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强化练习卷:微观示意图题型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强化练习卷:微观示意图题型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强化练习卷:微观示意图题型

微观示意图题型

1. 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可表示为( )

图4-1-23

2. [2016·柳州]构建模型是我们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分别表示氢、氯、氧三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氧化物的是( )

图4-1-24

3. [2019·广州]图4-1-25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各表示一种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图4-1-25

A. 反应物是两种单质

B. 反应物有剩余

C.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 该反应生成了多种产物

4. [2019·梧州]图4-1-26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图4-1-26

A. 生成物中有2种单质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C. 该反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5. [2019·陕西]“宏观—微观—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甲、乙、丙是三个变化过程的微观示

意图,下列各项分析正确的是( )

图4-1-29

A. 三个过程发生的均是化学变化

B. 图示的所有物质均为化合物

C. 三个变化前后原子、分子、离子数目均发生了改变

D. 三个变化后的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分子

6. [2019·天水]工业上常将煤洗选加工后用于制备水煤气,其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4-1-27:

图4-1-27

(1)上述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反应。

(2)构成最理想清洁燃料的微粒是(填序号)。

7. [2019·齐齐哈尔]学习化学要建立元素观、粒子观、变化观和分类观,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如图4-1-28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符号是,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图4-1-28

8. [2019·雅安]以CO2为碳源,与电解水产生的H2经催化可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有机物,此方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化学家使用特殊的催化剂实现了CO2和H2转化为A或B等有机物,反应原理如图4-1-30所示:

图4-1-30

(1)B的化学式是。

(2)根据催化剂的特性可知,催化剂在该反应前后,其质量和不变。

(3)在催化剂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由CO 2和H 2反应生成A 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 (5)

是 。

9. [2019·广东] 11H 、12H 、13

H 分别表示氢元素的三种原子,可简写成1

H 、2

H 、3

H 。制造燃料电池常用1

H ,

制造氢弹要用2H 、3

H 。请据图4-1-31回答:

图4-1-31

(1)1

H 、2

H 、3

H 三种原子中, (填“质子”“中子”或“电子”)数目不等。

(2)2

H 2与O 2反应生成的重水可表示为2

H 2O 。写出3

H 2在O 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在图中的小方框中,把3

H 2与O 2恰好完全反应的反应物微观粒子补画齐全。

10. [2019·潍坊]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丹砂指的是HgS 。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表示为:

图4-1-32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微粒“”表示的物质属于 (填“单质”

或“化合物”)。

(2)由初中学习可知: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即:H +

+OH

-

H 2O 。像

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按以下步骤(以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为例):

Ⅰ. 写出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Ⅱ. 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上述方程式可改写成:Mg 2+

+2Cl -+2K +

+2OH

-

Mg(OH)2↓+2Cl -+2K +

Ⅲ. 删去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即得离子方程式:Mg 2+

+2OH -

Mg(OH)2↓。

请回答:

图4-1-33

①如图4-1-33是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写出一个与Fe+Cu2+Fe2++Cu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下列各组离子,在pH=3的无色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填序号)。

A. K+、Fe2+、Cl-、S O42?

B. Na+、Ca2+、N O3-、OH-

C. Na+、Ca2+、Cl-、C O32?

D. N H4+、Ba2+、Cl-、N O3-

答案

1. C

2. B

3. D [解析]通过微观示意图可知,两种单质反应生成了一种化合物;反应物有剩余;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所以D错误。

4. C [解析]单质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图中生成物有氢气和氧气两种单质分子;由图可知,反应前后氢原子、氧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没有变;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该反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图中反应物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说明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5. D [解析]甲的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而乙、丙的变化过程中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由图可知,甲、丙中的物质均为化合物,乙中有化合物和单质,故图示的所有物质不均为化合物。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发生改变;三个变化后的物质中都含有水分子。

6. (1)置换(2)D

[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 CO+H2,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故为置换反应;最理想的清洁燃料是氢气,构成氢气的基本微粒是氢分子。

7. O、Hg 分解反应

[解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该变化中,氧原子与汞原子是最小粒子,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新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8. (1)C6H6

(2)化学性质

(3)CO2+H2CO+H2O

(4)4CO2+13H2C4H10+8H2O

(5)减少温室气体,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合理即可)

