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一次函数一》教学设计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一次函数一》教学设计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一次函数一》教学设计

概念教学精心设计提升实效

——苏科版一次函数概念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写在前面

在最近一次我校的市级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笔者非常有辛的开设了一节《一次函数》的概念课。课后,又听取了数学中心组各位领导的点评,觉得受益匪浅。本文将本课的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以及评课后笔者的教学反思整理成文,与更多的同行研讨.

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2一次函数(第一课时).

教材及学情分析

一次函数是初中“数与代数”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难以建立的一个抽象数学概念,一次函数的学习关系到后续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研究与学习.学生在前一节里已了解了常量与变量的意义,了解了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并通过前面对函数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学习和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意义;

(2)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简单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由实际问题引出一次函数解析式和由已知信息写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建立函数模型的思想,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次函数概念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与大自然的教育和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

(1)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关系;

(2)会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突出重点的措施

(1)通过大量的具体实例,归纳建立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

(2)通过探究系列问题,提高学生“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的能力.

3.突破难点的策略

(1)分三步分散难点:

①在新知的导入上,通过大量的具体实例,归纳出一类用y=kx+b表示的函数,建立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

②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设计情境,以沟通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并引导学生从一次函数知识的“内部”加以解释,让学生初步感受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③通过互动平台、练习巩固等环节进一步巩固建立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所表示的变化与对应思想.

(2)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形式突破建立一次函数的难点.教法

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归纳概括—巩固应用—拓展提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班上王珏同学的爸爸老王师傅是一名汽车驾驶员,大家想知道他是如何度过周六上午吗?

问题1 一早上,老王师傅需将一名客人送到江阴市区.

(1)设汽车的行驶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则汽车的行驶路程与时间有怎样的关系?

(2)设汽车的行驶路程为y(千米),行驶时间为x(小时),你能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吗?

【设计意图】

由学生身边的人入手,不仅符合初中学生的心智特征(好奇、想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用旅途中所遇的第一个行驶路程问题,作为新知导入的问题情境,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 入情入境, 归纳概括出一次函数概念.

【活动1】实例探究

问题2 汽车在行驶的途中进入一加油站加油.

(1)93#汽油4.70元/L.加油x(L),应付费y(元),那么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2)如果加油前,汽车的油箱里还剩有6L汽油,已知加油枪的流量为10L/min,那么加油过程中,你能随时说出油箱中的油量吗?

①如果y(L)表示油箱中的油量,x(min)表示加油的时间,计算加油时间分别为1,2,3,4min 时油箱中的油量,并填入下表:

x/min 0 1 2 3 4

y/L

②你能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2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也为导出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概念做好铺垫.其

中填表,让学生感受油箱中的油量与加油时间之间的对应规律及其表示,让学生体会到建立函数表

达式反映变化与对应的联系的意义与必要.

问题3 送完客人后,老王师傅来到了百盛超市.

1)已知体育用品专柜购进一批福娃毛绒玩具纪念品,每只销售单价为78元,老王买福娃毛绒玩

具纪念品花费的钱y(元)与福娃毛绒玩具纪念品只数x(只)之间的关系.

2)如果超市共购进福娃毛绒玩具纪念品2000件,预计每天可销售150件福娃毛绒玩具,用y(件)表示销售x天后剩余福娃毛绒玩具的件数,请写出y与x的关系.

【设计意图】

1.数学源于生活,以现实生活为学习素材,创设情境引入有关数学概念,易于学生接受,可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五个问题串得到五个函数表达式,学生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

这一过程也体现出一种“问题情境----数学模型----概念归纳“的模式,有计划地逐步展示知识的

产生过程,渗透函数的思想.

【活动2】归纳概念

师:问题1、2、3中得到的五个关系式显然都是函数.

问题4请同学们观察上述得到的函数表达:(1)y=60x(2)y=4.5x (3)y=10x+6 (4)y=78x (5)y=-150x+2000,这些函数表达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请各组代表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预设解答:这些函数表达式都是关于自变量的一次式.

师:你们能给这些函数取个“称呼”吗?

生1:一次函数.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次函数.(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课题“一次函数(1)”.)

师:假如你是教材的编写者,你觉得一次函数的第一节课应编写什么呢?

生2:概念.

生3:定义.

师:凭什么这么说?

生4:我们学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一节课就是这样的.

生5:我们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第一节课就是这样的.

师:有多少个一次函数?

生7:无数个.

师:这些函数关系式能统一运用一种表示形式进行表示吗?

生8:y=kx+b。

师:对照以上几个函数表达式中的k 、b的值,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生9:k≠0

师:一般地,形如y = k x + b (k、b为常数,且 k≠0)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教师规范板书一次函数的概念,强调概念中常量的范围。)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思考、对比、分析、类比、迁移中,亲身经历一次函数的概念的构建过程.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类比、归纳的思想,体现一种“特殊---猜想---归纳----一般”的模式,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三)深入思考,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关系

问题 5定义中y=kx+b,k为什么不能等于0?b能为0吗?

