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

本组共有四篇课文和一个“口语交际、习作”,一个“回顾、拓展”。四篇课文中包括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以“我爱阅读”为专题,选编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地围绕着阅读。课题分别为《窃读记》、《小苗与大树的讲话》、《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的“长生果”》。

2、地位和作用:

本组教材以“我爱读书”为主题进行编排,选编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的围绕阅读。本组教材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二是要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实际生活,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让学生在本册的学习中产生阅读的兴趣,从而受益终生。

3、学情分析:

进行本组教学,教师统筹安排,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学习的结合,努力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本组学习,力争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把阅读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使阅读成为成长的需要,使学生都能爱上阅读。

4、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读书的乐趣,学习读书的方法。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激发对书的美好情感,培养阅读的习惯。

5、单元教学重难点分析:

(1)、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的自学能力去理解课文,使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2)、引导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激发对书的美好情感,使其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6、教具学具:电子白板课件

7、教法学法:

教法:情景交融、引导朗读感悟

学法:合作学习、朗读、讨论交流

8、课型:新授

9、备课时间:

9、单元教学时间安排:

《1 窃读记》 2课时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课时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2课时

《4 我的“长生果”》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一 4课时(含作文)

回顾·拓展一 1课时

共计 12课时

9、突破重难点措施: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2)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部分。10、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求背诵的要记住。

(2)能够正确的读、写生字新词,理解其意义。

(3)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备出实用性的教案。

(4)在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一个好的组织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集体

讨论等形式,使学生自主的获得知识。

(5)抓好学生的双基训练。

(6)及时的做好课后的复习训练。

(7)及时检测,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8)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使学生能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健康地成长。

(9)加强合作备课,群策群力的做出有实效的工作。

(10)加强家校之间的紧密联系,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形成教育的合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1、单元评价测试:见单元过关练习第一单元(A)

12、单元训练主题:

围绕“生活中的启示”,告诉我们: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实践起来却很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善意的谎言,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人真切的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然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就看我们善不善于去读它。

二、单元基本功训练重点:

1、窃读记

主要内容:

课文以窃读为线索,通过写作者放学后赶到书店看书,一直到晚上依依不舍地离开以及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思想感情: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着重理解的问题:

1、窃读的滋味好受吗?结合你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2、文中哪里写得好?为什么能写得这样好?作者都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基本功训练:

(一)字

1、注意下面字的读音

汲窃炒锅忧踮婪惧檐酸撑

2、比较字形

汲—吸优——忧惧——俱炒——抄

(二)词语

1、近义词:惧怕—恐惧汲取—吸取隐藏—隐蔽贪婪—贪心

反义词:汲取—释放隐藏—显露鼓励—打击

2、积累词语:饥肠辘辘依依不舍

(三)句子:

1、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2、文中的中心句。

(四)难句理解:

⑴“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以一个极其生动的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做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的阅读犹如恶狼进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⑵“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但所谓“窃”,也无非是只读不买。“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交织

在一起所形成的一种复杂,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五)段:

一、段意

第一段(1节):放学后,“我”急匆匆地向一家书店赶去。

第二段(2---8节)“我”在书店窃读的情景。

第三段(9---10节)天黑了,“我”把书放回书架,走出了书店。

二、问题

1、窃读的滋味好受吗?结合你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2、文中哪里写得好?为什么能写得这样好?作者都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综合性实践:

1、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访问周围爱读书的人,请他们谈谈读书的体会。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主要内容:

本课是一篇访谈录,讲的是一名小学生访问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季羡林,他们俩就阅读展开了深入的交流。表现了季老对我们少年儿童的殷切希望和深深的关爱。

思想感情:明确季老对我们少年儿童的殷切希望和深深的关爱。着重理解的问题:

1、你认为什么是闲书,你认为应该怎样阅读?

2、季老认为应该怎样阅读?

