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程序和主要内容

1、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和主要内容

一、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1.1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

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件类别,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预案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和工作方案。预案编制人员应由具备应急指挥、环境评估、环境生态恢复、生产过程控制、平安、组织管理、医疗急救、监测、消防、工程抢险、防化、环境风险评估等各方面专业的人员及专家组成。

1.2 根本情况调查

对企业〔或事业〕单位根本情况、环境风险源、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等进展详细的调查和说明。

1.2.1 单位的根本情况

主要包括企业〔或事业〕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法人代码、详细地址、邮政编码、经济性质隶属关系及事业单位隶属关系、从业人数、地理位置〔经纬度〕、地形地貌、厂址的特殊状况〔如上坡地、凹地、河流的岸边等〕、交通图、疏散路线图及其他情况说明。

1.2.2 环境风险源根本情况调查

〔1〕企业〔或事业〕单位主、副产品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名称及日产量,主要生产原辅材料、燃料名称及日消耗量、最大容量、贮存量和加工量,以及危险物质的明细表等。

〔2〕企业〔或事业〕单位生产工艺流程简介,主要生产装置说明,危险物质储存方式〔槽、罐、池、坑、堆放等〕,生产装置及储存设备平面布置图,雨、

清、污水收集、排放管网图,应急设施〔备〕平面布置图等。

〔3〕企业〔或事业〕单位排放污染物的名称、日排放量,污染治理设施去除量及处理后废物产量,污染治理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设备、构筑物说明,其他环境保护措施等。对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及堆放地,如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设施,医疗垃圾燃烧装置及危险废物处理场所等,还须明确纳污或收集范围及污染物主要来源。

〔4〕企业〔或事业〕单位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储存、转移、处置情况,危险废物的委托处理手续情况〔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资质、处理场所的位置、处理的设计标准和防范环境风险情况等〕。

〔5〕企业〔或事业〕单位危险物质及危险废物的运输〔输送〕单位、运输方式、日运量、运地、运输路线,“跑、冒、滴、漏〞的防护措施、处置方式。

〔6〕企业〔或事业〕单位尾矿库、贮灰库、渣场的储存量,服役期限,库坝的建筑构造,坝堤及防渗平安情况。

1.2.3 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情况

〔1〕企业〔或事业〕单位周边5公里范围内人口集中居住区〔居民点、社区、自然村等〕和社会关注区〔学校、医院、机关等〕的名称、联系方式、人数;周边企业、重要根底设施、道路等根本情况;给出上述环境敏感点与企业的距离和方位图。

〔2〕企业〔或事业〕单位产生污水排放去向,接纳水体〔包括支流和干流〕情况及执行的环境标准,区域地下水〔或海水〕执行的环境标准。

〔3〕企业〔或事业〕单位下游水体河流、湖泊、水库、海洋名称、所属水系、功能区及饮用水源保护区情况,下风向空气质量功能区说明,区域空气执行

的环境标准。

〔4〕企业〔或事业〕单位下游供水设施效劳区设计规模及日供水量、联系方式,取水口名称、地点及距离、地理位置〔经纬度〕等;地下水取水情况、效劳范围内灌溉面积、根本农田保护区情况。

〔5〕企业〔或事业〕单位周边区域道路情况及距离,交通干线流量等。

〔6〕企业〔或事业〕单位危险物质和危险废物运输〔输送〕路线中的环境保护目标说明。

〔7〕企业〔或事业〕单位周边其他环境敏感区情况及位置说明。

〔8〕如调查范围小于突发环境事件可能涉及的范围,应扩大范围,重新调查。

1.3 环境风险源识别与环境风险评价

企业〔或事业〕单位根据风险源、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的状况,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按照"建立工程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那么"〔HJ/T169〕的要求进展环境风险评价,阐述企业〔或事业〕单位存在的环境风险源及环境风险评价结果,应明确以下内容:

〔1〕环境风险源识别。对生产区域内所有已建、在建和拟建工程进展环境风险分析,并以附件形式给出环境风险源分析评价过程,列说明确给出企业生产、加工、运输〔厂内〕、使用、贮存、处置等涉及危险物质的生产过程,以及其它公辅和环保工程所存在的环境风险源。

〔2〕最大可信事件预测结果。明确环境风险源发生事件的概率,并说明事件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污染。

〔3〕火灾、爆炸、泄漏等事件状态下可能产生的污染物种类、最大数量、

浓度及环境影响类别〔大气、水环境或其他〕。

〔4〕自然条件可能造成的污染事件的说明〔汛期、地震、台风等〕。

〔5〕突发环境事件产生污染物造成跨界〔省、市、县等〕环境影响的说明。

〔6〕尾矿库、贮灰库、渣场等如发生垮坝、溢坝、坝体缺口、渗漏时,对主要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或海洋及饮用水源取水口的环境平安分析。

〔7〕可能产生的各类污染对人、动植物等危害性说明。

〔8〕结合企业〔或事业〕单位环境风险源工艺控制、自动监测、报警、紧急迫断、紧急停车等系统,以及防火、防爆、防中毒等处理系统水平,分析突发环境事件的持续时间、可能产生的污染物〔含次生衍生〕的排放速率和数量。

〔9〕根据污染物可能涉及范围和环境保护目标的距离,预测不同环境保护目标可能出现污染物的浓度值,并确定保护目标级别。

〔10〕结合环境风险评估和敏感保护目标调查,通过模式计算,对突发环境事件产生的污染物可能影响周边的环境〔或安康〕的危害性进展分析,并以附件形式给出本单位各环境事件的危害性说明。

1.4 环境应急能力评估

在总体调查、环境风险评价的根底上,对企业〔或事业〕单位现有的突发环境事件预防措施、应急装备、应急队伍、应急物资等应急能力进展评估,明确进一步需求。企业〔或事业〕单位委托有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评估其现有的应急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或事业〕单位依据自身条件和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型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包括通讯联络队、抢险抢修队、侦检抢修队、医疗救护队、应急消防队、治安队、物资供应队和环境应急监测队等专业救援队伍。

