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简答题答题方法

初中历史简答题答题方法
初中历史简答题答题方法

初三历史优生补课

简答题

一.主观答答题注意

1.量分答题,构造答题框架

如:归纳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成果,并逐一说明其作用?6分

用史实阐明下面观点: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4分A+B模式(事件+影响)

2.量空答题:把最能得分最符合题目要求写在最醒目的位

置。

3.答题规范:序号化、段落化、专业化

例如:日本和中国的近代化探索一成一败,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日本全面变革,举国一致,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或日本善于向其它民族学习先进事物,并不断创新等。(1分)

中国是渐进变革,加之守旧势力的阻挠;或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等。(1分)

4.狡兔三窟

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两者任选其一作答)3分

答:评价历史人物:全面地、客观地评价;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评价;从是否促进了社会发展和进步评价;史论结合

进行评价;多角度评价等。

评价历史事件:全面地、客观地评价;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评价;从是否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评价;从领袖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评价;多角度评价等。(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都是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3分)

5.审题的一个公式

限定词+求答项+中心词+提示项+分值项=高分

例1:说出为17-18世纪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理论武器的历史事件2分

例2:请从下面关键词中任选

..一组,阐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3: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对下面两个问题产生了疑问。请你结合史实,帮助他们解答。

(要求:问题1和问题2都要作答)8分

例4:依据材料五,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措施,并说明其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2分

例如:用历史事实说明华盛顿和拿破仑在民主法制进程中有什么

贡献?2分

例5:推动上述四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有哪些?(2分)二.简答题:

1.简明扼要,言简意赅

(2015·山西)16.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在人类发展史上,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和欧洲近代的科技发明同样熠熠生辉。(4分)

图一造纸术流程图图二泥活字模型图三英国棉纺织厂图四爱迪生制作(局部)的电灯泡(1)依次写出图一和图二科技发明出现的朝代。(1分)

(2)分别写出图三和图四科技成果涉及的历史事件。(1分)

(3)观察图一和图三,两者在生产方式上有何不同。(2分)2.横纵联系,古今联系,中外比较

16.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深刻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进程。走近下列历史人物,回答相关问题。(4分)

(1)分别列举图一和图二人物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做出的贡献。

(2)图三人物的贡献对图四人物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古今中外知识联系训练

17.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贸往来是人类文明交往中的一种重要方式。观察下列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6分)

(1)图一到图二的世界贸易路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简述图二、图三反映的历史史实之间的联系。(2分)

(3)从图一到图四,反映出世界贸易怎样的发展特点?(2分)

3.试题徘徊在:填空====图片===表格===材料四类题之间

填空类:书写最关键,导言划定答题范围

16.在人类社会的演进历程中,各国家、各民族都曾爆发过大规模的革命。根据下面各题给出的条件,完成填空。(4分。写错字不得分)

(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是_____________。

(2)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革命是_____________。

(3)颁布了《人权宣言》,处死了国王路易十六的革命是_____________。

(4)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是_____________。

图片:抓住图片中的有用信息,正确联系课标知识,找准图片中的相同与不同

例如:17.看图说话

(1)根据右边地图写出丝绸之路或新航路的起止点。(2分)

(2)张骞通西域和哥伦布远

航在作用上有何异同

..?(2

分)

表格类:17.阅读下表,回答问题。(4分)

晚清财政收结构表(单位:万两)

(1)表中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发生了哪些变化?(3分)

(2)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1分)

4.技巧:答案就在导言中;答案就在问题中;答案就在主题中;

答案就在对比中;答案就在素材中

初中《历史与社会》论文

初中历史与社会作业论文 摘要:传统教学中的初中历史作业形式单调和内容的重复,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也不能真正从作业中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作业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形成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作业;设置原则;批改的方法 一、前言 作业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观念中的历史课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一些老师和学生的眼里简直就是“鸡肋”。新课程的实施,把初中历史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远大目标,加强初中历史

