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方法-水稻全程机械化流程图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 一、操作规程 1.秧床准备 秧床选择在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菜地或旱田地,稻田秧床应选择地势较高的田块。秧床要整平整细,颗粒不能超过直径2厘米,秧床宽度6.4厘米、长度30米左右为宜,每667平方米秧床上施磷酸二铵10千克、尿素5千克。 2.床土准备 床土选择菜地土或秋翻的稻地土,用1厘米筛孔的筛子过筛,按每盘3.5千克准备,底土占2/3、盖土占1/3备用;选择腐熟的猪粪或牛粪进行过筛,将准备好的育秧底土与过筛的腐熟粪按4∶1的比例均匀混拌,拌完后进行调酸,堆积待播。 3.种子准备 将优质稻种晒2天,打破种子的休眠期,利于种子发芽。为防止恶苗病的发生,用使百克或402进行浸种。药剂浸种3天后再用清水浸种,5~7天。将浸好的种子放在28~30℃的温度条件下催芽,勤翻动,每4小时翻1次,待70%的种子露白后,将种子移入阴凉的室内,晾芽一昼夜。 4.播种程序 先将育秧底土均匀地筛到秧盘内用木板刮平,底土厚度保持在1.5~1.7厘米,播量按每盘110克干种进行播种,湿种重量大致在127克左右,种子均匀撒好后用木板轻压,

使种子三面入土;用筛好的净土进行盖土,盖土厚度保持在0.8~1厘米;盖土后,头水要灌足,第2水要紧跟,一般头水灌完2天后灌第2水,不留过夜水。 5.秧田管理 ①待秧苗出齐后,见绿就通风,禁止通底风,在中腰通风,要早开风口,早关风口,以利于增加棚温。 ②新棚膜要建在背风向阳面进行遮阳,以免秧苗灼伤。 ③灌水掌握3个标准:一是早晚观察秧苗吐水,吐水正常不灌水,若不吐水,则要灌水。二是中午观察秧苗叶片,如发白、发干表明缺水。 ④用硫酸调酸的床土,播种后10天在2叶1心期间要追施化肥,每盘3克,插秧前一星期第2次追肥,用量每盘3克,用育秧土调酸基本不施肥。 二、整地要求 田块要整平、耙细,泥脚深度不超过300毫米;不得有4平方米以上的田面浮出水面。灌水后田块要求精细平整,软硬适度。粘性土壤整地后应沉淀3~4天,壤土沉淀2~3天,砂性土壤沉淀半天到1天,泥浆土要沉淀5~7天。整地要求一般以插秧机机插的秧苗稳、直、不下沉,船板拥泥不影响邻行秧苗为宜。插秧时水深保持在2厘米左右,插秧后立即灌水保苗,防止秧苗出现生理缺水。 三、秧苗选择 一般每667平方米大田用20~25盘标准化秧苗。盘苗土层厚度为15~20毫米,土层均匀,不含石块、树根等杂

水稻的机械化种植技术

水稻的机械化种植技术 水稻种植机械化包含着水稻栽植和直播两种栽培方式,水稻栽植机械化又分为插秧与抛秧两项技术,水稻直播机械化技术分为旱直播与水直播两项技术。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水稻的机械化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水稻的机械化种植技术 1、机械化整地技术 66团现在水田耕整地作业,以一年耕翻方式为主。采用耕翻整地机型都为大马力轮式机车(维美德8950、东方红1804)耕翻一般全为秋季,耕翻要达到25-30厘米,耕垡彻底、均匀的要求;平整地都为春季平整,采取切、平、旋三字整地作业原则,用大马力机车配套重型缺口耙、牵引式刮土机、激光平地机、动力驱动耙等农具在上年耕伐后土地上作业平整,做到大格田30亩以上,小格田不少于10亩,格田内水位落差<3厘米,犁、切、整、旋到边。达到了齐、平、碎、净标准,土质上松下实,为机械插秧创造适合的土壤条件。这种作业方式即可以节约农时又可以节省春季用水同时提高了土地和灌溉利用率也利于积水排放。 二、机械化种植技术 2.1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 采用机械插秧对秧苗的培育有一定的要求,不同型号的插秧机应配有相应规格尺度的育秧钵盘和秧苗性状要求。机械插秧具有机械留苗、穴行距均等、插植深浅一致的特点。因此,要求培育出的秧苗要尽量均匀整齐一致,必免机插空穴出现。机手在机插秧时,要直线行驶,来回进行,合理密植。一般机插秧,行距为30cm左右,穴距为12~15cm。田间水深<2厘米。空穴率<3%。相对合格率>85%。伤秧率<4%。机插的秧苗深浅要一致,基本做到无深秧,无漂秧。 2.2水稻节种育秧机械化技术 节种育秧技术要严格按照农艺要求进行种子处理和工厂化育秧。主要工艺流程:精选种子一高温破胸催芽一机械精量播种。育秧用种

