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文天祥

18 文天祥
18 文天祥

教学 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读准它们的字音,区分它们的字形。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天祥的爱国热情和坚贞不屈的英勇气概。 3.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重点 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天祥的爱国热情和坚贞不屈的英勇气概。

2.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 课时

一课时

1文 天 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①这两句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脍(kuài )炙人口的诗句,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这正是他那炽(chì)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的真实写照。

段导读:第1自然段赞扬了文天祥崇高的爱国精神。

天祥所处的时代,是蒙古贵族向南宋发动进攻和南宋政权日趋(qū)腐朽的时代。父亲的教育和影响,在文天祥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种下了爱国的种子。[②“深深地”一词说明什么?]3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

段导读:第2自然段讲文天祥受时代和父亲教育的影响,成为一名爱国青年。

4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由文天祥脍炙人口的诗句引入课文,概括介绍文天祥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他产生爱国热情的原因。

1

知识点详解 ? 2 ①这两句诗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意思是: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表明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妥协,不会投降,也表现了他宁死不屈、一心为国的高尚品格,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奠定了感情基调。

?气节:坚持正义,刚正不阿的品格。

3

②说明父亲对文天祥的影响很大,爱国已成为他一生始终坚持的信念。 4

?汗,在这里读hán。

?惊慌失措: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1271年,蒙古汗?国改称大元,并在之后的四年中,大举南侵,先后攻陷了南宋许多地方。南宋的许多文官武将贪生怕死,不是弃城逃跑,就是不战而降。一时间,朝廷内外惊慌失措?。[句导读:写出了当时政治形势的危急——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在这危急时刻,在江西赣(ɡàn)州做地方官的文天祥,变卖了自己的家产作为军饷(xiǎnɡ),征集义兵组成勤王军,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元斗争之中。5[③文天祥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他的起兵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他们悲观地认为元军来势凶猛,文天祥带的兵都是临时招募来的,这不是赶着羊群去和老虎斗,白白送死吗?文天祥郑重地说:“国家有难,却没人来解救,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今天我组织勤王军,就是想为天下人做个抗击元军、不怕牺牲的榜样,希望各地官民效法,共同保卫国家。”[④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什么?]6果然,许多军民闻风而起,有的来投奔文天祥,有的则在各地起兵,互为声援,抗击元军的力量一时声势大增。

段导读:第3自然段讲元军入侵南宋,文天祥不顾旁人的反对,组织义军抵抗元兵,得到各地的响应。

而,勤王军尽管士气旺盛,却缺乏训练和作战经验,与骁(xiāo)勇善战的元军相比,战

斗力相差甚远;再加上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抗元斗争失败了。[句导读:“尽管……却……”写出了勤王军的致命弱点,加上“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致使抗元斗争失败。]

段导读:第4自然段讲文天祥组织的抗元斗争失败了。

1278年,文天祥不幸被俘(fú)。被俘时,他服下冰片,想以死报国,然而却未如愿。7投降元军的张弘范前来劝降,文天祥严词拒绝道:“只求一死,别无他言!”[⑤“只求一死,别无他言”表现了文天祥什么样的精神?]张弘范又让他给坚持斗争的南宋爱国将领写劝降信,8他却以《过零丁洋》一诗作为答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是这诗中铿锵(kēnɡqiānɡ)

有力的诗句,体现了文天祥慷慨激昂、大义凛然?的气魄,也表达了他宁死不屈的坚强意志。9这首诗是决心书,又是宣战书。它告诉人们:文天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妥协,不会投降![⑥你能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

段导读:第5自然段讲文天祥被俘后,张弘范来劝降,文天祥坚强不屈、死不投降。

1279年12月,南宋灭亡了。张弘范洋洋得意,在庆贺宴上劝文天祥:“国家已经亡了,忠孝之事你已经尽到了。只要你像对宋朝那样对待大元,大元的宰相照样由你当。”又说:“宋朝已经亡了,你再慷慨殉(xùn)国,有谁来给你写书立传呢?”[⑦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10面对这

些花言巧语,文天祥无比蔑视,他坚定地回答:“国家虽亡,也不能有二心;为国牺牲的目的也决

5③重点句解析:面对元朝的大举南侵,其他官员贪生怕死,文天祥却揭竿而起,宁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

要保卫国家的利益。表现了文天祥赤诚的爱国之情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文天祥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抵御外族的侵犯。

6

④难句解析:这句话是文天祥对自己组织义兵、抗击元军的解释。他知道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击退敌人,知道自己这样做的危险性,但他是想以此来警醒世人,号召大家起来反抗。由此可见,文天祥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7

⑤表现了文天祥宁死不屈、决不向敌人投降的坚定决心。

8?大义凛然:严峻不可侵犯的样子,形容为了正义事业坚强不屈。

9

⑥重点句解析:这首诗内涵丰富,表达了多方面的意思。“在任何情况下”凸显了文天祥不屈不挠的斗志,

说明任何手段都不会让他屈服。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文天祥充满了赞颂与敬重。

10⑦这是张弘范劝降文天祥的话,意思是说南宋已经亡了,你文天祥也尽了自己的力。如果你能为大元做事,照样可以当宰相;如果你以死殉国,有什么用呢?有谁会理解你、赞美你呢?

