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1.认为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运动的学说称为“地心说”。

2.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的学说称为“日心说”。

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的理论。

4.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他相信研究天文学只有两件法宝:数学和观测,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史著《天体运行论》。

5.(“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6.(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1.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2.法国一位物理学家名叫傅科,他用实验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3.(“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4.(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地球自转

1. 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地轴是(倾斜)的。

2.(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3.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

或(自西向东)。

4.在地图上越是东面(右边)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

5.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6.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因此,地球仪也就是做成倾斜的样子。

7.北极星的位置并不在头顶正上方,而是在人们视线往上倾斜的北方的天空中。

8.地球是一个自转的球体,不同纬度的地方,自转的线速度快慢不一样,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最大,两极自转的线速度最小,两个极点上线速度为零。

9.地球自转一周是(24)小时,相当于1小时转动(15)度。

10.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着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经度和时区

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经线)

2.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3.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4.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

5.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6.我国采用的统一时间叫(北京时间)

7.北京比乌鲁林齐先迎来黎明。

8.在北半球沿经线的方向往南发射炮弹,在飞行较长一段距离后,炮弹会发生(向右偏离)现象。

地球公转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公转)

2.恒星的周年视差是贝塞尔观察到的,证明了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3我知道:地轴的倾斜度大约是(23)度。

4.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5.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6.在地球的同一地点,夏至时的太阳高度比冬至时大。

7.阳光的(直射)与(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

8.在地球的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正午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冬季最长,夏季最短,春季和秋季适中。

极昼和极夜

1.在地球的南极、北极附近,太阳升起就不落下去的日子叫极昼,只有黑夜而没有白天的日子叫极夜

2.极地一年中有长长的白天或长长的黑夜

3. 在北半球对着太阳时,南极附近会出现极夜现象。赤道地区不可能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4.(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运动主要有两种形式:自转和公转

2、对地球两种运动形式的描述:

地球自转: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周期是24小时,地轴是倾斜的;

地球公转: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一年一周,地轴倾斜方向不变,角度大小不变

3、判断地球运动的依据:

地球自转的依据:“傅科摆”、卫星观测天体东升西落。

地球公转的依据:恒星周年视差、星座季节交替、卫星观测。

4、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四季更换、极昼、极夜

5.毛泽东在他的一首诗中写道:“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6地球的形状:(椭圆球体)

问答题

1、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有几种观点?哪一种是正确

的?

答: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①太阳不动,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地球不自转);①地球自转(但不公转);①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也自转。

第①种解释是真实的。

2、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

答:是因为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形成的。

3、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有哪些异同?这两种学说能否合理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呢?(P76)

答:两种学说的相同点是,地球是球形。

不同点:“地心说”认为地球不运动,处于宇宙中心,太阳围着地球运动。

“日心说”认为地球在运动,并围绕太阳运动,太阳处于宇宙中心。

这两种学说都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4、哪些证据能说明地球在自转?(P78)

答:①太阳、月亮和星星每天都东升西落的现象;

①地球上南北方向水平直线运动的物体,会发生偏西的现象。这些现象都能证明地球在自转。

5、北京、乌鲁木齐、东京、伦敦哪个最先看到黎明?

答:最先迎来黎明的是东京,其次是北京、乌鲁木齐,最后是伦敦。

6、地球上各国新年钟声会不会在同一时刻敲响?为什么?答:不会。因为地球的自转使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根据世界时区图的时间差,各国新年钟声不会同一时刻敲响。

7、对于北极星“不动”,我们如何解释?(P82)

答:这是因为地球在围绕假想的地轴自转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所以看上去北极星好像“不动”。

8、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P87)

答: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性的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造成了气温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

9、如果地轴的倾斜度再大一些,会怎样呢?(P89)

答:如果地轴的倾斜度再大一些,那么极昼现象发生的范围会更大了。

10、如图所示(见教材86页):当地球公转到A、B、C、D4个方位时,太阳的照射情况季节是怎样的?

