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能大赛题目含答案终审稿)

生物技能大赛题目含答案终审稿)
生物技能大赛题目含答案终审稿)

生物技能大赛题目含答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第五届温州大学生物学科实验技能大赛答案

1.药品配置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请给出应用固体氯化钠粉末配置1L用于细胞生物学实验

的生理盐水的方法(包括仪器、药品称量等各个环节)(10分)

注意事项:药品本身的性质(吸水性、氧化性、毒性、酸碱性、挥发性等)对应的取样工具、保护措施;药品选用的纯度级别;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各种器具不可混用、取出的药品不能放回、药瓶盖的放置等防止污染的方法;配制后存放的方法及标签(4分)

细胞生物学实验用生理盐水配制:0.9%氯化钠、去离子水(超纯水);(2分)

在天平上放一张称量纸,去皮,用药勺取NaCl固体,称取9.0 g;在烧杯中用少量去离子水溶解,冷却至室温后,用玻璃棒引流,移入1000 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少量2-3次冲洗烧杯,并将液体倒入容量瓶,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刻度线下1 cm左右,用滴管逐滴加入蒸馏水至刻度线,盖上瓶塞,轻轻倒转容量瓶数次,将溶液混合均匀。(用1000 ml量筒量取1 L去离子水,放入烧杯中,将称好的NaCl倒入烧杯,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将溶液倒入试剂瓶中盖好盖子,写好标签配用。(4分)

2.离心机可分为哪几类各类离心机有哪些应用使用离心机需要注意哪些问题(10分)

分类及应用(6分):a、制备型(分离生物大分子、细胞器和病毒等)、分析型(测试样品沉降系数、分子量、构象、纯度等)、分析制备型;

b、低速离心机(分离大颗粒与溶液、血浆与血清等)、高速(DNA、RNA、各种细胞、无机物溶液、悬浮液及胶体溶液等分离浓缩和提纯)、超速(亚细胞器、病毒、核酸、蛋白质和多糖等);

c、台式、多管微量式、细胞涂片式、高速冷冻式,大容量低速冷冻式;台式低速自动平衡离心机(a、b、c任一种都对)

注意事项(4分)

1 离心机要放在平坦和结实的地面或实验台上,不允许倾斜;

2 通常离心机都会有登记表,请在使用前确实登记使用者、转头、转速、时间;

3 离心管一定要用天平平衡重量(重量平衡),盖上离心管盖子并旋紧;

4 把平衡好的离心管对称地放入离心陀中(位置平衡),盖上离心陀的盖子,注意有无旋紧;

5 完成离心时,要等待离心机自动停止,不允许用手或其他物件迫使离心机停转,待转头完全静止后,才能打开舱门,请尽快取出离心管,先观察离心管是否完全,以及沉淀的位置,尽速把上清倒出,小心不要把沉淀弄混浊。

3.请问哪些生物实验需要进行高压灭菌(列举三个以上)常用的高压灭菌条件是什么如何进行高压灭菌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0分)

在微生物实验中,培养微生物所用的器具及培养基、培养液需要预先灭菌,以除去杂菌;被微生物等生物材料污染的玻璃器皿应立即高压灭菌,然后清洗;一些不要的菌种等,一定要消毒和高压灭菌处理后方可弃掉。开展病原微生物类实验所产生的废弃物,在分类处置前,必须先自行高压蒸汽灭菌;发酵实验结束后活菌体必需加热杀死后就能排放;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所用的器具及培养基、培养液需要预先灭菌,以除去杂菌;基因工程操作所用的一切塑料器具(eppendorf管、tip等),在使用前都应装入盒子和瓶子中灭菌,且装盒或装瓶过程中都应采用镊子或戴上一次性手套进行操作,不能直接用手去拿,严防手上杂酶污染。(任何三个都对,3分)

对于一般的试剂、溶液或玻璃器皿等,一般是用121℃高温灭菌20分钟,装液量多的或者含玉米浆的则需3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而对于葡萄糖、乳糖等则需115℃高温灭菌20-30分钟。温度太高容易变色。(主要是121℃)(2分)

首先,检查锅内蒸馏水量是否充足,第二,检查个个阀门及开关是否工作正常。第三,将待灭菌的物品用一层牛皮纸或两层报纸包好,一定要包完整!放入锅内,物与物之间一定要有空隙。第四,盖好锅盖,螺母对称拧紧,打开放气阀,关闭安全阀。第五,打开电源观察放气阀是否有蒸汽流出,确定后关闭放气阀,待压力表到达0.1-0.15kpa(温度121℃左右)时计时,15-30分钟,关闭开关。第六,待压力表指针归零后,打开放气阀,按对称方式打开锅盖,取出物品。(2分)

注意事项:1.锅内水必须用蒸馏水或纯化水。2.锅盖螺母必须对称拧紧。3.一定要在放气阀出大量蒸汽在关闭。4.当灭菌时间结束时,必须等到压力表归零在打开。5.灭菌锅超过最大耐受压力后,放气阀会自动弹开,此时锅内物品不能保证灭菌完全,需从新灭菌。高

压灭菌液体终止时,不能快速排气使压力迅速降低;高压灭菌锅灭菌时,待灭菌的物品不能与含有腐蚀性抑制剂或化学试剂的物质放在一起灭菌;(3分)

4.动物解剖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0分)

实验预习:熟悉动物器官血管位置,了解待观察部位。

实验动物检疫、安抚:防止疾病感染及动物咬伤抓伤

实验器具的使用:防止玻璃器皿、注射器、手术刀的创伤;

实验操作:防止破坏关键部位、实验记录

废弃物:实验动物所产生的粪便、尿液、毛发、皮屑、尸体;实验动物房的污水和污物等,统一回收,做无害处理。

5.实验室常见的安全问题有哪些(10分)

人员安全:实验服,平底覆盖脚面的鞋,必要时需手套、护目镜和口罩,保持实验室通风,禁止在实验室内吃喝、喧闹

药品安全:按药品性质分类存放,防变质,防污染,有毒、有害、易燃和易爆物质严格管理,禁止药品外带、食用等

仪器安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如离心机配平、灭菌锅和水浴锅放干烧等

水、电、煤气安全:用时开启,用完关闭,注意防火,离开实验室前检查

实验动物:实验动物需专门渠道购买经过检疫,实验过程中防止抓伤等,实验结束后实验材料回收,统一做无害处理

实验菌种、细胞、病毒等:使用时防止人员感染,实验结束后实验材料回收,经灭活后统一处理

6.如何正确的使用显微镜,如何制作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玻片(10分)

使用显微镜:取镜和安放: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也可以用印有“6”字的薄纸片制成)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注意事项: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5分)

