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手术治疗历史悠久

胃癌的手术治疗历史悠久
胃癌的手术治疗历史悠久

胃癌的手术治疗历史悠久,自1891年Billroth施行首例胃癌切除成功,至今已过去100多年。虽然从全球胃癌外科治疗情况看,效果远不尽人意,但外科治疗胃癌仍是有希望治愈的有效方法。在我国胃癌患病率和死亡率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过去30年里,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仅徘徊在20%~30%。与西方国家胃癌切除5年生存率的10%~30%[1]基本一致。而日本5年生存率约为60%,与我国及西方国家相比疗效显著提高得多。我国临床医疗中心多数已形成以手术为主和辅以化疗、放疗、生物免疫疗法的外科综合治疗模式,胃癌的整体疗效已有所改善,但就具体方案而言,仍有不少方面值得进一步完善,本文就此方面作一综述。

一、胃癌分期的标准与方法

胃癌的TNM分期,UICC,AJCC,JCC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和多年的讨论,在世界范围内得以推广,但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难度,主要是因为N所属淋巴结转移的程度不一,按TNM分期,N0为所属淋巴结无转移;N1为1~6个淋巴结转移;N2为7~14个淋巴结转移;N3为15个以上淋巴结转移,要求每一例必须检出15个以上淋巴结,这在术前分期中难以做到,也给胃癌手术后检出淋巴结增加了难度[2]。目前,采用螺旋CT、超声内镜等技术对胃癌术前分期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及设计手术切除范围提供了依据。有选择性地联合应用这些技术,可在术前对癌肿浸润胃壁深度、淋巴结转移范围以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等有较明确的认识。与术后病理分期相比较,术前TNM分期的准确性一般可达到80%以上。对于早期胃癌,一经确诊即可直接手术;对于进展期胃癌,选择合理的术前治疗将有助于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减少术后复发;对于晚期或无法切除的胃癌,则可避免单纯的手术探查[3]。

二、手术方式

1.胃癌缩小手术

缩小术式包括胃镜下癌灶切除、腹腔镜下癌灶或(和)区域淋巴结切除及开腹缩小手术。其手术适应证为癌灶<1~3 cm,≤N1,≤T1,≤a/b病例[4]。

其术前要进行超声胃镜检测或(和)术中快速病理明确癌肿浸润深度,明确肿瘤分期,必要时转开腹行D2手术。以往早期胃癌均行D2根治术,我们认为,只要全身情况能耐受手术、没有广泛的远处转移、局部解剖条件尚允许,应尽力进行根治性切除。目前D2根治术是胃癌外科治疗的基本标准术式[5,6]。国内也已初步达成共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D2根治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存在明显不足。行根治术前,应先对病变范围、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腹膜种植浸润情况和远隔器官的转移进行正确判断,确定能否进行根治性切除,然后再严格按照根治术的标准规范实施,合理切除原发病灶和邻近受累组织,彻底清除转移或可疑转移的淋巴结。但国外有部分学者认为,D2术对胃癌术后生存率并不优于D1术,且死亡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所增加[7]。于是不少学者首先对高龄、体弱、多并存疾病的早期胃癌患者施行了缩小手术。术后结果也证实,其5年生存率与标准D2根治术后者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我国知名胃癌专家陈峻青教授认为:目前我国对标准根治手术概念、适应证、手术范围及淋巴结清扫范围出现一些混乱,尤其是淋巴结清扫的站、号问题,直接有碍我国胃癌的规范治疗,值得重视[8]。

2.胃癌扩大根治术

胃癌扩大切除术的定义是超过标准根治术、行联合脏器切除或淋巴结D2以上或D3清除术。过去经验已证明,一个脏器受侵,N0~1病例,行扩大切除术可获良好效果。实际上T4病例、单一脏器或联合脏器受侵,其淋巴结转移在N2以下或转移数在6~7枚以下,又无远隔转移者,均为扩大切除术的良好适应证[9]。扩大切除术的确定条件是联合切除,对淋巴结可行一站全部或部分清除术。关于T4、N3(+)为期的病例(过去的B期)施行系统的D3清除术,以及预防性的D3清除术,均属于临床研究课题。扩大手术的手术方式包括:①左上腹部内脏全摘除术,全胃切除加胰、脾联合切除加横结肠切除;②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③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廓清术;④胰腺联合切除,胃上区(U区)进展期胃癌,为了完全廓清脾门淋巴结(No.10)及沿脾动脉干分布的淋巴结(No.11p/No.11d),