的作业设置,非常重要。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二、作业设置的原则 作业既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评析,可以发现问题,检查教学效果,并为调节控制教学过程提供信息。一般说来,初中历史的作业设置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作业形式的单调和内容的重复,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也不能真正从作业中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作业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参与作业活动、按时按质完成作业的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如果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去完成作业,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喜欢上作业,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这样的作业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秦朝一统内容时,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两个作业:一是查找资料排练《荆轲刺秦王》的历史剧;二是搜集资料写一篇有关秦始皇的小论文,同时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辩论,从而对秦始皇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2.实用性。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去做题、去背诵,重复性强、效率低下,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初中历史知识试题

1、中国近代史上,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家是______,此观点被地主阶级洋务派进行的____运动所实践。 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出自 ( ) A.《定国是诏》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四库全书》 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作者______,生活在______变法时期,此变法学习的是西方的______(选择:A、先进政治制度B、先进经济制度C、先进文化制度D、先进社会制度),此变法代表______阶级______派别的利益;次变法在社会上起到的最大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康有为、梁启超代表的是______阶级______派别的利益,他们领导了______(事件名称) 5、提出“变法图强”“救亡图存”的口号的是______(事件名称) 6、口号能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民主、共和”口号的提出是在()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此事件的领导阶级是______阶级______派别,代表性人物是_______(此人被誉为“中华民国国父”) (2)此事件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 (3)此事件学习的是西方的______(选择:A、先进政治制度B、先进经济制度C、先进文化制度D、先进社会制度) (4)此事件的最大历史功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得到改变是在________事件之后 8、世界近代史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________思想,把此思想传入中国的第一人是________,是在_______(历史事件)中,此事件前期内容是宣传________,代表的是______阶级______派别的利益 9、中国近代史上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三个典型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事件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其中最大的失败是指__________没有改变,_________任务没有完成。 10、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_________、_________两件历史事件使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朝着_________方向发展1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_________ 12、(1)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提供思想准备 的思想解放运动是_________ (2)为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提供思想准备的思想 解放运动是_________ 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都代表______阶 级的利益(选择A、地主阶级B、无产阶级C、资 产阶级) 13、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 俄国1861年改革三件历史事件共同体现的时代 特征是____________ 14、世界近代史上“人被发现”的标志性事件是 ______,此事件(1)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2)发生的先决条 件是____________,(3)此事件首 先发生在______(国家),首先发生在这 个国家的根本前提是___________ (4)此事件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作了准备, 其准备是指______ (5)此事件的实质是___________ _,性质是____________ 15、15---16世纪的英国在______(选择: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社会)建设做出了 重大贡献,具体的事件是______ 16、右图是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作品 表现了人物美丽的外形和 丰富的内心情感。这主要反 映了该画( ) A.体现人文主义 B.强调写意抒情 C.宣扬宗教神权 D.反对专制王权 17、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发 生的共同的根本原因是___ ______________ 18、因为15世纪兴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 了东西方陆路贸易的通道,欧洲人希望寻找一条 通往东方的新商路,为此________、_ _______这两个国家率先进行了新航路 开辟,而《马可波罗行纪》关于东方富庶的描述 更加引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因此新航路开 辟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 _,从根本目的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的性质是 一次______________活动 19、选择:A、迪亚士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发现好望角的航海家是________ (2)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海家是______ (3)“印第安人”名称与___航海家有关 (4)使“世界真正成为一个整体”的航海家是 ____ (5)使“真正意义的世界历史开始”的航海家 是____ (6)首先直接实现西欧人辟新航路基本目标的 航海家是____ (7)实现西欧人辟新航路基本目标的航海家是 ____和____ (8)实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航海家 是____ (9)证明地圆学说正确的航海家是____ (10)____航海家的航行可以同时游览大西 洋、印度洋、太平洋的风光 (11)一百年前“泰坦尼克号”首航从欧洲出发, 横跨大西洋,计划到达美洲。最早开辟这条航路 的航海家是___ 20、鲁迅发表于《国民新报》的《中山先生逝世 后一周年》里说:“中山先生逝世后无论几周年, 本用不着什么纪念的文章。只要先前未有的中华 民国存在,就是他的丰碑,就是他的纪念。”与 上文中提到的“中华民国”建立相关的历史事件 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D.北伐战争 21、有学者认为“它的最大影响当属推翻君主政 体,建立民主共和政治。它的意义不同于中 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 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 中国人的信仰……”这位学者所说的“它” 指()A.辛亥革命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D.解放战争 22、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 在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认真思考后,把思 想解放视为“救国之要道”。于是他们() A.开展维新变法运动 B.创办《申报》 C.掀起新文化运动D.掀起洋务运动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清时期的中日关系,显然逆转了: 倭寇沿海骚扰,给东南各地带来极大的破 坏……甲午—役,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 举国深感耻痛。 材料二进入20世纪,日本的侵略行为变本 加厉。据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 1937年12月13日晨,日军进入南京的时候, 一切抵抗活动都已经停止了……南京就像落 入日军之手的猎物,不仅经受了战火、还经 受了日军士兵以取乐和收刮为目的的犯下的 无数罪行。…… 材料三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 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以立法的形式将每 年12月l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 祭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中日关系逆转 的表现。(2分) 24、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新 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 的政策,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20世纪 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两国领争 人都认为有必要改善两国关系,实现双方关系的 正常化。——摘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 级下册) 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 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 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 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 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 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 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 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 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 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 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 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 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三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 (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 毙伤日军、伪军2万作人,拔掉据点2000多 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 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 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材料二、 三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 华民族精神》 材料四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 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黄埔军校的办 学方针。并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4分) (2)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两度合作” 的原因。(2分)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题.

