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和研究

现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和研究
现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和研究

现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和研究

摘要:在对华裔美国文学进行定位的基础上,论述了华裔美国文学的不同发展阶段,阐述了发展现状,分析揭示了影响其发展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现当代,华裔美国文学,发展研究

文学和历史历来都是密切相关的,华裔美国文学与历史的关系尤其密切。毫不夸张地说,华裔美国文学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与美国历史间彼此的影响较其他国家的文学和历史间的关系要密切得多。我们以历史的眼光研究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历程,能够深刻感受到美国华裔作家的创作与中美发展密切相关。

1.华裔美国文学的定位

事实上,华裔美国文学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既有旅美华人特别是他们的子孙后代中华文化传统及其身份和美国文学深入理解与认同,当然这也包括他们对自身独特身份的认定。华裔美国文学在100多年的历史中,从被忽略到后期的被关注,从边缘到主流的复杂发展历程。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对美国西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华人所做出的贡献,有利于深刻地理解华裔美国文学的特殊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美国华裔文学是中美两种不同风格的文化交织、碰撞的产物,其有具有强烈的个性特色。美国华裔作家大部分都具有双重的文化身份及视野,他们能够感知本身所具有的美国华人和华裔的双重文化和民族性地位;他们能够以自身个体的存在为契机,以独有的生命体验以及敏锐的视角去关注整个华裔群体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中是如何生存的,以及他们如何选择人生,如何把握命运。在他们的作品中,不仅描述华人创业的艰辛,也真实描述了华人族裔的生存状态及其思想成长、成熟的过程,真实地反映华人所经历的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冲击以及交流,表达了对中美文化融合的美好愿望和无限憧憬。

2.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分期

大致说来,美国华裔文学一般可以概括以下3个阶段:初创阶段,转折阶段和繁荣阶段。

2.1起步与初创阶段

美国华人的移民历史促成了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1840年代末期,美国兼并了墨西哥

大片领土。当时美国需要大量劳动力在这儿建设现代工业,修建通过美洲大陆的铁路,以此发展对外贸易。而在1848年加州的萨克拉门托大峡谷发现黄金的消息传到香港,当时社会轰动。在1850年,2000名华工由中国赴美工来到旧金山开采黄金,这是我国的第一批大规模的华工进入美国。

与此同时,我国南方的大批华人也涌起了“淘金热”,这使得急需劳工的美国人得到了机会。而当时中国恰逢鸦片战争惨败,流离颠沛的华人成为列强寻求的目标。“有些史学家普遍认为,由于经济原因,华人去美国,但他们是自由的。而正是这种虚伪的说法掩盖了华人移民苦难和血腥的面目。”

初期华人移民大多来源于人口多并且对西方国家了解的相对较多的珠江一代,他们称美国加州为“金山”,希望在挣上一笔积蓄后衣锦归乡。但是,他们面临残酷的生存环境以及极端的种族歧视。继“淘金热”后,上万华工被贩卖到美国的铁路公司,建造横贯美国东西的大铁路。在整个铁路修建过程中,有几千华人付出了生命。华工付出的辛勤甚至生命,使得加州快速发展,但记载美国经济发展的文史资料对此只字不提。

1869年,横贯美国东西的大铁路修建完成后,华工被解雇,又由于金矿开发已尽加之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没有了工作的华人只好做洗衣、餐饮等工作。他们处在美国最底层,不能得到法律保护,他们被敌视和排斥。

1882年,美国通过了《排华法案》,从法律上禁止华人劳工进入美国。禁令持续了六十余年,1943年被废除。《排华法案》阻断了华工家属去美国和他们相聚后路,使“唐人街”成孤岛。华人不得和异族结婚的法律将华人逼上自身灭亡的境地。

历数在美国的华人遭受的种种歧视和非人待遇,以及他们对华人的心理伤害,使得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文坛上华人失语,这正是美国“权力”的在文坛上的运作所造成的。在某种意义上,华裔所面对的是一个国家及其代表这个国家的话语形式。即便这样恶劣的条件,仍有微弱但有力的声音发出来了。华裔美国文学最初是以文字形式来表现的,中国读者最熟悉应该是20世纪初期被扣在天使岛的华人在墙上写的诗歌,影响较大的《天使岛诗集》和《金山歌集》。《金山歌集》以诗歌描述了在美国受到的欺辱和受到的歧视,创了华人移民文学,《天使岛诗集》表达了华人对祖国的眷恋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受欺凌后愤怒及雪耻的决心等。相对来讲当时华裔美国文学一直处于沙漠化阶段,当然这也赴美华文化水平低有很大的关系。

2.2转折与选择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世界经历着大变革、大动荡,美国的民权运动、反文化运动、反战、越战等,这一切都对华裔美国作家和文学产生着深远影响,在美国运动中华裔美国文学建筑到了良好的成长机会,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剧作家、诗人和小说家。华裔美国文学中小说率先突破旧的创作模式,百花齐放,各显千秋。其作品以其特有的风格、文化内涵征服了读者,由边缘向中心迅速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而最具代表性的是朱路易的《吃一碗茶》,是一部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形式上不再以自传体来叙事,内容上真实描述了美国排华政策所造成的近一个世纪的畸形“华人单身汉社会”,语言上以唐人街各色的小人物们的方言为蓝本。它成功地展示了旅美华裔结构上重大变迁——由光棍到家庭社会伟大转变。

