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堂》藏象学说(10)

《养生堂》藏象学说(10)

藏象学说之奇恒之腑

何为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个部分。

奇恒之腑在形态上多属中空而与腑相似,但却不是饮食消化排泄的通道,而且又贮藏精气,与脏的功能特点相类似,所以《素问·五脏别论》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中除胆为六腑之一外,其余的都没有表里配合,也没有五行的配属,这是不同于五脏六腑的又一特点。

注:骨、脉、胆的相关功能,介绍五脏六腑时已有涉及,本文不再介绍。

髄是骨腔中的一种膏样物质,为肾中精气所化生。因其在人体的分布部位不同,又有脑髄、脊髄和骨髄之分:髄藏于骨者为骨髓,藏于脊椎管内者为脊髓,汇藏于脑的髄称为脑髄。髄的功能主要包括三方面:

1.充养脑髓脑为髓海,为髓聚之处,脑髓充盈,则耳聪目明。故《素问·五脏生成》说:“诸髄者,皆属于脑。”

2.滋养骨骼肾精能生髓,髓能养骨。肾精充足,则骨髄充盈,骨骼得养,若肾精亏虚,骨骼失养,就会出现骨骼脆弱的现象。

3.化生血液精血可以互生。肾精可以生髓,而骨髓则可化血。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骨髓坚固,气血皆从。”

脑居颅内,由髓汇集而成。《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髓者,皆属于脑。”《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这不但指出了脑是髓汇集而成,同时还说明了髓与脑的关系。脑的主要功能包括三方面:

1.主宰生命活动“脑为元神之府”(《本草纲目》),元神藏于脑中,为生命之主宰。元神由先天之精(藏于肾)化生,赖先天元气

所充养,故也称之为先天之神。元神存则有生命,元神败则生命消亡,所以《素问·刺禁论》说:“脑不可伤,若针刺时,刺头,中脑户,入脑即死。”

2.主司精神活动脑为髓海,亦主人的思维意识和记忆等精神活动,故《类证治裁·卷三》说:“脑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实记忆所凭也。”脑功能正常,则精神饱满,意识清楚,思维灵敏,记忆力强,语言清晰,情志正常。

3.主司感觉运动五脏外窍,皆位于头面,与脑相通。人的视、听、言、动等,皆与脑有密切关系。脑髓充盈则视物精明,听力正常,嗅觉灵敏,运动如常。《医易一理》说:“脑气筋入五官脏腑,以司视听言动。”“人身能知觉运动,及能记忆古今,应对万物者,无非脑之权也。”

女子胞

女子胞,又称胞宫,即子宫,位于小腹部,在膀胱之后,呈倒梨形。女子胞是主持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

1.主持月经月经,又称月信、月事、月水,是女子生殖细胞发育成熟后周期性子宫出血的生理现象。在“天癸”(肾藏精气,天癸是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的促发下,女子生殖器官才能发育成熟,月经来潮,为孕育胎儿准备条件。反之,进入老年,由于肾中精气的衰少,而“天癸”亦随之而衰少,甚至衰竭,则进入绝经期。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可调理阴经气血)通,太冲脉(可调节十二经气血)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可见“天癸”的至与竭,是月经来潮与否的前提条件。

2.孕育胎儿胞宫是女性孕育胎儿的器官。两性交媾,两精结合,构成胎孕。受孕之后,月经停止来潮,脏腑经络血气下注于冲任(冲为太冲脉,任为任脉,二脉同起于胞中),到达胞宫以养胎,培育胎儿直至成熟而分娩。故《类经》说:“女子之胞,子宫是也,亦以出纳精气而成胎孕者为奇”。

此外,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对全身血液的化生和运行均有

调节作用,均可影响月经的来潮和周期。

中成药可缓解更年期综合征

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月经紊乱,烘热汗出,潮热面赤,失眠多梦等多种症状,统称为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认为,这是天癸将竭,阴阳失衡所致,可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配合对证的中成药进行调理,现简述如下:

阴虚火旺型:月经提前,量多,或已绝经,潮热多汗,颜面烘热,手足心热,心烦心悸,失眠多梦,口干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滋阴补肾,清心降火。

河车大造丸由紫河车、熟地、天冬、麦冬、制龟板、黄柏等组成。可滋阴补肾填精。大蜜丸,每次1丸(9克),一日2次。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山茱萸、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组成。可滋阴补肾,兼益肝阴。浓缩丸,每次8~10粒,一日2~3次;大蜜丸,每次1丸,一日2次。

养血安神丸由首乌藤、鸡血藤、熟地、生地、合欢皮、墨旱莲、仙鹤草等组成。可滋阴养血、宁心安神。浓缩丸,每次6克,一日3次;片剂,每次3片,一日3次。

肝气郁结型: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量或多或少,或已绝经,胸胁胀满,全身不适,情绪不稳,急躁易怒,精神抑郁。咽喉有异物感,舌红,苔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

