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变化趋势

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变化趋势
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变化趋势

新经济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变化趋势分析摘要:随着企业管理的逐渐发展,企业对“人”的作用越来越重视,对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这一认识逐渐提高。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与发展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人力资源的价值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衡量的关键性标志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受到了重大的影响和挑战。基于当代经济社会出现的新变化与新特征,通过对当今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进一步阐述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分析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为企业抓住并利用好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变化提供理论支撑,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关键词:人力资源;经济环境;新趋势

一、当前经济环境的特征

当今时代的经济活动己经进入了新经济的时代,与传统经济形态相比,它更多的表现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服务经济。

首先,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生产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活动和合理配置,逐渐以至最终完全消除国家间的各种壁垒,使其相互渗透、联系日益紧密,从而把世界变成一个整体的过程。在全球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逐渐融合成统一整体,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形成“全球统一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已经明朗,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其次,当今时代的经济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正影响着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教育、文化和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教育和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部门,知识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资源。

最后,服务经济是以人力资本基本生产要素形成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在服务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成为基本要素,土地和机器的重要性都大大下降了,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因此,服务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人口数量和教育水平。佩蒂-克拉克定理指出:随着国民经济和人均收入的不断增加,劳动力会逐渐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国民经济和国民收入水平进

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会向第三产业转移。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稳步上升。

经济环境的变化,带来的企业工作环境、用工方式、员工待遇等等一系列的变化。为了更好地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跨国公司对员工的聘用走向任人唯才,不论国籍、肤色等,公司内员工与其它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同在一个办公室;其次,网络科技催生了新的组织架构,使得原本固定在办公场所的工作也可能被分散在全球各地,在文化背景不同的情况下,跨文化沟通与协调也就变得相当重要了。同时,由于对外投资大幅度扩增,全球产业结构的变革,势必带来劳动力的跨国转移流动。面对当代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企业公司除了采取弹性的企业管理方式外,还必须拥有一定数量、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管理者。换言之,企业公司为了适应当代经济环境的改变,其所需的人力资源除了要具备一定的市场洞察力外,还要具备能解决社会、文化及政治等复杂问题的技能,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特性。

二、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趋势

企业管理中,人的问题永远是最复杂、最重要、最棘手的问题。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着眼于人的未来和全面发展。现代计算机以及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人力资源的新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诸多新的发展趋势。从总体上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将会出现如下六个方面的趋势:(一)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其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企业的战略性工作之一,是最高层管理者必须关注的事情。因而企业在设计自己发展战略的时候,都将公司和部门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统一结合起来为企业战略决策服务,各项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法之间应达成有效的切合。

人力资源将会从一个次要的、服务支持型的部门转变为保证和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从行政职能发展为服务支持职能,未来,人力资源管理会走向更加成熟的自我团队管理,人力资源部门将会越来越多地扮演战略管理的角色,更大效率和效益地推动整个部门的运作能力和功效。

(二)人力资源管理全球化、信息化。随着世界各国经济交往和贸易的发展。全球经济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经济变化趋势己彻底改变了竞争的

边界。国际竞争的深化必然推动企业在全球内资源配置,更包括人力资源的全球配置。管理人力资源的难度、培训的难度、不同文化的冲突、跨文化管理,都将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此外,知识经济也是一种信息经济、网络经济,人力资源也将逐步融入信息时代,呈现出鲜明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特征。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可以大大减轻人力资源管理的事务性工作负担,提高对于人力资源信息的处理、加工、分析和应用能力,实现企业各类各级管理人员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资源共享和合作协调,并且,与企业ERP系统进一步整合,使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职能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作用。

(三)注重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员工自我管理意识加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工作者是一个全新的工作群体,他们自身掌握着部分生产工具一一知识,不像传统的劳动者那样一无所有,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这一特征决定了企业管理者与知识工作者的关系己不再是纯粹的雇佣者与被雇佣者的关系,而是有着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中的一部分—知识型员工成了企业关注的重心。为了获取和控制更多的由于知识经济带来的创新利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应树立“知识管理”的思想,突出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意识、共享意识和效益意识。

同时,企业应以新思维、新方式来看待员工,从全新的角度出发,在公司中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应该从员工的需求出发,提供令人满意的人力资源服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发展人才。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必须先赢得员工,才能更好地吸引客户,创造效益。因此,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加强员工管理,特别是知识型员工,提供员工满意的人力资源产品和服务。

(四)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发展迅速。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每年人力资源外包的增长率超过了百分之十五。2011年,仅上海外服、中智公司和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三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收入就近100亿人民币。在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中,外包人员不仅提供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服务,而且能为企业节约大量雇佣整条人力资本链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由于经济预期下调,裁员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这不仅仅是一笔资金的支出,更是对企业声誉和员工士气的考验,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裁员,增加企业在人员配备上的灵活

性。因此,今后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将会成为成为一种趋势。

(五)跨文化管理日益特出。随着我国企业的逐渐发展壮大,以及全球人力资源的快速、自由流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进入中国企业,中国人也越来越多地走向外资企业,由于管理习惯的不适宜、认同差异、文化差异等,产生了跨文化障碍与冲突。跨文化管理就是运用跨文化优势消除文化差异的冲突。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言,要有效管理多元文化,就需要在文化尊重与认识的基础上,依据环境的要求和公司的策略需求,解决文化冲击与差异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中,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早己深入人心,这也是跨文化管理的重要举措,然而很多问题也随之而来,全球高层失控,例如2012年微软的梁念坚、沃尔玛的陈耀昌等。究其原因,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培养和利用本土员工,特别是高层管理者成为跨过公司的一个新课题。