师:特别地,当b=0 时,y = k x (k为常数, k≠0) ,y 叫做x 的正比例函数.

说明: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设计意图】教师的提问旨在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在思考中使学生理解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问题6 你认为定义中的“形如”应该如何理解?(可提示学生从函数解析式的外在形式入手进行归纳.)

说明:学生类比正比例函数概念的学习,讨论交流得出对一次函数概念中的“形如”的理解。即(1)等号左边是变量y ,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 的整式。(2)k ≠0?,(3)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1。

【设计意图】从不同的角度去认知概念,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为概念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互动平台】请每位同学写出三个一次函数,并指出k 和b.

比如:y = -3x + 2 ( k= -3 , b=2

【设计意图】深化学生对一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四)巩固练习,概念应用

师:下面干什么?

生:出题

生:例题、解题。

生:出题:哪些是一次函数?

师:(出示)练习1 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一次函数,哪些又是正比例函数?若不是一次函数请说明理由.若是一次函数,指出k 、b 的值.

(1)y =-8x (2) (3) 2

28x y +-= (4)85.0--=x y

(5) (6) (7)6x+8; (8)y+x=6 师: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你获得了怎样的学习经验?

8y x -=127t c =

-36y x =-

【设计意图】练习这一环节的实施,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得到及时巩固和提升,同事又使得存在模糊认识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学习.

练习 2 用函数表达式表示下列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指出是否是一次函数?是否是正比例函数吗?

(1)正方形面积 S 与边长 x 之间的函数关系;

(2)正方形周长 l 与边长 x 之间的函数关系;

(3)长方形的长为常量 a 时,面积 S 与宽x 之间的函数关系;

(4)如图,高速列车以300 km/h的速度驶离A站,在行驶过程中,这列火车离开 A 站的路程 y (km)与行驶时间 x (h)之间的函数关系;

(5)如图, A、B两地相距200 km,一列火车从B 地出发沿 BC 方向以120 km/h 的速度行驶,在行驶过程中,这列火车离A 地的路程 y (km)与行驶时间 x (h)之间的函数关系.

说明:学生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小组合作完成.教师根据学生的解答过程指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先找到两个变量,由实际问题构建出函数模型,再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种函数的思想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一次函数概念的认识,并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一次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感悟函数的思想.引导在学习交流中,认识到函数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工具,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拓展提高,学生编题

练习3若关于x的函数y=2x︱m︱-4是一次函数,则m= .

师:你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和上题设计一道带有“陷阱”的题目吗?

师:刚才这位同学编的题目,你会解吗?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多角度,多层次地设置习题,在类比中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学生对一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六)小结归纳、在类比中升华.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①对自己说,你有哪些收获?

②对同学说,你有哪些温馨提示?

③对老师说,你有哪些困惑?

【设计意图】创设反思情境,搭建交流平台,体现人文关怀。

说明: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畅谈自己的感受,引发不同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优化。

(2)你能请从下列图中选择一个能表达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之间从属关系的图,并指出它们所在的位置。

说明:学生交流完毕后,在教师的邀请下或自告奋勇,走到台前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结归纳的基础上,能及时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并进一步加深对一次函数概念的理解的基础上体会概念间的内在联系。

(3)教师小结

【设

计意图】教师在学生小结归纳的基础上再次以流程图的形式重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同时展望后续内容的学习,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后反思,提高认识

一次函数是学生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学习一类特函数的相关知识,其涉及研究函数的方法对初中阶段以后学习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都有引领作用.本课时是一次函数的概念,是以后研究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的基础.本课的教学中,笔者以一次函数的概念为中心,从概念生成、概念理解、概念辨析和概念运用等方面设计教学环节.

1 创造性的整合和使用教材,重视生成的设计

现在的教课书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对学生而言,教科书是他们从事学习活动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结目标”;对教师而言,教科书只是他们的教学参考,它给教师留下创造的空间.教师要尊重教课书,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挖掘教材、开发教材的精髓,创造性、个性化的使用教科书,生成灵活、丰富多彩的教课程.首先在情境创设,笔者在教材的基础上,以老王师傅为话题设计“问题串”,学生的兴趣立即被吸引。通过“问题串”,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列出5个函数表达式,也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刻画现实世界特定数量关系的一种重要数学模型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关系式

会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一次(正比例)函数 概念的理解 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