常需要进行胰体尾、脾联合切除;⑤联合脾脏切除,现在认为是全胃切除术的一部分[10]。

三、胃癌手术的发展趋势

1.胃癌手术治疗模式的演变

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如何改善胃癌患者预后作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新辅助化疗是其中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新辅助化疗又称术前化疗,是指肿瘤患者确诊后,在术前行两个疗程的正规化疗,休息一到两周后行手术治疗[11]。胃癌为化疗中度敏感的肿瘤,近年来开展的新辅助化疗使进展期胃癌治疗的效果得到显著改善。术前新辅助治疗的提出及应用是对肿瘤外科医生及内科医生观念上的一个挑战。新辅助治疗的理论依据是: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可能会刺激剩余肿瘤细胞的生长;肿瘤周围组织在术后血供改变影响化疗药物浓度及放疗效果;新辅助化疗、放疗的组织病理学反应与预后呈正相关;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以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中播散可能性,降低肿瘤细胞活性;消除潜在的微转移灶,降低术后转移复发的可能;术前通过可测量病灶及术后标本准确判定临床缓解率和病理学有效率;新辅助治疗可剔除不宜手术治疗的患者,部分生物学行为差的胃癌,肿瘤进展迅速,辅助治疗期间即可出现局部广泛浸润和远处转移,这类患者即便行手术切除也很快复发;通过术前辅助治疗了解肿瘤对治疗的反应如何,来确定患者术后是否需要继续治疗[12]。

2.胃癌手术技术的创新

保胰、脾+脾动脉切除术的进一步确立[13,14],对胰尾切除,迄今尚未发现有何积极临床意义,无强调单纯切除胰尾之必要。胃癌手术联合单纯脾切除是争论已久的问题。目前,我国已把保胰、切脾及脾动脉作为全胃切除、D2清除术的常规手术。但欧美学者认为胃癌根治术应尽量避免联合切脾。他们认为胃癌D2根治术后并发症高的主要原因是脾切除所致。其不良影响远超过D2手术带来的效果[15]。也有一些学者行全胃切除、D2清除术,为了有把握地清除No.10

淋巴结,主张联合切脾,尤其癌位于胃大弯侧,脾胃韧带受侵,更是联合切脾之适应证。

总之,涉及胃癌外科治疗的许多临床问题,在我国乃至全球,真正运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的报告几乎是凤毛麟角。我国从事胃癌外科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应该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知识,努力实践循证医学,为胃癌外科治疗提供医学证据作出应有的贡献。

外科手术治疗胃癌21例临床研究

外科手术治疗胃癌21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析外科手术治疗胃癌21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8月~2009年11月收治的21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术后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95%(17/21)、38.11%(8/21)、23.81%(5/21)。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胃癌时,将患者实际病情、病理状况以及病变部位作为基本依据,制定针对性手术方案,术后加强护理,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提高术后生存率,延长患者寿命。 标签:胃癌;外科手术;临床研究 胃癌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临床上表现为上腹疼痛、食欲下降、全身乏力、吞咽困难、呕血、淋巴结肿大、消瘦以及贫血等症状,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为该病的高发人群[1]。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和结构的逐渐转变,我国胃癌患者的人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该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治疗难度大等特点,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上在治疗胃癌时,有多种多样的方法,比如药物治疗、放化疗以及手术切除等,治疗效果也各有千秋。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外科手术治疗胃癌21例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08年8月~2009年11月收治的21例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经胃镜检查结果确诊。12例为男性,9例为女性,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为(5 2.4±12.5)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病程为(2.2±1.3)年,其中1例合并高血压、2例合并糖尿病、3例合并冠心病。病灶部位:4例为胃底部,10例为胃切迹部,3例为胃体,4例为胃窦部;病理分型:5例为管状腺癌,10例为乳头状腺癌,4例为低分化腺癌,2例为黏液腺癌,所有患者均行外科手术。 1.2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手术切除方案。其中5例行近端胃次全切除,6例行远端胃次全切除,4例残胃切除,3例全胃切除,1例行剖腹探查或造瘘术,1例行联合脏器(横结肠、脾脏、肝左叶或胰体尾)切除术。 2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例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切口裂开,1例反流性食管炎,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经伤口重新缝合、抗感染以及换药等对症治疗后,3例患者均痊愈,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95%(17/21)、38.11%(8/21)、23.81%(5/21)。

