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四肢骨及其连结4学时

第二次四肢骨及其连结4学时
第二次四肢骨及其连结4学时

第八次心脏、动脉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脏的位置,外形和心脏各腔的内部形态结构。

2、掌握房间与室间隔的形态结构。

3、一般了解卵园窝未闭及其临床的意义。

4、必须掌握心脏传导系统,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及结间束。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程及其分布。

5、了解心脏的心大、心中和心小静脉以及掌握冠状窦的位置与开口部位。

6、了解心壁的构造,心室壁较心房壁厚,左室壁最厚。

7、了解心脏的体表投影,掌握心包的构成。

8、掌握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部,并掌握升主动脉和弓的起止位置及其末闭的临床意义。

9、掌握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部,并掌握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的起止位置和分支。

10、掌握戏耍总支脉的起止、位置、行程和分支,并了解其体表投影,掌握戏耍动脉窦和戏耍动脉小球的形态、位置。

11、掌握戏耍内、外动脉的行程及戏耍外动脉分支,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及咽升动脉。

12、掌握锁骨下动脉、腋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起止、行程和主要分支分而。

13、了解掌浅弓、掌深弓的组成及其分支分布,及体表投影。

14、掌握胸主动脉起止、行程和肋间后动脉的行程和分支,并了解支气管动脉和食管动脉。

15、掌握腹主动脉起止、行程和分支。腹腔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的分支和分布。

16、掌握肾动脉、精索内动脉(或卵巢动脉)行程。并了解腰动脉、肾上腺动脉、膈下动脉。

17、掌握髂总、髂内、外动脉的起止行程及腹壁下动脉

18、掌握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的关系。

19、掌握股动脉、动脉、胫前、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起止、行程、分布及其主要分支和股深动脉。

20、了解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阴部外浅动脉。

实习教具

(一)标本和模型

1、打开胸前壁带有纵隔可观察心脏位置及外形的标本。

2、离体心:完整心脏、切开心脏各腔和除掉心房观察房室口周围瓣膜的心脏标本。

3、半身人体模型(观察胸腹腔脏器的模型)、心脏模型(观察心脏外形和心脏内部结构)

4、除掉浆膜观察心肌纤维的心肌标本,观察心肌的额面断标本,完整心脏,可供观察理解窦房结及房室结标本,房室束及左右束支标本。

5、剖开胸腹腔观察胸、腹主动脉的标本。

6、切开心包的纵隔标本,心脏血管(冠动脉和心静脉)标本。心脏血管模型。

7、打开胸前壁暴露心脏和肺相连标本,小儿动脉韧带标本。

8、观察升主动和主动脉弓及其分支的纵隔标本。

9、连于胸腔的颈部血管,包括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头颈部动脉包括甲状腺上动脉、枕动脉、舌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上颌动脉、眶下动脉、脑膜中动脉和咽升动脉标本。

10、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标本。

11、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及其分支标本。

12、胸主动脉的后纵隔的标本和模型。

13、肋间动脉前支标本

14、支气管、食管动脉标本。

15、腹主动脉、腹腔动脉及其分支和肠系膜上、下动脉的标本和模型。

16、盆腔动脉标本(整个骨盆的动脉标本和矢状断骨盆的动脉标本)。

17、下肢动脉标本。

18、足背和足底的动脉标本。

(二)挂图

1、盆腔动脉、会阴部动脉、大腿、小腿、足背和足底动脉的挂图。

2、胸主动脉、肋间动脉、支气管动脉、食管动脉、腹主动脉、肾上腺动脉、肾动脉、精索内动脉、腰动脉、腰腔动脉及其分支,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等挂图。

3、心传导系统,心肌、纵隔(前和左、右侧面观)、心脏血管、心包、心脏体表投影挂图。

4、主动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春分支、面部及颈部浅、深动脉挂图。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椎动脉、胸廓内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尺动脉、掌浅弓及掌深弓等挂图。

5、纵隔前面观、心脏外形、心腔内面观、房室口上面观等挂图。

实习内容和方法

1、首先观察纵隔标本和模型,掌握心脏在人体的自然位置。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位于左右两肺之间,膈肌上方。心脏约2/3在身体正中线左侧。

2、将离体心脏放在自然位置上,心尖向左前下方,心底向后上方,观察心脏外形。在心底由前向后有肺动脉、主动脉,由右向左有上腔静脉、升主动脉、肺动脉。心尖圆钝、游离,朝向左前下方。然后辨认不完整的分隔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环形冠状沟,它将心房与心室分开。再观察左、右心房和右房前面的界沟及左右心耳。在心室的前后面,观察前、后室间沟和心脏的两面(胸肋面和隔面)、三缘(左、右和下缘)。

3、在切开心脏的标本和模型上观察心脏各腔的内部形态结构。结合观察出入心脏的大血管,观察左、右心房和心室的入口及瓣膜。

(1)右心房:右心房、右心耳、界沟、界嵴、梳状肌、房间隔、卵圆窝,上、下腔静脉口、冠状静脉窦口呼右房室口。

(2)右心室:右房室口与肺动脉口之间的室上嵴,及由眦嵴分隔的流入道及流出道。进而观察三尖(瓣前、后和隔瓣)、腱索、肉柱、乳头肌、节制带、动脉圆锥、肺动脉口、肺动脉瓣。

(3)左心房:左心房、左心耳,四个肺静脉口和左房室口。

(4)左心室:二尖瓣(前、后瓣)及前瓣与左心壁之间的流入道和前瓣与室间隔之间的流出道,流入道内有腱索、乳头肌和肉柱。流出道又称主动脉前庭。再观察主动脉口、主动脉瓣、主动脉窦左、右窦和冠状动脉口。

4、在完整心脏主动脉和肺动脉上方,向心室方间观察呈半月形的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半月瓣)。

5、在除掉心房的完整心室标本上,从上方,观察三尖瓣和二尖瓣及各瓣的位置。

5、结合观察心脏各口及瓣膜来理解血流方向,联系大小循环来了解心脏内所通过的动脉血与静脉血。绘出大、小循环血液在心腔内血流方向示意图。

第九次肺循环的动脉、体循环的动脉(一)主动脉

(二)头颈部动脉(三)上肢动脉

目的要求

实习内容和方法

1、在心肌标本上示教观察心肌纤维的方向。在剖开心脏的标本上观察心房与心室壁的厚度和层次,房、室中隔、卵圆窝和室上隔膜部。

2、在切开右心房的标本上示教观察界嵴和界沟,在界沟上方认证窦房结的一般位置。在牛心的标本上观察心传导系,房室结在冠状窦口前方心内膜下,并观察房室束和左、右束支、节制索。从图谱上谱肯野氏纤维。

3、在心血管标本和模型上观察左、右冠状动脉,先在主动脉右和左窦分别观察右冠状动脉开口和左冠状动脉开口中,再在主动脉根部找出该二动脉,然后观察二动脉的走行。

右冠状动脉沿冠状沟向右后方,分后室间支沿室间沟至心尖。途中发支至右心,并发左室后支。

左冠状动脉沿冠状沟向左,分前室间支沿前室间沟至心尖,旋支至左心房和在心室。在观察动脉的同时并观察心大、中、小静脉和冠状窦。

4、示教观察纤维性心包、浆膜性心包。将手指插入主动脉、肺动脉与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之间探摸心包横窦。在左心房、肺静脉、下腔静脉后方与心包后壁之间探摸心包斜窦。

5、结合图谱,可在活体一绘出心脏投影。

6、在纵隔标本上观察肺动、静脉,并在暴露胸、腹腔后壁标本上从前方观察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并注意该动脉与邻近器官,即气管和食管的关系。观察无名动脉及其分支与毗邻。

7、观察左、右颈动脉起始的部位及该动脉与颈内动脉,迷走神经的关系。

8、观察颈外动脉的起止、分支及颈内动脉起始部膨大的颈动脉窦和颈总动脉分叉处后方颈动脉小球(或颈动脉体)。

9、在头颈部动脉标本上观察颈外动脉及其分支,在颈外动脉起始处找出甲状腺上动脉、咽升动脉,然后向上依次找出舌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上颌动脉及其终末支的眶下动脉,分支的脑膜中动脉,并观察各动脉的行程及其分布。注意脑膜上动脉与翼点的关系。咽升动脉可示教观察。