活。接着让学生观察函数表达式的共同特征,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重视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学生探究讨论,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能够自然的得到一次函数的一般式.环环紧扣的提问以及引导学生逐步展开的充分的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得出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2教学活动丰富多彩,要善于促进生成和驾驭生成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提倡数学教学活动重活动、重合作、重实践,师生互动.在概念教学中,对于问题的选择,我们要关注不同的角度和呈现方式,让学生从不同方面深化对课堂重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以问题驱动为导向,设计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都有效的促进课堂生成,又要及时捕捉生成,是教学平滑过渡.jieshu如“概念生成”环节中,教材编写思路尽量让学生想,规律尽量让学生总结归纳.又如“拓展提高”中,学生参与编题,其他学生解题。“如果你是出题者,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根据一次函数的什么出这一题的?”“你觉得还能从一次函数一般式的哪些关键点着手出题?”“你能再仿编一道‘陷阱’题吗?”角色的互换,学生的学习激情瞬间点燃,不自觉中对一次函数的概念再次加深了认识。再课堂小结这一环节中,三方互动。小结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理清脉络,而且还能够起到提升认识、内化认知结构的作用.老师、同学、自己三方融为一体进行知识梳理、答疑、解惑,很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问题意识,但作为一个初学者,由于学生对新概念缺乏较全面、系统、深刻的认识和把握,所以小结不宜完全脱离教师的引导和归纳,而且教师的小结不能仅局限于知识点的整理。本节课小结时,我将整节课的教学环节以流程图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一节课师生共同参与了哪些活动,一目了然。

3注重概念教学的基本套路,渗透思想方法,形成教学合力

本课教学设计充分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探索思路历程,不但形成了理性认识——一次函数的概念,而且获得了今后研究特殊函数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从概念的剖析中还获得了判

定一个函数是否为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以及再后续教学中要善于将函数与方程联系起来解决问题的意识,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轴对称图形 第二章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 一.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 2 2 c b a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 2 2 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 2 2 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二、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轴对称 轴对称的性质 轴对 称图形 线段 角 等腰三角形 轴对称的应用 等腰梯形 设计轴对称图案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 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 等 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 =a ,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特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表示方法:记作“a ”,读作根号a 。 性质: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2、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表示方法:正数a 的平方根记做“a ± ”,读作“正、负根号a ”。 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开平方:求一个数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0≥a 注意a 的双重非负性: a ≥0 3、立方根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立方等于a ,即x 3=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表示方法:记作3a 性质: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33a a -=-,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四、实数大小的比较 1、实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实数大小比较的几种常用方法 (1)数轴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求差比较:设a 、b 是实数, ,0b a b a >?>- ,0b a b a =?=- b a b a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三角形全等 一、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1、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理解: (1)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 (2)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得到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仍然全等; (3)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理解: (1)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2)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四、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1、已知两边: (1)找第三边(SSS); (2)找夹角(SAS); (3)找是否有直角(HL)。 2、已知一边一角: (1)找一角(AAS或ASA); (2)找夹边(SAS)。 3、已知两角: (1)找夹边(ASA); (2)找其它边(AAS)。 第二章轴对称 一、轴对称图形 相对一个图形的对称而言;轴对称是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而言。 二、轴对称的性质 1、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判定定理: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苏科版八年级上数学期末试卷

苏科版八年级上数学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一只蚂蚁从点A 沿数轴向右直爬行2个单位到达点B ,点A 表示-2,设点B 所表示的数为m ,则1m -+(m+6)的值为 ( ) A .3 B .5 C .7 D .9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位于第二象限,点A 的坐标是(﹣2,3),先把△ABC 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A 1B 1C 1,再作与△A 1B 1C 1关于x 轴对称的△A 2B 2C 2,则点A 的对应点A 2的坐标是( ) A .(-3,2) B .(2,-3) C .(1,-2) D .(-1,2) 3.已知一次函数y=kx +3(k≠0)的图象经过点A ,且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点A 的坐标可能是( ) A .(﹣2,﹣4) B .(1,2) C .(﹣2,4) D .(2,﹣1) 4.“漏壶”是一种这个古代计时器,在它内部盛一定量的水,不考虑水量变化对压力的影响,水从壶底小孔均匀漏出,壶内壁有刻度.人们根据壶中水面的位置计算时间,用t 表示漏水时间,y 表示壶底到水面的高度,下列图象适合表示y 与x 的对应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5.下列无理数中,在﹣1与2之间的是( ) A .3 B .2 C 2 D 56.如图,D 为ABC ?边BC 上一点,AB AC =,56BAC ∠=?,且BF DC =,EC BD =,则EDF ∠等于( )

