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F3-10L溢流阀的设计

YF3-10L溢流阀的设计
YF3-10L溢流阀的设计

YF3-10L溢流阀的设计

第1章绪论

液压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应用学科,虽然历史较短,发展的速度却非常惊人。液压设备能传递很大的力或力矩,单位功率重量轻,结构尺寸小,在同等功率下,其重量的尺寸仅为直流电机的10%~20%左右;反应速度快、准、稳;又能在大范围内方便地实现无级变速;易实现功率放大;易进行过载保护;能自动润滑,寿命长,制造成本较低。因此,世界各国均已广泛地应用在锻压机械、工程机械、机床工业、汽车工业、冶金工业、农业机械、船舶交通、铁道车辆和飞机、坦克、导弹、火箭、雷达等国防工业中。

液压传动设备一般由四大元件组成,即动力元件——液压泵;执行元件——液压缸和液压马达;控制元件——各种液压阀;辅助元件——油箱、蓄能器等。

液压阀的功用是控制液压传动系统的油流方向,压力和流量;实现执行元件的设计动作以控制、实施整个液压系统及设备的全部工作功能。

1.1 液压技术的发展历史

液压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应用学科,虽然历史较短,发展的速度却非常惊人。液压设备能传递很大的力或力矩,单位功率重量轻,结构尺寸小,在同等功率下,其重量的尺寸仅为直流电机的10%~20%左右;反应速度快、准、稳;又能在大范围内方便地实现无级变速;易实现功率放大;易进行过载保护;能自动润滑,寿命长,制造成本较低。因此,世界各国均已广泛地应用在锻压机械、工程机械、机床工业、汽车工业、冶金工业、农业机械、船舶交通、铁道车辆和飞机、坦克、导弹、火箭、雷达等国防工业中。

液压传动设备一般由四大元件组成,即动力元件——液压泵;执行元件——液压缸和液压马达;控制元件——各种液压阀;辅助元件——油箱、蓄能器等。

液压阀的功用是控制液压传动系统的油流方向,压力和流量;实现执行元件的设计动作以控制、实施整个液压系统及设备的全部工作功能。

1.2 我国液压阀技术的发展概况

我国的液压工业及液压阀的制造,起始于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期间,由于机床制造工业发展的迫切需求,50年代初期,上海机床厂、天津液压件厂仿造了苏联的各类低压泵、阀。

随后,以广州机床研究所为主,在引进消化国外中低压元件制造技术的基础上,

自行设计了公称压力为2.5MPa和6.3MPa的中低压液压阀系统(简称广州型),并迅速投入大批量生产。

60年代初期,为适应液压工程机械从中低压向高压方向的发展,以山西榆次液压件厂为主,引进了日本油研公司的公称压力为21MPa的中高压液压阀系列,以及全部加工技术和制造、试验设备,并据此发展、设计成我国的中高压液压闪系统(简称榆次型)。

1968年,当时的一机部组织有关单位,在公称压力21MPa液压阀的基础上,设计了我国一套公称压力为31.5MPa的高压阀系列,并投入批量生产。

为使产品实现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我国于1973年再次组成“液压阀联合设计组”,

在总结国产高压阀设计、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借鉴了国外同类产品的结构,性能、工艺特点,又增补了多种规格和新品种,并使国产阀的安装连接尺寸首次符合国际标准。并于1977年正式完成了公称压力为31.MPa的高压阀新系列的设计。1978年起,通过全系列图纸的审查、试制、鉴定等工作,并在全国推广使用。1982年,通过了全系列的定型工作。故上述产品简称为“82年联合设计型高压液压阀系列”。

为适应高压、大流量的液压传动要求,济南铸锻研究所、上海704研究所和北京冶金液压机械厂等单位,自1976年开始,还引进、消化和研制了二通插装阀(简称CV阀),并在80年代初期,完成了自己的系列。二通插装阀作为不同于常规阀的另一类液压阀类,也正在开拓着它的使用范围。

此外,随着组合机床在机械制造行业中的广泛应用,1975年,大连组合机床研究引进、消化、吸收和研制了叠加式液压阀。

建国以来,我国液压行业及液压阀的制造生产,从无到有,发展很快,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品种和性能指标还有较大差距。为了提高我国液压行业的综合素质,国家机械部制定了以下调整原则:

A类重点发展产品(包括国产的电液伺服阀、比例阀和数字控制阀以及引进、消化德国力士乐公司的压力为21、35、63MPa,通径为6~32mm的三大类液压阀和我国自行开发的叠加阀、插装阀及GE系列阀等);

B类允许保留和过渡产品(包括目前应用面广、市场需求最大,一时尚无替代产品;国内70年代、80年代开发的,现在已成为主导产品,虽然技术上达不到国际80年代水平,但需要保留一段时间的产品。)

C类限制发展和逐步淘汰产品。(指水平低,性能差,耗能耗材的产品,不符合标准的落后产品,不符合标准的老产品,具体指我国50、60年代设计的广州型中低压系列,及与之相仿的早期产品。)

1.3 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范围

作为工科类院校,特别是机械专业,液压技术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但由于学科本身内容的复杂程度和教学条件的限制,不能轻易地使教师讲得清楚,学生听

得明白。有监于此,本课将重点对溢流阀部分进行加工与设计,主要研究对象为溢流阀。在进行加工的同时,对溢流阀部分零件进行编程。最后,针对溢流阀的理论研究进行讨论,内容包括溢流阀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型号说明、应用情况以及各种阀的比较等,此外还对卡盘进行分类和工具的夹紧。

压力控制阀

直动式

差动式

三节同心式

二节同心式

滑阀式

直动型

先导型

远程调压阀

普通溢流阀

电磁溢流阀

三节同心式

二节同心式

卸荷溢流阀(单向溢流阀)

溢流阀

单向减压阀

定差减压阀

定比减压阀

溢流阀

直动型顺序阀

先导型顺序阀

顺序阀

压力继电器

第2章压力控制阀的分类与型号

液压系统中,用来控制系统的压力、流量和液流方向的元件均称为液压控制阀,简称液压阀。液压阀品种繁多,规格复杂,按工作原理可划分为以下几种:通断式控制元件(即开关或定值控制阀):这是常用的一类液压阀,又称普通液压阀。

伺服式控制元件:压力伺服阀、流量伺服阀等。

比例式控制元件:比例压力阀、比例流量阀和比例方向阀等。

在液压传动系统中,液流的压力是最基本的参数之一,执行元件的输出力或输出扭矩的大小,主要由供给的液压力所决定。为了对油液压力进行控制,并实现和提高系统的稳压、保压、减压、调压等性能或利用压力变化实现执行机构的顺序动作等,根据油液压力和控制机构弹簧力相平衡的工作原理,人们设计制造了各种压力控制阀。常见种类如下:

(a)(b)(c)

(d)

第3章 溢流阀

3.1 溢流阀的结构

溢流阀的基本功用是:当系统的压力达到或超过溢流阀的调定压力时,系统的油液通过阀口溢出一些,以维持系统压力近于恒定,防止系统压力过载,保障泵、阀和系统的安全,此时的溢流阀常称为安全阀或限压阀。

溢流阀的根据结构可分为直动型和先导型两种。

一.直动型溢流阀

图3-1 直动型溢流阀结构简图

(a )锥阀式 (b)球阀式 (c)滑阀式 (d)溢流阀的基本符号

1-调压螺栓 2-弹簧 3-阀芯 4-阀体(含阀座) 锥阀式和球阀式又叫座阀式溢流阀,特点是动作灵敏,密封性能好,配合没有泄漏间隙,但导向性差,冲击性较强,阀座阀芯易损坏。滑阀式由于阀口有一段密封搭合量,稳定性较好,不易产生自激振动,但动作反应较慢。

下面以锥阀式DBD 直动型溢流阀为例说时其工作原理:

图3-2 锥阀式DBD直动型溢流阀(插装式)(a)结构图(b)局部放大图(c)简化符号(d)详

细符号

1-偏流盘 2-锥阀 3-阻尼活塞 4-调节杆 5-调压弹簧 6-阀套 7-阀座

(1)工作原理: 设弹簧预紧力为Ft,活塞底部面积为A则:

当PA < Ft时,阀口关闭。

当PA = Ft时,阀口即将打开,此时,PA = F t = K X0,

P =P

K (开启压力)=KX

/A

当PA > Ft时,阀口打开,P→T,稳压溢流或安全保护。

锥阀开启后,由[1]得锥阀的力平衡方程为:

PA=K(

X+X)+G ±F f+Fs –Fj

即: P= [K(

X+X)+G ±F f+Fs –Fj]/A

(3-1)

式中: K、

X分别为弹簧刚度和预压缩量(m);G为阀芯自重(水平时不考

虑):F

f

为阀芯与阀套间的摩擦力(N);Fs为稳态液动力(N);Fj为射流力(N)。

此处∵Fs=0, Fj=KX(N)

∴P=( K

X+G ±F f)/A (3-2) (2)调压原理:调节调压螺帽改变弹簧预压缩量,便可调节溢流阀调整压力。

(3)特点:从式(3-2)可知这种阀的进口压力P不受流量变化的影响,被控

力P变化很小,定压精度高。但由于Ft直接与PA平衡,若 P较高,Q较大时,K就相应

地较大,不但手调困难,且Ft略有变化,p变化较大,所以一般用于低压小流量场合。

二.先导式溢流阀

先导阀 --直动式锥阀,硬弹簧。

(1)组成 : 带有导向圆锥面的锥阀(二级同心式)和软弹簧

主阀滑阀和软弹簧。

带有多节导向圆锥面的锥阀(三级同心式)和软

弹簧

K P

T

图3-3 YF 型三节同心先导溢流阀(板式)

1、阀体

2、主阀座

3、主阀芯

4、阀盖(先导阀体)

5、先导阀座

6、先导阀锥式阀芯

7、调压弹簧

8、调节杆

9、调压螺栓 10、手轮

11、主阀弹簧

先导型溢流阀的先导阀是一个小规格的锥阀式直动溢流阀,其弹簧用于

调定主阀部分的溢流压力。主阀的弹簧不起调压作用,仅是为了克服摩擦力使主阀芯及时回位而设置。

(2) 工作原理:设Ac 为先导阀阀座孔面积(m 2),Fx 、Kx 为先导阀弹簧预紧力、刚度,F t 、G 、F f 、K y 为主阀弹簧预紧力、自重、摩擦力。

当P2Ac < Fx 时,导阀关闭,主阀也关闭。

当P2A c> Fx 时,导阀打开,主阀两端产生压差:△p

当 △p < Ft+G+F f 时,主阀关闭。

△p > Ft+G+F f 时,主阀打开稳压溢流或安全保护。

由[1]得主阀芯和导阀的力平衡方程分别为:

f y F G y y K A P A P ±++=-)(02211

)(02X X K A P x c +=

由上两式可得溢流阀进口压力为:

])([1)(01

0121f y c x F G y y K A X X A K A A P ±++++?= (Pa ) (3-3) 调压原理:调节调压螺帽,改变硬弹簧力,即可改变压力。

特点: ∵ 溢流阀稳定工作时,主阀阀芯上部压力小于下部压力。

∴ 即使下部压力较大,因有上部压力,弹簧可做得较软,流量变化引起阀

心位置变化时,弹簧力的变化量较小,压力变化小。

又∵ 调压弹簧调好后,上部压力为常数。

∴ 压力随流量变化较小,克服了直动式溢流阀的缺点。

还∵ 先导阀的溢流量仅为主阀额定流量的1%左右

∴ 先导阀阀座孔的面积A C 、开口量x 、调压弹簧刚度K X 都不必很大

∴ 先导型溢流阀广泛用于高压、大流量场合。

3.2 溢流阀的主要性能

一.静态特性:

(1) 压力调节范围

定义:调压弹簧在规定范围内调节时,系统压力平稳(压力无突跳及迟滞现象)上升或下降最大和最小调定压力差值。

(2)启闭特性

定义:溢流阀从开启到闭合全过程的被控压力p 与通过溢流阀的溢流量q 之间的关系。 一般用溢流阀处于额定流量、额定压力Ps 时,开始溢流的开启压力Pk 和停止溢流的闭合压力P B 分别与Ps 的百分比来表示。

