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3年级 数列求和 (附带完整答案)

小学3年级 数列求和 (附带完整答案)
小学3年级 数列求和 (附带完整答案)

第二讲数列求和

知识导航

德国有一位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叫高斯(公元1777年-1855年)。他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出了一个题目,1+2+…+99+100=?小高斯看了看,又想了想,很快说出结果是5050。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原来小高斯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发现题目的特点。像高斯的老师所出的题目那样,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数称为项,第一个数叫第一项,又叫首项;第二个数叫第二项;……,最后一个数叫末项。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都相等,就称这个数列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叫做这个数列的公差。

如:1,2,3,4,…是等差数列,公差为1;

2,4,6,8,…是等差数列,公差为2;

5,10,15,20,…是等差数列,公差为5。

进一步,小高斯发现了这样的关系:1+100=101,2+99=101,3+98=101,…,50+51=101。一共有多少个101呢?100个数,每两个数是一对,共有50个101。

所以:

1+2+3+…+98+99+100

=101×50

即,和= (100+1)×(100÷2)=101×50=5050

这道题目,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

即,和= (100+1)×100÷2=101×50=5050

由高斯的巧算可得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这样,由于高斯发现了巧算的方法,所以他最先得出了正确的答案。因此,同学们要想算得正确、迅速,方法合理、灵活,不仅要掌握数与运算的定律、性质,而且要善于观察,认真审题,注意发现题目的特点。

例题精讲

【例1】找找下面的数列有多少项?

(1)2、4、6、8、……、86、98、100

(2)3、4、5、6、……、76、77、78

(3)4、7、10、13、……、40、43、46

(4)2、6、10、14、18、……、82、86

分析:(1)我们都知道:1、2、3、4、5、6、7、8、……、95、96、97、98、99、100 这个数列是100项,现在不妨这样去看:(1、2)、(3、4)、(5、6)、(7、8)、……、(95、96)、(97、98)、(99、100),让它们两两一结合,奇数在每一组的第1位,偶数在第2位,而且每组里偶数比奇数大,小朋友们一看就知道,共有100÷2=50组,每组把偶数找出来,那么原数列就有50项了。

(2)连续的自然数列,3、4、5、6、7、8、9、10……,对应的是这个数列的第1、2、3、4、5、6、7、8、……,发现它的项数比对应数字小2,所以78是第76项,那么这个数列就有76项。对于连续的自然数列,它们的项数是:末项—首项+ 1 。

(3)配组:(4、5、6)、(7、8、9)、(10、11、12)、(13、14、15)、……、(46、47、48),注意等差是3 ,那么每组有3个数,我们数列中的数都在每组的第1位,所以46应在最后一组第1位,4到48有48-4+1=45项,每组3个数,所以共45÷3=15组,原数列有15组。当然,我们还可以有其他的配组方法。

(4)22项.

对于一个等差数列的求和,在许多时候我们不知道的往往是这个数列的项数。这种找项数的方法在学生学习了求项数公式后,也许稍显麻烦,但它的思路很重要,对于以后学习数论知识有较多的帮助。希望教师能帮助孩子牢固掌握。

【例2】计算下列各题:

(1)2+4+6+…+96+98+100

(2)2+5+8+…+23+26+29

分析:(1)这是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首项是2,末项是100,项数为50。

所以:2+4+6+…+96+98+100=(2+100)×50÷2=2550

(2)这是一个公差为3,首项为2,末项为29,项数是10的等差数列。

所以:2+5+8+…+23+26+29=(2+29)×10÷2=155

其实在这里,我们还有一个找项数的公式。那么让我们一起从等差数列的特性来找找吧!

【例3】你能找出几个等差数列的特征?从你的结果中,你能找到等差数列求项数的公式么?

分析:我们都知道,所谓等差数列就是: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都相等,那么我们可以得到:

第2项=首项+公差= 首项+公差×1

第3项=第2项+公差= (首项+公差)+公差=首项+公差×2

第4项=第3项+公差= (首项+公差×2)+公差=首项+公差×3

第5项=第4项+公差= (首项+公差×3)+公差=首项+公差×4

第6项=第5项+公差= (首项+公差×4)+公差=首项+公差×5

……

第n项=首项+公差×(n-1)

……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还可以发现:

第4项-第3项=公差×1

第5项-第3项=公差×2

第6项-第3项=公差×3

第6项-第2项=公差×4

第n项-第3项=公差×(n-3)

第n项-第m项=公差×(n-m),(n>m)

由此,我们便得到了,等差数列的求项数公式和其它一些公式关系,大家不要死记硬背,一定要理解运用。

【例4】利用上题得到的结论计算下面结果。

(1)3、5、7、9、11、13、15、……,这个数列有多少项?它的第102项是多少?

(2)0、4、8、12、16、20、……,它的第43项是多少?

(3)已知等差数列2、5、8、11、14 …,问47是其中第几项?

(4)已知等差数列9、13、17、21、25、…,问93是其中第几项?

分析:(1)它是一个无限数列,所以项数有无限多项。

第n项=首项+公差×(n-1),所以,第102项=3+2×(102-1)= 205 ;

(2)第43项=0+4×(43-1)= 168 。

(3)首项=2 ,公差=3 ,我们可以这样看:2、5、8、11、14 …、47 ,

那么这个数列有:n=(47-2)÷3+1=16 ,(熟练后,此步可省略),即47是第16项。

其实求项数公式,也就是求第几项的公式。

(4)n=(93-9)÷4+1=22 。

【例5】(1)如果一等差数列的第4项为21,第6项为33,求它的第8项.

(2)如果一等差数列的第3项为16,第11项为72,求它的第6项.

分析:要求第8项,必须知道首项和公差。

第6项-第4项=(6-4)×公差,所以,公差= 6 ;

第4项=首项+3×公差,21=首项+3×6 ,所以,首项=3 ;

第8项=首项+7×公差=45 。

(2)公差=7,首项=2,第6项=37。

【例6】(1)(第二届“迎春杯”刊赛)从401到1000的所有整数中,被8除余数为1的数有_____个?(2)(第五届迎春杯刊赛)1至100各数,所有不能被9整除的自然数的和是____?

分析:在讲解此题之前,教师可先引入【附1】;因为被8除余数为1的整数组成公差是8的等差数列,最小的是401,最大的是993,于是项数=(993—401)÷8+1=75.

(2)在1至100中,被9整除的数的和是:9+18+27+…+99=9×(1+2+3+…+11)=9×66=594;

1至100各数之和是:1+2+3+…+100=5050;

所以在1至100的各数中,所有不能被9整除的数的和是:5050—594=4456.