水稻机械化育秧流程及技术要求

水稻机械化育秧流程及技术要求 水稻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产量巨大。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稻育秧也逐渐实现了机械化,提高了育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为水稻生产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本文将就水稻机械化育秧流程及技术要求进行介绍。 一、水稻机械化育秧流程 1. 土地准备 水稻机械化育秧的第一步是土地准备。在水稻育秧的土地上,需要清理杂草、去除积水、平整土地,为后续机械化操作做好准备。 2. 播种 播种是水稻机械化育秧的重要环节。通常采用水稻专用的播种机,通过机械的方式将水稻种子均匀地撒播在田地里,保证了种子的密度和均匀性。 3. 灌溉 灌溉是育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水稻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良好生长,因此需通过机械化灌溉设备进行灌溉,保证水稻秧苗的充足水分。 4. 施肥 水稻在育秧期间需要充分的营养,因此需要在适当的时机通过机械化设备进行施肥,保证水稻的生长所需的养分。 5. 病虫害防治 水稻在育秧期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通过机械化喷雾设备可以有效地对水稻进行病虫害防治,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 6. 田间管理 在水稻育秧期间,还需要对田间进行管理,包括除草、通风等。通过机械化设备可以有效地进行田间管理,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管理效率。 以上便是水稻机械化育秧的主要流程,通过机械化设备的作业,大大提高了育秧的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同时也保证了水稻的良好生长。 二、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要求 1. 设备选择

水稻机械化育秧需要使用专用的机械化设备,包括播种机、灌溉设备、喷雾设备、施肥设备等。这些设备需要具备操作简便、效率高、稳定性好等特点,以满足水稻育秧的需求。 2. 技术操作 水稻机械化育秧的操作技术要求高,操作人员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尤其是在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需要熟练掌握相应的技术操作方法,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3. 管理监测 水稻育秧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测,以保证育秧效果。通过机械化设备可以对水稻进行定时定量的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操作,同时也需要定期对水稻进行生长情况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4. 安全保障 水稻机械化育秧需要重视安全生产,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操作过程中的安全。同时需要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5. 环境保护 水稻机械化育秧过程中需要重视环境保护,严格限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在设备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节能减排,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水稻机械化育秧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领域之一,通过机械化的方式进行育秧,不仅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也保证了水稻的生长质量。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稻机械化育秧流程及技术要求

