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培养方法的研究

鸡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培养方法的研究
鸡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培养方法的研究

摘要

对某禽场发生的沙门氏菌病进行病料的分离、鉴定、培养,确诊禽场群感染的沙门氏菌菌群种类是白痢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和尚待进一步定群、定型的C菌株。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硫酸卡那霉素、菌必治、新霉素、多粘菌素B、环丙沙星等为高度敏感性药物。

关键词:沙门氏菌分离鉴定培养

I

目录

摘要...............................................................................................................I 1 前言 (1)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

1.3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2 材料与方法 (2)

2.1 材料 (2)

2.1.1样品来源 (2)

2.1.2培养基 (3)

2.1.3染色液 (3)

2.1.4其他 (3)

2.2 方法 (4)

2.2.1涂片镜检 (4)

2.2.2增菌培养 (4)

2.2.3分离培养 (4)

2.2.4沙门氏菌初步确认 (5)

2.2.5纯培养 (5)

2.2.6运动性检查 (5)

2.2.7生化反应 (5)

2.2.8药敏试验 (5)

2.2.9白痢伤寒多价抗原血清学试验 (6)

2.2.10动物接种试验 (6)

3 结果 (6)

3.1各种采集样品分离、鉴定出的菌株分离率、菌株种类 (6)

3.2培养特征、形态及染色特性、运动性检查 (7)

3.2.1 A菌株 (7)

3.2.2 B菌株 (8)

3.2.3 C菌株 (8)

3.3禽场白痢、伤寒多价抗原血清学监测 (8)

3.4生化试验结果 (8)

3.5药敏试验结果分离菌株药敏试验结果 (9)

3.6动物接种试验 (10)

4 讨论与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II

致谢 (12)

III

1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沙门氏菌病是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畜共患病之一,其病原沙门氏菌属肠道细菌科,包括那些引起食物中毒,导致胃肠炎、伤寒和副伤寒的细菌。它们除可感染人外,还可感染很多动物包括哺乳类、鸟、爬行类、鱼、两栖类及昆虫。人畜感染后可呈无症状带菌状态,也可表现为有临床症状的致死疾,它可能加重病态或死亡率,或者降低动物的繁殖生产力。它不但会对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会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通过研究沙门氏菌的治病原理让我们防范疾病。同时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意义:随着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食品安全恶性事件屡屡发生,食品污染与食源性疾病构成了一个巨大且不断扩大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

并且正成为阻碍国际食品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传统感染源普遍存在,新感染源不断出现以及食品工业过程复杂化、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人口流动性增加等因素,使感染的流行模式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食物中毒通常迅速大面积暴发,给人类的食品安全和健康带来威胁,同时也给食源性疾病的控制和预防带来新的挑战。在各种畜产品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最为常见,而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例在食物中毒中居于前列。动物性产品中含有多种丰富的营养成分,非常适宜于沙门氏菌的生长繁殖,人们一旦摄入了含有大量沙门细菌的动物

性产品,就会引起细菌性感染,进而在毒素的作用下发生食物中毒。沙门氏菌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还会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加强畜产品卫生安全,防止沙门氏菌污染,不仅是发展畜牧业的需要,也是减少人类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了解沙门氏菌的概括,有助于对其检测,从而保证畜产品的质量,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和人的健康。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885年沙门氏等在霍乱流行时分离到猪霍乱沙门氏菌,故定名为沙门氏菌属。沙门氏菌属有的专对人类致病,有的只对动物致病,也有对人和动物都致病。沙门氏菌

- 1 -

病是指由各种类型沙门氏菌所引起的对人类、家畜以及野生禽兽不同形式的总称。感染沙门氏菌的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污染食品,可使人发生食物中毒。据统计在世界各国的种类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我国内陆地区也以沙门氏菌为首位。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目前我国市场不规范,变质、假货、劣货屡见不鲜。某场因改进配方,在种育成期、产蛋期的中添加肉骨粉替代植物性蛋白,事先未对样品进行沙门氏菌检测,结果不慎购入大批污染了沙门氏菌的肉骨粉,造成种阳性率大增,种蛋孵化率、健雏率下降的情况。本实验通过对某种场的病料、泄殖腔拭子、粪便、饲槽饮水、污水、新鲜蛋、禽舍空气等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培养,摸清该场沙门氏菌感染种类。

2材料与方法

2.1材料

2.1.1样品来源

某种禽场:病雏3只、成年发病蛋3只。病料取心、肝、脾、肾、胆囊、畸形卵细胞、部分输卵管。雏泄殖腔拭子20只份、成年蛋泄殖腔拭子20份。雏粪20只份、成年蛋粪20只份。雏饲槽饮水5份、成年蛋饲槽饮水5份、污水5份。新鲜蛋10个。空气取样:雏舍S.S琼脂培养皿打开3~5分钟取样5份、成年蛋舍S.S琼脂培养皿打开3~5分钟取样5份。取样5份,其中雏料3份、蛋料2份。血清样品:场随机抽取68日龄海兰蛋血清50只份、440日龄依莎蛋血清50只份。

2.1.2培养基

营养肉汤培养基(肉水1000毫升、蛋白胨10克、氯化钠5克)。普通营养琼脂(肉水1000毫升、蛋白胨10克、氯化钠5克、琼脂20~30克)。S.S琼脂(眎胨5克、乳糖10克、胆盐8.5~10克、柠檬酸钠0.5克、牛肉膏5克、琼脂20克、0.5%

- 2 -

中性红水溶液4.5毫升、0.1%煌绿溶液0.33毫升、蒸馏水1000毫升)。三糖铁培养基(牛肉浸膏3克、枸椽酸铁0.3克、酵母膏3克、葡萄糖1克、蛋白胨20克、酚红0.024克、氯化钠5克、硫代硫酸钠0.3克、乳糖10克、琼脂12克、蔗糖10克、水1000毫升)。煌绿蛋白胨增菌液(0.5%氯化钠和1%蛋白胨的蛋白胨混合液混合,调整pH为7.0灭菌待用;1:10000煌绿水溶液。使用时取10毫升蛋白胨液加入各试管中,再加入0.4毫升的1:10000煌绿水溶液)。鲜血琼脂(无菌取健康家兔血液,加到盛有无菌5%柠檬酸钠的容器中,一般血液与5%柠檬酸的比例约为9:1,混匀,置冰箱中保存。将灭菌的营养琼脂冷却至45~50℃时,加入无菌鲜血达5%,混匀,无菌倾注于平皿)。糖、醇发醇管(蛋白胨1克、氯化钠0.5克、蒸馏水100毫升,所需的葡萄糖、鼠李糖、蕈糖、乳糖、蔗糖和甘露醇、卫茅醇、肌醇、山梨醇分别加入0.5~1克,1.6%溴甲酚紫酒精溶液0.1毫升)。尿素发酵管(蛋白胨1克、葡萄糖1克、氯化钠5克、磷酸二氢钾2克、蒸馏水1000毫升、0.4%酚红溶液3毫升、20%尿素100毫升)。枸椽酸钠发酵管(枸椽酸钠1克、氯化钠5克、K2HPO41克、琼脂20克、硫酸镁0.2克,NH4H2PO41克、1%溴麝香草酚蓝酒精溶液10毫升、蒸馏水1000毫升)。蛋白胨水(蛋白胨1克、氯化钠0.5克、蒸馏水200毫升)。硫化氢试验培养基(肉汤琼脂100毫升、10%硫代硫酸钠溶液2.5毫升、10%醋酸铅溶液3毫升),以上发酵培养基按要求实验室自制。

2.1.3染色液

革兰氏染色液结晶紫染色液(甲液:结晶紫2.0克、95%乙醇20毫升;乙液:草酸铵0.8克、蒸馏水80毫升。使用时将甲液稀释5倍,即加20毫升甲液于80毫升乙液中,混合即成),按要求实验室自制。革兰氏碘溶液(碘片1克、碘化钾2克、蒸馏水300毫升。先将碘化钾加入3~5毫升蒸馏水中,溶解后再加碘片,用力摇匀,使碘片完全溶解后,再加蒸馏水至足量),按要求实验室自制。95%的酒精(用作脱色剂)。沙黄复染液(2.5%番红纯酒精溶液10毫升、蒸馏水90毫升,混合即成),按要求实验室自制。

