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病例分享

败血症感染性休克

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章节练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关于败血症下面描述错误的是: A.败血症是病原菌入血导致的全身性感染综合症。 B.少量细菌入血无症状为菌血症。 C.少量细菌入血有中毒症状为败血症。 D.败血症伴全身多处脓肿为脓毒血症。 E.感染性休克伴2个或以上器官衰竭为严重败血症。 2、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宜选用以下哪一种抗菌药物:( ) A.青霉素 B.庆大霉素 C.氧氟沙星 D.红霉素 E.万古霉素 3、休克的实质是() A.收缩压下降 B.舒张压下降 C.脉压下降 D.微循环灌注不足 E.中心静脉压下降 4、中心静脉压(CVP)是指 A.左心室的压力 B.左心房的压力 C.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的压力 D.主动脉内的压力 E.肺动脉内的压力 5、引起中毒性休克综合症的是() A.革兰氏阴性细菌 B.革兰阳性细菌 C.原虫 D.病毒 E.金黄色葡萄球菌 6、感染性休克常见致病菌是革兰氏阴性菌,下面错误的是: A.肠杆菌科细菌。B.不发酵杆菌。C.脑膜炎球菌。 D.梭状芽孢杆菌。E.类杆菌。 7、反映休克扩容治疗效果最简单明确的指标是() A.血压、脉搏 B.尿量 C.中心静脉压 D.肺动脉楔压 E.呼吸、脉搏 8、治疗休克最基本的措施是( ) A.应用有效的抗生素 B.补充血容量 C.纠正酸中毒 D.应用强心药物 E.应用升压药物 9、扩容治疗的有效指标不包括() A.收缩压>90mmHg B.脉压>30mmHg C.脉率<100次/分 D.呼吸<18次/分 E.尿量>30mml/h 10、感染性休克纠正酸中毒治疗的首选药物为;( ) A.10%碳酸氢钠B.11.2%乳酸钠C.22.4%乳酸钠 D.5%碳酸氢钠E.10%葡萄糖酸钙

感染性休克病案讨论[1]

感染性休克病案讨论 病案: 某男,40岁,林区工人,陕西籍。 主诉:1日前被木棒击中腹部,2小时后呕吐并腹痛急剧.病史:昨日下午4时许锯木中被一木棒击中腹部,立即 倒卧在地,被扶起后述“肚子痛”。2小时后腹痛加剧,呕吐少许清水样物。林场卫生所曾给予“跌打丸”、“止痛片”口服,疗效不佳.因夜间交通不便,于次日晨被送往数十里外的某县医院求治。县医院:X光透视发 现“膈下有游离气体”,紧急对症处理后于当晚转往西安治疗。伤后小便2次,色深,每次约有1小搪瓷碗(200ml)。患者既往状况一般,无慢性疾病。...... 感谢聆听 入院检查(西安):于受伤后32小时入院。T 38。1℃, R20次/分,P 120次/分,血压 60/36mmHg.发育营养中等.急性痛苦面容,额部有汗,四肢湿冷,神志朦胧.皮肤黏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头颈、胸肺无异常。心律齐,心率120次/分,各瓣膜区未闻及 病理性杂音,心界不大。腹部平坦、腹部肌肉紧张,呈板状腹,全腹均有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触诊不满意,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消失.脊柱四肢无异常。?化验检查: Hb 112g/L, WBC 13×109/L,分类记数:中性

粒细胞82%、淋巴细胞18%,CO2CP 14mmol/L。 尿黄、透明,酸性反应,蛋白微量。入院后腹腔穿刺1次,抽出淡褐色混浊液体5ml,有粪臭味。......感谢 聆听 入院诊断:? 住院经过:迅即组织抢救,快速静脉输入平衡盐溶液, 静滴广谱抗生素及碳酸氢钠.输液后血压一度曾回升至110/70mmHg,但很快又逐渐下降。继续加快输液,并尽 快完成术前准备工作,于入院后2小时(受伤后34小时)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切开腹膜时有气体 和淡黄色粘稠液体外溢,扩大切口见全腹被粪便污染,特臭,腹腔有蛔虫3条。探察肠管见距回盲部6cm 处之 回肠处有一直径2cm的穿孔,肠内容物溢出.用肠线缝合穿孔后探察腹腔,见整个-,大量脓苔被覆各段肠管浆 膜面,其它脏器未见异常.......感谢聆听 术中血压逐渐下降至60/40(?)mmHg,心音低钝,意识朦胧,出现潮式呼吸。用灭菌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腹腔后,检查缝合处肠管物漏、出血,作刺口放置烟卷引流一根,原切口处放橡皮引流条,清点敷料无误后关腹,当缝腹膜时,患者突然呕吐、呼吸心跳停止,抢救无效死亡 (死亡时距受伤约36小时)。入院后共输液4060ml.......感谢聆听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分析(高级职称考试)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病例1 –单疱脑炎(HSE) 分析,选ABCDEFGH(新教材中还有I、J也需鉴别) 抗NMDA受体脑炎为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中的一种 选ABCEDFGHI 选E根据脑脊液HSV,脑电图,颅脑MR表现 头痛,右眼红肿 ----海绵窦综合征

患者右眼红肿,动眼神经、三叉神经受累,视乳头水肿,定位在右海绵窦 患者考虑海绵窦感染,明确诊断可选用血培养排除血源性感染,脑脊液、头颅MRI为中枢感染检查,其他无特异性 急性海绵窦炎与鼻毛霉菌病诊断较明确,淋巴瘤不清楚 根据诊断,选CEF 根据诊断,考虑为DE 最可能为B