(六)劳工关系管理上心理契约的重要性增加。在劳动合同的基础上,劳资双方构建平等的权利义务关系,然而仅靠这一纽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作为调节员工与企业关系的心理契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人本管理理念指导下,一方面企业依据劳动法规、市场法则充分保障员工的就业权利、薪酬福利水平和学习成长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企业应关注员工对组织的心理期望与组织对员工心理期望之间的默契值,共同建立美好的可共同实现的目标,允许员工在企业中实现自我价值、自我实现。共同的目标、相近的价值观及心理上的相互感激,建立了比薪酬、合同都更为牢固的关系纽带,使劳工关系从对立紧张的冲突状态转变为理解融合互补的战略伙伴关系。

三、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我国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仍存在人力资源管理滞后的劣势,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缺乏人力资源的总体规划

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形势,许多企业只看重短期经济效益,忽视长期战略规划,特别是人力资源的总体规划,因此导致人才聘用的任意性。其主要问题有:第一,缺乏员工聘用规划。做出招聘决定时仅依据临时需要,没有系统规划,具体项目完成后,又出现人员过剩的情况。第二,招聘渠道单一。缺乏长期规划,不能整体协调对外招聘和内部招聘,增加了招聘成本。

(二)人才培训体系不完善

有些企业管理者认为员工培训不能为企业扩大利润,而浪费了时间、物力及财力。由于这种错误认识,导致一方面,员工入职培训流于形式化,不能真正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入职后培训次数极少,或仅仅局限于管理层的培训,不能适应技术更新对普通员工职业技能提高的要求,也不能对员工形成有效的激励,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

(三)薪酬制度不合理

薪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但是在薪酬管理上,不少企业却存在误区。比如关于涨薪的问题,有些企业宁可将产业转移到消费水平较低的地区,来规避给员工涨薪。另一个误区是单纯根据企业是否整体盈利,来决定是否发放奖金。这种大锅饭式的奖励方式,也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针对以上新经济环境的分析和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好的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制定人力资源规划

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的供需分析,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对各类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的要求,对人力资源进行具体的规划,并构建人力资源信息系统配合实施。为适应市场竞争环境,人力资源规划还必须加强成本控制,包括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减少冗员,尤其是通过提高员工素质,进一步压缩人力资本的成本规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人力资源的价值,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完善人才招聘体系

招聘工作要做好整体规划,包括确定招聘地点、选择招聘时间及确定招聘渠道等。一般而言,招聘地点应遵从人才分布规律及低成本原则,可选择企业所在区域内人才较集中的地方。招聘时间除紧急招聘外,应当遵从人才供应曲线,选择在各大高校的毕业阶段以及毕业前期。

(三)建立人才培训机制

首先要重视入职前培训。企业应设立专业部门分管员工入职前培训。新员工一律在接受规范化培训后,才安排至具体岗位。其次要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特

别是企业革新技术或购买先进设备时,要提前落实好相应岗位员工的培训计划。第三要提高培训效率。如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员工,应对其进行重点培训;对工作掌握较快的员工,提前给予较高层次的培训。另一方面,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培训机构、培训方式和内容。同时,企业应加强对培训结果的考核,注重对员工接受培训后业绩提升情况进行追踪考察。

(四)重视薪酬制度的设计

薪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也是重要的员工激励机制。薪酬设计不仅要考虑企业的整体战略,同时还要兼顾对员工的激励效应。合理的薪酬设计应包括两部分:一是年度报酬,主要包括基本工资以及奖金。二是中长期的激励工资。一般而言,我们可以采取股权奖励的政策,激励员工更努力地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同时也是一种稳定员工的良好方式。

五、结语

随着世界经济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人力资源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需要继续把重心放在正在做的每一件事情上,并尽可能地考虑到所有的挑战,抓住并利用好前所未有的变化,变化就是机遇。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桥梁,知识型员工才是企业发展的真正动力,企业最需要的是人才,最缺乏的也是人才,谁掌握了人才战略的高度,谁就最先掌握企业发展制胜的主动权。面对激烈的人才的竞争,唯有高瞻远瞩、把握时代趋势、超前谋划、树立危机感,构筑起人才战略高地,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杨剑霞.全球化趋势下人力资源管理新特点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

[2]祖庆彦.新时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变化[J].中国外资,2013(11).

[3]侯国立,成迪夫.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的比较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7(6).

[4]齐亚宁.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浅析[J].经营管理者,2010(5).

[5]逢翼.发达国家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分析[J].管理现代化,2008(1).

[6]陈慧媛.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J].对外经贸,2012(1).

[7]张晓伟.低碳经济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J].财经界,2013(15).

[8]赵少平,李长征.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特区经济,2007(5).

[9]蔡立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研究[J].中国商贸,2011(2).

[10]司静波.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

[11]杨军.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研究,2013(14).

[12]朱雅婷.知识型人才资源管理浅探[J].经营管理者,2011(14).

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各大单位管理工作的重点,人力资源是一种新鲜的力量。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仍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因此,受到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对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人才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如今,人力资源的竞争程度较高,对于资源的配置以及管理工作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建立健全高效的用人体制,发挥企业员工的潜在能力。努力为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还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的现状和实际的特点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高效性。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 1.人才聘用的任意性 在实际的人才聘用工作中,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的主要方式就是采用科学的聘用方式,但是,在实际的人才聘用工作中,聘用机制和聘用办法体现出较高的随意性,具体来

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力聘用规划。企业在做招聘工作时,很少会对招聘的内容以及规划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采取招聘的措施,主要是由于单位人力资源短缺,为了填补人力资源的空缺,往往对应聘人员的素质以及工作技能等方面的考察程度不够,出现专业人员缺乏、聘用机制不合理的现象。 第二,招聘渠道比较单一。在招聘的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报纸以及网络上的相关网站进行招聘,或者是到各大高校中参加招聘会。但是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对企业内部人员产生了忽略性。这样不仅提升了招聘的相关成本,同时还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现象。 第三,甄选次数较少。通常情况下,企业为了节省时间往往采用的是笔试和面试两个过程,如果应聘人员的分数合格就可以直接到单位来工作。但是,通过这两个环节根本无法从本质上了解到应聘人员的内在能力。 2.人才培训不科学 在企业中,采用人才培训的方式主要是为了对企业内部的人才进行鼓励,通过培训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但是,现如今,在多数的企业中,很少会对人才培训的问题进行重视,管理者往往将这一工作看成是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过程。因此,职工的视野和思维只是局限于工作岗位上,很少对其外部的变化进行思考和重视。即使

