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5 稀释与接种法

BOD5 稀释与接种法
BOD5 稀释与接种法

缓冲液配制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缓冲液的配制操作规程,使配制操作规范化。 范围:缓冲液的配制操作。 责任人:QC员、QC主管。 内容: 1磷酸盐缓冲液(PH6.8):取0.2mol/L磷酸二氢钾液250ml,加0.2mol/l 氢氧化钠溶液118ml,用水稀释至1000ml,摇匀,即得。 2醋酸缓冲液(PH4.0):冰醋酸286ml与50%氢氧化钠溶液1ml,置1000ml 量瓶中,加蒸馏水900ml振摇。用冰醋酸或50%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4.0,再用蒸馏水稀释到刻度。 3磷酸盐缓冲液(PH5.0):取磷酸二氢钾13.6g,加水溶解后稀释到2000ml,用8mol/L氢氧化钾溶液调节PH值至5.0±0.1)。 4磷酸盐缓冲液(PH7.0):取磷酸二氢钾3.02g与磷酸氢二钾6.2g,加水溶解成1000ml。 5磷酸盐缓冲液(PH7.4):取磷酸二氢钠2.280g磷酸氢二钠11.50g,加水至1000ml,即得。 6磷酸盐缓冲液(PH7.8): 甲液:取磷酸氢二钠35.9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500ml。 乙液:取磷酸二氢钠2.76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取上述甲液91.5ml与乙液8.5ml混合,摇匀,即得。 7醋酸盐缓冲液(PH3.5):取醋酸铵25g,加水25ml溶解 后,加7mol/L盐酸溶液38ml,用2mol/L盐的溶液或5mol/L氨溶液准确调节PH 值至3.5(电位法指示),用水稀释至100ml,即得。 8酸盐缓冲液(PH6.0):取磷酸氢二钾2g与磷酸二氢钾8g加水使成1000ml,滤过,在115℃灭菌30分钟。 9磷酸盐缓冲液(PH7.8):取磷酸氢二钾5.59g与磷酸二氢钾0.41g,加水使成1000ml,滤过,在115℃灭菌30分钟。

溶液配制与稀释典型习题+详解

溶液配制练习 一、固-水 例1: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钠溶液,需要氯化钠多少克?水多少亳升? 解析:这是溶液配制最基本、最典型的类型。可由公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和体积=质量/密度直接计算。 氯化钠质量=50 g×5%=2.5 g 水的质量=50 g—2.5 g =47.5 g 水的体积=47.5 g/1 g/ ml=47.5 ml 例2:配制500 ml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1 g/cm3)需要氢氧化钠和水的质量各多少? 解析:此题涉及溶液密度,要注意转化成质量来计算。溶液中只有质量有加和关系,体积不能直接进行和差计算。 氢氧化钠溶质质=500 ml1.1 g/cm310%=55 g 水的质量=500 ml1.1 g/cm3—55 g=495 g(不要计算成500—55=445) 二、液-水 例3:用25%的氯化钠溶液和水配制30kg10%的食盐溶液。需要25%的氯化钠溶液和水各多少kg? 解析:紧紧抓住配制前后的等量关系是关键。可以利用配制前后溶质、溶剂的相对应相等来列方程解决。 设需要25%的氯化钠溶液和水质量为x和y 25%x=30k g10%,解得x=12k g;Y=30k g—12k g=18k g 例4:某工厂化验室配制5000 g20%的盐酸,需要38%的盐酸(密度为1.19 g/cm3)和水各多少毫升? 解析:可以直接利用质量列方程计算。设需要30%的盐酸体积为x,水的体积为y, 5000 g×20%=x×1.19 g/cm338% 解得x=2212 ml Y=5000 g—2212 ml×1.19 g/cm338% =2453 ml 三、液-液 例5:要配制20%的食盐溶液100 g,需要10%和50%的食盐溶液各多少亳升? 解析:此题可根据溶液配制前后的溶质、溶剂、溶液相等来列出议程组解决。 设10%的食盐溶液和50%的食盐溶液质量各为x和y x+y=100X+y=100 10%X+50%y=10020% 解得 X=75 y=25

微生物接种方法

微生物接种 1、平板倾注法 1)、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g(或25ml)剪碎放于含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的广口瓶内(瓶内置有适量玻璃珠)或灭菌研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用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2)、用1.0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0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0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管内液面),振摇试管混合均匀,作成1:100的稀释液。 3)、另取1.0ml灭菌吸管,按上述操作作10倍稀释,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1支1.0ml 吸管。 4)、根据食品卫生要求或对标本污染程度的估计,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分别作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即以吸取该稀释液的吸管移1.0ml稀释液于灭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作两个平皿。 5)、稀释液移入平皿后应及时将凉至46℃营养琼脂(可放于46×1℃水浴保温)注入平皿约15ml,并移动平皿使混合均匀。同时将营养琼脂培养基倾入加有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平皿内作空白对照。 6)、待稀释液入平皿后,翻转平板,置36×1℃温箱内培养24±2h(肉、水产品、乳和蛋品为48±2h)取出,计算平板内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即得每克(或ml)样品所含菌落总数。 2、平板表面涂布法 将营养琼脂制成平板,经50℃l一2小时或35℃18—20小时干燥后,于其上滴加检样稀释液0.2ml,用L捧涂布于整个平板的表面,放置片刻(约lO分钟),将平板翻转,移至36±1℃温箱内培养24±2小时(水产品用30℃培养48±2小时),取出,按前述方式进行菌落计数,然后乘以5(由O.2m1换算为1m1),再乘以样品稀释的倍数,即得每g或m1 检样所含菌落数。此法较上述倾注法为优,因菌落生长在表面,便于识别和检查其形态,虽检样中带有食品颗粒也不会发生混淆,同时还可使细菌不必遭受融化琼脂的热力,不致因此而使菌细胞受到损伤而不生长,从而可避免由于检验操作中的不良因素而使检样中细菌菌落数降低。但是本法取样量较倾注法为少(仅倾注法的五分之一),代表性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3、平板表面点滴法与涂布法相似。所不同者,只是用标定好的微量吸管或注射器针头按滴(使每滴相当于0.025mi)将检样稀释液滴加于琼脂平板上固定的区域(预先在平板背面用标记笔划成四个区域),每个区域滴1滴,每个稀释度滴两个区域,作为平行试验。滴加后,将平板放平片刻(约5~10分钟),然后翻转平板,如前移入温箱内培养6~8小时后进行计数,将所得菌落数乘以40(由o.025ml换算为1ml),再乘以样品稀释的倍.数,即得每g 或ml检样所含菌落数。李兆普等利用此方法,与倾注法进行对比试验,经过六种食品,1536