不在于留名!”[⑧文天祥的话有什么深刻的含意?]11张弘范劝降的阴谋破灭了,只好把文天祥押(yā)送到元朝的首都——大都。

段导读:第6自然段讲张弘范在庆贺宴上再次劝降文天祥的阴谋又失败了,只好把他押到大都。

朝统治者想利用文天祥的影响12来笼?络人心,借以缓和各地人民抗元斗争的形势。[句导读:一针见血地指出元朝统治者劝降文天祥的真正目的。]他们费尽心机找来说〔shuì〕客?,以高官厚禄(lù)为诱饵(ěr)继续劝降。但在文天祥的凛然正气面前,他们都哑口无言,最后灰溜溜地走了。[句导读:“灰溜溜”是对说客的神态描写,从说客的神态中,我们可以想象出文天祥的坚定意志、凛然正气。]

段导读:第7自然段写元朝统治者利用各种方法对文天祥进行劝降活动,都失败了。

朝统治者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他们给文天祥戴上13满身的刑(xínɡ)具,把他关押在一间阴冷的囚(qiú)室中,企图使他屈服。但是,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金石之性,要终愈硬,性可改耶(yé)?”[⑨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呢?]三年牢狱生活的折磨,始终没能使文天祥屈服。元朝统治者见文天祥软硬不吃,又听说不少地方有营救文天祥的举动,恐日久生变,决定要杀他。141283年1月8日,元朝皇帝试图作最后的努力,亲自劝降,文天祥说:“我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宋朝亡了,我只有死,一死之外,无可为者。”[⑩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什么?]第二天,文天祥就被元朝统治者杀害了。

段导读:第8自然段讲文天祥面对敌人的威逼毫不屈服,最后被元朝统治者杀害。

第二部分(第3~8自然段):讲文天祥组织义军进行抗元斗争,被俘后面对敌人的种种威逼利诱毫不妥协,宁死不屈,最后被元朝统治者杀害。

11

⑧从“无比蔑视”“坚定”可以看出文天祥甘愿为国牺牲,表现了他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忠心为国的高贵品质。

?笼,这里作动词,读lǒnɡ。

12

?说客:替别人做劝说工作的人(含贬义)。

13

⑨金属和石头的本性就是一直坚硬。文天祥把自己比作金石,表明了自己永远不会变节、不会屈服的态度。

14

⑩可以看出文天祥是一位有着铮铮铁骨的民族英雄。他面对三年牢狱的折磨,面对沉重的刑具,面对死亡的威胁,表现出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与凛然正气。他坚守节操,忠肝义胆;威武不屈,富贵不移。不被威逼利诱所屈服,对国家忠贞不二。

15 天祥离世已经七百多年了,但是他的浩然正气,却千秋常在。[结尾这句话起什么作用?]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讲文天祥的浩然正气直到今天还被人们称颂。

15重点句解析:这一句总结全文,对文天祥作了概括式的评价。表明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的人。也照应了开头诗句的意思。

1.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脍炙人口、铿锵、炽热、效法、大义凛然、花言巧语”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文天祥的资料;生字词卡片;重点语句投影。

一导入

同学们,从古至今,我们国家出现了不少民族英雄,他们身上表现出了一种不屈从于外来强权的民族精神。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流传千古,你知道他是谁吗?(文天祥。)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课文来进一步了解文天祥。(出示文天祥的资料、图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

2.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的词语。

脍炙人口: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其他事物受到人们的广为称赞和传颂。脍,本义是指切细切薄的肉。炙,烤熟的肉。

惊慌失措:因害怕而感到慌张。

效法:照别人的做法去做。

骁勇善战:十分勇猛,善于作战。

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亮而有节奏。

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生气。

大义凛然:指十分严肃、可敬的样子。

花言巧语:指敌人那虚假而动听的话。

浩然正气:正大刚直的精神。

3.整体把握课文:

通过读课文,你对文天祥有哪些了解?

文天祥是一个具有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的人。(第1自然段)

文天祥在父亲的教育与影响下,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爱国青年。(第2自然段) 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际,举兵抗元,最终失败。(第3、4自然段)

文天祥拒绝劝降,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第5~8自然段)

文天祥的浩然正气千秋常在,鼓舞着无数仁人志士。(第9自然段)

三抓住重点内容,感受人物品质

1.你觉得文天祥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找出文中对他的评价吗?默读课文,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阐述。

汇报、交流:围绕“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来抓重点语句感受。

2.学习第3自然段。

抓住文天祥的语言体会:

文天祥郑重地说:“国家有难,却没人来解救,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今天我组织勤王军,就是想为天下人做个抗击元军、不怕牺牲的榜样,希望各地官民效法,共同保卫国家。”

体现出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际,为国分忧,以实际行动抗击元军,保卫国家的精神品质。

出示课文第二幅图,文天祥站在战车上,对那些产生悲观情绪的人郑重地说——(出示文

天祥的话,朗读)

3.学习第5自然段。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抓住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引导学生体会:在张弘范让他给坚持斗争的南宋爱国将领写劝降信的情况下,他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

这句诗的意思是: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

光照青史吧!表明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妥协,不会投降,也表现了他的英雄气概与高风亮节。

朗读这句诗。

4.学习第6自然段。

通过文天祥的语言感受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面对这些花言巧语,文天祥无比蔑视,他坚定地回答:“国家虽亡,也不能有二心;为国牺牲的目的也决不在于留名!”

这是文天祥对张弘范劝降的回答,是说自己的国家虽亡,也决不会投靠大元;自己宁愿牺

牲不是为了青史留名,而是以此激励后人的爱国精神,表现出文天祥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

忠心为国的高贵品质。

朗读时读出无比轻蔑的语气。

5.指名读第8自然段。

抓住他说的两句话:

“金石之性,要终愈硬,性可改耶?”

“我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宋朝亡了,我只有死,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引导学生体会文天祥面对三年牢狱的折磨,面对沉重的刑具,面对死亡的威胁,决不妥协

的精神,进而领悟文天祥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与凛然正气。

朗读。

看图:出示课文第三幅插图,教师引读第8自然段。

6.总结。

同学们,这篇课文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文天祥的爱国精神的?(通过具体事例组织勤王军、多次严词拒绝劝降、为国捐躯来感受。)

文章的第1自然段与最后一自然段和中间部分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认识到:概括—具体—总结。

四拓展

1.你知道文天祥还写过哪些作品吗?介绍给同学。

2.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著名的民族英雄?课下搜集相关资料,举办一个汇报交流会。

1.学生默读课文,讨论怎样的人才称得上是民族英雄,借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教师和学生交流文天祥的资料,了解历史背景,共同了解和学习文天祥炽热的爱国情怀。

3.本课是略读课文,在内容上不好把握,所以只能抓重点来讲。这样学生学起来也不会太吃力。

1.给加点的汉字加拼音。

脍.炙人口(kuài) 日趋.腐朽(qū) 铿锵

..有力(kēnɡqiānɡ)

押.送(yā) 囚.室(qiú) 说.客(shuì)

2.比一比,组词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课下查找资料,了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出处,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

4.你觉得文天祥这么做值得吗?

