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环境规划与 知识点总结

最新环境规划与  知识点总结
最新环境规划与  知识点总结

1

一、名词解释(共5个,每个4分,计20分):

2

1.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3

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4

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要求。

5

2. 生态规划: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土地利用,各种不同的土地利用对地区6

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在综合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的基础7

上,制定土地利用规划,通常称之为生态规划。

8

3. 总量控制:就是依据某一区域的环境容量确定该区域内污染物容许排放总9

量,再按照一定原则分配给区域内的各个污染源,同时制定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10

以保证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区域容许排放总量。

11

4. 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量就是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承受的人类系统的作用12

量;这一作用的极限值即为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13

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14

5. 排污收费制度:“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15

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该制度具体操16

作的依据是《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和《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

17

6. 环境功能区划:是环境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依据社会经济发18

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的合19

理划分。它研究各环境单元的承载力及环境质量的现状和发展变化趋势,揭示人20

类自身活动与环境及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

21

7. 动态规划:是处理具有多阶段决策过程问题特征的优化方法。所谓多阶段22

决策过程问题是指对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阶段活动构成的过程。如何在预定的活23

动效果评价准则下,使各阶段所做出的一系列活动选择,达到活动整体效果最佳

24

问题。一个多阶段决策问题的最优决策序列,对其任一决策,无论过去的状态和25

决策如何,若以该决策导致的状态为起点,其后一系列决策必须构成最优决策序26

列。

27

8. 污水调节:在河流同化容量低的时期用蓄污池把污水暂时蓄存起来,待河28

流的纳污容量高时释放,由于更合理地利用了河流的同化容量,从而提高了河流29

的枯水水质。这项措施称污水调节。

30

9. A-P值法:在A值法中只规定了各区域总允许排放量而无法确定每个源的31

允许排放量。而P值法则可以对固定的某个烟筒控制其排放总量,但无法对区域32

内烟筒个数加以限制,即无法限制区域排放总量。所谓的 A-P值法是指用 A值33

法计算控制区域中允许排放总量,用修正的 P值法分配到每个污染源的一种方34

法。

35

10.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是指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政策(产业政36

策、行业政策、技术政策),规划布局和清洁生产要求及专业工程验收规范,运37

用相关的管理制度(环境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一切建设38

项目依法进行的管理活动。

39

11. 环境信息公开:就是政府、企业和公众主动公开自身或自身掌握的环境40

信息,如区域环境质量信息、污染物排放、突发环境事故信息、企业产品环境信41

息、企业环境行为等。

42

12. 环境绩效评估:环境绩效是组织通过一系列环境管理措施或生态环境保43

护措施所获得的环境改善的成效。通过一系列的指标体系、标准、评价模型,通44

过综合比较和计算,确定和评价一个组织环境绩效的方法,它是环境绩效管理的45

重要工具和技术方法。

46

13. 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是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47

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危险废物通过具有易燃性、腐蚀

48

性、化学反应性、毒害性及生物蓄积性、遗传变异性、刺激性等有害特性,对人49

体和环境产生极大危害。

50

二、填空题:

51

1. 环境规划的目的是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52

2. 环境规划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任务:系统协53

调发展,谋求系统最佳发展。理论基础: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54

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主要内容:在环境资源约束条件下,寻求社会经济发展55

和环境保护的时间、空间合理安排。

56

3. 我国环境规划发展的四个阶段:探索阶段、研究阶段、发展阶段、深化阶57

段。

58

4. 环境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应有一条主线和一个核心,使之整体系统化。环59

境规划的制定、实施、检查和完善就是这条主线,核心就是环境目标。

60

5. 环境规划具体体现了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战略,其所做的宏观战略、具体61

措施、政策规定,为实行环境目标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是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62

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

63

6. 环境规划制定的功能区划、质量目标、控制指标和各项措施以及工程项目64

给人们提供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方向和要求,可以指导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活动的65

开展,对有效实现环境科学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

66

7. 五年环境规划是各种环境规划的核心。

67

8. 环境规划按照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可划分为: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68

境制约型。

69

9. 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实质上是以功能区环境容量为基础的目标。

70

10. 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进行环境建设和管理的基本出发71

点和归宿。

72

目标属性具有可测性和可理解性。环境指标体系用于表征环境规划目标。

73

11. 我国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七个方面,其中方案优化是环境规划的核心74

内容。

75

12. 水环境规划的类型:水质控制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

76

13. 固体废物管理规划有三个层次,其中管理规划的重点是计划策略层。77

14. 区域环境管理是环境管理学的核心内容,是环境管理工作的重点和中心。

78

15. 资源和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79

础。因此,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基本保80

证。

81

16. 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是多种多样界面上的人类社会行为和行动。

82

17. 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是把人类社会涉及到三种生产运行的行为协同起来,83