2.1.4其他

药敏试纸;沙门氏菌A-F群O多价血清;白痢伤寒多价抗原。健康14日龄雏16只。

- 3 -

2.2方法

2.2.1涂片镜检

取肝、脾、肾组织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结晶紫染色1~2分钟,水洗后加碘液助染1~2分钟,水洗后95%脱色半分钟,水洗后沙黄染液重染0.5~1分钟,水洗、滤纸吸干),用10×100倍油镜检查,均未见典型细菌。

2.2.2增菌培养

发病雏和成年蛋增菌培养:取肝、脾、异常卵泡、输卵管1~2克,剪碎后,分别放入装有10毫升煌绿蛋白胨增菌液的试管中,于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雏和成年蛋泄殖腔拭子增菌培养:将火柴棍棉球泄殖腔抹拭物无菌操作放入装有5毫升煌绿蛋白胨增菌液的试管中,于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雏粪增菌培养:取粪样品1份加到9份煌绿蛋白胨增菌液中,于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雏饲槽饮水、蛋饲槽饮水、污水增菌培养:取2毫升水样放入8毫升煌绿蛋白胨增菌液中,37℃温箱培养48小时。新鲜蛋增菌培养:取10个新鲜蛋,用碘酒将蛋壳表面消毒,打破蛋壳,把蛋清和蛋黄全部倒入装有玻璃珠的瓶内摇匀,取出30毫升接种在150毫升煌绿蛋白胨增菌液中,于37℃温箱中培养48小时。增菌培养:无菌称取3份雏料、2份蛋料,分别置于225毫升煌绿蛋白胨增菌液中,于37℃温箱中培养48小时。

2.2.3分离培养

取各增菌培养物划线接种到S.S选择培养基上,37℃温箱培养24小时。

2.2.4沙门氏菌初步确认

采用平板凝集法。用接种环圈蘸取沙门氏杆菌A-F群O多价血清至玻片上3~4环,再用接种棒挑取S.S培养基分离典型菌落少许混匀,并用生理盐水和大肠杆菌作对照比较,观察是否出现絮状凝集沉淀,从而初步筛选出沙门氏菌。

2.2.5纯培养

- 4 -

挑取筛选出的沙门氏菌落,接种到三糖铁培养基上,于37℃温箱培养24小时。

2.2.6运动性检查

采用压滴法、悬滴法、半固体穿刺培养法及平板挖沟培养法检查各菌株细菌运动性。其中悬滴检查方法为:取洁净的凹玻片一块,于其凹窝的四周整齐地涂以适量的凡士林。另取洁净盖玻片一块,用接种环于其中央滴上一小滴生理盐水或透明肉汤,再用接种环取待检团体培养物少量,混匀于液滴内;取起并翻转盖玻片,使液滴向下,以其对角线垂直于载玻片四边的位置,轻轻盖在凹玻片的凹窝上,略加轻压,使盖玻片四周与凡士林密着,封闭凹窝,即可进行镜检。镜检时显微镜要放在平坦、稳固之处,不能倾斜或震动,放上悬滴标本片后,先用低倍镜找到液滴,移至视野中央,然后转换高倍镜和调查光线稍暗,对焦观察。半固体培养基穿刺培养法为:以灭菌接种针蘸取纯培养物,垂直穿刺接种于半固体培养基的琼脂柱中,置37℃温箱中培养18~24小时,然后取出检查。平板挖沟培养法:以无菌操作在平板中心横过挖去一条1

厘米宽的琼脂条,使平板中间形成一条小沟,放置一条4×0.5厘米的无菌滤纸横跨于两边培养基上,使与小沟相垂直。在滤纸条的一顶端接种待检细菌的纯培养物,置37℃温箱中培养,每天观察生长情况,直至七天。如接种端的隔沟对边也生长出同样细菌,则表示该菌有运动力。

2.2.7生化反应

将各三糖铁培养基纯培养物挑取菌落接种于生化发酵管内,于37℃温箱培养后进行观察。结果见表1。

2.2.8药敏试验

将分离出的细菌接种于肉汤蛋白胨培养基,37℃培养48小时,至肉汤变浑,试管底出现多量絮状沉淀。取菌汤2毫升覆盖在营养琼脂培养皿表面,倒弃多余菌液,将药敏试纸贴于培养基上,放入37℃温箱培养24小时,测量抑菌圈大小。

2.2.9白痢伤寒多价抗原血清学试验

- 5 -

取场采集的68日龄海兰蛋血清50只份和440日龄依莎蛋血清50只份30ml与白痢伤寒多价抗原30ml在玻片上混合,轻轻摇动玻片,数分钟后出现絮片状凝集者为阳性。

2.2.10动物接种试验

将A菌株、B菌株和C菌株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培养物用生理盐水洗下后制成菌悬液,采用滴鼻和口服方法进行动动。

3结果

3.1各种采集样品分离、鉴定出的菌株分离率、菌株种类见表1。

表1样品分离、鉴定出的菌株分离率、菌株种类

- 6 -

3.2培养特征、形态及染色特性、运动性检查

3.2.1 A菌株

将纯培养物分别接种在普通琼脂、鲜血琼脂、S.S琼脂、营养肉汤培养基中经37℃培养24小时后,在普通琼脂平板上长出圆形、边缘整齐、湿润、稍隆起的光滑菌落,单在3.2mm、密集1mm左右。在鲜血琼脂平板上菌落特点与普通琼脂平板上相同,其大小、形状与鲜血平板相同;在营养肉汤中肉汤轻度混浊,管底有絮状沉淀,无菌膜及菌环。纯培养物进行涂片染色镜检,见有革兰氏阴性细长杆菌(0.3~0.4um×1.2~2.2um),无芽胞及芙膜。经压滴法、悬滴法、半固体穿刺培养法及平板挖沟培养法检查,均无运动性。

3.2.2 B菌株

将纯培养物分别接种在普通琼脂、鲜血琼脂、S.S琼脂、营养肉汤培养基中经37℃培养24小时后,在普通琼脂平板上长出圆形,稍隆起、闪光而边缘无滑的菌落,大

- 7 -

小1.5~1.8mm,在鲜血琼脂平板上菌落特点与普通琼脂增板上相同,未见溶血现象;在S.S琼脂上生长出无色半透明,中心带黑色的菌落,其大小、形状与鲜血平板相同;在营养肉汤中肉汤中度混浊,管底有絮状沉淀,无菌膜及菌环。纯培养物进行涂片染色镜检,无菌膜及菌环。纯培养物进行涂片染色镜检,见有革兰氏阴性0.6~

1um×1.8um杆菌,单在或两个成链,无芽胞及芙膜。经压滴法、悬滴法、半固体穿刺培养法及平板挖沟培养法检查,均无运动性。

3.2.3 C菌株

将纯培养物分别接种在普通琼脂、鲜血琼脂、S.S琼脂、营养肉汤培养基中经37℃培养24小时后,在普通琼脂上长出圆形、稍隆起、边缘光滑的菌落,大小1mm,在鲜血琼脂平板上菌落特点与普通琼脂平板上相同,未见溶血现象;在S.S琼脂上生长出无色半透明菌落,其大小、形状与鲜血平板相同;无菌膜及菌环。纯培养物进行涂片染色镜检见有0.3~0.4um×1.3~2.5um杆菌,单在,无荚膜、无芽胞。经压滴法、悬滴法、半固体穿刺培养法及平板挖沟培养法检查,均无运动性。

3.3禽场白痢、伤寒多价抗原血清学监测

68月龄海兰蛋检测50只份血清阳性6只份,阳性率12%。440日龄依莎蛋检测50只份,阳性5份,阳性率10%。

3.4生化试验结果

分离出的A菌株发酵葡萄糖、麦芽糖、鼠李糖、蕈糖、甘露醇、卫茅醇、枸椽酸盐;不发酵乳糖、蔗糖、肌醇;靛基质阴性、V-P阴性、M·R阳性,产生硫化氢、过氧化酶阴性。分离出的B菌株发酵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鼠李糖、蕈糖、甘露醇;不发酵乳糖、蔗糖、肌醇;靛基质阴性,V-P阴性,产生硫化氢。分离出的C菌株发酵葡萄糖、尿素,不发酵乳糖、蔗糖、麦芽糖、蕈糖、甘露醇、山梨醇、肌醇、枸椽酸盐、卫茅醇、硫化氢阴性,V-P阴性、过氧化酶阴性。