抗真菌治疗:最有效位F 根据知识点,选ABCDEFGH 发热、头痛 ----结核性脑膜炎 选ABCDE;患者抗洪后发病,亚急性起病,头痛,视乳头水肿,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示压力高,清亮,白细胞高,蛋白高,氯化物与糖降低,单核淋巴反应。考虑寄生虫病、结核性脑膜炎与隐球菌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抗酸、隐球菌检查一次阴性无排除价值。 针对鉴别,需做ABCDEF 可排除AEFGH

ABDEFH;最早期常为脑膜炎症状 主要通过病原体鉴别,选B 记忆题ABDEFG 记忆题:BCDEGH 发热头痛意识障碍 -----多组颅神经病变 患者亚急性起病,发热、头痛,动眼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受累,颅高压,脑膜刺激征阳性,考虑为多组路神经病变,颅内感染首先考虑。选项为ABEGH(时间1月,不考虑化脑,需考虑结脑,因此选G不选F)

脑脊液表现支持DE 43选CD(确诊,病原体)44选ABCDEFG 考虑听神经受损,停用链霉素 记忆题46选ABD 47选ABCEF 48选ABCDEFGH 发热、头痛、意识障碍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例分析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一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历分析 病历介绍: 患者,男,18岁,因“身目黄染,小便黄3日”来诊。 病史:患者自诉一周前受寒感冒后出现发热,无畏寒,无鼻塞流涕,无咳嗽咳痰,遂于当地门诊输液治疗4天(具体用药不详),3日前出现身目黄染,小便黄,时伴右肋部不适,恶心欲吐,倦怠懒言,昨日体温已恢复正常,未再发烧。纳差,眠可,大便质稀,不成形,1-2次/日,小便调。 查体:巩膜黄染,咽部充血,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区叩击痛(+),肝脾肋下可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64.9%。感染系列((-)、IM IM 细胞4条再具备其它IM 加入葡萄糖注射液150-250ml 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疗程7-10d ;给予维生素C 、肌酐、辅酶A 保肝治疗。48例合并肝损害IM 患者治疗10天复查肝功,42例回复正常。其余6例口服维生素及联苯双酯保肝治疗1个月复查肝功能,全部恢复正常[4]。 本例患者在确诊IM 的同时合并肝损害,临床治疗上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2.4、维生素B6注射液0.2、维生素C 注射液2.0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 静脉滴注,甘草酸二胺注射液200mg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250ml 静脉滴注,每日一次,8天一疗程。治疗结束后复查。 参考文献 [1]谢正德.儿童EB 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征及诊断标准[J].实用临床儿科杂志.2007,22(22):1759-1760. [2]蒋娟.于洁.王晓莉.等.伴有多脏器功能损害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1例临床分析[J].

精心整理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12):919-922. [3]王珏,梅爱农,闵秀全.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并发症及危险因素[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10):790-791. [4]罗泽民,苏海涛,谢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肝损害的临床特征[J].华西医 学.2012,27(8):1190-1193. 精心整理

典型的病例讨论及答案

病例摘要: 某一大面积烧伤病人,住院期间输液时曾行大隐静脉切开插管。患者后因感染性休克而死亡,死后尸检了现髂外静脉内有血栓形成。 分析题: 1、该患者血栓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血栓是何种类型并描述其大体及镜下特点? 参考答案: 1、大量失液后血液浓缩,各种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增加,同时血中释放大量幼稚血小板,粘性增加,易于发生粘集形成血栓。 2、属红色血栓。 大体:呈暗红色,新鲜时湿润,有一定弹性,与血管壁无粘连,表面光滑,干燥后,无弹性、质脆易碎。 镜下:在纤维蛋白网眼内有大量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呈条索状。

病例摘要: 一青年发性,因外伤性脾破裂而入院手术治疗。术后卧床休息,一般情况良好。术后第9天,右小腿腓肠肌部位有压痛及轻度肿胀。医生考虑为小腿静脉有血栓形成,嘱其安静卧床,暂缓活动。术后第11天傍晚,患者自行起床去厕所后不久,突感左侧胸痛并咯血数口,体温不高。次日查房时,胸痛更甚,听诊有明显胸膜摩擦音。X线检察左肺下叶有范围不大的三角形阴影。病人年初曾因心脏病发作而住院,内科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经治疗后,最近数月来症状缓解。 分析题: 1、致右小腿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有哪些? 2、左肺可能是什么病变?与前者有无联系?肺内病变的病理变化及发生机制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手术失血、术后血小板增生、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凝固性升高)及卧床休息(血流状态改变:变慢)都有助于血栓形成。 2、①左肺发生出血性梗死。②与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③病理变化:肉眼多位于肺下叶边缘,呈暗红色锥体形,尖向肺门,底部位于肺膜面,边界清楚;镜下,肺组织广泛坏死、出血。 发生机制:血栓形成后活动使其脱落,血栓栓塞于肺,同时由于病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使得肺有明显的淤血水肿,在此基础上栓塞后易发生出血性梗死。

年感染病例监测分析

2016年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分析 一、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情况: 2016年共监测住院病例6560例,发生医院感染人数27人,感染例次27例次,科室上报27例,漏报0,院内感染率0.4%,漏报率0。 1、2016年全院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统计