柴胡舒肝丸由茯苓、枳壳、豆蔻、白芍、香附、陈皮、柴胡、黄芩、当归、半夏等组成。可疏肝理气,消胀止痛。大蜜丸,每次1丸(9克),一日2次。

七制香附丸由当归、白芍、川芎、熟地、白术、香附、阿胶、延胡索、益母草、砂仁、黄芩组成。可养血活血,疏肝理气。水丸,每次6克,一日2次。

痰湿淤阻型:月经推后,量少,有血块,白带多,或已绝经,肢体困重,喜卧少动,头重头痛,胸闷腹胀,无欲少语,舌暗淡,苔厚腻,脉滑或沉。治宜祛湿化痰或益气化淤。

二陈丸由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等组成。可燥湿化痰,理气和

胃。水丸,一次9~15克,一日2次。

人参归脾丸由人参、酸枣仁、远志、甘草、白术、黄芪、当归、木香、茯苓、龙眼肉等组成。可益气健脾,养血安神。大蜜丸,每次1丸(9克),一日2~3次。

记忆力减退与肾虚有关

“哎呀,钥匙落在家了”“眼镜又忘记带了”……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不少人在为自己的健忘忧愁不已。除了记忆力减退外,这些人还常常伴有其他症状,如腰酸背痛、疲乏无力、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等。其实,在中医看来,这都是肾虚的表现。

很多人会疑惑,肾虚怎么会导致记忆力减退呢?中医认为,肾主藏精,精生髓,髓充脑海,同时,脑是元神之府,靠脑髓来填充和滋养。因此,肾精充足时,就能够产生足够的脑髓,脑髓充盈,才能脑力旺盛,记忆力好。如果出现肾虚,肾精就会减少,不能生成足够的脑髓,脑髓化生不足,记忆力自然就会减退,出现健忘的现象。

如因肾虚导致记忆力减退,可按摩肾俞穴(如图)进行辅助治疗,不必拘泥按摩的方法和时间,方便的时候就按揉几次,长期坚持,能起到一定作用。另外,多吃枸杞、核桃、黑豆、黑芝麻等食物也可以补肾健脑。

补血名方:四物汤

四物汤出自宋代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补血调经的名方。

组成:白芍药、川当归、熟地黄、川芎各等份。

功效:补血和血,调经化淤。

适应证:冲任虚损,月经不调,脐腹亏痛,崩中漏下,时发疼痛;妊娠调理不当,胎动不安,腹痛血下;跌打损伤,腹内积有淤血。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时热服。每日一剂,早晚各一次。

素材:网络编辑制作:杨凤弟老师

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与护理 黄雅光 1,什么是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是研究藏象的概念内涵,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故张景岳在《类经》中说:“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基本概念: 所谓藏象,即指藏于体内的脏器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与自然界相通的事物和现象。藏,是指藏于躯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象,是指表现于外部的生理病理现象与比象。 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 藏象学说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是历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在《黄帝内经》中,藏象学说即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理论。 人们通过宰杀猎物及解剖战后的尸体,即对动物及人体内部器官进行了早期的观察。随着医药活动的开展,人们迫切需要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的部位与形态,因此,人们对人体器官的观察成为比较自觉的行动,并力求和医疗实践结合起来。 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细致地观察了人体的各种生理病理现象,并联系当时的解剖知识,即对人体的脏腑器官及其功能活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对其相互关系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古人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观察到某些病理现象与相应的脏腑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调整某些脏腑的功能,又往往可使病理反应消失,因而分析这些病理现象与治疗效应的对应关系,即可以反证机体某些脏腑的生理功能。 3,藏象学说的特点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主要体现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整体性及五脏与自然环境的同一性两方面 脏与腑是一个统一整体: 心与小肠相表里; 肺与大肠相表里; 脾与胃相表里; 肝与胆相表里; 肾与膀胱相表里。 五脏与形体官窍联结成一个整体: 心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开窍于舌 肺其华在毛,其充在皮,开窍于鼻 脾其华在唇,其充在肌肉,开窍于口 肝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开窍于目 肾其华在发,其充在骨,开窍于耳及二阴 五脏生理活动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 五脏与五神的关系: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称为“五神脏”。 五脏与五志的关系: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五脏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根据五行学说的归属,自然界的五时、五气、五色、五味、五化等与人体五大功能系统

藏象学说

第一节藏象理论形成基础 藏象理论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中医学对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等认识的主体,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藏象理论之中。 对于藏象理论形成基础的研究,亦即是藏象理论的发生学研究。发生学是反映和揭示天地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形式发展、演化的方法。运用发生学方法,将藏象理论囤置于其发生、发展的具体历史条件,分析其原委,探求其源流,以冀更深刻地探求藏象理论的形成基础。 藏象理论的内容,大抵可分为藏象形质居位、藏象生理、藏象病理和藏象外应联系四类。其四者的形成基础研究分述如下: —、藏象形质居位的研究 藏象学说中关于脏腑形状、质地、居位、色相的描述,并非全是其实体解剖的实录,其中掺杂不少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推测与臆想,而这种猜测与臆想又往往与其生理特性、病理特点相联系,并借此作为理论工具解释其生理、病理特性。可见藏象学说中脏腑形质的内涵,虽有一定的形态学基础,但其所指已明显超出具体解剖形质的范畴。(-)解剖观察认识脏腑形质居位 解剖方法是藏象学说创生的始基。中医学对脏腑形质、色相、重量、居位等的描述,无疑首先直接导源于解剖认识。 如对肾形质居位等的认识,古今基本一致。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腰者,肾之府”。指出肾居腰部。《医贯·玄元肤论》言:肾,“生于脊膂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形如豇豆,相并而曲,附于脊外(旁)”,提示肾外形似豇豆。“脊膂”,指脊椎骨。中医所论脊膂,相当于今之第一胸椎始至第四骶椎,共21节,故古人所言肾位于十四椎下,即第二腰椎,约距后正中线1.5寸。现代解剖认为:肾上端约平齐胸12椎,下端约平齐第二、三腰椎,肾门约相当于第一腰椎,并有一个椎体左右的上下活动度。故中医学可能是以位于中间的肾门处描述肾位。“相并而曲”,意为两肾曲面相对,朝向脊柱一侧。 《难经·四十二难》言:“肾有两枚,重一斤一两”。中医学所论之肾是成对的器官,两枚肾之重量若按古今度量衡换算,共重274.38克。现代解剖发现,成人两肾共重271.4克,古今比较两者称重接近。 由此证实,中医之肾,绝非并无形态基础的、仅是功能系统的代称,而首先是起始于解剖观察的实体。其余脏腑亦多如此。 (二)哲学思辨推演脏腑形质居位 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五行学说,深刻影响着藏象学说的构建。依据五脏与五行对应的关系,先贤运用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推演出五脏的部分形质之象。 如《黄帝内经》所述脏腑的色泽,是由五行与五脏的归类程式推演而来,并非指解剖之色。就解剖而言,肺色淡红,而《黄帝内经》却将其记作白色。《素问·五藏生成》云:“白当肺”;《难经正义·三十