人力资源管理调研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调研报告 世界进入知识时代以来,伴随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显得犹为重要。实际上,它与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过后者。目前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上大至可概括为4个方面:1、人力资源的配置,2、培训与开发,3、社会保险及工资福利,4、制度建设。就我们公司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在现有体制机制下,要注重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公司目前人力资源的现状 1、人员结构方面:公司现有在册员工2239人,在岗非生产性人员488人(不含生产处室87人)与生产性人员之比达21.8%;如果加上内退人员284人,将达到772人与生产性人员之比将达到34.48%。 2、年龄结构方面:35岁以下员工831余人,占总人数的37.12%。 3、技术结构方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49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89人、初级职称142人,占员工总人数的11.13%。现有具备技师资格人员52人,其中高级技师5人、中级技师47人,占职工总数的2.3%。 4、录用选拔调配方面:采取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今年以来公司从中层管理人员的选拨,一般管理人员的调配,直至公司生产岗位的调整均采取面向全公司招聘的方式录用人员。招聘方式,采用理论及实践考试与各级管理部门综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5、员工培训引进方面:去年我们招收了专业对口的大学生5人,充实到生产一线。

公司制定并下达了全年职工培训计划,职教中心全年将组织特殊工种进行轮流理论培训,各分厂进行日常技术培训并进行考核,全年培训员工达2800课时。同时人力资源部门积极配合劳动部门并鼓励员工参加社会劳动部门组织的技能等级资格考试。并对获证人员进行登记备案。 二、公司多年存在的问题 1、人员臃肿、人力成本增大。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700多人的非生产性人员相当于一个中型企业的员工人数,员工工资加上单位交纳的“四险一金”(单位部分人均年交约4500元),平均按XX0元计算,全年下来公司要支出一千四百万元。其次是岗位人员的按排不尽合理,有的岗位人员编置过大,造成人浮于事。三是岗位设置存在科学性的问题。有些单位的部分岗位可以部分合并而未整合。 2、技术工人的结构性问题,公司现有具备技师资格的技术工人52人,占员工总数的2.3%,这个比例与公司生产自动化水平,技术含量,员工文化素质要求高的特点是极其不相适应的。实际上在这些技师中尚有20名技师不在岗。这是公司目前技术工人结构上的矛盾。 3、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问题,公司现有技术人员249人,占员工总数的11.02%;实际上中级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只有65人,而且大部分进入领导岗位,真正从事技术、研发的人员很少。从而制约了公司在技改、生产技术、研发等方面能力。

最新版-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的因素越来越成为企业实现自己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新的形势下,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其得以生存并长期稳定发展的必要措施,以下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思及实施措施敬请查阅。 一、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一)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企业要从事经济活动以实现其既定目标,就必须使用各种资源作为投入。这些资源基本上可分为五类:即人、财、物、信息与时间。这是创造社会财富不可或缺的源泉,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但其地位和作用并不相同,财、物、信息与时间的利用,必须通过人力资源活动去实现,人才、人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具有其他资源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其他资源的组合运用都是靠人力资源来推动的,效能的发挥也都是以人力配置的优化和人才效益的发挥为前提的。 (二)人力资源管理可使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使中小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依据美国田纳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劳伦斯S。克雷曼的观点:为了成功,企业必须获取并维持其对竞争对手的优势。这种竞争优势可以通过两个途径达到:一是成本优势;二是产品差异化。“而这两条途径的实现均得益于人力资源管理。 (三)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完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提升企业竞争力量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是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在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研究企业管理发生演变历史的过程中,只有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选人、用人、培养人、激励人以及组织人、协调人等,才能使企业形成互相配合、取长补短的良性结构和良好氛围的一系列科学管理,才能完善和加强企业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问题 (一)考核目标不明确。在我国由于一些企业目的不明确,在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时往往表现出非科学性,如考核原则混乱,在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时往往表现出非科学性;如考核原则混乱,在考核内容、项目设定等方面无相关性,体现长官意识和个人好恶现象严重。绩效考核体系更改随意,缺乏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绩效考核只是一种管理的手段,是以有效的绩效考核创建高绩效的员工阶段对员工阶段性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并不是管理的目的。 (二)考核标准不清晰。在一些企业存在绩效考核的标准过于模糊、表述不清晰、标准不齐全,以主观代替客观等现象。将不完善甚至是不相关的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得到结果也必然

