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数字转速表

红外线数字转速表
红外线数字转速表

课程设计(论文)说明书

题目:红外线数字转速表

院(系):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2011 年 12 月 4 日

摘要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红外线转速测量系统。该系统的红外发射与接收采用直射式,红外发光管射出的红外线通过圆盘的小孔照射到红外探头上,接收电路再经过简单的信号处理得到脉冲式的转速信号。使用AT89S52单片机采样脉冲信号并计算每分钟内脉冲信号的数目,即电机对应的转速值,最终系统通过四位七段数码管显示电机每分钟的转速值。本文详细分析了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给出了系统中各硬件模块设计方法及系统软件设计方法,给出了部分程序流程图和程序清单。该测速系统安装维护方便,工作稳定,运行可靠,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转速测量;红外发射与接收;单片机

Abstract

A infrared speed measuring system which based on the MCU of AT89S52 was designed in this paper. The infrared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f the system used the direct type. The infrared light emitted from the IR LED passed through the hole in the disc to the infrared sensor, and the receiver circuit output a pulsed infrared signal by a simple signal processing. The A T89S52 was used to sample the pulse signal and calculate the amount of the pulse signal per minute which was the value of the motor speed. Finally the value of the motor would be displayed real-time by four-bit seven-segment digital tube. The composit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the system are presented, and the design method of hardware and the software are also presented. The measurement system will have a broad prospects because the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and maintenance, stable working, reliable operation.

Key words: Speed measurement; Infrared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MCU

目录

引言 (3)

1设计要求 (4)

1.1设计目的 (4)

1.2设计内容及要求 (4)

2转速测量系统的原理 (4)

2.1转速测量方法 (4)

2.1.1M法(测频法) (4)

2.1.2T法(测周期法) (4)

2.1.3M/T法(频率/周期法) (4)

2.2转速测量原理 (5)

3系统概述 (5)

3.1转动系统 (5)

3.2信号采集及其处理 (6)

3.3单片机处理电路 (6)

3.4显示电路 (6)

4设计的具体实现 (6)

4.1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6)

4.1.1脉冲产生模块设计 (6)

4.1.2转速信号处理模块设计 (6)

4.1.3单片机处理模块设计 (7)

4.1.4显示模块设计 (10)

4.2系统软件的设计 (11)

4.2.1控制程序说明 (11)

4.2.2程序设计流程图 (12)

5小结 (13)

谢辞 (14)

参考文献..............................................................1 5 附录.. (16)

引言

电机,作为一种量大面广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中。而电机的生产王国正在由日本转移到中国,尤其是浙江温州和广东珠三角地区,许多家电厂家在家电中生产也要大量用到电机。不管是电机生产厂家,还是将电机作为它们的产品中的零部件的厂家,要将它们的产品打到国际市场上,迫切需要IS09002认证。而IS09002要求生产产品所用的零部件以及最终的产品都要经过本单位的质量检测,也就是说,每年要检测上亿个电机,故对电机测试仪的需求非常迫切。电机测试的参数主要有:效率、功率因数、定子输入电流、转矩、转速等,本课题主要研究转速的测量。

转速是各类电机运行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如何准确、快速而又方便地测量电机转速,极为重要。红外线数字转速表是一种非接触式,光电传感的转速计量仪器。它由红外光源、遮光圆盘、红外探头、信号处理电路与数显装置等组成。遮光圆盘随电机转轴一同转动,红外探头将从圆盘上的小孔透射来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通过计数脉冲的频率,即可在数显装置上读出旋转轴的转速。目前我国的转速计量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精度上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国家质量监督局的文件显示,目前在我国工业领域应用的高精度转速计量仪器中,90%的转速测量仪的测量准确度只能达到0.1%左右,而在发达国家的测量精度能达到0.05%。可想而知,两者测量精度的不一样,会在产品的质量上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同样由于机械式转速测量仪的精度上和测量方式上远远比不上光电式转速测量仪,所以采用红外数字转速测量仪是转速测量仪器发展的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

1 设计要求

红外线数字转速表是一种代替机械转速表,并用来测量转动速率的计量仪表。

1.1 设计目的

(1)掌握红外线光电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红外线转速表的设计、组装、调试方法。

1.2 设计内容及要求

(1)设计四位数数值的红外线转速表,转速表基于红外线采样,测速范围为0000 - 9999转/分,实现近距离测量;

(2)红外发光管发射的红外线经由红外探头得到,在接收电路中进行一系列的信号处理,得出被测转速的脉冲信号;

(3)编写计数器的C程序,并在Proteus软件上进行计数部分的仿真;

(4)画出完整的电路图,组装、调试红外线转速表,写出设计、调试报告;

(5)选作远距离的转速测量。

2 转速测量系统的原理

2.1 转速测量方法

转速是指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转过的圈数,其大小及变化往往意味着机器设备运转的正常与否。因此,转速测量一直是工业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按照不同的理论方法,先后产生过模拟测速法(如离心式转速表) 、同步测速法(如机械式或闪光式频闪测速仪) 以及计数测速法。计数测速法又可分为机械式定时计数法和电子式定时计数法。本文介绍的采用单片机和红外采样部分组成的高精度转速测量系统,其转速测量方法采用的就是电子式定时计数法。

对转速的测量实际上是对转子旋转引起的周期脉冲信号的频率进行测量。在频率的工程测量中,电子式定时计数测量频率的方法一般有三种:M法(测频法) 、T 法(测周期法) 和M/T 法(频率/周期法) 。

2.1.1 M法(测频法)

在规定的检测时间内,检测光电脉冲发生器所产生的脉冲信号的个数来确定转速。虽然检测时间一定,但检测的起止时间具有随机性,因此M法测量转速在极端情况下会产生±1个转速脉冲的误差。当被测转速较高或电机转动一圈发出的转速脉冲信号的个数较大时,才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因此M法适合于高速测量。

2.1.2 T法(测周期法)

它是测量光电脉冲发生器所产生的相邻两个转速脉冲信号的时间来确定转速。相邻两个转速脉冲信号时间的测量是采用对已知高频脉冲信号进行计数来实现的。在极端情况下,时间的测量会产生±1个高频脉冲周期,因此T法在被测转速较低(相邻两个转速脉冲信号时间较大)时,才有较高的测量精度,所以T法适合于低速测量。

2.1.3 M/T法(频率/周期法)

它是同时测量检测时间和在此检测时间内光电脉冲发生器所产生的转速脉冲信号的个数来确定转速。由于同时对两种脉冲信号进行计数,因此只要“同时性”处理得当,M/T 法在高速和低速时都具有较高的测速精度。

本设计要实现在转速范围0000 - 9999转/分之间测量转速,所以红外数字转速表既要测量低速转速又要测量高速转速,而M/T 法在高速和低速时都有较高的精度。由于M/T 法可在整个速度范围内获得高分辨率,可在不损失精度和分辨率的前提下获得快速响应,所以本次设计采用M/T 法。 2.2 转速测量原理

一般的转速长期测量系统是预先在轴上安装一个有60 齿的测速齿盘,用变磁阻式或电涡流式传感器获得一转60倍转速脉冲,再用测频的办法实现转速测量。而临时性转速测量系统,可采用红外采样系统,从转轴上预先粘贴的一个标志上获得一转一个转速脉冲,随后利用电子倍频器和测频方法实现转速测量。不论长期或临时转速测量,都可以在微处理器的参与下,通过测量转轴上预留的一转一齿的鉴相信号或光电信号的周期,换算出转轴的频率或转速。即通过速度传感器,将转速信号变为电脉冲,利用微机在单位时间内对脉冲进行计数,再经过软件计算获得转速数据。亦即:

)/(T m N n *=

(1)

◆n ——转速,单位:转/ 分钟; ◆N ——采样时间内所计脉冲个数; ◆T ——采样时间,单位:分钟;

◆m ——每旋转一周所产生的脉冲个数(通常指测速码盘的齿数) 。

如果m=60,那么1秒钟内脉冲个数N 就是转速n , 即: N N T m N n =?=*=)60160/()/(

(2)

◆通常m 为60。

3 系统概述

系统主要由AT89S52单片机处理系统、电机、信号采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和显示系统等几个部分组成,如图1:

图 1 系统组成框图

3.1 转动系统

红外线转速表采用的红外线探头有直接式和反射式两种。本设计中采用直射式测量转动系统

信号采集及其处理

单片机处理电路

显示电路

电机转速。当不透光的物体挡住发射与接收之间的间隙时,接收电路产生电信号。

3.2信号采集及其处理

被测物理量经过红外探头进行光电变换后,变为电阻、电流、电压、电感等某种电参数的变化值。为了进行信号的分析、处理、显示和记录,须对信号作放大、运算、分析等处理,这就引入了中间变化电路。

3.3单片机处理电路

用于测量转速的脉冲信号通过P3.5/T1输入单片机,用AT89S52的定时计数器T1对脉冲信号进行计数,用定时计数器T0进行定时,每50ms产生一个中断对数码管进行刷新,产生120个中断后(即6s),进行一次转速处理,再通过单片机对T1的脉冲数进行运算转换后,用数码管显示电机的转速。

3.4显示电路

系统通过四位七段数码管实时显示电机的转速值。

4 设计的具体实现

4.1 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4.1.1脉冲产生模块设计

设计采用了红外光电传感器,进行非接触式检测。当有物体挡在红外发光二极管和高灵敏度的红外探头之间时,接收电路将会输出一个高电平,而当没有物体挡在中间时则输出为低电平,从而形成一个脉冲。系统在红外对管间加入电动机,并在电动机的转轴上安装一转盘。在这个转盘的边沿处挖出若干个圆形过孔,每当转盘随着后轮旋转的时候,接收电路将向外输出若干个脉冲。把这些脉冲通过一系列的波形整形成单片机可以识别的TTL电平,即可算出轮子即时的转速。因此,脉冲信号的频率大小就反映了电机转速的高低。该装置的优点是输出信号的幅值与转速无关,而且可测转速范围大,一般为1~104 r/s以上,精确度高。

脉冲发生源的硬件结构图如图2所示。

过孔

图2 脉冲发生源硬件结构图(左为正视图,右为侧视图)

4.1.2转速信号处理模块设计

转速信号处理电路包括信号放大电路、整形电路。由于产生的电压信号很小,所以

要采用共射电路进行放大处理,然后再使用CD40106进行脉冲整形工作,使输出为矩形脉冲。

图3 信号处理电路图

(1)放大电路:采用NPN 三极管共射电路,三极管放大系数195=β。设计好直流通路,使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位于放大区。

(2)整形电路:CD40106由六个斯密特触发器电路组成,每个电路均为在输入端具有斯密特触发器功能的反相器,触发器在信号的上升和下降沿的不同点开、关。上升电压(VT+)和下降电压(VT-)之差定义为滞后电压。图4为CD40106的信号整形示意图。

图4 整形电路图

4.1.3单片机处理模块设计

(1)AT89S52单片机介绍

如图5所示,AT89S52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微控制器,具有8K 可编程Flash 存储器。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位CPU 和在线系统可编程Flash ,使得AT89S52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超有效的解决方案。

引脚功能:

电源引脚:VCC 接电源、GND 接地。

输入/输出口:PORT 0(39~32)、PORT 1(1~8)、PORT 2(21~28)、PORT 3(10~17)。 复位引脚:RST 。几乎所有的微控制器都需要复位(Reset )的操作。对于8051而

言,只要复位引脚接高电平超过两个机器周期(约s μ2),即可产生复位操作。

频率引脚:XTAL1、XTAL2。

存储器引脚:EA 。当1=EA 时,系统使用内部存储器;当0=EA 时,系统使用外部存储器。

外部存储器控制引脚:第30脚(ALE ):地址锁存启用信号,若ALE=1,P0被当成地址总线;若ALE=0,P0被当成数据总线。第29脚(PSEN ):程序存储启用信号,通常把此引脚连接到外部存储器(ROM )的OE 引脚,当8051要读取外部存储器的数据时,此引脚就会输出一个低电平信号。

图5 AT89S52引脚图

(2)主控单元

如下图6所示,X1为12MHz 的晶振,第9脚为复位引脚,通过按键开关控制。用于测量转速的脉冲通过P3.5输入单片机,用AT89S52的定时/计数器T1对脉冲信号进行计数,用定时/计数器T0进行定时,每50ms 产生一个中断对数码管进行刷新,产生120个中断后(即6s ),进行一次转速处理,再通过单片机对T1的脉冲数进行乘10运算转换后,用数码管显示电机的转速。

图6 AT89S52单片机处理电路

(3)时钟电路

单片机各功能部件的运行都是以时钟控制信号为基准,有条不紊地一拍一拍地工作。因此,时钟频率直接影响单片机的速度,时钟电路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单片机系统的稳定性。本设计中此采用内部时钟方式,如图7所示,以石英晶体振荡器和两个片电容组成外部振荡源。片内的高增益反相放大器通过XTAL1、XTAL2外接,作为反馈元件的片外晶体振荡器与电容组成的并联谐振回路构成一个自激振荡器,向内部时钟电路提供振荡时钟。振荡器的频率取决于晶振的振荡频率,振荡频率范围为1.2—12MHz。工程应用时通常采用6MHz或12MHz。图中X1为12MHz,电容C1、C2为30pF,它们一起构成此单片机的自激振荡器。

图7 时钟电路图

(4)复位电路

8051的复位引脚(Reset)是第9脚,当单片机振荡器工作时,该引脚上出现持续2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就可以实现系统复位。如图8所示,本设计采用手动复位,用一个电容与一个10K电阻串联组成,电阻接地,电容接VCC,RESET脚接在它们中间。未上电时,RST端为低电平,只要按下这个按键,RST端转换为高电平,经过两个机器周期后,单片机就能复位。

图8 含手动的Reset电路图

(5)存储器设置电路

如果将第31脚(EA)接地,则采用外部存储器;将31脚接Vcc,则采用内部存储器。本次设计采用内部存储器,故将第31脚与第40脚及Vcc相连接,如图9所示。

图9 基本电路图

4.1.4显示模块设计

(1)显示部分采用四位七段数码管来显示最终的结果,即电机的转速。如图10所示,采用470Ω的限流电阻,并使用1K的上拉电阻,以增加数码管的亮度。

图10 显示电路图

(2)四位七段数码管:内部的4个数码管共用a~dp这8根数据线,有4个公共端,加上a~dp,共有12个引脚。图11是一个共阴四位数码管的内部结构图。引脚排列是从左下角的那个脚(1脚)开始,以逆时针方向依次为1~12脚。

图11 四位七段数码管内部结构图

管脚顺序:从数码管的正面观看,以第一脚为起点,管脚的顺序逆时针方向排列。

12 — 9 — 8 — 6 →公共脚

a--11 b--7 c--4 d--2 e--1 f--10 g--5 dp--3

4.2 系统软件的设计

4.2.1控制程序说明

在6S之内计数外部脉冲的频率,由定时器0进行6S的定时(定时方式),定时器1对外部脉冲进行计数。和PC机相比,单片机资源十分有限。因此单片机系统不可能像windows系统那样建立庞大的消息循环机制,将消息分发给各个程序并行处理。在基于消息的单片机编程中,采取一种简化的方式,消息可以这样来定义:当某个事件(例如中断)发生时,事件处理程序(例如中断服务程序)设置相应的标志,不同的标志即代表不同的消息;而主程序所进行的消息循环就是主程序不断地判断这些标志,以决定启动哪一个处理函数(即将消息发送给特定的消息处理函数)。这种方法在多中断系统

中使用,可以明显地提高中断的实时性;另外,由于在中断服务程序中不需要调用数据处理程序,也有效地防止了代码重入带来的问题。

4.2.2程序设计流程图

(1)主程序流程图

图12 主程序流程图

(2)测量函数流程图

图13 测量函数流程图

(3)显示函数流程图

图14 显示函数流程图

(4)T0_6s中断子程序流程图

图15 T0_6s中断子程序流程图

5 小结

在实际的电路测试中,由于只是采用简单的模拟信号采集电路,故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是该电路已经可以实现基本的计数功能,从而经过计算得到直流电机的每分钟的转速。

谢辞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忙碌,本次课程设计已经接近尾声。通过这次学校组织的课程设计,我端正了自己学习的态度,锻炼了自己独立动手的能力。在此,我要感谢每一个帮助过我的人。

