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耐候桥梁钢Q345qENH-Q420qENH系列品种的开发

高性能耐候桥梁钢Q345qENH-Q420qENH系列品种的开发
高性能耐候桥梁钢Q345qENH-Q420qENH系列品种的开发

耐候钢现货

耐候钢,即耐大气腐蚀钢,是介于普通钢和不锈钢之间的低合金钢系列,耐候钢由普碳钢添加少量铜、镍等耐腐蚀元素而成,具有优质钢的强韧、塑延、成型、焊割、磨蚀、高温、抗疲劳等特性;耐候性为普碳钢的2~8倍,涂装性为普碳钢的1.5~10倍。同时,它具有耐锈,使构件抗腐蚀延寿、减薄降耗,省工节能等特点。耐候钢主要用于铁道、车辆、桥梁、塔架、光伏、高速工程等长期暴露在大气中使用的钢结构。用于制造集装箱、铁道车辆、石油井架、海港建筑、采油平台及化工石油设备中含硫化氢腐蚀介质的容器等结构件。 (详情点击进入官网咨询) 其特征在于:耐候钢的合金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0.12、Si:0.25~0.75、Mn:0.2~0.5、S ≤0.02、P:0.06~0.12、Cu:0.25~0.5、Cr:0.3~1.25、Ni:0.12~0.65,其余为Fe和微量元素。通过Cu、Mn、Si、Al等合金化,并简单调整普通低碳钢(Q235钢)的部分元素含量,在不需改变Q235钢生产工艺条件下,就能生产出具有良好的耐大气腐蚀性能、综合机械性能的经济耐候钢。 耐候钢(即耐大气腐蚀钢)在融入现代冶金新机制、新技术和新工艺后得以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耐候钢由普碳钢添加少量铜、镍等耐腐蚀元素而成,具有优质钢的强韧、塑延、成

型、焊割、磨蚀、高温、疲劳等特性;耐候性为普碳钢的2~8倍,涂装性为普碳钢的1.5~10倍,能减薄使用、裸露使用或简化涂装使用。该钢种具有耐锈,使构件抗腐蚀延寿、减薄降耗,省工节能的特性,使构件制造者、使用者受益。耐候钢产品供制造集装箱、铁道车辆、石油井架、海港建筑、采油平台及化工石油设备中含硫化氢腐蚀介质的容器等结构件。 (详情点击进入官网咨询) 天津意兴隆钢铁销售有限公司专营:耐候钢板(长度可定开),锈钢板(可根据图纸加工订做锈钢板成品,折弯、焊接、镂空雕刻、阴刻等)。 公司销售网络辐射全国,产品大部用于集装箱、火车皮、铁路桥梁等,近年更是在园林、景观、幕墙、雕塑等行业大放异彩。公司现货充足,规格齐全,所售耐候钢板现货均由首钢、河钢、太钢等大型国有钢企生产,质量保证,售后无忧。公司在稳中求创新,与时俱进求发展的理念下发展壮大,经过短时间的发展,现已初具规模。今后,公司还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以质量佳的产品、更完善的服务,广交四海新朋,愿我们携手共进、共创辉煌!以“诚实做人,诚信经营”为理念来服务广大客户!