开启压力比: K P =(Pk/Ps)?100%

闭合压力比: B P =( P B /Ps)?100%

两者越大及越接近,溢流阀的启闭特性越好。一般规定:开启压力比应不小于90%,闭合压力比应不小于85%,其静态特性较好。

(3) 卸荷压力:当溢流阀作卸荷阀用时,额定流量下进、出油口的压力差称为卸荷压力。

(4) 最大允许流量和最小稳定流量:溢流阀在最大允许流量(即额定流量)下工作时应无噪声。

二.动态特性

溢流阀设计与计算

一、Y-63 溢流阀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溢流阀是利用溢流作用来调节油路压力的。当油路压力升高到某一规定值,溢流阀便打开,将压力溢流去一部分,使压力保持在规定的值。 溢流阀按结构形式可以分为直动式与先导式两类。 Y-63是先导式溢流阀。该型号溢流阀的主阀芯是圆柱滑阀式,加工装配比较方便。但与锥阀式主阀芯的溢流阀相比,由于主阀芯两端的受压面积相等,使阀的灵敏度较低;为了减少主阀的泄漏量,阀口处有一封油段h ,使动作反应较慢。所以画法式主阀芯的溢流阀动态性能差,一般用于中低液压系统。 主要用途: 1,用于保持液压系统压了恒定,称为定压阀 2,用于液压系统过载,称为安全阀 3,用作卸荷阀 4,实现远程调压 5,实现高低压多级控制 溢流阀工作原理:在油路没有达到溢流阀调定的压力时,导阀、主阀在各自的弹簧作用下处于关闭状态,各腔压力相等。当油路压力升到接近调定的压力时,导阀被推开,便有小量油液通过节流孔、导阀阀口、主阀阀芯的中心孔从油口流出。这样,由于节流孔中有油液通过,便自啊主阀芯活塞上下腔产生压力差,给主阀芯造成一个向上的推力。但此力不够克服主阀弹簧的预压缩力,因此主阀还不能打开。当油路压力继续升高,导阀开口量加大,通过节流口的流量加大,主阀芯上下腔压力差增大,便可克服主阀弹簧力和阀芯摩擦力,使主阀芯打开。压力油便通过主阀阀口,从出油口溢流。 二、设计 Y-63溢流阀,设计要求如下: 1.额定压力 a p g MP =3.6 2.额定流量 min 63L Q g = 3.调压范围 ()a p MP =3.6~2.31 4.启闭特性

开启压力 []a p Q MP =61 闭合压力 []Mp p Q 51'= 溢 流 量 []min 63.0L Q = 5.卸荷压力 []Mp p X 04.01≤ 6.内泄流量 []min 0015.0L q nx ≤ 一、主要结构尺寸的初步确定 (1)进油口直径d 由额定流量和允许流速来决定 v Q d g π4= s m 7-s m 6 v Q g 允许流速额定流量 得14.93mm d =故取 15.00mm d = (2) 主阀芯直径 1d 经验取 ()d 82.0~5.0d 1= mm mm 24.12d 47.71≤≤ 取mm 00.11d 1= (3)主阀芯与阀套的配合长度L 由公式()05.1~6.0D L = (4) 主阀芯活塞直径0D 经验取()10d 2.31.6D ~= 取mm 00.22D 0= (5) 节流孔直径0d ,长度0l 按经验取()000d 197l 2mm 0.8d ~~== 取8mm l 1.00mm d 00==(静态特性计算对选定的0d 和0l 进行适当的调整) (6) 导阀芯的半锥角α 按经验取020=α (7) 导阀座的孔径2d 和6d d d 1d 0l 0D α 2 d 6 d 1D 1S h

疏水阀系统的设计基础知识

疏水阀系统的设计基础知识█疏水阀不允许串联使用,必要时可以并联使用。 █多台用汽设备不能共用一只疏水阀,以防短路。 █疏水阀入口管 ■疏水阀的入口管应设在用汽设备的最低点。对于蒸汽管道的疏水,应在管道底部设置一集液包,由集液包至疏水阀。集液包管径一般比主管径小两级,但最大不超过DN250。 ■从凝结水出口至疏水阀入口管段应尽可能短,且使凝结水自然流下进入疏水阀。对于热静力型疏水阀要留有1m长管段,不设绝热层。在寒冷环境中,如果由于停车或间断操作而有冻结危险,或在需要对人身采取保护的情况下,凝结水管可适当设绝热层或防护层。 ■疏水阀一般都带有过滤器。如果不带者,应在阀前安装过滤器,过滤器的滤网为网孔加∮7~1.0mm的不锈钢丝网,过滤面积不得小于管道截面积的2~3倍。 ■对于凝结水回收的系统,疏水阀前要设置切断阀和排污阀,排污阀一般设在凝结水出口管的最低点,除特别必要外,一般不设旁路。 ■从用汽设备到疏水阀这段管道,沿流向应有4%的坡度,尽量少用弯头。管道的公称直径等于或大于所选定容量的疏水阀的公称直径,以免形成汽阻或加大阻力,降低疏水阀的排水能力。 ■疏水阀安装的位置一般都比用汽设备的凝结水出口低。必要时,在采取防止积水和防止汽锁措施后,才能将疏水阀安装在比凝结水出口高的位置上,如图5.0.3—1所示。在蒸汽管的低点设置返水接头,靠它的作用把凝结水吸上来。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立管内被隔离的蒸汽迅速凝结,防止汽锁,便于凝结水顺利吸升,立管的尺寸宜小一级或用带散热片的管子作立管。亦可将加热管末端做成U型并密封,虹吸管下端插入U型管底,虹吸管上部设置疏水阀,如图5.0.3—2所示。注意:返水接头后立管(吸升凝结水的高度)一般以600mm左右为宜。如果需要进一步提高,可用2段或3段组合,高度可达600mm~1000mm。返水接头会使管内的空气排放受阻,因此要尽量避免使用及使用过高的吸升高度。

机械机电毕业设计_液压系统设计计算实例

液压系统设计计算实例 ——250克塑料注射祝液压系统设计计算 大型塑料注射机目前都是全液压控制。其基本工作原理是:粒状塑料通过料斗进入螺旋推进器中,螺杆转动,将料向前推进,同时,因螺杆外装有电加热器,而将料熔化成粘液状态,在此之前,合模机构已将模具闭合,当物料在螺旋推进器前端形成一定压力时,注射机构开始将液状料高压快速注射到模具型腔之中,经一定时间的保压冷却后,开模将成型的塑科制品顶出,便完成了一个动作循环。 现以250克塑料注射机为例,进行液压系统设计计算。 塑料注射机的工作循环为: 合模→注射→保压→冷却→开模→顶出 │→螺杆预塑进料 其中合模的动作又分为:快速合模、慢速合模、锁模。锁模的时间较长,直到开模前这段时间都是锁模阶段。 1.250克塑料注射机液压系统设计要求及有关设计参数 1.1对液压系统的要求 ⑴合模运动要平稳,两片模具闭合时不应有冲击; ⑵当模具闭合后,合模机构应保持闭合压力,防止注射时将模具冲开。注射后,注射机构应保持注射压力,使塑料充满型腔; ⑶预塑进料时,螺杆转动,料被推到螺杆前端,这时,螺杆同注射机构一起向后退,为使螺杆前端的塑料有一定的密度,注射机构必需有一定的后退阻力; ⑷为保证安全生产,系统应设有安全联锁装置。 1.2液压系统设计参数 250克塑料注射机液压系统设计参数如下: 螺杆直径40mm 螺杆行程200mm 最大注射压力153MPa 螺杆驱动功率5kW 螺杆转速60r/min 注射座行程230mm 注射座最大推力27kN 最大合模力(锁模力) 900kN 开模力49kN 动模板最大行程350mm 快速闭模速度0.1m/s 慢速闭模速度0.02m/s 快速开模速度0.13m/s 慢速开模速度0.03m/s 注射速度0.07m/s 注射座前进速度0.06m/s 注射座后移速度0.08m/s 2.液压执行元件载荷力和载荷转矩计算 2.1各液压缸的载荷力计算 ⑴合模缸的载荷力 合模缸在模具闭合过程中是轻载,其外载荷主要是动模及其连动部件的起动惯