首先,我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陈辉老师。陈辉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我的论文的选题到最终的定稿,几经修改,都无不凝聚了陈老师的辛勤付出。可以说,没有陈辉的悉心指导和帮助,我是不可能顺利完成我的课程设计的。另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再次,我要感谢的是我的同学和舍友们。在我课程设计期间,他们给了我不少的关心和帮助。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对知识较好牢固掌握的一种方法,这次的课设有了这种理念,基于改变高分低能的现状。对于即将毕业的我们,社会更迫切需要的是能力,而不只是以往的高分。学校看出了这种现状,所以安排了我们的课程设计:理论实践相结合。所以作为桂电学子的我表示深切感谢,这次真的是一次的难得的宝贵经验。最后我要感谢的是我亲爱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

总之,感谢每一位关心过我,爱护过我的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参考文献

[1] 王福瑞.单片微机测控系统设计大全[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4-9

[2] 张勇.电机拖动与控制[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 邵群涛,徐余法.电机及拖动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50-269

[4] 马西秦.自动检测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210-230

[5] J.Sachs, M.Kmec, P.Peyerl et al, “MSCW-Radar – a novel Ultra Wideband Radar Principle”,

International Radar Symposium 2005, Berlin, Germany, September 2005

[6] 张毅刚.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0-124

[7] 张道德.单片机接口技术(C51版)(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112-115

[8] 杨路明.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1-7

[9] 林志琦,郎建军,李会杰等.基于Proteus的单片机可视化软硬件仿真(M).北京航空航天大

学出版,2006:1-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报告用纸第16 页共19 页附录

(1)原理图

图16 红外线数字转速表原理图

(2)PCB图

图17 红外线数字转速表PCB图

(3)源程序

/*红外线数字转速表,由P3.5输入经过处理后的脉冲信号,按下PB0于6s后显示直流电机转速*/

//==声明区================================================================= #include //定义8051寄存器的头文件

#define SEG P0 //定义七段LED数码管接至Port0 #define SCANP P2 //定义扫描线接至Port2

sbit PB0=P3^2; //声明PB0按钮,接至P3.2

char TAB[11]={0x3f,0x06,0x5b,0x4f,0x66, //数字0-4

0x6d,0x7d,0x07,0x7f,0x67,0x00}; //数字5-9,及数码管不亮

char disp[4]={0x3f,0x3f,0x3f,0x3f}; //声明显示区数组初始显示0000 /*声明T0定时相关声明*/ //THx TLx

#define count 50000 //T0(MODE 1)的计数值,0.05s

#define TH_M1 (65636-count)/256 //T0(MODE 1)计数高8位

#define TL_M1 (65636-count)%256 //T0(MODE 1)计数低8位

char count_T0=0; //计算T0中断次数

/*声明基本变量*/

bit status_F=1; //状态标志位

unsigned int freq=0; //频率变量

sfr16 DPTR=0x82; //声明DPTR,数据指针寄存器void delay_1ms(int); //声明延迟函数

void measure(void); //声明测量函数

void display(void); //声明显示函数

//==主程序================================================================= main() //主程序开始

{ P0=0x3f;P2=0xff; //数码管显示为0000 while(1) //无穷循环

{ if(PB0==0) //若按下PB0

{ status_F=0; //则进入测量阶段

measure(); //调用测量函数

while(status_F==0); //等待0,测量完毕

}

else display(); //显示阶段

} //while循环结束

} //主循环结束

//==子程序:=============================================================== /*测量函数*/

void measure(void) //测量函数开始

{ IE=0x8a; //1000 1010,启动T0、T1中断

TMOD=0x51; //0101 0001:T1为计数器、T0为定时器,都采用MODE1 TH0=TH_M1;TL0=TL_M1; //设置T0计数量的高、低八位

TH1=0;TL1=0; //设置T1归零

TR0=1;TR1=1; //启动T0、T1

}

/*6s定时函数*/

void T0_6s(void)interrupt 1 //T0_6s中断子程序开始

{ TH0=TH_M1;TL0=TL_M1; //设置T0计数器的高、低8位if(++count_T0==120) //若达到6s

{ count_T0=0; //重新计数

status_F=1; //完成测量

TR1=0;TR0=0; //关闭T1、T0

DPH=TH1;DPL=TL1; //计数量的高、低8位

freq=DPTR; //计数器T1值放入freq变量

if(freq*10>=10000) //当电机转速超过10000r/min时

{ disp[0]=TAB[10]; //千位显示区不亮

disp[1]=TAB[10]; //百位显示区不亮

disp[2]=TAB[freq*10/10000]; //填入十位显示区

disp[3]=TAB[(freq*10/1000)%10]; //填入个位显示区

}

else //当电机转速低于10000r/min时

{ disp[0]=TAB[(freq*10/1000)%10]; //填入千位显示区

disp[1]=TAB[(freq*10/100)%10]; //填入百位显示区

disp[2]=TAB[(freq*10/10)%10]; //填入十位显示区

disp[3]=TAB[(freq*10)%10]; //填入个位显示区

} //结束if判断(达到6s)} //T0_6s中断子程序结束

}

/*显示函数*/

void display(void) //显示函数开始

{ while(PB0==1) //若按下PB0

{ P2=0xfe; //P2.0输出0,P2端其余输出1 P0=disp[0]; //点亮最高位数码管

delay_1ms(4); //延迟4ms

P2=0xfd; //P2.1输出0,P2端其余输出1 P0=disp[1]; //点亮次高位

delay_1ms(4); //延迟4ms

P2=0xfb; //P2.2输出0,P2端其余输出1 P0=disp[2]; //点亮次低位

delay_1ms(4); //延迟4ms

P2=0xf7; //P2.3输出0,P2端其余输出1 P0=disp[3]; //点亮最低位

delay_1ms(4); //延迟4ms

} //结束while(按下PB0)

} //显示函数结束

/*延迟函数,延迟约x*1ms*/

void delay_1ms(int x) //延迟函数开始

{ int i,j; //声明整数变量for(i=0;i

for(j=0;j<120;j++); //计数120次,延迟1ms

}

汽车时速表与转速表区别

在汽车上时速表与转速表有啥不同? (1)里程表 仪表板中最显眼的是车速里程表,它表示汽车的时速,单位是km/h。车速里程表实际上由两个表组成,一个是车速表,另一个是里程表。电子式里程表累积的里程数字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内,在无电状态下数据也能保存。 (2)转速表 在国产汽车中,以前一般是不设置转速表的,但近十几年来各类型汽车安装转速表,有些厂商还将它作为汽车档次的配置内容。转速表单位是1/min1000,即显示发动机每分钟转多少千转。转速表能够直观地显示发动机在各个工况下的转速,驾驶员可以随时知道发动机的运转情况,配合变速器档位和油门位置,使之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对减少油耗,延长发动机寿命有好处。 至于什么时候转挡,就应该在2000~3000左右吧. 看转速表换挡好点 这个问题在网上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按照大众公司所提供的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是当发动机转速达到2000转时(每分钟,以下同)就可以升挡。但也有很多网友说要在3000转以上。根据本人的驾驶习惯及经验在2200~2500转之间是最平顺的挂挡时机。低于这个数值挂挡发动机由于输出扭矩不够容易产生脱挡,长期如此会加快发动机的损耗。高于这个数值时虽然扭矩充沛提速加快,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油耗增加。所以选择适当的升挡时机即可以保证发动机有良好的动力输出也有利于经济驾驶。所以驾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予以对待。城市道路驾驶路况好的时候升挡转速可以略底,遇到路况较差时可以适当提高升挡转速,但总的范围应该控制在2000~3000转之间(这里均不考虑暴走行驶)。平顺的转速及速度的提升对增长车辆发动机的首次故障率里程是非常有益的 如果你想看时速表来转挡的话就照这样做吧,如果你的车是小汽车的话: 一、按照发动机转速换档时机为:2500转时换档。 二、如果按照车速度换档,那么:20换二档,40换三档,60换四档,80换五档。 三、减档也是这样,减到二的速度时才换档,这样不挫车。比如:你正