A .62? B .56? C .34? D .124? 7.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它的周长为( ) A .10 B .11 C .10或11 D .7 8.如图,将△ABC 折叠,使点A 与BC 边中点D 重合,折痕为MN ,若AB=9,BC=6,则△DNB 的周长为( ) A .12 B .13 C .14 D .15 9.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10.如图,在ABC ?中,90C ∠=?,2AC =,点D 在BC 上,5AD =,ADC 2B ∠=∠,则BC 的长为( ) A 51 B 51 C 31 D 31 11.估计(130246的值应在( ) A .1和2之间 B .2和3之间 C .3和4之间 D .4和5之间 1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x =-与34y x =-的图像交于点P ,则点P 的坐标为( ) A .(1,1)- B .(1,1)- C .(2,2)- D .(2,2)- 13.某种鲸鱼的体重约为1.36×105kg ,关于这个近似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数学试卷

盐城景山中学八年级 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8题,共24分) 1.下列表情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 2.2的算术平方根是() A.2 B.±2 C.D.± 3.在实数﹣、、、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4.如图,AB、CD相交于点E.若△AEC≌△BED,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AC=BD B.AC∥BD C.E为CD中点D.∠A=∠D 5.下列各组数是勾股数的是() A.32,42,52 B.1.5,2,2.5 C.6,8,10 D.,,6.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是三角形的() A.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B.三条边的中线的交点 C.三条高的交点D.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7.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一腰上的高为6,则以底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A.40 B.80 C.40或360 D.80或360 8.如图,在△ABC中,AC=BC,∠ACB=90°,点D、E在AB上,将△ACD、△BCE分别沿CD、CE翻折,点A、B分别落在点A′、B′的位置,再将△A′CD、△B′CE分别沿A′C、B′C翻折,点D与点E恰好重合于点O,则∠A ′OB′的度数是()

A .90° B .120° C .135° D .150°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0题,共30分) 9.9的平方根是 ,计算:= . 10.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70°,则它的顶角为 度. 11.已知三角形ABC 中∠C=90°,AC=3,BC=4,则斜边AB 上的高为 . 12.若的值在两个整数a 与a+1之间,则a= . 13.在镜子中看到时钟显示的时间是,实际时间是 . 14.已知|x ﹣12|+|z ﹣13|与y 2﹣10y+25互为相反数,则以x 、y 、z 为三边 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 15.如图,已知∠BAC=∠DAC ,请添加一个条件: ,使△ABC ≌△ADC (写出一个即可). 16.如图所示,折叠长方形的一边AD ,使点D 落在边BC 的点F 处,已知AB=8cm ,BC=10cm ,则EC 的长为 cm . 17.如图,在△ABC 中,∠B 与∠C 的平分线交于点O ,过点O 作DE ∥BC ,分别交AB 、AC 于点D 、E .若AB=9,AC=7,则△ADE 的周长是______. 18.如图,四边形ABCD 中,∠BAD=120°,∠B=∠D=90°,在BC 、CD 上分别找一点M 、N ,使△AMN 周长最小,此时∠MAN 的度数为______°. 第15 题 第16 题 第17 题 第18 题 三、解答题(共66分) 19.(4分)()()22316338- +--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中综合复习

苏教版八年级上期中复习 一、几何部分: 1、已知∠AOB=30°,点P 在∠AOB 的内部,P 1与P 关于OA 对称,P 2与P 关于OB 对称,则△P 1OP 2是( ) A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 B .顶角是30的等腰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2、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AD=AB,BC=BD,∠A=100°,则∠C=( ) A.80° B.70° C.75° D.60° 第2题 第4题 第5题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比另一个内角的2倍少30°,求这个三角形的底角为 ; 4、如图,在△ABC 中,AB=AC,D 、E 分别在AC 、AB 上,且BD=BC,AD=DE=EB, 则∠A 的度数为 ; 5、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BC=90°,斜边AB 上有D 、E 两点,且AD=AB ,CB=CE ,则∠BDE = ; 6、等边三角形ABC 中,BD =CE ,AD 与BE 相交于点P ,则∠APE 的度数是 ( ) 7、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AB=CD=AD,BD ⊥CD ,则∠C = ; 8、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AB=CD=AD ,BC=BD, 则∠C = ; 9、如图,△ABC 中,AB=AC ,D ,E 为BC 上的点,且AD=AE ,证明BD=CE ; 10、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CD 是AC 边上的高,延长CB 到E ,使BE=BD 。请问:CD 和DE 相等吗?为 A B C D A B C D E A B C A B C

什么? 11、等边△ABC 中,点P 在△ABC 内,点Q 在△ABC 外,且∠ABP=∠ACQ,BP=CQ ,问△APQ 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试说明你的结论. 12、△ABC 中,AB = AC ,AD ⊥ BC 于D ,BE ⊥ AC 于E ,AD 和BE 交于H ,且BE = AE ,求证:AH = 2BD 。 13、如图:AD 为△ABC 的高,∠B=2∠C,说明:CD=AB+BD . B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书知识点归纳汇总大全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书知识点归纳汇总大全 第 1 章全等三角形 一、全等三角形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夹边就是三角形中相邻两角的公共边,夹角就是三角形中有公共端点的两边所成的角。 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的表示 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如△ABC ≌△ DEF ,读作“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 注:记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4、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