当转到位置A时,北半球阳光斜射,是春季;南半球阳光斜射,是秋季;

当转到位置B时,北半球阳光直射,是夏季;南半球阳光斜射,是冬季;

当转到位置C时,北半球阳光斜射,是秋季;南半球阳光斜射,是春季。

当转到位置D时,北半球阳光斜射,是冬季;南半球阳光直

射,是夏季。

11、用学过的知识解释,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因为地球在自转而且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12、本册中的星体转动方向小结:

答:地球自转方向是由西向东;地球公转方向是由西向东;其他星星绕北极星也是自西向东旋转。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五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 单元 生物 与环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 水分 、 空气 、 适宜的温度 。 2.种子 发芽可以 不需要阳光 , 但 生长需要阳光 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 水分 、 空气 、 适宜的温度 、 阳光 、 营养 。 4.蚯蚓喜欢生活在 阴暗 、 潮 湿 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 一定 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之间也是 相 互依赖 , 互相 影响 的。 7.食物 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食物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 食物链 。 9. 食 物 链 中 能 自 己 制 造 食 物 的 生 物 叫 生 产 者 , 直 接 或 间 接 消 费 别 人 制 造 的 食 物 的 生 物 叫 消 费 者 。 10.食物链通常从 绿色植物 开始,到 凶猛的肉食动物 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 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 食物 网 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 相作用 ,互相依存 ,形成密不可 分的整体 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 互 们看成一个 生 态系统 。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 生态群落 。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 失去平衡 。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出草、兔、蝗虫、鸟、蛇、鹰之间的食物链: ① 草 →兔 →鹰 兔 鹰 ② 草 →兔 →蛇 →鹰 兔 蛇 鹰 ③ 草 →蝗虫 →鹰 蝗虫 鹰 ④ 草 →蝗虫 →蛇 →鹰 蝗虫 蛇 鹰 ⑤ 草 →鸟 →蛇 鸟 蛇 ⑥ 草 →鸟 —→蛇 →鹰 鸟 蛇 鹰 17、 请你以“绿豆种子发芽必须有水”为题写出研究计划。 书 P3 页 ) ( 18、 香 蕉 树 、 松 树 、 仙 人 掌 三 种 植 物 生 活 在 什 么 地 方 ? 它 们 的 叶 同 它 们 生 存 的 环 境 有什么关系? 香蕉 树生活在 热带 , 长着宽叶 , 可以 更多的蒸发水 来适应炎 热 松树生 热。松树生 活在 高山上少水 , 叶子是针 状叶 , 这样 可以减少水 分蒸发适应缺 水 , 仙人 掌生活在沙 漠等 干旱的地方 , 叶子是刺 状叶 , 减少水 分蒸发 , 适应干旱 。 19、请你说出两种动物各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南极,它们混身长满了厚厚的毛,身上有厚厚的脂肪,这样可以适 应寒冷的气候,青蛙,生活在水里和陆地上,到了秋天,它就会穿到泥土里冬眠,这 样它就可以安全的过冬了,来年春天它就会回到地面上来。 21、请你写出两条水田里的食物链. ①水稻 田鼠 蛇→鹰。②水稻 蝗虫 小鸟 鹰 水稻→田鼠 田鼠→蛇 鹰 水稻→蝗虫 小鸟→鹰 蝗虫→小鸟 22、如果在草原上过度放牧,会有什么后果? 过度的放牧,会严重的破坏植被,将导致草原退化,可能会变成沙漠, 过度的放牧,会严重的破坏植被,将导致草原退化,可能会变成沙漠,草原上的生物会被饿 死或迁徙到其它地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失去平衡,人类也可能在此无法继续生存。 死或迁徙到其它地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失去平衡,人类也可能在此无法继续生存。 23、世界上第一 个自然 保护区 -----美 国 黄 石 国家 公 园 ,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广 美 广 区,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 江 源 自然保护区 。 东鼎 湖山自然保护 区 三
1