水稻机械化育秧流程及技术要求 水稻是我国传统的重要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上有着悠久历史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水稻的机械化育秧流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机械化育秧不仅提高了育秧效率,还减少了人工劳动,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本文将详细介绍水稻机械化育秧的流程及技术要求。 一、机械化育秧流程 1. 土地准备 在进行水稻机械化育秧之前,首先要进行土地准备工作。土地准备包括清理、平整、施肥等工作。清理工作主要是清理田间的秸秆、杂草等杂物,保持田地清洁;平整工作主要是通过机械化的方式,使用平地机对土地进行平整,保证整个田地表面平整;施肥工作是为了提高土地的肥力,增加水稻的生长产量。土地准备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后续的育秧效果。 2. 水田灌溉 水稻生长需要水分的支持,因此在育秧前需要对水田进行灌溉。传统的灌溉方式是通过人工开渠引水,而现在则可以使用机械化的水田灌溉设备进行灌溉,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合理的水田灌溉将有效保证水稻幼苗的生长。 3. 水稻育秧 机械化育秧主要使用育秧播种机进行播种。育秧播种机是一种集撒种、覆土一体的育秧设备,能够大大提高播种效率。在进行播种时,要选择良种、将良种放入育秧机中,育秧机会通过内部的装置将良种均匀撒播在田地上。育秧机在播种的同时还会进行土壤的覆盖工作,确保良种被覆盖,便于生长。对播种后的水田进行浇水,促进良种的发芽生长。 4. 施肥管理 除了在土地准备时进行施肥外,在水稻育秧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合理的施肥管理。通过机械化的施肥设备,可以对育秧的水稻进行及时、均匀的施肥,提高了育秧效率,保障了水稻的生长需求。 5. 病虫害防治 在水稻机械化育秧过程中,也需要重点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通过机械化的喷药设备,可以对水稻进行病虫害防治,确保水稻幼苗的健康生长。 6. 生长管理

水稻机械化种植方案

水稻机械化种植方案 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和省委、省政府相关部署,以创建丘陵山区适用小型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先导区为契机。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强化农业“机器换人”高 质量发展先行县创建,加快补齐我省水稻机械化种植短板,提升我省水稻全程机械化水平,保障粮食持续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 一、总体目标 2022年,聚焦全年早稻160万亩13.16亿斤、晚稻 800万亩81亿斤目标,以推动水稻机插技术应用为主 导、其他机械化种植方式为补充,增大政策保障力度。推广先进适用机具,完善社会化服务,实施农田宜机化改造,实现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5.5%,其中,水稻机械化种植率56%以上;到2025年,全省水稻耕种收 综合机械化率91%,其中,水稻机械化种植率70%以 上,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有力支撑。 二、二、主要举措 (一)努力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积极引导“非农 化”“非粮化”整治土地发展粮食生产,鼓励地方旱地 改水田,制止并充分利用抛荒地,指导农民扩种双季稻,积极发展再生稻,努力实现水稻扩面积、增产量。对从事水稻等种植的种粮大户,按实际种植面积给予每

亩120元直接补贴,探索建立种粮补贴和成本测算挂钩机制。严格落实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实行早稻订单全覆盖,每 百斤奖励30元,省级晚稻订单每百斤奖励20元,每亩不超过180元,市、县订单奖励标准不低于上年水平。对种子企业按照种子 交售量给与奖励,常规水稻种子每百斤30元,杂交水稻每百斤 100元。落实规 模化粮食生产主体的设施农用地政策,解决制种、仓 储、农资等建设用地需求。 (二)实施积极的水稻机械化扶持政策。加快先进适用农机具研制,落实首台套制度。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扩大农机补贴范围,提升测算标准,提升鉴定水平,突出水稻机械化短板和高端产品,努力实现有进有出、优机优补,中央、省级对插秧机补贴合计提升到45%。增大水稻机械 化扶持,支持市县把水稻机插作业环节及育供秧设施装 备等纳入补贴范围。落实《浙江 省实施中央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方案》,抓好老旧拖拉 机、结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等的淘汰更新。鼓励条件 成熟的地方展开育秧保险、农机具保费补贴等。 (三)建设一批高标准育供秧中心。展开育供秧基础情况调查,摸清家底。完善“一县三基地”方案,优化育供秧中心布局, 规划建设一批高标准育供秧中心。落 实粮油生产保供工作部署要求,对展开水稻统一育秧等

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

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 作者:XXX 一、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 技术概述: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是在育秧过程中使用机械以及温度调节和自动控制等手段,将种、土、肥、水、温度、湿度等条件置于人工控制之下的一项技术。采用这种技术所育出的秧苗均匀、整齐、规格统一,便于机插,移栽后返青快、分蘖早、产量高。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主要包括带土育秧机械化技术、双膜育秧和软盘育秧技术、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1.带土育秧机械化技术 增产增效情况:该技术通过精量播种,降低播种量,壮秧培育,提高机插效果,确保水稻栽植密度,显著降低水稻种植成本,实现高产稳产。 技术要点:带土育秧机械化技术也叫规格化育秧技术,按选用的机械设备不同,又可分为工厂化硬盘育秧、框架育秧、隔膜育秧、嵌条育秧、切块育秧、模盘育秧等方式。 (1)床土配制:要求土质疏松,通透性好,肥力较高,床土颗粒直径不宜太大,不得有石块等杂物,pH值应在5.5—7.0 之间,对床土还要进行药肥混拌。 (2)种子的处理:主要包括晒种、脱芒、选种、消毒、浸种、催芽、脱水等工序。 (3)播种:包括装底土、浇水、播种、覆土等工序。

