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五术概论

道家五术概论
道家五术概论

道术概论

作者:添平道人

孔子50学《易》,我也是快50才真正开始学《易》。我原本对道教及道术研究不多,虽然受对国学有一定修养的家父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有爱好。但“生在红旗下”,在老人家“破除迷信”思想指导下的学校学习成长。在华西医科大学念书时,也有中医和针炙课程,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为到华西医院就医的病人看过中医、在针炙科给病人扎过针炙。但对易学和以道教医学为主的中医不很相信,常以以“不科学”对待。离开学校刚参加工作的几年,也读过《周易》等书籍,但在不到30岁就成为医院副院长,6、7年间由副院长、院长而转任一个著名的地级市卫生局领导,算是在政途上行走,自然放弃了对《周易》的研习。在经历了我的朋友、同学、也同样是医生出身的“些子老道”几次给我本人和我的朋友神乎其神的命运和事项测算后,深感道家思想和道家的技术深入中国人的社会生活,至今仍然发挥巨大的作用,原本就是玄学的东西,得到老百姓认可、在生活中有效,没有必要拿是否科学来衡量。得益于家传的厚重国学基础,以及我自己在华西医科大学先后八年的学习经历,有一定的现代医学和中医功底,经过多年的研修,对建立在以阴阳、五行、八卦为理论依据和以《周易》理论基础之上的道家五

术,有所感悟,在此与大家分享。

第一章道术概论

道教是唯一追求今生今世健康、快乐、长寿的宗教。

道术,道家五术,秦汉前称方术,是道家寻求人生健康、快乐、长寿的方法,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道术一词源于《庄子.天下篇》,与“方术”、“方技”一个意思,道教中人也称为“仙术”。道教的道术很多,如占卜、符篆、祈禳、禁咒、内丹、外丹、炉火黄白、辟谷、行跷、房中、仙药、服气等等,主要分为山(仙)、医、命、卜、相五类,故称五术。五术,山、医、命、相、卜,其基本构成都是源自易经。易经涵盖时空,宇宙的万事万物,都阴阳相互对立又能相互转化。

一、五术之“山”

“山”也叫“仙”,就是利用灵修、养生、静坐、武学、食疗,筑基、玄典、符咒等方术来修练肉体与精神。因为多半在山中修业,所以称为“山”道。是道家的修仙之术,是修心养性、锻炼身体的秘术,是最深奥、最神秘、也是最容易被人理解为“迷信”的一种道术。“山”是秘术中最不容

易达到的境界,严格地说,它是凡人修仙道的工夫,是求超脱的形而上之追求。“山”主要包含“玄典”、“养生”、“修密”三部分的修习,第一阶段为玄典,接着是养生,最后是修密。也有秘术门派将“山”分为仙、道、幻、灵、兵五种方法,而其范围不离上述三部分。

“玄典”,是以老子、庄子思想为基础,通过研习达到修心养性的一种方式。一切可以修身养性的好书都可以用来修习,如《老子》、《庄子》、《列子》、《孙子》、《太公阴符经》、《黄帝内经》、《道藏》等书籍都可被拿来充实思想、参悟宇宙道理。

“养生”,是利用“天丹、人丹、地丹”的方法,以造成强身体的阶段,追求健康长寿。主要通过炼丹的方法来实现。道家的炼丹法,包括天丹、人丹、地丹。天丹法又叫“筑基法”,是利用禅、静坐、呼吸、拳法、气功、武术等法以控制精、气、神,进而增进体力。人丹法又叫“房中术”,是通过与异性交接而修炼养生。地丹法又叫“食饵法”,是利用补药、药酒及日常饮食以增进体能,治疗疾病。

“修密”,是借着意念或符咒法术,以增强身心的能力。符咒是一种通灵、修炼的法术,其主要作用是避邪镇煞、趋吉避凶。

二、五术之“医”

“医”是保护人类的健康、以治疗疾病为主体的术法,是通过《针灸》、《方剂》、《灵治》三种方法,达保持健康、治疗疾病的一种学问。道教医学是中医的基础和主流,所以有“岐黄源于道”之说,中国古代的大医学家,大多是是修道之人——道士。

方剂,是使用药剂治病的术法,又叫做汤药,以“望、闻、问、切”四种独特的诊断法,根据“实虚、热寒”等证诊断疾病,应用易卦整理药剂的处方,将各种药物制成散剂、丸剂来治疗疾病和修炼的一种方术。

针灸,针法和灸法和合称,利用人的脉络、气血循环的原理以针和灸来治病。利用人的脉络、气血循环的原理,以诊断法四诊,而决定证应六十四卦及十二支以针灸刺激来治疗疾病的方术。