[解析](1)由图可知,1个B分子中含有6个C原子、6个H原子,所以化学式为C6H6。(2)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发生改变。(3)催化剂Ⅰ中的反应物为H2、CO2,生成物为H2O、CO,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O2+H2CO+H2O。(4)由图可知,A的化学式为C4H10,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中应有氧元素,说明有H2O生成,所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O2+13H2C4H10+8H2O。(5)该反应以温室气体CO2为原料进行反应,转化为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有机物和无污染的水,此举可以减少温室气体,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对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9. (1)中子

(2)23H2+O223H2O

[解析](1)由题意可知,1H、2H、3H三种原子都属于氢元素,质子数相同,电子数相同,质量数不同是因为中子数不同。(2)由题意可知,3H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3H2O,化学方程式为23H2+O223H2O;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一个氧分子与两个3H2恰好完全反应,所以图中要再画两个3H2。

10. (1)HgS+O2Hg+SO2(或HgS+O2Hg+SO2) 单质

(2)Ⅰ. MgCl2+2KOH Mg(OH)2↓+2KCl

Ⅲ. ①C O32-+2H+H2O+CO2↑

②Fe+CuSO4Cu+FeSO4③D

[解析](1)根据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硫化汞和氧气,生成物是汞和二氧化硫,由题意可知反应条件是点燃(或加热),所以化学方程式是HgS+O2Hg+SO2(或HgS+O2Hg+SO2);由图示可知该微粒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

(2)Ⅰ. 反应物是氯化镁和氢氧化钾,生成物是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所以化学方程式是MgCl2+2KOH

Mg(OH)2↓+2KCl;Ⅲ. ①易溶于水、易电离的写成离子形式,难溶性物质、气体、水写成化学式,再将两边的相同离子删掉即可,所以离子方程式是C O32-+2H+H2O+CO2↑;②铁与铜盐溶液反应生成铜和亚铁盐溶液,可以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Cu+FeSO4;③pH=3的溶液显酸性,说明含有隐藏离子氢离子,和氢离子不能共存的离子不能在溶液中存在,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不能共存,所以B错误;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共存,所以C错误;A中亚铁离子溶液呈浅绿色,而该溶液呈无色,所以A错误。

鲁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鲁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 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 2 点燃 Fe 3O 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 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 2 点燃 2Al 2O 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 2 + O 2 点燃 2H 2O 6. 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 2 点燃 2P 2O 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 2 点燃 SO 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 2 点燃 CO 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 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 2 点燃 2CO 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 4 + 2O 2 点燃 CO 2 + 2H 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 2H 5OH + 3O 2 点燃 2CO 2 + 3H 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 2O 通电 2H 2↑+ O 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 2(OH)2CO 3 加热 2CuO + H 2O + CO 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 3 2KCl + 3O 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 4 加热 K 2MnO 4 + MnO 2 + O 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 2CO 3 H 2O + CO 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 3 高温 CaO + CO 2↑ 19.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2H 2O 2 2H 2O+O 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20. 氢气还原氧化铜:H 2 + CuO 加热 Cu + H 2O 21.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2Cu + CO 2↑ 22.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 2O 3 高温 4Fe + 3CO 2↑ 23.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 3O 4 高温 3Fe + 2CO 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 2 2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 2O 3 高温 2Fe + 3CO 2 26.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 3O 4 高温 3Fe + 4CO 2 四.单质、氧化物、酸、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27. 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 2SO 4 ZnSO 4 + H 2↑ 28. 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 2SO 4 FeSO 4 + H 2↑ 29. 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 2SO 4 MgSO 4 + H 2↑ 30. 铝和稀硫酸反应:2Al + 3H 2SO 4 Al 2(SO 4)3 + 3H 2↑ 31. 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ZnCl 2 + H 2↑ 32. 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FeCl 2 + H 2↑ 33. 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MgCl 2 + H 2↑ 34. 铝和稀盐酸反应:2Al + 6HCl 2AlCl 3 + 3H 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置换反应) 35.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 4 FeSO 4 + Cu 36.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 4 ZnSO 4 + Cu 37. 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Cu + 2AgNO 3 Cu(NO 3)2 +2Ag 38. 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Al + 3CuSO 4 Al 2(SO 4)3 +3 CU 五.其它反应 39.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 3 + 2HCl CaCl 2 + H 2O + CO 2↑ 40.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 2CO 3 + 2HCl 2NaCl + H 2O + CO 2↑ 41.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 4 Cu(OH)2↓ + Na 2SO 4 42. 二氧化碳溶解于水: CO 2 + H 2O H 2CO 3 43. 生石灰溶于水: CaO + H 2O Ca(OH)2 44. 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 CuSO 4·5H 2O 加热 CuSO 4 + 5H 2O 45. 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 CuSO 4 + 5H 2O CuSO 4·5H 2O 46. 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炭层:CO 2 + C 高 温 2CO 47. 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 2 + Ca(OH)2 CaCO 3↓+ H 2O 2 MnO 加热2 MnO

