、线、面扩展为全球领域。因为大气污染而产生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己成为举世公认的三大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大气污染己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并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我国是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1995年我国因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875亿元,占当年GDP的3.27%,其中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占16.1%。亚洲开发银行1996年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中国在过去一年净化空气的努力给人们健康带来的好处和产生的成果价值200一360亿美元。正反两方面的数字表明:破坏环境的危害是巨大的,而改善环境的收益也是巨大的。 1.2国内外大气环境污染研究动态 大气就是大气层内的空气。大气层一般指地面上1100到1400km厚度的一层空气。它维护人类及生物的生存,但对大气污染来说,它所指的是指占空气总量95%左右的地面上12knl 的空气层,即对流层。大气的正常组分是氮78.06%,氧20.95%,氢0.93%,这三种气体的总和约占99.94%,而其它气体总和不到千分之一。但是随着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逸散到空气中,使大气增加了多种新的成分。当其达到一定浓度并 持续一定时间时,破坏了大气正常组成的物理、化学和生态的平衡体系,影响工农业生产,对人体、动植物以及物品、材料等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即称为大气污染。 1.2.1国外大气环境污染研究动态 城市大气污染开始于18世纪末资本主义产业革命时期。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大气污染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世纪末到20世纪中,呈现“煤烟型”污染,主要污染物是烟尘、502等。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呈现“石油型”的广域污染,飘尘、重金属、Sox、Nox、CO及CmHn等普遍存在,大气污染物是多种污染物协同作用的结果。第三阶段:70年代以来,各国相继建立了环保机构,大力推行对环境污染的预测,一方面控制新污染源的排放,另一方面对污染的地区进行综合治理,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早在1273年和1306年,英国就通过法律限制大气污染物排放,但没有解决替代能源问题,收效甚微l6]。最初人们将大气污染的原因主要归于城市地理位置、风流、逆温、城市热岛效应等自然因素。德国人实施马斯(A.schmauss)l914年就提出,在城市规划布局中,工业区应布局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居住区布置于其上风向阴。1918年霍华德在《伦敦的气候》中就论述了热岛效应阻碍大气污染物扩散,加剧了城市大气污染。1955年美国制定了第一部大气污染控制法规《1955年空气污染控制法》,1956年英国制定了《清洁空气法》,1968年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在比利时的召开了首次国际性“城市气候与建筑气候学研讨会”。标志着城市气候与环境领域的研究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1968年日本学者提出大气环境容量的概念。美国在1971一1975年启动了为期五年的大规模城市观测实验计划,证实了在城市中及其下风向有使降水增多的效应。1981年在德国举行的“国际气象和大气物理学会”上,城市大气中气溶胶化学性质及城市光化学烟雾等有关城市气候和环境研究占了很大比重。1990年美国颁布《清洁大气法修正案》。人们对PMI。和P峡.5研究开展相当深入,最早是从观察粒径分布开始的,60一70年代集中到化学成分和污染源解析上,80~90年代,则从流行病学的角度对可吸入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