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威海机械原理大作业齿轮6题

哈工大威海机械原理大作业齿轮6题
哈工大威海机械原理大作业齿轮6题

大作业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齿轮传动设计(6)院系:汽车工程学院

班级:1301703

设计者:高伟

学号:130170306

设计时间:2015.5.26

一.设计题目

1.1机构运动简图

1.2机械传动系统原始参数

序号

电机转速

(r/min)

输出轴转速

(r/min)

带传动最

大传动比

滑移齿轮传动定轴齿轮传动

最大传

动比

模数

圆柱齿轮圆锥齿轮

一对齿轮

最大传动

模数

一对

齿轮

最大

传动

模数

6 745 15 21 26 ≤2.5 ≤4 2 ≤4 3 ≤4 3

二.传动比的分配计算

电动机转速n=745 r/min,输出转速n1=15 r/min,n2=21 r/min,n3=26 r/min,带传动的最大传动比为i pmax=2.5,滑移齿轮传动的最大传动比为i vmax=4,定轴齿轮传动的最大传动比为i dmax=4。根据传动系统的原始参数可知,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为:

I1=745/26 =28.6538

i2=745/21=35.47619

i3=745/15=49.66667

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由带传动、滑移齿轮传动和定轴齿轮传动三部分实现。设带传动的传动比为ipmax=2.5,滑移齿轮的传动比为i v1,i v2 ,i v3 ,定轴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为i f,则总传动比

i1=i pmax i v1i f

i2=i pmax i v2i f

i3=i pmax i v3i f

令iv3 = ivmax= 4

则可得定轴齿轮传动部分的传动比为

i f=i3/(i pmax i vmax)=4.9666667

滑移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为

i v1=i1/(i pmax i f)=2.3076886

i v2=i2/(i pmax i f)=2.8571428

设定轴齿轮传动由3对齿轮传动组成,则每对齿轮的传动比为

i d =i f(1/3)= 1.706167528≤i dmax=4

三.齿轮齿数的确定

(1)滑动齿轮传动齿数的确定

根据滑移齿轮变速传动系统中对齿轮齿数的要求,可大致选择滑动齿轮齿数:

Z5=17 Z6=40 Z7=14 Z8=40 Z9=11 Z10=44

其中5、6为标准齿轮,7、8、9、10为角度变位齿轮。齿顶高系数h a*=1,顶隙系数c*=0.25,压力角α=20°,标准中心距a=57mm;

(2)定轴齿轮传动齿数的确定

根据定轴齿轮变速传动系统中对齿轮齿数的要求,可大致选择定传动圆柱齿轮齿数:Z11=15 Z12=22 Z13=15 Z14=22

它们都为高度变位齿轮。h a*=1,c*=0.25,α=20°,a=55.5

定传动圆锥齿轮齿数:Z15=25 Z16=58

为标准齿轮,h a*=1,c*=0.25,α=20

四.滑移齿轮变速传动中每对齿轮几何尺寸及重合度的计算

(1)滑移齿轮5和齿轮6

(2)滑移齿轮7和齿轮8

(3)滑移齿轮9和齿轮10

五.定轴齿轮变速传动中每对齿轮几何尺寸及重合度的计算

(1)圆柱齿轮11与齿轮12 (齿轮13与14和齿轮11与12对应相同)

(3)圆锥齿轮15与16

六.实际输出转速

n1=n÷i pmax*(Z5/Z6)÷i f=745÷2.5*(17/40)÷4.9666667=25.5000 n2=n÷i pmax*(Z7/Z8)÷i f=745÷2.5*(14/40)÷4.9666667=21.0000 n1=n÷i pmax*(Z9/Z10)÷i f=745÷2.5*(11/44)÷4.9666667=14.9999

哈工大电工综合设计完整版

时间:2013春季学期班级:1108101学号:1110810104姓名:陈文华 11.驱动七段共阴极LED数码管的译码电路 一、设计要求: (1)输入变量A、B、C来自计数器,按顺序000~111计数。当ABC=000时,数码管全灭;以后要求依次显示H、O、P、E、F、U、L七个字母。 (2)输入变量A、B、C来自计数器,按顺序000~111计数。当ABC=000时,数码管全灭;以后要求依次显示1、1、0、8、1、0、1(或1108102、103、104)七个数字(根据自己的班级号)。 二、设计方案: 1.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案选择 (1)a.本题目要求来自计数器的变量A、B、C,所以需要一计数器,使其八进制计数。A、B、C输出还不能直接接数码显示器,需要经过一译码器,将具有特定含义的二进制代码译成对应的输出信号,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译码器的输出进行逻辑运算,接到数码管显示。 b.根据学过的知识,对于计数模块,异步集成计数器74LS90和同步集成计数器74LS161都能实现要求,本设计采用的是异步集成计数器74LS90。通过接线方式的处理就可以实现八进制计数。 c.对于译码模块,采用的是3线—8线译码器74LS138。将计数器的ABC(D在本次设计中不需要接到输入)输出接到译码器的输入,经过译码器译成对应的输出信号,这样就可以对能实现要求的信号进行逻辑运算了。 为了实现设计要求,需根据要显示的内容和输出信号来进行逻辑运算,如下: 译码输出: C B A Y0Y1Y2Y3Y4Y5Y6Y7 00001111111 00110111111 010******** 01111101111 10011110111 10111111011 11011111101 11111111110 要显示的内容: a.显示H、O、P、E、F、U、L七个字母: a b c d e f g显示字形 0000000数码管全灭 0110111H 1111110O 1100111P

哈工大机械设计大作业V带传动设计完美版

哈工大机械设计大作业V带传动设计完美版

————————————————————————————————作者:————————————————————————————————日期: ?

