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质量标准研究的思考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质量标准研究的思考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质量标准研究的思考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质量标准研究的思考□湖南科技学院张敏肖新生夏岩石董加宝

摘要: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部分学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办学特色进行分析比较,结合本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办学实践,提出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的建议。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质量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2

2007年启动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明确提出高校的发展将由数量扩张型的外延发展全面转移到质量提升型的内涵发展这一战略目标上来[1]。

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从专业建设与发展情况汇总分析: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目前被分散于理、工、农、医等不同院校,且各校所依托的学科背景不同,相关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水平及条件参差不齐。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保证培养出具有高质量标准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在对部分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其培养效果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并对今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努力方向提出了建议。

一、食品安全形势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立的意义

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苏丹红、瘦肉精、毒白酒、毒大米、吊白块等食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尤其是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给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引起党中央高度重视,该事件直接推动了《食品安全法》的出台。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

目前,中国食品出口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突破各国设置的贸易壁垒,化危机为机遇,在贸易、质检机构、生产企业等,都需要大量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参与。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

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职工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做好对所生产经营食品的检验工作,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第二十七规定“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下列要求:有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这些条款明确指出生产经营企业必需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因此,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人才培养任重道远。

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现状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强、跨多学科门类、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它涉及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现代分析科学、管理学、农学、病理与生理学、预防医学、环境科学、动物科学、标准化与法律法规等领域[2]。

1.国外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与发展现状

在国外高校中,没有设置专门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而是将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的学科分散于毒理学、食品科学、化学分析、流行病学、农艺学、环境与人类营养学、食品法典等学科领域内[3]。

项目名称: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项目号:湘教通(2009)321号;项目名称:湖南科技学院校级特色专业项目。

在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健全,食品质量与安全已经成为生产者的自觉意识和行为,政府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与我国不同,其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也与我国有很大差别。在国外高校中,学生根据不同的专业背景选修相关课程,一些具有相关领域知识和经验的专家,联合起来形成一种类似学术沙龙的组织,承担该领域的教育与科学研究任务。学校还面向在校及已毕业学生举办暑期班、短期课程班等,开设良好操作规范(GMP)、操作程序卫生标准(SSOP)、危害分析关键点控制(HACCP)等食品安全管理训练课程。这种教育模式的特点就是将检验、检测等技术性课程分化到不同的专业中,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具有一定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能力。

2.国内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与分布

2001年,教育部批准食品质量与安全作为编外目录专业率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立;2002年,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正式成为教育部批准的高校本科专业,并批准中国农业大学等16所高等学校开办此专业。

截止到2009年,教育部批准设立及备案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高等学校(包括香港大学)共90所,其中211工程院校19所,其他院校71所,院校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国内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分布区域如图2所示,分布特点是:在食品工业较发达、粮食和农牧产品产量较大以及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开办该专业的数量相对较多。

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众多不同类别的院校都举办该专业的情况下,如何扬长避短,利用自身优势,创造条件,培养具有院校特色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人才,是目前所面临的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国内高校中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的情况看,由于各高校依托学科不同,造成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背景存在差异性,因此,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实验教学条件、教学经费投入、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体现出五花八门的“鲜明特色”[4]。

1.制定符合专业内涵又体现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多数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大同小异,以培养具备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管理学等宽广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现代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检验技术、过程控制和预防管理技术的技术与管理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调查统计发现,理工院校侧重食品安全生产技术控制;农业类院校侧重原料到产品的全程控制;医药类院校侧重预防和产品安全检测。在人才培养类型方面,58.3%的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13.9%的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27.8%的院校培养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对毕业生授予学位上的差异为,83.3%的学校授予工学学士学位,16.7%的学校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由于专业定位不仅决定着专业的发展方向,而且还将决定专业师资队伍配置、实验室建设与设备采购、教学计划组织与学生选课以及毕业生就业等问题。因此,明确专业定位要以适应学科发展,符合社会需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为目标,与学校的定位、学校的总体培养目标相一致[5]。

一个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是该专业成败的关键所在。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实效性,直接反映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也直接影响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拟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把握好几点。

(1)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设置要凸显专业差异性

各高校培养计划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有所不同,有所变化,突出本校的强势学科背景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有两点是要注意的:一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有别于其他如食品科学工程等食品类专业的;二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有别于传统的食品卫生与检验专业的。否则,新坛子装旧药搞老一套,或陷入老的专业思想中去,都是没有领悟设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深刻意义的结果。正确的做法是在提供食品类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提供食品的现代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防控技术、管理、法规等相关知识课程[6]。

(2)人才培养方案要做到厚基础、宽口径

食品质量与安全是研究食品商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与人类健康及市场需求相关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型交叉学科,涉及的学科领域包括:化学、食品科学、现代分析科学、管理学、法学与标准计量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农牧学等,它主要运用现代检测技术进行过程控制和预防管理,为全社会食品安全和食品产业市场化提供科学的技术管理保障。其培养目标应该是技术与管理复合型的新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依据现代食品安全复杂而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知识结构,更牢靠的基础知识。同时,应开设计算机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食源性流行病学与毒理学实验、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添加剂、现代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质量管理学、转基因食品与安全、HACCP原理与应用等多门专业选修课。学生毕业时除了专业课必修以外,还必须在专业选修课中修满规定的学分。这对保证学生的专业视野宽广,知识结构合理化,多元化是十分有益的。丰富的课程菜单还给好学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自学方向,让他们有发展的空间[7]。

以我校为例,2005年,我们以化学和生物工程专业为建设平台,设立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专业成立之初,便具有了良好的化学污染物分析和微生物检测基础。为了弥补食品质量管理学、食品法律法规以及药理学等弱项,我们增大了投入,提高实验室和实践实习场所等硬件设施,大力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同时,与我校的法律系和经管系等加强交流合作,提升食品质量管理方面的教学水平。此外,通过不断引进食品专业的高级人才,使我们在食品加工、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分析检测、食品加工和运输销售过程中的品质控制等方面拥有了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办学条件。

