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伤寒论笔记

JT伤寒论笔记
JT伤寒论笔记

第一周1-1 傷寒論序張仲景生平內經+湯液經法

卷三傷寒例

【3.11】又土地溫涼,高下不同;物性剛柔,飧居亦異。是故黃帝興四方之問,

歧伯舉四治之能,以訓後賢,開其未晤。臨病之工,宜須兩審也。

【3.12】凡傷於寒,傳經則為病熱,熱雖甚,不死;若兩感於寒而病者,多死。

尺寸俱浮者,太陽受病也,當一二日發。以其脈上連風府,故頭項痛,腰脊強。

1-5感冒傷寒論基本輪廓概述。六經傳病。

足太陽膀胱經也可涉及感冒之外的其他方面

例如:如果足太陽膀胱經有問題,可能會出現相關症狀:

->足太陽膀胱經在脊椎左右各兩條,和脊椎是否正有關,也可用治足太陽膀胱經的藥

去治療這類病症。

->腎臟機能:排尿功能,蛋白尿,腎衰竭也和膀胱經有關。

如果把六經病精通的話,很多奇怪的疾病療法能想得到。

講義:P2

帝曰:願聞其狀?

岐伯曰:傷寒——

一日巨陽受之,故頭項痛腰背強。

二日陽明受之,陽明主肉,其脈俠鼻絡于目,故身熱目痛而鼻乾,不得臥也。

(脈尺寸俱長)如果沒有逼出去,則入手陽明大腸腑,大便乾,排不出。此時以承氣湯,

大黃芒硝通大便的同時,把病邪從腸道內側拔除。

三日少陽受之,少陽,其脈循脅絡於耳,故胸脅痛而耳聾。三陽經絡,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藏者,故可汗而已。

淋巴系統。淋巴涉及水代謝,會口苦、頭暈

往來寒熱,熱多寒少。少陽經盤旋在頭側。中間夾腦部下丘,控制體溫的機制。

四日太陰受之,太陰脈,布於胃中,絡於嗌,故腹滿而嗌乾。

脾代表人的消化能力,傳到脾經就沒有消化能力了-→上吐下瀉。

太陰經水瀉水瀉————理中湯

下利清谷——腎陽不足。理中湯+附子,四逆湯

五日少陰受之,少陰脈,貫腎絡於肺,系舌本,故口燥舌乾而渴。

足少陰腎、手少陰心。心是靈魂的中樞。

心腎受邪①人會變遲鈍。

②扁桃體痛。

③非常想睡,很萎靡。

④心陰不足:煩躁,無法入睡。---→朱鳥湯

⑤其他可能的併發症,許多病會死在少陰。

六日厥陰受之,厥陰脈,循陰器而絡於肝,故煩滿而囊縮。

厥陰,肝經,風木之氣,風木是陰陽、水火在混合時產生的流動。人的陰和陽靠厥陰區黏合在一起。厥陰受損,陰和陽會脫開。

當歸四逆湯時氣血相和治手指尖端發冷發白(雷諾氏症)

厥陰的區塊:肉體的肝和心,及其之間的橫膈膜——筋(涉及消渴、心臟病、高血壓等)烏梅丸:寒+熱+酸把寒和熱“縫”回來。

總結:傷寒部分框架:

少陰病→心臟病、腎病的治法;

太陰病→消化系統的調理

少陽病→修復淋巴、膽腑。大柴胡湯,柴胡芍藥積實甘草湯→排膽結石(化小後再排)

膀胱經→正骨;

陽明經→美容

第二周

2-1足太陽膀胱經講義P6中醫譜系歷史變遷

2-2 傷寒論的框架六經治法中日經方→時方演變史傷溫之爭

2-3 膀胱經講義P7 關於足太陽膀胱經的內經摘錄

2-4 針法忌諱,難點。

腹部→募穴使髒的能量凝聚安寧

背部→俞穴使內臟更有活力

艾灸隔姜灸艾粒補法:不可有風;瀉法:吹

艾條越陳越好,如用新艾,宜隔薑灸或者離皮膚距離遠些。

取穴:穴位往往是骨風或肌肉交界點。

●風門+肺俞治療冬天發作的氣喘。

●厥陰俞對應肉體的心臟(膏肓區: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

●心俞古書:禁灸

●督脈:神道、靈台、至陽→促進骨髓造血機能

(心生血,通過補心改善造血機能)

△如果灸到上火,收火法:灸足三裏,如果還不夠,用附子+吳茱萸打粉用醋捏成團,貼湧泉穴。(使陽氣下沉)

●委中能瀉熱毒之氣,血分的熱毒

●尺澤瀉氣分熱毒(經絡就象河流,轉彎處容易淤積)

第三周 3-4 傷寒論卷六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

講義P13 受邪與傳化

病毒一開始進入人體時,人會怎麼樣?

風者,百病之始也。

暮而收拒,無擾筋骨,無見霧露(日常保養措施)風氣與太陽俱入,行諸脈腧,散於分肉之間,與衛氣相干。

衛氣:比較粗捍,活潑的氣,在經絡之外起保衛作用。(與風同

氣)﹌﹋

榮(營)氣:陰柔、滋養的氣,流在血管經絡裏。起滋養作用。(與寒同

氣)↙

邪氣於人“同氣相求”現象:

風(陽):混雜在人體陽的經絡部分

寒(陰):寒於骨“同氣相求”會鑽入骨。直接穿透衛氣,進入營氣、骨節。

衛氣來源和構成:1-太陽寒水之氣,被命門火蒸動而上行;

2-食物的營養和能量,由脾胃消化進入心,胸中大氣區塊;進入經脈,其中比較粗的能量被釋放的體表;

3-表皮屬肺金、肺氣;

4-三焦輸布之氣彌散出來,也會變成一部分衛氣。

營出於中焦,衛出於下焦

營衛是抵禦感冒的表層能量

衛氣得複,邪氣乃索。

命門之火——守邪之神三焦腑 氣街

(邪氣)中於面則下陽明,中于項則下太陽,中於頰則下少陽

正面後面側面

外邪入侵的其他方式:

曬傷、大風也是外邪入侵的一種

心情差,邪氣也容易傷心

形寒冷飲(體質寒,食冰)---------------------傷肺

摔跤、生氣,怒------------------------------------傷肝

傷寒論、難經的脈法:從上往下↓肺第一層剛沾到皮膚

↓心略往深

↓脾胃再按

↓肝再按

腎再按深

★一定會有的症狀

△多會有,八成會出現的症

○或許會出現的症狀

3-5 傷寒雜病論卷第六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

6.1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總綱)

太陽經過區域浮:表證的重要指標寒:太陽經病的重要指標寒傷營,無論燒到多高都會怕冷

6.2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風傷衛)

汗孔開,皮膚有濕潤感

6.3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

無論是否已發燒(寒傷榮)

脾胃之氣被調去抗擊感冒病邪;感冒時要少食少飲,不要消耗脾胃能量

怕風或怕寒,說明邪氣還在表層。人體內外反差大

參照3.31脈法

脈浮而緊,浮則為風,緊則為寒,風則傷衛,寒

則傷榮,

榮衛俱病,骨節煩痛,當發其汗,而不可下也。

6.4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此為傳也。

沒有變化數:快急:猛烈

傳屬:一個病症從前驅期到定型期的過程。六經任何一經都可以直接感染,邪氣都會經過太陽經,最後歸著於真正受病的經。轉屬,轉入:抗病機制由於體

質的變化而轉入另一個區塊。

如:太陽經--→陽明經

傳,經傳,行經,再經:

一個生命現象的週期。

溫病2類:①發炎②熱傷風——傷津液,如太陽轉陽明就是由於津液不足,寒水之氣不夠。

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

上下焦,尺寸熱邪鬱在身體呼吸粗重燥熱的氣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

水分被抽乾腎經受損(腎主二便)

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時瘈瘲;

火療法

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逆:誤治

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冬天,氣密藏。如果身體有虧損,病邪會進入。而此時身體的抗病機制處於休眠狀態。病毒進入身體使免疫系統變弱。到了春天,身體容易感染各種炎症。(類似於HIV的病機)

臨床上:

少陰經病→扁桃體發炎發于溫病得少陰病的概率很高。

●少陰病:脈細沉,即使扁桃腺發炎,還是要依照少陰病的醫法,不能用清涼藥。

●熱傷風:脈浮,下空。類似于桂枝湯證,麻黃湯證脈。

●溫病:脈扎實有力,滑。類似于陽明白虎湯證,承氣湯證,需用清熱涼血藥。

6.7病有發熱惡寒,發于陽也;無熱惡寒者,發于陰也。

抗病系統積極抵抗抗病系統消極承受

發于陽七日愈,發于陰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

見講義P16典故: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陰水的成數六

地二生活,天七成之→陽火的成數七

湯液經法:陽進為補,其數七火數也

陰退為瀉,其數六水數也

旋覆花:“貫通五臟真元”古方用於續筋:旋覆花(根)和黃糖、黑糖搗爛,敷於斷筋處……

6.8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參照P20 條文 3.10 和3.30)

經:週期

若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不一定是會傳陽明,而是任何經都有可能。

6.9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上午10點至下午2點)

6.10風家解表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常常易感冒的人,身體習慣感冒狀態,病去後,身體感還沒有調整回來,需要2個6天週期來慢慢調適。

6.11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

6.12病人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

實熱:脈可能沉、滑。滑脈:有裏熱例如大青龍湯證:煩,有裏熱。

6.13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

浮取沉取營分汗出,營分能量更加流失

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打噴嚏

6.14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

萬方之祖——桂枝湯

桂枝三芍藥三甘草二生薑三大棗十二枚

桂枝湯結構分析:

桂枝:補心陽。與心的能量結合,順著動脈衝出去

芍藥:1-使平滑肌放鬆。鬆開脾胃區塊→靜脈放鬆→血從靜脈末梢拉回(解倉、容餘)2-限制藥的作用範圍。對要作用的場域有收斂作用。

只用桂枝,芍藥,作用場域限制在血管(營分)