(4)育苗管理:主要包括增温出苗和绿化炼苗两道工序,出芽 时最适宜的温度是32摄氏度,达到出芽要求后,要逐渐降低温度到20—25摄氏度,再经过10小时左右即可出室。 (5)绿化期管理:遮光保温、浇水、防病、灭草,秧苗一叶一心后炼苗,秧苗出室时视情况施肥。移栽前2—3天排水,控湿炼苗,促进秧苗盘根,增加秧块拉力,便于卷秧与机插。 适宜区域:东北稻区、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南方双季稻区及西南稻区等。 注意事项:做好种子的精选,发芽率90%以上,精量均匀播种,减少机插漏秧。 2.双膜育秧和软盘育秧技术 增产增效情况:双膜育秧和软盘育秧技术与工厂化育秧技术相比,具有投资成本低、经济效益好、操作简便等特点。每亩增产10千克,节省劳动成本投入30元左右。 技术要点: (1)秧田准备:按照1 :80—1 :100比例留足秧田。 (2)种子准备:选择主推品种,按每亩3—4千克备种;发芽率90%以上、发芽势85%以上。 (3)精细播种:按照秧龄18—25天推算播期,播种前要准备好秧床,秧盘与地面要密合,秧盘与秧盘之间不能留有间隙, 四周要用土培实。 (4)苗期管理:根据育秧方式和茬□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增温

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技术

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技术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是水稻生产全过程中机械化科学技术的应用和组织 实施。它既包括农机作业的工艺流程,又包括作物生长的农艺要求。只有把机械技术与管理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应用于水稻生产中,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 水稻节种育秧机械化技术 节种育秧技术要严格按照农艺要求进行种子处理和工厂化育秧。主要工艺流程:精选种子一高温破胸催芽一机械精量播种。 2 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 机手在机插秧时,要直线行驶,来回进行,合理密植。一般机插秧,行距为 30cm左右,穴距为12~15cm。空穴率不超过3%。机插的秧苗深浅要一致,基本 做到无深秧,无漂秧。 3 机械耕整地技术 使用水田耕整机,水田驱动耙或旋耕机等机械对水田进行耕整。机耕要求耕透 熟土层,覆盖平,无残茬,晒垡2~3d,水整后地面高差不过3cm,土壤柔软无僵垡。 4 机械深施肥技术 为提高肥料利用率,通常在进行土壤深耕作业时,使用化肥深施机械装置,将 底肥翻到土表以下6~15cm,在农作物追肥时也可应用这项技术。 5 机械植保技术 主要采用机动远程喷雾防治病虫草害。一般田块,操作者只需站在稻田的纵横 埂上,交错喷雾,无需下到稻田中间,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作业效果。