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角” 、“公共边”、“对顶角” 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 SSS” ) 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AS” ) 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SA” ) 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AS” )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 HL)” 6、全等变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二不改变其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全等变换。全 等变换包括一下三种:(1)平移变换:把图形沿某条直线平行移动的变换叫做平移变换。(2)对称变换:将图形沿某直线翻折180 ,°这种变换叫做对称变换。 (3)旋转变换:将图形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到另一个位置,这种变换叫做旋转变换 5、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一般来讲,应根据题设并结合图形,先确定两个三角形已知相等的边或角,然后按照判定公理或定理,寻找并证明还缺少的条件.其基本思路是: 1).有两边对应相等,找夹角对应相等,或第三边对应相等.前者利用SAS判定,后者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 期末测试题(Word版 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 期末测试题(Word 版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直线34y x =-+沿x 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直线函数表达式为( ) A .31y x =-+ B .32y x =-+ C .31y x =-- D .32y x =-- 2.变量x 、y 有如下的关系,其中y 是x 的函数的是( ) A .28y x = B .||y x = C .1y x = D .412 x y = 3.7的平方根是( ) A .±7 B .7 C .-7 D .±7 4.如图,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为(2,4),则关于x ,y 的方程组111222 , y k x b y k x b =+??=+?的 解为( ) A .2,4x y =??=? B .4, 2x y =??=? C .4, 0x y =-??=? D .3,0x y =??=? 5.下列四个实数中,属于无理数的是( ) A .0 B .9 C . 23 D .12 6.下列各组数不是勾股数的是( ) A .3,4,5 B .6,8,10 C .4,6,8 D .5,12,13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直线34y x =-+沿x 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直线函数表达式为( ) A .31y x =-+ B .32y x =-+ C .31y x =-- D .32y x =-- 8.点P (1,﹣2)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 .(1,2) B .(﹣1,2) C .(﹣1,﹣2) D .(﹣2,1) 9.在△ABC 中,∠C =90°,∠B =60°,下列说法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

苏科版八年级上数学期末试卷(1)

苏科版八年级上数学期末试卷(1) 一、选择题 1.摩托车开始行驶时,油箱中有油4升,如果每小时耗油0.5升,那么油箱中余油量y (升)与它工作时间t(时)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A.B. C.D. 2.已知点(,21) P a a-在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a的值为() A.1-B.0 C.1 D.2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2)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4.下列四个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案的是() A.B. C.D. 5.如图,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为(2,4),则关于x,y的方程组 111 222 , y k x b y k x b =+ ? ? =+ ? 的 解为()

A .2,4x y =??=? B .4,2x y =??=? C .4, 0x y =-??=? D .3, 0x y =??=? 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031,结果是( ) A .53.110-? B .63.110-? C .60.3110-? D .73110-? 7.如图所示,三角形纸片被正方形纸板遮住了一部分,小明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了一个与该三角形完全重合的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的依据是( ) A .SSS B .SAS C .AAS D .ASA 8.如图,动点P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 ()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 经过第2020次运动后,动点P 的坐标是( ) A .()2020,1 B .()2020,0 C .()2020,2 D .()2019,0 9.小明体重为 48.96 kg ,这个数精确到十分位的近似值为( ) A .48 kg B .48.9 kg C .49 kg D .49.0 kg 10.某篮球运动员的身高为1.96cm ,用四舍五人法将1.96精确到0.1的近似值为( ) A .2 B .1.9 C .2.0 D .1.90 11.下列各点中,在第四象限且到x 轴的距离为3个单位的点是( ) A .(﹣2,﹣3) B .(2,﹣3) C .(﹣4,3) D .(3,﹣4) 12.将直线y =1 2 x ﹣1向右平移3个单位,所得直线是( ) A .y = 12x +2 B .y = 1 2 x ﹣4 C .y = 1 2x ﹣52 D .y = 12x +1 2 13.下列四个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案的是( )

新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 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 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 三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 SSS ” 斜边、直角边公理 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公理”或“HL”) 第二章 轴对称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 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也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这条直线叫对称轴,两个图形中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轴对称图形 那么成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式对称轴 垂直平分线 垂直并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轴对称性质: 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2、如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3、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任何对应部分成轴对称 4、成轴对称的两条线段平行或所在直线的交点在对称轴上 线段的对称性: 1、线段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对称轴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 3、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垂直平分线上 F