把三个生产子系统自身的利益追求与世界系统物流畅通的要求协调起来。

84

18. 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发展,必须全球共同联合行动,这是由于地球的整85

体性和人类社会的相互依存性所决定的。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地球上全人类的86

共同努力,追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人类共同的道义和责任。87

19. ISO14000标准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88

OHSAS18001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呈现出一体化的倾向。

89

20. 作为一项管理制度必须具备强制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90

91

三、不定项选择:

92

1. 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系统整体性、综合交叉性、区域分异性、动态响应93

性、信息集成性、政策应用性。(多选)

94

2.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手段: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宣教手段。(多选)95

3. 按照环境物质流划分,环境管理可分为:自然资源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96

管理、区域环境管理、产业环境管理。(多选、填空)

97

4. 环境预测的类型:警告型预测、目标导向型预测、规划协调型预测。(多98

选、填空)

99

5. 建立环境规划指标的原则: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可行100

性原则、适应性原则、选择性原则。(多选)

101

6.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包括:自然生态指标、社会经济指标、污染源指标、区102

域环境综合整治指标、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多选)

103

7. 环境规划目标可达性分析:环境保护投资分析、技术力量分析、污染负荷104

削减能力分析、公民素质分析、控制对策分析。(多选)

105

8. 环境规划决策的特征:非结构化特征、多目标性特征、基于价值观念的特106

征。

107

9. 在环境规划中,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决策分析技术方法大体包括:费用效108

益(效果)分析、数学规划和多目标决策分析技术三种基本类型。(多选)109

10. 货币的评价化技术方法:直接市场价格法、人力资本法或工资损失法、机110

会成本法、资产价值法、工资差异法、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影子工程法。111

(多选)

112

11. 目前,用于环境规划中的数学规划决策分析方法主要有:线性规划、非线113

性规划以及动态规划等。(多选、填空)

114

12. 最优规划包括:排污口处理最优规划、均匀处理最优规划、区域处理最优115

规划。(多选、填空)

116

13. 减少污染物排放负荷的措施:清洁生产工艺、浓度控制法、总量控制法、117

污水处理、污灌、氧化塘。

118

14. 环境规划DSS是由下列哪几部分组成 ABCDE。

119

A. 规划决策者

B. 环境系统

C. SDSS软件

D. SDSS 硬件

E. 用120

户系统界面

121

15.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可分为: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文化区、交通稠密122

区、清洁区。

123

124

四、简答题:

125

1. 环境规划的作用(计5点,每点展开答,5分)

126

答:⑴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规划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协调127

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关系,预防环境问题的发生,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128

发展。

129

⑵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环境保护是我国经济生130

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经济、社会活动有密切联系,必须将环境保护活动纳131

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进行综合平衡,才能得以顺利进行。环境规划132

就是环境保护的行动计划,为了便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环境保护133

的目标、指标、项目和资金等方面都需要经过科学论证和精心规划。

134

⑶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根据环境的纳污容量以及“谁135

污染谁担削减责任”的基本原则,公平地规定各排污者的允许排污量和应削减136

量,为合理地、指令地约束排污者的排污行为、消除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137

⑷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生活的138

重要指标,又是经济发展的物质源泉,在有限的资源和资金条件下,特别是对发139

展中的中国来讲,如何用最小的资金,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显得十分重140

要,环境规划正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保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以最小的投资获取141

最佳的环境效益的有效措施。

142

⑸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环境规划制定的功能区划、质量目标、控143

制指标和各种措施以及工程项目给人们提供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方向和要求,可以144

指导环境管理活动的开展,对有效实现环境科学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

145

环境规划具体体现了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战略,其所做的宏观战略、具体措施、146

政策规定,为实行环境目标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是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开展环147

境保护工作的依据。

148

2. 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计6点,每点不需要展开答,5分)

149

答:①、全面掌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编制地区发展的规划纲要;150

②、搞好地区内工农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③、合理布局污染工业体系,形成“工151

业生产链”;④、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⑤、搞好环境保护,152

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⑥、制定环境保护技术政策。

153

3. 三种生产理论(含义、相互关系、意义,5分)

154

答:含义:①、物质生产:人类利用技术手段从环境中索取自然资源并接受人155

的生产环节所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其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该过程生产156