【例7】计算各数列的和:

(1)3+4+5+…+99+100

(2)4+8+12+…+32+36

(3)65+63+61+…+5+3+1

分析:(1)项数:(100-3)÷1+1=98 ;和:(3+100)×98÷2=5047 ;

(2)项数:(36-4)÷4+1=9 ;和:(4+36)×9÷2=20×9=1800 ;

(3)项数:(65-1)÷2+1=33 ;和:(1+65)×33÷2=33×33=1089 。

题目做完以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2)题中的等差数列有9项,中间一项即第5项的值是20,而和恰等于20×9,(3)题中的等差数列有33项,中间一项即第17项的值是33,而和恰等于33×33,其实,这并不是偶然的现象,关于中项有如下定理:

对于任意一个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中间一项的值等于所有项的平均数,也等于首相与末项和的一半;或者换句话说,各项和等于中间项乘以项数。

这个定理称为中项定理.

【例8】建筑工地有一批砖,码成如右图形状,最上层两块砖,第2层6块砖,第3层10块砖…,依次

每层都比其上面一层多4块砖,已知最下层2106块砖,问中间一层多少块砖?这堆砖共有多少块?

分析:如果我们把每层砖的块数依次记下来,2,6,10,14,…容易知道,

是一个等差数列。2106是第n=(2106-2)÷4+1=527层,中间一层是第

(527+1)÷2=264层,那么中间一层有:2+(264-1)×4=1054块,这堆砖共有:

1054×527=555458(块)。

【例9】计算:

(1)(1+3+5+……+1997+1999)一(2+4+6+……1996+1998)

(2)4000-5-10-15-…-95-100

分析:(1)法1:第一个数列的项数1000,第二个数列的项数为999,

利用求和公式得:(1+1999)×1000÷2-(2+1998)×999÷2=1000 。

方法2:第一个括号内共有1000个数,第二个括号内有999个数。把1除外,第一个括号内的各数依次比第二个括号里相应的数大1,因此可简捷求和。

原式=1+(3-2)+(5-4)+……+(1999-1998)=l+1+1+……+1 (共1000个1)=1000

(2)分析:通过观察可知,题目中的减数可以组成等差数列,所以,可先求这些减数的和,再从被减数中减去这个和。4000-5-10-15-…-95-100=4000-(5+10+15+…+95+100)=4000-(5+100)×(20÷2)=4000-1050=2950。当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这些减数能组成等差数列时,可以先求这些减数的和,再从被减数中减去这个和。

【例10】把自然数按下面形式排列,它的第一行是1、2、4、7、11……那么第一行的第100个数是几? 1,2,4,7,1l,……

3,5,8,12,……

6,9,13,……

10,14,……

15,……

……

分析:观察上面数的排列规律,从右上方到左下方看斜行,依次是1,(2,3),(4,5,6),(7,8,9,10),……各斜行数的个数顺次是1,2,3,4,……所以第一行的第100个数,正好是第100个斜行的第一个数。(1+2+3+……+98+99)+1 =(1+99)×99÷2+1=4951 。

【例11】(第十五届迎春杯初赛)下面方阵中所有数的和是多少?

1901 1902 1903 1904 (1950)

1902 1903 1904 1905 (1951)

1903 1904 1905 1906 (1952)

┇┇┇┇┇

1948 1949 1950 1951 (1997)

1949 1950 1951 1952 (1998)

分析:每一行都是一个等差数列,且每行的和又构成公差为50的等差数列,总和是4776275 。

附加题目

【附1】求100以内除以3余2的所有数的和。

分析:100以内除以3余2的数为2、5、8、11、……98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首先求出一共有多少项,(98-2)÷3+1=33 ,再利用公式求和(2+98)×33÷2=1650 。

那么,你能找找以下数列的规律么?

(1)除以3余1的所有数。(2)整除3所有数。

(3)除以5余2的所有数。(4)除以5余1的所有数。

(5)除以6余2的所有数。说说其中的规律!

【附2】100个连续自然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和是8450,取出其中第1个,第3个…第99个,再把剩下的50个数相加,得多少?

分析:法1:要求和,我们可以先把这50个数算出来.

100个连续自然数构成等差数列,且和为8450,则:首项+末项=8450×2÷100=169,又因为末项比首项大99,所以,首项=(169-99)÷2=35.因此,剩下的50个数为:36,38,40,42,44,46…134.这些数构成等差数列,和为(36+134)×50÷2=4250.

法2:我们考虑这100个自然数分成的两个数列,这两个数列有相同的公差,相同的项数,且剩下的数组成的数列比取走的数组成的数列的相应项总大1,因此,剩下的数的总和比取走的数的总和大50,又因为它们相加的和为8450.所以,剩下的数的总和为(8450+50)÷2=4250.

【附3】把210拆成7个自然数的和,使这7个数从小到大排成一行后,相邻两个数的差都是5,那么,第1个数与第6个数分别是多少?

分析:由题可知:由210拆成的7个数必构成等差数列,则中间一个数为210÷7=30,所以,这7个数分别是15、20、25、30、35、40、45.即第1个数是15,第6个数是40.

【附4】(第三届《小数报》数学竞赛初赛)计算99+198+297+396+495+594+693+792+891+990

分析:99+198+297+396+495+594+693+792+891+990

=100-1+200-2+300-3+…+1000-10

=100+200+300+...+1000-(1+2+3+ (10)

=5500-55

=5445

练习二

1.求首项是13,公差是5的等差数列的前30项的和。

解答:13+5×(30-1)=158 ,(13+158)×30÷2=2565

2.某剧院有20排座位,后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最后一排有70个座位,这个剧院一共有多少个

座位?

解答:1020个座。

3.巧算下题:5000-2-4-6-…-98-100

解答:原式=5000-(2+4+6+…+98+100)=5000-(2+100)×50÷2=5000-2550=2450

4.时钟在每个整点敲打,敲打的次数等于该钟点数,每半点钟敲一下。问:时钟一昼夜打多少?

解答:(1+2+3+…+12)+12=90,90×2=180 。

5.已知:a=1+3+5+……+99+101,b=2+4+6+……+98+100,则a、b两个数中,较大的数比较小的数大.解答:大51 。

6.将自然数如下排列,

1 2 6 7 15 16 …

3 5 8 1

4 17 …

4 9 13 18 …

10 12 …

11 …

在这样的排列下,数字3排在第2行第1列,13排在第3行第3列,问:1993排在第几行第几列?

解答:原数排列如下左图,可将其变换角度如下右图观察:

1993位于原图的24行40列.

7.(第三届“兴趣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在11-45这35个数中,所有不被3整除的数的和是多少?

解答:先求被3整除的数的和;

11~45中能被3整除的数有12,15,…,45,和为:12+15+…+42+45=(12+45)×12÷2=342;

于是,满足要求的数的和为:(11+…+45)-342=980—342=638.

8.(第三届“兴趣杯”少年数学邀请赛预赛B卷)下面的数的总和是 ____ .

0 1 2 (49)

1 2 3 (50)

48 49 50 (98)

49 50 51 (98)

解答:总和是49×2500=122500.

