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_王铁昆

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_王铁昆
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_王铁昆

现代汉语题库

绪论 一、填空题 1.语言是一定语音和一定语义的结合体,是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符号体系。 2.按照信息论的观点,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就是信息交流的过程,也就是通过信息的编码、发出、传递、接收、解码的过程。 3.恩格斯曾经说过,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 4.从语言自身的特点看,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汇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符号体系。 5.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就是人类的语言。 6.现代汉语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狭义的语言学是指研究普通话的科学,而广义的语言学在此基础上还包括方言的研究。 7.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又叫普通话,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_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8.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其中书面语依赖口语而存在,口语是书面语的存在基础,先有口语而后才有书面语。 9.“五四”以来开展的“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促进了书面语和口语的结合。 10.方言是某一地区内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它是全民语言的分支,是语言的地方变体。 11.北方方言是以北京为中心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它又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分别是华北东北、西北、西南、江淮。 12.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且使之消除各个方面存在的一些差异。 13.1973年12月8日,联合国大会第28届会议一致通过,把汉语列为联合国和安理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其余的是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 14.普通话的“四用语”是教学用语、工作用语、宣传用语、交际用语。 15.普通话的三级标准是相当标准的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很少差错;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方言不太重,词汇、语法较少差错;一般普通话,不同方言区的人能够听懂。 16.现代汉语课的内容包括六个部分,有_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 17.现代汉语的方言按照历史渊源和目前的特点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共七种方言。 18.与印欧语和古代汉语比较,现代汉语总的特点是:语音元音占优势,每个音节都有声调,词汇双音节词多,词汇丰富;有丰富的量词、语气词,语法语序和虚词是最重要的语法手段。 19..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这主要从单位的明晰性、表义的任意性以及传授性就可以论证出来。 20.按现代汉语方言分区,江西南昌话属于赣方言区,南京话属江淮方言方言。 二、判断题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x) 2.作为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语言最本质的特征。(√) 3.文字、手势、表情、旗语、眼神、甚至是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等也是人类的交际工具。(√) 4.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中,有的经过一定的训练也可以具备掌握语言的能力。(x) 5.语言的发展是渐变的,但是也不能排除其突变性,尤其在大动荡大变革的历史时期。(√) 6.语言各个要素都是在不断发展的,但发展是不平衡的。(√) 7.语言是伴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8.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 9.就汉语的情况而言,语言大约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 x 10.人们的思想观念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因此表达思想观念的工具—语言也属于这一范畴。x 1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主要是指人们可以利用语言中的词和语去指称世界上的任何事物。(x) 12.一种语言中的语言符号多得难以计算,并且还在不断地变化中,所以显得有点杂乱无章x 1

新词语研究

学号 1212080213 科研论文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2006—2010年新词语研究 院系名称:文法学院 专业名称:对外汉语 学生姓名:茹长淑 指导老师:李会新

新词语研究 内容摘要:新词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中新借过来的词语,也指一个产生了新语义的固有词语。新词语是观察社会的晴雨表,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每当社会生活发生变化时,它都会随着社会现象以及新生事物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旧事物的消亡而消亡,这不仅表现为词汇对社会的依附作用,更表现了词汇对客观环境的应变能力。本文主要从新词语的界定,构成方式,特征以及新词语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和民族心里等角度来阐释一下新词语,以期更加深入全面的反映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特征。 关键词:新词语;特征;词性;构成方式;社会文化;民族心理 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新词大量涌现,但汉语并没有变坏。新词语反映了我国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状况,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科技进步的速度。研究和记录新词语不仅对语言学界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也对我国的新生活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现摘录最近五年出现的新词语系统分析一下。 ⒈新词语的界定及范围 新词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中新借过来的词语,也指一个产生了新语义的固有词语。这里的新是一个相对概念,有一定的时限性在起作用,其中“新创造的”既包括代表新事物新概念的词或短语,也包括不表示新事物新概念的词语的新构成。 1.1新词语的基本特征 ⑴是否具有普遍性,如新创造的但还没有被普遍接受的新的词或短语。 ⑵是否具有新鲜感,新词语的个性就是新鲜性。 ⑶词语所指称的事物或概念是否新,如为表示新事物或新概念而创造的词。 ⑷词典是否收录,所谓新词新义是指现有的语义词典未收录的词目或义项。 1.2新词语的范围 新词语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新词形,也应该包括旧词形所包括的新意义。新词语一般指反映新事物、新现象、新概念的新词、新语和新义,固有词语赋新义新用法,虽然没有增加汉语词汇量,但是却使词汇的质上发生了变异,其价值并不亚于新创造的词语。 1.3 广义与狭义的区分 对于新词语的界定需要站在语言的基点上,通过挖掘它们在语言方面的表现出来的种种性质来确定,新词语的界定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词语是指反映新事物、新现象、新概念的新词、新语和新义。而狭义的新词语是指进入民族共同语、的具有稳定性、规范性,能准确地表达新思想或新概念的词语。 2新词语产生的原因和背景 2.1新事物需要得到及时的反应和表现 新词语是观察社会的晴雨表,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每当社会生活发生变化时,它都会随着社会现象以及新生事物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旧事物的消亡而消亡,这不仅表现为词汇对社会的依附作用,更表现了词汇对客观环境的应变能力。 2.2趋时求新、表露个性的社会心态需要得到及时的体现和满足 新词语的大量涌现刻有明显的社会心态的印记,社会的飞速发展导致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刺激了人们的求新心态,人们再也不愿意囿于旧有的程序中了。反映在词汇是人们不愿意使用一些用久了、用烂了的词汇了,而喜欢别出心裁的构造出一些“人无我有”的新词语,来表达思想,进行交流。 3新词语词性的分布