60年代后的华裔作家都特别关注华裔居住的社区,竭力找到最贴近自己的身份以及声音。其中在美国文坛影响最大的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作品《女勇士》,曾获得美国“全国图书奖”,是华裔美国文学发展的重要的标志。其流行有几个重要因素:首先,中美建交使美国读者对中国深感兴趣,而该书中的大篇幅故事,恰恰满足了这种愿望;其次,借美国女性主义兴起,迎合了女性主义发展趋势;最后,美国民权运动中,少数族裔意识普遍增强,汤亭亭华裔身份及其作品的族裔内容也是引起反响的重要一点。

当代美国文坛,华裔作家表现非常活跃,他们在小说上的创作,开创了华裔美国文学的新局面,并且呈现其鲜明的特征:唐人街作为特殊背景出现文学作品中,在这个环境中生活的华人创作提供了真实素材;中西文化的冲突和对立也是构成华裔美国文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不可否认,女性作家也是推动华裔文学逐步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汤亭亭等以其独特风格和思想描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和冲突;华裔文学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将其融入作品,经过改造、加工、扬弃,使其呈现独有的个性特色。

2.3发展与繁荣阶段

上个世纪末,世界范围的文化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美国文化多元更加明显,文化交流、少数民族的群体意识,都发生了质的改变。中国经历过政治动荡,80年代初中国进行了发展时期。随之而来的留学热、移民热。新移民群,催生丰富多彩的海外“新移民文学”。在新的背景下,华裔美国文学必将向更加繁荣。

与早期美国移民相比,新移民的移居动机、文化态度、生存状态等有很大差别。早期移民迫于战争、饥饿、政治原因移民,且从事重体力者居多,历经生活艰辛。而新移民文化层次高,移民往往是进行磨炼和文化层次的进一步提高。

新生代华裔作家任碧莲较有代表性,其长篇小说《典型的美国佬》、《希望之乡的莫娜》、短篇小说集《谁是爱尔兰人?》以诙谐、轻快、反讽的手法阐述了种族多样性、文化多元性等思想。李健孙和雷祖威也受到美国读者关注。李健孙《中国仔》、《光荣与责任》具代表性。雷祖威的作品《爱的痛苦》具有代表性。另外张岚短篇小说集《渴望》,伍慧明的作品《骨》在美国文坛都反响强烈。

90年代开始,新移民作家在美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影响越来越广泛。严歌芩的《扶桑》、《小姨多鹤》、《第九个寡妇》、《铁梨花》等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并被拍成电影或电视剧同时译成多国文字。哈金的《等待》获199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和2000年美国笔会/福克纳小说奖,他的《战争垃圾》进入2005年普利策小说决赛名单,这一切都提高了美国华人的声音,开拓了华裔美国文学的新局面。

新生代作家群体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环境中创作、思考,反思东方文化,审视西方文化,关注海外华人的命运与生存,关心在种族的发展和追求。其作品传统华裔文学的模式,更主观地反映了形成中的多种族社会及多元文化。淡化了中西方文化冲突,超越了以种族区分人,把人放到多元化社会的核心地位。

3.华裔美国文学的现状

今天的美国华裔文学趋于繁荣,源于我国在国际上地位的提高,但也与几代华裔作家的努力息息相关。探究华裔美国文学坎坷的发展历程,能够真切感受到旅外华人屈辱的历史,唤醒人们的美国梦以及对美国重新定义和全新认识。

但是,与美国的其他外来文学相比较,华裔美国文学在美国的影响并不是太大。事实上,人们关注较多的是非裔和西裔在美国的活动,却很少会提及日裔和华裔。这对于已经有着近百年发展历史的华裔美国文学,显然算不上是非常成功的。华裔作家和作品虽然一起码在试图引起美国公众的关注,但是,在作品中只是通过迎合读者的猎奇心理,所能引发和维持的注意效果并不明显。另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内容之一,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以及作家也在不同程度上和现实及历史上的政治语境相联系。这是导致国外学术界对历史上或当前的华裔美国文学不太关注的直接原因。

4.结论

可以看出,华裔美国文学确实经历了一个相对曲折的历程,但是,这些历程只能代表过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随着世界政治和文化格局的发展,人们在思想和意识上也会不断融合,本土人很难再把外来民族加以“边缘化”,华裔移民的后代也不需要再去进行融入对方文明的努力,因为他们从小就在西方的体制中成长,同时又可以接受和传承来自父辈的本民族的文化和传统。相信在这种机制下,华裔美国文学也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引起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单德兴.华裔美国文学的定位:一个台湾学者的视角[D].国立交通大学,1999.

[2]程爱民.论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阶段和主题内容[J].外国语,2003(6)

[3]吴冰.关于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思考[J].外国文学评论,2008(2)

[4] 钱芫子.流散与回望:比较文学视野中的海外华人文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5]项丽丽,刘增美.美国华裔文学批评的透视与思考[J].东岳论丛,2009(11).