〔2〕应急救援设施〔备〕包括医疗救护仪器、药品、个人防护装备器材、消防设施、堵漏器材、储罐围堰、环境应急池、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和应急交通工具等,尤其应明确企业〔或事业〕单位主体装置区和危险物质或危险废物储存区〔含罐区〕围堰设置情况,明确初期雨水收集池、环境应急池、消防水收集系统、备用调节水池、排放口与外部水体间的紧急迫断设施及清、污、雨水管网的布设等配置情况。

〔3〕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和预警系统设置情况,应急通信系统、电源、照明等。

〔4〕用于应急救援的物资,特别是处理泄漏物、消解和吸收污染物的化学品物资,如活性炭、木屑和石灰等,有条件的企业应备足、备齐,定置明确,保证现场应急处置人员在第一时间内启用;物资储藏能力缺乏的企业要明确调用单位的联系方式,且调用方便、迅速。

〔5〕各种保障制度〔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制度、日常环境监测制度、设备仪器检查与日常维护制度、培训制度、演练制度等〕。

〔6〕企业〔或事业〕单位还应明确外部资源及能力,包括:地方政府预案对企业〔或事业〕单位环境应急预案的要求等;该地区环境应急指挥系统的状况;环境应急监测仪器及能力;专家咨询系统;周边企业〔或事业〕单位互助的方式;请求政府协调应急救援力量及设备〔清单〕;应急救援信息咨询等。

根据有关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调用相关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应急救援人员或征用应急救援物资,并于事后给予相应补偿。各相关企业〔或事业〕单位应积极予以配合。

1.5 应急预案编制

在风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的根底上,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件的类型和影响范围,编制应急预案。对应急机构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备〕、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方面预先做出具体安排。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

1.6 应急预案的评审、发布与更新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展评审。评审由企业〔或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展。外部评审是由上级主管部门、相关企业〔或事业〕单位、环保部门、周边公众代表、专家等对预案进展评审。预案经评审完善后,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同时,明确实施的时间、抄送的部门、园区、企业等。

企业〔或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内部因素〔如企业改、扩建工程等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应急预案,进展评审发布并及时备案。

1.7 应急预案的实施

预案批准发布后,企业〔或事业〕单位组织落实预案中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明确各项职责和任务分工,加强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实现应急预案持续改进。

二、应急预案编制主要内容指南

2.1 总那么

2.1.1 编制目的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

2.1.2 编制依据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

术标准和标准等。

2.1.3 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范围,以及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型、级别。

2.1.4 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

2.1.5 工作原那么

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的原那么,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2.2 根本情况

主要阐述企业〔或事业〕单位根本概况、环境风险源根本情况、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调查结果。

2.3 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

主要阐述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环境风险源识别及环境风险评价结果,以及可能发生事件的后果和涉及范围。

2.4 组织机构及职责

2.4.1 组织体系

依据企业的规模大小和突发环境事件危害程度的级别,设置分级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企业应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依据企业自身情况,车间可成立二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生产工段可成立三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尽可能以组织构造图的形式将构成单位或人员表示出来。

2.4.2 指挥机构组成及职责

2.4.2.1 指挥机构组成

明确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部总指挥和副总指挥,环保、平安、设备等

部门组成指挥部成员单位;车间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由车间负责人、工艺技术人员和环境、平安与安康人员组成;生产工段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由工段负责人、工艺技术人员和环境、平安与安康人员组成。

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根据事件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职责。

2.4.2.2 指挥机构的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上级有关部门关于环境平安的方针、政策及规定;

〔2〕组织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3〕组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队伍;

〔4〕负责应急防范设施〔备〕〔如堵漏器材、环境应急池、应急监测仪器、防护器材、救援器材和应急交通工具等〕的建立;以及应急救援物资,特别是处理泄漏物、消解和吸收污染物的化学品物资〔如活性炭、木屑和石灰等〕的储藏;

〔5〕检查、催促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催促、协助有关部门及时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跑、冒、滴、漏;

〔6〕负责组织预案的审批与更新〔企业应急指挥部负责审定企业内部各级应急预案〕;

〔7〕负责组织外部评审;

〔8〕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9〕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10〕协调事件现场有关工作;

〔11〕负责应急队伍的调动和资源配置;

〔12〕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上报及可能受影响区域的通报工作;

〔13〕负责应急状态下请求外部救援力量的决策;

〔14〕承受上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指令和调动,协助事件的处理;配合有关部门对环境进展修复、事件调查、经历教训总结;

〔15〕负责保护事件现场及相关数据;

〔16〕有方案地组织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的培训,根据应急预案进展演练,向周边企业、村落提供本单位有关危险物质特性、救援知识等宣传材料。

在明确企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职责的根底上,应进一步明确总指挥、副总指挥及各成员单位的具体职责。

2.5 预防与预警

2.5.1 环境风险源监控

明确对环境风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说明生产工艺的自动监测、报警、紧急迫断及紧急停车系统,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的监测报警系统,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等。

2.5.2 预警行动

明确事件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

2.5.3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应包括以下内容:

〔1〕24小时有效的报警装置;

〔2〕24小时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手段;

〔3〕运输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的驾驶员、押运员报警及与本单位、生产厂家、托运方联系的方式。

2.6 信息报告与通报

依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有关规定,明确信息报告时限和发布的程序、内容和方式,应包括以下内容:

〔1〕内部报告

明确企业内部报告程序,主要包括:24小时应急值守、事件信息接收、报告和通报程序。

〔2〕信息上报

当事件已经或可能对外环境造成影响时,明确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件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

〔3〕信息通报

明确向可能受影响的区域通报事件信息的方式、程序、内容。

〔4〕事件报告内容

事件信息报告至少应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已采取的应急措施,已污染的范围,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及趋向,可能受影响区域及采取的措施建议等。

〔5〕以表格形式列出上述被报告人及相关部门、单位的联系方式。

2.7 应急响应与措施

2.7.1 分级响应机制

针对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企业〔或事业〕单位内部〔生产工段、车间、企业〕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需要调动的应急资源,将企业〔或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分为不同的等级。根据事件等级分别制定不同级别的应急预案〔如生产工段、车间、企业应急预案〕,上一级预案的编制应

以下一级预案为根底,超出企业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并且按照分级响应的原那么,明确应急响应级别,确定不同级别的现场负责人,指挥调度应急救援工作和开展事件应急响应。

2.7.2 应急措施

2.7.2.1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措施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事件类型、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需确定以下内容:

〔1〕明确切断污染源的根本方案;