汉语新词

汉语新词与社会文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有越来越多的新兴词语出现。比如“劈腿”、“叫兽”、“砖家”等等。而汉语新词的出现于我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现代社会 是一个多语言多文化交汇融合的社会,是一个新事物,新思想涌现的社会,是一个信 息快速传播,网络普及范围更广的社会,这一切都成就今天汉语新词的发展。 总结归纳看来,汉语新词的发展有着六大原则。一、效率原则,二、公平原则,三、颠覆原则,四、庶民原则,五、快乐原则,六、生动原则。本文主要简析前三原则。 效率原则。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科技的发展促使远程网络沟通的兴起。在无法面对面交谈的情况的下,人们追求快捷,迅速,有效率的交流,在语言上则表现为缩词。“劈腿“一词指的是“背着已有的伴侣找第三者“;”晒“指的是”在网络上发布自 己的东西或者经历,有炫耀成分“;”猪脚“则指的是”主角“。而”猪脚“这一词 更多体现了人们在网络沟通中的输入效率。由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zhujue 念成zhujiao,导致人们在输入时经常出错,久而久之”猪脚“渐渐替代了”主角“。 公平原则。虽然称之为公平原则却更体现在不公平事件上。随着网络曝光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不公平事件为人们所知,不公平事件的传播,对不公平事件的嘲讽以及“当事人“的自嘲都催生了社会新词。比如前段时间出现的药家鑫事件使得”药家鑫“一度成为网络热词,甚至出现了”做人不做药家鑫“的句子。”洗脸死“”冲凉死“则嘲讽了看守所内人员的离奇死亡事件。”被代表“则表达了代表人对其他代表的 不满与自嘲。 颠覆原则。颠覆原则多多体现在对社会权威的颠覆,对固有概念的颠覆以及对固有表达方式的颠覆。由于很多社会权威学者不靠谱言论的发布,“叫兽“”砖家“成了 他们的新代名词,表达了人们对社会权威的质疑。”光腚总局“表达了人们对广电总 局对文艺事业的过分干预的不满。”如花“则失去它本有的字面上貌美如花的意思, 成了丑女的代名词。”蛋定“替代了”淡定“,”鸭梨“不再只是一只梨。 当然,以上所列举的词并不是只能为一个原则做例证。“鸭梨“也体现了快乐原则,虽然压力大却换一个更加让人感觉清新的词来表达。而”劈腿“则让人很容易联想到 劈腿这一体操动作,更与寻找第三者神似,这体现了生动原则。这都体现了现代人们 追求内心纯粹的快乐。也是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开始追求精神自由的自 然反应。也是人们逃避日常烦心事的途径之一。 这些汉语新词都体现出我国正从金俗(资本主义精神为主导)社会向法俗(追求法律的公平公正)社会发展,从权威社会向平民社会发展,从物质本位社会向精神本位 社会发展。

汉语新词语中外来词汇本土化现象研究

汉语新词语中外来词汇本土化现象研究 摘要:现代汉语新词语中出现了很多外来词汇,其中一些已经很好地被汉语“本土化”,在发音、拼写习惯和构词方式上已完全符合我们汉语的习惯,而有些词语还带着异域风情。本文旨在通过对汉语新词语中外来词汇的“本土化”现象的研究,揭示我们汉民族语言具有强大的造词与构词能力,充分展示了我们汉民族语言在引进、运用、吸收和再创造外来词的过程中所表现的巨大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具有极强的开放性,渗透性与兼容性。 关键词:新词语;本土化;意译化 一、引言 外来词汇是汉语新词语的重要来源之一。汉民族语言文化在消化吸收外来词汇时不是生硬的直接拿来使用,而是按照汉民族母语的发音习惯、造句方式、表达途径等进行改造利用,使它符合汉民族语言文化的社会使用功能。这就出现了汉语新词语中的外来词汇“本土化”的现象。汉语新词语中的外来词汇“本土化”的现象是指汉民族语言在引进外来词汇,并不是对其原义进行照本宣科,而是在吸纳、使用过程中,逐渐赋予了它们某些新的意义,从而逐渐造成了多元的语汇成分和语汇材料的融汇、结合。这种倾向体现在汉语引入外来语时对外来词语多方面的渗透。 二、外来词汉语构词模式化。 汉语是表意语言,英语是表音语言,与英语有不同的构词方式。因此当外来词进入汉语时,要受汉语语音、语义、结构的影响。现阶段吸收外来词所采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引进的结构格式也有所发展,有些还出现了某些新的突破。 1. 翻译成偏正词语。这样的词语多指在翻译一个在中国文化中空缺的词语时,为了让汉语使用者能更好的理解源词语的语意,在外来词语中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元素,会在源词语的后面附加一个表示义类的词语,起修饰限制语义的作用。语言使用者可以通过分析一个词的形态构造,根据后面表示类别意义的语素而获得这个词语的基本词义。如,“啤酒(beer)”,“信用卡(credit card)”,“多米诺骨牌(dominoes)”,“ 呼拉圈(hula-hoop)”,“高尔夫球(golf+球)”,“保龄球(bowling+球)”等。 2. 翻译成并列词语。在引入外来词语时,为了押韵通常被翻译成的语素之间的关系平等并列的,被翻译的外来词语是由意义或词性相同、相近的语素构成。如,“革命(revolution)”,“文化?(culture)”,“系统(system)”,“社会(society)”,“民主(democracy)”,“科学(science)”等 三、音译词语意译化并音意兼顾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总结..

