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与语文的美丽邂逅

美术与语文的美丽邂逅
美术与语文的美丽邂逅

美术与语文的美丽邂逅

“老师,我画的好吗?” “老师,他画得’桃花流水蹶鱼肥’好形象啊!”手中拿着孩子们五彩斑斓的画作。我心里美滋滋的。这可不是一节美术课,这是语文课,我让同学们用画笔画出课文中描绘的美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学科也注入了新的特点:开放、综合与创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这种“大语文”教育观强调语文与生活同在,要求打破封闭单一的语文教育系统,建立开放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大语文教育体系。从目标、内容、手段等方面实现综合性学习,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开辟广阔的时空领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个兼容并蓄的学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美术知识内容,进行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触类旁通、厚积薄发地形成知识系统,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语文与美术的渊源可以追溯到

商周时期,甲骨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甲骨文中有很多文字就是美术中图画与汉字相结合而产生的,也叫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指纯粹利用图画来作文字使用,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我们牙牙学语之时,也是看图识字,看图说话,通过图画来学习语文。我们的语文课本上随处可见的插图也说明,美术对我们学好语文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一、美术让语言文字立体化

儿童时期,学生的形象思维要优于抽象思维。语言文字相对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没有图画那么直观,有一些课文中的段落学生不容易理解,如果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就能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以己之长补其之短的作用。学生还可以自己去画,用画画来印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例如在教授古诗《泊船瓜洲》时,对于理解“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一句,我就先让学生联系课下注释理解“一水”指的是长江,瓜州在长江北岸。这样就可以在黑板上先画出一条江,再在江北岸标上瓜州,那么自然京口的位置就可以根据诗意标在长江南岸。"钟山只隔数重山”在京口的旁边画上几座山,诗人的家乡钟山标在这数重山的旁边。这样通过一幅简单的地图,学生很直观地了解到诗人现在所处的位置瓜州和诗人的家乡钟山

其实相隔很远,还可以在示意图的北方标上诗人的目的地

京城的位置,这样实际距离与诗中的“一水” “只隔”

进行对比,学生自然能体会至y诗人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的深情。

二、美术让语言文字更具趣味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低年级的学生对图形的敏感性要比对文字和拼音的敏感性要强的多,在识字不多的年龄段,绘画是他们最好的情感表达方式。在低年级的拼音识字教学中融入美术元素,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具备创新精神,将枯燥乏味的拼音文字形象化地展现出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进行低年级拼音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拼音卡片,卡片上的拼音字母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联想,卡片上还可以用绘画、撕纸、彩笔进行装饰。在动手制作拼音卡片时,学生就能对拼音字形很好的熟记。同时,这些拼音卡片在课堂上也是很好的教具,同桌之间可以利用拼音卡片互相检查拼音

的认读情况,也可以将声母与韵母卡片组

合,教学生拼读音节

二、美术让语言文字更具意境美

经典古诗是中国千年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优秀载

体,它不仅映射着中国文化的文学之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胸怀、风骨、智慧、情趣。由于时空、阅历、语言等限制,学生领悟诗文的意境已然成为古诗文教学的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积累优美诗句的同时也能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其实一首古诗往往就是一幅深刻意蕴的画。古人对诗、书、画的认识就是一个整体。王维的诗就被后人称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此可以看出,诗的意境是和画融为一体的,无限的想象空间来自于文学作品。自古以来就构成了一个非常和谐的艺术整体。以图配文,可帮助学生把美的感受上升到美的认识。如在教授古诗《江雪》时,"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学生很容易理解这是一首描写江乡雪景的诗,可是诗中从“绝、灭、孤、独”所展现出的诗人的孤寂高冷,学生却体会不到。假如我们上课时将这幅雪景画下来,学生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茫茫白雪,飞鸟尽藏,人迹罕至,天地之间之有一位渔翁坐在江上小舟中垂钓。学生自然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天气这么冷,他却独自一人出来钓鱼呢?老??这时就可以结合诗人的生平背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孤寂和高冷了。

总之,美术就其形象性、生动性与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预示着语文教法的改进与创新有更广泛、更深层的

拓展空间。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会一如既往的坚持新课标的理念,持之以恒地让它们为我的课堂添彩。

小学美术与语文整合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小学语文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整合 章驮乡教育办公室钱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应该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紧密地结合起来语文课程不能局限于语文课堂,还应与其他课程进行有效融合,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从而实现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只有让学生通过实践,才能使知识、技能的掌握更为牢固。我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在整合方面做了些探索: 一、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提升了语文能力的生成作用。 实施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需把握教材使用、学习内容、学习空间三个方面,让学生的学习因动手实践而精彩。主要从以下二个方面入手: 1.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科学地整合教材。首先是学科间的整合,如语文与美术课完美结合,让学生给古诗配画、写绘画日记、或用绘画表达课文内容等,就是要学生在绘画中放飞思维,在想象表达中创新思维。再如,语文与