新形势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升

在经济大势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未来一个时期内人力资源管理注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如何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是摆在所有人力资源管理者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 一、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形势 下面的很多问题已经不是新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2012年都表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一)劳动力供给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近几年春节过后,用工荒在东南沿海地区都如期上演,这已经不算做什么新闻。但随着2011年4月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发布,可以发现,我国劳动力供给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而从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形中可以更直观地看到:老龄化社会正在急速到来,而今后的劳动力供给数量将快速减少。 因此,可以预见,季节性用工荒将逐步加剧,并将转化为常态性的、结构性短缺;劳动力短缺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展到各行业和部门;企业员工年龄结构将逐步改变,不仅80、90后员工比重增加,老龄员工所占比重也将扩大;而可以肯定的是,企业招聘难度将进一步提高。 (二)人工成本持续上涨 多年来,人工成本一直上涨,在未来这一趋势将得到持续,而可以肯定的是其速度还将加快。以北京市为例,社会平均工资、最低工资分别从2006年的3008元/月、640元/月上升到2011年的4495元/月和1160元/月,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37%、12.63%. 在2012年2月发布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显示,十一五期间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率为12.5%,而该规划进一步提出十二五期间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率将大于13%.即使按照上述13%的比例低限计算,截至2015年十二五结束时,最低工资将上涨到目前的1.84倍。而如果再考虑到劳动力供给结构的变化,人工成本上升幅度将更大。 (三)劳动政策法规继续加强 以2007年6月《劳动合同法》颁布为标志,我国劳动立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2011年以来,我国劳动政策法规规制加强则表现出一些新特点: 一是各地劳动争议群体事件增多,推动劳动集体协商进程加快,工会作用得到加强。一方面沃尔玛等大型外企均建立工会、广东南海本田事件等标志性事件使集体协商得到广泛关注;另一方面,中华全国总工会2011年1月出台了《2011一2013年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工作规划》和《2011-2013年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规划》,前者提出“全国企业法人建会率达到90%以上”,后者进一步提出“到2013年底已建工会组织的企业80%以上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难点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难点 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多年,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感受。在做人事文员的时候,总认为人事工作虽然繁杂,但只要认真努力就可以做好;做主管的时候,觉得规划做好了,自己监督着完成就不会有什么问题;等做经理做总监的时候,越来越深刻感觉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诸多难处和无奈。 首先,做人力资源管理难,难于企业文化的营造。我看过一些调查报告,说中国企业平均只有两年多的寿命,这是令人深思的问题。一般民企做不长,做不强,技术和管理问题都是表面的,最根本原因是企业文化和团队没有建设好。企业文化不是一种口号,而是一种要求,是企业主对企业发展的目标和规范准则,也就是企业主的要求和愿望。而这种要求和愿望又是通过企业管理制度、战略目标和行为规范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的每一点、每一滴的要求,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一种内涵的东西。这要求全员紧紧团结在这种要求下,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这样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破,形成王者之师。然而,一些企业内部缺乏团队精神,企业内耗就多了。我和各行业人事经理说起这个问题时,大家都感慨将近有一半的工作时间是去解决这些无谓的内耗。因为部门间的摩擦太多,个人间的摩擦太多。这不是一个管理制度或者管理手段的问题,而是一个文化的问题。没有包容心,只站在自己立场,就不会顾全大局;不顾全大局,就学不会妥

协;不会妥协,就天天吵架,你争我斗———企业就在这样的内耗中完蛋了。 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要用文化管理,因为价值管理是没有上限的,一定会有人出更高的价值。拥有了企业文化这个杠杆,管理会来得容易而且有效的多。我们要打造一支强大而具有竞争力的王者之师,就要建设好我们的企业文化。一个公司的辉煌并不是仅仅由业绩和大单组成,而是源于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我们是否都是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了,这些是否已经成为我们自觉的行为,是否形成企业的凝聚力,是否形成具竞争力的公司特有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形成就是这样一个不断累积、不断传承、不断发扬光大的过程。重视企业文化宣导,包括战略规划、制度制订、业务推介、各种会务及活动组织开展,都要紧紧围绕企业文化主导思想开展。长久以后,企业文化的宣传潜移默化,员工就会潜意识贯彻和执行企业文化的思想去做事,也会在这种规范的指引下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和准则,形成和创造了公司的文化氛围,从而沉淀文化底蕴,这样才能形成一个企业的文化。在一个拥有良好企业文化的企业,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会不断增强,企业的团队精神和拼搏精神也非常明显。种下一粒种子,只能收获一颗大树,而播种一个思想,却能影响一片森林。只有文化基础做好了,让企业文化好好地引导我们年轻的热情和冲动,将我们狼性十足的年轻激情团结在一起,才能促使公司稳定增长和飞速的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难处之二在于沟通协调。劳资之间存在利益关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

2007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 2006年12月14日,中国人民大学吴春波教授在“中国十大管理实践”会议上为2006年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和特点做了如下总结:2006年度的“十大管理实践”有四项来自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创新性实践入选,包括:雇主形象管理、关键人才管理、情商管理和组织变革。那么,2007年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总体上预计将会呈现这样几大趋势: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一步由传统人事部门向战略支持部门转变,则由支持性角色向咨询性角色转变。在企业中将更多地扮演顾问角色,支持企业的决策层和直线经理的工作。其次,人力资源管理将突破传统意义上的企业边界与地理边界,工作边界开始从清晰到模糊,从封闭走向开放,更多地考虑内外部人力资源的整合利用,这要求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心理与行为的彻底思想革命、观念更新与理念提升。最后,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和工具化趋势。随着企业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必然会遭遇“瓶颈”。通过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和数字化工具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也是未来的趋势之一。 具体来看,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新的一年里将呈现以下几方面的发展趋势: 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的人力资源规划 |博锐|43 人生需要规划,企业亦然。好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赢取优势的重要前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转型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表明:多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主要关注技术和操作层面,缺乏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的人力资源规划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活动的基础,其战略性价值是使企业战略落地,为其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活动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通过人力资源规划,实现人与职位的动态有效配置,避免人才浪费;形成人才梯队,为组织未来战略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做适当的储备,并对紧缺人力资源发出引进与培训预警。 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分工趋势愈加明显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分工是整合基础上的有效分工。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人力资源管理分工趋势明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分工;二是外部分工。分工有利于提高效率,但当其达到一定程度时,又需要整合。整合可以使人力资源工作更好地支持企业发展,从根本上提高管理效率,而同时又为分工提供了好的基础。内部分工,意味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要求更高。外部分工,意味着用有限的能力支配更多的资源。在这个层面上,有很多创新的工作可以让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难以模仿,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把企业的创新设计分解,通过互联网发布让更多人参与到企业设计中;欧莱雅在高校中开展商业设计大赛,也是全球人力资源的整合利用,企业通过大赛获得很多有价值的商业思想和优秀人才。这些都是现代优秀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考虑和创新的地方。

