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学实验指导(生物科学)

鱼类学实验指导(生物科学)
鱼类学实验指导(生物科学)

“鱼类学”实验指导

课程编号:12414350 专业:生物科学学时:39学时指导教师:龚小玲

实验一鳞片、色素细胞鳍条的观察(3学时)

实验目的:掌握鱼类不同的鳞片形式、鳞片的分区、鳞片上年轮的识别,色素细胞的分布、种类、形状,鱼类不同类型鳍条的形态,为鱼类学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实验原理:鱼类的年轮的形成是有一定的规律,年轮有识别的标识,鳍条的硬棘、软条、假棘的形态结构是完全不同的。

实验对象:路氏双髻鲨、鲫鱼、鲈鱼、鲥鱼、鳕鱼的鳞片;

金鱼的色素细胞,鲫鱼的软条、假棘,小黄鱼的硬棘

实验药品与器材

甘油溶液、NaOH溶液、解剖盘、解剖刀、剪刀、镊子、玻片、透明胶、解剖镜、显微镜、烧杯、培养皿

观察的主要内容:

一鳞片

1.盾鳞: 由表皮真皮发生(路氏双髻鲨)

鳞棘(露在皮肤外的部分): 棘突棱突髓腔通孔

基板(插入皮肤部分)

2.硬鳞: 由真皮发生(软骨硬鳞类硬骨硬鳞类)

3.骨鳞: 由真皮发生

基本结构: 基区(前区) 顶区(后区) 上侧区下侧区鳞焦鳞嵴鳞沟年轮

分类: 按栉刺的有无分

圆鳞: 鲫(鳞焦偏顶区) 鳞嵴几呈同心圆排列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

鲥(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顶区鳞沟与鳞嵴波状(几乎平行)

鳕(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基区鳞嵴呈小枕状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 栉鳞: 鲈鱼

顶区有栉刺其它同鲫鱼

二色素细胞

取活体金鱼彩色鳞片,放在载波片上,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色素细胞的种类、形状等。

黑色素细胞(活体放射状可变形死后颗粒状)

黄色素细胞(连成细胞)

反光体

三鳍条

硬棘: 不分支不分节

假棘: 不分支分节

软条: 分支分节

注意:显微镜观察盾鳞、栉鳞的栉刺、鳕鱼鳞片、色素细胞,其它使用解剖镜

作业:1.画出鲫鱼、鲈鱼、路氏双髻鲨鳞片的示意图(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并标出各结构的名称

2.画出硬棘、软条、假棘的示意图

实验二~四鲫鱼、小黄鱼、鲳鱼的形态比较解剖(12学时)实验目的

鲫鱼、小黄鱼、鲳鱼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分类地位存在差异,对三者形态结构进行比较解剖,从而掌握它们形态结构的差异性及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1)掌握鱼类形态解剖的基本方法,掌握鱼类的基本形态结构特征。

(2)运用比较解剖的方法,从外部形态(如体型、鳞片、鳍条、侧线等)、内部结构(如肌肉、骨骼、消化、神经等)的差异,进行鱼类研究。

(3)运用比较解剖的方法,对鲫鱼、小黄鱼、鲳鱼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分类地位进行比较研究。

实验原理

鱼类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相互统一的,从形态结构上可以推断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活方式及它们的进化地位等。鲫鱼、小黄鱼、鲳鱼隶属于不同的目和科,它们有生活在淡水,有的生活在海水,食性也存在差异,从而造成它们形态结构的差异。

实验对象

鲫鱼、小黄鱼、鲳鱼

实验药品与器材

甲醛溶液、解剖盘、解剖刀、剪刀、医用眼科手术剪刀、镊子、放大镜、棉花、注射器、直尺、解剖镜、投影仪。

实验步骤

1 外部形态观察

(1)观察三种鱼的外部形态,如体型、各鳍的位置、数目、鳍条的组成、数目、鳞片的有无、大小、类型、侧线的有无、口的大小、位置等。

(2)沿背鳍中部下方,侧线上方背胸部的位置,取三种与的鳞片各5片并制片,待干燥后在解剖镜和投影仪下观察,记录各鳞片的类型并识别它的年轮。

2 内部结构解剖

在实验前10天左右,将实验鱼用10%的甲醛溶液固定。

(1)肌肉系统的比较解剖:用剪刀和镊子将实验鱼身体一侧的皮肤去除,观察头部肌肉、躯干部肌肉、尾部肌肉和支持各鳍的肌肉,作好记录并绘各部肌肉结构图,同时解剖任一种实验鱼的眼球肌肉,并绘图。

(2)骨骼系统的比较解剖:去除肌肉,暴露全身骨骼,比较三种实验鱼骨骼的异同,尤其是三种鱼躯椎和尾椎的异同,并绘制它们的结构图。同时解剖鲫鱼的思盖骨,观察鳃盖骨的组成。

(3)消化系统及其它内脏器官的比较解剖:

A:剪去鳃盖,取出第一鳃弓,观察外鳃耙的长短,并计数鳃耙的数目。

B:沿口裂两侧将实验鱼的口腔打开,观察舌的形态,牙齿的有无,着生位置和形状并作好记录。

C:把剪刀从肛门伸入,沿腹部正中将三种鱼腹部打开,并沿腹腔背方将腹部肌肉去除,露出完整的腹腔,对实验鱼腹腔中的各器官进行比较观察,并作好记录。

D:在实验鱼头部腹侧,靠近腹腔是鱼类心脏所在的位置,对三种实验鱼的心脏进行比较观察。

(4)神经系统的比较解剖:用解剖刀平削实验鱼的头顶骨直至露出白色粘液状的脂肪,用棉花球轻吸直至露出脑的全部结构(前端接近嗅神经,后端接近脊髓)为止,背面比较观察实验鱼脑的结构并绘图。由前向后翻转,露出脑的跗面,比较观察实验鱼脑腹面的结构,并绘图,同时比较观察实验鱼十对脑神经的形态。

结果与讨论

(1)三种实验鱼外部的观察比较

表1 三种实验鱼的外部形态

掌握外部形态的观察方法,了解鱼类体型的多样性以及体型与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的相互关系。

(2)三种实验鱼骨骼系统的比较

表2 三种实验鱼的骨骼形态

类的肌肉系统等及鱼类分类学奠定基础。

(3)三种实验鱼内脏器官的形态比较

表4 三种实验鱼内脏器官的形态结构

构造特征相适应的相互关系。

(1)三种实验鱼神经系统的形态比较

表5 三种实验鱼神经系统的形态结构

方式硬骨鱼类脑的差异,分析鱼类生态类型与脑形态的相互关系。

综合以上所有相关的实验结果,分析鱼类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协调统一性。

[注意事项]

(1)实验鱼要新鲜,完好无损。

(2)甲醛溶液固定时,实验鱼要平放,对个体较大的实验鱼要进行腹腔及脑部注射甲醛

溶液。

(3)解剖时动作要轻,使用剪刀和解剖刀时注意插入的方位,注意不要损伤各器官、结构。

作业:1. 画出鲫鱼头部、体侧肌肉、眼球肌肉的示意图,并标出各结构的名称;

2. 画出鲫鱼躯椎、尾椎的结构图,并标明各结构的名称;

3. 比较小黄鱼、鲫鱼、鲳鱼三者消化系统的一同,并由此推断它们的食性;

4. 画出鲫鱼心脏、泌尿器官的示意图,并标出各结构的名称;

5. 画出鲫鱼、小黄鱼脑的背面观结构图,标明各结构的名称,并比较二者的异同。

实验六侧孔总目、下孔总目、海鲢总目、

鲱形总目标本鉴定(3学时)

观察、鉴定的标本:

狭纹虎鲨条纹斑竹鲨白斑星鲨路氏双髻鲨许氏梨头鳐何氏鳐光魟日本单(双)鳍电鳐中华鲟大海鲢遮目鱼鲥鳓斑鰶刀鲚刀鱼黄鲫鳗鲡海鳗

中华鲟:吻不延长,体上有5行骨板(白鲟又称“象鱼”)