2、2016年各科室院内感染情况汇总表 科室出院 人数 上报 感染 病例 数 感染分类漏 报 病 例 数 漏报 率 (%) 感染 率 (%)下 呼 吸 道 皮 肤 浅 表 切 口 深 部 切 口 上 呼 吸 道 泌 尿 系 软 组 织 外科2282 22 4 6 5 3 2 2 0 0 0.97 内科2112 4 2 2 0 0 0.19 妇产科841 1 1 0 0 0.12 综合科1325 0 0 0 0 合计6560 27 7 6 5 3 2 2 2 0 0 0.41 3、感染部位: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是:手术部位感染8例,占感染病例的29.63%;呼吸道系统感染感染9例,占感染病例的33.33%;皮肤软组织感染8例,占感染病例的29.63%;泌尿道感染2例,占感染病例的7.4%。见下表: 2016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 感染部位感染例数构成比(%) 下呼吸道感染7 25.92 皮肤感染 6 22.22 浅表手术切口感染 5 18.52 深部切口感染 3 11.11 上呼吸道感染 2 7.4 泌尿道感染 2 7.4

4、病原菌培养结果未做(医院未开展细菌检测) 二、资料分析 2016年全院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数共27例,年龄最大者79,最小者11岁;住院时间最长37天,最短3天。大多数病人存在侵袭性操作,并且侵袭性操作次数越多,病人出现院内感染的机率明显增高。 三、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各科室应针对科室感染情况,组织讨论,分析科室感染因素,制定科室感染控制制度。 2、严格落实重症病房的消毒隔离工作,落实呼吸机相关肺炎控制措施,凡使用呼吸机和气管切口病人,均使用《呼吸及相关肺炎预防控制措施执行及督查表》,科室、医务科、护理部、控感办实施监督管理。 3、凡感染病例应根据感染部位采集相应组织或分泌物送检,进行细菌培养,明确感染病原体,采取相应隔离措施,严格防止交叉感染。 4、手术科室应对手术病人开展《手术院内感染风险评估》,严格执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5、手术室开展《手术室医院感染评估》,做好手术室环境和无菌物品的准备工作,降低感染风险。

感染性休克病案讨论

病理生理学病案分析 某男,40 岁,林区工人,陕西籍。 主诉:1 日前被木棒击中腹部, 2 小时后呕吐并腹痛急剧。 病史:昨日下午 4 时许锯木中被一木棒击中腹部,立即倒卧在地,被扶起后述“肚子痛”。 2 小时后腹痛加剧,呕吐少许清水样物。林场卫生所曾给予“跌打丸”、“止痛片”口服,疗效不佳。因夜间交通不便,于次日晨被送往数十里外的某县医院求治。县医院:X 光透视发现“膈下有游离气体” ,紧急对症处理后于当晚转往西安治疗。伤后小便 2 次,色深,每次约有1小搪瓷碗(200ml)。患者既往状况一般,无慢性疾病。 入院检查(西安):于受伤后32小时入院。T 38.1 C , R 20次/分,P 120次/分,血压 60/36mmHg。发育营养中等。急性痛苦面容,额部有汗,四肢湿冷,神志朦胧。皮肤黏 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头颈、胸肺无异常。心律齐,心率120 次/分,各瓣膜 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界不大。腹部平坦、腹部肌肉紧张,呈板状腹,全腹均有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触诊不满意,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消失。脊柱四肢无异常。 化验检查:Hb 112g/L, WBC 13 X 109/L,分类记数:中性粒细胞82%、淋巴细胞18%, CO2CP 14mmol/L。尿黄、透明,酸性反应,蛋白微量。入院后腹腔穿刺1次,抽出淡褐色混浊液体5ml,有粪臭味。 入院诊断:? 住院经过:迅即组织抢救,快速静脉输入平衡盐溶液, 静滴广谱抗生素及碳酸氢钠。输液后血压一度曾回升至110/70mmHg,但很快又逐渐下降。继续加快输液,并尽快完成术前准备工作,于入院后 2 小时(受伤后34 小时)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切开腹膜时有气体和淡黄色粘稠液体外溢,扩大切口见全腹被粪便污染,特臭,腹腔有蛔虫3条。探察肠管见距回盲部6cm处之回肠处有一直径2cm的穿孔,肠内容物溢出。用肠线缝合穿孔后探察腹腔,见整个-,大量脓苔被覆各段肠管浆膜面,其它脏器未见 异常。 术中血压逐渐下降至60/40(?)mmHg,心音低钝,意识朦胧,出现潮式呼吸。用灭菌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腹腔后,检查缝合处肠管物漏、出血, 作刺口放置烟卷引流一根,原切口处放橡皮引流条,清点敷料无误后关腹,当缝腹膜时,患者突然呕吐、呼吸心跳停止, 抢救无效死亡(死亡时距受伤约36 小时)。入院后共输液4060ml。 Questions: 1.试根据患者的病情经过对患者作出完整的诊断。