文天祥(1236~1283) 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著有《文山全集》《文山乐府》,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名(状元),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他后期的诗词,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1283年1月9日(农历十二月九日)在柴市慷慨就义。文天祥在狱中写作了大量诗词,《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作品已成为千古绝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南安军文天祥教案精心整理

南安军 宋代: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译文 梅花岭上的南北路口,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 越过梅岭谁与我同路,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山河将存在万古千秋,城郭却哲时落入敌手。 饿死家乡是我的愿望,梦里采蔽在首阳山头。 注释 梅花南北路:大庾岭上多植梅花,故名梅岭,南为广东南雄县,北为江西大庾县。 采薇:商末孤竹君之子伯突、叔齐,当周武王伐纣时,二人扣马而谏,商亡,逃入首阳山,誓不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 鉴赏 一二两句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 颔联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这两句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而两“出”字和两“归”字的重复对照,更使得声情激荡起来。 颈联两句承首联抒写悲愤。上句化用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名句。而说“山河千古在”,意思是说,宋朝的山何是永远存在的,不会被元朝永远占领,言外之意是宋朝还会复兴,山河有重光之日。下句是化用丁令威化鹤歌中“城郭犹是人民非”句意,是说“城郭之非”只是暂时的,也就是说,宋朝人民还要继续反杭,继续斗争,广大的城池不会被元朝永远占据。这两句对仗整饰,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感情和自信心。 最后两句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他出之以言,继之山行,于是开始绝食,意欲死在家乡。而在绝食第五天时,即已行过庐陵,没有能死在家乡。又过了三天,在监护人的强迫下,只好开始进食。诗中用伯夷、叔齐指责周武王代商为“以暴易暴”,因而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以至饿死的故事(见《史记?伯夷列传》),表示了蓄不投降的决心。“饿死真吾事”,说得斩钉截铁,大义察然,而且有实际行动,不是徒托空言,感人肺腑。 这首诗化用社甫诗句,抒写自己的胸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民族正气。这首诗逐层递进,声情激荡,不假雕饰,而自见功力。作者对杜甫的诗用力甚深,其风格亦颇相近,即于质朴之中见深厚之性情,可以说是用血和泪写成的作品。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教案:文天祥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教案:文天祥 1.指导学生认识脍、趋、俘、铿、锵、押、.刑、囚8个生字。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3.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詹天佑》一课,被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事迹所感动。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杰出人物,他就是我国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板书课题,图片) 二、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生字词,并自己读一读。 2、师出示生字词。(让学生个人读,全班读。) 3、请大家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事?(文天祥所处的时代,是蒙古族向南宋发动进攻和南宋政权日趋腐朽的时代。蒙古汗国改称大元,并在之后的四年中,

大举南侵,先后攻陷了南宋许多地方。南宋的许多文官武将贪生怕死,不是弃城逃跑,就是不战而降。一时间,朝廷内外惊慌失措。) 4、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天祥是怎样做的呢?请大家划出来。(生读:在这危机时刻------抗元斗争之中。)师板书:变卖家产作军饷 征集义兵抗元 5、然而,(师读第四自然段)文天祥不幸被俘了。被俘后,他是怎样面对大元朝的威迫利诱的?(分组或叫人读5至8自然段) 6、面对大元朝的威迫利诱,文天祥是怎样做的?能用一个词概括吗?(生:宁死不屈)师板书:被俘后宁死不屈 7、交流:你觉得文天祥是个怎么样的人?结合课文说一说。(生:爱国、不贪生怕死、不贪图富贵、为民着想------) 8、但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却被元朝统治者杀害了!真可惜!不过,他的浩然正气,却千秋常在。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板书:浩然正气,千秋常在 三、感悟本文的写作特点,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四、巩固练习

《文天祥》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认识“脍、趋、俘、铿、锵、押、刑、囚”8个生字,理解“脍炙人口、铿锵、押送、刑具、囚室、炽热、日趋、效法、骁勇善战、大义凛然、花言巧语”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热情和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崇高的民族气节。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朗读感悟、引导体会。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查阅文天祥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从古至今,我们国家出现了不少民族英雄,他们身上表现一种不屈于外来强权的民族精神。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流传千古,你知道他是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课文,进一步了解文天祥。 二、新课: 1.学习生字词: ①师读课文,故意读错部分字音,让学生仔细听并订正。 脍(kuài huì)炙铿锵(qiāng jiāng)蒙(měng méng)古日趋(qùqū) ②读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脍炙人口、日趋腐朽、被俘、铿锵、关押、刑具、囚室 ⑴同桌中一个说词语意思,另一个说词语,互查互记。 ⑵这些词中,你认为哪个最不好记,你有什么好方法,提示给同学。 2.自由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 通过读课文,你对文天祥有哪些了解?(试着分段,填空) 文天祥是()的人(第1自然段) 文天祥是在父亲的教育与影响下,成为一个()的爱国青年。(第2自然段)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际,举兵抗元,()(第3、4自然段) 文天祥拒绝劝降,()(5—8自然段) 文天祥的浩然正气千秋常在,鼓舞着()(第9自然段) 3.抓住重点内容,感受人物品质。 你觉得文天祥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找出文中对他的评价吗?默读课文,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阐述。 汇报、交流:围绕“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来抓重点语句感受。 (1)第3自然段 抓文天祥的语言: 文天祥郑重地说:“国家有难,却没人来解救,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今天我组织勤王军,就是想为天下人做个抗击元军、不怕牺牲的榜样,希望各地官民效法,共同保卫国家。”体现出在国家危难之际,为国担忧,以实际行动抗击元军,保卫国家。 看图激情。看这幅图,文天祥站在战车上,对那些产生悲观情绪的人郑重地说:——(出