〔2〕明确防止污染物向外部扩散的设施、措施及启动程序;特别是为防止消防废水和事件废水进入外环境而设立的环境应急池的启用程序,包括污水排放口和雨〔清〕水排放口的应急阀门开合和事件应急排污泵启动的相应程序;

〔3〕明确减少与消除污染物的技术方案;

〔4〕明确事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次生衍生污染〔如消防水、事故废水、固态液态废物等,尤其是危险废物〕的消除措施;

〔5〕应急过程中使用的药剂及工具〔可获得性说明〕;

〔6〕应急过程中采用的工程技术说明;

〔7〕应急过程中,在生产环节所采用的应急方案及操作程序;工艺流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事件发生时紧急停车停产的根本程序;控险、排险、堵漏、输转的根本方法;

〔8〕污染治理设施的应急措施;

〔9〕危险区的隔离:危险区、平安区的设定;事件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事件现场隔离方法;

〔10〕明确事件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及安置地点;

〔11〕明确应急人员进入、撤离事件现场的条件、方法;

〔12〕明确人员的救援方式及平安保护措施;

〔13〕明确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及物资保障供应程序。

2.7.2.2 大气污染事件保护目标的应急措施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事件类型、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风向和风速,需确定以下内容:

〔1〕结合自动控制、自动监测、检测报警、紧急迫断及紧急停车等工艺技术水平,分析事件发生时危险物质的扩散速率,选用适宜的预测模式,分析对可能受影响区域〔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程度;

〔2〕可能受影响区域单位、社区人员根本保护措施和防护方法;

〔3〕可能受影响区域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

〔4〕紧急避难场所;

〔5〕周边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方法;

〔6〕周围紧急救援站和有毒气体防护站的情况。

2.7.2.3 水污染事件保护目标的应急措施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事件类型、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河流的流速与流量〔或水体的状况〕,需确定以下内容:

〔1〕可能受影响水体及饮用水源地说明;

〔2〕消除减少污染物技术方法的说明;

〔3〕其它措施的说明〔如其他企业污染物限排、停排、调水、污染水体疏导、自来水厂的应急措施等〕。

2.7.2.4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企业应结合自身条件,依据事件类型、级别及附近疾病控制与医疗救治机构的设置和处理能力,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处置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可用的急救资源列表,如企业内部或附近急救中心、医院、疾控中心、救护车和急救人员;

〔2〕地区应急抢救中心、毒物控制中心的列表;

〔3〕根据化学品特性和污染方式,明确伤员的分类;

〔4〕针对污染物,确定伤员现场治疗方案;

〔5〕根据伤员的分类,明确不同类型伤员的医院救治机构;

〔6〕现场救护根本程序,如何建立现场急救站;

〔7〕伤员转运及转运中的救治方案。

2.7.3 应急监测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环境应急监测小组或单位所依托的环境应急监测部门应迅速组织监测人员赶赴事件现场,根据实际情况,迅速确定监测方案〔包括监测布点、频次、工程和方法等〕,及时开展应急监测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用小型、便携仪器对污染物种类、浓度、污染范围及可能的危害做出判断,以便对事件及时、正确进展处理。

企业〔或事业〕单位应根据事件发生时可能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和性质,配置〔或依托其他单位配置〕必要的监测设备、器材和环境监测人员。

〔1〕明确应急监测方案;

〔2〕明确主要污染物现场及实验室应急监测方法和标准;

〔3〕明确现场监测与实验室监测采用的仪器、药剂等;

〔4〕明确可能受影响区域的监测布点和频次;

〔5〕明确根据监测结果对污染物变化趋势进展分析和对污染扩散范围进展预测的方法,适时调整监测方案;

〔6〕明确监测人员的平安防护措施;

〔7〕明确内部、外部应急监测分工;

〔8〕明确应急监测仪器、防护器材、耗材、试剂等日常管理要求。

2.7.4 应急终止

〔1〕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事件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件隐患消除后,经事件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完毕;

〔2〕明确应急终止的程序;

〔3〕明确应急状态终止后,继续进展跟踪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的方案。

2.7.5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1〕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企业〔或事业〕单位、社区、社会关注区及人员事件危险已解除;

〔2〕对现场中暴露的工作人员、应急行动人员和受污染设备进展清干净化;

〔3〕事件情况上报事项;

〔4〕需向事件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5〕事件原因、损失调查与责任认定;

〔6〕应急过程评价;

〔7〕事件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8〕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修订;

〔9〕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

2.8后期处置

2.8.1善后处置

受灾人员的安置及损失赔偿。组织专家对突发环境事件中长期环境影响进展评估,提出生态补偿和对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进展恢复的建议。

2.8.2 保险

明确企业〔或事业〕单位办理的相关责任险或其他险种。对企业〔或事业〕单位环境应急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2.9 应急培训和演练

2.9.1 培训

依据对本企业〔或事业〕单位员工、周边工厂企业、社区和村落人员情况的分析结果,应明确如下内容:

〔1〕应急救援人员的专业培训内容和方法;

〔2〕应急指挥人员、监测人员、运输司机等特别培训的内容和方法;

〔3〕员工环境应急根本知识培训的内容和方法;

〔4〕外部公众〔周边企业、社区、人口聚居区等〕环境应急根本知识宣传的内容和方法;

〔5〕应急培训内容、方式、记录、考核表。

2.9.2 演练

明确企业〔或事业〕单位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进展演练的内容、范围和频次等内容。

〔1〕演练准备内容;

〔2〕演练方式、范围与频次;

〔4〕应急演练的评价、总结与追踪。

2.10 奖惩

明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中奖励和处分的条件和内容。

2.11 保障措施

2.11.1 经费及其他保障

明确应急专项经费〔如培训、演练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视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单位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2.11.2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2.11.3 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各类应急队伍的组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及志愿者等社会团体的组织与保障方案。

2.11.4 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2.12 预案的评审、备案、发布和更新

应明确预案评审、备案、发布和更新要求。

〔1〕内部评审;

〔3〕备案的时间及部门;

〔4〕发布的时间、抄送的部门、园区、企业等;

〔5〕更新方案与及时备案。

2.13 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

列出预案实施和生效的具体时间;预案更新的发布与通知。

2.14 附件

〔1〕环境风险评价文件〔包括环境风险源分析评价过程、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性定量分析〕;