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填空: 1、石块放入水中,沉下去了,木块放入水中,浮起来了。 2、在水中沉的物体如:橡皮、回形针、小石块;在水中浮的物体如:泡沫塑料块、萝卜、带盖的空瓶。 3、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的大小,它们在水 中的沉浮情况是不会改变的。 4、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5、(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6、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7、(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8、(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9、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10、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 阿基米德定律。 1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1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13、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14、(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5、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 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6、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 17、(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 出浮力的大小。 18、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9、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20、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2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2、不同的液体产生的浮力大小不同。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浮,有的沉。 23、(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24、(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5、将马铃薯放在(清水)中,它会(沉)在水底,这表示马铃薯受到的浮力(小于)它受到的重力。再将食盐不断的 加入清水中,不久马铃薯会从水底(浮上来). 26、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的咸水湖,海水的含盐量比普通海水高出六七倍。 27、“沉浮子”为什么能够沉浮自如呢,它在瓶中的重量并没改变,那么改变的因素只能是体积。 ★28、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29、一个杯子中装着油、水、糖浆,在最下层的应是糖浆。最上层的应是油。 30、将钩码分别放在清水、盐水、糖水、酒精中,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最小,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31、有一种能够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叫做比重计。 32、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33、(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二、问答题:

人教版英语必修五第四单元知识点.doc

U4(BX5) 1.occupationn.(job, profession) Please state your name, age and~. 用法: occupy v. Reading occupies (takes up) most of my free time阅.读占去了我空闲时间的大部分。 The bathroom is occupied.浴室有人在用。 ~oneself( in doing sth/with sth) ——keep oneself busy (doing sth/with sth) 忙着 (做某事 );忙(于某事物 ) =be occupied (in doing sth/with sth.) He’ s occupied in looking after/ with three small children. by occupation He is a bus driver by occupation他.的职业是公车司机 profession-professional-professor by profession 就职业来说 I don ’ t know what profession would suit me. He is a lawyer by profession. For professional footballers, injures are an occupational hazard. suppose 表示“猜想;认为”之意,相当于 think 或 guess,常见用法有:1.后接宾语从句。如:

John supposed that he could find some coins soon. I don't suppose she will agree with us,will she? 2.后接名词或代词+不定式(不定式为to be 时常可省略)。如: We all suppose him(to be)an expert in this field. 3.与 believe,think,guess,expect 等一样,后接 so 或 not,后面省略了 宾语部分。如:—Will he come with us?他会跟我们来吗? —Yes,I suppose so.我想会的。 —Will it rain tomorrow ?明天会下雨吗? —No,I suppose not /I don't suppose so.我想不会。 4.与 believe,think,guess,expect 一样,可构成复杂特殊疑问句(特殊 疑问词+ do you suppose +宾语从句的其它部分)。如: ①When do you suppose they will take the exam?你认为他们什么时候考 试? ②Who do you suppose turned u p last night?你认为昨晚谁来过? 5.suppose 或 supposing 放在句首,表条件,引导状语从句,相当于if 或 in case等。如:① Suppose /Supposing the car breaks down,what shall we do? 万一车子抛锚,我们怎么办? ②Suppose /Supposing they didn't believe it,how should we try to persuade them ? 6.suppose+宾语从句可用来表建议,意为“ 怎么样?”或“何不?”。如:①Suppose we go for a picnic tomorrow .我们明天去野餐怎么样? ②Suppose we put off the meeting .我们把会议推迟吧。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一、形形色色的动物 1、你认识下列动物吗?写出它们的名称。 2 3 出夜伏;有的善于爬树,有的善于游泳;有的生活在水中,有的生活在陆地;有的生活在干旱的沙 漠中,有的生活在北极严寒的冰雪中。 4 二、动物吃什么 1 2 3 三、动物怎样运动 1 2、猫或狗在行走、奔跑时四条腿的移动有什么特点?根据观察到的事实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猫、狗行走时四条腿的移动情况: 猫、狗奔跑时四条腿的移动情况: 3、不同的动物运动方式为什么不同? 答:因为不同的动物生活环境不一样,身体构造特点不一样,生活习性也不一样,所以它们运动方 式也不一样。 四、动物的防御 1、观察下列图画中的动物,说一说,青蛙、竹节虫、尺蠖等动物身体的颜色、形态对它们的生存

