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说课稿-人教版优教案

二次函数说课稿-人教版优教案
二次函数说课稿-人教版优教案

二次函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函数是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模型,应用非常广泛,许多实际问题往往可以归结为二次函数加以研究. 在历年来的中考题中二次函数也占有较大比例。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过了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学生对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已经有一个基础的认识。本章内容,既是对之前所学函数知识的一个补充,又是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的基础。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而本节课的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数学思考:通过用二次函数表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模型思想,建立符号意识。

问题解决:能应用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及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重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学会用函数描述实际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教学难点确定为由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解析式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二、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采用自学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自学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会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利于终身学习。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给他们一个平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展示交流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构建。

学法分析: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导学中有目标、有计划地独立学习,互相讨论,互相交流,合作探究,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执

行任务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实践、讨论、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情境导学—自学梳理—合作解疑—点拨校正—巩固应用—归纳小结—达标检测”七环节进行教学.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学

根据学习内容的安排和需要,本节课我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

.什么叫函数我们之前学过了那些函数它们的形式是怎样的

k, ≠) (板书)

(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x

【设计意图】复习这些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弄清自变量、函数、常量等概念,加深对函数定义的理解.以备与二次函数进行比较.

.为了引出新课,我有安排了引言中正方体的表面积问题:设正方体的棱长为,表面积为。与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

对于的每一个值,都有一个对应值,即是的函数。比较这个函数与我们之前学习的函数相同吗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函数——二次函数(教师板书)

(二)自学梳理

.课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能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能应用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

独立按照自学提纲解决课本的两个问题: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将自学提纲设计成问题串的形式

问题多边形的对角线数与边数有什么关系

自学提纲:(出示多边形图形)由图形可以想出,如果多边形有条边,那么它有个顶点。从一个顶点出发,连接与这点不相邻的各顶点,可以作条对角线。连接相同两个顶点的对角线是同一条对角线,所以对角线总数为.所以多边形的对角线数与边数的关系

问题某工厂一种产品现在的年产量是件,计划今后两年增加产量。如果每年都比上年的产量增加倍,那么两年后这种产品的产量将随所规定的值而确定,与之间的关系应怎样表示

自学提纲:如果每年都比上年的产量增加倍,则一年后的产量是现在产量的倍,这种产品现在的年产量是件,一年后的产量是件。两年后的产量又是一年后产量的倍,所以两年后的产量是件。即与之间的关系表示为

本环节教师在导学案中提前设计了自学提纲,让学生有目标的带着问题去看书学习,查找自己所要问题的答案并记录自己的不解与困惑,这就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要现场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目标、要求,督促学生看书思考,帮助学生控制时间和进度,对自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启发学生主动质疑、理解新知识,初步释解疑惑。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难、检查自学提纲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供合作解疑时用。

(三)合作解疑

.将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拿到小组来合作解决,并交流自学提纲,确定组内最佳答案,向全班同学汇报。(教师板书所列出的函数关系式)

.教师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我们刚才由几个实际问题得出的三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点与一次函数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归纳概括。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列出关系式,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出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联系: ()函数解析式均为整式(这表明这种函数与一次函数有共同的特征)。()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这与一次函数不同)。本环节的“合作”分为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两个层次。无论学生遇到的困惑还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先由小组互相交流,尝

试解决。当学生解决不了时,教师再进行点拨。

(四)点拨校正

二次函数的定义:形如 (≠,, , 为常数)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称:叫做二次项,为二次项系数,叫做一次项,为一次项系数,为常数项。

概念辨析:

1、二次函数即是关于的二次多项式(关于的代数式一定要是整

式)。

2、在中自变量是,它的取值范围是一切实数。但在实际问题中,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实际问题有意义的值。(如引例中要求>)

3、为什么二次函数定义中要求≠

(若,+就不是关于的二次多项式了)

、和是否可以为零

由例可知,和均可为零.

若,则+;

若,则+;

若,则.

注明:以上三种形式都是二次函数的特殊形式,而是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设计意图】这里强调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其特征,为接下来的判断二次函数做好铺垫。

(五)巩固应用

.判断: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哪些不是二次函数若是二次函数,指出、、.