当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

当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 姓名:杨静 学号:200910050010 班级:装饰二班(本)

『摘要』当代室内设计的发展可谓流派众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从总体来看,大体表现在倡导可持续发展,强调环境整体性,新技术应用,注重多元并存,尊重历史传统,关注建筑改造及再利用,多科学多领域跨界融合这七种主要倾向,这些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反映了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向,对于当代的室内设计实践也同样具有知道和借鉴的作用。其中新技术的运用是当代是能设计发展趋势中最重要的趋势,值得我们去更深的审视和探究。 『关键词』:可持续,协调性,多元,历史文脉,跨界融合 当代室内设计的发展流派众多,但是从总体来看,大体表现出几种主要倾向,这些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反映了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向,对于当代的室内设计实践也同样具有知道和借鉴的作用,这几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倡导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20实际80年代后期形成,在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正式提出,书中对于“可持续发展”概念有这样的解释:“可持续发展是指应该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求的发展,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同于传统发展战略的新模式。”可持续发展首先强调的是发展,经济发展绝不是唯一的衡量指标。社会,经济,环境等各项指标发展的质量都需要中和起来评价,与此同时,还强调建立推行一种新型的生产发展方式,无论是从生活上还是消费上,都应当尽可能有效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排放废气污水等污染物,尽量改变通过高消耗,高投入

来刺激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的室内设计趋势有别于以往形形色色的各种设计思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提倡适度消费,注重生态美学,倡导节约和循环利用,室内设计可持续设计可选用的基本技术措施;其中可持续设计的基本技术措施包括采用生态环保装修材料,室内设计与诱导式建筑构造技术结合,采用全面的现代绿化技术,节约常规能源技术,与洁净能源技术结合,与现代高技术结合六个方面。现今我国的建设或动过摸较大,建筑装饰行业同样如此。积极贯穿并努力推广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于能源消耗,控制污染,充分利用资源等各个方面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也是作为新一代设计师的重要职责。 (二)强调环境整体性的趋势 从人类生存的角度来讲,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认为环境和半自然半人为环境。在设计领域中的环境概念则是指由设计师创造的人为环境;如果按照范围的大小可以把环境分为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内涵和特点,我们通常提到的范围和规模都比较大的环境成为宏观环境;社区,街坊,建筑群体及单体公园。室外环境等则是中观环境;建筑物的内部环境设计则是通常所说的微观设计。与人类紧密联系的就是微观设计,它处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我们绝大多数的时见都是在于微观环境打交道,同时微观环境优势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他与其他的子系统互相影响制约,要保证其在整个大系统中的稳定和平衡,咋要保证其中

华裔美国文学中的翻译问题

华裔美国文学中的翻译问题 摘要: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便开始开展对华裔美国文学的译介工作,并且伴随着的时间的推移,对华裔美国文学作品翻译的数量不断增加,与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相关理论也在不断的增加,同时伴随着国内研究者对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形成了一些人们特别关注的重点和翻译过程中比较明显的问题。为此,笔者要对华裔美国文学中出现的相关翻译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华裔美国文学翻译问题 华裔美国文学是亚裔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长期的发展中,我们在西方社会和美国人眼中往往被称为“东方人(oriental)”,直到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加州大学的市岗勇次教授发明了“亚裔美国人(Asia American)”,改变了传统的称谓,并且伴随着之后发生的美国民权运动,诞生了华裔美国人、日裔美国人和菲裔美国人等称谓。虽然早在十九世纪亚洲人就已经到了美国,但是与其相对应的亚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却迟到了一个世纪之久,甚至对基本的“亚裔美国人”和“亚裔美国文学”之间的界定还没有达成共识。因此,对华裔美国文学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翻译问题分析 1.1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译名认识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内地对华裔文学进行译介时,往往是按照汉语表达的习惯进行翻译,即把涵盖面积范围广的词语放在翻译的前面,则对“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的翻译就是“美国华裔文学”,与当时的“美国犹太文学(Jewish American Literature)”、“美国印第安文学(Indian American Literature)”的翻译方式是一致的。但是随着后期国内翻译中华裔美国文学的普及,以及台湾学者在文章中大量使用“华裔美国文学”,人们将逐渐接受了“华裔美国文学”,笔者认为使用“华裔美国文学”是具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这种翻译语序与汉语语序是一致的,用Chinese American对Literature进行修饰,表达的意思就是“华裔美国人创作出来的文学”。正如在汉语中我们习惯说“华裔美国人”却不习惯说“美国华裔人”,因此往往采用华裔美国人的说法。另外,在目前国内两种用法都是可行的,毕竟二者各有存在的道理,比如当将“美国”放在前面时,就可以翻译成“美国华人文学”,一样是符合我们汉语的表达习惯。 1.2对“华裔美国人”的认识思考 所谓的“华裔美国人”是指具有华人血统和美国国籍的人,其中既包括土生土长的华人后裔,也包括拥有美国国籍的华人,但是在许多华裔作家和评论家往往将后者排除在“华裔美国人”之列,因为他们认为自身已经被主流社会所认同已经成为一名真正的美国人,而后者的出现使其自身的社会地位受到影响,故对后者