第一章词和词汇 第一节什么是词 第一节主要是讲什么是词。对词的定义:词是最小的有相对固定的语音形式和适度词长的能独立运用的语音单位。 第二节是讲词的离散性问题,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前苏联学者彼施考夫斯基,之后就是斯米尔尼兹基。第二部分是关于如何区分词和语素。语素,一般定义为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构词的材料。关于词和语素的区别,国内学者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词是可以在语言片段中单独出现或独立运用的一种语言单位词在句子层面具有离散性;而语素则不能独立运用于语言片段中,语素的离散性是属于词汇层面——发生在词的内部,而不是句子层面的。 第三部分是如何区分词和短语。词一般具有结构的完整定型性、意义的整体性、不可扩展性以及适度的词长等特征,而短语则一般不具街这些特征。关于不可扩展性,陆志韦先生提出了“扩展法”但并非万能的。 第三节词位和词位变体 一,词位的含义:一个词项可以是一个间,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而其中“等于一个词的词项叫词位。如“成语就是一种特殊的词位”,“等于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的词项”则叫“超词位,如“打长工”。词位”实际上是同一个词的具体表现形式,“它表明了是一个可能包含有不同变异状态的、统合的单位。”二、讲词位变体。关于词位变体有四种情形:1.词的语音形式的变异会形成词位变体。其中一种变异是由异读引起的,如:露[lòu] ——露[lù] 结[jiē]——结[jié];另一种变异是由变调引起的:不(bú)——不bù。有些词的语音形式发生变异后,词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就形成了不同词位的词位,而非间位变体。如:倒[dǎo]——倒[dào]。还有儿化现象,如:唱片一唱片儿,中间一中间儿2.。词的书写形式的变异也会形成变体。如:绝招一绝着,龟裂一皲裂。3. 词的语法形式的变异也会形成词位变体。有些同伴随语法意义的变化的还有词的语音形式、词汇意义的变化,如:1.好[hǎo]2.好[hào]。4.词的意义丄的变舁也会形成间位变体。

现代汉语新词之特点

第六章結論 第一節現代漢語新詞之特點 新詞是為了表達社會上出現的新事物、新觀念、新價值觀而產生的,因此,新詞是觀察社會演變的重要指標。本文中的「現代漢語新詞」指按原有的或新的構詞形式構成,反映新事物、新概念、新觀念及廣為流傳的詞彙。本文使用「地區」的概念,主要以在「台灣地區」和「大陸地區」通行的新詞為研究對象,而且為了擴大探討的視角,還包含了在「香港地區」和「新加坡地區」使用的新詞為次要研究對象。本文藉由對「現代漢語新詞」的研究分析,得出如下的一些結論。 一、現代漢語新詞產生的機制 為了了解現代漢語新詞的特點,本文在第二章的部分,以「台灣地區」和「大陸地區」為主已經討論過現代漢語新詞的形成背景。台灣國語和大陸普通話,雖然是從共同根源出發的漢語,但是兩岸在採取不同的體制之下,對共同語的稱呼方式及語言運用等方面,出現了不少的差異,也逐漸形成了不同的語言環境。 台灣地區國語的推行甚為成功,已經成為公認的共通語。可是,研究台灣地區的語言文化時,若僅以「共同語」眼光來看,可能會有許多盲點。台灣地區的方言以閩南語為主,在台灣地區的語言生活中受閩南語影響的詞彙出現頻率較高,在傳播媒體中也十分容易接觸到閩南方言詞,這一點是和其他華語地區不同的最明顯特點。融入台灣國語的閩南語詞彙,如“抓狂"(發飆,近乎發狂)、“俗擱大碗"(便宜又物美)、“霧

