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龙的形象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龙的形象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龙的形象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龙的形象

在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学习中,我注意到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很多美术作品中有龙的形象。上至远古,下至明清,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器具的纹饰等等。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在中国古代美术中,龙以东方神秘主义的特有形式,通过复杂多变的艺术造型,蕴涵着中国人、中国文化中特有的观念。有关资料表示,龙属于商代艺术家在多种动物艺术形象(原龙纹)的基础上再创造的产物,因而龙的实体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象。下面就让我们从中国古代绘画和雕塑作品中来追寻龙的足迹。

一、绘画作品:

中国历史上有多位以画龙著称的画家。

我们迄今所知最早的画龙专家是三国时期东吴的曹不兴。曹不兴之后,又有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善于画龙。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

“多才艺,尤工丹青,传写形势,莫不绝妙”。

南北朝时代的张僧繇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画龙专家,“画龙点睛”这一典故的主人公就是他。张僧繇在金陵的安乐寺的墙壁上画四条龙,却没有画上眼睛。游人们觉得很奇怪,认为应该画上眼睛,就坚持让张僧繇画上龙的眼睛。张僧繇说画了龙的眼睛以后,那些龙会飞走。可人们不信,认为他在骗人。张僧繇无奈,只好给其中一条

龙画上了眼睛。只见他在眼白上轻轻一点,过了一会儿电闪雷鸣,两条龙乘着祥云腾飞,直上云天,而另外两天没有画上眼珠子的龙仍留在墙壁上。

唐代的画龙名家有李思训、冯绍正、吴道子、孙位等。宋代画龙高手最值得一提的是董羽、僧传古、陈容三人。董羽对画龙艺术最突出的贡献,是他总结了前人及自己的创作经验,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画龙理论一一《画龙辑议》。

明、清两代是中国画全面发展的时期。从传世的有龙形象的作品

看,其表现手法与绘画技巧都更显成熟。

中国古代刻画龙的形象的绘画作品很多,我在这里跟据老师的课件和相关资料,列出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1 《人物龙凤帛画》

战国时期的作品,湖南长沙陈家大山出土,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画面左方即凤的前面绘一条张举双足、体态扭曲的龙,它是招魂和升天的主要媒介物,包含着楚人由崇凤向崇龙转化的深层文化内涵。

2、《苍龙食鱼图》

东汉时期的作品,河南南阳出土。回曲的身躯和有力的四肢,绘出苍龙的矫健美与动感。

3、《人物御龙图》

画面中一男子驾驭着一条巨龙正向天国飞升巨龙龙头高昂,

身平伏呈舟形,是通天地之灵物。它可以载人或神上天或邀游太空。这虽是一种虚幻,但都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征服自然的浪漫主义气质。这幅帛画反映出先民们对人死后灵魂不灭,乘龙天游或乘龙升天的一种愿望。

二、雕塑作品:

以龙为对象的雕塑作品中比较著名的是玉龙。不同时代玉龙具有不同的形象特征。

商代玉龙常呈片状,也有少数筒状玉龙。周代玉龙的龙身较商代瘦长,一般呈环状或半圆璜形。战国玉龙的龙身很长,婉蜒曲折,造型呈s 形状;一般成对出现,龙身上的装饰以谷纹或连云纹为主。

汉代玉龙的龙身向盘形发展,一龙的四足吸收瑞兽的特征呈尖爪状;龙的头部似马头,龙角似马鬃,细长尤如宽带;龙耳极小;汉代玉龙的眼睛基本是外方内圆。其形状多种有方圆形眼、带梢椭圆形眼,不论何种龙眼,均炯炯有神,可谓画龙点睛。

唐代的玉龙龙身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体形粗牡,圆润丰满;一种身躯细长,从上到下龙身饰斜方格麟纹。

元代时期的玉雕沿着宋代开拓的世俗化,装饰化方向发展,雕技有出新之处,作品风格独特。

清代玉龙,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加工技术之高,装饰之华美,达到空前绝后的地步。

下面简单介绍两件作品:

1红山文化玉龙

这是一件新石器时代的玉雕作品,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玉龙以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细部还运用了浮雕、浅浮雕等手法,

通体琢磨,较为光洁。龙首较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紧闭,鼻端截平,端面近椭圆形,以对称的两个圆洞作为鼻孔。龙眼突起呈梭形,前面圆而起棱,眼尾细长上翘。颈背有一长鬣,弯曲上卷,长21厘米,占龙体三分之一以上,与内曲的躯体相合,造成一种飞腾的效果。整个龙体恰如一条即将出水的巨龙,正翻腾而起,气势雄浑。

2、虢国墓玉龙

这是一件西周的玉雕作品,现藏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

三、总结:

龙之故乡,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的身上寄托了力量、希望和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龙的形象的探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认知,一种理解,一种传承。

中国美术作品鉴赏

中国美术作品鉴赏 一、课题: 中国美术作品鉴赏 二、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并且了解一定的艺术作品三、课型: 讲授新课 四、课时 1课时 五、教学重点: 通过一些图片来讲解作品的特点 六、教学难点: 主要是涉及的任务作品较多,需要了解的知识内容较多 七、教学资源: 教材、、图片 八、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美术鉴赏 一、美术鉴赏的含义: 美术鉴赏包含着欣赏与鉴别两层意思。欣赏,指人们对美术作品的感知,对美术作品基本上是采用肯定和赞赏的态度;二鉴别,不仅是对美术作品的感知,还要对美术作品的表现技巧、形式语言、思想内容、艺术倾向、社会背景等方面,进行理性的分析、研究判断。二、美术鉴赏的条件 美术鉴赏的客体条件: 被鉴赏的美术作品

