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总第课时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学科组高二地理备课组主备人陈果执教人

课题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课型新授课时间2012.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的表现。

过程与方法:学会应用地图阐述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情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因地、因时的减灾区域观。

教学设想重点:中国地域差异的表现。

难点: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及原因。

教法学法指导::讲解自学探究

教学程序与策略个性化

修改

导入新课:(复习)

【讲授过程】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种多样、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

一、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通过读图:

思考: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有何特征?为什么?

点拨: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的总特征是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归纳。

1.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东南部自然灾害不仅种类多而且面积广;该线的西北部,自然灾害种类少,分布比较稀疏。主要原因是由于(1)由受灾体地域分异控制,我国东南部是人口稠密、农业、城市密集、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2)受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的制约,东南部季风发达,受海洋影响大,而且多山,各种自然灾害频发。

2.自然灾害种类存在明显的区域性(见下表)。

地域分异原因

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

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

多发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大,受夏威夷高压实力的大小、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

地震台湾省、华北、西北、西南为多

发区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交界区;西南区位于地中海---希玛拉雅地震带上;华北、西北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上。

滑坡、泥石流西南为多发区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大斜坡多,降水

历时长

低温冷害东北地区为多发区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

台风东南沿海为多发区濒临西北太平洋

二、中国自然灾害的灾情特点——成灾人口多,农业灾情严重

1、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图2、3中国自然灾害成灾人口(1978—2000年),展示了我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省区的人口密度和近20年来我国各省区成灾人口占全国成灾人口的比例。如:

通过分析可以知道:

结论1: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

2、中国灾情区域分异特点

我国地域差异显著,东西部不同的农业类型(种植业和畜牧业),遭受不同的灾害,形成了不同的灾情(种植业灾情和牧业灾情)。

东部地区西部地区

气候、地形湿润、半湿润;平原、丘陵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

土地类型耕地面积大草原广阔

农业部门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主

畜牧业经营方式舍饲、半舍饲,高密度养畜靠天养畜

主要受灾灾种洪涝、干旱、冷冻、风雹雪灾、旱灾、虫灾

风险农业灾害风险大牧业灾害风险大

灾情表现农作物受灾面积等牲畜掉膘、死亡

思考:概括中国灾情区域分异的特点,分析该特点形成的自然背景。

点拨:我国灾情地域差异显著,以人口分界线(黑河一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受灾体受洪涝、干旱、冷冻、风雹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灾情严重。由于这些地区是中国人口密度大,而且是以种植业为主、农作物播种面积比较大的地区,如山东、河南、江苏等省就是成灾面积较大的省。西北部人口稀少,且以畜牧业为主,受雪灾、旱灾、虫灾的影响,灾情主要表现为牲畜灾情。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读图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分析以下两个问题:

1、根据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可将我国划分为哪6个灾害带?

2、把图2.6与中国的地理要素图,如人口分布、地形分布、降水分布等地图相结合,分析6大自然灾害带的成因与特征,从而进一步理解其地域差异。

通过读图可以知道:

①1、2、3和4灾害带位于季风区,以暴雨、洪水、内涝、台风、风暴潮、虫灾、冷冻等气象灾害为主要灾害(受不稳定的大气环流影响),地震也是本区的主要灾种(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地壳运动活跃)。

②第二级阶梯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复杂的地区。这里是中国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农业向牧业过渡,湿润和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干旱区过渡的复杂地带。

③东部灾害带是洪水、暴雨集中地区,这里地势低平,而且有大面积的内涝区;东南沿海受台风、暴雨、大风的影响;北部有旱灾和虫灾,本带是我国的重灾区。中部灾害带位于第二级阶梯上,南北差异显著,南部地区地壳不稳定,降水多,加上植被破坏严重,滑坡和泥石流多发,而北部则以虫灾、雪灾、旱灾为主。

④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西部地区分为南北两个灾害带。

自然灾害地域差异

自然灾害分布地区主要灾害形成原因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1.海洋灾害带主要指东部

和南部海域

以台风、风暴潮、赤潮等自

然灾害为主

受海洋环境

的影响

对海洋渔业和石油平台、船舶、

港口造成灾情

……

思考:我国东西部人口数量、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对灾情有什么影响?

点拨:我国沿黑河一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地区人口多,社会经济水平高,建筑物密集,受灾体的价值高,尽管防御能力较强,但灾害风险大,受灾后灾情严重;西北地区人口稀疏,社会经济水平低,相比东部来说尽管防御能力差,但灾害风险相对比较小,灾情相对弱,经济损失也少。

活动根据下面灾情报表,分年度统计受灾面积总量,并绘制灾情损失动态变化图。

点拨:1、根据表的横向统计,将数据列于下表。可看到每年各类灾害成灾面积的总和及其动态变化。

2、根据表的纵向,分灾种绘制中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年变化图。从图上可以看到各类自然灾害成灾面

