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化探数据处理与编图流程

手把手教你化探数据处理与编图流程
手把手教你化探数据处理与编图流程

地球化学数据

处理与图件编制方法流程

编写人:刘红杰

QQ:498236930

内蒙古第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

一、指导思想

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研究就是从地球化学特征出发,借助已建立的地球化学信息提取技术,充分利用地球化学调查所获得的海量数据信息,提取有关反应成矿地质背景条件的地球化学信息,并编制相应地球化学图及相应的推断解释图件,为资源潜力评价有关成矿地质背景的研究提供地球化学支撑。

二、工作内容

(一)基础图件

成矿地质背景条件的地球化学信息提取首先是要编制有关基础地球化学图件。主要有:

1. 单元素(化合物)地球化学图

2. 地球化学组合异常图

3. 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图

(二)解释推断图件

地球化学解释推断图件,内容包括:

1. 地球化学推断解译地质图

2. 地球化学找矿预测图

三、工作方法

(一)数据校正处理

1|数据检查的必要性,因为实验室的分析报告还是手工输入的,还是存在录入错误的,我们重点检查的是“>”,数据中间的空格等录入错误问题;另外还有畸变检查,数据的特大值,比如超过10倍变差,一般对这样的分析值实验室会很重视的,你也可以提出让他们再确认一下,做到心中有数。另一类错误可能会是我们录入样号或者坐标时出现的错误,如:“56b” 写成“56 b”,程序是以空格分开数据的,数据如果写成这样就会产生错误结果,有时在完成处理后才可能发现,这样一来我们前面的工作就作废了。所以数据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2|异常下限值的确定采用逐渐剔除法:①计算全区各元素原始数据的均值(X)和标准偏差(S);②按X1+3S1的条件剔除一批高值后获得一个新数据集,再计算此数据集的均值(X2)和标准偏差(S2);③重复第二步,直至无特高值点存在,求出最终数据集的均值(X)和标准偏差(S),则X做为背景平均值,S为标准离差,T(异常下限值)= X (背景平均值)+2S(标准离差)求出理论异常下限值,再结合地球化学等量线、地质背景及圈定效果确定出实用异常下限值。

3|重复样样品合格率统计野外重采样品以密码样形式插入样品中进行了分析,结果(C2)与第一次分析结果(C1)进行了比对。计算两次分析值之间的相对偏差(RE%),具体计算采用如下公式:RE%= |(C1-C2)︳/(C1+C2)×100%,当RE<33.3% 时为合格,合格率=合格样品/总样品数×100%。总合格率大于80%。

推荐软件:GeoExpl,MapGIS, Geoipas1.64 .Suffer

(二)坐标投影变换

在坐标投影变换和成图时经常出现的是将“源数据投影参数”的单位、比例尺弄错的情况,比如把数据直接转换成结果投影的单位等,这些是不需要做的,我们一般工作默认用的投影参数就是我们的地图参数,比如“投影平面直角坐标,北京54,高斯-克吕格投影坐标系”或者“投影平面直角坐标,西安80,高斯-克吕格投影坐标系”,实际工作的坐标单位一般用米,比如我们要成5万图,那参数设置就是:

源数据投影参数,比例尺:1,坐标单位:米,21度带

结果投影参数,比例尺:50000,坐标单位:毫米,21度带

推荐软件:GeoExpl,MapGIS ,Geoipas1.64

(三)数据网格化

离散数据网格化处理是空间数据插值的一种,即把无规则分布的空间数据内插为规则分布的空间数据集。网格数据是编制地球化学图件的重要数据源。

网格化处理一般包括这样几个过程:①空间几何属性的确定;②插值方法(模型)的选择;③空间数据的探索分析,包括对数据的均值、方差、协方差、独立性和变异函数的估计等;④插值方法评价;⑤重新选择内插方法,直到合理。

网格化数据处理中要确定主要参数包括:

1. 网格距:根据采样密度确定,一般网格距应与采样密度一致;

2. 数据搜索半径:一般选择网格距的2.5倍;

3. 数据计算模式:最近点或距离指数加权;

参数数据的选择可根据不同研究目的改变。一个工区的数据都要统一网格化,如计算模型、搜索范围和网格化参数,程序已经设置成批处理,可以一次全部做完。这主要是为方了满足便组合异常,叠加处理时数据要求统一的要求。

推荐软件系统:GeoExpl,MapGIS ,Geoipas1.64

(四)基础图件编制

1. 单元素地球化学图

编图要素

(1)等值线图通常是取log0.1间隔,如果变化不大,线很少,比如氧化物,我们会加密取log0.05的间隔. 地球化学图的轮廓左侧放置全区和各地层子区的元素含量分布直方图,直方图含量坐标一律取对数,其组距采用0.1lgμg/g 或ng/g。地球化学图轮廓右侧放置制图方法数据表。内容包括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分析检查限等参数。

(2)1:20化探规范上要求为7级色标, 1:5化探规范上要求的是5级色阶.

(3)分级色阶选取:以冷色调(兰色)作为低值区,随着数据增大,颜色变暖,由兰(62)-浅蓝(61)-浅黄(127)-淡红(171)-深红(174)。各省可根据本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推断解释的需要作适当调整。

(4) 如Au的最高值为38.4,可在对数色阶时值域为8。填不到38.4,因为网格化后的最大最小值就不是原来的那个值了,因为网格化会对数据有一个削峰. 比如极值,我们可以手动加上这个极值;

(5) log0.1的间隔是指对数是按0.1来做,我们实际上应用时是按原始值,比如在0.001-10000范围内的值,我们标注的等值线值如下:

0.001 0.0012 0.0015 0.002 0.0025 0.003 0.004 0.005 0.006 0.008

0.01 0.012 0.015 0.02 0.025 0.03 0.04 0.05 0.06 0.08

0.1 0.12 0.15 0.2 0.25 0.3 0.4 0.5 0.6 0.8

1.0 1.2 1.5

2.0 2.5

3.0

4.0

5.0

6.0 8.0

10 12 15 20 25 30 40 50 60 80

100 120 150 200 250 300 400 5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2000 2500 3000 4000 5000 6000 8000 10000

推荐软件系统:Surfer GeoExpl,MapGIS ,Geoipas1.64 图件样例:

图一 单元素地球化学图样式

2. 组合异常图

编图要素

(1)聚类分析谱系图是一个化探元素相关性的关系图,我们可以按照相关性好的来组合异常,另外我们主要还是考虑到通常的元素组合分组情况。

(2)元素按迭代法确定异常下限.

一张图上可选择3-5 个元素,以异常下限为基准,可划分2-3条浓度带,每种元素通过不同颜色的线区别。

3.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谱系图

全区地层数据用聚类分析统计元素相关性,异常区用因子分析统计数值与地质地层,岩浆岩侵入关系相关联,更好的揭示元素的共生组合特点.

