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亚洲几个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读图说出几个地区地理位置

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不同类型的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出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初步掌握从相关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亚洲的位置,濒临的海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

难点: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学会归纳出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哪个大洲上呢?这一节我们来学习亚洲。

【自主学习】

1、世界共有___个大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共有___个大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地球上,从北到南一共有____个温度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东西半球的界限是___________,南北半球的界限是______________,我国位于____半球和_______.半球。

【合作探究】

一,观察图6.1 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1、半球位置

亚洲位于哪两个半球?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纬度位置

亚洲跨哪些温度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陆位置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什么方位?________

亚洲北临_______________、东临___________、南临__________。

4、亚洲东西跨多少个经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亚洲南北跨多少个纬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观察图6.4解决下列问题:

1、比较七大洲哪个面积最大?_____________。

2、哪个大洲的面积最小?_______________。

三、观察图6.5解决下列问题:

1、亚洲划分为哪几个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位于哪个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讨论解决:

1、P3 活动1 、活动

2、活动3.

2、P5 活动

【课堂小结】

半球位置

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面积最大

跨纬度最广

东西距离最长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教学案

(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亚洲几个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读图说出几个地区地理位置

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不同类型的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出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初步掌握从相关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亚洲的位置,濒临的海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

难点: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学会归纳出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导学过程】 第 一大

亚洲

【创设情景】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哪个大洲上呢?这一节我们来学习亚洲。

【自主学习】

1、世界共有___个大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共有___个大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地球上,从北到南一共有____个温度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东西半球的界限是___________,南北半球的界限是______________,我国位于____半球和_______.半球。

【合作探究】

一,观察图6.1 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5、半球位置

亚洲位于哪两个半球?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6、纬度位置

亚洲跨哪些温度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海陆位置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什么方位?________

亚洲北临_______________、东临___________、南临__________。

8、亚洲东西跨多少个经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亚洲南北跨多少个纬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观察图6.4解决下列问题:

1、比较七大洲哪个面积最大?_____________。

2、哪个大洲的面积最小?_______________。

三、观察图6.5解决下列问题:

1、亚洲划分为哪几个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位于哪个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讨论解决:

1、P3 活动1 、活动

2、活动3.

2、P5 活动

【课堂小结】

半球位置

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面积最大

跨纬度最广

东西距离最长

第 一大 洲

亚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梳理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梳理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为界。(图6.2 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图6.5 p4,结合图认真记忆第5页的活动题) 4、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 (3)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 (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第二节人文环境

七年级地理教学案例

七年级地理教学案例 养马甸子中学 王庆计 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建昌养马甸子中学 王庆计 一、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得教学内容就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课时。通过本节课得学习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得人口问题,培养学生正确得人口观与可持续发展得观点。因此,学好本课就是本章得重要环节。 二、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具备了一定得相关世界人口与分部得基础知识,但学生还缺乏人地协调得观点,对人口所产生得问题得理解存在一定得难度,通过直观得图片展示与同学间讨论能够激发学生对人口问题探讨得学习兴趣。 三、三、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尝试打破传统得新授形式,以“人口问题”为切入点,旨在通过讨论、辩论得形式正确分析人口过多与人口过少所产生得经济环境与社会问题。目得就是使学生通过自身得理解形成正确得人口观,同时提升学生分析地理问题与解决地理问题得能力。 四、四、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人口现状:人口过多,增长过快;能用实例说出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带来得问题。 2、初步树立人口得增长与社会、经济得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得科学人口观。 五、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带来得问题。 2.教学难点:人口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得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六、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教学内容】课件与图片展示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观瞧课件,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观瞧课件,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世界人口众多,目得就是引出课题“人口问题”。 (二)(二)自学辅导、思考回答 【教学内容】(1)人口问题; (2)人口问题得表现。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教师提出得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首先了解人口问题及表现得两个方面,目得为后面开展人口问题得讨论与辩论做铺垫。 (三)(三)组内讨论、达成共识 【教学内容】(1)讨论“人口多好”; (2)讨论“人口少好”。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分组,布置各组讨论得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讨论并简要记录讨论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依据实际生活经验明确人口“多与少”得利弊。为后面组间辩论做准备。 (四)(四)组间辩论、深入探究 【教学内容】辩论“人口多好、人口少好”。 【教师活动】组织并听取学生有关“人口多好、人口少好”得辩论。 【学生活动】开展“人口多好、人口少好”得辩论。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使学生充分认识世界面临得人口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得人口观。 (五)(五)评价总结、强化重点 【教学内容】人口得增长与社会、经济得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对辩论得评价并总结。 【学生活动】交流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评价使学生充分认识人口得增长与社会、经济得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得关系,进一步强化重点。 (六)(六)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布置学生主办有关我国人口问题得简报。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我国人口政策得理解,培养学生正确得人口观。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计划 新的学期就要有新的计划,七年级地理教师如何制定上册教学计划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篇一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由原计划三个课时减为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新东方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给了地理学科应有的地位,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怀有浓厚的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