()()2 () x x y 1

2+

= ()2 ()()2 2

() π2 () 2 ()++(可指出是关于的二次函数)

、关于的函数 是二次函数, 求的值. 【设计意图】理论学习完二次函数的概念后,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什么样的函数是二次函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

.教科书书后练习

学生可独自先做这些习题,教师通过巡视、判阅以及组长判或小组交换判等形式发现学生问题,反馈学习情况,对于个别错误采用“兵教1)2(++-=mx m y m

兵、一对一”的形式辅导校正,对于共性问题由教师予以点拨校正。设计多层次、多形式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并巩固所学的新知识,促进解题技能技巧的形成, 实现知识迁移和能力的发展,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六)归纳小结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由学生首先小结,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充和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来谈本节课的收获,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及其本质内容进行再认识,对自己掌握的知识,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归类链接,重新整合,构建符合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自我小结的良好习惯,将知识进行整理并系统化。而且由此可了解到学生还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补充。作为教师要站在更高层面适时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对解题策略、思想方法进行点拨提升,形成本节课的知识体系规律,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七)达标检测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的和是10cm。

()当它的一条直角边的长为4.5cm时,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设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其中一条直角边为,求关于的函数关系式。

、下列函数中是二次函数的是( )

1 C √

.函数 () 是二次函数的条件是( )

是常数,且≠是常数,且≠0 C 是常数,且≠为任何实数

下课前几分钟的时间,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课堂检测,通过使学生做练习题来加深对本节知识的【设计意图】理解、运用,来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并由此确定哪些知识点应再次强调。

作业布置:

[设计意图]: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学会归纳反思。培养科学的认知习惯,作业布置注重了分层,让探究延伸到课外。

最后,我来讲讲我的板书设计。从教学板书看,我力求简明清晰地体现教学思路,突出教学重、难点,强调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容易忽视的东西,让学生顺利学好本节内容,对下节内容有良好的铺垫。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不成熟的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同

仁多多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同仁,谢谢。

《二次函数》说课稿

《二次函数》说课稿 课题:22.1二次函数(第一节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二次函数是沪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八年级已经学过了函数及一次函数的内容,对于函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从一次函数的学习来看,学习一种函数大致包括以下内容: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这种函数;探索这种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利用这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探索这种函数与相应方程不等式的关系。本章“二次函数”的学习也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于使学生认识并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的关系,为二次函数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目的要求: (1)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让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后,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3)知道实际问题中存在的二次函数关系中,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要求。 (4)把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相联系,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二次函数的概念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难点: 具体的分析、确定实际问题中函数关系式 二.教法、学法分析: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1、教法研究 教学中教师应当暴露概念的再创造过程,鼓励学生不但要动口、动脑,而且要动手,学生经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形成自己的经验、猜想,产生对结论的感知,这不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以提高,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节课的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2、学法研究 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往往还是比较具象的,要让他们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充分体验问题的发现、解决及最终表述的方式方法,遇到困难可以和同伴、老师进行交流甚至争论,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体验获得学习的快乐。 3、教学方式 (1)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的加深,所以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在问题一、二中放手让学生先去探究探究两个问题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得到具体的关系式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关系式都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可以和多项式中的二次三项式或一元二次方程比较认识,并最终得出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及二次项系数的取值为什么不为零的道理。