胃癌根治术手术配合的体会

胃癌根治术手术配合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4-08-12T15:38:30.0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4期供稿作者:曾美先[导读]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消化道肿瘤的第一位。 曾美先(广西合浦县人民医院防保科 53610)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手术配合方法。方法总结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间行开腹胃癌根治术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均无并发症。平均住院日为10 d,术中出血平均约150 ml,肛门排气时间为2 d~3 d,术后2 d~3 d下床活动,4 d~5 d进流质饮食。出院时均恢复饮食。结论胃癌根治术后的临床护理具有重要的地位,科学合理的手术配合是治疗成功的保障。 【关键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体会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4-0273-02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消化道肿瘤的第一位。手术为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但目前早期胃癌发现率仍低,入院进行手术的病人大多已达中晚期。为了提高胃癌的治疔效果,陈了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治疗外,还必须重视手术时对病灶的彻底清除、周围淋巴结的清扫、消灭腹腔内游离癌细胞,以及加强术后化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其中手术室治疗过程是虽主要的治疗部分。我院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行开腹胃癌根治术98例患者。其中男62例,女36例,年龄27~79岁,平均(57.34±9.36)岁。临床症状包括腹痛60例,黑便27例,腹胀28例。术前均行腹部CT增强检查及胃镜检查,经活检确诊为胃癌。术前检查均未提示有远处转移。 1.2 手术配合方法 1.2.1 术前配合 1.2.1.1 心理护理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耐心讲解腹腔镜手术相对开腹手术的一些优势、治疗的效果,与患者及家属多沟通,多交流,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1.2 术前准备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血型、电解质、肝功能、术前免疫、凝血功能、X线胸片、心电图、胃镜或CT,老年人常规行肺功能检查,评估患者的重要脏器功能和营养不良程度,是否耐受手术。 1.2.1.3 肠道准备术前禁食8 h,禁水4 h,以防因麻醉或手术过程中所致的呕吐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术前晚清洁灌肠,以防术中患者麻醉后肛门括约肌松弛,大便排出,增加手术污染机会,还可防止术后发生腹胀。 1.2.2 巡回护士配合 建立静脉通道,将吸引装置放于病人头侧,协助麻醉医生实施麻醉,为病人留置导尿,安置手术体位,打开各种仪器,连接好各种导线并调至正常使用状态,确保各种仪器正常使用。根据手术需要及时调节手术体位,完整正确的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手术结束后待病人麻醉清醒,病情平稳后护送病人回病房,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 1.2.2.1 切口保护:剖腹后,认真保护切口,探查应从远处开始,首先探查盆腔,腹主动脉周围,肠系膜根部及肝脏等,最后探查胃和区域淋巴结.注意应避免过多的牵拉和挤压。 1.2.2.2 细心操作:操作应轻巧.可先结扎胃左、右及网膜左、右血管,切忌挤压肿物组织,以防血行及淋巴扩散。对于癌肿及附近组织提倡整块切除的原则.避免因血管或结间淋巴结切除造成癌栓溢出及种植。对离断的组织必须应用衬垫加以保护。处置胃肠道时应设两只弯盘,将清洁及污染物严格分开切除术后在消化道吻合前应更换手套,器械和敷料接触过肿瘤的物品应重新更换。 1.2.2.3 冲洗腹腔及术中化疗:根治术后,在关腹前应用温热蒸馏水(43℃)冲洗腹腔并抽吸干净,然后应用5-FU或MMC等药物稀释后冲洗.必要时在腹腔内留置一多孔硅管,便术后继续局部化疗。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均无并发症。平均住院日为10d,术中出血平均约260ml,肛门排气时间为2d~3d,术后5d~8d下床活动,4d ~5d进流质饮食。出院时均恢复饮食。 3 体会 开腹胃癌根治术难度大,而且常联合多脏器切除,更增大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所以要求医护配合默契,技术操作必须熟练。由于手术难度大,仪器多,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洗手护士对各种器械必须熟练掌握功能及使用的注意事项,确保配合的准确、及时,以缩短手术的时间。术中严格无菌和无瘤技术,术毕及时清洗器械和上油保护。 巡回护士要掌握各仪器的操作规程及常规维护,确保仪器设备的使用完好率。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中根据手术的需要及时调整仪器各参数,及时调整手术需要的体位。密切配合麻醉医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余佩武,罗华星.腹腔镜在胃癌诊治中的应用状况和进展.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6,1:21-24. [2]车向明,曹红,张小龙.早期胃癌的诊断及治疗进展.医师进修杂志,2004,27(1):27. [3]车向明,王曙逢,李国威.如何看待不同的胃癌分期系统.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6,9:641-642.