在培养具备食品的生产及质量控制、食品分析检测和管理学三方面知识的综合性人才的前提下,学校为永州及周边地区油茶、香柚、香米和香芋等特色农产品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所涉及的生产技术、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食品标准与法规等提供了技术支持。坚持“校、政、企、研”为特色的办学模式,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2.加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和教材建设

2007年底在西安召开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主干课程设置研讨会上,相关高校提出各自汇集在一起的主干课程竟达35门之多。因此,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差别很大。一个专业要具有有别于其他专业的培养方向和业务范围,应有自己独立的课程体系。目前,本专业主干课程设置及其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不甚明确,部分内容有冗余和缺失现象,有待于深入研究并确定其规范性。

在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所开设的食品质量管理学、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安全与卫生等多门课程中,都讲授到了HACCP、ISO等质量管理体系,而对于企业的管理、工厂的设计、操作安全等内容鲜有涉及。所开设的基础实验中,化学和生物方面的项目较多,而关于食品实验项目相对较少。为了解决此问题,我们组织教师共同制定教学大纲,避免知识点的重复和知识点的遗漏,同时,积极将化学和生物性质的基础实验逐步调整为体现食品质量与安全特色的实验项目。

对于教材建设,由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新设立的专业,尚没有形成统一的专业规范,培养方案也是在完善的过程中,在课程和教材等方面多属探索阶段。加之国优、省优教材出版情况不理想,因此,有待于在明确教学体系等前提下,出版更多的国优、省优、有特色等高质量教材[8]。

我们对课程进行了重点改革和建设,力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梯队、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较大改善,全面带动本专业的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9]。

(1)坚持“两个结合”,推进课程和新教材建设

我们坚持“结合专业建设平台的优势”,坚持“结合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的特色”,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调整和修订专业培养计划,建立和完善与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重点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鼓励教师编写新教材和电子课件讲义。

我校结合食品、化学和生物工程的专业的优势”,坚持“结合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的特色”,编写了《基础化学实验》(张敏主编)和《现代仪器分析与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袁先友主编)两本教材。专业课程食品微生物学、现代仪器分析与食品质量安全检测、食品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质量管理学、食品卫生检测等课程已经编写了电子课件讲义。

(2)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积极推进精品课程建设

建设面向全国高校的精品课程和立体化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中心,建成数门精品课程和具有示范作用和服务功能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实现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完善服务终身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

(3)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根据社会发展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的需要,及时

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组织教师学习其专业建设的特色、专业建设思路,汲取经验。在深化校企合作机制的基础上,探索出最佳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3.加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

良好的实验和实习基地条件,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由于各个学校都是在其他专业的依托上建立本专业,在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等资源上都是套用其他专业的现有成果,尚没有形成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由于地方经济和学校条件的差异,不同学校该专业的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情况差异显著,有待于明确实验条件等教学基本条件的要求。

我校在实验室建设方面,重点建设了3个教学实验中心。结合特色学科的发展方向,重点建设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实验室、农产品加工与品质控制实验室、食品安全控制模拟实训室,并建立健全实验室的各种制度,合理配置实验室资源,充分发挥实验室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化学、生物与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教学中心现已成功获批省级实验教学中心,目前,农产品加工与利用实验教学中心所申报的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项目正在审批当中。

对于实践、实习基地建设,我们重点加强与永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唐人神食品有限公司、今麦郎食品有限公司、重庆国人啤酒有限公司等的合作。在校内,结合专业特点与可再生能源研究所、油茶研究所、西山清泉公司和绿色蔬菜生产公司等9个校办企业建立联系,既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学提供了见习基地,也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平台。

4.加强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

(1)完善开放式实验室建设,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设计、实验实施和实验管理,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倡导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建设期内,每年重点支持5~10个由学生开展的创新性试验项目,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鼓励在校大学生申报大学生科研课题。

2005年以来,我校本科生撰写的论文有20多篇,主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课题的研究13项;2008年,学生获第一批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立项达到3项;学生获得校挑战杯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优胜奖1项,校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大赛三等奖1项,优胜奖1项。

(2)逐步建立适应职业制度需要的专业认证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探索和推行适应职业制度需要的专业认证体系,如食品营养师证书、HACCP认证、ISO认证等。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食品检验工”等各种食品行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并举办相应的培训班。

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009届毕业生获取食品营养师证书、HACCP内审员证、ISO内审员证的学生人数分别为32、59、43,获取证书比例分别为41%、76%、55%。

(3)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和娱乐活动,开展“211”行动,使培养模式多元化

“211”行动,是指在一个学年中,开展“两个比赛”,即食品分析技能比赛、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规划策划大赛;举办“一个节庆”,即大学生食品文化节,重点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术活动,传播食品安全知识,倡导食品营养理念。

(4)构建学业、产业、创业相互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引导学生参加产学研三位一体项目。

5.重视学生诚信教育

作为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支柱。它包含“诚”和“信”两部分内容,二者互相联系,互为前提,“讲诚实,守信用”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石,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更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对于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产和管理人员来说,诚信教育有着更广泛的社会意义[8]。

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现阶段食品质量与安全存在一些问题的客观现状,结合课内外专业教学和实践,要将诚信教育融入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之中。

(1)教师以身作则,以己示范

教师要以身作则,特别是在专业领域工作中,应给学生作出诚实守信的榜样。教师本身要以高尚的品行、人格的魅力、诚信的作风取信于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提高公信力,做诚信的表率[5]。

(2)课堂教学注重案例分析,随时注重诚信教育

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目前,食品行业卫生安全状况堪忧。有一定数量的食品安全事件是因食品加工企业或从事食品加工各个环节的人员不能自律,在利益和利润的趋动下违规生产甚至是商业制假所致,因此,提高全行业和个人的诚信素质,对食品安全卫生的监管至关重要。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大学生.毕业后肩负着专业技术和诚信道德两方面责任。高校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专业、法律、道德等方面强调诚信的作用,结合食品安全监管、食品行业法律法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食品加工全程质量控制、良好操作规范、食品安全标识、安全食品生产及认证、产业信息、政策动态、技术创新等案例进行教学,(下转第70页)

!!!!!!!!!!!!!!!!!!!!!!!!!!!!!!!!!!!!!!!!!!!!!