Harbin Instituteof Technology 机械设计大作业说明书 大作业名称:机械设计大作业 设计题目:V带传动设计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2014.10.25 哈尔滨工业大学

目录 一、大作业任务书 ........................................................................................................................... 1 二、电动机的选择 ........................................................................................................................... 1 三、确定设计功率d P ..................................................................................................................... 2 四、选择带的型号 ........................................................................................................................... 2 五、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1d d 和2d d ............................................................................................. 2 六、验算带的速度 ........................................................................................................................... 2 七、确定中心距a 和V 带基准长度d L ......................................................................................... 2 八、计算小轮包角 ........................................................................................................................... 3 九、确定V 带根数Z ........................................................................................................................ 3 十、确定初拉力0F ......................................................................................................................... 3 十一、计算作用在轴上的压力 ....................................................................................................... 4 十二、小V 带轮设计 .. (4) 1、带轮材料选择 ............................................................................................................. 4 2、带轮结构形式 . (4) 十二、参考文献 ............................................................................................................................... 6 ?

哈工大机械设计大作业轴系

HarbinI n s t i tut e o fTech n o logy 机械设计大作业说明书大作业名称:轴系设计 设计题目: 5.1.5 班级:1208105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张锋 设计时间:2014.12.03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械设计作业任务书 题目___轴系部件设计____ 设计原始数据: 方案电动机 工作功 率P/k W 电动机满 载转速n m /(r/min) 工作机的 转速n w /(r/min) 第一级 传动比 i1 轴承座 中心高 度 H/mm 最短工 作年限 工作环 境 5.1.5 3 710 80 2 170 3年3 班 室内清 洁 目录 一、选择轴的材料 (1) 二、初算轴径 (1) 三、轴承部件结构设计 (1) 3.1轴向固定方式 (2) 3.2选择滚动轴承类型 (2) 3.3键连接设计 (2) 3.4阶梯轴各部分直径确定 (2) 3.5阶梯轴各部段长度及跨距的确定 (2) 四、轴的受力分析 (3) 4.1画轴的受力简图 (3) 4.2计算支反力 (3) 4.3画弯矩图 (3) 4.4画转矩图 (5) 五、校核轴的弯扭合成强度 (5)

六、轴的安全系数校核计算………………………………………………6 七、键的强度校核 (7) 八、校核轴承寿命 (8) 九、轴上其他零件设计 (9) 十、轴承座结构设计 (9) 十一、轴承端盖(透盖).........................................................9参考文献 (10)

一、选择轴的材料 该传动机所传递的功率属于中小型功率,因此轴所承受的扭矩不大。故选45号钢,并进行调质处理。 二、初算轴径 对于转轴,按扭转强度初算直径 3min m P d C n ≥ 式中: P ————轴传递的功率,KW ; m n ————轴的转速,r/mi n; C————由许用扭转剪应力确定的系数,查各种机械设计教材或机械设计手册。 根据参考文献1表9.4查得C=118~106,取C=118, 所以, mm n P C d 6.23355 85.211833==≥ 本方案中,轴颈上有一个键槽,应将轴径增大5%,即 ????d ≥23.6×(1+5%)=24.675mm 按照GB 2822-2005的a R 20系列圆整,取d=25mm。 根据GB/T1096—2003,键的公称尺寸78?=?h b ,轮毂上键槽的尺寸 b=8m m,mm t 2.0013.3+= 三、轴承部件结构设计 由于本设计中的轴需要安装带轮、齿轮、轴承等不同的零件,并且各处受力不同,因此,设计成阶梯轴形式,共分为七段。以下是轴段的草图: 3.1及轴向固定方式 因传递功率小,齿轮减速器效率高、发热小,估计轴不会长,故轴承部件的固定方式可采用两端固定方式。因此,所涉及的轴承部件的结构型式如图2所示。然后,可按轴上零件的安装顺序,从min d 处开始设计。 3.2选择滚动轴承类型 因轴承所受轴向力很小,选用深沟球轴承,因为齿轮的线速度,齿轮转动时飞溅的润滑油不足于润滑轴承,采用油脂对轴承润滑,由于该减速器的工作环境清 洁,脂润滑,密封处轴颈的线速度较低,故滚动轴承采用毡圈密封,由于是悬臂布置所以不用轴上安置挡油板。 3.3 键连接设计 轴段⑦ 轴段⑥ 轴段⑤ 轴段④ 轴段③ 轴段② 轴段① L1 L2 L3 图1

哈工大电工设计报告参考答案 2

2012秋季学期《电工技术I》大作业 (1108101~104) 班级: 1108103 学号: 姓名: 成绩:

继电接触器和可编程控制器综合设计题目 有一运料小车在A、B两地来回运行,其中A地为装料处,设有限位开关ST1,每次装料时间为30s;B地为卸料处,设有限位开关ST2,每次卸料时间为20s。 小车运行控制分手控操作和自控操作。 控制要求: (1)手动操作:能手动控制小车向A地运行或向B地运行。 (2)自控操作:当小车启动时,有一物料检测传感器检测小车料箱是否有料,如果有料,该传感器的常开触点闭合,小车自动向B地运行;如果无料,该传感器的常闭触点闭合,小车自动向A地运行。小车到达B地限位开关ST2处停车20s卸料,然后自动驶向A地;小车到达A地限位开关ST1处停车30s装料,然后再自动返回B地卸料。如此循环往复。 (3)停车控制:小车在自动往返运行过程中,均可用手动开关令其停车。再次启动后,小车重复(2)中内容。 设计要求: (1)设计控制该小车运行的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包括主电路和控制电路); (2)设计控制该小车运行的PLC控制梯形图程序并画出外部接线图(注意进行I/O分配)。 (3)写出综合设计报告。 限位开关限位开关

PLC控制梯形图如下:

I/O分配如下: 1、手动操作 无论小车是否运行,只要按下SB4,KM1将会通电,其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如果此前KM2处于通电状态,这个时候,KM2也将会断电,其常闭触点也会闭合。从而KM1实现自锁,并向A点运行,直至按下SB1或触到行程开关ST1。此后如果不按下SB4或SB5,小车会处于自动运行状态。 2、自动操作 如果小车中有料,则KM闭合,线圈KM0通电,则其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KM2通电,并实现自锁与互锁。向B点运行。如果小车中无料,则KM 断开,线圈KM0通电,则其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KM1通电,并实现自锁与互锁。向A点运行。启动时,如果小车先向A点运行,到达A点后行程开关ST1的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KM1断电的同时,KT1开始计时。30S后,常开延时闭合开关ST1闭合,同时小车中因为有料而KM0通电,小车开始往B点运行,并实现自锁与互锁。到达B点后,使行程开关ST2的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小车停止运行,KT2开始计时。20S后,常开延时闭合开关ST2闭合,同时小车中因为无料而K断电,小车开始往A点运行,并实现自锁与互锁。从此在A、B间往复运行,除非对其手动控制或按下SB0。 3、停车控制 按下SB0即可实现。

哈工大机械制造大作业

哈工大机械制造大作业

一、零件分析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操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零件上方的孔与操纵机构相连,二下方的Φ55叉口则是用于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 其生产纲领为批量生产,且为中批生产。

图1-1 CA6140拨叉零件图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零件材料采用HT200,加工性能一般,在铸造毛坯完成后,需进行机械加工,以下是拨叉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

1、小头孔Φ25:该加工面为内圆面,其尺寸精度要求为; 2、叉口半圆孔Φ55:该加工面为内圆面,其尺寸精度要求为; 3、拨叉左端面:该加工面为平面,其表面粗糙度要求为,位置精度要求与内圆面圆心距离为; 4、叉口半圆孔两端面,表面粗糙度要求为,其垂直度与小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为; 5、拨叉左端槽口,其槽口两侧面内表面为平面,表面粗糙度要求为,其垂直度与小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为0.08mm。 6、孔圆柱外端铣削平面,加工表面是一个平面,其表面粗糙度要求为。 三、确定毛坯

1、确定毛坯种类: 零件材料为,查阅机械制造手册,有,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故选择铸造毛坯。 图3-1 毛坯模型 2、毛坯特点: (1)性能特点: (2)结构特点:一般多设计为均匀壁厚,对于厚大断面件可采用空心结构。CA6140拨叉厚度较均匀,出现疏松和缩孔的概率低。 (3)铸造工艺参数: 铸件尺寸公差:铸件公称尺寸的两个允许极限尺寸之差成为铸件尺寸公差。成批和大量生产

哈工大自动控制原理 大作业

自动控制原理 大作业 (设计任务书) 姓名: 院系: 班级: 学号: 5. 参考图5 所示的系统。试设计一个滞后-超前校正装置,使得稳态速度误差常数为20 秒-1,相位裕度为60

度,幅值裕度不小于8 分贝。利用MATLAB 画出 已校正系统的单位阶跃和单位斜坡响应曲线。 + 一.人工设计过程 1.计算数据确定校正装置传递函数 为满足设计要求,这里将超前滞后装置的形式选为 ) 1)(() 1)(1()(2 12 1T s T s T s T s K s G c c ββ++++= 于是,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s G s G c 。这样就有 )5)(1()(lim )()(lim 00++==→→s s s K s sG s G s sG K c c s c s v 205 ==c K 所以 100=c K 这里我们令100=K ,1=c K ,则为校正系统开环传函) 5)(1(100 )(++= s s s s G