美术鉴赏的主体条件:鉴赏美术作品的人 三、美术鉴赏的过程 1.审美注意:人们的身心活动在审美对象上的集中和停留。 2.审美感知:鉴赏者对对美术形象的感知过程。 3.体验玩味:指鉴赏者感受艺术作品形象之后,就要对作品形象的具体性、审美性、和典型性在头脑中进行反复审查、联想比较体验玩味,才能真正领悟其中隐含的思想意蕴和美妙意境乃至主客体达到“” 4.审美判断 四、美术鉴赏的功能与作用 (一)美术鉴赏的功能 1.认识功能 2.教育功能 3.审美功能 (二)美术鉴赏的作用 1、形式感 感知能力的培养 首先美术鉴赏是对线条的欣赏。线条是极具表现力的因素,线条的作用不仅在于勾勒出物体的外形、轮廓,还在于表达情感。 形式感知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色彩的欣赏。色彩与线条一样,是美术的基本形式要素,色彩的表现力很强,能够传达某种特定的情感意味,并引起人们相应的反应。 形式感知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结构的欣赏。 形式感知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空间要素。美术也被称为空间艺术,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以及各种形式要素都是一定空间内得以展现的。空间不仅是艺术形象存在方式,也是艺术家塑造艺术形象,表情达意的手段。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教案

课题: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欣赏型 授课对象: 七年级 教材分析: 通过对作品的介绍与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宋代绘画艺术的空前盛况及作品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目标:介绍中国古代画的历史和代表作及其内容和特点,并引入相应背景资料;使同学们领略中国古代绘画的风采,提高学生们的欣赏能力,力争达到使同学开阔视野。 2. 过程和方法目标: 掌握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历史和具体内容,欣赏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画的部分作品的学习和欣赏,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课本选取历代各时期代表性作品进行介绍,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基本的艺术素质和欣赏绘画的能力。通过对中国古代绘画的鉴赏,提高同学们对古代绘画的了解和喜欢,促进同学们正确对待古代绘画。 教学重点:让同学们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本课中介绍了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发展脉络和演变以及多种风貌的艺术风格和其代表作品。 第一,宋时期清明上河图的分析和欣赏,则要求教师讲课时结合图例作品的不同艺术特征,在理解艺术发展现律的基础之上,进行较深入的讲解和赏析,另

外也可增加唐宋时期其他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画家作品来加强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 第二,中国古代绘画所强调的笔墨韵味和书性的表现要求,追求气韵的审美标准以及超越视觉表象的文化精神。 教学难点: 本课中的内容涵盖比较广,要设置内容全面的讲解,提高同学们的艺术审美欣赏能力,是同学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教学方法: 1?教法: 欣赏、讲解和师生讨论结合。 2学法: 观察、讨论、理解、评述。 教具准备: 教科书(借助多媒体教学,使用电脑课件)。 学具准备: 1、教科书、笔记本 教学过程:

中国古代美术课程简介

《中国古代美术》课程简介 一、课程号:04122580 二、课程名称:《中国古代美术》(Ancient Arts of China ) 三、周学时:3-0 学分: 预修课程:素描、博物馆学 课程主要内容: 从博物馆学与艺术学的角度,学习中国古代美术品和实用美术品的发生、发展、演变流程。掌握古代美术的重要文献纪载,古代各类美术作品的源起及传承和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历史地位。熟悉古代美术家和工艺美术家及理论。了解宋元以后文人绘画的传播。比较古代美术品和工艺美术品的艺术特点。 六、推荐材料: 《中国美术史》王伯敏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中国书画》杨仁恺主编,上海古藉出版社出版 《中国古代美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美术(Ancient Arts of China) 一、课程号:04122580 二、周学时:3-0 学分:3 三、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1.教学目的:从研究博物馆学与艺术学专业的角度,学习中国古代美术的发生、发展。 2.基本要求: (1)掌握工艺器皿、雕塑、建筑、墓室、石窟等装饰绘画艺术发展演变流程。 (2)掌握有关于美术作品的古代文献记载。 (3)掌握古代各朝代绘画艺术各种画种、画派的源起和传承及其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历史地位。 (4)熟悉中国古代著名美术家以及绘画理论。 (5)了解宋代以后文人绘画的传播。 (6)比较古代美术品与工艺美术品的艺术特点,以便于懂得全面欣赏中国古代艺术作品。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每周3学时,共17周 主要内容: 第一章史前及先秦美术(5学时) 第一节史前美术(3学时) 一、旧石器时期晚期的装饰品 二、石器时期陶文化产生的奥秘 三、从陶塑、陶绘上看新石器时期的雕塑艺术与绘画艺术 四、装饰的形成 第二节先秦美术(2学时) 一、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

美术鉴赏学习心得体会

美术鉴赏学习心得体会 我小时候就比较喜欢美术,但这种喜欢并不意味着我对美术有非常深刻的理解。我只知道美术会给人美的享受,让人完全沉浸在其中。当然了,前提是你喜欢它。原本以为美术就是指画家的画作。比如像那些水墨画、水彩画、油画和素描等。直到上了美术鉴赏课,听了老师的讲解,我才从这个狭隘的概念中走了出来,真正走进了美术的世界,也才真正认识到了美术的博大和内容之丰富。美术一词被我所理解,也正是上了美术鉴赏课以后。下面我就来谈谈对美术鉴赏课的感想: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外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线”这一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 线条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无论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不论是写实,还是装饰;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在长期的美术发展过程中.“线”作为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中国著名绘画大师吴冠中的《山水》一画,皴染不多,主要以毛笔线条勾勒,但其中线条流畅自由,轻重虚实的变化,随意性较强,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和鲜明的时代感。法国后期野兽派大师匀蒂斯的《红沙发上的注女》(油画)以简洁概括、富子感情色而又极富装饰件的线,极为和谐、简练地勾画出一个呼之欲出的少女形象。 美术鉴赏课走进大学校园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素