课外阅读

高斯(C.F.Gauss,1777.4.30-1855.2.23)是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

出生于德国布伦兹维克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格尔恰尔德·迪德里赫先后当过护堤

工、泥瓦匠和园丁,第一个妻子和他生活了10多年后因病去世,没有为他留下孩

子。迪德里赫后来娶了罗捷雅,第二年他们的孩子高斯出生了,这是他们唯一的

孩子。父亲对高斯要求极为严厉,甚至有些过份,常常喜欢凭自己的经验为年幼

的高斯规划人生。高斯尊重他的父亲,并且秉承了其父诚实、谨慎的性格。1806

年迪德里赫逝世,此时高斯已经做出了许多划时代的成就。

在成长过程中,幼年的高斯主要是力于母亲和舅舅。高斯的外祖父是一位石

匠,30岁那年死于肺结核,留下了两个孩子:高斯的母亲罗捷雅、舅舅弗利德里希(Friederich)。弗利德里希富有智慧,为人热情而又聪明能干投身于纺织贸易颇有成就。他发现姐姐的儿子聪明伶利,因此他就把一部分精力花在这位小天才身上,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开发高斯的智力。若干年后,已成年并成就显赫的高斯回想起舅舅为他所做的一切,深感对他成才之重要,他想到舅舅多产的思想,不无伤感地说,舅舅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天才"。正是由于弗利德里希慧眼识英才,经常劝导姐夫让孩子向学者方面发展,才使得高斯没有成为园丁或者泥瓦匠。

在数学史上,很少有人象高斯一样很幸运地有一位鼎力支持他成才的母亲。罗捷雅直到34岁才出嫁,生下高斯时已有35岁了。他性格坚强、聪明贤慧、富有幽默感。高斯一生下来,就对一切现象和事物十分好奇,而且决心弄个水落石出,这已经超出了一个孩子能被许可的范围。当丈夫为此训斥孩子时,他总是支持高斯,坚决反对顽固的丈夫想把儿子变得跟他一样无知。

罗捷雅真诚地希望儿子能干出一番伟大的事业,对高斯的才华极为珍视。然而,他也不敢轻易地让儿子投入当时尚不能养家糊口的数学研究中。在高斯19岁那年,尽管他已做出了许多伟大的数学成就,但她仍向数学界的朋友W.波尔约(W.Bolyai,非欧几何创立者之一J.波尔约之父)问道:高斯将来会有出息吗?W.波尔约说她的儿子将是"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为此她激动得热泪盈眶。

7岁那年,高斯第一次上学了。头两年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1787年高斯10岁,他进入了学习数学的班次,这是一个首次创办的班,孩子们在这之前都没有听说过算术这么一门课程。数学教师是布特纳(Buttner),他对高斯的成长也起了一定作用。

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的一则故事说,高斯10岁时算出布特纳给学生们出的将1到100的所有整数加起来的算术题,布特纳刚叙述完题目,高斯就算出了正确答案。不过,这很可能是一个不真实的传说。据对高斯素有研究的著名数学史家E.T.贝尔(E.T.Bell)考证,布特纳当时给孩子们出的是一道更难的加法题:81297+81495+81693+ (100899)

当然,这也是一个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公差为198,项数为100)。当布特纳刚一写完时,高斯也算完并把写有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E·T·贝尔写道,高斯晚年经常喜欢向人们谈论这件事,说当时只有他写的答案是正确的,而其他的孩子们都错了。高斯没有明确地讲过,他是用什么方法那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数学史家们倾向于认为,高斯当时已掌握了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一位年仅10岁的孩子,能独立发现这一数学方法实属很不平常。贝尔根据高斯本人晚年的说法而叙述的史实,应该是比较可信的。而且,这更能反映高斯从小就注意把握更本质的数学方法这一特点。

高斯的计算能力,更主要地是高斯独到的数学方法、非同一般的创造力,使布特纳对他刮目相看。他

特意从汉堡买了最好的算术书送给高斯,说:"你已经超过了我,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你了。"接着,高斯与布特纳的助手巴特尔斯(J.M.Bartels)建立了真诚的友谊,直到巴特尔斯逝世。他们一起学习,互相帮助,高斯由此开始了真正的数学研究。

1788年,11岁的高斯进入了文科学校,他在新的学校里,所有的功课都极好,特别是古典文学、数学尤为突出。经过巴特尔斯等人的引荐,布伦兹维克公爵召见了14岁的高斯。这位朴实、聪明但家境贫寒的孩子赢得了公爵的同情,公爵慷慨地提出愿意作高斯的资助人,让他继续学习。

布伦兹维克公爵在高斯的成才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如此,这种作用实际上反映了欧洲近代科学发展的一种模式,表明在科学研究社会化以前,私人的资助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高斯正处于私人资助科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社会化的转变时期。

1792年,高斯进入布伦兹维克的卡罗琳学院继续学习。1795年,公爵又为他支付各种费用,送他入德国著名的哥丁根大学,这样就使得高斯得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勤奋地学习和开始进行创造性的研究。1799年,高斯完成了博士论文,回到家乡布伦兹维克,正当他为自己的前途、生计担忧而病倒时─虽然他的博士论文顺利通过了,已被授予博士学位,同时获得了讲师职位,但他没有能成功地吸引学生,因此只能回老家-又是公爵伸手救援他。公爵为高斯付诸了长篇博士论文的印刷费用,送给他一幢公寓,又为他印刷了《算术研究》,使该书得以在1801年问世;还负担了高斯的所有生活费用。所有这一切,令高斯十分感动。他在博士论文和《算术研究》中,写下了情真意切的献词:"献给大公","你的仁慈,将我从所有烦恼中解放出来,使我能从事这种独特的研究"。

1806年,公爵在抵抗拿破仑统帅的法军时不幸阵亡,这给高斯以沉重打击。他悲痛欲绝,长时间对法国人有一种深深的敌意。大公的去世给高斯带来了经济上的拮据,德国处于法军奴役下的不幸,以及第一个妻子的逝世,这一切使得高斯有些心灰意冷,但他是位刚强的汉子,从不向他人透露自己的窘况,也不让朋友安慰自己的不幸。人们只是在19世纪整理他的未公布于众的数学手稿时才得知他那时的心态。在一篇讨论椭圆函数的手搞中,突然插入了一段细微的铅笔字:"对我来说,死去也比这样的生活更好受些。"

慷慨、仁慈的资助人去世了,因此高斯必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由于高斯在天文学、数学方面的杰出工作,他的名声从1802年起就已开始传遍欧洲。彼得堡科学院不断暗示他,自从1783年欧拉去世后,欧拉在彼得堡科学院的位置一直在等待着象高斯这样的天才。公爵在世时坚决劝阻高斯去俄国,他甚至愿意给高斯增加薪金,为他建立天文台。现在,高斯又在他的生活中面临着新的选择。

为了不使德国失去最伟大的天才,德国著名学者洪堡(B.A.Von Humboldt)联合其他学者和政界人物,为高斯争取到了享有特权的哥丁根大学数学和天文学教授,以及哥丁根天文台台长的职位。1807年,高斯赴哥丁根就职,全家迁居于此。从这时起,除了一次到柏林去参加科学会议以外,他一直住在哥丁根。洪堡等人的努力,不仅使得高斯一家人有了舒适的生活环境,高斯本人可以充分发挥其天才,而且为哥丁根数学学派的创立、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数学中心创造了条件。同时,这也标志着科学研究社会化的一个良好开端。