角的对称性: 1、角是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3、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所在直线是对称轴 2、等边对等角 3、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判定: 1、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等边对等角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等边三角形判定及性质: 1、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 3、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等于60° (补充) 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性质: 1、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过两底中点的直线是对称轴 2、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3、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 等腰梯形判定: 1.、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在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第三章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a 2+b 2=c 2 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三边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八上期末】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期末试卷(含答案)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期末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点P (-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 A 、(3,-2) B 、(2,3) C 、(-2,-3) D 、(2,-3) 3.若数据2,x ,4,8的平均数是4,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是 ( ) A 、3和2 B 、2和3 C 、2和2 D 、2和4 4.在88885858858885.0,)2(,14.3,2 2 , 4,3 0π - …,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5.下列说法: (1)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3)有一个角为直角且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4)菱形的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边长的平方的4倍。 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6.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 ∥CD ,∠ABC =90o,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BC ,CD 运动至点D 停止.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 ABP 的面积为y ,如果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BCD 的面 积是 ( ) A 、3 B 、4 C 、5 D 、6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4分) 7.函数y =x -3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8.直线y =kx +b 经过一、二、四象限,则k 、b 应满足k _____0, b ____0 (填“>”、“=”或“<”)。 9.点C 到x 轴的距离为1,到y 轴的距离为3,且在第三象限,则C 点坐标是 . 10.小明的体重约为51.549千克,保留两个有效数字是__________;近似数1.69万精确到 位。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要点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初二数学(上)期末复习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轴对称图形(知识点) 一、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1.什么叫轴对称: 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2.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3.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①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沿某直线对折能够完全重合,而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 的两个部分沿某直线对折能完全重合。 ②轴对称是反映两个图形的特殊位置、大小关系;轴对称图形是反映一个图形的 特性。 联系: ①两部分都完全重合,都有对称轴,都有对称点。 ②如果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的两旁的部分看成两个图形,这两个部分图形就成轴对称。 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圆、正方形、长方形、菱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角、线段、相交的两条直线等。 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垂直并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也称线段的中垂线) 5.轴对称的性质: ⑴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⑵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6.怎样画轴对称图形: 画轴对称图形时,应先确定对称轴,再找出对称点。 二、线段、角的轴对称性 1.线段的轴对称性: ①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两条;一条是线段所在的直线, 另一条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结论: 2.角的轴对称性: ①角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③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结论: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三、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②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①如果一个三角形有2个角相等,那么这2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等边三角形:

苏科版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苏科版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 1.正方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 A .对角线互相垂直 B .对角线互相平分 C .对角线相等 D .四个角都是直角 2.下列四个实数:22 3,0.1010017 π,3,,其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下列四个实数中,属于无理数的是( ) A .0 B .9 C . 23 D .12 4.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 A .38 B .39 C .4- D . 227 5.已知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m 和()n m n <,过锐角顶点把该纸片剪成两个三角形.若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则( ) A .22320m mn n -++= B .2220m mn n +-= C .22220m mn n -+= D .2230m mn n --= 6.如图,已知△ABC 的三条边和三个角,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 全等的是 ( ) A .甲和乙 B .甲和丙 C .乙和丙 D .只有乙 7.如图, Rt ABC 中,90,B ED ∠=?垂直平分,AC ED 交AC 于点D ,交BC 于点E .已知ABC 的周长为24,ABE 的周长为14,则AC 的长( ) A .10 B .14 C .24 D .15 8.如图,若一次函数y =﹣2x +b 的图象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点A 的坐标为(0,3),则不等式﹣2x +b >0的解集为( )

A .x > 32 B .x < 32 C .x >3 D .x <3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二象限内有一点M ,点M 到x 轴的距离为3,到y 轴的距离为4,则点M 的坐标是( ) A .(3,4)- B .(4,3)- C .(4,3)- D .()3,4- 10.在下列黑体大写英文字母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11.下列四组线段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4,5,6 B .1.5,2,2.5 C .2,3,4 D .1,2, 3 12.下列式子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 12 B .0.5 C . 5 D .12 13.下列关于10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10是无理数 B .3104<< C .10的平方根是10 D .10是10的算 术平方根 14.下列图形中:①线段,②角,③等腰三角形,④有一个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其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个数(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5.如图,在△ABC 中,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E ,交BC 于点D ,△ABD 的周长为16cm ,AC 为5cm ,则△ABC 的周长为( ) A .24cm B .21cm C .20cm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6.如图,△ABC 的顶点都在正方形网格格点上,点A 的坐标为(-1,4).将△ABC 沿y 轴翻折到第一象限,则点C 的对应点C′的坐标是_____.

苏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三角形全等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理解:①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 ②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得到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仍然全等 ..; ③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⑴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理解:①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 ②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⑵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⑶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①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②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③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④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⑤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⑴已知两边:①找第三边(SSS);②找夹角(SAS);③找是否有直角(HL). ⑵已知一边一角:①找一角(AAS或ASA);②找夹边(SAS). ⑶已知两角:①找夹边(ASA);②找其它边(AAS).