品德课结合,进一步丰富文本,升华情感,如一年级下册第一组“多彩的春天”,第二组“家庭生活”可与品德课上的“美丽的春天”、“温暖的家”结合起来学习。其次是教材内部的整合,分两个层次:一是单元内的整合,强调归类学习,以一篇带多篇,将存在相同之处的几篇课文安排在同一时间学习。如“走近鲁迅”单元,可精讲《少年闰土》,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自读自悟其余几篇课文。二是单元与单元之间的整合,教学时,不一定要按部就班地按教材编排顺序学,可根据需要调整教材的使用,如写人物的可调整在一起,写景物的调整在一起,散文调整在一起等。 2.充分挖掘、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活动平台,让学生在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让学生观察研究校园植物,利用图书室、微机室查阅资料,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在家中动手实践,到野外亲近大自然,学习生产生活技能等,把校园、图书室、社区、家庭、旅游景点等变成学生学习、求知、感悟的课堂。比如今年春天我们这里下了自去年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我觉得这是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的好机会,就带孩子们到操场上去堆雪人、打雪仗,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活动结束,我让孩子们说一说活动的过程和感受,孩子们说的头头是道,神采飞扬。 二、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创新了丰富多彩的作业内容

语文教学与美术的关系

语文课与美术的关系 从甲骨文到现在的简体汉字都有象形之说,即像实物之形,就是把客观事物的形状描绘出来。中国文字中形声字、象形字、会意字占90% 以上而这些文字产生都是与其最初的“象形”字分不开,能够说中国的文字其实是一种图画式或者是部分抽象的图画式文字,它与美术的渊源极深,本就是同祖同宗、同根同源。只不过是因为后来学科发展把它们分裂开来。小时候看图识字,看图说话,看图写作,到现在小学使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语文教材中的插图,都和美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传统语文单科教学注重单一的教学模式,听、说、读、写都有现成的教学案例,教学者只需机械的理解和使用。不过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下,要求学科整合,综合性拓展学习。美术在语文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科的综合,让语文教学变得多元化。语文课堂中引用美术,就是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类型的课文教学中,配以绘画的形式体现文字的内容、以及借助图像、促动大脑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再加工成文字的过程。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补充语文课堂只是读读、写写、讲讲的不足,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美术和语文的学科整合是新课程标准的真实体现,整合后的语文课程资源开放而有活力,使学生在生活、自然、社会广阔的天地里锻炼了综合使用所学知识的水平。 二、美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实用性 1.美术让语言文字教学立体化 语言文字相交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远没有图像来得直观,在黑板上板画要比直接出示示意图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原因在于老师的板画有助于在无形中提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同时,教师的板画过程也是学生印证自己理解的过程,相对注意力也更加集中。在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意思时让他自己参与进来,学生亲自参与的活动或学习,无论是积极性、注意力,还是记忆效果都是口头传授等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所以,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预设的活动中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熟练、牢固地掌握。 2.美术让语文记忆效果最优化 "记忆"是提升语言文字理解、掌握、使用的一项重要手段。狭义上说,它指的是对课文精彩语段,中心内容的记忆,而从广义上去看的话,记忆更是对整篇文章核心内容的深刻感受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过多地注重学生的认知活动,忽视了学生内在的情趣体验,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某些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其 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形式除了认知以外还包括了感受、体验、内省等形式。让学生自己把难以记忆的知识点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给古诗配画,给成语配画。这样既自身参与,添加乐趣;又加深理解,增加记忆。 三、美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趣味性 1.设置情境、渲染气氛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每授一节课都必须有教师的导入部分,它不但单纯的由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上,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引入新课学习的气氛中来。在新的教育思想下,我们提倡情境导入,在有限的画面里诱发学生的想象力,使文字、形象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更突出了情景导入的重要性。强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感受作品的时代特点、生活气息、人物性格以及思想感情。能够让学生进入角色。成为作品的主人,积极参与到作品中来,才能使他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升阅读水平。 2.激发兴趣、诱发动机