生薑:使氣“分岔”。把桂枝、芍藥的藥力分岔到衛分。

大棗:補營分。棗樹多刺,有鋒銳之氣,果肉卻肥潤→把衝突的能量轉化為滋養的能量

→保養水分

甘草:緩藥二兩定中間軸→生用:緩和;

→炙:加蜂蜜考熟,補中焦。

總結:

外症:脈浮緩,出得了汗,惡風惡寒。

病機:風氣傷到衛氣。

治則:把能量送到衛氣。

↓1-寒水之氣

方(方法):衛氣來源: 2-三焦之氣-→肺——表皮之氣

3-營氣中比較強悍的氣——————桂枝湯選擇的路徑

第五周 5-6

計量單位換

算:

桂枝湯煮法、服用法和注意事項: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後服,不必盡劑。

(煮三碗,如果一碗病除,剩下兩碗就不要喝了。)

煮藥用水和棗依照比例減少

一般七碗煮到五~四碗之間

時間:半小時左右 (發散藥不宜久煮) 熱稀粥:水多,稀的粥。

溫覆令一時許,遍身漿獎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服用後注意事項:加衣服,喝熱稀粥或熱水幫助發汗。桂枝湯發汗:不可出大汗,微汗就好。出大汗會傷元氣

*白芍:最好用炒白芍,生白芍性偏寒。脾胃虛寒體質的人可能會拉肚子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桂枝湯禁忌詳解: 生冷:桂枝湯的藥力是從脾胃引發出去,所以不能讓脾胃能量有額外的消耗。 生菜、水果、冷飲會降低脾胃熱能。

粘滑:肥膩之物對發表、發散的藥物有克制藥性的作用,可能會導致發散藥發散不出來。

例如:藥物配伍中有地黃就搭配麻黃同用就不發汗。

肉面:面是麥子做的,比較偏熱性。可能會影響桂

枝湯的作用場域。 肉類是古人不常吃的事物,脾胃忽然吃到會不習慣,增加脾胃消化的負擔。 五辛:蔥、蒜、辣氣味重,是發散類食物。

桂枝湯本身就是發散藥。可能會對藥性產生干擾。

酒:生薑、桂枝遇酒會與酒的濕熱相結合,形成更嚴重的濕熱。 酪:各種乳製品。 成年人消化乳品最消耗腎氣和脾胃之氣。 臭惡:味道重的食物會干擾藥性正常發揮。

桂枝

衛氣屬陽,營氣屬陰。桂枝通陰中之陽(走營分,行於血脈中)貫通身體的能量。 《神農本草經》引述:

牡桂上品:味辛溫·無毒·生山谷·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久服通神·輕身不老。

菌桂上品:味辛溫·生山谷·主百病·養精神·和顏色·為諸藥先聘通使·久服輕身不老·面生光華·媚好常如童子。

芍藥

芍藥中品:味苦平·生川穀· 主邪氣腹痛 · 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

氣。

緩解絞痛 疏通淤凝的血 不通則痛 配合補氣藥效果好

*芍藥使血液回到肝裏,是養肝的藥,養肝血。

味:並不酸,是收斂而曖昧不明的味道癥(zheng ):確定是有一塊實質的腫塊。

瘕(jia):有時有,有時沒,是血液迴圈不良造成的。 白芍:養血滋陰 赤勺:破淤血

* 用法:

◇甘穗半夏湯:有痰水糾結在上焦,加芍藥把痰水拉下來,轉入膀胱。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腸胃無力把水運化,用芍藥幫助其他藥把水拉到下焦。 ◇芍藥有滋陰作用,與補氣藥同用效果好。

乾薑乾薑中品:味辛溫·生川穀·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下利·生者尤良

咳嗽時 肺部有濕氣 暖中焦 腸胃道積冷水(過於濕寒) ·久服去臭氣·通神明。

古代通“疆”=“強” 禦濕之菜。

味辛:金 容平之氣,可分開“勾芒”之氣。

* 用法:

◇用其“熱”→甘草乾姜湯:治肺冷。用乾薑暖脾胃,再慢慢把熱量傳到肺,使肺暖回來。

→乾姜附子湯:治療表層衛氣不夠,所以取炮姜、乾薑的部分熱量。

→乾姜大量用法:理中湯或附子理中湯:對寒性體質,冬天吐血的人,血中寒

太大,以致腸胃附近血管中的血液有些寒凝淤塞,血液流通不過去就從旁邊溢

出來。在理中湯或附子理中湯中用大量乾薑使脾胃暖起來,溫化寒凝之處。使

血液順利流通,出血處自然癒合。不然吐血不會停止。

◇後世用法——清朝末年,鄭欽安在當歸補血湯中用炮薑。用炮姜的黑苦和當歸補血湯中的甘結合,“甘苦生陰”。強化滋陰效果。

◇現代用法——炮薑止血。“紅見黑止”用燒焦的東西止血。

◇止咳→張仲景時代用乾薑在小青龍湯,真武湯或小柴胡湯加減都用到乾薑。

→後世止咳很少使用乾薑,一般都用潤肺、化痰、降氣的藥。

◇除濕--→當歸生薑羊肉湯:生薑用到一斤,把身體下部的水度排除掉。

--→真武湯治水毒最有代表性的方

--→防己黃芪湯:生薑+黃芪的組合。灰、白、體胖、腐臭的人,皮下水毒積聚太多。

黃芪補入三焦,生薑打消水毒。

--→桂枝黃芪湯:治黃汗,用生薑、黃芪的組合去皮下水毒。

--→尿毒癥的偏方:老姜的姜汁,大量飲用,使病人出一身大汗,汗裏通常帶尿的氣味,一般三天就可以出院。(大量使用,去水毒)

*生薑表皮微涼,連皮煮不會太熱。

吃太多會散氣。

大棗

大棗上品

:味甘平·生平澤·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 能把鋒銳之氣轉化為陰柔滋養的能量 比較補營氣,走在經脈中(相對于衛氣行於血脈外面)

·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久服輕身長年; 補充營養,滋養脾陰 安定甯神 溫和化,比較入營分 葉:覆麻黃能令出汗。

↓↓ ↓↓ ↓↓ ↓↓ ↓↓ ↓↓ ↓↓ ↓↓

* 用法: 炙甘草湯:棗用到30顆。(治心跳不律) 當歸四逆湯:棗用到25顆。 重症肌無力:脾陰實,太濕。用平胃散:蒼朮去濕,去脾陰實。

甘草

甘草上品:味甘平 · 生川穀 · 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 · 堅筋骨 · 長肌肉 · 倍力 · 金

瘡·尰·解毒

平和,緩和各種偏性 補脾陰,陰有形 消炎

·久服輕身延年。 甘:土有緩和、中和毒性的作用。

解毒:古時用來解毒消炎。一般苦寒藥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甘草可以緩和症狀,而不會對人造成損害。

(直到清代發現金銀花,性涼,可消炎解毒,對人損害小,漸漸代替生甘草用來解毒。 *甘草黑豆湯:消除藥性。甘草5錢+黑豆1兩。用於吃錯藥後的補救措施。 黑豆:吸收藥力藥性。

第7周 7-3 傷寒論 卷六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 上

6.15 太陽病,項背強儿儿,及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後腦勺或肩背僵硬 桂枝湯+葛根四兩,桂枝芍藥各減一兩

葛根中品:一名雞齊根 · 味甘平 ·生川谷· 治消渴 · 身大熱 · 嘔吐

把津液升到上面

感冒的燥熱

·諸痹·解諸毒;

葛穀:直下利十歲已上

葛——作用在太陽、陽明之間。

*用法:

△葛單用:與豆豉同用 △解酒:-葛花解酲湯(使酒的實熱往表皮推出去)。需醒脾胃可加人參。(散酒氣的同時也散元氣) -葛根粉+赤豆粉+綠豆粉 1:1:1 喝酒前冷水送服一湯匙。 -千杯不醉:→葛根黃芩黃連甘草湯 →葛根黃連湯

△肩背僵硬(不是感冒引起的),比如空調房吹冷氣造成的後腦勺僵,肩膀酸痛: 煎劑:葛根20~40g 桂枝10g 炙甘草6~10g 炒白芍30g

威靈仙、秦?各10g 雞血藤30g

*肩膀酸痛、後腦勺僵形成原因:1-風濕 用上方;

2-命門火不足。右尺脈浮大(虛的表現)——

治法:灸關元、真武湯、附子湯。

* 葛的副作用:“竭胃汁” 柴胡——“劫肝陰”

時方派對葛的誤解,認為葛會“引邪入陽明”不宜用在感冒初發。其實葛的作用是向外推。是感冒初期的良藥。 6.16 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衝者,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方:脈浮怕風等症狀)

正確醫法是把體表寒氣發出去。病邪被抵抗力托回原來的位置(悶脹感)

若不上衝者。不可與也。(此處“上衝”不能和奔豚混淆)

病邪不能被托回原來的位置

6.17 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此為壞病,

(對應上條“若不上衝”的情況)

桂枝湯不可與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病邪可能被下到不確定的任何位置)6.18 桂枝湯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也。

風邪在最表麻黃湯證

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若酒客病,亦不可與桂枝湯,得之必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酒客:飲酒會增加濕熱,常年喝酒身體積蓄大量濕熱。甘草會粘住濕熱,生薑大棗都會加重濕熱。

偶爾喝酒後得桂枝湯證,可以喝桂枝湯+解酒藥:枳椇子,或者麝香(當門子)

6.20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也。(當濕熱之氣太多,桂枝湯會引發濕熱鬱積發炎,起膿。)

△咳嗽有風又上火,吃桂枝湯可能會發生吐血,(肺膜發炎破裂)

6.19 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朴,杏子與之佳。

不是喘發作,而是有喘的人、很容易喘的人,感冒後會併發喘,加厚朴杏子防範。

杏仁用於喘,而不用於咳。喘是呼吸淺,缺氧的感覺。

(杏仁用法多關係到“喘”,而不是“咳”。在“咳”中,與麻黃同用起作用。)