首先绘制未校正系统的Bode 图 由图1可知,增益已调整但尚校正的系统的相角裕度为? 23.6504-,这表明系统是不稳定的。超前滞后校正装置设计的下一步是选择一个新的增益穿越频率。由)(ωj G 的相角曲线可知,相角穿越频率为2rad/s ,将新的增益穿越频率仍选为2rad/s ,但要求2=ωrad/s 处的超前相角为? 60。单个超前滞后装置能够轻易提供这一超前角。 一旦选定增益频率为2rad/s ,就可以确定超前滞后校正装置中的相角滞后部分的转角频率。将转角频率2/1T =ω选得低于新的增益穿越频率1个十倍频程,即选择2.0=ωrad/s 。要获得另一个转角频率)/(12T βω=,需要知道β的数值, 对于超前校正,最大的超前相角m φ由下式确定 1 1 sin +-= ββφm 因此选)79.64(20 ==m φβ,那么,对应校正装置相角滞后部分的极点的转角频率为 )/(12T βω=就是01.0=ω,于是,超前滞后校正装置的相角滞后部分的传函为 1 1001 520 01.02.0++=++s s s s 相角超前部分:由图1知dB j G 10|)4.2(|=。因此,如果超前滞后校正装置在2=ωrad/s 处提供-10dB 的增益,新的增益穿越频率就是所期望的增益穿越频率。从这一要求出发,可 以画一条斜率为-20dB 且穿过(2rad/s ,-10dB )的直线。这条直线与0dB 和-26dB 线的交点就确定了转角频率。因此,超前部分的转角频率被确定为s rad s rad /10/5.021==ωω和。 因此,超前校正装置的超前部分传函为 )1 1.01 2(201105.0++=++s s s s 综合校正装置的超前与之后部分的传函,可以得到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S G c 。 即) 1100)(11.0() 15)(12(01.02.0105.0)(++++=++++= s s s s s s s s s G c 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大作业_带传动电算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上机电算说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 电算题目:普通V带传动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2015.11.11-2015.12.1 哈尔滨工业大学

目录 一、普通V带传动的内容 (1) 二、变量标识符 (1) 三、程序框图 (2) 四、V带设计C程序 (3) 五、程序运行截图 (10) 参考文献 (11)

一、普通V带传动的内容 给定原始数据:传递的功率P,小带轮转速n1 传动比i及工作条件 设计内容:带型号,基准长度Ld,根数Z,传动中心距a,带轮基准直径dd1、dd2,带轮轮缘宽度B,初拉力F0和压轴力Q。 二、变量标识符 为了使程序具有较好的可读性易用性,应采用统一的变量标识符,如表1所示。表1变量标识符表。 表1 变量标识符表

三、程序框图

四、V带设计c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PAI 3.14 int TYPE_TO_NUM(char type); /*将输入的字符(不论大小写)转换为数字方便使用*/ float Select_Ki(float i); /*查表选择Ki的程序*/ float Select_KA(float H,int GZJ,int YDJ); /*查表选择KA的程序*/ float Select_KL(float Ld,int TYPE); /*查表选择KL的程序*/ float Select_M(int TYPE); /*查表选择m的程序*/ float Select_dd1(int TYPE); /*查表选择小轮基准直径dd1的程序*/ float Select_dd2(int dd1,float i); /*查表选择大轮直径dd2的程序*/ float Compute_P0(float V,int TYPE,float dd1); /*计算P0的程序*/ float Compute_DIFP0(int TYPE,float Ki,int n1); /*计算DIFP0的程序*/ float Compute_VMAX(int TYPE); /*计算VMAX的程序*/ float Compute_KALF(float ALF1); /*计算KALF的程序*/ float Compute_B(int TYPE,int z); /*计算带宽B的程序*/ float* Compute_LAK(float dd1,float dd2,int TYPE); /*计算Ld,a,KL的程序*/ main() { float P,H,i,n1,KA,Ki,dd1,dd2,V,P0,DIFP0,Pd,VMAX,*LAK,m,Ld,KALF,a,KL,z,F0,ALF1, Q,B; int YDJ,GZJ,TYPE,ANS; char type,ans; printf(" V带传动设计程序\n"); printf(" 程序设计人:×××\n 班号:123456678\n 学号:1234567896\n"); START: printf("请输入原始参数:\n"); printf("传递功率P(KW):"); scanf("%f",&P); printf("小带轮转速n1(r/min):"); scanf("%f",&n1); printf("传动比i:"); scanf("%f",&i); printf("每天工作时间H(h):"); scanf("%f",&H); printf("原动机类型(1或2):"); scanf("%d",&YDJ); printf("工作机载荷类型:\n1,载荷平稳\n2,载荷变动较小\n3,载荷变动较大\n4,载荷变动很大\n"); scanf("%d",&GZJ);