高斯的学术地位,历来为人们推崇得很高。他有"数学王子"、"数学家之王"的美称、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三位(或四位)数学家之一"(阿基米德、牛顿、高斯或加上欧拉)。人们还称赞高斯是"人类的骄傲"。天才、早熟、高产、创造力不衰、……,人类智力领域的几乎所有褒奖之词,对于高斯都不过份。

高斯的研究领域,遍及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各个领域,并且开辟了许多新的数学领域,从最抽象的

代数数论到内蕴几何学,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从研究风格、方法乃至所取得的具体成就方面,他都是18─19世纪之交的中坚人物。如果我们把18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系列的高山峻岭,那么最后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巅峰就是高斯;如果把19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条条江河,那么其源头就是高斯。

虽然数学研究、科学工作在18世纪末仍然没有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但高斯依然生逢其时,因为在他快步入而立之年之际,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各国政府都开始重视科学研究。随着拿破仑对法国科学家、科学研究的重视,俄国的沙皇以及欧洲的许多君主也开始对科学家、科学研究刮目相看,科学研究的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科学的地位不断提高。作为当时最伟大的科学家,高斯获得了不少的荣誉,许多世界著名的科学泰斗都把高斯当作自己的老师。

1802年,高斯被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选为通讯院士、喀山大学教授;1877年,丹麦政府任命他为科学顾问,这一年,德国汉诺威政府也聘请他担任政府科学顾问。

高斯的一生,是典型的学者的一生。他始终保持着农家的俭朴,使人难以想象他是一位大教授,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他先后结过两次婚,几个孩子曾使他颇为恼火。不过,这些对他的科学创造影响不太大。在获得崇高声誉、德国数学开始主宰世界之时,一代天骄走完了生命旅程。

(强烈推荐)等差数列求和公式题型的四个境界

学习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四个层次 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d n n na n a a S n n 2 ) 1(2)(11-+=+= ,是数列部分最重要公式之一,学习公式并灵活运用公式可分如下四个层次: 1.直接套用公式 从公式d n n na n a a n a a S m n m n n 2 ) 1(2)(2)(111-+=+=+= +-中,我们可以看到公式中出现了五个量,包括,,,,,1n n S n a d a 这些量中已知三个就可以求另外两个了.从基本量的观点认识公式、理解公式、掌握公式这是最低层次要求. 例1 设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如果它的前n 项和2 n S n -=,那么( ). (A)2,12-=-=d n a n (B)2,12=-=d n a n (C)2,12-=+=-d n a n (D)2,12=+-=d n a n 解法1 由于2n S n -=且1--=n n n S S a 知,,12)1(2 2+-=-+-=n n n a n ],1)1(2[121+---+-=-=-n n a a d n n ,2-=d 选(C). 解法2 ,2 ) 1(21n d n n na S n -=-+ =Θ对照系数易知,2-=d 此时由2 1)1(n n n na -=--知,11-=a 故,12+-=n a n 选(C). 例2 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331S 与441S 的等比中项为551S ,331S 与44 1S 的等差中项为1,求等差数列{}n a 的通项n a . 解 设{}n a 的通项为,)1(1d n a a n -+=前n 项和为.2 ) 1(1d n n na S n -+= 由题意知?????=+=? 241 31)51(4131432543S S S S S , 即?????=?++?+?+=?+??+ 2)2344(41)2233(3 1)2455(251)2344(41)2233(31112111 d a d a d a d a d a 化简可得,2252053121?? ???=+=+d a d d a 解得???==101a d 或?????=- =45121a d 由此可知1=n a 或.5 12532)512)(1(4n n a n -=- -+= 经检验均适合题意,故所求等差数列的通项为1=n a 或.5 12 532n a n -= 2.逆向活用公式 在公式的学习中,不仅要从正向认识公式,而且要善于从反向分析弄清公式的本来面目.重视逆向地认识公式,逆向运用公式,无疑将大大地提高公式的解题功效,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 例3 设,N n ∈求证:.2 ) 3()1(32212)1(+<+++?+?<+n n n n n n Λ 证明 ,3212 ) 1(n n n ++++=+ΛΘ 又,211?<,322?< ,)1(,+

四年级奥数等差数列求和一

*数学故事: 一位教师布置了一道很繁杂的计算题,要求学生把1到 100的所有整数加起来,教师刚叙述完题 目,一位小男孩即刻把写着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 1+2+3+4+......+98+99+100= 老师起初并不在意这一举动,心想这个小家伙又在捣乱,但当他发现全班唯一正确的答案属于那 个男孩时,才大吃一惊。 而更使人吃惊的是男孩的算法...... 老师发现:第一个数加最后一个数是101,第二个数加倒数第二个数的和也是101,……共有50 对这样的数,用101乘以50得到5050。这种算法是教师未曾教过的计算等差数列的方法,高斯的才华 使老师——彪特耐尔十分激动,下课后特地向校长汇报,并声称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可教这位男孩的了。 此男孩叫高斯,是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被誉为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和阿基 米德、牛顿并列,同享盛名。 *数列的基本知识: (1)1、2、3、4、5、6……公差:(2)2、4、6、8、10、12……公差: (3)5、10、15、20、25、30……公差: 像这样按照一定规律排列成的一列数我们称它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 第1项称为首项;最后1项称为末项;在第几个位置上的数就叫第几项;有多少项称为项 数;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上面的每一个数列中,从第一项开始,后项与前项的差都是 相等的,具有这样特征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差称为这个数列的公差。 通项公式:某一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 + 1 求和公式: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题1:已知数列2、5、8、11、14……求它的第10项是多少它的第98项是多少【思路导航】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2,公差是3,项数是10.要求第10项,可根据, 某一项=首项+(项数-1)×公差进行计算。第10项:2+3×(10-1)=29 第98项: 2+3 ×(98-1)=293 练习1:某一项=首项+(项数-1)×公差 (1)求等差数列:1、3、5、7、9……它的第21项是多少 (2)求等差数列:2、6、10、14、18……它的第60项是多少 (3)求等差数列:7、12、17、22……它的第100项是多少 例题2:已知数列2、5、8、11、14……35,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

四年级奥数巧妙求和(一)

巧妙求和(一) 专题简析: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项的个数称为项数。 从第二项开始,后项与其相邻的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称为公差。 需要记住三个非常重要的公式:“通项公式”、“项数公式”、“求和公式”。 通项公式:第n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求和公式: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1:有一个数列:4,10,16,22,…,52,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 练习: 1,等差数列中,首项=1,末项=39,公差=2,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 2,有一个等差数列:2,5,8,11,…,101,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 3,已知等差数列11,16,21,26,…,1001,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 例2:有一等差数列:3,7,11,15,……,这个等差数列的第100项是多少?练习: 1,一等差数列,首项=3,公差=2,项数=10,它的末项是多少? 2,求1,4,7,10……这个等差数列的第30项。 3,求等差数列2,6,10,14……的第100项。 例3:有这样一个数列:1,2,3,4,…,99,100。请求出这个数列所有项的和。 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 (1)1+2+3+…+49+50 (2)6+7+8+…+74+75 (3)100+99+98+…+61+60 例4:求等差数列2,4,6,…,48,50的和。