不同體質的人,感冒後有不同習性,有人容易一直咳。加杏仁可以預防這個症狀

7.12 太陽病,下之微喘著,表未解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主之。

桂枝湯+厚朴二兩,杏仁五十枚(去皮尖)杏仁降肺氣

杏核仁下品:味甘溫·生川穀·治咳逆上氣··喉痹·下氣

降肺氣喉嚨發炎肺上火,降肺气

·產乳·金瘡·寒心·奔豚(心陽不夠)

肺氣肅降胸痹豚:小豬(水畜)

●杏仁使用注意要點:→不能用來暖肺。杏仁主降而潤,不能補。治濕寒的咳不能用杏仁;

→乾,有實熱的咳可以用,須與其他藥物配合。

●杏仁主要用於定喘。

厚朴中品:味苦溫·生山谷·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驚悸

不可作補藥內外合邪脾胃有濕寒會影響心

臟,厚朴可散濕寒

·氣血痹·死肌·去三蟲(去濕,改善腸胃環境)

適用於內外合邪,把體內和體表的邪氣一起排出

厚朴和枳實在大承氣湯中同用,有向寬向下開拓的力道

厚朴VS枳實

●厚朴,黃連“厚腸胃”的思考:

都很燥,能去脾濕,增強腸胃活力;

但黃連苦寒,厚朴散氣,不宜久用。如果長期服用,要配合其他補藥。

第十周

【6.21】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

用麻黃類藥發汗過度風邪仍在津液缺乏

桂枝加附子湯主之。(桂枝汤+附子一枚)

●冒虛汗,汗中的陽氣是從血液中來,汗出太多,會造成心陽虛,不能收攝體表汗

孔,汗就自動流失。如果人會隨著汗出而更加虛弱下去,適用此方。

●自汗不同與盜汗。盜汗是睡著以後大量出汗。

●桂枝與麻黃的分野:麻黃湯症的中寒症狀,同時汗也出得了。表陽虛。應用桂枝加附

子方

附子下品:味辛温·生山谷·治風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瘡

大補先天之陽驅散風濕風邪進入傷口,用附子驅風邪

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痿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

風濕,痛風可改善體質

生附子:破陰實泄。

炮附子:補陽氣補。炮製過的生附子,炮熟後表皮會自然脫落。要大劑量使用才能補到把陰實慢慢推出來

烏頭:整株附子的母株。根須分化結出附子。(三年附子,四年烏頭,五年天雄)

天雄:在母株上結了五年的附子,不散開鬚根形成新的烏頭,而是凝聚陽氣生長成長長的形狀,深入地下。

用於固精(用大枚附子+沉香也可以達到這樣的藥力)

側子:不成形的附子。

漏籃子:長得太小的附子,會從籃子洞眼漏出來。

天椎:沒有長成的附子,只長成小小的椎形。

烏喙:分叉的天雄,形狀如鳥喙,毒性最強。

●治法及保存

→消除烏頭毒性的方法:用蜜煮,再用煮過烏頭的蜜直接入藥。

→消除附子毒性的方法:沸水煮,翻滾一小時左右,如果水量少無法翻滾,須煮2小時。

→新鮮附子不易保存,變質很快。一取出就要立刻用鹽鹵醃制(鹽鹵附子)

→薑炙附子:薑能分解毒性,但不會破壞附子補陽的效力。

→黃附子:炮製時間更充分,毒性祛除更徹底(或者用甘草炮製,烘乾)

→黑附片:用黑糖染黑烘乾。

→白附片:切片,貼在鍋壁上烘乾,毒性沒有完全消除。

白附子:是一種美容藥,不是附子。

香附:莎草的根。

●附子中毒解救法:蜂蜜生薑水煮附子的原湯《彰明附子記》

第十一周條文

【6.22】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

胸口的元氣受損,病邪進入(悶)→心陽受壓迫

【6.23】

可看作前條症狀+惡寒補充陽氣

△臨床上的擴展應用:冠心病,冠狀動脈硬化變窄,心臟陽氣營養不夠,會造成胸悶,絞痛。

天黑,天冷,冬天,疲勞後發作的心絞痛,有寒邪在胸中,可以用此

【6.24】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

往來寒熱,少陽證的標示

元氣不在體表抗邪,病已除,不用再抵抗

②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吐、更下也;

汗吐下,傷元氣傷津液,不可再用桂枝湯麻黃湯之類

③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面色潮紅,微血管充血,病沒好全,此時元氣和邪氣都很弱。風疹的癢

●病邪已被逼到體表,而邪氣也變弱,元氣也虛,風邪被逼到體表,而表不開桂麻各半頓服,只吃一次。

【6.25】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府、風池,卻與桂枝湯。

後腦的血液凝滯不通的時候,病邪不容易從來路出去。

●刺風池風府:放血療法,用放血針輕點一下,擠一滴血出來,凝瘀會疏通一些

怕痛的話,也可用刮痧片。

●各類湯證的“煩”:

→大青龍湯的“手足煩”:手腳放在哪里都不舒服。

病機:大青龍湯證是寒氣把衛分營分都封死,肌肉悶在裏面又熱出不來。

陽氣被陰濁之邪包住不能掙脫而產生煩躁感。

→白虎湯、承氣湯:熱很大而產生的煩。(肌肉區塊發熱產生大量的熱)

→會“煩”的寒證:吳茱萸湯證——身體重要區塊,肝、脾等區被陰寒之邪糾結住。靈魂會想

要掙脫。身體感會很煩。

吳茱萸湯證的偏頭痛:痛得想要撞牆。(僅僅是血虛頭痛,只是痛,可以忍受)

【6.26】太陽病,服桂枝湯後,大汗出,脈洪大者,與白虎湯;

轉陽明有兩個原因:①病邪傳病;②氣血不足,太陽區薄,身體會自主轉陽明。

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病邪散,不容易驅趕,桂枝更適用。少量麻黃開汗孔,桂枝湯面狀緩緩推出病邪。

不癢,病邪並沒有完全被逼到體表某區片。一日三服——需要些時間慢慢推出。

【6.27】太陽病,服桂枝湯後,大汗出,大煩渴,脈洪大者,

余邪入陽明白虎湯證再加煩渴,津液不足

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6.28】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若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

(小發汗法)

+1/8越婢湯分三次喝,劑量輕,藥性猛(煮的時間短)。

現代麻黃已煮、烘過,不必去沫。

●越婢湯治風寒之氣而有水腫清皮下水腫(例如:急性慢性腎炎)

●麻黃6量,在雜病中退水腫。和大青龍湯作用方式很相似。大青龍是把悶在體內的邪發掉●石膏與麻黃同用,會讓麻黃不猛。白术配麻黃葉有類似作用。薑棗也可加減調節。

▲太陽轉陽明

桂枝湯太陽病,邪氣未除盡,轉陽明---→白虎湯證,或白虎加人參

太陽經轉陽明之間,病邪慢慢深入,而人越來越燥---→葛根湯

肌肉再繼續產生陽明病的熱,寒邪太盛,閉住體表,出不來---→大青龍湯(太陽陽明相結合的症狀)

【6.29】太陽病,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

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

▲病因:不是表證,而是類似于太陰病的症狀。水循环問題

胃以及腸胃區塊由於病邪而變虛弱,不會吸水,所以會水脹,停留在胃。

小腸不能吸水至下焦,命門之火沒有腎陰滋養,乾燒上來導致→翕翕發熱▲藥性結構:

茯苓——幫助小腸吸收水分

白术——提高整個消化道吸收營養的能力

芍藥——把水分拉到下焦。芍藥有向裏向下扯得力道

▲相對之方:桂芍相對

→苓桂术甘湯 VS 芩芍术甘湯

→黃芩湯:芩芍草薑棗 VS 桂枝湯:桂芍草薑棗

(小陰旦湯)向下焦收束(小陽旦湯)

→10.24條桂枝去芍藥加茯苓白术湯則看似太陰實則表證。

第十三周條文

【6.26】太陽病,服桂枝湯後,大汗出,脈洪大者,與白虎湯;

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白虎湯方只要有生石膏就能成立,其他藥可根據情況替換。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1 麻黄于方剂中的数学原则 (1) 酸枣仁药性的探寻 (4) 麻黄于方剂中的数学原则 〔本文为JT叔叔投稿于香港《MM》杂志之旧文〕 麻黄,所谓「标热本寒」之药也,其形中空如管,能从骨、从血脉中把阳气发出来驱散寒邪,能祛邪,但人会虚。 张仲景书中的药的走法,有「与皮表平行」的药,有「与皮表垂直」的药,代表性药味,例如麻黄是垂直皮表发汗的,柴胡是平行的(走少阳区),二药王不见王。在柴胡剂中,枳实可用(平行),厚朴不同用(垂直);相反地,枳实不同麻黄剂一起用,厚朴与麻黄一起很好用。用反了,枳、朴皆不得发挥其药效。 但,反面来说,张仲景也依此原理「制」麻黄。麻黄和两类药物同用时,会受制而药性变得温和。 其一: 阳明区块药,药性顺肌理而行,属平行药。例如葛根、石膏、苍朮、白朮。 较没力的是葛根,例如葛根汤中有麻黄汉制三两,量和麻黄汤一样重,但葛根汤的发汗力仅得麻黄汤之半,于焉得知:葛根四两约可制麻黄三两其半,即一点五两。葛根八