药物皮试液配制操作规程

药物皮试液配制操作规程 一、青霉素类 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临床用药须知规定,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前均需做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反应者禁用。 青霉素类药物在应用前可用青霉素G钠皮试液进行皮试。另外也可用青霉素类原药做皮试(供选用的试液浓度为300μg/ml或按说明书规定)。 青霉素G钠皮试液的配制方法如下: 规格:80万单位 配制方法:取注射用青霉素钠8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至4ml溶解摇匀,用1ml注射器取稀释液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取稀释液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取稀释液0.25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每ml稀释液含青霉素钠500单位);将0.1ml注入皮内。 规格:160万单位 配制方法:取注射用青霉素钠16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至8ml溶解摇匀,用1ml 注射器取稀释液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取稀释液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取稀释液0.25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每ml稀释液含青霉素钠500单位);将0.1ml注入皮内。 其他青霉素类原药皮试液的配制方法如下: 1、注射用氨苄青霉素钠 (1)规格:0.5g (即50万μg) 配制方法:取0.5 g注射用氨苄青霉素钠加生理盐水至5ml溶解摇匀,用1ml 注射器取稀释液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取稀释液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取稀释液0.3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每ml稀释液含氨苄青霉素钠300μg);将0.1ml注入皮内。 (2)规格:1.0g(即100万μg) 配制方法:取1.0 g注射用氨苄青霉素钠加生理盐水至5ml溶解摇匀,用1ml 注射器取稀释液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取稀释液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取稀释液0.15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每ml稀释液含氨苄青霉素钠300μg);将0.1ml注入皮内。 2、注射用苯唑西林钠 规格:0.5g (即50万μg)

溶液的稀释(或浓缩)和配制(或混合)的计算

溶液的稀释(或浓缩)和配制(或混合)的计算 [学习要点] 1.掌握有关溶液稀释(或浓缩)、溶液混合的计算。 2.掌握有关溶液配制的计算。 [教学点拨] 1.在进行溶液的混合、稀释(或浓缩)的计算时,必须遵循两条原则:即在混合、稀释(或浓缩)前后:(1)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2)溶质的总质量也不变。 2.两种溶液(特别是密度相差很大的两种溶液)混合,它们的溶质质量可以相加,但体积不能相加。混合溶液的体积必须通过它们的质量和密度求得。 [典型例题] 例 将20毫升98%的浓硫酸(ρ=1.84克/厘米3)稀释成40%的稀硫酸(ρ=1.3克/厘米3), 问加水多少毫升?可配制多少毫升的稀硫酸? 解析 这类问题实际上是用水稀释浓溶液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应注意溶液密度、质量、体积的换算及水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因为水的密度一般均看 成1克/厘米3,所以水的克数即相同于水的毫升数。 设需要加水x 毫升, 20×1.84×98%=(20×1.84+x)×40% x=53.35(毫升) 可配制成40%的稀硫酸体积为20 1.8453.35169.341.3 ?+?=(毫升)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若将100克20%的某溶液的浓度降低到5%,需加水 ( ) (A)150克 (B)200克 (C)300克 (D)400克 2.含氨15%的氨水2千克,稀释到含氨0.3%时,需要加水 ( ) (A)98千克 (B)100千克 (C)102千克 (D)104千克 3.用质量分数为60%的酒精溶液A 与质量分数为25%的酒精溶液B 配成质量分数为45%的酒精溶液。所用A 、B 溶液的质量比为 ( ) (A)1:2 (B)2:3 (C)4:3 (D)3:1 4.有食盐水a 克,其质量分数为m%,若将其浓度稀释到n%时,应加水的质量是( ) (A)m n a -克 (B)()a m n m -克 (C)()a n m m -克 (D)()a m n n -克 5.有一瓶质量分数为20%的某溶液,倒出3/4体积后,再加水到原来的质量;又倒出2/3体积,最后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 (A)6% (B)5% (C)4% (D)3% 6.要使x 克15%的硝酸钠溶液浓度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 ) (A)蒸发掉 2x 克水 (B)蒸发掉2 x ·15%克水 (C)加x 克硝酸钠 (D)加15100x 克硝酸钠