《文天祥》教案

《文天祥》名师教案 深度解教材 本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斗争的事迹,表现了他的英雄气概和高风亮节,讴歌了他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编排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通过文天祥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本文按照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六年级的学生对文章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可以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快速默读,讨论交流课文的脉络。由于故事距离学生生活的时代比较久远,所以要补充一些宋元时期的历史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文天祥的精神品质。 知识与能力 1.会认“脍、趋、俘、铿、锵、押、刑、囚”,理解“脍炙人口、大义凛然、浩然正气”等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突破重难点 重点:通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崇高的民族气节。 突破方法:朗读是学生走近文本的最好方法,通过朗读和标注知道文章分五个部分叙述文天祥的斗争、正义的一生,抓住重点词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文天祥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热情和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难点: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突破方法:在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从写作方法的角度,分析哪些段落和事例表现文天祥的精神品质,从而体会到作者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是利用具体的事例来实现的,进而学以致用,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法与学法推荐 教法:采用朗读法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采用讨论法互助合作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采用课件演示法,展示文天祥的生平资料。 学法:先利用朗读然后用快速默读的方法,分析文章脉络,然后联系文天祥的历史资料了解文天祥的精神品质;抓住重点字词,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进而体会文章的主题。 师生齐准备 教师:文天祥资料及图片、生字词、讨论提纲。 学生:搜集文天祥的历史资料。 课时巧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趣引思。 导入法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詹天佑》一课,我们被詹天佑的爱国思想所感动,今天我们认识一位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板书课题)导入法二:1.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岳飞吗?谁了解他的事迹呢? 2.教师明确并导入:他是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在南宋的抗金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南宋的另一位反抗外族侵略的民族英雄。(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刚刚学过的课文,利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利用学生熟知的人物岳飞,自然导入到对新课的学习中,激发同学们阅读的热情。 二、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学生自由读课文,疏通字词,思考:课文讲了文天祥的哪些事? 阅读提示:(1)利用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词。 (2)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边看边总结。 (3)可以边看边标注,再用连接段意法总结主要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质疑问难。 3.班内讨论收获。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8 文天祥|语文S版 (4)

18、文天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脍、趋、俘、铿、锵、押、刑、囚”8个生字,理解“脍炙人口、铿锵、押送、刑具、囚室、炽热、日趋、效法、骁勇善战、大义凛然、花言巧语”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3、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崇高的民族气节。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从古至今,我们国家出现了不少民族英雄,他们身上表现一种不屈于外来强权的民族精神。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流传千古,你知道他是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课文,进一步了解文天祥。 二、预习导学。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自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给下列划线生字注音,并朗读。

脍炙人口()日趋腐朽()被俘()铿锵() 关押()刑具()囚室() 2、联系上下文解决词语。 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 效法:找比人的做法去做。 骁勇善战:十分勇猛,善于作战。 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亮而有节奏。 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 大义凛然:指十分严肃,可敬的样子。 3、知识链接:文天祥《过零丁洋》以及译文。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文天祥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争停止已经过了四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身世遭遇好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说说你对文天祥有那些了解? 四、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文天祥《南安军》教案

文天祥《南安军》教案 一、导入新课 文天祥数年坚持抗元斗争,终于无力回天,他不得不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被俘后,他自杀未成,只能随元军北行。梅岭依旧,身边却没有战友陪伴,只剩下元军的脚步,何等孤独!家乡近在眼前,成为囚徒而归故里,还不如不归!山河依旧,城郭沦丧,一切都无可挽回。他决心绝食,死在家乡,好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宁静和安慰,诗人以高亢的诗篇,唱出了他的爱国之志,唱出了他的“一片丹心”。 二、学习目标 1、复习有关文天祥的文学常识; 2、积累文言词汇; 3、结合写作背景,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4、学习诗人强烈的爱国感情,凛然的民族正气; 5、背诵、默写诗歌。 三、师生探究 1、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爱国诗人。20岁中进士第一名,官至刑部郎官,1275年被任命为右丞相,派往元营谈判,遭扣留。后脱险,到福建坚持抗元。1278年,文天祥兵败被俘。他被元军一路押解北行,于1279年5月4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时写下此诗。本诗选自《文天祥诗集校笺》 2、写作背景 帝昺(bǐng)祥兴二年(1279年),南宋最后一个据点厓山被元军攻陷,南宋朝庭灭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于五月四日出大庚yú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时写此诗。 3、朗读诗歌 南安/军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4、字词注释 【1】南安军:诗人被俘押解北上,途经家乡江西南安军,曾绝食。 【2】梅花南北路:大庾岭上多植梅花,故名梅岭,南为广东南雄县,北为江西庾县。 【3】采薇: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当周武王伐纣时,二人扣马而谏,商亡,逃入首阳山,誓不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 5、翻译诗歌 梅花岭上的南北路口,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 越过梅岭谁与我同路,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山河将存在万古千秋,城郭却哲时落入敌手。 饿死家乡是我的愿望,梦里采蔽在首阳山头。 6、分析诗歌 首联:风雨梅花,心情沉重。颔联:自我反问,行程孤单。 1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本文的关于作者,作品的文学知识。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过程和方法目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品味鉴赏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挚诚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 2、熟读并背诵诗作。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简介写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学生听读范读录音,强调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 五、教师进行适当的朗读提示。 六、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感知诗文主要内容。 七、指名个别学生朗读,师生对其朗读进行适当点评。 八、学生齐读诗作,增强对诗歌内容的感知。 九组织学生结合课本注释,逐句阅读理解诗作,引导、帮助学生说说诗文的大意。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明确: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 参考译文:我这一生辛辛苦苦,靠着精通一种经书,并通过考试才进入了政界,可是却在兵荒马乱中渡过了四个年头。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确:“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参考译文: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敌人践踏得支离破碎,象被狂风吹散的柳絮一样;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象被风吹雨打的浮萍一样浮沉不定。