毕业设计设参考资料:溢流阀

第1章绪论 液压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应用学科,虽然历史较短,发展的速度却非常惊人。液压设备能传递很大的力或力矩,单位功率重量轻,结构尺寸小,在同等功率下,其重量的尺寸仅为直流电机的10%~20%左右;反应速度快、准、稳;又能在大范围内方便地实现无级变速;易实现功率放大;易进行过载保护;能自动润滑,寿命长,制造成本较低。因此,世界各国均已广泛地应用在锻压机械、工程机械、机床工业、汽车工业、冶金工业、农业机械、船舶交通、铁道车辆和飞机、坦克、导弹、火箭、雷达等国防工业中。 液压传动设备一般由四大元件组成,即动力元件——液压泵;执行元件——液压缸和液压马达;控制元件——各种液压阀;辅助元件——油箱、蓄能器等。 液压阀的功用是控制液压传动系统的油流方向,压力和流量;实现执行元件的设计动作以控制、实施整个液压系统及设备的全部工作功能。 1.1 液压技术的发展历史 液压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应用学科,虽然历史较短,发展的速度却非常惊人。液压设备能传递很大的力或力矩,单位功率重量轻,结构尺寸小,在同等功率下,其重量的尺寸仅为直流电机的10%~20%左右;反应速度快、准、稳;又能在大范围内方便地实现无级变速;易实现功率放大;易进行过载保护;能自动润滑,寿命长,制造成本较低。因此,世界各国均已广泛地应用在锻压机械、工程机械、机床工业、汽车工业、冶金工业、农业机械、船舶交通、铁道车辆和飞机、坦克、导弹、火箭、雷达等国防工业中。 液压传动设备一般由四大元件组成,即动力元件——液压泵;执行元件——液压缸和液压马达;控制元件——各种液压阀;辅助元件——油箱、蓄能器等。 液压阀的功用是控制液压传动系统的油流方向,压力和流量;实现执行元件的设计动作以控制、实施整个液压系统及设备的全部工作功能。 1.2 我国液压阀技术的发展概况 我国的液压工业及液压阀的制造,起始于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期间,由于机床制造工业发展的迫切需求,50年代初期,上海机床厂、天津液压件厂仿造了苏联的各类低压泵、阀。 随后,以广州机床研究所为主,在引进消化国外中低压元件制造技术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了公称压力为2.5MPa和6.3MPa的中低压液压阀系统(简称广州型),并迅速投入大批量生产。

毕业设计---组合机床液压系统的设计

目录 摘要 --------------------------------------------------------------------- 2 Abstract ----------------------------------------------------------------- 3 引言 --------------------------------------------------------------------- 4 1液压系统的原理、组成与结构---------------------------------------------- 6 1.1液压系统的原理------------------------------------------------------ 6 1.2液压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 6 2液压传动的优缺点与应用-------------------------------------------------- 8 2.1液压系统的优缺点 ------------------------------------------------------------------------------------------------- 8 2.2液压传动的应用 ----------------------------------------------------------------------------------------------------- 8 3设计要求--------------------------------------------------------------- 11 3.1设计任务 -------------------------------------------------------------------------------------------------------------- 11 3.2设计工作点 ---------------------------------------------------------------------------------------------------------- 11 4液压系统分析----------------------------------------------------------- 12 4.1运动分析 -------------------------------------------------------------------------------------------------------------- 12 4.2负载计算 -------------------------------------------------------------------------------------------------------------- 12 4.3负载循环图和速度循环图 ------------------------------------------------------------------------------------ 13 4.4液压系统主要参数的确定 ------------------------------------------------------------------------------------ 13 5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 15 5.1工作缸 ------------------------------------------------------------------------------------------------------------------ 15 5.2夹紧缸 ------------------------------------------------------------------------------------------------------------------ 15 5.3换向方式确定------------------------------------------------------------------------------------------------------- 15 5.4调速、卸荷的选择 ----------------------------------------------------------------------------------------------- 15 5.5控制方式的选择 --------------------------------------------------------------------------------------------------- 16 5.6夹紧回路的确定 --------------------------------------------------------------------------------------------------- 16 5.7液压泵型式的选择--------------------------------------------------- 16 5.8拟定系统原理图 --------------------------------------------------------------------------------------------------- 17 6液压系统的计算--------------------------------------------------------- 18 6.1 验算系统压力损失 ---------------------------------------------------------------------------------------------- 18 6.2验算油液温升------------------------------------------------------------------------------------------------------- 19 7液压元件的选择--------------------------------------------------------- 20 7.1液压泵 ------------------------------------------------------------------------------------------------------------------ 20 7.2阀类元件及辅助元件-------------------------------------------------------------------------------------------- 21 7.3油管---------------------------------------------------------------------------------------------------------------------- 22 7.4油箱---------------------------------------------------------------------------------------------------------------------- 22 7.5密封件的选择------------------------------------------------------------------------------------------------------- 22 结论 -------------------------------------------------------------------- 24 致谢 -------------------------------------------------------------------- 25 参考文献 ---------------------------------------------------------------- 26