6 水稻收获机械化技术 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收获机型,采用分段收割与联合收获相结合的方式,一般在黄熟期,当稻谷中含水量在18%~19%时收割,留茬高度一般在30cm以下。 7 水稻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 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是指在水稻收获后,直接将秸秆粉碎抛撤到田中,放水泡田后补施氮肥,然后用反转旋耕灭茬机或水田旋耕埋草机或水田驱动耙等水田埋草耕整机具进行埋草整地作业,该技术适宜双季稻或多季稻产区。 另外,在水稻生产过程中还有利用节水、节能机械排灌和田间运输等机械化技术。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 1水稻机插育秧技术 机插育秧是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与常规育秧方 式相比,机插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必须把握好 5关:一是营养土配备消毒关,二是精耕细作秧田关,三是品种种子选择关,四是精量播种关,五是秧水肥田管理关。把握3个原则:一是田平水 浅栽插原则,二是适时栽插原则,三是合理密植原则。机插秧苗须达到2 个基本要求,一是秧块标准,秧苗分布均匀,根系盘结,形如毯状,提起 不散,能适合机械栽插;二是秧苗个体健壮,青秀均匀整齐,苗挺叶绿, 无病虫害,能满足高产要求。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有软盘育秧、双膜育秧。按床土的干湿分为湿润育秧和旱育秧。选择育秧方式应根椐当地水源条件 而定。在水源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软盘湿润育秧操作简便可行,且用工少,生产成本低,质量有保证,适宜大面积推广。 1.1软盘育秧 1.1.1准备工作。秧田应选择避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分开、运秧 方便、便于操作管理的稻田、旱地或菜园。按照秧田面积与机插大田面积1∶100的比例留足秧田。大田一般需备软盘300~375片/hm2。准备宽2m 的农用薄膜63m/hm2,长2m的竹弓60根/hm2。床土为过筛的营养细土 (菜园土)1500kg/hm2。根据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 的大穗型品种。大田一般需备足杂交早稻种子22.5kg/hm2(常规稻 30kg/hm2)。种子应经过精选,以保证出芽率。并用药剂浸种预防病虫害;稻种吸足水分的标准是:谷壳透明,可见腹白和胚,米粒容易折断而无响声。催芽标准为:手工播种根芽长度不超过2mm,机械播种“破胸露白” 即可。

水稻机械化育秧流程及技术要求

水稻机械化育秧流程及技术要求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机械化育秧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的重要措施。下面是水稻机械化育秧的流程及技术要求。 一、流程 1. 准备播种地:选择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田地。在播种前进行耕地整理和排水处理,确保田地适宜播种。 2. 播种准备:准备好合适的水稻种子,选择良种,经过清理和糠麸涂覆处理。同时准备好其他所需的种子处理设备、播种机械等。 3. 种子处理:将种子进行除糠、除短、除虫、除雄等处理,同时对种子进行浸种、涂覆、固化等处理,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发芽率。 4. 播种:使用机械播种机进行播种,确保种子间距均匀、密度适宜。在播种的注入适量的水分,使种子充分吸水发芽。 5. 浸水管理:在播种后,及时进行灌水,保持适宜的水位,加快种子的发芽和出苗。 6. 返青管理:当秧苗出土后,及时开沟返青,保持田间水势和通风,促进秧苗生长。 7. 除草管理:对秧田进行除草处理,采用机械化除草机械进行除草,减少劳动量。 8. 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对育秧田进行监测,及时掌握田间草情况,判断除草时机。 9. 病虫害防治:定期进行田间巡视,发现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对育秧的影响。 10. 育秧结束:当秧苗长到一定高度和数量时,进行插秧,完成水稻机械化育秧的工作。 二、技术要求 1. 种子选择:选择品种良好、晶粒饱满、无病害的水稻种子。种子要经过处理,保证其质量。 2. 播种机械:选择适合水稻播种的机械设备,确保播种均匀、密度适宜。

3. 播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田间条件,合理确定播种密度,保证每亩播种量的准确。 10. 秧苗管理:在育秧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调控,保证秧苗生长健壮、茁壮成长。

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方法水稻全程机械化流程图

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方法水稻全程机械化流程图 浸泡好的种子涝上来放到室内催芽。 待种子露芽后,摊开晾干表面水分,就可以播种了。 播种前先备好营养土。营养土要经过粉碎、过筛。 水稻机械化生产全过程 然后拌上壮秧剂(由肥料、杀菌剂、调酸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组成)备用。 这是育秧用的播种机。 育秧用的秧盘。秧盘有硬盘和软盘两种,图示为硬盘,只是在播种时作托盘用。软盘是用厚塑料薄膜制成,播种时放在硬盘内,用来装营养土和种子,尺寸大小为58厘米某29厘米。 播种机采用流水式作业,秧盘送入播种机后,经滚轮带动依次穿过播种机各个部位,一次完成撒底土、浇水、播种、盖土等作业。 播种后的秧盘放室内堆放。 两天后,稻芽出土,此时就可以放到秧田育苗了。 秧田要提前做好秧床。 将已经出苗的秧盘运到秧田。 将秧盘摆放到秧床上。摆放时将软盘和盘内的营养土及秧苗一起从硬盘内抽出,摆放在秧床上,硬盘带回播种下批秧苗时重复利用。秧盘摆好后,覆盖一层无纺布,主要起防虫作用。