硬骨鱼纲、辐鳍亚纲、真骨鱼下纲

海鲢总目

海鲢目

海鲢:仔鱼体透明,柳叶状,和和鳗鲡幼鱼相象。有1喉板,背鳍最后不延长呈丝状,无动脉圆锥。口裂上缘由前颌骨和上颌骨组成。

鳗鲡目:卵为浮性,发育中发生变态,仔鱼的身体透明呈叶片状。不同鱼类的变态经过不

同时期,变态后的幼鱼都游向近岸。

鳗鲡,体被芦席状鳞片。头长而尖,头长较背鳍起点到臀鳍起点的距离为大或相等。

海鳗,无鳞,犁齿特大,D、A、C相连。

鲱形总目、鲱形目

鲱科:D位于A的前方,口裂小,在眼前或下方

鲥:上颌中央有1缺刻,口前位,A

鳓:口上位,A,45-59

斑鰶:口下位,背鳍后方有一丝状延长。

鳀科D位于A的前方,口裂大,在眼后方

刀鲚:上颌骨延长到P基部,V条97—110,P上方有6根游离鳍条。

黄鲫:P上方有1根游离鳍条,臀鳍条50—75

作业:依据下列所给的性状画一条虚构的鱼,并在图中标注各性状

体纺锤型,有一个背鳍、背鳍前有一根硬刺、五根软条,背鳍后有一脂鳍,有胸鳍、腹鳍、臀鳍、尾鳍,尾鳍为正型尾,胸鳍下方有四根游离的鳍条,口前位,腹部有棱鳞,有前鳃盖骨、主鳃盖骨、下鳃盖骨、间鳃盖骨,口裂上缘由前颌骨、上颌骨组成,有5片侧线上鳞,并在该鱼体上标明体长、头长、体高、尾柄长、尾柄高。

实验七骨鳔总目、原鳍棘总目标本的鉴定(3学时)

观察、鉴定的标本:

草鱼青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团头鲂长春鳊马口鱼红鳍鲌翘嘴红鲌蒙古红鲌细鳞斜颌鲴鲮泥鳅鲶胡子鲶中华海鲶黄颡鱼长江鮰鱼虹鳟大银鱼

青鱼:“乌青”,口端位,下咽齿1行,侧线鳞39—46,背鳍无硬刺。腹鳍、臀鳍黑色,鳞片一色。

草鱼:“草青”,下咽齿2行,侧线鳞36—48,背鳍无硬刺,腹鳍、臀鳍灰白色,鳞片斜格状,草食性,

鱤:上颌边缘平直不呈波状,侧线鳞110-120,口大,吻尖,下颌前端有1突起呈瘤状,体修长、流线型,凶猛肉食性。

红鳍鲌:体侧扁,口上位,口裂几乎和身体纵轴垂直,背鳍具棘,分支鳍条7,腹棱完全,体较低,体长/体高=3.3-5.0。下咽齿3行。

翘嘴红鲌:体侧扁,口上位,几乎与体轴垂直,腹棱自腹鳍基部至肛门。体较低,体长/体高=3.7-5.0。

蒙古红鲌Erythroculter mongolicus体侧扁,口亚上位,腹棱自V基部至肛门。体较低,体长/体高=3.7-5.0。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腹棱自V基部至肛门,口前位,体较高,体长/体高

=1.9-2.8。背鳍棘长度短于头长。

(长春)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头小,口端位,腹棱完全,自胸部至肛门。体较高,体长/体高=2.5-2.9遍布全国各水系。

细磷斜颌鲴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口下位,略呈弧形,自腹鳍基部至肛门间有明显的腹棱,下颌有较发达的角质边缘,下咽齿3行,鳃耙39-48,侧线鳞74-84。

鲮: (土鲮鱼)胸鳍上方的侧线上下约8-15个鳞片各有宝蓝色斑块。

铜鱼: (黄道士—江苏、靖江)头小、吻尖,口下位、呈马蹄形,须1对、粗长,体背古铜色,腹部微黄。

花骨: D有棘,体侧及D、C上有黑色斑点。下唇不发达,两侧叶狭窄,颏部中央三角形突起较大。

鲤鱼: 须2对,下咽齿3行个别4行,多呈臼齿形,背、臀鳍均具有带锯齿的硬棘。

鲫鱼:口端位,无须。下咽齿1行。背、臀鳍最前1根不分枝鳍条均为带锯齿的硬棘。

鲢鱼:头较小,腹棱完全。生活于水上层,性活泼,善跳跃。

鳙鱼:头极大,吻短而钝。腹棱不完全。

泥鳅: 须5对,尾柄皮褶棱发达。

黄颡鱼:具脂鳍,体裸露无鳞,口须4对。胸鳍硬棘前后缘均有锯齿,体侧有2纵行金黄色带纹。

鲇: 须2对,背鳍无硬棘,无脂鳍,臀鳍基部很长,后端与尾鳍相连。背鳍条少于7,无棘,无脂鳍,臀鳍基部很长,可多达90鳍条为肉食性中下层鱼类。

中华海鲶:(赤鱼-广东)腭齿每侧一群,头背面有粗糙的骨板,枕骨后突达于背鳍基部,须3对,鼻孔上无须。背鳍具一锐利的硬棘,尾鳍深叉形。

胡子鲶: 背鳍无棘,基底长,常多于30鳍条,口须4对,有鳃上器(塘虱)D、A都很长

大银鱼: 吻尖而扁平,体细长,半透明。头部平扁,吻长而尖,两颌、腭骨具齿,体无鳞,无侧线,脂鳍小。

虹鳟: 侧线鳞135-150;体侧具红色宽纵带。

作业:

1. 鉴别标本,识别它们各自的鉴别特征。

2. 挑选7条鱼编一检索表

实验八:棘鳍总目(Ⅰ)标本的鉴定(3学时)

观察、鉴定的标本:

颌针鱼粗吻海龙日本海马黄鳝鲬油魣鲻鮻松江鲈

鳕鱼黑鮟康四指马鮁鲈鱼指印石斑鱼鳜鱼短尾大眼鲷

日本方头鱼竹荚鱼大甲鯵蓝圆鯵黄鳍鲷横带髭鲷褐菖鮋

大黄鱼小黄鱼皮氏叫姑鱼棘头梅童鱼

鳕鱼(大头鳕)Gaduds macrocephalu s体延长,侧扁。背鳍3个,臀鳍2个。

黑鮟康:背鳍鳍棘部有6鳍棘。体背方黑褐色,腹面包括臀鳍、腹鳍及胸鳍腹面均淡白色,下颌口底的前方具黑褐色网纹。

海龙目吻延长呈管状,口位于吻的前端。口小,上颌不能活动。分2亚目6科

粗吻海龙、日本海马

黄鳝: 体光滑无鳞,体鳗形。左右鳃孔在腹面连合成一横裂。呈黄褐色,具不规则黑色斑点,腹部灰白色。

褐菖鲉:胸鳍17-19,多数为 18。体淡棕褐色,有几条褐色宽横带,生活在近海底层岩礁地带。

卵胎生。

鲬: 犁齿横月形“”,胸鳍18-19,侧线鳞62-69。

松江鲈: 体前部平扁,后部稍侧扁。头平扁,棘和棱均为皮肤所盖。体黄褐色,体侧具暗色横纹5-6条,吻侧、眼下、眼间隔和头侧具暗色条纹。

花鲈(鲈鱼)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仅基部相连,具深缺刻,背鳍鳍棘11-12,体背侧及第1背鳍上有黑色斑点。

鳜鱼: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仅基部相连,无深缺刻,背鳍鳍棘12-13,有褐色斜带穿过眼的前后(从吻端经眼径到D基部),下颌甚发达,头及背缘显著隆起

指印石斑鱼:(15-20元/斤—奉化,2001)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仅基部相连,无深缺刻,背鳍鳍棘11,体有指印壮褐色斑纹。

短尾大眼鲷:A有3根棘,鳞片粗糙。C浅凹,前鳃盖骨下角一棘很长,头长是眼径的2.1-2.5倍。

日本方头鱼:头近方形,眼大,A前方有2根棘。头背部鳞片伸达眼径1/3处的地方。背鳍前嵴呈黑色,前鳃盖骨后缘平直,眶前骨大于眼径。

蓝圆鯵:侧线上仅直线部分被棱鳞,D、A后方各有一小鳍,第2背鳍前上方有1白斑,臀鳍24-29鳍条。我国沿海均产

大甲鯵:侧线上大部分被棱鳞,D、A后方各有7-8个小鳍背鳍Ⅷ,D,Ⅰ-10-11+8-10;臀鳍Ⅱ,Ⅰ-8-9+6-8;中上层鱼类,喜集群,肉质尚佳

竹荚鱼:侧线上全部被棱鳞,D、A后方各无小鳍背鳍Ⅷ,D,Ⅰ-30-33;臀鳍Ⅱ,Ⅰ-26-30。

脂眼睑发达,侧线全部有棱鳞,68-73,在直线部呈一隆起嵴,鳃盖后上角有1黑斑.