疏水器的设计计算

疏水器的设计计算 1、1 O1 Y9 G6 I( Q0 V' S: I& v 疏水器的选型应根据系统压力,温度、流量等情况确定:脉冲式宜用于压力较高的工艺设备 上;钟型浮子式、可调热胀式、可调恒温式等疏水器宜用于流量较大的地方;热动力式、可 调双金属片式宜用于流量较小的地方;恒温式仅用于低压蒸汽系统上。" r2 C- h/ w2 m$ V0 @, p3 _( h 2、8 c9 f _6 v( ^% w% o2 e6 q7 }! _ 疏水器的理论排出凝结水量,应由生产厂家提供,但当缺乏必要的技术数据时可按下式计算: 0 [: k1 F( Y; e3 u. n9 F s$ } G=0.1Apd2(△p)0.5 式中:G----疏水器排水量(Kg/h),按阀门直径和压差而定; 3 f; u0 }! L. M$ ^. p Ap---排水系数,按阀门直径和压差而定; d-----疏水器的排水阀门孔直径(mm);" l5 S: l' y0 s5 y △2 a' w6 n6 U3 [ L$ p p=p1-p2---疏水器前后的压力差(kpa); 3、6 u4 r) Y4 z) y. Z 考虑到实际运行时的负荷和压力的变化,启动时低压大负荷的情况、设备需要速热等情况, 疏水器的排水设计能力应大于理论排水量,疏水器设计排水量按下式计算:+ x+ Y- K4 C' L6 _" T! ^ : f- ]0 n5 L7 y/ W- j f% j/ n Gsh=KG 式中:Gsh-------疏水器设计排水量(Kg/h); G------理论排水量(Kg/h);9 z8 M9 b* v2 S' Z5 a; |! j K------选择疏水器的倍率,按下表采用; 疏水器选择倍率K值 系统使用情况K系统使用情况K 采暖P≥100Kpa P〈100Kpa 2-3 4 淋浴 单独换热器 多喷头 2 4 热风P≥200Kpa P〈200Kpa 2 3 生产 一般换热器 大容量、常间歇、 速加热 3 4 4、! @$ D4 A, i; o7 Q | 凝结水通过疏水器后的剩余压力,可以把凝结水提升一定的高度,应按下式计算:hz=P2-P3-Pz/0.001ρg 式中:P1-----疏水器前的压力(kpa);; e3 Q8 d/ R$ X& u0 |* ] 暖风机,P1=0.95P; 散热器集中回水时,P1=0.7P; 末端泄水,P1=0.7P; % |3 f; z% P7 i. d7 b: K! F 分汽缸和蒸汽管道中途泄水,P1=P;/ e! _ S+ P+ W! t+ W e @2 q

毕业设计公式

循环球式转向器设计的计算公式 1.1 螺杆、钢球和螺母传动副 1.1.1 钢球中心距D 、螺杆外径D 1和螺母内径D2 尺寸D 、D 1、D 2如图3-1所示。钢球中心距是基本尺寸。螺母外径D 1、螺母内径D 2及钢球直径对确定钢球中心距D 的大小有影响,而D 又对转向器结构尺寸和强度有影响。在保证足够的强度条件下,尽可能将D 值取小些。选取D 值的规律是随扇齿模数的增大,钢球中心距D 也相应增加。螺杆外径D 2通常在20~38mm 范围内变化。螺母内径D 2应大于的D 1,一般要求D 2-D 1=(5%-10%)D 。 1.1.2 钢球直径d 及数量n 钢球直径尺寸d 取得越大,能提高承载能力,同时螺杆和螺母传动机构和转向器的尺寸也随之增大。钢球直径应符合国家标准,一般常在7~9mm 范围内选用。 增加钢球数量n (n 不超过60),能提高承载能力;但使钢球流动性变坏,从而使传动效率降低。 钢球数目可有下式确定: 式中 D-钢球中心距; W ——个环路中的钢球工作圈数,一般W=1.5-2.5,当转向器的钢球工作圈数需大于2.5时,则应采用两个独立的环路; d-钢球直径; 0α——螺线导程角; 1.1.3 螺距P 和螺旋线导程角 转向盘转动λ角,对应螺母移动的距离s 为 s=λP/2π…………………………...(1-2). 式中,P 为螺纹螺距。 与此同时,齿扇节圆转过弧长等于s ,相应摇臂轴转过βp 角,其间关系为 s=βp r …………………………...(1-3) 式中,r 为齿扇节圆半径。 联合以上两式得λ=2πrβp /P ,将λ对βp 求导,得循环球式转向器角传动比i w 为 i w =2πr/P…………………………...(1-4) 由式上式可知,螺距P 影响转向器角传动比的值。在螺距不变的条件下,钢球直径d 越大,图3-1中的尺寸b 越小,要求b=(P-d)>2.5mm 。螺距 P 一般在8~11mm 内选取。前者影响转向器的角传动比;后者影响传动效率。选择时应满足角传动比的要求和保证有较高的正效率,而反行程时不发生自锁现象。 )11.......(..............................21cos 0-=≈=d DW d DW n παπ

数字液压阀的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数字液压阀的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目的和意义 --------------------------------------------------- 1 1.2 国外发展现状 ---------------------------------------------- 3 1.3 毕业设计的容 ---------------------------------------------- 5 第二章机械部分设计 ---------------------------------------------- 2.1 液压阀的选择 ------------------------------------------------- 6 7 2.2 步进电机的选择 ----------------------------------------------- 7 2.3 压力传感器的选择 --------------------------------------------- 2.4 改造图及说明 ------------------------------------------------- 第三章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9 10 13 3.1 89C51单片机的介绍 ------------------------------------------- 3.1.1 引脚简要说明------------------------------------------- 14 14 3.1.2 P3口的第二功能 --------------------------------------- 3.2 步进电机工作原理的介绍---------------------------------------15 15

SEPD_0205-2001_疏水阀配管设计规定

设计标准 SEPD 0205-2001 实施日期2001年月日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疏水阀配管设计规定 第 1 页共 6 页 目次 1 总则 2 疏水阀的布置和安装 3 疏水阀入口管道的设计 4 疏水阀出口管道的设计 1 总则 1.1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内蒸汽加热设备或蒸汽管道的疏水阀的配管设计。 2 疏水阀的布置和安装 2.1蒸汽加热设备或蒸汽管道的疏水阀设置点 2.1.1蒸汽管道的末端、最低点或立管的下端、蒸汽伴热管的末端应设疏水阀。对较长距离蒸汽输送管道,在装置内宜每隔50m设一个疏水阀,在装置外宜每隔80m设一个疏水阀,当蒸汽管道跨越道路时,应在跨越前的低点设疏水阀。 2.1.2蒸汽系统的减压阀前应设疏水阀、调节阀组前应设疏水阀。 2.1.3汽水分离器及蒸汽加热设备等的低点应设疏水阀。 2.1.4经常处于热备用状态的设备进汽管的最低点应设疏水阀。 2.1.5蒸汽透平机、蒸汽泵的蒸汽进汽管的入口切断阀前应设疏水阀。 2.1.6蒸汽分配管的底部、扩容器的底部、水平安装的波型补偿器波峰的底部和直立安装的П型补偿器上升管底部应设疏水阀。 2.1.7 其他可能积存蒸汽凝水的部位均应设疏水阀。 2.2疏水阀安装一般规定

