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语言习得要点

儿童语言习得要点
儿童语言习得要点

儿童语言习得要点

B07026045 蔡紫怡在儿童的最初发展过程中,语言习得是包括认知发展在内所有发展成就中最引人注目的方面。儿童未经成人教授便能系统习得母语的语法规则。儿童语言习得,语言行为受到规则支配,语言能力不能独立于认知能力之外,而是认知结构的一部分。语言习得是以一定的生理成熟和认知发展为基础,在非语言的认知基础上能动地建构起来的,是认知结构的动态建构过程。

>儿童语言习得匪夷所思

习得语言的能力是人类的生物特征之一。人生来就有习得语言的神经系统。只要有能力习得某一种语言的儿童就有能力不费力气地习得任何语言。儿童在处理语言时会根据所听到的语言输入构建自己的语法规则,并依据他们所构建的语法规则去说话,而且能说出和理解他们从来听过或使用的句子。

>儿童语言习得研究概说

儿童语言习得过程(分阶段):

?前语言阶段(0~1岁)preverbal period:啼哭(0~2个月)crying ; 咕咕(2~6个月) cooing ; 咿呀语(6~12个月) babbling

?语言阶段(1~5岁)verbal period:

(1)独词与独词句阶段(1~1.5岁) single words and holophrastic utterances ——children may use a word to indicate things on person. (Eg: “shoe” ; “ mama”). Also a single word is employed to refer to entire contexts.At this stage, “shoe” could mean “Mama has a nice shoe”, “Give me a shoe”or even “I want to wear my new shoes when we go for a walk”!

(2)双词句阶段(1.5~2岁)two word phrases ——in this stage children use sentences of one ang two words length.(Eg: “My book”which means “This is my book”or “Give me the book”.

(3)电报式言语阶段(2~2.5岁)telegraphic speech ——sentences are adult-like but function words are often left out.(Eg: When Daddy come home?——When will Daddy come home?

(4)基本似成人阶段(2.5~5岁)essentially adult-like language

>儿童语言习得理论

1.行为主义——外在

Behaviourist——children learn primarily through imitation and patterns of positive or negative reinforcement from their carers. B.F.Skinner

行为主义的理论认为儿童的言语行为主要通过刺激与反应来建立。正确的言语行为被强化,错误的言语行为得到纠正,从而使儿童逐渐获得正确的使用语言的行为。现代研究表明纠错与强化儿童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并不起关键作用,如:Child : Nobody don’t like me.

Mother : No, say “Nobody likes me.”

Child : Nobody don’t like me.

(This type of exchange is repeated 8 times)

Mother : No, now listen to me, carefully, say “Nobody likes me.”

Child : Oh! Nobody don’t LIKES me.

2.心灵主义——内在

★3.认知主义——内外在相互影响

Cognitive——children develop their linguistic competence alongside their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around them. J.Piaget

>儿童语音的发展

1.初期(发音不清):咕咕声——元音a,o,u……

咿呀声——a,o,u,i,b,p,m 无j,v……

单词句:从广泛发音局限到所学语言的音

2.中后期(从发音不清有错误到比较清楚正确):单词句后期——多词句

★发音错误:a.省略错误:hurt——urh xi——西红柿

b.合并错误:pacifier——paf

c.替换错误:kiss——gik

d.重复错误:kitty——titty

区别两个音:Child: Where is Mytul?

Father: You mean Mytul?

Child: No, Mytul !

Father: Oh, Michael?

Child: Yes, Mytu.

>儿童语义的发展(1~5岁)

1.1岁左右真正第一个词的判断标准:理解;会用(语境);稳定;来自成人语言。

2.初级阶段的词的特点:名词(大部分)→动词→形容词→社

交词(肯定、否定)→功能词(虚词)[动态的、周围的事物的发音容易掌握] A.Namingthings:ball,dog,juice,,Mummy,milk,apple,cat,car,baby,shoe,biscuit……

B.Action/Events:give,put,sit,stop,go,up,down……

C.personal/Social:yes,no,hi,bye-bye……

D.Modifing things:dirty,nice,more,this,that,all gone……

3.词义和所指(之物)的错误

例:Child A:duck——duck or water 未分明

Child B:white——snow 词义的缩小underextension

Child C:ball——balls,marbles,wheels,cement mixers 词义的扩大overextension 4.建立一个小词典(在脑中)

例:A. put , give 有共同点:物体的转移,所有权的转移……

※Put me my dolly.

※I’ll give the spoons here.

Give me the forks.(setting the table)

Mark put my doll in the toilet!(asking for her doll)

B. ※You come my car over here,please!

The door opened.

I opened the door. Overgeneralization过度(分)规则化

注:※是错句。

>儿童语法的发展(单词句——多词句)

1.平均句长Mean Length Of Utterances(MLU)

2.6岁儿童MLU

2.单词句的语义关系(角色关系)

称呼:“爸爸”,看着爸爸时。

施事:“爸爸”,听到爸爸回来了。(施事——动作)

受事:“娃娃”,一边把娃娃扔到地上。(动作——受事)所有:“妈妈”,指妈妈的鞋。(所有者——被所有者)3.词间的语义角色关系

(1)双词句

(2)多词句

①成分添加:You take a bissy./You put a bissy on there.

②句子加长方式:

A.扩展为两个主要角色和一个主要动词。(三步走)主——动Daddy kick

动——宾kick ball

主——动——宾Daddy kicks ball.

B.扩展其中一个角色成为定中关系(修饰——被修饰)

动——宾get ball

定——中my ball

动——宾(定中)Get my ball.

4.语法范畴的发展

(1).构形法——原词的变化

名词复数Wug Text (wug是新造的词)

动词过去时V-ed

①I like to tark, so yesterday I tarked.

②I like to droom, so yesterday I droomed.

③I wanted to go, so yesterday I goed. (也算正确,因为那时小孩还不懂

动词的不规则变化)

I like mouses.

Look at those mens marching.