卵形鲳鯵:隶属鯵科,鲳鯵属。侧线上无棱鳞,体卵圆形,背鳍Ⅵ,Ⅰ-19-20,臀鳍Ⅱ,Ⅰ-17-18。体长一般为体高2倍以下,口裂与眼下缘在同一水平线上。

黄鳍鲷:A前方有3根棘,大多有臼齿,臼齿3行,侧线上鳞5,A黄色。

横带髭鲷:颏部有短髭,颏孔5对,D前方有倒向棘,身体上有深色横带。

大黄鱼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颏部小孔不明显,尾柄高为尾柄长的3倍余,侧线上鳞8-9,臀鳍第二鳍棘长等于或稍大于眼径,背鳍与侧线间具8-9行鳞,鳔的腹分支的下小支的前后小支等长。

小黄鱼:颏部小孔不明显,尾柄高为尾柄长的2倍余,侧线上鳞5-6,鳔的腹分支的下小支的前小支延长,后小支短小。

皮氏叫姑鱼Tohnius belengeri:颏部无须,明显颏孔,鳔“T”形,下颌齿细小,绒毛状,鳃耙5+9-10,背鳍具10-11鳍棘,27-29鳍条,臀鳍具2鳍棘,7鳍条,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一般能发出较大叫声,以甲壳动物为食。

棘头梅童鱼Collochthys lucidus:鳃腔灰色或白色,鳔侧具21-22对侧肢,鳔的侧枝伸入头部,形成头枝,颏部无须,小孔不明显,头部枕骨棘棱显著,马鞍状,有前后2棘,我国产于东海、黄海。

鲻:上颌完全被眶前骨所遮盖,脂眼睑发达。

鮻:上颌骨不完全被眶前骨所遮盖,后端下弯,露出口角,脂眼睑不发达。

油魣:吻尖、口大,D2个,分离,齿强大,有侧线

四指马鮁:口下位,P下方有4根游离鳍条。

作业:

1. 鉴别标本,识别它们各自的鉴别特征。

2. 挑选9条鱼编一检索表

实验九:棘鳍总目(Ⅱ)标本的鉴定(3学时)观察、鉴定的标本:

日本鰧(青鰧)带鱼刺鲳银鲳卵形鲳鯵鲐鱼蓝点马鲛乌塘鳢

矛尾复鰕虎鱼凤凰鱼(鰕虎鱼的一种)乌鳢松江鲈牙鲆高眼鲽

木叶蝶条鳎短吻舌鳎绿鳍马面鲀东方鲀(19)

龙鰧亚目鰧科日本鰧:(瞻星鱼)V喉位,头宽大,部分被骨板,眼上位,D2个,分离。

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左右V接近,不愈合呈吸盘,背鳍Ⅵ,Ⅰ-9-2,臀鳍Ⅰ-8-9。

矛尾复鰕虎鱼Synechogobius hasta:左右V愈合呈吸盘,尾柄细长,尾柄长为尾柄高3-4倍,尾鳍尖长,等于或大于头长。

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背鳍3鳍棘124-141鳍条,臀鳍2鳍棘87-110鳍条,我国沿海均产

鲐Scomber japonnicus:尾柄上有2隆起的嵴,D、A后有小鳍,第1背鳍9-10鳍棘,第2

背鳍1鳍棘10-12鳍条,背鳍1鳍棘11鳍条,其前方有1独立小鳍棘,二鳍后方各有5(6)小鳍,侧线鳞210-220。

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尾柄上有2隆起的嵴,D、A后有小鳍,侧线在背鳍下方不向下急弯,无鳔,体高小于头长,背鳍19-21鳍棘,鳍条部始于体后半部。

刺鲳:Psenopsis anomala:背鳍6-7鳍棘27-33鳍条,臀鳍3鳍棘24-28鳍条,侧线鳞53-63,肉味佳美。

银鲳:Pampus argenteus:无V,D、A前方鳍条呈镰状,吻部突出于下颌,背鳍10鳍棘38-43鳍条,臀鳍7-8鳍棘41-43鳍条,为暖海性中下层鱼类,摄食水母、底栖无脊椎动物河小鱼,经济鱼类。

鳢亚目鳢科乌鳢Channa argus:体上有不规则的斑块,DA均无棘,头长为头宽的1.8-2.5倍,为眼间隔4倍以上,背鳍47-50鳍条,臀鳍31-36鳍条,侧线鳞60-69。

角木叶鲽Pluronichthys cornutus:口小,上眼不在头背中线上,背鳍67-83,臀鳍50-62,背鳍起点偏于无眼侧,位于鼻孔的后方,有5-6枚鳍条在无眼侧。侧线鳞92-122。

高眼鲽Cleisthenes herzensteini:口大,上眼在头背中线上,背鳍64-79,臀鳍45-61;下鳃耙15-21;上下颌齿各1行;有眼侧多为弱栉鳞,常杂有圆鳞;无眼侧被圆鳞;侧线近直线状;无颞上支。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两颌有犬齿,背鳍63-84;臀鳍48-65;侧线鳞108-130;体长为体高2.3-2.7倍。为重要经济鱼类。

条鳎Zebrias zebra:有P,体上有许多深色横带,呈斑马纹状,其尾鳍上下缘与背鳍、臀鳍完全相连。

短吻舌鳎(“鞋底鱼”)Cynoglossus obbreviatus:其有眼侧3条侧线,无眼侧无侧线,上、中侧线间鳞19-20,体两侧被栉鳞。

绿鳍马面鲀(橡皮鱼、马面鱼、剥皮鱼)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左右V愈合成1短棘,体被绒毛状鳞片。V不能活动,体无黑斑,第二背鳍、臀鳍及尾鳍绿色,第二背鳍34-36,臀鳍34-36。

鲀亚目鲀科无V,体光滑或被小刺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s:臀鳍白色,胸斑后方黑色花纹显著,我国沿海产量不多。

假睛东方鲀Takifugu pseudovnmus:皮肤具粗强的刺,尾鳍暗色,幼鱼背部常具灰白色小圆斑,成鱼胸斑周围具淡色环状边缘,臀鳍黑色。

横纹东方鲀Takifugu oblongus:是沿海常见的东方鲀鱼类。

暗色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皮肤具小刺,背部刺区与臀部刺区相连,具胸斑,暗褐色,幼鱼具3-4条淡黄色鞍状横带,为长江中下游的渔业对象之一。

弓斑东方鲀Takifugu ocellatus:可以进入淡水的一种东方鲀,体具弱刺,具暗色胸斑,背

部幼1条鞍状横带与胸斑相连,背鳍基部亦具一圆斑,圆斑及横带均具橙红色细带镶边。作业:

1. 鉴别标本,识别它们各自的鉴别特征。

2. 挑选10条鱼编一检索表

实验十~十三鲫鱼生物学性状的初步研究(12学时)实验目的:

掌握鱼类生物学的基本数据的采集方法,掌握生态学中个体和种群生物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1)通过体长、体重的测量,鳞片年龄的鉴定和轮径、鳞径的测量,进行体长推算,同时建立鲫鱼的生长方程。

(2)通过对体重、净重与性腺重的称量,对鱼类繁殖力进行评估。

实验原理:

鱼类生长是有一定规律的,并遵行一定的生长模式。鱼类在生长过程中会在鳞片、鳍条、脊椎骨、耳石上留下痕迹。通过对体长、体重、鳞径的测量,并根据已建立的模型,推出鲫鱼鳞径与体长,体长与体重之间的方程式。根据推算出的方程式可以对鲫鱼进行野外评估,并有助于野外环境的调查与分析。

实验对象

野生鲫鱼或其它种群,本课程取野生鲫鱼。

实验药品及器材:

量鱼板、两脚规、镊子、天平、放大镜、解剖盘、鳞片袋、投影仪、标签纸、纱布、吸水纸、甲醛溶液、培养皿、载玻片、胶布、直尺、解剖镜、显微镜、滴管、小玻瓶、计数器。实验步骤

1 鱼类基础数据的采集

(1)野外随即采集一批鲫鱼,每两人一组,每组测定标本10尾。清洗实验鱼体上和口腔中的赃物,保持实验鱼的新鲜与完好。

(2)编码:用小纸片给标本编上号码,并在小纸片上填写鱼名、编号、采集日期、地点、

渔具、测定人和日期。

(3)性状测定:全长、体长、体重、性腺重、去内脏重,并掌握其它性状的测量如体高、体宽、头长、吻长、眼径、尾柄长、尾柄高。

(4)取鳞片:在每尾实验鱼背鳍下方、侧线上方胸部的位置,各取5—10片鳞片装入已写好编号的鳞片袋中。

(5)性腺发育程度:从肛门向上沿腹腔背侧向前至鳃盖后作半圆弧状剪开,去除体壁肌肉,取出性腺,进行性腺发育程度观察包括

A:性别:一般可直接鉴定,精巢白色,卵巢黄色。

B:成熟度:性腺发育成熟过程通常划分为6期。

C:性腺重:在天平上进行。

D:繁殖力测定取样:按鱼体、卵巢和卵粒大小,取1、5或10g样品。若卵巢各部的卵粒大小不一,则必须从卵粒各部取样。然后放在50-100mL广口瓶中,用5%甲醛溶液固定备用,贴上标签,注明鱼名、编号、卵巢重、取样重。

(6)摄食强度观察:

A:充塞度:用肉眼区分鱼类消化道所含食物的比重和等级,一般分6级。

B:食物组成:将消化道称重后放入50-100mL广口瓶中,用5%甲醛溶液固定备用,贴上标签,注明鱼名、编号、消化道重。

C:称去内脏重:将鱼体腹腔内全部取出后称重。

(7)将所有数据填入登记表。

鱼类鳞片的年龄特征和鳞径的测量

(1)将保存在鳞片袋中的鳞片取出,放在培养皿中,用清水洗净。

(2)制片:洗净的鳞片,依其在鱼体上的自然顺序,夹在两个载玻片中,待水分蒸发干,贴上标签纸,写上鱼名、编号、体长、体重,然后用胶带在两端封好。

(3)观察:用解剖镜或投影仪。鉴定年龄,测量鳞径或轮径。

鱼类的食性和摄食强度

(1)将固定在甲醛溶液中的消化道取出后解剖,先肉眼观察其食物组成,然后取样到载玻片上,在解剖镜、显微镜下观察其食物组成、出现率判定期食性类型。

某种(类)食物在被解剖的肠管中出现次数

出现率=--------------------------------------------------------------

解剖肠管(空肠管不计在内)

鱼类的繁殖力的估测

(1)怀卵量的计数:将固定在甲醛溶液中的卵巢样品取出用清水漂洗数次,再取出放在培养皿中,轻轻揉擦,使卵粒完全脱离卵巢系膜,去除系膜,计数卵粒数。

(2)绝对怀卵量=(样品卵粒数/样品重)×卵巢重

(3)相对怀卵量=绝对怀卵量/去内脏体重

结果与讨论

1.基础生物学测量数据

表1 鲫鱼基础生物学数据

2.鱼类生长速度的计算

(1)体长与鳞(轮)径之间的推算公式:

L= bR L=a+bR L=aR b

根据有关资料,确定适用鲫鱼的体长与鳞或轮径之间的退算公式,并求出相关结果。

根据所求鳞(轮)径与体长之间的关系式,求出鲫鱼的退算体长,所得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比较,所得结果可列下表。

表2 鲫鱼的退算体长与实测平均体长

(2)建立鲫鱼体长与体重相关式和绘出相关曲线

体长与体重的相关式一般采用W=aL b

求出a、b值,并绘出标准曲线,根据所求方程,可以推算任一体长下的体重或相反,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

3.鱼类的食性与摄食强度

根据食物充塞度、食物组成、出现率并对食物对象的定量检查,描述实验鱼种取食器官和消化器官的形态构造,初步分析实验鱼的食性;根据所所摄取食物种类、出现率,列表分析实验鱼的食性类型;根据充塞度和饱满指数两种指标,列表分析实验鱼种在实验鱼种在实验当月的摄食强度;将所得上述结果与上届同学或文献资料比较,并分析差异原因。

4.鱼类的性腺发育和繁殖力

估测繁殖力:

绝对怀卵量=(样品卵粒数/样品重)×卵巢重

相对怀卵量=绝对怀卵量/去内脏体重(g)

综合分析该批渔获物性比、年龄组成;不同年龄(或体长)组雌雄鱼当月性腺发育期相,不同发育期相成熟系数的范围和均值,并由此推定该批渔获物初次性成熟年龄,各龄组性成熟百分比;不同发育期相卵巢内卵粒的卵径范围、均值;裂表统计不同年龄或体长组绝对和相对怀卵量范围和均值,并和上届同学、其它水域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注意事项]

1. 实验鱼要新鲜,完好无损。

2. 全班测量数据的标准要统一,测量方法也要统一。

3. 实验操作时要仔细、认真,避免错误的发生。

作业: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鲫鱼的生长速度、估算鲫鱼繁殖力、分析鲫鱼食性与摄食强度,并撰写一份“鲫鱼生物学初步研究”的小论文。

生物信息学实验指导书_新版本

生物信息学 实验指导书 重庆邮电大学

生物信息学实验指导书生物信息教学部谭军编 重庆邮电大学生物信息学院

前言 生物信息学是上世纪90年代初人类基因组计划(HGP)依赖,随着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新兴学科的建立,逐渐发展起来的生物学、数学和计算机信息科学的一门交叉应用学科。目前生物信息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基于生物序列数据的整理和注释、生物信息挖掘工具开发及利用这些工具揭示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等领域。生物信息学作为新型交叉应用学科,可以依托本校已有的计算机科学、信息学、生物学和数学等学科优势,充分展现投入少、见效快、起点高的特色,推动学校学科建设和本科教学水平。 本实验指导书中的8个实验均设计为综合性开发实验,面向生物信息学院全体本科学生和研究生,以及全校对生物信息学感兴趣的其他专业学生开放。生物信息学实验室将提供系统的保障,包括采用mail服务器和linux帐号管理等进行实验过程管理和支持。限选《生物信息学及实验》的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至少选择其中5个实验,并不少于8个学时,即为课程要求的0.5个学分。其他选修者按照课时和学校相关规定计算创新学分。

实验一熟悉生物信息学网站及其数据的 生物学意义 实验目的: 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获取生物信息学研究前沿和相关数据的能力,熟悉生物信息学相关的一些重要国内外网站,及其核酸序列、蛋白质序列及代谢途径等功能相关数据库,学会下载生物相关的信息数据,了解不同的数据文件格式和其中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实验原理: 利用互联网资源检索相关的国内外生物信息学相关网站,如:NCBI、SANGER、TIGR、KEGG、SWISSPORT、Ensemble、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北大生物信息学中心等,下载其中相关的数据,如fasta、genbank格式的核算和蛋白质序列、pathway等数据,理解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实验内容: 1.浏览和搜索至少10个国外和至少5个国内生物信息学相关网站,并描 述网站特征; 2.下载各网站的代表性数据各10条(组)以上,并说明其生物学意义; 3.讨论各网站适合做何种生物信息学研究的平台,并设计一个研究设想。 实验报告: 1.各网站网址及特征描述; 2.代表性数据的下载和生物学意义的描述; 3.讨论:这些生物信息学相关网站的信息资源,可以被那些生物信息学 研究所利用。 参考书目: 《生物信息学概论》罗静初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生物信息学手册》郝柏林等著,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4; 《生物信息学实验指导》胡松年等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

初中生物课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 一、活动主题:种子发芽学问多 二、活动对象:八年级(13)班学生指导教师:党溪 三、活动背景分析: 【资源分析】:种子发芽学问多是综合实践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部分主题探究的活动内容,是对八年级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培养探究、实验、合作能力,提高科学素养,以及对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等情感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活动。 【学情分析】:学生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对种子的萌发有感性认识,不少学生在小学自然课种植过辣椒。),好奇心强、大胆、好动、敢问敢讲,无意注意占明显优势,本节课通过种子实物,画图、展示查阅资料、讨论设计探究方案等活动,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注意的品质。并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潜能。 四、活动内容:1、首先以学生收集种子发芽有关资料入手,带学生进入神奇的种子世界,由老师以课本资料为例抛砖引玉,提出关于种子发芽你想探究什么?的问题,小组讨论,最后班上共同讨论确定活动子课题。2、在课内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计划、分工等策划活动,并分享探究计划。3、在课后去完成实验,观察、记录、整理数据、得出结论等实验工作。4、再在另外的课上进行交流讨论,以照片,录像,小论文,表演、种子发芽展海报等形式展示成果。 五、活动策略:本活动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活动的设计,实施和总结。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一节课得出实验结论根本不可能,第一节课完成主题生成实践活动设计,课下进行实验,下周的这节课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课上通过讨论,探究式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时空,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中,从而掌握知识和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八年级学生的实验能力还是较弱,所以提醒学生将本实验所探究的条件分解为一个个的单一变量很有必要。让学生通过单一变量去考虑种子萌发与外界条件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设计对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自身和外界条件。。六、活动时长:两周时间,2课时+课后活动

生物显微技术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 掌握制作石蜡切片中取材、包埋的基本操作技术。 二、实验用品 1、实验材料:鱼 2、实验试剂:10%甲醛溶液(40%甲醛10ml,蒸馏水90ml)、50%酒精、70%酒精、80%酒精、90%酒精、95%酒精、100%酒精、二甲苯、石蜡。 3、实验器具:解剖器,双面刀片,小瓶,牛皮纸、电热恒温箱、脱水机、包埋机。 三、实验步骤 1、取材:用任何杀生的方法把鱼杀死,将腹腔打开,切取0.5cm3左右大小的肝脏、肠等组织。 2、固定:将切好的组织直接投入10%甲醛固定液中,固定24h。 3、脱水:50%酒精→70%酒精→80%酒精→90%酒精→95%酒精→100%酒精→100%酒精。每级1-2h。70%酒精处可长期保存。 4、透明:1/2二甲苯+1/2100%酒精(1-2h) →纯二甲苯(1h) →纯二甲苯(1h) 5、浸蜡:石蜡先置于60℃的温箱中,倒入含二甲苯及材料的小瓶中置于37℃温箱中,放置2-4小时。 6、包埋:先提升恒温箱的温度至60℃,换纯蜡3次,每次1-2h,用牛皮纸叠纸盒,置于45-60℃的烫板上,倒入材料,摆放好材料,把标签(正面向外置于底部),补足石蜡,倒好后轻轻的置于冷水盆中,注意底面要接触盆中凉水,待石蜡全部凝固后可取出晾干,也可在凉水盆中放置过夜。 四、作业 分析总结石蜡切片技术中固定和包埋的操作注意事项有哪些? 附:折纸盒按下列顺序折叠: (1) 折AA'及BB'; (2) 折CC'及DD'; (3) 折CE'与AE'、向外夹出EE'。同样折出FF',GG'及HH'; (4) 使CE'E与E'IE两三角形相叠,并沿E'C和EI重叠的折痕向后转折。同样折其余三只角; (5)折RIJF向外,同样折出GKLH,即折成所需的纸盒。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实验指导书