哈工大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大作业

一、零件加工图样

在CA6140机床中,拨叉在变速箱中起到控制齿轮组的移动,改变啮合齿轮对,从而改变传动比实现变速功能。 零件材料采用200HT 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可铸性高,但材料脆性大不易磨削。需要加工的部分及加工要求如下: 1、0.0210Φ22+孔,还有与其相连的8M 螺纹孔与Φ8锥销孔; 2、小孔的上端面,大孔的上下两端面; 3、 大头的半圆孔0.40Φ55+; 4、 Φ40上端面,表面粗 5、 糙度为 3.2Ra ,该面与Φ20孔中心线垂直度误差为0.05mm ; 5、0.50Φ73+半圆形上下端面与Φ22孔中心线垂直度误差为0.07mm 。 二、零件加工工艺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到零件在机床运行时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故选择铸件毛坯。选用铸件尺寸公差等级CT9级。 (二)工艺初步安排 零件的加工批量以大批量为主,用通用机床加工,工序适当集中,减少工件装夹次数以缩短生产周期、保证其位置精度。 (三)选择基准 基准的选择就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准选择得正确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效率得以提高。 (1)粗基准的选择:以零件的底面为主要的定位粗基准,以两个小头孔外圆表面为辅助粗基准。这样就能限制工件的五个自由度,再加上垂直的一个机械加紧,就可达到完全定位。 (2)精基准的选择:考虑到要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与装夹准确方便,依据“基准重合”原则与“基准统一”原则,以粗加工后的底面为主要定位基准,以两个小孔头内圆柱表面为辅助的定位精基准。 (四)制定工艺路线

1、工艺方案分析 此零件加工工艺大致可分为两个:方案一就是先加工完与Φ22mm的孔有垂直度要求的面再加工孔。而方案二恰恰相反,先加工Φ22mm的孔,再以孔的中心线来定位加工完与之有垂直度要求的三个面。方案一装夹次数较少,但在加工Φ22mm的时候最多只能保证一个面与定位面之间的垂直度要求。其她的两个面很难保证。因此,此方案有很大弊端。方案二在加工三个面时都就是用Φ22mm孔的中心线来定位,这样很容易就可以保证其与三个面之间的位置度要求。 2、总体工艺路线: 详细工艺安排: 工序1:以Φ22孔的外表面为基准,扩、精铰Φ22孔; 工序2:以Φ22孔的底面为基准,钻、扩、精铰Φ8锥销孔,攻Φ8螺纹; 工序3:以Φ22孔为基准,粗铣Φ40上端面; 工序4:以Φ22孔为基准,粗铣Φ73上下端面; 工序5:以Φ22孔为基准,镗、精镗Φ55孔; 工序6:铣断Φ73半圆; 工序7:半精铣Φ40上端面; 工序8:半精铣Φ73上、下端面; 工序9:检查,去毛刺。 加工工艺卡片 拨叉加工工艺过程 序号工序内容定位基准机床设备 1 扩、精铰Φ22孔Φ22孔的外表面立式钻床 2 钻Φ8锥销孔Φ22孔的底面立式钻床 3 精铰Φ8锥销孔Φ22孔的底面立式钻床

哈工大机械设计大作业一千斤顶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械设计作业设计计算说明书 题目:设计螺旋起重器(千斤顶) 系别: 班号: 姓名: 日期: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械设计作业任务书 题目:设计螺旋起重器 设计原始数据:题号3.1.1 起重量Fq=30 kN 最大起重高度H=180mm

一 选择螺杆、螺母的材料 螺杆采用45#调制钢,由参考文献[2]表10.2查得抗拉强度b 600 MPa σ=,s 355 MPa σ=。 螺母材料用铝黄铜ZCuAl10Fe3。 二 耐磨性计算 螺杆选用45# 钢,螺母选用铸造铝黄铜ZCuAl10Fe3,由参考文献[1]表 5.8 查得[]p =18~25MPa 从表 5.8 的注释中可以查得,人力驱动时[]p 值可以加大20%,则[]p =21.6~30MPa 取[]25MPa p = 。 按耐磨性条件设计螺纹中径2d ,选用梯形螺纹,则 2d ≥ 由参考文献[1]查得,对于整体式螺母系数2ψ==1.2—2.5,取2ψ=。 则 式中:Q F -----轴向载荷,N ; 2d -----螺纹中径,mm ; []p -----许用压强,MPa ; 查参考文献[2]表11.5取公称直径28d =mm ,螺距3P =mm ,中径226.5d =mm ,小径 324.5d =mm ,内螺纹大径428.5D =mm 。 三 螺杆强度校核 螺杆危险截面的强度条件为: 219.6d mm ≥==

e []σσ=≤ (2) 式中:Q F -----轴向载荷,N ; 3d -----螺纹小径,mm ; 1T -----螺纹副摩擦力矩,2 1tan(') 2Q d T F ψρ=+ (3) ψ为螺纹升角,ψ ; []σ-----螺杆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 查参考文献[1]表5.10得钢对青铜的当量摩擦因数'0.08~0.10f =,螺纹副当量摩擦角 'arctan 'arctan 0.08~arctan 0.10 4.5739~5.7106f ρ===,取'5.7106ρ=(由表5.10的注 释知,大值用于启动时,人力驱动属于间歇式,故应取用大值)。把数据代入(3)式中,得 把数据代入(2)式中,得 由参考文献[1]表5.9可以查得螺杆材料的许用应力 s []4σ σ= (4) 其中s 355 MPa σ=,则 []88.75a MP σ= 显然,e []σσ<,螺杆满足强度条件。 四 螺母螺牙强度校核 螺母螺纹牙根部的剪切强度条件为 4[]Q F Z D b ττπ= ≤ (5) 式中:Q F -----轴向载荷,N ; 4D -----螺母螺纹大径,mm ; 126.5 30000tan(2.0637 5.1427)502612T N mm =??+?= ?70.4e MPa σ==