灵治,利用掌握人的心灵(心理状态),进而以治疗人疾病的一种方术。类似于现代医学的“心理治疗”和“催眠术”治疗。

三、五术之“命”

所谓“命”,就是透过推理命运的方式来了解人生,以穹达自然法则,进而改善人命运的一种学问。“命”是占卜

“人”的事体,因此以人的“以生年月日时”为基本,探求人之命运。其论命方式主要以紫微斗数、子平八字推命术、星平会海等方式了解人生,以穷达自然法则,进而改善人命运。“断易推命”、“六壬推命”、“奇门推命”、“太乙推命”这些只能说是占术的运用,并不是“命”的主流。“命”是以推定人的命运,进而达到趋吉避凶的一种学问。

紫微斗数:是运用“虚星与天干、地支”的占术,由宋朝陈希夷仙人根据“河图”“洛书”所创的占术。斗数派别可分为两大主流:一是以《星系为主》;另一则以《四化为主》。《星系为主》以十四主星所组成六十星系,彼此互相干涉所产吉凶互应,经整理成《紫微星诀》为论理依据。《四化为主》以紫微星辰为经,飞星四化为纬,相互对待,互生体用,其论理依据《斗数秘仪》。

子平八字推命术:八字推命是运用“天干与地支”八字五行生克刑冲推衍吉凶的占术。相传于战国鬼谷子用《前定命数》取其年干、时干为人论命,由唐朝李虚中整理《李虚中命书》以年为主为人推命,再经宋朝徐子平《渊海子平评注》改以日为人推命依据,后经明朝刘明温《滴天髓》加以阐微。以生年、月、日、时为基础,推出十干配合季节论其五行生克,占卜人之吉凶成败祸寿夭。

星平会海:星平会海就是利用人之八字,以月亮、太阳为中心,来推人之命运的一种占术。

星宗:是运用“实星、虚星与天干、地支”的占术,不但需要天文学的知识使用实星,同时也用到虚星,算法极为复杂,其论断先观主曜,次察身星,当以二十八宿为本,十一曜为用,尊莫尊乎日月,美莫美于官福,贵贱定格,贫富论财,贤愚识其高卑,寿夭究其元气,此先天之大要。

四、五术之“相”

所谓“相”,包括印相、名相、人相、家相、墓相等五种,以观察存在于现象界形相的一种方术。我的朋友“些子老道”其实擅長观风水。

印相,印章是权力的凭证,通过观看人的印章,以取定命运的方法。

名相,是以人的姓名或店铺的名称,通过五格剖相,同时运用命理等结合来推断吉凶发展。

人相,主要有手相、面相、体相、摸骨、痣相等,通过观察面、手部的纹线与气色等推断吉凶、病理。代表著作有《观人于微》、《相理衡真》、《神相铁关刀》、《水镜神相》、《麻衣神相》、《金铰剪》等。

家相,也就是阳宅的风水,以观察其格局,进行分析来推断对人类所居住的吉凶。

墓相,也就是阴宅,以通过选地安葬祖先,而达到对后代子孙荫庇。

五、五术之“卜”

所谓“卜”,它包括占卜、选吉、测局三种,其目的在于预测及处理事情,其中占卜的种类又可分为“易断”及“六壬神课”。卜术渊源流长,历史朝代中的军事家大多精通此术,汉朝的诸葛亮、唐朝的李淳风、宋朝的邵康节、明朝的刘伯温、清朝的曾国藩等等,卜术从周易演化而来,如《梅花易数》、《纳甲断易》、《六壬神课》、《太乙神数》、《奇门遁甲》等数术学。有的门派在卜的这一部分还包括预言、克应占梦、测字解字、签贴、姓名学等。