(1)因子分析

利用元素原始数据集对元素进行因子分析,取特征根较大且累计贡献率达80%~85%以上的前若干因子选做主要因子。

对选定前若干因子模型做最大方差旋转,确定主因子模型。

推荐软件系统:GeoExpl,SPSS,SAS,Geoipas1.64

GeoExpl软件应用示范:

在GeoExpl软件的“数据处理分析”模块中,选择“多元分析”—>“因子分析”功能(如图二)。

在多元素数据表中,选择分析元素(不少于3个,可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元素组合。不要选择元素以外的变量,如坐标、ID等),设定好横、纵坐标,点击“特征值输入”设置分析结果的保存位置,最后点击“因子分析”,系统将自动计算因子元素特征值,即元素特征根和特征根百分比。运算完成后将弹出“确定因子个数”的窗口,推荐按特征根累计百分比大于80%的个数输入(如图三)。

图二因子分析模块

图三确定因子个数

确定后软件将自动进行因子分析处理计算,计算结果将输出相关矩阵、特征根、特征向量、初始因子矩阵和旋转因子(载荷)矩阵,以及初始因子得分和旋转因子得分表。(旋转因子与初始因子的差别主要在于旋转因子使复杂的矩阵变

得更简单,分组更明显,易于地质解释,因此一般采用旋转因子的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分析结果将保存为ftr文件,该文件可以用记事本等文本工具直接打开(如图四)。

图四因子分析参数结果

将“旋转因子矩阵”导入Excel表中得到更为直观的结果(如图五)。

图五旋转因子矩阵

利用因子载荷矩阵,确定各因子的组合,一般来说,对应元素因子载荷越大,对这个因子的贡献也越大,并说明包含该元素的信息量越多。按照载荷值大小对元素排序,一般取载荷绝对值>0.5或>0.6的元素作为该因子元素组合。

(2)编制聚类分析谱系图,以SPSS为例:

注:SPSS软件生成的谱系图的量纲系统默认为25,数值各改为0-1即可.

4. 综合异常图

编图要素

(1)简化地理图(以素图的方式表示);

(2)地质矿产简化图;

(3)按多元素的综合方法确定综合异常。

综合异常图是通过应用数据处理结果(如多元素叠加、空间分析)和对多元素异常综合解释按照相关规则圈定的综合性图件。综合地球化学异常图是圈定预测区的基础。

可以根据不同的组合方式,构成不同表达形式的综合异常图(图九)。

·多元素异常空间逻辑与的叠加,确定异常元素的异常下限,按元素最大空间范围圈定异常。

·多元素异常空间逻辑和的叠加,确定异常元素的异常下限,按元素交积圈定异常。

·累加、累乘元素组合叠加,根据元素的组合关系,按累加累乘的结果,圈定异常,异常的表达方式可以参考单元素异常的表示方法。

图九综合异常图

12

·多元素归一(标准化)加权叠加,选择相关元素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根据元素的主次关系,分别赋以权重计算。

·多元统计分析处理综合,应用多元统计数据处理方法,如因子分析的因子得分,二维聚类分析的分类值,表达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和要突出的地质矿产特征,参考组合异常图的表达方式。

推荐软件系统:GeoExpl,MapGIS

图件样例:

(五)推断解释图件编制

1.推断解译地质图

编图要素

(1)简化地理图(以素图的方式表示);

(2)地质矿产简化图;

(3)推断构造;

(4)推断岩体。

地球化学资料解释推断地质构造和岩性,主要是根据成矿元素,伴生元素和造岩元素的分布规律,元素组合特征,在研究已知地质构造和岩性元素组合模式的基础上,开展未知地区地质构造和岩性的解释推断工作。

地球化学推断地质构造,主要根据特征元素或元素组异常轴线、高低背景界限、元素值变化梯度较大的线性分布或特征区来推断地质构造。地球化学元素及元素组合反映构造的基本特征:

(1)反映大断裂或区域性断裂构造的特征线,多数是地球化学异常组的界线;

(2)反映含矿地层和特征地质体的特征线,多是地球化学富集区高背景区域特征元素组合异常区;

(3)反映控制矿床分布的特征线,多是已知矿异常的轴线。后两种除相当部分是断裂带,韧性剪切带外,还有各种侵入体接触带及某些地球化学专属性强的岩体、岩脉或岩性

(4)应用B、P、F等岩浆射气元素的富集规律,推断断裂带和构造岩浆带分布区。

(5)应用Cu、Pb、Zn、Cd等成矿元素的富集规律,推断含矿断裂带,和

矿化带分布。

(6)应用Au、Ag、As、Sb、Hg等成矿元素的富集规律,推断矿化断裂构造有关矿化带。

(7)利用亲壳元素Si、K和亲核族元素Fe、Ni、Cr、Ti、Co、V,推断陆块区地质构造和造山区的地质构造边界

地球化学推断岩体,其理论依据是不同的岩石类型有不同的元素分配特征,可划分为不同的成岩元素序列。

在岩浆岩中,超基性岩相对富集Fe、Mg、Ni、Cr、Pt等;基性岩相对富集Ca、(Al)、Ti、V、Mn、Cu、Sc等;酸性岩石相对富集K、Na、Si、Li、Ba、Rb、Cs、Ti、Sr、Ba、Y、TR、Zr、Hf、U、Th、Nb、Ta、W、Mo、Sn、Pb、B、F、Cl等。

(1)应用Ni、Cr、Co、V、Ti、Fe、Mg等铁族元素的组合富集规律,推断基性、超基性岩、玄武岩和太古代、元古代绿岩分布区

(2)应用Ca、Sr、B等造岩元素的组合富集规律,推断碳酸盐岩和钙碱性花岗岩分布区。

(3)应用Th、La、Rb、Zr等稀土元素的分布规律,推断花岗岩分布区。

(4)应用Be、Li、Y等稀有元素的富集,推断钾长石花岗岩和燕山期偏酸性花岗岩分布区。

在沉积岩中,砂岩相对富集Si、Zr、Gd;碳酸盐岩相对富集Ca、Mg、Mn;页岩中相对富集的元素如Al、Li、Be、V、Ti、Sc、Fe、Co、Ni、Cu、Pb、Zn、Mo、Sn、Sb、Hg、U、Th等。

推荐软件系统:GeoExpl,MapGIS

图件样例:

图十推断解译地质图

15

2.地球化学找矿预测图

编图要素

(1)简化地理图(以素图的方式表示);

(2)地质矿产简化图;

(3)依据地球化学异常分类评价结果、地球化学异常组合与空间分布(分带)规律等综合因素,圈定的地球化学找矿预测区。

地球化学找矿预测靶区在综合异常分类、评序、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地质矿产资料、异常查证结果和找矿模型等评价要素,分矿种分别圈定。圈定原则:(1)以地球化学异常的平面分布(分区)、元素组合、成因分类为依据,参考成矿区(带)、地球化学区(带)、地质构造区(带)的划分成果和地球化学推断地质构造成果,圈定找矿预测区。

(2)以同类异常的数量和找矿意义分类结果(或每个异常资源量定量预测结果)为依据对找矿预测区进行分级。

推荐软件系统:GeoExpl,MapGIS

图件样例:

17

图十一

找矿预测

化探数据处理成图过程

化探数据处理成图的过程 毕武12段新力12黄显义12袁小龙12彭仲秋12李永华12 1?乌鲁木齐金维图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91 2?新疆地矿局物化探大队计算中心,新疆,昌吉, 831100 0前言 GeolPAS 软件用户群不断扩大,由于各用户对系统的熟悉程度不同,对软件 功能 了解不够,有必要分专题将GeolPAS 处理数据及成图过程做一系统总结,下 面就化探数据处理成图的过程做一总结。 数据输入 *数据预处理 I I I II 「图件绘「输出… 图1金维地学信息处理研究应用系统 (GeolPAS )图件制作流程 1处理步骤 化探处理的成果包括:(1)参数统计表;(2)R 型聚类分析-谱系图;(3)重复 样三层套合方差分析或者重复样合格率计算结果;(4)点位数据图;(5)地球化学 图;(6)直方图;(7)组合异常图;(8)综合异常图;(9)远景区划图;(10)单元素 异常参数统计(附表册);(11)异常剖析(附图册);(12)综合异常登记卡(附表册)。 在GeolPAS 系统中,化探数据处理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1数据检查 数值检查,坐标检查,重复样坐标检查。 1.2分析处理 重复样三层套合方差分析、重复样合格率计算、化探特征参数统计、化探背 景值分析、R 型聚类分析、因子分析。 1.3数据分析 原测数据 重磁数据处理 电法数据处理 化探数据处理 数学地质数据处理 水文地质数据处理