BOD测定中微生物传感器法与稀释接种法的比较

收稿日期:2006-06-20 作者简介:丛丽(1956-),女,辽宁沈阳人,实验师。 ?监测与分析? BOD 测定中微生物传感器法与稀释接种法的比较 Comparison of Tiny -Organism Sensor Analysis Method and Dilution and Seeding Method in Determination of BOD 丛 丽 胡新萍 (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沈阳 110015) 摘要 用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法和稀释接种法对地表水和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的生化需氧量(BOD )进行了测定,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生化需氧量 微生物传感器法 稀释接种法 方法比较 Abstract This thesis describes the determination of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 )in surface water and sewage works effluent by tiny -organism sensor analysis rapid method as well as the dilution and seeding method ,and it makes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two results by means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Key words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T iny -Organism Sensor Analysis Method Dilution and Seeding Method Comparison 生化需氧量(BOD 5)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微生 物分解水中的可氧化物质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此生物氧化过程进行的时间很长,如在20℃培养,完成此过程需要100多d 。测定水中生化需氧量的经典方法是稀释与接种法,该方法规定在20℃±1℃培养5d ,分别测定水样培养前后溶解氧的量,二者之差即为生化需氧量(BOD 5)。由于BOD 5测定时间冗长,不能迅速反映环境污染状况,给环境监测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作为污水处理的调控指标,就更缺乏实际意义。我国于2002年颁布了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测定法(HJ/T 86-2002),该方法简便、快速,每次测定仅需要20min 。本文用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法和稀释接种法对地表水和污水处理厂水中的生化需氧量(BOD )进行了测定,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使用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法的注意事项。 1 实验部分 1.1 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方法原理 测定水中BOD 的微生物传感器是由氧电极和 微生物菌膜构成,其原理是当含有饱和溶解氧的样品进入流通池中与微生物传感器接触,水样中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受到微生物菌膜中菌种的作用,使扩散到氧电极表面上氧的质量减少。当水样中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向菌膜扩散的速度(质量)达到恒定时,此时扩散到氧电极表面上氧的质量也达到恒定,因此产生了一个恒定电流。由于恒定电流与水样中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浓度的差值与氧的减少量存在定量关系,据此可换算出水中生物化学需氧量。1.2 仪器 220B 型微生物电极法BOD 快速测定仪;微生 物菌膜。1.3 主要试剂 (1)磷酸盐缓冲使用溶液:01005mol/L ;(2)葡萄糖-谷氨酸(BOD )标准溶液,2500mg/L :称取在103℃烘干后的无水葡萄糖和 谷氨酸各11705g 溶于磷酸盐缓冲使用溶液中,并用此溶液稀释至1000mL 。 — 15—BOD 测定中微生物传感器法与稀释接种法的比较 丛 丽

实验室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〇〇八年九月修订

目录 一、细菌培养系统(责任人:郑子峥) 二、DNA操作系统(责任人:罗文新、陈瑛炜) 三、蛋白质操作系统(责任人:李少伟、顾颖、潘晖榕) 四、细胞培养相关(责任人:程通、张涛) 五、单克隆抗体制备系统(责任人:陈毅歆、) 六、EIA系统(责任人:葛胜祥、熊君辉)

一、细菌培养系统 1、LB培养基: 每1000mL加分析纯NaCl 10g ,蛋白胨10g,酵母粉5g,用ddH2O 配制,再用10M NaOH调pH至7.4(1000mL一般加450ul),高压蒸汽灭菌15min冷却后使用。 2、固体培养基: LB培养基中加入琼脂至1.5%,高压蒸汽灭菌15min后使用。3、10%(g/V) 氨苄青霉素钠(Ap): 注射用氨苄青霉素钠(粉末)50g溶于500ml无菌去离子水中,溶解后分装入4ml灭菌的EP管,全程超净工作台内操作,避免染菌,分装后-20度保存,培养细菌时做1000×使用。 注:如果购买的氨苄青霉素粉末不是无菌包装的,溶解后需用0.22滤膜过滤除菌后再分装。 4、2.5%(g/V)硫酸卡那霉素(Kan) 注射用硫酸卡那霉素(液体)通常是2ml/支,内含0.5g卡那霉素。取25支药剂(50ml),加入450ml无菌去离子水中,分装入4ml灭菌的EP管,全程超净工作台内操作,避免染菌,分装后-20度保存,培养细菌时做1000×使用。 注:如果购买的卡那霉素是粉末状的非无菌包装,溶解后需用0.22滤膜过滤除菌后再分装。 5、细菌培养: 配制相应抗性培养基,每试管倒入3~4ml培养基(卡那霉素抗性

微生物实验中的接种分离和培养操作步骤

微生物实验中的接种、分离和培养操作步骤 微生物实验中的接种、分离和培养操作步骤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各种分离、接种方法。 2、掌握无菌操作基本环节。 二、实验说明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呈混杂状态存在,要获得所需菌种,必需从中把它们分离出来。在保存菌种时不慎受到到污染也需予以分纯。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方法很多,但基本原理却是相似的,即将待分离的样品进行一定的稀释,并使微生物的细胞(或孢子)尽量以分散状态存在,然后使其长成一个个纯种单菌落。然而上述工作又离不开接种,即将一种微生物移到另一灭过菌的培养基上的过程。 三、实验材料 1、恒温培养箱。 2、接种环、玻璃棒、吸管、酒精灯。 3、培养基(上次实验配制的)。 4、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 四、方法步骤