占卜,以《易经》为理论依据,结合天、人、地三界所相互制约而推断吉凶。

选吉,主要著作以《奇门遁甲》为代表,通过布局、布斗、符咒等结合,处理事物发展不吉的因素。主要运用于古代军事。

测局,以《太乙神数》为代表,通过十二运卦象之术,推算国家政治命运、气数、历史变化规律。

儒家与道家性哲学观念之比较

【摘要】儒家、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学派,儒道有关性哲学问题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儒道的性哲学思想同源同质,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旨在通过对儒道两家性观念异同之比较,以增强人们对其性哲学思想的了解。 【关键词】儒家;道家;性哲学 1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pkuhsc, beijing 100083, china 2 research institute of neuroscience, pkuhsc,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最大的哲学学派,占居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道家强调以“道”为最高信仰,相信人通过某种修炼能得道成仙、长生不死。儒道共同构成中国传统信仰的基本框架,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渗透在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医学、药物学、养生学、气功学、化学以及社会心理、社会习俗、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两种文化体系之间,既有共同点和联系,又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下面仅就二者性哲学观念的异同,做一分析比较。 1性的本体论之同异 1.1同源同质的“阴阳说” 在性哲学本体论上,儒道两家是同源同质,都赞同阴阳天命观,将《周易》之阴阳说作为性哲学的基础。《周易》中明确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把万事万物分成阴阳两个基本范畴,阳象征雄性、光明、主动和渗透,它出现于山中,用连续直线、天蓝色、奇数或龙等表示;阴象征雌性、黑暗、被动和吸附,它出现于河流之中,用六道不连续的短线、红色、偶数或虎等表示。阳与阴都始于太极。为此,天为阳、地为阴,君为阳、臣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夫为阳、妻为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互补。世界所有过程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表现。《易》卦中,组成乾卦的阳爻为“―”符号,组成坤卦的阴爻为“--”符号,上面两个符号分别是男女性器官象形之简化,各代表男根和女阴。《老子》中提出:“谷神不死,是谓玄牝(指雌性生殖器官),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法自然。”孔子指出:“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认为两性与阴阳相符、相通,性行为符合天地阴阳的变化规律[1]。 1.2性本体差异:性为“人之本性”与“天地之法” 儒道两家虽都同取法《易》,崇尚“阴阳说”的性哲学本体论,但也有异见。如《孟子•告子上》中说:“食、色,性也”,性被儒家看作是人之本性;而道家则把阴阳、雌雄、男女两性关系推崇到崇高、极致、主导的地位,认为性的结合导致阴阳作用,产生新的生命。如《周易•系辞》中指出:“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老子《道德经》中说:“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即“玄牝门”(雌性或女性生殖器)为天地之根本。“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因而,它是天地之大义、宇宙之大法则的“道”,是一切生命的基础和构成万物、人类、社会的本源。这正是道家性观念的基础和核心[2]。 2性的崇拜分歧:女性生殖崇拜与男性生殖崇拜 随着人类的进化发展,人类性系统、性功能的逐渐完善,人们感受到男女生殖器接触获得的极大愉悦,认识到性、性交与怀孕、生育的关系。同时,中国古代泛灵论哲学认为,每

《医心方》房中养生文献述略

《医心方》房中养生文献述略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高文铸 摘要:<医心方》一书是古代房中文献的集成和类编。本文详细阐述了《医心方>一书所收载的房中文献以及其对房中内容的分类,房中术的特点和技巧,证实了《医心方》一书是研究古代房中术的重要资料,丰富了中医学养生保健的内涵。 TheOutlineaboutHealthPreservingDocuments inSexualLifeoftheOldBookYixinfang WenzhuGao Abstract:ThisarticlebrieflydiscussesthecontributionofYixinfangtohealthpreservinginsexuaIlifefromthreeaspects.1)TheoutlineofYixinfanginsexualdocuments.2)TheclassificationofYixinfanginsexualcontents.3)ThecharacteristicsofYixinfanginsexualskills.KeyWords:YixinfangSexualLifeHealthPreening ‘汉书?艺文志》分方技为四类,即医经、经方、房中、神仙。今医经、经方两类以其具有较高的科学水准和实用价值一直绵续下来,神仙养生之说,如按摩、导引、服饵、炼丹之类也不同程度地得以保存,独“房中”类著作.由于内容神秘.受到封建社会意识的不断冲击,加之后世对“房中术”的歪曲,不断衍变成一些荒诞不经的东西,而不被人们所接受,逐渐便淹没夭折了,以致今天没有一部完整的著作保存下来。但它毕竟是祖国医学发展历史阶段中的一种现象。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何况古代房中类著作.并非都是纵欲行乐的内容。它主张“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殒命”.同其它三类一样,“皆生生之具,王官一守也”。它的失传,无疑对学术研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损失。从医药文化的历史角度去挖掘研究这支学术,还是非常必要的。而《医心方)一书,则非常丰富地收载了古代房中术的资料,卷第二十八为房中专卷,是古代房中文献的集成和类编。 一、《医心方》收载的房中文献概况 房中文献自(汉志'著录,直到唐代屡有新篇。宋代以后由于宋儒理学的影响,性文化受到了遏制,此类著作便转入地下活动了。今检汉、唐史志著录,大体有以下几种:《汉书?艺文志):o‘容成明道)二十六卷;@《务成子朋道)三十六卷;o‘尧舜阴道)二十三卷;④《汤盘庚阴道'二十卷;⑤<天老杂子阴道)二十五卷;⑥‘天一阴遭>二十四卷;⑦(黄帝三王养阳方》二十卷;@(三家内房有子方)十七卷。 《隋书?经籍志>:①<杂嫁娶房内图术>四卷;②‘彭祖养性经)一卷;@又<彭祖养性)一卷;④《玉房秘诀>十卷;⑤又‘玉房秘诀)八卷;⑥又《新撰玉房秘诀>九卷;⑦‘索女秘道经)一卷;⑧《玄女经>一卷;@‘索女方)一卷;@<郊子说阴阳经)一卷;o‘序房内秘术>一卷;@《徐太山房内秘要>一卷。 ‘1日唐书一经籍志》:①《玉房秘术》一卷;②‘玉房秘录诀)一卷。 117