数据变换;衬值、累加衬值;数据累加、累乘、比值;异常归一化。

1.4网格化 离散数据网格化、XYZ数据转网格数据 1.5成图 点位数据图、彩色等量线图、直方图、组合异常图、单元素异常图、综合异常图、剖析图。 1.6单元素异常参数统计 1.7综合异常登记卡 图2化探数据处理成图流程 2具体处理过程

标准化(SOP)流程图制作规范

标准化(SOP)流程图制作规范 一、前言 二、目的 三、流程图符号 四、流程图结构说明 五、流程图绘製原则 六、范例 一,前言 标准作业流程的意义 「标准作业流程」(SOP)是企业界常用的一种作业方法,其目的在使每一项作业流程均能清楚呈现,任何人只要看到流程图,便能一目了然,有助于相关作业人员对整体工作流程的掌握。 製作流程图的优点: (一)所有流程一目了然,工作人员能掌握全局。 (二)更换人手时,按图索骥,容易上手。 (三)所有流程在绘製时,很容易发现疏失之处,可适时予以调整更正,使各项作业更为严谨。 二.目的 一、为建立本部作业标准化(SOP)流程图之可读性及一致性,参考美国ANSI系统流程图标准符号,及道勤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效率会议」标准流程,製作符号及范例。 二、本规范流程图绘製,採用由上而下结构化程式设计(Top-down Structured Programming)观念。

三、对于製作流程图共通性目标,本规范亦列出流程图绘製原则。 符号 准备作业( 处理( 决策( 终止( 路径( 文件( 预定义处理 (Predefined Process 连接( 批注

四.流程图结构说明 顺序结构(Sequence) 图形: 意义:处理程序顺序进行。 语法:DO处理程序1 THEN DO处理程序2 实例: 运用时机:本结构适用于具有顺序发生特性的处理程序,而绘制图形上下顺序就是处理程序进行顺序。 选择结构(Selection) A. 二元选择结构(基本结构) 图形:

意义:流程依据某些条件,分别进行不同处理程序。 语法:IF 条件THEN DO 处理程序1 ELSE DO 处理程序2 实例: 运用时机: 1. 2. 3. 多重选择结构(二元选择结构变化结构) 图形:

化探数据处理方法

内蒙古扎赉特旗东芒合矿和哈拉街吐矿 化探数据处理及图件编制方法 1 化探数据质量评价的数据处理(分矿区) ⑴统计重采样和重分析抽查样所占样品总数的比例 比例 = (重采样和重分析抽查样数/工作样总数)100% ⑵作出SSPS数据文件 将重采样和重分析样分别作成SSPS数据文件。文件中列出项目为: ①重采抽查样重采样号元素含量相应的工作样号元素含量 ②重分析抽查样重分析样号元素含量相应的工作样号元素含量 ⑶计算各元素相对误差 重采样和重分析抽查样相对误差均按RE(%) = |C1-C2|/0.5×(C1+C2)×100%计算。 C1为重采样或重分析抽查样的分析含量 C2为重采样或重分析抽查样的相应的工作样的分析含量 | |为绝对值 RE(%)≤30%为合格,>30为超差(不合格);(Au:RE(%)≤50%为合格,>50为超差) ⑷计算各元素的合格率 η= (抽查样品中合格的样品数/抽查样品的总数)100% 合格率(η)应>80%,即这批样品的分析结果是可信的。 ⑸列表表示检查或分析质量结果 表××化探重采样抽查各元素的合格率(%) Cu Pb Zn Cr Ni Co Sn V Ag Ti 2 矿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数据处理(以哈拉街吐为例) ⑴作出SSPS数据文件 作出下列SSPS数据文件: ①文件1:整个矿区数据文件; ②文件2:矿区地层数据文件; ③文件3:矿区岩浆岩数据文件; ④文件4 :下二叠统大石寨组(P1d)数据文件; ⑤文件5 :下白垩统大磨拐河含煤组(K1d)数据文件;

⑥文件6 :华力西晚期侵入岩数据文件; ⑦文件7 :燕山期早期侵入岩数据文件; ⑧文件8 :燕山期晚期侵入岩数据文件; ⑨文件9:已知矿附近一定范围数据文件 每一数据文件的内容项目包括: 序号野外号 X坐标 Y坐标各元素的含量 ⑵整个矿区和各地质单元(各地层、各岩浆岩)样品各元素含量特征统计 统计的参数包括: ①元素含量平均值; ②最大值; ③最小值; ④标准离差; ⑤变化系数(标准离差/含量平均值); ⑥浓度克拉克值(元素含量平均值/该元素的克拉克值) 整个矿区和各地质单元统计结果含量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用表表示。 ⑶整个矿区和各地质单元样品各元素的概率分布特征统计 ①标准离差 ②峰度 ③偏度 ④概率分布曲线特征 ⑷矿区各地层样品各元素的局域丰度和蚀变-矿化叠加系数特征统计 根据地球化学过程的基本定律(A.B.Vstelius,1960),一个矿区地层中元素的“丰度”应该是沉积岩沉积成岩时的初始平均含量,而不应包括后期岩浆、蚀变、矿化作用等地质作用造成的元素含量的增赢或亏损。而矿区内局部地区地层中元素的“局域丰度”,至少应排除最后蚀变-成矿作用叠加的那一部分元素的含量。若本区各地层中元素概率分布及其偏度和峰度特征表明元素呈偏对数正态分布。这说明地层中多数元素都受到了后期不同程度的蚀变-成矿作用的叠加。据此,剔除了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超差样品(即含量大

标准化流程图制作规范

一、前言 二、目的 三、流程图符号 四、流程图结构说明 五、流程图绘製原则 六、范例 一,前言 标准作业流程的意义 「标准作业流程」(SOP)是企业界常用的一种作业方法,其目的在使每一项作业流程均能清楚呈现,任何人只要看到流程图,便能一目了然,有助于相关作业人员对整体工作流程的掌握。 (一)所有流程一目了然,工作人员能掌握全局。 (二)更换人手时,按图索骥,容易上手。 (三)所有流程在绘製时,很容易发现疏失之处,可适时予以调整更正,使各项作业更为严谨。 一、为建立本部作业标准化(SOP)流程图之可读性及一致性,参考美国ANSI系统流程图标准符号,及道勤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效率会议」标准流程,製作符号及范例。 二、本规范流程图绘製,採用由上而下结构化程式设计(Top-down Structured Programming)观念。 三、对于製作流程图共通性目标,本规范亦列出流程图绘製原则。

四.流程图结构说明 顺序结构(Sequence) 图形: 意义:处理程序顺序进行。 语法:DO处理程序1 THEN DO处理程序2 实例: 运用时机:本结构适用于具有顺序发生特性的处理程序,而绘制图形上下顺序就是处理程序进行顺序。 A. 二元选择结构(基本结构) 图形: 意义:流程依据某些条件,分别进行不同处理程序。 语法:IF 条件 THEN DO 处理程序1 ELSE DO 处理程序2 实例: 运用时机:

1. 2. 3. 图形: 意义:流程依据某些条件,分别进行不同处理程序。 语法:FOR 条件P CASE 1 DO 处理程序1 CASE 2 DO 处理程序2 CASE n DO 处理程序n 实例: 运用时机: ·本结构是二元选择结构的变化,流程依据选择或决策结果,择一进行不同处理程序。 ·选择或决策结果路径名称,可用不同文字,来叙明不同路径的处理程序。 A. REPEAT-UNTIL结构 图形: 意义:重复执行处理程序直到满足某一条件为止,即直到条件变成真(True)为止。 语法:REPEAT-UNTIL 条件 DO 处理程序 实例: 运用时机: ·本结构适用于处理程序依据条件需重复执行的情况,而当停止继续执行的条件成立后,即离开重复执行循环至下一个流程。 ·本重复结构是先执行处理程序,再判断条件是否要继续执行。 图形:

标准化流程

元正·康郡案场标准化流程 一、标准化制度 1、物品摆放制度 前台上限放电话,工作资料、笔记本、计算器,其他杂物一律清除,离开时,随手整理整齐。 私人物品统一放置到抽屉或更衣室。 销售部的价格表、施工图等内部资料,由销售经理签章后发放,置业顾问在使用的同时,须妥善保管。 二、标准化接待流程 1、销售准备 每日晨会前,置业顾问应当准备好所有销售道具。销讲夹中应齐备总平面图、区域图、户型图、销控表、价格表、利率表、客户登记单页; 激光笔应随身携带。前台端坐四人,不可用手机看视频,不可带耳机,不可使用

前台电脑做工作无关的操作,其余人坐谈判区回访客户。 2、轮排迎客 售楼部大门入口设小接待台,置业顾问按照轮排次序表,轮排值班以迎接客户,轮排位人员站姿端正,禁止玩手机、看书报等工作无关事情;严禁空轮排。 3、客户入门 轮排置业顾问起立,手持销讲夹微笑向客户问好:“您好,欢迎参观元正康郡!”询问客户是否首次到访,首次到访则接待,否则请原置业顾问接待;若客户忘记原置业顾问姓名,则请客户在谈判区落座,索要客户电话,查询置业顾问归属。 4、区域讲解 引导客户来到区域图前,由客户先行选择站立位置,置业顾问跟随客户站在适当距离位置,讲解区域,在讲解过程中,穿插问题了解客户现在居住区域及房屋情况、交通出行方式、项目认知途径。 5、沙盘讲解 引导客户来到沙盘前,尽量站在南向位置,开始沙盘讲解,讲解过程中,穿插问题了解客户的购房需求、家庭结构。若客户打断销讲询问问题,回答后,再次引导回销讲中。若客户一直发问,则跟随客户回答问题,适当反问,通过问答沟通,更深入了解客户。 6、户型讲解 了解客户购房需求后,向客户推荐一至两个合适的户型,讲解户型,按顺序介绍户型方位、房屋面积、总体结构后,按照参观动线的方式,具体介绍内部结构。 7、样板区(工地)参观 样板区完工后,主动提出请客户参观;样板区完工前,除客户要求,不主动提出参观。引导客户先领取安全帽,提醒客户注意安全,行进过程走在客户前方或两侧,不能跟随在客户后面;严格按照销售动线图,引导客户参观。样板间参观介绍中,注重生活化,带领客户想象入住后的生活状态。 客户参观样板区后,如表示准备离开,置业顾问应礼貌邀请客户回到售楼部喝杯水或休息片刻,争取延长接待时间。 8、置业商讨 完成所有讲解后,持客户意向户型图,请客户落座。置业商讨过程中,提问引导

化探数据处理成图过程.

化探数据处理成图的过程 毕武1、2段新力1、2黄显义1、2袁小龙1、2彭仲秋1、2李永华1、2 1.乌鲁木齐金维图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91 2.新疆地矿局物化探大队计算中心,新疆,昌吉,831100 0 前言 GeoIPAS软件用户群不断扩大,由于各用户对系统的熟悉程度不同,对软件功能了解不够,有必要分专题将GeoIPAS处理数据及成图过程做一系统总结,下面就化探数据处理成图的过程做一总结。 1 处理步骤 化探处理的成果包括:(1)参数统计表;(2)R型聚类分析-谱系图;(3)重复样三层套合方差分析或者重复样合格率计算结果;(4)点位数据图;(5)地球化学图;(6)直方图;(7)组合异常图;(8)综合异常图;(9)远景区划图;(10)单元素异常参数统计(附表册);(11)异常剖析(附图册);(12)综合异常登记卡(附表册)。 在GeoIPAS系统中,化探数据处理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1 数据检查 数值检查,坐标检查,重复样坐标检查。 1.2 分析处理 重复样三层套合方差分析、重复样合格率计算、化探特征参数统计、化探背景值分析、R型聚类分析、因子分析。 1.3 数据分析 数据变换;衬值、累加衬值;数据累加、累乘、比值;异常归一化。

1.4 网格化 离散数据网格化、XYZ数据转网格数据 1.5 成图 点位数据图、彩色等量线图、直方图、组合异常图、单元素异常图、综合异常图、剖析图。 1.6 单元素异常参数统计 1.7 综合异常登记卡 图2 化探数据处理成图流程

2 具体处理过程 2.1 数据检查 我们的数据处理工作从化验室提供的样品分析报告开始,项目要提供坐标和样品对应的分析数据,坐标我们一般取实际工作中的米单位,系统中默认东西向横坐标为X坐标,不加带号,南北向纵坐标为Y坐标,需要时还要提供样品对应的地质编码,我们拿到这个数据后首先进行数据检查,以确保数据中不出现写错、漏填、负数、0、>等字符,如果有这样的情况要找实验室给予纠正。数据准备好后,我们要把数据转换成TXT后缀的文本文件,这就做好了处理前的准备数据工作。 2.2 分析处理 2.2.1 重复样三层套合方差分析 一般是从分析样品的结果中挑出来重复样的分析值,每组四个样品,按如下顺序排列: 11 第一次采样第一次分析 12 第一次采样第二次分析 21 第二次采样第一次分析 22 第二次采样第二次分析 结果: 三层套合方差分析成果--元素:Cu 三层套合方差分析成果--元素:Au 查表:Fa0.05(18,19)=1.35 Fb0.05(19,38)=1.22 Cu:11.152 > 1.35 1.482 > 1.22 即:F1>Fa F2>Fb Au:10.781 > 1.35 0.483 < 1.22 即:F1>Fa F2