保持秧床湿润,但不能淹水。经过15天左右,秧苗长到三叶期,就可以栽插了。 水稻栽插之前,要先将准备栽插水稻的大田进行耕整。水稻田耕整一般采取“两旋一平”,即两次旋耕,一次平整。第一次是旋耕是旱旋,前茬一般是小麦,在小麦收割后,用旋耕机旱旋耕一遍。 第二次是水旋。第一次旋耕后,灌上水,进行第二次旋耕。第三次是平整,实际上是旋耕加平整一次性作业。 平整后喷洒化学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约过7天左右,就可以栽插秧苗了。栽前排去田间多余的水,只留少量水起润滑机械的作用。 插秧机一次可栽插8行,行距固定为30厘米,株距可调,一般在 14-18厘米之间,根据水稻的类型、品种和栽插期而定。一台这样的插秧机每天可栽插50亩左右。 栽插后3-5天灌浅水,以利于秧苗活棵。 秧苗已活棵。这时要进行化学除草和施肥。 以上介绍的是水稻育苗移栽的耕作方式,这是传统的栽培方式。新型水稻栽培技术中有采用直播的方式,将水稻种子直接播种到大田,省去了育秧和栽插的环节。 水稻直播栽培又分为水直播和旱直播两种方式。 水直播大田的耕整方式和栽插一样,不再重复。下面说说播种。 播种前要排干田水,用拖拉机悬挂水稻直播机进行播种。 一台水稻直播机每天可播种水稻100亩以上。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第一篇示例: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一、前言 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中国传统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和高度的食用价值。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稻生产也逐渐向机械化方向转变,机械化生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人工劳动强度,对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1. 土地准备阶段 水稻机械化生产首先要进行土地准备工作。在选定好水稻种植地点后,首先要进行翻耕和平整土地的工作。这个阶段可以使用拖拉机等农机具进行翻地、耙地、平整等操作,以确保土地表面平整,便于后续作业操作。 2. 播种阶段 播种是整个水稻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的人工播种耗时耗力,效率低下。采用机械化播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播种效率

和准确性。目前市场上普遍流行的有种子机械播种机、直播机等设备,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机械化播种设备进行作业。 3. 灌溉施肥阶段 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水源和营养物质,因此灌溉和施肥是不可或 缺的环节。采用机械化灌溉设备和施肥机械,可以大大提高施肥的准 确性和一致性,同时节约人力物力成本。 4. 除草防病防虫阶段 水稻田间管理除草、防病、防虫工作是保证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 键环节。传统的人工除草和喷药效率低下,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采用机械化除草、防病、防虫设备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作业质量,减少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 5. 收割阶段 水稻的收割是决定产量和质量的关键环节。传统的手工收割效率 低下、劳动强度大,并且易受天气影响。现代化的水稻收割机械设备 可以有效提高收割效率、减少损失,并且可以根据不同品种和生长状 况进行精准调节,提高作业质量。 6. 储存运输阶段 水稻收割完成后,需要对水稻进行储存和运输。传统的人工装袋、搬运存在很多弊端,比如容易破坏水稻粒、损失较大等。采用机械化

水稻种植的所有流程

水稻种植的所有流程 一、土地准备 水稻种植的第一步是进行土地准备。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土地,水稻喜欢湿润的环境,因此最好选择有水源的地方。然后需要清理土地,清除杂草和其他杂质。接下来,需要进行耕地,将土壤翻松,以便水稻的根系能够顺利生长。最后,还需要施肥,为水稻提供充足的养分。 二、播种 土地准备好后,就可以进行水稻的播种了。首先需要将水稻的种子进行浸泡,使其吸足水分。然后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已经湿润的土地上。为了保护种子,可以在上面覆盖一层薄土或稻草。播种后,需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三、育苗 播种后,水稻开始发芽生长,这个阶段称为育苗。在这个阶段,需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同时也要适时给予足够的阳光照射。育苗期一般持续10到15天左右,期间需要注意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四、田间管理 水稻生长期间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田间管理措施。首先是灌溉,水稻