(上接第37页)把诚信教育落到实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诚信道德习惯。

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的研究,需要我们努力进行探索和实践。不断解决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积累办学经验。我们相信,通过各个办学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努力,必定会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

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

[2]刘静波.关于组建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

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建议[J].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09(2):4-9.

[3]李雪琴.工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3):

66-68.

[4]金华丽,陆启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模

式的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145-147.

[5]宫霞,王淑珍.我国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构建

的创新性思考[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7(04):82-84.[6]宫春波,仇宏伟,于翠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验教学

体系改革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8(15):61-63.[7]张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的探

索与实践[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4):85-87.

[8]白艳红,赵电波.“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与素质教育相

结合的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06(4):58-60.

[9]侯玉泽,李松彪,李道敏.关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

体系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9):125-127.

高了他们的英语水平,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自己学科在国外的研究情况和最新进展,汲取国外的先进知识,使他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对于实验类和实践类课程可以采用检查学生操作能力的考试方法,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有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无论哪种形式的考试都应与实际相结合,贴近实际,不要让学生感觉到学知识只是为了获得学分。在考试内容和形式多样化的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对课本的内容或者教师的解题思路提出质疑,探求更加有效、简便、科学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水平。

5.改革评分标准,鼓励创新精神

多年来,学校大多实行考试成绩分数化,这种“唯分数论”是有失公正的。因为实践中,考试成绩的高低并不是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尺,高分低能的学生也很多,应试能力强不代表真的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当前科技飞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极快,教师可以在综合各学期各阶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活动,考试方式也应与时俱进,防止教考脱节,考试应鼓励学生带着疑问来联想,构思,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考试不能局限于沿用多年的标准答案,应激励学生主动寻求新的解题思路,探索新理论、新方法,对于这样的学生,应给与加分。同时高校考试成绩应主要用于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其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情况,为避免学生过分看重分数的情况发生,适应新形势培养人才的需要,可尽量改革传统的百分制为等级制或国外考试的记点制,充分考虑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其在平时上课或者考试中体现出的创新能力,应给予创新分,以资鼓励。

6.有效降低考试功利性

学校首先要从自身做起,进一步完善考试评价体系,根据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动态的评价,而不仅仅把考试成绩来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应改变以往考试中轻过程,重结果的情况,避免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在奖学金评定、评优、保研时,不能单纯以学生的课业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而应以通过科学全面的方法所评测出的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参考依据。同时,学校应与用人单位积极沟通协作,通过组织实习、实训、调研的方式,使用人单位在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进行客观评价的同时,也对其思想品质、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创新能力、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考查,降低考试的功利性,防止学生只注重分数而忽视锻炼实际能力的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吴毓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考试改革探讨[J].福

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2):158-160.

[2]龙文祥.创新人才培养视野下的高校考试改革研究[J].

黑龙江教育:2007(6):33-35.

[3]饶子正.高校课程考试改革实践与思考[J].湖北经济学

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1):166-167.[4]段颖立.中国高校考试制度改革初探[J].中国青年政治

学院学报:2006,25(5):119-123.

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官方)

自动化专业 Automation 080801 一、专业教育特色 面向各自动化应用领域,在专业培养中注重强电与弱电相结合,测量与控制相结合,生产设备与自动化控制系统相结合,节能环保与新能源开发相结合。在专业竞赛中培育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自动化工程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并在自动化领域某一方向具有专长,在自动化生产、制造领域,从事自动化工程设计、编程、调试和自动化改造与创新,在自动化装置、装备研究开发领域,从事自动检测、控制装置与装备以及自动化生产管理技术的高级应用型自动化专业人才。 三、专业培养规格 1、知识 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自动化指导性专业规范”,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为指导,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加强专业基础教学,强化课程之间的知识联系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培养。 2、能力 从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依据相关课程的相互关系,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与能力培养体系。主要体现在基础课程统一规划,专业方向灵活设置,大量增加了选修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通过学生电子、电气实训,以及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和“湖北省电子设计大赛”等比赛,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3、品格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和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正确处理政治思想与业务、基础与专业、学习与健康、知识与能力和素质等关系。遵纪守法,尊敬师长,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和思想品德。 四、专业教学 1、专业的知识体系 (1)通识课程

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课”实践-思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两课”实践-马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英语、体育、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等五门政治理论课和军事理论,法律基础,管理基础等。 (2)学科基础课程 包括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 (3)专业课程 包括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机与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运动控制系统、电气与可编程序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化概论、现代控制理论、DSP技术、过程控制、供配电技术等等方面的课程。 (4)实践教学 包括暑期社会实践、模拟电子课程设计、数字电子课程设计、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器件与仪器认知、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创新等。 2、知识体系的课程教学 3、知识体系的实践教学