手持转速表操作说明

手持转速表操作说明操作规程 一、测量程序: 1、向待测物体贴上一个反射标记。 2、按下测量铵钮,使可见光束与目标成一直线,监视灯亮。 3、待显示值稳定时,释放测量按钮.此时无显示,但测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和最后一个显示值自动记忆在仪表中。 3、测量完毕。 二、操作说明: 1、累积测量(TOTAL) A:向待测物体上贴一个反射标记,将功能选择开关拨至“TOTAL”档。 B:装好电池后按下测量按钮,使可见光束照射在被测目标上(贴好反光条的部位),与被测物每转过一周或每经过一次反射标志,仪表读数加1,如此循环,直到松开测量按钮,这是累积值就会自动存储在仪表中。 C:此时按下MEM记忆键,即可显示出累积值。 2、频率测量(Hz) A:向待测物体上贴一个反射标记,将功能选择开关拨至“Hz”档。 B:装好电池后按下测量按钮,使可见光束照射在被测目标上(贴好反光条的部位),与被测目标成一条直线,开始测量。 C:待显示值稳定后,释放测量钮。此时现实屏无任何显示,但测量结果已经自动存储在仪表中,测量结束。 D:此时按下MEM记忆键,即可显示出最大值、最小值及最后测量值。(或多数据存储值) 3、转速测量(RPM) A:向待测物体上贴一个反射标记,功能选择开关拨至“RPM”档。 B:装好电池后按下测量按钮,使可见光束照射在被测目标上(贴好反光条的部位),与被测目标成一条直线,开始测量。 C:待显示值稳定后,释放测量钮。此时现实屏无任何显示,但测量结果已经自动存储在仪表中,测量结束。 D:此时按下MEM记忆键,即可显示出最大值、最小值及最后测量值。(或多数将存储值) 三、测量注意事项: 1、反射标记:剪下12mm方形的粘带,并在每个旋转轴上贴上一块。应注意非反射面积必须比反射面积要大;如果转轴明显反光,则必须先搽以黑漆或黑胶布,再在上面贴上反光标记;在贴上反光标记之前,转轴表面必须干净与平滑。 2、低转速测量:为提高测量精度,在测量很低的转速时,建议用户在被测物体上均匀地多贴上几块反射标记.此时显示器上的读数除以反射标记数目即可得到实际的转速值。 3、如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使用该仪表,请将电池取出,以防电池腐烂而损坏仪表。 转速表的种类与工作原理 转速仪表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多个种类。转速仪表按照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不同,可以分为离心式转速表、磁性转速表、电动式转速表、磁电式转速表、闪光式转速表和电子式转速表等几个种类。 1、离心式转速表 离心式转速表是以离心力和拉力的平衡为原理来测量电机转速的。离心式转速表的测量精度较低,一般在1到2级,但易于安装、便于使用。离心式转速表的优点是测量直观、读数方

数字式转速表的应用设置

数字式转速表的应用设置 应用时各种数据的调整和设置都是通过支架上的三个按键来完成的,如左上图所示,支架上左边的倒三角形符号是“DOWN”按键,中间的是“SET”按键,右边的三角形符号是“UP”按键。通过连续按动“SET”按键,转速表的功能按“时钟---转速---设定警告---设定缸数---发动机累计工作时间”五种状态循环,下面具体说明每一种状态: 1、时钟状态 该状态下弧形LED光柱动态显示转速,四位数码管按24小时制显示时间,7:00--19:00期间显示亮度加倍,以适应白天的环境亮度,其他时间(夜间)则保持柔和的亮度。 按“DOWN”按键调整分钟,按“UP”按键调整小时。 2、转速状态 该状态下弧形LED光柱动态显示转速,四位数码管动态精确显示转速,数码管显示每0.5秒刷新一次。 3、设定警告状态 该状态下四位数码管无显示,弧形LED光柱中有一个单元熄灭,其他的全亮,熄灭的单元表示当前设定的警告转速。 通过按“DOWN”按键向下调整警告转速,按“UP”按键向上调整警告转速,运行中当发动机转速高于设定的警告转速时,警告灯点亮,否则熄灭。这个功能可以灵活运用,如将警告转速设定于低中速区,用于换档提示,也可设定于高速区,表示超速警告。 是该状态下的效果图,表示当前的警告转速是4600RPM,右下角的红灯为警告灯。 4、设定缸数状态 尽管该功能是为了适应多缸车的应用而开发,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它是输入信号的倍率设定,因此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几缸车就设定为几,正确理解这个功能是保证转速表正常运行的关键。 数码管显示的是“11”,数字“11”就是我们要说的信号倍率,这个转速表的倍率设置分两段,“0”字头字段包含“01-09”共9种倍率设置,用于汽车信号;“1”字头字段包含“11-18”共8种倍率设置,用于摩托车信号。 “0”字头字段:用于汽车,“01”表示发动机每转一圈送一个信号的情况,当然没有单缸的汽车,那么“01”有什麽意义呢?因为汽车版转速表的标准配

数字转速表设计

数字转数表的电路如图所示。它主要由装有永久磁铁的磁盘、霍尔集成传感器、选通门电路、时基信号电路、电源计数及数码显示电路等组成。计数及数码显示电路采用CMOS-LED数码显示组件CLlO2,它可以计数并显示数码。 转盘的输入轴与被测旋转轴相连,当被测轴旋转时,便带动转盘随之转动。当转盘上的小永久磁铁经过霍尔集成传感器IC1时,IC1便会将磁信号转换为转速电信号。该信号经与非门l反相输人至与非门3的输入端,而与非门3的另一输大端接来自时基电路IC2的方波脉冲信号。这个时基信号是用来控制与非门3的开与刁,形成选通门,以此来控制转速信号能否从与非门3输出。 当接通电源后,转速信号立即被送往与非门3的输入端,如果此时时基信号为低电平,则选通门关闭,转速信号元法通过选通门。当第一个时基信号到来时,选通门才被打开,并同时使CMOS-LED数码显示组件IC4、IC5、IC6的LE端呈寄存状态。时基信号的上升沿也同时触发由与非门4、5组成的反相器及由R4、R5、R7、C3、VD2及VD3组成的微分复位电路,复位脉冲由VD3输出后加至IC4、IC5、IC6的R端,使址数器复位清零。在完成上述功能后,时基信号在一个单位时间(例如lmin)内保持高电平。在这段时间内,选通门与非门3一直处于开启状态,转速信号则通过选通门送至LED数码显示组件,实现了在单位时间内的计数。在单位时间结束时,时基信号又回到低电平,此时选通门关闭并自动置计数电路的LE端为选通状态。此时,计数器的计数内容送至寄存器并同时显示其内容。当第二个时基信号到来时,又把计数器的内容清零,并重复上述过程。但此时的寄存器及显示器的内容不变,只有当第二次采样结束后,才会更新而显示新的测试结果。 上一篇:LM35DZ摄氏温度传感受器温度计应用电路 - 相关文章返回分类首页 [传感器电路图] 基于磁传感器设 本文来自: https://www.360docs.net/doc/be184056.html, 原文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be184056.html,/sch/sen/0073040.html 本文来 自: https://www.360docs.net/doc/be184056.html, 原文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be184056.html,/sch/sen/0073040.html

转速测量方法

转速测量方法与转速仪表 转速测量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都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就转速测量方法以及实施检测的仪表,做一简单的阐述。希望给工作中需要转速测量仪表,和在转速测量或相关领域进行研究开发的人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速度线速度角速度转速误差和精度采样时间虚拟仪表主题:考察转速测量方法演变,从演变的轨迹对转速测量有一个比较全面 的了解,着重介绍智能转速表的检测方法和实施检测的仪表。 内容提要: ?转速检测仪表的分类 ?电子式转速表 ?转速测量的方法 ?结束语 ?附录 一、转速检测仪表的分类: 1.离心式转速表,利用离心力与拉力的平衡来指示转速。离心式 转速表是最传统的转速测量工具,是利用离心力原理的机械式转速表;测量精度一般在1~2级,一般就地安装。一只优良的离心式转速表不但有准确直观的特点,还具备可靠耐用的优点。但是结构比较复杂。

2.磁性转速表,利用旋转磁场,在金属罩帽上产生旋转力,利用旋 转力与游丝力的平衡来指示转速。磁性转速表,是成功利用磁力的一个典范,是利用磁力原理的机械式转速表;一般就地安装,用软轴可以短距离异地安装。磁性转速表,因结构较简单,目前较普遍用于摩托车和汽车 以及其它机械设备。异地安装时软轴易损坏。 3.电动式转速表,由小型交流发电机、电缆、电动机和磁性表头组 成。小型交流发电机产生交流电,交流电通过电缆输送,驱动小型交流电动机,小型交流电动机的转速与被测轴的转速一致。磁性转速表头与小型交流电动机同轴连接在一起,磁性表头指示的转速自然就是被测轴的转速;电动式转速表,异地安装非常方便,抗振性能好,广泛运用于柴油机 和船舶设备。 4.磁电式转速表,磁电传感器加电流表,异地安装非常方便。 5.闪光式转速表,利用视觉暂留的原理。闪光式转速表,除了检测 转速(往复速度)外,还可以观测循环往复运动物体的静像,对了解机械 设备的工作状态,是一必不可少的观测工具。 6.电子式转速表,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使这一类转速表有了突飞 猛进的发展。 上述6种转速表,具有各自独特的结构和原理,既代表着不同时期的技术发展水平,也体现人类认识自然的阶段性发展过程。时代在不断前进,有些东西将会成为历史;但我们留心回顾一下,不禁要惊叹前贤的匠心! 1.离心式转速表,是机械力学的成果;