You hurt my foots/feets.(还没分清foot和feet)

(2)构词法——构成新词

①附加(派生)法:加前后缀如:important ; teacher ; 老鼠;儿子

②合成法:实词(实语素)合成儿童不完全模仿成人语言,他会有新造词。如:cup-egg ; plate-egg ; store-man ; car-smoke

③儿童语言习得14种语法语素的顺序表

a.现在进行时(-ing) b/c.介词(in/on) d.复数(-s) e.不规则过去时(模仿多)

f.所有格(’s)

g.系词(非缩写的)

h.冠词

i.规则过去时

j.第三人称现在

时(规则的) k.第三人称现在时(不规则的)l.助动词(非缩写的)m.系词(缩写的)n.助动词(缩写的)

5.问句的发展

一般问句慢的早些,特殊问句慢的迟些。

Early stage: Mommy eat cookie? Where Mommy going?

Late stage: Is he going home? What you doing?

6.否定句的发展

Early stage: no,not can’t and don’t are used interchangeable . Late stage: I can’t eat it and I don’t eat it(mean the same). 早期否定词飘移,后来才放到主谓之间。

例:no a baby bed ; wear mitten no

他不来——不(来(他))

他不吃饭——不(吃(他,饭))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规律及特点

儿童语言发展阶段规律

附: 幼儿语言的发展过程有普遍的规律,需要经历前语言期和语言发展期两大阶段。—、前语言阶段(0 1.5岁) 前语言发展是语音的核心敏感期,围绕语音,幼儿发展了三方面的能力:前语言感知能力、发音能力、交际能力。 语音包括音素、音节、(音节:ZhaO ;可以分解成因素:Zh和ao )说话的语调、重音、停顿等规则。 (一)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 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分为辨音、辨调、辨义三种水平。 1、辨音水平(0――4个月):婴儿能分辨言语声音和其他声音的区别。 2、辨调水平(4——10 个月):语调是表示情绪状态的一种基本手段。辨调阶段幼儿开

始注意一句或一段话的语调,并感知语调所蕴涵的情绪。 3、辨义水平(10——18个月):幼儿能把音和义结合起来,对“灯”作出正确反应。 (二)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 1、单音发声阶段(0——4 个月): 2、音节发声阶段(4——10个月) 3、前词语发声阶段(10——18 个月) (三)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1、产生交际倾向(0——4 个月):这一阶段的交际需要来自于生理需求,如饿了,不舒服了。 2、学习交际规则(4——10个月):学会应答,出现听说轮流倾向,开启新话题,学会语调运用来表达情感。 3、扩展交际功能(10——18 个月):逐步学会用语音、语调和动作表情达到交际目的。 二、语言发展(1.5 ——) 语言发展期幼儿语言的发展可以从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技能三方面进行考察。 (一)语言形式的获得(语音发展、语法的获得)语言形式的获得包括对语音和语法的获得。 1、语音发展幼儿在语音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母语中相似的音常出错误。 2-6 岁幼儿语音的发展体现在语音辨别;发音能力发展,语音意识的产生。 (1)语音意识的概念及表现 语音意识是指幼儿自觉的辨别发音是否正确,自觉模仿正确发音,并自觉纠正错误发音的一种能力。语音意识的产生于2-3 岁。 语音意识表现在:能评价别人发音的特点,指出和纠正别人的发音错误;<番茄 花园12> 能有意识并自觉的调节自己的发音。 语音意识产生对教学的启示:幼儿语音意识的产生可以使我们在开展谈话活动中,让幼儿学习修补谈话,在讲述活动中,指出别人的错误,从而改正自己的发音。 2、语法的获得 语法是组词成句的规则。语法获得指幼儿对语句结构的获得,包括理解和产生不同结构的语句。对幼儿句子评定一是看句子长度,二是看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 从幼儿所讲语句的完整性和复杂性来看,幼儿句法结构的发展可分为不完整句、完整单句和复合句三阶段,三阶段之间有相互重叠的部分。 (1)不完整句阶段(单词句、电报句) 单词句(1——1.5 岁):爸爸、妈妈、球(表示:我要球。或者,这是球球)单词句的特点:与动作紧密结合;意义不明确、语音不清晰;词性不明确(饭:名词饭,动词吃饭)。 电报句(1.5 ——2 岁):娃娃排排(坐)电报句的特点:语句简略,结构不完整。句子成分常常缺漏,主要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略去连词、介词。 (2)完整句阶段(无修饰简单句——有修饰简单句——复杂句)无修饰简单句(2 岁):娃娃睡觉。——主谓结构;坐车车——谓宾结构简单修饰句(2—2.5 岁):两个娃娃玩积木。——主谓宾结构复杂修饰句(3 岁):阿姨给宁宁糖。——主谓双宾结构。(3)复合句阶段复合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关联较密切的单句合起来构成的句子。幼儿2 岁开始发展复合句,4—5岁发展较快。