北方民族大学 Beifang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指导书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

北方民族大学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指导书 编著杨艺丁黎明 校审杨艺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 二〇一二年三月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是工科类大学二年级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类课程。实验主要设备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数字万用表、交流毫伏表和直流电源等。 课程教学要求是:通过该课程,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掌握三极管放大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掌握集成运放的使用及运算放大电路各项性能的测量,学会查找并排除实验故障,初步培养学生实际工程设计能力,学会仿真软件的使用,掌握工程设计的概念和步骤,为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内容包括基础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设计实践三大部分。 基础验证性实验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使用、双极性三极管电路的分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测量等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分析电路的能力,掌握电路基本参数的测量方法。 设计性实验主要包括运算电路的实现等内容。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电路的设计能力。 综合设计实践主要包括项目的选题、开题、实施和验收等过程,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电子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提高学生的设计、制作、调试电路的能力。 实验要求大家认真做好课前预习,积极查找相关技术资料,如实记录实验数据,独立写出严谨、有理论分析、实事求是、文理通顺、字迹端正的实验报告。 本书前八个实验项目由杨艺老师编写,实验九由丁黎明老师编写。全书由丁黎明老师提出课程计划,由杨艺老师进行校对和排版。参与本书课程计划制订的还有电工电子课程组的全体老师。 2012年3月1日

生物信息学大实验_实验指导

实验1基因组序列组装(软件CAP3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基因组测序原理和主要策略; 2.掌握CAP3序列组装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基因组测序常用的两种策略是克隆法(clone-based strategy)和全基因组鸟枪法(whole genome shotgun method)。克隆法先将基因组DNA打成大的片段,连到载体上,构建DNA文库;再对每一个大片段(克隆)打碎测序。序列组装时先组装成克隆,再组装成染色体。克隆测序法的好处在于序列组装时可以利用已经定位的大片段克隆, 所以序列组装起来较容易, 但是需要前期建立基因组物理图谱, 耗资大, 测序周期长。 全基因组鸟枪法测序无需构建各类复杂的物理图谱和遗传图谱,采用最经济有效的实验设计方案,直接将整个基因组打成不同大小的DNA片段构建Shotgun文库,再用传统Sanger测序法或Solexa等新一代测序技术对文库进行随机测序。最后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将测序片段拼接成全基因组序列。该方法具有高通量、低成本优势。 序列组装时,先把把单条序列(read)组装成叠连群(contig)、再把叠连群组装成“支架”(scaffold),最后组装成染色体。 本实验将练习在Linux环境下用CAP3软件组装流感病毒基因组。 1.CAP3序列组装程序简介 Huang Xiaoqiu. 和 Madan,A. 开发的一套用于序列拼接的软件,此软件适用于小的数据集或 EST 拼接,它有如下特征: 1. 应用正反向信息更正拼接错误、连接contigs。 2. 在序列拼接中应用 reads 的质量信息。 3. 自动截去 reads5`端、3`端的低质量区。 4. 产生 Consed 程序可读的ace 格式拼接结果文件。 5. CAP3 能用于Staden软件包的中的GAP4 软件。 2.下载 此软件可以免费下载,下载地址: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c01801036.html,/download.html。填写基本信息表格,即可下载。CAP3 详细参考文档可见: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c01801036.html,/sas.html。 3.安装 (1)上传cap3 的压缩包到本地linux/unix 运算服务器; (2)解压缩: bash-2.05b$ tar xvf cap3.tar CAP3/ CAP3/README CAP3/cap3

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报告

分子生物学综合试验报告

综合实验Ⅰ.Southern杂交 (质粒DNA提取、PCR技术体外扩增DNA、质粒载体和外源DNA的连接反应、 地高辛标记的Southern杂交) 一.实验目的 1.学习Southern杂交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学习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的原理。 3.学习PCR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了解引物设计的一般要求。 4.掌握DNA体外连接的基本技能,了解连接反应的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利用染色体DNA与质粒DNA的变性与复性的差异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在碱变性条件下,染色体DNA的氢键断裂,双螺旋解开而变性,质粒DNA氢键也大部分断裂,双螺旋也有部分解开,但共价闭合环状结构的两条互补链不会完全分离,当pH=的乙酸钠将其pH调到中性时,变性的质粒DNA又恢复到原来的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染色体DNA与质粒DNA的变性与复性的差异而构型,而染色体DNA不能复性,形成缠绕的致密网状结构,离心后,由于浮力密度不同,染色体DNA与大分子RNA、蛋白质-SDS复合物等一起沉淀下来而被除去。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体外酶促合成DNA片段的一种技术,PCR 进行的基本条件:DNA模板(在RT-PCR中模板是RNA)、引物、dNTP (dATP、dTTP、dGTP、dCTP)、Taq DNA聚合酶、反应缓冲体系。 PCR循环由三个步骤组成:变性、退火、延伸。每一个循环的产物可作为下一个循环的模板,通过30个左右循环后,目的片段的扩增可达106倍。

DNA片段之间的连接是通过DNA连接酶的催化实现的。DNA连接酶催化具有平末端或互补粘性末端的DNA片段间相邻碱基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最常用的来源于T4噬菌体的T4DNA连接酶。对于平末端或互补的粘性末端可直接进行连接反应。一个片段是平末端,另一片段为粘性末端或两个片段都是粘性末端但不配对,则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使其可一匹配或通过平末端进行连接。通常采用末端补平、加同聚物尾、加接头等方式是目的片段之间能够匹配。 地高辛随机引物法标记的原理:在随机引物法标记的反应液中,有随机合成的六聚核苷酸作为引物,dATP、dCTP、dGTP、dTTP和D1G-11-dUTP作为合成底物,以单链DNA作为模板,在Klenow酶的作用下,合成插入地高辛的DNA链。以地高辛标记的探针与靶基因DNA链杂交后,再通过免疫反应进行检测。一般通过酶标记地高辛抗体检测,就可以肯定杂交反应的存在。免疫检验一般用碱性磷酸酶系统,BClP/NBT显色,敏感性很高。 三.实验准备 1.实验材料: 含质粒的大肠杆菌DH5α,LB液体培养基, LB平板培养基 2.实验试剂: Taq DNA聚合酶,10×反应缓冲液(含25mmol MgCl2),dNTP,引物(P1、P2),溴乙啶 (EB) ,点样缓冲液Loading buffer(10×):%溴酚蓝,40%甘油,目的基因及载体, 2×ligation 缓冲液,T4 DNA连接酶, L CaCl2,氨苄青霉素(100mg/mL), TBE电泳缓冲液(5×), DIG Random Labeling Mix(高效),Anti-DIG-AP Conjugate, BCIP/NBT Stock Solution,Blocking Reagent。 20×SSC:柠檬酸钠,3M NaCl,2×SSC:柠檬酸钠, NaCl, EDTA,变性液: NaOH, NaCl,中和度: Tris-HCl、、3M NaCl,Standard buffer:5×SSC、%(w/v) N-Lauroylsarcosine, % (w/v) SDS, 1% Blocking Reagent,Standard buffer+50% formamide,Anti-DIG-AP 碱性磷酸酶标记抗地高辛单抗体,BCIP/NBT储备液,冲洗液:0. 1M