17例胃癌在腹腔镜下行胃大切术的治疗体会

17例胃癌在腹腔镜下行胃大切术的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2-09-03T10:27:27.5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2期供稿作者:王庆涛 [导读] 探讨胃癌在腹腔镜下大部胃切除术的治疗体会,为腹腔镜技术治疗胃癌提供临床依据。 王庆涛(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 529030) 【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2-0101-01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在腹腔镜下大部胃切除术的治疗体会,为腹腔镜技术治疗胃癌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我科2009年—2011年,采用腹腔镜行胃大部切除术的胃癌患者17例,平分两组,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胃大部切除术10例。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之间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开腹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都明显少于开腹组。两组术后都无明显并发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下大部胃切除术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上具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胃癌腹腔镜胃大切除术治疗体会 胃癌在世界各国都有较高的发病率,在我国更是据恶性肿瘤死亡率第1位,约占胃全部恶性肿瘤90%以上。根治性手术是惟一可以治愈胃癌的方法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腹腔镜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与研究、进展,2009年—2012年,采用腹腔镜行胃大切除术,获得了满意的近期临床治疗体会,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我科2009—2011年收治胃癌患者17例。将17例纳入腹腔镜组,另抽取同期中行开腹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0例做对照组。腹腔镜组中,男10例,女7例,年龄38—63岁,平均年龄47.5岁。对照组(开腹组)中,男6例,女4例,年龄41—70岁,平均数51.5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情况对比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手术方法治疗组:腹腔镜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全身麻醉,仰卧位,术者位于左侧,第一助手位于右侧。建立CO2气腹后,脐1cm处置10cm穿刺套管作为镜孔,其余3孔分别位于左、右中腹部锁骨中线上和上腹锁骨中线上。将大网膜向头侧翻起,从横结肠中部以超声刀离断大网膜,沿横结肠系膜前叶下分离,向右侧至结肠肝区分离裸化胃网膜右动脉,在根部上钛夹后切断,清除淋巴结。游离十二指肠,距幽门3cm上直线切割器,切断十二指肠。游离大肠膜至结肠脾区,切断胃网膜左动静脉,裸化胃大弯侧至无血管区。用无菌塑料薄膜保护切口,将胃提出腹腔外,于预定半面切除远端胃及肿瘤,冲洗腹腔后关腹。对照组行传统远端胃大部切除术。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8.0处理各组数据,计量数据以(X Tx-±S)表示,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腹腔镜组与开腹组之间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开腹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都明显少于开腹组,见表1。 表I 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手术期情况比较 例数(n)手术时间(h)出血量并发症 腹腔镜组 17 55±10.6 185±8.9 0 开腹组 10 76.3±15.2 662±18.5 2 术后并发症:腹腔镜组17例无并症发生,开腹组的术后出现残胃无力1例,肺部感染1例,并发症患者予以对症治疗后好转,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仍是目前治疗的最有效办法。但传统的开腹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疼痛明显、合并症较多。所以胃癌的微创手术一直是外科医师不懈的追求的研究课题。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术中出血少、视野清晰、切口较小、术后疼痛轻、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等优点,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但在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术因其解剖关系复杂、切除缝合难度大、技能要求高,对于一般外科医师而言,仍是一道难题。国内、外开展单位及报道例数较少,是目前胃癌外科临床研究的一大热点问题。这一手术的成功标志着外一科在微创外科手术方的面先进水平。应用最佳的方法、最好的技术、最小的创伤、最快最合理地病人解除病痛,已成为外科医生和患者共同追求的目标。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外科使过去的许不可能成为可能,将外科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显示了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强大实力。 胃癌在我国在恶性肿瘤中死亡率占第1位,根治性手术是惟一可以治愈胃癌的方法。近年来,多个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其腹腔镜手术在治疗结直肠癌中有相同的远期疗效,证明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恶性肿瘤是安全的,在我国;胃癌发现时,多数已属进展期胃癌,腹腔镜进展期大部胃切除术手术的适应症目前存在争议。腹腔镜胃癌手术淋巴结清除与胃切除范围要遵循开腹手术的基本原则。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可以行完全腹腔镜下胃癌局部切除术,对于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行腹腔镜下胃癌D1根治术、甚至D2根治术,而对进展期胃癌应行腹腔镜下胃癌D1或D2根治术。有研究报道:对一组T2b期进展期胃癌实行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D2淋巴结清扫术的3年随访结果,发现和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后复发率,3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期无明显差别。我们腹腔镜组手术均达到标准大部胃切除术要求,切缘达到RO,即镜下病理阴性,术中术后无死亡病例,腹腔镜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达到了根治范围,技术是可行的,安全的有研究发现腹腔镜组患者术后1周CD3+、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迅速恢复全接近术前水平,而开腹组术后1周内持续处于低水平,术后2周才恢复全接近术前水平,说明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且恢复较开腹于术快。无论开腹还是腹腔镜下行标准胃癌根治术,在清扫第二站淋巴结时损伤腹腔从影响小肠蠕动功能的恢复。还有研究报道37例行LADG+D2淋巴结清扫术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比开腹组快,这可能与腹腔镜下精细操作有关。本组结果显示,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腹腔组与开腹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腹腔镜下大部胃切除术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上具有明显优势。然而,其远期疗效尚有待观察。