煞煞"(一頭霧水,不明白)、“雞婆"(好管事)等,非常生動、活潑,和國語的同義詞比較起來產生不同的感覺。因此,台灣地區受閩南語影響的詞彙日增,讓台灣地區的語言生活十分多樣。另外,台灣地區割讓給日本達50年,日本統治時間長久,因此日語對台灣地區的語言發展已頗具影響。這些過去的語言歷史背景,再加上現代台灣社會風靡的哈日風,更產生了大量的日語詞彙或受日語影響的詞彙,如“秀逗"(遲鈍、智力弱、記憶力差)、“奇蒙子"(心情)、“暴走族"(飆車族)、“運將"(司機先生)等。今日,台灣民眾崇拜日本文化及事物的心理,對台灣國語及民眾的語言生活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1978年10月,大陸地區改革開放以來,在各方面都有空前的發展變化,因而產生了大量的反映改革開放的新詞,尤其是與經濟生活相關的新詞佔了絕大數量。這些新詞反映出大陸地區經濟蓬勃發展、科技方面興旺發達,以及與世界各國經濟、文化交流更加密切。有些新詞,只限於大陸地區使用,其他華語地區根本不流通,例如“持平"、“扶貧"、“致富"、“倒掛"、“理順"、“創收"等,可知,這些新詞正好說明改革開放後大陸社會的現況。透過大陸地區新詞的分析,發現來自港澳、台灣地區的詞彙大量增加,這是一個明顯的特徵。改革開放以來,大陸地區引進了許多之前沒有過的新事物、新概念等,此時,就把先發展的港澳、台灣地區已有的詞彙直接引進使用。如“酷"[台]、“作秀"[台]、“炒魷魚"[港澳:粵方言]、“煲電話粥"[港澳:粵方言],這些詞彙十分生動、有洋味,因此,隨著大陸地區與港澳、台灣地區經濟文化上的交流頻繁,也跟著大量流入了大陸社會,而填補了大陸地區普通話中缺少的詞彙。 人類求新求變的心態使得人們的社會不斷地發展變化,這對語言生活方面也不例外。在社會上新的事物、新的價值觀念以及新的社會意識出現,人們幫它們取相應的新名稱,或者已有的詞彙不再滿足人們求新求變的心理需求時,又創作出代替舊詞的新詞。由此可見,人們求新求

浅论柳永的都市情结

浅论柳永的都市情结 王宏飞 摘要:创作主体思想情感的倾注的角度必然影响到创作载体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貌的走向,也反映创作内心本质情感的内在集合方向。本文试图从柳永创作中深入分析其都市情结产生的特殊原因、与其创作的特殊关系,并揭示柳永都市情结所产生的时代影响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柳永都市情结 柳永是北宋词坛上一位杰出的词作家,他的词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创造性的建树,特别是慢词的创作,对宋词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柳永在创作当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大量创作反映市民阶层生活思想的俗词,也因此历代文人对柳永和其词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柳永却深受广大市民阶层的喜爱。“俚不伤雅,雅而能俗”,收到了“雅俗共赏”之功。在当时获得“凡有井水出,皆能歌柳词”的社会效果。柳永及其词在文学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对此我们有必要对其作深入的研究,真正挖掘其特殊背后的本质性认知。 创作主体的生平历程必然影响到创作载体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貌的走向。问下,从其本质而言,实则也是人学,艺术本体与人的生命是同结构的,文艺风貌的形成和艺术主体活动尽管不能画上等号,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从人的生命活动中寻得解释。1 文学作为人的心灵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现实和心理状态,体现创作者的心路历程。对柳永生平的准确把握,方能更好地理解柳永及其词,在思想和艺术方面的特质。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嗜卿,排行第七,又有“柳七”之称。一生立志入世,但仕途极为不顺,受挫之后又消极混迹于娼馆酒肆的下层社会当中。也正由于他能融入市民阶层当中,从心理情感上接受下层生活,也为他的词作内容革新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真正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情感,取得极大的成就。 柳永生于一个典型的“奉儒守官”的书香门第。家乡崇安文风鼎盛,“诸儒继出,蔚为文献名邦”。柳永的祖父柳崇以“义行可风,尝以待孝为由,终身‘御衣称处士’” 2 ,以儒道修身齐家。柳永的父亲柳宜,为政耿直,得君之重,“任

新词发现综述

新词发现综述 廖先桃 摘要:中文自动分词技术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一项很重要的基础工作,而随着新词的不断出现,它使中文分词结果中出现过多的“散串”,影响了分词的准确率。因此,新词识别已经成为中文自动分词的一个难点和瓶颈问题。本文从新词的概念出发,讨论了新词发现的技术及发展。 关键词:新词发现 中文分词 1 引言 在中文信息处理领域,由于中文自身的特点,它不像英文那样在词与词之间有空格间隔,因此,中文自动分词是一项很重要的基础工作。但是随着社会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新词语不断在日常生活中涌现。据中国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专家曾做的一个保守统计,中国自改革开放的20年来平均每年产生800多个新词语[1][2]。新词的出现,使得自动分词结果中出现过多的“散串”,从而影响了分词的准确率。最近的研究还显示,60%的分词错误是由新词导致的[20]。因此,有效地识别新词,将为观察研究分析语言现象的动态变化、规范语言文字以及提高中文自动分词的总体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 2 新词的概念 目前,在中文分词领域出现了新词(New Words)和未登录词(Unknown Words)两种概念。很多研究者并没有对未登录词和新词加以区别,认为它们是一样的[12][13]。通常,未登录词被定义为未在词典中出现的词[3][4][5]。(Chen,1997)通过对一个规模为300万词汇的语料统计,将未登录词分为五种类别,包括 (a) 缩略词(abbreviation),如“中油”、“日韩”; (b) 专有名词(Proper names),主要包括人名、地名、机构名。如“张三”、“北京”、“微软”; (c) 派生词(derived words),主要指含有后缀词素的词,如“电脑化”; (d) 复合词(compounds),由动词或名词等组合而成,如“获允”、“搜寻法”、“电脑桌”; (e) 数字类复合词(numeric type compounds),即组成成分中含有数字,包括时间、日期、电话号码、地址、数字等,如“2005年”、“三千”。 新词虽然也是未在词典中出现的词,属于未登录词,但它和未登录词还是不同的。(周,et al.,2004)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把握新词的定义,(1)从词典参照的角度来说,新词语是指通过各种途径产生的、具有基本词汇所没有的新形式、新意义或新用法的词语[6]。即鉴定新词语的参照系是现代汉语基本词汇的词形、词义和词语的用法。(2)从时间参照角度来说,新词语是出现在某一时间段内或自某一时间点以来所首次出现的具有新词形、新词义或者新用法的词汇[7]。 从语言学角度来讲,汉语中的新词语按照来源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2][6]: (1) 命名实体:包括人名、地名、商品名、公司字号、机构名等; (2) 缩略语:如“非典”、“计生委”等; (3) 方言词:如“靓”、“埋单”等; (4) 新造词:如“伊妹儿”、“美眉”等;