积随时间的波动情况。【作业布置】

(完整word)高中地理自然灾害完整版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复习总结 一、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地理背景: (一)自然背景: (1)气候背景: ①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区(西北太平洋台风区)。 ②位于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 ③气候复杂多变,气候不稳定性强。 (2)地形地质背景: ①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起伏较大,以山地丘陵为主。 ②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壳运动活跃。 ③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生物背景: 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滋生和繁殖了多种有害生物。 九种自然灾害分布典型区域及主要特点Array 1、洪涝灾害——东北、黄河流域、长江、 淮河、珠江流域等。 2、干旱高温——较广,如华北地区春旱; 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华南地区干旱;西北、 西南内陆地区干旱。 3、台风——台、闽、粤、琼东南沿海地区 4、沙尘暴——西北、华北 5、寒潮——影响范围大,我国除青藏、滇 南外,各地都受影响(包括海南、台湾等地)。 6、地震——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华北 地区。 7、滑坡、泥石流——西南山区 8、赤潮——珠江口、杭州湾、渤海湾等 9、咸潮——东南沿海,如珠江三角洲 二、我国主要灾害的地域特点和形成原 因: 1地震: (1)时空分布特点: 集中四大地区,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

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2)原因: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俯冲带、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带,地壳运动活跃。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 ②我国板块内部多断裂破碎构造。 2 滑坡、泥石流 (1)时空分布特点: ①具有突发性,雨季更易发生。 ②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及地势的二三级阶梯交界处以西至北京-兰州-昌都一线之间。 (2)成因: ①地形复杂,山地多,坡度大;②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植被的破坏;④不合理的工程建设。 3.旱灾(我国气象灾害之首): (1)时空分布特点: ①各地均可发生,频率不同,黄淮海最重、华南西南次之、再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全年均发生,南北差异大,北方春旱、长中下夏秋旱,华南秋冬旱。 (2)原因: 自然原因——季风气候显著,降水集中,且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过度砍伐④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 4 洪涝 (1)地域分布特点: ①地区性明显,季风区多,西部几率小。最重是珠江流域、二是淮河流域、三是长江流域。 ②季节性明显,集中于夏季。 (2)成因: 自然原因: 季风气候显著,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且季节、年际变化较大,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梅雨天气);夏季风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或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段);厄尔尼诺现象、凌汛等。 人为原因:①植被破坏②过度开垦③围湖造田占用河道、使湖泊调蓄能力减弱④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

中国近十年重大自然灾害

2010年 自2009年9月中旬,中国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气象干旱露头,10月下旬出现了大范围中等以上程度的气象干旱,至今仍持续6个月。由最先的贵州现已渐渐扩散到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干旱情况还在持续。 1月13日夜间开始,新疆塔城地区又出现降雪天气,预计16日至20日,还将出现一场以大风、强降温为主的天气过程,各地普遍有中雪,个别地区可达中到大量,山区可达暴量,同时有5-6级偏西风,风口风力10-11级,将严重影响道路交通运输。天气转晴后,塔城地区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零下30℃,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摄氏零下33℃至零下35℃。这是该地区60年一遇的连续暴雪严寒天气。 1月24日10点36分14秒(北京时间),在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万荣县交界(北纬35.50度,东经110.70度),发生(M)4.8级地震,震源深度12.0公里。太原无震感,西安等地有震感。 1月31日四川重庆交界5.0级地震 2月25日云南楚雄5.1级地震 3月6日:唐山市与滦县交界发生4.2级地震,北京有震感 3月4日:台湾高雄6.7级地震,大陆东南沿海省份有震感 3月20日,风沙天气带给中国一场巨大的沙尘暴,来自内蒙古干旱地区的沙尘蔓延数千公里抵达中国东部和南方地区。甚至扬尘天气还影响至台湾和日本。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4月9日北京天津唐山等地发生了四级左右地震 4月14日早晨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4月23日,新疆吐鲁番地区23日17时起,吐鲁番地区遭遇近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大风和沙尘天气,因风灾导致火灾和建筑物坍塌造成3人死亡,1人失踪。目前,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托克逊县仍有8级大风。从23日开始遭遇30年不遇的强风袭击,吐鲁番市城区多处发生火灾,许多市政设施受到损毁。吐鲁番地区超过23000座设施农业大棚和45万亩葡萄受灾严重。 4月24日,敦煌、酒泉、张掖、民勤等13个观测站出现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其中民勤县19时10分能见度接近0米。12时许,自“93 5 5特大黑风暴”后17年来最大沙尘暴袭虐河西走廊,14时30分左右到达酒泉,16时左右到达张掖,19时25分民勤最大风力超过8级,能见度不到2米,汽车大灯全开只能照亮眼前3米左右的路面。据推测,黑风暴将于25日凌晨左右抵达华北地区,或将减弱至沙尘暴。 4月25日,台湾一条交通要道北二高七堵路段山崩,从空中鸟瞰,有大面积的崩坍。 4月26日10点59分台湾东部发生里氏6.6级地震,震央在台东外海190公里,深度20公里,全台有感。先岛群岛以南海域(经度123.7,纬度22.3),而美国地质勘测局报告称,台湾东南部26日发生里氏6.9级强烈地震。根据气象部门测报数据显示,这起地震震中是在兰屿地震侦测站东偏北的地方,地震深度20公里,其中台东成功出现最大震度是3.3,台北也明显感受得到这起地震。 4月26日13时40分左右,石家庄市区突然暗云压境,西部天空完全被昏黄暗红的云层笼罩,市区能见度霎时降低,有如黑夜即将降临。河北64县市今日午后遭遇8级大风袭击,其中邯郸市区一座大型铁塔倒地造成交通阻塞。石家庄市区能见度大幅降低,昼如黑夜,天空出现“红云”。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45讲中国的自然灾害 考纲展示考点扫描切脉高考 1.我国地震、泥石 流、滑坡等地质灾 害的产生机制与发 生过程。 2.我国台风、寒潮、 干旱、洪涝等气象 灾害的形成原因。 3.我国自然灾害多 发区的自然环境特 点。 本讲最近几年考查的考点和考题如 下: 1.中国的地质灾害,如2013年山东 卷第33题,2013年浙江卷自选第12 题,2012年福建卷第40B题等。 2.中国的气象灾害,如2013年全国 新课标卷Ⅱ第43题,2013年安徽卷 第34(2)题,2011年山东卷第31题等。 3.中国的水文灾害,如2013年全国 新课标卷Ⅰ第43题,2012年安徽卷 第34(2)题等。 本讲常考查的形式如下: 1.常结合我国地貌示意图和文 字介绍材料,考查对地质灾害类 型的分析、成因的探究及危害的 阐释能力。 2.常以区域图为载体,结合图 中等高线、河流水系等特征,考 查洪涝灾害发生的月份及原因 分析。 3.常结合等值线示意图,考查 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成因 分析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P3~P8]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这与我国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框图表示如下: 2.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 (1)成灾人口集中省区: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北、安徽、湖南和江西等省。 (2)农业灾情区域分异:东部受洪涝、干旱、冷冻、冰雹等影响,种植业灾情严重;西部受雪灾、旱灾、虫灾等影响,牧业灾情严重。 3.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灾害带范围主要灾害种类危害 海洋灾 害带 东部和南部海域台风、风暴潮、赤潮等 影响海洋渔业、石油平台、 船舶、港口东南沿 海灾害 带 连云港以南的东 南沿海地区 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 海水入侵等 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 场等造成严重灾情