《历史与社会课堂图片引导和启发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坎山镇中陈飞 一、课题的意义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拿到2013年新版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课本,小镇水乡的封面图片呈现在我们面前。七年级下册的《历史与社会》主要包括四个单元——《中华各民族的家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的变化》《文明探源》。本册主要学习的是人们的生存生活环境,封面的小镇风情展示了水乡地区人们的生活景象,贴合本册内容。可见,图片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历史与社会》中,图片的类型主要有地图、景观图、历史资料图、人物头像语言图和数据图表等几大类。各类图片承载了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思想内容,在课本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和亮点。 图片在课本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主要表现为数量多,占幅面大。《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课本,全书分为四个单元,设有编号的图片就对多达两百多幅。具体分布在各个单元为:第五单元50幅,第六单元101幅,第七单元26幅,第八单元53幅。其他,还有一些没有编号的图片多幅。如课本封面上,各单元前言的插图,一些人物头像语言图和课本后面附录上的图表等等。课本每篇课文,每一页上都有一幅或几幅图片。 课本中的图片,以其色彩鲜艳,图面美观,直观性、形象性强,内容丰富,且贴近生活,反映社会现实等独有的特点,紧紧地吸引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启迪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片与课本紧密结合,图文并茂。图片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并为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学生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师生互动等教学活动构建了良好的平台。 2、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据教育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一节课40分钟时间,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那么,剩下的20分钟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更好地完成教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就是教师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注意力理论告诉我们,注意力分为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在课堂教学上需要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的完美结合。不随意注意的影响因素包括客观的刺

初中历史教师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卷

初中历史教师专业知识 考试试题卷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西昌阳光学校2011年教师学科知识考试试卷 初中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最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A 粟的种植 B水稻的种植 C玉米的种植 D小麦的种植 2民主人士曾盛赞毛泽东:“一身系天下安危”,“弥天大勇”,是指 A 参加长征 B转战陕北 C去重庆谈判 D建立井冈山根据地 3 有些人的名字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下列名字与其出生的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 A 生于1949年,取名建国 B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 C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 D生于1963年,取名文革 4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反复和曲折说明了 A 人民群众没有积极参加 B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没有成熟 C 新的社会制度代替就的社会制度需要长期激烈的斗争 D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王朝妥协 5 史学界普遍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 A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维护了沙皇统治 C解放了农奴 D废除了沙皇统治

6 思想活跃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化的表现之一。在诸子百家对我国 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学派是: A 儒家 B墨家 C法家 D 道家 7 2008年国际金融风暴肆虐了全球,世界各国纷纷提出应对方案。你认为 面对经济危机时,最值得借鉴的事例是: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罗斯福新政 D 赫鲁晓夫改革 8 一位同学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四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政权分立 B对外交往频繁 C民族汇集 D 江南经济发展 9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倒。致远鼓楫重重围,万火丛中呼杀 贼。”根据所学知识,下列选项中与此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10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政府为加强对新疆的管辖而设置的机构是: A 设置西域都护 B设置伊犁将军 C设置宣政院 D 设置驻藏大臣 11三峡水利枢纽是化水害为水利的着名工程。下列中国先民兴建的工程中,也具有这一个特点的是:

中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中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一、选择题的类型 历史选择题的类型有:表述型、否定型、因果型、比较型、组合型、排序型、材料型。对选择题的解答既要了解题型,还需要掌握科学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二、各种选择题型的解题技巧 1.表述型选择题:这是选择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称肯定型选择题。特征是:题干中常用“是”、“表现在”、“反映出”、“标志是”、“开始于”、“容是”、“性质是”、“特点有”等提示语。这种类型的题是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实际及再认、再现能力的考查,一般难度不会太大。 【解题技巧】:每一道选择题题干中都会有时间、地点、主语、关键词、限定项等,考生做题时一定先找出时空的限制项,其次抓住题干中的主语和关键词,最后看限定项的容,若能准确找准这三个条件,再结合给出的选项,运用排除法很容易找到正确答案。 2.否定型选择题:又叫逆向选择题,要求学生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这种题型的提示词有“错误”、“不正确”、“没

有”、“不是”、“不包括”、“无关系”、“不属于”等词语。这种题型是对学生基本功扎实程度的考查,对一般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只要心细,逆向选择就可以。 【解题技巧】:遇到这种类型选择题时,学生在审题时首先将不正确三个字用笔划出来,提醒自己这道题是否定型选择题,在找答案时一定格外小心;其次,在选择做题的方法时,学生可根据自己对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来作答。基础知识好的学生可采用直选法,建议一般学生采用排除法较好。 3.因果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题干中常常出现的词语有“原因是”、“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目的”、“是为了”等。这种类型的题是对学生分析原因问题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 【解题技巧】:因果型选择题要求学生要分清原因有: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和根本原因等,考生应学会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用迁移的知识,判断出正确答案。在平时做题过程中,考生一定要积累一些经验,例如:根本原因、主要原因一定是因,不能选择外因;根本原因如果是政治问题,落脚点一定放在经济上,如果是经济问题,落脚点一定放在政治上等。

初中历史试题及答案

历史试题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4页为选择题,50分;第Ⅱ卷4页为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 2.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编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禹建立了夏朝B.汤灭夏建立商朝 C.周文王建立周朝D.周武王建立周朝 2.齐桓公、晋文公成为春秋时期霸主的相同因素有①以“尊王攘夷”为口号②发展生产③整顿内政④注重军队建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1988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的“智慧”是指 A.“仁”和“德治”B.“兼爱”和“非攻” C.“无为而治” D.实行“法治” 4.20XX年5月,在北京开幕的中国首届华佗文化节,集中展示了传统中医的优秀成果,旨在推动中医文化发扬光大。下列属于华佗医学成就的有①编著《伤寒杂病论》②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③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④编制强身健体的五禽戏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5.右图是一幅我国古代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形势图。图 中★所代表的政权是下列哪一民族建立的? A.鲜卑族 B.女真族 C.契丹族 D.党项族 6.一学者在分析中国商业发展时说:“雄汉盛唐的光景不必去说它了,但即使到了一千多年前文弱的赵宋王朝,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城市商业,也还是世界上最繁荣的。”下图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高中历史概念型选择题答题技巧及专项训练