毕业设计---数字转速计的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标题:数字转速计的设计 学生姓名: 系部:汽车电子系 专业:应用电子技术 班级: 指导教师:

目录 第1章序言 (1) 第2章工作原理和设计思路及方案 (2) 2.1 基本原理 (2) 2.2 设计思路 (2) 2.3 设计方案 (2) 第3章硬件电路设计 (4) 3.1 按键设计电路图 (4) 3.2 显示电路设计图 (4) 3.3脉冲产生电路设计图 (5) 第4章软件设计 (5) 4.1主程序流程及说明 (6) 4. 2中断服务子程序 (6) 4.3键盘扫描程序 (7) 第5章系统调试及软件仿真 (8) 5.1 程序调试 (8) 5.2 硬件电路调试 (9) 第6章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附录 (12) 系统原理图: (12) 程序清单: (13)

第1章序言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微型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单片微机技术也获得了飞速发展。目前,单片机已经在日常生活和控制领域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它正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自动化专业的一名工科学生应该牢牢掌握这一重要技术。而课程设计这一环节是我们提高单片机应用能力的很好机会,也是我们学好这一课程的必经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可以进一步巩固我们前面所学理论知识,使我们对单片机理论知识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全面的掌握。另外通过这一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活动,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自己不足之处并能够在自己的深思下和老师的指导下得到及时的解决。再次,它能使我们的应用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本课程设计是单片机系统在测速方面的简单应用。目前单片机技术已经在电机转速等为控制对象的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这一控制过程中必须通过单片机来测量转速。本课程设计利用89C51单片机及外围电路来设计一个数字转速表。通过测量转速所对应的方波脉冲来测量转速,,同时其具体数值也可以在LED上显示出来。 单片机作为嵌入式微控制器在工业测控系统,智能仪器和家用电气中得到广泛应用。虽然单片机的品种很多,但MCS-51系列单片机仍不失为单片机中的主流机型。本课程以MCS-51系列与其特点是由浅入深,注重接口技术和应用。机电一体化是当今制造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倾向,也是我国机电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可以认为,它是用系统工程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在机电系统和产品中如何将机械、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技术综合应用,以求机电系统和产品达到最佳的组合。机电一体化产品所需要的是嵌入式微机,而单片机具有体积小、集成度高、功能强等特点,适于嵌入式应用。智能仪器、家用电器、数控机床、工业控制等机电设备和产品中竟相使用单片机。

光电转速表设计方案

光电转速表设计方案 引言 转速是各类电机运行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在工程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需要测量转速的场合。转速是描述各种旋转机械技术性能的一个重要参量,是电动机极为重要的一个状态参数,在很多运动系统的测控中,都需要对电机的转速进行测量,飞机、汽车、电机等动力设备的研究、制造和使用等方面,都与转速的测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精确地检测转速是提高控制精度的关键。如何准确、快速而又方便地测量电机转速,极为重要。 就非接触式转速表检测中,脉冲光源式测速装置能否与转速标准源装置共存的问题,多年来在国转速计量领域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一些计量科技人员认为,用脉冲光源测速装置作为非接触式转速表检测的标准装置,可以提高测量准确度,方法可行。而另一方则认为,如果此方法可以作为转速标准装置的另一种形式存在,势必造成转速计量领域里的混乱。 转速标准源和脉冲光源的测速装置在原理上有质的区别,用脉冲光源测速装置来检测光电式转速表的方式不可取。尽管当前的技术可以将频率信号源做到准确度达到10 - 6甚至更高,但它不能替代转速标准装置的功能和作用。理由是:第一,脉冲光源光强过大,有可能造成检测人员无法及时发现转速表接收信号的能力或转速表本身光源存在的问题;第二,脉冲光源信号的跳变过于理想,不能代表定向反射纸真实的反射信号,与光电式转速表实际测量时的工作装态差异较大。因此我们认为,只有使用转速标准装置才能完成对光电式转速表整个系统工作性能的准确检测,这也才是转速计量检测的真正目的所在。脉冲光源用于光电式转速表检测尚存在如上弊病,所以更不能应用于其它类型转速表的检测。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对国际上一些国家转速表校准方法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调研(如德、美、法、英、奥、加等) 。比较统一的看法是:使用转速标准装置(即标准转速源) 对现有的各类转速表进行检测/ 校准,综合考虑了转速表实际情况,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光电检测技术是光学与电子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检测技术。它主要利用电子技术对光学信号进行检测,并进一步传递、储存、控制、计算和显示。光电检测技术从原理上讲可以检测一切能够影响光量和光特性的非电量。它可通过光学系统把待

数字式红外测速仪 课程设计

数字式红外测速仪 一、设计技术指标与要求 1、用红外发光二极管、光敏三极管作为速度转换装置。 2、测速范围:10 – 990转/分。 3、三位数字显示,显示不允许闪烁。 二、设计目的和要求 1、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前导性验证性认知实验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命题设计实验,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查阅资料、设计、安装和调试特定功能的电子电路。培养学生利用模拟、数字电路知识,解决电子线路中常见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积累实际电子制作经验,目的在于巩固基础、注重设计、培养技能、追求创新、走向实用。 2、设计要求 1.以电子技术基础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将设计实验分为基础型和系统型两个层次,基础型指基本单元电路设计与调试,系统型指若干个模拟、数字基本单元电路组成并完成特定功能的电子电路的设计、调试; 2.熟悉常用电子仪器操作使用和测试方法; 3.学习计算机软件辅助电路设计方法,能熟练应用电子线路CAD 进行电路设计和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制作;

4.学习电子系统电路的安装调试技术; 5.拓展电子电路的应用领域,能设计、制作出满足一定性能指标或特定功能的电子电路设计任务。 三、实验原理构思 1、转速概念 转速是旋转物体的转数与时间之比的物理量,是描述各种旋转机械运转技术性能的一个重要参量。转速和频率有共同的量纲,都是单位时间内某一量值(脉冲个数、转数) 出现的次数,从理论上讲,转速值可以直接和频率值进行比对。测时计数是转速计量的基本方法。 测定一定单位时间内旋转物体转过的圈数即频率,可等价为所测旋转物体此时的转速。 2、光电式红外测速仪 经查阅资料知道目前在光电式转速表方面使用的检测装置有两种: a. 采用转速标准装置,将定向反射纸贴于装置的测速盘上,由转速标准装置通过测速盘输出标准转速,进行检测。采用脉冲光源测 b. 速装置来检测光电式转速表。这类检测设备通常由频率信号发生器、频率计数计及一个发光二极管组成。两种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有质的差别。脉冲光源测速装置能否做为标准,在转速界争议较大。 本课程设计即可采用红外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作为速度转换

数字转速表的设计方案

数字转速表的设计方案 第1章前言 单片机作为嵌入式微控制器在工业测控系统,智能仪器和家用电气中得到广泛应用。虽然单片机的品种很多,但MCS-51系列单片机仍不失为单片机中的主流机型。本课程一MCS-51系列以及派生系列单片机芯片为主介绍单片机的原理与应用,与其特点是由浅入深,注重接口技术和应用。 近年来,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速度足以让世人惊叹,以计算机为主导的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崭新的生产力,正在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也使机电一体化的进程大大加快。 机电一体化是当今制造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倾向,也是我国机电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可以认为,它是用系统工程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在机电系统和产品中如何将机械、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技术综合应用,以求机电系统和产品达到最佳的组合。机电一体化产品所需要的是嵌入式微机,而单片机具有体积小、集成度高、功能强等特点,适于嵌入式应用。智能仪器、家用电器、数控机床、工业控制等机电设备和产品中竟相使用单片机。 就目前而言,单片机的发展势头依然不减,各种型号和功能更强的单片机和超级接口芯片不断出现,进一步向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构成多机系统和分布式网络。世界上单片机芯片的产量以每年27%的速度递增,到本世纪初已达30亿片,而我国的年需求量也超过了亿片的数量,这表明单片机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课程设计主要针对目前我国早期应用比较广泛的“MCS-51”单片机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分析。为使用和开发各类机电一体化设备和仪表建立基础。 第2章基本原理 利用AT89C51作为主控器组成一个转速表。电机转速采用光电脉冲传感器来测量,设置定时器/计数器T0和T1,利用其部定时器T1设置为定时方式,且定时时间为1s。计数器T0设置为外部脉冲计数工作方式,设在1s测量的脉冲个数为n,又由于脉冲频率为60个脉冲/转,故测到转速n就是脉冲频率。定时1s,在1s允许中断,每中断一次,软件计数器加1,1s后,关闭中断,则软件计数器即为1s的脉冲数,通过计数一