美国英语论文美国文学英语论文

中国大学教学 2010年第10期 94 赵 硕,西北工业大学人文经法学院副教授,瑞典卡尔斯塔德大学客座教授,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UCLA )访问学者。 美国UCLA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启示 赵 硕 摘 要:本文在分析UCLA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语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21世纪以来UCLA 大学英语教育的变革动因,概括了基于ESL 学习标准的UCLA 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策略,分析了UCLA 在交际能力培养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如何创造性地运用轻松自由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实施跨学科教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教学模式与策略对我国大学外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UCLA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第二语言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共设有13个学院,其中文理学院人文学科设有英语外语教学专业,这既是基于UCLA 的学生来自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是为了推进英语的国际化和学生的教学需要而设置的,UCLA 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发展值得我们研究与探讨。 一、UCLA 大学英语教育变革的动因 自2004年起,随着美国政府在教育政策、教育经费投入、教师待遇和教育国际交流等诸方面向外语教育倾斜,UCLA 给予大学外语教学前所未有的资助和扶持,其高校英语教育变革也随之启动。 随着全球化进程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日益推进,UCLA 日益感觉到让学校的各国大学生学习英语语言与文化的重要性。美国著名的民意分析和社会学家丹尔·扬克洛维奇认为:让居住在美国的外来人口理解英语语言和文化是美国高等教育在今后十年内必须解决的五大迫切需要之一[1]。无疑,通过高校英语教育,UCLA 的各国大学生可以熟悉和了解美国或其他国家的文化和语言,更多地理解他人的思想和看法。UCLA 认为学校需要对世界持有一种包容开放的姿态,要学会从别人的视角和眼光看待世界,而大学英语教育恰好能使青年一代唯我独尊的思想有所改善, 从而使各国的大学生能够在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美国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由于UCLA 设有80个院系,学生来自125个不同的国家,设置了2000多门不同的课程,主要采用英语为教学语言,因此UCLA 的各个院系都十分关注英语语言教学和研究, 如何整合英语教学、优化教学资源、减少教育内耗以及创新外语教学以便更好地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已经成为UCLA 英语教学改革的内在动力。 二、基于ESL 学习标准的UCLA 大学英 语教学目标 ESL(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标准包括作为表现指标的学习策略和自我监控策略以及为学生提供在Non-ESL 课堂中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发展[2]。英语语言是UCLA 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学习语言,因此UCLA 的英语 教学系总是致力于发展和利用各种策略以促进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同时,学生协作也是ESL 标准的一个成功指标,学校英语教师十分重视学生协作对第二语言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学生协作是提高英语语言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UCLA 的大学英语教学包括以下五个目标: 一是用英语来获得信息和知识。该标准是指大学生为了在社会和学术情景中有效进行沟通而必须获得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学生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和使用,反映了UCLA 英语语言学习的核心内容。 二是用英语来进行文学评论、欣赏和表达。要求学生发展英语知识和技能以阅读和理解丰富的文学作品,包括从古典到现代不同文化的作品。学生必须做出口头和书面的文学解释,以提高对英语文本和意义的理解。 三是用英语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和评价。发展学生分析和评价复杂文本和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英语须考虑口头和书面文本的不同,并且使用不同的准则评价和解释文本。 四是用英语进行社会交际和课堂互动。英语用于社会交际和课堂互动体现了英语学习的技能和策略,学生必须掌握英语以实现真实的交际情境和学术情景。 五是用英语来学习和理解跨文化知识。清晰地说出 在社会和专业语境中获得的“第二文化”的组成部分,

当今平面设计发展趋势

当今平面设计发展趋势 现在平面设计发展好吗?平面设计是近十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兴复合性职业,涉及面非常广泛发展极为迅速。它涵盖的职业范畴包括:商业环境艺术设计、商业展示设计,商业广告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结构与装潢设计、服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商业插画、标志设计、企业CI设计、网页设计等。 平面设计发展 由于传媒技术的更新和数字艺术进步,大大的推动了商业美术的发展。北美经济的高度发达为设计师带来了广泛的机会,拥有着巨大的生机。其中的原因并不难理解,因为无论经济怎样,都不能阻止新产品的开发与研制。而且“产品——包装(美术设计)——宣传”三位一体的格局永远不会被打破,也就是说只要有产品就一定有美术设计的参与。而且设计的概念也早以深入人心,这从各种生活社设施和宣传媒体所释放出的信息能够看出来。 武汉IT新时空认为,平面设计的工作稳定性是很高的,经济繁荣时期毫无疑问,即使经济下滑,仍不会有很大影响,以前两年为例,北美的大规模裁员浪潮,给高科技行业带来巨大冲击,放慢了高科技产品的开发速度,当然实际上它是对泡沫经济的反弹,不能彻底改变传统产业结构,也绝不能影响到设计领域。大家都知道裁员基本上裁的是重复的和不用的,而通常在公司内部设计师的职位是唯一的,如果裁掉,以后就要花大钱外发,这也是为什么设计公司能够生存并且发展的原因。近几年,加国经济不景,多市的建筑业却高度发展,环境艺术设计、商业展示设计,装潢设计,商业广告设计等领域极其兴旺,大量职位虚位以待。 另一方面,随着IT软件的开发量越来越大,对于界面设计人员的需求则更为突出,这一点从各大求职网站中的招聘广告中可以看到,尤其是对于既懂编程又懂界面设计的复合性人才更是情有独钟,这一点应引起广大IT人士的注意。 武汉IT新时空学员平面设计作品分享(一) 每个人都是艺术家。每个人都有一双可以创造的双手。所以设计没有不适合学习的人群。技法和想法相比并不是特别重要。当然如果你有美术功底的话对于你学习设计是很有帮助的。比如基础素描、基础色彩、基础摄影。可以有个基础的构图能力和对作品的分析能力,这是帮助你区别人的能力。