【化学】2018化学中考题分类汇编:微观示意图分类汇编

2018化学中考题分类汇编: 微观示意图分类汇编 1.(2018北京)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会的微观示 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C.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答案:D 解析:图示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NH3 + 5O24NO + 6H2O,甲为NH3,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故A正确;乙为O2,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故B正确;两种生成物为NO和H2O,它们均由两种元素组成,都是化合物,故C正确;生成的丙(NO)与丁(H2O)的分子个数比为化学式前的计量数之比,即4:6=2:3,故D错,故选择D。 2.(2018河北).图2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生成物丙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生成物丁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7 【答案】D 【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判断:2C2H6+ 7O26H2O + 4CO2。该反应属于不属于置换反应;生成物丙为H2O,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生成物丁为CO2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2=3:8;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7。故选D。 3.(2018山西)厉害了,我的国!我国航天技术迅猛发展,“天舟一号”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成功交会对接,有力推动了我国空间站建设的进程。空间站 里的O2源自电解水,所得H2与CO2反应生成H2O和CH4,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依据 图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 1.实验室有一份由氧化镁、氧化铁和氧化铜混合而成的粉末15.1g,向其中加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蒸干所得溶液,得到不含结晶水的固体31.6g,则该实验所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为() A.100g B.150g C.200g D.300g 2.某固体混合物由Mg和MgO组成,取该混合物与19. 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蒸发82. 2g水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24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16% B.20% C.25% D.40% 3.固体X可能由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硝酸镁、硝酸钡、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提示:以上物质中,只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X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②测X溶液的pH,pH= 13; ③向X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 ④向步骤③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⑤向步骤③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信息,关于固体X组成的判断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不能确定是否有硝酸镁; ②硝酸钡、硫酸铜、碳酸钠一定不存在; ③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一定存在; ④不能确定是否有氯化钠。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4.氧烛是一种便携式供氧设备(如下图)。产氧药块由氯酸钠(分解时吸收热量为QkJ·g-1)、金属粉末(燃烧时提供氯酸钠分解所需的热量)和少量催化剂组成。某兴趣小组拟自制氧烛,火帽为确定每100g氯酸钠需要添加金属粉末的质量[m(金属)],查得下表数据:

化学反应微观结构示意图练习题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前后微观结构示意图练习题1.自来水用氯气消毒过程常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1)中生成物与NaOH溶液发生常见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3)反应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右图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徽观示意图,“”和“”分别 表示不同原子。 (1)反应后方框内应再填入1个徽粒 (选填序号), A. B. C (2)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 (3)写出符合徽观图的一个具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我国最近已研究出新型水处理剂C1O2的新制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氯原子、“”氧原子、“”钠原子 ¥ , (1)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2)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3)该反应中甲、乙、丙、丁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4. 若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原子的不同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 (1)该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2)任写一个符合该图形的化学方程式。 (3)观察示意图,关于化学反应你的认识为。 5.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 (1)A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2)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填图中字母)。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 (5)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_____(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6. 下图是某个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该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为_____ ,属_____ 反应。 (3)该反应在环保上的具体应用为_____ 。 7.下图中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表示氮原子,表示氢原子。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 甲丙丁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二章探秘水世界知识点归纳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分子 氢分子 分解 结合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1、三态变化的实质: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2、现象解释:能量—运动—间隔—状态 二、分子: 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 二、水的天然循环 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三、水的净化方法(重点、难点) 1、水的净化方法过程: 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 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 ③吸附(除去水中的有色或有气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 ④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 ⑤消毒杀菌。(氯气) 2、分离物质的方法: ①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②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 ③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 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 (2)判断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转化方法:煮沸、蒸馏等 (4)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电解水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极所产生的气体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 3、气体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正极产生的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靠近负极产生的气体,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且罩在火焰上方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证明负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4、实验结论: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为:2H 2O 通电2H 2↑+O 2↑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反应的微观过程: 纯净物 混合物 宏观 由一种物质组成 由多种物质组成 微观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 性质 具有固定的组成、固定的性质 一般无固定组成、无固定的性质 举例 水、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等 矿泉水、钢材,纯净的空气等