10、左、右锁风下动脉起始不同,左侧直接起自主动脉弓;右侧起于无名动脉,向上绕肺尖内侧,膜顶前面,再穿斜角肌间隙,于第一肋外缘续于腋动脉。在颈部标本上示教观察

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包括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甲状腺下动脉、肋颈干、颈横动脉。锁骨下动脉分支变异较多,如遇变异按正常理解即可。

11、在上肢血管标本上观察腋动脉,肱动脉及其分支,桡动脉,尺动脉、及掌浅弓与掌深弓。

腋动脉除发支至胸部及肩部外,并发出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旋肱后动脉和旋肱前动脉。

第十次(四)胸部的动脉

(五)腹部的动脉

实习内容和方法

1、在纵隔标本上观察胸主动脉的起止及其与食管的伴行关系,除个别标本可见支气管动脉,食管动脉一般很少保留。在胸后壁标本上,观察起于胸主动脉的肋间动脉。上二对肋间动脉起于锁骨下动脉的肋颈干。并注意观察在肋沟内的神经与血管的关系,由上向下为肋间静脉,肋间动脉和肋间神经。

2、在腹后壁血管标本上观察腹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并注意其与下腔静脉的关系,同时由上向下观察其分支: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精索内动脉卵(卵巢动脉)并观察膈下动脉和腰动脉等。

3、在腹腔动脉的标本观察腹腔动脉及其分支。腹腔动脉分支多半与其所分布的脏器同名,注意脾动脉,胃左动脉的走行,肝总动脉及肝固有动脉与门静脉和肝总管(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关系。

4、根据下表绘制腹腔动脉分布图,帮助理解记忆腹腔干的分支。

④兰尾动脉……兰尾

左结肠动脉……降结肠及横结肠左半的左1/3

乙状结肠动脉…乙状结肠

直肠上动脉……直肠2/3

第十一次(六)盆部的动脉

(七)下肢的动脉

实习内容和方法

1、首先在整个骨盆动脉标本上,观察髂总动脉平4腰椎高度由腹主动脉分出,在骶髂关节高度分为髂内、外动脉。

2、在盆腔矢状断面标本上观察髂内动脉,该动脉由髂总动脉分出后入盆。盆腔内的动脉名称主要根据所分布的器官而定,动脉分支由其分布的器官来了解。观察膀胱上动脉、子宫动脉、直肠下动脉、子宫动脉在子宫颈外侧2cm处,与输尿管相交叉。观察闭孔动脉、臀上、下动脉穿出骨盆的位置。

3、在风盆背面观察分布到臀肌去的臀上、下动脉和阴部内动脉,后者经过坐骨直肠窝,而后分布于肛门、会阴及外生殖器。

4、在盆腔标本上观察髂外动脉。在盆腔腹壁的标本上观察腹壁下动脉,该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上方起始后入腹直肌鞘,在鞘内于腹直肌后面与腹壁上动脉相吻合。

5、在大腿血管标本上观察股动脉由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向下经股三角、收肌管出收肌腱裂孔移行于动脉,并观察股深动和股神经。

6、在窝内观察动脉,小腿标本上观察小腿前面的胫前动脉后面的胫后动脉。并了解腓动脉。

7、足血管标本观察足背动脉,并观察了解足底内、外侧动脉和足底弓。

复习思考题

1、循环系的组成与大、小循环的路径如何?

2、说明心脏在人体内的位置。并试述心脏的外形和心腔内各有哪些结构?

3、划出血液在心腔内流动方向的示意图,并说明血液在心腔内定向流动是哪些结构的作用?

4、何谓侧副支、侧副吻合及侧副循环,有何临床意义?

5、名词解释:流入道、流出道、主动脉窦、心包裸区、卵圆窝、隔缘肉柱,室间隔膜部。

1、试述心脏的血液循环,若心室后壁心肌梗塞,可能是何动脉被阻?、

2、有一患者患风湿性二尖瓣病,近来不慎感冒并发心内膜炎,今日心前区突发剧烈绞痛,经医生检查心电图发现心尖部心肌供血不足,诊断为心尖部动脉梗塞。

请回答:

①心尖部的血液供应来自何动脉?

②动脉梗塞的栓子(二尖瓣赘生物)脱落后经何途径进入何动脉而到达心尖部?

③可经过何动脉建立侧支循环代偿心尖部的血液供应?

④心尖静脉通过何静脉回心?

3、某病及患单纯性二尖瓣狭窄,经医生检查决定通过左心耳旅行二尖瓣分离术。

请回答:

①心脏的位置与毗邻如何?在心脏表面根据什么区分心房和心室,左心室和右心室,左心房和右心房?

②二尖瓣位于何处?有何结构特点及重要功能?

③二尖瓣分离术扩大房室口对机体有何意义?

4、主动脉分部、起止、行程如何?并产明主动脉弓的分支与位置。

5、动脉在器官外的分布有哪些特点?

6、左、右颈总动脉有何不同?简述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的毗邻关系?

7、说明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的行程、分支及大致分布区域。上肢的动脉及其主要分支。

8、试述甲关腺的血液供应来自哪些动脉?

9、名词解释:

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冠状窦、卵圆窝、室间隔膜部、动脉导管索,主动脉弓、主动脉小球、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掌浅弓、掌深弓。

1、胸主动脉的分部与行程及其分支。肋间动脉的位置及行程。

2、绘图标明腹腔动脉的分布。

3、说明小肠和大肠血液供应各来自哪些动脉?并说明其分布有何特点?

4、腹主动脉发出的成对动脉有哪些?

5、胃的血液供应来自哪些动脉?

6、肾上腺的血液供应来于何动脉?

1、髂总动脉、髂内、外动脉起止、行程。盆腔器官各由何动脉供血?子宫切除术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股、胫前、后动脉和足背动脉起止、行程及其主要分支分布。

3、全身主要动脉止血点。

第十二次静脉、淋巴(4学时)目的要求

1、了解肺静脉

2、掌握上、下腔静脉、无名静脉、髂总静脉的组成和起止、行程。

3、掌握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髂内、外静脉的起止、行程,及髂外静脉的属支。

4、掌握颈外浅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的行程和临床意义。

5、了解上肢深静脉、奇、半奇静脉。

6、掌握门静脉特点(组成、行程、及属支),门静脉的吻合及临床意义。

7、掌握胸导管的位置、起始、合成及行程,右淋巴导管的合成及该二导管收集范围。掌握乳糜池的位置并掌握全身九个淋巴干的形成及收集范围。

8、掌握人体全身合部的淋巴结群的位置、并了解收集范围及流向、输入及其输出管。

1)头颈部淋巴结:(枕淋巴结、耳后淋巴结、腮腺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颈浅淋巴结、颈深上淋巴结、颈深下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

2)上肢淋巴结:腋淋巴结分五群。

3)胸部淋巴结:胸骨旁淋巴结,肋间淋巴结,掌握支气管肺淋巴结(肺门淋巴结)气管支气管上、下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纵隔前、后淋巴结。

4)腹盆部淋巴部:掌握腹腔淋巴结、髂内淋巴结、髂总淋巴结、骶淋巴结。了解腰淋

巴结,肠系膜上、下淋巴结。

5)下肢淋巴结:掌握腹色浅、深淋巴结。

6)掌握脾的形态位置。

实习教具

(一)标本

1、纵隔标本(观察上腔静脉、无名静脉和颈内静脉)

2、奇与半奇静脉标本,头颈部静脉标本,上肢浅、深静标本,下腔静脉及总静脉标本。

3、观察腹、盆腔的静脉标本、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下静脉,胃冠状静脉及胃右静脉。下肢浅、深静脉标本。

4、胸导管连乳糜池的标本:枕、下颌下、颈外侧浅、深淋巴结,锁骨上、下淋巴结和腋淋巴结、肋间淋巴结、胸骨旁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腰淋巴结,髂内淋巴结及腹股沟浅、深淋巴结等标本。

5、四肢淋巴管(注色标本)、胃淋巴管与门幽淋巴结(注色标本)。

6、脾标本

(二)挂图

1、上、下腔静脉挂图,头颈部静脉、奇静脉与半奇静脉、下腔静脉、盆腔静脉、下肢浅静脉、门静脉及腔静脉吻合等挂图

2、胸导管、淋巴干、颈部淋巴结挂图,乳腺及上,下肢淋巴还流挂图,腋淋巴结、胸腹腔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脾等挂图。

实习内容和方法

一、静脉:

1、首先在纵隔标本上观察注入心脏的上腔静脉和肺静脉,然后观察上腔静脉、无名静脉的组成起止与行程。同时在胸、腹后壁静脉标本上观察奇、半奇、副半奇静脉。

2、在头面部与颈部标本上观察头面部了及颈部的静脉,多不与动脉伴行。颈内静脉关节后方合成静脉角。在观察静脉时,应从血液方向理解静脉的属支与动脉不同,静脉是收纳从末稍汇集而来的属支。观察收纳面动脉分布区域的静脉,包括面静脉和由颞浅静脉与上颌静脉(在腮腺内)汇合而成的下颌后静脉,以及由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面静脉后流入颈内静脉。下颌后静脉后支与静脉汇合形后颈外静脉(或颈外浅静脉)流入锁骨下静脉。

3、观察肋间静脉和腰静脉外下端连腹部静脉的左右腰升静脉。

4、在上肢深部静脉标本上观察深静脉,锁骨下静脉与腋静脉皆为一条伴行静脉。在臂中部以下有两条伴行的静脉。

5、在上肢血管标上观察浅静脉。浅静脉在皮下独立存在,多不伴行动脉。同时观察、了解静脉瓣的功能。由手背静脉网开始观察头静脉在手背外侧面上升,贵要静脉由手背内侧向上,该二静脉在肘窝部以肘正中静脉相连,继向上头静脉入腋静脉,贵要静脉入肱静脉。结合观察胸外侧动脉理解胸腹壁静脉经胸外侧静脉入腋静脉。

6、在胸腔静脉标本上观察、了解奇静脉绕肺根注入上腔脉、奇静脉收纳肋间静脉及半奇与副半奇静脉血。

7、在腹盆腔静脉标本上观察下腔静脉、髂总、髂内、外静脉的起止、及其与动脉的关系,并观察了解其各属支及腹壁的脉。

8、在下肢静脉标本上观察足背静脉弓,外侧端连于小静脉向上入 静脉,内侧端连于大隐静脉向上经卵园窝流入股静脉。同时观察大隐静脉属支:股内、外侧浅静脉、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与阴部外静脉。

9、在下肢深部静脉标本上观察下肢静脉及其与动脉的关系。

10、在腹部静脉标本上观察门静脉的组成及其属支,收纳腹腔内除肝以外的不成对脏器的静脉血。观察脾静脉、肠系膜上、下静脉、胃冠状静脉,胃右静脉、直肠上静脉、以及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观察门静脉,肝固有动脉和胆总管之间的位置关系。

11、以食管静脉丛、脐周静脉网和直肠静脉丛为中心,列表总结门腔静脉的吻合及其侧支循环。

二、淋巴系:

1、在胸腹腔后壁胸导管标本上,观察在腹腔内第1~2腰椎体前方有呈囊状膨大的乳糜池由收集下肢、盆腔和腹壁淋巴的二个腰干及收集腹腔单个器官淋巴的一个肠干合成。胸导管由乳糜池起向上经主动脉裂孔入胸腔,然后在后纵隔内脊柱前方至第五胸椎渐转向左侧到脊柱左前方,再沿食管左侧上升经胸廓上口到颈根部,然后呈弓状弯曲各左前下注入左静脉角。胸导管在入左静脉之前收纳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左支气管纵隔干。胸导管共分腹、胸、颈三段。

2、右淋巴导管一般在标本一见不到,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及右支气管纵隔干在标本上也难清楚看到,可结合图谱来理解。

3、淋巴结群主要沿血管周围排列,收集该血管分布区域的淋巴。注意观察淋巴结群与血管分布的关系。

4、用家免四肢淋巴观察淋巴情况。

5、在脾的标本上观察脾的位置,于游离脾观察脾的形态:上、下两缘,前、后两端和膈、脏两面及锐利的上缘下部有2~3个脾切迹。

6、根据淋巴还流列简表归纳淋巴、淋巴干和淋导管的流向。

7、主要淋巴结群的淋巴流向

(1枕淋马结

组成颈淋巴干

(2与前臂和上臂

外侧浅淋巴

浅淋巴

手和前臂深淋

巴,及其内侧

浅淋巴

上腹前外侧壁淋

的腰部淋巴

复习思考题

1、总结上、下腔静脉、无名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起止、行程,并说明其收集何部血液?

2、列表归纳上、下肢主要浅静脉的还流。

3、大隐静脉血栓脱落可经何径路到达肺形成肺栓塞?下肢静脉剖开以何处为宜。

4、一慢性肝炎患者,长期久治不愈,近年来转为硬化,早饭后自觉胃部不适,吐鲜血入院诊治。

请回答:

①为什么肝硬化引起门静脉受阻而饭后吐鲜血?鲜血由何外而来?

②肝硬病人门静脉受阻高压,血流是否可由其他径路回心而形成侧支循环请说明此侧支

循环路径。

③从解剖学观点来看,门静脉的结构特点有哪些?门静脉受阻后门静脉高压,可能出现什么症状和体征,请说明原因?

5、一患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为检查其左心功能情况,向远侧贵要静脉注无菌糖液,数秒钟后病人感觉舌尖有甜味,请问糖液通过什么途径到达舌尖?

6、门静脉高压患者,脾摘除后,进行脾、肾静脉吻合,门静脉高压得到改善,请问门静脉循环是怎样得到改善的?

7、何谓“危险三角”?叙述面静脉的起始和行程,面静脉经何途径与海绵窦相交通?有何临意义?

8、某肺炎患者,经桡静脉点滴抗生素,试问药物经何途径到达肺?其代谢产物又经何途径排出体外?

9、某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需在其胸壁安放起搏器,试问起搏器电极可经何静脉,经何途径到达右心房

10、名词解释

静脉角,翼丛,静脉瓣,皮下静脉,颈血管鞘,直肠静静丛、门腔静脉吻合。

1、下述各淋巴结群肿大时,其病灶可能在何处?为什么?

左锁骨上淋巴结,腋淋巴结前群、外侧群,肺门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上组、下组,下颌下淋巴结、肘浅淋巴结。

2、乳腺癌、子宫癌、阴茎癌、小腿内侧皮肤癌,春癌细胞可经何途径流入何此处淋巴结?为什么?

3、名词解释

淋巴结、乳糜池、淋巴干、胸导管、

第十三次感觉器

目的要求

1了解眼球的外形,掌握眼球构造: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视网膜及眼球折光装置(晶状体、玻璃体)的形态。熟悉房水及其循环。

2掌握眼睑、结膜,泪器的组成。

3、掌握运动眼球和眼睑的肌肉。联系其起止作用。

4、了解眼的血管,眶脂体,眼球筋膜和巩膜外隙。

5、掌握外耳道的位置,分布及幼儿外耳道的特点,掌握鼓膜的位置,分部和形态。

6、掌握鼓室的位置、分部和六个壁的主要结构,并了解听小骨的连接及其运动。

7、掌握咽鼓管的位置、分部、作用和幼儿咽鼓管的特点及乳突小房和鼓窦的位置。

8、掌握骨迷路与膜迷路的分部及其之间的关系。

9、了解椭园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蜗管的形态,内耳道的形态及声波的传导途径。

实习教具

(一)标本和模型

1、完整离休眼球,眼球矢断现、额状断标本,眼球模型。

2、眼肌标本

3、额状断之外耳道标本。打开鼓室盖观察鼓膜及鼓室内听小骨的标本。

4、头部矢状断观察咽鼓管咽口标本。

5、将颞骨岩部锯开,暴露中耳鼓室的标本。

6、半规管及耳蜗的骨性标本。骨迷路及膜迷路的模型。

(二)挂图

1、眼矢断、额状断、视网膜挂图。

2、眼睑及泪器挂图。

3、眼肌的挂图

4、外耳道、鼓膜、中耳。鼓室内壁、听小骨、鼓窦、乳突小房和内耳的挂图,骨迷路、膜迷路、耳蜗、蜗管、螺旋管、考蒂氏器的挂图。

实习内容和方法

一、视器

1、在模型上观察眼球壁的层次、分部和结构以及眼球内容物的位置与形态。

2、在人活体观察眼睑、上、下泪点。结膜、角膜、虹膜、瞳孔与结膜穹窿,然后观察尸体的眼球并观察理解结膜囊。

3在冠状断前半部标本观察角膜、球结膜、瞳孔、虹膜、睫状体;后半部标本上观察视网膜、脉络膜、巩膜、视神经乳头及结合图谱理解黄斑的位置。

4、由教师将新鲜之牛眼或猪眼矢状断切开,首先观察房水、眼房、晶状体及玻璃体。再观察眼球壁各层结构。

5、再用一新鲜牛眼或猪眼做冠状切开后,将其前半部在角膜上开一上窗,从小窗中伸入食指将指轻轻抬起,可见晶体与睫状体之间有许多纤细闪光透明纤维小带,为晶状体悬器。

6、结合挂图在标本上观察泪器及上、下泪点,理解泪液排出路,结合挂图了解视网膜中央动脉分支情况。

7、在眼肌和脸标本上观察7块眼睑结构及睫毛。7块眼外肌包括上、下、内、外4块直肌、上、下2块斜肌及1块上睑提肌。

二、位听器:

1、在外耳道额状断标本上观察外耳道。

2、在打开鼓室盖的标本上观察鼓膜、鼓室、三块骨及鼓窦开口,在活体上用耳镜可观察鼓膜,上方为松驰部呈红色,下方为紧张部呈浅灰色,鼓膜中央向内凹为鼓膜脐,脐下方有三角开形光锥。

3、在中耳标本上观察鼓室六壁。在观察鼓室六壁时,将颞骨摆在自然位置上,可把在颞骨岩部内的鼓室看成是一个像小火柴盒六个壁。

1)上壁:为鼓室盖,乃一薄骨板,其上方为颅中窝。

2)下壁:为戏耍静脉壁,其下为戏耍静脉起始部分。

3)前壁:为戏耍动脉壁,即戏耍动脉管的后壁,在壁上方有两个小管开口,其上方为内容鼓膜张肌的小管的开口,其下为咽鼓管的开口。

4)后壁:为乳突壁,其上方向后有乳突窦开口,乳突窦向后通乳突小房。

5)外侧壁大部由鼓膜构成,其上方为骨质的鼓室上隐窝外侧壁。

6)内侧壁:是内耳外侧壁,亦称迷路壁。中部凸延至后壁。

4、在模型上观察骨迷路的三个部分。此模型为仿造骨迷路内腔制作的骨迷路内腔模型。真正的骨迷路是颞骨岩部骨密质结构的骨管,此骨管只能在幼儿颞骨上才能分出完整的骨壳。

1)庭:骨迷路中部略似椭圆形腔隙,向后有5个小孔通半规管,向前有一较大孔通耳蜗。

2)骨半规管:3个互相垂直的半环状管。分上、后和外侧(水平)三个半规管,各有两脚,其中一脚膨大为壶腹脚。上半规管内侧脚与后半规管的上脚相结合,三个半规管共五个小孔通前庭。

3)耳锅:形似锅牛,尖向外叫锅顶,底向后内叫蜗底,中央为蜗铀,周围为骨螺旋管,烧蜗轴两周半。蜗轴并发出骨螺旋板,不达骨管对侧壁,而将骨螺旋管分为上下两部。

5、在标本上观察解剖出的三半规管及耳蜗的大致外貌和在颞骨中的自然位置。

6、在模型上观察膜迷路,膜迷路为在骨迷路内的膜性上管部分有位觉器和听觉器。

①椭园囊、球囊在前庭内,椭园囊在后上方,球囊在前下方,椭园囊后壁有膜半规管5个开口,前壁与球球囊以管相连,为椭园囊管。此管向后延为内淋巴管,经前庭内侧壁至颞骨岩部后面,扩大为内淋巴囊,椭园囊底部有椭园囊斑,球囊前壁有球囊斑为位觉器。

②膜半规管,在骨半规管壶腹内有相应膨大的膜壶腹,壁上有壶腹嵴与半规管的长轴垂直,为位觉器。

③蜗管为起于前庭,终止蜗顶,横切面上呈三角形,可分为三个壁:上壁为前庭膜分隔前庭阶与蜗管。外侧壁为增厚变形的骨膜。下壁为骨螺旋板和膜螺旋板,膜累旋板又称斟底,

其上有螺旋器为听觉感受器。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巩膜静脉窦、中央凹、感受器、视神经盘、壶腹嵴、球囊斑、椭园囊斑、Corti氏器

2、眼球壁和眼球折光装置各有哪些?其结构与功能都有何特点?

3、泪液和房水各由什么产生及它们各自的引流途径如何?

4、试述中耳鼓室六壁及其重要意义。

5、幼儿咽鼓管有哪些特点?

第十四次脊髓、脑干

目的要求

1灰质、皮质、白质、纤维束、神经核神经节概念?

2脊髓位于何外,马尾由哪些结构组成?临床上进行腰椎穿刺时,在哪几个腰椎间隙进行?为什么?所经层次如何?

3、绘出脊髓典型横面图,注明灰质的形态的主要核团以及白质三个索中的主要传忖束的名称、位置?

4、脊髓前角运动核、后角固有核、前根、后根、脊神经分别被损伤后,各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5、脑干的外形和菱形窝的主要形态结构(绘图)?脑干各部的脑神经出脑部位?

6、第四脑室的位置及连通关系?

7、掌握脊髓的位置和终端高度以及脊髓的外部形态。掌握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8、掌握脊髓横断面上灰质和白质的配布形式及各部的名称,掌握灰质主要核团和白质主要上、下行纤维束。

9、掌握脑神经核名称、位置、功能和排列规律。

10、掌握脑干其它主要神经核团(薄束核、楔束核、红核和黑质)的位置和功能。

11、掌握各主要上、下行纤维束(锥体呸、内侧丘系、脊髓丘脑束、三叉丘系、红核脊髓束)在脑干各部的位置、脑干内的联系及其与脊髓内上、下行纤维束的关系。并了解其它纤维束在脑干的位置、联系及其与脊髓内同名束的关系。

12、掌握脑干各部内部结构的主要特点。

实习教具

1、脊髓外形和内部结构挂图、脑干外形挂图以及幻灯片。

2、脑干各部的典型切片。

3、脑干核模型和挂图。

4、脑干各部典型断面挂图和幻灯片。

实习内容和方法

实习中枢神经系统要注意以下各点:建立整体观念;前、后的联系;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间的关系;低级中枢与高级中枢的联系;周围与中枢间的关系。

第一节脊髓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位置:利用脊柱背面剖开的脊髓标本观察脊髓在椎管中的位置,上端平枕骨大孔,下端

薄束结节(内侧)楔束结束(外侧)

深面为薄束核继而向外上为小脑下脚

深面为楔束核,

对第一腰椎下缘(新生儿对第三腰椎),联系临床腰穿的位置。

外形:利用离体标本观察外形,先依据脊髓前正中裂较深确定脊髓的前、后关系。

脊髓呈前后略扁的园柱形,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膨大即颈膨大(C4-T1)、腰膨大(L2-S3)和脊髓园锥。

脊髓表面的纵沟有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后外侧沟。前、后外侧沟内有根丝分别称为前根和后根,两者在椎间孔外合成脊神经。后根较前根粗,排列较密,并有脊神经节。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在离体脊髓标本上以脊髓前后根为标志确定出脊髓节和脊神经,观察脊髓节31个、脊神经31对和马尾。联系脊髓和椎骨生长速度不同,了解成人脊髓各个节段与椎骨的高度并不完全相对应关系。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在脊髓横断面标本或切片上区分位于中央的“H”型的灰质和其周围的白质。进一步区分灰质为前角(粗大)、侧角和后角,区分白质为前、中、后三索和白灰连合。

前角:前角运动细胞可分为外侧群和内侧群

侧角:中间带外侧柱风于胸节和2-3腰节。但在骶2-4节中,灰质相当侧

角位置有骶副交感柱

后角:由后向前有后角边缘核、胶状质、后角固有核、胸核(C3-L2)(二)白质:脊髓主要纤维(传导)束的位置,起止和机能。

1、上行纤维束:

(1)薄束和楔束(2)脊髓小脑后束(3)脊髓小脑前束。(4)脊髓丘脑束

2、下行纤维束:

(1)皮质脊髓束,(2)红核脊髓束,(3)前庭脊髓束,(4)其它下行束。

第二节脑

区分脑的各部:利用全脑、脑正中矢状断和脑干标本观察端脑、间脑、小脑、小脑、脑桥、延髓等部的相互位置关系和与颅内面的对应关系。

一、脑干的外形

利用脑干和脑神经出脑标本和脑干模型进行示教和观察。

(一)延髓的外形

界限:上界:延髓脑桥(腹侧面)。下界:平枕骨大孔

下部:形似脊髓,有

上部:中央管敞开,形成菱形窝的下部

(二)脑桥的外形

界限:上界:在腹侧面与中脑之间隔一横沟。下界:延髓脑桥沟。

有小脑上脚、前髓帆

(三)第四脑室

第四脑室: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有顶和底。上通中脑水管,下接中央管,并以三个孔(一个正中孔,二个外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第四脑室底(菱形窝):