一例ICU患者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一例ICU患者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一.病例介绍 患者,女,17岁,体重49kg,2011年3月因双下肢乏力,在我院诊断为“脊索瘤”,予开颅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双下肢乏力好转。6月前患者出现四肢活动障碍,行走困难,饮水呛咳,症状逐渐加重,于我院行头部MRI示“脊索瘤术后改变、肿瘤复发,右顶异常强化;静脉畸形可能性大。轻度脑积水,双侧乳头炎”,为求进一步治疗,于2015年7月8日收入院。入院诊断:脊索瘤(颅底);脑积水;双侧乳突炎。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2015年7月21日患者行颅底脊索瘤切除术后转入ICU病房进一步监护。给予呼吸机A/C 模式辅助通气,并积极给予补液、降颅内压、扩管、抗感染、抑酸、保肝等治疗。二.抗感染治疗经过 患者转入ICU第一天血象不高,但体温偏高,胸片示两肺纹理模糊,临床经验性给予注射用头孢他啶2g Q8h 静点抗感染治疗。转入ICU第2日至第8日,多次痰培养结果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但患者血象、体温及PCT均不高,故考虑细菌定植。转入ICU第9日,患者血常规回报WBC 12.29×109/L,GR 72.94%,体温最高达38.2℃,体温、血象均升高,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考虑为肺部感染;患者为颅脑术后,不排除颅内感染可能,故结合病原学检查及药敏结果回报:MRSA并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对其敏感,故将注射用头孢他啶调整为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0.5g Q6h 静点抗感染治疗。转入ICU第11日,患者血象仍偏高,体温最高达39.2℃,持续冰毯降温至体温37.6℃。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回报:铜绿假单胞菌阳性,并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敏感,胸片结果为两肺渗出性改变,但较前略好转;根据上述指标在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注射用美罗培南1g Q8h 静点抗感染治疗。入ICU第13日,患者血象持续升高,WBC达15.81×109/L,NE 83.7%,故在维持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剂量的基础上将注射用美罗培南的剂量从1g Q8h调整至2g Q8h静点。转入ICU第16日,患者血象正常,但体温偏高,继续目前抗感染治疗。入ICU第22天,患者血象、体温正常,胸片示两肺渗出性改变、较前好转,同时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回报:铜绿假单胞菌阳性,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亚胺培南敏感。考虑患者感染情况有所好转,故行降阶梯治疗:将注射用美罗培南

感染性休克病案讨论

病理生理学病案分析 病案: 某男,40岁,林区工人,陕西籍。 主诉:1日前被木棒击中腹部,2小时后呕吐并腹痛急剧。 病史:昨日下午4时许锯木中被一木棒击中腹部,立即倒卧在地,被扶起后述“肚子痛”。2小时后腹痛加剧,呕吐少许清水样物。林场卫生所曾给予“跌打丸”、“止痛片”口服,疗效不佳。因夜间交通不便,于次日晨被送往数十里外的某县医院求治。县医院:X光透视发现“膈下有游离气体”,紧急对症处理后于当晚转往西安治疗。伤后小便2次,色深,每次约有1小搪瓷碗(200ml)。患者既往状况一般,无慢性疾病。 入院检查(西安):于受伤后32小时入院。T 38.1℃, R 20次/分,P 120次/分,血压 60/36mmHg。发育营养中等。急性痛苦面容,额部有汗,四肢湿冷,神志朦胧。皮肤黏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头颈、胸肺无异常。心律齐,心率120次/分,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界不大。腹部平坦、腹部肌肉紧张,呈板状腹,全腹均有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触诊不满意,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消失。脊柱四肢无异常。 化验检查:Hb 112g/L, WBC 13×109/L,分类记数:中性粒细胞82%、淋巴细胞18%,CO2CP 14mmol/L。尿黄、透明,酸性反应,蛋白微量。入院后腹腔穿刺1次,抽出淡褐色混浊液体5ml,有粪臭味。 入院诊断:? 住院经过:迅即组织抢救,快速静脉输入平衡盐溶液,静滴广谱抗生素及碳酸氢钠。输液后血压一度曾回升至110/70mmHg,但很快又逐渐下降。继续加快输液,并尽快完成术前准备工作,于入院后2小时(受伤后34小时)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切开腹膜时有气体和淡黄色粘稠液体外溢,扩大切口见全腹被粪便污染,特臭,腹腔有蛔虫3条。探察肠管见距回盲部6cm 处之回肠处有一直径2cm的穿孔,肠内容物溢出。用肠线缝合穿孔后探察腹腔,见整个-,大量脓苔被覆各段肠管浆膜面,其它脏器未见异常。 术中血压逐渐下降至60/40(?)mmHg,心音低钝,意识朦胧,出现潮式呼吸。用灭菌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腹腔后,检查缝合处肠管物漏、出血,作刺口放置烟卷引流一根,原切口处放橡皮引流条,清点敷料无误后关腹,当缝腹膜时,患者突然呕吐、呼吸心跳停止,抢救无效死亡(死亡时距受伤约36小时)。入院后共输液4060ml。 Questions:

典型的病例讨论及答案

某一大面积烧伤病人,住院期间输液时曾行大隐静脉切开插管。患者后因感染性休克而死亡,死后尸检了现髂外静脉内有血栓形成。 分析题: 1、该患者血栓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血栓是何种类型并描述其大体及镜下特点 参考答案: 1、大量失液后血液浓缩,各种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增加,同时血中释放大量幼稚血小板,粘性增加,易于发生粘集形成血栓。 2、属红色血栓。 大体:呈暗红色,新鲜时湿润,有一定弹性,与血管壁无粘连,表面光滑,干燥后,无弹性、质脆易碎。 镜下:在纤维蛋白网眼内有大量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呈条索状。

一青年发性,因外伤性脾破裂而入院手术治疗。术后卧床休息,一般情况良好。术后第9天,右小腿腓肠肌部位有压痛及轻度肿胀。医生考虑为小腿静脉有血栓形成,嘱其安静卧床,暂缓活动。术后第11天傍晚,患者自行起床去厕所后不久,突感左侧胸痛并咯血数口,体温不高。次日查房时,胸痛更甚,听诊有明显胸膜摩擦音。X线检察左肺下叶有范围不大的三角形阴影。病人年初曾因心脏病发作而住院,内科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经治疗后,最近数月来症状缓解。 分析题: 1、致右小腿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有哪些 2、左肺可能是什么病变与前者有无联系肺内病变的病理变化及发生机制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手术失血、术后血小板增生、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凝固性升高)及卧床休息(血流状态改变:变慢)都有助于血栓形成。 2、①左肺发生出血性梗死。②与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③病理变化:肉眼多位于肺下叶边缘,呈暗红色锥体形,尖向肺门,底部位于肺膜面,边界清楚;镜下,肺组织广泛坏死、出血。 发生机制:血栓形成后活动使其脱落,血栓栓塞于肺,同时由于病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使得肺有明显的淤血水肿,在此基础上栓塞后易发生出血性梗死。