麻黄三之比例时,可无发汗现象。 石膏、麻黄同用时,仲景麻杏甘石汤已示其例。麻杏甘石汤服后不发汗,但仍可去邪,即石膏八两可制麻黄四两。依此比例原则,越婢、大青龙,虽麻黄六两,但因石膏有鸡子大(约汉代六至八两),则麻黄之发汗力仅余三两,即同于麻黄汤。 朮类则今人研究:二倍于麻黄时,发汗力减半,四倍时全无汗力,而祛湿之效皆甚佳。风湿患者临床,麻黄加朮汤,以此原则量其虚实作加减。 此其与阳明区药之相互作用其大概。 第二类: 附子、细辛、地黄等直入少阴心肾之药,则不直接影响麻黄之发汗力,但会深化其发汗力。 另外,治寒饮而咳的小青龙汤,因有半夏,移肺中水入膀胱,故不成汗解而成尿解。直用生半夏如《伤寒论》剂量(半升约如汉制四至六两),必尿解,解后人不虚。因肺中寒饮之邪,尿解有路可去,汗解则属无理。今用制半夏则需加倍。今一般医师半夏则用量不足,故常使小青龙汤服后作汗解,乃至病人服后大虚,乃言此药续后不佳。民初范文虎用小青龙汤,倡议以半夏三钱,其余药味仅数分,乃善法。 此亦「辛润肾」这句黑话的临床实践意义。 麻黄附子细辛汤,三药比例为麻黄二,细辛二,炮附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7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7 柴胡证小柴胡汤(二)辨证技法:太阳病中的少阳 〔摘自『伤寒杂病论慢慢教』.第六段课第六堂〕 少阳主证提纲 今天我们就先来讲什么是柴胡证,来教完小柴胡汤这帖汤,有些比较复杂的条文,我们可能就留待之后再来处理。 跟柴胡汤主证相关的条文,我们先看三之十四条、三之二十条,这两条根本可以说是《黄帝内经》的〈热论〉,三之十四条根本就是抄《黄帝内经》抄来的,这其实也是《伤寒论》跟《黄帝内经》很明显的交会点,有人说,张仲景的六经辨证,是讲感冒的六个层次,跟经络是没有关系的,可是我觉得,《伤寒论》学得越熟,越会感到张仲景其实还蛮尊重《黄帝内经》的那一套,少阳病,它的确有牵涉到少阳经;太阳病有牵涉到太阳经。只是张仲景所谈论的问题,是比「单论某一条经本身」还要更广泛的问题,不像《黄帝内经》讲的那样单纯,张仲景的书有比较细部的层次。 【桂3-14/宋.例13】 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以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此三经受病,未入于腑者,皆可汗而已。 三四日,是照六经的传法,通常是先太阳、再阳明、再少阳,它说因为少阳经,经过这些地方,所以它经过的地方可能就会胸部、身体侧面痛、耳朵听不清楚。 少阳病的辨证点,特征之一是脉弦,所以感冒的时候如果把到弦脉,那就要考虑有可能是少阳病。因为每一个人的弦脉,以初学者来讲,得自己跟自己比,也就是这个脉会比平常把到它的时候更瘦一点,但在瘦的同时,会觉得它也绷得更紧一点。 就像是太阳病的脉是整片浮起来──平常要摸到皮肤,再稍微按下去才感受到它的跳动;现在好象才贴到皮肤表面一点点,就感觉得出它的跳动了,这就是浮脉──弦脉的话,我想也是自己跟自己比,就是平常摸起来没有绷成一条的,现在摸起来绷成一条了。但这个一条,也不能太沉,因为太沉的话,就变成少阴病的「脉沉细」了,那就不是标准的弦脉。它还要有点力气,但那个力气,大概只是跟平常的脉象相比,「几乎感觉不出来的」强一点点,如果很明显比平常又浮又紧的脉,那大概就是麻黄、大青龙汤类的;如果是很有力的洪脉就是白虎、承气一类的…… 勒成细细一根、不太沉、不比平常的脉没力。所以弦脉,是少阳病的第一个指针。当病气处在身体的夹缝之中的时候──少阳区块很像是身体里的夹缝(腠理)──当病气在腠理里钻的时候,脉象就好象夹在墙缝里一样,所以就勒得变得「弦」,这样的一个脉象。 书里也给了其它的辨证点,少阳病很专门的一个辨证点,就是:身体「侧面」或连到胸部会闷、胀、或是痛,有的人是不摸不痛、摸了才痛;有些人是不摸也痛;还有的人是可以摸到有一颗一颗、硬硬的淋巴结跑出来……但是胸胁闷痛呢,有的时候是一摸外面就有感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6(下)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6(下)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6(下) 少阳小柴胡汤(一)──寻找少阳区块 二.小柴胡汤的功能少阳 那么,少阳区块还牵涉到另外一件事,就是「柴胡证」的少阳区块。 光是柴胡跟甘草两味药,其实就构成小柴胡汤的主结构了,因为小柴胡汤里的其它药味,都是可以拔掉的,只有柴胡跟甘草不能动,所以柴胡跟甘草就已经是小柴胡汤结构了,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也含有这个柴胡剂主结构。当然古代《辅行诀》的小柴胡汤是没有去芍药的,那不去掉芍药的小柴胡汤也有它的好处,它能帮到的事情会更多。所以柴胡剂所调理的,西医所认为的少阳,是有意义的,就是能够让它变得比较舒服,我们也都知道胆结石的时候,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是非常有效的。我们也知道,胆结石也是一个内脏的气机失调才会产生的一个病──该怎么样的时候不怎么样,可能该吃早餐的时候不吃,然后胆汁就没地方去,放着放着就放

坏掉了──其实都是关系到所谓调畅气机,就是人体所有内脏的互相沟通跟调节,这样的一件事。 谈到一般说的柴胡证的调畅气机,也就得讲到小柴胡汤真正的主治,也就是「少阳病」。小柴胡汤它所治的东西我们称为少阳病,但我们不能说「肝胆之气郁结、内脏气机不畅,就要用小柴胡汤!」不能这样说,因为它可能可以、也可能不可以。小柴胡汤究竟作用在哪里?它的加减变化我们先不说,三两甘草、八两柴胡加在一起,这个小柴胡汤是要干嘛的?这么大量的柴胡是在干嘛的?以西医来说是清血的,因为淋巴的肿块要消掉,得先把血里面的发炎清掉,实际上它是在清血,只是结果显现在淋巴上面。 小柴胡汤所管的病症,我们先很大概地说一下,概略地介绍而已,《伤寒论》的条文,〈少阳篇〉的一开始说了什么?「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还有提纲的〈伤寒例〉:「胸胁满」、「往来寒热,热多寒少」,这些是最粗糙的少阳主证。 首先,眼睛容易花,这个不是个很好的辨证点,因为要开小柴胡汤,有昏没昏不容易拿来做为主要辨证点。 口苦呢,到底这个人为什么会口苦?我也搞不清楚,但是少

JT叔叔 谭杰中

JT叔叔谭杰中 当前位置:知盈医学课堂>> 中医学>> 知盈医学课堂伤寒论视频名称: 伤寒论 院校:知盈医学课堂主讲:JT叔叔谭杰中 人气:85234℃ 类型:中医学 等级:国家级精品 年度:2013年 状态:全集 分享: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人人网收藏网址42 【伤寒论视频观看小贴士】:伤寒论视频是由知盈医学课堂为您精心收集整理,免费在线学习。伤寒论视频只提供在线播放不提供下载服务。【腾讯高清】点播列表说明: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即可快速播放腾讯高清视频道 第1集 第2集

第4集第5集第6集第7集第8集第9集第10集第11集第12集第13集第14集第15集第16集第17集第18集第19集第20集第21集第22集第23集第24集

第26集第27集第28集第29集第30集第31集第32集第33集第34集第35集第36集第37集第38集第39集第40集第41集第42集第43集第44集第45集第46集

第48集第49集第50集第51集第52集第53集第54集第55集第56集第57集第58集第59集第60集第61集第62集第63集第64集第65集第66集第67集第68集

第70集第71集第72集第73集第74集第75集第76集第77集第78集第79集第80集第81集第82集第83集第84集第85集第86集第87集第88集第89集第90集

第92集 第93集 第94集 第95集 第96集 第97集 第98集 第99集 第100集 第101集 第102集 第103集 第104集 第105集 第106集 【SWF数据】点播列表说明: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即可快速播放

JT叔叔眩晕的治疗

JT叔叔眩晕的治疗 (2014-06-10 13:04:23) ▼ 标签: 我的晕眩又发作了,研究一下。 原文地址:JT叔叔眩晕的治疗作者:jtxuexi 说明:以下文字对应 jt叔叔伤寒论偷偷教11080803 部分录音容 因为今天中午跟亲戚一起吃饭,发现很多年龄大的叔叔阿姨都会有晕眩的问题 所以把以前这部分的听写稿发出来 下载了课程的同学可以参看。 再有,关于完整的稿子,据说,jt叔叔的伤寒论偷偷教所有文字正在整理成书 将来会在小黄助教的博客上有公告,有兴趣的可以关注啦。 忍不住再说一下参考书的事情。学苑的《经方躬行录》最近在看。 这本书也是jt推荐的书目。作者:闫云科 恰好刚刚又听“偷偷教11082201”jt讲桂枝汤的加减。 发现他的桂枝汤加减的讲法还有板书,跟这本书很一致,有兴趣研究的同学可以参考。 亚马逊3.5折,不过12块,相对于这本书534页,还真是···便宜。 .amazon./經方躬行錄-闫云科 /dp/B002CCSCFY/ref=sr_1_1?ie=UTF8&qid=1382261883&sr=8-1&keywords=经方躬行录 好,那么上个礼拜有同学点菜,说要学晕眩。那我就来说说晕眩怎么医。同学啊,你们有没有那个晕车晕船的经验?通常会有对不对?然后,通常如果吃西药或者西医,他们也有一些治晕车晕船的药,对不对?那吃了也会蛮有效,对不对?也就是晕车晕船这件事情,你吃西药蛮有效,也是通常可以解决啦。可是呢,如果是那种有晕眩病的习惯的患者,他常常是在家里面真的觉得天旋地转的,然后,那个时候吃晕车晕船药,通常不会有效的,对不对?(是不是耳不平衡?)那这句话就是我今天要拿出来拆西医的台的一件事。就是如果是耳不平衡,吃晕车晕船药比较好。那可见得,其它的各种晕眩都跟耳不平衡没关系。对不对?因为如果是的话,它早就医好啦。问题是那种慢性的、长期的老病号,西医不是那么有办法。可是西医就会跟你讲说,哎呀,你晕眩是因为耳不平衡。我跟你讲,耳不平衡,这就是医生唬人用的话。就是其实应该是没有关联的,因为如果是耳不平衡的话,你吃晕船药就好。问题是不会好。所以你要来看看,中医治晕车晕船是多么的爽。分很多种,就像中医伤寒论治