过零丁洋文天祥教案

过零丁洋文天祥教案 过零丁洋文天祥教案 引导语:《过零丁洋》这首诗是文天祥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人生壮歌,因此,它慷慨悲壮、气吞山歌。纵观历史长河,英雄辈出,你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吗?下文是有关这首诗的教学优秀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结合资料理解诗歌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气节。 2重点难点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感受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坚定的高尚情操。 2、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以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自由》导入。 活动2【活动】作者、背景简介 文天祥,南宋诗人。 (课件展示)

《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教别人背叛父母吗” 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这首诗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张弘范读后深受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 活动3【活动】初读诗歌 朗读、诗译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歌 (1、正音,2、押韵,3、韵脚“经”、“星”、“萍”、“丁”、“青”,4、节奏223,七言律师的特点) 师:同学们是否能读懂这首诗呢( 关键字词的解释) 起一经:四周星:寥落:荒凉冷落。指战争造成的残破景象。惶恐:惊慌恐惧。汗青:指史册。 师:你们是如何翻译的呢?老师给大家一些建议:(课件展示。) 1.正确释字,诗意扩充。 2.语言凝练、尽量押韵。 师:请看老师给大家的示例。(课件展示。)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起兵抗元战火频繁四年未尽。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文天祥《南安军》教案

《南安军》教案 一、导入新课 文天祥数年坚持抗元斗争,终于无力回天,他不得不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被俘后,他自杀未成,只能随元军北行。梅岭依旧,身边却没有战友陪伴,只剩下元军的脚步,何等孤独!家乡近在眼前,成为囚徒而归故里,还不如不归!山河依旧,城郭沦丧,一切都无可挽回。他决心绝食,死在家乡,好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宁静和安慰,诗人以高亢的诗篇,唱出了他的爱国之志,唱出了他的“一片丹心”。 二、学习目标 1、复习有关文天祥的文学常识; 2、积累文言词汇; 3、结合写作背景,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4、学习诗人强烈的爱国感情,凛然的民族正气; 5、背诵、默写诗歌。 三、师生探究 1、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爱国诗人。20岁中进士第一名,官至刑部郎官,1275年被任命为右丞相,派往元营谈判,遭扣留。后脱险,到福建坚持抗元。1278年,文天祥兵败被俘。他被元军一路押解北行,于1279年5月4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时写下此诗。本诗选自《文天祥诗集校笺》 2、写作背景 帝昺(bǐng)祥兴二年(1279年),南宋最后一个据点厓山被元军攻陷,南宋朝庭灭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于五月四日出大庚yú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时写此诗。 3、朗读诗歌 南安/军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4、字词注释 【1】南安军:诗人被俘押解北上,途经家乡江西南安军,曾绝食。 【2】梅花南北路:大庾岭上多植梅花,故名梅岭,南为广东南雄县,北为江西庾县。 【3】采薇: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当周武王伐纣时,二人扣马而谏,商亡,逃入首阳山,誓不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 5、翻译诗歌 梅花岭上的南北路口,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 越过梅岭谁与我同路,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山河将存在万古千秋,城郭却哲时落入敌手。 饿死家乡是我的愿望,梦里采蔽在首阳山头。 6、分析诗歌 首联:风雨梅花,心情沉重。颔联:自我反问,行程孤单。

【K12学习】六年级语文上18文天祥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18文天祥教案 教学 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读准它们的字音,区分它们的字形。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天祥的爱国热情和坚贞不屈的英勇气概。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重点 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天祥的爱国热情和坚贞不屈的英勇气概。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 课时一课时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①这两句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脍炙人口的诗句,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这正是他那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的真实写照。 段导读:第1自然段赞扬了文天祥崇高的爱国精神。

􀀌文天祥所处的时代,是蒙古贵族向南宋发动进攻和南宋政权日趋腐朽的时代。父亲的教育和影响,在文天祥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种下了爱国的种子。[②“深深地”一词说明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 段导读:第2自然段讲文天祥受时代和父亲教育的影响,成为一名爱国青年。 部分:由文天祥脍炙人口的诗句引入课文,概括介绍文天祥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他产生爱国热情的原因。 􀀍1271年,蒙古汗?国改称大元,并在之后的四年中,大举南侵,先后攻陷了南宋许多地方。南宋的许多文官武将贪生怕死,不是弃城逃跑,就是不战而降。一时间,朝廷内外惊慌失措?。[句导读:写出了当时政治形势的危急——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在这危急时刻,在江西赣州做地方官的文天祥,变卖了自己的家产作为军饷,征集义兵组成勤王军,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元斗争之中。[③文天祥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他的起兵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他们悲观地认为元军来势凶猛,文天祥带的兵都是临时招募来的,这不是赶着羊群去和老虎斗,白白送死吗?文天祥郑重地说:“国家有难,却没人来解救,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今天我组织勤王军,就是想为天下人做个抗击元军、不怕牺牲的榜样,希望各地官民效法,共同保卫国家。”[④从这句

18 文天祥

六年级上期第四单元十八课文天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脍、趋、俘、铿、锵、押、刑、囚”8个生字,理解“脍炙人口、铿锵、押送、刑具、囚室、炽热、日趋、效法、骁勇善战、大义凛然、花言巧语”等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崇高的民族气节。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查阅文天祥的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从古至今,我们国家出现了不少民族英雄,他们身上表现一种不屈于外来强权的民族精神。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诗句(课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流传千古,你知道他是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课文,进一步了解文天祥。(出示文天祥图) 2、学生活动:同学们发言,谈谈自己认识的文天祥,交流自己课前所搜集的资料。 3、课件出示文天祥简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让学生个人读,全班读。) 3、整体把握课文: A、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B、通过读课文,想想: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事? (文天祥所处的时代,是蒙古族向南宋发动进攻和南宋政权日趋腐朽的时代。蒙古汗国改称大元,并在之后的四年中,大举南侵,先后攻陷了南宋许多地方。南宋的许多文官武将贪生怕死,不是弃城逃跑,就是不战而降。一时间,朝廷内外惊慌失措。) C、你对文天祥有哪些了解?(分段)(课件) 文天祥是一个具有炽热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的人(第1自然段) 文天祥是在父亲的教育与影响下,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爱国青年。(第2自然段)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际,举兵抗元,最终失败。(第3、4自然段) 文天祥拒绝劝降,为国捐躯,视死如归。(5—8自然段) 文天祥的浩然正气千秋长在,鼓舞着无数仁人志士。(第9自然段) 三、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感悟理解 1、写人要通过人物的什么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本课是通过什么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语言具