有什么作用? 2 3、自然界里,动物要适应______才能生存。 五、动物的繁殖 1、动物通过_______繁殖后代,使生命不断延续。 2、小动物是怎样诞生的?把你的调查结果填写在表格里。 3、青蛙、鸡等动物_______后代,属于_________;牛、马、羊等动物__________小动物,属于 ___________。 4、通常同一类动物的繁殖方式是一样的。填写下表中种类动物的繁殖方式。 5、不同动物的卵是不一样的,它们的产卵环境、数量 也不相同。同样是胎生,小生命诞生的情况也不一样。 例如:小羚羊出生后很快就能奔跑,小猫、小老虎出 生时眼睛没有睁开。动物繁殖习性与它们的生存环境 息息相关。 六、多彩的生命 1、动物在一生中都要经历几个阶段。蚕的一生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这几 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差都比较差大。凤仙花一生中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这几个阶段。 2、在自然界中,不同的生物之间既表现出许多__________的生命现象,又表现出丰富多彩的 ____________。 七、植物的繁殖 1、植物繁殖的常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进行植物繁殖的调查活动一般步骤有:⑴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⑶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2020.06 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1.食物到哪里去了 1.(1)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2)人吃进的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物质。经过人体的消化,它们分解成为可供人体生长和组织修补的材料,同时提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3)鸡蛋中含有人体需要的蛋白质,大米中含有淀粉,肉类中含有蛋白质、脂肪。 2.人体的消化器官的名称。 3.慢慢咀嚼馒头或面包,仔细感觉它在嘴里发生的变化,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感觉馒头或面包变甜了。这是由于里面的淀粉变成了麦芽糖的缘故。 4.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不挑食。定时定量吃饭。吃饭时不要看书、看电视。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饭后不要做剧烈的运动。 5.实验名称: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仪器】试管两支、烧杯、碘酒、温水、淀粉液、滴管、温度计 【实验步骤】1、分别向两支试管倒入少量稀淀粉液,在其中的一个试管中加入一些唾液摇匀,把两支试管同时放在约40℃的温水中。2、过一会儿,分别向两支试管滴入2—3滴稀释的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实验结论:由于淀粉具有遇到碘酒变蓝的性质,所以没加唾液的试管中淀粉液变蓝。而加入唾液的淀粉液的淀粉,被唾液中的酶分解成了麦芽糖,所以没有变蓝。 2.我们的呼吸 (1)呼吸是生物体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2)消化器官吸取的养料与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在人体内“燃烧”,并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2.看图片,你知道这些呼吸器官的名称吗? 3.用一根吸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你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 石灰水变浑浊。提示:澄清的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沉淀物。 4.调查生活中危害呼吸器官的因素有哪些,并提出保护呼吸器官的建议。 危害因素有吸烟、大气污染、环境不卫生等。建议:(1)坚持锻炼身体,提高呼吸器官的抗病能力;(2)预防感冒;(3)注意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扫地前先洒水,用湿布擦黑板,保持空气清洁,预防肺结核等传染病;(4)不要吸烟,以免烟中有害物质对呼吸器官的损害。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1、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着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2、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3、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4、人们在夜间观星时,发现一个特殊现象:北极星的位置好像始终没有变化,而其他的星星每天都围绕北极星在【顺时针】旋转。 5、北极星的位置并不在头顶正上方,而是在人们视线往上倾斜的北方的天空中。 6、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因此,地球仪也就是做成倾斜的样子。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7、、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这种现象就是(恒星的周年视差),它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365天(一年)。 8、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地球总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方向、角度不变。

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9、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发现,天空中的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由东向西移动,比如北斗七星就是如此,这可以说明地球在公转。 10、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 11、在地球的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正午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冬季最长,夏季最短,春季和秋季适中。 12、在地球的同一地点,夏至时的太阳高度比冬至时大。 13、北半球夏季时,太阳长挂在北极天空就是不会下落,北极中心的白天甚至长达半年时间;而到了冬季,就几个月见不到太阳,北极点附近有半年的时间都处在黑夜之中。人们把这样的现象叫极昼和极夜。(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4、在北半球对着太阳时,南极附近会出现极夜现象。赤道地区不可能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15、现在人们已知道,地轴倾斜度大约是23度。 16、毛泽东在他的一首诗中写道:“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17、现在,人们通过太空望远镜、人造卫星等,能直接观察到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18、地球是一个自转的球体,不同纬度的地方,自转的线速度快慢不一样,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最大,两极自转的线速度最小,两个极点上线速度为零。 19、(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四季形成的原因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而形成的。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北半球夏天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北半球),南半球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北半球是夏天南半球是冬天。北半球是冬季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阳光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南半球是夏天,南北两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 20、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 21、(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极昼极夜现象的解释: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而且南北两极正好相反。主要的原因是地球是倾斜的,太阳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倾斜于太阳的一端在地球自转时一直能被太阳光照亮。 22、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他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刻度盘的方向与摆的方 向发生的偏移,由于摆的方向能保持不变,所以只能说明地球在自己转动。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证据,已为世界所公认。 23、知道东面的城市算西面的城市的时间,要减去时间差,知道西面的城市算东面城市的时间,要加上时间差。北京处于东八区,纽约处于西五区,相差13个小时,北京是白天时,纽约是黑夜。 24.地球公转的证据是:一、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天空中的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如北斗七星。二、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第四单元知识点 系统全面实用