语用能力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核心

语用能力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核心 妈妈问两岁半的依依:“你最喜欢谁啊?”依依说:“我最喜欢我们班的张老师。我也最喜欢妈妈。”依依把“也”字说得很重。当她看到站在身边的爷爷奶奶时,又接着说:“我‘也’最喜欢爷爷和奶奶。” 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认为语义是儿童语言发展中最重要的内容。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渐渐发现,其实儿童在掌握语义之前,就已经能够运用其他方式与人交流了。如,成人会用眼神、姿势与婴儿交流,并常用手,指向一个物体来吸引婴儿的注意。不久后,你会发现,婴儿也学会运用这种方式来说明物体的存在,甚至表达自己想要得到某物的愿望。研究发现:两岁左右的孩子,就已经能够根据交往者的不同身份以及当时的交流情况,来调整自己的交往技巧了。而这些都不是语音、语义和语法所能说明的,它是一种语用能力,是根据交往双方的语言意图和交流的情景而使用的一系列的语言技巧,包括说者和听者两方面的技巧。语用能力强的孩子不仅会在不同的情景下灵活地选择合适的语言“说话”,还会根据不同的情景“听话”,即听别人的话外音。 语用能力发展小贴士:语用能力是每个正常孩子先天就有的,但是它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因为语用能力除了与孩子的年龄、认知、生理成长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周围环境、父母言行以及教育方法等因素有关。提高孩子的语用能力,应从其出生后开始。父母要尽量多与孩子交流,常与他们进行眼神上的接触,因为如果孩子不懂得眼神的交流,是无法具备较高的语用能力的。儿童语言发展呈现较明显的阶段性 bɑ-bɑ-bɑ-bɑ-bɑ-bɑ-bɑ; 狗狗; 去——门(出门),走走——下(下楼梯),外外——去(去外面); 我们去看小狗吧; 我们去看小狗追小猫了; 我们不仅要听爸爸妈妈的话,还要听老师的话。 儿童在语言上基本遵循了牙牙语阶段—单词句阶段—电报句阶段—简单句阶段—复杂句阶段—复合句阶段的发展规律。五个月左右的孩子,进入了牙牙语阶段,他们经常重复发出类似成人语言中的某些音节。其实,这些音节对他们毫无意义,他们只是在以发声作为游戏,来“玩弄”自己的发声器官。九个月左右的孩子,牙牙语的使用频率达到高峰。约一岁左右,孩子开始说出第一个有实际意义的词,他们会反复使用同一个词来描述相关的事情,如“狗狗”一词,在他们看来可能表达的是“小狗来了”“我要小狗”或者“小狗在吃骨头”等多个意思。一岁半到两岁,孩子会说出由两个或者三个甚至多个词组合在一起的类似成人电报式文件的电报句。两岁时,孩子说出的大部分是简单的完整单句,偶尔也会出现较复杂的单句。三岁孩子,说出的基本上都是完整的句子,此时,他们开始说出更多的较复杂的单句。待孩子四至五岁时,复句会大量出现。 语言发展小贴士:儿童在语言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里程碑式的“标志”。但每个孩子的“标志”以及“标志”出现的时间都不相同。儿童的语言发展有循序渐进型的,也有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型的,还有起初默默无闻而后一鸣惊人型的。不论哪种类型,只要孩子没有异常的表现,都属于正常范围。但如果孩子两岁后还对成人的话或者指令没有任何反应,就应该带他去医院进行检查了。

幼儿各阶段语言发展的特征和表现

幼儿各阶段语言发展的特征和表现 6个月 1.微笑或发出声音。 2.喃喃发声(这些音多为无意义的)。 3.头会转向声源。 4.会对别人发出声音(好像在说话、呼叫,但无词语出现)。 5.用哭声、看着父母、以手拨弄,抓、丢来表示自己的意愿。 1周岁(12个月) 1.牙牙学语(好像在说一串话或者单词)。 2.会有类似说话的语调出现。 3.能用手势、动作沟通(例如:指东西、点头、摇头)。 4.能听懂简单的指令(例如:不可以、过来、给我、再见等等). 5.会随音乐摆动。 6.会试着引起他人的关注. 7.会注视物体或图片 8.正尝试模仿 1周岁半(18个月) 1.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听懂多一些的词语指令。 2.会说简单的单词(例如:爸爸、妈妈、抱、不、DE WU(方言:喝水)车车等)。 3.能听懂许多物品的名称(大人说一物品,宝宝能去拿,或者了解那是什么). 4.听懂简单的指令(坐下来、出去、过来等等……) 5.宝宝经常重复自己所听到的或已经会说的词汇. 2周岁(24个月) 1.会模仿环境中的声音(猫、狗叫,汽车喇叭声等等)。 2.会说30—-50个词语。 3.使用词语表达意愿多过用手势动作去表达. 4.会称呼自己的名字(或小名)。 5.能听懂较复杂的句子。 6.会将自己会说的词语进行组合.(例如:爸爸抱、宝宝吃等) 7.会尝试问问题。(有时说,有时做动作表示) 8.会回答问题或轮流对话。 2周岁半(30个月) 1.能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 2.词汇量增加快速,似乎每天都有新词语出现。

3.能说简单句(例如爸爸买车车,宝宝要这个,宝宝要嘘嘘等)。 4.当大人没听懂或不明白他的意思时,会生气. 5.了解日常物品的功能(例如:问宝宝用什么东西吃饭时,会指着碗筷等). 3周岁半(42个月) 1.了解长句子或复杂句,且能正确回答或反应。 2.会听从连续2-3个简单指令.(例如:到厨房拿碗,放在桌上;衣服裤子脱掉,过来洗澡 等) 3.会说自己的名字、姓氏。 4.会用复杂句表达意愿.(有时会用错词语) 5.能与小伙伴合作玩游戏. 6.能简述刚发生的事情. 7.会专注于某件事上几分钟。 8.会使用很多词语。 9.多数人都能听懂他的话。 10.话语中会夹带形容词、副词出现。(例如:大、很多、里面、这个等等)。 4周岁半(54个月) 1.能说出合乎语法的句子。 2.能进行日常的对话。 3.能认识一些颜色,并说出颜色的名称。 4.会从1数到10。 5.发音正确,口齿清晰. 6.说话不太有重复、结巴的现象. 7.能使用恰当的句子应对或回答问题。 7周岁(84个月) 1.能跟上学校的进度、会读会写。 2.能记得学了什么及已学到的知识。 3.语言能力发展完成、口语流利标准。 4.发音均正确。(构音无障碍) 5.能像大人一般叙述事情的来龙去脉. 6.能与小朋友互动,且其社会化行为符合其年龄特点与标准。 10个孩子中,约有1个就有语言问题,且多为构音障碍. 4周岁前,宝宝有构音问题,家长无需过分担心,可继续观察。