二次函数培优专项练习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个单位,所得到的图象对应的二次函数关系式是 2)1(2-+=x y 则原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2.二次函数的图象顶点坐标为(2,1),形状开品与 抛物线y= - 2x 2 相同,这个函数解析式为________。 3.如果函数1)3(2 32 ++-=+-kx x k y k k 是二次函数, 则k 的值是______ 4.已知点11()x y ,,22()x y ,均在抛物线2 1y x =-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12y y =,则12x x = B .若12x x =-,则12y y =- C .若120x x <<,则12y y > D .若120x x <<,则12y y > 5. 抛物线 c bx x y ++=2 图像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所得图像的解析式为 322--=x x y ,则b 、c 的值为 A . b=2, c=2 B. b=2,c=0 C . b= -2,c=-1 D. b= -3, c=2 ★6.抛物线5)43()1(2 2+--++=x m m x m y 以Y 轴为对称轴则。M = 7.二次函数52 -+=a ax y 的图象顶点在Y 轴负半轴上。且函数值有最小值,则m 的取值范围是 8.函数245 (5)21a a y a x x ++=-+-, 当a =_______时, 它是一次函数; 当a =_______时, 它是二次函数. 9.抛物线2 )13(-=x y 当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 大 10.抛物线42 ++=ax x y 的顶点在X 轴上,则a 值为 ★11.已知二次函数2 )3(2--=x y ,当X 取1x 和2x 时函数值相等,当X 取1x +2x 时函数值为 12.若二次函数k ax y +=2 ,当X 取X1和X2(21x x ≠) 时函数值相等,则当X 取X1+X2时,函数值为 13.若函数2)3(-=x a y 过(2.9)点,则当X =4 时函数值Y = ★14.若函数k h x y ---=2 )(的顶点在第二象限则, h 0 ,k 0 15.已知二次函数当x=2时Y 有最大值是1.且过(3.0)点求解析式? 16.将121222--=x x y 变为n m x a y +-=2)(的 形式,则n m ?=_____。 ★17. 已知抛物线在X 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6.且顶点 的顶点到x 轴的距离是3, 那么c 的值等于( ) (A )8 (B )14 (C )8或14 (D )-8或-14 19.二次函数y=x 2 -(12-k)x+12,当x>1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x<1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则k 的值应取( ) (A )12 (B )11 (C )10 (D )9 20.若0 B.1a < C.1a ≥ D.1a ≤ 30.抛物线y= (k 2-2)x 2 +m-4kx 的对称轴是直线x=2,且它的最低点在直线y= - 2 1 +2上,求函数解析式。 31.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交点(2,0)(-1,0)与y 轴交点是(0,-1)求解析式及顶点坐标。 32.y= ax 2 +bx+c 图象与x 轴交于A 、B 与y 轴交于C ,OA=2,OB=1 ,OC=1,求函数解析式 32.抛物线562 -+-=x x y 与x 轴交点为A ,B ,(A 在B 左侧)顶点为C.与Y 轴交于点D (1)求△ABC 的面积。 (2)若在抛物线上有一点M ,使△ABM 的面积是△ABC 的面积的2倍。求M 点坐标(得分点的把握) (3)在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 △QAC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Q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四边形PBAC 是等腰 梯形,若存在,求出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2.1.1 二次函数说课稿(说课稿)

22.1.1 二次函数说课稿(一)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二次函数是沪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八年级已经学过了函数及一次函数的内容,对于函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从一次函数的学习来看,学习一种函数大致包括以下内容: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这种函数;探索这种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利用这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探索这种函数与相应方程不等式的关系。本章“二次函数”的学习也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于使学生认识并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的关系,为二次函数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目的要求: (1)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让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后,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3)知道实际问题中存在的二次函数关系中,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要求。 (4)把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相联系,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二次函数的概念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难点: 具体的分析、确定实际问题中函数关系式二.教法、学法分析: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1、教法研究 教学中教师应当暴露概念的再创造过程,鼓励学生不但要动口、动脑,而且要动手,学生经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形成自己的经验、猜想,产生对结论的感知,这不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以提高,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节课的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2、学法研究 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往往还是比较具象的,要让他们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充分体验问题的发现、解决及最终表述的方式方法,遇到困难可以和同伴、老师进行交流甚至争论,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体验获得学习的快乐。 3、教学方式 (1)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

二次函数培优专题一(图像与性质)

二次函数培优专题一(图像和性质)姓名: 一:填空题: 1.若y =(2-m )2 3 m x -是二次函数,且开口向上,则m 的值为__________. 2.抛物线y =x 2+8x -4与直线x =4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___. 3.若抛物线y =(k +2)x 2+(k -2)x +(k 2+k -2)经过原点,则k =________. 4.已知点P (a ,m )和Q (b ,m )是抛物线y =2x 2+4x -3上的两个不同点,则a +b =_____. 5.函数y =mx 2+x -2m (m 是常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有_____个. 二、选择题: 6.如果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如图4所示,那么二次函数y =kx 2-k 2x -1的图象大致为( ) 7.函数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是 ( ) 8.二次函数y =x 2-(12-k )x +12,当x >1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1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则k 的值应取( ).A .12 B .11 C .10 D .9 9.如果抛物线y =x 2-6x +c -2的顶点到x 轴的距离是3,那么c 的值等于( ). A .8 B .14 C .8或14 D .-8或-14 10.若0