2018年中考化学题分类汇编微观示意图分类汇编(含解析)

微观示意图分类汇编 1.(2018北京)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会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C.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答案:D 解析:图示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NH3 + 5O24NO + 6H2O,甲为NH3,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故A正确;乙为O2,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故B正确;两种生成物为NO和H2O,它们均由两种元素组成,都是化合物,故C正确;生成的丙(NO)与丁(H2O)的分子个数比为化学式前的计量数之比,即4:6=2:3,故D错,故选择D。 2.(2018河北).图2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生成物丙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生成物丁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7 【答案】D 【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判断:2C2H6+ 7O26H2O + 4CO2。该反应属于不属于置换反应;生成物丙为H2O,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生成物丁为CO2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2=3:8;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7。故选D。 3.(2018山西)厉害了,我的国!我国航天技术迅猛发展,“天舟一号”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成功交会对接,有力推动了我国空间站建设的进程。空间站里的 O2源自电解水,所得H2与CO2反应生成H2O和CH4,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依据图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九年级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剖析

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化学反应的本质: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化学反应围观示意图能清晰的使用微观粒子表示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过程。 例如: 表示的化学反应为:Cl+2NaClO==2NaCl+2ClO 222典型例题解析:一、确定模型表示的物质 例1:分子模型可以直观的表示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模 型中,不同颜色、大小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图所示的分子模型表示的分子是 A.HCHO B.CO C.NH D.CH 324【解析】:模型表示物质的确定要从物质的元素种类、每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原子的总数来综合考虑。模型中小球的大小及颜色不同值代表了不同种类的原子,也就是代表了宏观上的元素种类的不同。同种小球的个数代表了同种原子的个数。本题中有三种不同的小球,说明分子中有三种不同的原子,且其中有两个同种原子,另外分别有两种一个原子。符合条件的只有A。 。A【答案】:

二、判定模型表示的变化 例2:下列用微观图示表示的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D.①②③C.①③A.①②B.②③ 【解析】:化学变化的判定标准就是要有新物质生成。在三个变化中, ①表示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反应,有新物质水生成,化学变化。 ②中变化前是A、B两种物质,变化后仍然是这两种物质,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③反应前有钠离子、氯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了水,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答案】:C。 三、观察模型变化的结果 例3:右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 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发生的变化是在这一过程中,水变成水蒸

气。. 【解析】:水受热由液态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根据物理变化的定义,变化前后物质不变,水分子的本身大小和个数也不会改变,仅仅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且分子还是均一的状态,不会跑到容器的一端。【答案】:B。 四、判定模型表示的化学反应类型 例4:如图所示的微观化学变化的反应类型是 A.置换反应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解析】:观察反应前后模型的变化,可以知道:反应前只有一种化合物,反应后生成了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符合一分为多这样的特

鲁教版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

鲁教版中考化学试卷(Word 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有部分变质的NaOH 固体18. 6g ,加入100g 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14.2g ,将其蒸干得到固体28.4g ,则原固体混合物中Na 元素与C 元素的质量比为 A .46:3 B .46:11 C .23:3 D .23:6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变质,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稀硫酸,242422NaOH+H SO =Na SO +2H O , 23242422Na CO +H SO =Na SO +CO +H O ↑,溶液减少的质量,即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 量,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6g+100g-114.2g=4.4g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原固体混合物中的碳元素全部转化到了二氧化碳中,原固体混合物中的钠元素全部转化到了硫酸钠中,最后蒸干得到的固体即是硫酸钠的质量,故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 232 28.4g 100%=9.2g 232+32+164 ?????,原固体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12 4.4g 100%=1.2g 12+162? ??,故原固体混合物中Na 元素与C 元素的质量比为:9.2g : 1.2g=23:3。故选C 。 2.向盛有一定质量MgO 和MgCO 3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42 g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一定温度下,得到150 g 不饱和溶液。下列数据中,与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接近的是 A .5.3% B .5.6% C .12.7% D .13.4%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碳酸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 22MgO 2HCl=MgCl H O 409540 ++溶液增加质量 3222MgCO 2HCl=MgCl H O CO 848444=4044 +-↑++溶液增加质量 可见生成的氯化镁相同时造成的溶液质量增加是相等的,与是氧化镁还是碳酸镁反应无关;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 考点44 微观示意图(含解析)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44 微观示意图 1. (2018?湖北咸宁)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 B. 丙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3:1:4 C. 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答案】B 【解析】A、相对分子质量不能带g ,故错误; B、丙物质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6=3:1:4,故正确;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3 H2CH3OH+ H2O,G故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错误; D、该反应的生成物中没有单质,故不可能是置换反应,故错误。故选B。 2.(2018?北京)氨催化氧化是制小时的主要反应之一。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会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C.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解答】解:依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 A、通过观察题中的图,甲是氨气,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故说法正确; B、图示物质的构成可知,乙是氧气,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32,故说法正确;