(一)接种的操作 1、斜面接种(接金黄葡萄球菌) (1)操作前,先用75%酒精擦手,待酒精挥发后点燃酒精灯。 (2)将菌种管和斜面握在左手大姆指和其它四指之间,使斜面和有菌种的一面向上,并处于水平位置。 (3)先将菌种和斜面的棉塞旋转一下,以便接种时便于拔出。 (4)左手拿接种环(如握钢笔一样),以火焰上先将环端烧红灭菌,然后将有可能伸入试管其余部位也过火灭菌。 (5)用右手的无名指、小指和手掌将菌种管和待接斜面试管的棉花塞或试管帽同时拔出,然后让试管口缓缓过火灭菌(切勿烧过烫)。 (6)将灼烧过的接种环伸入菌种管内,接种环在试管内壁或未长菌苔的培养基上接触一下,让其充分冷却,然后轻轻刮取少许菌苔,再从菌种管内抽出接种环。 (7)迅速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伸入另一支待接斜面试管。从斜面底部向上作“Z”形来回密集划线。有时也可用接种针仅在培养基的中央拉一条线来作斜面接种,以便观察菌种的生长特点。。 (7)迅速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伸入另一支待接斜面试管。从斜面底部向上作“Z”形来回密集划线。有时也可用接种针仅在培养基的中央拉一条线来作斜面接种,以便观察菌种的生长特点。 (8)接种完毕后抽出接种环灼烧管口,塞上棉塞。 (9)将接种环烧红灭菌。放下接种环,再将棉花塞旋紧。 2、液体接种

试验一溶液的配制和稀释

实验一 溶液的配制和稀释 一、实验目标 1.学会一定浓度溶液的配制和溶液稀释。 2.学会固体试剂的正确取用和液体试剂的正确倾倒。 3.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和量筒等仪器。 二、实验原理 1.质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L 溶液中所含的溶质B 的质量(m B )称为物质B 的质量浓度。根据ρB =V n B 计算需要多少克溶质。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质量的溶质。再将溶质溶解后加蒸馏水到需要的体积,混合均匀即得。 2.溶液的稀释 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有:c 1×V 1 = c 2×V 2(稀释公式)。利用稀释公式或十字交叉法计算出所需浓溶液的体积。然后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溶液,再加蒸馏水到需要配制的稀溶液的体积,混合均匀即得。 注意: (1)使用稀释公式时,①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要相同。当表示方法不同时,通过溶液浓度表示方法的换算公式c B =B B M ρ 或B B B M c ωρ?=换算成同种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②溶液体积的单位要相同。 (2)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慢慢地加入水中,并且边加边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三、实验仪器、试剂及其他 1.仪器 10 ml 量筒,100ml 量筒,500ml 量筒,1000ml 烧杯,试剂瓶,药匙,试管刷,托盘天平。 2.试剂 浓硫酸(ωB =0.98 ,ρ=1.84 g ·L -1) 3.其他 NaCl 固体,φB =0.95的酒精。 四、实验内容 1.100g 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 (1)计算出配制100g 生理盐水需要NaCl 多少克? (2)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NaCl 的质量。 (3)将NaCl 放入烧杯中,加适量的蒸馏水使之完全溶解。 (4)将烧杯中的溶液倒入100ml 量筒中,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液一并倒入量筒里(定量转移)。 (5)往量筒中加蒸馏水使溶液的总体积为100ml ,混合均匀即可。 最后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贴好标签备用。 2.用市售的浓硫酸(ωB =0.98 ,ρ=1.84 g ·L -1)配制3 mol ·L -1H 2SO 4溶液50ml (1)计算配制溶液50ml 需要浓硫酸多少毫升?

盐酸滴定液配制和标定标准操作规程

盐酸滴定液配制和标定标准操作规程 目 的:制订盐酸滴定液配制和标定的标准操作规程。 适用范围:盐酸滴定液(1、0.5、0.2或0.1 mol/L )的配制和标定。 责 任:检验室人员按本规程操作,检验室主任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规 程: 1.仪器及用具 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干燥箱、电炉、容量瓶、锥形瓶、刻度吸管、量筒、滴定管等。 2.试剂及试液 盐酸、蒸馏水、基准无水碳酸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 3.配制 3.1盐酸滴定液(1 mol/L)取盐酸约90ml ,加水适量使成1000ml ,摇匀。 3.2盐酸滴定液(0.5 mol/L 、0.2 mol/L 或0.1 mol/L )照上法配制,但盐酸的取用量分别为45ml ,18ml 及9ml 。 4.标定 4.1盐酸滴定液(1 mol/L ):取在270-30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约1.5g ,精密称定,加水50ml 使溶解,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10滴,用本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转变紫红色时,煮沸2分钟,冷却至室温,继续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紫色。每1ml 的盐酸滴定液(1mol/L )相当于53.00mg 的 无水碳酸钠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即得。 4.2盐酸滴定液(0.5 mol/L ): 照上法标定,但基准无水碳酸钠的取用量改为0.8g 。每1ml 的盐酸滴 定液(0.5mol/L )相当于26.50mg 的无水碳酸钠。 4.3盐酸滴定液(0.2 mol/L ): 照上法标定,但基准无水碳酸钠的取用量改为0.3g 。每1ml 的盐酸滴 定液(0.2 mol/L )相当于10.60mg 的无水碳酸钠。 4.4盐酸滴定液(0.1 mol/L ): 照上法标定,但基准无水碳酸钠的取用量改为0.15g 。每1ml 的盐酸滴 定液(0.1 mol/L )相当于5.30mg 的无水碳酸钠。 4.5如需用盐酸滴定液(0.05 mol/L 、0.02 mol/L 或0.01 mol/L )时,可取盐酸滴定液(1 mol/L 或0.1 mol/L ),加水稀释制成,必要时标定浓度。 5.结果计算: 323 2/CO Na HCl CO Na HCl T V W F ?= 式中:F 表示滴定液的校正因子。