高中地理 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各种自然灾害重要知识点总结 【地质灾害】 地震 一、与其他灾害相比地震具有的特点: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社会影响深远、防御难度大。 二、地震分布:地震多分布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一般呈带状分布。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台湾四个多发区。 三、成因:岩层在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造成地震。 四、危害:人员伤亡、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山体滑坡、还可能引发火灾、水灾、堰塞湖、瘟疫等次生灾害。 五、防治措施: ①加强地震监测与预报②采取有效的避震措施③增强房屋等建筑物的抗震性 ④增强抗震意识⑤提高震后救灾应急能力等 滑坡、泥石流 一、滑坡 1.成因 (1).自然原因:岩体破碎、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较差、暴雨集中。 (2).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如修水库、山脚下采石等) 2.影响滑坡危害程度的因素有:滑坡体的位置高低、体积大小、移动速度快慢、移动路径远近等。 二、泥石流的成因 1.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区,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2.植被:植被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 3.气候:暴雨或连续性降雨或冰雪融水汇集 4.人类破坏植被等不合理的活动 三、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1. 破坏森林、农田、道路; 2.摧毁城镇、村庄; 3.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4.泥石流能堵塞江河,形成堰塞湖,造成洪涝灾害。 四、滑坡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1.加强监测预报 2.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 3、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4.建立应急预案

5、加固稳定变形土体 6、建立护坡、挡墙、格栅坝等支挡物 7、植树造林,保护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 8、暴雨过后注意滑坡迹象,及时转移居民 9.掌握一些自救互救知识,发生泥石流时,沿与泥石流垂直的高处逃跑,并保护好头部。 五、中国的滑坡、泥石流 1.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危害大的原因 (1)我国山地面积广、地质构造复杂、岩性相对松软 (2)降水集中、多暴雨, (3)植被破坏严重, (4)山区人口较多、耕地面积较大,铁路运营里程长,人口财产相对集中 2.我国滑坡、泥石流的空间分布特点 (1)空间分布不均 (2)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 (3)主要发生在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较集中 (4)西密东疏,西南地区是重灾区 六、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 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 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水文灾害】 洪涝 一.我国洪涝灾害分布总的特点: 1.空间分布不均; 2.分布范围广,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3.东部多,西部少; 4.沿海多,内陆少; 5.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6.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二.成因 1.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2.水系:流域面积大,集水区域广;支流多,汇水量大 3.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4.多曲流,易淤塞 5.破坏植被,陡坡开垦,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致河湖蓄洪泄洪能力下降,并且植被覆盖率低,汇水速度快,蒸发下渗减少,使下游河道短时来水过多。 6.围湖造田,使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7.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和建设(建筑物占据河道) 三.危害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四节中国的生物灾害教学案中图版