学龄儿童的语言能力

学龄儿童的语言能力,执行功能和行为 摘要:背景:在语言方面有缺陷的许多孩子在其方面也有不足,包括执行功能,注意和行为。相似的,在注意或行为方面有问题的孩子在语言方面也存在着缺陷。目的:为了在有广泛行为语言和行为描述的样本中评估执行功能,语言能力和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接下来的研究强调:在执行任务上的表现能够预测语言能力吗?语言能力和执行能力是否能够预测注意,内在或外在问题?方法和程序:执行功能被定义为可分离的,然而相关的,转化,更新工作记忆和抑制的过程被定义为执行功能的潜在变异。来自城区学校的8—11岁的孩子被招募来完成标准语言,认知和执行任务的评估。他们的父母完成标准问卷来完成对孩子的执行功能和问题行为的评估。使用回归分析来得出结论。结果:回归分析表明执行功能不能有助于执行功能的发展,(1).当作为一个单一预测时,语言能力有助于注意问题,但是当把执行功能的测量被加入模型时,就没有明显的预测意义。语言能力确实不是明显的会导致内在或外在行为问题。父母报道的抑制是注意,内在和外在问题的强有力指标。结论:在学龄儿童的样本中,语言能力与注意问题是相关的,但并不与内在或外在问题想观。有行为问题的孩子可能在抑制上有特别的困难。 关键字:语言执行功能行为ADHD 简介 有语言损伤的孩子(LI)经常会表现一些障碍,包括在执行功能上的障碍。即使在LI 阶段之后,语言障碍得到解决,认知和行为问题可能会持续。Miyake 等对年轻成年人的执行功能个体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转移注意力,更新工作记忆和优势回应的抑制是在共同理解之上的独立功能。 更新工作记忆经常被认为在文学上的工作记忆,并且会被叫做工作记忆。对孩子的执行功能的发展研究发现这些潜在变异的证据。 然而,Van der Sluis 等发现只有两个潜在变异:转移和工作记忆;相反的,Clair-Thompson和Gathercole确定只有工作记忆和抑制。 Brownlie 等和Villamarette-Pittman 等发现执行功能障碍是以LI和行为不良之间的联系为基础的,虽然Ford 等发现接受语言的能力是行为问题的强大预测,相对于对执行功能的预测来说。有LI的孩子和有ADHD的孩子在一些语言的测量上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包括在句子回忆任务上的平均表现,词汇的多样性和对话的平均长度。有LI的孩子和成年人比同龄人在有工作记忆或回应抑制的执行功能的任务上表现的更弱。Im-Bolter 等发现抑制经过与注意的联系有助于语言能力的发展,而并不是直接影响语言能力。一些行为数据已经表明有LI的孩子和他们的同龄人在转移任务的测量上没有明显的差异。然而,fMRI数据表明转移对有LI的孩子伤害比那些正常的孩子伤害更大。 以前的研究已经发现行为问题和执行功能之间的联系。抑制控制缺陷与孩子和成年人的外在行为问题和ADHD有关。需要进一步的调查来评估转移和内在问题和外在问题之间的关系。Toplak等发现没有ADHD的成年人在有ADHD的孩子在尝试任务,和位置转化中表现的更好当研究转化和ADHD之间的关系时,Willcutt等的荟萃分析表明小的作用和不一致的结果。Friedman等发现低水平的注意问题能够预测在某些年龄(7,9,10和11)很好的转化能力,但在一些年龄就不是这样(8,12,13或14)。工作记忆和内外问题的关系的研究文献是受限的。在成年前期,工作记忆通过它与冲动的关系,间接的影响风险行为。然而,Friedman 等发现ADHD和抑制抑制之间的联系比ADHD与工作记忆间的联系更强。 研究的目的 目前研究探索在有关执行功能的潜在变异的许多语言和行为的描述的孩子中探索执行功能。对执行功能的研究已将强调了将实验室的测量和真实世界测量相结合的重要性。父母报告的对EF的测量提供了个人在获得目标的能力的信息,然而,实验室对认知有效的评估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幼儿过早识字不符合其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 (一)倾听与表达 目标1 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教育建议: 1. 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如:经常和幼儿一起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或一起看图书、讲故事。 2. 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如:

成人要耐心倾听别人(包括幼儿)的讲话,等别人讲完再表达自己的观点。 与幼儿交谈时,要用幼儿能听得懂的语言。 对幼儿提要求和布置任务时要求他注意听,鼓励他主动提问。 3. 对幼儿讲话时,注意结合情境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如: 说话时注意语气、语调,让幼儿感受语气、语调的作用。如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以比较坚定的语气表示不同意;讲故事时,尽量把故事人物高兴、悲伤的心情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现出来。 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有意识地使用一些反映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句子。 目标2 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教育建议: 1.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 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如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询问和听取他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

浅谈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浅谈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摘要: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是人类交流信息的重要载体。只有具备了优秀语言能力的人,才能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把握住幼儿语言发展与运用的有利时机,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教育和训练,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幼儿“敢说、爱说、能说”是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语言;沟通;发展 一、树立自信心———激发幼儿“敢说”的内驱力 幼儿在受到尊重与爱护时,都愿意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并会感到自己被重视,从而产生用语言交流的自信心。拥有自信的孩子,在得到适时的语言表达的满足的体验后,更能激起“敢说”的欲望。因此,自信心就是激发幼儿“敢说”的内驱力。 (一)尊重为前提,维护幼儿的话语权 联合国颁布的《儿童权利公约》(1989年)中清楚地表明:儿童有法律赋予的话语权。但在现实生活中幼儿话语权受尊重的情况并不乐观。当孩子话多时,有的家长厌烦孩子“多嘴多舌”;当孩子与成人意见不一致时,有的家长责备孩子“不听话”、“捣乱”,而有的老师就可能认为是个别孩子“起哄”的结果,采取不予理会或是转移话题的态度。服从、话少的“乖孩子”,能得到成人更多的赞誉;持反对意见、爱辩驳的“多事孩子”,就显得不那么惹人爱。可见,幼儿话语权若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与维护,就会造成幼儿自信心减弱,欠缺语言交流的积极性,不知不觉中说话的主动性就会被扼杀。尊重与维护儿童话语权对促进幼儿的口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自身拥有维护幼儿话语权的义务,要创建平等对话的师幼关系,搭建师幼互动的平台。要改变以往教师占据说话的中心位置,确保在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发挥幼儿言语的主体积极性,同时自觉担负起向家长宣传“尊重与维护幼儿话语权”的责任。只有成人共同尊重幼儿话语权,幼儿的话语权才能真正得到维护。 (二)蹲下来倾听,呵护幼儿表达的愿望 蹲下来的动作很简单,但是,与以往我们成人居高临下地俯视幼儿相比较,却是我们教育观的转变,包含着我们对幼儿的尊重所呈现的下蹲方式也是我们对幼儿话语权的一种肯定态度。当我们选择俯身下蹲、与幼儿的眼睛平视时,我们还应真心流露出“渴望倾听”的神情,让幼儿真切感受到我们愿意倾听,这时他们大多数就会高兴地说出想说的话。与此同时,我们尤其要做到不推搪、不打断、不