关于桥梁钢结构的性能与前景分析

关于桥梁钢结构的性能与前景分析 发表时间:2018-01-29T14:45:39.27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5期作者:胡晓露张鹏 [导读] 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承载力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桥梁钢结构的使用功能,通过新的防腐工艺,极大地延长其使用寿命。 陕西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32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公路桥梁的建设也随之得到了发展,在新时代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公路桥梁的各方面性能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钢结构由于具有质轻、刚度大、稳定性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桥梁建设中,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桥梁的建设主要是为了缓解交通的拥堵以及城市的空间压力,在桥梁的建设中,施工人员可以将不同型钢与结构钢相互焊接,从而达到保证桥梁工程的质量,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承载力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桥梁钢结构的使用功能,通过新的防腐工艺,极大地延长其使用寿命。 关键词:桥梁钢结构;现状;性能;前景分析 1导言 目前,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钢结构由于具有质轻、稳定性高、造型美观等特点而逐渐代替了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并且钢结构在施工中还具有施工简便、工期短的特点。因此在本文之中,主要是针对桥梁钢结构的性能与前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同时也是在这个基础之上提出了下文当中的一些内容,希望能够给在相同行业之中工作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相互学习提高。 2我国钢桥发展现状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钢铁产量已连续十余年保持世界第一,并且遥遥领先于其它国家,二零零八年中国钢铁产量比排名二到八位的日本、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总和还多。随着钢铁总量的增加,钢铁产品品种多样、质量不断提高,且这两方面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国内三十多家具有实力的钢结构安装企业承担了重点大型钢结构工程的安装任务,其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层出不穷,施工安装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建成了具有世界水准的钢结构工程,如鸟巢、中央电视台、广州新电视塔等标志性建筑。 在桥梁建设领域,钢桥、钢-混凝土组合桥、钢管混凝土桥近年来有日益广泛的应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上述五百米以上大跨度悬索桥、斜拉桥的加劲梁多采用钢箱梁,大跨度拱桥中的钢桥拱、钢管混凝土拱桥占了主导地位。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钢桥技术发展极不平衡,一方面是特大桥的高水准应用,另一方面是中小型钢桥的低水准应用且总量很少。我国桥梁总数超过百万座,而钢桥总数量不足万座,还不到桥梁总量的百分之一。 3钢结构桥梁概述 钢结构的特点是质量轻、强度高,并且具备抗压以及抗拉等优点,对于混凝土结构而言,其外观更为直观,强度等级更高。在我国,钢结构桥梁应用十分广泛。因为对于钢结构的施工而言,其主要特点是周期短,而钢结构桥梁主要应用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城市立交桥段,尤其是交通要道处,如果采用混凝土桥,必然增加施工周期,对于现场交通不能较好地维护;二是大跨径海、江、河桥梁,因为大跨径的要求下,只能考虑钢结构,因为如果采用混凝土结构,根本满足不了大跨径要求。 4国内外桥梁发展比较 随着我国公路、铁路的大规模发展,桥梁数量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至少多二倍到三倍,而且关于拱桥、梁桥、斜拉桥三种桥型的跨度记录都突破了世界纪录,并还在超越。当前湖南省正计划建设洞庭湖二桥,桥型方案为两千米跨度的悬索桥,建成后将突破世界纪录。跨海大桥的建设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近年来我国跨海大桥建设成果辉煌,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桥梁建设的发展水平。已建成的东海大桥、杭州湾大桥均为世界较大规模的桥梁工程,最近开工的港珠澳大桥、金门大桥必将享誉世界。然而就桥梁技术整体发展水平而言,我国桥梁建设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精细化程度不够等诸多问题。作为我国结构工程的一部分,如同我国结构工程一样,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仍是主导桥型,由于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入,我国近年来混凝土用量已超过二十五立方米,占世界混凝土用量的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六十,其耗用的砂、石料、水泥数量巨大,而水泥、骨料的生产则付出了巨大的环保代价。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推广钢结构以彻底改变我国工程结构以混凝土材料为主的现状、减少我国混凝土用量,与发达国家工程结构、桥梁结构发展趋势保持一致。 5我国钢桥前景展望 截至二零零五年,我国公路桥梁已有二十三万座,总长度达八百万延米。其中一九九九年十月建成通车、主跨达一千三百八十五米的江阴公路大桥,为我国第一座超千米的悬索桥,标志着我国列人能建造跨度千米以上大桥的强国,结构桥梁功不可没。桥梁建设领域,钢桥、钢一混凝土组合桥、钢管混凝土桥近年来有日益广泛的应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钢桥技术发展极不平衡,一方面是特大桥的高水准应用,另一方面是中小型钢桥的低水准应用且总量很少。我国桥梁总数超过百万座,而钢桥总数量不足万座,还不到桥梁总量的百分之一。而在法国,钢桥、钢混组合梁桥占桥梁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五,日本这个比例约为百分之五十,美国为百分之三十,相对而言我国明显落后,钢桥应用的落后与当前综合国力不相应、与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针不相应。 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为钢结构桥梁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国已经有多家专业的桥梁厂,生产专业的钢结构构件,有大批技术和管理都已成熟的钢结构施工单位,都为钢结构桥梁在我国的应用提供了良好条件。世界各国都致力于开发防腐蚀的新技术新材料,并成功开发出热喷涂长防腐技术。现在的热喷技术有喷锌喷铝两种。该技术于上个世纪90年代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国在生产效率和施工质量方面都获得了稳定的提高。将使热喷涂长防腐技术在钢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而推动钢结构桥梁在我国的长远发展。而现在国家的城镇化方针,将使得乡村人口向都市集中,对空间的有效利用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也促进了城市钢结构桥梁的应用,我国在二十世纪后二十年交通领域所取得成就的鼓舞下,构想二十一世纪更大规模的发展。实现南北贯通的主干线之一的同三线上将兴建渤海海峡工程、长江口越江工程、杭州湾跨海工程、珠江口伶仃洋工程,舟山群岛也在进行通过六个跨岛桥梁工程与大陆相连接的宏伟规划,许多沿江城市都将通过建造多座越江大桥形成城市环线,以解决日益拥挤的交通问题。所有这些宏伟规划的实施,特别是超长大桥梁的建设将为钢结构桥梁提供广阔的天地。 6结论 近十年来,我国钢材生产总量一直居世界首位,产能过剩亟待寻找自身消耗空间,这为我国桥梁钢结构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背景:首先国内钢材品种丰富,质量日益提高,这为我国桥梁钢结构的发展提供了材料保证;其次经济的发达、环保的要求日益高涨,更呼吁混凝

国内外桥梁用钢现状简述

国内外桥梁用钢现状简述 摘要:国外已开发出屈服强度960 MPa的高强度桥梁结构用钢,以及屈服强度 690MPa 的耐候桥梁结构用钢产品,均已在工程中实际应用;国内开发出与HPS 70W 接近的高性能桥梁结构用钢,并已实际使用,但产品在在可焊性、耐候性方面的差距较大。 关键词:桥梁;结构钢;高性能 前言 随着桥梁建设地域的扩展,其面临的恶劣服役条件对桥梁结构用钢,在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和耐候性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正沿着“碳锰钢→高强钢→高性能钢”的轨迹发展,应用于桥梁结构的高性能钢已成为目前各国研究热点[1]。 1国外桥梁结构用钢 1.1高强韧性 以往桥梁建设多采用碳锰钢,相同构件采用高强钢能够减小桥梁结构厚度以 降低其自重,有利于增大跨距,改善施工和养护条件,加上钢桥的推广应用,刺激了 桥梁建设对高强钢(屈服强度不小于345MPa)的市场需求并逐步替代碳锰钢(屈服强度接近235 MPa),尤其在钢梁、钢桁等关键部位. 美国在高强度桥梁结构用钢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ASTM A709/ A709M-11标准中涵盖了36(250 MPa)、50 (345 MPa)、70 (485 MPa) 和100(690 MPa)强度级别,均已开发成功并实际应用于超过200 座桥梁,其中50 级钢包括低合金钢和耐候钢,70 级和100 级钢为高耐候的HPS。 1996 年,美国田纳西州路马丁河湾公路桥采用HPS 70W 钢替代三根连续焊接钢梁原先设计使用的HPS 50W 钢,在满足各州公路及运输工作者协会桥梁设 计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桥梁结构自重减轻了24%,建造使用钢材的费用降低了10%。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福特城大桥混合采用HPS 70W钢和HPS 50W 钢,在负力矩区域使用HPS 70W 钢,其余区域使用HPS 50W 钢,消除了钢梁腹板高度差并节约 了纵向腹板栓连接的成本,据测算,该桥结构重量减小了20%。由于100 级钢的切割、焊接和加工对施工环境要求高,且价格高,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少,目前桥梁建设以美标50 和70 级钢为主,未来50 级耐候钢用量将大幅攀升[1] 。经多年