培优二次函数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

一、二次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已知:如图,抛物线y=ax2+bx+c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0,6),B(6,0),C(﹣2,0),点P是线段AB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PAB的面积有最大值? (3)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线段AB于点D,再过点P做PE∥x轴交抛物线于点E,连结DE,请问是否存在点P使△P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抛物线解析式为y=﹣1 2 x2+2x+6;(2)当t=3时,△PAB的面积有最大值; (3)点P(4,6). 【解析】 【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进行求解即可得; (2)作PM⊥OB与点M,交AB于点N,作AG⊥PM,先求出直线AB解析式为y=﹣x+6, 设P(t,﹣1 2 t2+2t+6),则N(t,﹣t+6),由 S△PAB=S△PAN+S△PBN=1 2 PN?AG+ 1 2 PN?BM= 1 2 PN?OB列出关于t的函数表达式,利用二次函数 的性质求解可得; (3)由PH⊥OB知DH∥AO,据此由OA=OB=6得∠BDH=∠BAO=45°,结合∠DPE=90°知若△P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EDP=45°,从而得出点E与点A重合,求出y=6时x的值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1)∵抛物线过点B(6,0)、C(﹣2,0), ∴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6)(x+2), 将点A(0,6)代入,得:﹣12a=6, 解得:a=﹣1 2 , 所以抛物线解析式为y=﹣1 2 (x﹣6)(x+2)=﹣ 1 2 x2+2x+6; (2)如图1,过点P作PM⊥OB与点M,交AB于点N,作AG⊥PM于点G,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说课稿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说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本章知识要点] .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二次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意义,并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3.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通过图象和关系式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4.会运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 5.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6.会通过对现实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能运用二次函数及其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6.1二次函数

[本课知识要点] 通过具体问题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mm及创新思维] (1)正方形边长为a(cm),它的面积s(cm2)是多少? (2)矩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如果将其长与宽都增加x厘米,则面积增加y平方厘米,试写出y与x的关系式. 请观察上面列出的两个式子,它们是不是函数?为什么?如果是函数,请你结合学习一次函数概念的经验,给它下个定义. [实践与探索] 例1.m取哪些值时,函数是以x 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 分析若函数是二次函数,须满足的条件是:. 解若函数是二次函数,则 .

解得,且. 因此,当,且时,函数是二次函数. 回顾与反思形如的函数只有在的条件下才是二次函数. 探索若函数是以x为自变量的一次函数,则m取哪些值? 例2.写出下列各函数关系,并判断它们是什么类型的函数. (1)写出正方体的表面积S(cm2)与正方体棱长a(cm)之间的函数关系; (2)写出圆的面积y(cm2)与它的周长x(cm)之间的函数关系; (3)某种储蓄的年利率是%,存入10000元本金,若不计利息,求本息和y (元)与所存年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 (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和为26cm,求菱形的面积S(cm2)与一对角线长x(cm)之间的函数关系. 解(1)由题意,得,其中S是a的二次函数; (2)由题意,得,其中y是x的二次函数;

最新中考数学专题培优:二次函数综合应用(含答案)

