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土的变形性质及地基沉降计算例题习题

第四章_土的变形性质及地基沉降计算例题习题
第四章_土的变形性质及地基沉降计算例题习题

4-1 设土样样厚 3 cm ,在 100 ~ 200kPa 压力段内的压缩系数= 2 × 10

- 4 ,当压力为 100 kPa 时 , e = 0.7 。求:( a )土样的无侧向膨胀变形模量;( b )土样压力由 100kPa 加到 200kPa 时,土样的压缩量S 。

4-1 解:( a )已知,所以:

( b )

4-2 有一饱和黏土层,厚 4m ,饱和重度= 19 kN/ m 3 ,土粒重度= 27

kN/ m 3 ,其下为不透水岩层,其上覆盖 5m 的砂土,其天然重度γ= 16 kN/ m 3 ,如图 4 - 32 。现于黏土层中部取土样进行压缩试验并绘出e - lg p 曲线,由图中测得压缩指数C c 为 0.17 ,若又进行卸载和重新加载试验,测得膨胀系数C s = 0.02 ,并测得先期固结压力为 140 kPa 。问:( a )此黏土是否为超固结土?( b )若地表施加满布荷载 80 kPa ,黏土层下沉多少?

图 4 - 32 习题 4 - 2 图

4-3 有一均匀土层,其泊松比= 0.25 ,在表层上作荷载试验,采用面积为1000cm 2 的刚性圆形压板,从试验绘出的曲线的起始直线段上量取p = 150 kPa ,对应的压板下沉量S = 0.5cm 。试求:

( a )该土层的压缩模量E s 。

( b )假如换另一面积为 5000cm 2 的刚性方形压板,取相同的压力p ,求对应的压板下沉量。

( c )假如在原土层 1.5m 下存在软弱土层,这对上述试验结果有何影响?

4-4 在原认为厚而均匀的砂土表面用 0.5m 2 方形压板作荷载试验,得基床系数(单位面积压力 / 沉降量)为 20MPa/m ,假定砂层泊松比= 0.2 ,求该土层变形模量E 0 。后改用2m × 2m 大压板进行荷载试验,当压力在直线断内加到 140 kPa ,沉降量达 0.05m ,试猜测土层的变化情况。

4-5 设有一基础,底面积为5m × 10m ,埋深为 2m ,中心垂直荷载为 12500kN (包括基础自重),地基的土层分布及有关指标示于图 4 - 33 。试利用分层

总和法(或工民建规范法,并假定基底附加压力等于承载力标准值),

计算地基总沉降。

图 4 - 33 习题 4 - 5 图

4-6 有一矩形基础,埋深为 2m ,受 4000kN 中心荷载(包括基础自重)

的作用。地基为细砂层 , 其,压缩资料示于表 4 - 14 。试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基础的总沉降。

4-6 解: 1 )分层:,地基为单一土层,所以地基分层和编号如图。

2 )自重应力:,

3 )附加应力:

,,

为计算方便,将荷载图形分为 4 块,则有:

分层面 1 :

分层面 2 :

分层面 3 :

分层面 4 :

因为:,所以压缩层底选在第④ 层底。

4 )计算各层的平均应力:

第① 层:

第② 层:

第③ 层:

第④ 层:

5 )计算S i :

第① 层:

第② 层:

第③ 层:

第④ 层:

6 )计算S :

4-7 某土样置于压缩仪中,两面排水,在压力作用下压缩,经 10min 后,固结度达 50 ,试样厚 2cm . 试求:

( a )加载 8min 后的超静水压分布曲线;

( b ) 20min 后试样的固结度;

( c )若使土样厚度变成 4cm (其他条件不变),要达到同样的 50% 固结度需要多少时间?

4-8 某饱和土层厚 3m ,上下两面透水,在其中部取一土样,于室内进行固结试验(试样厚 2cm ),在 20 min 后固结度达 50 。求:

( a )固结系数;

( b )该土层在满布压力作用下,达到 90 固结度所需的时间。

4-8 解:( a )

解得:,当然,也可直接用近似公式( 4-46 )求解:

( b )

注意H 的取法和各变量单位的一致性。

4-9 如图 4 - 34 所示饱和黏土层A 和B 的性质与 4-8 题所述的黏土性质完全相同,厚 4 m ,厚 6m ,两层土上均覆有砂层。B 土层下为不透水岩层。求:

( a )设在土层上作用满布压力 200kPa ,经过 600 天后,土层A 和B 的最大超静水压力各多少?

( b )当土层A 的固结度达 50 ,土层B 的固结度是多少?

图 4 - 34 习题 4 - 9 图

4-9 解:( a )由前已知:,所以:

对于土层 A ,有:

对于土层 B ,有:

所以,取 1 项时,,取 2 项时,,取 3 项

时,,取 4 项时,。可以看到这是一个

逐步收敛的过程。所以对于土层 B ,应取 4 项以上进行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结果,其最终结果约为 200kPa 。

注意:当项数太少时,计算结果显然是不合理的。

( b )

因为T v 太小,故不能用公式( 4-45 )计算U B ,现用公式( 4-44 )计算如下:

当然,本题也可采用近似公式( 4-46 )计算,结果如下:

可见两者的计算结果极为近似。

注意:本题当计算项数太少时,误差很大。 121 页( 4-45 )式上两行指出,当U >30% 时,可取一项计算。而当U =30% 时,T v =0.07 ,可供计算时参考。在本题中,T v =0.0235<0.07 ,故应多取几项计算。

4-10 设有一砾砂层,厚 2.8m ,其下为厚 1.6m 的饱和黏土层,再下面为透水的卵石夹砂(假定不可压缩),各土层的有关指标示于图 4 - 35 。现有一条形基础,宽 2m ,埋深 2m ,埋于砾砂层中,中心荷载 300kN/m ,并且假定为一次加上。试求:

( a )总沉降量;

( b )下沉总沉降量时所需的时间。

图 4 - 35 习题 4 - 10 图

4-11 设有一宽 3m 的条形基础,基底一下为 2m 砂层,砂层下面有厚的饱和软黏土层,再下面为不透水的岩层。试求:

( a )取原状饱和黏土样进行固结试验,试样厚 2m ,上面排水,测得固结度为 90% 时所需时间为 5 h ,求其固结系数;

( b )基础荷载是一次加上的,问经过多少时间,饱和黏土层将完成总沉降量的 60% 。

4-11 解:( a )

( b )由荷载和排水情况对照图 4-27 知本题属于情况 2 ,所用的基本公式为( 4-52 ):

( 1 )

注意:由于本题的荷载应力图形为梯形,故不能用公式( 4-46 )计算T v 。

先确定r ,

条基宽度为 3m ,设基底下的应力为p 0 ,则:

粘土层顶面,x =0 ,z = 2m ,所以:

查表 3-2 ,得:

粘土层底面,x =0 ,z = 5m ,所以:

查表 3-2 ,得:

代入( 1 )式,得:

得到:( 2 )

由公式( 4-45 ),有:

由公式( 4-50 ),有:

代入( 2 )并化简,有:

解之,得:

4-12 基础平面尺寸为6m × 18m , 埋深 2m ,地基为 4m 厚的中砂和 4m 厚的饱和黏土层,其下为不透水岩层,有关土的各项资料示于图 4 - 36 。假定中心荷载由零开始随时间按直线增加,到 60 天后达到 32400kN ,以后保持不变。问:

( a )最终地基沉降量是多少?