制片:①根的培养洋葱的根用水培养。找一个奶瓶,盛满水,将洋葱底部浸入水中,放在实验室北侧的窗边,室温、自然阳光下,并每日换一次水,3-5日可取根。种子发芽培养时用直径15cm的培养皿,底部铺两层浸湿的吸水纸,放在室温(23°C)的条件下3-5日即可。②固定解离及染色:a从上午8时开始每隔1h选取一定数量的根放入酒精:兵醋酸=3:1的固定液中,室温下浸泡10min,然后转入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待用。b、将固定以后的根转入盛有15%HCl溶液的试管中,再将试管放入盛有60°C-65°C的水溶液中解离约3min。c、将根从解离液中取出,放在载波片上,切取尖端1mm-3mm滴加0。2%的醋酸洋红液1-3滴染色5min。③装片的制作:染色以后的根尖之上,盖上盖波片,用拇指垂直轻压盖波片,以使细胞分散开。若要制成永久装片,可用干冰法,取掉盖波片,室温下风干一昼夜。④观察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生长点部位,然后换上高倍镜详细观察,并统计细胞分裂数目,计算分裂指数。分裂指数=(分裂期的细胞数/分裂组织的细胞数)*100%(5分)

7.什么是蛋白质变性和核酸变性,他们的本质分别是什么引起其变性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变性现象对生物学研究有何意义(10分)

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也即有序的空间结构变成无序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变性的本质:破坏非共价键和二硫键,不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原因可分为物理和化学因素两类。物理因素可以是加热、加压、脱水、搅拌、振荡、紫外线照射、超声波的作用等;化学因素有强酸、强碱、尿素、重金属盐、(SDS)等。

核酸的变性:在物理和化学因素的作用下,维系核酸二级结构的氢键和碱基堆积力受到破坏,DNA由双链解旋为单链的过程。引起变性的因素很多,升高温度、过酸、过碱、纯水以及加入变性剂等都能造成核酸变性。

应用:去除有害物质、有害生物、生物产品制备、生物学检测、生物基因改造等

8.请问你对H7N9病毒的生物学特征有何认识,并推测人们获得这些信息的实验手段有哪些?或列举出对一种致病病毒进行研究的方向与方法。(10分)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亚型流感病毒,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依据病毒颗粒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命名。所有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类

流感,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pH4.0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在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基因来源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来自于东亚地区野鸟和中国上海、浙江、江苏鸡群的基因重配。而病毒自身基因变异可能是H7N9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并导致高死亡率的原因。(3分)

血清学检验方法的运用。利用抗原捕捉ELISA,筛选和排除可疑病原体;采用双份血清IgG、IgM进行检测,分析抗体产生规律,摸清感染进程

通过体外培养, 细胞病变效应

通过体外培养、滤过性、染色显微镜观察等初步区分细菌或病毒

电镜观察病毒形态

病毒核酸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鉴定:病毒基因抽提、确定类型;应用已知病毒保守区PCR引物进行PCR扩增,进行病毒的基因组的酶切分析,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在已有的基因库中进行同源性比对;

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DNA提取→用酶切DNA→用凝胶电泳分开DNA片段→把DNA片段转移到滤膜上→利用放射性标记的显示特定的DNA片段()和结果分析。研究和

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主要包括制备,酶切片段扩增及凝胶电泳分析。研究病毒的分类和进化。

蛋白质组学:纯化病毒后进行一维、二维电泳挖蛋白点测序,

检测试剂盒的研究:基因芯片、ELISA检测试剂盒,(7分)

9.生物工程包含哪几个工程门类这些方向各自主要研究的是什么(10分)

生物工程包括四大工程,即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也可以有生物反应器工程)

在这四大领域中,前两者作用是将常规菌(或动植物细胞株)作为特定遗传物质受体,使它们获得外来基因,成为能表达超远缘性状的新物种——“工程菌”或“工程细胞株”。后两者的作用则是这一有巨大潜在价值的新物种创造良好的生长与繁殖条件,进行大规模的培养,以充分发挥其内在潜力,为人们提供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遗传工程(基因工程)主要原理是用人工的方法,把生物的遗传物质,通常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基因切割、连接、重组、转移和表达的技术:基因的转移已经不再限于同一类物种之间,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都可进行基因转移,改变宿主遗传特性,创造新品种(系)或新的生物材料。

细胞工程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按照人们的设计蓝图,进行在细胞水平上的遗传操作及进行大规模的细胞和组织培养。当前细胞工程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领域有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细胞拆合、染色体操作及基因转移等方面。通过细胞工程可以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培养有价值的植株,并可以产生新的物种或品系。

微生物工程(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

酶工程(生化工程)就是将酶或者微生物细胞,动植物细胞,细胞器等在一定的生物反应装置中,利用酶所具有的生物催化功能,借助工程手段将相应的原料转化成有用物质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一门科学技术。它包括酶制剂的制备,酶的固定化,酶的修饰与改造及酶反应器等方面内容。酶工程的应用,主要集中于食品工业,轻工业以及医药工业中。(每个2.5)

10.你是如何理解生物学中的糖类和脂类(10分)

糖类:多羟基的醛或酮,及其聚合物和某些衍生物,高亲水性化合物。能量直接供体(葡萄糖),机体骨架(纤维素),储能物质(淀粉),遗传物质的骨架(DNA\RNA),信号传递物质(糖蛋白、糖脂等)(4分)

脂类:由脂肪酸和醇作用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统称为脂类,这是一类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溶剂的化合物。是能量储存的最佳方式,如动物、油料种子的甘油三酯,在供给人体能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脂类也是人体细胞组织的组成成分,如细胞膜、神经髓鞘都必须有脂类参与;动物的脂肪组织有保温,防机械压力等保护功能,植物的蜡质可以防止水分的蒸发;信号传递、识别和免疫:固醇类激素、糖脂。酶的激活剂:卵磷脂激活β-羟丁酸脱氢酶。糖基载体:合成糖蛋白时,磷酸多萜醇作为羰基的载体。激素、维生素和色素的前体(萜类、固醇类)。生长因子与抗氧化剂。(5分)

糖与脂可相互转化。(1分)