语文教学中的美术效应

语文教学中的美术效应 内容摘要:美术教学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虽然不是美育的全部内容,但所产生的心理影响,同样是难以估量的。在语文教学中,将绘画引进课堂,不仅活跃了课堂,也调动了孩子们的身心,使其在一个良好的氛围里愉快地学习生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语文毫无兴趣。我想这不能说与我们语文老师的教育没有关系,课堂机械、刻板,教学手段陈旧,观念迂腐。每天重复着同样的教学模式,试问有哪位学生还能侧耳倾听呢?长此以往,学生必然对语文索然无味,继而出现台上津津有味,台下昏昏欲睡的现象。这样的教育怎能不让我们心痛呢? 其实在教学中,只要我们的老师做一个有心人,将教学手段稍微加以改变,学生的积极性就能被全盘调动,对于教师来说,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和兴趣。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定能发掘他们内在的潜能,这就是我下文提到的美术效应。 将绘画引进课堂,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具备创新精神,将枯燥乏味的文字形象化地展现出来,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其实,美术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老师应当了解并掌握美术教育心理效应的特性与规律,充分利用和发挥其积极作用。当然,在语文教学中,使用美术手段,绘画一定要简单明了,过于复杂的画面就失去了绘画教学的意义,也不能起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

例如:《灰椋鸟》一文,在预习阶段,我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的提示,展开丰富的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那只灰椋鸟。画好后,学生作品一一展示,互相评议,其气氛真可谓其乐融融。有的学生还画了组图呢。原来源自于文中“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来”“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大部队便排空而至”“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等语句。 可见,绘画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艺术表现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无意中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其思维明朗化。 课堂教学时常会遇到一些自己阅读的段落,我们可以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不仅体现了自主学习,还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在《我和祖父的园子》第十三自然段中写道“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在我简单地教给学生倭瓜、黄瓜、玉米叶的画法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一画这充满自由的园子。 画面中,玉米已经与白云牵手为伴了,倭瓜不仅上了架,还爬上了农家小院的房顶,一只只蝴蝶在花丛中快乐地飞舞着……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画面尽收眼帘。学生在这样一个艺术的氛围里学习语文,这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可见,将美术融入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充满清新和活力。

美术教学与语文课程的整合-

美术教学与语文课程的整合 新课程标准指出“以融合学科教学的方式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课程设计不应再是单纯的美术课,而是在教学内容上综合了音乐、语文、数学、自然及科学等学科知识。”课程综合化已经成为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而美术与语文虽然表现手法不同,但两个学科之间教学目的相通,联系密切,将二者融合好,对于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挖掘美术教材中的语文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美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应以美术教材为基础,在基于教材进行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教师应擅于挖掘和利用美术教材中的人文资源,使其为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服务。 例如,在教学《汉字的联想》时,我找来甲骨文、象形文、篆书等各种字体的相关资料,让学生看一看并猜一猜,这些文字都是什么字体?并探究这些文字产生的历史背景,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字的兴趣。鼓励他们从汉字的形、义、结构等方面出发,对汉字笔画与结构进行合理变体,引导学生将美术字的书写当作一幅画来创作,将创作过程当作一种娱乐活动。实践证明,学生不但掌握了美术字的设计方法,而且有效培养了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画故事》一课时,我结合语文书中学生耳熟能详、短小精炼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来展开教学。《画蛇添足》、《叶公好龙》、《对牛弹琴》、《刻舟求剑》、《守株待兔》……这些成语故事在学生的画笔下一一呈现,稚嫩而又新奇,质朴而又多变。完成作品后,学生把这些成语故事制成了电影胶片的形式贴在走廊上,并戏称这条走廊为“成语故事画长廊”,由此可见学生对自己作品的满意度。这种教学模式既提高了学生美术创作的热情,又加深了学生对成语、寓言的理解,深受学生的欢迎。 而低年段的学生对《拔萝卜》、《乌鸦喝水》、《小马过河》这一类的小故事感觉直观易懂,我就通过语文教材中的一个个故事,一篇篇文章,让学生进行自由的故事画创作,表达他们的感受。我想这就是很好的整合呀! 二、借鉴语文说写训练形式,培养学生在美术上的表现意识与人文素养

最新美术与语文的美丽邂逅

美术与语文的美丽邂逅 “老师,我画的好吗?”“老师,他画得‘桃花流水鳜鱼肥’好形象啊!”手中拿着孩子们五彩斑斓的画作。我心里美滋滋的。这可不是一节美术课,这是语文课,我让同学们用画笔画出课文中描绘的美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学科也注入了新的特点:开放、综合与创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这种“大语文”教育观强调语文与生活同在,要求打破封闭单一的语文教育系统,建立开放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大语文教育体系。从目标、内容、手段等方面实现综合性学习,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开辟广阔的时空领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个兼容并蓄的学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美术知识内容,进行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触类旁通、厚积薄发地形成知识系统,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语文与美术的