第四节国的生物灾害 虫害的分布与危害 ——————情景导入先思考——————— (元)至正十九年(1353年),五月,山东、河东、河南、关中等 处,蝗飞蔽天,人马不能行,所落沟堑尽平。(蝗)食禾稼草木俱尽。 所至蔽日,碍人马不能行。填坑堑皆盈。饥民捕蝗以为食,或曝干 而积之…… 思考探究:上述材料记录了我国哪种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状况? 提示:蝗虫灾害。 ——————基础知识要记牢——————— 1.蝗虫 (1)特点:群聚群迁;集群庞大;远距离迁飞。 (2)危害:在迁飞过程中,蝗群片刻工夫就会把一大片庄稼吃成光秆,对农作物造成毁灭性的灾害。 (3)分布:我国历史上蝗灾的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海的沿海滩涂,黄、淮、海河的沿岸滩地,河北、山东的低洼地区。 (4)防治: 化学防治:包括飞机喷药、地面喷药和撒放毒锌等方法。 生物防治:包括牧鸡食蝗和微孢子虫灭蝗等方法。 2.水稻螟虫 (1)特点:是我国南方水稻的主要害虫。近年来,水稻螟虫在我国的发生范围正在扩大,暴发频率增高,危害不断加重,而且有向北方扩散的趋势。 (2)危害:从幼虫起就能钻入稻株的叶鞘和茎秆中,取食营养物质,造成水稻枯鞘、枯心,严重时会导致水稻大面积死亡。 (3)防治:

①农业防治:包括清除田间杂草、合理排灌水、选用抗虫品种等。 ②生物防治:主要措施是放养水稻螟虫的天敌。 ③化学防治:主要措施是喷洒农药。 3.黏虫 (1)危害对象:黏虫危害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玉米、高粱、谷子、豆类、棉花、甜菜、白菜等。 (2)危害:黏虫危害严重时,可将农作物的叶片全部吃光,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 (3)发生与分布:我国平均每年发生四次大规模黏虫灾害,主要分布在华南到东北的广大东部地区,在西北、西南地区也时有发生。 (4)防治: ①人工杀虫:包括食物诱杀和灯光诱杀等。 ②生物防治:包括保护和利用天敌等。 ③化学防治:措施主要是喷洒农药。 4.松毛虫 (1)危害对象:松毛虫是危害我国森林的主要害虫。 (2)特点:危害大,每年松毛虫成灾面积约200万公顷,减少林木产量300万立方米。 (3)危害:不仅对我国森林工业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对森林生态功能造成严重破坏。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农作物虫害形成的原因 二、我国的蝗灾 水、旱、蝗虫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农业自然灾害,蝗虫的发生、分布与旱涝关系密切,具体如下图所示: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超强复习提纲

自然灾害复习纲要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以自然异变为诱因;②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 二、主要的自然灾害 1.旱灾 成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少 特点:具有渐发性,持续时间长,影响的地域广 常发地区:非洲(最严重)、亚洲、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中国四个旱灾中心:华北(春旱)、华南(夏秋旱)、西南(四季旱)、 江淮地区(伏旱) 应对措施:修建水利工程(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改善耕作制度,推广耐旱作物;节约用水;加强监测预报;人工降雨;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等 思考:华北地区春旱特别严重,为什么? ①春季雨带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华北地区降水少;②此时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快,又多大风 天气,水分蒸发快。③春季正值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季节,需水量大;④华北地区耕地多,城市和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 思考:华北地区冬季比春季降水少,为什么不说“冬旱”更严重? 春季正值冬小麦生长季节,降水少将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冬季,小麦越冬,处在休眠状态,降水少一般不影响小麦的收成,所以没有“冬旱”之说 2.洪水灾害 类型:暴雨洪水(危害最大)、融雪洪水、冰凌洪水 暴雨洪水的成因: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降雨持续时间长或暴雨集中 分布地区:河流中下游地区 我国洪水灾害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南坡多,西坡北坡少 防治洪水灾害的措施:兴修水库;修建堤坝,裁弯取直、疏浚河道等;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湖、还林、还草;加大对洪涝灾害的预报、监测;增强人们对洪灾害问题的认识,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 思考:为什么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①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季降雨多,暴雨集中;②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③东部季风区工 农业发达,城市密集,单位资产密度大;④人类不恰当的经济活动,如围湖造田,滥砍滥伐,加重了受灾体的脆弱性;⑤在河流下游的低洼地从事过多的经济活动,增加了洪灾的风险性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 【典例探究】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低山丘陵区严重,导 致这一差 异的主要原因是 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 ②黄 土高原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③黄土高 原降水量较南方低山丘陵大而集中 ④黄土 高原沟壑纵横,较之南方低山丘陵更加崎岖不 平⑤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使抗侵蚀能力 更低 A .①②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⑤ D .①③⑤ 解析:水土流失是指降水、径流、风力等侵蚀 地面,引起地表物质侵蚀、搬运而转移离开原来位 置的现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要严重于我国其它地 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和其自然条件中的土壤 特性和气候特征密切相关。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的 黄土在暴雨多发的季节,由于长期的垦殖,地面缺 少植被保护,抗侵蚀能力下降。在①—⑤叙述中③ 是一个明显的知识错误;④这一表述也欠准确,因 为南方低山丘陵地势起伏也比较大。 答案:C 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低山丘陵区严重,但 南方低 山丘陵区因水土流失而造成的直接和间 接的经济损失比黄土高原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试从影响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的因素角度 加以分析说明。 解析:本题旨在说明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 异。强度相当的同一种灾害发生在不同的地点和时 间,其损害程度可能大不相同。这主要是取决于地 理背景的差异。因此应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来加 以分析。 从自然地理背景看,表现出的差异是水土流失 在黄土高原发生得更加严重,因此危害的差异应是 更多地来源于两地的人文地理背景的差异,如该地 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土地的单位面积产值情 况,人口经济密度等;当然,也必须考虑到该区自 然条件方面的特殊性,如属于低山丘陵地区,土质 比之黄土高原更浅薄,更易流失,却难以恢复。所 以既要对比分析,又要联系实际,进行逻辑推理, 由因及果地综合分析。 答案:(1)从自然地理背景看,这里属于亚热 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较大,多河流发育;地貌多 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侵蚀,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岩石裸露,难以恢复。 (2)从人文地理背景看,首先,这里人多地 少,因地 处亚热带,水热条件好,单位土地的生物 生长量和产值高,单位面积水土流失所造成的经济 损失和社会影响都大; 其次,本区为江河下游地区, 人口稠密,城镇集中,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 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造成的影响会更 大。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自然灾害都发生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不同的 地理环境,自然灾害发生率会有很大的不同。结合 所学的区域地理知识,回答 1?3题: 1 ?下列沿海或岛屿国家中属于最易发生洪水灾害 的是 A ?印尼、中国 B .中国、印度 C .日本、美国 D .孟加拉国、韩国 2?属于干旱灾害突出的地区有 A .非洲、西亚 B .非洲、中亚 C .中欧、西亚 D .南亚、北美 3 .经常遭地震、火山威胁的国家有 A .中国、日本、韩国 B .日本、美国、巴西 C .日本、菲律宾、印尼 D .墨西哥、智利、印度 4 .世界自然灾害的发生在地域上差异很大,但就 其具体的 发生地点来看还是具有一定特点可 寻。有关这一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具有带状或斑点状分布的特点,其中灾害集 中分布的斑点状地域被称为灾害区 B .具有带状和面状分布特点, 其中灾害集中分 布的带 状地域被称为灾害带 C .只具有带状分布特点, 例如环太平洋火山地 震带 D .灾害发生时人们常把这一地区称为灾区, 所 以灾害发生点更多地具有面状分布特点,被 称为灾 害区 5.从更为宏观的角度看世界上各种自然灾害发生 点是分布在 两条巨型灾害带上,它们是 A .环太平洋灾害带和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带 B .海岸灾害带和大陆裂谷带 C .板块构造带和山地平原过渡带