钢结构应用与前景

钢结构建筑是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的建筑体系,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建筑”。因此在高层建筑、大型工厂、大跨度空间结构、交通能源工程、住宅建筑中更能发挥钢结构的自身优势,四川汶川震后调查又一次说明了钢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 我国钢结构行业的发展情况 近年来,钢结构在我国发展迅速,应用扩大、用量增大,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钢结构设计人员,设计软件和科研成果不断开发,修订了钢结构设计、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编写技术规程、设计图集90多本,出版了大量钢结构专业教材,论文著作和应用手册。钢结构设计规范修订已经启动,钢材单设一章,钢材产品标准修订基本完成。 一大批有实力的钢结构安装企业承担了国内重点大型钢结构工程安装,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层出不穷,其施工安装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钢结构配套产品齐全。 2007年10月经科技部批准成立的“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成立。2008年6月上海同济大学成立建筑钢结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根据协会这几年陆续统计出来的数据显示,近几年钢结构消耗钢材的总量,2000年为850万吨,今年应该在2300万吨左右,到2010年达到2600万吨,占钢材产量从现在的4.28%,发展到2010年达到5.5%。这充分说明我们钢结构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发展的情况基本上还比较正常。 国内钢结构加工企业现状: (1)按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制造企业资源评定标准,共有特级39家,一级60家,二级5家,共104家。 (2)按产品分为:生产重、大型的构件企业(几十家企业)和生产轻钢、网架、彩板企业(大部分企业)。 (3)按企业地域分:在上海地区、浙江、江苏等长三角地区相对集中。 (4)按行业产品分:建筑钢结构约600多万吨,冶金、电力、交通等其他行业约900多万吨,约占全国的60%,其中冶金系统有250万吨加工量。 (5)按产品所用钢材品种比例分:中厚板(包括特厚板)约占60%以上,热扎H型钢占15%左右,管材占9%左右,其他占10%左右。 国内钢结构发展前景 1、能源建设还会加快,火力电厂的主厂房和锅炉钢架用钢量会增加(包括核电厂用钢、风力发电用钢等)。 2、交通工程中的桥梁会有所增加,铁路桥梁采用钢结构,近几年来公路桥梁采用钢结构已

日本的耐候钢桥技术

日本的耐候钢桥技术 2010年l2月汪磊等:日本的耐候钢桥技术2010年第6期 日本的耐候钢桥技术 汪磊,刘向南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11) 摘要:介绍日本耐候钢桥的发 展背景历程和现状,基本原理,设计 施工及维持管理要点,希望能对国内 日益推广发展的铜桥设计和建造等方 面拓宽思路.并为中国桥梁早日全面 赶超世界桥梁先进水平提供一些借鉴 和帮助 关键词:日本公路桥梁;耐候铜 桥:免涂装技术:腐蚀机理 0引言 耐候钢(在日本也称为免涂装 钢)是随着高强钢材的出现,材质轻 薄化和防腐蚀要求相应提高而发展起 来的.早在20世纪初,欧美各国制钢 业就已经相继发现在炼钢时掺入微量 的Cu等其他金属元素,可以提高钢材 在大气中的耐腐蚀性.以此为契机, 大规模的钢材添加合金元素后的耐腐 蚀性的调查开展起来,很快就积累了 一 定的经验数据.1967年美国在世界 上首次将耐候钢材用于"裸桥"方式

建设的钢桥.并在1977年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跨度的上承式耐候钢拱桥——新河峡大桥(NewRiverGorge Bridge1.其后耐候钢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很快推广.目前已成为发达国家 钢桥的一种发展趋势. 13本属于岛国,直接濒临海洋的 区域占国土的绝大部分,这些地区的 空气中携含有大量的海盐成分(75% 为NaC1,其他也均为金属盐类),这些盐分在空气中达到吸湿临界湿度后即会在附近固态物表面结露.促使其腐 蚀反应的发生.另外13本冬季寒冷, 为消融公路路面积冰而抛洒的大量融54 雪剂,同样会造成公路钢构造物的腐 蚀加剧,所以在日本钢桥的防腐蚀工 作显得尤为重要而艰巨. 1969年日本建成其国内第一座完 全真正的耐候钢桥,并于1985年制定了《无涂装耐候性桥梁设计施工要领》,还在1993年进行了修订,确定了耐候钢桥适用海岸环境飞来盐分的判断标准:飞来盐分量<0.05mg/i00em? d(0.05mmd).经过四十多年的不断 积累和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耐候钢 材生产加工,耐候钢桥设计建造及维 护维修各方面一整套较为先进成熟的体系,在桥型上也涵盖了梁桥,桁架

我国桥梁用钢的发展历程

我国桥梁用钢的发展历程 我国钢桥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在国外对我们实施经济、技术封锁的情况下,自力更生成长起来的。 中国早在1889年就开始了铁路钢桥的建设,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但在1949年前所建的铁路钢桥,标准杂乱,跨度都很小,建桥的钢材是进口的,结构是铆接的,采用的建造技术落后,工艺简陋,质量低劣;稍大一点的桥梁如郑州黄河老桥和济南泺口黄河桥等都是由外国商人承建,自行设计建造的很少。自行设计建造有代表性的大桥只有1937年建成的浙赣铁路钱塘江公铁路大桥(主跨65.84m,全长1453m),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但是钱塘江桥正桥主桁钢材是由英国Dorman Long公司1935年出品,主要化学成份为C0.3%,Mn0.7~1.0%,Si<0.2%,Cr0.7~1.1%,Cu0.25~0.5%。钢材抗拉屈服极限362.2MPa。 1957年,借助前苏联专家的技术和材料,中国建造完成了武汉长江公铁两用大桥。桥梁全长1155.5m,主跨128m,首次在长江上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是在长江上建造的第一座大桥,是我国桥梁史上第一个里程碑。该桥所用钢材为苏联生产的A3钢(即Q235)。 20世纪60年代,为了连通京沪铁路,决定修建南京长江大桥以取代南京轮渡。为解决无低合金结构钢料的困难,鞍山钢铁公司于1962年研制成功16锰低合金高强度桥梁钢(16Mnq),屈服点σs=340MPa,南京桥除少部分仍用原苏联已进口的低合金钢外,其余全部用国产钢材代替了原定进口的钢材,当时这些钢的研制成功,十分鼓舞人心,被称之为“争气钢”。 20世纪70年代初,九江长江公铁路桥决定采用国产高强度钢建造一座高强、轻型、整体的栓焊接构方案。但采用这一方案面临的困难很多,当时没有制造大跨度焊接钢梁的材料。原来造桥采用的16锰桥钢,在材质和规格上已不符合制造大跨度焊接钢桥的需要。因这种钢材的板厚效应很大,钢材的强度、韧性随板厚的增加下降很快,用原来的16锰桥钢建桥,铁路单线桁梁桥最大跨度只可能达到112m。为此,铁道部和原冶金部决定研究开发15锰钒氮桥梁钢(15MnVNq),其屈服点比16锰桥梁钢高,σs=420MPa。由于当时钢铁冶炼及轧制设备落后,合金元素不全,前后经历了20多年研究。通过大量的焊接及力学性能试验和在北京密云建造白河试验桥的工程实践,优化生产出了15锰钒氮C级正火桥梁钢。这种钢的板厚效应小,板厚56mm,焊接性及力学性均较好。经科研、设计、制造人员的艰苦努力,1993年用这种钢建成了九江长江公铁路大桥。该桥正桥钢梁全长1806m,主跨是216m 的刚性梁柔性拱,结构雄伟壮观,桥形秀丽。 20世纪90年代初,铁路桥梁建设面临芜湖长江的建设,主跨达312米。桥梁钢问题显得愈加突出。为此大桥局和武钢联合共同开发了大跨度铁路桥梁用钢14MnNbq。该钢采用降碳加铌和超纯净的冶金方法,并通过铌的微合金化作用进行控制轧制,保证了屈服强度σs≥340MPa的基础上,具有优异的-4022低温冲击韧性(芜湖桥标准要求-40℃,Akv≥120J)。同时焊接性能也大大提高,解决了板厚效应问题,可大批量供应32-50mm厚钢板。芜湖桥建设后,14MnNbq钢材全面满足了铁路桥梁建设的需要。如2009年建成的世界上最大的公铁两用桥--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它采用的钢材就是高韧性、抗层裂14MnNbq(Q345)。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桥梁建设又有了新的飞跃。桥梁的跨径继续扩大,列车通过时速不断提高。尤其是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的建设,继续使用传统的14MnNbq钢已经满足不了其设计和施工要求。为此,铁道部和武钢联合开发了国内第五代铁路桥梁用钢WNQ570。该钢采用国际上最新的HPS设计理念,以超低碳贝氏体(ULCB)为设计主线,采用TMCP工艺组织生产,充分利用组织细化、组织均匀等关键技术,使开发钢种具有高强度