功能派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新词英译

2012年第3期(总第393期 )下C H IN E SE &FO R E IG N E N T R E PR E N E U R S 引言 新词是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是鲜明折射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新词语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各个领域,并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给力”,“神马”等,表达简洁而幽默。新词语的出现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中文的新词英译更是受到很大的重视,然而,汉语新词在英译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说, 未将汉语新词中的 “隐含成分”表达出来就落笔翻译;不能摆脱中文字面的束缚,中式英语层出不穷;不能把中西文化融会贯通,忽略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性等,从而导致种种误译现象。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在跨文化传播与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及时而又准确地向世界传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事物、新思想,对于宣传和弘扬中国特色文化、有效实现跨文化交际和对外宣传具有迫切性、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新词简介 1.定义。何为新词?新词指新造词语。这是一个相对概念。社会总是不断变化的,表示新事物,新概念的词语也在不断涌现。在此文中,关于“新”的含义的界定,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由谐音产生的新词,因网络流行事件而产生的新词,新生专有名词,生僻词新意。 2.来源。 (1)谐音产生的新词:包含了由拼音输入法带来的谐音,如大虾(大侠),菌男(俊男);及外语词汇的谐音,如E-mail —— —伊妹儿。对于由外语词汇的谐音产生的汉语新词,因其本身已固有音译,固不在本次研究范围之内。(2)因网络流行事件产生的新词:顾名思义,这类新词的主要来源是网络流行事件。随着Internet 的流行及新时代炒作走红等方式和观念的改变,网络上的新词越来越多,如“高富帅”,“女屌丝”,“蒜你狠”等等。每一个词之后都蕴含着社会发展带来的某一个现象或某种趋势。(3)新生专有名词:专有名词是人、地方、称谓、机构、节日等的专有名称。专有名词均有其固定用法。所谓新生专 有名词也是普遍得到大众认可的词汇。新生的专有名词较少,或者被全民规定或被汉语言协会规定的新生汉语专有名词较少。比如:一线城市、蚁族等。可来源于网络,媒体,社会流行新语等等。(4)汉语生僻词新意:很多词在汉语语言交流中很少被人们用到,但是随着网络的流行,这些古老的词语也在网迷中获得了新生。 比如:“槑”,读音mei ,古同“梅”。这个“槑”字由两个 “呆”组成,一个“呆”已经很呆了,现两个“呆”在一起,于是在网络语言里被用来形容人很傻很天真。 二、功能翻译派理论阐述 1.概述。功能派翻译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凯瑟林娜?赖斯、 汉斯?费米尔、贾斯塔?赫兹?曼塔利和克里斯蒂安?诺德等提出的翻译理论。它的形成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其颇具里程碑意义的理论是赖斯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func-tional category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费米尔的目的论及其延伸理论(Skopostheorie and beyond ),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theory of translation action )和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function plus loy-alty )。功能派认为,目的法则(Skopos rule )和忠诚原则(1oyalty principle )是贯穿所有翻译过程始终的两大支柱准则,而其他法则或原则需视情况而定。与其他理论相比,功能翻译理论注重翻译要求、目的语读者、目的语环境和文化,把翻译研究纳入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大大拓宽了语言学范式翻译研究的路径,为翻译理论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道路。 2.强调要点。功能翻译理论是以目的法则为主导的翻译标准多元化的理论体系,其核心是翻译目的和译文功能。它涉及三种文本:原语文本、译者的图式文本和译语文本。对于原语文本,最重要的是抓住作者的修辞功能。正确理解原语的修辞功能,是产生理想图式文本的关键。而正确把握原文的认知图式又是正确理解原文修辞功能的基础。理想的图式文本来自原文的认知图式,来自对原文作者的修辞意图的准确把握。在这个图式文本的基础上,产生怎样的译语文本,除了修辞功能等值之外,还应该考虑翻译的目的和读者对象。功能翻译注重的是 收稿日期:2012-03-08 作者简介:张燕(1991-),女,安徽六安人,学生,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胡艳华(1990-),女,四川广元人,学生,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功能派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新词英译 张 燕,胡艳华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杭州310018) 摘要:文化的输入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文化的输出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汉语新词也不断地涌现在各行各业。然而对汉语新词的英译却不尽如人意, 有时甚至笑话百出。在该文中,我们对通过大众传媒、互联网广泛传播并在日常表达中经常出现的网络流行词、专有名词和生僻词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在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给出了相对准确的翻译,并总结了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汉语新词;英译;功能派理论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6-0169-03 【广角镜】Wide-angle lens 169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构词模式和特点