基本功训练

(一)注意下面字的读音

浒彭侠多音字:绿

(二)词语

1、近义词:勉励—鼓励起码—至少喜欢—喜爱

反义词:喜欢—讨厌困难—容易鼓励—打击

(三)句子:

说明“三贯通”是什么的句子。

难句理解:

“我小时侯,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闲书”指的是“彭公案”“济公传”等课外书,“正课”指的是课内要学习的课程。“闲书”与“正课”的区分源自教师与家长的界定。这句话是季老在与苗苗交流读课外读物时,现身说法,举了自己童年的例子。季老对童年阅读印象深刻,说得生动形象,听来如临其境。(四)段

第一段(1——2节)交代了访谈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段(3——17节)访谈的经过。

综合实践

1、搜集有关“阅读”的名人名言。

2、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

3、走遍天下书为侣

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将假如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选择带一样东西娱乐,作者会带一本书的理由,并说明了读书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书的热爱。

思想感情:了解作者对书的热爱,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

基本功训练:

(一)字

1、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编写某种”等词语。

2、比较字形:趟——躺择——泽毫——豪

3、多音字:供角单

(二)词

近义词:感叹——感慨忽略——忽视

反义词:忽略—重视毫不犹豫—优柔寡断熟悉—陌生

(三)标点符号

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

省略号的作用:列举未完,省略了其他的物品。

(四)句子

我为什么会带书的原因的句子。

(五)段

第一段(1——3节)如果独自架舟环绕世界,只能带一样东西,“我”会选择一本书。

第二段(4——5)作者选择一本书周游世界的理由。

第三段(6——7)作者介绍反复读一本书的方式或方法。

第四段(8)表达了作者对书的喜爱。

问题:作者为什么选择一本书环游世界?你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综合性实践:

以《书,我想对你说》作文

4* 我的“长生果”

主要内容:

本课主要是作者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思想感情:

学习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些“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着重理解的问题:

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是什么?基本功训练:

一、字:

会读“喻呐瘾翩雅囫囵莎磁锻鉴呕”

二、词语:

1、近义词:馈赠——赠送

2、反义词:千篇一律——与众不同

三、句子

文中的比喻句

四、段

第一段(1——2节)“我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是丰富快乐的。第二段(3——6)具体讲了“我”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

第三段(7——14)读书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

五、综合性实践:

写一段话,表达你对阅读的理解。

1 窃读记

一、教学内容:

“窃”,本义是偷,这里指“偷偷地”。读书本来是一件正大光明的事,可本文的作者却要偷偷地读,因此本课要指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我们会从她藏身大人中间,想尽一切办法阅读的经历中,体会到窃读的百般滋味,感受到她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3、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三、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2、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四、课型: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引导学习法、小组讨论法

六、教具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七、教学时间:2课时

八、备课时间:2.28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释题导入,读题质疑

1、板书“窃”,师:谁会读?生读。

师:看到这个“窃”你想到了什么?而本文“窃”的是什么?生交流后补充板书课题:窃读记

2、读题质疑

师:读了课题,你脑海中蹦出什么问题?(生自由提问)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自学生词新词。

3.自学检测:

A.认读生字与写字。

B.体会词语的含义。

适宜——适合,相宜。文中指在书店人多,无人注意到我的这种环境与我只读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合。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饥肠辘辘——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文中是说作者在饿着肚子站着苦读中,也幻想着能够有钱;而有钱也不过能吃上一碗面条,再坐下来舒服地读书。这种最简单的需求对一个穷学生来说像“白日梦”一样不可能实现。

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

4.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三、梳理文章的脉络。

(一)分析文中详写的主要事例。

由题目可知本文是作者林海音回忆自己小时候“窃读”中发生的一些事,其中具体详细地写了两件事。同学迅速浏览,要求:(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2)再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当时作者的心理(心情)。

明确:(1)因“窃读”而被赶出了书店。——孤独无助

(2)得到店员的关心帮助,读完了一本好书。——感动、感激(二)学习文中略写的内容——“我”“窃读”的方法。

问:这两次详细描写的事例也告诉大家,“窃读”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成功“窃读”,还得掌握一些方法。文中也简略地记叙了一系列方法。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些“窃读”的方法。

明确:(1)发现“窃读”这一好方法;

(2)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

(3)装作其他顾客的家属;

(4)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留在书店;

(5)用花生米充饥;

(6)藏在书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

小结: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去读书。

第二课时

一、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1、不论是详写还是略写,这些事读起来都让人感觉很生动,因为作者除了记叙这些事之外,还进行了细致的人物描写。(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

2、学生默读课文,完成思考任务:

(1)划出你印象最深刻的写“我”“窃读”的句子或段落;