3.5药敏试验结果分离菌株药敏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药敏试验结果

- 8 -

- 9 -

3.6动物接种试验

雏接种后第3天早上部分开始出现症状,随后其他试验雏相继出现症状,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同,其中A菌株较B菌株、C菌株症状严重。一周内统计灭亡病雏,A 菌株试验组全部死亡,B菌株试验组死亡1只,C菌株试验组死亡2只,试验雏死后进行剖检,并取脏器涂片镜检和培养特性观察,结果与所分离菌株完成全致,滴服生理盐水对照组雏全部存活。

4讨论与结论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病料的分离、鉴定以及禽场环境的监测,确诊禽场群感染的沙门氏菌菌群种类是白痢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和尚待进一步定群、定型的C菌株。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硫酸卡那霉素、菌必治、新霉素、多粘菌素B、环丙沙星等为高度敏感性药物。

- 10 -

参考文献

1.陆承平:《兽医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王利明,刘宏艳:“禽沙门氏菌的分离和鉴定”.《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年第2期

3.马呈珠,薛良辉,张红,王晓红:“山东省286起沙门菌食物中毒分析”.《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年第1期

4.李庆德,原志伟,沈巍:“沙门氏菌的危害及其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湖北畜牧兽医》,2010年第1期

5.丁福辉,赵立山,吕晓东:《兽医化验技术》.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 11 -

致谢

时光荏苒,我即将结束我的大学生活,迈向新的工作岗位。在我学习生活期间,老师们对我进行了无私的帮助和严格的教导,特别要向我的指导教师何老师致以敬意。他以严谨的学风,广博的知识,热忱的态度赢得了广大学生的尊敬。在我论文创作完成期间,他给予我莫大的帮助与鼓励。

我还要向我学院其他教师致意,向曾经传授我知识的老师等表达我真诚的谢意,正是在您们的言传身教下,我才得以成长、进步。

- 12 -

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方法

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方法 1试剂与仪器 1.1所用器具 三角烧瓶、玻璃珠、具塞试管、培养皿、1000μL枪头、5mL枪头、称量勺、接种环、接种针 1.2仪器:分析天平、恒温培养箱、微型振荡器、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 1.3所用试剂和培养基 1.3.1缓冲蛋白胨水(BPW)培养基 称取BPW培养基20.1g,加入蒸馏水1L,搅拌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以90mL/瓶分装到各锥形瓶,并于121℃灭菌15min,冷至常温。 1.3.2四硫磺酸钠煌绿(TTB)增菌液 取TTB增菌液基础93.6g,加入蒸馏水1L,搅拌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分装于锥形瓶中,每瓶100mL。 将锥形瓶放入灭菌锅中,121℃灭菌20min;冷至30℃,每100mL基础培养基中加入TTB配套试剂碘液和煌绿各一支(开启前用75%酒精棉消毒西林瓶表面),混合均匀。 2、操作步骤 2.1配制BPW培养基(第一天) 2.2培养基冷却至室温后,对培养基和整个房间进行紫外灭菌15分钟,关灯60min 后使用。(第一天) 2.3预增菌(第一天) 称量样品10g至含BPW培养基的锥形瓶,并及时盖上盖子,150rpm下振荡10min,于36℃±1℃培养18h左右。 2.4配制TTB增菌液(第一天) 2.5增菌(第二天) 2.5.1接种和培养 轻轻摇动培养过的样品混合物,移取1mL,转种于9mLTTB增菌液内,于42℃±1℃培养18h~24h。 2.5.2培养现象 菌名菌号生长状况 TTB培养特征 静置后浑浊CMCC(B)50071 伤寒沙门氏菌良好 静置后浑浊良好鼠伤寒沙门氏菌 CMCC(B)50115 静置后清亮不生长大肠埃希氏菌 ATCC25922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方法解读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方法乳酸细菌是一类能利用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通称。为兼性厌氧菌,杆状或球状,革兰氏阳性菌,无芽孢,不运动。营养要求高,需要提供丰富的肽类氨基酸维生素。在琼脂表面或内层形成较小的白色或淡黄色的菌落。 通常用作为有益微生物的菌种有乳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乳酸片球菌、双歧杆菌、屎肠球菌、戊糖片球菌等。 乳杆菌常用MRS琼脂作半选择培养基。当乳杆菌仅是复杂区系中的部分菌类 时,SL培养基常用作为选择性培养基。对于芽孢乳杆菌常用GYP培养基,链球菌有TYC培养基、MS培养基。M17培养基被用作乳球菌的分离培养基。 嗜酸乳杆菌属于乳杆菌属的一个种。其特性为:杆菌,两端圆,不运动,无 鞭毛。粪肠球菌为革兰氏阳性,圆形或椭圆形。 乳酸片球菌细胞呈球状,直径0.6~1.0μm,在直角两个平面交替形成四联状,一般细胞成对生,单生者罕见,不成链状排列。革兰氏阳性,不运动,兼性厌氧。在MRS培养基上菌落小,呈白色。沿洋菜穿刺线的生长物呈丝状。 乳酸菌在一般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微小菌落,不易观察,所以分离时先富集培养并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分离培养基一般添加西红柿、酵母膏、吐温-80等物质,也常常加入醋酸盐,因醋酸盐能抑制部分细菌生长,对乳酸菌无害。 培养基中添加碳酸钙,乳酸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作为分离鉴别的依据,通过对生成的乳酸量进行性能鉴定。 乳酸菌生长繁殖时需要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微氧,一般菌落比较小。分离培养基一般可添加西红柿酵母膏油酸吐温等物质,均具有促进生长作用。也常常添加醋酸盐抑制有些细菌的生长,对乳酸菌无害。 一.筛选方法: 1.溶钙圈法: 利用一些产酸类细菌在含CaCO3的培养基上产生CaCO3溶解圈,从而筛选出这些产酸类细菌,可用于乳酸菌的筛选。 其中培养基中加入CaCO3的作用是:①鉴别能产生酸的细菌;②中和产生的酸,以维持培养基的PH。 筛选过程:样品预处理→梯度稀释至10-6→选择合适的稀释度涂布→37℃培养

沙门氏菌的检验

沙门氏菌的检验 食品学院14食品质量与安全1班 刘文敏柳基炜卫杰恒温紫君 2 2 2 2 摘要:本实验采用GB/T4789.4-2010的检测方法测定鸡场中的沙门氏菌。通过本实验学习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和技术,了解沙门氏菌的一些生化特性;本实验先用显色培养基找出可疑菌落,再做生化试验找出可疑的典型性的沙门氏菌,再通过血清学试验最终确定是否为沙门氏菌属。 关键词:沙门氏菌接种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 前言 沙门氏菌病是公共卫生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畜共患病种之一,其病原沙门氏菌属于肠道细菌科。沙门氏菌是一个统称,泛指 2000 多种有紧密连系的细菌,包括引起食物中毒,导致胃肠炎、伤寒和副伤寒的细菌。虽然只有少数人因沙门氏菌而患病,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中,由沙门氏菌引起的占大多数。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检验食品中沙门氏菌,已经成为了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1]。国标法(GB4789.4-2010)是目前中国规定的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标准检测方法,也是基层实验室普遍采用的检测方法,它根据沙门氏菌的生长特点和生化特性,采取前增菌、增菌、分离、生化试验和血清学鉴定5个步骤进行[2]。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仪器设备 均质器、三角烧瓶、平皿、玻璃棒、接种棒 恒温培养箱:36℃±1℃,42℃±1℃ 吸管:1 mL(具 0.01 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电子天平PL602-S,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手提式不锈钢压力蒸汽灭菌锅SYQ-DSX-280B,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 1.1.2试剂药品 鸡肠、靛基质试剂、沙门氏菌O和H诊断血清、API20E生化试剂盒或VITEKGNI 生化鉴定卡 1.1.3培养基 蛋白胨水(BPW)、四硫磺酸钠煌绿(TTB)、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亚硫酸铋(BS)琼脂、HE琼脂、三糖铁琼脂、蛋白胨水、尿素琼脂、氰化钾、氰化钾对照、赖氨酸脱羧酶、赖氨酸脱羧酶对照、甘露醇、山梨醇、β-D半乳糖苷(ONPG)培养基 1.2 实验方法 1.2.1培养基的制备 1.2.1.1培养基的配制步骤 蛋白胨水(BPW):称取蛋白胨10g、氯化钠5g、磷酸氢二钠9g、磷酸二氢钠1.5g、蒸馏水1000ml,将各成分加入蒸馏水中,搅混均匀,静置约 10 min,煮沸溶解,调节 pH,高压灭菌 121 ℃,15 min。分装10瓶,每瓶90ml 四硫磺酸钠煌绿(TTB):高压灭菌 121 ℃,15 min灭菌冷却后至30℃,每100ml 基础培养液加碘液2ml,煌绿液1ml 1.2.1.2配制培养基的注意事项 (1)按照说明书上的用量进行换算,称取准确分量的合成培养基粉末; (2)加热煮沸溶解培养基时,留意锅内水位的变化,水位下降可再添加适量的水,以免水分蒸发过多,导致后面分装不够量; (3)往试管中放小导管时,注意处理气泡。 1.2.2 沙门氏菌群检测 1.2.2.1沙门氏菌检测程序