渊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甲骨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甲骨文中有很多文字就是美术中图画与汉字相结合而产生的,也叫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指纯粹利用图画来作文字使用,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我们牙牙学语之时,也是看图识字,看图说话,通过图画来学习语文。我们的语文课本上随处可见的插图也说明,美术对我们学好语文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一、美术让语言文字立体化 儿童时期,学生的形象思维要优于抽象思维。语言文字相对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没有图画那么直观,有一些课文中的段落学生不容易理解,如果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就能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以己之长补其之短的作用。学生还可以自己去画,用画画来印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例如在教授古诗《泊船瓜洲》时,对于理解“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一句,我就先让学生联系课下注释理解“一水”指的是长江,瓜州在长江北岸。这样就可以在黑板上先画出一条江,再在江北岸标上瓜州,那么自然京口的位置就可以根据诗意标在长江南岸。“钟山只隔数重山”在京口的旁边画上

美术与语文的美丽邂逅

美术与语文的美丽邂 逅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美术与语文的美丽邂逅 “老师,我画的好吗?”“老师,他画得‘桃花流水鳜鱼肥’好形象啊!”手中拿着孩子们五彩斑斓的画作。我心里美滋滋的。这可不是一节美术课,这是语文课,我让同学们用画笔画出课文中描绘的美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学科也注入了新的特点:开放、综合与创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这种“大语文”教育观强调语文与生活同在,要求打破封闭单一的语文教育系统,建立开放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大语文教育体系。从目标、内容、手段等方面实现综合性学习,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开辟广阔的时空领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个兼容并蓄的学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美术知识内容,进行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触类旁通、厚积薄发地形成

知识系统,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语文与美术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甲骨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甲骨文中有很多文字就是美术中图画与汉字相结合而产生的,也叫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指纯粹利用图画来作文字使用,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我们牙牙学语之时,也是看图识字,看图说话,通过图画来学习语文。我们的语文课本上随处可见的插图也说明,美术对我们学好语文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一、美术让语言文字立体化 儿童时期,学生的形象思维要优于抽象思维。语言文字相对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没有图画那么直观,有一些课文中的段落学生不容易理解,如果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就能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以己之长补其之短的作用。学生还可以自己去画,用画画来印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例如在教授古诗《泊船瓜洲》时,对于理解“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一句,我就先让学生联系课下注释理解“一水”指的是长江,瓜州在长江北岸。这样就可以在黑板上先画出一条江,再在江北岸标上瓜州,那么自然京口的位置就可以根据诗意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目的及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以融合学科教学的方式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课程设计不应再是单纯的美术课,而是在教学内容上综合了音乐、语文、数学、自然及科学等学科知识。” 强调在生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欣赏与语文学科的综合,在有限的画面中诱发学生的丰富想像,使文字、色彩、形象有机地结合,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有机结合,是更新教学内容、延伸美术课堂的一种好方法。在传播美术学科文化的教学过程中,用文本架起美术作品和学生理解的桥梁,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满足了学生的审美需要,陶冶了学生的高尚情操。美术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美术教育的重心也正从单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际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二、研究背景和发展趋势。 ?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对于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整合研究比较多,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而对于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和语文学科的整合研究的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主要受限于两个学科的独立性和教师专业的局限性。 ?预计突破:预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融合两个专业领域的特点实现以下突破: 1.摆脱美术学科以往那种以单一的技能培训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整合语文学科内容,打破学科界限,使学生形成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整体性认识,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相关能力。 2.创设情境教学抓住儿童心理,体现美术学科特色,巧妙渗透语文知识,紧扣教学内容,凸现学习重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多元化学习,发挥学生创作个性。 三、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以服务于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围绕语文学科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作用开展(整合对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实验研究,实现美术课以技能教学为中心到以学生兴趣、爱好为中心的转变。力争使其具有创新性、可持续性和推广价值。

例谈语文教学与音乐、美术的融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f918098.html, 例谈语文教学与音乐、美术的融合 作者:刘俊义 来源:《甘肃教育》2015年第16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音乐;美术;《鸟的天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6—0121—01 在教学《鸟的天堂》时,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课程标准的理念,创造性地把语文 教学、美术创作、音乐欣赏糅合在一起,通过教学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课文中所描写的景物的优美、鸟的种类的繁多、鸟鸣的婉转动听,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感受祖国民族音乐的高超技巧,更加深入地理解文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此同时,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才能,鼓励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为了达到以上目的,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学生学习。 一、课前引导学生预习,做好准备 1. 要求学生通读教材,扫除文字障碍。学会课文中的3个生字,并正确读写“纠正、逼近、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等词语。 2.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弄清楚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分别看到了什么景物,“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3. 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准备学习资料。安排具体的学生上网下载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下载榕树的图片、各种鸟的图片。安排有绘画特长的学生画出课文描写的相关画面,如,“我们乘船在白茫茫的水上划行”的画面;远远看见的大榕树的画面;到大榕树跟前看到的大榕树的画面;课文所描绘的各种鸟的画面等。 4. 教师做好相关课件,为课堂做准备。下载唢呐曲《百鸟朝凤》;调试好“班班通”多媒体设备。 二、带领学生感知全文,品味写法 教师应检查预习情况,通过讨论让学生回答预习提出的问题,然后教师通过课件加以总结,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从网上查到的“鸟的天堂”在什么地方,具体情况是怎样的,从而带领学生感知全文。