数字转速表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第1章概述 0 2.1 基本原理 (2) 2.2 设计思路 (2) 2.3 设计方案 (2) 第3章硬件电路设计 (4) 3.1按键设计电路图 (4) 3.2 显示电路设计图 (4) 第4章软件设计 (6) 4.1主程序流程及说明 (6) 4. 2中断服务子程序 (7) 4.3键盘扫描程序 (7) 第5章系统调试及软件仿真 (9) 5.1 程序调试 (9) 5.2 硬件电路调试 (10) 第6章总结 (12) 第6章总结 (12) 参考文献 (14) 附录A (15) 系统原理图: (15) 附录B (16) 程序清单: (16) 第1章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微型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单片微机技术也获

得了飞速发展。目前,单片机已经在日常生活和控制领域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它正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自动化专业的一名工科学生应该牢牢掌握这一重要技术。而课程设计这一环节是我们提高单片机应用能力的很好机会,也是我们学好这一课程的必经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可以进一步巩固我们前面所学理论知识,使我们对单片机理论知识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全面的掌握。另外通过这一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活动,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自己不足之处并能够在自己的深思下和老师的指导下得到及时的解决。再次,它能使我们的应用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本课程设计是单片机系统在测速方面的简单应用。目前单片机技术已经在电机转速等为控制对象的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这一控制过程中必须通过单片机来测量转速。基于此本课程设计利用89C51单片机及外围电路来设计一个数字转速表。通过测量转速所对应的方波脉冲来测量转速,其转速可以通过键盘输入给定,同时其具体数值也可以在LED 上显示出来。 单片机作为嵌入式微控制器在工业测控系统,智能仪器和家用电气中得到广泛应用。虽然单片机的品种很多,但MCS-51系列单片机仍不失为单片机中的主流机型。本课程一MCS-51系列以及派生系列单片机芯片为主介绍单片机的原理与应用,与其特点是由浅入深,注重接口技术和应用。 机电一体化是当今制造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倾向,也是我国机电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可以认为,它是用系统工程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在机电系统和产品中如何将机械、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技术综合应用,以求机电系统和产品达到最佳的组合。机电一体化产品所需要的是嵌入式微机,而单片机具有体积小、集成度高、功能强等特点,适于嵌入式应用。智能仪器、家用电器、数控机床、工业控制等机电设备和产品中竟相使用单片机。

转速测量方法

转速测量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法,即直接观测机械或者电机的机械运动,测量特定时间内机械旋转的圈数,从而测出机械运动的转速;另一类是间接法,即测量由于机械转动导致其他物理量的变化,从这些物理量的变化与转速的关系来得到转速。同时从测速仪是否与转轴接触又可分为接触式,非接触式。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测速方法有光电码盘测速法、霍尔元件测速法、离心式转速表测速法、测速发电机测速法、漏磁测速法、闪光测速法和振动测速法。 1.光电码盘测速法 这是通过测出转速信号的频率或周期来测量电机转速的一种无接触测速法。光电码盘安装在转子端轴上,随着电机的转动,光电码盘也跟着一起转动,如果有一个固定光源照射在码盘上,则可利用光敏元件来接受光,接收到光的次数就是码盘的编码数。若编码数为l,测量时间为t,测量到的脉冲数为N,则转速 n=(N/t*l)*60。 2.霍尔元件测速法 利用霍尔开关元件测转速的。霍尔开关元件内含稳压电路、霍尔电势发生器、放大器、施密特触发器和输出电路。输出电平与TTL电平兼容,在电机转轴上装一个圆盘,圆盘上装若干对小磁钢,小磁钢越多,分辨率越高,霍尔开关固定在小磁钢附近,当电机转动时,每当一个小磁钢转过霍尔开关,霍尔开关便输出一个脉冲,计算出单位时间的脉冲数,即可确定旋转体的转速。 3.离心式测速法 离心式转速表是利用物体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来测量转速的。当离心式转速表的转轴随被测物体转动时,离心器上的重物在惯性离心力作用下离开轴心,并通过传动系统带动指针回转。当指针上的弹簧反作用力矩和惯性离心力矩相平衡时,指针停止在偏转后所指示的刻度值处,即为被测转速值。这就是离心式转速表的原理。测转速时,转速表的端头要插入电机转轴的中心孔内,转速表的轴要与电机的轴保持同心,否则易响准确读数。 4.测速发电机测转速 利用直流发电机的电枢电动势E与发电机的转速成正比的这一关系测量转速。测转速时,测速发电机连接到被测电机的轴端,将被测电机的机械转速变换为电压信号输出,在输出端接一个刻度以转速为单位的电压表,即可读出转速。 5.闪光测速法 利用可调脉冲频率的专用电源施加于闪光灯上,将闪光灯的灯光照到电机转动部分,当调整脉冲频率使黑色扇形片静止不动时,此时脉冲的频率是与电机转动的转速是同步的。若脉冲频率为,则电机的转速为(r/min)。

数字转速表开题报告

数字转速表开题报告 姓名:韩才 学号: 指导老师:施国梁 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专业:通信信号

一、课题的研究意义: 在大学期间通信工程专业开设了数字电路,模拟电路,高频电路,传感器原理,单片机原理与运用,c语言等与电子电路相关的课程。本课题在实际制作的基础上充分巩固深化了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的各门课程。有助于学生讲理论与实际制作相结合,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活打下基础,另外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智能化的仪器仪表越来越受到亲睐。数字转速表作为一种汽车电子,机械制造等方面必不可少的仪表在工业化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本课题的研究紧扣工业化发展的核心,有助于学生对智能化数字化的理解。同时让学生理解一种产品的开发流程,从确定思路到得到成品的各个环节。从而加深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基本要求: 总体要求:运用51单片机,红外传感器,液晶显示器等原件制作出一个能精确测量电动机转速的数字转速表。 具体要求: 1.熟悉单片机最小系统及应用; 2.熟悉传感器的原理与运用,能制作出红外光电传感器; 3.结合任务要求,完成系统设计和调试,鼓励功能扩展和创新; 4.根据设计的电路,用Altuim Designer等工具,画出完整的硬件电路图; 5.熟悉C51语言,用C51完成系统的软件编程; 三、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案: 1)电源供电模块 为使模块稳定工作,须有可靠电源。我考虑了两种电源方案 方案一:采用独立的稳压电源。此方案的优点是稳定可靠,且有各种成熟电路可供选用;缺点是各模块都采用独立电源,会使系统复杂,且可能影响电路电平。 方案二:采用单片机控制模块提供电源。改方案的优点是系统简明扼要,节约成本;缺点是输出功率不高。 综上所述,我们选择第二种方案。 2

四位数数字显示红外线转速表—张小某

一、设计任务 红外线转速表采用的红外线探头有直接式和反射式两种。直接式探头、发光管和受光管在被测物体的两边,发光管射出的光线直接照射到受光管上,被测物体运动时阻挡光线,产生计数信号,这种探头经常用作光电技术。反射式探头、发光管和受光管在被测物体同侧,当探头接近物体时,接收到脉冲的红外信号,用于测量转速比较方便。红外线转速表电路原理框图如图1—1所示。 图1—1 秒脉冲电路可以得到1kHz的秒脉冲信号,通过1秒脉冲电路得到闸门时间(脉宽)为1秒的闸门信号,该1秒的脉宽就是转速表的取样时间,是计数控制门的输入信号。为了在测量过程中,只让显示数字在每次测量结束后自动改变一次数据,要对计数显示“锁存”,所以电路需要一个延时1锁存信号。在计算器每测量依次转速后,使计算器自动清零,故设置延时2电路,以提供延时清零脉冲。 计数、锁存、译码显示电路完成光电转速表的转速数据显示。 二、设计条件 本设计基于学校实验室通过该设计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1)设计四位数数字显示红外线转速表。转速表用红外线发光管。测速范围为0000 9999转/s,实现近距离测量;