乳杆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乳杆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乳杆菌作为公认的安全级微生物,具有促消化、抗菌、增强免疫力等多种益生功能,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工程和畜牧业,其中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戊糖乳杆菌较为常用。在发酵工程中,噬菌体的污染可造成不可忽视的后果,严重影响产品品质,甚至导致发酵失败。 本研究通过噬菌体富集法从酸菜中分离出两株烈性乳杆菌噬菌体,分别命名为LpeD和Lpa804,并对这两株噬菌体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鉴定。通过电镜观察,噬菌体LpeD和Lpa804均具有典型的二十面体头部和非收缩性尾部,均属于尾噬菌体目、长尾噬菌体科。 根据宿主范围测定结果,噬菌体Lpa804可感染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 PA106和L.plantarum SC),而噬菌体LpeD可感染戊糖乳杆菌(L.pentosus KLDS1.0413)和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KLDSl.0344)。一步生长曲线的测定结果显示,噬菌体LpeD的潜伏期为15min,裂解期为90min,裂解量为194PFU/cell;噬菌体Lpa804的潜伏期为30min,裂解期为105 min,裂解量为221 PFU/cell。 理化因素对噬菌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噬菌体LpeD和Lpa804均对热敏感,LpeD 在56℃作用2 min全部失活,Lpa804在63℃作用2 min全部失活。噬菌体LpeD 和Lpa804在pH 4-12的环境中较为稳定,显示了较强的酸碱耐受性。 紫外线照射并不能使噬菌体LpeD和Lpa804完全灭活,二者在紫外线照射20 min后均仍有部分噬菌体颗粒存活。噬菌体LpeD和Lpa804对乙醇和异丙醇较敏感,35%乙醇作用10 min可使LpeD全部失活,25%乙醇作用10 min可使Lpa804 全部失活。 35%异丙醇作用10 min可使LpeD全部失活,25%异丙醇作用10 min可使

沙门氏菌的检验

沙门氏菌的检验 2.2 恒温培养箱:36 ℃±1 ℃,42 ℃±1 ℃。 2.3 均质器。 2.4 振荡器。 2.5天平:感量0.1 g。 2.6 无菌锥形瓶:容量500 mL,250 mL。 2.7 无菌吸管:1 mL(具0.01 mL 刻度)、10 mL(具0.1 mL 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2.8 无菌培养皿:直径90 mm。 2.9 无菌试管:3 mm×50 mm、10 mm×75 mm。 2.10 无菌毛细管。 2.11 pH 计或pH 比色管或精密pH 试纸。 3 培养基和试剂 3.1 缓冲蛋白胨水(BPW):见附录A 中A.1。 3.2 四硫磺酸钠煌绿(TTB)增菌液:见附录A 中A.2。 3.3 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见附录A 中A.3。 3.4 亚硫酸铋(BS)琼脂:见附录A 中A.4。 3.5 HE 琼脂:见附录A 中A.5。 3.6 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XLD)琼脂:见附录A 中A.6。 3.8 三糖铁(TSI)琼脂:见附录A 中A.7。 3.9 蛋白胨水、靛基质试剂:见附录A 中A.8。 3.10 尿素琼脂(pH 7.2):见附录A 中A.9。 3.11 氰化钾(KCN)培养基:见附录A 中A.10。 3.12 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见附录A 中A.11。 3.13 糖发酵管:见附录A 中A.12。 3.14 邻硝基酚β-D 半乳糖苷(ONPG)培养基:见附录A 中A.13。 3.15 半固体琼脂:见附录A 中A.14。 3.16 丙二酸钠培养基:见附录A 中A.15。 1 前增菌 称取25 g(mL)样品放入盛有225 mL BPW 的无菌均质杯中,以8 000 r/min~10 000 r/min 均质 1 min~ 2 min,或置于盛有225 mL BPW 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 min~2 min。 2 增菌 轻轻摇动培养过的样品混合物,移取1 mL,转种于10 mL TTB 内,于42 ℃±1 ℃培养18 h~24h。同时,另取1 mL,转种于10 mL SC 内,于36 ℃±1 ℃培养18 h~24 h。 3 分离 分别用接种环取增菌液1 环,划线接种于一个BS 琼脂平板和一个XLD 琼脂平板(或HE 琼脂平板或沙门氏菌属显色培养基平板)。于36 ℃±1 ℃分别培养18 h~24 h (XLD 琼脂平板、

乳酸菌得分离、纯化与鉴定

乳酸菌得分离、纯化与鉴定 第一部分:乳酸菌得分离、纯化 一、实验器材: 1、实验药品新鲜乳酸饮料(市售)、脱脂奶粉、蔗糖、1、6%溴甲酚绿乙醇溶液(溴甲酚绿、无水乙醇)、酵母膏、琼脂、革兰氏染液(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沙黄)、75%乙醇、香柏油、1mol/L NaOH、1mol/L HCl、碳酸钙; 0、4gNaOH固体、4、2ml浓HCL(分析纯) 、20gCaCO3固体、酵母膏20g 、琼脂30g 香柏油、脱脂奶粉100g 、蔗糖10g; 2、仪器与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光学显微镜、培养箱、pH试纸、酸乳瓶、培养皿(φ9或φ12)、试管、300ml三角瓶(带玻珠)、移液管、天平、500ml锥形瓶、250ml锥形瓶、250ml烧杯。 二、实验步骤: 1、培养基配制(BCG牛乳培养基): (A)溶液:取脱脂乳粉100g,水500ml,加入1、6%溴甲酚氯乙醇溶液1ml,混合均匀后分装入三角瓶于高压蒸汽灭菌锅80℃灭菌20 min;(1、6%溴甲苯酚绿(BCG)乙醇溶液用1、6g溴甲酚绿加入20ml无水乙醇中,再加水至100ml制成) (B)溶液:酵母膏10g,水500ml,CaCO3 10g,琼脂20g,加热溶解,用精密pH试纸调节pH到6、8,分装入三角瓶后在103kPa 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以无菌操作趁热将(A)(B)溶液均匀混合。 2、药品配制 2、1 结晶紫:结晶紫乙醇饱与液(结晶紫2g溶于20ml 95%乙醇中)20ml,1%草酸氨水溶液80ml。将两液混匀,放置24小时后过滤即可。 2、2 卢哥氏碘液:碘1g,碘化钾2g,蒸馏水300ml。先将碘化钾溶于少量蒸馏水中,然后加入碘使之完全溶解,再加入蒸馏水300ml即成。 2、3 蕃红溶液:番红2、5g,95%乙醇100ml,溶解后存于密闭得棕色瓶中。用时取20ml与80ml蒸馏水混匀即可。 2、4 0、1%得吕氏美蓝染液:A液:美蓝0、3g,95%乙醇300ml;B液:0、01% KOH 100ml。混合A与B液即成,按1:100稀释即可。 2、4 生理盐水:称取9g氯化钠,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稀释到1000毫升。 3、菌悬液得配制