(2)设身处地地体会其所反映的当时人物的心情,写在书边(假如我是主人公,我会有何种心情);

(3)依据作者当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散读你圈划的内容。

3、全班交流

注意:(1)学生回答过程中加以提示、引导;

(2)朗读方式多样化:学生个别朗读;重点段落全班集体朗读;精彩段落分析之后再富感情朗读。

4、总结并分析人物形象。

问:请同学根据以上记叙与描写,分析概括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是一个家庭贫困却酷爱读书的穷学生。

二、简述“窃读”的收获。

课文中虽然只是记录了林海音在少年时期读书的一小段经历,但她对读书的痴迷由此可见一斑。这也为她日后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拓展(古今中外爱读书之例)

1、问:其实,还有很多人们爱读书的事例。我相信,同学们也读了不少书籍,你们还知道哪些爱读书的人吗?

(例如中国的成语故事,可列举匡衡“凿壁偷光”等)

2、拓展材料

(1)引导学生回忆“读书格言伴我成长”活动中所收集到的高尔基的读书格言;

(2)分发材料;

(3)指导学生浏览材料及思考题,并布置分组讨论任务。

3、总结:

这些古今中外的人们,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都十分恶劣,但他们仍热爱读书,并想尽办法读书。

4、联系实际:

(1)请同学回忆自己是否也有“窃读”的经历;

(2)联系课文、成语、材料,对比自己的学习环境,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板书设计:窃读记

因窃读被赶出书店——孤独无助

详写两件事

人物描写得到帮助,读完好书——感动、感激

略写窃读方法————一个家境贫困却酷爱读书的穷学生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一、教学内容:

“小苗”指小学生苗苗;“大树”指著名学者季羡林。文题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实际另有深意。“小苗”暗指苗苗在求学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大树”暗指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根深叶茂的大树。他们围绕“小学生怎样读书学习”所进行的对话,一定会给你的成长带来有益的启示。

二、教学目标:

①认识本课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③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

三、教学重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感受阅读的乐趣。

四、课型: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

引导学习法、小组讨论法

六、教具准备:

①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②布置学生列出清单: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书名。

七、教学时间:1课时

八、备课时间:3.2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2.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3.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4.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5.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二、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三、感悟课文内容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四、个性阅读,独特见解

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五、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

如:“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

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对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六、学技巧,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读这篇文章,说一说进行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

七、辩论

对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闲书、学生偏科、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等问题进行辩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八、拓展

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板书设计:

看闲书——多读课外书

学习偏科——三贯通平易近人

小苗和大叔的对话学外语———早学习关爱少年

背古诗文——多积累

3、走遍天下书为为侣

一、教学内容:

“走遍天下”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意思是走遍世界。“侣”,指同伴。如果让你独自一人驾舟环游世界,你会选择什么东西与你一起漂洋过海呢?面对这一假设,作者毫不犹豫的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以书为伴侣,享受阅读的乐趣,度过漫长孤寂的旅程。本文以此为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阅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和反复读书的方法。

四、课型: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引导学习法、小组讨论法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时间:2课时

八、备课时间:3.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语文园地 教 学 目 标 1.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能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并摘抄 下来。 2.运用一些写乡村和城市生活的词语。 3.读一读描写不同景物的句子,仿照图画写话。 4.朗读背诵并积累《卜算子·咏梅》。 教 学 重 点 1.回顾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方法,引导体会课内外 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背诵、积累丰富的语言,感知语文与 生活的联系,增强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 课 时 安 排 2 课 时 1.积累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同学们品读感悟。 2.积累一些反映乡下和城市生活的词语。 3.读句子,看图写话。 1.充分利用摘抄来引导学生交流方法,丰富积累。 2.朗读辨析、分类识记,写看图小作文。 一、交流平台 1.出示“语文园地”,检查学生的摘抄本,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大家还记得老师在每课的作业设计里都有一项是:摘抄自己喜欢的句段。现在,就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摘抄本,老师要看看你们谁把它“打扮”得最漂亮!(教师巡回检查,同桌也可以互相借阅)真不错!我在同学们的本子上发现了不少“宝藏”呢。现在,我们就把有些“藏品”拿出来晒晒,同学们交流一下,分享一下心得。 2.教师出示“交流平台”的句子,学生朗读并各抒己见。 过渡: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①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乡