美术与语文的美丽邂逅教学提纲

美术与语文的美丽邂 逅

美术与语文的美丽邂逅 “老师,我画的好吗?”“老师,他画得‘桃花流水鳜鱼肥’好形象啊!”手中拿着孩子们五彩斑斓的画作。我心里美滋滋的。这可不是一节美术课,这是语文课,我让同学们用画笔画出课文中描绘的美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学科也注入了新的特点:开放、综合与创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这种“大语文”教育观强调语文与生活同在,要求打破封闭单一的语文教育系统,建立开放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大语文教育体系。从目标、内容、手段等方面实现综合性学习,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开辟广阔的时空领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个兼容并蓄的学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美术知识内容,进行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触类旁通、厚积薄发地形成

知识系统,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语文与美术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甲骨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甲骨文中有很多文字就是美术中图画与汉字相结合而产生的,也叫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指纯粹利用图画来作文字使用,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我们牙牙学语之时,也是看图识字,看图说话,通过图画来学习语文。我们的语文课本上随处可见的插图也说明,美术对我们学好语文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一、美术让语言文字立体化 儿童时期,学生的形象思维要优于抽象思维。语言文字相对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没有图画那么直观,有一些课文中的段落学生不容易理解,如果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就能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以己之长补其之短的作用。学生还可以自己去画,用画画来印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例如在教授古诗《泊船瓜洲》时,对于理解“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一句,我就先让学生联系课下注释理解“一水”指的是长江,瓜州在长江北岸。这样就可以在黑板上先画出一条江,再在江北岸标上瓜州,那么自然京口的位置就可以根据诗意标

美术教学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美术教学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就是要打破美术与各学科之间的壁垒,突破学科的界限,整合学生的知识,把美术与相关的学科(如语文、音乐、英语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还有利于学生综合思维与综合研究能力的培养。 一、加强美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语文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在视觉上将美带给了孩子。如果我们把语文课堂教学也与美术教学进行有机地整合,不仅能极大地活跃课堂氛围,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还能获得很好的美育效果,让学生感觉到美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文字的美和艺术的美融合在了一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给学生搭建了一个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创造平台。 记得有一次听我校刘晓娟老师的课,她讲的是《赶海》这一课,这是一篇写海的文章,文章介绍了作者小时候在家乡赶海的情景。刘老师为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亲自画出了海底的螃蟹、乌龟、大虾、小鱼、珊瑚等,根据授课环节,合理的展示出来,孩子们都十分高兴,并且刘老师还拿着“螃蟹、大虾”等走近学生中间,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感受赶海的乐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学得很认真,也很开心,文字与画面的相互结合,使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通过听刘老师的课,我深受启发,既然在语文课堂上,能把美术知识融入,那么美术课堂是不是也一样可以呢?恰巧,第九册美术教材中有《诗情画意》一课,我觉得机会来了,这一课正好是个实验的好机会。课堂开始时,我就要求孩子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诵一首诗。看看脑海中会产生什么样的画面,我朗诵了《望天门山》这首古诗,然后提问:“在你们脑海中出现怎样的画面?”孩子们回答的非常精彩,总结如下:《望天门山》这首诗让我感觉眼前有两座高耸入云的大山,中间是奔流的河水,一只小船孤零零的在水中飘荡,远处还有美丽的太阳……听着孩子们热情的回答,我趁机问:那你们能不能把这美丽的画面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道:“能!”很快,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出现在我面前,然后我出示了课题——《诗情画意》,与孩子们共同欣赏了课件中的一首首古诗及配画,分析了画面的构图安排、诗的意境美,以及如何把优美的文字用画面表现出来……师生共同上了一节有意义的美术课。 在第六册美术课本中有一课是《恐龙世界》,当我一提问关于恐龙的问题时,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可是没有条理,回答的知识不够准确。这时,一个学生说:老师。我们语文书上第十九课,就是写的恐龙。我一听,太好了,让同学们拿出语文课本,自己默读一遍,然后再提问恐龙的种类、每种恐龙的特点、恐龙的身体结构等,孩子们兴趣很高,我根据学生的回答,顺便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了一个个生动的恐龙形象,孩子们也很高兴,学的特别开心,画出的作品都很不错。我想,等到他们学习语文课的时候,脑海中也会出现一只只活灵活现的恐龙,会给语文教学带来很好的效果,这让我体会到了语文教学与美术教学合理的融合所起到的教