痢疾杆菌分离与鉴定培训

痢疾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濮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许银怀 第一节概述 志贺菌属(Shigellae)细菌又称痢疾杆菌,引起人类及灵长类动物细菌性痢疾。 1899年由日本人志贺首先发现。 全球每年感染人次约为1.65亿,死亡110万,发病率、死亡率居感染性腹泻之首位。 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如阿根廷990.6/10万、印度972.3/10万;发达国家相对较低,如美国6~12/10万、德国2.7/10万、法国0.3/10万;我国上世纪50~80年代发病率在46.37~1018.93/10万之间。 近20年痢疾发病率在法定传染病中由第一位降至第三位,但在卫生状况不良的地区,发病率仍居高不下。 人群对细菌性痢疾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受到感染,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据估计,在临床就诊的腹泻病人中的5%~15%是志贺菌引起的,而因腹泻死亡病例中有75%是志贺菌感染造成的。 发展中国家福氏志贺菌最常见,发达国家以宋内志贺菌为主。美国

宋内志贺菌>75%,但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仍以福氏志贺菌常见。 鲍氏志贺菌最先在印度发现,除印度次大陆地区较为常见外,其它地区较为少见。 细菌性痢疾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为夏秋季,通常在7~9月份。 细菌性痢疾防治仍需探索、研究内容: 细菌性痢疾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发病强度、分布特征、病原学特点缺乏全面、准确的数据; 缺乏快速、简便的病原学诊断方法,细菌性痢疾漏诊和误诊现象普遍; 志贺菌耐药性谱的不断扩大,细菌性痢疾抗菌治疗难度加大; 洗手、母乳喂养、安全饮水、粪便无害化处理等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的落实需要强化; 目前所用痢疾菌苗免疫保护效果仍需进一步评价。 第二节病原学 一、抗原分类 志贺菌属细菌有菌体(O)抗原,某些新分离菌株有表面(K)抗原。 (一) 菌体(O)抗原 1.型特异性抗原:多糖,光滑型菌株主要抗原;分A、B、C、D 4个群及35个抗原型。 2.群特异性抗原:光滑型菌株次要抗原,主要存在于B群,籍此将菌型分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第一部分:乳酸菌的分离、纯化 一、实验器材: 1.实验药品新鲜乳酸饮料(市售)、脱脂奶粉、蔗糖、1.6%溴甲酚绿乙醇溶液(溴甲酚绿、无水乙醇)、酵母膏、琼脂、革兰氏染液(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沙黄)、75%乙醇、香柏油、1mol/L NaOH、1mol/L HCl、碳酸钙; 0.4gNaOH固体、4.2ml浓HCL(分析纯) 、20gCaCO3固体、酵母膏20g 、琼脂30g 香柏油、脱脂奶粉100g 、蔗糖10g; 2.仪器与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光学显微镜、培养箱、pH试纸、酸乳瓶、培养皿(φ9或φ12)、试管、300ml三角瓶(带玻珠)、移液管、天平、500ml 锥形瓶、250ml锥形瓶、250ml烧杯。 二、实验步骤: 1.培养基配制(BCG牛乳培养基): (A)溶液:取脱脂乳粉100g,水500ml,加入1.6%溴甲酚氯乙醇溶液1ml,混合均匀后分装入三角瓶于高压蒸汽灭菌锅80℃灭菌20 min;(1.6%溴甲苯酚绿(BCG)乙醇溶液用1.6g溴甲酚绿加入20ml无水乙醇中,再加水至100ml制成) (B)溶液:酵母膏10g,水500ml,CaCO3 10g,琼脂20g,加热溶解,用精密pH试纸调节pH到6.8,分装入三角瓶后在103kPa 121℃高压蒸汽灭菌 20Min。 以无菌操作趁热将(A)(B)溶液均匀混合。 2.药品配制 2.1 结晶紫:结晶紫乙醇饱和液(结晶紫2g溶于20ml 95%乙醇中)20ml,1%草酸氨水溶液80ml。将两液混匀,放置24小时后过滤即可。 2.2 卢哥氏碘液:碘1g,碘化钾2g,蒸馏水300ml。先将碘化钾溶于少量蒸馏水中,然后加入碘使之完全溶解,再加入蒸馏水300ml即成。 2.3 蕃红溶液:番红2.5g,95%乙醇100ml,溶解后存于密闭的棕色瓶中。用时取20ml与80ml蒸馏水混匀即可。

乳酸菌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乳酸菌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刘海音张超 (长春师范学院生物系,长春,130032) 摘要:本文采用BCG牛乳培养基琼脂平板筛选乳酸菌,经过连续6次以上的传代,以达到分离提纯,镜检时观察到链球状和杆状两种形状。为了鉴定分离出的菌种,做了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如吲哚试验的反应结果为阴性,糖发酵试验的反应结果为阳性。此外还进一步做了小型发酵实验,检测出了乳酸的存在⑴。以上实验结果符合乳酸菌的特征,从而证实该分离出的菌种为乳酸菌,杆状的叫做短乳杆菌,链球状的叫做乳链球菌。 关键词:乳酸菌分离鉴定 乳酸菌为一群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以获取能量,并生成大量乳酸的一类细菌的总称。利用发酵技术保藏食品,最典型的是通过乳酸菌的发酵。这在发酵乳工业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利用天然的或经筛选的乳酸菌发酵,已经生产出多种不同类型的发酵乳。因而分离和鉴定乳酸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报告采用BCG牛乳培养基琼脂平板筛选和分离乳酸菌,利用镜检观察到了链球状和杆状两种形状。通过吲哚试验和糖发酵试验以及小型发酵实验证明该菌种为乳酸菌,杆状的叫做短乳杆菌,链球状的叫做乳链球菌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1.1选用沈阳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乳品一厂生产的辉山纯酸奶 1.1.2 培养基 BCG牛乳培养基 A(溶液):脱脂奶粉100g, 水500 ml, 加入1.6%溴甲酚绿(B.C.G)乙醇溶液1 ml, 80 摄氏度灭菌20 min. B(溶液):酵母膏10 g, 水500 ml, 琼脂20 g, PH : 6.8 121摄氏度灭菌20 min 以无菌操作趁热将A ,B 溶液混合均匀后倒平板。 乳酸菌培养基 牛肉膏5 g , 酵母膏5 g , 蛋白胨10 g ,葡萄糖10 g , 乳糖5 g , 氯化钠5 g , 水1000 ml , PH : 6.8 121摄氏度湿热灭菌20 min 蛋白胨水培养基

沙门氏菌基本知识及检测方法

沙门氏菌基本知识及检测方法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是肠杆菌科的一个大属,有2000多个血清型,我国发现的约有100个。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猪、牛、羊、家禽、鸟类、鼠类等多种动物的肠道和内脏中。1880年Eberth首先发现伤寒杆菌,1885年Salmon分离到猪霍乱杆菌,由于Salmon发现本属细菌的时间较早,在研究中的贡献较大,遂定名为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本属细菌绝大多数成员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能引起人和动物的败血症与胃肠炎,甚至流产,并能引起人类食物中毒,是人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最主要病原菌之一。 根据沙门氏菌的致病范围,可将其分为三大类群。第一类群:专门对人致病。如伤寒沙门氏菌、副伤寒沙门氏菌(甲型、乙型、丙型)。第二类群:能引起人类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沙门氏菌群,如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纽波特沙门氏菌等。第三类群:专门对动物致病,很少感染人,如马流产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致病性最强的是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其次是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和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 一、沙门氏菌属的生物学特征: 1.形态染色特性:G-无芽孢杆菌。大小通常为 0.7~1.5μm × 2.0~5.0μm,菌端钝圆,散在,偶有短丝状,无荚膜,除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均有周身鞭毛,能运动,绝大多数菌株有菌毛。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0~42℃,最适生长温度为37℃,适宜pH为6.8~7.8,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旺盛,胆盐可促进其生长。 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0~42℃,最适生长温度为37℃;适宜pH为6.8~7.8;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旺盛;胆盐可促进其生长。 §普通琼脂:圆形、光滑、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或不太整齐的中等大小(2 ~ 4mm)菌落。鸡白痢、鸡伤寒、猪副伤寒、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等只能长成细小菌落。§麦康凯琼脂和伊红美兰琼脂(EMB):菌落无色半透明