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5、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6、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7、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8、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9、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完整word版,2018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和欧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图6-1): ①纬度位置:跨寒、温、热三带,主要位于北温带; ②半球位置:主要在北半球和东半球; ③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 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2、欧洲的地理位置(图6-1): ①纬度位置:主要位于北温带,小部分在寒带,无热带。 ②半球位置:全部在北半球,大部分在东半球; ③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东与亚洲相连,南隔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3、亚洲的地形(图6-3): 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仅次于南极洲); 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多分布在中部,平原多分布在大陆边缘; ③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陆地最低点——死海湖面。 ④特色地形: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这里地壳不稳定(位 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4、欧洲的地形: ①地形以平原为主,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②地面起伏小; ③山脉多呈东西走向分布在南、北两侧,平原分布在中部,所以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④特色地形:冰川地貌——挪威幽深曲折的峡湾、芬兰的湖泊、东欧平原上的起伏的低丘、阿尔卑斯 山脉挺拔的峰峦,都是冰川作用的产物。 5、亚洲的气候(图6-9,熟练掌握每种气候的分布地区,按序号): ①复杂多样(原因:跨寒、温、热三带,纬度广,地形又复杂多样), 无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②大陆性特征显著;(亚洲面积大,各地距海洋远近不同) ③亚洲各地气温差别显著(北半球的寒极——奥伊米亚康) ④季风气候显著(原因:海陆差异显著);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6、欧洲的气候(图6-9): ①欧洲气候以温带气候为主,无热带; ②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显著;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分布最典型。 注:课本P9活动题5,了解,清楚! 7、亚洲的水系特点(图6-3): ①水系结构呈辐射状(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向东注入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等; 向南注入印度洋——恒河、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等; 向北注入北冰洋——鄂毕河(中国境内被称为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 ②内流流域面积广大,内流流域主要分布在中亚、西亚地形闭塞的山间高原、盆地和低地,以及荒漠 和半荒漠地区。锡尔河、阿姆河、塔里木河均属内流河。 8、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世界第三长;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中国境内叫澜沧江)。 9、亚洲独具特色的湖泊: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咸水湖——里海(内陆湖);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最新最全)