中国近十年自然灾害(最权威最全面资料)

中国近十年自然灾害(最权威最全面资料) 2010年 自2009年9月中旬,中国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气象干旱露头,10月下旬出现了大范围中等以上程度的气象干旱,至今仍持续6个月。由最先的贵州现已渐渐扩散到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干旱情况还在持续。 1月13日夜间开始,新疆塔城地区又出现降雪天气,预计16日至20日,还将出现一场以大风、强降温为主的天气过程,各地普遍有中雪,个别地区可达中到大量,山区可达暴量,同时有5-6级偏西风,风口风力10-11级,将严重影响道路交通运输。天气转晴后,塔城地区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零下30℃,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摄氏零下33℃至零下35℃。这是该地区60年一遇的连续暴雪严寒天气。 1月24日10点36分14秒(北京时间),在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万荣县交界(北纬35.50度,东经110.70度),发生(M)4.8级地震,震源深度12.0公里。太原无震感,西安等地有震感。 1月31日四川重庆交界5.0级地震 2月25日云南楚雄5.1级地震 3月6日:唐山市与滦县交界发生4.2级地震,北京有震感

3月4日:台湾高雄6.7级地震,大陆东南沿海省份有震感 3月20日,风沙天气带给中国一场巨大的沙尘暴,来自内蒙古干旱地区的沙尘蔓延数千公里抵达中国东部和南方地区。甚至扬尘天气还影响至台湾和日本。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4月9日北京天津唐山等地发生了四级左右地震 4月14日早晨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4月23日,新疆吐鲁番地区23日17时起,吐鲁番地区遭遇近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大风和沙尘天气,因风灾导致火灾和建筑物坍塌造成3人死亡,1人失踪。目前,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托克逊县仍有8级大风。从23日开始遭遇30年不遇的强风袭击,吐鲁番市城区多处发生火灾,许多市政设施受到损毁。吐鲁番地区超过23000座设施农业大棚和45万亩葡萄受灾严重。 4月24日,敦煌、酒泉、张掖、民勤等13个观测站出现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其中民勤县19时10分能见度接近0米。12时许,自"93 5 5特大黑风暴"后17年来最大沙尘暴袭虐河西走廊,14时30分左右到达酒泉,16时左右到达张掖,19时25分民勤最大风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中国近年来得自然灾害事件 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1、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 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 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 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 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 8、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与泥石流灾害 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 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 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1、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 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降温幅度之大多年少有、降水之多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时间之长多年未遇、灾害损失之重远超常年。经核定,此次灾害造成21个省(区、市、兵团)受灾,因灾死亡132人,失踪4人,紧急转移安置16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1874、2千公顷,绝收面积1690、6千公顷;倒塌房屋48、5万间,损坏房屋168、6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其中,湖南、贵州、江西、安徽、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受灾较重。由于灾害发生时恰逢春运高峰时段,灾害得波及面之广、影响程度之深、社会影响之大,均为历史罕见。1月21至28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分别针对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等6省(区)得灾情,启动四级应急响应,1月29日,根据上述6省得灾情发展,将响应级别提升至二级。1月31日,针对四川省灾情,又再次启动二级应急响应。 2、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里氏8级地震,此后地震灾区还发生了上万次余震,最高震级达6、4级。此次地震属浅源地震,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灾害性最为严重得地震,其伤亡人数仅次于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经济损失与救灾难度之大为历史罕见。四川、甘肃、陕西、重庆、河南、湖北、云南、贵州、湖南、山西等省(市、区)共有417个县、4667个乡镇、48810个村受灾,受灾人口4625、6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510、6万人,因灾死亡69227人,失踪17923人,受伤37、4万人;倒塌房屋796、7万间,损坏房屋2454、3万间,直接经济损失8523、09亿元。5月12日15时40分,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启动二级应急响应,5月12日22时15分提升为一级。 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 2008年第14号强台风“黑格比”(HAGUPIT)于9月19日20时在菲律宾以东得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9月21日11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9月21日下午加强为台风,9月22日14时加强为强台风。“黑格比”于9月24日早上6时45分在广东省电白县陈村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15级(48m/s)。台风“黑格比”具有强度强、移动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共造成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四省1501、9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死亡47人(含失踪人口),紧急转移安置157、2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79、1千公顷;倒塌房屋4、1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33、3亿元。 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降雨过程,降雨导致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8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严重洪涝受灾,其中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受灾较重,针对广西、广东、江西、湖南四省灾情,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启动了三级应急响应。此次大范围洪涝过程共造成2997、9万人受灾,因灾死亡87人,失踪10人,紧急安置转移254、0万人;农作物受灾1429、9千公顷,绝收207、2千公顷;倒塌房屋12、4万间,损坏房屋36、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36亿元。 