传染病学病例分析题

传染病学病例分析题: A-1. 李×, 女, 18岁, 因发热5天后皮肤巩膜黄染6天, 于2002年4月15日扶行入院。 患者于4月4日受凉后发热, 体温39℃左右, 伴有头痛, 咽痛, 身痛乏力, 食欲减退, 恶心, 上腹部胀痛及右上腹隐痛, 曾诊断为"上感" 及胃病, 给以银翘片及胃舒平治疗, 5天后热退, 精神食欲稍好转, 但旁人发现皮肤黄染, 病后大便稀, 无粘液, 无明显里急后重感, 近二日大便呈黄白色, 病后小便呈黄色, 渐变为浓茶样, 量中等, 无皮肤搔痒及咳嗽吐痰等症状, 无出血似倾向。 既往体健, 其母HBsAg (+), 无长期服药史, 未到过湖区。 查: T 37℃, P 70次/分, R 20次/分, BP 100/70mmHg, 发育营养可, 皮肤巩膜明显黄染, 皮肤未见出血点, 蜘蛛痣, 全身表浅淋巴结不大, 颈软, 心肺正常, 腹软, 肝在肋下1.5cm, 质软, 压痛, 表面光滑, 脾可及0.5cm, 质软压痛, 胆囊区无压痛, 肾区无叩痛, 膝反射存在, 病理征(-)。 化验结果: 血常规正常, 尿常规正常, 尿胆红素(+), 尿胆原(-) 大便常规正常, 肝功能: 总胆红素84μmol/L, 直接胆红素60μmol/L, ALT>200u/L 1. 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 为确定诊断需作什么检查? 3. 试写出本例的治疗原则(包括隔离, 饮食, 药物)

A-2. 王×, 男, 12岁, 学生, 宁乡县人, 因突起发热头痛、呕吐2天, 于2002年3月15日上午入院。患者于3月13日出现畏寒, 发热, T 39℃, 头痛, 呕吐二次, 为胃内容物。当日坚持上完课, 次日仍发热, 头痛加剧,呕吐频繁, 精神差, 晚上到卫生院检查: BP14/6KPa, T39.5℃, P112次/分,R 30次/分, 神清,胸腹四肢均有出血点, 压之不褪色, 颈有抵抗感,心肺未发现病征, 腹软, 肝脾未扪及, 克布氏征(+) 血象: WBC 18.4×109/L, N 0.86, L 0.14, 大小便常规检查无异常。 1. 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 应进一步作哪些检查来协助诊断? 3. 本例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B-1. 患者男性, 44岁, 干部, 因不规则发热8天于2002年3月14日入院。3月6日上午突起腹痛, 位于脐周。呕吐二次, 稀便, 4-5次/日,当晚寒战, 高热(42℃), 次晨神志不清, 血压下降,当地医院疑为败血症引起中毒性休克。治疗后,3月8日血压恢复正常, 唯仍有驰张型或不规则高热、畏寒, 腹部持续隐痛, 偶有呕吐, 大便1-2次/日, 黑色。曾用多种抗菌素,考的松激素治疗无效。平素体健。 体查: T 40.2℃, P 124次/分, R 28次/分, BP 90/60mmHg,重病容, 神清, 皮肤巩膜不黄, 咽充血, 颈软, 心肺正常, 腹软,肝脾未扪及, 脐右侧有局限性压痛, 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肠鸣音亢进。 实验室检查: 血WBC 16.2×109/L, N 0.80, L 0.20, 尿常规(-),大