三.概念型选择题解题技法 题型特点高度重视对历史概念的考查是近几年来高考的突出特点。概念型选择题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在题干中提出历史概念,在选项中表述对概念的阐释,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含义是、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表现是、准确的理解是等。二是在题干给出的是阐释或现象,在选项中列出四个概念,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反映了、目的是、实质是、性质是等’。 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把握,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正确地界定历史概念。同时,在平时要加强对历史概念的学习,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解答此类型的选择题,一般采用如下的步骤: 第一步,审清时间、空间和设问限定词,明确答题的方向; 第二步,阅读题干或材料,把握关键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界定; 第三步,除了运用排除法外,还要注意背景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史论结合法等方法的运用。 常用的几种方法: 背景分析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的背景,根据历史事件和历史空间并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选项。 定性分析法——背景分析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的背景,根据历史事件和历史空间并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选项。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凡是与题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质不同的选项就要被淘汰。 定量分析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适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 理论法——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辩证关系原理,阶级分析法等基本原理可以迅速解答。 史论结合法——运用唯物史观、辩证法的相应理论与观点对题干与备选项进行分析,再结合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印证,从而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易错陷阱①核心概念理解不到位 例1.(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解析】“现代化”这个概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 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有内涵,我们不难排除C项和D项;剩下A项和B项,我们就来看哪个更能体现这个趋向了:“清末新政”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而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目的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确立民主共和制度。两者比较,当然辛亥革命更符合题意了。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本题的陷阱是:对现代化理解不全面,不能理解现代化的程度,导致选项无法确定。 例2.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民主主义B.平等主义C.自由主义D.共和主义 【解析】本题是当年正答率最低的一道题,是概念型选择题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材料信息是“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贵族爵位是可以世袭的,也就是说美国反对世袭。四个选项

初中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初中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初中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一、元谋人 P2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二、北京人的文化遗存:(P3-P4) 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 用火方式: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三、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 (一)河姆渡遗址: P9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 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臸石器,还用动物骨 骼臸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 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P10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 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二)半坡遗址: P7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 P8遗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 的住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半坡居民饲养猪、 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普遍使用磨臸石器。 P9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了大量陶器,陶 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 为彩陶。

四、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P12炎帝和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P14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 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P15 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北:P15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 继承人。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这种通过推举部落联 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陈胜、吴广起义 二、张骞通西域 P81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 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P82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臵西域都护府,这是今新 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三、丝绸之路 P83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P84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 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四、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P69—72,P71《秦统一文字表》和 《秦统一货币示意图》 政治上: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把 全国分为分为36郡,郡下设县。思想上:焚书坑儒(小字部分)

反映 说明 表明类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反映说明表明类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推理型选择题指以考查推理能力为主的、兼有考查记忆、提取信息、比较等能力的综合性选择题,其题干的提问项一般是说明、反映、表明或证明等字眼。这类题型具有较强的考查功能,近年来出现频繁,值得探讨。笔者不揣浅陋,试对该题型略作初浅分析,以就正于方家。 依据前提与结论的连接项所表明的关系是否充分,推理型选择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充分条件型和非充分条件型。举例分析如下: 一、充分条件型 该类型提问项一般为“足以说明(证明)”等,表明题干所涉及的信息与题支(结论)必须构成充分条件,结论往往是必然的。 【例一】(2006年天津文综卷)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认”。这足以证明, A.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 B.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 C.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 D.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 简析:题支A:大前提:治理最好意味着社会制度比其他国家优越 小前提:伏尔泰认为,中国是“治理最好的国家”。 结论:伏尔泰认为,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其他国家优越。 大前提:欧洲属于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 小前提:伏尔泰认为,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其他国家优越。 结论:伏尔泰认为,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其他国家优越。 依据前提,题支A与结论不符合,所以不能入选。 题支B:大前提: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认”,这句话是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 小前提: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认”。 结论:所以,伏尔泰对中国文化进行了高度评价 依据前提无法推出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 如果要结论正确,那么它的充分条件至少有两个: 1、欧洲启蒙思想家都对中国文化进行了高度评价。 2、伏尔泰是欧洲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 题支C:大前提:没有侮辱理性是推崇理性的最低要求。 小前提:启蒙思想推崇理性。 结论:所以,没有侮辱理性是启蒙思想最低要求 大前提:伏尔泰认为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 小前提:没有侮辱理性是启蒙思想最低要求 结论:伏尔泰认为中国人对代理性的态度与启蒙思想最低要求一致。 依据前提,无法推出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 假定论题正确,其充分条件至少要包括: 1、启蒙思想推崇理性、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三权分立、君主立宪) 2、儒学主要内容是推崇理性、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三权分立、君主

