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临床路径

颈椎病临床路径

颈椎病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该临床路径标准适用于首次诊断为颈椎病(包括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混合型)的患者,无手术指征或有手术指证但不同意手术要求保守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XXX编著,XXX)和《外科学(第一版)》(XXX),诊断依据包括病史、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发现颈椎间盘组织退变及其引起的继发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和《外科学(第一版)》,治疗方案包括各型颈椎病和综合治疗方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6-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进入路径标准包括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M47.1↑G99.2*颈椎病疾病编码,同时患者需要综合治疗。

六、入院需常规检查范围

入院需进行必须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胸片、心电图、颈椎正侧片和MRI。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进行肺功能、超声心动图、颈椎动力位片、左右斜位片、CT检查,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七、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包括一般治疗、必要时颈托保护、颈椎牵引、理疗、针灸治疗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入院使用改善骨质、

脱水、营养神经药物,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加用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减量患者康复出院,可根据病情同时服用中药治疗,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执行。必要时进行颈椎微创手术治疗。

八、出院标准

出院标准包括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或自觉症状消失痊愈出院,症状部分改善,生活能自理,患者要求出院,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

并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住院日宿短提前出院、或症状无明显改善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需要进行变异及原因分析。

老年患者常常合并基础疾病,例如脑血管或心血管病、糖尿病、血栓等。住院期间这些疾病可能会加重,需要进一步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并增加住院费用。

本临床路径表单适用于第一诊断为颈椎病(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混合型)的患者,行非手术治疗方案()。

在住院的前两天,需要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完成病历书写,开化验单及相关检查单,上级医师查房,进行药物治疗,并根据化验及相关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评估,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在住院的第三至第四天,需要进行上级医师查房,继续完成术前化验检查,根据病史、体检、平片、CT、MRI等,确定治疗方案,并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长期医嘱包括按颈椎病临床路径管理,骨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饮食,使用改善骨质、脱水、营养神经、非甾体类药物,以及患者既往基础用药。临时医嘱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胸片、心电图、颈椎正侧位片、MRI、心肌酶、颈椎动力位片、CT(根据病情需要决定)、请相关科室会诊,颈椎牵引、理疗、针灸(根据病情

需要决定)、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入院宣教、以及入院护理评估。

在住院的第五至第六天和第七至第八天(出院日),需要进行上级医师查房,进行评估,确定治疗效果,明确是否出院。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书等,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返院复诊的时间、地点,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理等。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出院。在确定出院日期时,需要进行上级医师查房,评估并发症、治疗效果、治疗方案,下一步治疗对策和方案的调整,并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书写。请相关科室协助治疗。长期医嘱包括按颈椎病临床路径管理,骨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在患者住院期间,需要进行二级护理,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妥善的护理和监测。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监测患者的饮食和排泄情况。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定期更换患者的床单、换洗患者的衣物,保持患者的卫生环境清洁卫生。

2.饮食

患者的饮食也是住院期间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和身体需要。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监测患者的饮食情况,确保患者按时进食,避免出现低血糖等问题。

3.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既往基础用药情况,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护理人员需要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并根据医嘱和患者的身体状况,合理地调整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4.临时医嘱

在患者住院期间,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下达一些临时医嘱,如调整药物剂量、更换药物等。护理人员需要及时执行这些医嘱,并记录患者的反应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

5.出院医嘱

在患者出院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效果,制定出院医嘱。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医嘱内容,并提醒患者注意事项,如如何正确服药、饮食注意事项等。

6.宣教护理

在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宣教护理,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及如何进行康复训练等。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宣教方案,确保患者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7.提醒患者颈椎病预防方法

对于颈椎病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向其提醒颈椎病的预防方法,如正确的坐姿、站姿、睡姿等。护理人员还需要教授患者一些颈椎病康复训练方法,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颈椎病状况,及时向医生汇报。

8.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在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如结算费用、领取病历等。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手续,并确保患者顺利出院。

无)

颈椎病临床路径(最全版)

颈椎病临床路径(最全版) 一、颈椎病(脊髓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颈椎病(脊髓型)(ICD-10:M47.1↑ G99.2*)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后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植骨固定术(ICD-9-CM-3:81.02-81.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病史:有颈脊髓压迫的临床症状。 2.体征:出现颈脊髓压迫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发现颈椎间盘组织退变及其引起的继发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脊髓型颈椎病。 2.保守治疗无效时选择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47.1↑G99.2*颈椎病(脊髓型)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病情需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胸片、心电图; (6)颈椎正侧伸屈位片、CT和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 (2)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 入院标准: 1.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2.症状明显影响日常生活,经门诊治疗效果欠佳。 一、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颈椎病(TCD 2019版:A03.06.04.05)。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编码:M47.2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①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②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③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④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并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⑤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