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正常生长,因此需要定期浇水。其次是施肥,水稻生长需要大量的养分,因此需要适时给予合适的肥料。此外,还需要进行杂草防治,保持田地的整洁。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避免对水稻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五、水稻的生长和收获 水稻的生长期一般持续120到150天左右,期间需要不断进行田间管理。随着水稻的生长,稻穗逐渐形成,稻谷逐渐成熟。当稻谷变黄,稻穗垂下时,就表明水稻已经成熟,可以开始收获了。水稻的收获一般通过机械化收割机进行,也可以手工收割。收割后,需要将水稻晾晒,使其含水量降低,以便长期储存。 六、储存和加工 水稻收获后,需要进行储存和加工。首先是去壳,将稻谷的外壳去除。然后进行筛选,将杂质和不完整的稻谷去除。最后,将水稻进行包装和储存,以便长期保存和销售。 七、销售和利用 经过加工和包装后的水稻可以进行销售。水稻是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粮食作物,可以作为主食食用,也可以加工成米粉、米饭等食品。此外,水稻还可以提取淀粉,用于制作食品和工业产品。 总结

水稻田耕整地机械化技术

南方水稻田耕整地机械化技术 南方水稻田耕整地机械化技术是指为满足南方水稻栽插、直播等种植生产需要,选用适宜的水田耕整机械,按照农田耕整要求和作业规范,完成水稻田水耕作业所形成的机械化作业技术。 一、工艺路线 灌水泡田→耕翻灭茬→施肥→平整→沉淀。 二、耕整地质量要求 耕作深度要适宜、一致,无重耕、漏耕。旋耕深度10~15厘米,犁耕深度宜在20厘米以下;田面平整,经过平整后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表土硬软度适中,泥脚深度小于30厘米;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泥浆深度5~8厘米,水深1~3厘米。采用犁耕方式,高留茬和秸秆要深埋犁底层,旋耕方式秸秆还田,采用切碎、秸秆均布和整田时秸秆土层搅和均匀。 机插秧大田田面要求:田面整洁,无杂草、残茬、杂物,利于插秧机行进作业,否则,残茬杂物易拖带刮倒已插秧苗;田面高低有度,在3厘米的水层条件下,高不露墩,低不淹苗,以利于秧苗返青活颗,生长整齐;表层硬软相宜,一般要求耕整后大田表层稍有泥浆,下部土块细碎。耕作层不能过深,整地次数不能过多,土层不能过于黏糊。 三、耕整方法 1、茬口地耕整 (1)前茬秸秆粉碎耕整前茬作物收获时必须进行秸秆切碎或粉碎,并均匀抛撒。采用旱地旋耕整方式,因耕深浅,尤需秸秆切碎、均铺。 (2)旱耕整总体上是两种形式:旋耕和犁耕。利用旋耕机、正反旋埋茬耕整机等旋耕作业,土壤含水率需在30%以下,作业时要稳定耕作深度,以达到旋切能达到的10~15厘米上限深度为宜。采用反旋埋茬方法残茬、秸秆覆盖率最好。犁耕在农场和成片大田采用较多,其对秸秆埋覆较深,达15~20厘米,对前茬秸秆切碎和铺放要求不及旋耕高。地块高底不平,可采用交叉作业和激光平地技术作业,对高低落差大的田块,要划格作业,大田隔小,以保证相对范围内的平整地质量标准。犁耕作业不要每季都进行,宜3~5年犁耕一次,与旋耕作业相交替。 旱耕的田块,在旱耕结束后,晾晒1~3天,再上水浸泡1~2天,完成后续平整作业,这样不易形成僵土。平整机械以水田耙为主。由于水整前旋耕灭茬等作业的尝试浅于原耕作层,加之起浆平地,作业条件复杂,要防止泥脚深度不一和埋茬再被带出地表。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操作规范标准[详]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操作规范 技术名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技术概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在水稻生产过程中,以满足水稻稳产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采用机械化技术手段在耕整地、育秧栽植、植保、收获、烘干等环节实现机械标准化作业,将水稻生产各环节农机农艺技术集成配套的一项综合性技术。 近年来,外出打工人员增多,农村劳动力用工矛盾形势严峻,只有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作业,一方面能保证稻田按时栽插,提高产量和质量,对于推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适度规模经营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劳动力从事多种经营活动,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2015年,潜山县实施了农业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水稻项目,形成了适宜我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技术模式和机具选配方案。 根据农业部《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意见》〔农机发[2015]1号的文件精神,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有利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解决农业面临的"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难题,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增产增效情况: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增产45公斤/亩,节本增效170元/亩。采用工厂化集中育秧,节约了水稻育秧环节农用薄膜及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减少了白色污染,同时在育秧时药剂浸种,秧苗移栽前施用了送嫁药,减少了以后大田的农药使用量,病虫害少,降低了粮食的农药残留。机械化收获作业可有效地实现秸秆的粉碎还田,减少秸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又能增加农田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保护生态环境。 技术要点: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 一、水田耕整机械化技术 一、水田耕整机械化技术 水田耕整机械化技术是指利用适用的水田耕整机械按照科学的耕作规范和合理的机具配备,完成水田旱、水耕整地作业,以满足后续水稻机械插秧对水田的耕作要求,以及水稻秧苗生长对水田的农艺要求。 1.前茬作物收获时,用带秸秆粉碎和抛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将秸秆切碎并均匀抛撒在田块中,秸秆长度应小于10cm,留茬高度一般小于15cm。选择合适的耕整地方案和作业机组,使秸秆能翻埋或均匀混合在土壤中。实行秸秆还田,要注意调节碳氮比,适当增施氮肥。