JT叔叔:《庄子》的基本心法

JT叔叔:《庄子》的基本心法 JT叔叔:《庄子》的基本心法我们如果要说《庄子》的道家心法哦,有没有什么基本功?我觉得《庄子》的道家基本心法,如果一定要说“基本功”的话,有一件事是最 要紧的,那个是写在《庄子》的的三十一篇啦,篇里面的。这个【老渔夫】的篇章是讲说,有一个老渔夫,他遇到孔子,他就帮孔子做了一个心理分析(profile),最后证明:孔子是一个大魔头。——大约是这样的一个故事哦。我有时候看《庄子》与儒家的一些互动哦,会觉得,有一点武侠小说的味道:有一个孔子,创了一个儒家,而这个【以代偿反应作为基本盘】的孔派儒家心法呢(这不包括孟子派的儒家噢,孟子是一个没有代偿反应的人),有很多练 功的方法,会把人的心搞坏。所以呢,一向是隐藏着做世外高人的道家呢,就忍不住,派了一个庄子出来,写了一门武功,叫作《庄子》,他这个武功,专门破解孔子的魔功—— 有这样的一种武林对决的感觉:好像王重阳创了一个全真派,然后就有一个林朝英创了一个玉女剑法来克他一样。 那么,《庄子》呢,除了在篇里面有讲到这件事情之外,还 有一个很【绵密】地在讲这件事情的是,那是《庄子》的第二篇。《庄子》的第一篇等于只是开场白而已,并没有什么 修炼法,只是哲学性的介绍。所以基本功是集中在的。

跟篇不先练成,人不可能让自己的心好起来。那么是主打什么?它是宗旨是:人要好起来,一定要消灭自己所有的辩论心,因为如果你不消灭自己的辩论心的话,你一想要好起来,就会用代偿的方法来加强你负面的能量,这样子人是没有办法好起来的。什么是辩论心? 1、想要纠正别人错误的冲动,就是有辩论心; 2、你要说出自己的意见,如果首先否定对方的观点,就是有辩论心; 3、想要说服对方相信你,就是有辩论心。 至于说篇的话呢,是专门直接在讲这个【代偿反应】。 你有没有想到过道家的那个象征物哦,常常是一个【一阴一阳】相抱在一起的画面,对不对?那么,道家的修炼法,它的最基本的部分,就是要消灭你所有的自我辩论,让你活在【你能用爱去拥抱你的黑暗面、人格上的分裂都统合起来了】的状态,这个时候,才能够修道。简单的来讲:道家的人认为,人有办法修道的品质叫作【真】。那如果我要 用篇的定义来讲什么叫作【真】的话:一个人没有代偿反应的时候叫作真。而,活在代偿反应里面的分裂人呢?《庄子》叫他什么人啊?像孔子那么好的人,《庄子》叫他 什么人?(同学:“魔……”)啊,不是啦,《庄子》里头没有魔这个字啦。《庄子》叫孔子【伪人】,虚伪的伪哦。就是:你做什么事情,不管你自己本人觉得再真心,结果都变成在耍假的一个人。——简单来说,,就是他的一切,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少阴篇讲记

《伤寒论慢慢教》少阴篇讲记 在上〈少阴篇〉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三卷的〈伤寒例〉中一些比较整体提纲的条文。 在这之前,要跟同学们讲一下〈少阴篇〉的调性。研究经方的人中有一些流派,是很不赞成“把张仲景说的六经传变跟人体经络的十二经放在一起讲”的。当然,有人是非常赞成“要把张仲景说的六经传变跟人体经络的十二经放在一起讲”。像刘渡舟先生,就大声疾呼“经络理论要跟六经病结合在一起”。我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一个人后脑勺僵要用葛根剂,脖子侧边僵要用柴胡剂,这就是经络!不同的方剂会走不同的经络。所以哪里不舒服,哪根脚趾、哪根手指头,都用不同的药方,这也证明了《伤寒论》里面方子跟经络是相关的。 但是,相对刘渡舟这样的论点,胡希恕教授就不喜欢把《伤寒论》跟经络理论放到一起,他比较喜欢“这个证用这个方,不要想太多乱七八糟的”。胡希恕抨击“伤寒论跟经络结合起来的思考”的时候,就会拿少阴病当做一个论证。 因为张仲景的〈少阴篇〉,其实是一个很杂的篇章。〈少阴篇〉里有一些〈太阴篇〉恶化过来的病……基本上,张仲景的三阴病的世界,少阴是个暧昧地带,因为跟其它两阴都是糊掉的。就好像张仲景的〈太阳篇〉,有没有用到少阴药?有啊,真武汤。有没有用到阳明药?有啊,白虎汤、调胃承气都用了。有没有用到柴胡汤?也有,对吧?〈太阳篇〉几乎每一经都挂过去了。 同样的,三阴经的世界里,〈少阴〉就是一个“很糊”的篇章,太阴病恶化了要死了也放在这里。就像“理中、四逆辈”,理中汤证再严重一点,人更虚更寒一点,变成四逆汤证,就放到少阴来了,但其实你要放〈太阴〉也没什么不可以啊。那至于少阴病里头有一些血分寒的病、阴阳格拒,或是手足厥逆的病,其实那些病,你要放〈厥阴〉行不行?也行。 ──所以胡希恕教授会觉得:分出清清楚楚的六条经,对实质的治病没意义。 所以,先跟同学讲一下,少阴病的状况就是这样子,它本身在分类上,有些部分没有分得那么清清楚楚。这是一点;危险误区:少阴与温病的暧昧接轨地带;另外一点,少阴有一 一个人肾阳虚之后,水气就转不上来,水气一转不上来,心阴就会虚,心阴虚,这个人就会发烦躁、失眠,甚至是会产生很多的“发炎”症状。平常肾水上得来,自体中的类固醇很够,心火烧不坏你。肾水上不来的时候,心就给你乱烧,“心肾不交”的分裂本身,已经有点厥阴病的调子开始出来了。你要说是少阴还是厥阴,这都很难说。这个心火乱烧也有可能烧到小肠发炎哦,剧烈腹痛,大便是带血的,黄连阿胶汤就是在治带血的热毒痢。另外,肾水上不来──本来说少阴经不通,扁桃腺就会死掉──那如果水再上不来,上焦燥热,死掉的扁桃腺就好像有人帮它搧风点火一样,烂得还更凶。 所以说〈少阴篇〉乍看之下,以病机来讲,是以阳虚(免疫机能低落)为基础的病,以症状来讲,却会有这里发炎那里发炎的可能。当出现这里发炎那里发炎的状况时,后代的人处理的时候,通常就把它当成温病。而这,是一件极为麻烦的事情。少阴跟温病这种不清不楚的事情呢……其实在《黄帝内经》就已经是不清不楚了。《内经》有“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说法,而形成“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这样的概念:冬天的时候,不好好休息,在那里性滥交,第二年你的免疫机能会很烂,细菌乱感染……那,这个到底要算是“少阴病”还是“温病”?──一直有这个模糊跟暧昧的地方。 当然,以现代临床的实际状况来讲,已经可以很清楚地说:扁桃腺发炎,一律用温病学派常用的寒凉药,是不应该的。因为扁桃腺发炎,往往第一件需要做的事情是“通少阴经”,要用附子剂。如果你不用附子剂,你扁桃腺就活不回来。不过,我们台湾一般的业界,遇到