(2)转速表用红外线发光管5GL发射的红外线,由接收管3DU5C接收被测转动体的转速脉冲; 三、设计要求 (1)设计总体思路,基本原理,给出整体设计框图; (2)单元电路设计(各单元电路图),元器件的选择及参数计算; (3)总电路设计以及Multisim软件仿真,验证所设计的电路; (4)画出完整的电路图,并用Protel画出印制版图; (5)组装、调试电路,故障分析与电路改进; (6)写出设计、调试报告。 四、设计内容

离心机转速换算公式(rpm与g)

离心机转速换算公式(rpm与g)

离心力Centrifugal force (F) 离心力作为真实的力根本就不存在,在非惯性系中为计算方便假想的一个力。请看下面的说明:向心力使物体受到指向一个中心点的吸引、或推斥或任何倾向于该点的作用。笛卡儿把离心力解释为物体保持其“限定量”的一种趋势。它们的区别就是,向心力是惯性参考系下的,而离心力是非惯性系中的力。我们处理物理题时都是在惯性系下(此时牛顿定律才成立),所以一般不用离心力这个概念。由于根本不是一个情况下的概念,我们无法对他们的方向和大小进行比较。 F=mω2r ω:旋转角速度(弧度/秒) r:旋转体离旋转轴的距离(cm) m:颗粒质量 相对离心力Relative centrifugal force (RCF) RCF 就是实际离心力转化为重力加速度的倍数 g为重力加速度(9.80665m/s2) 同为转于旋转一周等于2π弧度,因此转子的角速度以每分钟旋转的次数(每分钟转数n或

r/min)表示:一般情况下,低速离心时常以r /min来表示。 3、分离因素计算公式: RCF=F离心力/F重力= mω?2r/mg= ω?2r/g= (2*π*r/r*rpm)?2*r/g = (2*π* rpm)?2*r/g =(2*π)?2/g * rpm^2* r 注:rpm应折换成转/秒,r转换成m =(2*π/60)?2/g * rpm^2* r/100=1.119 x 10-5 x (rpm)^2 x r 换算后,rpm为r/min,r为cm 例如:直径1000mm,转速1000转/分的离心机,分离因素为: RCF(1000)=(2*3.1415*16.667)^2*0.5/9.8 =104.72^2*0.5/9.8 =560 在有关离心机的实验中,RCF(relative centrifugal field)表示相对离心场,以重力加速度g(980.66cm/s2)的倍数来表示; rpm(revolution per minute,或r/min)表示离心机每分钟的转数。rmp与g之间的换算公式

接触式转速表和非接触式转速表

第三项转速测量 一、训练目的 1. 各种接触式转速表的识别、特点以及使用; 2. 各种非接触式转速表的识别、特点以及使用。 二、评估要素 1.指出离心式转速表技术参数并进行平均转速测量; 2.指出磁性转速表技术参数并进行平均转速测量; 3.指出磁电式测速传感器的工作特点并进行平均转速测量; 4.指出光电式测速传感器的工作特点并进行平均转速测量; 5.读数准确,能正确对测量过程中出现的误差进行分析; 6.正确对仪表进行保养。 三、操作指南 1、接触式转速表 (1) 离心式转速表 离心式转速表主要由机心、变速器和指示器三部分组成,如图3-1a所示。重锤利用连杆与活动套环及固定套环连接,固定套环装在离心器轴上,离心器通过变速器从输入轴获得转速。另外还有传动扇形齿轮、游丝、指针等装置。为使转速表与被测轴能够可靠接触,转速表都配有不同的接触头。使用时可根据被测对象选择合适的接触头安装在转速表输入轴上。 a b 图3-1 离心式转速表是利用旋转质量的离心力同旋转角速度(即转速)成比例的原理制成的。一个质量较大的重环安装在旋转轴上,并可随轴一同旋转。当轴旋转时,重环随着轴旋转的同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围绕其自身的轴向垂直于轴的方向偏转,增大了其与轴的夹角,直到扭力弹簧产生的恢复力使离心力重新得到平衡为止。重环所在平面同旋转轴夹角的变化通过杠杆、扇形块、小齿轮传递给指针,驱动指针偏转。由于刻度是以转速的单位为刻度,而夹角与转速的平方成正比,所以表盘上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离心式转速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便宜,能测量柴油机的瞬时转速,并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但其精度较低,一般在1-2级,相对误差一般在1—8%范围内,而且不能连续使用;由于它的测量方法为接触式,在测量中会消耗轴的部分功率,因而使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离心式转速表有手持式和固定式两种。手持式转速表(如图3-1b所示)在结构上还有一套小传动齿轮箱,其目的是扩大量程。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使转速的测量范围分成5档,可以在30~24 000rpm的测量范围内进行测量,并有多种形式规格的接头以供使用。

单片机红外线测速表

课题:单片机红外线数字转速表 班级: 姓名: 学号: 设计内容及要求:转速测量的原理,红外线发射和接受管测量转速的方法,给出详细电路设计过程和原理图 1、转速测量的原理 测量的方法不同,会造成测量的原理有所不同,我在网上查找得到结果是,转速测量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直接法,即直接观测机械或者电机的机械运动,测量特定时间内机 械旋转的圈数,从而测出机械运动的转速; 另一类是间接法,即测量由于机械转动导致其他物理量的变化,从这些物 理量的变化与转速的关系来得到转速。同时从测速仪是否与转轴接触又可分为 接触式,非接触式。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测速方法有光电码盘测速法、霍尔元件 测速法、离心式转速表测速法、测速发电机测速法、漏磁测速法、闪光测速法 和振动测速法。 a光电码盘测速法(这是本文采用的方法) 这是通过测出转速信号的频率或周期来测量电机转速的一种无接触测速法。光电码盘安装在转 子端轴上,随着电机的转动,光电码盘也跟着一起转动,如果有一个固定光源 照射在码盘上,则可利用光敏元件来接受光,接收到光的次数就是码盘的编码数。若编码数为l,测量时间为t,测量到的脉冲数为N,则转速n=(N/t*l)*60。 b霍尔元件测速法利用霍尔开关元件测转速的。霍尔开关元件内含稳压 电路、霍尔电势发生器、放大器、施密特触发器和输出电路。输出电平与TTL 电平兼容,在电机转轴上装一个圆盘,圆盘上装若干对小磁钢,小磁钢越多, 分辨率越高,霍尔开关固定在小磁钢附近,当电机转动时,每当一个小磁钢转 过霍尔开关,霍尔开关便输出一个脉冲,计算出单位时间的脉冲数,即可确定 旋转体的转速。 c离心式测速法离心式转速表是利用物体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来测量转 速的。当离心式转速表的转轴随被测物体转动时,离心器上的重物在惯性离心 力作用下离开轴心,并通过传动系统带动指针回转。当指针上的弹簧反作用力 矩和惯性离心力矩相平衡时,指针停止在偏转后所指示的刻度值处,即为被测 转速值。这就是离心式转速表的原理。测转速时,转速表的端头要插入电机转 轴的中心孔内,转速表的轴要与电机的轴保持同心,否则易响准确读数。

一种汽油发动机感应式数字转速表设计

一种汽油发动机感应式数字转速表设计 0 引言发动机转速表能准确地反映发动机的工作状况。现在,轿车一般都是电子式转速表,包括指针式和液晶数字显示式,表内有数字集成电路,它将点火线圈输送过来的电压脉冲经过计算后驱动指针移动或数字显示。另外还有一种转速表是从发电机取出脉冲信号送到转速表电路解释后显示转速值,不过因受发电机皮带打滑等因素影响,数值不太精确[1-2]。目前,手持式转速表应用 很广,有光电式转速表、感应式转速表,还有用RF401 等集成电路芯片来实现对汽车发动机转速的遥测。有些产品虽然能达到很高的精度,但是在快速性和稳定性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而且有些高端产品价格昂贵[3]。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非接触型汽油发动机转速表,由天线接收脉冲信号,单片机通过测量脉 冲周期的方法得到脉冲频率,并通过按键设置冲程与汽缸数,计算出发动机转速, 并显示数据.转速表工作原理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包括进气、压缩、点火、排气。对于二冲程发动机, 1 个工作循环发动机曲轴转1 周,发动机点火1 次。对于四冲程发动机, 1 个工作循环曲轴转2 周,点火1 次。所以发动机点火脉冲的频率与发动机的转速存在对应关系。发动机汽缸有单缸和多缸,汽缸数与发动机转速成反比关系在发动机点火时,高压软管会产生点火脉冲,测得此脉冲 信号的频率,按照发动机的具体冲程和气缸数,通过一定的计算便可得到发动机 的转速值:式中:n 为发动机的转速,r/min; f 为点火脉冲频率,Hz;s 为冲程数; c 为气缸数。工作原理图如图1 所示。文献[4]中将采集到的脉冲信号发大整形,通过计算在一定时间内测得的脉冲个数来计算点火脉冲的频率。这种方法,当测量由每秒转速来表示发动机每分钟转速时,误差就会被放大。虽然文献[4]中采用一定方法法来降低误差,但是不能消除误差,在实际应用时测速精 度仍然没有明显提高。而且抗干扰性能不佳使得测量读数有很大波动。由于