如何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如何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幼儿的语言教育与周围环境的人际交往中发展的,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孩子只有真正学会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自由的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幼儿正值该年龄段,因此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如何抓住幼儿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呢?青少儿普通话与口才培训中心的老师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教学互动,搭建语言学习的桥梁。 “互动”是幼儿获得知识、经验和技能的有效支架,通过师幼互动,同伴互动、促进幼儿的语言学习,同时师幼互动,同伴互动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在实践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创设幼儿语言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幼儿学说的兴趣。 为了让孩子能尽快听懂普通话、说好普通话,我们为孩子创设了良好的规范化的语言环境,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说,乐于与人交往,清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愿望。每天安排1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语言活动,就是要给幼儿规范的语言熏陶,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增进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孩子发出错误的音并不是因为环境或本身的关系,而是因为语言的刺激不够充分。同时为了给幼儿提供多说多练普通话的机会,我们利用每天早上来园、午饭后、离园前的时间开展“天天说”活动。内容包括说说我的妈妈,夸夸我自己,假日里的活动等等,要求幼儿用普通话讲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遇到不会用普通话表达的词语时,教师及时帮助填充,通过这种形式的练习,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普通话表达能力,也丰富了幼儿的词汇。 视、听、讲、做结合法,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 这种方法是依据“直观法”和“观察法”以及结合幼儿普通话学习的特殊性而提出的。所谓“视”教师要提出具体形象的讲述对象,如实物、图片、图书等,让幼儿充分地观察。相对来说实物更吸引托班的孩子,如果提供图片一定要颜色鲜艳,内容简单明了。所谓“听”是指教师用语言描述、启发、引导、暗示、示范等,让幼儿充分地感知和领会。所以我们教师面对托班的孩子讲话的速度要慢一些,要让幼儿能听懂为止。有些难念的音可以特别强调一下,说好普通话正确地听是前提,只有会听了才会说。所谓“讲“是幼儿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表述个人的认识。所谓“做”是指教师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操作材料和想象空间,帮助幼儿充分地构思,从而组织起更加丰富、连贯、完整、富有创造性的语言进行表述。这四方面必须有机结合,“视”“听”“做”都是为“讲”服务的,在讲的过程中,促使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利用多种方法,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游戏法是指教师应用有规则的游戏,训练幼儿正确发音,丰富词汇和学习句式的一种方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理论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理论 一、刺激—反应论(后天环境外部因素决定一切,必须靠模仿、强化、重复等外 部因素去习得第一语言) 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斯金纳 主张:采用严格的科学方法,对人的行为进行客观研究,反对研究人内部的意识思维活动。 对语言的认识:语言是习惯的总和。是后天习得,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模式养成习惯而学会的,强调外部条件的作用,忽视认知能力的作用。 评价:(积极vs缺陷) 1. 模仿vs每句话都是新的 2.强化vs并非总是 3.人的思维活动养成习惯vs儿童言语行为的创造性 4语言外部形式vs难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二、先天论—“内在论”(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决定一切,儿童头脑里的普遍语法使他能自然内化语言的规则体系)

理论基础:“普遍语法” 代表:乔姆斯基 对语言的认识:语言是由抽象规则构成的复杂体系。语言习得是把复杂的规则“内化”,达到自动运用的程度。人的言语行为充满了创造性。 语言习得是假设—验证的演绎过程。 评价: 1.强调人类天生具有的语言习得能力,是语言获得的根本原因。 2.语言习得是主动、积极、创造性的过程。 3.过分强调天赋,忽视后天环境的作用,忽视反复操练养成习惯的必要性。 三、认知论(先天与后天因素相互作用,先天具有而后天不断发展的认知能力决定一切,语言能力只是认知能力的一部分) 理论基础:发生认识论 代表:皮亚杰 环境 认知结构 同化:把新事物、新经验结合到原有的图式中,成为自身的一部分——个体对环境的作用 平衡:使认识与外界趋于一致 学习 语言习得机制 ( LAD ) 普遍语法:以待定参数 形式出现、人类语言所普遍具有的语言原则 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对所接触的实际 语言的核心部分进行语言参数的定值 母语 假设 根据在语言环境中获得的信息反馈 运用评价能力分析、验证这些假设

浅谈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策略讲课讲稿

浅谈幼儿语言能力的 培养策略

浅谈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策略 语言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先取决于语言。”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尽早使孩子学会语言、学好语言,是发展智力、理解知识能力的前提。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培养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呢? 一、和幼儿进行语言交流,激发学习语言的动力 幼儿是语言学习的主体,只有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动力,才能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语言,爱学、乐学、会学,真正地学好语言。在教学活动中,交流是双向的,不能只是教师教,还要引导孩子多说话。跟孩子说话时,一是要尽量简洁,表达准确,让孩子一下子就能明白你的话是什么意思;二是语速要慢,口齿要清晰,便于孩子模仿。幼儿在说话的时候,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根据孩子的发育特点,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支持孩子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