微生物实验操作

油镜的使用和维护 目的:掌握油镜的使用与维护,熟悉油镜的使用原理。材料:显微镜,拭镜纸,液体石蜡油,二甲苯 原理:油镜的透镜极小,工作焦距最短,光线通过玻璃和空气,由于介质密度不同发生折射,射入镜筒的光线极少,视野暗,物象不清晰。如在玻片与镜头(透镜)之间加上折光率和玻片(n=1.52)相近的香柏油(n=1.515)就可减少光线的折射,加强视野的亮度,获得清晰的物象。 步骤: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维护 1.将显微镜平稳地安放在实验台适宜处。识别油镜头:标有100×、OIL、HI等字样。 2. 打开电源,用低倍镜对光,打开光圈,调节聚光镜的位置,使视野光线充足。 3. 标本上加镜油一滴,转动粗螺旋,使油镜头缓缓下降,用眼从侧面观察,直到油镜头浸入油中接近玻片为止。 4. 从目镜观察,同时徐徐转动粗螺旋提升,见模糊物象后再用细螺旋调节,直到见到清晰物象为止。 5. 观察完毕,粗螺旋提高镜头,取下标本片,油镜头使用后立即用擦镜纸擦净镜头上的油。如油已干,可在擦镜纸上滴少许二甲苯擦拭,并立即用另一擦镜纸

擦去二甲苯,因二甲苯能溶解镜头上的固定胶以致使镜头脱落。 6.将镜头转呈“八”字,调低聚光器,对号送入柜子内存放。 革兰染色 目的:掌握革兰染色的原理及操作。 材料:干净玻片,接种环,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18-24h 培养后的混合菌液,酒精灯,一套革兰染液 原理:主要为细胞壁结构的差异。G+三维肽聚糖结构的交联度大,通透性低,脂质少或无,酒精作用使孔径缩小;而G-肽聚糖为二维疏松结构,薄,外膜含大量脂质,易被酒精溶解,使细胞壁通透性增高,结晶紫-碘复合物被酒精溶解而脱色。 步骤: 1. 细菌标本的制作 (1)涂片:无菌操作。取一接种环混合细菌悬液,涂布成直径约1cm的涂片,涂片应薄而均匀。 (2)干燥:涂片最好在室温中自然干燥。必要时可将标本面向上,放在酒精灯上方微火处干燥。 (3)固定:标本面向上,在酒精灯火焰外焰按钟摆的速度来回通过3次,放置待冷后染色。固定的目的是

中学生物实验技能大赛比赛方案

生物实验技能大赛活动方案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科学,因此在生物学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和操作初中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实验项目,为了提高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也为了提升教师职业技能素养的提升,教务处决定组织开展七、八年级生物教师实验技能大赛。 一、活动主办:教务处 二、活动人员: 1、评委:吴建元、杨发全、张永财、马金林、麻永梅、周德青 2、参赛:郭建世、王芬庆、汪小钢、程孝萍、李振荣、韩伟、闫国军 3、组织:郭建世、程孝萍、闫国军 4、器材组:王芬庆、汪小钢、韩伟、李振荣 5、抽签、分发评价量表、实验报告、统分:周德青 三、比赛时间:2018年4月29日下午14点40(本轮第八天下午) 四、比赛地点:三楼生物实验室 五、比赛事项: 1、试题范围:2013年人教版全册。 2、选题规则:参赛人员提前20分钟到达赛场抽取比赛序号,器材组检查实验器材,评委组赛前10分钟到达赛场,周德青负责分发评委组评价量表和实验者实验报告,并负责赛前5分钟随机抽取试题编号,14点40分实验开始,实验结束后,评委给出实作总分,周德青

给出实验报告总分,评委组实作均分(去掉最高、最低)+实验报告总分=参赛人员最终得分(周德青负责计算),麻永梅,马金林负责复查记录最终实验成绩并排次。 3、实验时间:20分钟。(周德青负责计时)(超时总分只有实际的80%) 4、实验分制:满分10分;实作7.5分,实验报告2.5分; 六、奖项设置: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三个 七、比赛内容: 1、试题一:显微镜的使用及观察人血涂片 2、试题二、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3、试题三、观察鸡卵的结构 4、试题四、精子与卵细胞的随机结合 5、试题五、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动科、蜂学《动物生物化学实验》复习题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生物化学实验的常用技术包括、、等。 2、牛奶中的主要蛋白质是,其占牛奶蛋白质总量的,其在pH值为的缓冲液中容易沉淀。 3、将制备酪蛋白时所得乳清,徐徐加热。即出现沉淀。此为乳清中的 和。 4、Folin-酚试剂由和组成。 5、福林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时,样品蛋白质含量的适宜范围为ug/mL。 6、酶促反应速度最大时的环境温度称为,能使酶活性降低或丧失的物质称为,而对淀粉酶起此作用的物质是。 7、酶促反应速度最大时的pH称为,能使酶活性从无到有或使酶活性增加的物质称为,而对淀粉酶起此作用的物质是。 8、淀粉酶具有高度的性,催化蔗糖水解。 9、。DNA主要存在于,在细胞中,它与结合形成。 10、脱氧核糖核蛋白体在mol/L的NaLl溶液中溶解度小,在mol/L的NaLl溶液中溶解度大。 11、SDS-PAGE根据凝胶的形状特点包括和两种体系。 12、不连续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是因为电泳时会产生三大效应,即,和电荷效应。 13、层析系统由互不相溶的两相:和组成。二.是非题 ()1、酪蛋白在稀碱溶液中易溶解。 ()2、酪蛋白是一种不含硫的蛋白质。 ()3、Folin-酚法是一种光谱技术,主要仪器是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4、Folin-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时,样品应进行适当稀释。 ()5、Folin-酚法是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常用方法。 ()6、Folin-酚法应该用同种蛋白质做对照。 ()7、做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时,沸水浴中试管取出后即可直接加入碘液观察结果。()8、NaCl中Na+1是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 ()9、CuSO4中Cu2+是唾液淀粉酶的抑制剂剂。

生物实验技能大赛活动方案

2018-2019学年上期 生物实验技能比赛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生物,因此在生物学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而显微镜是中学生物实验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仪器,掌握规范的显微镜操作技能是完成诸多实验的基础。同时,初中生刚接触生物这一门课程,对生物学比较好奇,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规范学生的实验技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生物组决定在初一班级进行生物实验技能操作比赛。 二、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组长:邓骏 副组长:贺君、宋一剑 成员:李枫、吕铁林、何月、屈萍、李侠 三、参赛对象:初中七年级全体学生 四、比赛时间:2019年11月5日至9下午第四节课 五、比赛地点地点:生物实验室(博3-08) 六、比赛内容:制作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 (一)目的要求 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 2、学会制作玻片标本。 3、尝试使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 (二)材料器具显微镜(16台)、载玻片、镊子、滴管、盖玻片、洋葱、清水、碘液、纱布、擦镜纸、抹布、清洁杯、废物杯、