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技术规程

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的基地环境条件、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机械化插秧技术、大田管理技术、机械授粉技术、机械收获技术、种子烘干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宜于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2008 水稻良种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NY 5116-2002 水稻产地环境条件 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GB/T 21015-2007 稻谷干燥技术规范 NY/T 1534-2007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要求 NY/T 989-2006 机动插秧机作业质量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 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以获得杂交水稻种子的机械化生产全过程。 3.2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 在人工控制或部分人工控制的适宜水稻秧苗生长环境下,按照农艺要求和规范的工艺流程进行机械化或半机械化育秧。

3.3机械化插秧技术 使用机动插秧机把适合插秧机作业条件的适龄秧苗,按农艺要求和规范移栽到大田的作业过程。 3.4大田管理技术 指在水稻制种生产管理过程中,针对不同草、病虫害,不同害情,不同种植制度采用相应的植保机械进行喷施农药,防治水稻病虫、草害的技术。 3.5机械授粉技术 在水稻制种生产过程中,通过机械(无人机、机动喷雾器等)将水稻制种父本花粉传送到水稻母本柱头上而结实。 3.6母本机械化收获技术 应用先进、适用、安全的机械完成收割、脱粒、清选和等作业过程的技术。 3.7种子干燥机械化技术 将收割后的种子及时使用干燥机械在保证种子发芽率的前提下,使种子含水率达到国家安全贮存标准的干燥技术。 4制种基地环境条件 4.1基地选择 水稻制种基地应选择在开花授粉期日均气温连续3d不低于21O C、不高于35O C,且符合隔离要求的地区,无检疫性病虫害、土壌肥沃、有灌溉保证和集中连片的水旱轮作田块。4.2隔离要求 空间隔离,周围50m内不能有同花期籼稻,周围500m内不能有同花期粳稻。当空间隔离达不到标准,时间隔离花期错开不少于20d。 5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 5.1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 5.1.1技术要求 母本秧根系发达,苗高适宜,茎部粗壮,叶挺色绿,均匀整齐,秧根盘结不散。叶龄3叶1心,苗高12cm~17cm。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