七年级下总复习 第六章亚洲 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 2.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赤道穿过亚洲东南部的马来群岛。 3.亚洲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西面通过黑海和地中海与大西洋相通。 4.亚洲东北面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北面是欧洲,界限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5.亚洲共分为北亚、西亚、南亚、东亚、中亚、东南亚六个分区。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在西亚,南亚最大的国家是印度,东亚五国指蒙古、中国、韩国、朝鲜、日本。东南亚主要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北亚主要指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6.读“亚洲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分析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 (2)亚洲注入太平洋的河流①黄河、②长江。 亚洲东临③太平洋,南临④印度洋,北临⑤北冰洋。西面与⑥欧洲相邻,东北面相邻的是⑦北美洲,它们的分界线是⑺白令海峡。西南面与⑧非洲相邻,分界线是⑹苏伊士运河。(3)A是连接③④的海峡马六甲海峡,B 波斯湾,C 红海,D地中海。(4)亚洲南部的半岛自西向东依次是 E 阿拉伯半岛 F 印度半岛 G 中南半岛。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H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I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5)⑴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⑵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⑶是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死海,⑷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⑸是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⑻⑼是属于亚欧两洲分界线的土耳其海峡和黑海。 7.亚洲地跨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的特点是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8.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其降水主要来自夏季风。由于这种风的强弱不定,常形成旱涝灾害。 9.从课本P7图6.9看,①亚洲一共有 9 种气候类型,所以具有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②其中有 3 种属于季风气候,所以具有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③分布最广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具有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10.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东部;此线以南是我国的南方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区。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的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热带雨林气候在亚洲的主要分布区是马来群岛。 11.亚洲只缺少两种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12. 从课本P9图6.12看,非洲的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受纬度影响较强,气候呈南北对称分布。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北部的热带沙漠气候也是世界最大的分布区,有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 13.亚洲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有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其中人口超过1亿的有 6 个国家。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最少的是大洋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14.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15.在亚洲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如日本;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 1.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属于东亚。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人口超过 1 亿。 2.日本东面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和东海同俄罗斯、朝鲜、韩国、中国相望。 3.地形:以山地为主,富士山是日本国的象征,是一座活火山,也是全国的最高峰。山麓樱树成林,景色迷人。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平原面积狭小,最大的平原为关东平原。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后,其认知水平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系统思维能力。虽然思维上的转化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看出,学生运用小学阶段掌握的学习经验,并结合日常生活,在后期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方法也有所了解后,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显得非常浓厚。 二、教材分析 (一)学期教学目标 完成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任务。通过本期地理课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与技巧。通过地理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将地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的能力。通过本学期的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基本概况和基本的地理常识,全面认识地球,掌握经纬网知识,学会辨别方向等。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本章主要介绍地理学基本常识,介绍地理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意义、地理学习的方法与途径。学习本章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与准备,引导学生热爱并亲近地理学科。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地理知识的基础课,又是人生发展的奠基课。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本章最基本的内容是世界人口,包括人口的数量、分布和人口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讲述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看待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历史和珍惜祖先留给我文化遗产。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看懂天气图、知道气温和降水的测定方法,会阅读气温和降水曲线图,了解主要降水类型,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并能结合所学知识

广东人民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 美洲概述教案

《美洲概述》 本节教材是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美洲》中的第一节。从内容上看凸显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内容繁多, 知识点也多。注重对学生的读图、读表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了解美洲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学生通过对本节的 学习,进一步掌握区域地理学习的方法,知道分析美洲自然地理特征需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和自然资源等方面入手。因此学习时,应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读图分析、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列表比较等方式,化繁为简对已学知识进行整合、应用,最后用对比表格的形式归纳总结南、北美洲的地理环境的差异。这一学习过程,使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及学习效率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提高。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比较南北美洲在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让学生掌握运用比较法学习区域地理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美洲地形图”与“美洲部份国家人均GDP 比较图”引导学生比较南北美洲的自然与人文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对比学习南北美洲的差异,让学生更深刻体会到地理环境的区域特征,又能让学生体验一种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1、美洲的划分; 2、南北美洲的地形异同点。 【教学难点】 南北美洲的经济差距。