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 (1)2+6+10+14+18+22 (2)5+10+15+20+…+195+200 (3)9+18+27+36+…+261+270 例5:计算(2+4+6+...+100)-(1+3+5+ (99) 练习: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001+1999+1997+1995)-(2000+1998+1996+1994) (2)(2+4+6+...+2000)-(1+3+5+ (1999) (3)(1+3+5+...+1999)-(2+4+6+ (1998) 例6:如果一个等差数列第4项为21,第6项为33,求他的第8项。(1)一个等差数列的第5项是19,第8项是61,求他的第11项。。(2)如果一个等差数列的第3项是10,第7项是26,求他的第12项。(3)如果一个等差数列的第2项是10,第6项是18,求他的第110项。

等差数列求和的几种方法

数列求和的几种情形 11()(1) 22 n n n a a n n S na d +-= =+ ()-n m n d =-m a a 一、分组法 例1 求1 1357(1)(21)n n S n -=-+-++--L . 变式练习1: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 50n S n n =-,试求:

(1)n a 的通项公式; (2)记n n b a =,求{}n b 的前n 项和n T 二、倒序相加 ()1112()() n n n n n S a a a a a a =++++++644444474444448L 个 1() n n a a =+ 1 ()2 n n n a a S += 例2 求22 2 2 o o o o sin 1+sin 2+sin 3+.......sin 89

三、错位相减 1 1n n a a q -= 11(1)(01) n n n a a q a q S q q --==≠≠且1-q 1-q 例3 21123(0) n n S x x nx x -=++++≠L

变式练习3(1)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2n n a n =, 求其n 项和n S (2)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 ()121.3n n a n ?? =- ? ?? ,求其 n 项和n S

四、裂项相消 例4 已知数列1 {},n n a a 的通项公式为求前n 项和. n (n+1)

变式练习4:(1)1111132435(2) n n ++++????+L . (2)求数列, (1) 1 ,...,321,321,211+++++n n 的前n 项和n S

等差数列求和求最值

等差数列求和应用(三)———求最值 (会不会做是能力问题,做不做是态度问题,从态度上去认识自己的问题) 一、填空题 1、(1)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n S n 162-=,则当=n 时,()=min n S 。 (2)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n S n 172+-=,则当=n 时,n S 取得最 (大、小)值。 (3)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n S n 6432+-=,则当=n 时,n S 取得最 (大、小) 值为 。 2、(1)已知数列{}n a 通项公式为92-=n a n ,则当=n 时,()=min n S 。 (2)已知数列{}n a 通项公式为n a n 210-=,则当=n 时,()=max n S 。 3、(1)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满足:、09>S 011S ,则当=n 时,n S 有最小值。 二、解答题(按照要求,按照步骤,答题过程作答应规范,条理应清晰) 4、已知数列{}1013-n ,求当n 为何值时, 5、已知数列{}1004+-n ,求当n 为何值 该数列的前n 项和n S 有最小值。 时,该数列的前n 项和n S 有最大值。 6、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满足:、099>S 7、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满足:、0200>S 010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 问题1:著名数学家高斯10岁时,曾解过一道题:1+2+3+…+100=?你们知道怎么解吗? 问题2:1+2+3+…+n=? 在探求中有学生问:n是偶数还是奇数?教师反问:能否避免奇偶讨论呢?并引导学生从问题1感悟问题的实质:大小搭配,以求平衡 设=1+2+3+…+n ,又有= + + +…+1 = + + +…+ ,得= 问题3:等差数列= ? 学生容易从问题2中获得方法(倒序相加法)。但遇到= = =…=呢?利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容易理解这层等量关系,进一步的推广可得重要结论:m+n=p+q 问题4:还有新的方法吗? (引导学生利用问题2的结论),经过讨论有学生有解法: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则= +()+()+…+[ ] = = (这里应用了问题2的结论)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问题5:= = ? 学生容易从问题4中得到联想:= = 。显然,这又是一个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的求和对初学数列求和的离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较远,教师通过“弱化”的问题1和问题2将问题转化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由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不断变化的,学生解决了问题2,就说明学生的潜在的发展水平已经转化为其新的现有发展水平,在新的现有发展水平基础上教师提出了问题3,学生解决了问题3,他们潜在的发展水平已经转化为其新的现有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了问题4,这个案例的设计体现教师搭“脚手架”的作用不可低估,教师自始至终都应坚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礼记·学记》),诱导学生自己探究数学结论, 处理好“放”与“扶”的关系。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完整版)四年级奥数第四讲_等差数列含答案[1]

第四讲等差数列 一、知识点: 1、数列:按一定顺序排成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项,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共有的项的个数叫做项数。 2、等差数列与公差: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与它前一项的差都相等,这样的数列的叫做等差数列,其中相邻两项的差叫做公差。 3、常用公式 等差数列的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首项=末项-公差?(项数-1) 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等差数列(奇数个数)的总和=中间项?项数 二、典例剖析: 例(1)在数列3、6、9……,201中,共有多少数?如果继续写下去,第201个数是多少? 分析:(1)因为在这个等差数列中,首项=3,末项=201,公差=3,所以根据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便可求出。 (2)根据公式: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解:项数=(201-3)÷3+1=67 末项=3+3?(201-1)=603 答:共有67个数,第201个数是603 练一练: 在等差数列中4、10、16、22、……中,第48项是多少?508是这个数列的第几项? 答案: 第48项是286,508是第85项 例(2 )全部三位数的和是多少? 分析::所有的三位数就是从100~999共900个数,观察100、101、102、 (998) 999这一数列,发现这是一个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要求和可以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来解答。 解:(100+999)?900÷2 =1099?900÷2 =494550

答:全部三位数的和是494550。 练一练: 求从1到2000的自然数中,所有偶数之和与所有奇数之和的差。 答案: 1000 例(3)求自然数中被10除余1的所有两位数的和。 分析一:在两位数中,被10除余1最小的是11,最大的是91。从题意可知,本题是求等差数列11、21、31、……、91的和。它的项数是9,我们可以根据求和公式来计算。解一:11+21+31+……+91 =(11+91)?9÷2 =459 分析二:根据求和公式得出等差数列11、21、31、……91的和是459,我们可以求得这9个数的平均数是459÷9=51,而51恰好是这个等差数列的第五项,即中间的一项(称作中项),由此我们又可得到S=中项?n,但只能是项数是奇数时,等差数列有中项,才能用中项公式计算。 解二:11+21+31+……+91 =51?9 =459 答:和是459。 练一练: 求不超过500的所有被11整除的自然数的和。 答案: 11385 例(4)求下列方阵中所有各数的和: 1、2、3、4、……49、50; 2、3、4、5、……50、51; 3、4、5、6、……51、52; …… 49、50、51、52、……97、98; 50、51、52、53、……98、99。 分析一:这个方阵的每一横行(或竖行)都各是一个等差数列,可先分别求出每一横行(或竖行)数列之和,再求出这个方阵的和。 解一:每一横行数列之和: 第一行:(1+50)?50÷2=1275 第二行:(2+51)?50÷2=1325