道家五种养生法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 刘玉贤 道教,是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道教徒追求得道成仙,故它乐生、重生和贵术。在长期的修道证真的过程中,创立了系统的养生理论,撰写了大量养生著作,形成了体系庞大、包罗万象的道教养生学。道教养生学,堪称中国传统养生学的集大成者。从道教发展史上看,道教养生学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道教草创至西晋末,为道教养生学发展的第一阶段,此阶段各种养生之术俱已萌芽,尤以守一、内丹、房中、符箓最为系统;东晋至唐末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道教养生医道最为发达,外丹、服气、存思、辟谷、调息等功法均盛行于世;唐末以后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道教养生诸派渐归内丹一途。南北朝时刘韶把道教养生之道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最上乘者指先秦时代老子提出的清静无为;中乘者为秦汉方士们主张的神仙服饵;最下乘的是东汉道教创始人张道陵要求五斗米道徒修持的符篆禁庵(《灭惑论》)。宋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依修炼的内容分为清净派、炼养派、服食派和符篆派四类。宋元以后的道教大致分为炼养派(又称丹鼎派,在北方者称全真派)和符篆科教派(即正一派)两大派。本文总结前贤的创见并结合中医学理沦,将道教养生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浅述之。 一、养神之道 道教和道家虽然并不相同,但道教始终以道家尤其是老庄哲学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方法论作为其养生学的理论墓础、方术来源和实践规范。道家宣扬清静无为、静观玄览、含德抱一、虚心坐忘,追求内心的安宁,主张“道法自然”。道教继承这种离俗超凡的精神,发展并实践为出世的养神之道,以“清静无为,离境高坐”为其主要特征。 养神之道的上限极难确定.早在《老子》、《庄子》和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已提出“专气致柔”的养神之道。《老子》中“虚其心,实其腹”、“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等论述,原始道典《太平经》中详尽地论述了守一、潜心n}养的方法,认为养神乃一切养生的烤础和前提。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中提倡“守其一”之道,主张欲长生不死须恬偷澹泊、涤除嗜欲,必须静寂无为,忘其形骸。魏晋时在上层社会中颇具影响的上清派,创建了较为系统的存思“丹田”之道。南北朝时的著名文学理论家刘把在《灭惑论》中将“清静无为”列为道教养生的最上乘等。但最为系统地论述道教养神之道的代表作,还要首推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据《庄子·大宗师》中记载的颜回“坐忘观”而撰写的《坐忘论》一书。 《坐忘论》认为,养神之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此提出“安心坐忘之法”的七阶论:(1)“信敬”。“夫信者,道之根;敬者,德之蒂”。“根深则道可长,蒂固则德可茂”。强调欲养生则须心诚德正。(2)“断缘”。此即要求“去物欲,简尘事”,与一切有为俗事相隔绝,除去对物质利益的追求。(3)“收心”。物欲之起,皆因我之知觉、感觉及思维意识的存在,欲长生则必“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老子》)。(4)“简事”。一切身外之物,皆“情欲之余好,非