《养生堂》藏象学说(10)

《养生堂》藏象学说(10) 藏象学说之奇恒之腑 何为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个部分。 奇恒之腑在形态上多属中空而与腑相似,但却不是饮食消化排泄的通道,而且又贮藏精气,与脏的功能特点相类似,所以《素问·五脏别论》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中除胆为六腑之一外,其余的都没有表里配合,也没有五行的配属,这是不同于五脏六腑的又一特点。 注:骨、脉、胆的相关功能,介绍五脏六腑时已有涉及,本文不再介绍。 髓 髄是骨腔中的一种膏样物质,为肾中精气所化生。因其在人体的分布部位不同,又有脑髄、脊髄和骨髄之分:髄藏于骨者为骨髓,藏于脊椎管内者为脊髓,汇藏于脑的髄称为脑髄。髄的功能主要包括三方面: 1.充养脑髓脑为髓海,为髓聚之处,脑髓充盈,则耳聪目明。故《素问·五脏生成》说:“诸髄者,皆属于脑。” 2.滋养骨骼肾精能生髓,髓能养骨。肾精充足,则骨髄充盈,骨骼得养,若肾精亏虚,骨骼失养,就会出现骨骼脆弱的现象。 3.化生血液精血可以互生。肾精可以生髓,而骨髓则可化血。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骨髓坚固,气血皆从。” 脑 脑居颅内,由髓汇集而成。《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髓者,皆属于脑。”《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这不但指出了脑是髓汇集而成,同时还说明了髓与脑的关系。脑的主要功能包括三方面: 1.主宰生命活动“脑为元神之府”(《本草纲目》),元神藏于脑中,为生命之主宰。元神由先天之精(藏于肾)化生,赖先天元气

所充养,故也称之为先天之神。元神存则有生命,元神败则生命消亡,所以《素问·刺禁论》说:“脑不可伤,若针刺时,刺头,中脑户,入脑即死。” 2.主司精神活动脑为髓海,亦主人的思维意识和记忆等精神活动,故《类证治裁·卷三》说:“脑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实记忆所凭也。”脑功能正常,则精神饱满,意识清楚,思维灵敏,记忆力强,语言清晰,情志正常。 3.主司感觉运动五脏外窍,皆位于头面,与脑相通。人的视、听、言、动等,皆与脑有密切关系。脑髓充盈则视物精明,听力正常,嗅觉灵敏,运动如常。《医易一理》说:“脑气筋入五官脏腑,以司视听言动。”“人身能知觉运动,及能记忆古今,应对万物者,无非脑之权也。” 女子胞 女子胞,又称胞宫,即子宫,位于小腹部,在膀胱之后,呈倒梨形。女子胞是主持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 1.主持月经月经,又称月信、月事、月水,是女子生殖细胞发育成熟后周期性子宫出血的生理现象。在“天癸”(肾藏精气,天癸是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的促发下,女子生殖器官才能发育成熟,月经来潮,为孕育胎儿准备条件。反之,进入老年,由于肾中精气的衰少,而“天癸”亦随之而衰少,甚至衰竭,则进入绝经期。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可调理阴经气血)通,太冲脉(可调节十二经气血)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可见“天癸”的至与竭,是月经来潮与否的前提条件。 2.孕育胎儿胞宫是女性孕育胎儿的器官。两性交媾,两精结合,构成胎孕。受孕之后,月经停止来潮,脏腑经络血气下注于冲任(冲为太冲脉,任为任脉,二脉同起于胞中),到达胞宫以养胎,培育胎儿直至成熟而分娩。故《类经》说:“女子之胞,子宫是也,亦以出纳精气而成胎孕者为奇”。 此外,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对全身血液的化生和运行均有

上海中医药大学-19级中医学专业-第十章 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 (1)