第9卷 第6期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9 No16 2009年11月Journa l of Hebe i Polytechn i c Un i 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 on)Nov12009 文章编号:167322804(2009)0620126203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构词模式和特点 徐树娟 (河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唐山063009) 关键词:新词语;构词模式;特点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汉语涌现了大量的新词语。从语言学的角度用共时描写的方法对现代汉语新 词语的构词模式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句法构词、形态构词、旧词新义、修辞构词、缩略构词和数字字母构词等, 然后对这些新词语的特点进行分析。 中图分类号:H14611 文献标志码:A 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新事物、新现象、新发明层出不穷,人们不断需要创造新的词语来描绘和形容这些社会变化。新词语的大量涌现已经引起了许多语言教学工作者和语言学家的注意,1987年闵家骥等编著的《汉语新词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共收录1700条)出版之后,新词语词典争奇斗艳,一发而不可收拾。国家语委作过统计,最近十年,中国共出版30多种汉语新词词典。并且每年国家教育部和国家语委都会公布最终采集的新词语词条。本文就是以这些语料为基础,以近几年出现的新词语为研究对象,语料主要来源为百度网站和各大媒体出现的新词汇,2008年12月30日。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用共时描写的方法对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构词模式进行分类,主要有句法构词,形态构词,旧词新义,修辞构词,缩略构词,数字字母构词等,然后对这些新词语的特点进行分析。 一 现代汉语的构词模式 现代汉语的词汇发展主要依靠构词法。构词模式多种多样。本文主要讨论下面几种: 1 句法构词 根据现代汉语语料中现存的语素按照汉语的构词规律创造新词。汉语具有很强的创造新词和词组的能力。语素一般都携带基本含义,这些语素的意义长期地被人们使用已经在使用者的认知系统中存在内化。使用汉语的人可以根据需要,将含有基本意义的词素重新组合创造出能满足他们表达需求的新词语。这种方法是现代汉语新词语的主要的构词模式,并且通过原有语素组合产生的新词语很容易被汉语使用者理解和接受。人们通常可以望文生义,句法构词产生新词语的方式通常有以下五种:偏正式、并列式、动宾式、补充式、主谓式。 (1)偏正式构词 新词语是由两个实词(根)构成,是修饰和被修饰、限制和被限制的关系。这种构词模式是最多产的,表示修饰和限制意义。此法构成的新词有双音节词语:主要是词根和词根组合构成的复合词;例如“合吃”,“海撒”,“裸考”,“裸替”,“群租”,“人蛇”,“熟年”,“费率”,“晒客”,“宅女”,“网赚”,“寒促”等。还有由实词和实词构成的词组,包括三音节词,其中有“2+1”的方式,例如“微笑圈”,“择校税”,“啃椅族”,“山寨机”,“笑脸墙”,“震撼价,“手机手”等,也有“1 +2”的方式,例如“光污染”,“软着陆”,“她经济”等,四音节词组中,通常是“2+2”的构成方式,前两个词组修饰后两个词组,例如“美丽垃圾”,“掺水股票”,“感情消费”,“水泥森林”,“空巢老人”,“灰色技能”,“蜜月保姆”,“暖巢管家”,“诺亚规则”,“草根网民”。还有五音节以上的多音节词,例如:“次级债危机”,“周末忧郁症”,“手机幻听症”,“股市症候群”,“全球和平指数”,“养老房屋银行”,“公共行为文明指数”,“纳斯达克中国指数”等。 (2)并列式构词(也叫联合式) 由并列模式构成的新词语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两个词(根)的关系是平等并列的,通常由意义或词性相同、相近、相对、相反的词(根)联合构成。例如,“体认”———“体察认识”,“赔钱减刑”,“孝亲爱老”是由两个动词组成。“界面”,“框架”是由两个名词组成,“低迷”是由两个形容词组成。 (3)动宾式构词 这种构词法比较流行,前一词(根)表示动作,后一词(根)表示动作的对象。两者有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例如,“雷人”,“挂鞋”,“洗钱”,“养眼”,“抢眼”,“休渔”,“煽情”,“贿选”,“冻容”,“断供”,“淘劵”,“砸票”等。 (4)补充式构词 在这种结构中第二个词素补充说明第一个词素,前一词 收稿日期:2009202225 基金项目:本文是河北省社科联项目“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描写与分析”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802048

探 究 现 代 汉 语 新 词 语 的 来 源

科目:语文 探究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来源摘要: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新词语,本文试对现代汉语的新词语的来源进行了探索,新词语主要来自新造词,赋予旧词新义和从外部吸收新词等。 关键词:新词语来源 语言和社会结构处在共变的状态下,正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巨大变化,使得新词语以年上千的速度增长。新词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它语言、从本民族的方言词、古语词和行业词中借用过来的词语,也指一个产生新词义、新用法的固有词。本文试对其来源进行了探索。 新词语的来源是比较宽泛的,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以下六种: 一、新造词语这类词语在原有构词材料的基础上,按照汉语的构词规律造出新词新语。比如入世、连锁店、传销、手机、电脑、软件、啤酒节等,它们多反映新事物、新概念,所占的比重最大。这类词的构词大都是采取复合式构词,表现为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也有一部分是由类似词缀的语素加在别的语素的前面或后面形成的派生词,如词缀“性”就形成了不少新词语:建设性、可行性、可读性等。 二、旧词新用新词语中也有一部分是加工旧词语,使其表示新的意义。这类词又可分为两种情况:1.赋予旧词新的意义如“老板”不仅指私营企业主、企业领导人,甚至连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学校校长等“一把手”以及学生导师等都被冠以此名,并广为接受。这种新词