下人家》) ②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天窗》) 讨论交流: 生1:我从句①中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美,还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对乡下人家自由闲适的生活的向往。 生2:我从句②中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3.教师点评,拓展交流。 过渡:这些句子和一般的写景句子不一样,它们很有特点,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想法,在文中起到很好的点缀,甚至是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类句子也是我们去摘抄和积累的对象,以后同学们要多多地收藏这些“宝藏”。若同学们有兴趣,在所学的课文中还能找出这样的句子来,大家不妨再试一试。 (1)课件出示句子。看看下面的句子,你能体会出什么? ①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诗人闲适恬静的心情) ②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课件出示片段。读下面的片段,找出其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 明确:爸爸所说的话是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从第一句“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可知爸爸不仅介绍了白杨树高大挺秀的外形特点,同时也希望孩子们像白杨树一样做个正直、高尚的人;从第二句可知爸爸不仅介绍了白杨树那种“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扎根”的忠诚无私的精神,同时也希望孩子们像白杨树那样,哪儿需要他们,就到哪儿去工作、生活;从第三句可知爸爸不仅介绍了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同时也希望孩子们到新疆后能像白杨树一样不畏艰难。这些语句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4.交流、总结方法。 小结:一般说来,文中的抒情句、议论句、含义深刻的句子或反复出现的句子,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或想法。 二、词句段运用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语文园地》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优秀教案 单元概述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纯朴的乡村”为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一篇略读课文《三月桃花水》,一次口语交际“转述”,一篇习作“我的乐园”,一个“语文园地”。 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情景和场景。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要求进行背诵。 3.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摘抄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 5.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 1.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摘抄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 3.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难点: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单元课时分配】 《古诗词三首》3课时 《乡下人家》2课时 《天窗》2课时 《三月桃花水》1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习作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1、古诗词三首 【教材分析】 本课安排了两首诗和一首词。《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人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初夏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展现了儿童在菜地边追逐黄蝶的生动画面。《清平乐·村居》通过描写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刻画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向读者展示出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家生活画面。 这三首诗词从不同季节、不同场景的角度描写了农村生活,展现了独特而又令人神往的乡村风光。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诗词知识,对于学习古诗词也有了一定的方法。这三首古诗词都是描写乡村景色的,教学中可以运用插图和导语代入诗的意境、画面和体悟诗境的方式,让学生感知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建议】 1.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可以先放手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性学习,再请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 2.教学时,教师要重视诗词朗读的指导,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朗读,在读中紧密联系诗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三首诗词可以采用比较教学的方法,在基本疏通词句意思的基础上,抓住诗词中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在诗和词的形式上进行对比,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读诗词时眼前浮出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读感悟和教师的适当引导,带领学生看注释和插图,朗读背诵,在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 本组共有四篇课文和一个“口语交际、习作”,一个“回顾、拓展”。四篇课文中包括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以“我爱阅读”为专题,选编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地围绕着阅读。课题分别为《窃读记》、《小苗与大树的讲话》、《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的“长生果”》。 2、地位和作用: 本组教材以“我爱读书”为主题进行编排,选编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的围绕阅读。本组教材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二是要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实际生活,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让学生在本册的学习中产生阅读的兴趣,从而受益终生。 3、学情分析: 进行本组教学,教师统筹安排,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学习的结合,努力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本组学习,力争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把阅读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使阅读成为成长的需要,使学生都能爱上阅读。 4、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读书的乐趣,学习读书的方法。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激发对书的美好情感,培养阅读的习惯。 5、单元教学重难点分析: (1)、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的自学能力去理解课文,使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2)、引导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激发对书的美好情感,使其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6、教具学具:电子白板课件 7、教法学法: 教法:情景交融、引导朗读感悟 学法:合作学习、朗读、讨论交流 8、课型:新授 9、备课时间: 9、单元教学时间安排: 《1 窃读记》 2课时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课时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2课时 《4 我的“长生果”》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一 4课时(含作文) 回顾·拓展一 1课时 共计 12课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含整个单元)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 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教学难点 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 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徐、篱、疏”3个生字,会写“宿、徐、篱、疏”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背诵、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诗题 1.出示导语,明确单元主题。 (1)课件出示单元导语。 (2)师指名读;生齐读。 (3)师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单元的课文,走进乡村,去感受惬意、闲适的田园生活吧! 2.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师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件出示《古诗词三首》) (2)明确本节课目标:学习第一首古诗,认识一位诗人。 3.看图引入,知晓作者。 (1)课件出示初夏荷塘图片,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景色。 (2)师引导:图中的景色让你想起了哪一首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 (3)师指名背诵。(相机出示课件《小池》) (4)师引导了解作者:大家还记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预设:杨万里) 4.揭题并板书诗题,学习诗题中的生字。 (1)师引导:杨万里是我们熟悉的诗人。今天,我们就跟随他的脚步,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 (2)板书诗题:宿新市徐公店。 (3)学习“宿、徐”。 ①师指名认读“宿、徐”,相机正音。(“宿”读平舌音) ②师指导书写“宿”:上下结构;上面的“宀”要包住下面的“亻”和“百”;下半部分的“亻”窄一些。 (4)解析题目意思。 ①师引导:你在哪里见过“宿、徐”这2个字?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②生交流。 示例1:我在招牌上见过“宿”,它是住宿、投宿的意思。 示例2:我们班的同学中就有姓“徐”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含整个单元)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案(含整个单元)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XXX、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XXX”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XXX、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XXX”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教学难点 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XXX、篱、疏”3个生字,会写“宿、XXX、篱、疏”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背诵、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诗题 1.出示导语,明确单元主题。 (1)课件出示单元导语。 (2)师指名读;生齐读。 (3)师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研究第一单元的课文,走进乡村,去感受惬意、闲适的田园生活吧! 2.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研究目标。 (1)师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本单元的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件出示《古诗词三首》) (2)明确本节课方针:研究第一首古诗,认识一名诗人。 3.看图引入,知晓作者。 (1)课件出示初夏荷塘图片,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景色。