JT叔叔给了一个补身体的顺序

JT叔叔给了一个补身体的顺序 2017-09-03 浅析OL 来源阅2955 转66 1如果一个人还内夹瘀血,你用补阳系统的药,有时反而把人烧得瘀血结得更死硬,生出更多的毛病来。当然,在瘀血之前,还有「先治厥阴病」这件事,上热下寒的厥阴病体质不先搞好,通常连瘀血都是打不动的,更何况后几步的补阳法,一补就先爆掉。 而补阳,痰饮体质的人,通常也不能一开始就以大剂附子作主轴,有时反而把湿痰烧成顽痰老痰。治痰的药,有另外一路用药轻淡的渗利通阳之法。 单纯的痰饮体质、单纯的水毒体质,用药都很好取方;但,夹「湿」有时会很讨厌,有些时候消痰药可以顺便去湿,但有些时候不行;那个湿气,还需要用另外用风药去带,才排得出去,但一用风药,血虚的副作用就等在前头,还没有进展到减肥,还又要先回头来补血,如果你是医者,原地这样兜著圈圈,老见不著减肥的成效,病人也没耐心在那裡「日进一尺、夜退九寸」地陪你蜗牛爬杆儿了。 如果是要用六气六经的系统来调体质的话,一定是先把厥阴修补到能够少阴,再把少阴修复到能够太阴,然后太阴修复到能够少阳。 所以,总的来讲,也不只是减肥啦,一般调理体质,大约也是照著这样的顺序,比较不会「卡关」: 1.左右脑解离的人直接退case不要医;//大意是执着于做一个正能量的人,忽略内心的渴望。 1.先治厥阴;//在伤寒论的厥阴方里找。JT比喻乌梅丸是修一个破漏的话,麻黄升麻汤是修一整个大洞。但是血虚的人吃不得麻黄,要先补血再吃,参见:麻黄九禁。麻黄把血里的水分推出体外,如果你这个人身体阳盛,湿气少,偏血虚,吃了就会血不够水分,直接脱水,临时解决应该是用电解质水补水,用白虎汤清血热,过后补血补肾,炙甘草汤、肾气汤、益多散。我看一篇医学论文给几十个病人每天吃20~30克麻黄方剂,连续吃一个月治愈耳鸣,于是效仿。起初吃10克,无妨,论文指出要逐渐增加到30克,结果我吃过一次麻黄20克就倒霉了,从此一直没有修复过来,吃了会有头晕头疼失眠颅内压增高到无法躺下眼干鼻干口干舌干双肾痛等等,但是没有医生可以开出解决麻黄过量的方剂,我自己试验摸索出来,已经是两三个月之后,元气大伤,免疫力虚弱引发了一连串的问题,三五年复原不到。(其实中医西医的论文里面,大量都是造假,国外还有期刊把中国一百多篇医学论文退回,指出经过验证全部是造假。以后要注意分辨。) 2.再治瘀血;//这类方剂,JT叔叔推荐的是大黄蛰虫丸。我用过生三七泽泻粉(比例:4:1)配去风湿的竹节香附,吃过之后非常棒,全身的毛病都好像完全消失,那时我血是够的。血虚的人,吃这些活血化瘀的药,会马上头晕。古人建议先吃活血化瘀药,再吃琼玉膏养血,活血的药材都耗血,行气的药材都耗气。还有一些治理淤血结在子宫的,比如温经汤、桃仁煎。书上说,女生淤血在子宫,还有用一些加热的方法把淤血烧成干血在子宫,她就会口干手干。 3.补阳之前要先去痰饮;//比如,你吃一碗人参汤,人参跑到脾土,土生金,脾要传递给肺,但是人参汤剂量太大,传递不动,于是人参就在脾干烧,把脉道好好的水气都烧成了痰。梨子可以去掉人参导致的痰。从此你再吃任何补阳药,脉内是痰,再吃只能加剧痰。 4.水毒体质的治疗可与补阳同步进行;但:4.5-1.肾水不足的人、先补足肾水再补阳免得乾烧;//意思是先补肾阴,再补肾阳。4.5-2.夹湿卡关的人要兼去湿;//黄豆芽每天半斤煮水喝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6(上)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6(上) 少阳小柴胡汤(一)──寻找少阳区块 〔摘自『伤寒杂病论慢慢教』.第六段课第五堂〕 柴胡剂与少阳病 关于柴胡汤,开始跟同学分辨主证之前,我想先说明一下我教小柴胡汤大概的规划。 我在想啊,课上成这样,有些同学可能会怕,感觉这个课,好象教一辈子也教不完。但我教柴胡汤会教得比较多一些,是因为我想借着仲景的柴胡汤,把历代的一些柴胡剂都跟同学顺过一遍。 这有什么意义呢?这样说好了,中国现在还有在使用的方剂大概有三万首,三万首方剂之中,柴胡系的方剂占了八千首,所以如果在教柴胡汤的时候,能够把柴胡系的方剂总纲,带过一遍的话,等于是帮各位把中医学整个版图中,十五分之四都处理掉了。我觉得花三星期处理掉十五分之四,应该还不算太亏。 为什么需要这么做呢?这是因为,张仲景的柴胡汤,尤其是小柴胡汤,提示了后代医家柴胡剂的使用可能性,可是,反过来说,为什么后代的医家,有小柴胡汤不用,要再去创出另外那八千种的柴胡汤?为什么?这一定是因为小柴胡汤,有它不适用的地方。也就是说,小柴胡汤有它的适用范围,在其它的状况下,医家会照实际遇到的状况,创造出更好用的方,比如说:加味逍遥散、柴胡疏肝汤等等……学这样一块版图,虽然会是要来扫一遍时方的柴胡剂,但它也可以反证「经方的柴胡剂在做什么」,这样才比较容易决定在这么大的一个疾病类型中,什么主证要用什么汤,能让我们用得准一点。 今天的时间,我们只能教一些些小柴胡汤的绪论,也就是少阳证的部分,我们只能介绍一小部分的「少阳是什么?」,比较详细的少阳是什么,这要等到我们连同《难经》、《黄帝内经》,以及孙思邈关于胆、三焦、肝的一些说法一起整理出来,会比较能引经据典地,处理「少阳是什么」这个主题。 那么,在众多柴胡剂中,滋阴养血的柴胡剂,那其实比较偏当归芍药剂,柴胡只是点缀的,我这次先不会带到;我们这次先带所谓「疏肝解郁」的柴胡剂,我们会从傅青主跟陈士铎的方剂里面,去抓出一个用药规律,等到我们熟悉这些规律以后,之后读到其它时方的柴胡剂,也会很容易理解。 当我在整理这些柴胡剂的时候,我跑去问了一些人,说「我想把这些所有的柴胡剂都比对一遍,这样同学就能比较理解少阳到底是什么」,但有人,比如说我干爹,就告诉我:「当年我在学柴胡剂的时候,我的老师不是这么复杂的教法啊……」 我干爹说,他的老师是这么教的: 要疏肝、调肝气、疏肝解郁这件事,疏肝的药,不如这样想: 如果是肝气不舒畅,呈显在消化轴的,那是四逆散(按:宋本四逆散就是柴胡芍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最新更新文章 简体4号字

【伤寒杂病论慢慢教.阳明篇笔记】吴茱萸汤与吴茱萸(一)〔摘自『伤寒杂病论慢慢教』第十期第六、七堂〕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小半夏汤主之。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劈)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食谷欲呕。很多「吐」的症状,是有事没事都乱吐的,像小柴胡汤证的话,不吃饭也会吐。可是吴茱萸汤的症状是「平常没事,但吃了饭,就要吐」。所以,这里的食谷欲呕它本身就是一个辨证点,可以跟很多其它的吐区分开,「吃了饭才吐」,这是一个特征。 属阳明也。这个属阳明也,历代的很多注家都有意见:「吴茱萸汤是厥阴的药,怎么会是属阳明?」我觉得我们不需要这么苛

求。张仲景他〈阳明篇〉写到这么多次「阳明」,「阳明」常常在张仲景的语感,就是表示「消化轴」──这个病是在消化系统的病──我们这样想就好了。 吴茱萸这味药,我们先讲最大概的部分: 吴茱萸,基本上它的药性是辛热的,归经是归在厥阴肝经,这个药它是走肝经的。男人的疝气或是女人的子宫发炎──男人的疝气先不讲──女人的子宫发炎,属于阴症的很多,这时候吴茱萸就是一个会用到的药,它可以通这整条的足厥阴肝经。它的药性是辛热的,在我们现在说的所谓「破阴实」的药物里,吴茱萸破阴实的效力是非常具代表性的。像附子,还分心在补阳气,吴茱萸它是「只专心在破阴实上」,效果是非常顶级的。 我们今天放眼望去,阴实的人非常多,所以吴茱萸简直可以说是现代人的好朋友。我觉得对很多现在的妇女而言,妇女之宝已经不是四物汤了,只要你会用,妇女之宝是吴茱萸啊!好多妇女病在今天都牵涉到吴茱萸了。古时候不是这样的;今天的人很阴实。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3(上)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3(上) 栀子汤系 〔摘自『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第六段第一节〕 栀子汤系的代表方是栀子豆豉汤,主证是失眠。病因很多,诸如感冒、喝冷饮、日晒过度等等。 能睡着表示心肾相交。不能睡表示阴阳不交、心肾不交。〔阴阳不交〕西医讲法,交感神经不能切换到副交感神经。能切换神经的代表药是生半夏。〔心肾不交〕栀子豆豉汤对应的是形而上的心肾不相交。若肾气能上,心气能下,则能睡。 若由于上述病因致使肾脏向上的水气,与心脏向下的火气(心→小肠→命门→煮肾水)相撞,会有下列身体感:胸口正中、食道处感觉不舒服。 如果夜不能眠,心里烦,觉得胸口有一坨怪怪的感觉,很可能是得了栀子豉汤证:心的火气与肾的水气在体内相撞,这是指形而上的身体,因为相撞的点找不到对应的肉体器官。这种病常见,治以栀子豆豉的结构搭配其它药物,疗效佳。 栀子与豆豉 为何用栀子、豆豉呢?豆为肾之骨,豆子的形状像肾脏。黑豆颜色是黑的,更是肾之骨了。黑豆不宜生吞,又黑豆不补、性微寒,单独食之恐伤肾气、胃出血、(食黑豆浆)尿血,故食用前宜先予处理,如与其它补药同煮,使黑豆吸收补药的药性后再行吞食。 微寒的黑豆经发酵、煮熟成豆豉后,就能把肾的水气蒸发并塞满身体。其它药,如附子、肉桂也能补命门火让肾气上升,为何不用呢?此乃因栀子汤证是烦热的症状,不适合用热药,而栀子、豆豉皆系凉润之药。 黑豆做成的豆豉能使肾气蒸上来。为了防止原来水火之气相撞造成不舒服之点被豆豉蒸上来的肾水之气往头顶方向推。并让心火和上升之肾水之气对穿过去,就用到栀子。栀子是能够逆向而行的下火药。 「栀子逆行」的助忆故事:一般五行色彩相推的顺序是冬天黑色、夏天火红色、长夏黄色、秋天白色、冬天黑色…。栀子最初的嫩叶是绿色的,叶子老了变成黑绿色,夏天开花,花期2个月,味道香浓,花是白色的,当花凋萎时花心是黄色的,最后花心也掉了,种子是红色的。可见栀子花生长期间的状态(颜色)和和五行相推的顺序恰恰相反,这也反应在栀子花逆行的药性上。 栀子适合治疗郁火。不必归经。对于别的下火药动不了的火、塞住的火,有疗效。 〈#7.49〉发汗后及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干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22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22 【伤寒论慢慢教.少阴篇讲记】(五)死证六条.1 可以轻松了 在备课的时候,看大陆那些老老师、老教授从前的文字稿和资料,就看到有人说:「三阴病很少遇到啦,我们感冒都医三阳……」 ……我就想:「原来,十年前的天下局势,是这样的啊?」 那,这十年之中,我们人类的确是堕落了哦。现在的话,感冒就是阴证的人就很多了。相反的,我们今天的临床,尤其是外面的中医,常面临到的问题就是:明明是阴证,却不小心当作是阳证,这种情况还是蛮多的。 如果专门搞《伤寒》的老教授,在十年前都还觉得患者是阳证居多的话,那我想,外面的医生,如果开业有一段时间了,他们过去的习惯,可能一直留到今天啊。 接下来要教的一些方子,像什么当归四逆汤啦、吴茱萸汤啦、附子汤啦,它们标准的使用,本来都是用在感冒的时候的。可是今天我们开这些方子,几乎都是平常在医人的杂病时就常常在用了。 这也是我们今天的人蛮可怜的一点,就算平常没有在感冒,依体质而言,也天天在得三阴病哦。 再来,桂林本的十一之十五条到二十条这六条,是〈少阴篇〉里面的「死证六条」。它在讲「怎么样怎么样的状况,这个病人就会死掉了」。 死证六条,如果你要加上上一堂讲的口鼻出血,「下厥上竭」的那一条的话,就会变成死证七条。如果你再加上后面「通脉四逆汤,喝下去之后,那个人的脉象不妙,忽然鼓出来,人也会死掉」,加上通脉四逆汤的「脉暴出」那一条的话,就是「死证八条」。这几条大概有这样一个外号。 我们现在要来看的「死证六条」,说起来,也不是那么需要紧张的。……怎么讲呢……如果真的遇到这种状况,说来大家也就轻松了是不是?反正是要死了嘛。 历代中医在看这些「死证」条文的时候,会不会设法去思考「这是不是还有可以救的机会」呢?的的确确是会,即使合乎张仲景说的死证六条,还是有可以救回来的机会。 可是呢,我觉得这「死证六条」,你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看……比如说像是小黄前一阵子陪一个朋友,好象已经是癌症化疗失败,长了个乱七八糟,舌癌长到半边脸都变形了的那种。当小黄陪那个人去看医生的时候,他就发现:「咦?〈少阴篇〉这几条,对着这个人,好象哦!」 他就觉得,这个人现在还在挣扎着看医生,好象心理还挺「乐观」呵?如果我们对着《伤寒论》看的话,好象在看《北斗之拳》漫画一样,主角指着对方说:「你已经死了!」大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小柴胡汤1 历代的柴胡剂,是从四逆散里变化出柴胡疏肝汤、逍遥散变化出其他方。 而小柴胡汤治的是少阳病,所以历代从不把它列入“保肝药”,少阳病跟肝脏没有太多的关系,甚至可以说,中医所说的肝气郁结、疏肝解郁、调肝保肝,跟这个实质的“肝脏”都不一定有太多的关系。因为实质的肝,比如说,脂肪肝,用实脾散,实脾散里面并没有疏肝解郁的药,那是湿阻中焦;实脾散是真武汤底。肝忙不过来、毒性都化解不掉,要帮它排毒、让它轻松点,可能用的是绿豆黄、蚬粉、半夏泻心汤,这里不一定有柴胡、芍药。 今天说的黄疸病,总有机会跟肝胆相关了吧?对不起,仲景把它分类到〈阳明篇〉,为什么?因为造成黄疸的肝胆病变,那是消化轴(阳明区)的事情,搭不到六经传变的“少阳病”。 所以,处理实质的肝时,很多的东西跟柴胡剂其实一点