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人力资源发展趋势 体现在以下几点 1.人力资源规划。改变目前无规划、规划不够系统全面、规划与管理脱节等问题,从时间上看,人力资源规划更加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从内容上看,人力资源规划是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全面设计和调整,包括招聘、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开发、劳工关系、企业文化建设等,从方法上看,人力资源规划更加运用定量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将人员编制、财务预算、技术改造、流程管理等结合起来。 2.人力资源培训开发。将出现以下导向:一是注重全员培训,二是加强前瞻性培训,紧密跟踪最新的管理理念、体制、技术和方法;三是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员工培训开发结合起来,使受训人员由更强的自主精神;四是注重后备骨干队伍的开发,更加重视能够为企业长远发展带来后劲和潜能的后备人才;五是培训外包与内训体系建设的分工与结合。 3.绩效管理体系的改革和创新。出现的变化趋势是:绩效考核转向绩效管理,岗位人员考核上升到企业战略绩效管理,考核方法的特点由主观模糊定性转向客观精确量化,人力资源部门与有关主营业务

部门、财务行政部门等结合更为紧密,以平衡计分卡模型的绩效管理体系将逐渐普及和流行。 4.薪酬福利制度的改革和优化。出现的变化趋势是:从传统薪酬战略向新型薪酬战略的转变,不仅注意薪酬水平的提升,更加注意薪酬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薪酬方式的灵活设计和管理,如宽带薪酬的应用,可以解决纵向上升机会少、薪酬增长速度缓慢的问题,技能薪酬和绩效薪酬导向,鼓励员工提高职业技能,改善绩效,经营者年薪制和员工持股计划、管理者收购以及期权期股的推行,使员工更加关注企业长期发展和经营效益。 5.企业文化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正在努力改变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追求形式和声势的做法,已经逐渐趋于务实导向,企业文化建设致力于员工行为规范和工作价值理念的形成和转变,学习型组织建设注重与团队建设、能力开发、职业发展等结合起来,立足长远,脚踏实地,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6.劳工关系管理。在劳动合同的基础上,劳资双方构建平等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而达成高度默契,形成心理契约关系,从而有效解决员工绩效低下、忠诚度下降、人员流失、人工成本刚性递增等问题,同时,在人本管理理念指导下,企业充分保障员工的就业权利、薪酬福利水平和学习成长发展机会,使劳工关系从对立紧张的冲突状态转变为理解融合互补的战略伙伴关系。

改善执行力问题的九大方法

改善执行力问题的九大方法 事实是丑陋的,一旦一个管理者认为下面的人都有问题的时候,通常都意味着他自己有问题。事实上,和管理者们认为执行力问题全在下面刚刚相反的是,执行力问题的根源都在上面,在于我们这些中高层管理者。 “上梁不正下梁歪”,企业领导者及管理者在执行力计划及管理上的缺陷必将最终渗透与腐蚀到我们的团队,让我们执行力的脊梁骨缺钙,就是挺不起来。这是一种可怕的连环效应。 “执行力的理念是上级推卸责任给下级很便捷的手段。”这是万科总裁郁亮在一次媒体见面会上的讲话,他甚至提及自己也不会让万科的同事看执行力方面的书。 是什么让郁亮如此不待见执行力呢?尽管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或许只有郁亮自己,但笔者认为我们多少也能从他的话中推测到一些有关执行力在企业中的生态问题。那就是执行力在不少企业中都成了执行者的问题、下面的问题,甚至于成了部分管理者推卸责任和掩盖自身无能的借口! 所以我们开会一讲执行力,就会问责这个执行力不行那个执行力有问题,就不会检讨自己给下属部署执行计划或执行事务的时候,是否规划和拨付帮助下属们冲锋陷阵的子弹与武器,以及提供那些必需性的火力掩护;所以我们邀约某某管理大师、某某执行力大师来做团队培训的时候,请他们讲的都是如何让下属们抱着感恩心态,端正执行意愿和提升执行技能的问题,而很少意识到如何让执行力专家帮助自己改变对执行力的认识,从上到下打通执行力在企业中的任督二脉。

是的,执行力是由上而下的事实,被我们所忽视。现在不妨让我们试想:如果企业的领导者对自己制订的战略目标和企业愿景都缺乏信心,又如何让自己的团队去相信、去执行与实现这些目标和愿景呢?如果一个领导者对执行力都没有正确的认识,在其大讲特讲执行力的时候,都没想过改变与努力营造有利提高企业执行力的业务流程、薪酬绩效指标体系、授权机制、执行力文化等,又怎会拥有一支具备高效执行力的铁军? 这样的企业领导者,甚至不会得到几个具备执行管理能力的管理者。是故,在我们身边的诸多企业里存在着林林总总怪天怪地就是不怪自己的管理者。一旦你讲他们招商指标、铺货指标、销售回款指标完成得不理想,他们会说这是公司责任,因为“我们推广投入少,品牌号召力不够强”;一旦你讲他们陈列生动化做得不好,经销商的促销员在岗率有问题,他们会说这是“某某下属的执行力有问题”。也就是说他们总在归责公司责任和怪罪下属,却就是不会问责自己。我想这或许也是万科总裁郁亮认为执行力就是推卸责任给下级的借口的一大原因。 这是一种可怕的连环效应。就像古训“上梁不正下梁歪”所寓意的一样,企业领导者及管理者在执行力计划及管理上的缺陷必将最终渗透与腐蚀到我们的团队,让我们执行力的脊梁骨缺钙,就是挺不起来。 在联纵智达研究院营销执行力研究中心跟踪研究的数百名管理者中,大多数的人谈到执行力的时候,都在号召自己的下属“立刻、现在、马上”——但他们自己却一如既往的环抱双臂,在办公椅上仰靠着身子,都在说类似前述“下面的执行力有问题”的话,甚少有人愿意去面对、去反思团队执行力和自己的关系。 我们不妨这样试想:我们的团队为什么没有执行力呢?是人力资源部门为我们招募进了缺乏执行意识、执行态度和执行技能的人?可是,难道这里面就没有自己主导招聘进来的人吗?即便所有人都是“有眼无珠”的招聘官弄进来的,作为一个管理者难道就没有培养和提升团队执行力的责任与义务吗?即便你努力履行这样的责任,到最后发现他们全是些“脑袋里面少根筋的人”,你就能肯定自己在执行力的提升上做出过最大的努力并用对了方法吗? 很少有管理者能够在这些问题上全部给出肯定的答案。事实是丑陋的,一旦一个管理者认为下面的人都有问题的时候,通常都意味着他自己有问题。事实上,和管理者们认为执行力问题全在下面刚刚相反的是,执行力问题的根源都在上面,在于我们这些中高层管理者。 现在,已经有一些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意识到自身的问题,他们不再把执行力通通推给自己的下属,自身也在通过博览执行力与领导力的书籍,或者参加主题相近的培训,再或者雇请专业的执行力顾问,妄图找到团队执行力问题的原委和解决办法。但仅有这些又将迎来一个残酷的现实:如果执行力不能在自己的心里内生,即便掌握了各式各样的执行力提升技巧,即便有再多的补课却都是徒劳的,最后还是会回到怪罪下面执行力不行的问题上。