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第一:美术鉴赏有益于大学生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艺术教育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人的全面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认为的那样,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发展。鉴于此,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已经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和培养审美能力。在美术鉴赏课上,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就会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这里不单单是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问题而是如何发展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提高学生对美术意义的认识,培养我们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第三:陶冶大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通过美术鉴赏对美和艺术增进理解,无疑对提高文化素质和思想境界,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四:帮助大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在这种鉴赏活动中,是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大庆市第五十八中学李金燕 课时:1课时(第十六周)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绘画、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和特点,学生并尝试如何欣赏古代美术作品。 2。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作业要求: 每人根据所学知识,试析一件古代艺术作品(欣赏过的或者从"自学教材"中选择均可)。要求从体裁、内容、表现方法、历史背景以及个人的感受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文字限定500字左右。 课业类别:欣赏课。 教学重点: 1。中国古代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主要特点; 2。中国古代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古代雕塑欣赏;古代美术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及作品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表扬认真搜集古代美术作品和资料的学生(2分钟) 二、导入新课:可以复习观赏艺术品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进行导

入,针对不少学生面对一件古代美术作品不知如何欣赏,不知好在哪里的情况入手,激起学生兴趣。(1分钟) 三、讲授新课: (一)扳书课题: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二)出示本课学习提要: 1。中国古代绘画分为哪几类?各类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中国古代绘画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3。欣赏古代绘画的一般方法。 4。中国古代雕塑包括哪几部分? 5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的艺术特点及其作用。 (三)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 1、请学生读第18页第一自然段"中国。。。三大类",让全班同学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下波纹线。 2、请学生读课本有关自然段"中国。。。根本要求",让学生在"线条、传神"下画波纹线。 3、依次欣赏二幅人物画 《韩熙载夜图》《历代帝王图》 人物、题材、内容、形象特征、造型。 以传神为塑造形象的基本要求,分析人物动态表情及相关关系。 提炼主题思想。 概括地讲,基顺序为:题材内容--形象分析--造型--提炼主题--

经典美术作品赏析期末论文

中西方绘画作品中的美 美术鉴赏主要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认识、挖掘作品的内涵,来完善自己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且开发智力、潜能,提高艺术修养和陶冶思想情操。从中西方经典绘画作品中,我们能对美有不同的感受。 首先谈一下西方绘画中的经典的作品:以"光为画面主角"的印象派最伟大的大师莫奈曾经画过二幅《撑阳伞的女人》,一幅作于1875年,一幅画于1886年。 印象派是19世纪中叶欧洲艺术从现实主义 向现代主义过渡的重要阶段,印象派画家 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针对 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 义。这幅画采用仰视的角度来表现画面的 人物,女人半侧着身子,衣褶因为她的转 动也在旋转,动态的呈现着这一微妙的动 作,而平衡女子动作的是她手持的阳伞。 阳伞的灰绿色调与天空融合在一起,把人 物既与画面结合又跳出背景澄明的天空。 画面中的远处的小男孩儿又拉深了画面的层次感,不仅突出了撑阳伞的女人也把远处的天空显得更加高远。在印象派中"光才是画面真正的主角"。在这幅画中,为了表现物体的动态变化和光色的斑斓绚丽、光怪陆离,画家采用小笔触和色调并列方法,使色彩在强烈视觉冲击中产生新的和谐。所以印象派的胜利在于它不仅仅是开拓了一条奇路使人们耳目一新更在于它可以把画家自身的感受记录下来传递给他人。这种心灵上的震撼是其他流派所无法比拟的。 蒙娜丽莎,自问世至今,将近五百年,后人不知做过多少品评和揣测,留下越来越多的迷局。当今,世上有研究《蒙娜丽莎》的专著数百部,而有近百名学者将此画作为终身课题。人们过分地喜爱 她无止境地探讨她那难以觉察的、转瞬即 逝然而亘古不变的微笑,那洞察一切而又 包容一切的眼神,那端庄沉稳的姿态,高 贵而朴素的装束,以及无懈可击的完美构 图。人们惊叹列奥纳多,上帝一样的智慧, 采集那么多美的元素,将众多美好合为一 个完美。于是,美、智慧、永恒,三位一 体,极致的搭配,再无超越的可能。人们

美术作品赏析

美术作品赏析——马拉之死 一、缘由 《马拉之死》是大卫的一幅名画,它因马拉的特殊身份和简洁有力的形式而为人们所熟知。马拉(Marat,1743-1793年)是雅各宾派的核心领导人之一。雅各宾派当政以后,他因为卓越的号召能力而成为该派的主席,但同时也是一位残忍嗜血的活动家,往往不经审判便将政敌送上断头台。他患有严重的皮肤病,每天只有泡在洒过药水的浴缸中才能缓解痛苦,于是,浴室就成了他最经常呆着的办公场所。1793年7月11日,一位反对暴政的女士借口商谈事宜,进入马拉的浴室,并在他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行刺,结束了这位暴戾政客的生命。 二、背景 马拉(Jean-Paul Marat, 1743–1793),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党领导人之一,法国大革命期间,他撰写过很多抨击封建专制的文章,在当时人们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威望。马拉为躲避反动分子的迫害,长期在地窖里工作,因此,染上了严重的湿病和皮肤病。为了减轻病痛,同时,不影响工作,他每天不得不泡在带有药液的浴缸里坚持工作。 1793年7月13曰,被当时的右翼吉伦特党派遣的保皇分子谋害,终年50岁。马拉被害时正在浴缸里边洗浴、边工作。这里,达维德满怀悲愤,描绘了马拉被刺的情景。凶手逃遁,匕首抛在地上,鲜血从胸口流出,左手紧握着凶手给他的留言便笺,右手无力地垂落下来……一年后,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达维德将此画转移。直到1893年,比利时皇家博物馆将此画正式收藏,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无价之宝。 三、作品赏析 画家用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当时的情形:马拉倒在浴缸里,鲜血正在从伤口中流出;带血的匕首滑落在地,而凶手已经逃离现场。画家将画中的主角设计在一个情节和场景之中,丰富了肖像画的表现内容,增强了它的感染力。画家有意将画面的上半部处理的单纯、深暗以突出下半部的客观写实表现,同时,加强死者身体的下垂感和这一令人震惊愤慨的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压抑、憋闷即莫大的悲痛之感。