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2.证候诊断 参照1994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风寒痹阻证:劲肩上肢窜痛麻,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淡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证: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虚血瘀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兼症:肢体麻木,疲劳;舌质暗脉弦。 (三)严重程度评估 入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根据症状、疼痛评分、年龄、基础病等进行严重程度评估,根据中医辨证严重程度选择治疗。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检查项目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 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ICD-10 编码: M47.221+G55.2*〕 经根型〕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 参照2009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麻木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3.证候诊断 。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1〕风寒痹阻: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 疗方案”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 M47.221+G55.2*〕的患者。 第 一 诊 断

项痹病(神经根、交感型颈椎病)中医门诊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交感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项痹病(神经根/交感型颈椎病)中医门诊临床路径标准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 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TCD-10编码: M47.201)/(交感型)(TCD-10编码: M47.202) (二)诊断 1. 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交感型颈椎病)。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神经根型: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2)交感型:诊断较难,目前尚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节段性不稳定。对部分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如果行星状神经节结封闭或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后,症状有所减轻,则有助于诊断。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交感型颈椎病)。

(1) 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 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 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 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5) 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交感型颈椎病)的患者。 2.患者同时合并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

一、颈椎病(非手术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颈椎病康复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颈椎病(非手术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颈椎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 1)颈背上肢疼痛 2)运动功能障碍 3)神经功能障碍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 2.影像学检查:颈椎X线平片,CT扫描或MRI检查。 (三)康复评定。 分别于入院后1~3天进行初期康复评定,入院后7~8天进行中期康复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康复评定,评定具体内容如下: 1.临床一般情况评定 2.康复专科评定 1)疼痛评定 2)颈椎及上肢活动度评定 3)肌力评定 4)神经功能评定 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常规治疗 2.康复治疗 1)物理因子治疗 2)颈椎牵引 3)手法 4)运动治疗 5)矫形器等辅助器具装配 6)注射治疗 7)中医治疗 8)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9)健康教育 (五)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六)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颈椎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七)住院辅助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颈椎正侧位X片; (5)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及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颈椎动力位片、左右斜位片; (2)颈椎MRI或CT; (3)肌电图检查。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八)出院标准。 1. 症状、体征明显缓解或消失。

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本临床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以下为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ICD-10编码: M47.221+G55.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___《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 急性期

2) 缓解期 3) 康复期 3.证候诊断:参照“___‘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项痹病(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风寒痹阻证 气滞血瘀证 痰湿阻络证 肝肾不足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颈椎病)(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有手术指征者。 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颈椎正侧位X线片。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肝功能、肾功能、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 心电图。 胸部X线。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T或MRI、血脂、凝血四项、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项痹(颈椎病)临床路径

针灸科项痹(颈椎病)临床路径 病名概念 颈椎病多因长期低头工作,年老体弱,经气不利所致。以颈部经常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诊断 中医诊断:项痹 西医诊断:颈椎病 中医诊断依据 主症:颈部经常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 次症:头晕,耳鸣,提臂或下肢行走困难,二便失禁或尿潴留,甚至瘫痪。 其它:长期低头工作,年老体弱。 具备主症及部分次症,结合病史及影像检查结果即可确诊. 一中医辨证施治 (1)风寒湿痹型 主症: 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脉象: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祛风化湿,散寒通络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 羌活10 独活10 藁本10 防风10 甘草(炙) 5 川芎各10 蔓荆子10 桂枝10 麻黄5 葛根15 中成药针剂使用:红花针20ml加入0.9%NS或5%GS250ml中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或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ml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口服:追风透骨丸 6g bid.中风回春丸 1。8g tid. (2)气滞血瘀型 主症: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 兼症:肢体麻木。 舌、脉象:舌质暗,脉弦. 治法:活血行气,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15红花10川芎12赤芍15 当归10生地15桔梗10甘草5 枳壳12柴胡15牛膝10走马胎20 中成药针剂使用:予苦碟子针40ml加入5%GS250ml中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或予银杏达莫针20ml日1次,持续5到10天。口服:复方丹参片10# tid。 (3)痰湿阻络型 主症: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 舌、脉象:舌质暗红,舌苔厚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利湿,通络止痛

颈椎病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合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 (二)诊断依照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有证型: ①风寒痹阻证 ②血瘀气滞证 ③痰湿阻络证 ④肝肾不足证 ⑤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 病)诊断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归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定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好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时期无需特别办理,也不影响第一诊 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行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可以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归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