食品营养和食品安全尔雅

单选 1、关于食品的概念,以下哪种说法错误( D) A、食品包括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 B食品包括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 C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 D食品以治疗为目的 2、生产经营的食品中可以添加以下哪种物质(B) A、药品 B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 C防腐剂 D不可食用色素 3、膳食营养素摄入量不包括( D) A、平均需要量 B推荐摄入量 C适宜摄入量 D可耐受最低摄入量 4、脂肪提供能量占总能量的(B)为宜 A、10%— 20% B、20%— 30% C、30%— 40% D、40%— 50% 5、以下哪组不是必需氨基酸( D) A、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 B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 C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 D丙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 6、在温和气候条件下生活得从事轻度身体活动的成年人每天需要喝水多少毫升(C) A、500-1000 B、1000-1500 C、1500-1700 D、1700-1900 7、由零食提供的能量不宜超过一天总能量的(A) A、10% B、20% C、30% D、40% 8、每日膳食中脂肪提供的能量比例不宜超过总能量的(C) A、10% B、20%

C、30% D、40% 9、婴幼儿配方食品不包括( D) A、婴儿配方食品 B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 C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 D成人配方食品 9、生活中的坏习惯不包括( B) A、轻视早餐 B早睡早起 C吸烟酗酒 D暴饮暴食 10、适宜的运动强度不应遵循的原则是( D) A、从小到大,循序渐进的原则 B先有氧运动,后力量或阻力运动 C运动时间逐渐延长 D直接开始剧烈运动 11、老年人不适宜进行( D) A、适量耐力运动 B适量肌肉力量运动 C适量平衡和柔韧性运动 D速度性运动 12、儿童少年运动健身表示有误的是( C) A、不宜在硬的地面上反复进行跳跃练习 B避免过多从高处往下跳的练习 C随意进行感兴趣的运动健身 D不宜过早从事力量性锻炼 13、夏季运动 1 小时出汗多少升不及时补充水分,常会引发体内缺水,也可称为“体渴”,甚至导致脱水。( B) A、0.5-1 B、1-1.5 C、1.5-2 D、2-2.5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管理办法解析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文件要求,所有高等职业院校每年度须按要求填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并向教育部报送,为确保数据采集工作的顺利实施,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是反映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运行状态的重要信息,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实施常态管理、动态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主要依据,状态数据的采集工作今后作为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列入日常工作计划。 第三条各部门应充分认识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确保数据采集与报送的真实、准确、有效。 第四条数据采集的范围为学校本部及三个分部。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四条为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学校成立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管理领导小组(简称:数据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教学副校长 成员:教学管理工作部主任、校长办公室主任、计划发展部主任、人力资源部主任、质量管理工作部主任、科技部主任、学生管理工作部主任、后勤管理工作部主任、信通中心主任、南区分部主任、灞桥分部主任、咸阳分部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学管理工作部。 办公室主任由教学管理工作部主任担任,副主任由教学管理工作部副主任担任,数据采集平台管理专责由迎评创建专责担任。 第五条数据平台建设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一)部署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工作; (二)负责对相关数据真实性及有效性进行审查; (三)负责对状态数据统计结果进行研究与分析,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第六条数据采集平台建设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状态数据采集的组织工作; (二)负责对各部门填报任务进行培训和解释; (三)负责状态数据采集的技术工作; (四)负责数据采集平台的上报工作; (五)负责状态数据的管理工作; (六)负责数据采集平台的日常维护。 第七条各部门(单位)的负责人为数据采集的第一责任人,全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食品检测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应先修高等数学,应用概率统计,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后进行。 该课程是为食品生产和经营管理直接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内容之一,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更是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研究与相关知识普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学习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有助于人们认识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有助于保证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与安全,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社会安定,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竞争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推动食品贸易的发展。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只有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质量开拓市场,以质量巩固市场,才能取得丰厚的利润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以现代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科学的观点,系统阐述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重点介绍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基础,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控制与数理统计方法、质量的经济性与质量成本管理、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检验管理等内容。同时,还介绍现代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新方法和发展动态,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与食品企业相关的产品设计、生产、商贸流通和管理等工作服务。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食品检测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是为食品生产和经营管理直接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内容之一,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更是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研究与相关知识普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学习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有助于人们认识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有助于保证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与安全,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社会安定,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竞争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推动食品贸易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如何保证并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已成为食品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只有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质量安全开拓市场,以质量巩固市场,才能取得丰厚的利润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的管理。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正确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处理食品生产与流通中的质量问题。 四、理论教学安排及学时分配

人才培养规格 (2)

人才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规格是学校对所培养出的人才质量标准的规定,指受教育者应达到的综合素质,它是学校工作的立足点和重要依据。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规格是高等学校各专业培养目标的细化,是学校对毕业生培养质量要求的规范,是学校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组织教学、检查和评估教育质量的依据,它解决了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问题。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就是按照国家政策和人才市场导向制定符合各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综合素质要求,是对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的概括性描述和经过规定年限的学习、各专业人才在知识、能力方面要达到的基本要求。 人才培养规格的特性 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是学校对该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的具体要求,是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细化。潘懋元先生认为,“教育质量标准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一般的基本质量要求,另一个是具体的人才合格标准。”按我们的理解,第一层次所指的是国家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统一性要求;第二层次所指的是高等学校适应社会对人才规格的多样性需要而设计的各种人才培养规格。因此,人才培养规格有两个特性,即统一性和多样性。 国家对本科人才培养规格的统一性要求是: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得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有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人才培养规格的多样性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决定:

人才培养方案编写质量标准

教学质量标准·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方案编写质量标准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文件,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文件,它明确规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的学制、年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并对专业学习涉及的工作岗位群、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详细分析。要求对专业课程体系中从基本素质、专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和综合训练等课程进行描述。要求对专业教学过程制定详细实施进程计划。 表(1)人才培养方案编写质量标准

二、课程建设质量标准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专业课程建设要体现工作领域、职业岗位能力和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提高要求,公共课程建设要体现学生素质养成教育要求。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教学团队、课程教学的条件、课程教学质量(课程教学内容选择、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课程教学改革等环节的质量标准。 表2 课程建设质量标准