稀释接种法测定水质BOD实验过程的若干注意事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016356264.html, 稀释接种法测定水质BOD实验过程的若干注意事项 作者:黄志清 来源:《科技传播》2012年第04期 泉州市丰泽区环境监测站,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运用稀释接种法准确地测定水质BOD,介绍了采样、样品保存、试剂配制、方法选择、实验分析、数据报告及废液处理整个过程需要注意的若干方面。 关键词水质监测;释接种法;测定;BOD;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1-0153-01 0 引言 所谓的BOD是生化需氧量(也称生化耗氧量)的英文单词(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缩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水中的有机物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消耗的氧的量,以氧的mg/L表示。它是反映水体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标,也是评价水质好坏的一项重要参数,其值越高,说明水中耗氧性有机污染物质越多,污染程度也就越严重。制糖、食品、造纸、皮革、纤维等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中存在的大量碳氢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均为有机污染物,可经好氧菌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若这类污染物质未经妥善处理大量排入水体,将造成水体严重贫氧,同时,有机物又可通过水中厌氧菌的分解引起腐败现象,产生甲烷、硫化氢、硫醇和氨等恶臭气体,使水体发臭变质,导致严重污染。污水中各种有机物得到完会氧化分解的时间,总共约需一百天,为了缩短监测时间,一般将待测水样在20℃左右恒温培养,五天内的耗氧量为代表,称其为五日生化需氧量。测定水质BOD的经典方法是稀释接种法,该法准确度高,但对测试条件的要求较高,实验时间长,实验步骤也较多,需要分析人员具备一定的操作经验。 1 内容 1)采样;:(1)取样之前应按规范将采样器和采样瓶等玻璃器皿彻底清洗,先用洗涤剂浸泡清洗,再用稀盐酸浸泡,最后用自来水、蒸馏水多次冲洗;(2)准备几套专用容器,分

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培训讲学

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HJ505-2009 1. 适用范围 1.1 本方法适用于地表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1.2 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5mg/L,方法的测定下限为2 mg/L,非稀释法和非稀释接种法的测 定上限为6mg/L,稀释与接种法的测定上限为6000mg/L。 2. 术语和定义 五日生化需氧量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存在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物质,特别是分解有机物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消耗溶解氧的量。条件为(20±1)℃培养5天,分别测定样品培养前后的溶解氧,两者之差即为BOD5值,以氧的毫克/升表示。 3. 方法原理 将水样充满完全密闭的溶解氧瓶中,在(20±1)℃的暗处培养5d±4h或(2+5)d±4 [先在0~4℃的暗处培养2d,接着在(20±1)℃的暗处培养5d,即培养(2+5)d],分别测定培养前后水样中溶解氧的质量浓度,由培养前后溶解氧的质量浓度之差,计算每升样品消耗的溶解氧量。 若样品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BOD5的质量浓度大于6mg/L,样品需适当稀释后测定; 对不含或含微生物少的工业废水,如酸性废水、碱性废水、高温废水、冷冻保存的废水或经过氯化出力等的废水,在测定BOD5时应进行接种,以引进能分解废水中有机物的微生物。当废水中存在难以被一般生活污水中的微生物以正常的速度降解的有机物或含有剧毒物质是,应将驯化后的微生物引入水样中进行接种。 4. 试剂和材料 分析时,只采用公认的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在全玻璃装置中蒸馏的水或去离子水),水中含铜不应高于0.01mg/L,并不应有氯、氯胺、苛性碱、有机物和酸类。 4.1 接种液 取POLYSEED 胶囊1 粒溶于装有250ml稀释水的烧杯中。将烧杯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 拌曝气1h。曝气结束,放置0.5h后倾出全部清液,将该清液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此接种液最多能放置二天。其它获得接种液的途径见如下。 4.1.1 未受工业废水污染的生活污水:化学需氧量不大于300mg/L,总有机碳不大于100 mg/L; 4.1.2 含有城镇污水的河水或湖水; 4.1.3 污水处理厂的出水; 4.1.4 分析含有难降解物质的工业废水时,在其排污口下游适当处取水样作为废水的驯化接种液。也可取中和或经适当稀释后的废水进行连续曝气,每天加入少量该种废水,同时加入少量生活污水,使适应该种废水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当水中出现大量的絮状物时,表明微生物已繁殖,可用作接种液。一般驯化过程需3~8天。 4.2 盐溶液 4.2.1 磷酸盐缓冲溶液 将8.5g磷酸二氢钾(KH2PO4)、16.6g磷酸氢二钾(K2HPO4·3H2O)、17.7g七水合磷 酸氢二钠(Na2HPO4)和1.7g氯化铵(NH4Cl)溶于约500ml水中,稀释至1000ml 并混合均匀。此缓冲溶液的pH 应为7.2。 4.2.2 七水合硫酸镁 将22.5g的七水合硫酸镁(MgSO4·7H2O)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 并混合均匀。 4.2.3 氯化钙 将27.5g的无水氯化钙(CaCl2)溶于水,稀释至1000ml 并混合均匀。 4.2.4 六水合氯化铁 将0.25g六水合氯化铁(FeCl3·6H2O)溶解于水中,稀释至1000ml 并混合均匀。