2020中考历史各题型答题技巧

2020中考历史各题型答题技巧 1.合理利用答题时间。 中考政史同场不同卷,造成答题时间利用的混乱。如果太快,极 有可能因没有认真审题而失分,如果过慢,就会引起在规定的时间内 完不成两份试卷。所以,考试时一定要合理地利用好有限的答题时间,以免顾此失彼。 2.先易后难。 答题时,容易的题目尽量少翻书,不能确信的,能够做个小记号,难题一定要经过思考之后再翻书,实在找不到答案的,要学会放弃, 赶紧去做后面的题目,待答题完毕后再回来做它。这样能够确保两份 试卷都能完成,不漏题。 3.答题规范。 因为阅卷时是按点给分?每点一分。这样就要求学生在答题时尽量 做到“三化”,即段落化、序号化、条理化。“段落化”就是一个问 题回答完毕后要另起一行,不能把所有问题的答案挤在一块,“序号化”就是回答每一个问题时要在答案前用大小写数字符号标出这个问 题在该道试题中所处的顺序,“条理化”就是按整道试题所设问的先 后顺序实行答题。 4.试题全部答完后一定要检查。 所有考生在时间允许时都要检查。检查选择题主要是做个确认, 特别不自信的答案必须要翻书证实,做到心中有数,非选择题部分则 按上述答题原则中的“三化”,逐条对照答案,查看有没有漏答项, 如果有,即时解决。 另外,理解、把握各种题型的功能、特点、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 技巧,对于提升历史中考成绩是很有必要并大有协助的。

选择题 选择题是根据教材内容、情景设置的题干和四个不同选项组成, 所要求的知识面比较大,能够比较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的 准确性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解答选择题的方法是,首先 要认真审题?找准题干中的中心词和备选项的叙述,以作出准确的选择,其次,根据题型特点?能够采用排除法和使用选择法。 填空题 填空题和相关连接题同样属于考查学生的知识点,答案是的,所 以要求学生在答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在空格处填上 准确的答案。 材料解析题 材料解析题是考查学生理解问题水平、归纳史实水平和文字表达 水平的综合考查学生学习水平的一种题型。材料的选择能够是教材中的,也能够是超越教材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既没有完全脱离教材,又 是教材的继续与延伸,即知识的迁移,这是材料解析题最基本的特点。解答材料解析题的方法是,首先是阅读材料,必须作到“读懂、读透”材料,不但从文字上读懂,而且要从历史角度读懂材料。把材料放在 历史的背景下和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去阅读理解材料。这样,才能作到 对材料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其次是审读设问,弄清命题者的意图所在,明确各题的不同要求,按要求解答。再次是处理好设问与材料、 材料与教材、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从材料出发,结合所学知识, 围绕主题,组织材料解答。 读史有感题 读史有感题是着重考查学生使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一种主 观性试题,此题能够比较准确地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水平,即考 查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分析、比较、概括和归纳等水平。解答这类题 的方法是,首先要审题,目的在于完整准确地答题,其次要审定题目

(完整版)2019中考历史简答题集-历史部分.doc

2019中考历史简答题集-中国历史部分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目的是什么?为实现这一目的,18世纪中中到19世纪中期,英国相继采取哪些手段?结果如何?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 答:〔1〕根本目的:找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2〕18世纪中期主要同中国进行正常贸易,没能打开中国市场。19世纪上半期,主要是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但由于林那么徐领导的禁烟运动使其遭受重创。19世纪中期,发动了侵略战争,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3〕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最严重的影响是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马克思在1853年写的《中国革命和欧洲》一文中指出:“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余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不疑问的是英国的大炮。”据此回答: 〔1〕文中所说的“汇成强大的革命”指的是什么斗争事件? 〔2〕为什么说“推动这次爆炸”的是“英国大炮”? 〔3〕这次“大爆炸”的历史功绩和深刻教训是什么? 答:〔1〕太平天国运动〔2〕它发生在英国用武力发动的鸦片战争之后,这次侵略战争带来的严重危害是激发这次革命运动的主要原因。〔3〕略。 3、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这是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侵略战争。据此回答。 〔1〕英国为什么成为近代史上最早侵略中国的国家? 〔2〕有人认为中国的禁烟运动是导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3〕“天朝上国”的清王朝惨败于英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的最严重的影响是什么? 答:〔1〕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2〕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禁烟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正义行动。它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3〕腐朽的封建制度落后于英国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4〕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由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近代中国历史上,中国人民曾进行了长期的抗争与探索活动。请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民的重大抗争与探索活动有哪些? 〔2〕与以前的斗争相比,上述活动出现了哪些特点? 〔3〕分析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答:〔1〕活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2〕特点:①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运动的领导阶级;②斗争目标或指导思想明确,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③斗争手段或方式多样化,有改革、革命等形式;④斗争结果虽有局部成功,如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但斗争结果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改变。〔3〕原因: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对中国的侵略加剧,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②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资产阶级无法领导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③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 6、十九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怎样的危机?这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概述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在挽救民族危亡方面作出的历史贡献。并比较两次运动失败原因的异同点。这两场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答:〔1〕危机: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题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题