生活资料以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同时产生加工废弃物返回环境。②、人口生产: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资料张承中版课后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试卷(江西理工大学)环境规划: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造成影响的最大容纳量。大气、水、土地、动植物等都有承受污染物的最高限值,就环境污染而言,污染物存在的数量超过最大容纳量,这一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 末端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的终端或是在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之前,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其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的处理,以减少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总量。 水体的自净过程:排入水体后,一方面对水体产生污染,另一方面水体本身有一定的净化污水的能力,即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得以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往往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并在的作用下进行分解,从而使水体由不洁恢复为清洁, 工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活动中自然资源从源、流到汇的全代谢过程、组织管理体制以及生产、消费、调控行为的动力学机制、控制论方法及其与生命支持系统相互关系的系统科学。

简答题: 1.中国环境管理八项制度? 答: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综合整治与定量考核???? 污染集中控制????限期治理??? 排污许可证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 2.环境统计的范围及其调查方法? 答:涉及人类赖以生产和生活的全部条件,包括影响生态平衡的诸因素及变化带来的后果。范围包括:植物动物大气水土地土壤和人类居住区。调查方法:定期普查抽样调查科学估算专项调查 3.地表水环境质量类别及其适应范围? 答: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环境规划报告

杨凌区大寨乡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人类在进入21世纪以来,不断地寻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近几年来农业模式的发展也备受广大公众的关注,而向来走在全国农业科技前沿的杨凌示范区不断地的在农业方面进行着改革创新,以生态旅游—环境友好为发展目标,为此我们小组调查了杨陵区的大寨乡,了解大寨乡农业发展模式和环境情况。 通过调查杨陵区大寨乡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了解当前杨陵区大寨乡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发展情况,并对示范园区的发展对当地环境状况的改善情况进行调查,看还存在什么不足的地方,找出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模式种新型科技手段对环境的利弊。了解当地政府对整个大寨乡生态环境规划的态度和民众的意愿,评价大寨乡发展现代农业的环境影响,针对相关的问题,提出我们的解决方案或者替代方案,总结经验,为我们以后学习和做环境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我们的专业素养,以减轻我们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建设美好家园。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杨凌区大寨乡 2.资料收集方法:政府及相关企业、单位提供资料,小组成员走访询问资料,文献查阅法,调查问卷资料成为第一手资料;从第一手资料整理成为第二手资料,依据这些,小组成员讨论,完成各自调查报告。 3.调查方法:政府访谈,调查问卷,实地调研,园区相关人员的讲解 三、调查内容 1.乡镇规模: (1)地理状况:地理位置,降雨量,气温状况,大气状况等; (2)人口情况:人口数量,流动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密度等; (3)农业情况:耕地数量,耕地类型及分布,农林副牧渔比例等; (4)现代农业规划格局:园区布局、物流管理

2.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包括农药稳定性、用量、品制、方式、喷洒时间、有效时间等) 3.化肥使用情况调查(品种、数量、使用方式、时间) 4.农机使用情况调查(行驶范围、路线、使用时间、燃油类型等) 5.农业废弃物调查(生物粪便、秸秆、油渣、塑料、薄膜) 6.农业用水状况调查 7. 大寨乡农民对大寨乡现在的环境评价 四、调查结果 1、乡镇规模 (1)地理状况 杨凌区大寨乡位于杨凌示范区西北部,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邻,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邻,西至隋文帝,杨坚陵与五泉镇接壤,北以韦河与武功镇隔河相望,南以陇海线与李台乡相邻(如下图所示),总面积为12.8km2,耕地面积达15868亩。其降雨量、气温分布状况、大气状况与西安类似,均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约500—750mm,年际降水量变化较大,有时相差达590mm。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多东北风,年均风速1.8m/s。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题

1.第一个路标: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2.1983年12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了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同步发展方针。 3.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4.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5.我国的环境管理基本政策归纳为三大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污染者付费”政策,“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6.“三同时”制度系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7.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被认为是八项环境管理的龙头制度。 8.法约尔一般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他的提出的管理职能包括哪几方面? 提出管理的14原则:1.劳动分工2.权利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合理的酬报8.适当的集权和分权9.跳板原则10.秩序11.公平12保持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人员的团结。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大职能 9.管理的二重性:既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1.按控制活动的性质划分为防治性控制和更正性控制 2.根据控制点位于整个活动过程中的位置分为预先、过程、事后控制 3.根据实施控制的来源分正式组织、群体、自我控制 4.根据控制信息的性质分反馈、前馈控制 5.根据控制所采用的手段分直接、间接控制。 12控制原则 1.控制所涉及的范围是十分广泛。从总体上看,它既包括对人的控制,也包括对物的控制,这就增加了控制的复杂。 2.为了进行有效的控制,要遵循以下原则1.公众参与原则2.系统控制原则 3.一致与比较原则 4.预防性原则 5.例外与重点原则 6.灵活性原则 7.经济合理原则 8.反馈原则