上海中医药大学-19级中医学专业-第十章中医养生学基础知 识 1. 下面哪项不属于足三阳经() [单选题] * A. 膀胱经 B. 胃经 C. 小肠经(正确答案) D. 胆经 2. 关于六腑下列哪项是对的() [单选题] * A. 肺、胃、大肠、小肠、膀胱、胆囊 B. 大肠、小肠、胃、脾、膀胱、胆囊 C. 大肠、小肠、胃、脾、膀胱、三焦 D. 胃、大肠、小肠、膀胱、胆囊、三焦(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P229;六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3.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养生所说的五劳所伤() [单选题] * A. 久卧伤气 B. 久立伤血(正确答案) C. 久坐伤肉 D. 久行伤筋 答案解析:232;如果劳逸失度,或长时间过于劳累,或过于安逸静养,都不利于健康,均可导致脏腑经络及气血津液的失常而引发疾病。如“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等。 4. 有关形神合一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

A. 因神以形为物质基础,故应先养形(正确答案) B. 守神全形 C. 保形全神 D. 形神共养 答案解析:形神合一即形与神之间协调一致,合而为一的状态。神为形生,无形则神无以生。神是形的产物,形是神的基础,应形神共养。 5. 中医理论的最大特点是() [单选题] * A. 辨证论治 B. 整体观和恒动观(正确答案) C. 应从整体的角度来对待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D. 治疗疾病主要是纠正阴阳失衡 答案解析:中医理论:1)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它贯串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各个方面。2)恒动观念,一切物质,包括整个自然界,都处于永恒而无休止的运动之中,“动而不息”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及其固有属性摒弃一成不变、静止、僵化的观点,这就是恒动观念。 6.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主要辩证方法() [单选题] * A. 脏腑辨证 B. 八纲辨证 C. 六经辨证 D. 四诊合参(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P233;临床常用的辩证方法主要有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辩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辩证、经络辩证。 7. 下面哪项不属于阳经() [单选题] * A. 三焦经

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

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 藏象学说,也称梵字注释学说是印度佛教中的一种重要学说。它在中国汉传佛教中有广泛的应用,并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藏象学说最初由庞拉斯拉(Panditaraja)在印度提出,他在14世纪创立了梵字注释(Vyanjana)法,以解释佛教经典中的梵文文本。根据这个理论,语言和图像,如梵字和图案,都有特定的意义和内涵,这也是指导个人的宗教行为的重要概念。 藏象学说的核心思想是梵字本身的意义,以及梵字拼写和图形之间的联系。梵字是印度古代字符,藏象学说认为梵字本身具备智慧,以及它可以引导我们的精神发展。藏象学说的重点是在字形和图形间的联系,试图弄清楚梵字对象的真正意义,从而指导修行者。 藏象学说着重揭示梵字文本中所传达的精神意义,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佛教经典。梵字本身被比喻为一个容器,它蕴含着一种精神意义,只要把握它的核心,就可以获得超越形态的见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藏象学说根据不同的声音,语义,形态等来解释梵字,使它们更容易理解。 此外,藏象学说还研究了梵字和图像之间的内在联系,它认为,梵字中不仅包含文本,还包含一些图像元素。这些元素反映出深层的精神意义,有助于帮助修行者深入研究佛教。 藏象学说在佛教历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理解佛教经典的精神意义,使传统佛教的思想更加完整并受到

广泛认可。它不仅受到佛教教义的影响,也受到英语、医学、哲学、塔迪等各种学科的影响。在中国,藏象学说被广泛用于冥想、礼仪、佛学研究等方面,以增加对佛教经典的理解,增进个人的精神发展。 总的来说,藏象学说是一种以解释梵字文本为基础的,追求开发和加强精神情感的一种理论,它在古代印度和中国汉传佛教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修行者们提供了一种深入佛教经典的新方法。

《藏象学说1-4》理论考试

《藏象学说1-4》理论考试 科室分级姓名成绩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 ()1.病人心悸失眠2月余,由于思虑劳神过度而见眩晕、心悸、失眠、多梦、腹胀、()2.观察心主血脉的功能是否正常与哪项关系较小A.面色B.舌色 C.爪色 ()3.心在五行中的属性为A.木 B.火 C.土 ()4.心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与()构成表里关系 A.小肠 B.大肠 C.膀胱 ()5.心主神志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A.津液 B.血液 C.精液 食少、体倦、乏力、精神萎靡、面色无华。证属()A.肝气乘脾 B.心肾不交 C.心脾两虚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属于心血虚临床表现的是 A.心悸 B.健忘 C.失眠、多梦 ()2.下列关于心的描述正确的是 A.心阳气不足-舌质淡白胖嫩 B.心火上炎-舌红、甚则生疮 C.心阴血不足-舌质红绛瘦瘪 ()3.血液运行的基本条件是A.脉道通利 B.温运正常 C.心气充沛 ()4.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可观察()A.面色 B.脉搏 C. 舌色 ()5.下列关于心的解剖学描述正确的是 A.心位于胸腔之内,横膈之上,肺下肝上 B.形如莲蕊,外有心包络裹护 C.心脏位于胸腔正中位置 三. 判断题(每题2分) ( )1.心主血脉是指心气具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的作用 ( )2.心五行属火,与夏季阳热之气相应,故为阳脏 ( )3.五脏六腑之大主的是心 ( )4.心藏神的物质基础是心气 ( )5.心主血,是指心具有主管统摄血液的功能 ( )6.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要是针对心主血脉的功能而言的 ( )7.心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为“君主之官” ( )8.藏象学说中五藏的名称虽与现代解剖学名称相同,但在生理和病理的含义中却不完全相同 ( )9.心脏的正常搏动主要依赖于心气的作用 ( )10.心脏是依靠心血推动血液运行