我院首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分析报告

论著·临床论坛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我院首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分析报告 李凌洁杜余新 637000仪陇县人民医院,四川南充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9.18.017 关键词李斯特菌;感染;治疗方案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李斯特菌)属于李斯特菌属,为革兰阳性杆菌、兼性胞内寄生菌,是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原菌,能够引起人类严重感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水源、食品等;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常侵犯婴幼儿、妊娠妇女、老年人以及一些严重基础病的免疫受损宿主,导致皮肤黏膜感染、中枢系统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等[1-2]。本例口腔癌患者,其血液培养及鉴定分离出此菌,可能与患者有基础疾病,免疫力下降有关。李斯特菌感染应该选择适宜的抗生素,足量、足疗程治疗。本研究分析1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旨在为临床不常见细菌感染经验治疗提供参考。病历资料患者,男,56岁,2018年5月23日入院。入院诊断为口底癌化疗后复发;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热原因待诊。入院时查体:T 39.6℃,P 102次/min,R 21次/min,BP 115/80mmHg,体重60kg。确诊口底癌3年多,发热1d,夜间急入我院肿瘤科治疗,给予柴胡注射液4mL 肌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mg 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500mL+维生素C 注射液2g 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500mL+氯化钾注射液1g 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250mL+浓氯化钠60mL 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250mL+艾迪注射液100mL 静脉滴注。治疗3d,相关检查逐步完善,患者体温36.2~39.5℃,反复发热。5月26日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2.25g,1次/8h,静脉滴注,1个疗程为3d,患者仍反复发热(体温36.3~39℃)。5月28日报血培养及鉴定(5月24日血样)提示:产单核李斯特菌。5月29日报血培养及鉴定(5月26日血样)结果提示:产单核李斯特菌。诊断为口底癌化疗后复发;化疗后骨髓抑制;菌血症;右侧股骨下段坏死;2型糖尿病。因患者反复发热,且我院无法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药敏试验,5月29日请临床药学科会诊,协助抗生素药物的选择,临床药师会诊后建议使用青霉素2.4g,1次/6h+阿米卡星注射液0.6g,1次/d,静脉滴注,1个疗程>3周,患者血培养及鉴定结果连续3次阴性即停用抗生素。使用该方案抗感染治疗第1天,监测患者体温,最高温度37.5℃,直至2018年6月18日患者出院,未再出现高热症状且血培养及鉴定结果连续3次均为阴性报告。此次抗感染治疗有效。讨论病因分析:患者系口腔癌化疗患者,属于免疫力低下的易感人群。病原菌侵袭该患者,出现反复发热。经过抗感染治疗后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水平。治疗方案分析:青霉素属于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半衰期约30min,500万~ 2400万U/d,给药频次1次/6h。阿米卡星注射液属于浓度依赖性抗生素,半衰期长,给药频次1次/d,1个疗程为3周,或3次血培养阴性即停止使用抗生素。革兰阳性杆菌感染所致菌血症,静脉给药。李斯特菌感染源头:患者感染的细菌可能来自冰箱内,家属自诉患者曾使用冰箱内的碗盛食物。李斯特菌生长在低温环境,或许是患者食用灌装奶粉,病原菌来自奶粉。世界卫生组织在李斯特菌食品中毒报告中指出,4%~8%的水产品、5%~10%的乳及乳制品、30%以上的家禽均被该菌污染[3]。我国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监测数据显示,在各地区不同种类 的食品中,也有不同程度的李斯特菌感 染,其中生肉中检出率较高。国内也曾多 次有在奶粉中检查出李斯特菌的报道[4]。 李斯特菌易感因素:患者系有基础 疾病、免疫力低下人群,患者有易感因素存在,且有接触病原菌的机会。 关于李斯特菌的治疗:李斯特菌对头孢菌素天然耐药,治疗首选氨苄西林及青霉素G,并可联合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其具有协同作用。目前关于李斯特菌的治疗缺乏大规模临床研究,本次治疗在缺乏药敏的情况下只能进行经验治疗,治疗方案为青霉素联合阿米卡星。对于病情危重患者,可尝试应用万古霉素及美罗培南联合抗感染,但也有失败的例子,且容易诱发癫痫,所以不推荐使用。氯霉素、四环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现在耐药率较高[5],偶有治疗成功的案例,但也不敢轻易尝试。氟喹诺酮体 外活性较好,临床经验有限。采用环丙 沙星治疗血液感染后,患者还是出现了 脑部感染,疗效不佳;但是莫西沙星可用于对青霉素类过敏的患者,因为体外研究表明其杀菌效力与阿莫西林相仿。其治疗方案,最终还是靠临床效果证实。参考文献 [1]李爱华,叶长芸.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致病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J].疾病监测,2011,26(11):914-919. [2]Dussurget O.New insights into determinants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virulence[J].Int Rev Cell Mol Biol,2008(270):1-38.[3]叶长芸,冰箱杀手李斯特菌.北京日报,2009.[4]闫鹤,王彬,师宝忠,等.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血清型、耐药性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0,35(10):774-778. [5]张顺合.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食品中的污染[J].中国公共卫生,2000,16(6):564-565. 27

失血性休克-病例模板

《综合护理教程》案例模版 学生用教案 失血性休克病人急救护理综合训练 一、背景资料 失血性休克主要由于大血管破裂、腹部损伤引起的肝、脾破裂、消化性溃疡、宫外孕、肿瘤自发破裂等原因引起大出血,当出血量超过全身总血量的20%时,即可发生休克。失血性休克是外科最常见的休克之一,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并发症严重,若未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常因多器官功能衰竭造成死亡。因此,临床上在护理失血性休克病人时,应迅速做好抢救前准备工作,正确配合医生实施各项抢救措施,严密观察抢救过程中病情的变化,这些也是进行失血性休克病人急救护理教学时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失血性休克、脾破裂的临床诊断思路。 2、掌握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 3、熟悉急诊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三、教学病例 失血性休克病例 姓名:刘梅性别:女年龄: 26岁 主诉:左季肋部被汽车撞伤后疼痛,头晕、无力半小时。 病史摘要:下午6时左右骑自行车时被汽车撞伤,伤后感左季肋部疼痛,头晕、无力,半小时后被汽车司机急送到医院。 体格检查:T 35℃、P 115次/分、R 24次/分、BP 80/55mmHg、CVP 1cmH2O、SPO2 92%。痛苦面容、面色苍白、表情淡漠、四肢湿冷。腹胀、全腹轻度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以左上腹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减弱,其他查体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的血液。 情景设计 1、初步评估该病人存在什么疾病有何依据 2、病人被送急诊室,做为接诊护士,应立即采取的护理措施是什么 3、10分钟后病人仍然腹痛,T 36.5℃、P 103次/分、R 20次/分、BP 90/60mmHg、CVP 4cmH2O、SPO2 94%,腹部体征同前,此时应进一步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典型的病例讨论及答案

病例摘要:某一大面积烧伤病人,住院期间输液时曾行大隐静脉切开插管。患者后因感染性休克而死亡,死后尸检了现髂外静脉内有血栓形成。 分析题: 1、该患者血栓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血栓是何种类型并描述其大体及镜下特点? 参考答案: 1、大量失液后血液浓缩,各种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增加,同时血中释放大量幼稚血小板,粘性增加,易于发生粘集形成血栓。 2、属红色血栓。 大体:呈暗红色,新鲜时湿润,有一定弹性,与血管壁无粘连,表面光滑,干燥后,无弹性、质脆易碎。 镜下:在纤维蛋白网眼内有大量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呈条索状。