环境规划与管理

高纲1243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8528 环境规划与管理 河海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环境规划与管理》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以及与环境相关专业的学生的专业课程。环境规划与管理学是环境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是环境科学与管理学、系统学、规划学、预测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计算技术等学科相结合的产物。环境规划与管理学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地系统理论、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环境政策学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支持下,将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侧重于研究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学问题。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共分11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基本任务和类型。分析了环境规划与管理在国际上的发展状况以及我国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二章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分析了与环境规划与管理密切相关的可持续理论、人地系统理论、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环境政策学理论,分析了上述理论与环境规划与管理之间的关系。第三章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论述了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标、指标体系及其类型;提出了环境评价和预测的内容与方法,以及环境功能区划与管理的目的、依据和内容;分析了环境规划与管理方案的生成和决策过程。第四章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技术方法”,阐述了环境预测与社会经济预测、大气污染预测、水污染预测、固体废物与噪声污染预测的常用方法;阐述了经济环境评价、社会环境评价与战略环境评价的常用方法;介绍了单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第五章为“水环境规划与管理”,介绍了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理论;提出了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四种技术措施;阐述了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可行性分析、水环境承载力分析方法。第六章为“区域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介绍了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与类型、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与原理;提出了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综合防治。第七章为“土地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介绍了土地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的基础、原则、内容、程序;提出了土地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的管理措施;研究了基本农田、林地资源、草地资源、湿地资源的规划类型与管理措施。第八章为“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划”,介绍了固体废物的种类、危害和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提出了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内容、技术路线。第九章为“城镇环境规划与管理”,介绍了城市、开发区、社区、工业企业及生态园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规划的编制程序及规划的管理途径和方法。第十章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中和决策与公众参与”,阐述了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公众参与者类型及公众参与的具体措施。第十一章为“环境规划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论述了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内容、与相关技术的关系、发展趋势;研究了环境规划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和设计。

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083021)研究生

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职业道德。 2.具备高度的环境意识和未来全球环境保护事业赋予的高度责任感,在“知识”、 “能力”、“道德”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能够为新世纪我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高级专业人才。 3.具备环境规划与管理领域扎实的基础知识及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和能力; 熟悉和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进程和学术动态;具备独立从事各类环境规划、环境评价、生态设计、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能力。进入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应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且要更加具有创新和独立工作能力。 4.掌握一至二门外语,具备良好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能力,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 阅读专业书籍查阅文献并撰写论文,博士生应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听说读写。 二、学科介绍 南京大学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是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组成专业之一,该学科是全国首批获得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之一,也是全国最早开展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和教学的单位之一,是南京大学国家重点学科环境科学的专业方向之一。环境规划与管理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与同济大学共建有“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江苏省环境保护厅联合建立了“南京大学-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并与美国耶鲁大学、新泽西州立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香港大学、哈佛大学、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 研究方向 ●环境系统工程 ●循环经济理论与方法 ●区域及城乡生态/环境规划理论与实践 ●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实践 ●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 ●环境模拟与区域污染控制 ●环境风险评价及管理

4527环境规划与管理学复习资料

04527环境规划学 复习重点:第一到第六章及第八章——环境规划的理论、内容、技术与方法及应用。 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是非或判断题,简答题,单选题,论述题,计算题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市场价格法:直接根据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利用因环境质量变化引起的产量和利润的变化来计量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效益或经济损失。2.机会成本法:是指把一定的资源用在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对其他产品生产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效益。 3.防护费用法:环境资源破坏时带来的经济损失,可以通过为防护该环境资源不受破坏所支付的费用来推断。 4.水环境规划:对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 5.耗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水环境所能容纳的耗氧有机物的最大容许量。该容量即通常所说的水环境容量。 6.空间结构理论:研究人类活动空间分布及组织优化的科学。 7.大气环境质量预测:为了了解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活动对大气环境带来的影响,以便采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措施。 8.社区:指居住在某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共同实现多元目标的人所构成的群体。 9.环境预测: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在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10.环境规划指标: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体数量 和质量的特征值。 11.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 的量,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 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12.规划协调型预测:指通过一定手段,使环境 与经济协调发展所能达到的环境状况。 13.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 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 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14.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 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 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15.总量控制:就是依据某一区域的环境容量确 定该区域内污染物容许排放总量,再按照一定原 则分配给区域内的各个污染源,同时制定出一系 列政策和措施,以保证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不 超过区域容许排放总量。 16.土地资源:能满足或即将满足人类当前和可 预见的将来利用需要的土地。 17.固体废弃物:指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 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 质。 18.土地开发:指人类采取积极的手段,扩大土 地的有效利用或提高土地利用深度,以满足对土 地不断增加的需求。 19.水污染控制系统:是由污染物的产生、输送、 处理到水体中迁移转化等各种过程和影响因素 所组成的系统。 20.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 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 异,对区域进行的合理划分。 21.集中供热:就是将分散的锅炉以及可以利用 的燃烧装置集中起来,代替分散的状态。 22.清洁生产: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 的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便增加生 态效益及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 23.浓度控制:是对人为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污染 物浓度所作的限量规定,以达到控制污染源排放 量之目的。 24.环境规划: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 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 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 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5.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 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26.社区环境评价:是对一个社区的描述和社区 自我评价,它的评价内容包括生态环境质量、社 会经济状况以及社会指标的评价。 27.土地退化:指由于某些构成土地的自然要素 性状发生了不利于维持原有生产能力的变化,从 而引起了土地生产能力的持续下降甚至消失。 28.城市生活垃圾:指城市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 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 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29.水环境承载力:指某一地区、某一时间、某 种状态下水环境对经济发展和生活需求的支持 能力。 30.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 境承载力的,并能满足当代人又不损害子孙后代 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 (1)探索阶段 (2)研究阶段 1