美术鉴赏报告

广东商学院试题纸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美术鉴赏_ 课程代码126021 ----------------------------------------------------------------------------------------------------------------------- 1.论述魏晋南北朝绘画的历史背景、列举主要画家及其作品予以说明。 (1)历史背景: 这一时期绘画的主流,仍沿着两汉时期强调绘画的“鉴戒”作用,三国时曹植认为:“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历代名画记》);何晏说:“图像古昔,以当箴规”(《景福殿赋》)。齐梁时谢赫主张“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画品》)。这些关于绘画社会功能的论断,与东汉时“图像之设,以昭劝戒”,“图像百城,以励风俗”(均见《后汉书》)的主张完全一脉相承。当时的壁画和卷轴画,以古圣先贤、忠臣烈女为题材者不胜枚举。 例如三国时魏国的几处宫殿之内,或则画“历象贤圣”的壁画(《魏都赋》),或则画姜后、孟母、樊姬、钟离春、班婕妤等列女故事的壁画(《景福殿赋》)。两晋及南北朝时,西凉李□于敦煌靖恭堂画“圣帝明王、忠臣孝子、烈士贞女”《晋书》;北魏太和——(477~499年)间于平城皇信堂画“古圣、忠臣、烈士之容”(《水经注》)。此外像《列女图》、《孝经图》、《孔子十弟子图》之类,一直是当时极其流行的题材。另一方面,由于当时佛教在中国北方和南方,得到了一批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和提倡,起到了巩固封建统治的强大精神支柱的作用,佛教为充分发挥它那“为形象以教人”的作用,便不遗余力地借助绘画直观具体的感人形象,以作为它有力的宣传手段。 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段手法在这一时期也有了显著的发展。西晋时的卫协被谢赫评为“古画皆略,至(卫)协始精”,他是使绘画技巧空前提高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性质的画家。东晋顾恺之继起,在解决绘画创作一系列技巧问题上,更是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他将中国哲学上引人争论的形、神这一对范畴运用到绘画的理论和创作上,主张绘画要做到传神,要表现神气,使中国绘画从此出现了高层次的美学追求。构图、用笔、着色等绘画表现技法,也于这一时期被画家们不断加以丰富和改革。如顾骏之赋彩制形,皆创新意,毛惠远位置经略,尤难比俦,毛□善于布置,陆绥一点一拂,动笔皆奇,稽宝钧、聂松赋彩鲜丽,都是其例。特别是六法论的提出,不但为绘画批评,而且也为绘画创作总结出一整套的艺术性标准,足可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绘画的全面技巧已经被提到条理化的高度,为画家们所自觉掌握。 “紧劲联绵,循环超忽”和“精利润媚”的一种笔致,与被后人称为疏体的张僧繇所创造的“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笔不周而意周”的另一种笔致,成为各极其趣的鲜明对比。北齐曹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山水篇》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山水篇 省市第二十三中学利梅 学生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一方面,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通过语文和历史课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和历史知识。这对中国画的欣赏、体悟非常有利。另一方面,他们具备了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在新课改后,小组协作学习已经成为大家喜爱的学习方式。这为本课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必备的基础。 教材分析:这一课容宽、知识面广,涉及到了高中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语文知识等,知识的综合性不仅学生感兴趣,我也喜欢研究,一节课讲完学生绘画知识了解得有点肤浅,于是我从中国古代绘画分类把本科整理成3节,深入浅出的从多角度给学生展示中国画的魅力。 教学目标:了解代表性作品,探究各种山水画画风格特点,加深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了解,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山水作品的时代特色及其风格演变。 教学难点:山水作品时代特色的归纳及其风格演变。 教学策略:采取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让大家仔细地、反复地品读作品。通过比较、分析,共同探究不同时代作品的特色,并联系历史、语文知识,来加深对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转变的角度来发现这些艺术特色的深层原因,使大家获得较为深刻的审美体验,同时,

还可以欣赏体会诗、画等传统文化贯通交融所形成的中国文化,激发起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产生民族自豪感。另外,引导大家通过探究,看到文化的变迁与时代背景之间的联系,鼓励大家养成尝试利用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去探索和研究艺术、了解作品,获得较深层次的了解和感悟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古代绘画原大挂图若干宣纸毛笔墨汁盘子笔洗。 生:美术书纸笔 教学过程:导入(周围作品)——两宋作品品鉴对比(学生活动)——诗词与两宋绘画风格之对比(学生活动)——山水画特点——老师示课堂练习——课堂小结 导入: 师:中国古代绘画的三大画科分别是人物、花鸟和山水。中国山水画的成就超过了其他许多艺术部类,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罕见的瑰宝。这些附着中国人敏感心灵和微妙哲学的千古佳沉默不语却光华万丈,荡涤心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它们的魅力。 出示课题:中国古典绘画赏析 (通过幻灯片欣赏北宋作品《溪山行旅图》)