(2)师引导:图中的景色让你想起了哪一首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 (3)师指名背诵。(相机出示课件《小池》) (4)师引导了解作者:大家还记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预设:XXX) 4.揭题并板书诗题,研究诗题中的生字。 (1)师引导:XXX是我们熟悉的诗人。今天,我们就追随他的脚步,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 (2)板书诗题:宿新市徐公店。 (3)研究“宿、XXX”。 ①师指名认读“宿、XXX”,相机正音。(“宿”读平舌音) ②师指导书写“宿”:上下结构;上面的“宀”要包住下面的“亻”和“百”;下半部分的“亻”窄一些。 (4)解析题目意思。 ①师引导:你在那里见过“宿、XXX”这2个字?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②生交流。 示例1:我在招牌上见过“宿”,它是住宿、投宿的意思。 示例2:我们班的同学中就有姓“XXX”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研究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喜悦心情。 3.朗读和背诵这首诗,表达感情。 4.培养学生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一张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回忆之前学过的描写___的古诗,如《咏柳》、《绝句》和《春晓》等,这些古诗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今天我们研究的是一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介绍“五字法”理解古诗的方法,范读并展示背景图和配乐。 3.介绍诗人___,他是一位清廉的官员,因为被奸相排挤 而被罢官闲居了15年。他的诗歌吸收了大量的民间语言,描

写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在农村,对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更加真实感人。 4.解释题目的意思:“宿”指过夜,“新市”是地名,“___”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首诗是作者在___公开的客店里过夜时 所见到的画面,表达了他的感情。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 1.讨论不理解的字、词,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抓住描写暮春时节美丽的景物。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讨论不理解的字、词,齐读一、二句,理解“调”和“补”。 3.用“指句说”的方式,表达这两句诗的意思,齐读并展示 画面。 这篇文章描述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其中包括了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和___不浓密的树。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看到了更为活泼生动的画面,即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诗中通过描述这些情景来表达了暮春时节的美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在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多媒体展示和配乐来深入理解这首诗,同时也进行了绘画和写作的延伸练。