2.2.1疏水阀安装示意图见图2.2.1-1、图2.2.1-2。 2.2.2每个蒸汽加热设备应单独设疏水阀,不能共用一个疏水阀。 2.2.3不同压力的蒸汽系统必须单独设凝水回收管网。当凝水中含油或其他化学品时,不能排入凝水回收系统。 2.2.4当凝水量超过单个疏水阀的最大排水量时,可用相同型式的疏水阀并联对称安装。 2.2.5疏水阀安装位置应便于操作和检修。 2.2.6疏水阀组一般不设旁通管。如工艺有特殊要求设置旁通管时,按工艺要求进行设计。旁通管可与疏水阀平行布置,也可以布置在疏水阀的上方,但要留有足够的检修空间。 2.2.7每根蒸汽伴热管末端设一个疏水阀。 2.2.8除特殊要求外,疏水阀组管道应保温。 2.2.9采用螺纹连接的疏水阀,应安装活接头。 2.2.10安装疏水阀时,其阀体上的指示箭头必须与凝水流向一致。 2.2.11蒸汽管道、蒸汽凝水管道均应考虑热应力和补偿。 2.3不同类型疏水阀的安装要求 2.3.1热动力型圆盘式疏水阀安装位置可水平安装或直立安装。 2.3.2热动力型脉冲式疏水阀一般安装在水平管道上,阀盖朝上。 2.3.3机械型浮球式疏水阀必须水平安装。配管设计时应不影响阀盖、管塞拆卸。长期停止使用时,要及时排出凝水,关闭疏水阀前后阀门。安装在室外应采取防冻措施。 2.3.4 热静力型双金属片式(恒温型)疏水阀安装位置可水平安装或直立安装。疏水阀本身不需保温。 2.3.5钟型浮子式(倒吊桶)疏水阀必须水平安装。启动前先充水或打开疏水阀入口阀,待凝水充满后再开疏水阀出口阀。长期停止使用时,要及时排出凝水,关闭疏水阀前后阀门。安装在室外应采取防冻措施。 3 疏水阀入口管道的设计

液压基本回路简答与计算题

简答题与计算题 1、 简述回油节流阀调速回路与进油节流阀调速回路的不同点。 2、 一夹紧油路如图所示,若溢流阀的调整压力p 1=5MPa ,减压阀的调整压力p 2=2.5MPa , 试分析夹紧缸活塞空载时A ,B 两点的压力各为多少?减压阀的阀芯处于什么状态?夹紧时活塞停止运动后,A,B 两点压力又各为多少?减压阀阀芯又处于什么状态? 3、如图7-2所示液压回路,两个液压缸的几何尺寸相同,无杆腔活塞面积皆为 24m 1020-?=A ,两缸支承的重物分别为N 70001=W ,N 40002=W ,溢流阀调定压力MPa 5=v p 。两缸的工作顺序为:液压缸1先运动,当液压缸1上升到顶端位置后液压缸2再向上运动;在液压缸2运动时,要求液压缸1保持在顶端位置。试确定顺序阀的调整压力。

4、如图7-4所示液压回路,已知溢流阀的调定压力MPa 5y =p ,顺序阀的调定压力MPa 3x =p ,液压缸1活塞的有效面积241m 1050-?=A ,负载kN 10L =F 。若管路压力损失忽略不计,当两换向阀处于图示位置时,试求: (1) 液压缸活塞运动时A,B 两点的压力A p 、B p ; 图7—4 (2) 液压缸活塞运动到终端后,A 、B 两点的压力; (3) 当负载kN 20L =F ,A 、B 两点的压力。 5、如图7-5所示液压系统,两液压缸有效面积2221m 101-?==A A ,液压缸1负载 N 35000L =F ,液压缸2运动时负载为零。溢流阀、顺序阀和减压阀的调整压力分别为4MPa 、3MPa 和2MPa 若不计摩擦阻力、惯性力和管路损失,确定下列三种工况下A 、B 、C 点的压力。 (1)液压泵启动后,两换向阀处于中位时; (2)换向阀电磁线圈1Y A 通电,液压缸l 活塞运动时及活塞运动到终端后; (3)换向阀电磁线圈1Y A 断电,2Y A 通电,液压缸2活塞运动时及碰到固定挡块时。

毕业设计(论文)-液压提升机设计

1 绪论 1.1液压提升机概述 1.1.1引言 液压提升机是利用液压马达直接或通过减速箱来拖动滚筒的一种提升机,液压提升机的用途很广泛,常用于船舶、港口、建筑、矿山、冶金和林业等许多行业。习惯把卷筒直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000mm 时的称为提升机, 而把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000mm时的称为提升机,以下统称为提升机。自60年代中期提升机出现以来,40多年发展迅速,在工业发达国家的煤矿井下已广泛使用,从大到小,从单绳到多绳,从有极绳到无极绳,从缠绕式到摩擦式,各种品种规格比较齐全。液压提升机主要由液压驱动系统、液压制动系统、液压控制系统、卷筒-负载系统、操作系统及其它如深度指示、提升超速、过卷安全保护等辅助系统组成。 1.1.2液压提升机的用途、工作原理、类型 (1)用途 液压提升机主要用于煤矿井下,作为提升和下放人员、煤、矸石及运输材料、设备之用。在煤矿主要是用于采区上、下山运输,同时也可用于井下暗立井、暗斜井和掘进时的提升运输及井下辅助运输. (2)工作原理 液压提升机由机械、液压传动、电气部分等组成。采用鼠笼型防爆主电机驱动双向变量主油泵;主油泵和二台内曲线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组成闭合回路、衡扭矩液压调速系统;二台液压马达分别布置在主组装置两侧与主组联接,拖动提升机运转。提升机有二台辅助油泵,一台工作、一台备用。辅助油泵中,其大泵作补油泵用,给主液压传动补油;小泵作控制用,给制动系统、操作系统、调绳系统供油。 提升机采用远距离液控操纵方式。司机通过操作液压式比例先导伐给主油泵的比例油缸输入由低到高的压力油,使主油泵的行程调节器动作,改变主油泵摆动的缸体的倾角来改变主油泵的流量,以改变液压马达的转速,使提升机起动,加速运转。司机通过操作液压式比例先导伐的手柄扳到不同角度,就可使主油泵输出不同的流量,使提升机得到不同的提升速度。当液压式比例先导伐的手柄扳到最大位置时,提升速度最大。当液压式比例先导伐的手柄扳到中立位置时,提升机停车。当手柄反方向扳动时,提升机反方向运行。 提升机采用盘型闸制动,以实现提升机的正常和紧急制动。正常制动的制动力靠液压传动装置本身产生的。提升时负荷成为制动力。下放重物时液压马达变为泵。液压泵变为液压马达。使电动机产生发电反馈制动。盘型制动器不参与工作制动。只是在提升机卷筒停止运转后作为保险装置来使用。提升机在运行中出现故障,保险装置自动工作,也可由司机用脚踏开关进行紧急制动停车。 提升制动系统有压力油时,盘型闸制动打开,没有压力油盘型闸制动。司机操作的液压式比例先导阀共有4个减压阀,其中两个减压阀操纵主油泵正反向供油,另两个减压阀控制盘型闸的开起,当司机操作液压式比例先导伐时,同时压下两个阀,一个阀输出的压力油进主泵的比例油缸,使主泵向液压马达供油并使其运转。另一个阀输出的压力油供制动系统的液控换向阀,使制动系统向盘型制动器供油,盘型闸制动打开、使提升机运转。当司机扳回液压式比例先导伐的手柄扳到中立位置时,(比例油缸向中位返回)主泵流量逐渐减小到零,液