〔2〕危险废物登记文件及委托处理合同〔单位与危险废物处理中心签订〕;

〔3〕区域位置及周围环境保护目标分布、位置关系图;

〔4〕重大环境风险源、应急设施〔备〕、应急物资储藏分布、雨水、清净下水和污水收集管网、污水处理设施平面布置图;

〔5〕企业〔或事业〕单位周边区域道路交通图、疏散路线、交通管制示意图。

〔6〕内部应急人员的职责、、清单;

〔7〕外部〔政府有关部门、园区、救援单位、专家、环境保护目标等〕联系单位、人员、;

〔8〕各种制度、程序、方案等;

〔9〕其他。

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步骤

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步骤 应急救援预案是针对各种突发事件发生而制定的应急处理措施 与应对方案,其中包括组织、指挥、调度、救助、防护等救援措施,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应急救援 预案的编制步骤。 一、组建编制小组 首先要组建一个由专家、技术人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编 制小组,明确各人员职责、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制定预案编制计划。 二、制订应急预案编写方案 编制小组需要根据《应急预案编写指南》等法律法规制订应急 预案编写方案,明确预案编写的范围、形式、流程以及对应聘人员 的资质要求,明确编制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制定评审审核机制。 三、收集资料并分析风险 编制小组需要收集有关该区域内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火 灾事故、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等相关资料,并对事件发生的原因、 规模、影响、紧急程度以及部门职责等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识别 风险点和应急措施。 四、明确责任分工 编制小组需要根据分类情况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具体应急措施,明确应急职责人,建立指挥调度机制,建立监督评估和预案修订机制。

五、制定应急组织机构 根据上述责任分工方案,制定应急组织机构,包括行政领导机构、组织协调机构、应急指挥机构、力量保障机构、信息保障机构 等多个级别,保证应急救援全链条贯穿。 六、编写应急预案 编制小组根据上述工作,制定具体应急预案草案,采用流程图、文字说明、图片等方式进行表述,使得预案内容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七、内部评审和修订 内部评审是为了保障预案完整、合理、行之有效,及时发现不 足和问题;内部修订则是在实践应用中根据经验和发现的问题及时 对预案进行调整和完善。 八、公开审批和批准 应急预案编写完成后,审核部门会对预案进行审批,才能确定 预案合理有效并上报上级指导部门进行批准。批准后,公开发布, 逐级落实责任,确保应急救援全链条贯穿。 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步骤分为组建编制小组、制订应急预案编 写方案、收集资料分析风险、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应急组织机构、 编写应急预案、内部评审和修订、公开审批和批准等八个方面,要 求小组成员密切协作,进行全面的考虑和纵深的思考,确保制定出 行之有效、有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编制的步骤

应急预案编制的步骤 引言 应急预案是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工具,它的编制过程需要经过一系列步骤的规划和实施。本文将介绍应急预案编制的六个主要步骤,以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这一过程。 步骤一:制定编制计划 在开始编制应急预案之前,首先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编制计划。编制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预案编制的目标和范围:明确编制预案的目的和适用范围,以确保预案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2.编制预案的时间表:确定预案编制的截止日期和各个阶段的时间安排,以保证预案按时完成。 3.资源需求:确定编制预案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保障预案编制过程的顺利进行。 4.任务分工:确定各个参与人员的具体职责和任务分工,以确保任务的高效完成。

步骤二:开展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制定应急预案的核心环节。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对组织所面临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确定其可能对组织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具体的风险评估可以采用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风险辨识:对潜在风险进行辨识和分类,包括自然灾害、技术故障、人为事故等各类风险。 2.风险分析:对已辨识的风险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可能导致的影响、概率和频率等因素。 3.风险评估: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对各项风险进行评估和排序,确定其对组织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 步骤三:制定响应策略 在了解和评估了各种潜在风险之后,接下来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具体的响应策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应对措施:根据不同风险的特点和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预防、控制、救援、恢复等。 2.策略选择: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组织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来应对各项风险。 3.预案制定:将各项应对策略和措施具体化为应急预案,明确各项任务、流程和责任。

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和编制方法

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和编制方法 前言 应急预案是指为应对突发事件或灾害而事先制定的一套预先安排和 组织好的方案。它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减少损 失和加强危机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编制应急预 案已成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必须要完成的工作之一。 本文将介绍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和编制方法。 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等级 应急预案的第一个要素是明确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类型和等级,建 立突发事件等级分类制度,即根据事件性质、危害程度、紧急程度、 应对难度等因素进行等级划分,以便快速、准确地评估事件的危害性 和应对措施。 2.预警及信息发布机制 预警及信息发布机制是指对突发事件的预警系统和信息发布途径的 安排和设置,包括针对不同突发事件的预警信号、预警信息发布平台、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预警信息发布的内容、预警信息发布的责任 部门和责任人等。

3.应急机构和协调机制 应急机构和协调机制是指按照职能分工、责任划分、人员配置和指 挥体系等要求,组建完善的应急机构和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的任务 分工和职责,建立联合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 4.应急预案的策略 应急预案的策略是指明确应急处理的原则和方法,制定应急方案、 预案和应急预案手册,按照不同的突发事件等级分类分别设置应对措施,将应对措施分为预防、减轻、控制、应对等四个阶段,制定相应 的处理程序和行动计划。 5.应急资源保障 应急资源保障是指为保障突发事件处置的正常进行和有效的资源调度,制定突发事件应急资源标准和配备方案,包括人员、物资、设备、车辆、通讯等方面的资源保障计划。 6.应急演练和评估 应急演练和评估是指通过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的模拟演练,检验应急 预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应急响 应的能力和水平。 应急预案的编制方法 应急预案的编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应急预案编制流程

应急预案编制流程 应急预案是指为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对各种应急处理措施和应急资源的调度和利用进行规范的文件。下面是一般应急预案的编制流程: 1.确定编制组织:根据企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规模,确定负责应 急预案编制工作的组织机构,通常由安全生产、保卫、消防等相关部门共同组成。 2.成立编制小组:根据需求确定应急预案编制小组的人员构成,包括负责人、成员和协调人员。负责人通常是企事业单位的安全负责人或管理者,成员包括相关部门和技术专家,协调人员负责与外部单位或部门的合作和协调工作。 3.制定编制计划:编制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编制计划,包括编制周期、工作任务、进度安排等。计划要考虑各成员的实际工作情况和时间安排。 4.开展调研和评估:编制小组成员对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状 况进行全面调研,了解单位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和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并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评估和分析。 5.制定应急预案的框架:根据调研和评估结果,编制小组确定 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包括预案的基本原则、组织机构、任务分工、应急资源等。 6.分工合作,编写具体内容:根据应急预案的框架,编制小组