中国古代房中养生学

中国古代房中养生学 性事法则 善用八益避免七损 我国古代房中术与气功有着密切的关系,主张房中术与气功应同时进行操练,即将 气功、导引引入房中术,达到延年祛病的目的。所谓八益,是指气功导引与两性交接相 结合的八种方式八个步骤。所谓七损,是指男女交合有七种做法对身体有害,合称七损 八益,倘若不能运用八益、避免七损,那么人到了四十岁阴精就自然的衰减一半,五十 岁起居生活显得衰老,六十岁则听觉失聪且视力不明,七十岁下体干枯而上体衰虚,阳 器痿软不用,眼泪和鼻涕一起流出,完全是个衰老夫子了。要想延缓这种衰老、恢复健 康也有办法,那就是除去七损,以救治疾病,采用八益来补益精气。 八益的具体内容:一是调治精气,二是致其津液,三是了解交合的适宜时机,四是 蓄养精气,五是调和阴液,六是聚精益气,七是保持精气盈满,八是防止性的衰退,核 心是保精积气。 八益的具体做法是:清晨起床,静坐,伸直脊背,放松臀部,徐缓呼吸,导气下 行。这就是“治气”;徐徐吞咽舌下津液,臀髋下垂,伸直脊背,收敛肛门,使气机通 畅,谓之“致沫”,先嬉戏爱抚,神气和畅,情意相感,女方有性的要求时才交台,这 叫“知时”;交合时,放松脊背,收敛肛门,导气下行,聚致前阴,此谓蓄养精气;交 接时,阴茎的抽送出入不要粗暴与急速,宜和缓轻柔,这叫“和沫”;睡卧醒来,使阴 茎勃起,坚硬挺拔而择时以进,这叫“积气”;交合达到性兴奋的高潮,纳气运行于脊 背,停止性器的摆动,吸引天气,导气下行,静静地等待,这就叫做“待赢”;房事将 要结束时,宜将余精洒尽,并趁阴茎未完全软痿时即退出,此谓“走倾”。由此可知, 八益主要自容是指在两性交合的全过程中,如何将气功导引与性行为或者交合方法相结 合,入静调神,放松导气,和缓保精,达到养生祛病的目的。这正是我国古代房中养生 学的特点之一。

道家五术概论

道术概论 作者:添平道人 孔子50学《易》,我也是快50才真正开始学《易》。我原本对道教及道术研究不多,虽然受对国学有一定修养的家父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有爱好。但“生在红旗下”,在老人家“破除迷信”思想指导下的学校学习成长。在华西医科大学念书时,也有中医和针炙课程,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为到华西医院就医的病人看过中医、在针炙科给病人扎过针炙。但对易学和以道教医学为主的中医不很相信,常以以“不科学”对待。离开学校刚参加工作的几年,也读过《周易》等书籍,但在不到30岁就成为医院副院长,6、7年间由副院长、院长而转任一个著名的地级市卫生局领导,算是在政途上行走,自然放弃了对《周易》的研习。在经历了我的朋友、同学、也同样是医生出身的“些子老道”几次给我本人和我的朋友神乎其神的命运和事项测算后,深感道家思想和道家的技术深入中国人的社会生活,至今仍然发挥巨大的作用,原本就是玄学的东西,得到老百姓认可、在生活中有效,没有必要拿是否科学来衡量。得益于家传的厚重国学基础,以及我自己在华西医科大学先后八年的学习经历,有一定的现代医学和中医功底,经过多年的研修,对建立在以阴阳、五行、八卦为理论依据和以《周易》理论基础之上的道家五

术,有所感悟,在此与大家分享。 第一章道术概论 道教是唯一追求今生今世健康、快乐、长寿的宗教。 道术,道家五术,秦汉前称方术,是道家寻求人生健康、快乐、长寿的方法,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道术一词源于《庄子.天下篇》,与“方术”、“方技”一个意思,道教中人也称为“仙术”。道教的道术很多,如占卜、符篆、祈禳、禁咒、内丹、外丹、炉火黄白、辟谷、行跷、房中、仙药、服气等等,主要分为山(仙)、医、命、卜、相五类,故称五术。五术,山、医、命、相、卜,其基本构成都是源自易经。易经涵盖时空,宇宙的万事万物,都阴阳相互对立又能相互转化。 一、五术之“山” “山”也叫“仙”,就是利用灵修、养生、静坐、武学、食疗,筑基、玄典、符咒等方术来修练肉体与精神。因为多半在山中修业,所以称为“山”道。是道家的修仙之术,是修心养性、锻炼身体的秘术,是最深奥、最神秘、也是最容易被人理解为“迷信”的一种道术。“山”是秘术中最不容

儒家道家释家养生完整版

儒家道家释家养生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各家养生 养生,又称摄生。养,即保养、调养、护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儒家养生:

儒家的养生妙处在于能精则精,不能精则安贫乐道。心境的安宁与舒适才是最重要的。《论语·述而篇》中说:“饭蔬食,饮水,曲胧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还有“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孟子云:“孟子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食色性也,儒家的养生在吃和男女之事上有很多论述。 《论语·乡党第十》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噎而蝎,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用白话文说就是,不因为东西很精细就吃的特饱。饭久了味道就会变,鱼肉放久就会腐败,这样的饭菜就不要吃。饭菜的颜色变了不要吃,味道变了不要吃。没有煮熟不吃,不是吃饭的时候就不要吃东西。不是用正规的方法割的肉不吃。调味品没放对吃。肉虽然很多,但是不能吃的肉比吃的饭还多,不能把肉当饭吃。饮酒要适量,不闹事,不违法。 《论语·乡党第十》并载有“食不语,寝不言”。吃饭不说话,睡觉前不聊天。吃饭说话一来容易噎着,食物容易进入气管。二来,说话时不能好好咀嚼,影响消化。睡前谈心容易造成失明,影响睡眠质量。 在男女方面,孔子曾经说道:“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古人结婚早,其时身体尚未长成,“血气未定”,儒家认为暂时应戒色,是较为明智的,很符合现代20~22岁后结婚的科学原则。但并不讲中年、老年戒色,并讲“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也是正确的。现代医学也认为,禁欲会损害健康,适度性生活有益心神。老年人虽身体渐衰,一年数次性生活也更有益于其健康。