桥梁支座铸钢件的机械性能

桥梁支座铸钢件的机械性能 宫小能张迎春 衡水中铁建集团公司 摘要:ZG270-500是桥梁支座普遍采用的原材料。本文从化学成分、热处理工艺、连体试棒铸造与加工、拉力试验等方面,说明了如何有效地保证ZG270-500铸钢件的机械性能要求。 关键词:桥梁支座铸钢件机械性能 一、前言 由于ZG270-500铸钢在退火后具有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铁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钢支座及新版的公路桥梁盆式支座普遍采用ZG270-500铸钢,而桥梁支座在桥梁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将桥梁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连接,要求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以保证桥梁在运营中的安全以至地震时抗震的要求。一旦桥梁支座破坏,就可能发生桥梁坍塌的危险,造成重大的人员生命和经济财产损失,而要保证桥梁支座的质量,必须保证支座铸钢件的机械性能要求。 二、ZG270-500铸钢的化学成分与机械性能要求 GB/T 11352-2009《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规定,ZG270-500的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机械性能如表2所示。 表1 ZG270-500的化学成分表 注:1、对上限减少0.01%的碳,允许增加0.04%的锰,锰最高至1.20%。 2、除另有规定外,残余元素不作为验收依据。

表2 ZG270-500的机械性能 三、如何保证ZG270-500的机械性能 1、要保证铸造浇铸前的化学成分 要保证铸件的机械性能符合标准要求,首先要保证铸件的化学成分。首先对铸造原材料要进行适度筛选,尽量少用或不用杂质或合金元素(如Cr、W、Ni等)高的废钢,否则铸件中由于杂质或合金化的影响,使铸件退火后的机械性能难以满足标准要求。其次,在浇铸前,要加入钢水净化剂,对钢水进行净化,除去钢水中的大部分杂质及有害元素,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并非化学成分满足标准要求,退火后机械性能就能满足标准要求。如果碳、锰含量太低,铸件的强度指标将不能满足标准要求,如果碳含量过高,钢的韧性、塑性指标将难以满足要求。经过多年的试验,作者摸索出ZG270-500的最佳碳及锰含量范围:碳含量0.27-0.33%,锰含量0.6-0.9%,经合适的退火后,机械性能最好,各项指标均有一定的安全裕度,为最佳搭配,分别为:屈服强度在330MPa左右,抗拉强度在570 MPa左右,伸长率在35%左右,冲击功在30J左右,收缩率在40%左右,以上控制如有难度,碳含量0.25-0.35%,锰含量0.6-1.0%,退火合适时,也能保证合格。

耐候钢基础知识

耐候钢 名称:耐候钢 其他名称:耐大气腐蚀钢 定义:在大气环境中耐腐蚀性优于非合 金钢的低合金工程结构钢。 耐候钢标准:GB/T4171-2008 耐候钢,即耐大气腐蚀钢,是介于普通钢和不锈钢之间的低合金钢系列,耐候钢由普碳钢添加少量铜、镍等耐腐蚀元素而成,具有优质钢的强韧、塑延、成型、焊割、磨蚀、高温、抗疲劳等特性;耐候性为普碳钢的2~8倍,涂装性为普碳钢的1.5~10倍。同时,它具有耐锈,使构件抗腐蚀延寿、减薄降耗,省工节能等特点。耐候钢主要用于铁道、车辆、桥梁、塔架等长期暴露在大气中使用的钢结构。用于制造集装箱、铁道车辆、石油井架、海港建筑、采油平台及化工石油设备中含硫化氢腐蚀介质的容器等结构件。 耐候钢概述 其特征在于:耐候钢的合金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0.12~0.21、Si:0.2~2.0、Mn:0.7~2.0、S ≤0.036、P≤0.034、Cu:0.10~0.40、Al<0.2,其余为Fe和微量杂质。通过Cu、Mn、Si、Al等合金化,并简单调整普通低碳钢(Q235钢)的部分元素含量,在不需改变Q235钢生产工艺条件下,就能生产出具有良好的耐大气腐蚀性能、综合机械性能的经济耐候钢。