吸水纸、刀片、解剖针 (三)方法步骤 1、88人参加比赛,每组4人,共分为22个小组。每天下午第四节课由4位老师分别考查4个小组,每次考核时间为30分钟。 2、学生按顺序,依照取镜安放--对光--制作标本--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的正确顺序进行操作。 3、检测教师监督全过程、观察结果(能在目镜中看到清晰的物像为止),由教师并当场检查并记分。 (四)奖励 1、个人奖项,按实验成绩计算: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 2、集体奖项,按各班获奖人数所占百分比率设置。 (五)此活动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报名阶段 第二阶段:实验方案制作阶段 第三阶段:实验材料、仪器准备阶段 第四阶段:比赛阶段 第五阶段:公示获奖人员名单 附:1、生物实验操作考查动态评分量表 2、生物实验操作考查-学生用记录表(2018) 3、生物实验操作考查时间安排表 4、生物实验操作考查教师记录表

微生物检验操作步骤

微生物检验操作步骤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样品制备: 取样品 10 g/ml加入至 90 ml灭菌生理盐水中,混匀,制成 1 ︰ 10 的稀释液; 菌落总数:(结果报告:XXX cfu /g(ml)) 取上述 1 ︰ 10 的稀释液 1 ml加入至 9 ml灭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混匀, 制成 1 ︰100 的稀释液; 取上述两个稀释级的稀释液分别加入2块平皿中,每块平皿中加 20 ml,然后往平皿中倒入约45℃的卵磷脂吐温80琼脂培养基,待培养基凝固,倒置放于36+/-1 ℃培养箱中培养 48 h,点计菌落数。 霉菌和酵母菌: 操作同菌落总数,加入的培养基为虎红培养基,待培养基凝固,倒置放于℃培养箱中培养 72 h,分别点计霉菌和酵母菌数。 粪大肠菌群:(结果报告(未)检出/ ) 取上述 1 ︰ 10 的稀释液 10 ml加入至 10 ml 双倍乳糖胆盐培养基中,摇匀,置 44 ℃培养箱中培养 48 h; 如果培养物产酸产气(现象为培养基呈黄色,小倒管内有气泡),则应取培养物分别接种至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于 37 ℃培养 18-24 h和蛋白胨水培养基中于 44 ℃培养 24 h。 在上述平板上,粪大肠菌群呈深紫黑色、圆形突起的菌落,并有金属 光泽。 挑取分离的单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和镜检,在显微镜下应观察到 红色短杆状的菌。挑取菌落时,应使灭菌的接种环冷却后再行操作。

上述蛋白胨水培养基的培养物还需做靛基质试验,阳性现象为培养物表层出现玫瑰红色。 铜绿假单胞菌:(结果报告(未)检出/ ) 取上述 1 ︰ 10 的稀释液 10 ml加入至 90 ml SCDLP 培养基中,摇匀,置 37 ℃培养箱中培养 18-24 h; 挑取上述培养物,接种至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琼脂平板于 37 ℃培养 18-24 h;在该平板上,铜绿假单胞菌应为灰白色色、圆形湿润的菌落,周围培养基溶有水溶性色的色素; 挑取分离的单个菌落,染色镜检,在显微镜下应观察到红色杆状的菌。 如果平板上只分离到1个可疑菌落,不够做生化试验,则应挑取该菌落于SCDLP增菌培养。 取分离的菌落分别做氧化酶试验、绿脓菌素试验、硝酸盐还原产气试验、明胶液化试验和 42℃生长试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增菌培养同铜绿假单胞菌项下, 挑取上述增菌液的培养物,接种至 B-P 平板于 37 ℃培养 24-48 h;在该平板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应为灰黑色、圆形的菌落,菌落周围有混浊带和透明环 挑取分离的单个菌落,染色镜检,在显微镜下应观察到紫色球状的菌。 取分离的菌落分别接种至甘露醇发酵培养基和肉汤培养基中,于 37 ℃培养24 h;取上述肉汤培养物,做血浆凝固酶试验。

大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初赛试题及答案

大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初赛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仪器中,常用来取用块状固体药品的仪器是()。 A. 药匙 B. 试管夹 C. 镊子 D. 坩埚钳 2、托盘天平调零后,在左盘衬纸上置氧化铜粉末,右盘衬纸上置1个5g砝码,游码标尺示数如下,此时天平平衡。则被称量的氧化铜质量为()。 A. 8.3 g B. 7.7 g C. 3.3 g D. 2.7 g 3、用减量法从称量瓶中准确称取0.4000 g分析纯的NaOH固体,溶解后稀释到100.0 mL,所得NaOH溶液的浓度为()。 A. 小于0.1000 mol/L B. 等于0.1000 mol/L C. 大于0.1000 mol/L D. 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已知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的摩尔质量为204.2 g/mol,用作为基准物质标定0.1 mol/L NaOH溶液时,如果要消耗NaOH溶液为25 mL左右,每份应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g左右。 A. 0.1 B. 0.2 C. 0.25 D. 0.5 5、NaHCO3纯度的技术指标为≥99.0%,下列测定结果哪个不符合标准要求?()。 A. 99.05% B. 99.01% C. 98.94% D. 98.95% 6、精密称取马来酸氯苯那敏对照品12 mg,应选取()的天平。 A. 千分之一 B. 万分之一 C. 十万分之一 D. 百万分之一 7、实验室标定KMnO4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是()。 A. Na2CO3 B. Na2S2O3 C. Na2C2O4 D. K2Cr2O7 8、标定氢氧化钠常用的基准物质是()。 A. EDTA B. K2Cr2O7 C. 草酸 D. 邻苯二甲酸氢钾 9、下列物质可以作为基准物质的是()。 A. KMnO4 B. Na2B4O7·7H2O C. NaOH D. Na2S2O3 10、下列物质中,可以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A. 固体NaOH B. 浓HCl C. 固体K2Cr2O7 D. 固体Na2S2O3

2015高级生物化学及实验技术试题答案

高级动物生化试题 问答题: 1. 简述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其主要功能。 非编码RNA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1tRNA转运RNA(transfer RNA,tRNA) 结构特征之一是含有较多的修饰成分,核酸中大部分修饰成分是在tRNA中发现的。修饰成分在tRNA分子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但其功能不清楚。5’末端具有G(大部分)或C。3’末端都以ACC的顺序终结。有一个富有鸟嘌呤的环。有一个反密码子环,在这一环的顶端有三个暴露的碱基,称为反密码子(anticodon).反密码子可以与mRNA链上互补的密码子配对。有一个胸腺嘧啶环。tRNA具有三叶草型二级结构以及“L”型三级结构,tRNA 的不同种类及数量可对蛋白质合成效率进行调节。tRNA负责特异性读取mRNA中包含的遗传信息,并将信息转化成相应氨基酸后连接到多肽链中。 tRNA为每个密码子翻译成氨基酸提供了结合体,同时还准确地将所需氨基酸运送到核糖体上。鉴于t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关键作用,又把tRNA称作第二遗传密码。tRNA还具有其他一些特异功能,例如,在没有核糖体或其他核酸分子参与下,携带氨基酸转移至专一的受体分子,以合成细胞膜或细胞壁组分;作为反转录酶引物参与DNA合成;作为某些酶的抑制剂等。有的氨酰-tRNA还能调节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2rRNA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 rRNA) 核糖体RNA是细胞中最为丰富的RNA,在活跃分裂的细菌细胞中占80%以上。