( b )开工后 60 天和 120 天的沉降量是多少?

图 4 - 36 习题 4 - 12 图

沉降计算例题

地基沉降量计算 地基变形在其表面形成的垂直变形量称为建筑物的沉降量。 在外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层被压缩达到稳定时基础底面的沉降量称为地基最终沉降量。 一、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 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目前最常用的就是分层总和法。 (一)基本原理 该方法只考虑地基的垂向变形,没有考虑侧向变形,地基的变形同室侧限压缩试验中的情况基本一致,属一维压缩问题。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可用室压缩试验确定的参数(e i、E s、a)进行计算,有: 变换后得: 或 式中:S--地基最终沉降量(mm); e --地基受荷前(自重应力作用下)的孔隙比; 1 e --地基受荷(自重与附加应力作用下)沉降稳定后的孔隙比; 2 H--土层的厚度。 计算沉降量时,在地基可能受荷变形的压缩层围,根据土的特性、应力状态以及地下水位进行分层。然后按式(4-9)或(4-10)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S i。最后将各分层的沉降量总和起来即为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二)计算步骤 1)划分土层 如图4-7所示,各天然土层界面和地下水位必须作为分层界面;各分层厚度必须满足H i≤0.4B(B为基底宽度)。 2)计算基底附加压力p0 3)计算各分层界面的自重应力σsz和附加应力σz;并绘制应力分布曲线。 4)确定压缩层厚度 满足σz=0.2σsz的深度点可作为压缩层的下限; 对于软土则应满足σz=0.1σsz; 对一般建筑物可按下式计算z n=B(2.5-0.4ln B)。 5)计算各分层加载前后的平均垂直应力 p =σsz; p2=σsz+σz 1 6)按各分层的p1和p2在e-p曲线上查取相应的孔隙比或确定a、E s等其它压缩性指标 7)根据不同的压缩性指标,选用公式(4-9)、(4-10)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 S i 8)按公式(4-11)计算总沉降量S。

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 渗流例题

学习指导 学习目标 在学习土的压缩性指标确定方法的基础上,掌握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原理和地基固结问题的分析计算方法。 学习基本要求 1.掌握土的压缩性与压缩性指标确定方法 2.掌握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方法 3.熟悉不同应力历史条件的沉降计算方法 4.掌握有效应力原理 5.掌握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 6.掌握地基沉降随时间变化规律 主要基础知识 土中自重应力计算,土中附加应力计算,弹性力学基础知识 一、土的压缩试验与压缩性指标 1.室内压缩试验 土的室内压缩试验亦称固结试验,是研究土压缩性的最基本的方法。 室内压缩试验采用的试验装置为压缩仪(图片)。试验时将切有土样的环刀置于刚性护环中,由于金属环刀及刚性护环的限制,使得土样在竖向压力作用下只能发生竖向变形,而无侧向

变形。在土样上下放置的透水石是土样受压后排出孔隙水的两个界面。压缩过程中竖向压力通过刚性板施加给土样,土样产生的压缩量可通过百分表量测。常规压缩试验通过逐级加荷进行试验,常用的分级加荷量p为:50 kPa , 100 kPa , 200 kPa , 300 kPa , 400 kPa。 室内压缩试验过程可参见如下的室内压缩试验演示 室内压缩试验过程演示 详细了解压缩试验的试验操作步骤请进入固结试验1.mht室内固结试验(内容包括试验设备、试验方法、试验过程图片等) 根据压缩过程中土样变形与土的三相指标的关系,可以导出试验过程孔隙比e与压缩量 H 的关系,即: 公式推导(4-1) 这样,根据式(4-1)即可得到各级荷载p下对应的孔隙比e,从而可绘制出土样压缩试验的e-p曲线及e-lg p曲线等。 2. 压缩性指标 (1)压缩系数a 通常可将常规压缩试验所得的e-p数据采用普通直角坐标绘制成e-p曲线,如图4-1所示。设压力由p1增至p2,相应的孔隙比由e1减小到e2,当压力变化范围不大时,可将M1M2一小段曲线用割线来代替,用割线M1M2的斜率来表示土在这一段压力范围的压缩性,即: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试题及答案(密题)解析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土中对土颗粒产生浮力作用的是 ( ) A.强结合水 B.弱结合水 C.毛细水 D.重力水 2.评价粘性土软硬状态的物理指标是 ( ) A.含水量 B.孔隙比 C.液性指数 D.内聚力 3.淤泥质土是指 ( ) A.w> w P,e≥1.5的粘性土 B.w> w L,e≥l.5的粘性土 C.w> w P,1.O≤e <1.5的粘性土 D.w> w L,1-O≤e<1.5的粘性土 4.基底附加压力式中d表示 ( ) A.室外基底埋深 B.室内基底埋深 C.天然地面下的基底埋深 D.室内外埋深平均值 5.为了方便比较,评价土的压缩性高低的指标是 ( ) A.a1-2 B.a2-3 D.a2-4 C. a1-3

6.原状土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重塑土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之比称为土的 ( ) A.液化指标 B.强度提高系数 C.固结系数 D.灵敏度 7.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土压力,当在墙高、填土物理力学指标相同条件下,对于三种土压力的大小关系,下列表述哪项是正确的? ( ) A. E a