六年级语文上18文天祥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18文天祥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教学 要求 .学习本课的生字,读准它们的字音,区分它们的字形。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天祥的爱国热情和坚贞不屈的英勇气概。 3.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重点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天祥的爱国热情和坚贞不屈的英勇气概。 2.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 课时 一课时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①这两句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脍炙人口的诗句,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这正是他那炽热的爱

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❶的真实写照。 段导读:第1自然段赞扬了文天祥崇高的爱国精神。 􀀌文天祥所处的时代,是蒙古贵族向南宋发动进攻和南宋政权日趋腐朽的时代。父亲的教育和影响,在文天祥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种下了爱国的种子。[②“深深地”一词说明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 段导读:第2自然段讲文天祥受时代和父亲教育的影响,成为一名爱国青年。 第一部分:由文天祥脍炙人口的诗句引入课文,概括介绍文天祥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他产生爱国热情的原因。 􀀍1271年,蒙古汗❷国改称大元,并在之后的四年中,大举南侵,先后攻陷了南宋许多地方。南宋的许多文官武将贪生怕死,不是弃城逃跑,就是不战而降。一时间,朝廷内外惊慌失措❸。[句导读:写出了当时政治形势的危急——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在这危急时刻,在江西赣州做地方官的文天祥,变卖了自己的家产作为军饷,征集义兵组成勤王军,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元斗争之中。[③文天祥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他的起兵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他们悲观地认为元军来势凶猛,文天祥带的兵都是临时招募来的,这不是赶着羊群去和老虎斗,白白送死吗?文天祥郑重地说:“国家有难,却没人来解救,这是多么令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卞毓方(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卞毓方(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卞毓方 一、作者: 卞(bian)毓(yù)方,当代作家,记者。 二、人物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吉安市)。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三、词语: 怦(pēng)然凛(lǐn)凛而去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独柱擎(qíng)天煌煌(huáng)笔墨云愁雾惨颠簸(bǒ)黄钟大吕舍身取义刀光剑影戕(qiāng)灭衢(qú)州迫不及待葵藿(huò)秽(huì)土精神侏儒摇唇鼓舌聒(guō)噪不已戟(jǐ)指厚脸昧心李煜(yù)辚辚(lín)绝尘一代枭(xiāo)雄趾高气扬衣单形瘦雍(yōng)容戏谑(xuè)恼羞成怒撒手锏(jiǎn)箴言(zhēn)缧绁(léixiè)孛(bèi或bó)罗乱髭(zī)倒竖拽(zhuài)博学宏词科诘(jié)难歇斯底里黔(qián)驴技穷孤注一掷奸佞(nìng)攘(rǎng)袂(mèi)心旌(jīng)嵇(jī)绍祖逖(tì)颜杲(gǎo)卿擦拭笔走龙蛇摧枯拉朽 ※补充词解:

怦然:形容心跳的样子。 凛凛:严肃,严厉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比喻竭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独柱擎天:比喻独力支撑起大局。 煌煌:明亮。 舍身取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刀光剑影:形容激烈的厮杀、搏斗。 秽土:肮脏的土。 精神侏儒:指精神上苍白、猥琐的人。 戟指:直指的意思。 绝尘:完全没有了尘土,形容走远了。 一代枭雄:某个时代中强横而有野心的人物(或智勇杰出的人物;或魁首) 雍容:文雅大方、从容不迫的样子。 撒手锏:指旧小说中厮杀时出其不意地用锏投掷敌手的招数,比喻最关键的时刻使出最拿手的招数。 箴言:劝诫的话。 诘难:追问,责难。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黔(qián)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了。 孤注一掷:比喻在危急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

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过零丁洋》教案

(封面) 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过零丁洋》教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过零丁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结合资料理解诗歌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气节。 3.理解课后两组诗句的意思。 4.认识一个生字,学会两个生字。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感受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坚定的高尚情操。 2、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1、查阅有关文天祥的资料。 文天祥生平简介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即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今杭州)应试。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简介写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学生听读范读录音,强调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 五、教师进行适当的朗读提示。 六、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感知诗文主要内容。 七、指名个别学生朗读,师生对其朗读进行适当点评。 八、学生齐读诗作,增强对诗歌内容的感知。 九、组织学生结合课本注释,逐句阅读理解诗作,引导、帮助学生说说诗文的大意。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过零丁洋文天祥教案

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 同学们,上课! 历史上有很多爱国名将,用诗词写出了自己的拳拳爱国之心。 比如:陆游:“王师北定中元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再比如: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何等的磅礴气势,今天读来仍然是如雷贯耳、掷地有声。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另一位爱国名将,文天祥,他的一首词《过零丁洋》一直为后世广为传颂,他的爱国情怀也激励着后人。——板书:过零丁洋文天祥 文天祥,南宋爱国诗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末,全力抗敌,兵败被俘,始终不屈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容就义。 “过零丁洋”就是路过零丁洋。文天祥此时被元军俘获,是作为俘虏押解路过零丁洋的。元军派人请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一挥而就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以诗明志,表明自己的心迹。 朗读: 1、学生自读,标画不会字音。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字音。 遭逢、干戈、寥落、破碎、飘絮、惶恐 3、指名学生读。 4、教师范读。 2、学生练习读。 同学们,我们读着课文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这首七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哪两件大事? (2)颔联的上下句有何联系?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颈联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小组讨论,每小组同学可以选择两个问题来讨论,每组同学都要发表意见,给大家5分钟时间,开始吧! 好,同学们,讨论好了吗?(好了)哪一组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诗的首联,然后说说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那两件大事?(找两个同学) “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 干戈寥落: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寥落,荒凉冷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四周星:即四周年,文天祥于1275年起兵抗元至1278年被俘,前后共四年。(说译文) 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步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已度过四年。——板书:首联-回顾一生 哪组同学来说说颔联的上下句有何联系?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找两名同学)