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1、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 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 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 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 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 8、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和泥石流灾害 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 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 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1、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 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降温幅度之大多年少有、降水之多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时间之长多年未遇、灾害损失之重远超常年。经核定,此次灾害造成21个省(区、市、兵团)受灾,因灾死亡132人,失踪4人,紧急转移安置16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1874.2千公顷,绝收面积1690.6千公顷;倒塌房屋48.5万间,损坏房屋168.6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其中,湖南、贵州、江西、安徽、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受灾较重。由于灾害发生时恰逢春运高峰时段,灾害的波及面之广、影响程度之深、社会影响之大,均为历史罕见。1月21至28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分别针对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等6省(区)的灾情,启动四级应急响应,1月29日,根据上述6省的灾情发展,将响应级别提升至二级。1月31日,针对四川省灾情,又再次启动二级应急响应。 2、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里氏8级地震,此后地震灾区还发生了上万次余震,最高震级达6.4级。此次地震属浅源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灾害性最为严重的地震,其伤亡人数仅次于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经济损失和救灾难度之大为历史罕见。四川、甘肃、陕西、重庆、河南、湖北、云南、贵州、湖南、山西等省(市、区)共有417个县、4667个乡镇、48810个村受灾,受灾人口4625.6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510.6万人,因灾死亡69227人,失踪17923人,受伤37.4万人;倒塌房屋796.7万间,损坏房屋2454.3万间,直接经济损失8523.09亿元。5月12日15时40分,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启动二级应急响应,5月12日22时15分提升为一级。 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 2008年第14号强台风“黑格比”(HAGUPIT)于9月19日20时在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9月21日11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9月21日下午加强为台风,9月22日14时加强为强台风。“黑格比”于9月24日早上6时45分在广东省电白县陈村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15级(48m/s)。台风“黑格比”具有强度强、移动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共造成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四省1501.9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死亡47人(含失踪人口),紧急转移安置157.2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79.1千公顷;倒塌房屋4.1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33.3亿元。 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地理自然灾害相关知识点

地理自然灾害相关知识 点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

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整合 一、自然灾害系统示意图 我国灾害地域差异显着: 1、.海洋灾害带:主要指东部和南部海域,以台风、风暴潮、赤潮等自然灾害为主 2、.东南沿海灾害带:主要是指连云港以南的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 3、.东部灾害带:主要是指第三阶梯,以洪涝、旱灾、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 4、中部灾害带:主要是指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阶梯,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复杂、地表物质最不稳定的大斜坡地带,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主 5、.西北灾害带:主要是指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地区,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 6、.青藏高原灾害带:主要是指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以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 二、主要的自然灾害 (一)气象灾害 1、干旱和旱灾

影响的主要地区副热带型(副热带高 压控制)、温带型 (深居内陆,远离海 洋) 我国东北(夏旱)、华北(春旱)、华南 (夏秋旱为主)、西南(一年四季均有可 能,春旱、伏旱)和江淮地区(伏旱) (具体见选修五P46表) 危害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 发展和社会稳定 我国东部季风区灾情重的原因 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生长发育季节相吻合,加重农牧业灾情。 防御措施修建水利工程(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改善耕作制度,推广耐旱作物;节约用水;加强监测预报;人工降雨;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等。 旱灾与涝灾的关系 在时间上交替和空间上交错出现,我国主要的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这些现象与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季风气候有关)。 思考: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水热条件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春旱严重; ②冬季风的通道;③接近沙源地;④蒸发强烈,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①是主要农业商品生产基地,灌溉用水增加; ②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资源匮乏 ③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水资源缺乏。 2、热带气旋――台风 台风台风(在西北太平洋上)、飓风(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 概念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热带气旋