2020年中考数学专题培优 二次函数综合应用(含答案) 一、解答题(共有7道小题) 1.如图,直线1y x =+与x 轴教育点A ,切经过点B(4,m)。点C 在y 轴负半轴上,满足OA=OC ,抛物线 () 20y ax bx c a =++≠经过A 、B 、C 三点,且与x 轴的另一交点为D 。 (1)球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一点P ,使PA+ PC 的和最小。求出点P 的坐标。 2.如图,已知二次函数2 2y ax x c = + + 的图象经过点C(0,3),与x 轴分别交于点A ,点B(3, 0).点P 是直线BC 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 (1)求二次函数 2 2y ax x c = + + 的表达式; (2)连接PO ,PC ,并把△POC 沿y 轴翻折,得到四边形POP′C .若四边形POP′C 为菱形, 请求出此时点P 的坐标; (3)当点P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CPB 的面积最大?求出此时P 点的坐标和四边形ACPB 的最大面积. 3.如图,已知二次函数 2 = + + y ax bx c 的图象与x 轴相交于A(-1,0),B(3,0)两点,与y 轴相交于点C(0,-3). y x C D B A O x y P B A C O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若P 是第四象限内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上任意一点,PH ⊥x 轴于点H ,与BC 交于点M ,连接PC . ①求线段PM 的最大值; ②当△PCM 是以PM 为一腰的等腰三角形时,求点P 的坐标.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265=- + - y x x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 y 轴交于点C ,其顶点为P ,连接PA 、AC 、CP ,过点C 作y 轴的垂线l . (1)求点P ,C 的坐标; (2)直线l 上是否存在点Q ,使△PBQ 的面积等于△PAC 的面积的2倍?若存在,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如图,已知二次函数2 2y ax x c = + + 的图象经过点C(0,3),与x 轴分别交于点A ,点B(3, 0).点P 是直线BC 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 (1)求二次函数 2 2y ax x c = + + 的表达式; (2)连接PO ,PC ,并把△POC 沿y 轴翻折,得到四边形POP′C .若四边形POP′C 为菱形,请求出此时点P 的坐标; (3)当点P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CPB 的面积最大?求出此时P 点的坐标和四边形ACPB 的最大面积. y x M C A O B P H y x D B A l C P O x y P B A C O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下《二次函数图像》说课稿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精品教学资料 二次函数图像说课稿(市级一等奖)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二次函数的图像》,这是北师大版必修1第二章的第四节课。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内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逐一分析说明。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课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概括地讲,二次函数的图像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地位体现在它的思想的基础性。一方面,本节课是对初中有关内容的深化,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的性质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二次函数解析式中的系数由常数转变为参数,使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像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能培养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定位。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新课程标准精神和高一学生心理认知特征,我确定了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第一个层面是基础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中a、b、c、k、h的

作用,能熟练地对二次函数的一般式进行配方,会对图像进行平移变换,领会研究二次函数图像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与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和作图能力;第二个层面是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作图、观察、比较、归纳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养成即能自主探索,又能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第三个层面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感受探索与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二次函数各系数对图像和形状的影响,利用二次函数图像平移的特例分析过程,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划归思想。难点是图像的平移变换,关键是二次函数顶点式中h、k的正负取值对函数图像平移变换的影响。 二、教法学法分析: 数学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美好情感的重要学科,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解题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会学习、乐于学习,感受数学学科的人文思想,感受数学的自然美。为了更好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和“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紧紧围绕教师组织——启发引导,学生

二次函数说课稿

《二次函数》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来到这里和大家一块儿交流。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二次函数》,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谈自己的看法。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函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是实际生活中数学建模的重要工具,二次函数的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的教学,在函数的教学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已学一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的复习,又是对二次函数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为将来二次函数一般情形的教学乃至高中阶段函数的教学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1) 掌握二此函数的概念并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与技能目标] (2)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应用,以及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类比、转化等学习数学的方法,养成既能自主探索,又能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过程与方法目标] (3)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感受探索与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二次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 难点:本节“合作学习”涉及的实际问题有的较为复杂,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 4、学情分析 ①学生已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的画法,以及它们图象的性质。②学生个性活泼,积极性高,初步具有对数学问题进行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③初三学生程度参差不齐,两极分化已形成。 二、教法学法分析 1` 教法(关键词:情境、探究、分层)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初三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以“探究式”体验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同学的合作帮助下,通过探究发现,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着眼于引导,学生着眼于探索,侧重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思维的训练。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分层施教。 2、学法(关键词:类比、自主、合作)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认知水平,遵循“教必须以学为立足点”的教育理念,让每一个学生自主参与整堂课的知识构建。在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类比迁移,对照学习。以自主探索为主,学会合作交流,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由“学会”变“会学”和“乐学”。 3、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呈现抛物线和谐、对称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热情,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过程 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发现、验证的过程,根据新课标要求,根据“以人为