小学语文和美术教学整合的应用

小学语文和美术教学整合的应用 一、小学语文和美术欣赏教学整合的内容 在人类历史中,美术本身就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和行为之一,是在思想情感的交流和表达中逐渐形成的。小学美术教育更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进行培养,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注重学生审美能力、想象力、感知力、表现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使学生学会合作互动以及自主探究学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提倡跨学科的综合性教学,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通过教学实践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最终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个人品格得到提升。就此而言,小学语文教学和美术欣赏教学的教学目标有着一致性。 二、学科之间的 语文和美术都是小学基础学科之一,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其起源、作用以及反映形式都有着一定的相似性。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一样,都是通过某种形象来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现实生活进行反映,只是在表达方式上有着一定的差异。美术创作既要对事物的可视形象进行描述,还要对事物的神、行、情等进行描述,这点和文学作品也有相通之处。西方很多着名美术作品均取材于文学名着,中国古代山水画也和古诗词中的神韵、意境等不可分割。无论在对美术作品还是文学作品进行评价时,人们都常用“诗情画意”来进行评价,说明了文学和美术之间的。 三、教学方法的融合 在小学语文以及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一定的融合。首先,教师培养学生形成敏锐的视觉能力和正确的观察方法,这是美术鉴赏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学生在美术欣赏中对自然事物和具体对象进行观察和比较,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自身的体验来进行绘画创作。通过同样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认真的观察,将自身的见闻和感受记录下来,也能够成为一篇文学随笔。其次,在学生创作力和想象力的培训方面,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来使学生的想象空间得到拓展,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索中得到乐趣,将小学生善于幻想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比如在《大人国与小人国》这一节课中,美术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相关童话故事的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想象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语文教学中,在讲解《天上的街市》一课时,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首诗想象成为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诗中的意境。

美术和语文相遇

美术和语文相遇 【摘要】简笔画在现代语言教学中是一种既简便又经济的直观教具,它简洁、方便、形象、直观、传神、达意、迅速,寥寥数笔的简单线条即可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语言情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为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语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与简笔画结合,在有限的画面中诱发读者的丰富想象,使文字、色彩、形象犹记得结合,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结构;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运用简笔画,既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理解能力,又激发学生的审美需要,陶冶了学生的高尚情操。 【关键词】简笔画语文教学理解能力审美能力 美育和艺术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素质教育的理想形式。培养学生素质的任务不仅仅是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的责任,同样也是学校所有其他课程的责任。因此,学科间的综合就越来越重要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审美能力低下,由此我们综合运用语文课程和美术课程,探求提高中学生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方式、方法。美术教学和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眼光和创造美的能力以及美育的人文思想。作为教师,应当利用好自己的阵地,运用绘画和语文的发展关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把美术中手绘线条图像作为主要研究内容,是因为:手绘线条图像是伴随着人类的成长而发展的,在文字没有产生之前,人们便用手绘线条图像传达信息和交流了;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使我们面临“读图时代”的挑战,以手绘线条图像来传达信息和从图像中获取信息,将成为21世纪公民的必备能力之一;手绘线条图像是人们最为常见的绘画表达方式,是美术中的白话文,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不受工具、技法的约束,具有极为广泛的实用性;手绘线条图像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并为其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手绘线条图像以上的几个特点,决定了在农村中学中的实用性以及在其他学科结合中的可行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恰当地运用间洁、洗练的绘画语言,就可以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形象化,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同时也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板书是以文字把复杂的抽象变为简练的抽象,对文字深层意思却很难形象的表达出来。我们认为,在语文教学板书设计这一教学环节上,教师可以大胆地、适当地采用“手绘线条图像”,将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结合图像,简洁、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学内容变得通俗易懂,趣味横生。同时,教师提示或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动手,把自己对文字的深层理解转换成形象,并利用在美术课堂学到的绘画技能,用手绘线条表达出来,即文字——形象——线条——图像,必要时,学生还可以对图画作解释说明。这样,学