他们是核糖体的组分,并直接参与核糖体中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是rRNA 提供了一个核糖体内部的“脚手架”,蛋白质可附着在上面。这种解释很直接很形象,但是低估了r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主动作用。较后续的研究表明,rRNA并非仅仅起到物理支架作用,多种多样的rRNA可起到识别、选择tRNA以及催化肽键形成等多种主动作用。例如:核糖体的功能就是,按照mRNA的指令将氨基酸合成多肽链。而这主要依靠核糖体识别tRNA 并催化肽键形成而实现。可以说核糖体是一个大的核酶( ribozyme)。而核糖体的催化功能主要是由rRNA来完成的,蛋白质并没有直接参与。 3 tmRNA tmRNA主要包括12个螺旋结构和4个“假结”结构,同时还包括一 个可译框架序列的单链RNA结构。tmRNA中H1由5’端和3’端两个末端形成,与tRNA的氨基酸受体臂相似。H1和H2的5’部分之间有一个由10-13nt 形成的环,类似tRNA中的二氢尿嘧啶环,称为“D”环。H3和H4,H6和H7,H8和H9,H10和H11之间分别形成Pk1,pK2,pK3,pK4。H4和H5之间则由一段包含编码标记肽ORF的单链RNA连接。H12由5个碱基对和7nt 形成的环组成,类似tRNA中的TΨC臂和TΨC环,称为“T”环。tmRNA 结构按照功能进行划分可分为tRNA类似域(TLD)和mRNA类似域(MLD),TLD主要包括H1,H2,H12,“D”环和“T”环,MDL则包括ORF和H5,这两部分分别具有类似tRNA和mRNA的功能。tmRNA是一类普遍存在于各种细菌及细胞器(如叶绿体,线粒体)中的稳定小分子RNA。它具有mRNA分子和tRNA分子的双重功能,它在一种特殊的翻译模式——反式翻译模式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它与基因的表达调控以及细胞周期的调控等生命过程密切相关,是细菌体内蛋白质合成中起“质量控制”的重要分子之一。识别翻译或读码有误的核糖体,也识别那些延迟停转的核糖体,介导这些有问

微生物实验操作步骤

微生物试验操作步骤 1.前期准备工作(红色字体需要购买) 10ml离心管(80管)、培养皿(预实验36板,正式试验648板,共计684板)、EP管(预实验36管,正式试验108管,144管)、枪头(5ml、1ml、200ul)、生理盐水现配现用(0.85)2.,灭菌处理 将离心管、枪头、生理盐水、培养基放入高压灭菌锅中灭菌处理后待用。 3.制备不同梯度的样品溶液 预实验 a.梯度稀释试验前一天晚上取置于-80℃盲肠食糜样品于4℃冰箱融化,将需要用到的离心管和EP管分别编号待用。试验期间取盲肠食糜0.5~1g于灭菌后的10ml离心管中,按1:10比例加入生理盐水,制成10-1浓度的样品溶液。然后取0.5ml10-1浓度的样品溶液于下一离心管,按1:10比例加入生理盐水,制成10-2浓度的样品溶液。然后然后取0.1ml10-2浓度的样品溶液于EP管中,按1:1010-3比例加入生理盐水,制成10-3浓度的样品溶液。然后依次如上分别配制10-4、10-5、10-6、10-7、10-8样品溶液。每一次取样前离心管和EP管都要在微型振荡器上震荡混匀。 b.接种和培养:按照平板涂布法进行。分别取各稀释管溶液100μl接种到选择性培养基,大肠杆菌选择性培养基置普通培养箱,37℃培养24h。乳酸菌选择性培养基置5%CO2培养箱,37℃培养48h。双歧杆菌选择性培养基置厌氧发酵罐内,37℃培养48h。沙门氏菌选择性培养基置普通培养箱,37℃培养24h。 c. 微生物计数与鉴定:采用常规微生物平板菌落计数法,选择长有30-300个菌落的平板较为合适,用每克肠道内容物中细菌个数的对数表示( 1gCFU /g) 正式试验 按照预实验操作步骤及适宜梯度进行试验。 4.培养基 总需氧菌营养琼脂(NA)34567 乳酸菌MRS琼脂碱性厌氧234567 双歧杆菌BL琼脂厌氧234567产气袋 大肠杆菌麦康凯需氧234567 沙门氏菌XLD 需氧2345

初一生物实验技能大赛考试试题

D、1﹥2﹥3 12、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涂片时,视野中血细胞最多的是()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不确定 13、酸雨是由于各种因素,使得空气中的哪种气体过多而引起的()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氟里昂 D、一氧化碳 14、同学们在初中生物课中做过许多实验。以下是某同学对几个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 A、在玉米种子剖面上滴一滴碘液,染成蓝色的是子叶 B、在探究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时,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暗处理 C、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细胞物像模糊,可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进行观察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程序为:一擦→二滴→三刮→四涂→五染 15、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如果某一血管中红细胞单行通过,说明此血管是()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不能确定 16、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显微镜视野很暗时,应当调大光圈 B、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上先放标本再滴加清水 C、膝跳反射实验是探究反射弧结构的方法之一 D、利用澄清石灰水可以验证人的呼吸作用能否产生二氧化碳 17、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潮虫(鼠妇),如图所示。他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潮虫的数据如下表。分析可知,适宜潮虫生存的条件是() A、高温干燥 B、阴暗潮湿 C、空气污浊 D、阳光充足 18、设计对照试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 C、所有变量都不同 D、所有变量都相同 19、在“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实验中,采用的五点取样法是()