道家房中术的基本修炼过程

道家房中术的基本修炼过程 (1).筑基:就是要有一个基本健康的身体,与武术和气功的百日筑基功基本是一个概念,并学会腹式呼吸(吸气时缩肚子,呼气时鼓肚子),有一定的定力,比如意守丹田时的时间要保持长一点(20-30分钟以上),练习肺活量,就是憋气练习,起码要练到憋气的时间长到心里数术50-100个.而且要禁止房事,为以后打基础,禁止房事是必要的,不要认为房中术就是性技巧,也不要认为房中术都是性交时练的功夫,为了以后能够进入双修,筑基时一定要禁止房事.具有这4个基本功后方可进一步修炼房中术,筑基不牢,练也白练,贪功心切者,早晚白费工夫.筑基所用的时间长短也是因人而异. (2).炼药化精:最好盘坐,不习惯的,也可以坐在沙发上,以浑身放松的姿势,如双手放在腹前,象练气功一样, 以呼吸为风,牢记匀,细,长,憋,4个字,腹式呼吸,以由唾液和体内精华(想象的)为药,意念想象有一个红色的温暖的火,将积聚在丹田里的药,慢慢的烧热,缓缓地不断地加入风,药,火,这就是练药化精.这个时期一定更要禁止房事,这个过程非常重要,是生长身体内各种内分泌物质的过程,包括精液,血液,各种激素,和身体内一切强壮身体的物质.练到此时有如下特征: 1.身体非常强壮,不生病,抵抗力很强,也就是身体非常健康,相当于太极拳等公园气功的功效, 2.注意力已经非常集中,(没有走神,和心猿意马的现象) 3.腹式呼吸自如,成为习惯. 4.呼吸顺畅,均匀,缓慢,从容,时间很长. 5.脾气明显改善,不急不燥,处世大度,厚道. 6.丹田发热,腹部及下身有如性交的快感,甚至有要射精的感 觉.(为了防止射精,一定要忍精不泄,或者用手压住会阴底部,或者干脆起身停止修炼)这个过程因人而异,时间或者1个月,或者几个月,依赖原来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上述6个特征不出现,也是不可向下练,同样是练也白练. (3).采药:炼精化炁的过程,在第2层次练习时,出现会阴发热,阴茎博起,就要射精时,瞪眼,咬牙,慢慢地用鼻吸气,意念有白色的亮气由会阴吸沿小周天的轨迹吸到头顶,再顺到丹田.反复地做,直道射精感消失.这步功夫的修炼要运用熟练,成功率高达100%(不射精),之后便可以双修.

六朝方士房中秘术

江西社会科学#$%&’($)*+$%,)+$-&+-. 哲学研究 /000年第11期 2收稿日期3/00040"4/0 2作者简介3朱越利51"!!—6,男,河北省定州市人。中国道教学院教授。主要著作有《道经总论》、 《道藏分类解题》等。 2摘要3本文考证认为,彭祖道和五行之道皆为晋代房中术。本文从历史文献中勾稽了这两个 派别的代表人物和经典,分析了其内容。并指出,六朝重要的房中术资料还有《养性篇》、《养性延命录》、《仙经》、《黄老玄示经》和《大清经》等。 2关键词3彭祖道;五行之道;六朝房中术2中图分类号37"81 2文献标识码39 2文章编号3100!481:;5/000611400!"40< 一、《彭祖经》的年代和彭祖派 撰于萧梁时期的《洞真太上太霄琅书》亦是重要的古上清经。该经卷"提出“七经之道”,依次为仁经、义经、智经、信经、德经、道经。又说:“玄、素、黄帝、容成、彭铿、巫咸、陈赦习学七经,演述阴阳,生生为先。先人之志,非但七人。七人迹多,亦号七经”。我们不妨将前一种七经称为道德七经,后一种七经称为阴阳七经。这是说,玄女等人学习道德七经,撰有阴阳七经。该经卷<将玄素之道与服御、吐纳、金丹等,都看作遣欲求不死方的辅佐之术。该经的宣传,表明魏晋以来玄素之道、涓彭之术、容成御女术等在继续流行。 至于阴阳七经,托名玄女撰的《玄女经》、托名素女撰的《素女经》和巫咸撰《子都经》,它们都是汉代 经典,这是我们已知的。现在我们需要查一下所谓黄 帝、容成、彭铿和陈赦撰的其余四部经。 梁阮孝绪《七录序》引《七录目录》曰:“房中部十三种,十三帙,三十八卷”。这1=种之中大概包括上述阴阳七经在内。但《七录目录》已佚,我们无法肯定这一点,书名亦不得而知。 不过葛洪《抱朴子内篇?遐览》开列了一个道经书目,为道教书目的滥觞。其中在《元阳子经》之后、《入山经》之前开列“《玄女经》、《素女经》、《彭祖经》、《陈赦经》、《子都经》、《张虚经》、《开门子经》、《容成经》”等八部经。除《张虚经》和《天门子经》外,这八部经中的其余六部经的名称,与阴阳七经的六位作者的姓名相同,盖非巧合。由此推断,所谓容成撰的经叫做《容成经》,所谓彭铿撰的经叫做《彭祖经》,所谓陈赦撰的经叫做《陈赦经》。黄帝所撰为何经,仍不明。 论六朝方士的房中术 !朱越利 5中国道教学院,北京 1000<:6