耐候钢(即耐大气腐蚀钢)在融入现代冶金新机制、新技术和新工艺后得以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属世界超级钢技术前沿水平的系列钢种之一。耐候钢由普碳钢添加少量铜、镍等耐腐蚀元素而成,具有优质钢的强韧、塑延、成型、焊割、磨蚀、高温、疲劳等特性;耐候性为普碳钢的2~8倍,涂装性为普碳钢的1.5~10倍,能减薄使用、裸露使用或简化涂装使用。该钢种具有耐锈,使构件抗腐蚀延寿、减薄降耗,省工节能的特性,使构件制造者、使用者受益。而目前制造该钢种的精英人才,也是目前我国最稀缺的,目前收纳耐候钢人才较多的有钢铁英才网。耐候钢产品供制造集装箱、铁道车辆、石油井架、海港建筑、采油平台及化工石油设备中含硫化氢腐蚀介质的容器等结构件。 耐候钢特点 指具有保护锈层耐大气腐蚀,可用于制造车辆、桥梁、塔架、集装箱等钢结构的低合金结构钢。与普碳钢相比,耐候钢在大气中具有更优良的抗蚀性能。与不锈钢相比,耐候钢只有微量的合金元素,诸如磷、铜、铬、镍、钼、铌、钒、钛等,合金元素总量仅占百分之几,而不像不锈钢那样,达到百分之十几,因此价格较为低廉。

钢结构发展及前景论文

浅谈钢结构发展及应用前景 Steel structure o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摘要 钢结构住宅或者工厂比传统建筑能更好的满足建筑上大开间灵活分隔的要求、节能效果好,墙体采用轻型节能标准化的C型钢、方钢、夹芯板,保温性能好,抗震度好。钢结构的延性好、塑性变形能力强,具有优良的,大大提高了住宅的安全可靠性。建筑总重轻,钢结构住宅体系自重轻,约为混凝土结构的一半,可以大大减少基础造价。施工速度快,工期比传统住宅体系至少缩短三分之一,环保效果好。钢结构住宅施工时大大减少了砂、石、灰的用量,所用的材料主要是绿色,100%回收或降解的材料,在建筑物拆除时,大部分材料可以再用或降解,不会造成垃圾。以灵活、丰实。大开间设计,户内空间可多方案分割,可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符合住宅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钢结构适宜工厂大批量生产,工业化程度高。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钢结构设计及应用必将走向专业化发展道路,前景广阔!关键字:钢结构, 绿色环保性建筑, 抗震抗风性能, 灵活分隔. main point The steel structure housing tha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or factory better meet building large bay multi-ribbed slab frame flexible space requirements, energy saving, good effect, the light energy wall standardized C payments, ones, sandwich board, insulation performance is good, seismic for good. The steel structure of the good ductility, plastic deformation, ability, excellent, greatly improving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residence. Building the total weight of light, the steel structure housing system light weight, about half of the concrete structure, can greatly reduce the cost basis. Construction speed is quick, period than traditional housing system at least a third short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ffect is good. Steel structure housing construction greatly reduces the sand, stone, the dosage of the ash, used materials mainly green, 100% recycling or degradation of materials, in building dismantled, most of the materials used again or degradation, won't cause rubbish. With flexible and informative. Large bay multi-ribbed slab frame design, indoor space can many solutions division, can meet the different needs of users. Housing industrialization and comply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高性能耐候桥梁钢全熔透T型接头复合焊方法与相关技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性能耐候桥梁钢全熔透T型接头复合焊方法,属于大跨、重载高强度高韧性高耐候性桥梁钢焊接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抗拉强度≥810MPa桥梁钢的基材,力学性能特征为:屈服强度ReL≥690MPa,抗拉强度Rm≥810MPa,延伸率A≥14%,40℃冲击功KV2≥120J;坡口采用K型不对称坡口,坡口角度50°,钝边2mm;先采用用气体保护焊接打底两层,再进行埋弧自动焊填充盖面。本技术采用不同厚板的T型接头复合焊接方法,以解决在焊前预热80~100℃,焊后不热处理的情况下,得到焊缝成型好,力学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的焊接接头,可用于钢桥梁施工制造。接头各区的40℃KV2冲击功达到94~138J。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性能耐候桥梁钢全熔透T型接头复合焊方法,其步骤:

1)采用抗拉强度≥810MPa桥梁钢的基材,力学性能特征为:屈服强度ReL≥690MPa,抗拉强度Rm≥810MPa,延伸率A≥14%,-40℃冲击功KV2≥120J; 2)坡口采用K型不对称坡口,坡口角度50°,钝边2mm; 3)焊接工艺: a)采用气体保护焊打底两层,其焊接电流250A、焊接电压28V、焊接速度30cm/min、焊接线能量14KJ/cm,并采用体积百分比为20%CO2+80%Ar的富氩气作保护气体,在其流量控制在20~25L/min的条件下施焊; 其中,气体保护焊丝的抗拉强度>810MPa,焊丝直径Φ1.2mm; b)进行埋弧自动焊填充盖面,层间温度控制在150~180℃,搭配优选焊剂后熔敷金属的抗拉强度>810MPa,焊丝直径Φ4.0mm; 其中,埋弧自动焊焊接电流650A、焊接电压31V、焊接速度40cm/min、焊接线能量 30KJ/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耐候桥梁钢全熔透T型接头复合焊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的焊剂为XY-AF85QNH、焊丝为XY-S80QN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耐候桥梁钢全熔透T型接头复合焊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完成步骤3)后,对焊缝进行探伤检测。 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性能耐候桥梁钢全熔透T型接头复合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探伤检测方法为超声波探伤。