第二章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相对一个图形的对称而言;轴对称是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而言。 2、轴对称的性质: ①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垂 直平分线;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①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②判定定理: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拓展: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 ....的距离相等 4、角的角平分线: ①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②判定定理:到角两个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 拓展:三角形三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条边 ..的距离相等。 5、等腰三角形: ①性质定理: ⑴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⑵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②判断定理: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相等的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6、等边三角形: ①性质定理: ⑴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 ⑵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 拓展:等边三角形每条边都能运用三线合一 ....这性质。 ②判断定理: ⑴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⑵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⑶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 期末测试题(Word版 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 期末测试题(Word 版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图书馆的馆徽不是.. 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2.下列无理数中,在﹣1与2之间的是( ) A .﹣3 B .﹣2 C .2 D .5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 =2 B .|﹣3|=﹣3 C . =±2 D . =3 4.下列图形中的五边形ABCDE 都是正五边形,则这些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如图,将△ABC 折叠,使点A 与BC 边中点D 重合,折痕为MN ,若AB=9,BC=6,则△DNB 的周长为( ) A .12 B .13 C .14 D .15 6.在下列分解因式的过程中,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 A .-xz +yz =-z(x +y) B .3a 2b -2ab 2+ab =ab(3a -2b) C .6xy 2-8y 3=2y 2(3x -4y) D .x 2+3x -4=(x +2)(x -2)+3x 7.点(3,2)A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A .(3,2) B .(3,2)- C .(3,2)-- D .(2,3)-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0,3),B (5,3),C (5,0),点D 在线段OA 上,将△ABD 沿着直线BD 折叠,点A 的对应点为E ,当点E 在线段OC 上时,则AD 的长是( )

A .1 B . 43 C . 53 D .2 9.4 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16 B .2 C .-2 D .2± 10.下列式子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 12 B .0.5 C . 5 D .12 二、填空题 11.若点(1,35)P m m +-在x 轴上,则m 的值为________. 12.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10cm ,5cm ,则周长为__________cm . 13.如果点P (m+1,m+3)在y 轴上,则m=_____. 14.地球上七大洲的总面积约为149480000km 2(精确到10000000 km 2),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取近似值,并用科学记数法为_________ km 2. 15.如图,在Rt △ABC 中,∠C=90°,AC=3,BC=5,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大于 1 2 AB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点分别为点P 、Q ,过P 、Q 两点作直线交BC 于点D ,则CD 的长是_____. 16.点(2,1)P 关于x 轴对称的点P'的坐标是__________. 17.在实数 22 ,4π ,227-,3.1416______个. 18.如图,等边三角形的顶点A (1,1)、B (3,1),规定把等边△ABC “先沿y 轴翻折,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为一次变换,如果这样连续经过2020次变换后,等边△ABC 的顶点C 的坐标为____.

苏科版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试卷

苏科版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下列各点在第二象限的是() A.(3,1) B.(3,-1) C.(-3,1) D.(-3,-1) 2.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3,4,4 B.3,4,5 C.3,4,6 D.3,4,8 3.满足下列条件的△ABC,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a:b:3 c=:4:5 B.A ∠:B ∠:9 C ∠=:12:15 C.C A B ∠=∠-∠D.222 b a c -= 4.已知二元一次方程组 5 22 x y x y -=- ? ? +=- ? 的解为 4 1 x y =- ? ? = ? ,则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函数y=x+5与y=﹣ 1 2 x﹣1的图像的交点坐标为() A.(﹣4,1)B.(1,﹣4)C.(4,﹣1)D.(﹣1,4)5.如图,将△ABC折叠,使点A与BC边中点D重合,折痕为MN,若AB=9,BC=6,则 △DNB的周长为() A.12B.13C.14D.15 6.下列各式从左到右变形正确的是() A. 0.22 0.22 a b a b a b a b ++ = ++ B. 2 3184 3 2143 32 x y x y x y x y ++ = - - C. n n a m m a - = - D. 22 1 a b a b a b + = ++ 7.把分式 22 xy x y - 中的x、y的值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则分式的值…() A.不变B.扩大到原来的2倍 C.扩大到原来的4倍D.缩小到原来的 1 2