美术鉴赏心得体会

美术鉴赏心得体会 篇一:美术鉴赏学习心得体会 美术鉴赏学习心得体会我小时候就比较喜欢美术,但这种喜欢并不意味着我对美术有非常深刻的理解。我只知道美术会给人美的享受,让人完全沉浸在其中。当然了,前提是你喜欢它。原本以为美术就是指画家的画作。比如像那些水墨画、水彩画、油画和素描等。直到上了美术鉴赏课,听了老师的讲解,我才从这个狭隘的概念中走了出来,真正走进了美术的世界,也才真正认识到了美术的博大和内容之丰富。美术一词被我所理解,也正是上了美术鉴赏课以后。下面我就来谈谈对美术鉴赏课的感想: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外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线”这一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 线条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无论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不论是写实,还是装饰;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在长期的美术发展过程中.“线”作为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中国著名绘画大师吴冠中的《山水》一画,皴染不多,主要以毛笔线条勾勒,但其中线条流畅自由,轻重虚实的变化,随意性较强,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和鲜明的时代感。法国后期野兽派大师匀蒂斯的《红沙发上的注女》(油画)以简洁概括、富子感情色而又极富装饰件的线,极

为和谐、简练地勾画出一个呼之欲出的少女形象。 美术鉴赏课走进大学校园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素 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第一:美术鉴赏有益于大学生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艺术教育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人的全面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认为的那样,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发展。鉴于此,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已经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和培养审美能力。在美术鉴赏课上,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就会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这里不单单是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问题而是如何发展学生的价值取向

(初中美术教案)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

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 初中美术教案 第一课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 《开国大典》(1课时) 课型: 单一课 教学方法: 讲述、欣赏与思考。 教学目的 通过对油画《开国大典》的讲述与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提高学生对油画中国民族化特点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 作品的艺术处理及民族绘画与西洋绘画结合的特点。 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大幅《开国大典》印刷品一张,[富有民族特色的工笔画和年画各一幅。 2、学具:教材,笔记本。

教学步骤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前准备。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中国的民族绘画-------中国画,是以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并与诗、书、画、石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出示中国画、年画挂历)而西洋画中的主要画种----油画,却以丰富、能表现复杂的色调层次,能绘声绘色地表现人物形象。今天让我们来欣赏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开国大典》(出示油画《开国大典》) 作者介绍: 艺术欣赏: 主题思想:作品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作品欣赏: 1)《开国大典》概括: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____年至于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画面主体为##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着亿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这庄严的声音,响彻天安门广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

画面上,国家领导人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主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 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 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如果你到过天安门城楼上,会更加体会到作者构图的大胆与巧妙。画家在画面上加宽了左右两边红柱子的实际距离,并把右边的一组红柱子搬到画面之外;将栏杆、地毯、游行队伍平行舒展开去使宏大的群众场面得以充分表现。 天安门座北朝南,中央领导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主席后面,处于逆光之中并 背向观众。画家大胆地将中央领导人的位置移至左侧一角,从而消除了逆光与背向观众的现象,使画面显得更加明丽而喜气洋洋。再细看,毛主席的集团也不是面向 正南方。另外,典礼当天是阴天有雨的天气,画家却把它改为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使人有天随人愿、清爽欢快之感。所有这些大胆的改动,一般人看画时都并不会察觉,不会去分析这些情况给人的印象是,该画真实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开国大典 的盛况。非如此不可。这就是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构图技巧,从而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艺术的真实,不是生活的真实。艺术的表现,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 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 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 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 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 丽堂皇的欢庆气氛。总之,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

中国美术鉴赏感想

中国美术鉴赏感想 “美术”一词就会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对美术有非常深刻的理解。美术,以我个人的理解指的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思想上的享受,当然这指得是好的美术作品。我就来说说对美术鉴赏课的感想:当初,我一开始想选美术鉴赏的,大学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第一次上课给我的感觉是让我很舒心,我一下子对这个课堂产生了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每次上课我都感觉心情很好,课堂上也很轻松,,美术鉴赏在我个人认为理解是最重要的,只要你理解了,你就会沉迷于画中。在课堂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真正地欣赏一幅画,以及画家在画一幅画的时候是抱着何种心情。还有作者到底在一幅画中所想要表达的意思……回想起我高中学习美术时,记得老师说过任何一个画面都是美术,美术随处可见, 在上课时需要画的也只是几个不同的假水果一快背景布所组成的画面。在现实生活中到处可以感受到美术的气息,一张桌子、悬挂的衣服等等。学了美术鉴赏课,真让我受益匪浅,平常对生活粗略地观察也变得细心起来了。我渐渐地发现原来生活那么美好。 美术,也可以理解就是色彩,各种不同颜色的搭配,形成一幅幅画面。一般人们都只了解一幅画的表面含义,如果想了解得更深,就要更深层次地了解美术了。美术,更进一步的理解就是艺术,美术是一门艺术,当然美术不仅仅是画,美术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所涉及的面也非常广泛。包含着作者在作画时往往蕴涵着深刻的含义,把自己的心情表现在一幅画中,使欣赏画的人产生共鸣。还有一些作品表现出了某一个时期特定的社会现象,蕴涵着社会矛盾,反映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尤其是在战争时期,也有一些作品是人们无法了解的只能凭感性去认识画家的意图,这些通常具有宝贵的文化和研究价值,例如凡篙晚年的作品,他晚年精神失常,画的一些画总是让人匪夷所思,而如今他的画举世闻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美术鉴赏课让我学到了许多,尤其是在欣赏古代绘画时。欣赏古代绘画,不能以现代的眼光去欣赏,而要结合历史,讲究意境。中国古代绘画有其发展历程。 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美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元化。现代美术与古代美术有着本质的差别,现代的美术更多的带有现代的气息,现代画也十分地简明、易懂;而古代美术却让我们很难理解,以现代人的眼光,我认为古画看上去很难让人产生共鸣,必须与历史结合起来,才有所体会。古画也并不讲究进大远小的规律,以人物画为例,重点人物通常占的比例较大,次要部分占的比例较小。 学了美术鉴赏,让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得到了提高,还学到了日常生活的一些小常识,让我时刻观察生活中的美,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展,短短的课堂让我学到可如此多的知识。在这课堂上也让我感受到了大学的气息。