《历史与社会课堂图片引导和启发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坎山镇中陈飞 一、课题的意义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拿到2013年新版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课本,小镇水乡的封面图片呈现在我们面前。七年级下册的《历史与社会》主要包括四个单元——《中华各民族的家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的变化》《文明探源》。本册主要学习的是人们的生存生活环境,封面的小镇风情展示了水乡地区人们的生活景象,贴合本册内容。可见,图片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历史与社会》中,图片的类型主要有地图、景观图、历史资料图、人物头像语言图和数据图表等几大类。各类图片承载了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思想内容,在课本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和亮点。 图片在课本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主要表现为数量多,占幅面大。《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课本,全书分为四个单元,设有编号的图片就对多达两百多幅。具体分布在各个单元为:第五单元50幅,第六单元101幅,第七单元26幅,第八单元53幅。其他,还有一些没有编号的图片多幅。如课本封面上,各单元前言的插图,一些人物头像语言图和课本后面附录上的图表等等。课本每篇课文,每一页上都有一幅或几幅图片。 课本中的图片,以其色彩鲜艳,图面美观,直观性、形象性强,内容丰富,且贴近生活,反映社会现实等独有的特点,紧紧地吸引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启迪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片与课本紧密结合,图文并茂。图片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并为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学生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师生互动等教学活动构建了良好的平台。 2、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据教育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一节课40分钟时间,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那么,剩下的20分钟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更好地完成教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就是教师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注意力理论告诉我们,注意力分为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

中考历史九类选择题答题技巧

中考选择题答题技巧 一、最佳选择题 此类试题旨在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准确理解能力。其特点是选项和题干隐含着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在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其他选项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符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答案。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能”“最符合”“最准确”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是选择题难度较大的试题。 解题方法:先根据题干(所给的材料和最××)的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的理论的指导下,确定最佳的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进行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 特别注意:谨防以偏概全,一点概面,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近三年来我省的中考题: 例1(2012·陕西)13.隋朝就其历史地位而言,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A.以关中为中心统治全国 B.开凿了大运河 C.开创了为后世沿用的制度 D.为统治者提供了教训 (2013·陕西)13.有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民众的贫穷、愚昧既是统治者造成的,又成为它得以长存的最好社会条件。”以下最符合该论断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闭关锁国政策 例2 (2014年) 16.对下面一组图片所拟定的主题最准确 ...的是 30年代的日本毒计中国军队 1945年日本 取得台儿庄大捷向中国政府投降

A.多行不义必自毙 B.蓄谋已久的日本侵华 C.国共应合作抗日 D.反对战争,呼唤和平 例3(2015年)17. 【】 ①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②对德国的军备实行严格控制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④阿尔萨斯和洛林归于法国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二、因果选择题 此类试题旨在考察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或结果等。 考察角度有两方面:一是由结果推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 二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的意图。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 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近三年来我省的中考题: (2012·陕西)17.《共产党宣言》之所有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主要原因是() A.由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起草 B.确立了无产阶级必须在中心城市发动武装起义的方针 C.提出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主张 D.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014年)年6月,美国政府官员提出:“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带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稳定和有保证的和平—这是符合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 一、时间的分配 现在中考历史时间是90分钟,所以时间分配要合理。如果太快,极有可能因没有认真审题而失分;如果过慢,就会引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试卷。因此,考试时一定要合理利用好有限的答题时间,以免顾此失彼。 二、历史解题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必须要保证选择题的准确率,这是得高分的基本前提。 ▲如何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呢? 1、答题时必须抓住重点字句,如时间、年代、人物、事件、区域地点等,明确试题要考查的是历史的现象、本质、或是因果关系、影响。 2、注意分析题干和题肢的关系,有的题肢的内容是对的,但是与题干没有关系,不能选。对于没有把握的题目,多读几遍,找到关键的字句去分析,把明显的错误选项排除掉,选择与重点字句相关的选项。 3、有的是反向选择的要注意,即选择不正确的或者不符合题意的,这要特别注意。 4、不要凭经验答题,说不准题目跟你做过的题目考察的角度不同。凭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仔细答题。 5、选择题选好以后,如果没有十分把握就不要改动,相信你的第一感觉。 (二)非选择题 ▲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1、带着问题读材料 2、重视材料出处 3、读懂材料,挖掘引申含义 4、善于提取有效信息 5、规范做答 如何分析材料? 如何解答材料题?总的而言可从三步入手:

一读:解题的基础 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也就是阅读的内容。二是如何读?也就是阅读的顺序。先说一下阅读的内容 材料题都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问题部分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不可漏读。 再说一下阅读的顺序。 如何去读却有讲究。根据我自己的实践,感觉在读题环节中,先读问题,以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节省阅读材料的盲目性,也节约时间。在阅读材料的时候,另外,也不能忽视材料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 从后往前读,也就是先读设问部分,后读材料部分。原因有三:一是先读材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特别是遇到一些难懂的或生疏材料,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二是每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命题者就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设问的。所以先读设问部分,可以抓住材料的主题,这样在没读材料之前,就已经给材料内容定了位,这样我们的思维就有了目标。然后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更是有的放矢了。 二想:解题的关键 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所以,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了。 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 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增加,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问题都越来越“新”,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案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案 【篇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 一、课程目标 (1)1-1使用地球仪、地图等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2)1-2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 (3)2-2参与调查活动,了解本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 及显著变化。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地图三要素。 (2)情感目标: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入手,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 区的功能。 (3)能力目标:能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能用 比例尺计算图上某两地之间的距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地图三要素 教学难点:地图知识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 同学们收集的各种各样的地图;对自家周围环境的调查。 四、教学方法 情境式、活动式 五、教学过程 导入 老师上节课请同学们了解自家周围的环境,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 单位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家庭都生活在城市的社区里,家在社区中的位置,是我 们了解与认识社区的出发点。”引出社区概念。 【板书】从社区看我家 【板书】1.社区

根据同学们的讲述,感性讲解“什么叫社区”:相对固定的区域、一 定数量的人口、共同的区域身份、相关的利益、共同的生活空间── 人类生活共同体。 进一步引导:“你是如何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的?”请同学们再看 书上的图1-1和1-2,看看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图1-1和图1-2的不同之处 那两幅图是不是一个社区呢?如果是一个地方,老师分别请一个同 学扮演杜鹃,说说怎样从自家走到王朋家,再请一个同学扮演王朋,说说怎样从自家走到杜鹃家。 “同学们能听清楚这两位同学说的话吗?为什么听不懂?” “如果我们将这两幅图改成图1-3,再从杜鹃家走到王朋家,是不是 就很清楚了?为什么?” 引出地图的语言: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和图例。 【板书】2.地图三要素 老师: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只有懂得了地图的语言 才能正确地阅读图,和地图对话。 介绍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结合地图,让学生懂得地图上表示方向 的方法有三种:指向标、经纬网和通常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通过反复阅读地图,巩固记忆。 教师:地图就是将实际事物画在平面上的图形,但我们又不可能将 实际事物原封不动地画在图上,所以,就要缩小,从而引出比例尺 概念。让学生记住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让学生看图操作,训练学生能三种方式互相转换;知道比例尺 有大有小,以及它与地图上内容与范围的关系;知道用比例尺计算 地图上任何两地的距离。 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颜色和文字说明就是地图的图例,它 帮助我们识别地图上不同类型的信息,认识地图上的地理事物。让 学生记住一些常见的图例,知道表示城市、界限、河流、湖泊、地形、道路等各种图例。利用图册,反复阅读各种地图,巩固学生方向、比例尺和图例知识。 【板书】3.地图 教师:我们知道了地图的语言,也就是地图的三要素,那么,我问 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地图:地图是将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和现 象加以综合,按照一定的数字法则建立地球和平面间的相互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