近五年来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综述

近五年来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综述 池大红 谭素钦 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的论文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单个作家作品研究、文类(体裁)研究、批评与理论研究、文学流派与思潮研究、美国文学的“整体”研究,以及对美国文学研究本身的研究等类型。可以说,目前国内对美国文学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系统,显示出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态势。通过考察,我们发现近五年来,国内的美国文学研究又出现了诸多创新之处,这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视域的延伸 近五年来,美国20世纪的现当代文学受到了最广泛的关注,研究论文的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前所未有。相对而言,20世纪以前的美国传统文学研究则有“门前冷落鞍马稀”之势。据《外国文学评论》中所附的《全国主要报刊外国文学研究文章索引》统计(以下有关统计数据均来源于此“索引”,不再一一注明),在对美国经典作家的研究中,有关霍桑及其作品的论文只有十来篇。①研究其他的作家及其作品的论文也都未超出十篇。而在美国现当代作家研究中,关于海明威的论文有三十多篇,福克纳的有二十多篇,索尔?贝娄的有近十篇,托妮?莫里森的也有十多篇。在研究中涉及到的经典作家仅仅只有十多位,而有近100位现当代作家被介绍、研究和评价,其中既有二战前成名的作家,如海明威、福克纳等,又有二战以后崭露头角的作家,如小说家厄普代克、梅勒、欧茨、冯尼格、海勒、巴思、霍克斯、巴塞尔姆、托马斯?品钦、纳博科夫;戏剧家阿瑟?密勒、田纳西?威廉斯、阿尔比,黑人作家托妮?莫里森、爱丽丝?沃克,华裔作家汤亭亭、谭恩美、哈金(金雪飞)、任慧明、韩素音、任璧莲、於梨华、弗兰克?秦等。 近五年来的美国文学研究在拓展了以往的研究视域之外,还表现出了研究者们紧跟作家创作、回应当下文坛的即时性特点。比如,杨昊成的论文《〈洛丽塔〉,一个哀伤的故事》②是就纳博科夫1991出版的新作《洛丽塔》而作的;陆薇的《超越二元对立的话语:读美籍华裔女作家伍慧明的小说〈骨〉》③和郭栖庆的《无奈的等待,等待的无奈:哈金和他的获奖小说〈等待〉》④中论述的《骨》和《等待》分别出版于1993年和1999年。这些美国当代文学作品在远隔大洋的中国大陆学术界很快就受到关注,说明中国的研究者们的学术视野越来越开阔,与国外的文学发展逐渐走向同步合拍。 二、研究类型的扩展 近五年来,国内的美国文学研究类型有所扩展,文类研究、整体研究、对研究本身的研究等类型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质量也越来越高。 (一)文类研究。第一,对诗歌文类的研究。在十五篇诗歌研究论文中,从整体上研究诗歌文类特征的有六篇。其中,张子清的《美国禅诗》⑤论述了禅宗在美国的普及与发展情况,及其对美国诗人创作的影响。彭予的《美国自白诗:选择“开放”》⑥介绍了美国自白诗的形成过程、

美国文学论文

Symbolism in the great gatsby 文理学院英本0801班张海燕2008303010102 I.Introduction 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 was American writer if novels and short stories,Fitzgerald is just the tragic hero of the period,whose works are evocatiive of the Jazz Ages,a term he coined himself.He is widely regard as on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s greatest writers,Fitsgerald is considered a memberof the”Lost generation”of the tweties.He finished four novels,including The Great Gatsby and wrote dozens of short stories that treat themes of youth and promise along with despair and age. The Great gatsby is considered Fitzgerald’s masterpiece.However, in 1925 no one predicted the eminence of the novel in the new century---not even Fitzgerald himself.At the age of 44,he died of frustration,After his death,some of his interesting writings were put together into a book entitled The Crack-up.. The great Gatsby is a good illustration. Gatsby is a young gay from the Midwest.he falls in love with Daisy,a wealthy girl,but is too poor to marry her.the girl is then married to a rich young man, Tom buchanan,Determined to win back his lost love,Gatsby engages himself in boot legging and ather”shady”activities,thus earning enough money to buy a magnificent house,Then he spreads dazzling parties every weekend,hoping one day the buchanans will come.the buchanans finally come and Gatsby meets Daisy again,But the woman in front of him is not quiet the ideal love of his dream and they can never repeat the past.Then Daisy kills a woman (T om’ mistress)in an accident and plots with Tom to shift the blame on Gatsby. Finally ,Gatsby was shot and the buchanans escape, The Great Gatsby is one of the greatest literatures of Fitzgerald’s period, which wins many favorable praises.one of the major reasons for The Great Gatsby’ high literary reputation is the using of symbolism.In the novel,symbolism runs through the whole story.The settings,the characters,the plots and the colors are all symbols and full of symbolic meanin.Fitzgerald is so creative and imaginative that he is skillful enough to use these symbols to reveal the theme of this novel.so it is very usful to view The Great Gatsby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symbolism. II , the introduction of symbol A ,The Definition of symbol “in literature a symbol is a thing that refers or suggeste more than its literal meaning “,It is an object,animate or inanimate,which goes beyond the objective referent by evoking or suggesting to the reader a meaning on another level,a meanig byyond itself,Earnest carcior holds the view that language,art,myth,and religion are parts of the spritual symbol