也搭不到,实质的肝,有另外的打法;柴胡剂所活跃的领域是另一个领域。很难定义,因为,跟长辈在讨论少阳区块的时候,小朋友几乎讲什么都会被修理,比如说,少阳区块包含了胆跟三焦,我说“三焦是不是淋巴?”大人就会说:“不可以说是淋巴,因为很多病,证明它不是淋巴。” 因为少阳区块是一个很特殊的区块,定义它是不容易的事情。说到肝的血分、气分跟柴胡证,还可以再加上神经疾患──就是柴胡龙骨牡蛎汤证中拆解出来的一大堆东西,容易被惊吓、恐慌,西医归类到神经的疾病,其实还是有可能从少阳区块去医。 首先来看,后代医家说的“疏肝解郁”,跟少阳区块有什么关系? 足少阳是胆经;手少阳是三焦经。要疏肝解郁,为什么不走厥阴肝经? 因为直接走厥阴经的药,比如当归四逆汤,或者是古本的桂枝当归汤、乌梅丸,都是直接走厥阴经的药。厥阴病有较多东西是关系到实际上的肝。 那少阳病呢?好像是胆经的区块、手少阳三焦的区块,当它运行得顺畅的时候,肝气就会比较通畅。不过这一点不重要,

jt叔叔医道课-24-桂枝加葛根汤葛根逆流挽舟

JT叔叔医道课24 桂枝加葛根汤、葛根、逆流挽舟 24.2013.05.28 下:桂枝加葛根汤、葛根、逆流挽舟 好啊,那我们就来讲桂枝加葛根汤,那我现在要再先说一句啊,可能大家听起来有点小失望的话,就是桂枝加葛根汤其实在《伤寒论》里面呢,是一个有点冷门的方子。额,因为呢桂枝汤的主结构啊,再加一味葛根就是桂枝加葛根汤对不对,所以呢,基本上它其实,我们在临床开药的时候,你只要把它想象成是桂枝汤的加味就可以了,就是非常单纯的一件事就是,桂枝汤的症状里面如果又多一个后脑勺僵,你就放一点葛根,就这样,所以就只是一个加味法。 那么《伤寒论》里面这一个结构的方子啊,真的非常非常红的是葛根汤,那葛根汤跟桂枝加葛根汤不一样的地方是桂枝汤加葛根叫桂枝加葛根汤嘛对不对,那它如果是加上麻黄跟葛根的话叫葛根汤,所以葛根汤的用途是极之广泛的,而在这个葛根汤可以用的这个极之广泛的范围里面,有一部分没有那么严重的,你用桂枝加葛根汤也可以,这样子。所以呢以今天的状况来讲我觉得,因为用这个古汉方啊,用这个经方的频率比较高的汉方医生还是在日本比较多啊,那所以呢我觉得,看日本医生的开药经验呢,我觉得需要为这个桂枝加葛根汤做一点平反的啊,就是以日本的开业经方医生的状

况来说的话,我觉得有一个问题就是葛根汤有一点太滥用,然后很多时候需要用到桂枝加葛根汤的时候,他反而不会开桂枝加葛根汤了,那这个点我觉得是我们今天这个课需要为它纠正的,因为的确有几个状况你不可以用到麻黄,你必须要退回到桂枝加葛根汤的世界。 可是呢,你知道人有的时候就是做事情有一点喜欢贪方便,如果你家里面已经有一罐葛根汤了,你就会觉得啊不然就用葛根汤就好了嘛,对不对?就会有这种想法,所以呢,等一下我会跟同学强调一下,在怎么样怎么样的情况是一定不要用到葛根汤要退回桂枝加葛根汤的。 简单来讲哦,就是葛根汤的那个滥用真的是非常的非常的夸张,而且以那个日本汉方界来讲的话噢,那已经是几百年的事情了,就这不是今天才这样,像日本江户时代的那种相声哦,落语啊,相声段子就有这个就这样一个内容:什么一个病人去看医生啊,他说“医生,我头痛”,哦,葛根汤,“医生,我拉肚子”,哦,葛根汤,“医生,我感冒”,哦,葛根汤,哦,医生我怎么怎么样,哦,葛根汤,然后到最后他们就说原来医生就是会开葛根汤,就是这样的一个江户时代的相声。难怪都被写到相声段子里面去,你就知道葛根汤真是超好用的对不对?就是让人最后觉得医生果然是没有医术的,反正什么都葛根汤嘛。然后呢,以我们比较想偷懒的那个学习中药的人来讲噢,又常常拿葛根汤去代替麻黄汤,因为它里面有

JT叔叔《伤寒论偷偷教》11 晕眩方补充

晕眩方补充(兼减腰肥方) 所以呢,今天黑板既然抄了,我就一鼓作气上完算了。反正更年期也不急着这礼拜结束吗,我跟你讲,你们递上来的单子我看到已经会怕了,实在是蛮多事情要处理。但是我今天不能教更年期,还是会有遗憾,因为我的课程的安排,就是讲到小建中汤的那一天,就要讲到更年期,就是课程的呼应会比较好。可是好像今天来不及做到这件事了。所以就下个星期第二堂课讲更年期。但是很可怜的是好多同学问我胸口绞痛的方子,被推到下一堂课去了。真是蛮惨的。 不过我是说如果你有冠心病的胸口绞痛的问题哦,以现阶段我们来讲的东西来讲的话,你灸膏肓,灸半个月一个月就会好转,膏肓会动到这个区块。那如果你,如果小发作的话,用我们教过的桂枝去芍药汤就可以。怕冷加附子。就可以暂时挡一挡。然后还有一个灸法是对于心绞痛特别有用的。就是你的胸口,这个地方扣进去的这个凹点,跟下面扣进去的这个凹点,这个两个凹点正中间的那个点。你就在灸的时候哦,这个三个点做灸,灸的时候你就在心里面唱首歌,前面的一段歌就在这里,中间的歌在这里,最后的副歌灸这里。就是你安排有前段、中段、后段的歌,然后你就听歌,这里灸一分钟,这里灸一分钟。就是应该是天突、膻中、和鸠尾。、那灸到什么程度呢?这三个穴灸的好的话,你会觉得后背第10锥左右会发烫。灸到第10锥体会发烫,那冠心病就会好转不少。应急而已啦,就是我不喜欢开药。 助教说三段长度都一样的是多啦A梦主题曲。那还有日文版全曲啦。鸠尾就是鸽子屁股。就是这个地方嘛。这个地方抠的进去的这。最好可以灸到后背发热。我刚下课跟同学有讲,灸疗是有效果的。我常常觉得,灸这件事情,外面的中医把他变的有点损伤名誉。因为外面的中医给你针灸的时候,就是针插进去,然后接个电线,就在电。然后有些婆婆妈妈每个礼拜天两三次的去做保养,觉得也不太有用。然后就觉得针灸没有效。那我觉得这不一样哦,因为电在那里抖抖抖。电就是电你的神经,可是艾草是可以走上经络的。所以艾草可以做到的事情,电是做不到的。可是,很多时候我都想说,哎,这个时候我应该教你们什么穴道,那个时候应该教你们什么穴道。可是我觉得我这些穴道教太多了,会让同学分散战力。我比较期待看到有一个同学真的一个膏肓灸足600壮,灸到百病全期。就是我比较期待看到这种状态,而不是我今天教你一个穴,哎我肚子肥要灸这里,而不是什么那里。就是360个穴道在那里游走。还不如你一个穴位灸到底比较有用。我就是会有这样的感觉。 那这个,呃,比如说,刚刚下课同学提到事情,我发现我上课漏讲。就是你如果是灸穴道,像是灸足三里或者是关元,都是比较补的穴道,灸膏肓,是把你身体里不好的东西打掉的穴道。那么是无论是比较补的穴道还是把不干净的东西打掉的穴道,处理了之后,大概都会觉得非常想睡觉。会,对不对?这个时候你要尽全力去睡。就是你吃中药是这样,如果一个很虚的人,吃到很补的补药,如果那个药真的补进去了,那个人有可能会搞到一天睡22个钟头。这是很普通的事。就补药是修补你的时候,它可能是让你进入深的睡眠状态。才能够神经和内分泌重新调整。所以,如果你,比如说,小建中汤,好比方说,这个礼拜哦,公司加班,把你操到焦头烂额,就口干舌燥,长口疮,然后人很烦,那样子,人已经有点喘不过气来,觉得心脏碰碰跳,这些症状都齐全了,那你煮它一锅小建中汤灌进去,那你就要等着第二天起不来,呵呵,这不是死掉,而是说需要让你的身体休息,就强迫你去休息。很补很补的补药,都会让人大睡特睡的。因为你知道,劳病体质,就是忙过头反而不能休息的嘛。那你吃一些打破劳病体质的药,像变成我们丁助教癔病体质,随便什么时候,路边就睡着了。随时有点累,就爬在那里大睡特睡了。那这个,所以吃到很补的药,需要要高度睡眠帮助它的药性,那这个时候你就要任由它睡哦。因为这睡这一大觉哦,真的,那种嘴巴长疮哦,然