1、哥伦布的探索路线 2、南北美地形图 3、必要图片和视频 导入:教学流程最近网络上盛传一句话”上联: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下联:钱包那么小,谁都走不了”,但是我想对于我们地理人来说“那都不是事儿”,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一个“古老神秘”的且独具特色的“新”大陆,这个大陆有古老神秘的“玛雅文明”,有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最大淡水湖(群)、最大的高原、平原、最大的河流、最长的山脉、有着最复杂的人种构成(在此过程中PPT出示相关图片:热带雨林、玛雅文明、印第安人等)……同学们知道是哪个大陆吗? 学生回答:美洲大陆 板书:第一节美洲概述 一、区域称谓各异的大陆 教师:学生画一画美洲轮廓的简图,看谁画得最像。 活动:结合ppt“美洲位置图”,以及地图册,引导学生了解美洲的位置和组成,并要求学生填写ppt上表格里的内容。 教师归纳: 1、位置:位于西半球,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面北冰洋,南端接近南极大陆。美洲大陆是世界上维度跨度最大,海岸线最漫长的大陆。 2、组成:按自然地理划分,习惯上以巴拿马运河为界,把美洲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按政治经济划分,通常划分为北美地区和拉丁美洲地区。 教师:阅读55页知识之窗内容了解美洲名字的由来,并阅读教材巴拿马运河图图。 教师归纳: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峡南部,是著名的国际航运水道,大大缩短了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航程,在世界海陆交通上具有重要地位。 教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一个运河 学生回答:苏伊士运河 教师:哪位同学能对比巴拿马运河和和苏伊士运河把ppt上的空填满 活动:结合课本“美洲地形图”与活动1,让学生分别找出北美洲与南美洲主要的是山脉,河流、高原、平原等地理事物 板书:二、山系相连的大陆

七年级地理教学方案

七年级地理教学方案 Geography teaching plan for Grade Seven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七年级地理教学方案 前言:公务文书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又称公务文件。本文档根据公文写作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明白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和基本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谈话式 【教学过程】 课前营造气氛:播放《蓝猫淘气3000问》部分片段。 上课铃响:屏幕出现欢迎画面:欢迎同学们进入地理知识殿堂!(营造友好氛围) 地理学科是学什么的呢?《蓝猫淘气3000问》主题歌的歌词给我们做了一定方面的回答!大家应该很熟悉了,下面我们带着问题再一次去听听:根据你的了解判断,歌词中哪些属于地理学科研究的问题?可以解决的问题?师生互动,根据具体情况对话,让学生窥地理科学殿堂一角,激发学生求知欲!解决关于学习地理的几个问题:

地理学科学什么? 一、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地理 用屏幕显示问题和课本图片,给学生分析的机会,让他 们树立信心。 问:右边的图片,说明了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特长.你能分析它的地理原因吗? ●在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 ●日本人爱吃鱼,市场上的海产品琳琅满目。 ●国际中长跑中,来自东非高原上的选手常能取得好成绩。 ●这些漂亮的服装大多出自我国江浙一带。 学生的分析有合理的、也可能有不合理的部分,教师该 肯定的要肯定,即使说错了,也要巧妙地利用别的学生给以纠正,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不用吝惜赞美之词,至于答案,老师不必说出来,反是留给学生,留个悬念。 学了这些有什么用? 二、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七年级地理上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力度,按洋思课改模式上课,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地理教学成绩,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业务能力。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2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刚升入中学,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进取心,且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今后学习中的一大优势。同时,通过开学的学情摸底,了解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备,知识积累程度低,有些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可能导致班级纪律涣散,而影响整体学习成绩,这些都是应该考虑和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 三、本册教材分析 1、“与同学们谈地理”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强调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2、“地球和地球仪” 学习方式主要是探究。主要探究两个问题,一是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二是地球仪告诉我们什么。 3、地球的运动 主要内容是自转——时差公转——四季、五带,这部分比较抽象知识的教学主要是用事实说明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重现象说明,轻原理分析 4、地图 学习方法是: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一是制图,绘制(或部分绘制)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二是用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5、大洲和大洋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把教学与活动结合,让学生动眼读图,还可以让学生动手画图,从而进一步掌握世界大洲大洋图。 6、海陆的变迁 重点内容是探究海陆变迁,注重在进行科学观念的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是用实证分析和推测。 7、天气与气候 重点内容一是从生活体验中获得对天气的认识;二是初识天气预报 8、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从图中分析气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学生不仅要会读气温曲线图,还要会根据数据画气温曲线图。并且会通过读图分析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 9、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从图中分析降水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降水的季节变化主要是通过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柱状图;降水的分布主要是通过降水量分布图来反映。 10、世界的气候 从与天气的对比中理解气候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 11、人口和人种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影音资料,讲一些有关宗教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宗教知识的兴趣。 12、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1)比较城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3)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13、发展与合作 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的教学方法是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的开发 1、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幻灯片,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2、运用实践或自做简单的教具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有理性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 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让学生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启发 学生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育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引入]: 问题抢答: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板书]:(课题) [新课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应从哪里入手来认识一个大洲或地区呢? [情景提问]:比如,我想去某一个同学家拜访,可不认识,你能为我描述以一下你的家庭住址吗? [归纳、确认]:在这里,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描述——1、你家门牌号码多少?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3、你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征,如:有多大?有多高? 其实,认识一个大洲,也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副板书]:在哪里——地理位置 [承转]: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其实这和描述同学家的住址也是一样的:亚洲所在的街区就是他在世界半球中的位置;亚洲的的门牌号码就是其经纬度;亚洲的邻居就是他周边的大洲和大洋。 [活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多变的天气”是新课程实验教材《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开篇。之所以将其放在《天气与气候》的第一节学习,是因为天气与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从教材结构看,它是继续学习气温、降水和气候知识的基础。从教材内容看,其实践性很强,安排了很多有关天气的常识,进一步强调了天气是人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有关的读图、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新教育理念。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本节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学会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②通过活动体会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技能。 难点:①分析天气特征。 ②理解天气要素,如风向风力符号的表示。 【学情分析】 1.学生的学习基础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小学学习了一些地理知识,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认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 2.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①七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像能力也逐渐发展。 ②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水平方面经过前段的学习,有一定基础。 3.学生学习动力分析 七年级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知识,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教学理念】 1.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 确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2.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天气现象实例为切入点,以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为主线,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及团体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好地理大有用处,增强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3.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在教学手段上借助于比较先进的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教材中的信息运用FrontPage 技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度的环境。