Q500q高性能桥梁用钢设计

1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变迁,材料科学的发展,特别是钢铁材料的技术进步成为了桥梁工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设计理论、计算机技术和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桥梁建设更加注重桥梁的功能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同时也对建桥的钢材提出了高强、轻质和多功能的要求。从世界各国的桥梁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桥梁用钢基本上都经历了从低碳钢-低合金钢-高强度钢-高性能钢的发展历程。近10多年来,随着钢铁冶炼工艺中控温控轧过程控制技术(TMCP)和钢的微合金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使高性能钢的生产成为可能。南京大胜关大桥使用了Q345qD、Q37OqE和Q42OqE(WNQ57O)三种钢材,采用了混杂设计方法,其中Q42OqE(WNQ57)的用于受力超过600吨的受压杆件,这是该钢种首次应用于铁路桥梁建设。Q500q高性能桥梁用钢目前尚在实际桥梁工程中大规模应用。本文就500MPa级高性能桥梁用钢做出设计。 2 Q500q高性能桥梁用钢性能设计原则 由于桥梁用钢长时间受到载荷,和大气腐蚀、风力和地震的考验,以及在架设桥梁时的焊接。对Q500q桥梁用钢性能应有如下设计原则: (1)材料强度高。在板材厚度在40mm-100mm的范围内,高性能钢的标准强度不降低。因为材料的高强度而减少了钢材的用量。例如采用高性能钢可减少主梁片数以减轻自重,可采用更矮的主梁以增加桥下净空,可增加跨度以减少水中桥墩的数量。 (2)良好的焊接性能。材料的低碳当量CEV和低焊接裂纹敏感系数Pcm可减低热影响区(HAZ)的硬度和防止冷脆,提高了焊缝的可靠性。同时,这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氢致开裂。在焊接工艺中焊接预热是一个关键,例如在对常规的780MPa 级钢焊接时,需要约120℃以上的预热温度。降低或取消预热,可以克服因预热带来热膨胀引起的构件变形和高温所带来的工作荷载增加等各方面的问题。预热温度的降低既减少了制造费用,也改善了焊接质量。减少焊道数量,节省焊接费用,降低焊接工作时间,同时也使整个桥梁的性能提高。在焊接中降低预热温度,可以极大的改善了操作工人的工作环境。 (3)材料的高韧性,大大降低了在低温条件下钢桥发生脆断和突然失效的可能性,而且,高韧性也意味着增大了对裂纹的容忍度,这就争取到更多时间在桥梁出现严重问题之前进行检测和修复。同时,我国是地震多发国,高韧性将有效

钢结构在桥梁中的应用和发展

钢结构在桥梁中的应用和发展 郑鸿儒— 摘要:总结了我国钢结构在桥梁结构体系中的应用概况,提出了钢结构在进今后桥梁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在桥梁建设的发展前景作了一系列的规划,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思考,提出了有借鉴性的建议。 关键词:钢结构;应用;发展。 纵观世界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钢结构桥梁将代砼结构桥梁,引领桥梁建设新时代。伴随经济高速发展,为拓展生活空间,我国已进入现代桥梁设新时代,将建造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越来越长桥梁,这为钢结构桥梁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一.钢结构桥梁的现状 1. 钢结构桥梁的应用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和钢结构桥梁疲、焊接、振动及桥梁上下结构设计、制造、施工等方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发展,钢结构桥梁已广泛应用铁路、公路、公铁两用桥及人行天桥。铁路桥有济铁路桥、郑州铁路桥、兰州市黄河桥等,公路桥有州丫髻沙桥、上海南浦大桥、广东虎门大桥等,公两用桥有武汉长江大桥、香港青马大桥等,人行天有上海阂行区新梅人行钢网架天桥与贵阳大十字街人行环形钢天桥。虽然钢结构桥梁在多方面得了应用,但现阶段我国的桥梁仍旧以砼结构占主地位。 2. 钢结构桥梁的主要形式 1)钢拱桥。承重结构拱肋,主要承受轴向力,有弯矩或弯矩很小,主拱多用钢管,主拱和横梁可分别吊装、现场焊接,解决一次吊装质量过重的问题,现场施工吊装方便,大大缩短了工期。其代表有庆乌江大桥、四川万县长江大桥、广州丫髻沙桥。 2)斜拉桥。由加肋梁桥面体系与钢索索塔体共同组成,其桥面体系为钢箱梁、结合梁、钢桁架。代表有南京长江二桥、武汉军山长江大桥。 3)悬索桥。由固定于索塔的主缆支承梁跨,主为承重索,它通过吊索吊住加劲,主缆索的两端锚于地面。悬索桥是跨径最大的桥梁,其最大跨径论上可达4 000 m,是跨千米以上桥梁的优选桥型。其代表有香港青马大桥、江阴长江大桥、广东虎门大桥等。 3. 钢结构桥梁的优点

钢结构桥梁:当今桥梁的主流发展形式

钢结构桥梁:当今桥梁的主流发展形式 桥梁,是跨越天然或人工障碍区的载体,世界桥梁发展史总体经历了古代桥梁阶段、罗马桥梁阶段、近代桥梁阶段,直到今天的现代桥梁阶段,走过一个漫长的创新演变过程。 一般来讲,桥梁包括五大部件和五小部件。五大部件指桥梁承受车载重物的上下部桥跨结构,包括:上部结构、支座系统、桥墩、桥台、墩台基础,是桥梁结构安全的保证。五小部件是指与桥梁服务功能直接相关的部件,包括:桥面铺装、防排水系统、栏杆、伸缩缝、灯光照明。这些都是桥梁不断革新的关键节点。从简单的独木桥到今天的钢铁大桥;从单一的梁桥到浮桥、索桥、拱桥、园林桥、栈道桥、纤道桥;从木桥,石桥,再到以钢铁和钢筋混凝土为主的桥梁,历史均赋予各个时代最优秀的代表技术和代表作品,钢结构桥梁就是当今桥梁建筑的主流。它以更大的载荷量、更长的跨度,出众的稳定性、优越的功能组合、多变的创意外形,以及具有结构轻巧、施工周期短、再生环保、抗风、防火、抗蚀、防震等诸多优秀特点。 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钢结构大桥,云南省红河州屏边人字桥是真正意义上的钢结构大桥,由法国女工程师鲍尔·波丁于1907年所建,桥长67米,宽4.2米,人字型钢结构大桥在两山绝壁之间。为“桁肋式铰拱钢架桥”,是完全用钢板、槽、角钢、铆钉纯人工连接而成的经典之作,它对开启中国现代钢构产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00年后的今天,中国桥梁钢构已经成为世界桥梁钢构强国。中国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桥梁大国,她拥有许多辉煌的桥梁建造史,是世界桥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隋朝,勤劳而又智慧的中国人就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石拱桥——赵州桥;随着材料及工艺制造的发展,钢结构桥在20世纪30年代也终于出现在神州大地,钢构桥梁技术的革新代表——钱塘江大桥,这是由茅以升担纲设计并组织施工,这座大桥的横空出世,在中国桥梁工程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作为我国钢结构桥梁技术的鼻祖,它突破了桥梁钢构在设计施工当中诸多的技术极限和环境阻隔,极大地提升了我国钢结构桥梁的发展水平,带动了相关技术的创新和研发应用,助推了桥梁钢构相关产业资源与平台的融合,使我们最终迎来了一个钢构桥梁技术爆发的时代,并在现今形成了箱梁式、拱式(钢管拱和箱型拱)、斜拉式、悬索式、桁梁式、悬臂式以及组合体系等结构形式,为中国钢构桥梁翻开新的一页。盈都桥梁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作为专业桥梁制作安装公司有着雄厚的技术优势,近年来先后承建了杭州市九堡大桥、浙江长兴耿村斗大桥、沈阳浑河动漫大桥等重大桥梁工程