张景明中医藏象学说课程第二十一讲

张景明中医藏象学说课程第二十一讲第二十一节:肝主藏血——人的血海在哪呢? 肝主藏血: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肝是藏血之脏,既能储存血液,又能调节血量。当人体处于休息或睡眠状态的时候,部分血液会回流到肝,储存起来。在活动时候,提供给身体。因为暴怒伤感会影响肝脏的藏血功能,严重的时候会导致出血性疾病发生。肝脏所藏血液和肝阴不能够分开。 肝藏血的生理意义有以下五个方面: ①涵养肝气:肝贮藏充足的血液,化生和涵养肝气,使之冲和畅达,发挥其正常的疏泄功能。 ②调节血量: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各部分的血量,是相对恒定的。但是随着机体活动量的增减、情绪的变化、外界气候的变化等因素,人体各部分的血量也随之有所变化。如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外周血流量增加;而在安静或休息时,外周血液分配量则减少。《素问·五藏生成》说:“人卧则血归于肝”,唐代王冰注解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这种变化是通过肝的藏血和疏泄功能实现的。 ③濡养肝及筋目:肝贮藏充足的血液,可濡养肝脏及其形体官窍,使其发挥正常的生理机能。《素问·五脏生成》云:“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④化生和濡养魂,维持正常神志及睡眠。《灵枢·本神》说:“肝藏血,血舍魂。”肝血不足,魂不守舍,可见失眠、梦呓、梦游等。

⑤为经血之源:肝藏血而称为血海,冲脉起于胞中而通于肝,与女子月经来潮密切相关,也称为“血海”。女子以血为本,肝藏血充足,冲脉血液充盛,是其月经按时来潮的重要保证。 ⑥防止出血:肝主凝血以防止出血。气有固摄血液之能,肝气充足,则能固摄肝血而不致出血;又因阴气主凝,肝阴充足,肝阳被涵,阴阳协调,则能发挥凝血功能而防止出血。

最新中医五体学说(精品收藏)

中医五体 五体 肝,心,脾,肺,肾五脏对应的五体为,筋,脉,肉,皮,骨。而“胃主受纳”是就功能来说的,五脏包括:心主血脉,心主神志;肺主气,肺朝百脉,肺主宣发肃降;脾主运化,脾主生血统血,脾主升清;肝主疏泄,肝藏血;肾藏精,肾主水液,肾主纳气。六腑胃,大肠,胆,小肠,三焦,膀胱胆。ﻫ胆属木,为少阳相火,发生万物,为决断之官,十一脏之主(主同肝)。ﻫ本病∶口苦,呕苦汁,善太息,澹澹如人将捕状,目昏不眠。ﻫ标病∶寒热往来, 疟,胸胁痛,头额痛,耳痛鸣聋,瘰结核 . 胃属土,主容受,为水谷之海.(主同脾)。ﻫ本病∶噎膈反胃,中满肿胀,呕吐泻痢,霍乱腹痛,消中善饥,不消食,伤饮食,胃管当心痛,支两胁. 标病∶发热蒸蒸,身前热,身前寒,发狂谵语,咽痹,上齿痛,口眼斜,鼻痛鼽衄赤。ﻫ大肠属金,主变化,为传送之官。ﻫ本病∶大便闭结,泄

痢下血,里急后重,疽痔脱肛,肠鸣而痛。ﻫ 标病∶齿痛喉痹,颈肿口干,咽中如核,鼽衄目黄,手大指次指痛,宿食发热寒栗。小肠主分泌水谷,为受盛之官。ﻫ本病∶大便水谷利,小便短,小便闭,小便血,小便自利,大便后血,小肠气痛,宿食夜热旦止。ﻫ标病∶身热恶寒,嗌痛颔肿,口糜耳聋. ﻫ膀胱主津液,为胞之府,气化乃能出,号州都之官,诸病皆干之. ﻫ本病∶小便淋沥,或短数,或黄赤,或白,或遗失,或气痛。 标病∶发热恶寒,头痛,腰脊强,鼻窒,足小指不用。

三焦 三焦,为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关于“焦”字的含义,历代医家认识不一。有认为“焦”当作“膲”者,膲为体内脏器,是有形之物;有认为“焦”字从火,为无形之气,能腐熟水谷之变化;有认为“焦”字当作“樵”字,樵,槌也,节也,谓人体上、中、下三节段或三个区域。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六腑之一,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人体的其他脏腑器官均在其中,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即将躯干划分为3个部位,横膈以上内脏器官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内脏器官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脐以下内脏器官为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 三焦解剖 1。三焦的解剖形态 对三焦解剖形态的认识,历史上有“有名无形”和“有名有形”之争.即使是有形论者,对三

中医基础理论核心--藏象学说-2023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考试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核心--藏象学说 (最全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考试题目及答案) 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被称为“相傅之官”的脏是(E) A.心 B.肝 C.脾 D.胆 E.肺 2.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脏器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A) A.正确 B.错误 3.受盛传化水谷的功能与(C)相对应 A.大脑 B.四肢 C.六腑 D.五脏 4.脾的位置:脾位于中焦,在左膈之下。(A) A.正确 B.错误 5.两脏同病多表现为气血两虚的是(E) A.心肺两虚 B.心肝两虚 C.肺肾两虚 D.肝肾两虚 E.心脾两虚 6.脾统血的主要机制是(C) A.控制血液的流速 B.控制血液的流量