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精选6篇)

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精选6篇) 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从期末检测成绩看,总体上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及学习地理的方法,对地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也有一少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掌握应掌握的知识,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期末考试成绩欠理想,因此,本学期地理教学必须扎扎实实。 三、目标要求 通过七年级地理下册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读图、绘图技能。知道世界主要大洲和国家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对我们所处的世界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初步学会运用学过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要素分析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分析世界各个区域的人口、经济、文化发展的

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培养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认识到应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 2、读图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难点: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五、教学措施 1、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效益。首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备课,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自己、备课标。尤其要深刻理解课标,吃透课标。其次,注重课堂教学的分层次,关注课堂教学中每位学生的表现。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情感。再次是开展多

广东人民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

亚洲基本概况(1) 一、亚洲的基本概况:P2 图7.1 、P4图7.3 1. 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2.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和北临北冰洋 3.特征: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势中部高、四周地势较为低下 4.气候特点:①气候复杂多样,(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大陆性气候分布广③季风气候显著 5.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的海洋(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6.人口特点: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人口过亿的国家有6个,东亚、东南亚、南亚人口稠密 7.亚洲的气候为什么复杂?①纬度:跨纬度广,有寒、温、热不同温度带的气候类型。②海陆:东西距离长,气候的大陆性、 海洋性差异明显。③地形:地形复杂多样,加剧了气候的复杂程度。 8.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 9.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 10.季风气候的雨热同期(尤其是夏季风)对农业的影响:利――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不利-易产生旱涝灾害,威 胁农业生产。11 、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洲;②是世界上夸纬度最广的一个洲;③是 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④是人口最多的一个洲。12 、根据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 亚6个地区。中国位于东亚。13. 亚洲地理集锦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的山脉,海拔超过7000 米的高峰有50多座。 珠穆明玛峰-. 马拉雅山脉主峰,世界最高峰,海拔8844. 43 米。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 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的平原,面积约260 万平方千米。 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成水湖,面积约37 万平方千米。 贝加尔湖一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最深处达1620 米,蓄水量2.3万立方千米。 死海一-湖面低于海平面415 米,是世界陆地最低点。 阿拉伯半岛一世界最大的半岛,面积约300 万平方千米。 马来群岛一世界最大的群岛,共有岛屿2万多个,面积243 万平方千米。 二、亚洲的人文环境 1.人口最多的大洲⑴、2000 年,在世界60.55 亿人口中,约有36.8 亿人生活在亚洲。是人口最多的一个洲。⑵、东亚、东 南亚和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其中中国、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日本、巴基斯坦六国人口超过 1 亿。⑶、