文天祥

《正气歌》教案 目标: 1、了解文天祥的有关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读诵《正气歌》。 3、了解人体身心合一、互相影响的道理,从而重视身心的修养问题。 一、导语:两千多年前,西汉大文学家枚乘写了一篇赋,名叫《七发》。讲的是楚太子因长期安居深宫、纵欲享乐而导致精神萎靡、郁郁不欢、卧病不起,有一位吴国的客人前往探病,通过音乐、饮食、车马(相当于开宝马、奔驰兜风)、宴游(相当于四处游玩和摆设酒宴)、打猎、观涛(相当于看钱塘江潮)以及推荐有识之士,说了七件事来启发楚太子(《七发》之名即由此而来),最后以“要言妙道”的吸引力使楚太子重新振作,一下子病就好了。有人认为《七发》的主要内容是假托楚太子与吴国客人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论述人生的至高哲理。还有人这是中国最早有关心理治疗的文字记载。我曾经翻过一本书,是一个台湾人写的,里面说,他小的时候,老人告诉他,害怕的时候就背文天祥的《正气歌》,就会不怕了。真的吗?诗歌文章竟然能治病?中考过后,一个学生讲他没来由的害怕,也不是有病,问我怎么办。我就推荐他读《正气歌》。过了一阵子问他,果真不害怕了。也许好的诗文承载着良性信息,可以通过改变人的内部程序——思想,从而医治人的显示屏——人的身心。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正气歌》。 二、介绍文天祥:先问学生对文天祥知道多少,再由教师补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南宋后期杰出的民族英雄[1],军事家,爱国诗人和政治家。汉族,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著作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名(状元),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他晚年的诗词,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1283年1月9日(农历十二月九日)在北京菜市口慷慨就义,年仅四十七岁。文天祥在狱中写作大量诗词,《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作品已成为千古绝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生平概况等较详细资料见https://www.360docs.net/doc/c04305107.html,/view/5927.htm 三、介绍本诗前面的序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8文天祥课文原文素材语文S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8文天祥课文原文素材语文S版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脍炙(kuàizhì)人口的诗句,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这正是他那炽(chì)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的真实写照。 文天祥所处的时代,是蒙古贵族向南宋发动进攻和南宋政权日趋(qū)腐朽的时代。父亲的教育和影响,在文天祥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种下了爱国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 1271年,蒙古汗国改称大元,并在之后的四年中,大举南侵,先后攻陷了南宋许多地方。南宋的许多文官武将贪生怕死,不是弃城逃跑,就是不战而降。—时间,朝廷内外惊慌失措。在这危急时刻,在江西赣(gàn)州做地方官的文天样,变卖了自己的家产作为军饷(xiǎng),征集义兵组成勤王军,投人到轰轰烈烈的抗元斗争之中。但是,他的起兵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他们悲观地认为元军来势凶猛,文大祥带的兵都是临时招募来的,这不是赶着羊群去和老虎斗,白白送死吗?文天祥郑重地说:“国家有难,却没人来解救,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今天我组织勤王军,就是想为天下人做个抗击元军、不怕牺牲的榜样,希望各地官民效法,共同保卫国家。”果然,许多军民闻风而起,有的来投奔文天祥,有的则在各地起兵,互为声援,抗击元军的力量—时声势大增。 然而,勤王军尽管士气旺盛,却缺乏训练和作战经验,与骁(xiāo)勇善战的元军相比,战斗力相差甚远;再加上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抗元斗争头败了。 1278年.文天祥不幸被俘(fú)。被俘时,他服下冰片,想以死报国,然而却未如愿。投降元军的张弘范前来劝降,文天样严词拒绝道:“只求一死,别无他言!”张弘范又让他给坚持斗争的南宋爱国将领写劝降信,他却以《过零丁洋》一诗作为答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是这诗中铿锵(kēngqiāng)有力的诗句,体现了文天祥慷慨激昂、大义凛然的气魄,也表达了他宁死不屈的坚强意志。这首诗是决心书,又是宣战书,它告诉人们:文天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妥协,不会投降! 1279年12月,南宋灭亡了。张弘范洋洋得意,在庆贺宴上劝文天祥:“国家已经亡了,忠孝之事你已经尽到了。只要你像对宋朝那样对待大元,大元的宰相照样由你当。”又说:“宋朝已经亡了,你再慷慨殉(xùn)国,有谁来给你写书立传呢?”面对这些花言巧语,文天样无比蔑视,他坚定地问答:“国家虽亡,也不能有二心;为国牺牲的目的也决不在于留名!”张弘范劝降的阴谋破灭了,只好把文天祥押(yā)送到元朝的首都——大都。 元朝统治者想利用文天样的影响来笼络人心,借以缓和各地人民抗元斗争的形势。他们费尽心机找来说[shuì]客,以高官厚禄(lù)为诱饵(ěr)继续劝降。但在文天样的凛然正气面前,他们都哑口无言,最后灰溜溜地走了。 元朝统治者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他们给文天祥戴上满身的刑(xíng)具,关押在一间阴冷的囚(qiú)室中,企图使他屈服。但是,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金石之性,要终愈硬,性可改耶(yē)?”三年牢狱生活的折磨,始终没能使文天祥屈服。元朝统治者见文天祥软硬不吃,又听说不少地方有营救文天祥的举动,恐日久生变,决定要杀他。1283年1月8日,元朝皇帝试图作最后的努力,亲自劝降,文天祥说:“我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宋朝亡了,我只有死,一死之外,无可为者”。第二天,文天祥就被元朝统治者杀害了。 文天祥离开我们已经七百多年了,但是他的浩然正气,却千秋常在。