数据分析程序

数据分析程序流程图

数据分析程序 1 目的 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评价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烤烟生产服务全过程的数据分析。 3 工作职责 3.1 分管领导:负责数据分析结果的批准。 3.2 烟叶科:负责数据分析结果的审核。 3.3 相关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4 工作程序 4.1 数据的分类 4.1.1 烟用物资采购发放数据:烟用物资盘点盘存、烟用物资需求、烟用物资采购、烟用物资发放、烟用物资分户发放、烟用物资供应商等相关数据。 4.1.2 烤烟生产收购销售数据。 4.1.3 烟叶挑选整理数据:烟叶挑选整理数据。 4.1.4 客户满意:烟厂(集团公司)和烟农满意度测量数据和其他反馈信息。 4.1.5 过程和质量监测数据:产购销过程各阶段检查数据及不合格项统计等。 4.1.6 持续改进数据。 4.2 数据的收集 4.2.1 烟用物资采购数据的收集 a) 烟草站于当年10月底对当年烟用物资使用情况进行收集,对库存情况进行盘点,并填写烟用物 资盘点情况统计表保存并送烟叶科; b) 储运科于当年10月底前将烟用物资库存情况进行盘点,送烟叶科; c) 储运站于当年挑选结束后对库存麻片、麻绳、缝口绳进行盘点,据次年生产需要,制定需求计 划表,送烟叶科。 d) 烟草站于当年10月底据次年生产需求填报烟用物资需求表,上报烟叶科,烟叶科据烟用物资需 求和库存盘点情况,拟定烟用物资需求计划,报公司烤烟生产分管领导批准; e) 烟叶科将物资采购情况形成汇总表,送财务科、报分管领导; f) 烟叶科形成烟用物资发放情况登记表,归档、备案; g) 烟草站形成烟用物资分户发放情况表,烟草站备案。 4.2.2 烤烟产购销数据的收集 a) 烟用物资采购数据收集完成后,由烟叶科填报《烟用物资采购情况汇总表》,于管理评审前上 报分管领导和经理。 b) 烤烟生产期间,烟草站每10天向烟叶科上报《烤烟生产情况统计表》,烟叶科汇总后定期上报 公司领导层。对所收集的进度报政府或上级部门时,必须由分管领导签字后才能送出。

化探数据处理及图件编制

化探数据处理及图件编制 第二节分析方法及质量评述 一、分析方法 本次扫面和异常查证的全部样品均交由四川省地矿局华阳地矿检测中心测试,根据任务书要求共分析测试元素14种。 样品从加工到测试到质量监控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0130-1994《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ISSN-1870《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及质量管理指导性规程》和2002年新疆地勘局试验管理科《1?5万化探样品分析质量过程管理规则报告》进行。14种元素的分析方法见表3,3。 二、技术要求 1、报出率 十四种元素的总报出率应大于95%。 2、外检样 对已测试样品,测试单位按照3%的比率进行外检。 3、分析质量检查及质量监控方案 为了有重点地监控元素的分析质量,实验室在送样单位确定的分析元素中,要再选择若干种主要监控元素并根据这些元素在本省制备的全部GRS二级标样中选择四个在元素含量范围及基体组成均为合适的GRD二级标样作为本图幅质量检查监控之用。主要监控元素和二级标样的选择均应和送样单位协商进行。每一大批样品测定完毕后,应将数据交给质量管理人员,对每一小批中插入的四个二级标样及四个重复分析(内部检查)样进行统计计算,并及时绘制日常质量监控图,在日常金的分析工作中,必须进行不小于10%的内检抽查。为满足在一个较大范围的成矿远景区

带内的1?5万图幅的拼接,应对分析的准确度进行检查和考核,为此实验室应在每一个1?5万普查化探项目完成后,分析8个GSD一级标样一次,痕金分析也应用金标样作准确度检查。准确度和精密度计算结果应符合表3,2的要求。 4、微量金 由于金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均匀度和赋存状态对分析检测影响比较大,为确保金元素的分析质量,化验室特采用两种监控措施: 第一,在每一分析批次的50个样品中插入两个国家?级标准物质GBW系列,用以计算实测值与推荐值之间的对数偏差: ΔlgC,lgC,lgC; 定值实测值 第二,该地区样品分析结果结束或阶段性结束后,再对高、低异常点进行随机抽样检查约20%. 5、?级标样 为严格监控各元素的分析质量,实验室选取了四个不同含量的GRD系列监控样,每批次50个样品密码插入一组,与样品同时分析。然后计算四个监控样实际测定值与监控样定值之间的平均对数偏差X和对数标准差λ(统计结果见表3,2),其计算公式如下: L n ,lgC,i,1 ΔlgC,lg C-lgCX,L定值测定值 n n22(,lgC)-nX,L,1iλ, n,1 6、重复分析样编码 重复采样及重复分析样的编码,两个二级监控样的密码空号均由野外采样单位确定。同时野外采样单位负责重复采样和重复分析结果的方差分析。 三、质量评述 1、报出率

现场标准化作业流程图

各工种标准化作业流程指导书 保运二区 2015年度

目录 一)、井下电钳工 (4) 1驱动装置完好及运行情况检查作业流程 (4) 2 滚筒完好情况检查作业流程 (5) 3 胶带机带面检查作业流程 (6) 4 胶带机沿线检查作业流程 (7) 5 紧装置完好及运行情况检查作业流程 (10) 6 泵站换油作业流程 (11) 7 电气设备完好检查作业流程 (13) 8 对轮同轴度检、调整作业流程 (15) 9 更换给煤机电机作业流程 (17) 10 给煤机日常检查作业流程 (19) 11 更换低速端对轮作业流程 (21) 12 更换高速端对轮作业流程 (23) 13 更换滚筒作业流程 (25) 14 更换推拉油缸作业流程 (27) 15 更换沿线保护作业流程 (30) 16 更换液压泵作业流程 (31) 17 各控制器、控制箱检查作业流程 (34) 18 沿线皮带保护、排水开关、照明综保、水泵检查作业流程 (35) 19 皮带保护试验作业流程 (37) 20 传感器检查作业流程 (39) 21 电机轴承润滑作业流程 (41) 22 更换皮带巷照明灯作业流程 (42) 23 皮带保护故障处理作业流程 (44) 24 处理胶带机撕带作业流程 (45) 25 更换胶带机电机作业流程 (47) 26 更换托辊作业流程 (50) 27 安装溜煤嘴作业流程 (52) 28 处理管路跑冒滴漏作业流程 (54) 29 胶带机打卡子作业流程 (56) 30 电机轴承润滑(即电机注油)作业流程 (57) 31 调整皮带跑偏作业流程 (59) 32 更换减速机润滑油作业流程 (60) 33 更换紧钢丝绳作业流程 (62) 34 滚筒注油作业流程 (64) 35 回收皮带件、管路作业流程 (65)

流程图制作规范

教育部作业标准化(SOP)流程图制作规范 秘书室管考科制 931009 壹、前言 「标准作业流程」是企业界常用的一种作业方法。其目的在使每一项作业流程均能清楚呈现,任何人只要看到流程图,便能一目了然。作业流程图确实有助于相关作业人员对整体工作流程的掌握。制作流程图的好处有三: (一)所有流程一目了然,工作人员能掌握全局。 (二)更换人手时,按图索骥,容易上手。 (三)所有流程在绘制时,很容易发现疏失之处,可适时予以调整更正,使各项作业更为严谨。 贰、目的 一、为建立本部作业标准化(SOP)流程图之可读性及一致性,乃参考美国国家标 准协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ANSI)系统流程图标准 符号,选定部份常用图形,作为本规范流程图制作符号;及参考道勤企业管理 顾问有限公司「效率会议」标准流程,作为本规范流程作业要项及流程图之范 例。 二、本规范对于流程图绘制方式,采用由上而下结构化程序设计(Top-down Structured Programming)观念,亦即流程图的结构,由循序、选择及重复三 种结构所组成,以制作一个简单、易懂及便于维护、修改的流程图。 三、对于制作流程图共通性目标,本规范亦列出流程图绘制原则。 参、流程图符号 可由计算机的Word 软件中,工具列─插入─图片─快取图案─流程图,选取 各种图示绘制;其中最常用者,有下列八种,说明如下:

肆、流程图结构说明: 一、循序结构(Sequence) (一)图形: (二)意义:处理程序循序进行。 (三)语法:DO 处理程序1 THEN DO 处理程序2 (四)实例:

业务流程图与数据流程图的比较知识讲解

业务流程图与数据流程图的比较

业务流程图与数据流程图的比较 一、业务流程图与数据流程图的区别 1. 描述对象不同 业务流程图的描述对象是某一具体的业务; 数据流程图的描述对象是数据流。 业务是指企业管理中必要且逻辑上相关的、为了完成某种管理功能的一系列相关的活动。在系统调研时, 通过了解组织结构和业务功能, 我们对系统的主要业务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但由此我们得到的对业务的认识是静态的, 是由组织部门映射到业务的。而实际的业务是流动的, 我们称之为业务流程。一项完整的业务流程要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多项数据。例如, 生产业务要涉及从采购到财务, 到生产车间, 到库存等多个部门; 会产生从原料采购单, 应收付账款, 入库单等多项数据表单。因此, 在考察一项业务时我们应将该业务一系列的活动即整个过程为考察对象, 而不仅仅是某项单一的活动, 这样才能实现对业务的全面认识。将一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用图形来表示, 并把所有处理过程按一定的顺序都串起来就形成了业务流程图。如图 1 所示, 就是某公司物资管理的业务流程图。

数据流程图是对业务流程的进一步抽象与概括。抽象性表现在它完全舍去了具体的物质, 只剩下数据的流动、加工处理和存储; 概括性表现在它可以把各种不同业务处理过程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从安东尼金字塔模型的角度来看, 业务流程图描述对象包括企业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 数据流程图则主要是对信息流的描述。此外, 数据流程图还要配合数据字典的说明, 对系统的逻辑模型进行完整和详细的描述。 2. 功能作用不同

业务流程图是一本用图形方式来反映实际业务处理过程的“流水帐”。绘制出这本流水帐对于开发者理顺和优化业务过程是很有帮助的。业务流程图的符号简单明了, 易于阅读和理解业务流程。绘制流程图的目的是为了分析业务流程, 在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产生新的更为合理的业务流程。通过除去不必要的、多余的业务环节; 合并重复的环节;增补缺少的必须的环节; 确定计算机系统要处理的环节等重要步骤, 在绘制流程图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问题, 分析不足, 改进业务处理过程。 数据流程分析主要包括对信息的流动、传递、处理、存储等的分析。数据流程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和解决数据流通中的问题, 这些问题有: 数据流程不畅, 前后数据不匹配, 数据处理过程不合理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通畅的数据流程作为今后新系统的数据流程。数据流程图比起业务流程图更为抽象, 它舍弃了业务流程图中的一些物理实体, 更接近于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对于较简单的业务, 我们可以省略其业务流程图直接绘制数据流程图。 3. 基本符号不同 (1)业务流程图的常用的基本符号有以下六种, 见图 2 所示。 (2)数据流程图的基本符号见图 3 所示

Visio流程图符号含义以及标准规则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标准程序流程图的符号及使用约定 一、引言 程序流程图(Progran flowchart)作为一种算法表达工具,早已为工国计算机工作者和广大计算机用户十分熟悉和普通使用.然而它的一个明显缺点在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化符号表示和严格的使用规则.最近,国家标准局批准的国家标准(GB1525-89)<<信息处理--数据流程图,程序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程序网络图和系统资源图的文件编制符号及约定>>为我们推荐了一套标准化符号和使用约定,根据这一标准画出的程序流程图我们称为标准流程图. 1.程序流程图表示了程序的操作顺序.它应包括: (1)指明实际处理操作的处理符号,包括根据逻辑条件确定要执行的路径的符号. (2)指明控制流的流线符号. (3)便于读写程序流程图的特殊符号. 表示连接符,用以表明转向流程图的它处,或从流程图它处转入 。

(1)关于流程图符号的使用约定,简要地说明以下几点: 1.图的布局:流程图中所用的符号应该均心地分布,连线保持合理的长度,并尽量少使用长线. 2.符号的形状:流程图中多数符号内的空白供标注说明性文字.使用各种符号应注意符号的外形和各符号大小的统一,避免使符号变形或各符号大小比例不一. 3.符号内的说明文字:应使符号内的说明文字尽可能简明.通常按从左向右和从上向下方式书写,并与流向无关.如果说明文字较多,符号内写不完,可使用注解符.若注解符干扰或影响到图形的流程,应将正文写在另外一页上,并注明引用符号. 4.符号标识符:为符号规定标识符是为了便于其它文件引用该符号.便如,程序清单中引用到流程图中的特定符号.符号标识符一般写在符号的左上角,参看图6(a). 图6 符号标识符和符号描述符 5.符号描述符:为便于进一步理解符号的功能,可标注符号描述符.通常描述符写在符号的右上角,如图6(b)所示. 6.详细表示:在处理符号或数据符号中画一横线,表明该符号在同一文件集中的其它地言有更为详细的表示.横线在符号内靠近项端,详细表示的标识符写在符号内横线之上,见图7(a).端点符用作详细表示的开始符号和结束符号,在此符号中应给出加横线符号中的标识符,见图7(b). 图7 加横线符号及其详细表示 7.流线 (1)标准流向与箭头的使用:流线的标准流向是从左到右和从上到下.沿标准流向的流线可不用箭头指示流向,但沿非标准流向的流线应用箭头指示充向. (2)流线的交叉:应当尽量避免流线的交叉.即使出现流线的交叉,交叉的流线之间也没有任何逻辑关系,并不对流向产生任何影响,如图8(a)所示. (3)流线的汇集:两条或多条进入线可以汇集成一条输出线,此时各连接点应要互错工以提高清晰度,并用箭头表示流向,如图8(b)所示. 图8 汉线的交叉与流线的汇集 (4)符号流线进出:一般情况下,流线应从符号的左边或项端进入,并从右边或底端离开.其进出点均应对准符号的中心. (5)连接符:为避免出现流线交叉和使用长线,或某个流程图能在另一页上延续,可用连接符将流线截断.截断始端的连接符称为出口连接符,载断末端的连接符称为入口连接符.两连接符中用同一标识符.

Mapgis处理化探数据程序与步骤

Mapgis处理化探数据程序与步骤 一、安装系统 (一)软件拷贝 将Mapgis65版以及模拟狗拷贝到计算机某个硬盘中 (二)装模拟狗 在控制面板界面中通过添加新硬件的方式装好模拟狗,注意不同的示窗操作系统用不同的版本。 (三)装Mapgis65 系统 打开硬盘中的Mapgis65文件夹,点击Setup按钮,计算机会自动安装,安装过程根据提示进行即可。 二、数据预处理 (一)数据分类 将各元素含量与其对应采样点的坐标分别用Excel表格程序整理好,并按元素分别建立不同的文件夹。 (二)数据格式转换 1、将Excel文本格式另存为纯文本格式 2、在Word界面打开某某元素的纯文本数据文件,在编辑菜单下点替换按钮,后将所有数据间的空格在英文状态下用逗号替换。然后将第一行(即元素符号及x、y坐标符号行)改写为“notgrid”,再将数据另存为det文件。 三、数据处理与成图 (一)高程点标注