上部一有面神经丘

内侧一舌下神经三角

下部一有两个三角 外侧一迷走神经三角

第四脑室的顶:

前部:由小脑上脚及前髓帆形成

后部:由后髓帆和第四脑室脉络组织形成

(四)中脑的外形

界限:上界一视一束。下界一同脑桥上界

下丘下方的滑车神经

第十五次 脑干的内部结构

实习内容和方法

利用脑干典型断面图、脑干挂图、脑干核模型以及有关幻灯片,以脊髓灰质从基板和翼板发生的基本规律为基础,结合脑干特点(灰质不连续、基、翼板变成内、外侧)掌握脑神经具体名、位置、功能和排列。

二脑神经核在脑干内的排列

脑干内存在有七种不同机能性质的核团,其排列规律由中线向外侧依次为:

1躯体运动柱:动眼、滑车、展、舌下等神经核

2特殊内脏运动柱: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副神经核

延髓分为 ∕皮质脊髓束(侧束和前束)

﹨皮质核束(皮质脑干束) 薄束核﹨

楔束核∕

3、一般内脏运动柱: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感神经背核

4、内脏感觉柱:孤束核(一般、特殊内脏感觉核)

5、一般躯体感觉柱:三叉神经(中脑核、脑桥核、背束核)。

6、特殊躯体感觉柱:蜗神经核(蜗腹侧核、蜗背侧核)、前庭神经核

三、延髓的内部结构

∕上部:橄榄部

﹨下部:交叉部

(一)锥体交叉:锥体束

(二)内人则丘系交叉: 内侧丘系交叉一内侧丘系 (三)下橄榄和核和小脑下脚 (四)延髓脑神经核

1、舌下神经核

2、副神经核

3、迷走神经的核团:迷走神经背核、孤束核、疑核、三叉神经脊束核,

4、舌咽神经的核团:下泌涎核和与迷走神经核团的后三个核相同的核团。

(五)其它纤维束

脊髓丘脑束、脊髓小脑前、后束、红核脊髓束、内侧纵束、顶盖脊髓束、三叉神经脊束、前庭脊髓束。

四、脑桥的内部结构

脑桥分为两部(以斜方体前缘为界)

(一)脑桥基底部

锥体束、皮质脑桥束、脑桥核、小脑中脚

(二)脑桥被盖部

1、前庭蜗神经的核团:

(1)蜗神经核(腹、背核):斜方体 外侧丘系

(2)前庭神经(核群):前庭脊髓束、内侧纵束

2、面神经的核团:面神经核、上泌涎核、孤束核

3、展神经核

4、三叉神经的核团:三叉神经(运动核、脑桥核、脊束、中脑核)、三叉丘系

5、其它:蓝斑、内侧丘系、脊髓丘脑束、红核脊髓束、顶盖脊髓束、脊髓小脑前束

五、中脑的内部结构

中脑分三部:

复习思考题 1

2、脊髓位于何外,马尾由哪些结构组成?临床上进行腰椎穿刺时,在哪几个腰椎间隙进行?为什么?所经层次如何?

3、绘出典型横断面图,注明灰质的形态和主要核团以及白质三个索中的主要传导束的名称?位置?

4、脊髓前角运动核、后角固有核、前根、后根、脊神经分别被损伤后,各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5、脑干的外形和菱形窝的主要形态结构(绘图)?脑干各部的脑神经出脑部位?

6、第四脑室的位置及连通关系?

7、第五、七、九、十对脑神经与哪些脑神经核相联系?柱明核的名称、性质和位置。

8、延髓和脑桥各有哪些脑神经核?联系各核的位置和功能。

9、脑干内有哪些主要纤维与脊髓相联系?它们在脑干各部的位置如何?

10、脑干各代表断面有哪些形态结构特征(通过内侧丘系交叉、橄榄中部、面神经丘和上生等横切面)。

11、脑干内有哪些非脑神经核?

12、何谓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三叉丘系交叉,三叉丘系?锥体束、锥体交叉?

第十六次间脑、小脑、端脑(4学时)目的要求

1、掌握小脑的位置、外形(蚓部脑半球)、三对小脑脚和分叶。小脑扁桃体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了解小脑的中央核和主要纤维联系。

2、掌握间脑、背侧丘脑及其外侧核群的位置和分部,第三脑室的位置和联通关系。

3、掌握下丘脑的形态和主要核团,了解纤维联系。

实习教具

1、标本:脑正中矢状断(下丘脑要清晰)、脑干(带间脑的)、脑厚片染色标本(观察背侧丘脑的三个核,内外髓板和底丘脑核)。完整小脑、小脑脚剥离标本、小脑厚片染色标本(观察齿状核和顶核)。

2、间脑和脑干模型,端脑、间脑断面模型。

3、间脑和小脑的挂图的幻灯片。

实习方法和内容

七、小脑

利用脑正中矢状断、完整小脑和颅底的标本观察小脑的位置(颅后窝)和上脑外形(蚓部和半球)在观察小脑首先确定小脑上、下面和前、后缘,下面正中矢状位上有凹陷,前缘有切迹与脑干对应。

小脑扁桃体位于小脑半球下面近枕骨大孔处,联系小脑扁桃体疝(枕骨大孔疝)。

(一)上脑分叶:利用完整小脑观察

绒球小结叶:绒球、小结——————古小脑

小脑前叶:小脑上面原裂以前的部分——————旧小脑

蚓垂、蚓锥体———旧小脑

小脑后叶:原裂以后的部分

小脑上、下面的大部分——新小脑

下脚(绳状体)

中脚(脑桥臂)

上脚(结合臂) 四个面

(二)小脑内部结构:利用小脑厚片染色标本和小脑脚剥离标本观察。

小脑皮质:

小脑髓质:三对脚 小脑中央核:齿状核、顶核 八、间脑

利用脑正中矢状断和间脑脑干标本示教和观察间脑的位置和分部:背侧丘脑、后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观察时以背侧丘脑为主体,在掌握背侧丘脑的基础上再辨认其它各部。

(一)间脑的外部形态

()背侧丘脑

前侧面(上面):终纹

内侧面:下丘脑沟、丘脑间粘合 外侧面:接内囊。

腹侧面:接下丘脑和底丘脑。

(2)后丘脑(注意实际上位于背侧丘脑后下方)

内侧膝状体一下丘臂一下丘

外侧膝状体一上丘臂一上丘

(3)上丘脑:丘脑髓纹、缰连合、松果体、后连合

(4)下丘脑由迥后观察板、视交叉、视束、灰结节(漏斗、垂体)乳头体。

(5)底丘脑:是间脑与中脑被盖的移行区,在外形无明显界限

(6)第三脑室

位置:是两侧背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空隙。

联通1背侧丘脑以“Y ”字形内髓板分隔成三部分。在标本一观察前核群、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

① 正中核(上线核)、板内核

外侧核群的腹层②特异性中继核群 内、外侧膝状体:分别是听觉和视觉中继核③联络性核团:内侧核群(主要是人侧核)侧核和枕)

2、上丘脑:隔核一丘脑髓纹一缰核一缰脚间束一脚间核

3、底丘脑: 底丘核

视上核一视上垂体束

4 第十七次 端脑

目的要求

1、掌握端脑半球的三个面、主要脑沟和脑回。

2、掌握身体运动区、身体感觉区、视区、听区、语言区域等的位置和定位特点。了解其它中枢的位置与嗅脑和边缘系统的组成。

3、掌握基底神经核的组成和位置;了角侧脑室的位置、分部和交通。

4、掌握内囊的位置、分部和主要纤维束的局部位置关系。了解端脑半球白质的总体情况。

实习教具

1、标本:端脑半球(沟回清晰)。

2、端脑外形有关挂图和幻灯片。

3、标本:端脑横断面厚片染色标本、内囊投射纤维剥离标本、侧脑室(同时显示一体三角)、端脑半球白质连合系和固有连合系纤维剥离标本。

4、端脑半球及其断面模型。

5、端脑内部结构有关挂图和幻灯片。

实习内容与方法

()外形:

利用端脑半球表面沟、回清晰的典型标本,观察每侧半球有三个面(上外侧面、内侧面、下面)。找出三个沟(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和一个假设线将半球分成上个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和一个脑岛。在实习中重点观察与主要皮质中枢定位有关的沟回。