到积极的回应。同时,要多肯定鼓励孩子,说错了不要嘲笑、批评,要及时纠正错误发音、错误用词。和孩子进行语言交流的过程中,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幼儿学习语言的环境,利用图文环境、广播、电视、音响等语言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幼儿自然地学习语言,激发学习语言的动力,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 要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设法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心情舒畅,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首先,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怎样,教师都应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增强幼儿说话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对少言寡语的幼儿,更应给予关心和帮助。同时应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和条件。例如:晨间接待幼儿入园时,教师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情绪变化,寻找话题与幼儿做一次简单对话。 三、引导幼儿想说敢说有话说,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一)让幼儿想说敢说,树立学习语言的自信心 幼儿都有喜欢表扬和得到肯定的心理,在教学活动中,用老师鼓励、同伴互相激励的办法让幼儿产生说的欲望。比如对积极大胆发言的幼儿教师及时地进行语言表扬鼓励,用奖励小红花、拥抱孩子、抚摸孩子脑袋、对孩子们竖大拇指、同伴鼓掌等方式给予肯定,同时抛砖引玉地

儿童语言习得理论

亓艳萍季恒铃六、七岁儿童掌握词汇情况的调查与分析语言文字应用1992第4期 1、儿童掌握的词类 从数量上分析了6、7岁儿童对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语气词、代词、介词、连词以及拟声词等各类词的掌握和使用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2、从音节数看儿童掌握词汇的情况 发现这一年龄段儿童掌握的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词语数量一次递减,但是正处于由单音节词占优势向双音节词占优势发展的时期。 3、从词频看儿童掌握词汇的情况(所谓词频就是一个词在材料中出现的次数。) 结果使用频率最高的五个词是:我(673次)、的(437次)、一(数词,394次)、小(352次)、了(292次)。对比了儿童与成人使用频率最高的50个词,并按词类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李行德语言发展理论和汉语儿童语言 对儿童母语习得中文研究成果从语音、语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作一理论性和 技术性的评述。在语义和语用部分,讨论了儿童对指示语(包括人称代词、空间指示语)、数量副词、量词、语气助词、照应词(如反身代词)等的掌握情况。 原文摘抄: Hsu (1987)指出,单数第一人称代词/我0大约一岁十个月左右出现;单数第二人称代词/你0大约两岁左右出现,大约两岁零一个月出现了单数第三人称代词。Tseng ( 1987 )也证实了这一点,单数第一人称代词在单数第二人称代词之前或者同时出现,单数第二人称代词在单数第三人称代词之前或者同时出现。Hsu (1987)另外还揭示了复数代词的发展次序,小孩两岁四个月左右开始使用复数第一人称代词/我们0,两岁八个月使用复数第二人称代词/你们0,大约三岁左右使用复数第三人称代词/他们0。 Hsu.Joseph.H.1987.A Study of the Various Stages of Development and Acquisition of Mandarin Chinese by Children in Chinese Milieu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Research Report,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Tseng, Chiu-yu.1987.You Er Xide Muyu Guocheng Zhong de Yixie Xianxiang Chutan (Pre liminary observations of children’s acquisition of Mandarin Chinese )1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LV.III Part 4,719-7411 versity1 一般来说有两种量词,一种是根据个体的种类来计量个体的人或事物的类别(或个体)量词,另一种是根据数量来作计量的度量量词( Lyons,1977: 463 )。所以,在普通话里,/张0或/条0是类别量词。前者修饰表平面或有平面的物体的名词,如纸张;后者修饰表长条形物体的名词,如鱼。有些类别量词,尤其是形状量词,要求其所计量的名词有某种属性。还有一些类别量词,有些语言学家称之为/特定专用量词0(Erbaugh, 1986),只限于计量表某些特定物体的名词。例如,/本0只修饰表书籍类的个体。普通话里,还有使用范围最大的通用量词/个0,它可以用来代替大多数类别量词。第二种量词,即度量量词,包括/碗0、/杯0等量词,如/一碗饭0,/两杯牛奶0。 Lyons, John.1977.Semantics.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Erbaugh, Mary.1986.Taking stock: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oun classifiers historically and in young children. In Noun Classes and Categorization,ed.C.Craig.Amsterdam:John Benjamins. 好几项研究都表明四到六岁儿童所掌握的量词词汇量极小。Ying et al.(1983)的调查显示,

儿童语言习得相关理论述评(1)

Studie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第05期 (总第185期)No.05,2010Serial No.185 收稿日期:2009-12-15;作者修改返回日期:2010-3-10 *本文系国家“211工程”项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与教学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匡芳涛,E-mail :ftkuang@https://www.360docs.net/doc/c014737701.html, 语言的习得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受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儿童从一出生就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成长,学习着本民族的语言,在入学前就掌握了复杂的语言系统。儿童为何能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学会复杂的语法规则、发音规则和庞大的词汇量,这引发了诸多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关注,有多种理论从不同角度对儿童语言习得进行了不同的解释。研究儿童语言习得作为 理解语言本质的一条有效途径,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主要从儿童语言习得理论假说、 语言习得过程、语言习得途径和语言习得关键期四个方面来论述有关儿童语言习得的基本问题。 一、儿童语言习得四假说 (一)刺激—反应论 上世纪初,以刺激—反应模式为理论基础而建立的行为主义学派将研究对象确定为可以观察和测量的行为,而不是主观能体验的知觉或意识。行为主义者认为语言作为人的整个机体行为的一部分,同人的其他行为一样,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并可以经过强化、训练或模仿等方式而逐渐形成。行为主义学派的语言学习理论在斯金纳(B. F.Skinner )1957年出版的《言语行为》(Verbal Behavior )一书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他强调语言的习得是一个操作条件反射过程,认为儿童是通过模仿和选择性强化而习得语言的,儿童习得语言主要经由模仿—增强—重复—形成四个阶段。儿童先是对周围的言语刺激进行模仿,同时人们对儿童的模仿作出反应,如进行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以 此来强化儿童对语言的模仿。 经过不断地模仿和反复强化,儿童慢慢形成了一种言语习惯,从而习得言语能力。 从行为主义的语言习得假设中可以看出,行为主义理论重视环境的作用,强调外界条件对儿童[摘要]儿童语言习得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有关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曾经提出了不同的理论 解释与假说,其中产生过广泛影响的主要理论有行为主义学派的刺激一反应论、 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天赋论、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识论,以韩礼德为代表的功能论等。儿童习得语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不同年龄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儿童习得语言不仅需要足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而且应有充分的机会 练习和使用语言。现有研究对是否存在儿童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存在诸多争论, 其焦点是儿童学习语言是否比成人更具优势,以及对关键期年龄的界定。有关儿童语言学习与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都应充分吸收和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以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儿童语言习得;语言习得过程;语言习得途径;关键期 儿童语言习得相关理论述评* 匡芳涛**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715)44