四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四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本单元中会认的23个生字,30个词语。2.回顾本单元四篇课文以及习作,语文园地中所学的知识。3.再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教学难点能够流利的表达出自己阅读文章后的感受授课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1.同学们,因疫情的影响,我们经历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网络授课直播。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把握好这几个单元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开始复习。2.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并圈画出你认为重点的词句。有谁能来告诉老师,你认为重点的词句是什么预设: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写自己喜爱的地方,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3.看来同学们都读的非常认真,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正式的进入第一单元的复习中去吧! 二、出示课文古诗词三首1.相信同学们对于这三首古诗都耳熟能详了,那么试着背诵一下吧。抽背,说上下句背诵集体背2.说一说这三首诗要注意的字词篱疏碟寻惟蜻蜓蛱茅檐溪媪一起来写一写这些字吧!三、出示宿新市徐公店习题1.一字多音我会选。_iusu.昨天晚上,我在同学家住了一宿()下了晚自习,同学们都要回宿()舍。2.读拼音,写汉字。黄昏时分,一只蜻蜓_u_u()落在_ishu()的libq()上,准备要在这儿借su()一晚。3.火眼金睛,辨字组词。宿()未()径()菜()宜()味()经()彩()4.读读古诗,说说自己的理解。这首诗是代诗人写的。诗中描写了种景物,分别是了表达了

诗人之情。一句写出了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欢乐情景。5.默写宿新市徐公店根据同学们做题的情况,看来同学们都基本掌握了这首诗,那么 四、由示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题目给题目注音拼一拼,写一写。傍晚时分,夕阳照在_i()疏的篱笆上,几只qingtmg()正落在上面休息。形近字组词。梅()麦()唯()蚊()一字多音,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_”)。1.今天得到老师的表扬,我很高兴.(_mg)。()2.刚才听到爸爸说要给我买台电脑,我听后为(_ing)奋极了。()3.日长(chmg)篱落无人过。()读读诗句,理解词语和句子。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蚊蝶飞。1.篱落:蚊蝶:惟有:2.说说读了这两句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五、(画上)清平乐(leyue)茅檐(ynySg)剥莲蓬(bob亡赖(wSgwu)相媚好(m6m3)翁媪(wB)2.填空。清平乐村居中,是词牌名,“村居”是,他的意思是。词的作者是代词人。这是一首描写的词作,词中通过描写、等这些平常的景象,把农村生活风貌真实地反映了出来,抒发了词人的思想感情。3.写一写。“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根据“相媚好”的意思,想象两位老人聊些什么想想当时情景,写一段对话。4.默写本诗 六、课堂小结1.经过了这节课的复习,有没有哪位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在这三首诗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意境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一下古诗三首,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复习乡下人家、天窗两篇课文吧!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交流平台”——学会从语句中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本单元的课文谈自己的体会。 “词句段运用”——能用指定的词语描绘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练习遣词造句的能力;看图照样子写话,合理展开想象。 “日积月累”——积累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熟读成诵。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情感或想法,但准确性和完整性稍有欠缺,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补充。学生发挥想象,构设场景的能力稍有不足,教师可用训练的方法,提升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总结并交流借助关键语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重点) 2.积累描写城市生活的词语,能够仿照例句把图画的内容写下来。(重点) 3.朗读并背诵《卜算子•咏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关于词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回顾单元内容: 教师导入:同学们,第一单元的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谁来说一说,这个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课文? (1)教师引导:这个单元以《乡村生活》为主题,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

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那我们来回忆一下第2课《乡下人家》和第3课《天窗》这两篇课文,它们的关键语句分别是哪一句? (2)读完这两句话,你又什么感受? (3)师小结:一般来说,文章的过渡句和最后一句往往会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想法,尤其是最后一句阅读时要重点体会,来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抓关键语句理解课文是学习文章、领悟作者思想的重要方法。 2.引发思考: 师引导:在第四课中,你认为哪些语句也能表达作者的情感呢?请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师小结:学习这样的文章,可以先阅读全文,通过一些关键句大体把握每段的内容;再把每段内容联系起来,想一想课文主要表达什么;然后再理解大意的基础上,看看结尾、过渡段等是否有相关语句表达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3.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两个句子。 (1)自由读一读句子。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说一说这些句子在文中出现的位置,并说说他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小组交流自己是怎样借助关键句体会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 4.小结:借助关键语句,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或想法。 5.小组交流:你们有没有在课外阅读中读到过这样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1)说说自己在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其他句子。 (2)找出关键语句,感受作者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3)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上台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谈感受的方法,增强对“从重点语句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语文素养的理解,加深印象,并运用到阅读中。 二、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第一题。 (1)指名读题。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案