二次函数培优经典题

112O x y 培优训练五(二次函数1) 1、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条抛物线有相同的对称轴,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m =n ,k >h B .m =n ,k <h C .m >n ,k =h D .m <n ,k =h 2、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它与x 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1,0),(3,0).对于下列命题:①b ﹣2a =0;②abc <0;③a ﹣2b +4c <0;④8a +c >0.其中正确的有( ) A . 3个 B . 2个 C . 1个 D . 0个 3、如图,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像与y 轴正半轴相交,其顶点坐标 为(1,12 ),下列结论:①0ac <;②0a b +=; ③244ac b a -=;④0a b c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 1 B . 2 C . 3 D . 4 4、若二次函数c x x y +-=62的图象经过A (-1,y 1)、B (2,y 2)、C (23+,y 3)三点,则关于y 1、y 2、y 3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y 1>y 2>y 3 B .y 1>y 3>y 2 C .y 2>y 1>y 3 D .y 3>y 1>y 2 5、如图,一次函数)0(1≠+=k n kx y 与二次函数 )0(22≠++=a c bx ax y 的图象相交于A (1-,5)、B (9,2)两点,则关 于x 的不等式c bx ax n kx ++≥+2 的解集为 A 、91≤≤-x B 、91<≤-x C 、91≤<-x D 、1-≤x 或9≥x 6.如图,已知:直线3+-=x y 交x 轴于点A ,交y 轴于点B ,抛物线y=ax 2+bx+c 经过A 、

培优 易错 难题二次函数辅导专题训练附答案

一、二次函数 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已知抛物线26y x x c =-++. (1)若该抛物线与x 轴有公共点,求c 的取值范围; (Ⅱ)设该抛物线与直线21y x =+交于M ,N 两点,若MN =C 的值; (Ⅲ)点P ,点Q 是抛物线上位于第一象限的不同两点,,PA QB 都垂直于x 轴,垂足分别为A ,B ,若OPA OQB ???,求c 的取值范围. 【答案】(I )9c -;(Ⅱ)2c =-;(Ⅲ)c 的取值范围是21 74 c -<< 【解析】 【分析】 (1) 抛物线与x 轴有公共点,则判别式为非负数,列不等式求解即可; (2)求出二次函数与直线的交点,并根据勾股定理求出MN 的长度,列方程即可求解; (3)由OPA OQB ???可知,P ,Q 两点的坐标特点,设坐标得到设点P 的坐标为(, )m n ,则点Q 的坐标为(,)n m ,代入二次函数,得到n,m 的关系,则只需保证该方程有正根即可求解. 【详解】 解:(I )∵抛物线2 6y x x c =-++与x 轴有交点, ∴一元二次方程260x x c -++=有实根。 240b ac ∴?=-,即264(1)0c -?-?.解得9c - (Ⅱ)根据题意,设()()1122,21,,21M x x N x x ++ 由2621 y x x c y x ?=-++?=+?,消去y ,得2410x x c -+-= ①. 由2 (4)4(1)1240c c ?=---=+>,得3c >-. ∴方程①的解为1222x x == ()()()()2 2 2 21212122121520(3)MN x x x x x x c ∴=-++-+=-=+???? 20(3)20c ∴+=,解得2c =- (Ⅲ)设点P 的坐标为(, )m n ,则点Q 的坐标为(,)n m ,且0, 0,m n m n >>≠, 2266m m c n n n c m ?-++=∴?-++=?,两式相减,得227()0n m m n -+-=,即()(7)0m n m n -+-= 7m n ∴+=,即7n m =- 2770m m c ∴-+-=,其中07m << 由0?,即2 74(1)(7)0c -?-?-,得214 c - .