中国的自然灾害和国家社会关系

中国的自然灾害和国家社会关系 (2008-06-24) ● 郑永年 这次地震已经引发了人们对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 像中国这样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大国,需要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国家和社会(或者政府和社会)关系? 四川大地震中无数校舍倒塌,夺去了很多年轻学生的生命。从震后的第一天起,学校校舍质量问题一直是海内外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些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独生子女家长的悲伤可想而知。随着家长们不满情绪的上升,如何追究相关责任的问题也提了出来。 这次地震中及其随后的救灾过程中,在人性光辉的一面被弘扬出来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中国社会及其制度的一些弊端。这些弊端的克服和消除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把这些弊端揭示出来无疑是件好事情。 像校舍的质量这样的问题的提出至少对今后的重建具有非常的参照意义。当然,人们希望不仅每一所校舍是安全的,而且是所有的住房都是安全的,因为它们都关系到人的生命。 灾后必须重建。但重建的不仅仅是校舍楼房等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中国方方面面的制度。 实际上,这次地震已经引发了人们对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那就是中国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重建。像中国这样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大国,需要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国家和社会(或者政府和社会)关系? 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国家和社会之间的责任分配。在自然灾害过程中(包括发生前的预报、应付灾难的过程、灾后的重建等),国家应当负什么责任?社会应当负什么责任?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仅有利于厘清国家和社会各自的责任,也能引导人们去建设更为有效的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两部引起反思的著作 对中国的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可以举两个例子。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德国裔历史学家卡尔·魏特夫 (Karl August Wittfogel,1896-1988)出版《东方专制主义》巨著。一些西方学者把这本书和另外两位德国学者的巨著相提并论,一位是马克思及其《资本论》,另一位是韦伯及其《经济与社会》。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典例探究】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低山丘陵区严重,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②黄 土高原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③黄土高原降水量较南方低山丘陵大而集中④黄土高原沟壑纵横,较之南方低山丘陵更加崎岖不平⑤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使抗侵蚀能力更低 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 C.①②⑤D.①③⑤ 解析:水土流失是指降水、径流、风力等侵蚀地面,引起地表物质侵蚀、搬运而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现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要严重于我国其它地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和其自然条件中的土壤特性和气候特征密切相关。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的黄土在暴雨多发的季节,由于长期的垦殖,地面缺少植被保护,抗侵蚀能力下降。在①-⑤叙述中③是一个明显的知识错误;④这一表述也欠准确,因为南方低山丘陵地势起伏也比较大。 答案:C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低山丘陵区严重,但南方低山丘陵区因水土流失而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比黄土高原却有过之而无不及,试从影响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的因素角度加以分析说明。 解析:本题旨在说明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强度相当的同一种灾害发生在不同的地点和时间,其损害程度可能大不相同。这主要是取决于地理背景的差异。因此应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从自然地理背景看,表现出的差异是水土流失在黄土高原发生得更加严重,因此危害的差异应是更多地来源于两地的人文地理背景的差异,如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土地的单位面积产值情况,人口经济密度等;当然,也必须考虑到该区自然条件方面的特殊性,如属于低山丘陵地区,土质比之黄土高原更浅薄,更易流失,却难以恢复。所以既要对比分析,又要联系实际,进行逻辑推理,由因及果地综合分析。 答案:(1)从自然地理背景看,这里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较大,多河流发育;地貌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侵蚀,岩石裸露,难以恢复。 (2)从人文地理背景看,首先,这里人多地少,因地处亚热带,水热条件好,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高,单位面积水土流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都大;其次,本区为江河下游地区,人口稠密,城镇集中,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造成的影响会更大。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自然灾害都发生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不同的地理环境,自然灾害发生率会有很大的不同。结合所学的区域地理知识,回答1~3题: 1.下列沿海或岛屿国家中属于最易发生洪水灾害的是 A.印尼、中国B.中国、印度 C.日本、美国D.孟加拉国、韩国 2.属于干旱灾害突出的地区有 A.非洲、西亚B.非洲、中亚 C.中欧、西亚D.南亚、北美 3.经常遭地震、火山威胁的国家有 A.中国、日本、韩国 B.日本、美国、巴西 C.日本、菲律宾、印尼 D.墨西哥、智利、印度 4.世界自然灾害的发生在地域上差异很大,但就其具体的发生地点来看还是具有一定特点可寻。有关这一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具有带状或斑点状分布的特点,其中灾害集中分布的斑点状地域被称为灾害区 B.具有带状和面状分布特点,其中灾害集中分布的带状地域被称为灾害带 C.只具有带状分布特点,例如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D.灾害发生时人们常把这一地区称为灾区,所以灾害发生点更多地具有面状分布特点,被 称为灾害区 5.从更为宏观的角度看世界上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点是分布在两条巨型灾害带上,它们是 A.环太平洋灾害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B.海岸灾害带和大陆裂谷带 C.板块构造带和山地平原过渡带

[整理]中国主要自然灾害专题复习.