(完整版)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2018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六章亚洲 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 2.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赤道穿过亚洲东南部的马来群岛。 3.亚洲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西面通过黑海和地中海与大西洋相通。 4.亚洲东北面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北面是欧洲,界限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简称:乌乌里大黑土地)。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东南面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5.亚洲共分为北亚、西亚、南亚、东亚、中亚、东南亚六个分区。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在西亚,南亚最大的国家是印度,东亚五国指蒙古、中国、韩国、朝鲜、日本。东南亚主要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北亚主要指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6.读“亚洲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分析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 (2)亚洲注入太平洋的河流①黄河、②长江。 亚洲东临③太平洋,南临④印度洋,北临⑤北冰洋。西面与⑥欧洲相邻,东 北面相邻的是⑦北美洲,它们的分界线是⑺白令海峡。西南面与⑧非洲相邻,分界线是⑹苏伊士运河。此外,注意:向北流向北冰洋的三条外流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向东流向太平 洋的是:黑龙江(俄罗斯称:阿穆尔河)、长江、黄河、湄公河,流向印度洋的是:印度河、恒河、伊洛 瓦底江;三条内流河: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 (3)A是连接③④的海峡马六甲海峡,B 波斯湾,C 红海,D地中海。 (4)亚洲南部的半岛自西向东依次是E 阿拉伯半岛 F 印度半岛G 中南半岛。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H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I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注意:世界最高的两个高原:在亚洲中部地势高俊的是: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 (5)⑴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⑵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淡水湖),⑶是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死海,⑷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⑸是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七年级地理下册 7_1 东南亚(第1课时)教学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东南亚(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东南亚的范围,记住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说明东南亚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中南半岛地势变化及地势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重点) 3.运用地形图说明东南亚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重难点) 【教学模式】“二、五、三”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问题导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图片欣赏 观察大屏幕景观图片:思 考、讨论、探究。 1、了解这些美丽的景观 每时每刻都吸引着无数 的游客。 2、这些美丽的景观来自 东南亚。它大概位于中国 的东南方,跨过中国的南 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 水相连的东南亚。 3. 东南亚像是我们日常 生活中看到的马路上的 十字路口。他沟通亚洲和 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 洋。东南亚正是拥有这样 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 置而成为各国往来的十 字路口。我国自古以来就 有郑和下西洋、下南洋的 壮举,就是通过东南亚而 到达了北非、西非等国家 和地方进行了友好往来。 让学生感受 东南亚浓厚 的宗教氛围 及美丽的海 滨城市。 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调 动学生学习 积极性。

衔接过渡缅甸仰光大金塔、柬埔寨吴哥窟、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花园城市”新加坡每时每刻都吸引着无数的游客。你想去这些地方旅游吗?你知道这些地区位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单元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拂光掠影”、“景观各异”的东南亚。 自主学习读图探究多媒体出示: ●东方的“十字路口” 讲述:东南亚在中国的南部,自古 以来就是中国通向世界的必经之 地,其中马六甲海峡是西方国家与 东南亚、东亚互通有无的重要的海 运通道。 提问:东南亚被称为海上“十字路 口”,请同学们把十字路口的四个 方向通向哪里写出来。 读图、自主学习 1、纬度位置:东南亚位 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 半岛和群岛两 部分。北回归线穿过东南 亚的部,赤道穿过它 的部。所以东南亚 大部分位于带。 海陆位置:东南亚位于亚 洲大陆的部,西临 洋、东临洋。 2、从图中找出亚洲、大 洋洲、印度洋、太平洋、 马六甲海峡。 3、探讨:东南亚位于“十 字路口”的地理位置的 重要性并板演。 学生仔细观察理解“十 字路口”的含义。并回答 问题: “一” 画沟通了印度洋 和太平洋;“|”画联系 了亚洲和大洋洲 根据学习的 描述大洲的 地理位置的 方法来描述 东南亚的地 理位置。培养 学生的运用 知识解决问 题的能力。做 到学以致用。 通过比划,让 学生领悟东 南亚位于 “十字路 口”的位置。 培养学生的 动手能力。 衔接过渡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已经十分重要了,马六甲海峡则是这个“十字路口”的咽喉部位。