【北师大版】初三九年级数学下册《二次函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精编说课稿

二次函数 一、说课内容: 北师版九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二次函数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最后一个具体的函数,也是最重要的,在历年来的中考题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而本节课的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2、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经历二次函数概念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3、教学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4、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解析式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三、教法学法设计: 1、从创设情境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伏教学过程 2、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顺势教学过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函数?我们之前学过了那些函数? 2.它们的形式是怎样的? 3.一次函数(y=kx+b)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常量是什么?为什么要有k≠0的条件? k值对函数性质有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复习这些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弄清自变量、函数、常量等概念,加深对函数定义的理解.强调k≠0的条件,以备与二次函数中的a进行比较. (二)引入新课 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在某变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我们已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看下面三个例子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例1、(1)圆的半径是r(cm)时,面积s (cm2)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次函数说课稿Microsoft Word 文档

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说课稿 教材分析: 在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的需要看,有关函数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讨论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时越来越多地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函数的内容在其中有相当的地位,二次函数更是重中之重。而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概念和二次函数y=ax、y=ax+h、y=a(x-h) (a≠0)的图象和性质。因此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过二次函数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图象变换的观点把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经过一定的平移变换,而得到二次函数y=a(x-h) +k (h≠0,k≠0)的图象。从特殊到一般,最终得到二次函数y=ax +bx+c的图象。这样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突出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课设计时体现“问题情境创设—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回顾、延伸”的教学理念。特别在探究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教师课件演示,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发展与应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让学生主动参与,在活动中感悟,在问题中创造,在讨论中生成、发展。努力呈现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品质。教师应向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转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二次函数y=a(x-h) +k的图象的作法及性质,进一步了解二次函数y=a(x-h) +k (h≠0,k≠0)与二次函数y=ax(a≠0)图象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作图、观察、分析进一步理解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向学生渗透事物总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策略:应用“指导--自主”学习。 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二次函数y=a(x-h) +k(h≠0,k≠0)图象的作法和性质; 难点:二次函数y=ax的图象向二次函数y=a(x-h) +k(h≠0,k≠0)的图象的转化过程。 教学流程:

二次函数专题培优(含答案)

二次函数专题复习 一、二次函数概念: 1.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2y ax bx c =++(a b c ,,是常数,0a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这里需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0a ≠,而b c ,可以为零.二次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2. 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结构特征: ⑴ 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 的二次式,x 的最高次数是2. ⑵ a b c ,,是常数,a 是二次项系数,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二、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 1. 二次函数基本形式:2y ax =的性质: a 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2. 2y ax c =+的性质: 上加下减。 3. ()2 y a x h =-的性质: 左加右减。

4. ()2 y a x h k =-+的性质: 三、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 1. 平移步骤: 方法一:⑴ 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成顶点式()2 y a x h k =-+,确定其顶点坐标()h k ,; ⑵ 保持抛物线2y ax =的形状不变,将其顶点平移到()h k , 处,具体平移方法如下: 【或左(h <0)】向右(h >0)【或左(h 平移|k|个单位 2. 平移规律 在原有函数的基础上“h 值正右移,负左移;k 值正上移,负下移”. 概括成八个字“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方法二: ⑴c bx ax y ++=2 沿y 轴平移:向上(下)平移m 个单位,c bx ax y ++=2 变成 m c bx ax y +++=2(或m c bx ax y -++=2) ⑵c bx ax y ++=2 沿轴平移:向左(右)平移m 个单位,c bx ax y ++=2 变成 c m x b m x a y ++++=)()(2(或c m x b m x a y +-+-=)()(2) 四、二次函数()2 y a x h k =-+与2y ax bx c =++的比较 从解析式上看,()2 y a x h k =-+与2y ax bx c =++是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后者通过配方可以得到前者,即2 2424b ac b y a x a a -? ?=++ ??? ,其中2424b ac b h k a a -=-= ,.