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文化

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文化 华裔美国文学作为美国文学的一部分,是美国多元文化下的必然产物。美国华裔文学作家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将中国文化运用其中,使其作品体现了中美文化的杂糅。本文首先介绍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历史,其后对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文化的利用进行探析进而阐释其背后的意义所在。 标签:华裔美国文学;中国文化 引言 华裔美国文学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作为美国文坛的一支力量,它经历了从边缘走向主流,最终被正式纳入美国文学史的艰辛历程。吴冰教授在他的文章这样定义华裔美国文学,“凡是华裔美国人从自身出发描写的在美生活的故事都属于华裔美国文学,大多数的华裔美国文学是有美国国籍、华人血统的作家笔下的作品。”美国是个多移民的国家,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不仅限于英语,因此华裔美国文学包括华裔美国英语文学和华裔美国华文文学。作为美国出生成长起来的华人后裔,他们在社会和文化环境方面都受到美国的影响,他们不可能像父辈那样对中国传统有着深刻的、全面的认识。但祖辈们对自己身上血脉的情结又难免使后代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美国华裔作家作品中所表现的文化是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杂糅。他们所描述的文化是他们眼中的、华裔美国人的文化,也并非纯正的中国传统文化。 一、华裔美国文学发展溯源 (一)开创阶段 华人移民美国的第一次浪潮始于19世纪中期,从此开始到20世纪中期是华裔美国文学的萌芽和开创阶段。华人移民美国由于受到排斥和歧视,通过主动请愿,书写抗议书等形式表达心声,希望能够改善生存状况。早期的华裔美国文学作品数量有限,内容单一,形式松散。但此后逐渐形成了具有族裔性的文学作品,代表作品有刘裔昌(Pardee Lowe)的《父与子》(Father and Glorious Descendant,1943)和黄玉雪(Jade Snow Wong)《华女阿五》(Fifth Chinese Daughter,1945)。他们的作品大多有这样的特点:向美国人真实地介绍中国社会文化的丰富多彩,以此消除美国人因地域、文化的差异对中国人产生的误读;希望融入美国社会,消除一切不公平的对待和种族歧视,试图改善华人在美国的不平等待遇。 (二)发展阶段 20世纪中期至70年代是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阶段,华裔移民经历着中美文化的冲击碰撞。在此阶段,华裔美国文学作品多以自传性题材为主,将写作出发点聚焦在华人特殊社会身份和文化认同上,借描述华人在美国的生活经历来表现

美国文学-The Triumph of the Egg

美国文学经典阅读·作品文本研究 PPT The Triumph of the Egg 学生:周柳池

Contents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Sherwood Anderson The summary of The Triumph of the Egg The translation of The Triumph of the Egg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outline "egg"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Sherwood Anderson Sherwood Anderson(1876–1941) Sherwood Anderson was an American novelist and short story writer, known for subjective and self-revealing works. Life Experience Achievements

Life Experience Born in a poor family in Camden southern Ohio in 1876,the third of seven children in a family. Had to take on many odd jobs when he was still in school, shch as a news boy, a painter and so on. Worked as a manual laborer until enrolling in the army for service in Cuba during the Spanish-American War. Engaged in dope business and became a successful businessman in Elyria Suffered a mental breakdown and disappeared for 4 days, and left the family to pursue the writer's life of creativity. In his whole life, he divorced and remarried for 4 times.

美国文学史论文

美国文学史课程论文 A Brief Summary of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From Romanticism to Postmodernism 姓名:叶红立 学号:2011212831 班级:2011级3班 分数: 2013年12月21日

Introduction American is a multi-national country because of its history. Just like a big container, it puts in various kinds of elements. When different cultures mixed together, that can not only be co-existed but also form a sharp contrast, which makes American literature has a flavor of distinct and various aesthetic feeling. The history of America literature began with the swarming in of immigrant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and cultures. After that, American literature had been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European culture for a long period. It was not until America’s independence, did Americans realize that they need national literature strongly,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began to develop. Romantics emphasized individualism and intuition. This was an exciting period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Like the flowers of spring, there were suddenly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writ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Civil War was a watershed in the history, after which American literature entered a period of full blooming. Influenced by the Civil War, the American society was in a turbulent situation. The writings about local life, critical realism, unveiling the dark side of the society and yearning for nature were increased. After the First World War, Americans were at a loss postwar, and the Modern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Postmodern American literature began. This passage will have a further discussion on this period by dividing them into several parts: Romanticism, Realism, Naturalism, Modernism and Post-modernism.