浅谈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

论文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与深化,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带有战略性、动态性、社会性和开放性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只有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改革用人机制,转变管理职能,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无疑是我国企业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建国以后的前三十多年,我国实行的是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是以指令性计划为主要形式和直接行政命令为主要手段,高度排斥市场的作用,平均主义弊端丛生,导致国民经济停滞不前。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建立以市场作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方式,与政府间接宏观调控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代国际经济发展表明,市场经济体制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是高效率的资源配置形式,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进一步市场化和国际化,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自主用人,人员自由择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再是一个封闭的、静态的管理,而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适应市场需求的管理。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仍然薄弱,其主要方面表现在:1、管理观念落后。2、未能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3、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定位不准。 4、未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二、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和要求市场经济是一个竞争的经济。它打破了地区和部门的封锁,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市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有以下特点和要求:1、人力资源配置受市场供求的制约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一切生产要素进入市场,人力资源作为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通过市场供求力量来实现合理的流动,使人力资源达到最优的配置。2、人力资源更注重战略性、适应性的管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发展进一步市场化和国际化,员工素质不断提高,只有建立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及时分析内部人力资源需求的情况、市场供求状况、来自企业外部机遇和威胁等重要信息,制定出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采用战略的眼光和方法进行组织、实施和控制,才能使企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3、转变管理职能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必须深化内部改革,特别是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的改革,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激励、协调和控制的职能,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发展机制以及合理的生产要素配置机制,才能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4、建立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要保证。企业只有建立起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激励机制,使员工彻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切实增强市场风险意识、竞争意识,才能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empirenews.page--][1][2]下一页三、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思路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全球性、战略性、服务性、指导性的特点,人力资源管理只有面向市场,进一步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不断转变管理职能,加大用人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加强员工培训,才能最终达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1、进一步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竞争的观念、战略的观念和全球的观念。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现代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动力是人以及人的积极性。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着眼未来,以支持为主,更多地考虑如何开发人的潜在能力,采用战略的眼光和方法去进行组织、实施、和控制。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竞争呈出现市场化、国际化的格局,必然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全球化。2、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断转变管理职能传统的人事管理多属于一些行政性的日常工作。企业从传统的人事部门转变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就要重新定位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

【正文】: 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速度迅猛,世界面临着科学技术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两大发展趋势。人是科学技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也是推动信息、经济全球化的主宰,人力资源已超过物质资源和自然资源,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因此,本世纪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一、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冲击 高新科技突飞猛进发展,正加速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市场的国际化形成竞争的国际化,全球经济正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发展。区域性合作组织(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不断产生和加强,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越来越模糊,全球经济甚至地区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球经济一体化,促使跨国公司不断涌现,跨国公司在面对不同政治体制、法律规范和风俗习惯的情况下,融入他国经济建设,推动着各国文化的相互了解与不断融合;国籍、文化背景、语言不尽相同的员工在协作工作的同时,促进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工作价值观迥异组织之间的沟通协调,企业发展既需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又必须借鉴吸收他国企业的管理理念,公司管理模式已不再传统单一,必须实现管理制度和管理人才的本地化。因此,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就是要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 (二)“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应运而生 全球经济一体化,既带来了市场的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企业竞争已经从传统产量、规模上的竞争转向到可

持续发展和品质上的竞争,实现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之间和谐相处,实现企业社会可持续发展,实施“绿色战略”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种新理念和新趋势。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及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也相应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为了支持、配合企业实施绿色战略,就必须实施人力资源绿色管理,人力资源的绿色管理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管理要素,它既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绿色化,更注重为社会提供某种“绿色价值”。由此,“以人为本”、“助人成功”、“和谐管理”的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应运而生。 (三)科技创新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求 20世纪中期以后,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通讯、计算机、网络、数据处理等技术的发展消除了企业空间障碍,使得世界越来越“小”,信息、服务和产品等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并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缩短了企业产品、服务的更新周期,提高了经济发展效率,改善了资源、环境利用方式,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创新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创新的核心就是人。因此,能否吸引、激励和保留高素质的人才,也就成为了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四)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考验着企业的战略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使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变得异常复杂,企业战略规划、产品研发、生产组织、市场营销等经营管理活动都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企业必须快速不断地学习,持续不断地改进创新,并随时准备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另一方面,企业又必须快速地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迅速做出正确决策,并积极寻找新的运作方式。知识经济所带来的挑战,使得企业很难依靠传统经营模式,如成本、技术、营销、生产和产品等方面的战略来获取优势,企业必须在传承传统管理优势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不断调整发展思路,以获取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要对传统人力