常用免疫接种方法及注意事项

常用免疫接种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滴鼻、点眼、滴口免疫法 1 配兑稀释 分别开启盛有疫苗和稀释液或灭菌生理盐水的瓶子。为防止两瓶在空气中互相倾倒受污染或将疫苗洒落瓶外,一般用塑料接头连接再倾倒,然后轻轻旋转摇晃至疫苗完全溶解,将其移到滴瓶中或直接加上滴嘴。配兑溶液量根据滴瓶和滴管的大小差异而有变化,可根据1ml水有几滴来推算。由于活毒疫苗配后1小时活力即有较大降低,在2小时后或在高温育雏等环境下活力将大大降低,故应坚持现用现配原则,一般配制1小时内使用完的疫苗量。 2 滴瓶操作 五指分开捏着,将装有疫苗的滴瓶滴头朝上掌心向天,轻捏瓶身,挤出一部分空气,然后倒转过来,使滴头朝下掌心向地,即可开始接种。在操作过程中始终保持该姿势。若滴头自然滴液,可稍松手指让其吸回。 3 滴鼻点眼法 将一滴疫苗溶液自1cm高处,垂直滴入 一侧眼睛或鼻孔里,等疫苗扩散到整个角膜 或被吸入鼻孔后才可放鸡,否则滴入的疫苗 易被甩丢,影响免疫效果。若疫苗停在鼻孔 处,可按压对侧鼻孔,让其吸进。在接种过 程中,严禁攀比速度、马虎了事,若没有滴 中应补滴。禁止将滴头伸入眼结膜内滴液, 不仅易损伤结膜,而且滴液大小不一。 4 滴口法 鸡腹部朝天,食指托住头颈后部,大拇指轻按前面头颈处,待张口后在口腔上方1cm 处滴下1滴疫苗溶液。在滴口免疫前后24小时内停饮任何有消毒剂的水。 二翼翅刺种法 1 该方法多用于鸡痘接种,配有专用稀释液 用塑料接头对接后,溶解摇匀。为防被打翻,可将疫苗瓶放在木块或泡沫上的小孔中。拉开一侧翅膀,抹开翼翅上的绒毛,刺种者将蘸有疫苗的刺种针从翅膀内侧对准翼膜用力快速穿透,使针上的凹槽露出翼膜。 2 注意事项 每次剌种针蘸苗都要保证两凹槽能浸在疫苗液面以下,出瓶 时将针在瓶口擦一下,将多余疫苗擦去。在针刺过程中,要避免 针槽碰上羽毛以防疫苗溶液被擦去,也应避免刺伤骨头和血管。 为防止传播疾病,每剌种完一群鸡要更换刺种针。在接种后6~8 天,接种部位可见到或摸到1~2个谷粒大小的结节,中央有一干 痂。若反应灶大且有干酪样物,则表明有污染;若无反应出现, 则可能是由于:鸡群已有免疫力,或接种方法有误,疫苗保存运 输不当,曾受阳光暴晒或受热,以及疫苗本身质量问题。一般至 少应有2%的鸡只有局部红肿反应现象。 三颈部皮下注射法 本方法较多的是使用灭活苗。灭活苗在用前应使疫苗温度升至室温,并摇匀。注射器具严格消毒,剔除钝卷针头。一般使用18号针头,若针头孔径太小,会影响疫苗质量。针头长短根据接种鸡群个体大小而异。检查连续注射器密封性能,有无滴漏现象。

细菌培养接种、常用生化反应及细菌生长方式

实验报告Array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细菌培养接种、常用生化反应及细菌生长方式实验类型:_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菌常用培养基 2.掌握细菌的分离培养技术及纯种移种法 3.熟悉细菌各种生长现象 4.熟悉细菌常用生化反应 二、实验材料 生理盐水、大肠杆菌液、白色葡萄球菌液、痢疾杆菌液,接种环、酒精灯以及多种培养基。 三、操作方法 1.细菌接种法 1)分离培养法——平板划线法(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 2)纯种培养法 ①斜面培养基接种法(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 a)用左手握住菌种管和斜面培养基管,右手持接种环或接种针。 b)用右手小指与手掌、小指与无名指分别拔出两管的棉塞,将管口通过火焰灭菌。 c)用接种环或接种针伸入菌种管内,挑取用来接种的菌苔。 d)伸入斜面培养管内,先从斜面底部到顶端拖一条接种线,再自下而上蜿蜒划线。 e)接种完成之后,用火焰灭菌培养管口,并塞上棉塞,置于37℃培养。 ②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法--- 穿刺接种法(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 a)用左手握住菌种管和半固体培养管,右手持接种针 b)用右手小指与手掌、小指与无名指分别拔出两管的棉塞,将管口通过火焰灭菌。 c)用接种针伸入菌种管内,挑取用来接种的菌苔。 d)垂直刺入半固体中心,至近管底部,然后沿穿刺线退出。 e)塞回棉塞,接种针重新灭菌。接种完毕,于37℃培养18—24h,观察生长情况。 ③液体培养基接种法(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 a)用灭菌接种环挑取用来接种的菌苔。 b)在试管内壁与液面交界处轻轻研磨,使细菌均匀得散落在液体培养基中。