初一地理上学期教学计划

初一地理上学期教学计划教材分析: 教材在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探究活动的力度,教材中“活动”和“综合探究” 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经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继而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这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教材中浓度不同的呈现方式;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尤其是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平实、生动的语言风格;版式设计生动活泼。教学重点:第一、二、三章教学难点:第一、二章 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探究精神,及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 3、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4、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眇形成正确的人口观,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和和各国的新文化传统,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刚升入初中,虽然小学学过《社会》,有一定的地理初步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空间概念缺乏,不善于综合分析问题,抽象思维能力差,缺乏科学的探究精神,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积级性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浓厚,求知欲强,但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积级性不高,厌学情绪较重。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广东省增城市七年级地理下期末考试卷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将所选答案填写在下面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下列有关亚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世界面积最大的洲 B.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C.世界海拔最高的洲 D. 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2.世界上人口最多和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分别是 A.欧洲、美洲 B.亚洲、非洲 C.美洲、非洲 D.亚洲、欧洲 ▲读右图,回答3-4题 3.处在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十字路口”的地区是 A.东亚 B. 东南亚 C.南亚 D. 西亚 4.图中①海峡是 A.台湾海峡 B.英吉利海峡 C.白令海峡 D.马六甲海峡 5. 下列关于东南亚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B.稻米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粮食C.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D.包括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 6. 下列有关日本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矿产贫乏,经济发展对外依赖性大 B.国土狭小,人口稠密 C. 山地、丘陵比重小,平原广大 D.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7.读右面“印度季风”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旱涝灾害频繁 B.印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很少发生旱涝灾害 C.A图表示印度6-9月盛行的西南季风 D.B图表示印度10月-次年5月盛行的东北季风 ▲读下列四国图,回答8-9题

8.世界唯一独自占有一块大陆的国家是 A.①国 B.②国 C.③国 D.④国 9.世界面积最大,地跨亚欧两洲的国家是 A.①国 B.②国 C.③国 D.④国 10.中东的许多冲突、战争因争夺资源而起,下列哪两种资源经常引起“中东局势不稳” A.铁矿、煤矿 B.铜矿、天然气 C.土地、金矿 D.石油、淡水 ▲在俄罗斯做生意的刘经理说:“我在俄罗斯最大的城市做生意,这里生意很好做,国内发过来的商品很快就能销售一空”。据此完成11-12题 11.刘经理所在的城市是 A.圣彼得堡 B.摩尔曼斯克 C.莫斯科 D.海参崴 12.刘经理销售的可能是下列哪一类产品? A.汽车、飞机 B.各类机械制品,如仪表、仪器 C.手表、摩托车 D.日常生活用品,如纺织品 13.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教徒视为“圣城”的是 A.开罗 B.耶路撒冷 C.麦加 D.麦地那 14. 李明同学去欧洲某国旅游,目睹了斗牛士的精彩表演,李明去的国家应该是 A.西班牙 B.英国 C.瑞士 D.法国 15.黑种人的故乡是 A.南美洲 B.大洋洲 C.欧洲 D.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6.读右面“非洲气候类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北部有地中海气候 B.气候基本以赤道为中心线对称分布 C.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广 D.没有高山气候类型 17.欧洲人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餐桌常见牛排、奶油、奶酪等食品, 这是因为 A.欧洲西部工业发达,人们收入高,可以用钱大量购买乳畜产品 B.欧洲西部气候寒冷,乳畜产品脂肪含量高,可以增加热量来御寒 C.欧洲西部地理位置和气候适宜,地形以平原为主,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