胃癌急性穿孔25例手术治疗体会

胃癌急性穿孔25例手术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1-07-19T16:53:56.577Z 来源:《求医问药》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徐进[导读] 胃癌急性穿孔是胃癌进展到晚期的比较少见的并发症之一,起病急、发展快、病情严重、死亡率高、治疗棘手。徐进(江苏省海安县中医院江苏海安226600)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的体会。方法:对25例胃癌急性穿孔的诊疗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结果:单纯穿孔修补、捷径术、姑息性胃大部切除和胃癌根治的生存期分别为7m、13m、17m和>24m。结论:胃癌急性穿孔存活期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和手术方式。 【关键词】胃癌急性穿孔;手术体会 【中图分类号】R7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3-0056-01 胃癌急性穿孔是胃癌进展到晚期的比较少见的并发症之一,起病急、发展快、病情严重、死亡率高、治疗棘手。 我院自2001年1月~2009年12月间共收治了25例胃癌穿孔患者,占同期胃癌病人的1.2%,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中男16例,女9例,男女比例1.78:1;患病年龄45~72岁,平均61.5岁;从发病到手术的时间为3.5~70小时,平均10.5小时;住院14~26天,平均住院17.5天。 1.2临床表现本组均有突发上腹部剧痛,继而波及全腹部,满腹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的表现;穿孔原因:饱腹后8例,外伤性2例,胃肠钡餐后2例,酗酒后3例,无明显诱因10例;术前已经确诊的6例;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病史3例,术前有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22例,贫血、消瘦、黑便8例;腹平片提示膈下游离气体14例,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4例;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糖尿病等慢性疾病7例。 1.3手术资料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穿孔部位均在癌灶中央,合并幽门部梗阻4例;癌灶位于胃小弯13例,胃窦部8例,胃大弯3例,胃底近贲门部1例;均为溃疡型浸润型癌,直径3~6cm,穿孔直径0.5~2cm;发现腹腔内广泛转移2例,肝转移2例,横结肠转移3例,胰腺转移1例,腹水癌细胞检查阳性11例;手术方式:单纯穿孔修补术5例,穿孔修补+捷径术4例,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11例,胃癌根治术4例,胃造口术1例(穿孔修补术中有3例施行二期根治术)。 1.4病理结果本组术后病理报告结果为:低分化腺癌9例,中分化腺癌6例,高分化腺癌3例,未分化腺癌4例,粘液性腺癌3例。 