产生的渠道虽然没有增加汉语词汇的总量,但是却使词汇的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专业词语的泛化科技的日新月异,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一些专业词汇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泛化为一般词语。这种词语往往由原有的词义扩大或引申而成为新词新语。如“效应”原是一个并不常用的专业术语,近年来通过语义泛化,构造出了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族,如“经济效应”、“名人效应”、“轰动效应”、“负面效应”等。 三、外部吸收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重视了国内外的交流和联系,汉语也源源不断的从外界吸收新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丰富汉语的词汇系统。这类词又有以下几种情况:1.吸收外语词汇如:丁克、卡丁车、德比、蓝牙、料理、人气、写真等。近年来与英语国家接触频繁,大部分外来词都是从英语中吸收的。由于和日本一衣带水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是从日语吸收进来的。吸收的初期以意译为主,但笔者发现近些年来直接音译的吸收的词汇有上升的趋势。 2.吸收港澳台地区词汇改革开放以来,港澳台的各个方面都通过语言这个传媒深深地影响着内地,因而产生了一些带有港台风味的词汇。如:搞笑、作秀、个案、发烧友、搞定等。这些港台词语的吸收往往是先进入粤方言而后再进入普通话。 3.吸收方言词语在方言词语的吸收上,首当其冲的是北京方言、粤方言和上海方言。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普通话又是以北京话为标准音,因此北京话的词汇很容易进入普通话。如:蹦迪、托儿、宰人等。经济上的优势使粤方言对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产生了很大影响。如“拍拖、买单、无厘头”等都是从粤方言吸收的。“派对、套牢、动迁”等词主要从上海话中引进。

李煜文献综述

李煜研究综述 李煜是我国晚唐五代影响较大的词作家。他的词作以南唐降宋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主要奢华的贵族生活,后期主要写亡国之思,现存其词作三十余首,其中后期词作占三分之一。对于李煜的创作,前人专论很少,为单篇论文的较多,但这并不代表否认他在词史上的地位。 关于李煜的词作,有人认为他的后期词作“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堪称“神秀”之作;也有人以为是“亡国之音哀以思也”,没有可取之处。就其肯定的方面来讲,对于李煜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的评价,一般来讲是从三种方面来讲: 一方面是分析“李煜词为什么能够穿越千年的历史”。其原因大概认为有以下几种。 第一,王国维说:“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李煜词的精神生动飞扬足以超过现实涵盖一切,他用白描手法通过梦境的叙述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 将词的意境美写到极致, 创造了一个清新自然, 坦率真切的审美艺术境界。【《以悲为美,以境为鉴——论王国维对李煜词的评价》赵青,《语文学刊》2008年04期】他善于深入到人的心灵最深处,而又能用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把那种抽象的、可感而不可说的感情,真实具体的描述出来,完成抒情诗人自我心理形象的塑造。【汤人民《王国维“境界”说试探》《南师学报》1962年第3期】这种不经意间营造的意境,给人以深切感受,让人难以忘怀。 “赤子之心”也是其作品能引起他人共鸣的重要原因。李煜词通常直言本事,一往情深。【唐圭璋《李后主评传》《读书顾问》创刊号,1934年3月】这位“生在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王国维《人间词话》第十六则),阅世甚浅的词人,始终保有较为纯真的性格,在词中一任真实情感倾泻。他的前期词写宫廷享乐生活的感受,对自己的沉迷与陶醉不加掩饰;后期词写亡国之痛。血泪至情。无论是荒唐的生活或是亡国的无奈,本都是不可饶恕的事,但由李煜如此坦率的说出,又不禁让人为他惋惜而不忍责怪。 悲情作品承载了中国古代文人乃至整个汉民族的感伤世界。“读者往往走进诗人所创造的意境中去,往往把自己内心的主观世界融进诗人客观世界中去。”无疑,李煜词创造了亡国之痛、亡国之思、离别之苦、孤寂之恨、故国之恋的尖锐冲突,他将自身的身世之慨,上升为人类普遍情感的高度,营造了无限的忧患和惶恐的悲愤情结气氛,冲破了强烈的时间意识和廖廓的空间意念,在读者心中聚变成词学张力,荡气回肠,感人殊深。【《简论李煜词穿越历史时空的词学张力》王惠民,《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017553259.html, 《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研究综述 作者:李秋萍李莲 来源:《文学教育》2017年第07期 内容摘要:从2008年开始,《咬文嚼字》每年公布的“十大流行语”都会引发学者们的研究。从研究角度上来说,有的学者以某一年的流行语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当年“十大流行语”的来源、结构、特点、词义、心理等;有的学者则把历年的“十大流行语”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归纳出历年“十大流行语”的共性特征。从研究方法上说,学者们分别运用了词汇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修辞学、社会心理学等理论知识。这些研究对深入剖析流行语的生成、传播、影响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流行语的规范化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总体来看,对于历年十大流行语的研究数量不多,质量也还有待提高。 关键词:十大流行语研究述评 从2008年开始,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每年都会推出由读者推荐、经专家评议后的年度“十大流行语”。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十大流行语”条目时,《咬文嚼字》编辑部明确指出“十大流行语”征集要求是流行、创新、文明。在“十大流行语”的评定时,专家们并不止是考虑词频的高低,更要考虑三方面的价值,即时代价值、语言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十大流行语”一经公布,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语言学者对于历年“十大流行语”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根据中国知网搜索结果显示,从2008年《咬文嚼字》公布“十大流行语”至今,共有20篇关于“十大流行语”的研究论文,综观这些论文,在研究角度上,有的学者以某一年的流行语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当年“十大流行语”的来源、结构、特点、词义、心理等;有的学者则把历年的“十大流行语”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归纳出历年“十大流行语”的共性特征。在研究方法上,分别运用了词汇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修辞学、社会心理学等理论知识。 一.对某年“十大流行语”的单独研究 以某一年的“十大流行语”为研究对象,研究该年“十大流行语”的生成、特征、传播、影响。如林洁雯《2009年十大流行语分析与流行语特点研究》(2009)对流行语的特征、形成 和传播进行了分析,认为流行语有四个基本特征:流行性、时段性、新型性、快速传播性,流行语形成和传播的条件有社会条件、文化条件和使用者心理因素。 对2013年“十大流行语”的研究数量稍多,王淏《刍论新词语的产生方式和传播特色——以咬文嚼字发布的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为例》(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9)对2013年十大流行语的产生方式进行分析,认为流行语的传播特色突出了快和大众接受时间越来越短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流行语的影响,包括映射科技进步、诉说文化变迁、传播正能量以及由此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翟潇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析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名作欣赏,2014.12)把流行语的社会特征与行业、性别、社会地位、心理状况、社会现象等因素相