数字转速表-源程序(汇编语言)

DAOT EQU 40H ;定时器T0软件计数器单元 SCNT EQU 41H ;送0832控制输出电压值 CKCH EQU 42H ;电机转速 CKCN EQU 43H SETP EQU 44H TEMP EQU 45H ORG 0000H STRT: LJMP MAIN ORG 0003H ;外部中断0 LJMP PINT0 ORG 000BH ;定时器0 LJMP PTF0 ORG 0013H LJMP LINT1 ;外部中断1 ORG 0030H PTF0: MOV TH0,#0D0H ;以下是计算转速部分 PUSH Acc PUSH PSW SETB PSW.3 DJNZ SCNT,PTFJ MOV SCNT,#64H MOV A,CKCN MOV B,#0AH ;B为十秒 DIV AB ;先除以10秒 MOV 39H,B ;把值给39H MOV B,#0AH ;B为十次 DIV AB ;除以十次 MOV 3AH,B MOV 3BH,A MOV A,CKCN CJNE A,SETP,PTFX ;观察显示几位,3位还是两位 SJMP PTFY PTFX: JC PTFZ DEC DAOT SJMP PTFY PTFZ: CJNE A,#3,$+3 JC PTFR INC DAOT PTFR: INC DAOT PTFY: MOV CKCN,#0 MOV DPTR,#7FFFH MOV A,DAOT MOVX @DPTR,A MOVX @DPTR,A

PTFJ: NOP POP PSW POP Acc RETI MAIN: MOV SP,#06FH ;堆栈指针赋值 MOV DPTR,#5FFFH ;指向8279命令/状态口 MOV A,#0DCH MOVX @DPTR,A ;送显示RAM清零命令字0DCH LP: MOVX A,@DPTR JB Acc.7,LP ;读8279的状态,直到DU不为1 MOV A,#00H MOVX @DPTR,A MOV A,#34H ;分频系数为20 MOVX @DPTR,A CLR 12H NOP MOV R0,#39H MOV R7,#06H MLP0: MOV @R0,#17H INC R0 DJNZ R7,MLP0 LCALL DIR MOV DAOT,#06FH MOV SCNT,#04H MOV CKCH,#00H MOV CKCN,#00H SETB EA ;开总中断 NOP SETB EX1 ;开外部中断1 NOP CLR IT1 ;设置触发方式 NOP MLP1: LCALL KEYI ANL A,#0FH CJNE A,#0AH,$+3 JNC MLP1 MOV 3EH,A LCALL DIR MLP2: LCALL KEYI ANL A,#0FH CJNE A,#0AH,$+3 JNC MLP2 MOV 3DH,A MOV A,3EH

单片机课程设计 数字转速表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课题名称数字转速表设计 专业测控技术 班级1301 学号201301200120 姓名郭鹏 指导老师李晓秀、汪超、林国汉等 2016年2月29日

电气信息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数字转速表设计 姓名郭鹏专业测控技术班级1301 学号20 指导老师李晓秀 课程设计时间2016年2月29日-2016年3月11日 一、任务及要求 设计任务: 本课题要求以MCS-51系列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一个对脉冲转速信号进行检测(测速范围0~3000转/分)的数字转速表。 (1)具有方便的键盘操作(启动、暂停、复位)功能; (2)用四位LED数码管显示测量转速(十进制); 设计要求: (1)确定系统设计方案; (2)进行系统的硬件设计; (3)完成应用程序设计; (4)应用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调试。 二、进度安排 第一周: 周一:集中布置课程设计任务和相关事宜,查资料确定系统总体方案。 周二~周三:完成硬件设计和电路连接 周四~周日:完成软件设计 第二周: 周一~周三:程序调试 周四~周五:设计报告撰写。周五进行答辩和设计结果检查。 三、参考资料 1、王迎旭等.单片机原理及及应用[M]. 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M].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戴灿金.51单片机及其C语言程序设计开发实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目录 1 总体设计方案 (1) 1.1 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 (1) 1.2 设计总体思路 (1) 1.3 硬件电路基本框图 (1) 2 硬件电路设计 (2) 2.1 时钟电路的设计 (2) 2.2 复位电路的设计 (2) 2.3 键盘电路的设计 (3) 2.4 显示电路的设计 (3) 3 软件的设计方案 (4) 3.1 主程序模块 (4) 3.2 键盘程序模块 (5) 3.3定时计数中断程序模块 (6) 4 仿真和实验调试 (7) 4.1 调试过程 (7) 4.2 调试结果 (7) 5 总结与体会 (9) 参考资料 (10) 附录A 硬件电路图 (11) 附录B 程序清单 (11)

红外线转速仪

转速仪表的分类 离心式转速仪 利用离心力与拉力的平衡来指示转速。离心式转速仪是最传统的转速测量工具,是利用离心力原理的机械式转速仪,测量精度一般在1~2倍。一直优良的离心式转速仪不但有准确直观的特点吗,还具备可靠耐用的优点,但是其结构比较复杂。 磁性转速仪 利用旋转磁场,在金属罩帽上产生旋转力,利用旋转力与游丝力的平衡来指示转速。磁性转速是成功利用磁力的一个典范,在利用磁力原理的机械式转速仪。因为磁性转速仪,结构较为简单,目前较为普遍用于摩托车和汽车及其他机械设备。 电动式转速仪 电动式转速仪由小型交流电动机、电缆、电动机和磁性表头组成。小型交流发电机产生交流电,交流电通过电缆输送,并驱动小型交流电动机,小型交流电动机的转速与被测轴的转速一致。磁性转速头与小型交流电动机同轴连接在一起,磁性表头指示的转速自然就是被测轴的转速。电动式转速仪抗振行能好,广泛运用于柴油机和船舶设备。 闪光式转速仪 利用视觉暂留的原理进行测试。闪光式转速仪处理检测转速(往复速度)外,还可以观测循环往复运动物体的静像,对了解机械设备的工作状态,是一必不可少的观测工具。 电子式转速仪 电子式转速仪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以现代电子技术及其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是设计制造的转速测量工具。它一般有传感器和显示器,有的还有信号输出和控制。因为传感器和现实器件方面的多种多样,还有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很难像前面几种一样来归纳。 转速传感器 转速传感器从原理(或者器件)上分,有磁电感应式、光电效应式、霍尔效应式、磁阻效应式、介质电磁感应式等。另外,还有简介测量转速的转速传感器,入加速度传感器(通过积分运算间接导出转速)、位移传感器(通过微分运算间接导出转速)等等。 转速测量的方法 ○1F/V转换 目前,常用的转速传感器课输出脉冲信号,只要通过频率电压或电流转换就能与电压电流输入型的指针表盒数字表匹配。频率电流转换的方法有阻容积分法、电荷泵法和专用集成电路法,前两种方法在磁电转速仪中也有运用,专用集成电路大多数是阻容积分法、电荷泵法的综合。目前,常用的专用集成电路有LM331、AD654和VF32等,转换精度在0.1%以上;但在低频时,这种转换就无能为力。采用单片机或FPGA做F/D和D/A转换,转换精度在0.5%~0.05%之间,量程从0~2Hz到0~20kHz,频率低于10Hz时反应时间也变成。 ○2脉冲频率运算型转换 在显示精度、可靠性、成本呵呵是用灵活性商有一定要求时,就直接采用脉冲频率运算型转速仪。 频率运算方法有定时计数法(测频法)、定数计时法(测周法)和同步计数计时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