常用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训一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2.掌握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掌握酚酞指示剂的滴定终点的判断。 二、方法原理 NaOH有很强的吸水性和吸收空气中的CO2,因而,市售NaOH中常含有Na2CO3。 反应方程式:2NaOH + CO2→ Na2CO3+ H2O 由于碳酸钠的存在,对指示剂的使用影响较大,应设法除去。 除去Na2CO3最通常的方法是将NaOH先配成饱和溶液(约52%,W/W),由于Na2CO3在饱和NaOH溶液中几乎不溶解,会慢慢沉淀出来,因此,可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制不含Na2CO3的NaOH溶液。待Na2CO3沉淀后,可吸取一定量的上清液,稀释至所需浓度即可。此外,用来配制NaOH溶液的蒸馏水,也应加热煮沸放冷,除去其中的CO2。 标定碱溶液的基准物质很多,常用的有草酸(H2C2O4?2H2O)、苯甲酸(C6H5COOH)和邻苯二甲酸氢钾(C6H4COOHCOOK)等。最常用的是邻苯二甲酸氢钾,滴定反应如下: C6H4COOHCOOK + NaOH →C6H4COONaCOOK + H2O 计量点时由于弱酸盐的水解,溶液呈弱碱性,应采用酚酞作为指示剂。 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碱式滴定管(50ml)、容量瓶、锥形瓶、分析天平、台秤。 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试剂)、氢氧化钠固体(A.R)、10g/L酚酞指示剂:1g酚酞溶于适量乙醇中,再稀释至100mL。 四、操作步骤 1.0.1mol/L 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 用小烧杯在台秤上称取120g固体NaOH,加100mL水,振摇使之溶解成饱和溶液,冷却后注入聚乙烯塑料瓶中,密闭,放置数日,澄清后备用。 准确吸取上述溶液的上层清液5.6mL到1000毫升无二氧化碳的蒸馏水中,摇匀,贴上标签。

2015版滴定液配制、标定准则操作规程

制药企业用滴定液的配制及标定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滴定液的配制及标定标准操作规程,并按规程进行操作,保证操作规范性与正确性。2.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8006。 3.范围 4.责 5. 内 5.1 ? 4? 5.2 ? 5.3? 5.3.1 ? 5.3.2 ? 5.4 滴定液的配制方法有间接配制法与直接配制法两种,应根据规定选用,并应遵循下列有关规定。? 5.4.1所用溶剂“水”,系指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在未注明有其他要求时,应符合《中国药典》“纯化水”项下的规定。? 5.4.2采用间接配制法时,溶质与溶剂的取用量均应根据规定量进行称取或量取,并且制成后滴定液的浓度值应为其名义值的0.95~1.05;如在标定中发现其浓度值超出其名义值的0.95~1.05范围时,应加人适量的溶质或溶剂予以调整。当配制量大于1000ml时,其溶质与溶剂的取用量均应按比例增加。?

5.4.3采用直接配制法时,其溶质应采用“基准试剂”,并按规定条件干燥至恒重后称取,取用量应为精密称定(精确至4?~5?位有效数字),并置1000ml量瓶中,加溶剂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配制过程中应有核对人,并在记录中签名以示负责。? 5.4.4配制浓度等于或低于0.02?mol?/?L的滴定液时,除另有规定外,应于临用前精密量取浓度等于或大于0.?l?mol?/?L的滴定液适量,加新沸过的冷水或规定的溶剂定量稀释制成。? 5.4.?5?配制成的滴定液必须澄清,必要时可滤过;并按药典中各该滴定液项下的[贮藏]条件贮存,经下述标定其浓度后方可使用。? 5.5 ? 5.5.1? 5.5.2? 5.5.3 ,其 5.5.4 5.5.5 于20ml 5.5.6 滴定所得的结果。? 5.5.7标定工作应由初标者(一般为配制者)和再标者在相同条件下各作平行试验3?份,各项原始数据经校正后,根据计算公式分别进行计算:3?份平行试验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除另有规定外,不得大于0.1?%?;初标平均值和复标平均值的相对偏差也不得大于0.1%;?标定结果按初、复标的平均值计算,取4?位有效数字。? 5.5.8直接法配制的滴定液,其浓度应按配制时基准物质的取用量(准确至4?~5?位数)与量瓶的容量(加校正值)以及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最终取4?位有效数字。 5.5.9临用前按稀释法配制浓度等于或低于0.02moL/L的滴定液,除另有规定外,其浓度可按原