各成员分工合作,分别负责编写不同部分的具体内容,包括突发事件的分析、预警流程、预警响应、救援流程、资源调配等。编写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实际操作性和可行性,确保预案的有效性。 7.内部审核和修改:编制小组完成初稿后,要进行内部审核, 各成员对预案进行全面检查和评审,修改不合理的地方,完善细节。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对预案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8.报批和发布:通过内部审核后,将应急预案提交上级主管部 门进行审批。审批部门对预案进行审核,如无问题,批准后发布并分发给各部门和人员。同时,要定期对预案进行更新和修订。 9.组织培训和演练:发布预案后,编制小组要组织培训和演练,对各部门和人员进行预案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定期组织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实际效果。 10.持续改进和完善:应急预案是一个动态的文件,需要不断 改进和完善。编制小组要定期组织评估和回顾,根据实际的应急处理情况,及时更新和修订预案,保持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以上是一般应急预案的编制流程,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预案编制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实际

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编制是指对于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的预防、控制和快速处理等应急措施进行规划和策划的过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如火灾、地震、病毒爆发等等,这些情况可能会给人们带来生命和财产上的严重损失。因此,对于一家企业、一个学校或一个社区来说,编制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探讨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和编制的步骤。 一、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应急预案是为遇到各类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保障人员的安全,避免有生命危险的出现,为应急命令的颁发和采取应急措施提供机制和保障。应急预案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应急预警部署:在遭遇紧急事件之前,对突发事件的 各种预警和应对部署进行规划。 2. 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方案:应当针对各种可能会发生 的突发事件编写相应的救援方案,并加强针对不同紧急性别的救援措施。 3. 救援人员组织管理方案:该方案主要负责突发事件的 人员调度和工作管理等。 4. 应急物资储备方案:该方案主要是规划应急物资的储 备量和种类,并对储备物品筛选、储存等方面进行规划。

5. 应急设备的保养和检修方案:该方案主要是为了保障 应急设备在需要时能够成功调用。 6. 应急演练计划:包含组织演练的时间安排、样本制定 和演练过程等细节。 7. 应急处置流程:包括事件升级和应急预案调整等方面。应急处置流程是保证救援措施成功和应急救援的效率性关键数据来源。 二、应急预案编制的步骤 1. 组建应急预案编制小组。 首先,在企事业单位或社区中要设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负责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 2. 明确应急预案编制内容。 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确定应急预案编制的详细内容和具体技术措施,确定应急预案编制的目标。 3. 搜集和分析重要信息。 通过对环境、设施、辅助设备、资源、物资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了解设施内部和周边环境的状况,制定应急预案编制方案。如:企业内部组织架构、人员流动、产品生产过程中 可能产生的危害等方面的分析研究。 4. 编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编制流程及重要步骤

应急预案编制流程及重要步骤 应急预案是指为应对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维 护社会稳定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计划和指导方针。应急预案的编制流程和重要步骤是确保预案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关键,下面将对应急预案编制的流程和重要步骤进行详细阐述。 一、背景和目的 开篇介绍应急预案编制的背景和目的,阐述应急预案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安 全中的重要性。可以从过去突发事件的教训和对应急管理体系的关注度等方面着重阐述。 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应急预案编制的第一步,它涉及对各方面需求的全面评估和分析。 该部分可包括对突发事件类型、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的深入研究。通过调查数据、实地考察和相关领域的专家意见,以全面掌握应急预案编制的需求。 三、组织筹备 本节主要介绍应急预案编制需要进行的组织筹备工作。包括确定编制预案的责 任单位和责任人员,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此外,还需要明确编制预案所需的资源和支持,以及合理安排编制预案的时间表和计划。 四、信息收集与分析 信息收集与分析是制定应急预案的关键步骤,它涉及收集关于突发事件的各种 信息,包括历史数据、现有资源、应急演练经验等。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应急情况,为预案的编制提供依据。 五、制定方案和措施

在这一节中,需要根据前期的调研和信息分析,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方案和应对措施。该部分要明确各个部门和人员在突发事件中的具体行动方案,包括如何组织人员、协调资源、开展救援和善后处理等工作。同时,还应考虑各种应急情况下的不同应对方案,以确保应急预案的全面性和灵活性。 六、编制和完善预案文本 在这一环节中,需要将方案和措施进行文字化,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文本。该部分要求文本的表述准确、严谨,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细化和充实。预案文本要具备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便于各部门和人员在实际应急情况中进行执行。七、评审和修改 在编制完成后,应进行预案的评审和修改工作。评审包括对预案的合理性、有效性和符合实际需求的程度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审结果,对预案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以确保预案的真实可行性和效果。 八、发布和培训 最后一步是发布和培训,将编制完成的应急预案向各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在宣传中,要向各方面提供预案的详细内容和应用域,让相关人员对预案有充分的了解。培训的目的则是确保各个部门和人员掌握应急预案的内容和应对方法,以提高应急预案的执行效果。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应急预案编制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组织筹备、信息收集与分析、制定方案和措施、编制和完善预案文本、评审和修改、发布和培训等重要步骤。这些步骤的相互衔接和有序进行,是实施应急预案的关键。只有经过科学而全面的预案编制流程,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保障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全。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和主要内容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和主要内容 一、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1.确定编制需求: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和应急管理需求,确定编制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组织编制小组: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明确负责人和成员,制定工作计划和分工。 3.收集资料和信息:对组织内外的相关资料和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包括各类灾害事故案例、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应急管理标准等。 4.风险评估和分析:对组织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 5.编写应急预案大纲:根据风险评估和分析的结果,制定应急预案的编制大纲,明确预案的目标、原则、范围和内容架构。 6.编制预案内容:根据应急预案大纲,确定应急预案的具体内容,包括应急组织机构、责任分工、预警和指挥体系、信息收集和发布、应急资源调配、应急处置措施等。 7.审核和修改:完成应急预案的初稿后,由专家和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和修改,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实施性。 8.发布和推广:经审核和修改后,将应急预案进行正式发布,并将预案内容进行宣传推广,提高组织内外人员的应急意识和能力。