必修五U4 making the news 1.we’re delighted you’re coming to work with us . Are coming 在此是用现在进行时表示按事先的计划,安排或打算将要发生的动作Delighted adj .快乐的;欣喜的 Be delighted with /by /at 对…满意;对….感到高兴 Be delighted to do sth 很高兴做某事 Be delighted that …很高兴…. I’m delighted with your slight adjustment to the plan . I was delighted to get rid of cough. The physician was delighted that the wounded soldier was finally back on his feet. 医生很高兴,因为那位受伤的士兵终于康复了 【词汇拓展】 Delightful adj.令人愉快的 With delight 高兴地 To one’s delight 使某人高兴的是 Delight vt.使高兴 n. 高兴,乐事 Take delight in 以…为乐 2.assist vt. 帮助;协助;援助 Assist sb to do 帮助某人做某事 Assist sb in (doing ) sth 帮助某人做某事 Assist sb with sth 帮助某人某事 Who will assist us to accomplish the task? Lacking experience ,Lily wanted me to assist her in her work . She employed a women to assist her with the housework. 【易错提示】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第二单元

1.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 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 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3. 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4. 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用凹面镜、凸透镜。 15. 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16.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17.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18.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五下知识点整理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猜测:(与太阳、地球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西方两个重要学说: 3. 4.傅科摆的基础: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原理:(“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5.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6.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以经线为标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15°为一个时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经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0°经线以西为西经,北京位于东八区。 7.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轴是倾斜的,北极星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8.四季的成因: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有规律地变化,所以形成了四季。 9.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成因:地球的自转、公转,地轴的倾斜(倾斜角度越大,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越大)