C、图示物质的构成可知,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故说法正确; D、依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6=2:3,故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关键是能够根据小球代表的原子结构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根据相关的问题分析即可。 3.(2018?广西)反应甲→乙+丙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o”表示不同的原子,丙为呼吸作用产物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属于有机物 B.乙的微观示意图为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O2=2H2O+O2↑ D.“●”原子所对应的元素的化合价在该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分析】根据图示结合化学反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根据如图所示:反应甲→乙+丙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图中“●”,“o”表示不同的原子,丙为呼吸作用产物之一,则丙为水,图中“●”,“o”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氢原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O2=2H2O+O2↑; A、甲表示的物质为H2O2,属于无机物,故A项错误; B、乙物质为氧气,微观示意图应为,故B项错误;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O2=2H2O+O2↑,故C项正确; D、“●”原子所对应的元素为氧元素,反应前后由﹣1价变为0价和﹣2价,故D项错误故选:C。 4. (2018?江苏扬州)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20年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

2020年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密闭容器中盛有CH 4和O 2的混合气体,点燃使其充分反应,CH 4全部转化为CO 、CO 2和H 2O ,待容器恢复至室温,测得容器内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则反应前CH 4和O 2的质量比为( ) A .4:13 B .3:10 C .2:7 D .1:4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假设反应后该混合气体的质量为100g .则混合气体中含碳元素100g 36%=36g ?,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00g-36g=64g ,根据元素的守恒,可知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36g ,则甲烷的质量为1236g 100%=48g 16?? ÷? ??? ,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为448g 100%=12g 16??,甲 烷燃烧时,其中的氢元素转化为水中的氢元素.则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为 212g 100%=108g 18?? ÷? ??? ,反应后生成水中的氧元素的质量为108g-12g=96g ,根据质 量守恒定律,则氧气的质量为64g+96g=160g 。则反应前CH 4和O 2的质量比为 48g:160g 3:10=,故选B 。 2.实验室有一包含杂质的碳酸氢钠样品50g (杂质不含钠元素,受热不变化),其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3%,180℃时,将样品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43.8g ,则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已知323222NaHCO Na CO +H O+CO Δ ↑) A .60% B .47.3% C .40% D .33.6%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50g×23%=11.5g 。 通过钠元素的质量可以计算出原碳酸氢钠的质量为:11.5g÷ 23 23+1+12+163 ?=42g 。 加热一段时间后固体质量为43.8g ,则减少的质量为:50g-43.8g=6.2g 。 减少的6.2g 是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 社分解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则根据差量法有:

九年级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剖析

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 化学反应的本质: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化学反应围观示意图能清晰的使用微观粒子表示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过程。 例如: 表示的化学反应为:Cl2+2NaClO2==2NaCl+2ClO2 典型例题解析: 一、确定模型表示的物质 例1:分子模型可以直观的表示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模 型中,不同颜色、大小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图所 示的分子模型表示的分子是 A.HCHO B.CO2C.NH3D.CH4 【解析】:模型表示物质的确定要从物质的元素种类、每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原子的总数来综合考虑。模型中小球的大小及颜色不同值代表了不同种类的原子,也就是代表了宏观上的元素种类的不同。同种小球的个数代表了同种原子的个数。本题中有三种不同的小球,说明分子中有三种不同的原子,且其中有两个同种原子,另外分别有两种一个原子。符合条件的只有A。 【答案】:A。

二、判定模型表示的变化 例2:下列用微观图示表示的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解析】:化学变化的判定标准就是要有新物质生成。在三个变化中, ①表示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反应,有新物质水生成,化学变化。 ②中变化前是A、B两种物质,变化后仍然是这两种物质,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③反应前有钠离子、氯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了水,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答案】:C。 三、观察模型变化的结果 例3:右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 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 水变成水蒸气。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鲁教版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