一青年发性,因外伤性脾破裂而入院手术治疗。术后卧床休息,一般情况良好。术后第9天,右小腿腓肠肌部位有压痛及轻度肿胀。医生考虑为小腿静脉有血栓形成,嘱其安静卧床,暂缓活动。术后第11天傍晚,患者自行起床去厕所后不久,突感左侧胸痛并咯血数口,体温不高。次日查房时,胸痛更甚,听诊有明显胸膜摩擦音。X线检察左肺下叶有范围不大的三角形阴影。病人年初曾因心脏病发作而住院,内科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经治疗后,最近数月来症状缓解。 分析题: 1、致右小腿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有哪些? 2、左肺可能是什么病变?与前者有无联系?肺内病变的病理变化及发生机制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手术失血、术后血小板增生、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凝固性升高)及卧床休息(血流状态改变:变慢)都有助于血栓形成。 2、①左肺发生出血性梗死。②与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③病理变化:肉眼多位于肺下叶边缘,呈暗红色锥体形,尖向肺门,底部位于肺膜面,边界清楚;镜下,肺组织广泛坏死、出血。 发生机制:血栓形成后活动使其脱落,血栓栓塞于肺,同时由于病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使得肺有明显的淤血水肿,在此基础上栓塞后易发生出血性梗死。

第十章病例讨论

第十章病例讨论 病例一 患者:某某,女,50岁 主诉:间歇性、游走性关节疼痛5年,近一个月加重而入院。 现病史:患者5、6年前,出现腰腿关节等疼痛,多在劳累之后发生,每可自行缓解。一个月来,因劳累及受凉,再度出现全身酸痛,大关节痛,发烧并伴有咽痛,门诊初诊为“上感一扁桃体炎”,抗菌素治疗4天,仍发烧、头痛,入院前一天全身疼痛,不能下床活动。 诊断:风湿热 讨论题:治疗风湿热主要应用哪些药物?疗效如何?为什么? (宜全) 病例二 患者:某某,女,36岁。 主诉:发热、腰痛、尿频尿痛两天。 现病史:患者于两天前开始发热,伴寒战、头痛,每日小便约30余次,伴尿急尿痛,右侧腰痛并向小腹部放射。 体检:体温38℃,呼吸24次/分、脉搏78次/分,面色潮红、出汗、除右侧肋脊角部位有压痛及叩击痛外,无其他明显阳性体征。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3.5×109/L、中性90%,淋巴8%,单核1%,嗜酸球1%。尿常规:蛋白质++,白细胞++、红细胞++,脓球+++。尿培养:大肠杆菌、抗菌素敏感试验;氯霉素、链霉素不敏感。 诊断:急性泌尿道感染。 讨论题:该病例可用哪些抗菌素治疗? (宜全) 病例三

患者:某某,男,9岁。病史家长代述。 主诉:昨夜突然感胸部闷胀,呼吸困难,不能平卧。 现病史:,患者每到秋冬及春初季节遇寒冷时屡有发病,有气管炎及过敏史。 体检:患者呈痛苦面容,口唇青紫,两侧颈静脉怒张,端坐姿势,呼吸时出现三凹征,听诊呈高清音,有明显干湿罗音及哮鸣音。 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讨论题: (1)请给予适当的平喘药。 (2)讨论平喘药的选用原则,作用原理及应用注意点。 ⑶支气管哮喘与心源性哮喘的发生有何不同? (宜全) 病例四 患者:某某,男,49岁。 主诉:左上腹部间断性疼痛十年,解柏油样大便1周。 现病史:患者间断性出现心窝部疼痛、嗳气、吐酸水史十余年,近日因气温骤降受凉、上腹部疼痛加剧(针刺痛、烧灼痛和绞痛交替存在),常于夜间痛醒,有饥饿感,进食及服抑制胃酸药后缓解,解解柏油样大便,伴里急后重,无发热,无眩晕。 体检:体温36.8℃,呼吸18次/分、脉搏78次/分,血压15.9/10.6kPa(119/80mmHg)。消瘦体型,轻度贫血貌,上腹偏左方有局限性压痛点,不向别处放射。莫非氏征阴性,麦氏点无压痛,肠鸣音正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3.10×1012/L,血红蛋白105g/L,白细胞7.5×109/L,。大便潜血(+++)。x线钡餐检查:十二指肠球部见到龛影。胃镜检查:在十二指肠球部大弯侧可见一0.6cm×0.7cm溃疡,底部柏苔,周边粘膜充血、肿胀;活检无恶变。 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 讨论题:

感染性休克患者个案护理之欧阳歌谷创编

感染性休克患者个案护理 欧阳歌谷(2021.02.01) ——应用从头到脚的评估模式 姓名: 工作单位: 联系方式: E-mail: 实习单位: 导师: 内容 1、前言 (3) 2、病例 (3) 3、发病及其处理 (5) 4、从头到脚的评估方式 (6) 5、本个案应用从头到脚评估方式进行评估 (7) 6、为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并诊断出其问题 (7) 7、建立护理计划(目标、措施、评价) (9) 8、评价在ICU中实施从头到脚评估法的优缺点 (11) 9、总