高中生物竞赛知识点

高中生物竞赛知识点 放线菌 1.结构——单细胞的原核生物 菌丝, 2.繁殖,用孢子进行无性生殖,可遗传变异来源只有基因突变,不遵循遗传的三大定律。 3.代谢类型,基内菌丝说明异养,气生菌丝说是需氧。 病毒 1.病毒的结构 核酸,DNA或RNA,控制着病毒的一切性状,最终决定抗原的特异性。 衣壳,由衣壳粒组成,蛋白质成分,直接决定抗原特异性。 囊膜,蛋白质、多糖和脂类构成,生有刺突。 2.病毒的增殖 吸附 注入,注入核酸,衣壳则保留在宿主细胞的外面。证明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而保留在细胞外侧的衣壳,也成为效应T识别。 合成,合成病毒的DNA和蛋白质,所需条件有模板、原料、酶和ATP。其中的模板源自于病毒的核酸,其余均来自于宿主细胞,所以,病毒只能在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新陈代谢,完成增殖。同位素标记病毒,应先标记宿主细胞后,才能标记病毒。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相对表面积影响物质运输的能力;细胞核的控制能力是有限的。 2.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理解此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结果分析等。 3.细胞增殖的意义、方式。 4.细胞周期。①概念②理解分裂间期与分裂期的时间长短及主要变化③细胞周期的判断 5.有丝分裂:

①间期的主要变化及意义完成染色体的复制,结果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而是形成染 色单体 ②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的主要变化略。 ③染色体的主要变化:间期复制形成单体,前期染色体出现,中期排赤道板,后期着 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染色体解旋形成染色质。 ④染色体的特点:染色体上没有单体时,染色体:DNA:单体=1:1:0;染色体上有单 体时,染色体:DNA:单体=1:2:2 ⑤染色单体的变化:形成于间期复制,出现于前期,消失于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期和 末期没有染色单体。 ⑥DNA的变化:间期复制含量加倍,末期随细胞分裂而减半。 ⑦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曲线:要会分析变化原因及区别染色体加倍于后期着丝点分裂、DNA加倍于间期DNA复制;特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只有后期数目是加倍的,其余各期都与体细胞数相同;DNA在前期、中期、后期的含量都为体细胞的2倍 ⑧动、植物有丝分裂的异同纺缍体形成方式不同;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与其结构的区 别有关动物细胞有中心体无细胞壁。 ⑨识图。判断动物细胞可依据中心体或细胞质分裂方式;判断所处时期;数色体、DNA 及染色单体的数目。 1.《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①学生要理解实验的原理及设计思路,知道在探究实验时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控制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设 置对照组重复实验。②理解酶可以使一些化学反应在常温常压下高效地进行。 2.酶的作用。降低活化能,使细胞代谢在温和条件下快速地进行。 3.酶的本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4.酶的概念。活细胞产生。。。 5.酶的专一性。本知识点可用多种的例子考查;另外学生要会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 6.酶的作用条件。①学生会设计实验②要会分析温度和PH值变化曲线③胃蛋白酶的 最适PH值2④酶的永久失活 7.ATP的结构简式。写法;高能磷酸键的特点及个数;磷酸基团的个数 8.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反应式写法;能量的来源及去向;意义。

动物生物化学(1)

动物生物化学复习题 1、天然蛋白质氨基酸的结构要点? 答:在与羧基相连的α-碳原子上都有一个氨基,称为α-氨基酸。α—碳原子不是手性碳原子的是哪个氨基酸? 答:甘氨酸 具有紫外吸收特性的氨基酸有哪些? 答:酪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 吸收波长是多少? 答:280nm 核酸的紫外吸收波长是多少? 答:260nm 2、全酶包括哪几部分? 答:酶蛋白与辅助因子 辅基与辅酶的异同点? 答:与酶蛋白结合梳松,用透析、超滤等方法可将其与酶蛋白分开者称为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紧密,不能用透析发分离的称为辅基。 正常情况下,大脑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答:葡萄糖的有氧氧化 糖酵解是在细胞的是在细胞的哪个部位进行的?

答:细胞的胞液中 3、糖异生的概念和意义? 答: 概念: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意义:由非糖物质合成糖以保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有利于乳酸的利用;可协助氨基酸代谢。 生糖氨基酸、丙酮酸、乳酸、乙酰COA哪个不能异生成糖? 答:乙酰COA 4、什么是呼吸链? 答:又称电子传递链,是指底物上的氢原子被脱氢酶激活后经过一系列的中间传递体,最后传递给被激活的氧分子而生成水的全部体系。各种细胞色素在呼吸链中传递电子的顺序? 答:B-C1-C-AA3-O2 两条呼吸链的磷氧比分别是多少? 答:NADH呼吸链:P/O~2.5(接近于3) FADH2呼吸链:P/O~1.5(接近于2) 氰化物中毒是由于抑制了哪种细胞色素? 答:Cytaa3(细胞色素氧化酶) 5、为了使长链脂酰基从胞浆转运到线粒体内进行脂肪酸的β-氧 化,所需要的载体是什么? 答:肉碱

6、氨基酸脱下的氨基通常以哪种化合物的形式暂存和运输?答:谷氨酰胺 参与尿素循环的非蛋白氨基酸有哪几种? 答:瓜氨酸和鸟氨酸 7、RNA 和 DNA 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哪些不同? 答:DNA彻底水解产物:磷酸,脱氧脱氧核糖,鸟嘌呤,腺嘌呤, 胞嘧啶,胸腺嘧啶。 RNA彻底水解产物:磷酸,核糖核酸,鸟嘌呤,腺嘌呤,尿嘧啶,胸腺嘧啶 双链DNA 解链温度的增加,提示其中碱基含量高的是哪几种碱基?答:C和G(胞嘧啶和鸟嘌呤) 8、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概念? 答: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上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即氨基酸序列。 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主要是什么键? 答:肽键 9、蛋白质变性后可出现哪些变化? 答:破坏次级键和二硫键,不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如:溶解度降低,易形成沉淀析出,结晶能力丧失,分子形状改变,酶失去活力,激素蛋白失去原来的生理功能。