常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6.3 常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这里所讲的地基沉降量是指地基最终沉降量, 目前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弹性力学法、分层总和法、应力面积法和考虑应力历史影响的沉降计算法。所谓最终沉降量是地基在荷载作用下沉降完全稳定后的沉降量,要达到这一沉降量的时间取决于地基排水条件。对于砂土,施工结束后就可以完成;对于粘性土,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几十年乃至更长时间。 6.3.1 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弹性力学方法 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弹性力学计算方法是以Boussinesq课题的位移解为依据的。在弹性半空间表面作用着一个竖向集中力P时,见图6-5,表面位移w(x, y, o)就是地基表面的沉降量s: E r P s 2 1μ π - ? = (6-8) 式中μ—地基土的泊松比; E—地基土的弹性模量(或变形模量E ); r—为地基表面任意点到集中力P作用点的距离,2 2y x r+ =。 对于局部荷载下的地基沉降,则可利用上式,根据叠加原理求得。如图6-6所示,设荷载面积A内N(ξ,η)点处的分布荷载为p0(ξ,η),则该点微面积上的分布荷载可为集中力P= p0(ξ,η)dξdη代替。于是,地面上与N点距离r =2 2) ( ) (η ξ- + -y x的M(x, y)点的沉降s(x, y),可由式(6-8)积分求得: ?? - + - - = A y x d d p E y x s 2 2 2 ) ( ) ( ) , ( 1 ) , ( η ξ η ξ η ξ μ (6-9) 从式(6-9)可以看出,如果知道了应力分布就可以求得沉降;反过来,若 沉降已知又可以反算出应力分布。 对均布矩形荷载p0(ξ,η)= p0=常数,其角点C的沉降按上式积分的结果为: 图6-5 集中力作用下地基表面的沉降曲线图6-6 局部荷载下的地面沉降 (a)任意荷载面;(b)矩形荷载面

地基沉降量计算

在今年史佩栋教授赠寄给我的,他主编的《浙江隧道与地下工程》刊物上,我看到一篇高大钊先生谈差异沉降的文章,觉得非常好。里面的内容很实用,对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差异沉降问题有很高的指导性,故将其推荐给大家。但采用照片或扫描版,不便于大家阅读和下载,而我的工作又很忙,没有时间,只好请一位技术人员将其打成word文档,发在下面。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同样原因,我没时间对打成的文章做仔细的校核,如有个别错漏,还请大家谅解。 同时在此向史佩栋教授、高大钊先生和《浙江隧道与地下工程》杂志社表示诚挚的感谢! 土力学若干问题的讨论 (网络讨论笔记整理)之四怎样计算差异沉降? ——沉降计算中的是是非非 本刊特邀顾问同济大学教授 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高大钊 执业之格考试专家组副组长 进20年来,地基基础设计的变形控制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最近5年来,由于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所规定的必须计算沉降的建筑物范围扩大了,除了丙级建筑物中的一小部分之外,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都要求计算建筑物地基的变形,沉降计算就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在岩土工程勘察阶段,提出了对建筑物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进行评价的要求,再加上审图要求在勘察阶段计算和不均匀沉降,沉降计算的一些是是非非就浮出水面,在网络讨论中也成为一个十分活跃的课题。这些问题反应了对土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的漠视,也反映了工程勘察中的一些最基本方法的失落,看来是人们在关注更高的精度,而实际上却在总体上失去了对建筑物沉降的总体控制。 1、在我工作地区,对于多层建筑(层数低于6层),由于相连建筑物的层数差而出现过墙体裂缝的现象,因此当地审图中心要求在正常沉积土的区域,对有层数错的建筑应进行变行验算。 我想问的问题是:在假定地基土为正常沉积土,其层位、特征指标等的变化均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差异沉降最大的两个点应该是两建筑物的接触部位点角点及较低建筑物的另一边的角点,也就是说,应该验算这两个点之间的差异沉降而按规范要求,则应该验算基宽方向两个角点下的差异沉降(或者倾斜)。考虑计算沉降量最大的两个点,则应验算相连两建筑物接触部位的两个角点县的差异沉降(或者倾斜),而按上述条件,这两个点之间的差异沉降应该不大,那么这种验算还有什么意义呢? 不知道我的理解偏差在那里望给予指教! 答复:你对这种情况的沉降计算和差异沉降的计算,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表现为下列两个问题。 1)对于如土所示的有层数的建筑物,根据规范的规定,应当计算存在高差处的角点b和与其相距1~2个开间处点d之间的沉降差,用以计算b~d之间的局部倾斜。而不是如你所说的计算存在高差处的角点b与高度较低的建筑物的另一端点c之间的沉降差。 2)第2个理解偏差是从你说的“应验算相连两建筑物接触部位的两个角点(a~b)下的差异沉降(或者倾斜)”这句话中看出的。为什么只能计算宽度方向两个点的差异沉降呢?规范从来没有规定只能计算建筑物横向两个角点的沉降差,而不能计算纵向两个角点的沉降差,横向和纵向的倾斜都可能进行计算。

基础沉降计算6页word

基础沉降算例 基础资料和地质资料如上图。 计算依据规范为《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以下简称规范)。 TB100002.5—2005 h p p γ-=0 《规范》4.3.4 (3.2.2) =157-17*1.87=125.21kPa 第一层土:13 .29613.980 10=-==z z 第二层土:13 .79113.9813 .221=-==z z 第三层土:13 .128613.9813 .732=-==z z 第四层土:13 .158313.9813 .1243=-==z z 第五层土:13.207813.9813 .1514=-==z z 以上n α根据b l /及b z /可查询《规范》附录M 桥涵基底附加系数α、平均附加系数α,(附录B )也可按本算例提供的Excel 表查询。 按《规范》4.3.7估算n z 54.8)5.4ln 4.05.2(5.4=-?=m 所以计算时取至基底下第三层土。 按《规范》4.3.4 (3.2.2) =125.21*[(2.13*0.938-0*1)/10+(7.13*0.600-2.13*0.938)/12+(12.13*0.412

-7.13*0.600)/28] =52.02(mm) 查《规范》表4.3.6 Δz值(表3.2.2—1) Δz=0.8m 故以上取基底以下三层计算满足规范要求。 根据《规范》表4.3.5注2 (表3.2.2—2) =12.03MPa 0.75[fa0]=0.75*170=127.5>125.21=p 查《规范》表4.3.5 (表3.2.2—2) 根据《规范》4.3.4 (3.2.2) 所以基础最终总沉降量为26.58mm。 基础沉降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1.土的压缩性指标有压缩模量Es、变形模量E 和弹性模量E,我们在使用沉降计算公式时采用的是压缩模量Es,请不要混淆。 ⑴土的压缩模量Es是土样在室内有侧限条件(即不允许产生侧向变 形)试验中竖向压应力σ s 与相应的竖向应变λ s 之比值,即 s s s E λ σ = ⑵土的变形模量E 是土在室外荷载板试验中无侧限条件(即允许产生侧向变形)下,P—s曲线上竖向压力P与竖向沉降s呈线性关系或接近线性关系区段内,竖向压力应力与相应应变之比值,又称总变形模量。 Es与E 有如下关系:

基础工程题目及答案

第二章 浅基础设计基本原理 1、根据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的规定,计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时必须用内摩擦角的什么值来查表求承载力系数 B ? A 设计值 B 标准值 C 平均值 2、砌体承重结构的地基允许变形值是由下列哪个值来控制的 C ? A 沉降量 B 沉降差 C 局部倾斜 3、 在进行浅基础内力计算时,应采用下述何种基底压力 A ? A 基底净反力 B 基底总压力 C 基底附加压力 4、 当建筑物长度较大时,,或建筑物荷载有较大差异时,设置沉降缝,其原理是 C ? A 减少地基沉降的措施 B 一种施工措施 C 减轻不均匀沉降的建筑措施 5、 下列何种结构对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最敏感 A ? A 框架结构 B 排架结构 C 筒体结构 6、 框架结构的地基允许变形值由下列何种性质的值控制 B ? A 平均沉降 B 沉降差 C 局部倾斜 7、 高耸结构物的地基允许变形值除了要控制绝对沉降量外,还要由下列何种性质控制 C ? A 平均沉降 B 沉降差 C 倾斜 8、 当基底压力比较大、地基土比较软弱而基础的埋置深度又受限制时,不能采用 B ? A 筏板基础 B 刚性基础 C 扩展式基础 9、 沉降计算时所采用的基底压力与地基承载力计算时所采用的基底压力的主要差别是 C ? A 荷载效应组合不同及荷载性质(设计值或标准值)不同 B 荷载性质不同及基底压力性质不同(总应力或附加应力) C 荷载效应、荷载性质及基底压力性质都不同 10、 防止不均匀沉降的措施中,设置圈梁是属于 B A 建筑措施 B 结构措施 C 施工措施 11、 刚性基础通常是指 C A 箱形基础 B 钢筋混凝土基础 C 无筋扩展基础 12、 砖石条形基础是属于哪一类基础 A ? A 刚性基础 B 柔性基础 C 轻型基础 13、 沉降缝与伸缩缝的区别在于 C A 伸缩缝比沉降缝宽 B 伸缩缝不能填实 C 沉降缝必须从基础处断开 14、 补偿基础是通过改变下列哪一个值来减小建筑物的沉降的 B ? A 基底的总压力 B 基底的附加压力 C 基底的自重压力 15、 对于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的箱形基础进行内力分析时,应按下述何种情况来计算 C ? A 局部弯曲 B 整体弯曲 C 同时考虑局部弯曲和整体弯曲 16、 全补偿基础地基中不产生附加应力,因此,地基中 B . A 不会产生沉降 B 也会产生沉绛 C 会产生很大沉降 17、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需作地基承载力验算的建筑物的范围是 D 。 A 所有甲级 B 所有甲级及部分乙级 C 所有甲级、乙级及部分丙级 D 所有甲级、乙级及丙级 18、浅埋基础设计时,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的是 B 。 A 持力层承载力 B 地基变形 C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 D 地基稳定性 19、下列基础中, A 通过过梁将上部荷载传给基础。 A 墙下独立基础 B 柱下条形基础 C 柱下独立基础 D 墙下条形基础 20、受偏心荷载作用的浅埋基础,当 B 时,持力层承载力满足要求。 A kmax 1.2a p f ≤ B k a p f ≤和kmax 1.2a p f ≤ C k a p f ≤或kmax 1.2a p f ≤ D k 1.2a p f ≤或kmax a p f ≤ 21、公式 a b d m k c f M b M d M c γγ=++中,承载力系数由 B 确定。 A k c B k ? C k c 和k ? D k c 及b 22、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高度由 C 确定。 A 刚性角 B 扩散角 C 抗剪强度验算 D 抗冲切破坏强度验算 23、持力层下有软弱下卧层,为减小由上部结构传至软弱下卧层表面的竖向应力,应 B 。 A 加大基础埋深,减小基础底面积 B 减小基础埋深,加大基础底面积 C 加大基础埋深,加大基础底面积 D 减小基础埋深,减小基础底面积 24、某箱形基础,上部结构和基础自重传至基底的压力P=130kPa ,若地基土的天然重度为γ=18.5kN/m 3,地下水位在在地表下10m 处,当基础埋置在多大深度时,基底附加压力正好为零 B 。 A d=5.68m B d=7.03m C d=8.03m D d=6.03m 25、计算基础沉降,对于砌体承重结构,单层排架结构,柱基、框架结构,高层建筑应依次控制其 C 。

常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汇总

常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汇总

6.3 常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这里所讲的地基沉降量是指地基最终沉降量,目前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弹性力学法、分层总和法、应力面积法和考虑应力历史影响的沉降计算法。所谓最终沉降量是地基在荷载作用下沉降完全稳定后的沉降量,要达到这一沉降量的时间取决于地基排水条件。对于砂土,施工结束后就可以完成;对于粘性土,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几十年乃至更长时间。 6.3.1 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弹性力学方法 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弹性力学计算方法是以Boussinesq 课题的位移解为依据的。在弹性半空间表面作用着一个竖向集中力P 时,见图6-5,表面位移w (x, y, o )就是地基表面的沉降量s : E r P s 2 1μπ-? = (6-8) 式中 μ—地基土的泊松比; E —地基土的弹性模量(或变形模量E 0); r —为地基表面任意点到集中力 P 作用点的距离,2 2y x r +=。 对于局部荷载下的地基沉降,则可利用上式,根据叠加原理求得。如图6-6所示,设荷载面积A 内N (ξ,η)点处的分布荷载为p 0(ξ,η),则该点微面积上的分布荷载可为集中力P= p 0(ξ,η)d ξd η代替。于是,地面上与N 点 距离r =2 2)()(ηξ-+-y x 的M (x, y )点的沉降s (x, y ),可由式(6-8)积 分求得: ?? -+--= A y x d d p E y x s 2200 2 )()(),(1),(ηξη ξηξμ (6-9) 图6-5 集中力作用下地基表面的沉降曲线 图6-6 局部荷载下的地面沉降 (a )任意荷载面;(b ) 矩形荷载面

基础工程课后题答案 (1)