二次函数 说课稿

二次函数说课稿 一、说课内容: 冀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0章第一节二次函数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最后一个具体的函数,也是最重要的,在历年来的中考题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而本节课的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经历二次函数概念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3、教学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4、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解析式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三、教法学法设计:

1、从创设情境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伏教学过程 2、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顺势教学过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函数?我们之前学过了那些函数? 2.它们的形式是怎样的? 3.一次函数(y=kx+b)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常量是什么?为什么要有k≠0的条件?k值对函数性质有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复习这些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弄清自变量、函数、常量等概念,加深对函数定义的理解.强调k≠0的条件,以备与二次函数中的a进行比较. (二)引入新课 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在某变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我们已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看下面三个例子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例1、(1)圆的半径是r(cm)时,面积s (cm2)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例2、用周长为2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场地面积y(m2)与矩形一边长x(m)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例3、设人民币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是x,一年到期后,银行将本金和利息自动按一年定期储蓄转存。如果存款额是100元,那么请问两年后的本息和y(元)与x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不考虑利息税)? 教师提问:以上三个例子所列出的函数与一次函数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

二次函数的概念说课稿(自用)

二次函数的概念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今天早上我授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第一节“二次函数的概念”。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教法及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课后反思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章在八年级下册已经介绍函数的有关概念与一次函数的基础上,介绍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讨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运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本节课的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学生进入九年级之后,平时上课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爱发表自己的见解。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对函数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 —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以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下,特制

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能应用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体会二次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交流意识,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热情。. 由于二次函数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以后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所以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在本节课的探究过程中,理解、分析实际问题并将其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模型,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将在思维上产生一定的困惑。所以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 教学难点:将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模型. 四、教法及学法分析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本节课我采用启发、讨论以及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通过基础的练习题目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二次函数的复习优秀说课稿

二次函数的复习优秀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1)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二次函数在初中函数的教学中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初中代数内容的引申,更为高中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圆锥曲线奠定基础。在历届上海市中考试题中,二次函数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2)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对学生基本数学思想和素养的形成起推动作用。 (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复习,掌握各类形式的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解方法和思路,能够一题多解,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能运用数学思想解决有关二次函数的综合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解决综合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用powerpoint制作动画增加直观效果,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数学之美。在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感受探索与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各类形式的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解方法和思路 学习难点:1、运用数学思想解决有关二次函数的综合问题 2、运用数形结合思想,选用恰当的数学关系式解决几何问题。 二、教学方法 1、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渗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初三学生的求知欲心理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开展教学,形成学生自动、生生助动、师生互动,教师着眼于引导,学生着眼于探索,侧重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思维的训练。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分层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知识,能力得到提高。 2、采用表格形式,将知识点归纳,让学生通过这个表格很容易看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让学生形成以清晰、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 3、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既直观、生动地反映图形变换,增强教学的条理性和形象性,又丰富了课堂的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学法指导

二次函数培优专题训练

二次函数培优专题训练 一、实际应用专题 例题1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每涨价1元,每星期少卖出10件;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 例题2 小华的爸爸在国际商贸城开专卖店专销某种品牌的计算器,进价12元∕只,售价20元∕只.为了促销,专卖店决定凡是买10只以上的,每多买一只,售价就降低0.10元(例如:某人买20只计算器,于是每只降价0.10×(20-10)=1元,就可以按19元∕只的价格购买),但是最低价为16元∕只.(1)顾客一次至少买多少只,才能以最低价购买? (2)写出当一次购买x只时(x>10),利润y(元)与购买量x(只)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星期天,小华来到专卖店勤工俭学,上午做成了两笔生意,一是向顾客甲卖了46只,二是向顾客乙卖了50只,记账时小华发现卖50只反而比卖46只赚的钱少.为了使每次卖得越多赚钱越多,在其他促销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最低价16元∕只至少要提高到多少?为什么? 例题3(2010?恩施州)恩施州绿色、富硒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颇具竞争力,其中香菇远销日本和韩国等地.上市时,外商李经理按市场价格10元/千克在我州收购了2000千克香菇存放入冷库中.据预测,香菇的市场价格每天每千克将上涨0.5元,但冷库存放这批香菇时每天需要支出各种费用合计340元,而且香菇在冷库中最多保存110天,同时,平均每天有6千克的香菇损坏不能出售. (1)若存放x天后,将这批香菇一次性出售,设这批香菇的销售总金额为y元,试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李经理想获得利润22500元,需将这批香菇存放多少天后出售?(利润=销售总金额-收购成本-各种费用) (3)李经理将这批香菇存放多少天后出售可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