现代管理与执行力

现代企业管理与执行力 雲鹤 企业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通过有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方式来协调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期达成企业设定目标的活动。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要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出,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管理是配置和使用资源的活动过程,就是执行力。执行力:是指企业在执行某项任务或某项职能时的综合能力,是企业在市场中的战斗力的最基本表现。简单的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它是由执行和力两个词组成,那么它的内涵也是这两个词的意思,即执行和执行的力度。而我们一般在讲这个词的时候,都会比较侧重于后者。因为工作的执行讲的是客观,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和改变的;而力度讲的就是我们个人的主观了,工作力度大与小,基本上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观念。 管理及执行力的重要性。有一个好的管理、好的执行力加上好的战斗力就能战无不胜。因为,管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一种资源,是生产力,是组织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础条件,是现代管理的重要砝码,是企业效益增长及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推动力。学习好现代管理,用科学的、艺术的方法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调剂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激励员工积极性和执行力。 企业进入了充分市场竞争的微利时代。面对更加激烈的残酷竞争,企业究竟靠什么在竞争中立足,靠什么做大做强并最终致胜?答案只有一个:靠规范化的管理及高效的执行力。当然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资本。许多年来企业管理普遍存在随意性、盲目性及无目标性,管理制度不严谨,朝令夕改,制度执行过程过于繁琐或囿于条款,缺乏将工作分解和汇总的好方法,没有人监督,也没有监督的方法,公司的企业文化没有形成凝聚力,更谈不上有好的管理和执行力,尤其执行力问题已经在严重困扰着我们企业。随着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和普及,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执行

浅谈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思路和几点举措

浅谈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思路和几点举措[摘要]文章结合作者多年的相关管理经验与所在企业工作中的得失,就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策略作简要分析,并提出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思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已经从计划经济的封闭型、粗放型管理向市场经济的开放型、集约型管理方式转变。21世纪初,人类社会继工业文明之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速猛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互联网络日益普及,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伴随新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力资本已超过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成为经济、财富增长的源泉。对人力资源的争夺、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当今各企业及社会组织时刻关注的重心。当前,人们的认识在某些方面仍然停留在旧观念、旧体制、旧做法上,只有厉行改革,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才能使人才迅速成长和才尽其用。结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以及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些做法,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方向和创新思路。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方向 (一)思想观念的创新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需建立一个思想、树立一种观念、强化一项意识。 1、建立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思想。把人力资源管理纳入企业发展的轨道,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按期进行人才开发培养,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 2、树立人力资源是能带来效益的“人力资本”的观念。把人当作是一种能够创造价值的特殊资源,认为人是可开发的资源,是能创造价值的资本,重视发挥人的可创造性,注重培养和造就有用之才,“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充分挖掘人的潜力,充分发挥人的主导性和决定性,使人能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组织中,以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一个民企人力资源总监的经验杂谈

一个民企人力资源总监的经验杂谈 时光荏苒,转瞬间已经专业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十四年了。在这十几年的侵润中,想了想在工作上的实践是败多胜少。究其个中的原因,是前期工作中缺少对人资工作原则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不过好在经过若干的实践总结和理论研究之后,近来总算有了一些个人的见解。现就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作一总结,报告与诸位,浅谬之处还望大方斧正。 一、关于人力资源的使命问题: 这是一个大话题,各方专家学者对此均有论述,这里也就不鹦鹉学舌了。我个人对此的理解是: 人力资源工作的核心使命只有一个,就是通过不断的提升组织执行力(组织执行力的效用百倍于个人执行力)和提高员工个人职业修养与增强企业凝聚力等方式来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既降低“人工费率”)。“人工费率”的降低坚决不能通过主观的普遍压低岗位薪酬或裁减人员来实现(这样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就是人力资源各项工作的终极目标。 二、关于员工关系建设的问题: 经过十几年亲身实操的失败与成功的事例和探究优秀企业成功的案列,从中渐渐的窥探到了人资工作中各个模块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员工关系工作是其它所有模块能够有效展开的基础,也就是说员工关系是因、是本,其他的诸如从招聘到企业文化等工作是果、是末。 做好员工关系工作是我近年来着重研究的重点,也有了一些理论认识和实践成果。其工作设计的基础理论是: 人在获得了基本的生活资料(这里可以狭义的定义为员工每月从雇主那里获取的现金数额,即薪酬中的“薪”的部分)之外,还需要体现本人生活、工作品质和尊严的精神回报(也就是拥有值得在亲友、同业之间炫耀的资本—“倍儿有面子”,即薪酬中“酬”的部分)。我们在以往的工作中将大部分的资源投入到了对“薪”的研究和操作中,但是对“酬”的功用和实践缺少足够的重视和资源投入。此处就近年来的研究和实践做一个简略的报告:

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摘要如今,人力资源(HR)管理领域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压力。经济转型、全球化、国内多元化以及技术革新,都对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推动这一领域朝着一个全新的方向迈进。不过,我们认为,这些挑战也为人力资源和整个组织创造了许多机遇。因此,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影响人力资源未来的一些挑战和机遇。我们还考虑了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和实践的影响。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全球化,知识经济多样性,技术 1.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或知识经济 影响人力资源流程未来的主要挑战之一是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或知识经济。这种新经济的特点是制造业的衰落,服务或知识的增长是经济基础的核心。服务经济可以被定义为以购买和出售服务或为他人提供某物为基础的系统(牛津字典,2014a)。知识经济是指利用信息或知识来产生有形和无形的价值(商业词典,2014a)。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服务活动现在主导着工业化国家的经济,知识密集型服务或企业被认为是整体服务经济的一个子集(安德森和科利,2003)。 知识经济的兴起对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促使组织目标和人力资源实践发生了变化。许多传统的人力资源流程是在工业时代设计的,因此主要集中在制造组织,这些制造组织关注将原材料、部件和零件转化成满足客户期望的成品。然而,这些传统人力资源流程的许多假设对于新的服务或知识组织来说可能并不有效。例如,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认为工作应该是狭义的,管理者应该控制工人,并应强调效率和短期成果(特