等差数列求和教案

等差数列求和 教学目标 1.掌握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了解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定义,了解逆项相加的原理,理解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推导的过程,记忆公式的两种形式; (2)用方程思想认识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公式,利用公式求;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项和的公式两套公式涉及五个字母,已知其中三个量求另两个值; (3)会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项和的公式研究的最值. 2.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运用,使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规律,初步形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通过公式推导的过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灵活性与广阔性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4.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展现数学中的对称美;通过有关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再一次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实用性,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数学地解决问题.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本节内容是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首先通过具体的例子给出了求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思路,而后导出了一般的公式,并加以应用;再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组成方程组,共同运用,解决有关问题. (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难点是公式推导的思路. 推导过程的展示体现了人类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即从特殊问题的解决中提炼一般方法,再试图运用这一方法解决一般情况,所以推导公式的过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比公式本身更为重

要.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有两种形式,应根据条件选择适当的形式进行计算;另外反用公式、变用公式、前项和公式与通项公式的综合运用体现了方程(组)思想. 高斯算法表现了大数学家的智慧和巧思,对一般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但大多数学生都听说过这个故事,所以难点在于一般等差数列求和的思路上. (3)教法建议 ①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一节为公式推导及简单应用,一节侧重于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综合运用. ②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建议由具体问题引入,使学生体会问题源于生活. ③强调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方法与研究方法. ④补充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 ⑤用梯形面积公式记忆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 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公式推导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通过公式的运用体会方程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难点是获得推导公式的思路.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习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四个层次

学习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四个层次 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163311)毕明黎 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d n n na n a a S n n 2 )1(2 )(11-+ =+= ,是数列部分最重要公式之一,学习 公式并灵活运用公式可分如下四个层次: 1.直接套用公式 从公式d n n na n a a n a a S m n m n n 2 )1(2 )(2 )(111-+ =+= += +-中,我们可以看到公式中出现了五 个量,包括,,,,,1n n S n a d a 这些量中已知三个就可以求另外两个了.从基本量的观点认识公式、理解公式、掌握公式这是最低层次要求. 例1 设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如果它的前n 项和2 n S n -=,那么( ).(1992年三南高考试 题) (A)2,12-=-=d n a n (B)2,12=-=d n a n (C)2,12-=+=-d n a n (D)2,12=+-=d n a n 解法1 由于2n S n -=且1--=n n n S S a 知,,12)1(2 2+-=-+-=n n n a n ],1)1(2[121+---+-=-=-n n a a d n n ,2-=d 选(C). 解法2 ,2 ) 1(2 1n d n n na S n -=-+ = 对照系数易知,2-=d 此时由2 1)1(n n n na -=--知,11-=a 故,12+-=n a n 选(C). 例2 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33 1S 与 44 1S 的等比中项为 55 1S , 33 1S 与 44 1S 的等 差中项为1,求等差数列{}n a 的通项n a .(1997年全国高考文科) 解 设{}n a 的通项为,)1(1d n a a n -+=前n 项和为.2 )1(1d n n na S n -+= 由题意知?????=+=? 241 3 1)51(4131432 54 3S S S S S ,

四年级奥数 等差数列

第3讲等差数列 一、知识点: 1、数列:按一定顺序排成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项,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共有的项的个数叫做项数。 2、等差数列与公差: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与它前一项的差都相等,这样的数列的叫做等差数列,其中相邻两项的差叫做公差。 3、常用公式 等差数列的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首项=末项-公差?(项数-1) 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等差数列(奇数个数)的总和=中间项?项数 二、典例剖析: 例(1)在数列3、6、9……,201中,共有多少数?如果继续写下去,第201个数是多少? 答案:共有67个数,第201个数是603 练一练:在等差数列中4、10、16、22、……中,第48项是多少?508是这个数列的第几项? 答案: 第48项是286,508是第85项例(2 )全部三位数的和是多少? 答案:全部三位数的和是494550 练一练:求从1到2000的自然数中,所有偶数之和与所有奇数之和的差。 答案: 1000 例(3)求自然数中被10除余1的所有两位数的和。 答案:和是459 练一练:求不超过500的所有被11整除的自然数的和。

答案: 11385 例(4)求下列方阵中所有各数的和: 1、2、3、4、……49、50; 2、3、4、5、……50、51; 3、4、5、6、……51、52; …… 49、50、51、52、……97、98; 50、51、52、53、……98、99。 答案:这个方阵的和是125000 练一练: 求下列方阵中100个数的和。 0、1、2、3、……8、9; 1、2、3、4、……9、10; 2、3、4、5、……10、11; …… 9、10、11、12、……17、18。 答案: 900 例(5)班级男生进行扳手腕比赛,每个参赛男生都要和其他参赛选手扳一次。若一共扳了105次,那么共有多少男生参加了这项比赛? 答案:有15个男生参加了比赛 练一练:从1到50这50个连续自然数中,取两数相加,使其和大于50,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答案: 625种 例(6)若干人围成16圈,一圈套一圈,从外向内圈人数依次少6人,如果共有912人,问最外圈有多少人?最内圈有多少人? 答案:最外圈有102人,最内圈有12人 练一练:若干人围成8圈,一圈套一圈,从外向内各圈人数依次少4人,如果共有304人,最外圈有几人? 答案: 52人 巩固练习三: 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 1、有一串数,已知第一个数是6,而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数大4,这串数中第2003

(完整版)等差数列求和及练习题(整理).doc

等差数列求和 引例:计算 1+2+3+4++97+98+99+100 一、有关概念 : 像1、2、3、4、5、6、7、8、9、这样连起来的一串数称为数列;数列中每一个数叫这个数列的一项,排在第一个位置的叫首项,第二个叫第二项,第三个叫第三项,,最后一项又叫末项;共有多少个数又叫项数;如果一个数 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一个固定的数,我们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固定的数就叫做“公差”。 二、有关公式: 和 =(首项 +末项)×项数÷ 2 末项 =首项 +公差×(项数 -1) 公差 =(末项 -首项)÷(项数 -1) 项数 =(末项 -首项)÷公差 +1 三、典型例题: 例 1、聪明脑筋转转转: 判断下列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是的请打“√”,并把等差数列的首项,末项、公差及项数写出来,如果不是请打“×” 。 判断首项末项公差项数 (1) 1、2、4、8、16、 32.()()()()()(2) 42、49、56、63、70、77.()()()()()(3) 5、1、4、1、3、1、2、1.()()()()()(4) 44、55、66、77、88、99、110()()()()() 练习 1、填空: 数列首项末项公差项数2、5、8、 11、14 0、4、8、 12、16 3、15、27、39、51 1、2、3、 4、5、、 48、49、 50 2、4、6、 8、、 96、 98、100

例 2、已知等差数列 1,8,15, , 78.共 12 项,和是多少?(博易 P27例 2)(看 ppt,推出公式) 例 3、计算 1+3+5+7++35+37+39 练习 2:计算下列各题 (1)6+10+14+18+22+26+30 (3)1+3+5+7++95+97+99 (2)3+15+27+39+51+63(4)2+4+6+8++96+98+100 (3)已知一列数 4,6,8,10 ,,64,共有 31 个数,这个数列的和是多少? 例 5、有一堆圆木堆成一堆,从上到下,上面一层有 10 根,每向下一层增加一根,共堆了 10 层。这堆圆木共有多少根?(博易 P27例 3)(看 ppt) 练习 3: 丹丹学英语单词,第一天学了 6 个单词,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学会一个,最后一天学会了 26 个。丹丹在这些天中共学会了多少个单词?