沙门氏菌生化鉴定修订稿

沙门氏菌生化鉴定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沙门氏菌生化试验判定步骤 表1 三糖铁琼脂 赖氨酸脱羧酶初步判断斜面底层产气硫化氢 产碱红产酸黄+(-)+(-)黑+紫可疑沙门氏菌产碱红产酸黄+(-)+(-)黑-黄可疑沙门氏菌产酸黄产酸黄+(-)+(-)黑+紫可疑沙门氏菌 三糖铁琼脂原理分析:本培养基适合于肠杆菌科的鉴定。用于观察细菌对糖的利用和硫化氢(变黑)的产生。该培养基含有乳糖、蔗糖和葡萄糖的比例为10:10:1,只能利用葡萄糖的细菌,葡萄糖被分解产酸可使斜面先变黄,但因量少,生成的少量酸,因接触空气而氧化,加之细菌利用培养基中含氮物质,生成碱性产物,故使斜面后来又变红,底部由于是在厌氧状态下,酸类不被氧化,所以仍保持黄色。而发酵乳糖的细菌,则产生大量的酸,使整个培养基呈现黄色。如培养基接种后产生黑色沉淀,是因为某些细菌能分解含硫氨基酸,生成硫化氢,硫化氢和培养基中的铁盐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亚铁沉淀。 底层产酸:是因为细菌分解糖类物质使酚红退色变黄。 斜面产碱,低层产酸:是细菌分解葡萄糖(不能分解乳糖和蔗糖),由于量较少进而分解蛋白胨而产碱变红。因为底层是厌氧环境,葡萄糖分解慢,24小时培养后还没分解蛋白胨产碱;而斜面是需氧环境分解较快,一般8小时左右就把葡萄糖分解完(此时斜面也是酸性),但继而分解蛋白胨产碱,斜面又转为碱性。 2-志贺氏菌:都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大多不发酵乳 糖,不产生H2S。 4-大肠杆菌: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大多数能分解乳糖,不 产生H2S。 3-沙门氏菌:能分解葡萄糖,不发酵乳糖,大多数产生H2S, 多数产气。 赖氨酸脱羧酶试验 1、试验管及对照管均要加一层约10mm厚的灭菌石蜡或矿物油以覆盖表面,此可使培养基中的溶解氧通过细菌消耗掉,并控制培养基的pH。 2、阳性试验管培养初期(10—12h)因发酵葡萄糖产酸变黄,继续培养由于氨基酸脱羧产生胺类而使培养基由酸变碱,故又由黄变为紫色。阴性试验管则始终呈黄色。 氨基酸脱羧酶试验 ?(1)原理:某些细菌可产生氨基酸脱羧酶使氨基酸脱羧生成胺和二氧化碳。由于胺的生成使培养基变为碱性,可用指示剂指示出来。?(2)方法:将待检菌分别接种于1支氨基酸(赖氨酸,鸟氨酸或精氨酸)脱羧酶试验管和1支氨基酸脱羧酶对照管(无氨基酸),各覆盖至少高度的无菌

细菌鉴定学习

现有一株细菌宽度明显大于大肠杆菌的粗壮杆菌,请你鉴定其革兰氏染色反应.你 怎样运 传统的细菌革兰氏染色法操作繁琐,初学者不易掌握,寻找一种简便方法。方法:玻璃片上将细菌与碱液混合,用接种环或接种针往上挑,观察有无丝状物出现,我们把它叫作“细菌拉丝实验”。结果:用本法鉴别细菌革兰氏染色性质,G^-菌有丝状物出现,即拉丝实验阳性,G^+菌无丝状物,拉丝实验阴性经过对照使用,本法具有快速,准确,简便,结果易判断,成本低廉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由于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不同,革兰氏染色法可使有的细菌染上初染的的紫色,为革兰氏阳性细菌,有的细菌染上复染的的红色,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染色后为红色,细菌形态为短小的杆状,单个存在。枯草杆菌是革兰氏阳性菌,染色后为紫色,细菌形态为杆状,比大肠杆菌大,可排成链状的,有的菌体里有椭圆芽孢(无色)或在视野中有散在的芽孢。 实验十肠杆菌科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是一大群寄居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多数为肠道的正常菌群,但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寄居部位发生改变时可引起感染。根据其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DNA同源性等可将肠杆菌科分为120多个菌种,其中与医学密切相关的有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等。 一、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E. coli)俗称大肠杆菌,是寄居于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当机体抵抗力下降、该菌侵入肠外组织或器官,可引起急性炎症或继发感染;有些血清型可引起腹泻。从水和食品中检出较多大肠杆菌时,可判断它们已被粪便污染。因此,大肠杆菌常被作为饮水、牛乳及食品的卫生学检测指标。 (一)形态与培养特性 【材料与方法】 1.大肠杆菌革兰染色标本片。 2.大肠杆菌普通琼脂平板、SS平板、中国蓝平板、伊红美蓝(EMB)平板培养物。 【结果】 1.大肠杆菌为革兰阴性、中等大小杆菌,两端钝圆或稍弯曲,呈分散排列。 2.菌落特征(表10-1)。 表10-1 大肠杆菌在普通琼脂平板及选择鉴别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 培养基菌落特征 普通琼脂平板圆形,中等大小,灰白,整齐,光滑菌落 SS平板呈红色 中国蓝平板呈蓝色 伊红美蓝平板呈紫黑色,有金属光泽 (二)生化反应 【材料与方法】 1.取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分别接种于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发酵管,37℃培养24h,观察结果。 2.取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分别接种于双糖铁培养基,37℃培养24h,观察结果。 3.靛基质产生、甲基红、VP、枸橼酸盐利用试验(IMViC试验),见实验四。 【结果】

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

培养基名称: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 英文名称:Chromogenic Salmonella Agar 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用途:用于沙门氏菌的快速分离和鉴定。 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使用原理: 蛋白胨和酵母膏粉提供碳氮源和微量元素;氯化钠可维持均衡的渗透压;琼脂是培养基的凝固剂;胆盐抑制革兰氏阳性菌;选择性添加剂增强培养基的抑制杂菌的能力;混合色素分别与沙门氏菌和大肠菌群所对应的酶发生特异性反应,水解底物,释放出显色基团,在淡黄色平板上沙门氏菌产生品红色的菌落,大肠菌群产生蓝绿色的菌落。 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配方(每升): 蛋白胨19.6g 酵母膏粉3g 氯化钠5g 胆盐 1.5g 琼脂12g 混合色素 6.4g 最终pH7.0±0.2 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使用方法: 1、称取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47.5g,混合均匀加热至100℃,并按常规不断搅拌直至完全溶解(不能持续高温加热,建议不要重复煮溶),不需高压灭菌,冷至50℃,加入10支沙门氏菌选择性添加剂(冻干粉每支需先用1ml无菌水溶解),混匀,倾注灭菌平皿。 2、按国家标准、SN标准、FDA标准或其它方法制备样品液与增菌液。 3、建议使用二步增菌法: (1)前增菌:将处理过的样品25g置于225mL缓冲蛋白胨水中,混合均匀后37℃培养6~8h; (2)选择性增菌:取前增菌液1mL加入到9mL四硫磺酸钠煌绿增菌液(TTB)中,混合均匀后37℃培养18~24h;

4、用接种环取增菌液一环,划线接种于沙门氏菌显色平板上,置于36±1℃培养18-24小时。 5、观察结果。挑取显色平板上呈品红色,扁平透明,边缘光滑,直径约2mm的可疑菌落进行进一步的试验。 6、可使用MicrogenTMGN-ID或API20E或生化管试验,对疑似沙门氏菌菌落进行生化鉴定。 质量控制: 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倾注平皿后呈淡黄色,下列菌株接种后于36±1℃培养18—24h生长情况如下表。 菌名菌号生长状况培养特征 鼠伤寒沙门氏菌CMCC50115良好菌落品红色 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良好菌落蓝绿色 奇异变形杆菌CMCC(B)49005良好菌落无色 粪肠球菌ATCC29212受抑制----- 贮存:贮存于避光、阴凉干燥处,用后立即旋紧瓶盖。贮存期二年。 规格:可配置1L的培养基干粉。