2结果 全组25例有24例获得随访6~36个月。单纯穿孔修补术5例中有4例死亡,其中1例术后30小时死于中毒性休克,1例二期根治术于16个月死亡,平均生存期为7个月;穿孔修补+捷径术4例中有3例死亡,其中1例术后第5天死于MOSF,2例二期根治术中有1例于22个月死亡,平均生存期为13个月;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11例中失访1例,死亡7例,平均生存期为17个月;胃癌根治术4例中2例于第21和30个月死亡,其余2例健在。 3讨论[1] 2.1疾病特点胃癌急性穿孔是胃癌发展到相对晚期的结果,是进展期胃癌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曾有文献报道约占同期胃癌的1%[1];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胃癌细胞中多种蛋白酶及癌毒素作用,使胃壁的蛋白质及细胞被破坏,取而代之的癌组织比较脆弱造成胃壁稳固结构被严重损害,当出现胃内压增高或坚硬的内容物损伤病灶时可引起局部破溃。因其发病急、变化快、穿孔直径大、病理恶性程度高,临床诊治较棘手。 3.2早期确诊胃癌穿孔的症状与消化性溃疡穿孔相似,均表现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鉴别很困难,本组术前只有6例确诊。应从以下方面提高警惕:①年龄大于45岁的男性;②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病史或症状,近期疼痛性质和规律改变的,体重减轻和黑便者;③近期出现不明原因食欲减退、上腹隐痛、消瘦、黑便或上腹部包块;④左锁骨上窝触及无痛性、质硬的淋巴结肿大;⑤术前B超或CT发现上腹部包块和腹腔转移病灶;⑥腹腔穿刺液呈血性或咖啡样。术中发现溃疡直径较大、质硬、边缘不整,周围侵润粘连时应作快速病理活检。 3.3手术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治疗原则是急诊手术治疗,术中根据患者的体质和耐受力、腹腔污染状况、溃疡穿孔的性质综合决定手术方式。从本组资料来看,验证了姑息性手术明显短于根治术[2],故我们认为:①对患者耐受力较好、穿孔发生时间较短(<8h)、腹腔污染不严重者,应尽量行一期胃癌根治术;②对局部病灶等综合情况不符合根治条件的,应积极行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③对患者一般情况较差、腹腔污染较重、病灶状况不理想者应以抢救生命为首要考虑,行穿孔修补术,尽量加行胃肠吻合、胃造瘘等捷径术;术后经综合处理,待患者一般情况改善后,积极施行二期根治术;并辅以化疗和支持治疗。近期出现不明原因食欲减退、上腹隐痛、消瘦、黑便或上腹部包块;④无论何种手术方式,应注意腹腔低渗灌洗,减少随胃内容物穿孔至腹腔的肿瘤细胞种植的机率,增加根治术后的存活期。 我们认为,对于胃癌急性穿孔病人,要掌握其疾病特点、综合分析、及早确诊、早期手术,尽量施行胃癌根治术;术后加强抗感染、营养支持、适当化疗,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道达.胃癌急性穿孔的治疗[J].临床外科杂志,2005,13(8):471~472. [2]孙可望,等. 胃癌急性穿孔的治疗[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7):479~480.