“美国华裔文学”的概念界定

一 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起,至今已经有五十年的历史。 回顾2010年以前国内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中国学者们(包括台湾、香港等地区)对"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的中文翻译,可归纳为六种:‘华裔美国人文学、华裔美国文学、美国华裔文?’,“’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美国华人文学”’和华美文学”’。这些译名之争的焦点多集中在讨论中英文词语之间涵义的准确对应,以及翻译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语序等问题上。 “华裔美国人文学”这种译法存在的争议是,当‘'chinese american"与“literature"组合在一起进行翻译时,是将"chineseamerican"仍然看做一个词组来修饰literature,还是拆分后重新确定词性及修饰关系?“华裔美国文学”和‘美国华裔文?’的译法存在的争议是,是考虑汉语语序的原则将‘失国”提到前面。还是遵照英语原文的语序直译?“美国华裔文学”、“美国华裔英语文?’两者之间的差异在于,是否有必要为了区分‘哗文文学”而特别在中文译名中突出该研究对象的写作语言为英语?‘?国华裔文学”和‘裳国华人文学”之间的问题在于。chineseamerican literature中的chinese在英语中指代的内容,与中文的‘华裔”、‘华人’是何种对应关系?至于‘案国华人文学”和’哗美文学”分别是吴冰教授和张子清教授为了化解前三种译法产生的分歧而提出的不同建议。早在2001年王理行教授和郭英剑教授,就曾对前三种译法做过讨沦。他们指出,‘在chineseameri―earl literature这一专有名词中,chinese~american已经不是用来指涉‘华裔美国人’,而是分别修饰l卜erature 这个中心词的两个相对独立的修饰词”;而从英语语义所强调的信息和汉语的表达习惯考虑,两位学者将chineseamericanliterature视为‘美国文学的一部分’,认为它的中文译名‘痖该将‘美国’放在前,译为‘美国华裔文学’最为恰当”。”’而对突出‘英语”特?的泽法,郭英剑认为是多余之举:‘考虑到国内早已为‘海外华文文学’设立学科,并专门研究‘海外华人用华文进行的文学创作’……‘海外’对应‘海内’。语种是华文”,自然就不包含‘实国华裔的英语作品”。 二 “chineseamerican"应该指所有的在美华人,还是单指土生土长的、在美华人的后代呢?新近到达的移民算不算chineseamerican呢?‘'chineseameri―canliterature"和"chineseamerican'’在国内外学界的界定存在哪些差异呢? (一)宽泛化的原则在‘美国亚裔/华裔文?’的各类界定中,对创作语言的‘去英语化”现象非常明显。 在美国学界,以韩裔学者金惠经(elaine h,kim)、华裔学者林英敏(amy ling,1939,1999)和尹晓煌(xiao-huang yin)为代表的学者们,对‘哑?华裔美国文学”的界定‘越来越趋向包容性和开放性”。”’金惠经建议,‘把用亚洲语言创作的作品以及来自越南、印度和其他社群的作家的作品包括进去””’;林英敏则把美国华裔文学定义为,‘包括她自己在内受双重民族属性和文化传统影响,努力争取平等,怀着自豪感描写在美经历的华人及其后十c”“所创作的文学作品。美国教授罗杰,丹尼尔斯(rogerdaniels)在为尹晓煌的《美国华裔文学史》(chineseamerican literature since the 1 850s,2000澌作序言中,借用挪威裔美国人?莱,e,罗尔瓦格(1837,1931)对美国族裔文学的界定。来指明‘美国族裔文学一些重要的 ““这种观点意在说明:只要是美国族裔作家所写的作品,著作也使用了英语之外的其他语言”。 都可以纳入美国族裔文学的范畴之中,至于用什么语言创作则不必过多考虑。至于]9岁赴美的华人学者张敬珏(king-kok cheung),则企图把‘包括所有定居北美的、有亚洲血统的作家,

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野

文学 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野 摘要:本文在考察近20多年来中国台湾、大陆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历史及现状的基础上,对紧随美国批评动向的“台湾视角”和中国大陆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的“文化中国”情结进行了评析,指出要深入华裔美国文学研究,必须摒弃地域上的偏见和政治、文化上的歧见,以华裔族群的历史遭遇、心理积淀、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及文学想象等因素综合铸就的文学母题为切入口,以建构华裔美国文学的“文本联盟”,突破研究者内部的歧见和纷争,使华裔美国文学的界定和认同更加明晰化。 关键词:华裔美国文学;文学母题;“台湾视角”;“文化中国”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6)03-0078-04 □蒲若茜(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广州510632) 在饶芃子教授与笔者合作完成的《从“本土”到“离散”—— —近三十年华裔美国批评理论评述》①一文中,我们对20世纪70年代至今美国内部华裔美国文学批评理论的争鸣、变革与拓展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评析,在此不赘叙。本文所要关注的,是近20多年来中国台湾、大陆学界对于华裔美国文学的研究状况及其利弊得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 一、“台湾视角”:对美国批评动向的积极呼应 据台湾华裔美国文学专家单德兴考证,早在1980年代,台湾的刘绍铭就开始译介华裔美国文学,如《唐人街的小说世界》(1981)和《渺渺唐山》(1983)等。林茂竹的《属性与华裔美国文学经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唐人街美国文学研究》(IdentityandChinese-AmericanExperience:AStudyofChinatownAmericanLiteratureSinceWorldWarII,1987)是台湾学者关于华裔美国文学最早的一篇博士论文,之后许俪粹、冯品佳、张瑶惠、梁一萍、刘纪雯、陈淑卿等人的博士论文也以华裔美国文学为研究对象。② 自1993年开始,台湾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每两年举行一次华裔美国文学专题研讨会,迄今已出版了两本颇有影响的华裔美国文学论文集,成为当今大陆华裔美国文学研究论著中频繁出现的参考文献:第一本论文集《文化属性与华裔美国文学》,1994年由台湾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出版,收录了该所于1993年2月主办“文化属性与华裔美国文学研讨会”论文及座谈会记录,并附访谈录一篇和书目提要一份,论文分别探讨华裔美国文学的重要作家汤亭亭、朱路易、赵健秀、黄哲伦及其作品中所透露的种族、性别、文化认同和民族、国家认同 等问题。1996年又出版了《再现政治与华裔美国文学》,收录了该所1995年4月主办的“再现:第二届华裔美国文学研讨会”论文,探讨了天使岛诗歌、华裔美国文学自传、徐宗雄的《家乡》、任壁莲的《典型的美国人》、伍慧明的《骨》、赵健秀的《甘加丁之路》和《西方的蝴蝶夫人》等文本中所透露的再现问题,展示了台湾学者对华裔美国文学的动态观察和思考。值得一提的是,台湾中央研究院华裔美国文学研讨会主办的每一次华裔美国文学研讨会都有华裔美国知名作家、学者参加,如张敬珏、汤亭亭、林英敏等人都曾出席过这些研讨会并发言或接受访谈,这对推进中外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互动和对话是大有裨益的。 不仅如此,华裔美国文学在20世纪90年代也进入了台湾地区的文学教育体制,诸多学者在台湾大学、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中正大学、彰化师范大学、淡江大学、东吴大学等高校开设了“华裔美国文学”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兴趣,有的还选择这方面的题目作学士、硕士甚至博士论文。台湾的《美国研究》(AmericanStudies)、《淡江评论》(TamkangReview)和《中外文学》(ChungWaiLiteraryMonthly)等期刊也经常刊登这方面的论文,由此可见台湾的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蓬勃态势。 台湾的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也存在视野的局限和盲点。正如台湾学者张锦忠在《检视华裔美国文学在台湾的建制化(1981-2001)》一文中所追问的:“台湾学者在以中文诠释华美文本时,究竟站在什么样的位置发言?其读者既是通英文的同行与学子,他们何不读华美或其他 P本论文系笔者主持的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系列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为:03/04H2-05。 P