C.控制血液在脉内运行 D.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 E.调节血量 7.《灵枢·营卫生会》将上焦的功能概括为(C) A.上焦如渎 B.上焦如沤 C.上焦如雾 D.上焦如雨 E.上焦如气 8.化生和贮藏精气用于概括(B)的生理功能 A.六腑 B.五脏 C.奇恒之腑 D.脑 E.髓 9.“阴中之阴”,五行属水,与冬气相通应,与此描述对应的是(D) A.心 B.肝 C.脾 D.肾 10.具有“泌别清浊”生理功能的是(A) A.小肠 B.大肠 C.脾 D.胃 E.肺 11.以下属于大肠实热的症状是(C) A.下痢 B.里急后重 C.便秘

12.主决断的脏腑是(D) A.心 B.肝 C.脾 D.胆 E.胃 13.既是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府的是(B) A.骨 B.胆 C.脑 D.脉 E.三焦 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中医学中,把脾胃合称为(BCE) A.罢极之本 B.仓廪之官 C.后天之本 D.受盛之官 E.气血生化之源 2.肺的宣发作用可体现于(ABC) A.呼出浊气 B.向上向外布散精微 C.宣发卫气 D.清理呼吸道异物 E.使血液会聚于肺 3.膀胱湿热,上犯于肾症状有(ABCD) A.尿急 B.尿痛 C.尿血

中医临床治疗中的藏象学说

中医临床治疗中的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在中医临床治疗中最为丰富宝贵的治疗方法就是将脏腑学说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脏腑辫证作为最常用、最实用的辫证方法,是祖国医学各种辫证方法中比较具体的辫证方法,辫治疾病,最终要落实到损及何脏腑,这样才可将病因病机阐述得更为透彻,更能明确地指导治疗;这样在用药时才能有鲜明的针对性。 1肝胆学说 调畅气化以治肝病。由于张锡纯强调肝主气化,肝病多关系气化,因此治疗肝病必须调畅气化。调畅气化的关健是个“通” 字,肝虚补之以通,肝实泻之以通,疥则活之以通,疾则化之以通。万变之中,无非疏通气化,气化一通则诸病皆除,如肝虚助人生发之气,黄茂振奋肝气,补益肝气;肝郁以柴胡升举。不任升举,代之以茵陈、生麦芽条畅;若肝郁、肝火,则或培中宫,或位金平木,皆以条畅气化为务。 敛肝救脱。脱证系指阴阳相离,其气脱越,生命垂危的病理反映。张氏主张以山芡肉浓煎顿服以敛肝救脱,并立有既济汤,来复汤等方,皆重用山芙主将。山芙肉“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湿滑脱”故善救脱。可见,张氏在救治脱证方面独具一格,在肝胆学说上开阔了视野,拓宽了境界。 肝胆同治。施氏观察111 例慢性肝炎患者,超声影像学检查提示胆囊增大者23例,胆囊壁增厚、毛糙者37 例,胆囊区回声增强、出现光团者8例,胆囊S型扭曲11例,胆囊姜缩17例。根据肝胆同治、疏肝利胆原则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改善的同时,超声波检查所见胆囊病变亦相应好转。严氏等发现353 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合并胆囊异常者占64.02%,

治疗结果显示肝胆兼治组较单纯治肝组疗效为佳。 2脾胃学说蒲辅周认为凡病之发生、转归莫不与脾胃有关。提出:察病先察脾胃强弱,治病先顾脾胃盛衰,如果脾胃生气受找,则损怯难复,所以治疗外感、杂病,处处要注意保护胃气。谆告:胃气的存亡是病者生死的关键,而在治疗中,能否保住胃气,是衡量一个医生优劣的标准。施今墨治内伤病,在崇尚东垣学说,重视脾胃气机升降的基础上,自拟治脾胃十法,即温、清、补、消、通、泻、涩、降、和、生等。以上十法,临证时,当结合有关具体情况,可“数法并合”。务求辫证准确,方药无误,才能奏效。董德愚对脾胃学说深有研究,且多有阐发,治病以调理脾胃为主,以量老先生为代表应用脾胃学说自成一家。董氏执简驭繁,便于掌握,将脾胃病治疗分为益气、养阴、升举、温中、清热、理气、祛湿、攻下、消导、固涩十法。根据临床具体证候,每法又分为数法,或数法合用。十法以益气为首,针对脾胃气虚,首先当以益气为法,主以四君子汤。益气之为用,非止一端,及脾为生化之源,五脏之本,故益气亦可生血,益气亦生精,益气亦可固脱。 益气之法,化栽活用,层出不穷。而后升举法,养阴法针对脾胃 阴虚、以养阴为法,针对脾阳不足、以温中为法等十法。至于肝 脾不和、心脾两亏、脾肾两虚、脾病及肺、肝气犯胃等脏腑相关 病机,或调他脏以治脾,或治脾以调他脏,或两者并调,皆贵在 审证求因,治病求本,标本先后,轻重缓急,均应胸有成竹,有条不紊,方可收到预期效果。 3肾命学说因“心本于肾”,故心血管系统中的肺心病、高血压、