古代密传道家房中术内丹阴阳双修

古代密传道家房中术:内丹阴阳双修 我国古代的“房中术”总结了许多房室养生修炼 方法。其中,道家的“内丹阴阳双修”方法是较为神 秘的一种修炼方法。现代人当然知道靠“男女双修” 是不可能达到“得道成仙”的目的的。但学习他们的 方法却可以大大改善性生质量,这是不容置疑的。 由于这一方法一直以来都是秘传不宣的,能真正 了解、掌握它的人不多。但我本人是气功及民间功法 爱好者,我有缘从前辈中得知了一些关于“男女双 修”的方法。即使以今天的观念来看,它们还是有一 定的科学性的,我在这里和大家作一个简介。 总体上,“内丹阴阳双修法”分三个步骤、阶段: 1、百日筑基:这是将身体调节到最佳状态,为日 后的修炼打下基础的必要措施。它要求在这阶段的一 百天里,做到意守丹田,将人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平衡调节到最好状态。而现代医学已经证明,气功是最好、最自然的调节人体神经、内分泌平衡的自然方法之一。在此阶段,可同时服用一些调节神经、内分泌平衡的中药,道家秘传的“百日丹”是一种很好的神经、内分泌平衡调节药物。 2、止泄固元:此阶段实质是锻炼、提高外生殖器的耐受刺激的强度(阈值)。同时也学习抑制大脑的性兴奋方法,使得“阴阳交合而不泄”。现代人如果掌握了这一方法,早泄也就离去无踪了。 3、“内丹”阴阳双修:到了此阶段,男女就做到了“交而不泄”,而古人相信,此时男女双方进行“内丹”的修炼就更容易“丹成”,从而也就“得道成仙”了。这只能理解为古人对世界、对生命的认知的局限性了。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要纠正或重新在体内形成一个神经反射,是需要3个月左右时间才能完全形成的。这是人的生理特点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百日筑基”则暗合了这一规律。 而提高外生殖器耐受刺激的强度(阈值)、抑制大脑的过度兴奋则同样是现代行为科学治疗早泄的方法了。所以说,“双修法”可以很好地利用来进行改善性生活质量、治疗性功能障碍。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产,我们理应加以很好利用,至于“得道成仙”那就不用理睬它了。 古传道家双修与房中摄生