第二章天然地基上浅基础 1.浅基础和深基础的区别? 浅基础埋入地层深度较浅,施工一般采用敞开挖基坑修筑基础的方法,浅基础在设计计算时可以忽略基础侧面土体对基础的影响,基础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也较简单;深基础埋入地层较深,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较浅基础复杂,在设计计算时需考虑基础侧面土体的影响。 2.何谓刚性基础,刚性基础有什么特点? 当基础圬工具有足够的截面使材料的容许应力大于由基础反力产生的弯曲拉应力和剪应力时,断面不会出现裂缝,基础内部不需配置受力钢筋,这种基础称为刚性基础。 刚性基础的特点是稳定性好,施工简便,能承受较大的荷载,所以只要地基强度能满足要求,他是桥梁和涵洞等结构物首先考虑的基础形式。 3.确定基础埋深应考虑哪些因素?基础埋深对地基承载力,沉降有什么影响? 1地基的地质条件,2河流的冲刷深度,3当地的冻结深度,4上部结构形式,5当地的地形条件,6保证持力层稳定所需的最小埋置深度。 基础如果埋置在强度比较差的持力层上,使得地基承载力不够,直接导致地基土层下沉,沉降量增加,从而影响整个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4何谓刚性角,它与什么因素有关? 自墩台身边缘处的垂线与基底边缘的联线间的最大夹角称为刚性角。它与基础圬工的材料强度有关。 5刚性扩大基础为什么要验算基底合力偏心距? 目的是尽可能使基底应力分布比较均匀,以免基底两侧应力相差过大,使基础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墩台发生倾斜,影响正常使用。 6地基(基础)沉降计算包括哪些步骤?在什么情况下应验算桥梁基础的沉降? (1)确定地基变形的计算深度;(2)确定分层厚度;(3)确定各层土的压缩模量;(4)求基础地面处的附加压应力;(5)计算地基沉降;(6)确定沉降计算经验系数;(7)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1)修建在地质情况复杂、地层分布不均或强度较小的软黏土地基及湿陷性黄土上的基础;(2)修建在非岩石地基上的拱桥、连续梁桥等超静定结构的基础;(3)当相邻基础下地基土强度有显著不同货相邻跨度相差悬殊二必须考虑其沉降差时;(4)对于跨线桥、跨线渡槽要保证桥或槽下净空高度时。 7水中基坑开挖的围堰形式有哪几种?它们各自的适用条件和特点是什么? (1)土围堰、草袋围堰、钢板桩围堰、双壁钢围堰和地下连续墙围堰等 (2)在水深较浅(2m以内),流速缓慢,河床渗水较小的河流中修筑基础,可采用土围堰或草袋围堰。 堰外流速较大时,可在外侧用草袋柴排防护 第三章 1.桩基础的特点?适用于什么情况? 答:具有承载力高,稳定性好,沉降小而均匀,在深基础中具有耗用材料少,施工简便的特点。(1)荷载较大,适宜的地基持力层位置较浅或人工基础在技术上经济上不合理时。(2)河床冲刷较大,河道不稳定或冲刷深度不易计算正确,位于基础或结构下面的土层有可能被侵蚀.冲刷.如采用深基础不能保证安全时(3)当基础计算沉降过大或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敏感时,采用桩基础穿过松软(高压缩)层,将荷载传到较结实(低压缩性)土层,以减少建筑物沉降并使沉降较均匀。(4)当建筑物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需要减少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和倾斜时(5)当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较高,采用其他深基础施工不便或经济上不合理时。(6)地震区,在可液化地基中,采用桩基础可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桩基础穿越可液化

《土力学》第六章习题集及详细解答

《土力学》第六章习题集及详细解答 第6章土中应力 一填空题 1.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量时,计算深度是根据应力和应力的比值确定的。 2.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为:总应力σ=有效应力σˊ+孔隙水压力u ,土的和只随有效应力而变。地下水位上升则土中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 3.地基土层在某一压力作用下,经历时间t所产生的固结变形量与最终固结变形量之比值称为。 二选择题 1.对非压缩性土,分层总和法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的标准是( D )。 (A) ;(B) ;(C) ;(D) 2.薄压缩层地基指的是基底下可压缩土层的厚度H与基底宽度b的关系满足( B )。 (A) ;(B) ;(C) ;(D) 3.超固结比的土属于( B )。 (A) 正常固结土;(B) 超固结土;(C) 欠固结土;(D) 非正常土 4.饱和黏性土层在单面排水情况下的固结时间为双面排水的( C )。 (A) 1倍;(B) 2倍;(C) 4倍;(D) 8倍 5.某黏性土地基在固结度达到40%时的沉降量为100mm,则最终固结沉降量为( B )。 (A) 400mm ; (B) 250mm ; (C) .200mm ; (D) 140mm 6.对高压缩性土,分层总和法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的标准是( C )。 (A) ;(B) ;(C) ;(D) 7.计算时间因数时,若土层为单面排水,则式中的H取土层厚度的( B )。 (A)一半; (B) 1倍; (C) 2倍; (D) 4倍 8.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规范公式对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的确定标准是( C )。 (A) ;(B) ;(C) ;(D)

9.计算饱和黏性土地基的瞬时沉降常采用( C )。 (A) 分层总和法; (B) 规范公式; (C) 弹性力学公式; 10.采用弹性力学公式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时,式中的模量应取( A ) (A) 变形模量; (B) 压缩模量; (C) 弹性模量; (D) 回弹模量 11.采用弹性力学公式计算地基瞬时沉降时,式中的模量应取( C )。 (A) 变形模量; (B) 压缩模量;(C) 弹性模量;(D) 回弹模量 12.当土处于正常固结状态时,其先期固结压力与现有覆盖土重的关系为( B )。 (A) ; (B) ;(C) ; 13.当土处于欠固结状态时,其先期固结压力与现有覆盖土重的关系为( C )。 (A) ; (B); (C); 14.已知两基础形状、面积及基底压力均相同,但埋置深度不同,若忽略坑底回弹的影响,则( C )。 (A)两基础沉降相同; (B)埋深大的基础沉降大; (C)埋深大的基础沉降小; 15.埋置深度、基底压力均相同但面积不同的两基础,其沉降关系为( B )。 (A)两基础沉降相同; (B)面积大的基础沉降大; (C)面积大的基础沉降小;16.土层的固结度与所施加的荷载关系是( C )。 (A)荷载越大,固结度也越大 (B)荷载越大,固结度越小 (C)固结度与荷载大小无关 17.黏土层在外荷载作用下固结度达到100%时,土体中( D )。 (A)只存在强结合水; (B)只存在结合水 (C)只存在结合水和毛细水;(D) 有自由水 18.有两个黏土层,土的性质相同,土层厚度与排水边界条件也相同。若地面瞬时施加的超荷载大小不同,则经过相同时间后,两土层的平均孔隙水压力( A )。 (A)超荷载大的孔隙水压力大; (B)超荷载小的孔隙水压力大; (C)一样大 三、判断改错题 1.×,改“偏大”为“偏小”。 2.×,改“角点”为“中心点” 3.×,应取与土层自重应力平均值相对应的孔隙比 4.×,对一般土,应为;在该深度以下如有高压缩性土,则应继续向下计算至 处。 5.×,压缩模量应按实际应力段范围取值。 6.√ 7.×,沉降偏大的原因时因为弹性力学公式时按均质的线性变形半空间的假设得到的,而实际上地基常常是非均质的成层土。 8.√