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083021)研究生

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083021)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职业道德。 2.具备高度的环境意识和未来全球环境保护事业赋予的高度责任感,在“知识”、 “能力”、“道德”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能够为新世纪我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高级专业人才。 3.具备环境规划与管理领域扎实的基础知识及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和能力; 熟悉和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进程和学术动态;具备独立从事各类环境规划、环境评价、生态设计、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能力。进入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应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且要更加具有创新和独立工作能力。 4.掌握一至二门外语,具备良好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能力,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 阅读专业书籍查阅文献并撰写论文,博士生应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听说读写。 二、学科介绍 南京大学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是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组成专业之一,该学科是全国首批获得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之一,也是全国最早开展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和教学的单位之一,是南京大学国家重点学科环境科学的专业方向之一。环境规划与管理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与同济大学共建有“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江苏省环境保护厅联合建立了“南京大学-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并与美国耶鲁大学、新泽西州立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香港大学、哈佛大学、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 研究方向 ●环境系统工程 ●循环经济理论与方法 ●区域及城乡生态/环境规划理论与实践 ●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实践 ●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 ●环境模拟与区域污染控制 ●环境风险评价及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要点的整理

一概念: 1. 环境管理的概念及基本任务? 概念: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是通过对人们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调整,以求达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也就是说,环境管理是人类有意识的自我约束,这种约束通过行政、经济、法律、教育、科技等手段来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基本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2. 清洁生产:一种新的创造性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3 循环经济及三大原则一词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保护上表现为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 ,并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三大原则: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4.水环境容量及分类(P195):某水体在特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 1 )按水环境分类:自然水环境容量,管理水环境容量,(2)按污染物质分类:好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分类,有毒有机物,重金属 5 环境规划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一经济一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 安排 6 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 7 环境承载力: 是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8 环境目标 :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做的规定 9 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 :是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输入,输出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的汇编和评价。 10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清单分析是对产品,工艺或活动在整个生命周期阶段的资源,能源消耗和向环境的排放进行数据量化分析。 二. 简答题 1 人类认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三个路标: 1972 联合过人类环境问题: 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问题;2002 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2 环境保护的32 字方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3 我国环境个管理的基本政策: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 污染者付费政策. 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4 中国国家级环境法体系主要包括下列几个组成部分: 1. 宪法中关于保护环境资源的规定2. 环境保护基本法,我国 的环境保护基本方法是1989年12月26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我国环境保护法》。 3.环境资源单行法环境资源单行法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环境要素或者特定的环境社会关系进行调整的专门性法律法规,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立法构成:土地利用规划法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防治法自然资源保护法自然保护法 4 环境标准我国的环境标准由三类两级组成,即在类别上包括国家级和地方级(实际上为省级)二级;在类别上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基础标准及方法标准和其他标准五类。 5 其他部门法律中有关环境保护资源环境的法律规范在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劳动法等部门民法中也有一些有关保护环境资源的法律规范。 6 国际条约、国际公约 5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类型和确定的原则 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 环境质量指标:主要表征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和生活环境的质量状况,一般以环境质量标准为基本衡量尺度;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相关性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三类。 6 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有哪些?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可分为老三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新五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和污染限期治理制度,一共是八项制度。 7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类型和确定的原则 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 环境质量指标:(主要表征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和生活环境的质量状况,一般以环境质量标准为基本衡量尺度);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相关性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三类。 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原则:整体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适应性原则选择性原则 8生态规划的主要任务:①根据生态适宜度,制定区域经济战略方针,确定相宜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布局,以避免因土地利用不适宜和布局不合理而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 ②根据土地承载力或环境容量的评价结果,搞好区域生态区划、人口适宜容量、环境污染防治规划和资源利用规划