一题多解专题六: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值问题

一题多解专题六: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最值问题 求等差数列前n 项和n S 最值的两种方法 (1)函数法:利用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函数表达式bn an S n +=2,通过配方或借助图象求 二次函数最值的方法求解. (2)邻项变号法: ①0,01<>d a 时,满足?? ?≤≥+0 1n n a a 的项数m 使得n S 取得最大值为m S ; ②当0,01>a a ,故n=7 时,n S 最大. 方法二:由113S S =可得d a d a 55113311+=+,把131=a 代入得2-=d ,故 n n n n n S n 14)1(132+-=--=,根据二次函数性质,当n=7时,n S 最大. 方法三:根据131=a ,113S S =,知这个数列的公差不等于零.由于113S S =说明这个数 列的和先是单调递增的然后又单调递减.根据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的前n 项 和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以及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当113S S =时,只有 72 11 3=+=n 时,n S 取得最大值. 针对性练习: 1.已知在等差数列}{n a 中,311=a ,n S 是它的前n 项的和,2210S S =. ①求n S ; ②这个数列前多少项的和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解析:①∵102110a a a S ++= ,222122a a a S ++= ,又2210S S =, ∴0221211=++a a a ,则031212211=+=+d a a a ,又311=a ,2-=∴d

等差数列中的最值问题

等差数列及其前n 项和(2) ——等差数列中的最值问题 数学组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的形式和应用。 2、掌握常见题型的解法及常用思想方法。 3、掌握等差数列求最值问题的多种不同方法,并能对最值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求最值问题的常用解法。 难点:通过例题的讲解引导学生对等差数列的最值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并理解何种形式会有最大值,何种形式会有最小值。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回顾等差数列的常用公式: (1)通项公式()11n a a n d =+- (2)前n 项和公式()112 n n n S na d -=+=()12n n a a + (3)等差中项概念1 2()A a b =+ (4)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定义法:1n n a a +-=常数(*n N ∈)?{}n a 为等差数列; 中项公式法:122n n n a a a ++=+(*n N ∈)?{}n a 为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法:n a kn b =+(*n N ∈)?{}n a 为等差数列; 前n 项求和法:2n S pn qn =+(*n N ∈)?{}n a 为等差数列 (复习时主要以口述为主,必要的公式进行板书,主要让学生进行回顾,强调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的形式,即通项公式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前n 项和公式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为后面课程的讲述埋好伏笔。) 2、教授新课: 复习用书《高考总复习学案与测评》第87页,题型四:等差数列中的最值问题 例4、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201=a ,前n 项和为n S ,且1510S S =,求当n 取何值时,n S 有最大值,并求出它的最大值。 分析:要求n 为何值时,n S 有最大值,可从n S 的形式入手思考,n S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可以从函数的角度求出n S 的最大值。 解:(方法一)因为201=a ,且1510S S =可得

四年级奥数巧妙求和

四年级奥数专题 巧妙求和(一) 专题简析: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项的个数称为项数。 从第二项开始,后项与其相邻的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称为公差。 这一周学习“等差数列求和”。需要记住三个非常重要的公式:“通项公式”、“项数公式”、“求和公式”。 通项公式:第n项=首项+ (项数—1)x公差 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十公差+ 1 求和公式:总和=(首项+末项)X项数十2 例1 :有一个数列:4, 10, 16, 22,…,52,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 分析与解答:容易看出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6,首项是4,末项是52,要求项数,可直接带入项数公式进行计算。 项数=(52- 4)十6+仁9,即这个数列共有9项。 练习一 1,等差数列中,首项=1,末项=39,公差=2,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 2,有一个等差数列:2, 5, 8, 11,…,101,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 3,已知等差数列11, 16, 21, 26,…,1001,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

例2:有一等差数列:3, 7, 11, 15,……,这个等差数列的第100项是多少?分析与解答: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3,公差是4,项数是100。要求第100项,可根据“末项=首项+公差X(项数—1)”进行计算。 第100 项=3+4 X( 100—1) =399 练习 1,一等差数列,首项=3,公差=2,项数=10,它的末项是多少? 2,求1, 4, 7, 10……这个等差数列的第30项 3,求等差数列2, 6, 10, 14……的第100项 例3:有这样一个数列:1, 2, 3, 4,…,99, 100o请求出这个数列所有项的和。 分析与解答:如果我们把1, 2, 3, 4,…,99, 100与列100, 99,…,3, 2, 1相加,则得到 (1+100) + (2+99) + (3+98) +…+ (99+2) + (100+1),其中每个小括号内的两个数的和都是101,一共有100个101 相加,所得的和就是所求数列的和的2倍,再除以2,就是所求数列的和。 1+2+3+…+99+100= (1+100)X 100*2=5050 上面的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经研究发现,所有的等差数列都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求和:等差数列总和=(首项+末项)X项数* 2 这个公式也叫做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练习三 计算下面各题。 (1) 1+2+3+…+49+50 (2) 6+7+8+…+74+75 (3) 100+99+98+…+61+60 例4:求等差数列2, 4, 6,…,48, 50的和

四年级《数列求和》

数列求和(课堂练习) 1、已知等差数列1、3、5、7、……99,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 项? 2、求等差数列 3、7、11、15……的第99项。 3、请你求出等差列1、2、3、4……49、50中各项相加的和。 4、儿童剧院有30排座位,第一排30个,后面每一排都比前一排 多2个座位,最后一排有88个座位。这个剧院共有多少个座位? 5、有一堆粗细均匀的圆木,最上面有4根,每一层都比上一层多 1根,最下层有33根。这堆圆木共有几层?一共有多少根? 6、小明练习写毛笔字,第一天写了4个,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写 相同数量的大字,最后一天写了34个,共字了589个大字。问:小明每天比前一天多写几个大字?