胃癌的各种手术的选择

胃癌的各种手术的选择: 1.根治性切除术:也称为治愈性切除。即将胃癌的原发病灶,连同部分组织及其相应的区域淋巴结一并切除,临床上不残留任何癌组织。又因其区域淋巴结清除的范围不同,而分为不同的四种根治术:未将第一站淋巴结完全清除的称R.术式:将第一站淋巴结完全清除为R1术式,同样清除全部第二站或第三站淋巴的,称为R2 或R3术式,又可根据淋巴结转移程度与淋巴结清除范围的关系,区分为绝对根治与相对根治二种,绝对根治是指淋巴结清除超越转移淋巴结第一站以上,如第一站淋巴结有转移,施行R2或R3根治,即谓绝对根治。如仅作R1手术,虽然临床上也无残存转移淋巴结,但只能认为是相对根治。一般根治性胃大部切除的范围,应包括原发病灶在内的胃近侧或远侧的2/3~3/4、全部大小网膜、肝胃和胃结肠韧带及结肠系膜前叶、十二指肠第一部分以及胃的区域淋巴结。有时胃体癌为了清除贲门旁、脾门、脾动脉周围淋巴结,须行全胃及胰体、尾与脾脏一并切除的扩大根治术。癌肿累及横结肠或肝脏左叶等邻近脏器时,也可作连同该受累脏器的根治性联合切除术。由于扩大根治术的手术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所以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如无选择的将全部胃癌均施行扩大根治术,并不能提高胃癌的生存率。一般认为胃体部癌、弥漫浸润性癌及已有第二站淋巴结转移的胃窦部原则上应作扩大根治术。关于早期胃癌的手术问题,以往均主张作R2术式。近年来。随着早期胃癌病例的不断增多,手术经验的日益丰富,积累了较多的临床资料。发现单发病变的早期胃癌其生存率不但显著地较多发病变为高,而且全部病例的复发率也较低,仅2.8%,且绝大多数的复发病例均是病变侵入粘膜下层伴有淋巴转移的早期胃癌。另外其复发的形式也多是血行转移至肺及肝。另一值得注意的是不论癌肿是否已侵入粘膜下层的单发病变,三种不同的手术方式――R0、R1、R2的生存率无甚差异,所以认为早期胃癌的手术方式,粘膜内癌应作R1术式,粘膜下癌作R2手术;小于2厘米的息肉状粘膜内癌,作癌肿局部切除或R0术式已完全足够。 2.姑息性切除:对姑息性切除也存着在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姑息性切除只能解除幽门梗阻、出血、疼痛以缓解症状,而不能延长生命。因此,剖腹发现癌肿不能根治时,如无上述并发症者即放弃切除手术。多数认为,有不少手术时认为是姑息切除的胃癌病人术后存活5年以上,甚至5年生存率可达11%左右。国内统计胃癌姑息性切除生存率达11.7%。在各种不同原因作姑息切除病例中,以切端残留癌的疗效最佳,其次为胃周围浸润,再次为残留转移淋巴结与肝转移,而以腹膜种植为最差。因此,对癌肿切除应采取积极态度,更不要轻易的将某些可根治病例作一简单的姑息切除,使某些病人失去治愈的机会。所以,即使已有超出根治切除范围的转移,只要患者全身情况许可,癌肿局部可能切除时,仍应积极争取姑息性胃部分切除术。至于姑息全胃切除则一般不主张,因为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 3.短路手术:如癌肿不能切除而有幽门梗阻可作胃空肠吻合术,解除梗阻,使病人能够进食以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及创造条件接受其他药物治疗。