沙门氏菌生化鉴定

沙门氏菌生化试验判定步骤 三糖铁琼脂 赖氨酸脱羧酶初步判断斜面底层产气硫化氢 产碱红产酸黄+(-)+(-)黑+紫可疑沙门氏菌产碱红产酸黄+(-)+(-)黑-黄可疑沙门氏菌产酸黄产酸黄+(-)+(-)黑+紫可疑沙门氏菌 三糖铁琼脂原理分析:本培养基适合于肠杆菌科的鉴定。用于观察细菌对糖的利用和硫化氢(变黑)的产生。该培养基含有乳糖、蔗糖和葡萄糖的比例为10:10:1,只能利用葡萄糖的细菌,葡萄糖被分解产酸可使斜面先变黄,但因量少,生成的少量酸,因接触空气而氧化,加之细菌利用培养基中含氮物质,生成碱性产物,故使斜面后来又变红,底部由于是在厌氧状态下,酸类不被氧化,所以仍保持黄色。而发酵乳糖的细菌,则产生大量的酸,使整个培养基呈现黄色。如培养基接种后产生黑色沉淀,是因为某些细菌能分解含硫氨基酸,生成硫化氢,硫化氢和培养基中的铁盐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亚铁沉淀。 底层产酸:是因为细菌分解糖类物质使酚红退色变黄。 斜面产碱,低层产酸:是细菌分解葡萄糖(不能分解乳糖和蔗糖),由于量较少进而分解蛋白胨而产碱变红。因为底层是厌氧环境,葡萄糖分解慢,24小时培养后还没分解蛋白胨产碱;而斜面是需氧环境分解较快,一般8小时左右就把葡萄糖分解完(此时斜面也是酸性),但继而分解蛋白胨产碱,斜面又转为碱性。 2-志贺氏菌:都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大多不发酵乳糖, 不产生H2S。 4-大肠杆菌: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大多数能分解乳糖,不产 生H2S。 3-沙门氏菌:能分解葡萄糖,不发酵乳糖,大多数产生H2S,多 数产气。 赖氨酸脱羧酶试验 1、试验管及对照管均要加一层约10mm厚的灭菌石蜡或矿物油以覆盖表面,此可使培养基中的溶解氧通过细菌消耗掉,并控制培养基的pH。 2、阳性试验管培养初期(10—12h)因发酵葡萄糖产酸变黄,继续培养由于氨基酸脱羧产生胺类而使培养基由酸变碱,故又由黄变为紫色。阴性试验管则始终呈黄色。 氨基酸脱羧酶试验?(1)原理:某些细菌可产生氨基酸脱羧酶使氨基酸脱羧生成胺和二氧化碳。由于胺的生成使培养基变为碱性,可用指示剂指示出来。?(2)方法:将待检菌分别接种于1支氨基酸(赖氨酸,鸟氨酸或精氨酸)脱羧酶试验管和1支氨基酸脱羧酶对照管(无氨基酸),各覆盖至少高度的无菌石蜡油,35℃孵育1~4d,观察结果。(3)结果:若为溴甲酚紫指示剂,则试验管紫色为阳性,黄色为阴性,对照管应为黄色。(4)应用:主要用于某些细菌种间的鉴别,如赖氨酸用于产气肠杆菌(阳性)与阴沟肠杆菌(阴性);鸟氨酸用于阴沟肠杆菌(阳性)和克雷伯菌(阴性);精氨酸用于阴沟肠杆菌(阳性)和产气肠杆菌(阴性)等。 精氨酸双水解酶试验?(1)原理:精氨酸经两次水解后,生成鸟氨酸、氨及二氧化碳。鸟氨酸又在脱羧酶的作用下生成腐胺。氨及腐胺均为碱性物质,故可使培养基变碱,用指示剂指示出来。??(2)方法:将待检菌接种于试验培养上,置

沙门氏菌检测

沙门氏菌检测 1 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1.1 冰箱:2℃~5℃。 1.2 恒温培养箱:36℃±1℃,42℃±1℃。 1.3 均质器。 1.4 振荡器。 1.5 电子天平:感量0.1g。 1.6 无菌锥形瓶:容量500ml,250ml。 1.7 无菌吸管:1ml(具0.01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1.8 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 1.9 无菌试管:3mm×50mm、10mm×75mm。 1.10 无菌毛细管。 1.11 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 1.12 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 2 培养基和试剂 2.1 缓冲蛋白胨水(BPW):见附录中1。 2.2 四硫磺酸钠煌绿(TTB)增菌液:见附录中2。 2.3 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见附录中3。 2.4 亚硫酸铋(BS)琼脂:见附录中4。 2.5 HE琼脂:见附录中5。 2.6 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XLD)琼脂:见附录中6。 2.7 沙门氏菌属显色培养基。 2.8 三糖铁(TSI)琼脂:见附录中7。 2.9 蛋白胨水、靛基质试剂:见附录中8。 2.10 尿素琼脂(pH7.2):见附录中9。 2.11 氰化钾(KCN)培养基:见附录中10。 2.12 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见附录中11。

2.13 糖发酵管:见附录中12。 2.14 邻硝基酚β-D半乳糖苷(ONPG)培养基:见附录中13。 2.15 半固体琼脂:见附录中14。 2.16 丙二酸钠培养基:见附录中15。 2.17 沙门氏菌O和H诊断血清。 2.18 生化鉴定试剂盒。 3 操作方法 3.1 试验前准备 3.1.1 将供试品及所有已灭菌的平皿、锥形瓶、匀浆杯、试管、量筒、吸管(1ml、10ml)、稀释剂等移至操作室内。准备好足够用量,避免操作中出入操作间。3.1.2 开启无菌室紫外杀菌灯和洁净工作台的空气过滤装置30min。 3.1.3 操作人员用肥皂洗手,关闭紫外杀菌灯,进入缓冲间,换工作鞋,用消毒液洗手或用乙醇棉球擦手,穿戴好无菌衣、帽、口罩、手套等。 3.1.4 操作前先用乙醇棉球擦手、工作台面,再用乙醇棉球擦拭供试品瓶、盒、袋等的开口处周围,待干后用灭菌剪刀或镊子将供试品启封。 3.2 前增菌 称取25g(ml)样品放入盛有225ml BPW的无菌均质杯中,以8000r/min~10000r/min均质1min~2min,或置于盛有225ml BPW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min~2min。若样品为液态,不需要均质,振荡混匀。如需测定pH 值,用1mol/ml无菌NaOH或HCl调pH至6.8±0.2。无菌操作将样品转至500ml锥形瓶中,如使用均质袋,可直接进行培养,于36℃±1℃培养8 h~18h。如为冷冻产品,应在45℃以下不超过15min,或2℃~5℃不超过18h解冻。 3.3 增菌 轻轻摇动培养过的样品混合物,移取1ml,转种于10ml TTB内,于42℃±1℃培养18 h~24h。同时,另取1ml,转种于10ml SC内,于36℃±1℃培养18h~24h。 3.4 分离 分别用接种环取增菌液1环,划线接种于一个BS琼脂平板和一个XLD琼脂平板(或HE琼脂平板或沙门氏菌属显色培养基平板)。于36℃±1℃分别培养18h~24h(XLD琼脂平板、HE琼脂平板、沙门氏菌属显色培养基平板)或40h~48h

乳酸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学院:漓江学院年级专业:09生物技术 组员:吴汉川200913007005 杨隆荷200913007006 李翠200913007007 王志远200913007008 乳酸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放线菌的菌种特性和分离方法 2初步掌握军中筛选方法设计 3掌握平菌种的选育 二、实验原理 乳酸菌是指以糖为原料,属于真细菌纲真细菌目中的乳酸细菌科。乳酸细菌科根据细胞呈球状或呈杆状,又分成乳酸杆菌族和链球菌族。 在BCG 牛乳培养基琼脂平板上,乳酸菌菌落大约1-3 mm,圆形隆起,表面光 的溶滑或稍粗糙,呈乳白色、灰白色或暗黄色;在产酸菌落周围还能产生CaCO 3 解圈。乳酸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涂片镜检细胞杆状或链球状。 乳酸杆菌呈杆状,成单杆、双杆或长丝状;乳酸杆菌,呈球状,成对或短链或长链状。乳酸菌革兰氏染色后呈蓝紫色。 平板涂布法平板涂布法是将样品经稀释之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个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但菌落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 生理盐水:称取9g氯化钠,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稀释到1000毫升。 四、实验器材与试剂 含乳酸菌的酸奶、结晶紫、卢哥氏碘液、95%乙醇、蕃红溶液、灭菌CaCO3粉末、NaCl; BCG牛乳培养基:(A)溶液:脱脂乳粉100g,水500mL,加入1.6%溴甲酚绿(B.C.G)乙醇溶液1mL,80℃灭菌20min。(B)溶液:酵母膏10g,水500mL,琼脂20g, pH6.8, 121℃湿热灭菌20min。以无菌操作趁热将(A)、(B)溶液混合均匀后倒平板。 1000ml烧瓶一个, 无菌培养皿9个, 500ml容量三角瓶2个,25ml无菌移液管1只,20ml无菌试管7只,1ml无菌移液管6只,培养基分装器一个,玻棒2根, 无菌涂布器3只,酒精灯一盏,接种环一个,天平,牛角匙,漏斗,漏斗架,载玻片,盖玻片,pH试纸若干,液体石蜡,棉塞,吸管,牛皮纸,线绳、标签等。 五、实验步骤 1.菌悬液的配制 取1洁净三角瓶,盛以225ml生理盐水;7只洁净试管,各盛9ml的生理盐水;加塞包扎于在103kPa 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得到无菌生理盐水。