10.在我国,白昼最长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白昼最短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古代的计时工具 日晷: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 水钟(容器中水越多,水滴得越快):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课本P54) 钟面 2.机械摆钟摆绳 钟摆 摆锤 摆幅无关 3.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摆锤无关 摆绳长度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4.摆长不等于摆绳的长度。摆长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结合作业本P27) 5.摆的特点: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影响单摆摆动快慢因素是摆绳长短,(伽利略)证实了这一点。 6.摆在摆动过程中摆幅会越来越小(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使摆的摆动幅度越来越少,最终会停下来),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7.(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8.如果没有钟表,你有多少办法知道时间? 答:如果没有钟表,我有以下方法知道时间:1、日影;2、上下课的规律;3、自己日常生活的规律;4、水钟;5、烧香记时、6、沙漏等。 9.你会用哪些方法来说明时间过了一个小时? 答: 1、两个课间加一节课是一个小时;2、从上午自习到下午第一节课的时间是一个小时;3、写一篇500字的作文;4、看完一集电视剧等。 第二单元热 1.衣服不能提供热量,但可以保温。 2.许多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概念:热胀冷缩)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测试题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30) 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 这就是___. 2、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形状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叫做___. 3、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做___ 4、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___作力的单位,简称_ __,用___表示. 5、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___,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___ 6、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___,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___ . 7、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___和___两种方式,同样重量的物体,___时受到的摩擦力。 8、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___程度、运动物体的___、运动方式有关。 二、判断(14) 1、鞋底有美丽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才不会摔倒. 2、飞机在飞行时没有摩擦力的作用,所以速度非常快。 3、擦黑板时,黑板擦与黑板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4、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弹力运行的。() 5、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 6、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大。() 7、自行车的车轮与轴之间都安装了滚珠轴承,用来减小摩擦力。() 8、垫圈越多,产生重大越大,拉动小车越快。() 9、下雪天,汽车在轮胎上装上铁链条是为了增大摩擦,减少因路滑而造成交通事故。 10、熟透了的苹果只能向下落,不会朝其它方向飞去。这是因为重力的作用。 11、车轮与地面之间没有摩擦力,汽车就开不动 了. 12、赛车在很短的时间内加速到了300千米以 上. 1弓箭是利用了物体的反冲力. () 14、在地面运动的物体都会与地面发生摩擦。() 三、选择(15) 1.对比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比滑动的摩擦力()。 A.大 B.小 C.一样大 2.人们搬运物体时,在物体下面放滚木,是为了()。 A.省力 B.增大摩擦 C.避免物体损坏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 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 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五下册复习资料总汇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6、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 填空: 1、生物包括()和()。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有(),非生物环境有(),只要当环境满足他们需要的时候,他们才能够生存下来,()时它们会()。各种生物之间有许多复杂的关系。例如,()。 2、种子发芽需要()。 3、通过实验得知()喜欢生长在()的地方。 4、()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中能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如()和();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如()和()。食物链通常从()开始,到()终止。 5、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能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生物在一定的区域内(),形成一个生态群,也叫生态系统。 6、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 7、()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8、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于()年()月()日成立。 9、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于()年()月()日成立。我国四大保护区分别是()、()、()、()。 10、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是光的主要来源,也是地球最大的热源。 11、光是沿着()传播的,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分钟。对整个发光而言,光是向()传播的。 12、()叫做投影。影子的长短随着光源照射的()而改变,光源直射时,影子最(),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 13、光在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射光也是()传播的。生活中人们利用光的()发明了汽车的反光镜、医生用的额镜;科学家利用光的()原理测出了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 14、光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发光的同时也在发热的,叫做(),如蜡烛、酒精灯等,一种是发光不发热的,叫做(),如萤火虫、水银灯等。 15、研究发现()镜和()镜能把光线汇聚起来,形成()和()。发明了()、()、()等。16、太阳是一个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也是地球最大的()和()。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物体比()物体吸热快;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升温()。 17、()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具有()、()、()的优点。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回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五下知识点整理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猜测:(与太阳、地球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3.地球的运动: 4.傅科摆的基础: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原理:(“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5.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6.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以经线为标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15°为一个时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经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0°经线以西为西经,北京位于东八区。 7.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轴

是倾斜的,北极星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8.四季的成因: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有规律地变化,所以形成了四季。 9.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成因:地球的自转、公转,地轴的倾斜(倾斜角度越大,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越大) 10.在我国,白昼最长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白昼最短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古代的计时工具 日晷: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 水钟(容器中水越多,水滴得越快):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课本P54) 钟面 2.机械摆钟摆绳 钟摆 摆锤 摆幅无关 3.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摆锤无关 摆绳长度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 1、地球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地球上的人和物体都在与地球共同。 2、北极星“不动”是因为地球转动时,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这就意味着越是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4、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的学说称为。 5、当我们同车、船、椅子一起运动的时候,看到车、船、椅子外的景物会向方向运动。 6、。认为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运动的学说称为。 7、在地球的南极、北极附近,太阳升起就不落下去的日子叫,只有黑夜而没有白天的日子叫。 8、地球自转周期是,地球自转的证据是,并会产生现象。 《 9、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转动。公转方向是,公转一周是。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的倾斜有关。 10、地球是围绕着进行转动的,因为夜晚看天空北极星是不动的,它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11、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正午,古人发现在同一地点的杆子在地面上的影子长度是的。其中春秋季影子适中,夏季最,冬季最,这与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有关。 12、阳光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不同,春秋季阳光直射点在。北半球是夏天南半球是冬天。四季形成的原因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而形成的。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地球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2、创立“日心说”的天文学家是哥白尼。() 3、古希腊天文学家提出了“地心说”的观点是错误的。 () 4、虽然我们感觉地球是平稳的,但是地球却是在不停地自转。。() 5、现在我们人类可以通过太空望远镜、人造卫星等观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6、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称为恒星周年视差。 () : 7、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