环境规划复习总结

第一章 1.环境规划:是一种为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的盲目和主观随意性所采取的科学决策活动。 2.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该定义指出了环境管理的实质是规范和限制人类的观念和行为 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主要应该是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个人、企业、政府。环境规划和管理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包括政府强化环境规划与管理、公众参与环境规划管理、全球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等众多内涵,主要手段有:①行政手段②法律手段③经济手段④技术手段 4.环境规划与管理紧密相连,难以分割,但是又存在各自独立的内容和体系。两者的相关相容性和差异性(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1.管理的的二重性:既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也称为管理的一般职能)表明,管理之所以必要,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劳动的社会化所决定的。(社会劳动过程,分工,协作) 管理的社会属性(也称为管理的特殊职能)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的性质紧密相关的。(价值增值过程,指挥劳动,监督劳动)2.管理的职能的核心: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控制职能。计划职能:计划是事先对未来行为所做的安排,包括确定组织的目标,制订方案实现这些目标。任何管理活动都是从计划开始的,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②组织职能:组织就是把组织的各种资源科学合理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和计划的有效执行。③控制职能:控制是指管理人员为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一致而采取的一 种管理活动,这种活动就是按原 定计划及时纠正偏差,保证组织 目标的实现。没有控制就没有管 理。 3.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 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是指 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的污染 物质的最大数量。 4.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 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 活动的能力阈值。环境承载力是 环境系统功能的外在表现,环境 承载力可划分为:①环境能够容 纳污染物的量;②环境持续支撑 经济社会发展规模的能力;③环 境维持良好生态系统的能力。 5.反馈控制:所谓信息反馈控制 就是用过去的情况来指导现在 和将来。 6.前馈控制:不断利用最新的信 息进行预测,把所期望的结果同 预测的结果进行比较,采取措施 是投入和实施活动与期望的结 果相吻合。 第四章 线性规划:就是求一个线性函数 在满足一组线性等式或不等式 方程在变量为非负条件下的极 值问题的总称。 适用范围:①如何优化资源配置 使产值最大或利润最高②如何 统筹安排以便消耗最少的资源 或排放最少的污染物 非线性规划:就是求一个n元实 函数在一组等式或不等式的约 束条件下的极值问题,且和约束 条件至少有一个是未知量的非 线性函数的总称。 适用范围:和约束条件至少有一 个是未知量的非线性函数 动态规划:是一种在数学、计算 机科学和经济学中使用的,通过 把原问题分解为相对简单的子 问题的方式求解复杂问题的方 法。 适用范围:动态规划主要用于求 解以时间划分阶段的动态过程 的优化问题,但是一些与时间无 关的静态规划(如、),只要人为 地引进时间因素,把它视为多阶 段决策过程,也可以用动态规划 方法方便地求解。 第五章 1.环境统计:是用数字反映并计 量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和 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2.环境审计:是对特定项目的环 境保护情况,包括组织机构、管 理、生产及环境保护设施运转与 排污等情况进行系统的、有文字 记录的、定期的、客观的评定。 方法:审计检查法、审计调查法、 审计分析法、账户分析法、账龄 分析法、逻辑推理分析法、经济 活动分析法、经济技术分析法、 数学分析法、抽样审计法等。 3. 环境审计的内容:①符合性审 计,主要为环境保护法规的符合 性审计,对企业有关环境的现状 及管理当局所做的努力进行详 细的、特定区域的评价②环境保 护管理系统审计,确定环境管理 系统是否运作良好,是否能处理 当前或未来的环境风险③过度 审计,企业在购买和转让不动产 时需要,评价与不动产的获取和 剥离有关的风险④关于有害物 质的处理、存放及清理的审计, 评价危险原料的处理、存放及清 理会产生的全部负债,对周边环 境造成污染及威胁人类健康带 来的诉讼、赔偿和罚款导致环境 成本上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下降⑤污染预防审计,确定减少 废物的机会,通过对企业可能发 生污染情况的审计预测结果采 取一系列的措施⑥环境效益审 计,提高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并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兼顾企业的 长远发展⑦产品审计,确定产品 是否与环境政策的要求相符合, 企业可以看出自己的产品与环 境政策要求的差距而进行改进。 第六章 1.环境规划的工作程序:①规划 的编制ⅰ接受任务与组织规划 编制ⅱ完成规划文本的编制② 规划的申报与审批ⅰ规划初级 申报和审核ⅱ终级申报与审批 ⅲ环境规划文本,技术档案文 本、环境规划文本、环境规划报 审文本 2.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环境质量 指标(大气、水环境、噪声)、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大气污染 物宏观总量控制、水污染物宏观 总量控制、工业固体废物宏观控 制、乡镇环境保护规划)、环境 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城市环境 综合整治、乡镇环境污染控制、 水域环境保护、重点污染源治 理、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环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第一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含义 (一)环境管理的含义 1. 环境管理的提出 1972年,在《人类环境宣言》中提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提出了环境管理的原则,包括指定适当的国家机关管理环境资源;应用科学和技术控制环境恶化和解决环境问题;开展环境教育和发展环境科学研究;确保各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有效和有力的协调作用等。 1974年,在墨西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 (1)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 (2)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 (3)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2. 环境管理的含义 ●1974年,美国学者G.H.休威尔编写的《环境管理》一书,指出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 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 影响。 ●1987年,多诺尔在《环境管理专业实践》中认为环境管理是一个桥梁专业,它致力于 系统方法发展信息协调技术在跨学科的基础上,根据定量和未来学的观点,处理人工 环境的问题。 ●库克(Cooke)等在其《环境管理中的地形学》(1990)中采用类似的定义,将环境管 理描述为人类利用土地、大气、植物和水的一系列活动。 ●1987年,刘天齐主编的《环境技术与管理工程概论》中对环境管理的含义作出了如下 论述:通过全面规划,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 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 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1992年赖斯对管理的定义:通过在有组织的群体里建立一个有利于人们发挥其成绩的 环境,以实现既定的目标。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要比较全面地理解环境管理的含义,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第一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动用各种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 第三环境管理是跨学科领域的新兴综合学科。 第四环境管理和任何管理活动一样,也是一个动 态过程。 第五环境管理需要各国采取协调合作的行动。 (二)环境规划的含义 1. 环境规划的提出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在《人类环境会议宣言》中明确指出“合理的计划是协调发展的需要和保护与改善环境的需要相一致的”,“人的定居和城市化工作须加以规划”、“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取得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最大利益”,“必须委托适当的国家机关对国家的环境资源进行规划、管理或监督,以期提高环境质量”。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资料