藏象学说

第五单元藏象学说 一、A1 1、藏象学说认为,人体的中心为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心 E、脑 2、舌与其他脏腑经络的关系中,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的是 A、肝系 B、心系 C、肾系 D、肺系 E、脾系 3、五脏六腑的病理特点及治疗原则是 A、脏病多虚,五脏宜补 B、脏病多实,五脏宜泻 C、腑病多虚,六腑宜泻 D、腑病多实,六腑宜补 E、脏病多实,五脏宜补 4、对脏腑精气阴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脏腑之精是一身之精在脏腑的分藏 B、脏腑之气是由脏腑之精化生的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 C、脏腑之阴气能够抑制、宁静脏腑功能,减缓新陈代谢 D、脏腑之阳气能够兴奋、推动脏腑功能,加速新陈代谢 E、脏腑之精推动和调控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是脏腑生理功能得以发挥的动力 5、藏象学说的形成基础,以下哪项不正确 A、古代解剖学知识的积累,认识了内脏的一些功能 B、长期对生活实践的观察总结,了解了脏腑的一些功能 C、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是藏象理论系统化 D、临床经验大量积累,丰富并完善了藏象理论 E、“藏象”二字,首见于《难经》

6、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 A、以五脏六腑为中心的整体观 B、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C、五脏者,实而不能满 D、六腑者,满而不能实 E、以上都是 7、对藏象学说“象”的认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指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 B、指五脏生理系统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C、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 D、指五脏病理系统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E、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 8、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 A、运化和调节血量 B、疏泄和防止出血 C、化生和贮藏精气 D、受盛和传化水谷 E、藏神和血液运行 9、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 A、化生和贮藏精气 B、受盛和传化水谷 C、藏神和血液运行 D、运化和调节血量 E、疏泄和防止出血 二、B 1、A.肝 B.肺 C.肾 D.脾 E.胃 <1> 、水之上源为

中医藏象学说在传统养生康复中的应用论文(共2篇)

中医藏象学说在传统养生康复中的应用 论文(共2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中医通过藏象学说理论对人体的认识 藏象学说是中医生理病理的重要学说,是形成中医学理论的根本,为当今中医学的基础。中西医结合研究者们称藏象学说是中医的“核心理论”,因为中医通过藏象理论认识人体最重要、最基本的生命现象,并进行生理、病理的系统归类。 1藏象的涵义 传统中医理论体系中藏象的涵义 藏象学说作为中医重要基本概念,《内经》在建立中医理论体系时早有系统论述,《素问?六节藏象论》就有专章命题讨论。心、肝、脾、肺、肾五脏,含有实体器官和信息功能系统的双重涵义。 藏,指内藏之脏,它居于体内,外不可见;藏,还有脏器的意义。象,是现象、形象,流露于外,可见的表现,可预测的征兆。张景岳称藏象是“藏居于内,形见于外”(《类经》)。直言之,藏象就是通过外在可见形象研究内在不可见事物的一种方法。这种研究方

法与现代“黑箱理论”有相似之处。“象”可以认为是生命与疾病的“信息”。肝、心、脾、肺、肾是古人以实质器官命名的一种功能单位,也可理解为五个信息系统。虽有粗略解剖的脏器的涵义,但其功能信息的意义远远超过实体之外,与现代医学的脏器有根本的区别”。 《内经》以五脏(肝、心、脾、肺、肾)命名藏象系统,这五脏主要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同时,对具有传导变化水谷功能的脏器归属于“腑”一类,即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脏与腑两两表里配合,即为肝与胆、心与小肠、脾与胃、肺与大肠、肾与膀胱五个功能系统,这就是人们常称的藏象学说。 藏象概念要强调的是它有实体脏器与功能系统双重涵义,倘否定任何一方,言象无脏器,言脏腑不言“象”(功能)则均有偏颇。“脏腑”,指人体内在视之可见、触之有形的实体脏器,它是古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运用解剖方法实际观测而来的。古代医家十分重视以解剖的方法来探索人体内在脏器的情况。《灵枢·经水》谓:“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皆有大数”,

藏象学说真题精选

藏象学说真题精选 [单项选择题] 1、六腑共同的生理功能特点是() A.运化水谷和水液 B.传化物而不藏 C.传导糟粕 D.传化水液 E.输送津液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2、选项中具有"满而不能实"功能的是() A.肝与脾 B.肝与胆 C.脾与胃 D.胆与胃 E.肾与膀胱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3、选项中具有"实而不能满"功能的是() A.肝与脾 B.肝与胆 C.脾与胃 D.胆与胃 E.肾与膀胱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4、脏腑机能稳定、有序、协调的基础是() A.经络之气通达 B.五脏功能充盛 C.气血阴阳运行条达 D.脏腑之气冲和畅达 E.精神情志活动调畅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5、脏腑之阴气与阳气协调共济的结果是() A.经络之气通达 B.五脏功能充盛 C.气血阴阳运行条达 D.脏腑之气冲和畅达 E.精神情志活动调畅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6、属于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的是()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C.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E.虚实交替,藏泄互用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7、属于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的是()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C.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E.虚实交替,藏泄互用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8、下列选项中,既属于六腑又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胃 B.脉 C.胆 D.膀胱 E.三焦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9、藏象学说认为,人体自身整体性的中心是()