额叶:中央前沟、额上沟、额下沟、中央前回、额中回、额下回、Broca 氏回。

顶叶:中央后沟、顶内沟、中央后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前…缘上回和后…角回)。 颞叶:颞上沟、颞上、颞横回、颞下沟、颞中回、颞下回。

枕叶:

2、内侧面和下面

胼胝体沟、海马沟、扣带沟、边缘坶、顶枕沟、距状沟、侧副沟、枕颞沟。中央旁小叶、楔叶、舌叶、枕颞内侧回、枕颞外侧回、海马旁回、海马旁回钩、海马、齿状回、眶回。

端脑的内部结构

(二)侧脑室

利用侧脑室标本观察侧脑室的搁置、分部(中央部和三角:前、后、下角)室间孔、侧脑室脉络丛。

(三)基底核

利用端脑断面厚片染色标本和端脑传导路模型,重点观察纹状体。

纹状体

基底核

屏状体

杏仁核

(四)端脑半球的白质

利用脑正中矢状断标本和端脑纤维剥离标本重点观察胼胝体和内囊,明确内囊是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上、下纵行纤维束,只有在水平断面上才能看到“V ”字形的内囊、然后掌握内囊的分部与各部主要纤维束的名称和位置。

连合系:胼胝体(嘴、膝、干、压四部)。前连合、穹窿和穹窿连合、

固有连合系:

投射系:内囊 复习思考题 12、下丘脑的形态结构(包括主要核团)?

3、小脑的位置、外形、分叶和功能?小脑扁桃体位于何处?有何临床意义?

4、小脑三对脚各有哪些主要纤维束组成?

1、端脑半球可分为几叶?端脑皮质上有哪些主要机能中枢?各位于何处?

2、当右侧脑半球中央前回上2/3和旁中央小叶前部皮质受损时,会出现什么症状?为什么?

3、侧脑室分几部?它们与端脑半球各的关系如何?

4、新、旧纹状体的概念?尾状核和豆状核与生脑和内囊的位置关系?

5、某病人,55岁,患有动脉硬化性高血压病,昨日突然情绪激动而昏倒在家,经医生检查后诊断为左侧内囊部脑出血。请问?

(1)内囊位于何外?可分为哪些部分?

(2)内囊枕部有哪些传导束通过?

(3)内囊枕部出血被血块压迫后,会出现哪些表现?为什么?

6、端脑半球的背外侧面及内侧面各哪些主要沟、回和中枢?

第十八次 传导通路、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脑室和脑脊

液循环(4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躯干、四肢本体感觉通路以及躯干、四肢和头面部的痛、温、触觉通路(传导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纤维走行和交叉的位置,皮质投射区)。了角脊髓本体感觉束,向小脑的投射。

2、掌握视觉传导通路(传导路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纤维走行和部分交叉位置,皮质投射区)和瞳孔对光反射径路

3、了解听平衡觉传导通路(组成、纤维行程和交叉情况,皮质投射区)。

颅骨及其连结

一、颅骨(及其骨性标志) 颅骨位于脊柱上方,由29块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骨构成。根据其发生、功能及位置不同可分为:脑颅骨、面颅骨、听小骨3部分(图2-16,17,18,19,20)。 (一)颅骨各部的及其骨性标志 1、脑颅骨 脑颅骨位于颅的后上部,共8块,包括不成对的额骨、枕骨、筛骨、蝶骨和成对的顶骨、颞骨,它们共同围成颅腔(图2-16,17,18,19)。脑颅略呈卵圆形,颅腔容纳脑。 2、面颅骨 面颅骨位于颅的前下部,15块,其中包括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和舌骨及成对的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下鼻甲及腭骨(图2-16,17,18,19)。 它们构成面部,形成颜面的基本轮廓,并参与构成口腔、鼻腔和眼眶。 3.听小骨:位于颅骨岩部内,两侧对称,每侧3块,共6块。根据其位置由 外向内依次分为锤骨、砧骨和镫骨(图2-20)。 图2-16 颅前面观图2-17 颅侧面观

图2-18听小骨 (二)颅的整体观 以眶上缘与枕外隆凸的连线为界,将脑颅分为颅盖和颅底两部分。 1.颅顶面观: 颅顶又称颅盖,略呈卵圆形,由额骨、顶骨、颞骨和枕骨的部分构成。 额骨与顶骨之间有冠状缝。左、右两顶骨之间有矢状缝。顶骨与枕骨之间有人字缝。在矢状缝中后部两侧常有顶孔,其中通过导静脉。 2.颅的侧面观(图2-17): 颅侧面中部有外耳门,向内通外耳道,自外耳门向前有一弓状骨梁,称颧弓。颧弓上方的凹陷称颞窝。窝内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相交会于翼点,此处常构成H形的缝,为一薄弱区域。颞窝的下方(以颧弓为界)为颞下窝。窝内容纳咀嚼肌和血管神经等。由此窝向内经上颌骨体与蝶骨翼突之间的翼上颌裂通翼腭窝。 3.颅的前面观(图2-16):颅的前面主要有容纳视器的眶腔和构成鼻的骨性鼻腔。 (1)眶 为一对四棱锥形的腔,尖朝向后内,有视神经管与颅中窝相通。底向前开放,称眶口,其上、下缘分别称为眶上缘和眶下缘。在眶上缘的内、中1/3交界处有一眶上切迹(或眶上孔)。眶下缘中点的下方约1cm处有眶下孔。 眶有四个壁:上壁与颅前窝相邻,其前外侧部有泪腺窝容纳泪腺;内侧壁最薄,与筛窦和鼻腔相邻,其前下有一长圆形的窝、称泪囊窝,此窝向下经鼻泪管通鼻腔;下壁是上颌骨体的上面,可见眶下沟,沟向前导入眶下管开口于眶下孔,此壁下方为上颌窦;外侧壁为最厚的壁。眶上、外壁交界处的后份有眶上裂,通颅中窝;下、外壁交界处后份有眶下裂,通翼腭窝和颞下窝。 (2)骨性鼻腔: 位于面颅中央,前方的开口叫梨状孔,由鼻骨和上颌骨围成。后方为成对的鼻后孔。鼻腔的正中有一矢状位的垂直骨板,称骨性鼻中隔,是由筛骨的垂直板和犁骨构成,将鼻腔分隔为左右两半。鼻腔顶是由筛板构成,与颅前窝相邻。鼻腔的底即口腔的顶。鼻腔的外侧壁较为复杂,自上而下有三个向下卷曲的骨片,即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每一鼻甲的下方形成一鼻道,称上、中、下鼻道。 鼻腔周围的颅骨,有些具有含气的腔,与鼻腔相通,统称为鼻旁窦,对减轻颅骨重量和发音共鸣起一定作用。前上方有额窦,后方有蝶窦;两侧有筛窦和上颌窦。

第二章-第一节-骨与骨连结

第二章运动系统 概述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全身的骨借骨连结相连构成人体的支架称骨骼。 骨杠杆作用 骨连结枢纽作用被动部分 骨骼肌动力作用主动部分 (二)运动系统的功能:支持、保护、运动功能 (三)体表标志 人体某些部位的骨或肌,在人体表面形成比较明显的隆起或凹陷,有的位置虽然较深,但也可触到,称之为体表标志。 骨性标志 肌性标志 人体的体表标志对于确定深部器官的位置、血管神经的走行、外科选择手术切口以及中医针灸取穴的重要依据。 第一节骨与骨连结 一、概述 骨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具有较强的再生、修复和重塑能力。(一)骨的分类 成人骨有206块,按照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四肢骨三部分。 颅骨(包括6块听小骨)29块 躯干骨51块 四肢骨126块(上肢骨64快、下肢骨62快) 按骨的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二)骨的构造 1.骨质由骨密质、骨松质 2.骨髓分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黄骨髓没有造血功能3.骨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有机质约占骨的1/3 主要是胶原纤维使骨具有弹性和韧性。 无机质约占骨的2/3 主要是碱性硫酸钙使骨坚硬具有脆性。 (四)骨连结 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称为骨连结,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两类。 1.直接连结 2.间接连结骨与骨之间借膜性结缔组织囊相连,囊内有腔隙,含有滑液,活动度较大,又称滑膜关节,简称关节。 (1)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组成。