钢结构建筑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钢结构建筑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钢结构体系因其本身所具有的自重轻、强度高、施工快等优点,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更具有在"高、大、轻"三个方面发展的独特优势。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长期以来混凝土和砌体结构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发生变化。钢结构产品在大跨度空间结构、轻钢门式结构、多层及小高层住宅领域的建筑日益增多,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从西气东送、西电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2008年奥运会场馆设施、钢结构住宅、西部大开发等建设实践来看,一个发展建筑钢结构行业和市场的势头正在我国出现。 一、钢结构市场的发展趋势 二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已经为钢结构体系的应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发展环境。 1、从发展钢结构的主要物质基础看: 钢材的发展是钢结构发展的关键因素。为适应建筑市场的需要,成品钢材将朝着品种齐全材料标准化方向发展。国产建筑钢结构用钢在数量、品种和质量上发展都很快,热轧H型钢、彩色钢板、冷弯型钢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为钢结构发展创造了重要的条件。其他钢结构中型钢、及涂镀层钢板都有明显增长,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耐火、耐候钢、超薄热轧H型钢等一批新型钢已开始在工程中应用,为钢结构发展创造了条件。 2、从设计、生产、施工专业化水平看: 钢结构行业经过几年的发展,专业钢结构设计人员的素质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提高。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专业研究所、设计院不断研究和开发出钢结构设计软件和新技术。目前,国内许多钢结构设计软件相继问世,可分别适应轻钢结构、网架结构、高层钢结构、薄壁拱形结构的设计需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普遍应用,钢结构设计软件功能的日臻完善,为协助设计人员完成结构分析设计、施工图绘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钢结构制造企业在全国遍地开花,造就了一批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年产量达到10--20万吨规模的就有10余家企业,承担了国内大型钢结构工程任务,他们完全具备与国际同行业企业间进行公平竞争的实力。目前一批外资、合资、民营的钢机构制造企业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计算机设计、制图、数字控制、自动化加工制造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其产品的范围也从传统的建筑工程结构、机械装备、非标准构件、成套设施到商品房屋、集装箱产品、港口设施等直接到用户的终端产品。 钢结构的工业化大批量生产,钢结构的安装新工法层出不穷,以及节能、防水、隔热、等先进成品集合与一体成套应用,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必将提高建筑产业化水平。 3、从钢结构工程业绩来看: 世界第三高度421米的上海金茂大厦,具有国际领先水平、高度279米的深圳赛格大厦,跨度1490米的润扬长江大桥,跨度550米的上海卢浦大桥,345米高的跨长江输电铁塔,以及首都国际机场,鸟巢国家体育中心等等许多采用钢结构建筑体系的重要工程,标志着建筑钢结构正向高层重型和空间大跨度钢结构发展。 4、从住宅钢结构的产业化来看: 我国已把轻钢结构在住宅建设上的推广应用作为建筑业的一场革命。随着住宅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轻钢住宅将是住宅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住宅产业化的前提是具备与产业化相配套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体系。由于钢结构体系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标准化制作,且与之相配套的墙体材料可以采用节能、环保的新型材料。因此,研究钢结构体系住宅成套技术,将大大促进住宅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5、从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支持看: 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使钢结构作为绿色环保产品得到工人和发展。钢结构与传统的混凝土结构相比较,具有自重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等优点。适合于活荷载占总荷载比例较小的结构,更适合与大跨度空间结构、高耸构筑物并适合在软土地基上建造。也符合环境保护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国策,其综合经济效益越来越为各方投资者所认同,客观上将促使设计者和开发商们选择钢结构。 二、钢结构市场的前景展望 钢结构的发展趋势表明,我国发展钢结构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浅析钢结构建设现状及发展的前景