齿轮啮合原理考题

一、基本概念(35分) 1.解释齿轮的瞬心线? 如图示,假设O 1和O 2是平面啮合时用来传递运动的两平行轴,从1O 轴向2O 轴传递回转运动,在垂直于轴线1O 和2O 的平面内,构件1和2的相对运动可以归结为两条共轭曲线的相互滚动,这两条相互滚动的共轭曲线就是瞬心线。 2.解释齿轮的瞬时回转轴? 答:两齿轮在空间任意点M 处的相对运动速度v 12 ,由式 v v r w r w v 2010221112 -+?-?=可以证明,空间上任意一点处的v 12 是和这个点绕某 个定轴作一定的螺旋运动时形成的线速度相同的。轴线k 称为瞬时回转轴,简称瞬时轴。 3.解释齿轮的瞬轴面? 答:让瞬时回转轴k 绕两个齿轮的轴线回转,可以得到两个双曲回转面P1及P2,它们称为两齿轮的瞬轴面。则P1和P2在k 轴处是相切的,当它们在切线处的相对运动速度v 12 =0,两瞬轴面作纯滚动。反之,它们会产生相对的的滑动。 4.解释共轭齿形? 答:齿轮传动过程中,两瞬心线作相对的纯滚动,两齿形则应时时保持相切接触(有相对滑动),它们常称为互相共轭的齿形或者共轭齿形。则得到,共轭齿形的公法线一定通过该瞬时的瞬心点P 。 5.解释啮合面? 答:配对曲面∑1和∑2在每一瞬时彼此沿一条线相接触,该线称作瞬时接触线。啮合面是表示在与机架刚性固接的固定坐标系f S 中的瞬时接触线族。啮合面用下列方程表 示:()(),,,,0f f u f u r r θφθφ== 。 式中:11 f f M r r = ,这里4×4矩阵1 f M 描述从1S 到f S 的坐标 变换。 6.解释齿廓渐屈线? 答:一条曲线的渐近线是该曲线的曲率中心的轨迹,也是原曲线的法线族的包络。 如图示,图中原曲线为渐开线,1M 、2M 、3M 为渐开线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设计课程大作业螺旋起重机的设计千斤顶哈工大

工业大学 机械设计课程大作业 螺旋起重机的设计 (最终版) 设计人:段泽军 学号: 1120810810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1208108

目录 机械设计大作业任务书 .................................. - 1 -一,螺杆、螺母材料的选择 .............................. - 2 -二,耐磨性设计........................................ - 2 -三,螺杆强度设计...................................... - 2 -四,螺母螺纹牙强度校核 ................................ - 2 -五,自锁条件校核...................................... - 3 -六,螺杆的稳定性校核 .................................. - 3 -七,螺母外径及凸缘设计 ................................ - 4 -八,手柄设计.......................................... - 4 -九,底座设计.......................................... - 6 -十,其他配件设计...................................... - 7 -十一,参考文献........................................ - 7 -

哈工大 电工大作业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评分:数字显示电子钟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2015年月日 一、题目:数字显示电子钟 二、设计要求:

1) LED数码管显示小时、分、秒; 2)可以快速校准小时、分;秒计时可以校零; 3)最大显示为23小时59分59秒; 4)秒脉冲信号由1MHz信号经分频器产生; 三、电气原理图 上图为时钟电路总图,电路由秒时钟信号发生器、计时电路和校时电路构成。1)时钟信号发生器部分如下图所示;output端输出1Hz脉冲信号,其为上图中方波脉冲发生电路; 2)计时电路中采用两个60进制计数器分别完成秒计时和分计时;24进制计数器完成时计时;用数码管显示时间的译码结果; 3)校时电路采用开关控制秒时钟信号为校时脉冲以完成校时。

四、各功能块的原理说明 1)秒计时器及秒计时校零部分 由一个十进制计数器和一个六进制计数器串联而成为六十进制计数器。在电路设计中采用是74LS161反馈预置法来实现十进制与六进制功能。 图片底部按钮为秒计时校零按钮,按下按钮时,通过与门将LOAD 端置零实现秒计时器的置零

2)分、时计时器及校准部分 时计时器是由两片74LS161级联而成的二十四进制的计数器,分计时器是由两片74LS161级联而成的六十进制的计数器,采用的是反馈复位法。图片中两个计时器下部为时、分校准按钮,按动按钮相当于提供手动的脉冲,通过按动按钮,实现两个计数器的示数的改变,进而实现时间的校准。 3)秒时钟信号发生器 如图为秒脉冲信号发生器,由分频器6次分频1MHz信号产生秒脉冲,每次1/10分频,电路左上角为1MHz信号输入,output为1Hz信号输出

哈工大机械设计大作业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械设计作业设计计算说明书 题目: 轴系部件设计 系别: 英才学院 班号: 1436005 姓名: 刘璐 日期: 2016.11.12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设计作业任务书 题目:轴系部件设计 设计原始数据: 图1 表 1 带式运输机中V带传动的已知数据 方案d P (KW) (/min) m n r(/min) w n r 1 i轴承座中 心高H(mm) 最短工作 年限L 工作 环境 5.1. 2 4 960 100 2 180 3年3班 室外 有尘 机器工作平稳、单向回转、成批生产