鲁教版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A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加水溶解、过滤、蒸发后得到的是氯化钾,不是主要成分二氧化锰;B硝酸银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钡,引入新的杂质;C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D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由于碳酸钠过量,所以会引入杂质。选C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部分变质的烧碱样品18.6g,能与7.3%的稀盐酸200g恰好完全反应,则此样品中变质的烧碱与原烧碱的质量比为( ) A.3:2 B.2:3 C.1:2 D.1:1 【答案】C 【解析】 【详解】 氢氧化钠容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设此样品中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x,与碳酸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m Na CO+2HCl=2NaCl+CO+H O 2322 10673 x m 106x = x=106m/73 73m 设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NaOH+HCl=NaCl+H O 2 4036.5 ? y200m g7.3%- 40y = y=40(14.6g-m)/36.5 36.5200g7.3%-m ? x+y=(106m/73)+40(14.6g-m)/36.5=18.6g,m=7.3g x=10.6g y=8g 设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 2NaOH+CO=Na CO+H O 2232 80106 z10.6g 80z = z=8g 10610.6g 则此样品中变质的烧碱与原烧碱的质量比为:8g:(8g+8g)=1:2。 故选C。 3.除去下列各组物质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Fe2O3(Fe)——用盐酸浸泡,然后过滤、洗涤、烘干 B.CO(CO2)——先通入足量的浓NaOH溶液,后通过浓硫酸 C.CaO(CaCO3)——加水溶解,过滤、烘干 D.NaCl(Na2CO3)——加入过量CaCl2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答案】B 【解析】除杂的要求①所用试剂只能将杂质除掉,不能把想保留的成分反应掉,②除杂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符合除杂要求;B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溶液和水,而一氧化碳不反应,能除杂;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符合除杂要求;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但是氯化钙过量,引入氯化钙杂质。选B 4.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若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中最多含有三种物质 ②若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3种情况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aO CaCO3高温充分煅烧 B KCl溶液CaCl2通入足量的CO2,过滤 C CO2CO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D H2HCl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利用混合物中两种物质的性质差别,分析除杂方法对混合物组成的影响,判断该方法是否能达到除去杂质的目的,选出不能达到的选项。 A. 高温充分煅烧CaCO3,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正确; B. CaCl2溶液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错误; C. CO2(CO)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CO与氧化铜反应,生成CO2,正确; D. HCl气体溶于水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然后通过浓硫酸干燥,正确。 点睛: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应对杂质有作用,不影响主要成分,并且过程中不能产生新的杂质。 2.下列各物质中,不能满足下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 A.X:Cu Y:CuO Z:CuSO4 B.X:CO2 Y:O2 Z:CO C.X:CaCO3 Y:CaO Z:Ca(OH)2 D.X:NaOH Y:NaCl Z:Na2CO3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硫酸铜和锌、镁、铝、铁等反应能生成铜和相应的盐,Cu→CuO→CuSO4→Cu,前面的物质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后面的物质,选项正确; B、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葡萄糖和氧气,碳不完全燃烧时能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完全燃烧,或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时能生成二氧化碳, CO2→O2→CO→CO2,前面的物质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后面的物质,选项正确; C、煅烧碳酸钙时能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或与可溶性碳酸盐反应时,能生成碳酸钙,CaCO3→CaO→Ca(OH) 2→CaCO3,前面的物质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后面的物质,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钠和氯化镁、氯化铜、氯化亚铁等物质反应时,能生成氯化钠和相应的盐,氯化钠和其它物质不能通过一步转化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NaOH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NaCl,Na2CO3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NaOH,但是NaCl不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Na2CO3,选项错误,故选D。 3.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向pH=2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B.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m表示食盐的质量,A%表示溶质质量分数) 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 【答案】D 【解析】A.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向pH=2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使溶液的酸性变弱,溶液pH变大,但是始终呈酸性,不会出现pH等于7或pH大于7;B.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是氢氧化钠溶液,pH大于7;随酸的加入,pH不断减小,刚好完全反应pH等于7;酸过量时,溶液呈酸性,pH小于7;C. 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开始,随食盐的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饱和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D. 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锌先反应完,但是铁比同质量的锌生成氢气多。选D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4.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鲁教版中考化学真题试卷