一、颈椎病(非手术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颈椎病(非手术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颈椎病康复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颈椎病(非手术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颈椎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 1)颈背上肢疼痛 2)运动功能障碍 3)神经功能障碍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 2.影像学检查:颈椎X线平片,CT扫描或MRI检查。 (三)康复评定。 分别于入院后1~3天进行初期康复评定,入院后7~8天进行中期康复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康复评定,评定具体内容如下: 1.临床一般情况评定 2.康复专科评定 1)疼痛评定 2)颈椎及上肢活动度评定 3)肌力评定 4)神经功能评定 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常规治疗 2.康复治疗 1)物理因子治疗 2)颈椎牵引 3)手法 4)运动治疗 5)矫形器等辅助器具装配 6)注射治疗 7)中医治疗 8)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9)健康教育 (五)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六)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颈椎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七)住院辅助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颈椎正侧位X片; (5)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及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颈椎动力位片、左右斜位片; (2)颈椎MRI或CT; (3)肌电图检查。

40.颈椎关节强硬临床路径

颈椎关节强硬临床路径 一、颈椎关节强硬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颈椎关节强硬、颈椎病(ICD-10: M47.801. M47.900x021)行保守治疗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病史:颈痛,无明显颈脊髓、神经等压迫的临床症状。 2.体征:无颈脊髓、神经等压迫的阳性体征。 3 .影像学检查发现颈椎关节强硬发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四)标准住院日为#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颈椎关节强硬、颈椎病(ICD-10:M47.80L M47.900x021)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所必需进行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 (3)ESR、CRP; (4)心电图、胸片或胸部CT; (5)颈椎正侧位片、颈椎伸屈侧位片、CT和MRIo 2.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可增加以下检查项目: (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 (2)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椎间盘造影;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七)治疗方案及药物的选择。 (1)非笛体类消炎止痛药。 (2)肌松药。 (3)营养神经药物。 (4)弱阿片类药物; (5)物理治疗、针灸治疗。 (6)颈围保护、颈部肌肉锻炼、改变生活方式的宣教。 (7)小关节封闭、局部封闭、神经根封闭或硬膜外封闭。

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2)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 一、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ICD-10编码: M47.221+G55.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风寒痹阻证 气滞血瘀证 痰湿阻络证 肝肾不足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颈椎病)(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颈椎正侧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 (4)心电图。 (5)胸部X线。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T或MRI、血脂、凝血四项、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法 (1)松解类手法 (2)整复类手法 2.针灸疗法 3.牵引疗法 4.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5.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痰湿阻络证: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肝肾不足证: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气血亏虚证: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脊髓型颈椎病(前入路颈椎融合术)临床路径

脊髓型颈椎病(前入路颈椎融合术)临床路径 一、脊髓型颈椎病(前入路颈椎融合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ICD—10:M47、101+G99、2*) 行前入路颈椎融合术(ICD-9—CM-3:81、0200x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病史:有颈脊髓、神经等压迫得临床症状。 2、体征:出现颈脊髓、神经等压迫得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发现颈椎间盘组织退变及其引起得继发改变。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脊髓型颈椎病。 2、保守治疗无效时选择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47、101+G99、2*颈椎病(脊髓型)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病情需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得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胸片、心电图; (6)颈椎正侧伸屈位片、CT与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 (2)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6天。 1、麻醉方式:全麻.

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路径

颈椎病(神经根型)非手术疗法临床路径 一、颈椎病(神经根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病史:有颈神经根压迫的临床症状,发病时间早,未正规治疗,症状持续时间不长。 2.体征:出现颈神经根压迫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发现颈椎间盘组织退变及其引起的继发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 神经根型颈椎病。 2. 未正规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颈椎病(神经根型)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病情影响患者生活、工作、学习,需要治疗。 (六)入院后准备1-2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胸片、心电图; (3)颈椎正侧、伸屈、双斜位片、CT和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 (2)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脱水消肿,活血化瘀药物:甘油果糖,甘露醇,丹红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甲钴胺等 (八)保守治疗方法,根据《中医筋伤学》(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 推拿按摩、针灸: 推拿按摩方法: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疗效