儿童语言习得

EXPLORING PSYCHOLOGY (7th Edition) David Myers Thinking, Language, & Intelligence Chapter 9 Category Hierarchies We organize concepts into category hierarchies. Development of Concepts We form some concepts with definitions. For example, a triangle has three sides. Mostly, we form concepts with mental images or typical examples (prototypes). For example, a robin is a prototype of a bird, but a penguin is not. Problem Solving Problem solving strategies include: Algorithms Heuristics Insight Problem solving strategies include: Algorithms Algorithms, which are very time consuming, exhaust all possibilities before arriving at a solution. Computers use algorithms. Heuristics Heuristics are simple, thinking strategies that allow us to make judgments and solve problems efficiently. Heuristics are less time consuming, but more error-prone than algorithms. Heuristics Heuristics make it easier for us to use simple principles to arrive at solutions to problems. Insight Insight involves a sudden novel realization of a solution to a problem. Humans and animals have insight. Obstacles in Solving Problems Confirmation Bias: A tendency to search for information that confirms a personal bias. Fixation Fixation: An inability to see a problem from a fresh perspective. This impedes problem solving. An example of fixation is functional fixedness. The Matchstick Problem: Solution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与儿童语言习得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与儿童语言习得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皮亚杰是当代着名的心理学家与哲学家, 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是对儿童认知展理论发展研究的起源, 他的自我中心主义、道德判断、梦、模仿和游戏等理论认知不仅在西方心理学史上以及哲学史上被视为重要的里程碑, 而且对当今的教育教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过去的30 年中, 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都皮亚杰的理论作过阐述和运用, 在此, 笔者仅对皮亚杰的儿童智力理论给中国幼儿外语教学带来的启示作进一步探讨。 一、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理论研究揭示了儿童认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皮亚杰把个体从出生至青少年时期划分为四个相互衔接出现而又各具特点的认知发展阶段。这些阶段主要是通过以守恒为基本特征的心理运算来划分的。四阶段相互联系, 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 不可逾越, 只有完成某一阶段的发展方可步人下一阶段, 每一阶段在整认知发展中均不可或缺。a.感知运动阶段(出生一2 岁左右)婴儿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感觉运动接触, 即通过他加以客体的行动和这些行动所产生的结果来认识世界。 b.前运算阶段(2 一7 岁)儿童频繁地借助表象符号(语言符号与象征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 重视外部活动, 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 凭借象征格式在头脑里进行“ 表象性思维” 。 c.具体运算阶段(7 一1岁)儿童出现了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的、有逻辑结构的动作。 d.形式运算阶段(12 一巧岁) 利用语言文字, 在头脑中想象和思维, 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对于发展的阶段性, 皮亚杰概括出三个特点: (1) 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 不能跨越, 也不能颠倒。它们经历不变的、恒常的顺序, 并且所有

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和规律

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和规律 美国教育家霍华德.加纳德曾提出:人的智能包括七种,语言交往能力是第一位,语言发育是智力发育的基础。而幼儿期是人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语言发展十分迅速,是掌握语言的关键期,能充分运用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探索和开发幼儿语言智能的潜能。要做到这一点,作为幼教工作者要必须有能力认识到幼儿在幼儿语言学习中呈现出来特点和规律。 一、完整性 语言的完整性,既指语言结构形式的完整,也指语言发展过程的完整。幼儿语言发展的过程呈现出来的方式是非常完整的,因此幼儿语言的学习也是完整的学习。当幼儿学习某一事物时,语言感知系统里的听说读写因素会完整地调动起来从而使幼儿获得对事物的认知。所以幼教工作者应遵循幼儿语言学习的完整性特点,在发展幼儿语言时,不仅重视幼儿的听说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读写能力。 二、主动性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的语言是发展而来,而不是教出来的。幼儿学习各种语言符号及其结构组织方式的过程不是完整被动的。在语言交际环境中,当幼儿有交往需要时,他们才会主动地搜寻记忆里的词汇和句子,并尝试着进行表述。儿童是通过与他人互动的方式学习和使用语言的。在这过程中幼儿表现出积极的主动理解的特点。因此我们要为幼儿提供各种学习语言的机会和资源,让幼儿被充满语言和文字信息的环境所包围,为幼儿建立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同时采用“自然学习模式”(即示范、参与、练习或扮演角色、创造表达)进行语言教育。 三、有效性