鲁教版中考化学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t℃时160g37.5%的该物质的饱和溶液,欲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50%。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 .蒸发40g 水,改变温度至t 1℃ B .蒸发50g 水,改变温度至t 2℃ C .加入20g 溶质,改变温度至t 2℃ D .加入65g 溶质,改变温度至t 3℃ 【答案】B 【解析】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100% 溶质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 ,t℃时 160g37.5%的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60g ×37.5%=60g ,则溶剂的质量为100g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 )×100%。A.温度为t 1℃时,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5g ÷175g ×100%≈43%,不可能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溶液; B. t 2℃该物质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g÷200g×100%=50%;将160g37.5%的溶液蒸发50g 水后,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60g÷110g×100%≈54.5%.即有溶质析出得t 2℃时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50% C. t 2℃,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00g,所以加入20g 溶质后能完全溶解,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g÷110g×100% ≠50% D. 加入65g 溶质,改变温度至t 3℃所得溶液为t 3℃时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大于50%。选B 点睛:①被溶解的那部分物质才是溶质。②某温度下浓度最大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B .t 1℃时,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 C .t 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

2018年中考化学微观示意图类选择题真题汇总

2018年中考化学微观示意图类选择题真题汇总1.(2018北京)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会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C.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答案:D 解析:图示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NH3 + 5O24NO + 6H2O,甲为NH3,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故A正确;乙为O2,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故B正确;两种生成物为NO和H2O,它们均由两种元素组成,都是化合物,故C正确;生成的丙(NO)与丁(H2O)的分子个数比为化学式前的计量数之比,即4:6=2:3,故D错,故选择D。 2.(2018河北).图2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生成物丙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生成物丁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7 【答案】D 【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判断:2C2H6+ 7O26H2O + 4CO2。该反应属于不属于置换反应;生成物丙为H2O,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生成物丁为CO2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2=3:8;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7。故选D。 3.(2018山西)厉害了,我的国!我国航天技术迅猛发展,“天舟一号”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成功交会对接,有力推动了我国空间站建设的进程。空间站里的O2源自电解水,所得H2与CO2反应生成H2O和CH4,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依据图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C. 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 D.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答案】A 【解析】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判断氢分子与二氧化碳分子反应生成水分子和甲烷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可再分,但可以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质量、种类和数目不变。故选A。 4.(2018西宁)已知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铁在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2Fe+3CuO Fe 2O 3+3Cu 铜在氯化铁溶液中发生反应: Cu+2FeCl 3 = 2FeCl 2+CuCl 2。一定质量的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固体粉末倒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振荡,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甲和滤液乙。取适量滤液乙于试管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 ①固体甲中一定含Cu ,一定不含Fe ②滤液乙中一定含有FeCl 2、CuCl 2,一定不含FeCl 3 ③若充分反应后Zn 无剩余,溶液中若有CuCl 2,则一定有FeCl 2 ④若充分反应后Zn 无剩余,溶液中若无CuCl 2,则可能有FeCl 2 ⑤若充分反应后Zn 有剩余,则溶液中有ZnCl 2,无CuCl 2,可能有FeCl 2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 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2Fe+3CuO ===高温 Fe 2O 3+3Cu ,可以得到个数比Fe 2O 3:Cu=1:3,而且此反应进行完,只有这样两种固体。加入足量的盐酸中FeCl 3和Cu 的个数比为2:3,完全反应2FeCl 3+Cu=2FeCl 2+CuCl 2,可得剩余FeCl 2:CuCl 2:Cu=2:1:2。故固体甲和滤液乙分别为Cu 和FeCl 2、CuCl 2。 【详解】 ①固体甲中一定含Cu ,一定不含Fe ,正确 ②滤液乙中不含FeCl 3;溶液中存在FeCl 2和CuCl 2,正确; ③若充分反应后Zn 无剩余,溶液中若有CuCl 2,则氯化亚铁没有参与反应,溶液中一定有FeCl 2 ,正确; ④若充分反应后Zn 无剩余,溶液中若无CuCl 2,但是剩余的锌不一定能将氯化亚铁完全反应,则可能有FeCl 2 ,正确; ⑤若充分反应后Zn 有剩余,则CuCl 2、FeCl 2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有氯化锌,错误。故选C 。 2.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碳、铝、铜、氧化铝、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该固体粉末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高考中常考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