赖斯和拜尔,1993)。相反,知识组织强调,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对组织的成功有重大影响,员工的留任很重要,因为个人的技能是不可替代的。 知识组织也倾向于广泛设计工作,以鼓励创新、自主、持续改进和参与决策。鉴于具有独特技能和能力的个人在知识组织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新的工作要求使许多领域(例如软件工程、护理)的人才短缺和竞争加剧。此外,经济的变化导致了那些没有技能的人流离失所和失业(例如,贝尔,贝里,马夸特和格林,2013;凯瑞和谢尔曼,2012)。这些变化意味着各国需要改变他们的教育体系,以满足新组织的工作需求(高恩,2012)。知识组织的目标应该继续推动未来人力资源流程的变化(例如,舒勒,杰克逊,杰科夫斯凯伊和斯洛克姆,1996)。例如,可以预见,人力资源实践将采用广泛的招聘,以确保他们发现熟练的应聘者,设计工作,强调自主和参与决策,使用团队导向的结构来加强协作与创新,加强培训和员工技能发展,并提供促进员工认同感、创新和留任的激励措施。人力资源部需要把重点放在留住员工,满足知识工作者的各种需求上。其中一些新实践已经在组织中得以实施,但许多组织仍然使用不支持知识导向的组织目标的人力资源实践。如果知识组织要取得成功,那么未来的人力资源流程将需要进行修改。对于这些实践的有效性,也需要加以研究。 虽然我们认为新知识经济是组织人力资源的一个挑战,但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变革机遇。鉴于知识型员工的技能和能力对新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所以向知识经济的转型为人力资源职能提供了机会,使之成为组织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相信人力资源将在组织中变得更为重要,而且这个领域应该被视为组织整体成功的关键。 2.全球化的崛起

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和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问世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虽然不长,但人事管理的思想却源远流长。从时间上看,从18 世纪末开始的工业革命,一直到20 世纪 70 年代,这一时期被称为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从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人事管理让位于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事管理阶段 人事管理阶段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工业心理学阶段、人际关系管理阶段。 (一)科学管理阶段 20 世纪初,以弗里得里克?泰勒等为代表,开创了科学管理理论学派,并推动了科学管 理实践在美国的大规模推广和开展。泰勒提出了“计件工资制”和“计时工资制” ,提出了实行劳动定额管理。 1911 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本著作奠定了科学管理 理论的基础,因而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二)工业心理学阶段 以德国心理学家雨果·芒斯特伯格等为代表的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推动了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进程。雨果·芒斯特伯格于 1913 年出版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标志着工业心理学 的诞生。 (三)人际关系管理阶段 1929 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率领一个研究小组到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 了长达九年的霍桑实验,真正揭开了对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 二、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又可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出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两个阶段。 “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早在 1954 年就由彼德·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提出并加 以明确界定。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成熟,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 发展,为企业所广泛接受,并逐渐取代人事管理。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发展,也不断成熟。人们更多的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如何为企业的战略服务,人力资源部 门的角色如何向企业管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转变。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标志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阶段。 [ 编辑 ]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如何转型升级

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如何转型升级 精准管理降人力成本不降薪 过做大规模来降低成本获利的模式,在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日益凸显的当下,越来越不适用。在个性为王的消费时代,传统企业如何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来适应市场的新变化呢?本期精英会,泉州市职业经理人协会邀请到韬睿惠悦咨询公司华南区人力资本咨询总经理暨首席顾问高原,韬睿惠悦的福建区负责人陈元海,凯洛格资深讲师及凯锐优才副总经理赵实,恒安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刘莹,三六一度人力行政总经理侯朝辉,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徐旭珊,福建华闽猎头机构总经理刘志辉和安踏体育的杨勇,就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升级的主题展开探讨。 观点一 企业要有精准的战略定位 “首先企业必须更加精准地定义客户,选择一个或数个细分市场,并以此进行更加清晰的定位,洞察需求,指导价值链各个环节的运作。”高原表示,泉州的企业应该从过去大规模生产的模式中逐渐转变为精准的战略定位,追求增长的质量和效率,而不是认准数量和规模。他认为,闽南企业过去的做法都是通过做大规模后的成本下降来获利,但这种方式现在已经不适用了,客户变得越来越成熟,随着选择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满足才是消费者购买的关键。“只有通过细分市场,洞察目标客户的需求,进行精准的产品开发、渠道选择和品牌传播,才有可能成为目标客户的首选供应商。” 高原说,为了确保企业战略落地,还应该有效地推进企业的变革管理。他认为,企业的战略落地实际上就是一个变革管理的过程,为了支撑战略落地的一些要求,企业必须在组织架构、人才管理体系、企业文化等方面夯实管理基础。 他以海尔集团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组织变革为例分析了不同组织架构的选择和特点。“目前,大多数泉州企业所采取的还是直线职能制,这是企业管理中最直接清晰的组织架构方式。”高原说,海尔集团经历的第一个变革是从创业期的直线职能制转型到事业部制,集团把权力下放到事业部,但这也带来一定的问题,如果事业部扩展过快,职能部门与事业部管控关系及职能不清,就会造成组织运作效率不高。正因为如此,海尔集团在第二次变革中将组织架构转变为超事业部制,细化分工,但机构过于庞大,企业的运行成本变得非常高。“第三次变革是在2000年以后,这是一种整合职能管理资源、再造内部流程和信息共享的机制。”高原说,这种组织变革把事业部的财务、采购、销售等业务集中统一管理,同时整合了职能管理资源,如人力资源、技术、信息管理、规划管理等。 观点二 人力资源管理宜扬长避短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企业人力资源为中心,研究如何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赵实、刘志辉和陈元海均提到了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人不应该被看做是—种技术要素,而是具有内在的建设性潜力因素,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殊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不是把人置于严格的监督和控制之下,而是为他们提供创造各种条件,使其主观能动性和自身劳动潜力得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