第四章土的变形性质及其地基沉降计算例题习题集

4-1 设土样样厚 3 cm ,在 100 ~ 200kPa 压力段内的压缩系数= 2 × 10 - 4 ,当压力为 100 kPa 时 , e = 0.7 。求:( a )土样的无侧向膨胀变形模量;( b )土样压力由 100kPa 加到 200kPa 时,土样的压缩量S 。 4-1 解:( a )已知,所以: ( b ) 4-2 有一饱和黏土层,厚 4m ,饱和重度= 19 kN/ m 3 ,土粒重度= 27 kN/ m 3 ,其下为不透水岩层,其上覆盖 5m 的砂土,其天然重度γ = 16 kN/ m 3 ,如图 4 - 32 。现于黏土层中部取土样进行压缩试验并绘出e - lg p 曲线,由图中测得压缩指数C c 为 0.17 ,若又进行卸载和重新加载试验,测得膨胀系数C s = 0.02 ,并测得先期固结压力为 140 kPa 。问:( a )此黏土是否为超固结土?( b )若地表施加满布荷载 80 kPa ,黏土层下沉多少? 图 4 - 32 习题 4 - 2 图 4-3 有一均匀土层,其泊松比= 0.25 ,在表层上作荷载试验,采用面积为1000cm 2 的刚性圆形压板,从试验绘出的曲线的起始直线段上量取p = 150 kPa ,对应的压板下沉量S = 0.5cm 。试求: ( a )该土层的压缩模量E s 。 ( b )假如换另一面积为 5000cm 2 的刚性方形压板,取相同的压力p ,求对应的压板下沉量。 ( c )假如在原土层 1.5m 下存在软弱土层,这对上述试验结果有何影响?

4-4 在原认为厚而均匀的砂土表面用 0.5m 2 方形压板作荷载试验,得基床系数(单位面积压力 / 沉降量)为 20MPa/m ,假定砂层泊松比= 0.2 ,求该土层变形模量E 0 。后改用2m × 2m 大压板进行荷载试验,当压力在直线断内加到 140 kPa ,沉降量达 0.05m ,试猜测土层的变化情况。 4-5 设有一基础,底面积为5m × 10m ,埋深为 2m ,中心垂直荷载为 12500kN (包括基础自重),地基的土层分布及有关指标示于图 4 - 33 。试利用分层 总和法(或工民建规范法,并假定基底附加压力等于承载力标准值),计算地基总沉降。 图 4 - 33 习题 4 - 5 图 4-6 有一矩形基础,埋深为 2m ,受 4000kN 中心荷载(包括基础自重) 的作用。地基为细砂层 , 其,压缩资料示于表 4 - 14 。试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基础的总沉降。 4-6 解: 1 )分层:,地基为单一土层,所以地基分层和编号如图。

地基沉降量计算

地基沉降量计算 令狐采学 地基变形在其表面形成的垂直变形量称为建筑物的沉降量。 在外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层被压缩达到稳定时基础底面的沉降量称为地基最终沉降量。 一、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 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目前最常用的就是分层总和法。 (一)基本原理 该方法只考虑地基的垂向变形,没有考虑侧向变形,地基的变形同室内侧限压缩试验中的情况基本一致,属一维压缩问

题。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可用室内压缩试验确定的参数(ei、Es、a)进行计算,有: 变换后得: 或 式中:S地基最终沉降量(mm); e1地基受荷前(自重应力作用下)的孔隙比; e2地基受荷(自重与附加应力作用下)沉降稳定后的孔隙比; H土层的厚度。 计算沉降量时,在地基可能受荷变形的压缩层范围内,根据土的特性、应力状态以及地下水位进行分层。然后按式(49)或(410)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Si。最后将各分层的沉降量总和起来即为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二)计算步骤 1)划分土层 如图47所示,各天然土层界面和地下水位必须作为分层界面;各分层厚度必须满足Hi≤0.4B(B为基底宽度)。 2)计算基底附加压力p0 3)计算各分层界面的自重应力σsz和附加应力σz;并绘制应力分布曲线。 4)确定压缩层厚度 满足σz=0.2σsz的深度点可作为压缩层的下限; 对于软土则应满足σz=0.1σsz; 对一般建筑物可按下式计算zn=B(2.50.4lnB)。

5)计算各分层加载前后的平均垂直应力 p1=σsz;p2=σsz+σz 6)按各分层的p1和p2在ep曲线上查取相应的孔隙比或确定a、Es等其它压缩性指标 7)根据不同的压缩性指标,选用公式(49)、(410)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Si 8)按公式(411)计算总沉降量S。 分层总和法的具体计算过程可参例题41。 例题4-1已知柱下单独方形基础,基础底面尺寸为 2.5×2.5m,埋深2m,作用于基础上(设计地面标高处)的轴向荷载N=1250kN,有关地基勘察资料与基础剖面详见下图。试用单向分层总和法计算基础中点最终沉降量。

规范法求最终沉降量

设基础底面尺寸为4.8 m2×3.2 m2,埋深为1.5 m,传至地面的中心荷载 F=1 800 kN,地基的土层分层及各层土的侧限压缩模量(相应于自重应力至自重应力加附加应力段)如图4-10所示,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为f k=180 kPa,用应力面积法计算基础中点的最终沉降。 图4-10 【解】(1)基底附加压力 (2)取计算深度为8 m,计算过程见表4-7,计算沉降量为123.4 mm。 (3)确定沉降计算深度z n 根据b=3.2 m查表4-4 上可得z=0.6 m相应于往上取z厚度范围(即7.4~8.0 m深度范围)的土层计算沉降量为l.3 mm≤0.025×123.4 mm=3.08 mm,满足要求,故沉降计算深度可取为8 m。 (4)确定修正系数 s