1、打开Mapgis 主菜单,选择空间分析下拉菜单的DTM分析。 2、在“文件”下拉菜单中点击“打开三角剖分文件”,后打开某元素数据的det文件。 3、在“模型应用”菜单中选择“高程点标注制图”。 4、在高程点标注显示界面中,分别选择:标注符号及其尺寸大小,标注数据位置、字体大小、颜色、小数位数等。确认后,在“文件”菜单中选择“存数据于点数据文件”保存处理好的高程点数据。 (二)离散数据网格化 1、在空间分析下拉菜单的DTM窗口中,在“文件”菜单中选择“打开数据文件”打开前面保存的某元素高程点数据文件。 2、在Grd模型菜单中,选择“离散数据网格化”按钮。 3、在离散数据网格化界面中选择:X、Y坐标的起点、终点、网格间距、网格化方法(一般用距离幂函数反比加权网格化),修改文件换名,后确定。计算机将自动进行数据网格化处理。 4、保存网格化后的数据。 (三)无效化处理 1、在DTM窗口中打开已经进行的网格化Grd数据文件。 2、在“文件”菜单中选择“打开数据文件”,打开对应元素的点数据文件。 3、在在Grd模型菜单中,选择“规则网无效化处理”按钮。 4、在裁剪区域选区方式中选择“鼠标选取任意区域”,确认后,用鼠标选取需要勾绘等值线的区域,注意:在最后一个选择点封闭时,通

企业标准化建立流程图

企业标准化建立流程 企业标准化概念 1.“标准”的定义 国家标准GB/T 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定义:“为了在一定围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性文件”。WTO/TBT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规定:“标准是被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性的、为了通用或反复使用的目的,为产品或其加工或生产方法提供规则、指南或持性的文件”。 上述定义,深刻提示了“标准”的涵。制定标准的目的就是“获得最佳秩序”和“促进最佳共同效益”。“最佳秩序”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使标准化对象的有序化程度达到最佳状态,而“最佳共同效益”指的是相关方的共同效益,而不是仅仅追求某一方的效益。标准产生的基础是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制定标准的对象是“重复性事物”。标准由公认的权威机构批准。 2.“标准化”的定义 国家标准GB/T 20000.1-2002《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第一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定义:为在一定围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标准化是一个活动过程,主要是制定标准、实施标准进而修订标准的过程,它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过程。每完成一个循环,标准的水平就提高一步。标准化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除了为达到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之外,还包括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标准化活动是建立规的活动,所建立的规(条款)具有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特征。 3.“企业标准化”的定义 企业标准化是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围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企业标准化的要点是: (1)企业的标准化活动可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保持高度统一行动和高效率的运行,从而

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与图件编制方法流程

地球化学数据 处理与图件编制方法流程 编写人:刘红杰 QQ:498236930 内蒙古第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

一、指导思想 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研究就是从地球化学特征出发,借助已建立的地球化学信息提取技术,充分利用地球化学调查所获得的海量数据信息,提取有关反应成矿地质背景条件的地球化学信息,并编制相应地球化学图及相应的推断解释图件,为资源潜力评价有关成矿地质背景的研究提供地球化学支撑。 二、工作内容 (一)基础图件 成矿地质背景条件的地球化学信息提取首先是要编制有关基础地球化学图件。主要有: 1. 39种元素(化合物)地球化学图 2. 地球化学组合异常图 3. 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图 (二)解释推断图件 地球化学解释推断图件,内容包括: 1. 地球化学推断解译地质图 2. 地球化学找矿预测图 三、工作方法 (一)数据校正处理 由于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受地理景观、采样介质、分析手段的影响,不可避免的产生明显的系统误差,尤其是涉及到区域性的化探数据,这种误差更为突出。因此,在各省进行数据处理与专题地球化学图编制之前,有必要分别对各元素进行系统误差的处理,以便能更好地反映地质现象和矿产信息。误差处理主要针对图幅间(包括分析批次)明显的系统分析误差(必须处理)和地质景观环境差异影响解释的效果(根据解释的需要确定)。

1. 系统误差特征及处理原则 (1)分析误差源,所展示的数据误差与周边数据值具有明显的台阶状。 (2)数据误差在空间上具有区域性特点,区域、图幅或分析批次。 (3)在数据值的分布上,掩盖了地球化学特征和地质特征展布的延续性和规律性。 (4)在数据处理方法上,尽可能地选择线性校正,通过简单的计算可以复原数据。 2. 系统误差处理步骤 (1)按原始点位采用符号分级的方式生成元素的符号图,分级方法采用累计频率方式。 (2)通过校正图示窗浏览原始数据全图,确定具有明显的数据台阶区域,区域的确定原则是由区域->图幅->批次;采用图形编辑工具,在图上直接圈定要处理的区域(用面的方式表示)。 (3)确定局部图幅和分析批次范围产生的系统误差,校正单元由系统提供的工具直接在显示窗中勾绘,确定完所有需要校正单元,各校正单元的ID需设定为唯一。 (4)建立校正单元与处理数据表空间位置索引关系。 (5)确定各单元的校正值或校正系数,主要方法是与单元周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部分规律性较复杂的单元可以通过统计规律确定,同时还需考虑地球化学分布的整体空间分布趋势和地质背景; 计算方法推荐采用:V ai=A V i+B 其中:V ai为校正点校正后数据,A为校正系数,V i为校正点原始数据,B 校正常数。A与B值的确定参照校正单元周边数据单元(正常的数据单元)确定,可以由经验判断,也可通过统计规律确定。 (6)数据校正,可采用SQL语言操作模式或应用软件系统提供的专用工具,按确定的校正值对各校正单元逐一进行计算。 元。 (5)单元校正计算,以基准单元为基础,应用归一化方法调整其他单元的数据值。计算方法推荐采用: V aij=V ij×(V j/V r)

零部件标准化流程图

产品零部件标准化流程 按照标准化对象分类,可以将零部件的标准化分为三类: 第一类:结构的变更,即对不同结构的可进行标准化的相似零部件,在结构上 进行标准化,统一为一种结构的配件,这种结构的变更根据变更的结果又可分 为以原有某配件作为标准对其他配件进行变更和重新设计新的配件结构作为标 准对原有配件进行变更。这种结构的变更对产品的功能、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需要对变更后的配件进行物理性能验证,以保证标准化后配件能满足原有产品 功能和质量方面的要求。 第二类:材料的变更,即对采用不同材料的可进行标准化的相似零部件,在材 料方面进行标准化,统一为一种材料进行生产,此类变更对产品的质量有较大 的影响,需要对变更后的配件进行全性能检验以保证标准化后配件的质量要求。 第三类:部分规格的的变更,如导管长度的标准化,此类变更对产品的质量和 功能等基本无影响,只是通过统一某种规格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此类变更不需要对变更进行验证,只要满足变更后配件规格达到国标要求即可。 标准化流程图: 1.收集产品各类 配件信息 各公司技术 员收集公司现有 各种产品的配件 信息,按照产品分类来统计 各配件相关信息,包括数量,材料,规格,模具数量等基本信息,按统一格式 2.分类整理、归纳 技术部首先将各 分公司技术员收集的 所有配件的信息汇总, 按照类别对各 配件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对同类零部件信息进行归纳汇总;然后,对同类零部 件的所有图纸进行分析对比,找出各个规格的配件所存在的差异性,结合所对