生物显微技术

生物显微技术 第一章 1、生物显微技术:是应用各种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和辨认微小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细胞形态及其显微、亚显微结构,也包括植物染色体技术与原位杂交等新的方法和技术。 2、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 罗伯特胡克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栎树皮)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r(小室)这个词来称呼他所看到的类似蜂巢的极小的封闭状小室(实际上只是观察到到纤维质的细胞壁)。 第二章 1、材料采集注意事项:①选择新鲜的、健康的、有代表性的实验材料;②在保证材料完整的条件下,注意实验材料要“精而小”,而不是“大而多”;③注意实验材料的生长季节和发育时期;④选用刀刃锋利的刀片,切割时用力应均匀,避免组织破裂,影响制片效果;⑤实验材料选好后,应在极短的时间内杀死和固定。 2、切取纵切面时应注意使刀的切向与根茎的长轴方向平行。这种切面分为两种 ①、径切面②、切向切面(弦切面) 3、固定:应用某种方法以最快的速度,将生物细胞或组织杀死,投入某类化学药液中,借助化学药品的作用使细胞组织保持原来的形状与结构。 4、固定时的注意事项: ①材料新鲜:组织采集与分割后须立即固定。否则时间相隔过久,体积就要收缩变形或发生自溶现象。一般以神经、造血组 织自溶速度较快,胰腺、胃肠道的粘膜亦较易发生改变。 ②防止变形:对一些柔嫩或薄的材料如神经、肠系膜等,应先平铺于吸水纸上再固定,可防止因蛋白质凝固而引起的扭转变 形。对含气而浮于液体表面的组织如肺等,可缚以重物使其下沉,或吸出肺内气体,使其下沉于固定剂内。 ③固定剂用量:一般为组织体积的10~20倍。避免组织内水分在固定时渗出,影响固定剂的浓度。勿使组织贴于瓶底或瓶壁, 以免影响固定剂的渗入。在平时往往用棉花垫以瓶底,而使固定剂能均匀地渗入。 ④固定时间:根据组织的不同种类、性质、大小,固定剂种类、性质、渗透力的强弱而定。有的需要1~2h至10~20h,有的长 达几天。一些小的材料,仅需几十分钟。某些固定剂(如Carnoy)对组织的硬化作用较强,固定时间不宜过长;但有些固定剂(如Bouin)固定时间稍长也无关系,一般固定24h左右即可。 固定时间的长短与温度也有密切关系。增加温度虽可缩短固定时问,但对组织变化较大,一般并不采用。 ⑤避免阳光:尽可能避免接触阳光以免引起化学变化失去固定作用。 ⑥加速固定:轻轻摇动盛器使组织移动有利于固定液渗入。 5、冲洗:用洗涤剂渗透到材料组织中去,把固定液洗掉。 常用的冲洗剂:水、低浓度的酒精等 6、脱水:用一种药剂把材料中的水分全部去除干净。其目的是在组织中的水分完全去净后便于透明剂的透入。 常用的脱水剂:酒精、正丁醇、叔丁醇、丙酮、甘油 7、透明:是采用苯类有机溶剂,将组织或切片中的水溶剂取代,并达到透明的目的。分为包埋前的透明和封藏前的透明。 常用透明剂:二甲苯、甲苯、苯、氯仿、香柏油、丁香油等 8、包埋:将融化后的包埋剂连同浸透包埋剂的材料一同倾倒于特质的容器内的过程。 常用的包埋剂:石蜡、火棉胶。 9、粘片:切好的切片经显微镜检查合格后,即可用粘贴剂将切好的切片粘贴在载玻片上。 常用粘片剂:明胶粘片剂,蛋白粘片剂,火棉胶粘片剂 10、染色: 11、染色剂分类:(根据化学性质分) ①碱性染料此类染料具有一种有色的有机盐基,能与无色的醋酸盐、氯化盐或硫酸根等结合,一般能溶于水和酒精,如蕃红及苏木精 ②酸性染料此类染料具有通常为钠和钾的金属基,能与一种有色的有机酸根结合。也能溶于水及酒精,如固绿、曙红等 ③中性染料由酸性染料和碱性染料结合而成,也可称为复合染料。这类染料中,阴阳离子都各有一个发色团,也能溶于酒精和水,如吉姆萨。 12、封藏:将已经过染色、脱水、透明的材料,将用某种具有较大粘性,而且透明度较高、折光率大的溶剂进行封藏,制作成永久

2011.12.30(修改)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 实验指导书 王凤歌 (修改于2011.12.30) 1

实验一直流网络定理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基尔霍夫和迭加原理的内容和适用范围的理解。 2、用实验方法验证戴维南定理的正确性。 3、学习线性含源一端口网络等效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 4、验证功率输出最大条件。 二、实验属性(验证性)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器材 1、电工实验装置(DG011T、DY031T、DG053T) 2、电阻箱 四、实验要求 1. 所有需要测量的电压值,均以电压表测量的读数为准,不以电源表盘指示值为准。 2. 防止电源两端碰线短路。 3. 若用指针式电流表进行测量时,要识别电流插头所接电流表时的“ +、-”极性。倘若不换接极性,则电表指针可能反偏(电流为负值时),此时必须调换电流表极性,重新测量,此时指针可正偏,但读得的电流值必须冠以负号。 4.用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时,应注意仪表的极性,及数据表格中“ +、-”号的记录。 五、实验原理 1、基尔霍夫定律是集总电路的基本定律。它包括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对任一节点,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 ∑I = 0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沿任一回路内所有支路或元件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 ∑U = 0 2、迭加原理是线性电路的一个重要定理。 独立电源称为激励,由它引起的支路电压、电流称为响应,则迭加原理可简述为:在任意线性网络中,多个激励同时作用时,总的响应等于每个激励单独作用时引起的响应之和。 3、戴维南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含源一端口网络,对外部电路而言,总可以用一个理想电压源和电阻相串联的有源支路来代替,如图1-1所示,其理想电压源的电压等于原网络端口的开路电压U OC,其电阻等于原网络中所有独立电源为零值时的入端等效电阻R0。 图1-1 2

长春应化所

长春应化所 专业名称(代码) 研究方向 070301无机化学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01 稀土光功能材料的研发 苏锵* 一组:①101 政治②201英语一③619物理化学(甲)或611生物化 学(甲)④819无机化学或820有机化学 或821分析化学 二组:①101 政治②201英语一③602高 等数学(乙)或617普通物 理(甲)④809固体物理或 811量子力学 或825物理化 学(乙) 02 稀土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发光性能的研究;新型纳 米材料的构筑及性能的研究;稀土荧光免疫分析 张洪杰 03 稀土纳米发光材料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林君 04 光、电、磁功能材料合成与结构;新型稀土镁合金材料研究 孟健 05 超高强铝合金的制备、性质与应用研究 马贤锋 06 生物无机化学、分子生物学,纳米材料在生物上的应用 倪嘉缵* 刘琼◇ 07 生物分子构像与功能、生物纳米材料、生物电化学、药物合成 曲晓刚 08 纳米生物化学,化学生物学,药物筛选,无机、有机化学 任劲松 09 离子液体;绿色分离材料;稀土绿色分离化学与清洁工艺 陈继 10 新型纳米涂料的研制 王成 11 L ED 等用高效发光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纳米光信息功能材料的合成与应用 尤洪鹏 12 稀土分离化学与低碳清洁冶金;金属-杯芳烃配位化合物与超分子化学 廖伍平 13 功能分子材料、分子纳米磁性材料 唐金魁 14 铜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 潘道成 15 清洁能源材料和高能化学电源 张新波 16 稀土光功能材料的研发 李成宇 17 稀土配位化学及材料化学;稀土金属有机化学及稀土催化 孙忠明 18 光电功能无机新材料 薛冬峰 19 微/纳米结构材料及其生物医学、环保领域等应用 张吉林 专业名称(代码) 研究方向 070302分析化学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01 电分析化学 汪尔康*# 一组: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619物理化学(甲) 02 电分析化学 董绍俊# 03 化学物理;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和化学 汪劲◇ 04 电分析化学及电化学传感 牛利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微生物学教研室

第一次实验课内容 实验内容1. 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内容2. 实验室规则 实验内容3. 细菌形态学观察技术 实验内容4. 染色标本的制备—革蓝染色 实验目的与要求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是该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学生上好实验课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习实验课的目的是: 1. 使学生加深理解并巩固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有关的实验操作技术,为以后的医学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 2.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主动参与实验的动手能力及独立工作的能力。训练学生严格的科学作风、严肃白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工作方法。 3. 培养学生在集体工作环境中互帮互让,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好实验的精神品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特提出以下要求: 1. 实验课前做好预习,明确本次实验课的内容及其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2. 实验中要仔细认真,注意分工与协作,操作实验要按操作步骤进行。学会正确操作手法、准确记录实验结果。示教实验要注意观察,并记录好相关内容; 3. 详细讨论实验结果,提倡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并紧密联系理论课内容。要注意不论实验结果与理论符合与否,都有讨论的价值,并分析其原因,有可能的话还应重复实验; 4. 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在微生物学实验课上,要树立“有菌观点”,严格掌握和不断完善无菌操作技术。