凝结水疏水系统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凝结水疏水系统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论文作者:徐文忠亓玉栋姜作校发表时间:2004年11月18日 摘要:本文对凝结水疏水系统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疏水管路设计疏水器初选疏水能力校核 1 前言 在以蒸汽为热媒的换热系统的设计中,疏水系统的合理设计对换热系统的正常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对本市部分换热站进行了调查,发现换热系统达不到设计出力的状况非常普遍。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疏水系统设计不合理造成的。其不合理性主要表现为疏水系统疏水能力的不足。疏水系统疏水能力的不足,将引起凝结水在换热器内积存水位升高,从而导致蒸汽凝结换热面积的减少和凝水过冷换热面积的增加。由于蒸汽凝结换热面的换热系数远大于凝水过冷换热面的换热系数,故必将导致换热器换热能力的大幅度下降。那么,在 换热系统设计中应考虑哪些因素才能保证凝结水由疏水系统顺利及时地排出呢?下面就这个问题,结合笔者本人的工程实践经验,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设计者参考。 2 疏水系统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2.1 疏水管路的设计 在疏水管路中,冷凝水的流动现象有满管过冷态单相流动、满管汽水乳状混合流动、满管汽水分层两相流动等,各种流动现象产生的条件也不相同。进行疏水管路的设计,首先要搞清凝水在疏水管路各段中的状态,然后根据相应的流动模型,选择与之相应的管路设计的计算方法。分析如下; (1)满管过冷态单相流动 在换热器中凝结水过冷度较大时,尽管凝水在管路中压力不断降低,凝水过冷度不断减小,但凝水

流至疏水管路末端时仍存在一定过冷度。在这种情况下,疏水管路中凝水的流动即为满管过冷态单相流动。 如图1所示,设计状态下换热设备人口蒸汽压力为Po,疏水器阀前凝水压力为P1,阀后凝水压力为P2,凝水箱内凝水压力为P3,换热设备出口凝水温度为t1,P3对应的饱和温度为ts。在疏水管路保温良好的条件下,可近似认为疏水管路上各处温度均为t1。此时,若存在tg>h,则管道内凝水将一直处于过冷状态,为满管过冷态单相流动。 对于满管过冷态单相流动,应按单相流动的计算公式或相应图表进行疏水管路的设计计算。具体计算方法参见文献。 (2)满管汽水乳状混合两相流动 当换热器中冷凝水的过冷度较小,疏水管路中水流速较大时,随着流体阻力损失的增大,流体压力越来越小,以至在疏水管路中的某一截面处,冷凝水将达到饱和状态。在其后的管路中,由于凝水的流速较高,将出现满管的汽水乳状混合两相流动。 对于满管汽水乳状混合两相流动,应按均相流动模型的计算公式或图表进行疏水管路的设计计算。具体计算方法参见文献. (3)满管汽水分层两相流动 当换热器中冷凝水的过冷度较小,疏水管路中水流速亦较小时,随着流体阻力损失的增大,流体压力越来越小,在疏水管路中的某一截面处,冷凝水将达到饱和状态。在其后的管路中,由于凝水流速较低,将出现汽水分层的两相流动。 对于满管汽水分层两相流动,应按分相流动模型的计算公式或相应图表进行疏水管路的设计计算。具体计算方法参见文献. 2.2 疏水器的选择 疏水器的合理选择对凝结水及时地从换热器和疏水系统排出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很大一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在选择疏水器时,简单地根据疏水管道的管径选择相应管径接口的疏水器。这种作法是不合理的。选择疏水器的最重要的指标应该是其疏水能力,因而疏水器的排水量应作为选择疏水器的依据。 2.2。1 疏水器的初选 如图1所示的疏水系统,设系统的理论排水量为Co,疏水器的设计排水量为G1,疏水器的选择倍率为K,则 G1=K·Go 按设计排水量G1,分别根据上述相应的疏水管路的计算方法,确定出疏水器阀前及阀后压力P1、P2,则 △P=P1-P2 根据△P和G1,结合疏水器样本或产品手册给出的性能参数表,即可初选出疏水器。 2.2.1 选择倍率K的确定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K值的确定对疏水器的选择有很大影响。因而,合理地确定K值对换热系统的正常运行及疏水系统减少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确定K值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安全因素:即要考虑换热系统的可调节性。系统的理论计算与实际运行状况总会存在差异,同时运行工况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如提高换热设备出力时,凝水量会相应增加,因而要求疏水器的设计排水能力也相应增加。 (2)使用因素:换热设备在低压力,大荷载的情况下启动,或需要迅速加热用汽设备时,系统的凝结水量将远大于设备正常运行时凝结水量,因而要求疏水器的设计排水能力相应增大。 此外,对间歇工作的疏水器,选择倍率应适当,以避免疏水器间歇频率太大,导致阀孔和阀座很快