第84天 溶液的稀释(或浓缩)和配制(或混合)的计算

第84天 溶液的稀释(或浓缩)和配制(或混合)的计算 [学习要点] 1.掌握有关溶液稀释(或浓缩)、溶液混合的计算。 2.掌握有关溶液配制的计算。 [家教点窍] 1.在进行溶液的混合、稀释(或浓缩)的计算时,必须遵循两条原则:即在混合、稀释(或浓缩)前后:(1)物质的总质量不变;(2)溶质的总质量也不变。 2.两种溶液(特别是密度相差很大的两种溶液)混合,它们的溶质质量可以相加,但体积不能相加。混合溶液的体积必须通过它们的质量和密度求得。 [典型例题] 例 将20毫升98%的浓硫酸(ρ=1.84克/厘米3 )稀释成40%的稀硫酸(ρ=1.3克/厘米3 ),问加水多少毫升?可配制多少毫升的稀硫酸? 解析 这类问题实际上是用水稀释浓溶液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应注意溶液密度、质量、体积的换算及水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因为水的密度一般均看成1克/厘米3,所以水的克数即相同于水的毫升数。 设需要加水x 毫升, 20×1.84×98%=(20×1.84+x)×40% x=53.35(毫升) 可配制成40%的稀硫酸体积为20 1.8453.351 69.341.3 ?+?=(毫升)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若将100克20%的某溶液的浓度降低到5%,需加水 ( ) (A)150克 (B)200克 (C)300克 (D)400克 2.含氨15%的氨水2千克,稀释到含氨0.3%时,需要加水 ( ) (A)98千克 (B)100千克 (C)102千克 (D)104千克 3.用质量分数为60%的酒精溶液A 与质量分数为25%的酒精溶液B 配成质量分数为45%的酒精溶液。所用A 、B 溶液的质量比为 ( ) (A)1:2 (B)2:3 (C)4:3 (D)3:1 4.有食盐水a 克,其质量分数为m%,若将其浓度稀释到n%时,应加水的质量是( ) (A) m n a -克 (B) () a m n m -克 (C) () a n m m -克 (D) () a m n n -克 5.有一瓶质量分数为20%的某溶液,倒出3/4体积后,再加水到原来的质量;又倒出2/3体积,最后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 (A)6% (B)5% (C)4% (D)3% 6.要使x 克15%的硝酸钠溶液浓度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 ) (A)蒸发掉 2 x 克水 (B)蒸发掉 2 x ·15%克水 (C)加x 克硝酸钠 (D)加15100 x 克硝酸钠 7.在4℃时,V 升水中溶解质量分数为c%的浓盐酸A 毫升(浓盐酸的密度为ρ克/厘米3),则稀释后盐酸的质量分数为 ( ) (A) 100%100A V ρ?? (B) %100%A c V c ρρ?+

试液配制操作规程

试液配制操作规程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GMP文件 建立试液配制操作规程,规范试液的配制操作,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范围适用于本企业试液的配制 职责试液配制人员对本标准负责。 内容 一、配制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二、膏状品、待包装品、成品检验用试液的配制: 酸性氯化亚锡试液(砷盐):称取氯化亚锡20g,加盐酸50ml,滤过即得。(有效期3个月) 碘化钾试液(砷盐):称取碘化钾16.5g,置200ml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移至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本液临用新配。置棕色瓶中,避光。 稀盐酸(酸溶物):量取盐酸234ml,置1000ml容量瓶或烧杯中,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得,本液含HCl应为~%。 醋酸铅棉花(砷盐):取脱脂棉1.0g,浸入醋酸铅试液与水的等容混合液12ml 中,湿透后,挤压出去过多的溶液,并使之疏松,在100℃以下干燥后,贮于玻璃塞瓶中备用。 氢氧化钠试液(黏度):取氢氧化钠4.3g,加水使溶解成100ml,即得。 溴甲酚绿指示液(酸碱度):取溴甲酚绿0.1g,加L氢氧化钠溶液使溶解,再加水稀释至200ml,即得。变色范围~(黄→蓝绿) 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酸碱度):取溴麝香草酚蓝0.1g,加L氢氧化钠溶液使溶解,再加水稀释至200ml,即得。变色范围~(黄→蓝) 盐酸试液(1→40)(酸溶物):量取浓盐酸10ml,加水稀释至400ml,摇匀即得。

盐酸试液(9→100)(黏度):量取浓盐酸90ml,加水稀释至1000ml,摇匀即得。 醋酸铅试纸(硫化物):取滤纸条浸入醋酸铅试液中,湿透后,取出,在100℃干燥即得。 醋酸铅试液(硫化物):取醋酸铅10g,加新沸过的冷水溶解后,滴加醋酸使溶液澄清,再加新沸过的冷水使成100ml,即得。 醋酸盐缓冲液()(重金属):称取醋酸铵25g加水25ml溶解后,加7mol/L的盐酸试液38ml,用盐酸试液(2mol/L)或5mol/L的氨试液准确调节至(电位法指示),用水稀释至100ml,即得。 醋酸溶液(6mol/L)(含量):量取醋酸36ml,,缓缓加入预先加一定量水的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碳酸钠溶液(1→50)(含量):称取碳酸钠2g,加入至100ml水中,摇匀即得。 重铬酸钾(1→200)(含量):称取重铬酸钾1g,加入到200ml水中,摇匀即得。 醋酸铵溶液(2→5)(含量):称取醋酸铵20g,加入50ml水中,溶解后即得。 盐酸溶液(9→100)(黏度):量取盐酸90ml,缓缓加入预先加一定量水的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稀硫酸溶液(酸溶性钡盐、鉴别):量取硫酸57ml,缓缓加入预先加一定量水的烧杯中,摇匀,转移至1000ml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本液含H2SO4应为~%(1mol/L)。 氯化钡试液(鉴别):取氯化钡细粉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即得。 标准铅溶液(重金属):称取硝酸铅0.1599g,置1000ml量瓶中,加硝酸5ml与水50ml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储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Pb)。 标准砷溶液(砷盐):称取三氧化二砷0.132g,置1000ml量瓶中,加20%氢氧化钠溶液5ml溶解后,用适量的稀硫酸中和,再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储备液10ml,置1000ml量瓶中,加稀硫酸10ml,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g的As)。 溴化汞试纸(砷盐):取滤纸条浸入乙醇制溴化汞试液中,1小时后取出,在暗处干燥,即得。 乙醇制溴化汞试液(砷盐):取溴化汞2.5g,加乙醇50ml,微热使溶解,即得。本品应置玻璃塞瓶内,在暗处保存。 氢氧化钠试液(20%)(砷盐):称取氢氧化钠20g,置塑料烧杯中,加水100ml搅拌使溶解,即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