城市环境规划:与城市整体发生关系的各种人文现象、自然现象的总和。内容:预测城市发展、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确定功能分区及各区的环境保护目标值;提出切实可行的、实现环境目标值的污染防治方案。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对城市实行综合整治的成效、城市环境质量,制定量化指标进行考核,每年评定城市各项环境建设与环境管理的总体水平。这项制度是城市政府统一领导负总责,有关部门各尽其职、分工负责,环境保护部门统一监督的管理制度。1984年在《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大气环境规划的方法:等标污染负荷法:区域工业污染源,污染源及污染物位次。污染物排放量排序。 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自然属性表明,管理之所以必要,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劳动的社会化所决定的。管理的社会属性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的性质紧密相关的。关系:二重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管理的自然属性不可能孤立存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条件下发挥作用。而管理的社会属性也不可能脱离管理的自然属性而存在,否则管理的社会属性就会成为没有内容的形式。另一方面,两者又是相互制约的,管理的自然属性要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的组织形式和生产关系与其适应。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环境保护项目标责任制:规定了各级政府行政首长应对当地的环境质量负责,企业的领导人对笨单位污染防治负责,并确定他们在任期内环境保护的任务目标,列为政绩进行考核。是八项制度中的龙头制度 环境标准:制定国家和地方环境规划的主要依据,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法规制定与实施的重要基础与依据,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技术基础。五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和其他标准,两级国家级地方级 环境管理:通过全面规划,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要求,又不超出环境容许极限。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的任务。社会行为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政府行为是总的国家的管理行为,诸如政策、法律、法令、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等;市场行为是指各种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生产者个人在市场规律的支配下,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为;公众行为则是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诸如消费、休闲和旅游等方面的行为。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方式是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实习个人总结