毕业设计(论文)_液压控制阀的研究与设计

液压控制阀的研究与设计 第1章绪论 液压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应用学科,虽然历史较短,发展的速度却非常惊人。液压设备能传递很大的力或力矩,单位功率重量轻,结构尺寸小,在同等功率下,其重量的尺寸仅为直流电机的10%~20%左右;反应速度快、准、稳;又能在大范围内方便地实现无级变速;易实现功率放大;易进行过载保护;能自动润滑,寿命长,制造成本较低。因此,世界各国均已广泛地应用在锻压机械、工程机械、机床工业、汽车工业、冶金工业、农业机械、船舶交通、铁道车辆和飞机、坦克、导弹、火箭、雷达等国防工业中。 液压传动设备一般由四大元件组成,即动力元件——液压泵;执行元件——液压缸和液压马达;控制元件——各种液压阀;辅助元件——油箱、蓄能器等。 液压阀的功用是控制液压传动系统的油流方向,压力和流量;实现执行元件的设计动作以控制、实施整个液压系统及设备的全部工作功能。 1.1 液压技术的发展历史 液压传动理论和液压技术发展的历史可追溯17世纪,当时的荷兰人史蒂文斯(Strvinus)研究指出,液体静压力随液体的深度变化,与容器的形状无关。之后托里塞勒(Torricelli)也对流体的运动进行研究。17世纪末,牛顿对液体的粘度以及浸入运动流动体中的物体所受的阻力进行了研究。18世纪中叶,伯努利提出的流束传递能量理论及帕斯卡提出的静压传递原理,使液压理论有了关键性的进展。1795年英国伦敦的约瑟夫.布拉默(Joseph Bramah 1749~1814)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水压机——棉花、羊毛液压打包机。1905年,詹尼(Janney)设计了一台带轴向柱塞泵的油压传动与控制装置,并于1906年成功地应用在弗吉尼亚号战舰的炮塔俯仰、转动机构中。1936年,哈里.威克斯(Harry Vikers)提出了包括先导式溢流阀在内的些液压控制元件有力地推动了液压技术的进步。1958年美国麻萨诸塞州理工学院的布莱克本(Blackburn)、李诗颖创造了电液伺服阀,并于1960年发表了对液压技术有杰出贡献的论著——《流体动力控制》。 现在由于微型计算机与液压技术日益密切的结合,对液压控制阀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液压控制已开始形成了一个分支学科,继续不断不断地向高、精、尖的方向发展。 1.2 我国液压阀技术的发展概况 我国的液压工业及液压阀的制造,起始于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期间,由于机床制造工业发展的迫切需求,50年代初期,上海机床厂、天津液压件厂 - 1 -

溢流阀工艺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1章缸体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1) 1.1缸体零件图分析 (1) 1.1.1零件的作用 (1) 1.1.2零件的工艺分析 (1) 1.1.3确定生产类型 (2) 1.2确定毛坯类型及尺寸 (2) 1.2.1确定毛坯类型 (2) 1.2.2确定毛坯尺寸 (3) 1.2.3毛坯图 (3) 1.3 机械加工工艺路线设计 (4) 1.3.1 定位基准的选择 (4) 1.3.2 制定工艺路线 (5) 1.4 加工机床及工艺设备的选择 (6) 1.4.1 选择机床 (6) 1.4.2 选择刀具及量具 (6) 1.4.3 选择夹具 (6) 1.5 确定每道工序尺寸 (8) 1.6 确定切削用量和基本时间 (8) 1.6.1 确定切削用量 (8) 1.6.1.1 工序10(铣右端面至尺寸) (8) 1.6.1.2 工序20 (钻右端平面?16孔) (9) 1.6.1.3 工序30(铰右平面?16孔) (9) 1.6.1.4 工序70 (攻?27螺纹孔) (10) 1.6.1.5 工序90 (钻右平面?4孔) (11) 1.6.2 确定基本时间 (11) 1.6.2.1 工序10(铣右端面至尺寸) (11)

1.6.2.2 工序20 (钻右端平面?16孔) (12) 1.6.2.3 工序30(铰右平面?16孔) (13) 1.6.2.4 工序70 (攻?27螺纹孔) (14) 1.6.2.5 工序90 (钻右平面?4孔) (15) 第2章专用夹具设计 (16) 2.1 确定设计任务 (16) 2.2 夹具设计方法 (16) 2.2.1 夹具类型的确定 (16) 2.2.2 定位方案的确定 (16) 2.2.3 夹紧机构设计 (17) 2.2.4 导向装置设计 (18) 2.2.5 夹具体设计 (18) 2.2.6 绘制夹具体装配图 (19) 2.3 确定夹具技术要求和有关尺寸、公差配合 (20) 2.3.1 技术要求 (20) 2.3.2 夹具装配图应有尺寸及公差 (20) 参考文献 (21)

蒸汽管道疏水设计指导书

蒸汽输送管道的主要目的就是将高质量、且可靠的蒸汽输送到用汽设备。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就必须在恰当的位置设置疏水点,将蒸汽系统中的冷凝水更快,更有效率的排出。 当然,我们不能随心所欲的安装疏水阀,并就此轻易的忘记它们。我们有着规范的设计准则规定它们应该如何安装。为了保证疏水阀能正常稳定的工作,我们必须遵守这些规范来选择疏水点。 蒸汽在主管中的流速比在设备中快很多,有时甚至超过30 m/s。此时如果管道中有冷凝水积存,就会被蒸汽快速带起形成水锤,撞击管道壁和阀门,造成设备损坏甚至人身伤害。因此在设计疏水点的时候也要同样将其列入考虑因素。 接下来的四篇“正确疏水方案”将指导您如何正确和合适的将冷凝水排出蒸汽管道,从而防止系统中产生水锤和空气绑之类的问题。 正确输水方案#1:谨慎选择疏水点位置 即使蒸汽输送管道完全笔直,我们也会推荐每隔30到50米安装一个疏水阀。在提升管和下降管道的底部也同样需要。除此之外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在有些冷凝水容易积聚的地方设置一个疏水点能有效防止蒸汽快速将水带起。 在下列情况下需要安装疏水阀: 每隔30到50米

蒸汽管线每隔30到50米应当设置一个疏水点。 在减压阀和控制阀前段 在减压阀和控制阀关闭时,前方管道会积聚冷凝水,因此在它们的前段也应该设置疏水点。快速的排出冷凝水还能防止冷凝水腐蚀它们的阀座。当然,在串联的减压阀之间最好也安装疏水阀,这样就可 以将减压阀之间的冷凝水排出管道。 在可能长时间关闭的手动阀前段 在手动阀前段也同样需要安装疏水阀,当阀长时间关闭后,冷凝水会积存在前方的管道内,当手动打开阀门时,蒸汽会带起冷凝水撞击阀门,造成阀门损坏。同样的,在蒸汽管道末端设置疏水点能有效 提高系统安全性,并提高生产效率。 在提升管或下降管底部 在提升管和下降管的底部,冷凝水会由于重力和管道变向原因积聚,因此在这里我们也需要安装疏水 阀。 正确输水方案#2:对蒸汽管道进行正确的支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