目录 一、带轮及齿轮数据 (1) 二、选择轴的材料 (1) 三、初算轴径d min (1) 四、结构设计 (2) 1. 确定轴承部件机体的结构形式及主要尺寸 (2) 2. 确定轴的轴向固定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选择滚动轴承类型,并确定润滑、密封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轴的结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轴的受力分析 (4) 1. 画轴的受力简图 (4) 2. 计算支承反力 (4) 3. 画弯矩图 (5) 4. 画扭矩图 (5) 六、校核轴的强度 (5) 七、校核键连接的强度 (7) 八、校核轴承寿命 (8) 1. 计算轴承的轴向力 (8) 2. 计算当量动载荷 (8) 3. 校核轴承寿命 (8) 九、绘制轴系部件装配图(图纸) (9) 十、参考文献 (9)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答案(哈工大,赵长发)

1-1.(什么是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和工艺规程) 生产过程—机械产品从原材料开始到成品之间各相互关联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工艺过程—按一定顺序逐渐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铸造、锻造等)、尺寸(机械加工)、 相对位置(装配)和性质(热处理)使其成为成品的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1-2.(什么是工序,安装,工步和工位) 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工步—在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3.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4. 工位—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与夹具或机床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刀具或机床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称为工位(在一个位置完成的部分工序) 。 5.行程(走刀)—对同—表面进行多次切削,刀具对工件每切削一次,称之为一次行程。 加工余量的概念:指加工过程中所切去的金属层厚度。余量有工序余量和加工总余量之分。工序余量: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加工总余量:从毛培变为成品的整个加工过程中某表面切除的金属层总厚度,即毛培尺寸与零件图设计尺寸之差。 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1上下表面粗糙度H1a和缺陷层H2a 2上工序的尺寸公差Ta 3上工序的尺寸误差4本工序加工时的装夹误差 时间定额的定义:在一定生产条件下,规定完成一定产品或完成一道工序所消耗的时间。 时间定额的组成:1基本时间tj 2辅助时间tf 3工作地点服务时间tfw 4休息与自然需要时间tx 5准备终结时间tzz 1-3.(生产类型是根据什么划分的常用的有哪几种生产类型他们各有哪些主要工艺特征) 生产类型—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一般分为单件生产、成批(批量)生产和大量生产 (1)单件(小批)生产—产品产量很少,品种很多,各工作地加工对象经常改变,很少 重复。 (2)成批生产—一年中分批轮流地制造几种不同的产品,每种产品均有一定的数量, 工作地的加工对象周期地重复。 (3)大量生产—产品产量很大,工作地的加工对象固定不变,长期进行某零件的某道 工序的加工。 1-4.(什么叫基准工艺基准包括哪些方面) 基准—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1)工序基准(2) 定位基准(3) 测量基准(4) 装配基准 工艺基准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包括:1工序基准2,:定位基准3:测量基准4:装配基准

哈工大DSP大作业

DSP-F2812的最小系统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时间

一、设计目的: TMS320F2812DSP是TI公司一款用于控制的高性能、多功能、高性价比的32位定点DSP。它整合了DSP和微控制器的最佳特性,集成了事件管理器,A/D转换模块、SCI通信接口、SPI外设接口、eCAN 总线通信模块、看门狗电路、通用数字I/O口、多通道缓冲串口、外部中断接口等多个功能模块,为功能复杂的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方便,同时由于其性价比高,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数字马达控制、工业自动化、电力转换系统、医疗器械及通信设备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对DSP的各个模块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希望可以通过对最小系统的设计,进一步加深对DSP的学习,能在实践中运用DSP,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设计思路 所谓最小系统就是由主控芯片加上一些电容、电阻等外围器件构成,其能够独立运行,实现最基本的功能。为了验证DSP的最基本的功能,我设计了如下单元:有源电路的设计、复位电路及JATG下载口电路的设计、外扩RAM的设计、串口电路的设计、外扩A/D模块电路的设计。 三、详细设计步骤和原理 1、电源电路的设计 TMS320F2812工作时所要求的电压分为两部分:3.3V的Flash电压和1.8V的内核电压。TMS320F2812对电源很敏感,所以在此推荐

选择电压精度较高的电源芯片TPS767D318。TPS767D318芯片输入电压为+5V,芯片起振,正常工作之后,能够产生3.3V和1.8V两种电压电压供DSP使用。如下图所示: 2、复位电路及JATG下载口电路的设计 考虑到TPS767D301芯片自身能够产生复位信号,此复位信号可以直接供DSP芯片使用,所以不用为DSP设置专门的复位芯片。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考虑到JATG下载口的抗干扰性,在与DSP 相连接的接口均需要采用上拉设计。

齿轮啮合原理作业

硕士学位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齿轮啮合原理 考生姓名:考生学号: 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考生成绩: 任课老师(签名) 考试日期:2013 年6月日午时至时