实验室规则 一、进入实验室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除必要的书籍文具外,其它个人物品一律不得带入实验室。 二、在实验室内,禁止饮食、吸烟及与学习无关的其它活动,不得大声喧哗或嘻戏。 三、未经老师许可,不得擅自搬动实验器材及示教物品,不准随意摆弄和旋转实验仪器上的开关及旋扭等。 四、按照实验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安排要进行的实验,认真进行实验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争取顺利地完成实验。 五、实验中使用完毕的器材和试剂,必须放回规定的位置。废弃物必须按规定进行处理或归放于指定的容器内,不能随便乱丢乱放。 六、实验中万一有菌液打翻、有菌材料污染桌面或衣物、割破手指等意外情况,应及时报告老师进行处理,切勿自作主张不按规定处理。 七、爱护实验室内一切设备、挂图、仪器。注意节约使用消耗材料及药品试剂,注意用电安全及节约水电。 八、实验结束,要清理桌面,将实验器材放回原处。值日同学要搞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保持室内整齐,离开实验室前要关好门窗、水、电,并将手洗干净。 九、未经许可,不得将实验室内任何物品带出实验室。

生物信息学论文

生物信息学论文 论文题目 PBL教学法在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指导老师:谷峻 学生姓名:吕晓莹 学号: 20112501092 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 撰写时间:2014年4月

摘要:PBL Problem-Based Leaming),即基于问题学习,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创并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试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PBL 的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本论文通过对照PBL 教学理念和生物信息学课程理论,来探究PBL 教学法在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中应用与实践,为提高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一种可行方法。 关键词:PBL 教学法,生物信息学,应用与实践 1 前言 生物信息学是20世纪90年代由多种学科知识相互渗透、融合而兴起的一门用数理和信息科学的观点、理论以及方法去研究生命现象、组织和分析呈现指数增长的生物医学数据的一门学科,具有开放性、发展性、交叉性、综合性、应用性等特点。鉴于此,尽管国内的生物信息学科学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但由于受到师资、教材、授课对象、教学条件、教学法等因素限制,开设该课程的高校尚未真正形成一套成熟的、科学的教学体系。 目前, 国内的生物信息学教学基本沿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主, 进行“满堂灌”式教育, “照本宣读”的方式也比较常见。缺乏与生物信息学交叉前沿性特点相适应的型教学模式。同时,实验教学比较单一, 常以验证性为目的, 有些甚至成为了“文献检索”课程, 缺乏和专相适应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现代教学改革与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突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既要注意张扬学生“个性”,更要强化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与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局面格格不入,迫切需要变革。因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参与热情,探索先进的教学法以革新生物信息学的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等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以PBL 为例的教学法在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应用与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 2 PBL 教学法的优势 2.1 PBL 教学顺应时代的发展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 生物学不断发展, 知识不断更新, 老师要讲的内容越来越多, 学生要读的书越来越厚, 授课内容与课时不相适应的矛盾非常突出, 且教学双方负担过重, 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这种填鸭式的传统教学越来越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 这就要求学生在接受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基础上, 着重培养创造能力, 学会自己寻找知识和创造知识的本领。而PBL 教学模式能明显减少说教式教学和学习负担, 既能加强学生独立学习,又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2.2 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形成双向交流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科为基础, 教师课堂讲解为主, 教学内容进度和方法均由老师决定,其 对象是学生整体, 容易忽视单一个体的学习兴趣、能力及个性特征,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 不利于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而PBL 教学法打破传统的界限, 采取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核心”的教育方式。在教师的整体把握和指导下, 学生充分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如教材、图书馆、录像、模型、文献检索系统、电脑学习软件、网络以及多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自学。课堂上,PBL模式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和长期记忆的形成。从教学的角度来看, 指导老师长期与同一小组学生

普通生物学实验整理全套

普通生物学实验 内容提要 本书共编入20个实验,包括显微镜的使用、细胞、动植物组织、个体解剖以及制片、标本的制作等方面的内容,能帮助学生印证理论,学习和训练基本实验技能。实验后附有思考题,能启发和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综合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书适合我院本科、基地班及大专生物工程专业学生作为普通生物学实验教材,也可供有关专业人员和中学教师参考。 目录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实验二生物绘图技术 实验三细胞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四细胞的有丝分裂 实验五植物组织 实验六植物组织制片技术 实验七叶绿体的制备及其对染料的还原作用 实验八植物根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九植物茎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十植物叶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十一植物的繁殖器官 实验十二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 实验十三动物组织(一) 实验十四动物组织(二) 实验十五 ABO血型鉴定 实验十六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 实验十七血细胞的计数 实验十八原索动物及脊椎动物类群(一)鱼类 实验十九脊椎动物——鸟类 实验二十脊椎动物类群(二)哺乳类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一、目的要求 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性能,学习本掌握正确的使用技术 二、材料和用品 生物切片标本;显微镜;二甲苯、香柏油 三、方法和步骤 (一)、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性能 光学显微镜是研究生物学的常用工具,由一组光学放大系统和支持及调节它的机械系统组成,有的还带有光源部分。其结构见图1。 图1 显微镜的结构 1、机械系统 (1)、镜座和镜柱 镜座是显微镜底部的沉重部分,它使显微镜重心较低,以使之不致倾倒。其上直立的短柱部分为镜柱,支持镜臂和镜台。 (2)、镜台 又名载物台,是放置玻片标本的平板。其中央有一圆孔,称镜台孔,以便从下方来的光线由此通过。镜台上有压片夹用以固定标本。较好的显微镜装有标本移动器(或称推进尺),既可固定载玻片又可转动螺旋前后左右移动标本。有的标本移动器上还带有标尺,可利用标尺上的刻度寻找所要观察的标本位置。 (3)、镜臂 为镜柱之上弯曲的部分,以便于持握,有些老式显微镜的镜臂与镜柱之间有一个能活动

模拟电子实验思考题及答案 学时

设备的使用 1、示波器的使用 0-20MHz范围内的信号都可测量。 三个校准旋钮顺时针拧到底; 五个按钮全要释放; 触发源要与输入通道一致;双通道输入时(DUAL),则触发源CH1和CH2都可; “LEVEL”旋钮的使用(波形水平移动,不稳定时); “垂直衰减旋钮”要合适,尤其是数值和波形的幅值相比小太多时,波形太大,出了屏幕,会看不到波形; Y轴校准方法; DC和AC档位的区别。 2、交流毫伏表的使用 测量10-2MHz正弦信号的有效值。频带比示波器小,比万用表大。 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否则误差大。比如:正弦信号Ui=1V,要选3V量程档,用30V的话,误差大! 数字万用表 万用表 3、数字 测直流电压、电流信号,电阻值。 测交流信号不如交流毫伏表精度高,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的交流信号有效值都用交流毫伏表测量! 4、模拟万用表 在本实验室只用于单管放大时测静态工作点的电流I B和I C。 5、信号发生器 正弦信号输入是有效值,切记!要注意分清题目给的条件是指正弦信号的有效值(示例Ui =1V)和最大值(示例Ui m=1V)。 6、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使用 +12V、地、-12V这三个电源必须接上,运放才能工作。同时注意要打开电源开关。

输入信号不是电源,切记! 共地:“输入信号的地”、“示波器的地”一定要和“电源的地”可靠地接在一起。 开环过零检查运放的好坏。 比例运算电路要闭环调零减少误差。 实验板 7、单管放大电路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板 +12V和地要可靠连接; 共地:“输入信号的地”、“示波器的地”一定要和“电源的地”可靠地接在一起。 线要连好,不要落了接某些线。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模拟电子技术 王飞 2014.2

实验一 晶体管单管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2.学习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量方法。 3.测量放大电路输入、输出电阻。 4.进一步熟悉各种电子仪器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图1-1为电阻分压式静态工作点稳定放大电路,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 B1 = R W1 + R 3和R B2 = R W2 + R 4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级中接有电阻R E = R 6,用来稳定静态工作点。当在放大电路输入端输入信号U i 后,在放大电路输出端便可得到与U i 相位相反、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 0,实现了电压放大。R 1和R 2组成输入信号的分压电路,其目的是防止输入信号过大,损坏三极管。 图1-1 在电路中静态工作点为: CC B B B B U R R R U 2 12 += E E E BE B E R U R U U I = -= )(E C C CC CE R R I U U +-= 动态参数: 电压放大倍数k 3.3//50==-== R R R R U U A C be L C i U γβ