9.定期更新和修订:应急预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更新和修订,提升预案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二、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1.应急组织机构:明确应急预案的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包括组织指挥部、各级应急组织、应急专家咨询组等。 2.灾害风险评估:对组织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 3.预警和指挥体系:建立和完善应急预警和指挥系统,包括信息收集和评估、指挥调度、资源调配等环节。 4.应急资源调配:明确各类应急资源的来源和调配机制,包括人员、物资、设备、资金等,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5.应急预案与措施:根据风险评估和分析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措施,包括应急响应级别、行动计划、队伍组建和训练等。 6.信息收集和发布:建立信息收集和发布的机制,及时掌握灾害事件的最新情况和发展趋势,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7.预案演练和评估:定期进行应急预案演练和评估,检验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和操作性,提高应急响应的能力和水平。 8.应急培训和教育:开展应急培训和教育,提高组织内外人员的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和主要内容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和主要内容 一、背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各种突发事件和灾害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 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各个组织和机构都需要制定相应应急预案。本文将介绍应急预案编制的一般程序和主要内容,并以word文本格式进行输出。 二、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需求分析:根据组织或机构的性质、规模、业务特点等,对应急预案 的需求进行分析,确定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和范围。 2.组织编制:指定应急预案编制的责任部门,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 明确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并制定编制计划。 3.调研分析:开展对组织或机构所处的环境、风险等方面的调研,分析 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灾害,评估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和损失。 4.制定框架:根据调研分析的结果,制定应急预案的框架,明确应急组 织机构、预警预报、应急资源等主要内容。 5.完善细节:在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的细节内容,包括 任务分工、预案流程、处置方案等。 6.试行演练:制定应急预案试行演练方案,组织模拟演练,检验应急预 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7.审批发布:经过内部审核和相关部门审批后,正式发布应急预案,并 将其公布于相关人员。 8.定期修订:根据实际应急情况和演练反馈,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 确保其与时俱进。 三、主要内容 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应急组织机构:明确应急工作的组织架构和职责,指定责任人和联系 方式。

2.预警预报:建立有效的预警和预报机制,及时获取和传播相关信息。 3.应急资源:确定所需的应急资源,并建立储备和调配机制,确保资源 的及时供应和有效利用。 4.应急处置方案:根据不同的突发事件和灾害,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方 案,包括应急响应级别、处置步骤和措施等。 5.协调配合机制:明确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协调配合机制,加强应急工 作的合作与协调。 6.指挥和通信:建立有效的指挥体系和通信网络,确保信息的快速传递 和指挥的高效运行。 7.信息公告和宣传:制定信息公告和宣传方案,通过媒体和其他途径, 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提升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能力。 8.应急演练计划: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 应急处置能力。 四、总结 应急预案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其编制程序和主要内容对于突 发事件和灾害的应对能力至关重要。在编制应急预案时,应根据具体的组织和机构需求,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内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通过不断修订和演练,保持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切实提高应急响应能力,为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以上是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和主要内容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应急预案编制的流程与步骤

应急预案编制的流程与步骤引言: 在现代社会,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各单位和组织都需要制定应急预案。本文将从目标确定、信息收集、风险评估、方案制定、演练培训以及修订完善等方面,探讨应急预案编制的流程与步骤。 一、目标确定 目标确定是应急预案编制的第一步,它是制定应急预案的基础和指导。在这一步骤中,单位或组织需要明确预案的目标和任务,确定应急响应的重点和方向。 1.1 确定应急预案的目标 在目标确定阶段,单位或组织需要明确应急预案的目标。目标可以是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保障社会秩序等。 1.2 制定应急预案的任务 制定应急预案的任务是明确应急预案应该完成的具体工作,如组织应急演练、建立应急机制、确保信息畅通等。 二、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是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具备全面准确的信息能够提高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2.1 收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单位或组织需要收集与应急预案编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确保预案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2.2 搜集实际应急情况和经验 通过搜集本单位或领域内以往发生的应急事件和教训,结合相关专家的经验和意见,为应急预案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应急预案编制的核心环节,它能够帮助单位或组织识别潜在的危险和风险,为应急响应提供科学的依据。 3.1 识别潜在危险和风险因素 针对所在的行业或单位,需要识别和分析潜在的危险和风险因素。这些危险和风险因素可以包括自然灾害、事故风险、人为因素等。 3.2 评估风险程度和可能性 根据已经识别的危险和风险因素,对其进行风险程度和可能性的评估。这有助于确定响应措施的优先级和紧急程度。 四、方案制定 方案制定是应急预案编制的具体操作步骤,它需要根据前面的目标确定、信息收集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应急响应方案。 4.1 确定组织架构和责任分工 在制定应急预案时,需要明确应急响应的组织架构,并明确各个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具体职责和分工。 4.2 制定应急响应流程和程序 根据目标确定和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应急响应的具体流程和程序。这包括事件的报告、通知、调度、指挥等环节。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1. 引言 应急预案是组织机构在遭受突发事件或灾害时,为了保障人员、设备和财产安全而制定的应对措施和行动计划。应急预案编制程序是在预案编制过程中的一系列步骤和方法的规定。本文档旨在介绍应急预案编制程序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2. 编制程序 2.1 前期准备 在编制应急预案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以确保预案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2.1.1 确定编制目标 在开始编制应急预案之前,需要确定编制预案的目标和范围。这包括明确应急预案所服务的对象,灾害类型和应对措施的等级。 2.1.2 组织编制小组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由各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确保综合性和专业性,以便对各种突发事件作出合理的应对和决策。 2.1.3 收集相关资料 收集与组织机构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包括组织机构的架构、人员分布、设备清单、场所平面图等。这些资料将有助于编制出更具针对性的应急预案。 2.1.4 制定时间表 根据预案编制的工作量和时间,制定一个详细的时间表,确保编制过程能够按时进行和完成。 2.2 编制主体 在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可以开始进行应急预案的编制主体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2.2.1 确定应急响应流程