1古诗词三首 教课目的 1.会认“徐、篱”等 6 个生字 ,会写“宿、徐”等 14 个字。 2.能联合说明及插图 ,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3.背诵这三首古诗词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4.朗读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觉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课要点 1.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2.背诵这三首古诗词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教课难点 朗读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觉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课课时 三课时 教课过程 第一课时《四时田园杂兴 (其二十五 )》 一、讲话引入 ,板书课题 ,简介作者 ,解说课题 ,引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朝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 (其二十五 )》。 (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课题 ,学生齐读 ) 2.简介作者。 3.解说课题。怀疑 ,诗人为何对乡村生活那么情有独钟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其二十五 )》,去感觉诗人笔下的田园风景。引入新课。 二、初读古诗 ,读准字音 ,读通读顺诗句 ,读出节奏 1.自读古诗 ,读正确字音 ,学习生字词。 2.听录音范读 ,感觉节奏 ,划停留 ,读出节奏。 3.多种形式读古诗。 三、细读古诗 ,理解古诗的粗心 (一)先学 1.请同学们再读古诗 ,边读边借助说明、插图理解诗的粗心,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2.反应理解的状况。 (二)后教 全班沟通 ,教师指点。 1.“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1)诗句中描述了哪几种光景?这几种光景有什么特色 ? (2)学生说光景的特色。 师引 :多美的风景呀 !诗人把它凝练成一句诗就是—— (生接读 )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你看 ,诗人就是这样抓住事物的特色 ,用短短的两句诗 ,就勾画出了这样美好的风景。

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张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 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释、调、连、补、留) 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范读。同时大屏幕打出 背景图。配乐范读、齐读 4、介绍诗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 宿:过夜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呢?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 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理解: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C.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 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

2024(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乡村生活 第一课时基础大闯关 1.学会本单元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积累与城市或乡村生活有关的词句,能选用词语说句子;能根据提示想象画面,仿照例句写句子。 3.熟读课文。 1.学会本单元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积累与城市或乡村生活有关的词句,能选用词语说句子;能根据提示想象画面,仿照例句写句子。 板块一:谈话导入,解题读题 1.出示导语,明确单元主题。 (1)课件出示单元导语。 (2)师指名读;生齐读。 2.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单元的课文,走进乡村,去感受惬意、闲适的田园生活吧! 板块二:目标定向,自主学习 1.自由阅读本单元课文,了解单元内容。 2.出示自学要求。 (1)正确认读词语,读通课文。 (2)画出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多读几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3)再读课文,不明白的地方做标记。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板块三:全班交流,点拨引导 1.第一关:生字新词我会读