由于p0≤0.75f k=135 kPa,查 表4-3得: s =1.04 (5)计算基础中点最终沉降量s 表4-7 应力面积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z m / / b z / b z E s i MPa s’i mm s’i mm 0.0 4.8/3.2=1.5 0/1.6=0.0 4×0.250 0=1.000 0 0.000 2.4 1.5 2.4/1.6=1.5 4×0.210 8=0.843 2 2.024 2.204 3.66 66.3 66.3 5.6 1.5 5.6/1.6=3.5 4×0.139 2=0.556 8 3.118 1.094 2.60 50.5 11 6.8 7.4 1.5 7.4/1.6=4.625 4×0.114 5=0.458 0 3.389 0.271 6.20 5.3 122.1 8.0 1.5 8.0/1.6=5.0 4×0.108 0=0.432 0 3.456 0.067 6.20 1.3≤0.025×123.4 123.4 表4-4z的取值 b /m b≤2230 Δz /m0.30.60.8 1.0 1.2 1.5 表4-3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s

独立基础沉降量计算

A 独立基础沉降计算 A.1 计算基础底面的附加压应力0p : 基础自重及其上的土重为: k G G Ad γ=, G γ—回填土和基础加权平均重度(一般取20kN /m 3); A —基础底面积(A a l =?); d —基础埋深。 如地下水面超过基础底面时应扣除水浮力10k G w G Ad Ah γ=-, w h —水位距基础底面距离。 基础底面平均压力为:k k k F G p A += , k F ——上部荷载准永久值组合; 基础底面自重压力为:ch m d σγ=, m γ——基底以上原状土加权平均重度或浮重度;i i m i h h γγ= ∑∑。 基础底面的附加压力为:0k ch p p σ=- A.2 确定分层厚度、沉降计算深度: 由b 查《基规》第29页表5.3.6 得z ?。当①无相邻荷载影响;②1.030.0m b m ≤≤;同时满足时,按《基规》第29页式5.3.7:(2.50.4ln )n z b b =-。基底以下各层土的层底至基础底面距离为i z ,最后一层i z 的取值使得 i n z z ≥∑。 A.3 列表计算分层沉降量: b 始终取矩形基础短边, l 1 = l /2 ,b 1 = b /2 。i z 为层底埋深(各层土的层底至基础底面),表格最底行i n z z =,倒数第二行i n z z z =-?。第4列为4乘以查《基规》第113页表K.0.1-2得到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i a 。 上表中l 1 = l /2 = 2.50m ,b 1 = b /2 = 2.00m ;z n = 7.78m 范围内的计算沉降量∑?s = 95.74 mm, z = 7.18m 至

基础工程习题0

第二章浅基础设计基本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计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时必须用内摩擦角的什么值来查表求承载力系数? A设计值 B 标准值 C 平均值 2、砌体承重结构的地基允许变形值是由下列哪个值来控制的? A 沉降量 B 沉降差 C 局部倾斜 3、在进行浅基础内力计算时,应采用下述何种基底压力? A 基底净反力 B 基底总压力 C 基底附加压力 4、当建筑物长度较大时,,或建筑物荷载有较大差异时,设置沉降缝,其原理是? A 减少地基沉降的措施 B 一种施工措施 C 减轻不均匀沉降的建筑措施 5、下列何种结构对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最敏感? A 框架结构 B 排架结构 C 筒体结构 6、框架结构的地基允许变形值由下列何种性质的值控制? A 平均沉降 B 沉降差C局部倾斜 7、高耸结构物的地基允许变形值除了要控制绝对沉降量外,还要由下列何种性质控 制? A 平均沉降B沉降差C倾斜 8、当基底压力比较大、地基土比较软弱而基础的埋置深度又受限制时,不能采用? A 筏板基础 B 刚性基础C扩展式基础 9、沉降计算时所采用的基底压力与地基承载力计算时所采用的基底压力的主要差别是? A 荷载效应组合不同及荷载性质(设计值或标准值)不同 B 荷载性质不同及基底压力性质不同(总应力或附加应力) C 荷载效应、荷载性质及基底压力性质都不同 10、防止不均匀沉降的措施中,设置圈梁是属于 A 建筑措施 B 结构措施 C 施工措施 11、刚性基础通常是指 A 箱形基础 B 钢筋混凝土基础 C 无筋扩展基础 12、砖石条形基础是属于哪一类基础? A 刚性基础 B 柔性基础 C 轻型基础 13、沉降缝与伸缩缝的区别在于 A 伸缩缝比沉降缝宽 B 伸缩缝不能填实 C 沉降缝必须从基础处断开 14、补偿基础是通过改变下列哪一个值来减小建筑物的沉降的? A 基底的总压力 B 基底的附加压力 C 基底的自重压力 15、对于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的箱形基础进行内力分析时,应按下述何种情况来计算? A 局部弯曲 B 整体弯曲 C 同时考虑局部弯曲和整体弯曲 16、全补偿基础地基中不产生附加应力,因此,地基中. A 不会产生沉降 B 也会产生沉绛 C 会产生很大沉降 17、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需作地基承载力验算的建筑物的范围是。 A 所有甲级 B 所有甲级及部分乙级 C 所有甲级、乙级及部分丙级 D 所有甲级、乙级及丙级 18、浅埋基础设计时,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的是。 A 持力层承载力 B 地基变形 C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 D 地基稳定性

桩基沉降计算例题

单桩、单排桩、桩中心距大于6倍桩径的疏桩基础 的沉降计算例题(JGJ94-2007 5.5.14条和附录F) 刘兴录钱力航 某高层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基础埋深26m(7层地下室),核心筒采用桩筏基础。外围框架采用复合桩基,基桩直径1.0 m,桩长15 m,混凝土强度等级C25,桩端持力层为卵石层,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R a= 5200 kN ,其中端承力特征值为2080kN,梁板式筏形承台,筏板厚度h b=1.2 m,梁宽b l=2.0 m,梁高 h l=2.2 m(包括筏板厚度),承台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360kP a,土层分布:0~26 m土层平均重度γ=18 kN/m3;26m~27.93 m为中沙⑦1,γ=16.9kN/m3; 27.93m~32.33 m 为卵石⑦层,γ=19.8kN/m3,E S=150MP a; 32.33m~38.73m为粘土⑧层,γ=18.5kN/m3,E S=18Mp a; 38.73m~40.53 m为细砂⑨ 1层,γ=16.5kN/m3,E S=75MP a; 40.53m~45.43 m为卵石⑨层, γ=20kN/m3,E S=150MP a; 45.43m~48.03 m为粉质粘土⑩层,γ=18kN/m3,E S=18MP a; 48.03m~53.13 m为细中砂⒀层,γ=16.5kN/m3,E S=75MP a; 桩平面位置如图3—61,单柱荷载效应标准值F K=19300 kN,准永久值F=17400 kN。试计算0±1桩的最终沉降量。