中国美术赏析作业参考

中国美术赏析网上作业 第01章中国美术发展概况 1. 单选题中国绘画形成的第一个发展高峰是: A. 人物画 B. 水墨山水画 C. 写意花鸟画 D. 工笔花鸟画 2. 单选题美术发展的普遍规律包括以下哪些阶段: A. 初创 B. 繁荣 C. 衰败 D. A和B和C 第02章中国人物画的初创——顾恺之和阎立本 1. 单选题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顾恺之的“三绝”: A. “才绝” B. “痴绝” C. “画绝” D. “仙绝” 2. 多选题以下属于顾恺之的绘画作品是和: A. 《韩熙载夜宴图》 B. 《女史箴图》 C. 《清明上河图》 D. 《列女仁智传》 3. 单选题顾恺之之后人们对于绘画的评价标准变为: A. 色彩的运用 B. 透视 C. 真实 D. 传神 4. 单选题阎立本对绘画的最大贡献是: A. 创立了人物画派 B. 使绘画走入皇室 C. 使绘画摆脱了对文学的依附地位 D. 使绘画用以描述事件情节 5. 多选题以下属于阎立本的绘画作品是: A. 《步辇图》 B. 《写生珍禽图卷》 C. 《芙蓉锦鸡图》 D. 《萧翼赚兰亭图》 第03章中国道释人物画发展的高峰——吴道子 1. 单选题吴道子就被称为:

A. “诗圣” B. “书圣” C. “画圣” D. “文圣” 2. 单选题世界上规模最大、洞窟最多的佛教艺术圣地是: A. 卢浮宫 B. 故宫 C. 云冈石窟 D. 敦煌莫高窟 3. 多选题敦煌佛教的繁荣期艺术作品的特点有哪些: A. 艺术作品汉化,外来特征减少 B. 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 C. 注重人物个性的表现 D. 繁荣期的作品气势盛大 第04章敦煌石窟佛教人物赏析 1. 多选题敦煌石窟佛教艺术兴盛的原因有: A. 世界文明发展融合的结果 B. 中原汉族艺术风格对敦煌石窟艺术的影响 C. 敦煌佛教艺术的发展是佛教东渐的结果 D. 敦煌佛教艺术的发展是丝绸之路的结果 2. 多选题敦煌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有: A. 寺庙 B. 菩萨 C. 飞天 D. 本生画 3. 单选题本生画是: A. 记录当时历史故事的作品 B. 有菩萨形象的作品 C. 有飞天形象的作品 D. 描述释迦牟尼生前教化众生的种种善行的故事 第05章风俗人物画发展的高峰 1. 单选题风俗人物画是: A. 反映画家对生活想象的作品 B. 表现市井百态、风俗习惯、带有一定情节的人物画 C. 以风景为主要描绘题材 D. 描绘宫廷生活的作品 2. 单选题《虢国夫人游春图》的作者是: A. 周昉 B. 张萱 C. 顾闳中 D. 张择端 3. 单选题顾闳中的代表作是:

美术作品赏析

美术作品赏析 《美术》期末考查作业 朦胧之美 ——莫奈的《日出?印象》 我第一次看到这幅画是在高中的美术课上,那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这是一幅印象派的画作,给我们浏览了图片。现在在大学的美术课,我再一次看到这幅油画,跟以前一样我挺喜欢这种朦胧之美,所有的形象都是朦朦胧胧,没有写实的细节。 《日出?印象》是克劳德?莫奈所画的印象派的画作。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光学原理改变了画家对固有色的观念,由此他们开始在艺术上对光与色进行新的探索。其实在当时,人们还不接受“印象派”这一艺术流派,克劳德?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曾遭到一位记者地嘲讽说:“这幅作品很粗糙,过于随便,它完全就是凭印象胡乱画出来的,还有其他人附和着说,这些画家统统都是“印象主义”。没想到,这些挖苦的话,反而成全了这批画家,“印象派”随之诞生。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印象派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十九世纪后半叶到二十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作。 《日出?印象》是莫奈于1873年在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它描绘的是透过薄雾观望阿佛尔港口日出的景象。据了解,克劳德?莫奈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幅《日落》,绘画描绘出晨雾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种色彩赋予了水面无限的光辉,画出了水的流动感。整幅画作主要运用了水蓝色、淡蓝、红色、橙色和黑色。海水、天空、景物几乎采用了同一色系——蓝色,在轻松、无拘束的笔触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日出时, 海上雾气迷朦, 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 给人这种瞬间的感受。在蓝色为主打的背景色下,淡淡的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泼墨仙人图 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 今杭州) 。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 《泼墨仙人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可以说是梁楷与画院画风决绝后,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在绘画创作中所创“减笔”画之杰作。画面上的仙人除面目、胸部用细笔勾出神态外,其他部位皆用阔笔横涂竖扫,笔笔酣畅,墨色淋漓,豪放不羁,如入无人之境。 作者在构造人物形象时,有意夸张其头额部分,几乎占去面部的多半,而把五官挤在下部很小的面积上,垂眉细眼,扁鼻撇嘴,既显得醉态可掬,却又诙谐滑稽,令人发笑,以生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生命态度,极尽嬉笑怒骂之态。据画史记载:梁楷为人不拘小节,好酒,自得其乐,狂放不羁,且任性高傲,在艺术上有自己的创见,不肯随波逐流,因而有“梁疯子”之称。应该说梁楷所画的不是“仙人”,而是他自己的写照。梁楷在他艺术生涯的前期,曾受画院“格律”的严格训练,人物画继承李公麟之画风,后因作者本人的素质和历史因素,梁楷凭着这股“疯”劲,反对因循守旧,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造发展,因而他在中国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秋江渔隐图 轴,绢本,墨笔,纵:37厘米,横:29厘米 此图画面单纯,一老渔翁怀抱木桨,蜷伏在船头酣睡。小舟停泊在芦苇丛中。这幅作品体现了马远人物画创作的造诣,画处于静态的人物,已达到妙化入境的地步。老渔翁头部处理很见功底,眉、发、胡须的画法用的是传统的线描法,但对脸颊、鼻尖、眉宇、下唇、眼窝的晕染,却富有体积感,这在古代传统绘画里是一个突出而少见的表现手法,即使在马远其它人物画作品里也没这幅画运用得这么成功。另外,他能娴熟地用线条表现物象的质感,如水的轻盈、布衣的皱褶和船板的木质等。几枝将枯未枯的芦苇轻轻摇摆,秋风萧索,细波粼粼,渲染出一片静谧的秋意,画面气氛烘托较为成功。