三、教材选用质量标准 教材是实施教学质量保证的基本工具,教材选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教材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要求,教材选择要体现高职教育教学特色,尽可能选择高职高专精品教材、优秀教材或校企合作开发的校本教材,教材的内容的选择、组织、结构设计以及内容安排要便于学生学习,教材内容新颖,质量高。

四、备课质量标准 备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讲授新课程内容之前进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准备工作。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备课环节主要包括对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研究,对教材教学单元或教学章节内容的研究和取舍、对课程教学单元或教学章节教学进程及教学方法设计和多媒体课件制作、教案撰写、准备教具等工作。备课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对教学产生影响。其基本要求是:教师必须明确备课目的,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认真、深入研究教材,广泛猎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知识,及时吸收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并组织到教学中。教师备课应紧扣教材,又不拘于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兼顾差异教育,因材施教,克服教学中的片面性和一般化,讲究备课的针对性和全面性。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送审稿) 发布实施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生产过程中原料采购、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场所、设 施、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添加剂的生产, 如确有必要制定某类食品添加剂的专项卫生规范,应当以本标准作为基础。 基本要求 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法规和其他相关规定。 企业应建立、实施并遵守有效的安全控制体系,以确保产品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要求。 产品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在保质期内产品应保持应具有的功能性。产品的标识应符合相应的国 家标准、法规和其他相关规定。 采用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添加剂、酶制剂、复配食品添加剂、食品用香精生产企业的选址、厂区 环境、厂房和车间、设施与设备、卫生管理要求应符合的相关要求。附录适用于产品标准中有微 生物控制要求的食品添加剂以及酶制剂类食品添加剂生产过程的微生物监控。 鼓励可用管理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按照要求进行管理。 选址 应选择地势干燥、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不影响周围居民生活和安全的区域。 不应选择对产品有显著污染的区域。 厂区环境 厂区环境应整洁卫生。 厂区应合理布局,生产区、生活区等各功能区域划分明显,并有适当的分离或分隔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厂区内的道路应硬化。 企业应根据情况制定预防虫害控制程序,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虫害的孳生。 厂区应有适当的排水系统,排污沟渠等设施应保持畅通。 企业应根据情况制定废弃物存放和清除制度,废弃物的存放不应对产品生产造成污染,有特殊要求的废弃物其处理方式应符合有关规定。 生产区不得生产和存放有碍产品卫生的其他物品。 厂房和车间 厂房的面积和空间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应根据产品特点和工艺要求设置生产场所、包装场所、 仓库、检验场所等生产用房,便于设备安置、清洁消毒、物料存储及人员操作。 厂房和车间的内部设计和布局应满足产品生产操作要求,建筑物、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三者衔接 合理,既能保证生产的连续性且能防止生产中或工序间发生交叉污染。 1 / 6

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试行)

附件一: 山西省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山西省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说明 [1]“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学校关于本科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规格、教学过程组织、教学任务安排等总体设计和实施的纲领性文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规格要求、修业年限、课程设置、教学进程安排以及必要的说明等。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是指单价8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不含实验台、桌、空调等)。 [3]“实习、实训基地”须满足下列条件:具有稳定的场所,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目的和内容,有稳定的教师和辅助人员队伍,有科研和技术生产活动,有开展因材施教、开发学生潜能的实习项目。 [4]“期刊”指专业类期刊杂志。统计时,须按种类和年度装订成合订本,1本算1册。 [5]“电子图书资源”,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等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使用,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体。 [6]“师资队伍”是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对于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也可计算在内。 [7]“专任教师”指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专业的“专任教师”特指为本科生讲授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专任教师。 [8]“岗位资格”是指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或同等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新参加教学工作的人员须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9]“多媒体授课”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技术。 [10]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11]“教学文件”包括学校转发的教育部或省教育厅有关教学工作的文件、学校制定的教学文件(含教学规章制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学期教学进程计划、课程表、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等)。 [12]“教学档案”是指在本科教学实践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并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数字、声像等信息资料。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文件档案、教务工作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学生学习档案等。 [13]“主要教学环节”指理论教学(如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如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两个方面,具体包括学期课程教学进度计划制定、备课(含教研室集体备课)、教案编写、作业布置与阅改、课后辅导答疑、考试命题、考场监控、阅卷评分与试卷分析、实习和实验指导、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指导、答辩等环节。 [14]“签约就业”包括签定协议书或劳动合同以及灵活就业。其中灵活就业包括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两种。自主创业指创立企业(包括参与创立企业),或是新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包括个体经营和合伙经营两种类型。自由职业指以个体劳动为主的一类职业,如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中介服务工作者、某些艺术工作者等。

人才培养方案质量保障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质量保障体系 关于我校修订2001级本科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十五”发展规划》所提出的要“把学校建设成水平高、特色鲜明的财经大学”的发展目标,特提出2001级本科教学计划修订的原则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教学计划的修订要以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各项决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为依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教学计划的修订要将我校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的成果,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固化在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模式中。 2.教学计划的修订要遵循高等财经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全面发展。要处理好政治思想与业务、理论与实际、学习与健康等方面的关系,要培养学生既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又有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扎实的基本本领,还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要突出拓宽专业口径、夯实基础、注重素质和适应学科综合化发展趋势要求的教学内涵,加强各学科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及基本素质的培养,强化第一课堂的文化素质教育,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构建适应终身教育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与基本素质。 3.教学计划的修订要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努力保证在人才培养基本质量的同时,办出本专业的特色和高水平。教学计划的统一性体现在国家对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上,反映的是国家对本科人才的基本要求;多样性体现在各专业制订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上,反映的是自己的优势与特色。各专业要在深入研究社会经济学科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及本专业的适应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努力将本专业的优势