根据组织机构的具体情况和遇到的突发事件类型,制定应急响应流程。包括事件发现、报告、评估、决策、行动和恢复等步骤。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 取措施。 2.2.2 制定应急预警机制 根据组织机构所处的行业和环境,制定相应的应急预警机制。包括预警信号的发布、 传达和响应等环节,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及时传递给相关人员。 2.2.3 确定人员职责和权限 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个岗位的人员知道自己应该 承担的责任和采取的行动。 2.2.4 制定资源调配计划 根据组织机构的资源情况,制定资源调配计划。包括人员、设备、资金等资源的调配 和分配,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 2.3 编制结尾 在完成主体工作后,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总结和整理工作,以使应急预案编制的工作 能够得到较好的应用和推广: 2.3.1 应急演练 组织应急演练,测试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实际演练,发现并改进预案中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3.2 完善应急预案 根据演练结果和评估,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预案能够更好地适应突发事 件的发展和需求。 2.3.3 培训和宣传 开展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员工的应急意识和能力。通过培训,让员工了解应急预案 的相关内容和流程。 2.3.4 定期检查和维护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预案始终处于最新、有效的状态。检查内容主 要包括人员、设备、预警机制等方面。

应急预案编制的六个步骤

应急预案编制的六个步骤 编制应急预案是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有条不紊地组织和指挥各项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面将介绍应急预案编制的六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和范围(500字) 在编制应急预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编制预案的目的和范围。目的是确定编制预案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明确应急预案的主要作用是保障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范围是指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和涉及的领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范围,如企业应急预案、城市应急预案等。 在确定目的和范围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预案适用对象:明确应急预案的适用对象,如企事业单位、公共机构、社区等; 2. 预案适用场景:确定应急预案适用的场景,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 3. 预案适用时间:确定应急预案适用的时间范围,如24小时全天候、工作日等; 4. 预案适用地点:确定应急预案适用的地点范围,如国内、特定地区、特定场所。 第二步:制定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500字) 在确定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和范围之后,需要制定应急组织机构和明确各组织成员的职责。应急组织机构是指在应急事件发

生时,负责组织和协调应急工作的组织框架和人员分工。组织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通常包括应急指挥部、应急办公室、各级领导小组和各职能部门。 在制定组织机构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应急指挥部:确定应急指挥部的设置位置、组织结构和主要职责,负责指挥和协调应急工作; 2. 应急办公室:确定应急办公室的设置位置、组织结构和主要职责,负责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 3. 领导小组:确定领导小组的成员、职责和工作分工,负责决策和协调各项工作; 4. 职能部门: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各职能部门的组织架构和人员分工,负责实施具体的应急工作。 第三步:风险评估和预警监测(500字) 在编制应急预案之前,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监测,以了解潜在的危险和风险,并提前采取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风险评估是指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潜在的风险和危险。预警监测是指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风险评估和预警监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风险评估: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潜在的风险和危险;

应急预案的六个要素与编制程序

应急预案的六个要素与编制程序 应急预案是为应对突发事件或危机而制定的一套行动方案和步骤。它是组织在危机事件发生时,能够有效、高效地组织人员和资源,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的重要手段。应急预案的编制需要考虑六个要素和遵循一定的编制程序。 一、六个要素 1. 目标和原则:应急预案的目标是指制定预案的终极目标,即在突发事件或危机状态下,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原则是在制定预案过程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如科学合理、依法行动、及时防控等。 2. 预期威胁:预期威胁是指可能给组织带来的灾害、事故或危机事件,如地震、火灾、恐怖袭击等。通过对预期威胁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3. 触发条件:触发条件是指在什么情况下应急预案会被启动和执行,如自然灾害发生、安全漏洞被利用、社会突发事件等。明确触发条件有助于在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行动。 4. 组织架构:组织架构是指应急响应过程中各部门、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划分。在预案中需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相互配合关系,以保证预案的执行顺利进行。 5. 应急资源:应急资源是指协助应急响应和实施预案的资源,

包括人员、物资、设备、信息等。在制定预案时,需要明确各种应急资源的来源和调配方式,以确保在突发事件中能够及时调动和利用。 6. 应急演练和评估:应急演练是指通过模拟突发事件进行实际行动的训练和实践,以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应急评估是指对预案执行过程中的效果和问题进行评估,为预案的不断改进提供依据。 二、编制程序 1. 研究和调研:首先需要进行突发事件的研究和调研,了解和分析当前的预期威胁,以及组织内部的安全隐患和漏洞,为制定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2. 制定编制计划:根据研究和调研的结果,制定应急预案的编制计划,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制定预案编制的工作流程和步骤。 3. 制定预案框架:制定应急预案的框架,包括目标和原则、触发条件、组织架构、应急资源等六个要素,为后续的具体细节编制提供基础。 4. 具体细节编制:根据预案框架,逐步编制具体细节,包括预案执行流程、资源调配方案、应急响应机制等,确保预案的具体操作性和可行性。 5. 内部审查和修改:完成预案编制后,需要进行内部审查和修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急救援预案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急救援预案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急救援预案是一份重要的文档,它的编制关乎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事后处理的效率。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急救援预案进行系统的介绍。 一、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意义: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指对事故可能发生的条件或 原因进行揣测,然后制定行之有效的应急措施,以保护行车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生命、健康和单位财产安全的预案。 2.编制程序:依据现有安全生产环境和设施的状况,可以 根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意见和监管部门的指导,最终确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 3.主要内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应急预案的 目的、原则、适用范围与对象、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工作程序和应急措施、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经费和物资的保障、应急演练、总结及处理等方面。 4.目标: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旨在迅速组织应急人员,立即 采取有效措施,快速有效处理事故,防止事故扩大化和达到非常之时,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二、应急救援预案