高考中常考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 1.向滴有几滴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 (1)上述过程的实验现象为. (2)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 (3)氨水(NH3?N2O)也能使酚酞变色,原因是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离子,该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答案】(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2)Na+、OH﹣、Cl﹣;(3)OH﹣. 【解析】解:(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氯化钠呈中性,盐酸过量,使反应后溶液呈酸性,中性或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变色.(2)反应前,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离子、氯离子,钠离子、氢氧根离子,反应后,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钠离子;故三种离子分别为:Na+、OH﹣、Cl﹣; (3)氨水(NH3?N2O)也能使酚酞变色,原因是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离子,该离子是OH 2.向K2CO3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2)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3)下列物质能与K2CO3溶液反应产生类似上述实验现象的是.(双项选择)

A.Ca(OH)2 B.HCl C.BaCl2 D.(NH4)2SO4. 【答案】(1)产生白色沉淀;(2)K+;CO32﹣;OH﹣.(3)AC 【解析】解:(1)碳酸钾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氢氧化钾,因此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故填:产生白色沉淀. (2)由图中信息可知,表示K+,表示CO32﹣,表示OH﹣.故填:K+;CO32﹣;OH﹣. (3)碳酸钾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钾,因此下列物质能与K2CO3溶液反应产生类似上述实验现象的是Ca(OH) 和BaCl2.故选:AC. 2 3.组成相似的盐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①Cu(NO3)2溶液和CuSO4溶液都含有大量(填离子符号)。 ②向Cu(NO3)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③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片,充分反应后,可看到的现象 是,右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 (2)除上述实验外,在溶液中与Cu(NO3)2和CuSO4均能反应的物质还有、(任举二例。填化学式,下同)。 (3)在溶液中能与CuSO4反应而不与Cu(NO3)2反应的物质有(任举一例)。【答案】:(1)①Cu2+ ②Cu(NO3)2 + 2NaOH= Cu(OH)2↓+2NaNO3 ③锌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无色;Cu2+、SO42-、Zn2+ (2)Ba(OH)2、KOH (3)BaCl2 【解析】:(1)①Cu(NO3)2溶液中含有Cu2++和NO3,CuSO4溶液中含有Cu2+和SO42-,所以两种溶液共同含有的是Cu2+。③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片,发生置换反应,

鲁教版初三化学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鲁教版初三化学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在25℃时,向足量的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1.06g无水碳酸钠,搅拌静置后,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 A.等于1.06g B.大于1.06g而小于2.86g C.等于2.86g D.大于2.86g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1.06g无水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 1.06 0.01 106/ g mol g mol ,加入到饱和溶液中生成 0.01molNa2CO3·10H2O结晶水合物,其质量为0.01mol×286g/mol=2.86g,又因为原饱和溶液加入无水碳酸钠与水反应而消耗溶液中的水,会有晶体析出,故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2.86g; 故选D。 2.下表中,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A.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则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 B.在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硝酸根质量分数随加入铁粉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C .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X 、Y 、Z 的质量随着反应时间 的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定为3X+Y=4Z D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pH 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图中c 点时,可以加BaCl 2溶液来检验硫酸是否被反应完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误将少量KMnO 4当成MnO 2加入KClO 3中进行加热,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然后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故b 为高锰酸钾,在t 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t 2时刻,氯酸钾开始分解,故a 为氯酸钾,c 为氧气,符合题意; B 、在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粉先和硝酸银反应, 332=Fe Fe+2AgNO NO ()+2Ag ,56份铁生成216份银,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 硝酸根的质量不变,故硝酸根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和硝酸铜反应3232=Fe+Cu(NO )Fe(NO )+Cu ,56份铁生成64份铜,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硝酸根的质量不变,故硝酸根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待硝酸铜完全反应后,硝酸根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C 、由图可知,X 、Y 质量不断减小,则X 、Y 为反应物,Z 的质量逐渐增加,则Z 为生成物,t 1时,该反应恰好完全反应,X 减小量为9,Y 减小量为3,则Z 的增加量为12,X ∶Y ∶Z=3∶1∶4,但是由于不知道X 、Y 、Z 的相对分子质量,无法确定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符合题意。 D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c 点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但是溶液中一直含有硫酸根离子,无论稀硫酸是否完全反应,加入氯化钡都会生成白色沉淀,因此不能用氯化钡来检验硫酸是否完全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A 。 3.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