JT叔叔《伤寒论偷偷教》19 伤寒方剂-麻黄汤系列-04-杂病问答

我们现在来讲那个肿瘤的通方,就是不抓主症的哦,就是次一级的医术了,可是虽然说是次一级的医术,也是很漂亮的医术。因为中国人治肿瘤的方子,可以说是到了清朝的王洪绪才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就是神农本草经里头,其实本来就有讲麻黄这个药是可以破积块的。可是呢,从汉朝一直到清朝这段时间,我们中医遇到肿瘤病,其实一直以来没有很会用麻黄,就是,麻黄,虽然太古时代的本草书就说它是可以破积块,积聚的这个块,可是用来用去都好像有一点不好,就用了麻黄就是发汗嘛,对不对,好像药性进不到肿瘤里面,那一直到王洪绪的《外科全生集》,才提出了一个有效的方案,就是当熟地黄,地黄的药剂量是麻黄的20倍这个比例的时候,麻黄的药性会被地黄闷在里面,去发这个骨头缝里面或肉块里面的邪气,也就是地黄麻黄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当然在临床上,我如果开这个阳和汤的话,其实麻黄常常开到3钱,不是开5分。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麻黄其实多半都有制过,就是用热水煮过一道,煮过一道药性就比较弱了,而且我个人认为,觉得麻黄如果用到地黄的20分之一的时候,那个药力是让地黄非常补的进去,但要发出来就要比20分之一再多一滴滴,会比较好发。所以,我在想古时候如果麻黄没有制过的话用5分OK,我们现在的话就1钱起跳,如果没什么feel(感觉)的话可以开到3钱。麻黄太多了的话,你喝了这个药会觉得在喝发汗剂,这样就不对。 这个阳和汤虽然说喝了汤之后,要喝几杯酒,就是稍微偏烈一点的酒。如果是高梁酒就2个小酒杯,如果是绍兴酒就喝个半碗、一碗这样子。喝了酒之后当然还是会发汗,但是不是要他发麻黄汗,就是那个吃麻黄汤那种一下子身上发热、出大汗,那种反应不要让他有啊。阳和汤不是一个发汗方。 那这个阳和汤当初中医记载阳和汤的书通常都讲,这个方子不可乱加减,因为的确是这样,因为那个时代的一般的中医,看到麻黄就怕了,看到什么又怕了,常常乱抽掉一个中药里的药,那这样就没有用了。所以阳和汤里头啊绝对不可以乱动的是熟地和麻黄这一组,这个一定是不可以乱动的。那通常得肿瘤的人,阳气都不够,阳气你要用炮附子去补也可以,但是那个年代来讲,就是好肉桂有1钱,1钱好肉桂煮在汤里,好的精油都蒸发掉了,所以你就1钱肉桂就等汤煮好了,再把肉桂粉一起用汤吞下去这样就好了。 那这个鹿角胶,我想我不是很清楚他在这里是干嘛用的,但是通常我们都放了。 这个地黄呢,我写九制熟地是这样的,就是张仲景用地黄多半是用干的生地黄为主,这个干的生地黄,如果你直接用水去熟生地黄,这个药就会变得很寒,不能变补药。张仲景用地黄一定是用酒去煮,用酒煮过就可以变补药了。可是后代的方剂希望地黄变补药的话,就是用地黄去加什么砂仁、干姜跟酒拌过,蒸了再晒,晒了再蒸,九蒸九晒,就是蒸过九次、晒过九次,把这个地黄打成比较好消化的状态,因为你直接用地黄,如果不是九蒸九晒到很透的地黄的话,吃下去很容易腻膈。就是你一吃你就觉得整个肠胃什么都被粘住、塞住了,它是一种很粘稠的药,但他是很补的药没有错。我们中国人说地黄最拔地力,就是你种过一次地黄的田,你十年都种不了别的东西,就是地的营养都被它抽干了。就是这样子的一个药。那九制熟地的话,有些中药行有了,如果是生元的熟地黄的话,用到六地可以,他们有六制熟地到九制熟地,价位不一样。生源的六制熟地就比一般药局的九制熟地要好。但是一般药局的熟地黄不要用,就是你去一般药局买药千万不要跟他讲说我要买熟地黄,那个吃下去噎死你也补不进去,没有用。像现在有些很好的方比如八味肾气丸(地黄丸),用的都是很烂的一制一晒的熟地,根本吃下去补不进去,一直在乱上火,现在很多人都说我一吃八味肾气丸就上火,我说你吃哪个牌子的?就是地黄不够好的时候,这个药不能到。所以要挑好一点的。 这个汤也不怎么好喝啦,有鹿角胶加上地黄,喝起来像红烧肉的味道,有点恶。学生问:“我煮的那个黑豆有一点点发芽,加核桃,喝起来,那个黑豆有一个味道”是你发黑豆,臭掉了吗?学生:“有一点点味道,

jt叔叔伤寒论偷偷教之少阳病四大主证特点总结

JT叔叔伤寒论偷偷教之少阳病四大主证特点总结... 第一個主證,是往來寒熱,如果我們現在是葛根湯證,葛根湯證的脈是什麼?太陽、陽明之間,脈是浮而長,然後覺得有點怕風、又覺得有點出不了汗,覺得皮膚表面有點燥熱、渴渴的──這是葛根湯證。在葛根湯證的情況下,又覺得:「怎麼感冒到現在,有種要燒不燒的感覺?到底要不 要發燒啊?」這時候就可能是少陽了,這時候可能葛根湯就吃不好,要吃小柴胡湯才會好。這個主證是這樣在抓的,也就是在一個覺得自己在感冒的前提,發現自己的體溫不穩定,早上起來覺得三十八度半要請假,到了中午覺得也還好啊,變成三十六度半,到了辦公室發現又變成三十八度半──這樣的往來寒熱。這是第一個主證,因為少陽區塊牽涉到人的體溫調節中樞,所以體溫會處在一個「燒一燒又不燒、燒一燒又不燒」的狀態。事實上,我們也可以說,人的免疫功能要不要啟動,這個開關也是少陽區塊在管的,當少陽經這條經有病的時候,它自己也搞不清楚狀況,變成打一打又不打、打一打又不打,所以我們要從這些細節,去注意我們的身體到底有沒有「往來寒熱」,或是感冒的時候有沒有覺得 早上起來上班上課,到了下午開始發燒,回到家又退了,而第二天又如此……這個時候就是少陽了,但是其他症狀可能是指向完美的桂枝湯證、麻黃湯證,可是都吃不好。第

二個主證是胸脇苦滿,我們都知道,張仲景的「滿」,都可 以唸「悶」,那胸脇苦悶這件事,我們之前已經講過要怎麼 摸怎麼摳了,它可以是側面不壓也有痛的感覺,或者摸了、壓了有痛的感覺,或者是按得到淋巴有突出一坨一坨,或者是都沒什麼感覺,可是從肋骨下往裡輕輕一摳就有痛的感覺,這樣都算。如果感冒的過程中,有這些感覺出現,就要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他的少陽證,如果有其他的少陽證的話,那就要吃柴胡湯了。下一個主證是「不欲食飲」,這是怎麼 樣一個狀況呢?其實我們少陽區塊的氣鬱結的時候,大概都是悶在我們身體偏側面,身體側面的氣,要說是膽氣也對、三焦氣也對、肝氣也對,我們一般所說的疏肝解鬱、肝氣鬱悶的氣,跟少陽病鬱悶的氣,其實是差不多的東西,所以我甚至沒辦法說得很清楚,怎樣是肝生了悶氣的氣,怎樣是少陽病的氣。大概而言,一般的假設是:人體的氣有一個網絡,用形而上的觀點看三焦的時候,會覺得三焦就是人的身體裡一個氣的流動的場域,這個場域是從膀胱、命門那個地方有能量升上來,然後經過所謂的三焦,匯聚在人的胸口,變成胸中大氣,胸中大氣凝聚到夠了,再透過肺的肅降的力量,然後從人的身體前面走到腳,這個降下來的氣的流動叫作「氣街」。所以在古中醫經典裡,有句話說「三焦,其腑 在氣街」,三焦裡的氣,跟氣街的氣是一對的──三焦是相對 的陰,氣街是相對的陽。正常來講,腎臟的氣,有一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