2012年5月(中)建筑科学科技创新与应用 浅析钢结构建设现状及发展的前景 左从文 (南昌城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西南昌330006) 1目前钢结构发展概况 钢结构住宅是实现住宅产业化的突破口,是实现“十二五”保障房建设目标的有力手段;钢结构住宅将使生活和生产更加匹配,真正实现节能环保;钢结构住宅使上下游联动,必将带动钢铁、机械制造、工业化设计、材料回收等一系列产业链条的升级和发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必须加快钢结构行业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推动产业升级,以促进我国钢结构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钢铁工业将在“十二五”规划和市场对资源有效配置的共同作用下,逐步提升产品质量,调整结构,推动钢铁工业转型升级,提高钢铁工业整体竞争力,逐步改变中国钢铁业多年来“大而不强”的局面,向钢铁强国迈出坚实的步伐。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和支持下,钢结构行业得到了广泛重视并迅速发展,钢结构在重大工程、标志性工程中得到普遍应用和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大量的超高层建筑、工业厂房、市政设施、体育场馆、展览会馆、铁路公路桥梁、电厂,以及众多的公共设施建筑,都采用了钢结构,21世纪是钢结构的世纪。 2钢结构住宅发展现状 2.1钢结构住宅上的优势分析 2.1.1能合理布置功能区间 利用钢材强度高的特点,设计可采用大开间布置,使建筑平面能够合理分隔,灵活方便,创造开放式住宅。而传统结构(砖混结构、砼结构)由于材料性质限制了空间布置的自由,如果开间过大,就会造成板厚、梁高、柱大,出现“肥梁胖柱”现象,不但影响美观,而且自重增大,增加造价,购房者在二次装饰时,经常由于自行改变墙体位置,增加隐患。 2.1.2钢结构住宅空间利用率高。在空间使用率上,钢结构的断面小,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可增加建筑有效面积8%左右。在建筑风格上,钢结构建筑也更显灵活丰富,户内空间可多方案分割,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2.1.3能够满足超高度和超跨度的要求。钢材组织均匀,接近于各向同性匀质体,强度高,弹性模量亦高。其密度与强度的比值远小于砖石,混凝土,木材,在同样受力情况下钢结构自重小,从而可以做成跨度较大和高度较高的结构以及灵活的结构形体。现在人类已具有建造跨度超过1000米的超大穹顶与高度超过1000米最高至4000米的超高层建筑的能力。 2.1.4自重轻、抗震性能好。相同建筑面积的建筑楼层,钢结构自重轻,而且钢材具有延性,能比较好的消耗地震带来的能量,所以抗震性能好,结构安全度高。而且还具有保温隔热防潮系统,温度变化小,热损失低。不论冬夏,都具有舒适当居住环境。 2.1.5预工程化程度高,建设成本降低,工期缩短。钢结构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实现了建筑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提高了建筑预工程化,使不同材料、不同形状和不同制造方法的建筑构配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互换性。同时钢结构建筑的预工程化使材料加工和安装一体化,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并且加快了施工速度,使工期能够缩短40%以上,从而加快了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周转速度,使建筑能更早投入使用。 从而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以其结构部件轻、预制程度高、便于推行设计标准化、定型化、施工机械化、装配件制作工厂化、施工周期短等优势,在建筑用材市场中展示出其广阔的应用及发展前景,成为替代现有小砖住宅的主要体系之一;中小型建筑则量大面广,发展轻钢结构对于资源、能源都非常短缺的我国意义尤为重大。 2.2钢结构住宅发展阻力分析 2.2.1工程造价问题 据有关报价资料统计目前轻钢结构住宅在我国报价大约是同条件传统混凝土结构住宅的1.3~1.7倍左右,消费者近期还难以接受。因为我们过去建筑标准低、房屋质量太差,经不起地震的摧毁。日本大地震和台湾大地震中表明钢结构建筑抗震性能好,可我们汶川地震过后的住宅重建中,仍然没有钢结构建筑,因为造价的原因,还仍然大量使用了国家明令禁用的实心粘土砖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用砖混与钢结构造价相比,钢结构就自然退出了。现在有人提出政府的保障房建设应使用钢结构建筑,理由很多,也正确,但还是造价的原因,建筑量大钱不够用,若要想扩大建筑用钢拉动内需,需要有扶植性政策来抵消一部分成本。因而市场接受起来比较缓慢。 2.2.2缺乏有针对性的钢结构住宅规范及相应标准 我国的标准规范是针对几十年来大量使用的结构体系编制的,轻钢结构住宅体系此前在我国属于技术空白,所以不能满足我国现行强制性规范的某些条文。例如我国建国以后建造的建筑物多采用砖石和钢筋混凝土等耐火性能好的建筑材料,由此导致我国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材料选用方面似乎较国外苛刻,轻钢结构住宅难以满足其要求。这种与国内规范不衔接的状况,使轻钢结构住宅项目无论在工程报建阶段还是在工程验收阶段,都会遇到数不尽的障碍与麻烦。 笔者在有关资料中得知认为现在钢结构住宅发展比较慢的原因 一是机制问题,比如说它要城建房屋开发公司专门生产建造钢结构的房子,把设计、施工、材料全放在一块,这样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建筑也是一个综合的产业,钢结构只是其中一部分。 二是住宅产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住宅科技投入少,标准化体系尚未形成。 三是劳动生产率低,人均年竣工面积长期在20多平方米徘徊,而美国和日本则在100平方米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低,仅为25%,而美国和日本均在50%以上。 四是住宅部件、产品配套性差,系列化产品不到20%。 五是我们国家是经济发展不平衡,钢结构首先在经济发达地区用,定位应该是中高档,绝对不是低档的。所以我觉得定位机制,以及国家的支持都是很重要的,当然还有技术上的问题,抗震、防火、防腐蚀和如何控制成本都是老百姓关心的事情,也值得我们研究。 2010年10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轻型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正式实施,为我国轻型钢结构住宅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提供了标准及依据。中国轻型钢结构住宅从此有法可依。同时“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在杭萧钢构挂牌,这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的国家级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基地,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已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同时钢结构产业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有关部委和国家政策的支持。重点开拓钢结构住宅、铁路、桥梁以及装备制造(包括新能源风电、核电、智能电网、 “三网合一”、海洋工程等)等潜在的新兴市场,突出发展自主创新技术。 从设计、施工、钢结构工业化生产看,越来越多的标志性钢结构建筑,已经足够证明我国的钢结构建筑无论从设计到施工,还是从设计到钢结构构件的工业化生产加工,专业钢结构设计人员的素质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提高,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专业研究所、设计院、建筑施工单位、施工监理单位都在不断日臻成熟,专业性、技术性、规模化的完善。随着钢结构建筑的发展,钢结构住宅建筑技术也必将不断的成熟,大量的适合钢结构住宅的新材料也将不断的涌现,同时,钢结构行业建筑规范、建筑标准也将随之逐渐完善。相信不久的将来,钢结构住宅必然会给住宅产业和建筑行业带来了一场深层次的革命。 3推广应用 3.1钢结构住宅发展前景展望 轻钢结构住宅建设在我国才刚刚涉入,我国现在是一个产钢大国,年产量3亿多吨,发展钢结构住宅有很大的潜力。上世纪90年代,国家建设部和国家经贸委一致通过,将“轻型钢结构住宅建筑通用体系的开发和应用”作为我国建筑业用钢的突破点,并正式列入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这一举措为我国的钢结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今,由于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房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低迷,在这个时机推出钢结构住宅,利用钢结构住宅的优势来吸引市民目光,刺激消费,增加市场的购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材料广泛运用于房屋建筑中,钢结构在我国建设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国家外经贸委会同冶金部制定了在建筑工程中推广使用钢结构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建筑工程采用钢结构形式,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住宅商品化、产业化的要求,促进了建设住宅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研究、应用,钢结构将成为建筑中最适合创新的住宅结构体系,也是住宅建筑行业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绿色建筑”的主导方向。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明确写入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之中,这是绿色建筑第一次进入国家规划。关键词:钢结构现状;发展前景;推广应用 17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