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

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 1 总则 1.1目的 本指南旨在进一步规范技能人才培养行为,形成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指导相关专业的专家编制《××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并为一体化课程规范的开发提供依据。 1.2适用范围 依据本指南开发的《××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适用于以培养技能人才为主的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和相关职业培训机构。 1.3术语 1.3.1技能人才 掌握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初级及以上职业资格,具备相应的实践(实习)工作经验,并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中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人员。 1.3.2技能人才培养标准 针对各类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制定的以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培养模式、培养条件及培养质量为主要内容的规范性文件。 1.3.3职业能力 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是人们从事一个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是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综合。 1.3.4通用能力 从事相应职业所应具备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包括职业素养、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自我学习、解决问题、信息处理、数字应用、外语应用、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 1.3.5专业能力 是人们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某一特定职业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工作标准的把握、工作方法的运用、劳动工具的使用、劳动材料的选择等。

1.3.6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实践专家访谈会确定的,具备完整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的综合性任务,对从事一个职业岗位群具有典型意义,是职业院校课程开发的依据。 1.3.7代表性工作任务 实践专家在职业成长过程中从事的有挑战性的、能促进职业能力发展的岗位具体任务。 1.4编制原则 1.4.1科学性原则 以就业为导向,遵循技能人才成长和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充分体现职业特征,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和技能人才职业生涯发展需要。 1.4.2操作性原则 各项要求应具体、明确、清晰、可实践、可检验。 1.4.3规范性原则 所用术语、符号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技术规范要求、文字表述精炼准确、层次清晰。 2 结构 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培养模式、培养条件、培养质量五方面内容,其结构见下图: 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结构图 3 内容及编制要求 3.1培养目标及编制要求 3.1.1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应包含总体培养目标和层级培养目标两部分,其中层级培养目标包括中级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及预备技师(技师),培养目标。 (2)培养目标编写体例为:培养面向××类型行业、企业就业,适应××职业及相关工种和岗位群工作,胜任××工作任务,具备××职业素养,达到××职业资格要求的技能人才。 3.1.2编制要求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实施国家和北京市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巩固拓展“质量工程”和“创新工程”建设成果,提升北京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规范和加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市教委《关于进一步提高北京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项目建设以促进北京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为目标,坚持“育人为本,突破创新;丰富内涵,共享资源;分类发展,彰显特色;提高质量,服务社会”的基本原则,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进一步确立人才培养在高等学校中的中心地位,加大教学投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优化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项目包括专业建设、本科生培养、研究生培养、高职学生培养、国际交流合作、教师教学促进、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发展等八个方面建设内容。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北京市属普通高等学校。 第五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项目资金由市财政专项安排。 第二章项目建设内容 第六条专业建设项目指支持高校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推动专业综合改革,提

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的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群建设项目:支持高校间同类专业或相近专业之间的合作,建立合作建设机制,深化专业建设内涵,形成专业集群合力; 2.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支持高校强化优势特色专业,促进与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相关紧缺专业及新能源、信息网络、新材料、农业和医药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 3.新专业建设项目:支持高校主动适应国家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及学校办学目标加强新设置专业的建设; 4.专业综合改革项目:遴选部分专业开展“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 第七条本科生培养项目指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等方面对本科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有积极作用的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本科课程改革项目:支持高校进一步完善本科生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改善教学效果,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项目: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继续支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鼓励高校开展多院系联合或全校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3.实践教学改革项目:支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内创新基地、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等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开展实践教学综合改革,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4.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资助大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开展科研活动,带动广大学生在本科(高职)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 5.大学生学科竞赛项目:资助北京大学生通过学科竞赛培养大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质量标准知识矩阵图和人才培养方案DOC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质量培养标准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 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保教机构、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保教、研究、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标准 1 专业理念与师德 1.1 职业理解与认识 1.1.1理解幼儿保教工作的意义和独特性,热爱学前教育事业 1.1.2熟悉教育法律法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 1.2 幼儿保育、教育态度与行为 1.2.1注重保教结合,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2.2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 1.3 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行为 1.3.1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1.3.2 具有积极健康的心理 2 专业知识 2.1 基础学科知识 2.1.1 教育学、心理学基础

2.1.2 生理学基础 2.1.3 计算机基础 2.1.4 外语基础 2.2 核心基础知识 2.2.1 幼儿发展基础知识 2.2.2 幼儿园保育和教育基础知识2.3 高级教育技术与能力 2.3.1 0-3岁早期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 2.3.2 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表现能力 2.3.3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与实践能力 3 专业能力 3.1 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 3.1.1 师幼互动能力 3.1.2 班级规则与班级氛围创建能力 3.1.3 教育环境创设能力 3.1.4 合理利用资源能力 3.2 一日生活组织与保育能力 3.2.1 合理安排一日环节的能力 3.2.2 及时处理幼儿常见事故的能力

3.3 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 3.3.1 提供游戏条件、游戏材料的能力 3.3.2 引导幼儿主动、创造性地开展游戏的能力 3.4 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 3.4.1 制定阶段性的教育活动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的能力 3.4.2 观察幼儿的能力 3.4.3 灵活运用教育组织形式的能力 3.5 反思与发展能力 3.5.1 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的能力 3.5.2 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能力 3.7 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 4 组织管理、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4.1 组织管理能力 4.1.1 强烈的责任感及自觉性 4.1.2 有效组织和协调各种力量的能力 4.2 团队合作精神 4.2.1 具有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 4.2.2 具有计划、协调与合作的基本能力 4.2.3 具备正确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