(2)关节的辅助结构有韧带、关节盘和关节唇等。对关节起支持和保护作用。(3)关节的运动形式 1)屈和伸2)内收和外展3)旋转(旋内、旋外)4)环转 二、躯干骨及其连结 (一)躯干骨 躯干骨包括椎骨、胸骨和肋骨,共51块。它们借骨连结构成脊柱和胸廓。 1.椎骨 椎骨包括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和尾椎3-4块。成年后5块骶椎融合成1块骶骨,3-4块尾椎融合成1块尾骨。 (1)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体 椎骨椎孔所有椎孔相连构成椎管,管内容纳脊髓。 椎弓根椎上、下切迹椎间孔 椎弓 椎弓板7个突起(棘突1、横突2、上关节突2、下 关节突2)

四肢骨及其连接

上肢骨及其连接 一、上肢骨 上肢骨包括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两大部分。前者有锁骨和肩胛骨,后者包括臂部的肱骨、前臂部并列的尺骨、桡骨及手的8块腕骨、5块掌骨和14块指骨。 1.上肢带骨(肩带骨) (一)锁骨(图3-16) 图3-16 锁骨 锁骨clavicle位于胸廓上方前面的皮下,呈“S”字形,内侧2/3凸弯向前,外侧1/3凸弯向后。可分为内、外侧两端和体等3部分。内侧端膨大称为胸骨端,借关节面与胸骨的锁骨切迹相关节。外侧端为肩峰端,略扁,借关节面与肩胛骨的肩峰相关节。锁骨体较细而弯曲,位置表浅,受暴力时易发生骨折,一般多见于内中1/3交界处。 (二)肩胛骨(图3-17至图3-18) 图3-17 肩胛骨(前面)图3-18 肩胛骨(后面) 肩胛骨scapula为三角形扁骨,位于胸廓背面脊柱的两侧。有三角、三缘和两面。内上角位于骨的内上方,平对第二肋。外上角位于骨的外上方,较厚,其外侧面有一梨形光滑的关节面,叫做关节盂,与肱骨头共同构成肩关节。盂的上下方各有一隆起,称为盂上结节和盂下结节。关节盂向内侧,周径较细处,叫肩胛颈。下角位于骨的下端,与第七肋或第七肋间隙同高。内侧缘朝向脊柱,又名脊柱缘。外侧缘较肥厚,对向腋窝,又名腋缘。上缘薄锐,

其外侧端有一切迹,称为肩胛切迹。切迹的外侧有一伸向上前外方的骨突,形如鸟嘴,叫做喙突。肩胛骨的前面为大而浅的肩胛下窝。背面有一从内侧向外上方斜行并逐渐隆起的骨嵴,称为肩胛冈,将背面分为上小下大的两个窝,分别叫做冈上窝和冈下窝。肩胛冈的外侧端高耸,叫做肩峰,其内侧缘关节面与锁骨肩峰端构成肩锁关节。 2.自由上肢骨 (一)肱骨 肱骨humerus是臂部的长管状骨,分为一体两端。 上端膨大,向内上方突出的半球形的关节面,叫做肱骨头(图3-19),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头的下方稍细,称为解剖颈。从头向外侧突出一个粗涩的隆起,叫做大结节。肱骨头的下方有向前方的骨突,叫做小结节。由大、小结节向下延续的骨嵴,分别叫做大结节嵴与小结节嵴。大、小结节及嵴之间的沟称为结节间沟,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肱骨上端与体的移行处稍狭缩,叫做外科颈,是骨折的好发部位。 图3-19 肱骨 体的中部前外侧面上有一粗面,叫做三角肌粗隆,是同名肌的止点。体的后面中部有一条自内上斜向外下,并略转向前方的螺旋形浅沟,为桡神经通过的径路,故名桡神经沟。 下端膨大,前后略扁。外侧部较小,呈半球形,叫做肱骨小头,与桡骨头上面的窝相关节。内侧部较大。为一滑车状关节面,故名肱骨滑车,与尺骨滑车(半月)切迹相关节。下端前面在滑车上方有一冠突窝,肱骨小头上方有桡骨窝,当肘关节屈曲时,分别容纳尺骨的冠突和桡骨头。下端后面在滑车上方有一深窝叫鹰咀窝,伸肘时尺骨的鹰咀突入窝内。下端的两侧面各有一结节样隆起,分别叫做内上髁和外上髁。内上髁大而显著,后面有一纵行浅沟,是尺神经通过处,故名尺神经沟。 (二)尺骨 尺骨ulna位于前臂内侧,可分为一体两端(图3-20)。 图3-20 桡骨和尺骨 上端粗大,前面有一半月形的关节面,叫做滑车(半月)切迹,与肱骨滑车相关节。切迹后上方的突起为鹰咀,前下方的突起为冠突。冠突的前下方有一粗糙隆起,叫做尺骨粗隆。

骨和骨连结

骨【教学目标】 1.正确说出骨的名称及其位置。 2.说出骨性标志及其临床作用。 【骨的分类】 骨 颅骨 脑颅 成对:颞骨、顶骨 不成对:额骨、筛骨、蝶骨、枕骨 面颅 成对:鼻骨、泪骨、颧骨、颚骨、下鼻甲、上颌骨 不成对:梨骨、下颌骨、舌骨 躯干骨 椎骨 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 ★第七颈椎是计数椎骨的重要标志。 ★骶管裂孔两侧的骶角可在体表触及, 是骶管麻醉时确定进针位置的标志。 1.借骨连结构 成脊柱和胸廓。 2.具有支持体 重、运动、保护 内部器官等功 能。 胸骨 ★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体表可触 及,是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 肋骨 四肢骨 上肢骨 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手骨(腕骨、掌骨、 指骨) 下肢骨 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足骨(跗骨、跖骨、趾 骨) 【骨的构造】 1.骨质:骨密质:分布于骨表面 骨松质:分布于骨内部 2.骨膜 3.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椎骨、胸骨、肋骨、髂骨、长骨两端黄骨髓:无造血功能

骨连结 【教学目标】 1.说出骨连结的概念及分类。 2.描述颅、椎骨、胸廓的连结特点。 3.说出关节的主要结构和辅助结构。 4.描述全身六大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形式。 【骨连结】 ★骨连结:骨与骨之间借致密结缔组织、软骨相连结。 1.直接连结:纤维连结:椎骨间的韧带 软骨连结:肋骨与胸骨之间的肋软骨 骨性结合:颅骨 2.间接连结:关节 ⑴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⑵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 【颅的连结】 1.颅顶: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前囟、后囟 2.颅侧:外耳门、颧弓、颧弓的内上方有颞窝,颞窝内的额、顶、颞和蝶骨会合处称翼点。 3.颅前:有眼眶和骨性鼻腔 ★骨性鼻旁窦:额窦、蝶窦、筛窦、上颌窦 4.颞下颌关节:下颌骨的髁突与颞骨的下颌窝及关节结节组成。 【椎骨的连结】 1.椎间盘:相邻两个椎体间的连结,由髓核和纤维环构成。 2.韧带:⑴长韧带: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棘上韧带 ⑵短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 3.关节:关节突关节、寰枢关节 【胸廓的连结】 1.肋椎关节 2.胸肋关节

【解剖学】人体的206块骨头

解剖学】人体的206 块骨头 骨骼是组成脊椎动物内骨骼的坚硬器官,有运动、支持和保护身体,制造红血球和白血球,以及储藏矿物质等功能。骨骼由各种不同的形状组成,有复杂的内在和外在结构,使其在减轻重量的同时能够保持坚硬。人体的骨骼具有支撑身体的作用,其中的硬骨组织和软骨组织皆是人体结缔组织的一部分(而硬骨是结缔组织中唯一细胞间质较为坚硬的)。成人有206 块骨头,而小孩的较多有213 块,由于诸如头骨会随年纪增长而愈合,因此成人骨骼个数少个一两块或多一两块都是正常的。骨与骨之间的间隙一般称之为关节,除了少部分的不动关节可能以软骨连接之外,大部分是以韧带连接起来的。关节可分成不动关节、可动关节以及难以被归类的中间型可称为少动关节。成年人的206 块骨头,每块都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形态和功能是相互制约的,功能不同,形态也就各异。通常的分类方法有两种,根据骨的所在部位,可分为躯干骨、颅骨和四肢骨三部分;根据骨的外形,又可分为长骨、短骨、扁平骨、不规则骨和种子骨。这里的介绍主要根据第一种分类方法,口诀:全身骨头虽难记,抓住要点就容易;头颅躯干加四肢,二百零六分开记;脑面颅骨二十三,躯干总共五十一;四肢一百二十六,全身骨头基本齐;还有六块体积小,藏在中耳 鼓室里。 一、躯干骨:躯干骨包括脊柱,肋骨和胸骨。(共计51 块)成年