微生物实验室技术操作规范

实验室技术操作规范 一、无菌操作要求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有严格的无菌观念,许多试验要求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主要原因:一是防止试验操作中人为污染样品,二是保证工作人员安全,防止检出的致病菌由于操作不当造成个人污染。 1.接种细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 2. 进行接种食品样品时,必须穿专用的工作服、帽及拖鞋,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工作前经紫外线消毒后使用。 3. 接种食品样品时,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 4. 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95%酒精点燃烧灼三次后使用。 5. 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得触及试管或平皿边。 6. 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前操作,接种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 7. 接种环和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要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接种结核菌和烈性菌的接种环应在沸水中煮沸5min,再经火焰烧灼。 8. 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的橡皮头吸取,不得直接用口吸。 二、无菌间使用要求 1. 无菌间通向外面的窗户应为双层玻璃,并要密封,不得随意打开,并设有与无菌间大小相应的缓冲间及推拉门,另设有0.5-0.7m2的小窗,以备进入无菌间后传递物品。 2. 无菌间内应保持清洁,工作后用2%-3%煤酚皂溶液消毒,擦拭工作台面,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3. 无菌间使用前后应将门关紧,打开紫外灯,如采用室内悬吊紫外灯消毒时,需30W紫外灯,距离在1.0m处,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使用紫外灯,应注意不得直接在紫外线下操作,以免引起损伤,灯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除去上面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 4. 处理和接种食品标本时,进入无菌间操作,不得随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 5. 在无菌间内如需要安装空调时,则应有过滤装置。 三、消毒灭菌要求 微生物检测用的玻璃器皿、金属用具及培养基、被污染和接种的培养物等,必须经灭菌后方能使用。 1.灭菌前准备 (1)所有需要灭菌的物品首先应清洗晾干,玻璃器皿如吸管、平皿用纸包装严密,如用金属筒应将上面通气孔打开。 (2)装培养基的三角瓶塞,用纸包好,试管盖好盖,注射器须将管芯抽出,用纱布包好。

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实验设计书

邻二氮菲法测定蔬菜中铁的含量 摘要 用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蔬菜中的铁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为指导人们合理食用蔬菜进行补铁及进一步开发蔬菜产品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1 2]。 关键词蔬菜铁含量邻二氮菲 1.前言 铁作为必需的微量金属元素,对于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铁是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及其它酶系统的主要组分,可协助氧的运输,还能促进脂肪的氧化。蔬菜是人们摄取微量铁的主要途径之一,缺铁可造成贫血并容易疲劳,而过多则会导致急性中毒。所以,蔬菜中铁含量的测定具有重要的营养学意义,可为指导人们合理食用蔬菜进行补铁以防治缺铁性贫血,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2.实验目的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用仪器分析法测定金属元素含量;练习灵活运用各种基本操作和查阅资料的能力。 3.实验原理 蔬菜中金属元素常与有机物结合成难溶或难于解离的物质,常采用有机物破坏法是被测的金属元素以氧化物或无机盐的形式残留下来,以便测定。本实验采用有机物破坏法(干法),即在高温下加入氧化剂,使有机物质分解。根据不同浓度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吸光度,采用分光光度法来测定蔬菜中的铁含量。在pH值4~6的条件下,以盐酸羟胺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二价铁再与邻二氮菲(phen)生成桔红色络合物[3],用分光光度计在510nm测定蔬菜中铁的含量。 盐酸羟胺还原三价铁的反应如下: 2 Fe3++2NH2OH·HCl→2 Fe2++N2+2H2O+4H++2Cl- 邻二氮菲与二价铁的反应式如下: Fe2+ + 3(phen) =Fe(phen)3 4.实验器材 722型分光光度计(1台),电子天平(1台)蒸发皿(4个),100mL容量瓶(4个),

2016下-教师资格面试-高中生物面试真题

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方式》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方式》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 (一)设计情境,导入新课 由本节教材开头提供的“问题探讨”中的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作为情境引入,结合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的双螺旋结构特点,设置问题: (1)DNA有几条链组成? (2)DNA像我们生活中的那些物体?

(3)DNA组成单位是什么? (4)想像一下,DNA的复制,怎样使一个DNA变为两个,而且它的遗传物质不改变,那么遵循什么原理?要复制变为两个,DNA的链打开吗?需要加入新的碱基吗? (5)如果我们把原来DNA两条链作为母链,用15N标记,那么新链还是15N吗? 借此引入新课,接下来学习实验。 (二)师生合作,讲授新课 DNA分子的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学生自主阅读实验,了解探索DNA复制复制方式的实验。 结合课本图示,组织学生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实验共分几步? (2)每一步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用15N进行标记? (3)实验中的半保留复制如何体现?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注意巡视答疑。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讲解流程并回答问题,教师予以总结。 (三)图文结合,巩固提升 由学生合作,绘制“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实验的流程图。 习题练习。 (四)作业拓展 由学生进行总结,谈一谈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之后布置作业,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设计一个实验,题材材料任选,下节课交流谈论。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DNA分子复制需要哪些条件?【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DNA分子复制需要四个基本条件: 原料: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A、T、C、G) 模版:DNA的两条母链 酶:解旋酶,DNA聚合酶 能量:ATP 2.针对本节课,你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根据我对本节课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入阶段从学生熟知DNA分子结构入手,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合作探究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合作交流,完成对DNA复制的过程的理解,绘制DNA进行半保留复制的模型图,有助于对复杂抽象的复制过程的理解。初中生物《细菌》 一、考题回顾

动物生物化学 期末复习资料 超准

生化复习资料 考试: 名:10个(三、四) 选:10个(不含1、6、11、12) 3章重点维生素的载体、作用,嘌呤、嘧啶合成区别,核糖作用,一碳基团载体,ACP,载体蛋白,乙酰辅酶A缩化酶,生物素 填:20空(1、2、8) 简答:3个(1、6、7、8) 简述:3个(9、10、11、12) 血糖来源和去路,葡萄糖6-磷酸的交叉途径 实验与计算:(1、7) 一、名词解释 1、肽键:是一分子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氨基脱水缩合而成的酰胺键(-CO-NH-),称为肽键。是蛋白质结构中的主要化学键(主键) 2、盐析: 3、酶的活性中心: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甚远,甚至位于不同肽链上的基团,通过肽链的盘绕、折叠而在空间构象上相互靠近,形成的具有一定的构象,直接参与酶促反应的区域。又称酶活性部位 4、米氏常数:是反应最大速度一半时所对应的底物浓度,即当v = 1/2Vm时,Km = S 意义:Km越大,说明E和S之间的亲和力越小,ES复合物越不稳定。米氏常数Km对于酶是特征性的。每一种酶对于它的一种底物只有一个米氏常数。 5、氧化磷酸化:是在电子传递过程中进行偶联磷酸化,又叫做电子传递水平的磷酸化。 6、底物水平磷酸化:是直接由底物分子中的高能键转变成A TP末端高能磷酸键叫做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7、呼吸链:线粒体能将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2H)通过多种酶和辅酶的链锁反应体系逐步传递,最后与激活的氧结合为水,由于该过程利用氧气与细胞呼吸有关,所以将这一传递体系叫做呼吸链。 8、生物氧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CO2和水释放能量的总过程叫做生物氧化。 9、葡萄糖异生作用:由非糖前体物质合成葡萄糖的过程。 10、戊糖磷酸通路:指机体某些组织以6-磷酸葡萄糖为起始物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 11、激素敏感激酶: 12、酮体:脂肪酸在肝脏中氧化分解所生成的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种中间代谢产物,统称为酮体。 13、饲料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把原来营养价值较低的不同的蛋白质饲料混合使用,可能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利用率。 14、氮平衡:是反映动物摄入氮和排除氮之间的关系以衡量机体蛋白质代谢概况的指标。 15、从头合成途径:利用氨基酸等作为原料合成 16、补救合成途径:利用体内游离的碱基或核苷合成