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往往和他们认知事物的过程相联系,并且在认知事物过程中往往又伴随着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体验。据研究发现,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正确的”或者是“标准的”,而是连接个人生活经验和社会的学习。对幼儿来说,只有当他们的语言学习在生活沟通中运用上,即能够运用语言将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和感受表达出来时,这种学习对幼儿而言方能产生意义。因此,教育者要注意引导幼儿在情景中学习语言,脱离了情景的语言对儿童来说是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的。我们可以通过做各种游戏和活动创设情景,丰富幼儿的个人生活体验,使幼儿在表达语言时有迹可循,有话可说。 四、整合性 语言的学习从本质上说是符号的学习过程。从早期语言教育的角度来看,语言既是幼儿学习的对象也是幼儿学习其他内容的工具。心理语言学家古德曼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任何符号系统学习的原理都是相通的,因而建议将不同的符号系统交叉运用到儿童学习的过程中来。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其他学科,对幼儿的语言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是非常有利的。教育者可以在幼儿的语言学习过程中能创造性地运用戏剧、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培养幼儿对语言的乐趣从而提高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 五、平等性 从教育学角度来说,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构造愉快学习过程的共同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为民主平等的。学前教育也不例外,不同点在于:由于幼儿的年龄低,因而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为突出。从教师方面来说,他们要掌握专业的业务知识和教育理论,据此精心地选择课程内容和教材,并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启发儿童的形象思维并能转化为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明确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儿童和教师

语言习得理论及其方法

论幼儿语言学习培养 摘要:现代生活的高速运转,市场对人才的严格要求,语言的学习,成了每一个孩子的必修课。但不少孩子抱怨学习语言的辛苦,缺乏动力,着实让家长头疼。有研究表明,幼儿期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具有着其他年龄段无法匹及的优势,而幼儿语言学习培养更为一项深厚的学问,对儿童今后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懂得如何对幼儿进行正确的语言培养,已然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幼儿语言学习影响 一、引言 社会的需要、家长的期盼,让语言紧紧追随孩子的单薄的身影,而语言能力的体现,更成为了一种修养,影响一个人的各方各面。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语言培养要从幼时抓紧,此项目早就受到知名组织的关注,由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主办、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幼儿科学汉字教育工作委员会承办的“首届国际幼儿科学汉字教育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6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进一步表明了语言的早期教育已经得到了广泛许可,并普遍开展了实践研究。本研究追随前人的脚步,更细致地展开幼儿语言学习的小细节要求。 二、幼时学习语言的优势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受语言能力的影响最大。”一些心理学家和神经生理学家研究也表明,0-6岁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最佳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都有形成两个以上言语中枢的可能性。了解幼儿语言学习的各种优势,积极引导正确的培养方法。 1、生理优势 (1)幼儿的舌根软,模仿力很强,记性好,一二岁的孩子便能模仿大人的发音、姿态、手势和自然的肢体语言。 (2)母语发音尚未定形,口腔肌肉弹性好。人的发音器官,在青春期前具有相当大的弹性。若一个孩子从小接触数种语言,他的发音器官自然会配合这些语言发音系统调整形状,发出这些语言需要的各种声音。 (3)脑神经细胞在三岁时发展达最高峰,在三岁前给孩子各种丰富的刺激,可以激发脑细胞成长,为日后的学习、发展储备能力。 2、心理优势

幼儿言语发展特点

幼儿言语的发展特点 一、言语及其分类 (一)语言和言语 语言是什么?皮亚杰承认语言是我们最灵活的心理表征方式。它帮助我们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也是我们进行思维的重要工具。因为有了语言,这个世界才变得文明又多彩。语言存在于人们的言语活动中。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就是言语。使用着一定语言的人,他说话、听话、阅读、写作等活动,就是作为交际过程的言语。 语言和言语是有区别的。语言是工具(交际、思维的工具),言语则是对这种工具的运用。语言是社会现象,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言语是心理物理现象,具有个体性和多边性。研究语言的科学是语言学,而言语活动则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但它们又是密切联系的。离开语言这种工具,人就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意见,也就无法进行交际活动;语言也离不开言语,因为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通过人们的言语活动才能发挥其交际工具的作用。 (二)幼儿言语的分类 1.外部言语。 (1)对话言语。(2)独白言语。(3)初步的书面言语。 2.过渡言语。 3.内部言语。 内部言语是一种特殊的言语形式。(1)内部言语是对自己的言语。外部言语是为了和别人交往而发生的,内部言语则不执行交际功能,它是为自己用的言语,因而一般来说,它比外部言语简略,常常是不完整的。(2)内部言语突出了自觉的分析综合和自我调节功能,与思维具有不可分的联系。人们不出声的思考往往就是利用内部言语来进行的。 二、言语的发生 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婴儿便开始了对语言的准备,直到一岁左右,他们产生第一个能被理解的词,这一准备期即前言语期。处于前言语期的婴儿主要进行两方面的准备。 (一)语音发生的准备 1.从反射性发声到咿呀语。 2.语音的敏感性。 许多人或许会认为新生的婴儿完全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只忙着自己如何吃饱、如何睡好,对外面的世界没有感觉,其实不然,有研究表明,婴儿对言语刺激具有敏感性。不到10天的新生儿就能区别语音和其他声音,并作出不同的反应。如原先已停止吸奶的婴儿,在听到一段语音后又开始用力吸,并且吸吮速率大大增加,而对非言语的乐音则增加不多。他们对母亲的声音特别偏爱,尤其对语速缓慢、语调高度夸张的话语形式感兴趣,如妈妈语。事实上,成人在与婴儿交流时,他们也刻意放慢速度,尽量讲得“简单”些,不然“交流”是无法进行的。 婴儿对言语的敏感性还表现在他们具有语音的范畴知觉能力,即对属于不同音位还是同一音位范畴的两个声音具有辨别能力。有研究表明,1个月的婴儿能够在吸吮速率上表现出对b、p两个辅音的辨别能力。②这是一种对婴儿言语理解有重要作用的能力,只有忽视大量的语言范畴内的变异,才能使语音的理解变为可能。 (二)前言语的交流 婴儿在他们开口说话之前,已经习得了一些交流的技能。他们能够通过哭叫、用手指向或仅仅注视某个感兴趣的对象等引起并引导他人的注意,以此来传递信息,其中手势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如果说婴儿早期的手势只是为了引起成人的注意或表达某些愿望或请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