美国文学经典研究

美国文学经典研究

美国文学经典研究 第一讲美国文化的背景与特征 一、美国文化背景概观 1、荒野里诞生的国度 开拓型文化对于美国民族精神的塑造大有裨益: (1)有利于培植个人主义价值观 (2)有利于造就美利坚民族的乐观精神 (3)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 2、清教传统 美国主流文化: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文化,即“WASP”,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 清教(Puritanism)是新教的一个支派 清教主义的信念: (1)上帝具有万能的力量 (2)每个人凭借对上帝的信仰就可以成为上帝的选民 (3)相信原罪说,注重反省自身 (4)只有辛勤劳动,勤俭节约,取得事业成功,才能完成上帝赋予自己的使命 清教对美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造就了精打细算、兢兢业业的作风和追求财富的动力 (2)养成了开发新疆土、征服大自然的冒险精神 (3)具有社会凝聚力,产生了一种新的民族认同 3、多元开放的移民社会 移民社会与美国文化的发展: (1)早期移民给新大陆的政治生活注入了民主的气氛 (2)移民使美美国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阶段,商业的迅速发展对美国人的价值取向、国民心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多元、开放性使美国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 (4)有利于吸引各国的科技人才 二、美国文化的特征 1、核心价值观——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 (1)“个人主义”的含义:指西方从文艺复兴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反对封建压迫和神权统治斗争的发展而形成的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其主要内容是相信每个人都具有价格,高度重视个人自由 (2)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创造性,个人的个性发展。利己主义把个人的特殊利益凌驾于他人,社会公共利益之上,是违背功德的极端个人主义。 (3)美国个人主义的起源: A、清教传统是主要根源。 B、在拓荒中以自给自足方式生存使个人主义成为信仰和民族精神。 C、政治家,思想家的理论阐述时个人主义成为美国文化的主要信条。爱

美国文学论文 论霍桑小说的象征手法

浅论霍桑小说的象征手法 摘要:纳撒尼尔·霍桑是19世纪后期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也是美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年轻人古德曼·布朗》属于“心之寓言”部分的短篇小说之一。本文试从人物的象征意义、森林和蛇杖的象征意义、梦境的象征意义等三个方面来解读霍桑小说的象征手法。 Abstract: Nathaniel Hawthorne is an excellent representative writer of the American romantic literature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he is also one of the founders of American literature, his representative work “Young Goodman Brown” belongs to one of the short story of the part of "the fable of heart". This paper analyse three aspects to interpreting the symbolism of Hawt horne’s novel: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figure’s symbolism, the symbolism of the forest and the caduceus ,and the symbolism of the dream. 关键词:霍桑象征手法《年轻人古德曼·布朗》 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是19世纪后期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也是美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如果从时间的角度划分霍桑的创作,其小说创作可大致分为前期的“新英格兰传奇”部分,中期的“心之寓言”部分,和后期的长篇创作部分。《年轻人古德曼·布朗》即属于中期的“心之寓言”部分的短篇小说之一。所谓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的一种文学样式,其特点就是假借客观景物以代表某种观点,使客观的景物成为传达意念的工具。因此在寓言这种文学样式里,就会有大量的根据借助某物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的象征手法的运用。而霍桑的被人称之为“心之寓言”的小说,正是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来表现霍桑对人性之恶、宗教之虚伪的抨击的典型。 小说《年轻人古德曼·布朗》讲述了一个生活在17世纪末、巫术盛行时期的塞勒姆小镇中的青年古德曼·布朗的故事。小说中的布朗不顾新婚妻子的反对,执意要参加魔鬼的约会,并亲眼见证了人性丑恶。小说采用了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虚构了魔鬼、出现幻觉的森林、突然醒来的梦境等具有深刻寓意的人或景物,运用了多种多样的象征手法,使小说充满了浓郁的寓言感。 一、森林和蛇杖的象征意义 《年轻人古德曼·布朗》的整个故事场景设置于森林之中,而且是深夜里的森林,这又是寓言故事的一大特征。在许多古老的寓言故事中,发生故事的场所都是森林,如《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的许多故事,都是以森林为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