1、已知等差数列200、198、196……100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 2、求数列 3、5、7、9……这个等差数列的第20项是多少? 3、求和:5+10+150+20……+100 4、晓诚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10页,以后第天都比前一天多读2页。第10天 读28页正好读完。这本书共多少页? 5、丹丹学英语单词,第一天学会了6个单词,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学会1个, 最后一天学会了26个。丹丹在这些天中共学会了多少个单词? 6、欣欣电影院共有座位630个,已知第一排有座位18个,最后一排有52个, 而且每相邻两排相差的人数相等,那么相邻的两排相差多少个座位? 7、等差数列中,首项=7,末项=119,公差=4,它的项数是多少? 8、求等差数列5、8、11、14……的第50项。 9、学校进行乒乓球选拔赛,每个参赛选手都要和其他所有选手各比赛一场。如 果有25人参加比赛,问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 10、求自然数中所有两位数的和。 11、养鸡场第一个笼里有4只鸡,第二个笼里有7只鸡,第三个笼里有10 只鸡,每个鸡笼总比前一个多放3只鸡,最后一个鸡笼里有40只鸡。问:一共有几个鸡笼?共多少只鸡? 12、用1320张纸由少到多地装订不同规格的练习本。已知第一本18页,最 后一本102页,而且前后两本纸张的相差页数相等,那么相邻的前后两本相差多少页? 13*、100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8250,去掉这100个数中的第奇数个数,余下的50个数相加的和是多少? 14*、莎莎练习口算,她按照自然数的顺序从1开始求和,当计算到某个数时,和是60,但她重复计算了其中一个数字。问:莎莎重复计算了哪个数字?

等差数列求和及练习题(整理)

等差数列求和 引例:计算1+2+3+4+……+97+98+99+100 一、有关概念: 像1、2、3、4、5、6、7、8、9、……这样连起来的一串数称为数列;数列中每一个数叫这个数列的一项,排在第一个位置的叫首项,第二个叫第二项,第三个叫第三项,……,最后一项又叫末项;共有多少个数又叫项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一个固定的数,我们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固定的数就叫做“公差”。 二、有关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三、典型例题: 例1、聪明脑筋转转转: 判断下列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是的请打“√”,并把等差数列的首项,末项、公差及项数写出来,如果不是请打“×”。 判断首项末项公差项数 (1)1、2、4、8、16、32. ()()()()()(2)42、49、56、63、70、77. ()()()()()(3)5、1、4、1、3、1、2、1. ()()()()()(4)44、55、66、77、88、99、110()()()()()

例2、已知等差数列1,8,15,…,78.共12项,和是多少?(博易P27例2)(看ppt,推出公式) 例3、计算1+3+5+7+……+35+37+39 练习2:计算下列各题 (1)6+10+14+18+22+26+30 (3)1+3+5+7+……+95+97+99 (2)3+15+27+39+51+63 (4)2+4+6+8+……+96+98+100 (3)已知一列数4,6,8,10,…,64,共有31个数,这个数列的和是多少? 例5、有一堆圆木堆成一堆,从上到下,上面一层有10根,每向下一层增加一根,共堆了10层。这堆圆木共有多少根?(博易P27例3)(看ppt) 练习3: 丹丹学英语单词,第一天学了6个单词,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学会一个,最后一天学会了26个。丹丹在这些天中共学会了多少个单词?

数列求和7种方法(方法全_例子多)

一、利用常用求和公式求和 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 ) 1(2)(11-+=+=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11)1()1(111 q q q a a q q a q na S n n n 3、 )1(211 +==∑=n n k S n k n 4、)12)(1(6112 ++==∑=n n n k S n k n 5、 21 3 )]1(21[+== ∑=n n k S n k n [例1] 已知3 log 1log 23-= x ,求???++???+++n x x x x 32的前n 项和. 解:由2 1 2log log 3log 1log 3323=?-=?-= x x x 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得 n n x x x x S +???+++=32 (利用常用公式) =x x x n --1)1(= 2 11) 211(21--n =1-n 21 [例2] 设S n =1+2+3+…+n ,n ∈N *,求1 )32()(++= n n S n S n f 的最大值. 解: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得 )1(21+=n n S n , )2)(1(2 1 ++=n n S n (利用常用公式) ∴ 1)32()(++= n n S n S n f =64 342++n n n = n n 64341+ += 50 )8(12+- n n 50 1≤ ∴ 当 8 8- n ,即n =8时,501)(max =n f 题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 n=2n-1,则=

初二数学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初二数学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各科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数学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希望同学们牢牢掌握,不断取得进步! 公式 Sn=(a1+an)n/2 (首项+末项)X项数2 Sn=na1+n(n-1)d/2; (d为公差) Sn=An2+Bn; A=d/2,B=a1-(d/2) Sn=[2a1+(n-1)d] n/2 和为 Sn 首项 a1 末项 an 公差d 项数n 等差数列公式an=a1+(n-1)d 前n项和公式为:Sn=(a1+an)n/2=na1+n(n-1)d/2 假设m+n=p+q那么:存在am+an=ap+aq 假设m+n=2p那么:am+an=2ap 以上n均为正整数 文字翻译 第n项的值an=首项+(项数-1)公差

前n项的和Sn=首项+末项项数(项数-1)公差/2 公差d=(an-a1)(n-1)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数列为奇数项时,前n项的和=中间项项数 数列为偶数项,求首尾项相加,用它的和除以2 等差中项公式2an+1=an+an+2其中{an}是等差数列 通项 首项=2和项数-末项 末项=2和项数-首项 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a1+(n-1)d 项数=(末项-首项)/ 公差+1 :n=(an-a1)/d+1 公差= d=(an-a1)/(n-1) 如:1+3+5+7+99 公差就是3-1 将a1推广到am,那么为: d=(an-am)/(n-m) 性质: 假设 m、n、p、qN ①假设m+n=p+q,那么am+an=ap+aq ②假设m+n=2q,那么am+an=2aq(等差中项) 注意:上述公式中an表示等差数列的第n项。 本文就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数学等差数列

四年级等差数列求和及练习题

等差数列求和 基本公式 等差数列的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首项=末项-公差×(项数-1) 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练习1:计算下列各题 (1)6+10+14+18+22+26+30 (2)1+2+3+4+5+……+198+199 (3)1+3+5+7+……+95+97+99 (4)2+4+6+8+……+96+98+100 (5) 2001-3-6-9-……-57-60 (6) 1991-1988+1985-1982+……+11-8+5-2 (7)(2+4+6+8+……+96+98+100)-(1+3+5+7+……+95+97+99) 练习2 (1)有一串数,已知第一个数是6,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的前一个数大4,这串数中的第2003个数是多少? (2)一个等差数列:3,7,11,15……。这个等差数列的第100项是多少?

(3)在等差数列4,10,16,22……中,第48项是多少?508是这个数列的第几项? (4)一个等差数列的第一项是5,第六项是35,它的公差是多少?它的第十项是多少? (5)求首项是5,公差是3的等差数列的前1999项的和。 (6)求所有被2除余数是1的所有三位数的和。 练习3 1、丹丹学英语单词,第一天学了6个单词,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学会一个,最后一天学会了 26个。丹丹在这些天中共学会了多少个单词? 2、有一堆圆木堆成一堆,从上到下,上面一层有10根,每向下一层增加一根,共堆了10层。 这堆圆木共有多少根? 3、20个小朋友排成一排玩报数游戏,后一个同学报的数都比前一个同学报的数多3,已知最后 一个同学报的数是62,第一个同学报的数是多少? 4、45个同学聚会,见面时每个人都和其余的人握手一次,那么一共握手多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