酸菜中乳酸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研究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Z H E J I A N G Y U Y I N G C O L L E G E 毕业设计(论文) (2011届) 题目酸菜中乳酸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研究 分院/系信息技术与应用系 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班级08食品 学号08263101 学生姓名俞丹 指导教师茅小燕 日期2011年5月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

酸菜中乳酸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研究 摘要:酸菜作为东北的传统食品,历史悠久,营养丰富,口味醇厚,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研究表明,天然发酵酸菜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大多对健康有益。细菌素(baeteriocin)是由细菌产生的一种抗生代谢产物,含对同源种或近似种有拮抗作用的蛋白质或多肽物质。本研究从自然发酵的酸菜汁中分离出3株高产酸菌,利用经典分类法即在产乳酸、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细菌学鉴定。结果表明,3株菌分别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etarium)和肠膜明串珠菌Cleuconostoc mcscnteroides)。 关键词:酸菜汁;乳酸菌;筛选;分离鉴定

目录 1前言 (3) 2材料与方法 (3) 2.1 材料与试剂 (3) 2.2.1 材料 (3) 2.2.2 主要试剂与仪器 (3) 2.2.3 培养基 (4) 2.2 方法 (4) 2.2.1 乳酸菌的分离筛选 (4) 2.2.2 乳酸菌鉴定 (4) 3结果与分析 (5) 3.1 乳酸的分离筛选结果 (5) 3.2 乳酸菌的鉴定结果 (6) 3.2.1 纸层析乳酸定性结果 (6) 3.2.2 形态学鉴定结果 (6) 3.2.3 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结果 (7) 4结论 (10)

沙门氏菌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范围1.本法适用于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验。 2.设备和材料 处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2.1冰箱:2℃~5℃。 2.2恒温培养箱:36℃±1℃,42℃±1℃。 2.3均质器。 2.4振荡器。 2.5电子天平:感量0.1g。 2.6无菌锥形瓶:容量500mL,250mL。 2.7无菌吸管:1mL(具0.01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2.8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 2.9无菌试管:3mm×50mm、10mm×75mm。 2.10无菌毛细管。 2.11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 2.12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 3.培养基和试剂 3.1缓冲蛋白胨水(BPW)。 )增菌液。TTB四硫磺酸钠煌绿(3.2.

3.3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 3.4亚硫酸铋(BS)琼脂。 3.5HE琼脂。 3.6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XLD)琼脂。 3.7沙门氏菌属显色培养基。 3.8三糖铁(TSI)琼脂。 3.9蛋白胨水、靛基质试剂。 3.10尿素琼脂(pH7.2)。 3.11氰化钾(KCN)培养基。 3.12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 3.13糖发酵管。 3.14邻硝基苯β-D-半乳糖苷(ONPG)培养基。 3.15半固体琼脂。 3.16丙二酸钠培养基。 3.17沙门氏菌O和H诊断血清。 3.18生化鉴定试剂盒。 4.检验程序 沙门氏菌检验程序见图1。

检样36℃±1℃,18h~ 24h 25g(mL)样品36℃±1~℃,℃±42118h24h ℃,18h~24h 1mL+SC10mL 1mL+TTB10mL 36℃±1℃,40h~48h 36℃±1℃,18h~24h 1沙门氏菌检验程序图操作步骤5. 前增菌5.1称取25g(mL)样品放入盛有225mLBPW的无菌均质杯中,以8000r/min~10000r/min 均质1min~2min,或置于盛有225mLBPW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min~2min。若样品为液态,不需要均质,振荡混匀。如需测定pH值,用1mol/mL无菌NaOH或HCl调pH至6.8±0.2.无菌操作将样品转至500mL锥形瓶中,如使用均质袋,可直接进行培养,于36℃±1℃培养8h~18h。

沙门氏菌生化鉴定

沙门氏菌生化试验判定步骤 三糖铁琼脂原理分析:本培养基适合于肠杆菌科的鉴定。用于观察细菌对糖的利用和硫化氢(变黑)的产生。该培养基含有乳糖、蔗糖和葡萄糖的比例为10:10:1,只能利用葡萄糖的细菌,葡萄糖被分解产酸可使斜面先变黄,但因量少,生成的少量酸,因接触空气而氧化,加之细菌利用培养基中含氮物质,生成碱性产物,故使斜面后来又变红,底部由于是在厌氧状态下,酸类不被氧化,所以仍保持黄色。而发酵乳糖的细菌(e.coli),则产生大量的酸,使整个培养基呈现黄色。如培养基接种后产生黑色沉淀,是因为某些细菌能分解含硫氨基酸,生成硫化氢,硫化氢和培养基中的铁盐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亚铁沉淀。 底层产酸:是因为细菌分解糖类物质使酚红退色变黄。 斜面产碱,低层产酸:是细菌分解葡萄糖(不能分解乳糖和蔗糖),由于量较少进而分解蛋白胨而产碱变红。因为底层是厌氧环境,葡萄糖分解慢,24小时培养后还没分解蛋白胨产碱;而斜面是需氧环境分解较快,一般8小时左右就把葡萄糖分解完(此时斜面也是酸性),但继而分解蛋白胨产碱,斜面又转为碱性。 2-志贺氏菌:都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大多不发酵乳糖, 不产生H2S。 4-大肠杆菌: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大多数能分解乳糖,不产 生H2S。 3-沙门氏菌:能分解葡萄糖,不发酵乳糖,大多数产生H2S,多 数产气。 赖氨酸脱羧酶试验 1、试验管及对照管均要加一层约10mm厚的灭菌石蜡或矿物油以覆盖表面,此可使培养基中的溶解氧通过细菌消耗掉,并控制培养基的pH。 2、阳性试验管培养初期(10—12h)因发酵葡萄糖产酸变黄,继续培养由于氨基酸脱羧产生胺类而使培养基由酸变碱,故又由黄变为紫色。阴性试验管则始终呈黄色。 氨基酸脱羧酶试验(1)原理:某些细菌可产生氨基酸脱羧酶使氨基酸脱羧生成胺和二氧化碳。由于胺的生成使培养基变为碱性,可用指示剂指示出来。 (2)方法:将待检菌分别接种于1支氨基酸(赖氨酸,鸟氨酸或精氨酸)脱羧酶试验管和1支氨基酸脱羧酶对照管(无氨基酸),各覆盖至少0.5cm高度的无菌石蜡油,35℃孵育1~4d,观察结果。(3)结果:若为溴甲酚紫指示剂,则试验管紫色为阳性,黄色为阴性,对照管应为黄色。(4)应用:主要用于某些细菌种间的鉴别,如赖氨酸用于产气肠杆菌(阳性)与阴沟肠杆菌(阴性);鸟氨酸用于阴沟肠杆菌(阳性)和克雷伯菌(阴性);精氨酸用于阴沟肠杆菌(阳性)和产气肠杆菌(阴性)等。 精氨酸双水解酶试验 (1)原理:精氨酸经两次水解后,生成鸟氨酸、氨及二氧化碳。鸟氨酸又在脱羧酶的作用下生成腐胺。氨及腐胺均为碱性物质,故可使培养基变碱,用指示剂指示出来。 (2)方法:将待检菌接种于试验培养上,置35℃孵箱孵育1~4d,观察结果。(3)结果:溴甲酚紫指示剂呈紫色为阳性,酚红指示剂呈红色为阳性。黄色为阴性。 (4)应用:主要用于肠杆菌科及假单胞菌属的鉴定。 非发酵菌:是一大群不发酵葡萄糖或以氧化形式利用糖、需氧或兼性厌氧、无芽孢的革兰阴性杆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