藏象学说试题

藏象学说 [单项选择题] 1、既属六腑,又是奇恒之腑的是() A.脑 B.髓 C.骨 D.脉 E.胆 参考答案:E [单项选择题] 2、与津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组脏腑是() A.心肝肾 B.心脾肾 C.脾肝肾 D.肺脾肾 E.心肺肾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3、肌肉的壮实与否主要取决于() A.心主血脉的功能 B.肺主气的功能 C.脾主运化的功能 D.肝主筋的功能 E.肾主骨的功能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4、称“其华在爪”的脏腑是() A.胆 B.肺 C.肝 D.心 E.脾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5、“金水相生”说明哪两脏的关系() A.心与肾 B.肝与肾 C.脾与肾 D.肺与肾 E.肝与肺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6、为全身“元气和水液”运行的通道是() A.三焦 B.肾 C.十二经脉 D.奇经八脉 E.以上均不是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7、哪个脏器的功能可以防止呼吸表浅()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参考答案:E [单项选择题] 8、男性患者,60岁。咳喘3年余,干咳无痰,腰膝酸软,形体消瘦,午后潮热,夜间盗汗,口干时欲饮。舌淡红,苔薄黄,脉细数。最能提示肾阴虚的症状是() A.腰膝酸软,干咳无痰 B.苔薄黄,脉细数 C.咳喘盗汗 D.腰膝酸软,潮热盗汗 E.干咳消瘦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9、男性患者,60岁。咳喘3年余,干咳无痰,腰膝酸软,形体消瘦,午后潮热,夜间盗汗,口干时欲饮。舌淡红,苔薄黄,脉细数。最能提示肺阴虚的症状是() A.腰膝酸软,口干 B.苔薄黄,脉细数 C.咳喘,口干,苔黄,脉细数 D.腰膝酸软,潮热盗汗 E.干咳,舌淡红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10、男性患者,60岁。咳喘3年余,干咳无痰,腰膝酸软,形体消瘦,午后潮热,夜间盗汗,口干时欲饮。舌淡红,苔薄黄,脉细数。上述患者的病机是() A.肺肾气虚 B.肺肾阴虚 C.肝脾不和 D.心脾两虚 E.脾肾阳虚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11、女性患者,45岁。诉近一年来睡眠欠佳,失眠多梦,健忘,常感心慌,面色淡白无华,舌质淡,苔白,脉虚细。提示() A.胃火旺 B.肺气虚 C.心血虚 D.肾阳虚 E.脾气虚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12、患者,男,55岁。大便溏泄,每天大便3次以上,有时可见完谷不化,带黏冻。纳差,消瘦,乏力。主要考虑调理的脏腑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参考答案:C

中医基础理论的知识点总结(简洁版)

中医基础理论的知识点总结(简洁版) 中医基础理论 一、总论和阴阳学说 1.中医学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2.证,也叫证候,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3.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 4.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5.“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6.“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证,因而就采取同一方法治疗。 7.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联系五体、五官九窍等,并通过经络纵横广泛地分布,以贯通内外上下,运行气血津液,滋养并调节各组织器官的活动。 8.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并含有对立统一的内涵。阴和阳,既可以代表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和势力,又可以代表和用以分析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9. 阴阳的对立制约:正常者如“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反常者,则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等。 10. 阴阳的互根互用:“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阳生于阴,阴生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化”,“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等。 11. 阴阳的转化:“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甚则热,热甚则寒”。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强化模拟试题十(含答案)

2014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强化模拟试题第十套 1.藏象的基本含义是:D A.五脏六腑的形象 B.内在沮组织器官的表像 C.五脏六腑和恒之腑 D.内脏及表现于外的生理现象 E.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2.五脏、六腑及奇恒之腑的主要区别依据是:C A.解剖形态的差异 B.分布部位的不同 C.功能特点的不同 D.经脉阴阳属性不同 E.以上都不是 3.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其生理病理以何为中心:A A.五脏 B.精 C.经络 D.气血 E.六腑 4.藏象学说主要是研究:D A.脏腑病理 B.脏腑生理 C.脏腑生理病理之间的关系 D.脏腑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 E.脏腑组织器官的结构形态 5.藏与象之间关系哪项是错误的:C A.藏变决定象变 B.象变反映藏变 C.象变决定藏变 D.藏决定象 E.象反映藏 6.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C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D.传化物而不藏, 满而不能实 E.虚实交替,泻而不藏 7.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是:A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 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传化物而不藏, 满而不能实 D. 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E.虚实交替,泻而不藏 8.五脏六腑之大主是:A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9.”血腑”是指:D A.心 B.肝 C.脾 D.脉 E.冲脉 10.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A A.心主血脉功能 B.肝主疏泄的功能 C.肺主治节的功能 D.脾主这化的功能 E.肾主藏精的功能 11.心对血液的主要作用是:B A.化生血液 B.运行血液 C.固摄血液 D.营养血液 E.以上都不是 12.心主神志最主要的扬物质基础是:D A.津液 B.精液 C.宗气 D.血液 E.营气 13.下列哪项指心而言:A A.生之本 B.气之本 C.罢极之本 D.封藏之本 E.后天之本 14.心主神志的基本概念是:C A.主宰人体生命的外在表现 B.调节人体的情志和情绪平衡 C.主宰人体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D.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E.协调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 15.具有”壅遏营气”令元所避”作用的是:B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