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完整版

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 (试行) 颁布时间:二〇〇七年十二月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决定,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焊接技术及自动化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遵照中央关于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文件,依据由张祥生等行业专家起草,并经四川省经济委员会论证通过、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发文准许试行的“焊接制造岗位职业标准”制定本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中后全日3年制普通高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专业知识与技能,目的在于为各项教学活动提供依据和考核标准。也可以作为其他学制教育和短期技术培训的参考。 本标准由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焊接技术中心会同行业专家共同拟定,在经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焊接专业教学委员会专家组审议通过,并经学院颁布后方可实施。 关于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与监控体系后续进行研究,并作为单独条款补充进本标准。 本标准由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焊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解释。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主题内容 按照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对高素质高技能焊接技术专业人才的综合要求,规定了我院焊接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旨在对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概览性描述和界定,为各课程制定考核评价标准提供指南和依据。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中后全日三年制普通高职。 二、制定依据 1. 《焊接制造岗位职业标准》(已由四川省焊接学会、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和中国机械联合会分别组织专家论证通过)中职业Ⅰ、Ⅱ类岗位要求,同时参考Ⅲ类岗位部分知识与技能要求; 2. 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 3.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于2007年正式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三、学生基本能力素质标准 凡本标准适用范围的合格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基本能力与素质: 1.政治思想素质 熟悉我国国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政治思想,坚持正义,自觉抵制各种危害祖国和广大人民利益的不良思想和行为。 2.道德素质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八荣八耻”荣辱观和法纪观,自尊、自爱、自律、自强,遵纪守法,尊重他人,养成恪守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的习惯,是一个对国家、集体和家庭负责任的人。 3.心理素质 能正确面对困难、压力与挫折,具有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和健康平和的心态。 4.身体素质 生理健全、身体健康,达到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相应要求,能胜任现场工作的需要。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教案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教案 林书小学 活动目标 1、认识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以及安全标志。 2、能仔细观察、分析哪些食品时安全的,哪些食品存在安全隐患。 3、在生活中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克制自己,少吃零食,不吃三无食品。 活动准备 1、各种食品包装袋及瓶、罐。 2、霉变及变质的食品若干。 3、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谈话活动。 教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过食品包装上的安全信息呢?在正规超市买的食品外包装上会有生产日期和安全标志,你们知道吗? 2、活动展开:观看教学挂图。 (1)观看教学挂图,认识生产日期和安全标记。

①教师出示挂图上的生产日期及安全标志的图片,请同学们观 察并辨认。 教师提问:图中的食品包装袋和牛奶瓶上有什么数字和图案?它 们有什么用? ②教师给出正确答案:这是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安全标记。 它们可以告诉我们所购买的食品是不是安全的,可不可以放心食用。在保质期内的食品时安全的,过了保质期就坏掉了,吃了可能会生病。有安全标志的食品是安全的,没有安全标志的食品最好不要购买。和爸爸妈妈去买食品,可以提醒他们注意包装上的生产日期、 保质期、安全标志。如果你不会计算保质期到什么时候,可以问问 身边的大人。 (2)观看教学挂图,学习分辨变质食品的正确方法。 ①教师出示挂图上其他三幅图片。 教师提问:面包上面有什么,还能吃吗?开封后搁了一段时间的 食品怎样才能知道有没有变质呢?牛奶、豆浆能在温室下放很久吗? ②学生回答,大家评论。 ③教师小结:在吃食物之前,我们要确定食物是不是安全的, 可以先用眼睛仔细地观察一下有没有霉点,是不是变色了,还可以 用鼻子闻闻有没有奇怪的味道,比如酸味或者臭味。如果颜色和味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国家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提高北京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京教高〔2012〕26号),规范和加强北京市属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项目(以下简称“人才培养项目”)的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据《北京市市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北京市属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以及国家、北京市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北京市属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人才培养项目经费管理。 第三条人才培养项目经费(以下简称“项目经费”)来源于北京市财政拨款,主要用于支持专业建设、本专科生培养、研究生培养、国际交流合作、教师教学促进、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发展七个方面。 第四条项目经费管理和使用原则: (一) 科学论证,统筹配置。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和审核,要严格按照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安排预算,杜绝随意性。高校应统筹安排学科生均综合定额、教学质量提高定额和项目经费。 (二)全流程管理,追踪问效。要对项目的申报、审核、评审、政府采购、监督、决算和绩效评价,实行全流程项目管理。将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纳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

(三)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截留、挪用或挤占项目经费。 第五条人才培养项目经费预算根据财政预算管理要求和人才培养项目特点,纳入单位部门预算管理。 第二章项目预算申报 第六条市教委根据《关于进一步提高北京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及相关工作要求,对高校申报的项目组织立项评审或备案,遴选审定建设项目,并在规定时间通知高校。高校按照年度预算要求,纳入单位部门预算,进行预算申报。 第七条高校申报项目经费预算,需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定,以及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教委重点投入方向与项目指南要求; (二)属于高校履行职能和落实事业发展的规划; (三)有明确项目目标、项目实施方案和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并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论证; (四)绩效目标满足明确相关性、明确可量化、合理可行性、结果导向性、目标时效性要求。 第八条项目申报文本由项目申报书、项目支出预算明细表、项目可行性报告和项目评审报告(专家论证意见)组成。 第九条项目申报文本的填报要求: (一)高校申报项目时,应按照市财政规定,填报项目申报书并附相关材料; (二)申报的所有项目需附项目可行性报告和项目评审报

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三大“着力点”

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三大“着力点”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内涵发展的永恒主题。人才培养质量有不同的内涵和分类:从范围来看,有宏观质量、中观质量和微观质量;从运行层次上分,包括理念层、制度层和操作层;从内容上来看,有学科建设、课程设计、教育教学、产学研合作和学生管理等。无论如何划分,笔者认为,要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需把握“融合、特色和人本”三大着力点。 多元融合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体现在高校与行业、区域发展的外部融合和学科之间、教学与科研之间、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的融合。在高校内部,有学科融合形成的跨学科人才培养,符合社会对复合型高端人才需要。 当前,大学分成12个学科门类、80个一级学科和358个二级学科。分科过细,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学生全面发展。内蒙古大学将数学与物理融合,从1995年开始试办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数理专业点,培养的毕业生受到中科院等重点院所的欢迎。“教学”和“科研”是高校两大使命,二者的结合将产生“1+1>2”的效果。比如,华中农业大学以“科教融合,学术育人”为指导,将科研基