环境规划实习个人总结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三第一学期也即将走向尾声。这周,我们班在屠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专业实习。实习内容是根据实地调查并且填写调查问卷,然后整理数据,最后是编写环境规划大纲。 这次我们进行实地考察的地方是洪岙村。洪岙村属于宁波市塘溪镇,它地处梅溪水库下游,属于半山区,村里分别有两座山署名叫前山和后山,村庄依这两座山山脚环山而建,村中穿村而过的河叫梅溪,终年不会干涸,村中两条主干道穿村而过互相交叉,一条通向市区宁波,另一条梅溪大道通往咸祥方向,村庄西临沙村,东与塘头村一路之隔。现在全村总户数达到977户,人口总数2217人,其中男性1112人,女性1105人,外来人口1110人,全村所拥有耕地面积873亩,山林6558亩。这个村是区级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微薄,茶山、橘子山、厂房出租难以维持村委会日常开支,村里的实事工程基本依靠上级补助。全村私营经济发达,已有私营企业160家,上规模企业44家,主要以汽车配件、五金冲件、玩具、电器、塑料、外贸产品等为主,产品销往全国和国外等地。因此,这个村的环境污染不是很严重,属于污染较轻的区域。 在考察前,老师把我们班共分为四个小组,分别针对大气、水体、固体废物、噪声这四个污染物质经行调查。我们小组负责调查洪岙村的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一般分为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由于洪岙村的经济产业单一,产业复合性很少,所以很少有工业废物的产生。大部分的工业废物都是加工零件剩余的边角余料,钢材废物居大多数,而且这些工业废物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所以,洪岙村的工业废物对村子的生态环境基本没有影响。在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个村子有一半人口仍然是依赖农业为生。许多田地里面堆放着农业废弃物,比如植物秸秆,农用肥料袋等等。有些堆放物正在燃烧,排放出刺激性的气体,这些农业废弃物就是固体废物的来源之一。在洪岙村内,每个主干街道虽然都设有垃圾箱,但是并没有可垃圾分类的垃圾箱。而且在一些居民的墙后、门边都有一些饮料袋、废弃纸等等的生活垃圾。这些垃圾,都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村子中央有一

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 环境规划与管理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环境规划与管理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环境规划与管理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环境规划与管理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环境规划与管理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环境规划与管理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环境规划与管理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环境规划与管理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环境规划与管理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 摘要:在小城镇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与目前小城镇规划的理论与内容不适应小城镇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有必要深入幵展小城镇规划的研究。将生态理论引小城镇规划,开展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的研究有助于协调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关系,推动小城镇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本文对我国小城镇规划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小城镇规划的核心是生态环境规划,生态必须优先发展,只有加强生态规划,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定》明确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规模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小城镇的发展,是目前农村经济走向市场化的必然要求。从改革开放至今三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化不断提速,小城镇建设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是我国建国以来城镇发展和建设最快的时期这个过程比发达国家平均快了一倍,由此可见我国的城镇化建设的速度是相当惊人的。建制镇数量从1981年的2173个增加到2009年的19322个,在短短28年的时间里,数量增加了近8倍。然而在小城镇迅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小城镇环境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而且关系到小城镇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针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国家环保总部先后提出了“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提出了小城镇建设必须遵循经济、环境以及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和同步发展的政策方针,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协调。当前保护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己成为时代的紧迫要求、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人们的强烈愿望。 一、城镇规划 何为小城镇规划,就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 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根 据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在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阶段,即应原则确定 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和布局。市域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包括:分析 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展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 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调整现有城镇 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分工和空间布局,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原则确定区域交 通、通信、能源、供水、排水、防洪等设施的布局;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

环境规划与管理总结

第一章 1. 什么是环境管理,如理解其涵? 2. 什么是环境规划,如理解其涵? 3. 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4. 简述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5.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6.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的召开背景及其主要成果。 7. 阅读全球《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并归纳其基本思想和主要容。 8.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9.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与手段。 10. 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 1. 简述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并说明各项对策包含的主要容。 2. 试分析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的相关关系。 3. 请在三类相关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环境经济政策)中选择一类,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汇总该类政策执行过程中,有关部门已颁布的各项规定(列出汇总表)。 4. 说明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构成。 5. 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是该法的第二次修订,请比较该法二次修订的主要容,并分析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6. 试比较1996年版《水污染防治法》与1984年版《水污染防治法》容的变化,并分析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7. 试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开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因和目的。 8. 简述八项环境管理制度的含义和相关规定。 9. 举例说明―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实施过程对污染重城市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10. 说明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法,并按污染控制因子分类例表归纳常用环境标准目录。 第三章 1. 管理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定义? 2. 什么是管理的二重性特点?试采用管理二重性性质剖析我国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管理思想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4. 法约尔一般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容?他的提出的管理职能包括哪几面?其后哈罗协?茨和西里尔?奥唐奈对管理职能的分类又作了什么说明? 5. 简述现代管理不派中各种学派的管理思想的特点。 6. 简述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和控制职能的含义和作用。 7. 什么是目标管理?如具体实施目标管理? 8. 什么是反馈控制?什么是前馈控制?试分析两种控制式在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实例。 9. 什么是环境容量?什么是环境承载力?试分析两者关系。 10. 简述工业生态学的定义及其涵。 11. 试解释下列环境经济学的概念: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公共物品、外部性理论、物质平衡理论、庇克税、科斯定理、排污权交易。 第四章 1.计算下面数据的各种平均值、标准差、算术平均误差和级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