图3—61基础平面和土层剖面图 解:1 按5.2.5条计算基桩所对应的承台底净面积A C : A C =(A-nA PS )/n A 为1/2柱间距和悬臂边(2.5倍筏板厚度)所围成的承台计算域面积(图3-61), A=9.0?7.5 m =67.5㎡ , 在此承台计算域A 内的桩数n=3,桩身截面积A ps =0 .785 ㎡,所以 A C =(67.5-3?0.785)/3=65.14/3=21.7㎡ 2 按已知的梁板式筏形承台尺寸计算单桩分担的承台自 重G K : G K =(67.5?1.2+9?2?1.0+(3.5+2)?2?1.0)?24.5/3 =106?24.5/3=866 kN (898) 3 计算复合基桩的承载力特征值R ,验算单桩竖向承载 力: a c R R η=+ak f c A

常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汇总

6.3 常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这里所讲的地基沉降量是指地基最终沉降量,目前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弹性力学法、分层总和法、应力面积法和考虑应力历史影响的沉降计算法。所谓最终沉降量是地基在荷载作用下沉降完全稳定后的沉降量,要达到这一沉降量的时间取决于地基排水条件。对于砂土,施工结束后就可以完成;对于粘性土,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几十年乃至更长时间。 6.3.1 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弹性力学方法 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弹性力学计算方法是以B ous sin es q课题的位移解为依据的。在弹性半空间表面作用着一个竖向集中力P 时,见图6-5,表面位移w (x, y, o)就是地基表面的沉降量s : E r P s 2 1μπ-? = (6-8) 式中 μ—地基土的泊松比; E —地基土的弹性模量(或变形模量E 0); r —为地基表面任意点到集中力 P 作用点的距离,2 2y x r +=。 对于局部荷载下的地基沉降,则可利用上式,根据叠加原理求得。如图6-6所示,设荷载面积A 内N(ξ,η)点处的分布荷载为p 0(ξ,η),则该点微面积上的分布荷载可为集中力P= p 0(ξ,η)d ξd η代替。于是,地面上与N点距离r =2 2)()(ηξ-+-y x 的M (x, y )点的沉降s (x, y ),可由式(6-8)积分求得: ?? -+--= A y x d d p E y x s 2200 2 )()(),(1),(ηξη ξηξμ (6-9)

? 从式(6-9)可以看出,如果知道了应力分布就可以求得沉降;反过来,若沉 降已知又可以反算出应力分布。 对均布矩形荷载p 0(ξ,η)= p 0=常数,其角点C 的沉降按上式积分的结果为: 02 1bp E s c ω μ-= (6-10) 式中 c ω—角点沉降影响系数,由下式确定: ?? ?? ??+++++=)1ln()11ln(122m m m m m c πω (6-11) 式中 m =l/b。 利用式(6-10),以角点法易求得均布矩形荷载下地基表面任意点的沉降。例如矩形中心点的沉降是图6-6(b)中的虚线划分为四个相同小矩形的角点沉降之和,即 图6-5 集中力作用下地基表面的沉降曲线 图6-6 局部荷载下的地面沉 降 (a )任意荷载面;(b ) 矩形荷载面

浅析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计算方法

浅析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计算方法 摘要:对地基沉降量计算的规范法和分层总和法进行分析, ,通过应用举例说明了其计算原理。 关键词:地基变形、规范法、分层总和法 土体在外荷载的作用下将产生压缩变形,因此建造在地基上的建筑物也将随之产生下沉,即建筑物基础(地基表面)产生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如果基础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超过了一定限度,就会导致建筑物的开裂、歪斜、甚至破坏,例如砖墙出现裂缝、高耸构筑物倾斜、机器转轴偏斜等。因此正确理解其计算原理,对掌握其计算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地基土在完全固结的条件下产生的沉降量,习惯上称为基础(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地基最终沉降量是指地基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达到压缩稳定时地基表面的沉降量。建筑地基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沉降,其最终沉降量可划分为三个部分:初始沉降(或瞬时沉降量)、主固结沉降(简称固结沉降量)和次固结沉降量( )。瞬时沉降是指外荷载加上的瞬间,饱和软土中孔隙水尚来不及排出时所发生的沉降,此时土体只发生形变而没有体变,一般情况下把这种变形称之为剪切变形,常用弹性力学公式来估算。在饱和软粘土地基上施加荷载,尤其如活荷载占很大比重的仓库、油罐和受风荷载的高耸建筑物等,由此而引起的初始沉降量将占总沉降量的相当部分,应给以估算。主固结沉降是指地基土在荷载作用下,随着时间的延续,外荷不变而地基土中的孔隙水不断排除过程中所发生的沉降,它起于荷载施加之时,止于荷载引起的孔隙水压力完全消散之后,是地基沉降的主要部分。次固结沉降在固结沉降稳定之前就可以开始,它是由于骨架颗粒的蠕变特性而引起的。一般计算时可认为在主固结完成(固结度达到100%)时才出现。次固结沉降量常比主固结沉降量小得多,大都可以忽略。但对极软的粘性土,如淤泥、淤泥质土,尤其是含有腐殖质等有机质时,或当深厚的高压缩性土层受到较小的压力增量比作用时,次固结沉降会成为总沉降量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应给以重视。对于不同的土三部分相对大小和时间过程是不同的,因此计算地基沉降量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进行计算。 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计算方法有多种,目前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中,一般常采用分层总和法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法》,两种方法的应用有其各自的计算假定和计算公式,先反洗如下: 1.分层总和法 就分层总和法而言,分层总和法假定有两点假设:一是假定地基土压缩变形时,只产生竖向压缩变形,不发生侧向膨胀变形。这样,在沉降计算时就可以应用完全侧限条件下的压缩性指标计算地基的沉降量。二是采用基底中心点下的附加应力计算地基变形量。任意土层的压缩量计算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