御术

房事养生与御女心髓 “道家男女双修”也被称为“房中术”或者“御女术”,作为道家养生术中的一种,不管是人们惊叹这套养生法的神奇,还是批判“御女术”是色情游戏、恣情纵欲、破坏人伦的糟粕,可以明确的说这些赞叹和批判的人们并不真正懂得“男女双修”的口诀和心髓。 现在经常会有朋友问我,“房中术”真的是这么神奇吗?“房中术”是一个带色情意味的词汇吗?在“房中术”的众多理论口诀中,有多少符合现代医学,又有多少违反了医学理论呢?的确,如今社会人们对“房中术”存在相当多的误解,甚至把御女术当成神话,有的对“房中御女术”持彻底批判、持否定的态度,而不顾传统的养生理念。 那么“房中御女术”到底是什么呢?明确说房中术是道家的一种养生修炼的方法,只不过是一种精华和糟粕并存在其中的高级的养生术。我们当前要做是“去其糟粕存其精华”,使这种古老又神秘的养生方法为现在人服务。 房中术的精华和糟粕又是什么呢?其精华应该是对性生活升华“交而不漏”和对生命健康养生的“还精补脑”,其糟粕在“恣情纵欲”和“采阴补阳”的对女性的伤害。(注:“交而不漏”并不是指强忍着不泄精,而是把“精”提过“三江口(阴跷脉)”使其升华还补丹田。) 很多人把房中术看做为“神话”,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就算是可能也是非常难以达到的事情。这种认识也是错误,房中术是道家的一门资深的养生术,由于他行持简单而又涉及男女隐私,所以才被包上了神秘的外衣。其实“大道至简”,“御女术”也是这样的一种带有浓厚道家色彩“至简至易”的、“行之快速有效”的养生方法。对于得到口诀传承的人来说,“御女术”也只是一种普普通通的方法和养生的技术。 曾经有个朋友问我“学习房中术,要用多少时间才能学会?” 我半开玩笑的告诉他:“别人教的方法我不知道。如果我来教学的话,10分钟就可以把课程教完,三天他自己就可以学会运用,一个月便能运用自如。”这句话虽然带有玩笑的成分,但是却是事实。因为房中术有“顿法”和“渐法”之分,顿法就是这样快捷。 也许有人问房中术是在鼓励色情纵欲的吗?我的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天地交媾、男女交媾本无垢,垢者人心也。”,这句话是意思是说夫妻间的交合,与自然间的阴阳交泰是一样的,是清净无垢的。而有诟病者并非是此方法,而是人心。佛家讲“业由心生”,方法的本身是并没有过错和善恶之分,但是由于人心,才有了好坏之分。 道家“房中术”已经有数千年的流传历史,1973年于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竹简古医书《天下至道谈》中,已经有了对房中术的详细的论述;在晋时,葛洪祖师在《抱朴子》一书中也有了专门的“房中术”的文章。可是纵观古今的这些文章,所载的内容也只是房中术的一丁点皮毛、枝节,而真正的精华部分和修习的

道家驻颜术

道家驻颜术 *********【道家驻颜术的理论】********* 根据个人具体情况,修习功法,服食丹药以滋养周身血脉,配合个人意念以达青春永固的效果。 也有外用辅助方法,如银针刺穴,外用药胶。浆洗周身, 达到皮肤紧凑,荣养表皮肌肤,使其达到如弱冠之龄的肌肤。 修行有一种阶段叫做“无漏”。 修到这个阶段的前提,是把身上所有病症都祛除了。才能有可能修到“无漏”之身。 而乾道(男道士)和坤道(女道士)的修行功法是不一样的。 在驻颜术方面,坤道的秘术和功法,却远在乾道之上。 所以说,要想真正的青春不老,是需要有一些修行基础的。也就是从根源处着手。

修炼【媚术和驻颜术】的【静坐】事项 【静坐的方法】 静坐的方法,有两大要件。 (1)端正姿势。 (2)调节呼吸, 【静坐前后注意事项】 (1)静室一间,或用卧室,房门关上,窗户打开,不使外人打扰。 (2)制厚的坐垫或是褥子。 (3)静坐之前身着宽松舒服的衣服,使身体和肌肉不受拘束。 (4)身姿平直,脊骨不弯曲,端正坐姿(5)静坐结束后,

宜慢慢睁开双眼,慢慢舒展手足和身体。 【静坐时的两脚】 (1)盘组而坐,即以左胫加于右胫之上,复以右胫加于左胫之上, (2)盘时或以左胫加于右胫之上,或以右胫加于左胫之上。根据个人习惯额额定。 (3)两股交叉如三角形,股之外侧,紧着与褥上,重心自然安定与脐下, (4)初练习者,一定会有麻木感,忍耐。习惯了就没有事了 (5)麻木不能忍受的时者,可左右互换 【静坐时两手】 (1)两手轻轻交握,贴于小腹之前,垂置小腿上。 (2)交握之法,以一手轻握他手四指,两拇指结成交叉形

状。 (3)或以左手握右手,或以右手握左手,随意而为。 (4)两手交握垂下处所,各随人之肢体所宜,或腹下,或股上。 (5)两手下垂及交握指尖,随意为之,不能可以用力。 【静坐时之心境】 (1)宜放下一切,不起妄念。人的意识界,恰如一个舞台,各种观念,犹如各种角色。在意识界里粉墨登场,一刻不得停息。因为一念不起,很难做到,只有通过长时间的修行方能达到。 (2)用反照法,消除妄念。 反照法,就是所说的内视术。常人眼中看到的,都是外物。没有能内视的内容。静坐时闭合了双目。反观自己的意识,先将杂念消除,头绪理清,甲念起,则反照之。不使攀援,乙念起,亦反照之,不使攀援。即使乙念空。其正本清其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