1.应急救援预案是指依据生产活动中可能遇到事故灾难的 性质和规模,根据事故可能持续的时间,必要时分散分阶段进行施救、救援、同时涉及导致事故的危险源,采取合适的措施防止事故扩大的预案。 2.编制程序: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原则是科学、合理,依据现有的情况和实际经验,从生产过程中的危险特性、环境影响和预警能力、任务内容、队伍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过程中需要对现有档案文件、分析出的问题、应急处置措施、应急组织和管理,以及应急处置总体方案等相关内容及时归类整理,并依据情况进行适当修改完善。 3.主要内容:应急救援预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应急救援预 案总体框架、应急救援队伍的组织、预警措施、通讯和信息的畅通性、各种应急物资和装备的储备及配备、应急救援组织和管理等方面。 4.目标: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是对生产和管理中可能发生 的突发事件及危机进行应急处理,包括数据收集、预测分析,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协调资源,使事后处理工作高效有序,保障公众安全和社会稳定。 总结:以上就是本文对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急救援预案的定义、编制程序、主要内容及目标做出的详细解读,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单位财产的安全是企业应该思考和行动的追求。除此之外,企业还应根据不同的特点针对性的进行应急救援表格的制定,从而为应急救援行动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

应急预案编制说明

应急预案编制说明 应急预案编制说明 应急预案是企业或组织为防范、应对突发事件而制定的一套方案,其目的是通过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及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下面,我们将从四个方面介绍应急预案的编制说明。 一、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 企业或组织制定应急预案的主要目的有三个方面:第一,为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第二,为减少资源浪费,第三,为抢救生命安全。编制应急预案,主要考虑突发事件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分析资源和应对措施,从而使企业或组织能够合理、高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同时,应急预案制定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作,可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应急训练效果,并可提高企业或组织的信誉度和形象。 二、编制应急预案的流程 应急预案的编制流程包括前期准备、编制方案、审核验收、实施培训、完善审定等环节。 1、前期准备 在前期准备阶段,首先需要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小组,确定应急预案的编制范围,制订预案编制计划,确定工作进度、

编写任务书。此外,还需要开展实地勘察,了解区域环境、设备及人员情况,为后续编制奠定基础。 2、编制方案 在前期准备之后,应急预案编制小组将进入正式编制阶段。首先需要认真分析可能出现的所有突发事件,制定不同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案。其次,需要编制救援资源清单,确定应急物资储备标准及储备地点。此外,也要完善组织管理流程,确立应急预案的组织架构,明确责任人职责。 3、审核验收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审核验收工作,确保其可行性和实施性。同时,还要开展模拟演练,测试预案的合理性、完整性和可行性,不断修订和优化预案。 4、实施培训 预案的实施与培训是预防和减轻事故灾害发生的基础。应急预案的实施培训,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的宣传与推广、组织领导的应急预案培训、现场技术操作培训、应急预案演练和应急预案维护管理等方面。 5、完善审定 在预案实施培训结束后,需及时收集整理实施过程的情况和心得,以便改进、完善预案内容和操作程序,制定应急预案的维护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预案的可执行性。 三、应急预案编制的方式

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流程与内容

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流程与内容 一、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二、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三、风险评估 四、应急资源调查 五、编制应急预案 六、桌面推演按照应急预案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应急响应程序 七、应急预案评审 八、签发批准

一、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1.综合应急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客种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综合性工作方案,是本单位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总体工作程序、措施和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2.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防止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专项工作方案。主要内容包括:适用范围、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响应启动、处置措施、应急保障。专项应急预案与综合应急预案中的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响应程序相近时,可不编写专项应急预案、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并入综合应急预案。 3.现场处置方案 生产经警场待器布案局全级公安全事故类型,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者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重点规范事故风险描述、应急工作职贵、应急处置措施和注意事项,应体现自救互救、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的特点。 事故风险单一、危险性小的生产经营单位,可只编制现场处置方案。主要内容有:事故风险描述、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注意事项。

二、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一)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 为组长,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预案编制工作组中应邀请相关救援队伍以及周边相关企业、单位或社区代表参加。 (二)资料收集 1.适用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技术标准及规范性文件; 2. 企业周边地质、地形、环境情况及气象、水文、交通资料; 3.企业现场功能区划分、建(构) 筑物平面布置及安全距离资料; 4. 企业工艺流程、工艺参数、作业条件、设备装置及风险评估资料; 5. 本企业历史事故与隐患、国内外同行业事故资料; 6.属地政府及周边企业、单位应急预案。 (三)风险评估 1.辨识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类别;b)分析各种事故类别发生的可能性、危害后果和影响范围;c)评估确定相应事故类别的风险等级。 (四) 应急资源调查 1.本单位可调用的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场所; 2. 针对生产过程及存在的风险可采取的监测、监控、报警手段; 3.上级单位、当地政府及周边企业可提供的应急资源:

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程序和主要内容

参考附件: 一、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1.1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 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件类别,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预案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和工作计划。预案编制人员应由具备应急指挥、环境评估、环境生态恢复、生产过程控制、安全、组织管理、医疗急救、监测、消防、工程抢险、防化、环境风险评估等各方面专业的人员及专家组成。 1.2 基本情况调查 对企业(或事业)单位基本情况、环境风险源、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说明。 1.2.1 单位的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企业(或事业)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法人代码、详细地址、邮政编码、经济性质隶属关系及事业单位隶属关系、从业人数、地理位置(经纬度)、地形地貌、厂址的特殊状况(如上坡地、凹地、河流的岸边等)、交通图、疏散路线图及其他情况说明。 1.2.2 环境风险源基本情况调查 (1)企业(或事业)单位主、副产品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中间体名称及日产量,主要生产原辅材料、燃料名称及日消耗量、最大容量、贮存量和加工量,以及危险物质的明细表等。 (2)企业(或事业)单位生产工艺流程简介,主要生产装置说明,危险物质储存方式(槽、罐、池、坑、堆放等),生产装置及储存设备平面布置图,雨、清、污水收集、排放管网图,应急设施(备)平面布置图等。 (3)企业(或事业)单位排放污染物的名称、日排放量,污染治理设施去除量及处理后废物产量,污染治理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设备、构筑物说明,其他环境保护措施等。对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及堆放地,如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设施,医疗垃圾焚烧装置及危险废物处理场所等,还须明确纳污或收集围及污染物主要来源。 (4)企业(或事业)单位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储存、转移、处置情况,危险废物的委托处理手续情况(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资质、处理场所的位置、处理的设计规和防环境风险情况等)。 (5)企业(或事业)单位危险物质及危险废物的运输(输送)单位、运输方式、日运量、运地、运输路线,“跑、冒、滴、漏”的防护措施、处置方式。 (6)企业(或事业)单位尾矿库、贮灰库、渣场的储存量,服役期限,库坝的建筑结构,坝堤及防渗安全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