一、 基本概念(每题3分,共计24分) 1.解释齿轮的瞬心线? 答:对于作平面运动的两个构件1和2,瞬心线是瞬时回转中心在坐标系i S (i=1,2)中的轨迹。当坐标系i S 绕i O 转动时,瞬时回转中心I 就会描绘出瞬心线。当齿轮传动比为常数时,瞬心I 保持在1O 2O 上的位置,瞬心线是半径分别为12ρρ和的两圆。当齿轮传动比不是常数时,瞬心在回转运动传递过程中沿1O 2O 移动,瞬心线是非圆形曲线,呈封闭的或者不封闭的。当一个构件回转运动时,另一个构件直移运动时,瞬心线是一个圆和与圆相切的直线。 2.解释平面曲线的曲率? 答:如图1所示,用s 表示曲线的弧长。考察曲线上分别与s 和s s +?对应的两个相邻的点M 和N ,如图1(a)所示,点M 和N 之间的弧长s ?,而α?是点M 和N 处的两条切线之间的夹角。当点N 趋近于点M 时,比值s α ??的极限称为曲线在点M 处的曲率(标记为K )。将K 取倒数得1 K 称为曲线在点M 处的曲率半径(标记为c ρ)。 这里的c ρ是极限(密切)圆的半径,而极限圆是当两个相邻点N 和'N 趋近于点M 时通过点M 和该两个相邻点画出来的,如图1(b)所示。我们把圆心C 称为曲率中心。 图1 平面曲线的曲率 3.解释齿廓渐屈线? 答:齿廓渐屈线是给定齿廓曲线 曲率中心的轨迹,同时也是给定齿廓 曲线密切圆圆心的轨迹,如图2所示。 从图上可以看出,齿廓曲线上每一点 的法线都是和其渐屈线相切的,换句 话说,齿廓渐屈线是齿廓曲线法线的 包络。

哈工大电工技术 试题

哈尔滨工业大(威海) 2003 /2004 学年 秋 季学期 电工技术 试题(A)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附加题 分数 一、选择与填空( 20分 ,1-7每题 2分,8题每空2分) 1.图(1)所示电路中,a 、b 间的等效电阻为(4?)。   (1) (2)  2.试计算图(2)所示电路中的 A点的电位为(5V)。 3.将下图所示电路的ab 二端网络化成戴维南等效电路。 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额定转速为 1460r/min 。当负载转矩为额定转矩的一 半时,电动机的转速为(1480r/min )。 姓名 班级: 注 意 行 为 规 范 遵 守 考 试 纪 律 10V I +-a b 0.5 I 1k Ω 1k Ω

5.电路如图所示,已知X L =R=X C ,并已知安培计A 的读数为5A ,则A 1的读数为(52A ),A 2的读数为(5A )。 6.有一交流铁心线圈,线圈匝数加倍,线圈的电阻及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铁心的磁感应强度将(增大、减小、不变),线圈中的电流将(增大、减 小 、不变) 7.将R L =8Ω的扬声器接在输出变压器的副绕组上,已知N1=300匝,N2=100匝,信号源电动势E=6V,内阻R0=100Ω,扬声器得到的功率为 (0.0876W)。 8.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额定转速为1470转/分,电源电压为380V,三角形联接,功率为30kW ,效率为93%,功率因数为0.85。试计算额定转矩为(194.90N m ?);额定转差率为( 2% );额定电流为( 57.66A )。 二、图中N为无源电阻网络,已知当US=10V,IS=0时,UX=10V;当US=0,IS=1A时,UX=20V。求当US=20V,IS=3A时,UX为多少。(7分)  解: 由线性电路的叠加定理得: a s U + b s I = c x V 当V V s 10=时 V U I s s 10,0== 即 10a=10c + - U s + - U x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凸轮机构设计(第3题)

机械原理大作业二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凸轮设计 院系:机电学院 班级: 1208103 完成者: xxxxxxx 学号: xx 指导教师:林琳 设计时间:

工业大学 凸轮设计 一、设计题目 如图所示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其原始参数见表,据此设计该凸轮。 二、凸轮推杆升程、回程运动方程及其线图 1 、凸轮推杆升程运动方程(6 50π?≤ ≤) 升程采用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故将已知条件mm h 50=,6 50π =Φ带入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的升程段方程式中得: ??? ?? ???? ??-=512sin 215650?ππ?S ;

?? ? ?????? ??-= 512cos 1601ππωv ; ?? ? ??= 512sin 1442 1?π ωa ; 2、凸轮推杆推程远休止角运动方程( π?π ≤≤6 5) mm h s 50==; 0==a v ; 3、凸轮推杆回程运动方程(9 14π ?π≤≤) 回程采用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故将已知条件mm h 50=,9 5'0π= Φ,6 s π = Φ带入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的回程段方程式中得: ?? ? ???-+=)(59cos 125π?s ; ()π?ω--=59 sin 451v ; ()π?ω-=59 cos 81-a 21; 4、凸轮推杆回程近休止角运动方程(π?π 29 14≤≤) 0===a v s ; 5、凸轮推杆位移、速度、加速度线图 根据以上所列的运动方程,利用matlab 绘制出位移、速度、加速度线图。 ①位移线图 编程如下: %用t 代替转角 t=0::5*pi/6; s=50*((6*t)/(5*pi)-1/(2*pi)*sin(12*t/5)); hold on plot(t,s); t=5*pi/6::pi; s=50; hold on plot(t,s); t=pi::14*pi/9; s=25*(1+cos(9*(t-pi)/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