颈椎病临床路径

颈椎病临床路径 一、颈椎病(脊髓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颈椎病(脊髓型)(ICD-10:M47.1↑ G99.2*) 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后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植骨固定术(ICD-9-CM-3:81.02-81.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病史:有颈脊髓压迫的临床症状。 2.体征:出现颈脊髓压迫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发现颈椎间盘组织退变及其引起的继发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脊髓型颈椎病。 2.保守治疗无效时选择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47.1↑G99.2*颈椎病(脊髓型)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病情需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胸片、心电图; (6)颈椎正侧伸屈位片、CT和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 (2)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6天。 1.麻醉方式:局麻+强化或全麻。 2.手术方式:颈前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后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植骨固定术。 3.手术内植物:前路钛板、Cage或后路螺钉、固定板(棒)、钛缆、钛网、人工椎间盘、各种植骨材料。 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5-11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颈椎正侧位片。 2.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 (3)激素、脱水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 (4)部分患者可根据病情给予抗凝治疗; (5)术后康复:支具保护下逐渐进行功能锻炼。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 2.伤口情况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无皮瓣坏死。 3.术后复查内植物位置满意。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内植物松动、伤口感染、脊髓等神经损伤、血管损伤、食管损伤、硬膜外血肿和伤口血肿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 2.内科合并症: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如脑血管或心血管病、糖尿病、血栓等,手术可能导致这些疾病加重而需要进一步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并增加住院费用。 3.有上胸椎同时累及者,可能同期手术。 4.内植物的选择:由于病情不同,使用不同的内植物,可能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

(2022版)项痹病(混合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混合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2022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 一、项痹病(混合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NV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混合型)(ICD-10编码:M47.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12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陈选宁/程维主编)与全国中医药院校十四五规划教材第十一版供教材《中医骨伤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黄桂成、黄拥军主编,2021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混合型颈椎病)诊疗方案”与全国中医药院校十四五规划教材第十一版供教材《中医骨伤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黄桂成、黄拥军主编,2021年)。 2.疾病分期

项痹病(混合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风寒痹阻证 血瘀气滞证 痰湿阻络证 肝肾不足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混合型颈椎病)诊疗方案”与全国中医药院校十四五规划教材第十一版供教材《中医骨伤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黄桂成、黄拥军主编,2021年)。 2.疾病分期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混合型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混合型颈椎病)(TCD编码:BNV080、ICD-10编码:M47.80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 1

颈椎病临床路径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 一、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①风寒痹阻证 ②血瘀气滞证 ③痰湿阻络证 ④肝肾不足证 ⑤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颈椎病)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

颈椎病临床路径

颈椎病临床路径 1.颈椎的共同点: a.七个颈椎中除颈1.2形状特殊外,其余颈3-7形状大致相似。 b.颈3-7椎体的横径大约为矢状径2倍。 c.椎体上面的侧方有塉样隆起,称为钩突,与上位椎体下面侧方的斜坡相应对面形成钩椎关节。 1858年Luscpike称此关节为真正关节,临床意义十分重要。钩椎关节发生病变时,可压迫位于侧方的椎动脉和神经根。 2.棘突: a.颈椎的棘突一般成分叉状(颈2-6). b.颈椎的棘突一般为向上的结节,可防止颈椎过度后伸。 c.枢椎棘突最大. d.颈椎棘突最长、最为突出,习惯称为大椎,是临床的骨性标志。 e.棘突两侧末端发育不对称。 3.横突: a.颈椎的横突短而小. b.横突上面有沟,有颈神经通过。 c.横突有前后两个结节,围成横突孔。 d.颈椎横突与其后的关节突有许多肌肉附着,自前向后有颈长肌、头长肌、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肩胛提肌等13块肌肉。 e.横突孔多呈椭圆形,男性左侧为5.4+1.2mm,右侧为5.3+1.1mm。女性左侧为5.3+1.1mm,右侧5.1+1.1mm。左侧大于右侧。 4.椎间孔:斜行骨性管,顶部与底部为上与下椎体与椎弓根

组成,前壁为相邻上下椎体的后部和钩椎关节,后壁为后关节突。神经根占据椎间孔的下3/4. 5.颈椎椎管:前方为椎体与椎间盘,两侧为椎弓根,后方为椎板与关节突,颈3-7椎管矢状径男性平均16-17mm,女性15-16mm,小于12mm为狭窄,颈1/2小于16-17为狭窄。 6.颈椎的韧带: a.前纵韧带:起自枕骨咽结节间下径环椎前与各个椎体前面。 b.后纵韧带:起自枢椎,位于椎管前壁,分2层,损伤韧带骨化称OPLL。韧带骨化分四型:连续型、节段型、混合型、局限型。骨化的程度可达椎管矢状径的17-18%,达横径的28-67%,矢状径缩小4%产生临床症状。后纵韧带骨化是脊髓型颈椎病的原因之一。 c.黄韧带:也称椎板间韧带,富有弹性,屈颈时韧带拉长,伸颈时缩短,退变时椎管打摺突出,压迫脊髓为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 d.项韧带:由棘上韧带移行,与颈椎病发病无关联。 7.环椎: a.无椎体,代以前弓,齿突实际上代表椎体。 b.环椎有前后两弓与两侧块,前弓短,后弓相当于棘突的部分,环椎椎弓相当大,在骨折脱位时,脊髓有回旋余地。 8.枢椎:齿突可视作枢椎的椎体,枢椎的棘突最大,枢椎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