公共艺术作品赏析报告

公共艺术作品赏析—— 嘉定南大街近孔庙雕塑群赏析报告 孔子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出色代表,位于嘉定城中心的孔庙是江南最大的孔庙,而上海又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现代化程度很高,孔庙边的一组雕塑让人眼前一亮,颇有人文气息。受时间与地理方面的限制,我选择这一组雕塑作为第一次公共艺术作品赏析报告的赏析对象。 一、位置 这一组雕塑位于上海大学嘉定校区附近,步行5分钟左右即可到达,具体位于嘉定南大街孔庙与汇龙潭公园西侧,清河路以南的嘉定南大街边,嘉定南、北大街以法华塔为中点,贯穿嘉定老城区,将城区一分为二,孔庙以及这组雕塑都位于法华塔以南,可谓正处城市中心地带。虽然位于城市中心,但嘉定南大街人流量不大,鲜有机动车辆经过,是个闹中取静之处,雕塑周围被绿化带簇拥。 二、形态与艺术性 这组雕塑由三件雕塑作品组成,从外观和质感上来看是木雕,具体材质有待进一步考证。这组雕塑从南至北依次是“言在肚里”、“读书乐”、“传统看现代”(因为雕塑的真实名字无从考证,我权且如此对他们命名)。每件雕塑作品相距大约八九米,大小在较远的地方便可看到,大小比真人略大,目测大约在1.2:1左右。 “言在肚里”展现的是一对母子,母亲在帮孩子整理衣服与书,书系在孩子的腰上,孩子正撩起衣服以便于母亲帮忙整理。雕塑整体感觉温馨,动作真实动人,可惜母亲的表情有些呆滞,略显不足。雕塑边有小诗一首: 言在肚里 千字文和百家姓 还有流传三字经 诗文字句装肚里 我家儿女初长成

“读书乐”展现的是一位穿着长衫的老学究眯细着眼睛,一手端着书本,全神贯注地吟读着书本,一手抚摸着左侧一个孩子的脑袋,似乎在教导身边的三个孩子读书。 雕塑左边较矮的那个孩子似乎年龄最小,书本卷起握在背后,正迷茫地望着老学究; 边上稍大的那个孩子似乎已经能读书识字,正全神贯注地看着自己手中的书本;右边那个被老学究抚摸的孩子,也卷拿着书本,正在试图看老学究手上的书,但老学究比他高太多,他似乎看得有些吃力。雕塑整体感觉和谐,师生融融,其乐无穷。雕塑边亦有小诗一首: 读书乐 古来诗书出圣贤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言传身教情谊深 “传统看现代”是三件作品中最传神的一件,展现的是一位身着长衫的老先生手捧书卷,呆着老式眼镜正聚精会神地看着面前一名青年女性使用电脑。青年女性穿着现代,落落大方地坐在一把现代的椅子上,背对老先生膝上放着笔记本电脑,双手似乎正在输入着什么。整个作品对比强烈,寓意突出,可惜雕塑的电脑等部位已经有些人为破坏的痕迹。 这组雕塑的造型艺术性一般,人物的动作还算自然,但在细节线条上有所欠缺,而表情并不特别传神。 三、内涵 我认为这组雕塑从形态上来看只能算一般,但胜在内涵深刻,意义深远。 “言在肚里”表现了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从母亲的动作与神态也可以看出她对孩子的关爱,展现出母爱的伟大。而配诗的题目言在肚里又与母亲帮孩子把书扎在肚子上的动作相符,点明了母亲希望孩子能够把知识学到肚子里去,意义通俗而真实,与现代的一些其他雕塑作品相比不做作。 “读书乐”表现了师生融融的场景,老师和学生们在一起,教学相长,其乐融融。

美术作品赏析

美术作品赏析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赏析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作品的介绍与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宋代绘画艺术的空前盛况及作品的伟大成就。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古代美术的门类及其艺术特征: 2.难点:用语言和文字评述经典作品。 3.兴趣点:优秀作品表现出的强烈美感。 三、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辨别本课作品的画种,并说出该画种的特点。 2.较高要求:临摹某件古代作品,并说出它的画种.做几点美术评述。 四、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表扬认真搜集古代美术作品和资料的学生。 五、导入新课:可以复习观赏艺术品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进行导入,针对不少学生面对一件古代美术作品不知如何欣赏,不知好在哪里的情况入手,激起学生兴趣。