胃癌的手术治疗历史悠久

胃癌的手术治疗历史悠久,自1891年Billroth施行首例胃癌切除成功,至今已过去100多年。虽然从全球胃癌外科治疗情况看,效果远不尽人意,但外科治疗胃癌仍是有希望治愈的有效方法。在我国胃癌患病率和死亡率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过去30年里,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仅徘徊在20%~30%。与西方国家胃癌切除5年生存率的10%~30%[1]基本一致。而日本5年生存率约为60%,与我国及西方国家相比疗效显著提高得多。我国临床医疗中心多数已形成以手术为主和辅以化疗、放疗、生物免疫疗法的外科综合治疗模式,胃癌的整体疗效已有所改善,但就具体方案而言,仍有不少方面值得进一步完善,本文就此方面作一综述。 一、胃癌分期的标准与方法 胃癌的TNM分期,UICC,AJCC,JCC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和多年的讨论,在世界范围内得以推广,但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难度,主要是因为N所属淋巴结转移的程度不一,按TNM分期,N0为所属淋巴结无转移;N1为1~6个淋巴结转移;N2为7~14个淋巴结转移;N3为15个以上淋巴结转移,要求每一例必须检出15个以上淋巴结,这在术前分期中难以做到,也给胃癌手术后检出淋巴结增加了难度[2]。目前,采用螺旋CT、超声内镜等技术对胃癌术前分期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及设计手术切除范围提供了依据。有选择性地联合应用这些技术,可在术前对癌肿浸润胃壁深度、淋巴结转移范围以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等有较明确的认识。与术后病理分期相比较,术前TNM分期的准确性一般可达到80%以上。对于早期胃癌,一经确诊即可直接手术;对于进展期胃癌,选择合理的术前治疗将有助于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减少术后复发;对于晚期或无法切除的胃癌,则可避免单纯的手术探查[3]。 二、手术方式 1.胃癌缩小手术 缩小术式包括胃镜下癌灶切除、腹腔镜下癌灶或(和)区域淋巴结切除及开腹缩小手术。其手术适应证为癌灶<1~3 cm,≤N1,≤T1,≤a/b病例[4]。

胃癌根治术

胃癌根治术 【名称】 胃癌根治术(Radical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 【概述】 胃癌分为早期、进展期。早期胃癌是指癌灶仅局限在黏膜内或黏膜下层,尚未侵及浅肌层者。病变范围的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均不能作为判断早晚的标准,惟一的标准是侵犯的深度。进展期胃癌是与早期胃癌相对而言的。凡癌灶侵及肌层以上,不论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均属进展期胃癌。 按照淋巴结清除范围的不同,可将胃癌手术方式分为根1、根2和根3三类。根是指对胃本身癌灶的彻底切除。1、2、3是指对淋巴结清除的范围,即清除第1站、第2站或第3站淋巴结。根据原发癌灶所处部位的不同(胃窦部、胃体部和胃底部),应清除相应的第1站、第2站或第3站淋巴结所包括的范围亦有不同(表1)。 根据癌灶的部位和大小,可将胃癌的术式分为远端胃次全切除、近端胃次全切除、全胃切除和扩大胃根治性切除(包括同时切除脾脏和胰体尾部和伴部分肠切除)。病灶位于胃窦或胃底,范围不超过一个胃区者可行远端或近端胃次全切除;范围超过一个胃区或癌灶位于胃体偏大者均应行全胃切除。若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为低分化腺癌,此类肿瘤侵犯性强,病变范围亦广,癌细胞常由黏膜下弥漫扩散。术前胃镜检查和术中肉眼及手感判断,往往难以确定病变的范围。不少病例行胃次全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切缘亦无肿瘤,但术后仍出现吻合口局部复发。故对低分化腺癌病例,应放宽全胃切除的适应证。 【适应证】 (1)经胃镜和钡餐检查后确诊为癌者。 (2)临床检查锁骨上无肿大之淋巴结,无腹水征,直肠指诊直肠膀胱(子宫)窝未触及肿物者。 (3)无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血清白蛋白在3.5g/L以上者。 (4)术前B超及CT检查无肝脏或肺部等远处转移者。 (5)剖腹手术探查未发现肝转移,无腹膜弥漫性种植转移,肿瘤未侵犯胰腺、肠系膜上动脉,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者。 【禁忌证】 (1)临床已证实有远处转移,如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直肠指诊触及直肠膀胱(子宫)窝有肿物,B超、CT或胸片证实有肝或肺转移者。 (2)剖腹探查发现腹壁已有弥漫性种植转移,肝脏有转移灶,肿瘤已侵犯胰腺实质或已累及肠系膜上动脉,盆腔已有肿物种植,腹主动脉旁已有淋巴结转移者。 出现上述现象的肿瘤已属不可能行根治性切除的范围,可酌情行姑息性手术,包括姑息性胃部分切除或胃空肠吻合术。 【术前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