(1)出示本单元词语,多种方式检查认读。 锄头复杂稀疏篱笆蜻蜓蝴蝶住宿徐缓茅草屋檐老翁无赖剥落构成装饰蹲着顺序朴素华丽独特照例率领觅食耸立踏步倘若附近捣衣绘画和谐寄宿甜蜜梦乡慰藉卜落扫荡威力锐利河滩帐子闪烁奇幻蝙蝠霸气绮丽应和谈心催眠曲猫头鹰凤仙花鸡冠花天高地阔 容易读错的字: 疏(shū)附(fù)捣(dǎo)谐(xié)藉(jiè)绮(qǐ) 多音字: (2)交流识字方法。 说文解字识记: ,率,现在指带领、坦白直爽、不慎重等含义。,像丝织的网;上部的和下部的“”,是捕鸟网的竿和手柄。所有与率相关的字,都采用“率”作偏旁。 比较法:慰-蔚藉-籍 顺口溜:久蹲.容易累,尊.老敬前辈,遵.守交通法,樽.酒不沾嘴。 用手和眼睛去寻找。 2.第二关:汉字书写我能行 (1)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并说说需要注意的地方。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组单元分析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和《三月桃花水》4篇课文组成。本单元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乡村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图、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目的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激发美感,感受乡村的美妙。《古诗词三首》生动地再现了一副栩栩如生的田园风光图;《乡下人家》描写了自然和谐、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天窗》描写了乡下屋顶上小小的天窗带给孩子们的美丽、神奇的想象;《月桃花水》抒发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本单元重点: (1)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4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比如,《古诗词三首》中的提到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写出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乡下人家》中的“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写出了乡村生活的惬意、美好;《天窗》中通过透过天窗看到的、想到的事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童真的赞美,对那给了孩子光明快乐的天窗赞美。《三月桃花水》中“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表达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表达的感情,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本单元安排了习作《我的乐园》,要写出你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你爱在你的乐园干什么,你的乐园带给你什么快乐。写之前学会仿照表格列一下提纲。 3.本单元教学建议: 教学本单元课文,应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对于精彩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语句。 三、单元教学时间 《古诗词三首》3课时,《乡下人家》2课时,《天窗》2课时,《三月桃花水》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开学第一课 【教学要求】 1.回顾寒假生活,品味其中的各种滋味,分享彼此的感受。 2.回顾语文课堂常规,进行针对性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重点) 3.初步了解本册课本的结构,了解篇目及每单元特色,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重点)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同学们,你们好!首先祝贺你们进入了新学期,同时也祝贺你们又长大了一岁!快乐的寒假已经结束,新学期开始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老师非常开心。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开心的假期,看到你们精神饱满地坐在教室里,老师特别高兴!这是你们给老师的最好的新年礼物。老师开心的同时呢,还有点小小的担心。你们猜猜为什么。(自由说)刚刚有很多同学说对了,过了一个自由自在的寒假,老师怕你们不能适应学校生活了。 二、让孩子拥有阳光的心态。 1.提醒学生调整好作息时间。 在寒假中,许多孩子的生活规律被打乱了。开学了,如果大家不及时改变,将很难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因此,开学第一课老师的当务之急就是引导学生们及时调整“生物钟”。 2.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新学期,每个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尤其是上学期学习成绩不太理想、行为习惯不太近人意的学生,他们更是萌发出一种“忘掉过去,从新开始”的向上心理,渴望在新学期能够引起老师的关注,同学们的肯定。教师此时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鼓励的手势,都会在他们心里“一石激起千层浪”。

3.从沟通开始,写好祝福语。 新学期,新开始,新希望,开学第一课,意义不寻常。上好第一节课,能给老师和学生一个良好的起点,为今后的教和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开学第一堂课,既关系到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又直接影响学生本学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所以老师在开学时应匠心独具地上好第一堂课,尤其是要抓住这一时机,与学生进行沟通。 首先,从情感上沟通。开学第一堂课,别急着上新课,而是与学生“侃大山”。在“侃”的过程中与学生作贴心的情感交流。 4.小组内讨论同学之间在新年开始时送给同学们的赠言。 新学期赠言:“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命运在自己的手中,现在让我们播种信念的种子吧,预祝大家收获成功! 三、说说怎样学好语文。 1.师:上课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 2.小组交流课堂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出示课件) (1)课前准备: ①课前预习;②准备好上课所需物品。 (2)上课的要求: ①认真听讲,积极思考;②大胆发言、敢于质疑。 (3)课后的要求: ①课后复习;②独立完成作业。 4.新学期学习语文要作的准备。 (1)拥有一本新华字典或词典等学习工具。 (2)准备三本簿子:日记簿;练笔簿;摘录簿。 (3)备好本学期共读的课外书籍书目。 (4)各小组成员语文学习方面的职责分工。 (5)明确新学期的语文预习要求。 …… 5.教师小结。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意图+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杂、篱、徐”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篱、疏、杂”等14个字,会正确读写要求掌握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诗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诗词,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词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诗词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了解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词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2、通过朗读和品味语言,读懂《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 “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词要反复朗读,体会诗词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能更好地领悟诗词。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说多少。)(2)出示“范成大简介”。(课件出示)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晚年隐居石湖。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船录》等。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3、释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猜想一下作者会写些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 了解作者,理解课题。 二、整体感知,读通诗文。 1、自由读古诗,边读边试着理解古诗的意思。 2、小组内读,并结合注释说说诗的意思。 3、小组派代表说诗的大意。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 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门前没有人走动; 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4、教师指导学生读诗。 设计意图: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指导朗读。 三、再读古诗,交流探究。 1、读诗思考:诗人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物?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2、诗中的田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哪些地方给了你启发? 宁静。第三句“日长篱落无人过”写乡村幽静的景象。第四句中“蜻蜓蛱蝶飞”以动写静,显得田野静悄悄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