人的脊柱由26 块椎骨构成,椎骨上有椎孔,全部椎骨的椎孔连在一起构成椎管,里面有脊髓。椎骨自上而下有7 块颈椎,12 块胸椎,5 块腰椎,5 块骶椎合成的 1 块骶骨和 4 块尾椎合成的1 块尾骨。(如图1)肋骨共12对,胸骨1块。肋骨,胸骨和胸椎共同围成胸廓,保护着肺和心脏等器官。(如图 2 ) 二、四肢骨: 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各1 对。(共计126 块)一侧的上肢骨由肩胛骨1 块,锁骨1 块,上臂骨(肱骨)1 块,前臂骨(桡骨、尺骨) 2块和手骨(腕骨8块、掌骨5块和指骨14 块)27 块组成,两侧上肢骨共64 块。一侧的上肢骨由髋骨1块,大腿骨(股骨)1块,膝盖骨(髌骨)1块,小腿骨(胫骨、腓骨)2块和足骨(跗骨7块,跖骨5块和趾骨14块) 26 块,共31 块组成,两侧下肢骨共62 块。 髋骨、骶骨和尾骨共同围成骨盆。足部的跗骨,髋骨和足底的韧带,肌健共同构成了凸向上方的足弓。 三、颅骨(头骨):包括8 块脑颅骨、15 块面颅骨和6 块听小骨。(共计29 块)脑颅骨围成的颅腔保护着脑.头骨仅下颌骨能活动。其余的骨都连结得很紧密,不能活动,利于保护脑, 眼等器官.此外,两侧中耳内各有3 块听小骨。当然,说成人有206 块骨头,这是全球人类的“总体”而言的。人群中在这方面存在差异。中国科学工作者1985 年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中国人的骨头要比欧美人少,大多数人只有204 块骨头。而在欧美,绝大多数人有206 块骨头。这是由于大多数中国人的脚上第5 趾骨为2 块骨头,不像

第二次四肢骨及其连结4学时

第八次心脏、动脉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脏的位置,外形和心脏各腔的内部形态结构。 2、掌握房间与室间隔的形态结构。 3、一般了解卵园窝未闭及其临床的意义。 4、必须掌握心脏传导系统,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及结间束。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程及其分布。 5、了解心脏的心大、心中和心小静脉以及掌握冠状窦的位置与开口部位。 6、了解心壁的构造,心室壁较心房壁厚,左室壁最厚。 7、了解心脏的体表投影,掌握心包的构成。 8、掌握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部,并掌握升主动脉和弓的起止位置及其末闭的临床意义。 9、掌握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部,并掌握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的起止位置和分支。 10、掌握戏耍总支脉的起止、位置、行程和分支,并了解其体表投影,掌握戏耍动脉窦和戏耍动脉小球的形态、位置。 11、掌握戏耍内、外动脉的行程及戏耍外动脉分支,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及咽升动脉。 12、掌握锁骨下动脉、腋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起止、行程和主要分支分而。 13、了解掌浅弓、掌深弓的组成及其分支分布,及体表投影。 14、掌握胸主动脉起止、行程和肋间后动脉的行程和分支,并了解支气管动脉和食管动脉。 15、掌握腹主动脉起止、行程和分支。腹腔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的分支和分布。 16、掌握肾动脉、精索内动脉(或卵巢动脉)行程。并了解腰动脉、肾上腺动脉、膈下动脉。 17、掌握髂总、髂内、外动脉的起止行程及腹壁下动脉 18、掌握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的关系。 19、掌握股动脉、动脉、胫前、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起止、行程、分布及其主要分支和股深动脉。 20、了解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阴部外浅动脉。 实习教具 (一)标本和模型 1、打开胸前壁带有纵隔可观察心脏位置及外形的标本。 2、离体心:完整心脏、切开心脏各腔和除掉心房观察房室口周围瓣膜的心脏标本。 3、半身人体模型(观察胸腹腔脏器的模型)、心脏模型(观察心脏外形和心脏内部结构) 4、除掉浆膜观察心肌纤维的心肌标本,观察心肌的额面断标本,完整心脏,可供观察理解窦房结及房室结标本,房室束及左右束支标本。 5、剖开胸腹腔观察胸、腹主动脉的标本。 6、切开心包的纵隔标本,心脏血管(冠动脉和心静脉)标本。心脏血管模型。 7、打开胸前壁暴露心脏和肺相连标本,小儿动脉韧带标本。

04四肢与骨连结(上肢)

五、四肢骨及其连结 (一)、上肢骨 上肢骨包括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 1.上肢带骨 包括锁骨和肩胛骨 (1)锁骨:位于胸廓前上方,呈“∽”形,内侧2/3凸向前,外侧1/3凸向后 内侧端;粗大为胸骨端,与胸骨柄两侧构成胸锁关节。 外侧端:扁平为肩峰端,与肩脚骨的肩峰相关节。 功能:对固定上肢、支持肩胛骨、便于上肢灵活运动起重要作用。 临床:锁骨中、外l/3交界处易发生骨折。 (2)肩胛骨:位于胸廓后外侧的上份,是三角形的扁骨,可分为3缘、3角和前、后2面。 上缘短而薄,外侧有喙突 3缘外侧缘肥厚 内侧缘薄而长 外侧角:有关节孟(与肱骨头相关节) 3角内侧角(上角):平对第2肋 下角: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 2面:前面为肩胛下窝;后面有肩胛冈和肩峰。 2.自由上肢骨 包括肱骨、尺骨、桡骨、腕骨、掌骨和指骨。 (1)肱骨:为典型的长骨,可分为一体两端。 上端:膨大,有半球形的肱骨头。头外侧和前方有大结节和小结节。体:后面中份有由上内斜向下外的桡神经沟

内侧部有肱骨滑车、内上髁、尺神经沟 下端:外侧部有肱骨小头、外上髁 后面有鹰咀窝,前面有冠突窝 解剖颈:头周围稍细的部分(形态特征明显)。 外科颈:体与上端交界处,为临床骨折易发生处。 (2)尺骨 上端:前面有滑车切迹,其下方和后上方各有一突起,分别称冠突和鹰咀,冠突外侧有桡切迹。 下端:称尺骨头,其后内侧向下的突起,称尺骨茎突。 (3)桡骨 上端:桡骨头,上面有关节凹,头周围有环状关节面。 内侧面有尺切迹,下面有腕关节面 下端 外侧部向下突出称桡骨茎突 (4)手骨:分为腕骨、掌骨、指骨 1) 腕骨8块,近侧列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远侧列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 ※口诀: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 2)掌骨5块,近侧端为底,中间为体,远侧端为头。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第1~5掌骨。 3)指骨共14块,除拇指两节外,余均3节。由近侧至远侧依次为近节、中节和远节指骨。每节分底、体和头三部分。 3.上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1)肩峰在肩部的最高点,是测量上肢长度的定点。 (2)肩胛下角对应第7肋或第7肋间隙,是确定肋骨序数的标志。

2四肢骨和骨连结

解剖学第二次课 主要内容 ?上下肢骨 ?骨连结

目的与要求 掌握 ?上肢骨的分部、组成和排列 ?下肢骨的分部、组成及排列 ?间接连结(关节)的基本构造 ?椎间盘的形态结构 ?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和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 熟悉 ?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基本形态及主要结构 ?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基本形态及主要结构 ?直接连结;关节的运动和分类 ?椎间盘的功能及临床意义 ?脊柱的整体观和功能 ?胸廓的组成及功能 ?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 了解 ?手骨、髌骨、足骨的基本形态及主要结构 ?颅骨的纤维连结和软骨连结的结构特点 ?胸锁关节、肩锁关节、桡尺骨连结、手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骨盆、胫腓骨连结、足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

?The shoulder girdle 上肢带骨: clavicle 锁骨 1 scapula 肩胛骨1 ? The free upper limb 自由上肢骨: humerus 肱骨 1 radius 桡骨1 ulna 尺骨1 carpus 腕骨8metacarpus 掌骨 5 phalanges 指骨14Section 4 Bones of the upper limb 第四节上肢骨(32×2) 分部、组成和排列

Clavicle 锁骨?The medial two-thirds of its shaft is convex forward, whereas the lateral one-third is concave forward.?Its superior surface is smooth and the inferior surface is rough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