浅析小学语文和美术教学整合的应用论文

浅析小学语文和美术教学整合的应用论文 浅析小学语文和美术教学整合的应用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WTT帮大家整理的浅析小学语文和美术教学整合的应用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小学语文和美术欣赏教学整合的内容 在人类历史中,美术本身就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和行为之一,是在思想情感的交流和表达中逐渐形成的。小学美术教育更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进行培养,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注重学生审美能力、想象力、感知力、表现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使学生学会合作互动以及自主探究学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提倡跨学科的综合性教学,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通过教学实践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最终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个人品格得到提升。就此而言,小学语文教学和美术欣赏教学的教学目标有着一致性。 二、学科之间的联系

语文和美术都是小学基础学科之一,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其起源、作用以及反映形式都有着一定的相似性。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一样,都是通过某种形象来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现实生活进行反映,只是在表达方式上有着一定的差异。美术创作既要对事物的可视形象进行描述,还要对事物的神、行、情等进行描述,这点和文学作品也有相通之处。西方很多著名美术作品均取材于文学名著,中国古代山水画也和古诗词中的神韵、意境等不可分割。无论在对美术作品还是文学作品进行评价时,人们都常用“诗情画意”来进行评价,说明了文学和美术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的融合 在小学语文以及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一定的融合。首先,教师培养学生形成敏锐的视觉能力和正确的观察方法,这是美术鉴赏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学生在美术欣赏中对自然事物和具体对象进行观察和比较,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自身的体验来进行绘画创作。通过同样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认真的观察,将自身的见闻和感受记录下来,也能够成为一篇文学随笔。其次,在学生创作力和想象力的培训方面,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来使学生的想象空间得到拓展,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索中得到乐趣,将小学生善于幻想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比如在《大人

浅议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初探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兰亭班竹小学杨国泰 内容摘要: 上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在中小学中进行了综合课程的探索,一些国家的政府和国际教育组织将它写入了教育文件中。我国也同样提出采取学科综合的方式,设置“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我在近三十年的美术教学中,初步探索到了一些门道:美术教学与音乐教学是密不可分的,是互补的,美术和语文也有同样的作用,也是互补的。学科间的整合是科学的,能给我们的教学能带来生机。本文就小学美术教学中整合语文学科的教学谈了点体会或是向大家个汇报。文章通过“顺儿童的游戏兴趣,促美术语文学科的整合”来说明美术教学应顺应儿童天性,融合于游戏中,以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接着以“改编故事内容,重组动画形象”,“自编故事,画成组画”,“自创动画形象,带出故事内容”,“故事联想,拓展思维”,“给古诗配画,改诗作新画”,“给画面写一段短文”等六块内容来说明美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的好处。 关键字:学科整合,创新意识,想象能力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采取学科综合的方式,设置“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这是和国际接轨的。在这方面我也在努力实践、探索,觉得美术学科和其它学科的整合是很自然的,它既可以和《音乐》、《语文》等艺术学科的整合,也可以和《生活与品德》、《科学》等非艺术学科的整合。但在当前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才导致了各学科间互不往来的现象,你教你的我教我的。要知道人是有感情有思想的,需要的是交流,而知识间是有关联的,是相通的。因此,在教学时,我们不能割裂它们,各学科间的界线不能划得太清。要任其自然,因势利导,相互发展,不分你我他。 美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是互补的,是相辅相成的,这是在家共识的。在美术教学中整合语文教学,也同样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顺儿童的游戏兴趣,促美术语文学科的整合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东西,对于儿童来说,画画就是游戏,正如用积木搭房子一样,只不过画画的玩具是纸笔和颜料而不是积木。为此,我们就得让他们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得到启发,学会思考。 卢梭认为:“就儿童而言,游戏就是他们的工作,儿童对任何一件事都会由工作产生快乐,因自由产生魔力,并且能表达出他们发自内心的爱好和知识程度。”英国教育家洛克也认为:“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游戏似的。”我是美术老师,也是语文老师,我把美术课中有些枯燥的东西设计成游戏的形式,并与语文学科中的许多内容联系起来。美术教材中本身就有很多游戏性的内容,让学生在看、说、演、画、玩的过程中,获得能力、获得美感。 在设计时,特殊的内容应是特殊的游戏,但形式是多样的。①有些适应于合作的,我就让他们分组合作进行创作,如:有时每组一张大的铅画纸,由各