二十年来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特点及其产生渠道

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2期(总第30期) 二十年来现代汉语新词语的 特点及其产生渠道 朱永锴 林伦伦 提要 词汇直接受民族心理影响,与文化联系最密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要素。现代汉语词汇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生了成千上万的新词语。本文根据这些变化,分析了新词语的特点及产生渠道。 On som e fea tures and the or ig i n of the new words i n m orden Ch i nese i n the pa st20years Z hu Y ong ka i L in L un lun Abstract Cu ltu re is one of the m o st i m po rtan t facto rs influencing language change,esp ecially lex icon.Fo r the p ast20years du ring w h ich p eri od Ch ina has been car2 rying ou t its econom ic and social refo r m s,thou sands of new w o rds have en tered in to the m o rdem Ch inese lex icon.T h is article attem p ts to analyse the lingu istic featu res as w ell as the sou rces of these new w o rds. 我们已经从许多教材里读到了有关现代汉语词汇的论述。迄今为止,这些论述大多都在阐述斯大林有关语言中词汇问题的观点,即:语言中的词汇是最活跃的成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紧接着,这些教材几乎一致地举出一些新生或死亡和消失词语的例子,而对现代汉语词汇近几十年的发展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巨大变化,讨论得却比较少。 事实上,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每当社会生活发生变化(不论是逐渐的变化还是激烈的变化)时,它都会随着社会现象和新生事物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旧事物的消亡而消亡,随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改变和对新事物的认识的不断深刻而产生词义的改变。这既表现了词汇对社会的依附作用,更表现出它对于客观背景的应变能力。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特别是对外交往等方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事物、新观念,现代汉语词汇当然也在这种变化里不断地得到了丰富和发展。罗常培先生曾有过这样的论述:“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①而语言中受民族文化心理影响最直接,与文化联系最密切的,就是词语。几十年的

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研究

单位代码:001 分类号:H102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研究 系别专业: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生姓名:齐富东 学生学号: 0701014137 指导教师: 汪东锋 毕业时间: 二○一一年六月 2011年5月5日

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研究 摘要:汉语词汇的规范化作为当前语言规范的重要任务之一, 受到普遍的重视。本文将从词汇规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依据和方法等方面对现代汉语词汇规范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研究 Modern Chinese vocabulary study of standardization Abstract: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Chinese words as the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of language specification, suffer the widespread attention. This paper from the lexical rules should follow the basic principle, basis and method in modern Chinese lexical rules proposed own view. Key words: modern Chinese; Words; Standard; research

目录 引言 (1) 一、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原则和依据 (1) (一)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原则 (1) 1.约定俗成 (2) 2.逐渐规范 (2) (二)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依据 (3) 1. 编制“现代汉语规范词表” (3) 2.具有规范性、权威性的语文词典所收的词 (3) 3.语言规范的现当代重要著作中使用的一般词语 (3) 4.全国性重要传媒使用的一般词语 (3) 5.北方话地区普遍使用的一般词语 (4) 二、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主要做法 (4) 三、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几个具体问题 (5) (一) 新词语的规范 (5) (二) 缩略语的规范 (5) (三) 港台词语的规范 (5) (四)外来词语的规范 (6) 结语 (9) 参考文献 (9) 谢辞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