8.如图,在ABC ?中,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若76BEC ∠=,则ABC ∠=( ) A .70 B .71 C .74 D .76 9.在下列分解因式的过程中,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 A .-xz +yz =-z(x +y) B .3a 2b -2ab 2+ab =ab(3a -2b) C .6xy 2-8y 3=2y 2(3x -4y) D .x 2+3x -4=(x +2)(x -2)+3x 10.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 :b :c =3:4:5 B .∠A :∠B :∠ C =3:4:5 C .∠A +∠B =∠C D .a :b :c =1:2:3 11.在直角坐标系中,将点(-2, -3)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是( ) A .(-2,-5) B .(-4,-3) C .(0,-3) D .(-2,1) 12.在下列黑体大写英文字母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13.下列各点中,位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第四象限的点是( ) A .(1,2) B .(﹣1,2) C .(1,﹣2) D .(﹣1,﹣2) 14.下列分式中,x 取任意实数总有意义的是( ) A .21x x + B .221(2)x x -+ C .211x x -+ D .2 x x + 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线段AB 的两个点坐标分别为A (﹣1,﹣1),B (1,2).平移线段AB ,得到线段A ′B ′.已知点A ′的坐标为(3,1),则点B ′的坐标为( ) A .(4,4) B .(5,4) C .(6,4) D .(5,3) 二、填空题 16.9的平方根是_________. 17.如图,直线l 1:y =﹣12 x +m 与x 轴交于点A ,直线l 2:y =2x +n 与y 轴交于点B ,与直线l 1交于点P (2,2),则△PAB 的面积为_____.

苏教版新课标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三角形全等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理解:①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 ②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得到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仍然全等 ..; ③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⑴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理解:①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 ②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⑵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⑶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①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②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③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④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⑤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⑴已知两边:①找第三边(SSS);②找夹角(SAS);③找是否有直角(HL). ⑵已知一边一角:①找一角(AAS或ASA);②找夹边(SAS). ⑶已知两角:①找夹边(ASA);②找其它边(AAS). 第二章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相对一个图形的对称而言;轴对称是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而言。 2、轴对称的性质: ①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垂 直平分线;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①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②判定定理: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拓展: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 ....的距离相等 4、角的角平分线: ①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②判定定理:到角两个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 拓展:三角形三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条边 ..的距离相等。 5、等腰三角形: ①性质定理: ⑴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⑵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②判断定理: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相等的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6、等边三角形: ①性质定理: ⑴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 ⑵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 拓展:等边三角形每条边都能运用三线合一 ....这性质。 ②判断定理: ⑴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⑵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⑶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7、直角三角形推论: ⑴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是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⑵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拓展:直角三角形常用面积法 ...求斜边上的高。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初二数学试卷

初中数学试卷 初二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 A.20=102 B.632= ? C.224=- D.2(3)3-=- 2、图中字母A 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 ) A. 4 B. 8 C. 16 D. 64 3、 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比一直角边长大2,另一直角边长为6,则斜边长为 ( ) A. 4 B. 8 C. 10 D. 12 4、在-1.414,2,π, ,2+3,3.212212221…,9 这些数中,无理数的个数为 ( ) A.5 B.2 C.3 D.4 5、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的坐标为 ( ) A.(4,3) B.(-2,-1) C.(4,-1) D.(-2,3) 6、已知下列结论:①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同时扩大2倍,得到的一个钝角三角形;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与点B (3,2)表示不同的点;③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④有理数有无限个,无理数有有限个.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7、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与行驶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前4h 中汽车的速度越来越快 B. 4h 后汽车静止不动 C.4h 后汽车以相同的速度行驶 D.前4h 汽车以相同速度行驶 4 7 A B C D P O 第2题 第7题 第8题 3.14 · ·

C B A 8、如图,已知等腰△ABC 中,A B =A C ,∠BAC =120°,A D ⊥BC 于点D ,点P 是BA 延长线上一点,点O 是线段AD 上一点,OP =OC ,下面的结论: ①∠APO +∠DCO =30°;②△OPC 是等边三角形;③AC =AO +AP ;④S △ABC =S 四边形AOCP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9、点P (a+1,a-1)在直角坐标系的y 轴上,则点P 坐标为 ; 10、16的算术平方根是 ; 11、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x ,则x 的值可能有 个; 12、把38490按四舍五入精确法取近似数精确到千位是 ; 13、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 (0,2),点P (x ,0)为x 轴上的一个动点,当x= 时,线段PA 的长得到最小值; 14、若一个数的立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则这个数是 ; 1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0 90,AB=9,AD=12,BC=8,CD=17.则四边 形ABCD 的面积是 ; 16、在三角形ABC 中,AD 为高,AD=12,AC=13,AB=20,则BC= ; 17、如图,已知1号、4号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为为7,2号、3号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为4,则a ,b ,c 三个方形的面积和为 ; 18、一只跳蚤在第一象限及x 轴、y 轴上跳动,在第一秒钟,它从原点跳动到(0,1),然后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跳动【即(0,0)→(0,1)→(1,1)→(1,0)→……】且每秒跳动一个单位,那么第50秒时跳蚤所在位置的坐标是 。 三、解答题(共66分) 19、(8分)(1)计算16+327-+33-2 (3)- (2)解方程:()2713 1 2 =-x 20、(8分)如图,Rt △ABC 中,∠C=90°,AC=BC ,AB=4,试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写出各顶点的坐 标. A D B C 第15题 第18题 第17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