浅谈语文和美术的综合教学

浅谈语文和美术的综合教学 语文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在视觉上将美带给了孩子。如果我们把语文课堂教学与美术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不仅能极大地丰富课堂氛围,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还能获得很好的美育效果。 标签:语文;美术;综合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以融合学科教学的方式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课程设计不应再是单纯的语文课,而是在教学内容上综合了美术、音乐等学科知识。”将语文教学与美术教学相结合,是我这几年教学工作的一点心得。而它也正好符合新课改实施中提倡的课程综合化。语文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在视觉上将美带给了孩子。如果我们把语文课堂教学与美术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不仅能极大地丰富课堂氛围,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还能获得很好的美育效果。让学生感觉到美的形式是多样化的。 一、想象绘画,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和美术虽是两门独立的学科,但在教学内容上表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叉关系,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在体现知识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加强知识的应用和操作,注意知识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体现知识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在教学中,可以先课文欣赏,然后通过创造想象绘成画,最后根据想象画理解课文内容。如朗读一篇童话、寓言、诗歌类型的课文,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所读的内容,发散想象,绘制成图(图画可以跟课文内容有所不同)。并给自己的画起个有趣的题目,最后根据自画的图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么画。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注意语文与美术在知识上的互相沟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再通过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觉得知识直观生动、具体可感。 二、想象绘画,创造思考写作文 语文教学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目的性明确、教学有序、一般效率较高,这是语文教学的优势,但也有不容忽视的弱点:学生容易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过分依赖于老师的引导,自我探究意识逐渐削弱。而美术教学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自己观察、自己画、自己欣赏,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一定的发挥,但也有不容置疑的弱点:学生的活动往往失控,作品的质量有待提高。在实践中我把想象画与作文结合起来,先出示不完整图形(有利于学生产生幻想和联想的),如迷宫式的跑道、疙疙瘩瘩、弯弯曲曲的大树或布满闪闪星星的宇宙背景图等等,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讨论补充并给图形添画、改画、续画等,最后作文。主要通过师生讨论编故事的方法使学生做到“胸有成竹”即如作文课中的打腹稿,画的过程中不断让学生根据所画形象,发挥想象,添加更多内容来完美自己所编的“情节”。由想象画写出作文与语文课里的看图写作文形式相同,但其实质是不一样的,是一种再创造。首先这幅图是学生自己画的,整个创作过程的想

绘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绘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绘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船场中心小学---曾警惕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如能根据教材需要,在恰当的时候让学生来进行绘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就会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促使学生动手动脑,进入主动学习的境界。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内容,体现了时代的要求,贴近儿童的生活,不但包含了丰富的语文知识,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品德、生活教育意义。同时,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年级的教学要求及内容需要,编排了许多色彩鲜明的插图和赏心悦目的背景图。我作为一名从事小学教育的美术兼语文教师,我很清楚小学生的特点,他们坐不住,很喜欢动手画,那么如何将他们上课兴趣调动起来呢?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又是一个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孩子们课堂注意力和学习效果,我在课堂上特别注重美术学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学生和我在课堂上都保持了高度的积极性,为此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利用绘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有高效的课堂效率。在教学《秋天的图画》一课时,老师没有急于让学生去读课文,而是提前留下预习作业,让学生自己到学校、公园、田野;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秋天,并告诉学生:秋天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我们必须留心观察秋天的踪迹。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去发现的兴趣。上课时,我让每位同学先把自己在大自然中发现的秋天画下来,然后用一句话讲给大家听。不一会儿,一幅幅充满收获的,充满秋天喜悦的画展现在我的眼前。有的说:“秋天来了,水稻成熟了。”还有的说:“秋天来了,我和爸爸妈妈到果园去摘红灯笼似的柿子,去摘又大又圆的柚子,去摘黄黄的桔子”……孩子们举起自己的画,你一言我一语,兴致勃勃的讲述着自己发现的秋天。与大家一起体验发现的快乐。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时老师及时引导:“同学们,你们的作业都完成得非常好,大家都找到了秋天,并把它画了下来。你们想不想知道课文中是怎样写秋天的吗?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好吗?”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于是,大家纷纷拿起课本,自由朗读起来,在读中感悟秋天丰收的喜悦,体验大自然的情趣,表达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二、利用绘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花种》一课,通过学生观察说说自己所认识的花,引导学生想想花开与什么有关系,为什么花开的时间会不同,以此来教育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学会认真思考,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因此,感受温度、湿度、光照以及昆虫的活动与花开的时间有密切的联系,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很重要。我先布置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在脑子里画画,基本弄清课文中介绍的几种花的形状颜色以及开花的时间。然后让学生去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并提醒学生绘图的重点是准确地再现课文介绍的几种花的开放描绘,让所有学生都动笔来画。画完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大家对照课文,指出不足,进行修改。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作业完成得非常仔细,将每一处细小的差错都找了出来。通过讨论、修改,我们不难看出学生为了画好各种花,都在反复阅读课文,而当这幅图准确地再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对课文便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 三、利用绘画,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 1 /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