结 (12) 10、参考资料 (13) 11、附录 附录一感染性休克的发病过程及治疗 (14) 附录二肺癌 (19) 附录三重症肺炎 (24) 一、前言 19世纪中叶,意识到评估的重要性。20世纪70年代,美国Engel 提出“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评估的内容发展为对病人身体、心理、社会的全面评估,即健康评估。健康评估作为护理程序的首要环节,既是执行护理程序的基础,又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是保证高质量护理的先决条件。评估阶段为实施高质量的个体化护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需要有标准、完整的评估来推进人类反应的诊断与治疗。从头到脚评估法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常用的一种标准评估方法,指护士纵向从病人头部开始向脚部进行身体各部位的全面评估,确保一名护士,能全面有逻辑的彻底的评估患者,以更好地为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护理评估的有效实践对促进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感染性休克:是急危重症和慢性病恶化导致死亡最常见的病理过程之一。据报道美国(包括成人和小儿)住院病人中休克发生率为2%,病死率为20%~50%, 在以下的个案护理中,我将应用头到脚评估法对感染性休克的病人

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典型病例分析

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典型病例分析 于晓凌王海燕刘卫吴丽芳(厦门市第二医院福建厦门361022) 来源:中国药师2010年第13卷第6期 临床药学在我院已开展几年。几年来临床药师坚持深入临床一线,其关注点是临床科室药物的使用,尤其是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上,临床药师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长。现将药师参与用药方案制定的典型病例分析介绍如下: 1 慢性肾衰竭并肺部感染 患者,女,82岁,因腰椎压缩性骨折入院治疗。既往病史: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3年、在锁骨下永久性双腔静脉置管术后。入院第10天,患者出现畏冷、发热、咳嗽,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及湿性哕音。T:39.7 oC、WBC: 17.6×109-L~,N:97.5%,先后给予头孢地嗪静滴3 d,头孢哌酮/舒巴坦静滴4 d,双腔静脉置管头孢拉定0.5 g封管,效果不佳。血培养为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药敏示:万古霉素、替KAO拉宁敏感。临床选择万古霉素0.5 g,ivd,q12h。6d后患者仍有发热、咳嗽,体温37.8℃。临床会诊需要明确:万古霉素能否替换头孢拉定与肝素钠配伍封管?患者可否继续使用万古霉素抗感染? 药师会诊建议:①考虑双腔静脉置管是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药敏临床可用替KAO拉宁0.2 g和肝素3 ml配伍封管,因为万古霉素与肝素有配伍禁忌。②患者慢性肾衰竭合并肺感染,选用替KAO拉宁相对更安全,其抗菌谱与古霉素相似,但半衰期比万古霉素长,对肾脏的影响小,其他不良反应也比万古霉素少而轻?。’建议停用万古霉素,替KAO拉宁0.2 g,ivd,q12h。3个剂量后qd给药。3 d后患者临床症状有好转,体温在37.3℃波动。第9天药师查房再次建议:降阶梯使用抗菌药,停止替KAO拉宁,参考新的检测结果(肺炎克雷伯菌,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彬他唑巴坦敏感)选用哌拉西彬他唑巴坦,封管用头 孢拉定与肝素钠配伍使用。用药7 d后患者体温正常36.5℃,肺部l罗音吸收,WBC:7.2×109?L~,N:67.5%。继续巩固治疗3 d后,停止抗菌药物的使用。药学评价:患者高龄,慢性肾衰竭合并肺部感染。选用替KAO拉宁抗感染治疗较万古霉素更加安全有效。万古霉素对肾功能及听觉功能有损害,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它的另一缺陷是组织穿透力差,在肺组织浓度较低。替KAO拉宁的组织穿透力有改善¨J,其对耳肾损害较万古霉素轻。万古霉素pH为2.4—4.5,肝素pH为6.5。两者配伍时有白色絮状沉淀。替KAO拉宁pH为7.5,其可以与肝素钠配伍封管抗感染治疗。 小结:药师对该病例的监护重点:及时为临床提供药物方面的数据,避免配伍禁忌的发生;选用对肾功能影响相对较小的药物;感染控制后实行降阶梯治疗,不仅减少ADR的发生,同时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2氨基糖苷类的使用 患者,男性,63岁,体重62 kg,尿血、暗红色稀便3天人院,诊断尿路感染、出血性肠炎。入院检查:T:38.6℃、WBC:20.1×10’?L~.N:87.3%。尿RBC 120/UL、WBC

科室感染病例原因分析与改进

科室感染病例原因分析与改进 一、科室感染病例原因分析 1、患者自身因素 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得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并伴有其她系统疾病,常需要长期治疗,住院时间相对较长,治疗过程中由于应用化疗药物或使用激素等导致患者机体得免疫功能低下,全身抵抗疾病得能力较差,并发感染得概率明显高于正常人,随着患者年龄得增长自身机体免疫力下降,较年轻患者易患院内感染。随着住院时间延长,患者感染得概率也逐渐增加。感染病例多以呼吸道感染多见,主要由于老年患者肺顺应性下降,支气管纤毛活动亦减弱,尤其就是伴有呼吸系统疾病导致呼吸功能低下,肺容量较小,咳痰无力,排痰困难,因而更加容易合并院内感染。 2、医护人员因素 医护人员对院内感染得态度、侵袭性检查或治疗时医护人员得技能、技术熟练水平及对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得执行情况就是决定院内感染发生率得重要因素。接受过侵袭性操作者得感染率明显高于未接受者;患者化疗或放疗期间不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某些疾病不合理应用激素治疗等也就是发生院内感染得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3、环境因素 提高病房环境质量。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注意:病房空气净化与消毒、呼吸道治疗器械得消毒、建立病房良好得心理环境。 二、改进常见得院内感染得预防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得预防与控制措施 1、保持口腔卫生使用含0、2%得洗必太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h一次。 2、如无禁忌症,应将患者床头抬高30~45度。 3、鼓励手术后(尤其胸部与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指导或协助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4、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得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气管插管。 5、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5-30cmH2O,无明显漏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