3.对可进行标准化的配件核算其标准化的效益和成本 技术部对上一步分析中可以进行标准化的配件,根据根据各配件的年总需 求量,单个配件所需要的原材料成本,加工成本,以及加工此类配件的模具的 数量、精度等,对可进行标准化的配件从原材料成本、加工成本、换模成本等 方面进行汇总,确 定各标准化方案 所带来的直接经 济效益或成本,结 合此标准 化方案所带来的管理效益、质量效益等进行综合评比,以此来确定最佳的标准 化方案。 例如:某类配件的 A、B 规格经分析可以进行标准化整合,通过以下分析确定 4.评审确定标准化方案 技术部对以上收集整理分析的结果以及初步拟定的可行性方案召集产品技 术部、工艺技术部、质量部、制造部、销售部共同进行评审,综合各部门意见 共同确定最终的标准化方案。 5.标准化变更设计 5.1结构变更 5.1.1以原有某配件作为标准统一此类配件 5.1.1.1验证用标准化配件替代其他配件对产品质量和功能的影响 根据上阶段确定的标准化方案,以选择的原有某配件作为标准替代其他配 件,验证此类配件代替其他配件后对该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影响是否达标。 首先由项目组成员提交验证申请,批准后由技术部进行验证,主要验证 容:标准化配件各项质量和功能指标是否满足原有配件标准;替换后配件在产 品中适配性是否满足要求;对于需蘸胶组装的配件要验证蘸胶组装后及灭菌处 理后抗拉力、压力等指标是否合格;产品整体性能有无变化等。 5.1.1.2审批 将上阶段的验证结果及标准化方案,上报技术部和质量部,由技术部和质 量部审核,技术副总批准。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下阶段的验证,若审批不通

新手学习-一张图看懂数据分析流程

新手学习:一张图看懂数据分析流程? 1.数据采集 ? 2.数据存储 ? 3.数据提取 ? 4.数据挖掘 ? 5.数据分析 ? 6.数据展现 ? 7.数据应用 一个完整的数据分析流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议收藏此图仔细阅读。完整的数据分析流程: 1、业务建模。 2、经验分析。 3、数据准备。 4、数据处理。 5、数据分析与展现。 6、专业报告。 7、持续验证与跟踪。

作为数据分析师,无论最初的职业定位方向是技术还是业务,最终发到一定阶段后都会承担数据管理的角色。因此,一个具有较高层次的数据分析师需要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 1.数据采集 了解数据采集的意义在于真正了解数据的原始面貌,包括数据产生的时间、条件、格式、内容、长度、限制条件等。这会帮助数据分析师更有针对性的控制数据生产和采集过程,避免由于违反数据采集规则导致的数据问题;同时,对数据采集逻辑的认识增加了数据分析师对数据的理解程度,尤其是数据中的异常变化。比如:Omniture中的P rop变量长度只有100个字符,在数据采集部署过程中就不能把含有大量中文描述的文字赋值给Prop变量(超过的字符会被截断)。 在Webtrekk323之前的Pixel版本,单条信息默认最多只能发送不超过2K的数据。当页面含有过多变量或变量长度有超出限定的情况下,在保持数据收集的需求下,通常的解决方案是采用多个sendinfo方法分条发送;而在325之后的Pixel版本,单条信息默认最多可以发送7K数据量,非常方便的解决了代码部署中单条信息过载的问题。(W ebtrekk基于请求量付费,请求量越少,费用越低)。

当用户在离线状态下使用APP时,数据由于无法联网而发出,导致正常时间内的数据统计分析延迟。直到该设备下次联网时,数据才能被发出并归入当时的时间。这就产生了不同时间看相同历史时间的数据时会发生数据有出入。 在数据采集阶段,数据分析师需要更多的了解数据生产和采集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如此才能更好的追本溯源。另外,这也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垃圾数据进导致垃圾数据出”的问题。 2.数据存储 无论数据存储于云端还是本地,数据的存储不只是我们看到的数据库那么简单。比如: 数据存储系统是MySql、Oracle、SQL Server还是其他系统。 数据仓库结构及各库表如何关联,星型、雪花型还是其他。 生产数据库接收数据时是否有一定规则,比如只接收特定类型字段。 生产数据库面对异常值如何处理,强制转换、留空还是返回错误。 生产数据库及数据仓库系统如何存储数据,名称、含义、类型、长度、精度、是否可为空、是否唯一、字符编码、约束条件规则是什么。 接触到的数据是原始数据还是ETL后的数据,ETL规则是什么。 数据仓库数据的更新更新机制是什么,全量更新还是增量更新。

最新最详细化探数据处理与编图流程

一、指导思想 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研究就是从地球化学特征出发,借助已建立的地球化学信息提取技术,充分利用地球化学调查所获得的海量数据信息,提取有关反应成矿地质背景条件的地球化学信息,并编制相应地球化学图及相应的推断解释图件,为资源潜力评价有关成矿地质背景的研究提供地球化学支撑。 二、工作内容 (一)基础图件 成矿地质背景条件的地球化学信息提取首先是要编制有关基础地球化学图件。主要有: 1. 单元素(化合物)地球化学图 2. 地球化学组合异常图 3. 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图 (二)解释推断图件 地球化学解释推断图件,内容包括: 1. 地球化学推断解译地质图 2. 地球化学找矿预测图 三、工作方法 (一)数据校正处理 1|数据检查的必要性,因为实验室的分析报告还是手工输入的,还是存在录入错误的,我们重点检查的是“>”,数据中间的空格等录入错误问题;另外还有畸变检查,数据的特大值,比如超过10倍变差,一般对这样的分析值实验室会很重视的,你也可以提出让他们再确认一下,做到心中有数。另一类错误可能会是我们录入样号或者坐标时出现的错误,如:“56b” 写成“56 b”,程序是以空格分开数据的,数据如果写成这样就会产生错误结果,有时在完成处理后才可能发现,这样一来我们前面的工作就作废了。所以数据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2|异常下限值的确定采用逐渐剔除法:①计算全区各元素原始数据的均值(X)和标准偏差(S);②按X1+3S1的条件剔除一批高值后获得一个新数据集,再计算此数据集的均值(X2)和标准偏差(S2);③重复第二步,直至无特高值点存在,求出最终数据集的均值(X)和标准偏差(S),则X做为背景平均值,S为标准离差,T(异常下限值)= X (背景平均值)+2S(标准离差)求出理论异常下限值,再结合地球化学等量线、地质背景及圈定效果确定出实用异常下限值。 3|重复样样品合格率统计野外重采样品以密码样形式插入样品中进行了分析,结果(C2)与第一次分析结果(C1)进行了比对。计算两次分析值之间的相对偏差(RE%),具体计算采用如下公式:RE%= |(C1-C2)︳/(C1+C2)×100%,当RE<33.3% 时为合格,合格率=合格样品/总样品数×100%。总合格率大于80%。 推荐软件:GeoExpl,MapGIS, Geoipas1.64 .Suffer (二)坐标投影变换 在坐标投影变换和成图时经常出现的是将“源数据投影参数”的单位、比例尺弄错的情况,比如把数据直接转换成结果投影的单位等,这些是不需要做的,我们一般工作默认用的投影参数就是我们的地图参数,比如“投影平面直角坐标,北京54,高斯-克吕格投影坐标系”或者“投影平面直角坐标,西安80,高斯-克吕格投影坐标系”,实际工作的坐标单位一般用米,比如我们要成5万图,那参数设置就是: 源数据投影参数,比例尺:1,坐标单位:米,21度带 结果投影参数,比例尺:50000,坐标单位:毫米,21度带 推荐软件:GeoExpl,MapGIS ,Geoipas1.64 (三)数据网格化 离散数据网格化处理是空间数据插值的一种,即把无规则分布的空间数据内插为规则分布的空间数据集。网格数据是编制地球化学图件的重要数据源。 网格化处理一般包括这样几个过程:①空间几何属性的确定;②插值方法(模型)的选择;③空间数据的探索分析,包括对数据的均值、方差、协方差、独立性和变异函数的估计等;④插值方法评价;⑤重新选择内插方法,直到合理。 网格化数据处理中要确定主要参数包括: 1. 网格距:根据采样密度确定,一般网格距应与采样密度一致; 2. 数据搜索半径:一般选择网格距的2.5倍; 3. 数据计算模式:最近点或距离指数加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