[课标要求] 1.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上,理解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链发性和灾情严重的 原因。 2.从自然原因(孕灾环境)和人文原因(受灾体)的相互关系上,理解长江中下流构成 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 3.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从自然和人文的相互关系上,理解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重点、难点] 重点:自然灾害中的地质灾害、水文灾害和气象灾害在中国的时空分布规律。 难点:结合中国的实际,从自然和人文角度,分析地质灾害、水文灾害和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并总结自然灾害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地质灾害 1.中国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 有、、等。 2. 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中是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请以该区为例分析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⑴自然原因: ⑵人文原因: 3.简要描述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 [直击高考] 1.(04上海地理卷)下列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 A.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D.内 蒙古高原 2.北京时间2005年10月8日11时50分,图示地点(34.4°N,7 3.6°E)发生里氏 7.6级地震(下左图)。该地强烈地震的发生是由于()

A.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的张裂加剧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减弱C.非洲板块与印度板块的挤压加剧 D.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的速度加快 3.读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 是。 (2)图中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试分析其原因。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可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主要的人类活动有。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减轻其危害的针对性措施 有。 4.(05江苏文综卷)读我国西南局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示意图(图1),回答下列 问题。 (1)从地壳运动、气候和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等方面,简述该地区地震、泥石流灾害频 发的自然原因。(6分) (2)简述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人为原因。(1分)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 识点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各种自然灾害重要知识点总结 【地质灾害】 地震 一、与其他灾害相比地震具有的特点: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社会影响深远、防御难度大。 二、地震分布:地震多分布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一般呈带状分布。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台湾四个多发区。 三、成因:岩层在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造成地震。 四、危害:人员伤亡、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山体滑坡、还可能引发火灾、水灾、堰塞湖、瘟疫等次生灾害。 五、防治措施: ①加强地震监测与预报②采取有效的避震措施③增强房屋等建筑物的抗震性 ④增强抗震意识⑤提高震后救灾应急能力等 滑坡、泥石流 一、滑坡 1.成因 (1).自然原因:岩体破碎、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较差、暴雨集中。 (2).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如修水库、山脚下采石等) 2.影响滑坡危害程度的因素有:滑坡体的位置高低、体积大小、移动速度快慢、移动路径远近等。 二、泥石流的成因 1.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区,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2.植被:植被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 3.气候:暴雨或连续性降雨或冰雪融水汇集 4.人类破坏植被等不合理的活动 三、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1. 破坏森林、农田、道路; 2.摧毁城镇、村庄; 3.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4.泥石流能堵塞江河,形成堰塞湖,造成洪涝灾害。 四、滑坡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1.加强监测预报 2.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 2

选修5 2.5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学生版)

2.5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编写人:审核人:审批人: 班组:姓名:组评:师评: 使用说明:1.仔细阅读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后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2.课后认真填写课堂小结,并将学案集中收集,以备复习之用; 3.难度分级:★基础识记,★★理解应用,★★★能力提升,★★★★知识拓展。 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强度、破坏程度的地域差异。 2.了解我国六大自然灾害区的划分依据,以及每个灾害区的范围和主要灾害。 3.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重、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强度、破坏程度的地域差异。 2.学习难点:我国六大自然灾害区的划分依据,以及每个灾害区的范围和主要灾害。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考问题) 一、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1.自然灾害的分布 (1)地震灾害:以西、华北及沿海岛屿; (2)洪涝灾害:大江、大河中下游; (3)旱灾:以、、、东北中部和西南的东南最严重; (4)海洋灾害:以海域最突出; (5)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特别是过渡地带。 2.自然灾害的危害:(直接经济损失)损失大,居中,较小。 二、自然灾害分区 可以将我国划分为:海洋灾害区、、、、和 六个灾害区。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知识,探寻下列问题解决方法) ★★★1.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上重要灾害有哪些?第二阶梯自然环境最为复杂,且多地质灾害的原因是什么? ★★★2.填表完成我国灾情的东、西部差异。 名称东部地区西部地区 气候、地形 土地类型 人口 农业部门 牲畜业经营方式 主要受灾灾种 风险 灾情表现 ★★★3.为什么我国的自然灾害灾情东西差异大,南北差异小? 第三部分随堂检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下列地区与主要灾害搭配正确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旱灾 B.西南横断山区—地震、滑坡、泥石流 C.东北地区—台风 D.西北地区—洪涝 ★★★2.我国第三阶梯内部的灾种存在南北差异的原因有() ①地形、地质状况②气候气象特点 ③经济发展水平④人口密度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③ 我国是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灾害每年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因素与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无关的是() A.我国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地带,地质作用强烈 B.我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 C.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不足 D.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且植被覆盖率较低 ★★★4.到目前为止,我国有两个省没有发生6级以上地震,它们是() A.云南、广西 B.广东、山东 C.贵州、浙江 D.江苏、安徽 2006年我国自然灾害是1998年之后最为严重的一年,台风、洪涝、旱灾、风雹、地震、低温冷冻、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各类自然灾害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人民群众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