微生物学实验试题集

微生物学实验试题 一、选择题 1.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操作步骤是: A.结晶紫染色 B.碘液固定 C.酒精脱色 D.复染 答:(C) 2.放线菌印片染色的关键操作是: A.印片时不能移动 B.染色 C.染色后不能吸干 D.A和C 答:(D) 3.高氏培养基用来培养: A.细菌 B.真菌 C.放线菌 答:(C) 111821.肉汤培养基用来培养: A.酵母菌 B.霉菌 C.细菌 答:(C) 111822.无氮培养基用来培养: A.自生固氮菌。 B.硅酸盐细菌 C.根瘤菌 D.A、B均可培养 E.A、B、C均可培养 答:(D) 111823.在使用显微镜油镜时,为了提高分辨力,通常在镜头和盖玻片之间滴加: A.二甲苯 B.水 C.香柏油 答:(C) 111824.常用的消毒酒精浓度为: A.75% B.50% C.90% 答:(A) 111825.用甲醛进行空气熏蒸消毒的用量是: A.20ml/M3 B.6ml/M3

111826.实验室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的工艺条件是: A.121℃/30min B.115℃/30min C.130℃/30min 答:(A) 111827.巴氏消毒的工艺条件是: A.62-63℃/30min B.71-72℃/15min C.A.B.均可 答:(C) 111828.半固体培养基的主要用途是: A.检查细菌的运动性 B.检查细菌的好氧性 C.A.B.两项 答:(C) 111829.半固体培养基的琼脂加入量通常是: A.1% B.0.5% C.0.1% 答:(B)。 111830.使用手提式灭菌锅灭菌的关键操作是: A.排冷气彻底 B.保温时间适当 C.灭菌完后排气不能太快 D.A-C 答:(A)。 111831.目镜头上的“K”字母表示: A.广视野目镜 B.惠更斯目镜 C.补偿目镜 答:() 111832.目镜头上的“P”字母表示: A.平场目镜 B.广视野目镜 C.平场补偿目镜 答:() 111833.物镜头上的“PL”字母表示: A.正低相差物镜 B.正高相差物镜 C.负高相差物镜 答:() 111834.物镜头上的“UVFL”字母表示。 A.无荧光物镜 B.照相物镜

生物学科实验教学技能大赛说课稿

生物学科实验教学技能 大赛说课稿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生物学科实验教学技能大赛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草履虫(媒体展示课题),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首先说一下为什么选择本节课。 选择本实验的目的: 观察草履虫的实验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实验之一。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这个实验表现出的积极性也是最高,所以,我选择了这个实验。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主要以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三节为主要教学内容。本节是本章教学内容《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知识,而下一章学生将要学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本节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单个细胞同样可以构成生物体,并独立完成生物体全部的生命活动。本节既是对学生已有知识框架的补充和完善,也为下节课学生理解病毒的寄生生活作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媒体展示教学目标、重难点﹚ 知识目标: 1、描述观察到的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说明草履虫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2、认同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技能目标: 1、熟练使用光学显微镜,学会制作草履虫临时装片的技能。 2、尝试利用光学显微镜跟踪观察活体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草履虫生命活动的观察和学习,感受微观生命的美妙,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敬畏自然的健康心态。同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 摘要:依据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创新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针对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了改革探索研究。主要通过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项目和毕业论文于实验教学中的实施,使之互相影响并促进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其旨是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关键词: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 SRP 毕业论文改革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是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既具有基础性,又具有前沿性,是研究生命活动变化规律的学科,对验证和巩固动物生物化学理论知识,掌握动物机体内发生的生物化学机制并且运用动物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来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的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只是注重理论课程内容的复证,同时也在响应国家要求培养适应创新型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号召,进行动物生物化学实验的优化组合,更新替换陈旧实验内容,对本科生开放一些实验室,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还是不能满足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全面发挥。因此,本实验室针对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进行

了更深层次的改革探索,首先将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从以前的理论教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32学时的实验课程,对以前的实验项目进行大幅度删减,替换一些重复的和与学生创新性结合不紧密的实验项目,增加了适应学生创新和实践思维发展的综合设计性的大实验,同时把大学生训练计划(SRP)项目和学生毕业论文纳入到实验教学中,使两者相互促进提高并融为一体,影响且促进实验教学进行相应改革,一方面可以满足理论课程需求并且使之提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低年级农科类本科学生的专业兴趣及创新和动手能力,对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胜任相关工作与独立开展科学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 一、加强大学生训练计划(SRP)项目于实验课中实施,促进实验教学改革 为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能力,使SRP项目融入实验教学课堂,首先使大学生实践训练计划(SRP)项目的内容与实验课进行有机结合,通过SRP项目的实施推动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发生相应调整改革,大学生训练计划(SRP)项目的启动实施要求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从以下几方面陈述。 首先,改变以前课前教师为主体,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试剂、器材和实验所需要的设备,然后在学生动手做实验前,

动物生物化学

《动物生物化学》 教学大纲 学时:54学时理论学分:4.5学分 适用对象: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二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动物学、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考核要求:平时20%(小测、实验)、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60%)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生物化学》(第二版),天津农学院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4月 王镜岩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 黄锡泰、于自然主编(第二版),〈现代生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7月 周顺伍,《动物生物化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十月 本课程是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本科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动物生物化学是研究动物生命的化学,是研究生物分子、特别是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表现生命活动现象原理的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了解生命现象的基本知识和生命运活动的基本规律,而且可以掌握与动物生理学、动物饲养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育种学、药理学临床诊断学等专业基础课以及后续专业课程相关的必备基本理论和技能。并初步有在今后学习中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的基本任务 根据本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讲解的清楚、易懂,对重点章节要讲深、讲透,并注重各章节的相互联系。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而且能对物质的代谢途径、关键步骤、关键环节有深刻的认识,并且对物质的代谢又有相互关系的整体概念。从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章节课程内容学时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酶 糖类代谢 生物氧化 脂类代谢 含氮小分子的代谢 核酸的结构 核酸的生物学功能 生物膜和动物激素的信号调节 8 6 6 4 5 8 5 5 6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绪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及生物化学与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的关系,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二)教学内容 1.生物化学的概念; 2.生物化学的发展; 3.生物化学与畜牧和兽医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教学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