其中) mA () mv (26) 1(300E be I r β++= 输入电阻:若开关合上,即R 7短接 be B B i r R R r ////21= 输出电阻:5R R r C o == 放大电路输入电阻测试方法:若输入信号源U S 经R 1 = 5.1k 与C 1串联后再接到三极管 V 1的基极,测得U S 和'i U ,即可计算出1' ' R U U U r i S i i ?-= 输出电阻可用下式计算:L R U U r )1(0 '00-= 其中' 0U 为R L 未接入时(R L = ∞)U 0之值,U 0为接入R L 时U 0之值。 1.静态工作点的测试 1)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是指在放大电路输入端不加输入信号U i 时,在电源电压V CC 作用下,三极管的基极电流I B ,集电极电流I C 以及集成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U CE 等。测量静态工作点时,应使放大电路输入信号U i = 0,即将信号源输出旋钮旋至零(通常需将放大电路输入端与地短接)。然后测出I C ,或测出R E 两端电压,间接计算出I C 来,I B = I C / β, U BE , U CE 用数字式直流电压表进行测量,在测试中应注意: a) 测量电压U BE 、U CE 时,为防止引入干扰,应采用先测量B 、C 、E 对地的电位后进行计算,即: U BE = U B – U E U CE = U C – U E b) 为了测量I B 、I C 和I E ,为了方便起见,一般先直接测量出U E 后,再由计算得到: E E E C R U I I == β C B I I = 总之,为了测量静态工作点只需用直流电压表测出U C 、U B 、U E 即可推算出。 2)静态工作点的调试: 放大电路的基本任务是在不失真的前提下,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故设置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原则是:保证输出波形不失真并使放大电路具有较高的电压放大倍数。 改变电路参数U CC 、R C 、R B 都将引起静态工作点的变化,通常以调节上偏置电阻取得一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如图1-1中调节R W1。R B1减小将引起I C 增加,使工作点偏高,放大电路容易产生饱和失真,如图1-2-a 所示,U 0负半周被削顶。当R B1增加,则I C 减小,使工作点偏低,放大电路容易产生截止失真,如图1-2-b 所示。U 0正半周被缩顶。适当调节R b1可得到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生物质谱分析蛋白质磷酸化位点

磷酸化蛋白的高效富集 在线酶解与快速鉴定 项目申请人:袁敏婷黄懿 指导教师:杨芃原 摘要: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对蛋白质磷酸化位点进行分析有助于阐明蛋白质磷酸化的机制与功能。生物质谱是目前进行蛋白质磷酸化分析最有力的方法之一,但由于蛋白质磷酸化的丰度低以及磷酸化的肽段离子化效率低,在质谱分析前,依然需要结合富集或分离的步骤。本作品旨在利用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材料对磷酸化肽或蛋白快速高效的特异性吸附,结合在线酶解技术的快速,高序列覆盖度特性构建一个快速,高效鉴定分析磷酸化蛋白的新技术。 关键词:蛋白质磷酸化;Fe3O4磁性材料富集;在线酶解 1.引言 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PTMs)是目前蛋白质组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蛋白质磷酸化是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种蛋白翻译后修饰方式,它几乎调节着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包括细胞的增殖、发育和分化,神经活动,肌肉收缩,新陈代谢,肿瘤发生等。了解蛋白质磷酸化对功能的影响可深入理解生命系统如何在分子水平进行调控。据统计,在哺乳动物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蛋白质被认为是磷酸化修饰的,而脊椎动物基因组中有5%的基因编码蛋白激酶或磷酸酯酶。对众多生物化学功能起开/关调控作用,是一种普遍的调控机制。 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使得蛋白质组学研究更为复杂。真核生物细胞蛋白质中主要的磷酸化氨基酸为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其比例大概为1800∶200∶1。大多数磷酸化蛋白质都有多个磷酸化位点,并且其磷酸化位点是可变的。因此,一种蛋白可能有多种磷酸化形式。对单一蛋白质进行研究的传统方法远不能满足分析这一层面上蛋白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需要,用蛋白质组技术和生物信息学高通量地研究翻译后蛋白质的修饰已成为必然趋势。虽然对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已有很大进步,但依然存在多个难点亟待解决包括磷酸化蛋白和肽段的富集,可逆性磷酸化位点的鉴定以及磷酸化位点的定量等。 在过去几十年中已有多种分离和鉴定蛋白质磷酸化的技术发展起来,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免疫沉淀反应、化学修饰、固定金属离子亲合色谱法等,而生物质谱技术已经成为磷酸化蛋白鉴定的主要工具,串联质谱更是可以高通量,快速的给出详细的磷酸

完整word版,初中生物课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 一、活动主题:种子的萌发 二、活动对象:七年级学生指导教师:于敏 三、活动内容:1、首先以学生收集种子发芽有关资料入手,带学生进入神奇的种子世界,由老师以课本资料为例抛砖引玉,提出关于种子发芽你想探究什么?的问题,小组讨论,最后班上共同讨论确定活动子课题。2、在课内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计划、分工等策划活动,并分享探究计划。3、在课后去完成实验,观察、记录、整理数据、得出结论等实验工作。4、再在另外的课上进行交流讨论,以照片,录像,小论文,表演、种子发芽展海报等形式展示成果。五、活动策略:本活动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活动的设计,实施和总结。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一节课得出实验结论根本不可能,第一节课完成主题生成实践活动设计,课下进行实验,下周的这节课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课上通过讨论,探究式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时空,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中,从而掌握知识和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七年级学生的实验能力还是较弱,所以提醒学生将本实验所探究的条件分解为一个个的单一变量很有必要。让学生通过单一变量去考虑种子萌发与外界条件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设计对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自身和外界条件。。 四、活动时长:两周时间,2课时+课后活动 五、活动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亲自动手做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实验,推断出种子萌发的必备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种子结构的观察,学会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运用探究实验法完成对种子发芽的探究活动。 3、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继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三)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因和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2、通过对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学习,感悟人生的一点道理。 3、学生在对探究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与他人交流,取别人之长的品质和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定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 六、活动准备:教师提前做学生探究实验报告、实验材料器具(绿豆、花生、黄豆、培养皿、塑料口杯、带盖容器、锡箔纸、吸水纸、标签、土壤、清水、等。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收集种子发芽相关资料、准备各种状态的植物的种子等实验材料

参考答案--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2012)

参考答案--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2012)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和晶体管毫伏表等常用电子仪器面板,控制旋钮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 2.学习使用低频信号发生器和频率计。 3.初步掌握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和测量波形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电子电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及频率计等。它们和万用电表一起,可以完成对电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的测试。 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以连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各仪器与被测实验装置之间的布局与连接如图1—1所示。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界干扰,各仪器的共公接地端应连接在一起,称共地。信号源和交流毫伏表的引线通常用屏蔽线或专用电缆线,示波器接线使用专用电缆线,直流电源的接线用普通导线。

图1—1 模拟电子电路中常用电子仪器布局图 1.低频信号发生器 低频信号发生器按需要输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种信号波形。输出电压最大可达20V(峰-峰值)。通过输出衰减开关和输出幅度调节旋钮,可使输出电压在毫伏级到伏级范围内连续调节。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频率可以通过频率分档开关进行调节。 低频信号发生器作为信号源,它的输出端不允许短路。 2.交流毫伏表 交流毫伏表只能在其工作频率范围之内,用来测量正弦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了防止过载而损坏,测量前一般先把量程开关置于量程较大位置上,然后在测量中逐档减小量程。 3.示波器 示波器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电子测量仪器,它能把电信号转换成可在荧光屏幕上直接观察的图象。示波器

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与化学干预重大研究计划2018年度项目指南

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与化学干预重大研究计划2018年度项目指南 生物大分子的动态修饰是指作为生命体系基本“元件”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糖脂等)时刻处于修饰位点与种类多变、时空特异和双向可逆的化学修饰之中。生物大分子化学修饰的动态属性在生物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中通常都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科学目标 拟充分发挥化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的特点以及学科交叉的优势,引领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与化学干预研究,为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的机制研究提供具有化学特征的新工具和新模式,获得针对动态修饰的新药物靶标和相应的干预小分子;加速从基础研究到药物开发的转化,为认识生命体系调控的内在规律、为重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基础性和前瞻性的科学技术储备;促进化学与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的衔接和交叉集成,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提升我国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的综合实力,及其在国际化学生物学领域和生物医学前沿研究中的地位;同时,造就一支学科深度交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化学生物学科研队伍。 二、核心科学问题 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研究的最基本问题是发现和阐明生物大分子化学修饰的动态特性,揭示其生物学效应和调控机制,并实现对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的靶向化学干预。本计划旨在以化学生物学研究模式为指导,发展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的特异标记和检测工具,解析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的功能和调控机制,为药物

研发提供潜在干预小分子和新靶标。本计划将组织包括化学、生命科学、医学、数理科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科学家共同开展研究。拟解决的核心科学问题如下: (一)生物大分子化学修饰的动态特性:生物大分子化学修饰的化学特征与动态过程; (二)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的调控机制: 动态修饰的生物学效应和调控规律; (三)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的化学干预:基于动态修饰的新药靶和靶向干预策略。 三、2018年度重点资助研究方向 2018年拟围绕上述核心科学问题开展如下研究工作: (一)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的化学标记与检测技术。 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的化学标记与检测技术是开展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研究的基础。通过修饰生物大分子的体外样品制备与化学标记、生物大分子修饰时空探测和高分辨成像技术的发展,实现对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的高效、特异和时空动态检测,为从分子、细胞和个体等多个层次揭示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的特征和调控机制奠定基础。研究重点如下: 1.发展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的精准标记、检测和鉴定的新技术、新方法; 2.发展探测和鉴定动态化学修饰属性、揭示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与生物功能关系的物理及化学方法; 3.发展金属蛋白动态化学修饰及其功能调控的新策略、新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