六、讲授新课 (一)扳书课题: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二)出示本课学习提要: 1。中国古代绘画分为哪几类,各类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中国古代绘画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3。欣赏古代绘画的一般方法。 4。中国古代雕塑包括哪几部分, 5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的艺术特点及其作用。 (三)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 1、请学生读第18页第一自然段"中国。。。三大类",让全班同学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下波纹线。 2、请学生读课本有关自然段"中国。。。根本要求",让学生在"线条、传神"下画波纹线。 3、依次欣赏二幅人物画 《韩熙载夜图》《历代帝王图》 人物、题材、内容、形象特征、造型。 以传神为塑造形象的基本要求,分析人物动态表情及相关关系。 提炼主题思想。 概括地讲,基顺序为:题材内容--形象分析--造型--提炼主题-- 评价感受。 4、依次欣赏山水画 《溪山行旅图》板书:山水画特点:灵活性,概括性、情景交融。

中外美术作品鉴赏

中外美术作品鉴赏期末总结报告 美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精神产品,它有别于听觉艺术的音乐、语言艺术的文学,是具有造型性、可视性、静态性、物质性的一种空间艺术。美术是人类以精神力量来表现、创造和主宰世界的特殊载体,美术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对于美术和艺术的理解及鉴赏,是文化修养的一个重要部分。我深信,只有高度的文化建设,才能造就强盛的民族和国家,对于美和艺术的理解,是文化修养的一个重要部分,而“美育”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多接触艺术,人们对于美的鉴赏和理解力,是靠学习才能获得的——是知识所赐。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中外美术作品鉴赏》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这门课以PPT讲解和视频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我们了解到了美术欣赏的基本知识,对于中西绘画艺术、建筑艺术、雕塑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还欣赏了一些中外极具代表性的优秀美术作品。下面我将从绘画艺术、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对中国和西方的美术艺术进行分析对比。 一、中西绘画艺术 绘画,已成为美的象征。 绘画利用线条和色彩,通过平面描绘来展示丰富多彩的生活,它是一种视觉艺术,反映的是瞬间的生活。 中外绘画艺术的特点比较: 1、写实性的理性精神与写意性的艺术精神:西方绘画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写实性”即偏重于对客观对象的再现,从对象所处的环境,所受的光线照射,对象的外貌、色彩、比例等诸方面去尽可能酷似地把客观对象描绘出来,画家更多的关注对象的外貌形态,讲究光和色的调和,画的内容反而处于其次。中国绘画艺术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写意性,中国绘画艺术以具象写意蕴,中国画“画中有诗”、“以形写神”,追求象外之意,如画梅花,象征不畏严寒;画山水,往往是讴歌隐逸的思想。 2、从画的形式方面来看,中国画很少画裸体画,主要在于表现人物的姿态和特点,并不在于讲究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和肌肉外形的变化,中国画中的景物不重视也不着力描绘物体上的光和色彩的变化,不大注重形似,注重的是描绘景物的神韵和性格,注重神似,并且可以不受透视法的约束,突破了空间的约束,中国画善于将画与文学、书法、印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艺术整体。西方画则不然,不仅有裸体画,而且对人体各部位的比例、肌

美术作品鉴赏报告

美术作品鉴赏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土建类班级:土建101 班姓名:王世涛学号:1008070141

一、赏析范宽《溪山行旅图》 首先先来介绍下我们的作者范宽。范宽,北宋画家。一名中正,字仲立。华原人(今陕西耀县),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或作关中人。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北宋早期,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1年)尚在。性情宽缓,气度阔大,人呼之“范宽”。 他画山水初学荆浩及李成已甚精妙,既而领悟到:“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诸物者,未若师诸心。”于是范宽深入自然山川,长期居留于太华、终南诸山,观察体验云烟惨淡,风月阴霁不同自然气候下山水的形态变化,终于创造了与李成迥然不同的壮美景色,又擅画雪景。他所画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又用碎而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山石,山麓画以丛生的密林,成功地刻画出北方关陕地

区“山峦浑厚,势状雄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宣和画谱》是这样记述他的:“风仪峭古,进止疏野,性嗜酒,落魄不拘世故”。如此狂放不羁的个性,也促成他在始学李成之后,感悟“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于是移居终南(秦岭主峰)、太华(华山),危坐终日,默与神遇,所以世人皆称范宽“善与山水传神”。所谓“师诸心”,也即唐代画家张躁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在追求一种个人身心与大自然融浑一体的理想境界。其画下笔雄强,墨色深厚,峰峦高峻,气势逼人,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山体积墨黑重,黄宾虹云“如行夜山”,由此大悟用墨之妙。后人将范宽与李成、关仝并称为北宋三大山水画家。存世作品还有《雪山阁楼图》(波士顿美术馆藏)、《雪山萧寺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等图。 现在主要来赏析《溪山行旅图》,当你站在它的面前,只见一堵巨大的绝壁冲天而起,巍然挺立,一线瀑布从峭壁深处飞泻直下,幻化成轻烟薄雾;高山下,巨石坚凝,杂树丰茂;绿荫里,萧萧寺观,隐约可见;乱石中,涓涓流泉,水若有声。这一切构成了气势崚嶒而又高远宁静的景象。一行商旅蹇驴从密林中缓缓走来,得得的蹄声敲破了空谷岑寂……此刻,我们仿佛也随着这清脆的声音的起落走进了画面,投入到崇山峻岭的怀抱中,听凭那林间的风声吹去尘世的喧嚣,,溪涧的清流涤尽心灵的杂念…… 《溪山行旅图》让人感受到恢弘博大而又逼真动人的气象.沉沉的绝壁.一线瀑布成了画眼,承上启下,使山峰充满灵气.浮动的山岚横过画面,造成了前后的空间感. 左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