地和经费向本科生倾斜,及时将科研成果和生产实际案例融入或转化为教学内容,开设企业课程,让更多的学生以项目的形式进入基地或企业,结合教师课题开展实习。 特色是外界认知学校的一个符号标识。高校的特色发展是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是“错位发展,后来居上”的后发型院校发展策略,是形成“大家不同、大家都好”的发展格局的有效措施。当前,高校的特色发展主要体现在民族特色、院校特色和地方特色上。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对民族地区教育采取倾斜政策,民委直属的院校生均拨款高于一般高校。比如,内蒙古大学招收基础教育阶段接受蒙语教学的学生,进行一年的大学预科教育,毕业生中有40%考取研究生,其中三分之二被985高校录取。院校特色与高校与行业联系紧密相关,最突出的是农林类、医学类、工程类、师范类、艺术类和综合类。北京林业大学在脱离行业后,在福建三明、河北平泉与沧州投资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保证学生实习和产业上的联合。在地方特色方面,一些地方院校在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北京工商大学建设“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开发具有北京特色、中国特色的新型品牌食品、配料及其专用技术与工程装备,引导北京传统食品、特色食品与餐饮生产的现代化与标准化。 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人文关怀,而人文关怀体现的

论述食品营养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论述食品营养与食品安全之间 的关系(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论述食品营养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最 新版) 1、我觉得,食品安全责任大头在生产监管部门,消费者自己有小头责任。特别是在食品加工业高度发展的现代,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运输过程中每个环节都需要相关的生产者加工者依法行事,并且能够及时汇报意外情况,监管部门也能对违规行为作出合适的惩处。但是消费者也需要注意一些自己在家加工时的食品安全知识,避免食源性疾病。但是食品营养就是反过来的,生产监管部门的责任是不如消费者自己的责任大的。国家可以颁布膳食指南,也可以进行很多宣传,但是由于我们的基因使得高油高糖的食品看起来更有吸引力,很多时候好的食品营养是需要消费者自己较高的自制力的。决定最终吃进嘴里的食物的种类的是消费者,所以食品营养还是要靠消费者自己的选择。安全的食品不一定有好的营养,有营养

的食品也不一定安全。 2、食品营养是食品安全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食品有营养则肯定是安全的,但安全的食品不一样是有营养的。食品安全是食品营养的前提,可惜我们现在连食品安全都还不过关,摄取营养的同时还在摄取毒素,就更不用提营养了。 3、也可以认为二者没有什么关系。比如说:罐头可以很安全但没营养,新鲜水果可以很有营养但是农药残留超标。食品安全:主要研究食品中危害或潜在危害人体健康因素的控制与预防措施,包括食品卫生质量控制、食品安全性评价,食品有害因素检验检测技术,以及危害分析与评价技术等。食品营养:主要研究食品中营养物质在栽培、储藏、加工中的变化,检测检验技术,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开发利用,食物营养价值评价方法,平衡膳食设计方法以及食品营养强化技术等。 4、食品营养与安全是我们都很关心的问题,我们可以说他们之间没有联系,但是食品安全了能为我们的生命提高保障,食品营养了身体机能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

质量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质量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相关信息 1、专业名称:质量管理工程专业; 2、专业代码:专业代码120703T; 3、教育类型:高等教育; 4、门类:管理学; 5、学科:工业工程类; 6、学历层次:本科; 7、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 8、修业年限:四年; 9、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10、深造学位:管理学硕士、博士。 二、指导思想 本培养方案旨在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秉承我院“一个头脑,两个工具”的办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能力提升为核心、以知识学习为载体,以教学改革为抓手,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我国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急需的质量管理专门高级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专业现状 由于在我国质量管理领域起步较晚、学科建设也较薄弱,在我国“质量管理工程专业”是近几年才刚开始招生的新专业。据教育部公布的信息,我国目前已经开办该专业的大学(学院)尚不足十所,且首届学生尚未毕业。因此,该专业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专业人才非常缺乏,教材也尚不成体系,而且了解该专业的人士(如用人单位、家长及学生)也不多,这就给招生宣传、给专业建设(包含师资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带来一定的难度与挑战,当然也是最容易出成果(成绩)的专业。 四、培养目标 为我国培养既掌握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战技能,又具有经济管理与工程技术学科的基础知识,既具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及商品质量检验、质量技术监督等素质和能力,又能够在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

服务质量领域创新的,既具有团队合作、务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懂经营、会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 五、职业资格与职业发展 1、职业资格 在校生可报考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注册质量工程师(初级)、质量经理(初级)等职业资格; 毕业生可考质量管理体系外部审核员、注册质量工程师(中、高级)、质量经理(中、高级)等职业资格。 2、职业发展 毕业生可从质量管理员、质量监督员、质量检验员等基层做起,到质量部经理、质量总监、副总经理、总经理等高级职务,还可考取管理学硕士、管理学博士等进行深造,从事质量管理运用研究或教学工作等。 六、就业方向 毕业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去发现、分析,并解决组织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就业方向有以下四个大类: 1、可报考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公务员:如商品进出口检验检疫、海关、质量技 术监督、质量检验或实验机构等; 2、可到生产制造业、服务业、商业、物流等企业从事质量管理(包括质量策划、 质量控制、质量监督、质量保证、质量检验、质量改进等)工作; 3、可到质量管理咨询机构、认证机构等部门,从事质量咨询、质量培训、标准 化管理、质量数据统计与分析等相关的质量管理工作; 4、可到职业技术高职院校、培训机构及科研机构从事质量管理的教学工作与应 用研究工作等。 七、课程体系 第一学年以基础课为主,第二学年以专业基础课为主,第三学年以专业课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