(完整版)《指南录后序》优秀教案

《指南录后序》教案 【学情分析】 本文属于必修三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的第一版块“烈士的抉择”中的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对文天祥其人其事已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具备初步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因此,本教学设计主要通过问题探讨的方式,来体会文天祥在作出选择时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为……所”等基本句式。 2、研习文本,培养鉴赏语段的能力。 3、体会文天祥的爱国情怀,涵养自身的浩然正气和高尚的精神。 【重点难点】 1、通过诵读、研讨课文感受文天祥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 2、归纳整理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北京文天祥祠联:南宋状元宰相;西江孝子忠臣。 在初中曾学过文天祥的一首七言律诗《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蓼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的诗歌,特别是他后期的诗歌,大多是叙述他抗元的战斗经历和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今天我们要讲读的这篇课文就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写的一篇序言。 二、知人论世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自号文山。他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南宋末年的爱国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宋理宗时曾被选拔为进士第一名,任官不到两月即与权贵作尖锐的斗争,屡遭弹劾仍坚持正义。德佑元年,国事危急,文天祥以全部家产充军费,组织武装力量。次年元军大举南下,这时文天祥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议和,他不辱国体,慷慨陈辞,触怒元方丞相伯颜,被扣,解送北方;至镇江逃脱,历尽艰险,才得南归。端宗赵昰派遣他与南下元军作战,(1278年)兵败被俘,被押到大都(今北京)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辞拒绝。右丞相,汉奸邓光荐劝其降元,亦遭唾骂。文天祥历尽折磨而志不屈,于1283年就义,年仅47岁。 文天祥的诗文,自奉使被执以后,内容多与时事有密切的关系,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南宋军民抗击元军的历史画卷。他的那些表现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的作品,如《扬子江》《过零丁洋》《指南录后序》等,不但在宋末文坛上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在我国文学史上永远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 三、初步感知 1、解题:书序一般写什么?为什么以《指南录》为名?又为什么称为“后序”? 明确:本文是一篇序跋文章,作者通过对自身出使元营、逃归永嘉的历程的记叙,扼要地叙述了诗作产生的背景,同时也简要说明了诗集编辑的体例和目的,作序的时间和诗集命名,是一篇典范的书序;但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叙事散文。写作上的特点是记叙中兼用了抒情和议论。 《指南录》是文天祥自己编的一部诗集,共四卷。指南:向着南方。录: 是这段艰险历程的记载。其用意就像他在一首诗里所写的那样: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序:写在作品正文前面的文章,“后序”是因为之前已经有了“自序”。 2、初读课文,根据课文采用的表达方式,给全文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记叙、抒情部分)。叙述出使元营的经过以及逃亡路上的种种磨难,抒发了九死一生的感慨。(第1——3段重在记叙,第4节以抒情为主。) 第二部分:第6~8自然段(说明部分)。说明写作情况和集结目的,并从社会君臣父子伦理来阐述自己的报国心志。 四、文本研习——熟读课文疏通阅读障碍,并补充注释。 朗读第1段 l.字词句: ①缙绅:原意是插笏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修辞上称为借代。缙,也写作“”,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带子。除——授官萃——聚集

《文天祥千秋祭》教案设计

《文天祥千秋祭》教案设计 一、作者: 卞(bian)毓(yù)方,当代作家,记者。 二、人物介绍: (1236——1283),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吉安市)。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三、: 怦(pēng)然凛(lǐn)凛而去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独柱擎(qíng)天煌煌(huáng)笔墨云愁雾惨颠簸(bǒ) 黄钟大吕舍身取义刀光剑影 (qiāng)灭衢(qú)州迫不及待葵(huò) 秽(huì)土精神儒摇唇鼓舌聒(guō)噪不已戟(jǐ)指厚脸昧心李煜(yù) (lín)绝尘一代枭(xiāo)雄趾高气扬衣单形瘦雍(yōng)容戏谑(xuè) 恼羞成怒撒手锏(jiǎn) 箴言(zhēn) (léixiè) (bèi或bó)罗乱(zī)倒竖拽(zhuài) 博学宏词科诘(jié)难歇斯底里黔 (qián)驴技穷孤注一掷奸(nìng) 攘(rǎng)袂(mèi) 心旌(jīng)(jī)绍祖 (tì) 颜(gǎo)卿擦拭笔走龙蛇摧枯拉朽 ※补充词解: 怦然:形容心跳的样子。 凛凛:严肃,严厉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比喻竭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独柱擎天:比喻独力支撑起大局。 煌煌:明亮。 舍身取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刀光剑影:形容激烈的厮杀、搏斗。 秽土:肮脏的土。 精神儒:指精神上苍白、猥琐的人。 戟指:直指的意思。 绝尘:完全没有了尘土,形容走远了。

一代枭雄:某个时代中强横而有野心的人物(或智勇杰出的人物;或魁首) 雍容:文雅大方、从容不迫的样子。 撒手锏:指旧中厮杀时出其不意地用锏投掷敌手的招数,比喻最关键的时刻使出最拿手的招数。 箴言:劝诫的话。 诘难:追问,责难。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黔(qián)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了。 孤注一掷:比喻在危急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 奸(nìng):奸邪谄媚的人。 心旌:心旗。 笔走龙蛇:比喻草书的笔势矫健生动。 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被打跨。 四、学生分段朗读。 五、研讨: 1、全文主要写了文天祥一生中哪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1279年被元兵所俘,1280年被押送至北京囚禁,在狱中写完《正气歌》。(1283年被元朝杀害) 按时间顺序。 2、括每部分的大意。 ——一、述文天祥一生的伟大意义,介绍他被俘的情景。 二、写文天祥在狱中不畏敌人的威逼利诱,表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硬骨头精神。 三、写文天祥在狱中创作《正气歌》的情景,并给予高度的评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